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2024-09-29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精选12篇)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1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 已成为当今企业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可以说, 企业如果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无安全问题发生, 就必须依赖安全生产文化, 短期内的安全管理无法真正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所谓安全文化, 是企业集体和员工个体在生产经营中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对企业而言,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在生产中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员工个体而言, 安全文化主要与其精神状态、经济行为、工作环境以及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信念、理解等等, 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可以说, 安全文化是企业和员工个体安全价值观和相关行为准则的总和。

二、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表现

安全文化由于安全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具体而言, 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时代性

安全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升华的, 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首先, 由于安全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中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经营理念, 符合社会大众对安全保障的心理需要, 同时,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公众的基本生理需要在满足后, 将会向更高层次转变, 这就意味着安全需要将成为公众关注的首要需求。因此, 建设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随时代变化而予以发展的。

2. 能力属性

安全文化能够帮助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一种核心能力, 这是由于通过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内部能够普遍形成一种自觉遵守管理的观念。因此, 如果把安全文化建设很好的运用到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以后, 并且在各项具体工作中都能够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观念牢牢贯彻到实践中, 那么企业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影响力和能力, 将远超于其他利益、权利等能力。

3. 价值属性

安全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这种价值是企业实际存在但是却难以用数字来衡量的。这是由于一般情况下, 安全文化很难引起关注, 只有当被需要的时候才能有效发挥出来。从这一角度而言, 安全文化是具有价值的, 同时, 安全文化的普及, 能够对形成一种普遍自觉的安全态度, 对于企业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直以来,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企业的安全文化, 关乎着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 从而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是其管理手段和理念, 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1. 凝聚员工共识和力量作用

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中可以理解到安全文化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也被大多数人共同遵守, 是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奉行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 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与企业的发展凝聚在一起, 保证了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的一致性, 从而使企业员工自觉的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奉献力量。

2. 约束功能

一般而言, 企业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为员工遵守安全规章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这是因为员工在接受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后, 自身就会对企业安全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体会和了解, 在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会下意识的对企业安全留心和关注。换而言之, 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安全发展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然而这一种约束作用, 是需要企业花精力去培养的。首先, 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应与企业保持高度一致, 从而形成目标一致的行为模式。其次, 企业需要从硬性规定方面加强安全文化对员工的约束作用。最后, 对安全文化的约束, 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员工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

3. 辐射传导作用

由于企业并不是一个封闭式的集体, 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因此,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多种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予以辐射或传播出去, 从而将企业本身所提倡的安全观念、安全管理行为以及安全管理模式等扩散到外界, 这样一来, 如果企业拥有着良好的安全文化, 通过彼此之间的辐射和传导, 这一安全文化将可能被其他单位或部门吸纳并予以运用, 从而间接为社会整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促进意义。

四、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笔者认为, 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体现。宏观方面主要评价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而微观方面则主要考察企业安全的氛围状况。

1. 宏观方面的安全文化

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宏观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关注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理念和态度等意识方面的内容, 具体外向化的表现为企业所推行的安全政策、制定的安全目标等等, 其次还应关注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奖惩措施以及对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承诺等等, 这可以从企业所公开的安全生产资料以及所颁布的相关安全制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等等。

2. 微观方面的安全氛围

除了需要对企业安全文化宏观方面的评价, 另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在于企业安全氛围的微观考察, 并且这种微观层面的安全氛围考察是涉及到企业每个经营管理环节。首先, 从组织结构来说, 企业安全氛围的构建必须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 以硬性的制度建设来巩固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培育。其次, 安全氛围还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环节, 包括资金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等等。更为重要的是, 微观方面的安全氛围必然还涉及到企业的个体。对员工而言, 企业安全氛围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安全与利益问题, 企业应注意员工的心理状况, 强化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了解, 增强员工对安全隐患的敏感度等等。

3. 保持中立立场评价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会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为了使这一评价体系不受到各方利益的左右和影响, 企业在评价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时, 应保持必要的中立立场。然而, 现实生活中, 如果由企业内部部门或相关人员组织对安全文化体系进行评价, 难免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此, 笔者认为, 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或专业机构来对企业安全文化体系进行评价, 无疑是保持中立立场的最好办法。第三方工作人员在获取评价资料时应尽量避免与企业发生利益关系, 能够至始至终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成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评价工作。

五、加强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

1. 坚持安全文化常态化评价

首先, 定期组织安全文化评价。建议以季度为单位, 每季度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评价, 每年对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综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评价体系。

其次, 定期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提高安全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评价水平, 通过专业学习, 促进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再者, 定期组织同行业内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交流活动, 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可以通过同行业内的横向对比, 取长补短, 促进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发展成熟。

2. 加强安全文化评价的舆论引导作用

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良性循环发展, 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和宣传导向, 在强化安全投入的基础上, 同样不能忽略了企业安全宣传。

首先, 建立专门的对外公关部门, 具体负责企业形象的维护和应急公关工作, 以促进企业和地方和谐发展, 企业和居民互惠共赢。

其次, 企业可以定期举办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 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 企业和附近居民之间的交流座谈会, 通过印发宣传材料, 树立一个具有责任感的, 有担当的正面的企业形象。

3. 开拓创新

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持续文化变革和创新组织文化的特征是资源共享, 其核心是效果评价;评价系统必须不断充实、完善, 才能使创新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任何文化的核心都在于创新, 安全文化亦是如此, 不仅要有理念的创新, 更重要的是在生产流程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赵竞深.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安全和谐发展[J].机电安全, 2010, (12) :15-17.

[2]陈婧.基建项目施工中核心安全文化理念与程度的建立及评价[J].价值工程, 2014, (29) :88-90.

[3]张长宝.哈飞汽车集团企业文化定量分析与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4) :49-50.

[4]张连生.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J].工会博览, 2014, (19) :30.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2

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成为一个日趋严峻的问题,建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城市交叉口交通安全的.现状,分析交通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各种因素:道路设施、冲突点和信号灯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一个道路交通体系.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已有的数据和模型提出适合目前国内交通现状的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以未确知性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通过判断矩阵法评价模式计算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间的权重系数,从而得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值.

作 者:颜桃为 马健霄 马亮 Yan Taowei Ma Jianxiao Ma Liang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刊 名:森林工程英文刊名:FOREST ENGINEERING年,卷(期):26(1)分类号:U412.35关键词:交通安全 交叉口 评价体系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3

【关键词】电网企业 资金管理 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在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内部控制,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较大的资金流和资产规模的电网企业来讲,也是如此,资金内部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构建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方可以保证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

一、电网企业的资金内控形势

(一)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电网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务必施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电力购销作为主要业务,每年流入的售电费和流出的购电费非常巨大。有着较为庞大的资产规模,需要巨大的设备运行维护费及材料费。随着各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巨大的建设投资需求,且需要适度超前建设,依靠当年的折旧和自留利润无法支撑建设,需向银行借款,保持较为适当的资产负债率。

(二)部分电网企业存在资金安全管理问题

电网企业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没有将制度执行下去,那么就很容易有资金安全风险出现。如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中国电信所属单位以物业费、会议费等名义套取资金307.36万元形成“小金库”,累计支出304.96万元,主要用于招待费、培训费和发放奖金等。这些年来,这类资金舞弊事件很容易出现,都说明了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着问题,无法科学的进行资金内部控制。因此,电网企业就需要对资金安全管理进行重视和强化。

二、资金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模型

(一)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目标

首先是对资金风险防范和化解,保证资金安全。电网企业有着较大的资金流转量,经常都是上百亿元。在这样大额的资金面前,如果在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对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损失。其次是对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益进行提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电网企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那么电网企业不仅需要做好国有资产保值,还需要增值,促使其经济增加值得到提高,将国有大型企业的示范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最后是将资金管控措施给落实下去,对资金安全性评价长效机制进行管控,通过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资金安全评级实施下去,并且挂钩于考核和业绩,量化资金管控措施,以便更加科学规范的开展资金安全管理工作。

(二)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开放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一个体系必须要具备的特点,只有开放、兼容,方可以兼收并蓄。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必然会改变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或者资金管理,那么就需要随之更新和升级本系统。其次是逻辑性,体系包括诸多的子系统,要保证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具有逻辑性的。最后是务实性,任何一个体系,都是为了将其付诸于实践,那么就需要保证与电网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所符合。否则即使有再好的体系和再精致的理论,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模型

在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给发挥出来,结合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而促使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模型得到形成。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对资金安全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对资金安全管理总目标进行确立,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向下分解,保证分解出来的安全管理子目标是可以直接操作的。其次是资金管理业务的流程分析,对业务流程图进行梳理和绘制,对业务环节合理划分,并且与各个环节对应分解得到的各个子目标。要清晰的描述流程,务必保证流程能够高效运行,避免出现无效作业或者是低效作业。再次是资金管理业务的风险识别和应对。风险识别指的是结合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查找是否有风险存在于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中,是否会对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风险评估指的则是从两个维度,即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来评价识别出来的风险事项,以便对风险的大小进行确定,对风险防控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其次是对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确定。通过分析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将风险控制关键点给识别出来,结合资金管控规章制度体系,对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主题进行确定,如资金安全管理纲要、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控制管理、资金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监督和检查等等。每一个主题下面,又可以划分为多个项目。

之后是现场测试和检验,要现场测试整个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整改和验收,结合检查和整改结果,对确定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修正,然后征求意见,进行必要的讨论和反馈,进行再次修订,直到将《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给最终制定出来,以便将资金安全管理评价工作给贯彻实施下去。

最后是对评价审核指南进行制定。为了对某个单位的资金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客观的反映,就需要对评价审核指南进行制定。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将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规范要求以及日常工作的要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资金安全管理评价审核指南结构包括综合管理(200分)、预算管理(100分)、货币资金管理(100分)以及资金收入管理(350分)等內容。

(四)确立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在这个方面,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科学论证,试行、修正和确立。科学论证工作在课题组内进行,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然后将意见稿发布出去。在每年的资金安全大检查中,进行试点运行,对运行效果进行观察,对经验和教训进行采集。结合这些经验,及时进行滚动修编工作,修改和完善那些不适应实际资金业务管控的内容;在修正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给确立下来,并且以制度的形式推出。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是电网企业资金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会对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严格依据相关的原则和要求来进行,落实每一个环节,保证制定出来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敏杰,苏文卿,梁金辉.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会计之友,2012,2(12):123-125.

[2]何慧兰.集约化模式在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3,2(35):44-46.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4

1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1.1 建筑企业的特征

建筑企业由于其建筑产品及生产的特点, 具有有别与其他行业的特征, 主要概况为如下几点: (1) 建筑行业存在允许多级分包体制, 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 安全管理力度逐级减弱。 (2) 建筑施工受周围环境影响比较大, 高空作业、露天作业比较多, 临时工人很多, 施工的危险性强, 诱发事故的因素比较多。 (3) 建筑施工管理主要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 最终目的都是盈利, 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往往就会容易忽视安全管理。 (4) 基层员工有较大流动性。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地点不固定、环境变化大、施工任务多边等特点, 使得参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基层员工必须随施工对象的地理分布、项目规模和项目的不同性质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动。 (5) 安全培训不到位。进行建筑施工的大部分员工来自农村, 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缺少安全知识, 安全防范意识低, 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而项目上的一些监理人员等基本素质也一般, 对安全管理制度等本身就不明了, 无法尽到应有的职责。 (6) 在招投标过程通常是多家建筑企业竞争一个项目, 竞争激烈。一味的压低报价利润地下, 埋下施工安全的隐患。

1.2 建筑企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及笔者的调查研究, 我们可以对安全文化有一定理解, 可以将安全事故发生原因概况为以下几点: (1) 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 (2) 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3) 企业安全培训不充分。 (4) 安全环境氛围营造不浓厚。 (5) 施工材料、施工机具不合格。 (6) 承揽工程不合理。 (7) 政府监管不力, 奖惩不够严格。

1.3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建筑行业的领域, 即是该领域的安全文化。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是建筑企业安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员工个体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 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理念, 领导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素质, 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1.4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结构层次

基于安全文化的“三圈层理论”,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建筑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建筑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及建筑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2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方法

2.1 传统评价方法

传统的安全文化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 因子与因子之间必须全部相关联或者完全不相关, 误差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2.2 结构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是一个结构方程式的体系, 其方程式包括随机变量、结构参数, 又是还包含非随机变量。它本身具有普及性, 只是在建筑行业较少被应用。它可以允许同时考虑许多内衍变量的方程式, 也允许内衍变量与外衍变量之间的测量误差或残差项的存在。它不仅整合了传统的几种评价方式, 又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能够识别关键的风险因子, 是分析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变量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2.3 SEM的建立过程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主要使用Amos软件。首先是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 然后设定模型。通过搜集数据, 进行模型识别。再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价, 进而对模型进行修正, 得到最终模型。SEM基本上是一种验证性的方法, 使用与大样本的统计分析, 具有理论先验性, 能同时处理测量与分析问题, 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3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分析

结合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和建筑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具体分析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内容, 归纳了36个影响因素。我们按照下面几点建立依据, 对这36个指标进行归类。

3.1 三个评价对象

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本文把“人”作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评价对象, 具体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文化属性。

3.2 外部环境视角

由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 我们在分析指标时, 应该充分考虑外部环境, 这个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该法规、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等。

3.3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

在前面的定义中, 我们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观念文化三个层次。在建立评价指标时, 我们也应该从这三个层面去考虑。

3.4 安全绩效

建立基于SEM的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需引入安全绩效这个潜在变量。安全绩效可划分为安全行为、安全结果。其中安全行为仅仅是员工的行为, 安全结果是指事故、伤害等有形事件或结果。另外, 安全行为可以划分为安全遵守以及安全参与。

综上所述, 我们将这36个影响因素按照如表1的八个方面划分, 建立基于SEM的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并建立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改体系是充分考虑了建筑企业的特点, 以人为主体, 结合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作为该体系的主体, 融合物质文化层面和环境层面, 是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建立适用于本行业的安全文化, 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从根本上降低建筑行业的事故率, 有利于我国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欣欣向荣, 产业规模不断攀升。与此同时, 安全事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这些安全事故给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影响整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从根源上有效规避事故的发生, 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素质,建筑事故

参考文献

[1]徐德蜀, 邱成.企业安全文化简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郑文梅,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估[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赵丽艳,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06.

[4]Christinan, M.S., Bradley, J.C, Wallance, J.C.&Burke.M.J., Workplace Safety:A Meta-Analysis of the Roles of Person and Situation Factor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 94 (5) :1103~1127.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5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作了介绍与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的要件与内涵,其次具体讨论了应用该评价模型如何评价地域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特征.

作 者:叶明 李君亮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科技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刊 名:科学管理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年,卷(期):200119(6)分类号:F224.0关键词:企业 技术创新 定量评价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6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扩大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技术过时、黑客入侵、电脑病毒破坏等都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近期各省市的“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纲要”中都提出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但仍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安全产品就能把所有的安全问题都解决。对各档案管理系统来说,解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识别自身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包括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与影响的程度,然后进行最充分的分析与评价。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才能真正掌握内部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状况,分析各种存在的威胁,以便针对高风险的威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整体安全水平,逐步建成坚固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外部影响,又有内部因素,而且许多方面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根据国内外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国家对电子档案信息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求,结合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管理经验,综合考虑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的评价指标。

1、物理安全评价指标

物理安全是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设备及管理人员工作场所内外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档案信息安全、计算机设备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对于各种灾害、故障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万一发生灾害或故障,应能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载体安全三个方面。

(1)环境安全:主要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机房周围环境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和是否具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库房是否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有无防火、防水措施;有无监控系统;有无防雷措施等。

(2)设备安全:主要是指对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3)载体安全:保证设备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载体安全,要对载体采取物理上的防盗、防毁、防霉等措施。

2、管理安全评价指标

安全管理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加上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安全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专门的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专职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成立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必须有相关单位的正式文件。

(2)规章制度:包括有无健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档案信息安全人员的配备、调离是否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备与数据管理制度是否完备;是否有登记建档制度;是否有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能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3)是否有紧急事故处理预案:为减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故障的影响,尽快恢复系统,应制定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恢复规程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制成手册,以备及时恢复系统运行。

3、网络安全评价指标

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在网络上传输,而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能力较弱,可能会遭受到病毒、黑客的袭击。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必须保证其传输的媒介——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2)是否有防黑客入侵设施:主要是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设施。

(3)是否有访问控制措施:访问控制是指控制访问网络信息系统的用户,当用户之间建立链接时,为了防止非法链接或被欺骗,就可实施身份确认,以确保只有合法身份的用户才能与之建立链接。

(4)是否有审计与监控:审计与监控是指应使用网络监控设备或实时入侵检测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4、信息安全评价指标

在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我们要保证在系统中传输、存贮的电子档案信息是安全的,不被截取、篡改或盗用。

(1)是否采取加密措施: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而计算机和网络的不稳定性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这一特性难以保证,而且有些电子档案信息有密级限制,不能公开在网络上传输,所以电子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时必须通过加密来保证其安全。

(2)是否有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网络上的传输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无法保证,黑客的攻击可以改变信息包内部的内容,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完整性控制,这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至关重要。

(3)是否确保信息数据库的安全:一个组织最核心的信息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和使用,保证数据库安全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4)是否有信息防泄漏措施:信息防泄漏包括信息审计系统和密级控制两方面。信息审计系统能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另外,可以根据信息保密级别的高低划分公开范围,并对用户划分访问权限,进行分组管理。

(5)是否有防抵赖技术:防抵赖技术确保用户不能否认自己所做的行为,同时提供公证的手段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它包括对数据源和目的地双方的证明,常用方法是数字签名。

5、系统安全评价指标

这里的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整个运行体系的安全。在计算机上处理信息时,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或误操作、突然断电等都会使正在处理的信息丢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确保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有:

(1)是否有系统操作日志:系统操作日志详细记录了系统的操作状况,以便事后分析和追查系统损坏的原因,为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2)是否进行系统安全检测:运用系统安全检测工具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安全检测,可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或恶意的攻击,进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达到增强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3)是否有操作系统防破坏措施:操作系统集中管理系统的资源,是计算机系统赖以正常运转的中枢,它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应当建立某些相对的鉴别标准,保护操作系统本身在内的各个用户,阻止有害功能的运行。

(4)是否进行系统信息备份:日常备份制度是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备份,否则将无法达到备份方案的目标。

(5)是否有灾难恢复系统:当系统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受到破坏时,我们应保证能够尽快地恢复正常工作,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用若干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时,其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从评价目的来看,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指标越重要,权的数值就越大;反之,数值小则可以说明其重要程度相对较低。

合理地确定和适当地调整指标权重,体现了系统评价指标中各因素之间的轻重有度、主次有别,更能增加评价因素的可比性。在安全评价中,具体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如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环比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比较适用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对决策对象进行评价和选择,并对它们进行优劣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它充分利用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简明性、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指标体系因素多、主观性强且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量,因而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

1、将复杂问题概念化,找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主要因素;2、分析各因素的关联、隶属关系,构建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模型;3、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根据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4、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上一层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5、计算各层次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层次总排序。

四、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局性、整体性评价。可以用作综合评价的数学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考虑问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鉴于所选择的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在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在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目前存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属性评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目前还没有评论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综合评价。鉴于此种情况,本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从评价对象来看,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信息安全系统是可行的。首先,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而言,“安全”与“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即安全与危险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过渡的状态,这种中间状态具有亦此亦彼的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模糊性。因此在安全的刻画与描述上大多采用自然语言来表达,而自然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模糊性。另外,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中,对一些评价要素的评价是具有模糊性的。如组织管理中的评价很难量化,一般只能用“好”、“一般”、“差”等等级概念来描述,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而且一些评价要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不确定性,如网络攻击、安全设施失效、人为失误等偶然性较大,难以准确评价。对于这些模糊的、不确定性的问题通常采用模糊数学来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在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过程中涉及到模糊因素或模糊概念的一种评估方式,它通过运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度和隶属度函数的理论来刻画这种模糊性,以达到定量精确的目的。

总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可行方法,其基本步骤为⑦:

1、确定评价集。评价集是以评判者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我们可以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采用五个等级的评语集合(很好,好,较好,一般,差)。

2、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在本文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体系中,主因素层的因素集有物理安全、管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五个指标,其下层又有各自的影响因素集,由各自的具体影响指标组成。

3、建立权重集。由于各评价要素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而必须对各要素按其重要程度给出不同的权重,权重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

4、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即确定评价因素集中每一个因素指标在评语集中的隶属度。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7

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和保证, 特别是对于地下铁道这样狭长的、近乎封闭的地下空间而言, 一旦发生较大的灾害事故, 将给各种运营设备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致命性损害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使系统功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地铁运营系统的安全和评价, 是从系统外部因素、指挥因素、设备因素、运营管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地铁安全事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一般而言, 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 另外还包括一些在地下车站大厅、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乘客疏散区、疏散通道、安全进出口位置设置不当、通道宽度不够或被其他物品堆放或商业占用, 当突发事故, 造成乘客拥挤、逃生困难, 使事故后果扩大。统计世界上地铁运营事故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发生火灾的总量约占地铁突发事件的65%;其次是列车出轨, 占地铁突发事件13%, 也是一类重要的地铁突发事件;再次就是爆炸, 占地铁突发事件的8%, 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接下来按照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停电、水灾、地震等。因而, 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 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 地铁火灾屡见不鲜。例如, 2003年2月18日, 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至少126人死亡, 146人受伤, 318人失踪;2005年7月6日, 法国巴黎北部辛普朗因地铁车厢电路短路发生火灾, 造成19人死亡。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地铁自1969年投入运行以来, 共发生火灾156起, 其中重大火灾3起, 特大火灾1起。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建设的今天, 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系统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着科学性、全面性、主导性、操作性及可比性的原则, 建立地铁综合安全性水平层次结构模型。

目前, 我国对地铁及隧道制定了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 如《地铁设计规范》 (GBSO-1572003) , 依据其中的规定, 可以对地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的评价。作者根据现有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特点,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 从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和应急设备3个方面对地铁火灾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如图2所示。

2.1 评价方法的选定

根据地铁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 选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地铁安全的评价方法。

2.2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求解

对地铁火灾子系统进行分析之后, 按照影响地铁系统安全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已经确立了三层级的地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之间具有相对重要程度的关系, 而每一层次的指标相互之间也存在相对重要性权值的衡量, 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以简化为一系列成对因素的两两对比判断。为了实现定量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引用1-9比率标度方法将对比判断定量化, 构成判断矩阵。

根据指标体系确定的指标因子, 详细设定如下:总体目标为地铁火灾风险指数U;一级指标为安全管理水平A1, 消防设备A2, 应急设备A3;二级指标为各一级指标之下的具体对应组成因子, 如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检查、火灾疏散预案、规章制度、通风排烟设备、防灾报警设备等。

通过专家组的访谈和地铁安全参考书, 将层次指标的比较关系大体综合, 得到4个判断矩阵如下:U-A矩阵是相对于总体目标的一级指标即原则层指标的相互比较关系的判断矩阵, 而A1-B1-4矩阵是相对于一级指标安全管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相互关系的判断矩阵, A2-B5-8矩阵是相对于一级指标消防设备指标的二级指标相互关系的判断矩阵, A3-B9-12矩阵是相对于一级指标应急设备指标的二级指标相互关系的判断矩阵, 见图3 (a) ~图3 (d) 。

根据线性代数求解矩阵特征值法, 分别求得各矩阵的特征值为:λmax1=3.01;λmax2=4.08;λmax3=4.0;λmax4=4.12。

2.3 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确定判断矩阵最大非负实根后, 应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 检验结果将反映判断矩阵中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否超出一定范围。由于一致性的要求, 实际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判断矩阵计算, 最终选定一致性检验通过的特征值所在的判断矩阵。判断因子CR=CI/RI, CI= (λmax-n) / (n-1) , CI为一致性指标,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见表1。

当CR<0.1时, 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 则可以构造向量排序矩阵。

U-A矩阵CI= (3.01-3) / (3-1) =0.005, 查表得RI (3) =0.52, 则CR=0.09 <0.1, 该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可以构造权重排序向量。将U-A矩阵行向量连乘再开N次方, N为矩阵阶数, 进行计算, 对应的W={1.82, 1.00, 0.55}, 对应的权重排序向量{A1, A2, A3}。

A1- B1-4矩阵CI= (4.08-4) / (4-1) =0.027, 查表得RI (4) =0.89, 则CR=0.03<0.1, 该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可以构造权重排序向量。即:W={1.57, 1.57, 0.49, 0.49}, 对应的权重排序向量为{B1, B2, B3, B4}。

A2- B5-8矩阵CI= (4-4) / (4-1) =0, 查表得RI (3) =0.89, 则CR=0<0.1, 该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可以构造权重排序向量。即:W={1.732, 1.732, 0.58, 0.58}, 对应的权重排序向量为{B5, B6, B7, B8}。

A3- B9-12矩阵CI= (4.12-4) / (4-1) =0.04, 查表得RI (4) =0.89, CR=0.045<0.1, 该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可以构造权重排序向量。即:W={0.31, 3.20, 0.67, 1.50}, 对应的权重排序向量为{B9, B10, B11, B12}。

2.4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一致性检验, 得到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原则层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排序为{安全管理, 消防设备, 应急设备}。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序为:相对于安全管理指标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意思, 安全检查, 火灾疏散预案, 规章制度};相对于消防设备指标的{消防报警设备, 通风排烟设备, 消防设备, 消防水源};相对于应急设备指标的{应急照明设备, 消防通信设备, 疏散诱导设备, 声光报警设备}。

3 应对及改进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 建议从如下方面进行地铁防火的安全设计:

(1) 地铁防火设计: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的防火规范和规定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的经验教训, 合理地进行地铁建筑结构和地铁列车等的设计, 以控制火灾发生时的环境, 为扑灭火灾和疏散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2) 地铁火灾监控与报警系统:目前我国地铁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FAS) 按两级监控方式设置:第一级为中央控制室级, 作为防灾报警控制中心, 对全线报警系统实行集中监控管理, 随时掌握全线动态情况;第二级为车站调度室级, 分别设置于地铁各车站, 它们是独立的报警子系统, 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 对火灾状况进行监控、报警, 并能够实施有关的消防联动控制操作。

建议增设现场 (列车) 级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该层次的系统设备可由火灾传感器、手动报警器、声光示警器、视频传输系统、监视屏等组成, 在司机室设一个控制终端, 由司机掌握列车内的情况, 并可将信号传输到车站调度室, 以加强对列车内异常情况的监视。

(3) 地铁消防设施:鼓励引进新型消防设施, 全面覆盖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和地铁列车, 不出现消防死角。

4 小 结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 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地铁安全的影响因素众多, 指标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本文从“人-机-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 按照科学、系统的原则, 建立了地铁安全指标体系, 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最后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地铁火灾事故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该方法基本可行。

参考文献

[1]孙章, 何宗华, 徐金详.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2]何理, 钟茂华, 邓云峰.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 (3) :25~29

[3]韩利民.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22 (10) :46~49

[4]蒋雅君, 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 3 (1) :13~18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篇8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非财务指标

1 引言

新的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同时也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会计方法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不适应性。而经营业绩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此, 对企业进行良好的业绩评价至关重要。

2 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不足

2.1 八项基本指标及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率=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总额;

资本积累率=本年权益增长率/年初权益;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这些财务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所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 而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现金流量指标, 如净现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却关注的较少。

2.2 基于权益报酬率的杜邦分析体系

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报酬率是一个衡量企业利润占投资的比率,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数据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由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者之间的等式关系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资本结构方面的状况, 通过这一综合指标的层层分解, 对企业基层的经营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出可行的部门绩效、个体绩效改进的方向与具体目标。

然而,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不能提供重要的相关现金流量的信息, 需进一步补充、完善;二是虽然提供了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但没有考虑收益的质量, 分析结果往往带有片面性, 反映问题不够客观。

3 改进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3.1 修订后的业绩评价指标

3.1.1 财务效益状况方面

基本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修正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

3.1.2 资产运营状况方面

基本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修正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

3.1.3 偿债能力状况方面

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修正指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

特别地, 评议指标为:经营者基本素质、市场占有能力、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技术装备更新水平、综合社会贡献。

上述评议指标的创设, 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的结合。

3.2 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指标

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 (NOPAT) 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其公式为: EVA=NOPAT一WACCXNA。

但是, EVA只是旨对全要素生产过程的结果进行反映, 侧重于财务战略, 忽视了对战略过程进行评价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容易削弱企业创造长期盈利的能力, 同时不能指出具体的非财务业绩动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4 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1 业绩评价指标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 相关性原则; (2) 全面性原则; (3) 独立性原则; (4) 相对稳定性原则; (5) 适应性原则; (6) 可操作性原则; (7) 可控制性原则; (8) 成本一效益原则。

4.2 业绩评价指标设计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4.2.1 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首先, 评价指标设计应考虑企业的经营战略, 也就是企业谋求竞争优势的目标。如果企业战略需要将新产品加速市场化时, 新产品市场份额标应在指标体系中占较大权数, 而实施创新导向战略的企业应强调那些对新产发展和获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 即指标的设计应有助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4.2.2 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

不同行业, 评价指标选择的侧重点也就不同。结合企业所在行业选择适合本行业考察特点的指标至关重要。

4.2.3 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

由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其财务目标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每一阶段应设计不同的指标。具体如下:

(1) 创业阶段。 企业成长初期, 产品开发、建立组织或寻找投资机会等非财务事项是当期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同时, 员工培训、智力资本投资指标也应受到重视。

(2) 成长阶段。成长期指产品上市后为企业创收的快速增长阶段, 企业进入大力扩张时期。此阶段, 体现在财务方面, 销售收入增长率、投资报酬率、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应成为主要财务评价指标。

(3) 成熟阶段。当企业成长到一定时期, 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收入增长将趋缓或停止, 企业进入成熟阶段。

(4) 衰退阶段。此时, 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转产, 则回收企业资产成为主要目标, 因而财务评价的现金回流成为关键问题。

4.2.4 结合企业的文化

企业特有的文化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 企业文化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组织制度和员工的素质。

(1) 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和领导者的威信、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经验、企业领导者的商业意识这几个方面来衡量。

(2) 组织制度。

组织制度对企业文化的促进要从组织对员工的激励和员工的主动性两方面来评价。

(3) 员工的素质。

员工的素质主要关注员工培训状况, 应从接受培训的次数、人数及培训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4.3 业绩评价指标中的非财务指标设计应注意的因素

4.3.1 经营过程指标

企业内部经营过程包括产品设计与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六个方面, 每一方面都对企业业绩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 重点考虑:

(1)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即研究开发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生产效率。评价生产效率时,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品质、设备利用程度、设备磨损程度各方面的因素。

(3)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的评价可以考虑反映时间、投诉次数、退货数量等方面。

4.3.2 顾客评价指标

顾客的满意与否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只有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才会不断发展壮大。一般来说, 顾客评价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程度等。

4.3.3 员工学习指标

实际应用中可以从员工培训状况, 员工积极性, 信息系统更新程度等方面来考虑。

4.3.4 智力资本指标

应注意智力资本比重, 智力资本贡献两个方面。

4.4 业绩评价指标中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分及权重的确定

4.4.1 非财务指标的量分

非财务指标的量分应视各自的特点, 按不同的方式量分。而量分的关键又在于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 其具体可运用实地调查法、阅读文字资料法和问卷调查表法等。

4.4.2 非财务指标的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是在一个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所占的比重。指标的重要性不同, 权重也不同。企业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

5 对企业业绩评价结果的应用

5.1 将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将企业业绩评价结果与企业员工的考核适当挂钩, 推动激励机制的建设, 随着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与完善,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5.2 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运用计算机模型化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评价操作程序化, 以易于使用、便于分析、及时反馈、自动更新。

5.3 将企业业绩评价结果用于不同企业横向间比较

通过比较找出差距, 推动企业管理, 发挥业绩评价作为管理工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纯.EVA是什么——场基于企业价值的管理革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2]李玲玲.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周三多著.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运输车辆安全体系评价的研究 篇9

关键词:车辆安全体系,安全评价,模糊推理评价

1 对车辆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

车辆是交通出行的载体,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参与者”与“肇事者”。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汽车本身性能及安全性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

1.1 车辆机械因素

2005~2007年以车辆机械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为车辆制动系统、操纵系统轮胎和灯光。

1.2 车辆防撞系统因素

车辆防撞系统是车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文献统计表明车辆防撞系统能预防15.3%的交通事故,特别在高速行驶中,每年能减少上万人的死亡人数,为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很大作用。

1.3 车辆技术管理因素

车辆技术管理包括车辆维修市场管理、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和管理、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和车辆技术状况保障。本课题组研究人员对北京及周遍10多个市的60多家客货企业单位的技术管理体现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好的管理机构对运输事故次数的发生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确定以下因素为车辆子危险因素。

1)车辆机械故障制动系统、操纵系统、轮胎和灯光。

2)车辆防撞综合性能车辆本身碰撞相容性和车辆防撞系统能力。

3)车辆技术管理的健全性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及人员、车辆技术档案、车辆强制维护和车辆管理的规章制度。

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1 模糊矩阵评价法

需要将两类指标统一转换为模糊评价向量形式,以便作统一处理。

对于多层评价模型,作综合评价时,先由最低层属性指标开始。属性指标分属于上一层不同的子目标,因此要分别作各子目标的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综合评价模型,由子目标综合评价矩阵构造子目标层的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建立多层评价模型。

2.2 模糊推理系统(Fuzzy Inference System)评价方法

模糊推理系统FIS(Fuzzy Inference System)是基于模糊集理论概念、模糊If-then规则和模糊推理的计算结构,是一个从给定输入运用模糊逻辑映射到输出的过程。这时输出的是一个模糊子集,有必要将这个模糊量转换为精确量,以便最好地发挥模糊推理的决策效果,因此反模糊化(Defuzzification)就是把模糊推理得出的模糊量通过合理的方法提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值作为清晰值(crisp value输出[9]。从而得出输入与输出的映射关系。

基于上述模糊推理的思想构造出的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模糊推理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具有多种属性的事物,或者说其总体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一个能合理地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评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得出的结果只是一种静态反映事物的结果,而模糊推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实时评价。

第一节确定了车辆子危险因素系统中的车辆机械故障;车辆防撞综合性能和车辆技术管理的健全性,第二节通过对模糊综合评价的介绍,确定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模糊推理系统(Fuzzy Inference System)的思想与方法,对驾驶员因素和车辆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3 运输车辆危险度的综合评价

3.1 运输车辆危险度的定义及隶属函数的确定

根据道路运输企业对整车安全管理现状和中国整车安全综合评价标准的调研,对车辆的危险度的论域定义在[0 100]范围内,由五个分明的三角形模糊子集表示其隶属函数。

3.2 车辆机械综合评价

车辆机械故障是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制动系统、操纵系统、轮胎和灯光的失效。

车辆制动系统评价指标主要是制动性能、制动抗热衰退性和制动稳定性,其评价值为30分,隶属函数如图3.1。车辆操纵稳定性的评价参量主要是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共振峰频率、共振时振幅比、相位滞后角、稳态增益,回正性,最小转弯半径,转向力、转向功,侧向偏移,极限侧向加速度等,本文给定的评分为10分,其隶属函数如图2。轮胎和灯光的评价主要是失效的时间,其隶属函数如图3、4。

汽车的制动性能和操作稳定性与车辆危险度之间关系由模糊规则推理得出。

3.3 车辆防撞综合性能综合评价

车辆的100%重叠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尾部碰撞评分分别为17分。其隶属函数相同。

3.4 车辆技术管理与危险度的关系

在北京40余家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调研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车辆技术管理评价的隶属函数和与车辆危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5。同时车辆强制二级维护和车辆危险度的关系和车辆技术管理因素相同,如图6。

3.5 车辆因数危险度的综合评价

前面讨论了车辆因素中机械故障、车辆碰撞、技术管理等各个要素的隶属函数的确定,以及各要素与驾驶员危险度的关系。在Matlab工具箱中建立了车辆因素对驾驶员危险度的综合评价的系统图,如图7所示。在建立了规则库后,就可用上述的模糊推理系统模型进行运算得出在车辆机械因数、防碰撞因素等综合影响情况下的车辆危险度的输出值,其中10组关系值见表1。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从第一至第二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当车辆的各项指标因数很差时,车辆的安全评价值为低和很低状况。同时第八项看出各项指标高时,车辆安全度很高。因此可以得出车辆的各项评价指标和隶属函数是合理的。

2)从第三至第四行随着车辆机械性能和防撞能力的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提高比第五和第六项好的多,从而说明车辆的机械性能和防撞能力对车辆安全性影响较大。

3)从表中后二行可以看出车辆的安全的各项评价指标值适中时,安全性一般,因此要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车辆的技术管理和强制维护也是很重要的。

从表中可看出,车辆的机械性能、防撞能力等输入因素对车辆安全度的评价值与实际工作中车辆安全性的主观感觉相符,说明了应用安全评价FIS模型对车辆评价是可行的。

4 结论

本文首先对运输车辆安全系统的分析,得出了车辆子危险因数,然后选用模糊推理模型(FIS)的评价方法对车辆的危险度进行评价与仿真,评价结果和实际相符,实现了实时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评价指标和方法合理,能够实现了对系统的实时评价。

参考文献

[1]叶兴成.道路交通安全的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许洪国.汽车事故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戴文战.基于三层BP网络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5):40.

[4]许金良,石飞荣.杨宏志,等.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公路安全设计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4,17(2).

矿山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篇10

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在市瞎的各矿山建设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 严格执行基建标准。基本建设完成后, 立即组织人力, 物力, 加强矿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安全管理模式, 成立防治各种灾害机构、制定各种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以及《2007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时间应急求援预案》等, 为矿井投产做好准备。

1 安全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分析

1.1 安全管理机制模式

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下辖的各矿山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 成立了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明确矿长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总工程师主抓“一通三防”工作。按有关规定和要求, 各主管副矿长为各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的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 主抓本系统的安全管理, 并对系统的安全主要负责, 在安全管理上对矿长负责[1,2,3,4]。

1.2 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救援

1) 安全管理制度。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下辖的各矿山实行矿长负责制, 形成了适应于煤矿生产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及措施, 矿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健全了各级管理机构, 实行了目标化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及瑞平煤电公司在张村煤矿基建和试生产过程中, 坚持全过程监督和积极的指导, 促进了该矿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张村煤矿十分重视本矿的安全工作, 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充足的资金投入, 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祈祷了关键性作用。

制定了矿长、副矿长、区队班组长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个工种岗位责任制等。制定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矿级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制度、安全奖惩制度、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人员清点登记制度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了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2007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求援预案》等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责任制、安全工作制度及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得比较齐全规范, 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 科学合理, 比较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误可查、有责必究, 从而有利于杜绝“三违”, 实现正规化和规范化作业, 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下辖的各矿山制订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编制有矿井抢险救灾组及领导职责、灾变后汇报制度、灾害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措施、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抢险救援必备的技术资料等内容。

1.3 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评价方法和过程

2009年7月6日~10月8日, 评价小组深入生产现场, 针对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下辖的各矿山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 运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现场调查访问、座谈等手段, 对该矿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 向建业煤矿提交了“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下辖的各矿山安全验收评价项目整改通知单”之后, 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根据评价小组的建议, 进行了整改。评价小组分别于2009年8月14日、2009年9月12日、2009年9月19日, 三次深入生产现场, 对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下辖的各矿山进行了复验。根据复验结果, 对该矿的管理模式进行评价。

2 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2.1 评价结论

1) 河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新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各级矿井对该矿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该矿子啊基本建设过程中实现安全建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 该矿安全管理模式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较好地贯彻执行了煤矿安全生产方针;3) 该矿安全管理体系, 从管理者的责任制度到作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防止事故发生, 规范了人的行为, 激励了人的安全动机, 正在逐步做到每一项活动都在受控状态下运行, 每一个职工都在受控状态下操作;4) 安全管理层次比较清晰, 管理机构分三个层次, 有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层次性有利于明确职责, 发挥各岗位人员积极性, 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5) 五职矿长全部取得了安全资格证书, 其安全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配备的煤矿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经培训后具有一定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能适应该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2.2 存在问题

1) 各科室、区队主要负责人需要进一步接受专业培训, 提高管理技能和管理手段;2) 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及安全技术措施, 贯彻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河南理工大学采矿教学改革研究小组, 面向21世纪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R].焦作: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采矿教学改革研究小组, 2005.

[2]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新区研究小组,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新区可行性研究报告[R].焦作: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采矿教学团队, 2007.

[3]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新区研究小组。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新区可行性研究报告[R].泰安:山东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采矿教学团队, 2006.

[4]山东科技大学采矿教学改革研究小组。面向21世纪矿业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R].青岛:山东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采矿教学改革研究小组, 2003.

[5]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新区研究小组。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新区可行性研究报告[R].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教学团队, 2007.

[6]杨淑清.煤炭企业人才短缺现象分析[J].中国煤炭, 2003, 29 (5) :24, 27.

[7]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小组。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革新研究报告[R].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采矿教学团队, 2006.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11

[关键词] 平衡记分卡虚拟运营KPI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时代,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多变的世界市场环境中,竞争环境快速变化,顾客需求也快速变化。企业能否敏捷、动态地利用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快速开发新产品,重组资源组织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产品的需要,就成为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不断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和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从学习与创新成长、内部流程、客户、财务以及社会五个角度来建立虚拟化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衡量虚拟化运营的业绩,从而更好的指导现代企业实施虚拟运营战略。

二、平衡记分卡简介

平衡计分卡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对在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后,发明的一种绩效管理模式,后来在实践中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目前,平衡计分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根据美国Gartner Group的调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企业中,有55%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

平衡计分卡的宗旨是帮助企业的中高层就企业的使命、远景、长、中、短期目标、战略行动达成一致,并且作为一个沟通工具,使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管理人员更加明确自己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的权责,确保战略得以实施。一个设计良好的平衡计分卡结构如下图所示,表明了企业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即成长和创新指标,才能创新和建立适当的战略优势和效率,即内部流程指标,使企业能够把特定的价值带给市场,即客户指标,从而最终实现更高的股东价值,即财务指标。

图 平衡计分卡的结构简图

三、虚拟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虚拟化运营模式的选择,要以提高绩效作为基本的评价标准,即用绩效检验虚拟化运营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实施虚拟化运营模式的现代企业而言,如果把平衡计分卡当成一项战略或策略的指导原则,用适当的战术行动来推动重要绩效指针(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现代企业虚拟化运营模式是否合理和有效的最佳方案。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论推行个别部门的变革或改善计划,或者推动一项项目,基本上都应该呼应组织的营运模式与成功关键因素,必然也伴随着一些关键流程。从流程上很容易找到相关的内外部人员或部门、资源与加值活动,这时候再从管理与工作人员的观点采用的客观绩效评估数据,就是KPI。目前现代企业大力推动虚拟化运营策略,在许多制造业、流通业推动虚拟化的过程中,多项KPI证实是可行、有效、多方面可以接受的检验方法。针对虚拟化运营模式的特点,采用具有5个角度的平衡计分卡为重要绩效指针。这些指标可以计量经营模式选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成长与创新角度

此角度的主旨是使平衡计分卡之前4项指标能顺利达成,实现企业长期成长的目标。并强调未来投资的重要性,但并非如传统的投资观点,仅着重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发展。虽然设备及新产品的研究发展是很重要,然而为了达到长期的财务成长目标,组织必须投资在基础结构上,包括人员、系统及程序,透过员工能力及信息系统能力的增强、激励及授权一致性的增强等3个主要原则,以建构成长和创新角度的绩效指针。

在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里,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由于成长和创新能力很难通过量化进行评估,而且周期比较长,所以,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我们采用一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KPI来进行评估。主要如下:

(1)R&D(外包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

分产业来确定评价绩效的标准。如,在高科技产业,该比重大于10%为绩效好;在5%~10%之间为中等绩效;5%以下为低绩效。

(2)新产品开发速度

指企业向市场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可用企业每年推出的新产品个数与同产业的平均数进行比较,以衡量其绩效。

(3)企业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

指企业申请、购买的专利、专有技术的数量。可用企业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的数量与同产业的平均数进行比较,衡量其绩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KPI如,新服务的收益率、改进指数率、员工态度调查、员工建议数、每一员工的收益等等。

2.內部流程角度

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客户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企业要不断改进内部管理,使之能满足财务、客户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的需求。在绩效管理中,通过内部管理改进考核,重点强调职能内部和部门内部,还没有提升到通过内部管理改进战略的角度。

企业为满足股东及目标客户群的期望,必须确认其所创造的客户价值的程序,才可有效地运用有限的资源。企业目前的绩效指针仍着重于改善现有的营运程序,虽有偿试增加品质、产出率、循环时间等指针,但仍并非针对企业程序的整体概念。而平衡计分卡则有别于传统,建议企业应就完整内部程序价值链,其中包括创新程序、营运程序、售后服务程序,建立各种衡量指针。

(1)业务时间等级

业务时间等级是企业脉动的表现。每一次业务活动都可以表现为一次脉动。脉动的频率越快,则业务活动越多,反应速度越快,企业获得的价值就越大,业务时间等级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BTR = P/T公式 (1)其中,BTR表示业务时间等级;

P表示业务利润;

T表示业务周期。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业务时间等级可以看作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力分析,因为企业需要合作与共生,分析并掌握供需链的业务时间价值等级,才能抓住企业的每一次脉动才能在发展空间里快跑。

(2)部门职责明确率

该比率表明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高低,可度量可考核的部门数越多,说明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越健全和完善。

(3)生产人员作业率

该比率表明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组织能力的高低,该比率越高说明生产过程中闲置人员数量越少,企业的生产效率越高。

另外,还有一些指标,如,岗位职责明确率、管理人员作业率、顾客在新工作上的时间、重新工作、安全事故指数、项目绩效指数、项目出清周期等等。

3.客户价值角度

是指为了完成财务指标,企业应该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针对目标客户制定适当的市场目标,关键在于明确企业的现有客户群体和潜在客户群体。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实现情况是完成企业财务目标的主要途径。

(1)市场支配力

指企业对某个市场的控制程度。标准是,市场支配力提高,意味着企业绩效提高;反之,企业绩效下降。可用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计量企业的市场支配力。

其中,N为一产业内企业的总数目;

Xi为第i个企业的规模,如产量、销售额等;

T为该产业的规模。

该指数越大,说明市场支配力越强,企业绩效越好。

(2)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的,视为高绩效;10%~20%之间的为中等绩效;10%以下为低绩效;0%以下的为无绩效。

(3)企业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指数

指企业主导产品由于技术含量、功能、性质、质量水平、品牌优势等因素决定的占有市场的能力。

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绩效高;该指数等于1,说明企业绩效一般;该指数低于1,说明企业绩效差。

(4)商誉客户稳定率

商誉客户稳定率用来衡量客户的忠诚度。该比率在5%以下的,说明客户的忠诚度高;5%~15%说明客户的忠诚度一般;15%以上说明客户的忠诚度低。

另外,还有顾客排序调查、顾客满意指数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4.财务角度

总体财务目标是否实现是衡量战略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也是评价企业运营成败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的财务考核指标包括利润、销售额、成本、现金流等。在分解财务目标时,应考虑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财务管理侧重点,多数企业在考核管理中,不同部门的财务指标只是权重上有些变化,没有明显差异。应该就企业所处的不同战略阶段,考虑企业的规模、行业背景,制定不同的财务目标,并按各部门职责的不同,分解财务目标到部门。

(1)企业利润增长率

将企业利润增长率达到10%以上的,视为高绩效;利润增长率在5%—10%之间的,为中等绩效;5%以下为低绩效;0%以下的为无绩效。

(2)资本利用报酬率

该比率与银行贷款平均利息率比较,高于银行贷款平均利息率视为高绩效;持平为中等绩效;低于银行贷款平均利息率视则为低绩效。

(3) 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指一定时期投资项目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即:

净现金流量 =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采用净现金流量作为衡量公司投资决策的基础,可以较为准确的估计该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收益,以免造成盲目乐观,使得投资评价更加合理。

(4)偿债能力

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分别以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为主要指标来进行衡量。

流动比率考察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其经验值是2∶1。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流动负债到期及时足额得到清偿的保证程度就越大,但比率若过高则说明企业可能滞留在流动资产的资金过多,未能充分利用。流动比率还应与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的资产结构布局、经营销售政策、管理水平等有关。

负债比率衡量了企业负债资金占全部資金来源的比例,为了使利益各方均达到满意的程度,也就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问题,该比率通常在30%—50%之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自己最合理的标准,要参考其自身盈利能力、资金周转状况和资产变现能力等其它因素。

(5)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或周转一次需要的天数,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可以反映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该比率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一般情况下,周转的越快越好。

总之,企业应针对其所处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财务策略,决定适合的财务衡量尺度。且企业生命周期可简化为:成长期、保持期、收割期3个阶段。当然,无论企业身处于何种阶段,都应配合收入成长与组合、成本降低∕生产力改进、资产利用∕投资策略等3个财务性议题。因此,企业在依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分析决定策略后,可根据其找出个财务性议题所适合的绩效衡量指针[4]。

5.社会效益角度

在充分考虑以上四个角度之后,还必须重视社会效益角度。社会效益角度强调将市场需求、企业优势和社会利益三者结合,来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以便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全面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注重维护社会利益,包括客户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控制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对于社会效益的衡量主要有以下三个定性指标。

(1)资源浪费率

企业要更加重视市场调研,以避免重复引进、重复生产带来的资源浪费,更加重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分析,发展有利于社会的业务。

(2)环保要求

企业在选择生产产品及技术的时候,应考虑尽量减少商品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为此,在选用原料和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应避开对环境保护的不利因素;企业在出品设计及包装设计时,即考虑如何努力降低商品包装或使用的残余物;企业在把商品推向市场供客户使用的过程中,企业应尽量设法降低污染;对各种商品的软件服务,都要符合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这种环保精神为导向。

(3) 可持续性发展

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剧增、忽视社会服务的现代社会,积极研究国际国内环保新规定、新政策,研究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保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反对污染,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以造福后代。这是衡量现代企业在企业发展和社会环境这个必须重视的长远问题的重要指标。

四、结束语

本文建立现代企业虚拟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成长与创新、内部流程、客户价值、财务以及社会效益五个角度中提出一些KPI来评价虚拟化运营模式的业绩,使得企业朝着虚拟运营的目标前进。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篇12

关键词:企业业绩,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1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 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 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 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 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等八大要素。

2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2.1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体是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要素之一, 随着经济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 企业业绩评价主体不再是与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 企业的众多利益相关者都应该成为评价主体。然而我国现行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 评价主体主要还是投资者和债权人, 业绩评价的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 不能满足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2.2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

2.2.1 侧重财务指标

我国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时关注更多的是财务指标, 例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等。现行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中, 财务指标所占的权重是80%, 非财务指标所占的权重仅20%。侧重财务指标, 使得企业的经营者必须集中精力提高季度和年度的盈利数字, 因此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短期的盈利能力。为了追求较高的会计账面利润, 管理者很可能利用他们手中拥有的经营权来作出使企业的短期利润增加而另长期利益受损的经营决策, 即经营决策中的短期行为。财务指标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是由过去已发生事项计算得来的, 不能反应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2.2.2 有关现金流量的评价指标不足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 企业利润也是按权责发生制来计算的。然而现金流量在企业正常运营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现金流量在分析和评估企业的收益质量、偿债能力及经营风险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我国现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太少, 仅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这几个指标, 且指标所占比重很小, 难以准确地衡量企业的收益质量、偿债能力和风险状况。

2.2.3忽视了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

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 是不健全的指标体系。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具体来说, 它仅包括企业中的两类人, 一类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 另一类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经营者。在改制后的现代企业中,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渐明显, 衡量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指标必将成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2.2.4 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诸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产品质量、员工健康、公益事业投资不足等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基本组成单元, 面临如此多的社会问题, 应该承担一份责任。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多地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和企业的社会效益, 传统的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2.3评价标准滞后

评价标准是对企业的业绩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 一般是根据数理统计方法经测试和调整后确定的。常用的标准有年度预算标准、资本预算标准和竞争对手标准等。国内行业标准根据国内企业年度财务和经营管理统计数据,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分年度、行业、规模统一测算。由此可见, 评价标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测算出来的, 具有滞后性, 由于企业面临的经济和技术环境等外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评价标准也应相应地作出调整。

2.4评价方法单一

评价方法可分为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方法、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方法和综合业绩评价方法。大多数企业固定采用一种业绩评价方法对企业业绩进行测评, 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 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是紧密联系的;第二, 评价方法是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第三, 多种评价方法是可以综合运用的。

3完善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想

3.1构建多元主体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 股东至上的理念受到质疑, 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范围扩大为: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政府、供应商、顾客、社会公众。目前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在于满足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的需要, 只偏重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衡量。然而一方面,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员工 (人力资本) 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 公司运营不仅影响到所有者利益, 而且影响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如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公众等等。企业目标不再是仅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是利益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因此, 应根据不同的利益主体的需要, 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 使之能全面的把握企业经营和发展有关的各种因素, 构建出适用多元主体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3.2评价客体的全面化

现阶段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主要以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纳入业绩评价系统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既然所有的企业都是社会经济的细胞, 它们的业绩会对我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其进行业绩绩效进行评价也就理所应当。

3.3完善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3.3.1 完善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体系

(1) 增加非财务指标的权重。

非财务指标具有财务指标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利于遏制企业短期行为、有利于企业发展能力的预测、有利于提高业绩评价的时效性、受会计政策干扰比较少等等, 它能更好地实现对企业进行全面、长期、战略性评价的目的。因此在业绩评价体系中应加大非财务评价指标的权重。增加非财务指标时, 注意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设置非财务指标时, 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来建立指标系统, 选择指标要充分考虑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均衡问题。一方面, 可以吸取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评价经营活动的非财务指标;另一方面, 注重要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 非财务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 其权重设置要符合我国企业的经济现实, 而且要考虑其量化的难度和可执行性。要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环境保护、创新能力、无形资产等方面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力进行评价。

(2) 适当调整几个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各有优势。虽然非财务指标很重要, 但是它并不能取代财务指标的地位。为了更全面和合理的评价企业业绩, 还应增加几个财务指标。一是以EVA (经济增加值) 为核心财务指标, 并将EVA 用来引导资金分配, 以其他指标相结合来共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此外, 以EVA 为基础建立的激励机制, 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使各利益关系者为获得更多的价值而努力为公司效力。二是增加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权数, 并在基本指标中加入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三是增加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修正利润总额, 进行修正计算, 由此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

3.3.2 注重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价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 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越来越成为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本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应对复杂环境多变性的关键性资源, 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石。在知识资本中, 人力资本处于核心地位, 技术资本、组织资本、客户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人力资本作用的结晶的积累和总结。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这些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投入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目前人力资本价值的量化问题还在进一步探讨中, 可以考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价。

3.3.3 关注社会责任业绩的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 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 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目前我国企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显著地感受到提高企业社会绩效的压力和动力, 整个社会和企业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业绩的评价。

3.4适时调整业绩评价的标准

在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 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 也没有最适合的管理方法, 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的设置也是如此。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无论是企业战略还是具体的财务目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而, 要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适时调整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企业业绩评价标准确定以后, 就会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成长期的企业产品, 注重销售额的同时投资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显得更为重要;当步入成熟期时, 开始注意现金流量的指标, 更注重提高收益率;进入衰退期时, 收入减少非常严重, 应力争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 并尽可能的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 因此现金流量被视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3.5选用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根据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进行价值判断, 得出最终业绩评价结果的手段。它是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因为在选择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之后, 还需要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 从而实施对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运用, 以获取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在企业业绩评价中, 应根据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环境的不同, 科学客观地选用评价方法。有时候为了业绩评价的需要,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个评价方法。

3.6完善业绩评价方式

3.6.1 把外部评价和企业自身评价结合起来

目前, 对企业的业绩评价方式主要以外部评价为主, 企业自身的内部评价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此, 建立企业自身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制度, 不仅能充分调动企业各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起到督促激励作用, 使其受到多方面的监督。企业自身评价可利用为外部评价准备的基础数据, 建立内部业绩评价信息系统, 加大数据利用率, 提高工作效率。

3.6.2 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 充分发挥其独立评价的作用

随着评价制度的逐步规范, 企业业绩评价应如同审计、资产评估一样, 由政府部门组织评价工作组评价过渡到由政府或信息需要方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因为社会中介机构具有中立性, 其评价结果容易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玲玲.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与运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财政部统计评价司.2003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杨红丽.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看发展趋势[J].经济视角, 2007, (2) :72-73.

上一篇:随机粒子群优化下一篇:防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