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工程新模式研究(通用6篇)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工程新模式研究 篇1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工程新模式研究
中国电力安全管理网、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
摘要:人是安全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响应国家号召,各行业都在逐渐实施安全素质工程,但存在评估指标不够全面、培训效果不够持久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创新安全素质工程建设模式,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来全方位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关键词:安全素质工程,安全素质评估,安全素质培训,安全文化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不断探索的主题。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企业在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一致的愿望。安全管理的对象不外乎人和物两种,传统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达到“控制人”的目的,规章制度在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那么在员工单独作业、无人监督时如何保证安全,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生产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唯一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扩展全体人员的安全知识,强化全体人员的安全技能,即进行全面的安全素质工程建设。安全素质建设现状
早在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便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安全素质工程便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2011年《“十二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又提出“强化全民素质工程建设”,并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但是各地、各行业的安全素质工程建设侧重于宣传上,始终没有深入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多企业在进行安全素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安全素质评价,使得安全素质
培训的实施缺乏针对性。目前安全素质评价还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由于评价数据的采集工作缺乏好的方法,安全素质评价一直未得到实际应用。同时,安全素质的评估指标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具体的管理方法、作业岗位等。各企业由于业务范围以及安全管理的不同,指标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制定安全素质评价标准时,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其次,在员工安全素质的培训上,缺乏先进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安全培训是一种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安全培训教育存在一些弊端,无法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培训流于形式,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课时不够,教学内容不足,授课方式呆板,培训效果不佳;
(2)培训内容理论多于实际,偏向于书本知识;
(3)培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培训效果不理想;
(4)安全生产知识性、技术性内容较多,安全意识培训内容不够;
(5)培训的管理存在缺陷,如培训程序不规范,管理不系统,对员工没有建立培训档案,培训之后,没有发培训合格证、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估等。
另外,安全素质评价是安全素质培训的前提,而由于安全素质评价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使得针对安全素质评价的结果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进行针对性培训也成为空中楼阁。
最后,安全素质培训的效果不够持久。研究表明,安全培训这种来自外部的强化训练能够较快的促进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但在培训后期效果将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弱。如下图所示:
培训效果
图1 安全培训效果随时间变化曲线 时间提升安全素质的主要途径
笔者有幸参加了武汉博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为某电力集团公司策划的安全素质工程建设项目,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该项目融入PDCA闭环管理(戴明管理)的思想,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以科学的安全素质评估为基础,建立针对性强的安全素质培训体系,同时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评估—培训—考核—改进”的安全素质工程建设模式,解决传统的安全培训效果不够持久的缺点,多方位促进人员安全素质的提高。总之,通过外部的强化培训和员工的主动学习,以及整个安全文化的熏陶,来逐步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这种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以安全素质评价为基础,建立安全素质工程体系
员工安全素质评价是安全素质培训的前提,为安全素质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增加针对性,并能在其他管理环节中应用。
安全素质评价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安全素质评估标准,以深入而全面的调研为基础,综合分析评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针对这几方面内容分别对各个岗位设计指标权重,建立各层次指标体系,并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各方面具体的评分结果对员工安全素质进行分类,找出各类人员安全素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针对不同类别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2.2采用先进的培训方式,进行安全素质的强化培训
安全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必要途径,其目的是把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员工的头脑中去,使其具有必须的安全技能和较高的安全意识。
安全素质培训对象应包括企业负责人、安管人员、中层干部、班组长、一线工人、外委人员等全体人员,培训内容涉及安全意识、安全法制、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几大方面,并引入事故案例、安全故事会、实践操作等元素,培训方式有讲授法、视听技术法、案例研讨法、自学法等,并以先进的安全素质管理系统为平台,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实用的工具,也是一个良好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培训平台,真正实现国家安监总局在《2010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出的“培训内容规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培训管理信息化”。
2.3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员的安全素质
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为企业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建立起职工共同的安全需求和价值取向,使每名职工都在这个“安全文化场”中工作,都受到“场”力的吸引,将自己的行为自然地用安全文化进行规范,使员工在学习安全知识、尊重安全科学、推行文明生产的氛围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安全素质。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素质培训相互呼应、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因此也是安全素质工程建设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安全素质工程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客观需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从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工程新模式研究 篇2
1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 电力企业采用的培训形式普遍是短期的传统课堂培训。培训过程中, 没有根据员工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进行差异化培训, 从而导致有的学员把培训当成走过场, 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式上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培训, 造成培训效果不高, 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1.2 培训缺乏针对性
部分电力企业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管理人员的技能差异与员工的职业设计结合起来, 员工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有些电力企业安排培训往往参照外部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 流行什么课程就选择什么课程, 培训与工作发展计划关联不紧。
1.3 培训内容覆盖不全
培训内容覆盖专业不全, 新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 可操作性低, 不便于工作实践, 容易引发培训员工对培训失去积极性, 感到枯燥、单调, 表现出麻木、厌倦的情绪。
2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新模式
为深化国家电网公司“三定、三考”工作要求, 紧密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培训建设需要, 实现员工角色转换和管理方式转变, 进一步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梯队合理、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拓展员工教育培训领域, 充分利用该院人才与技术高地优势, 成立技术培训分中心, 切实承担起对公司系统专业技术管理干部与专责的培训工作。
2.1 改变培训方式
(1) 全员皆是培训师。为了转变员工的培训观念, 提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给予员工更多展示专业特长的机会, 该院提出了全员培训活动的基本原则, 即“人人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在各专业内部培训课上, 每位员工都要进行授课, 既有老员工讲解实验现场工作经验, 也有新员工介绍本专业前沿科技成果, 人人参与备课和讲课, 发挥各自特长, 取长补短, 经验共享, 共同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何时都是培训进行时。为了促进员工快速成长为行家里手, 培训工作也不再限定在培训课堂。每一次试验、每一次科技攻关、每一次事故调查的工作前期部署都成了广大员工积累经验、熟悉专业技能的绝佳良机。工作中以老带新的师徒责任制, 工作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点评, 这些必不可缺的环节将培训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 成了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
(3) 何地都是培训现场。在工作地点分散, 工作业务繁忙等不利因素面前, 互联网远程培训成为重要的培训途径。登录指定网站, 选修专业培训课程, 做好学习笔记, 提出问题, 完成人机互动, 是每一位员工的培训必修课。适时地完善远程培训平台, 为员工提供更丰富、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有效地满足培训渠道、方式的多样化需求, 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加强员工培训的重要课题。
2.2 提高培训效率
为了强化和统一管理层认识, 提升工作执行力, 积极应对“三集五大”、智能电网、特高压等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 技术培训分中心利用一季度各单位现场生产工作相对较少的有利时机, 对公司系统各级生产领导及专责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轮训。春季轮训的培训内容重点是针对“三集五大”体系改革, 包括“三集五大”的体系介绍、精益化管理、生产管理五类制度、综合管理、本年度“三集五大”建设及重点生产工作、电网安全、各项专业管理、技术监督管理、智能电网应用等方面。
另外,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检修、运行、营销、基建、规划等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在开展春季轮训的基础上, 技术培训分中心还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培训、“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配套培训、专项培训、以及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培训, 全年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约54期, 参培人员约3120人次。通过轮训, 使参培学员们切切实实更新了知识、扩展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提升了水平, 对“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专业管理和专业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提升了执行力。
2.3 着力于强化培训针对性
随着智能电网、特高压陆续开始建设投产, 新设备、新技术、新业务大量涌现,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备问题和管理问题也更趋复杂, 亟需提前做好相应技术储备。而各电力企业技术人员因自身工作范围和业务素质受限, 没有机会和能力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技术培训分中心利用掌握新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众多的有利条件, 着眼未来, 提前谋划, 举办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智能电能表检测技术、智能配电网、电网环保技术、冰情监测系统、线损理论计算及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培训班, 定期开设博士论坛, 专题讨论研究技术热、难点问题, 并多次邀请地区供电公司生产班组进行技术交流, 解决了一批生产实际问题, 为电力企业培养了一批新技术的种子选手,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 培训工作精益求精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在不断完善自身专业配置的基础上, 倾力于追求培训内容的精益求精。特别是针对特高压、智能电网、智能电表计量、电网防冰减灾等热门新技术, 派出培训导师参加国内外顶级学术交流, 将适用于湖南电网的好方法、好经验“请进来”, 融会贯通, 进而培训推广, 取得了良好效果。部分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 比对国内外培训工作优劣, 进一步提出培训工作改进目标, 突破难题, 取得了领先的成果。这一系列举措强化了培训的技术含量, 为新技术、好方法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小资料 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对策
1转变心态, 做好职业规划
(1) 适应环境。在入职之初, 新员工培训的首要的任务是了解企业文化与人文环境, 了解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在充分了解企业理念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
(2) 自身定位。企业应引导新员工, 根据自身特点, 对自身做出一个定位, 在新员工阶段以及今后的工作中, 能够沿着这个目标前进。
(3) 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 这个规划首先应是1~2年的短期规划, 以便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制定规划时, 应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认真分析培训需求
对新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应综合多个方面, 结合公司各岗位对人才的需要, 结合企业的工作计划及重点, 通过问卷调查、提问、考试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利用统计分析等手段来进行分析, 并最终保证获取的培训需求是真实可信的, 也是确实需要的。同时, 在培训中注意做好引导, 让学员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 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并不断弥补。
3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 完善培训体系
建立新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各部门对新员工培训的职责和分工, 明确新员工培训各阶段的工作、考核内容和方式, 并对具体的培训工作做出要求。另外, 新员工的培训应与正常的员工培训区分开, 有单独的培训计划。
4 改变培训方式
新员工专业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结合专业知识, 提高新员工的专业技能。
(1) 利用技术论文提高新员工专业水平。组织专业人员筛选整理近几年的技术论文和缺陷分析, 按专业进行分类, 请各专业带头人进行评审、筛选, 形成一本内容全面、分析透彻、适合于新员工学习的教材。
(2) 重视师带徒的作用。通过师带徒的传带作用, 引领和加速新员工的成长。给每一个新员工配备师傅, 一个徒弟可以认几个师傅, 一个师傅也可以教几个徒弟, 通过言传身教来推动员工成长。
(3) 紧抓现场培训, 以赛促学。新员工的成长归根到底是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而现场培训是比较好的培训地点, 比赛也是很好的促进手段。
论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的有效模式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新员工 培训 有效模式
引言
随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电网的目标,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加快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在电力企业推进自身人才强企工作的過程中,新员工的引进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新鲜血液的引入有利于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发展先进技术、为企业的远期发展储备智力资源。随着新员工数量的不断加大,如何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使得新员工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掌握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成为热点问题。
一、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特点和必要性
电力企业新员工的培训既有所有培训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天然垄断特征的逐渐打破
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支柱产业,电力行业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这使得电力企业的改革一直备受争议。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干预日渐减少,“主辅分离、竞价上网”等政策的实行,都使得电力企业的天然垄断行被逐渐打破。
在此背景下,面对容量日益增大、电压等级日渐升高、网架结构逐渐复杂的现代电网,每位电力行业的员工肩负着保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任务,通过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为训练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精英队伍打下基础。
(2)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专业素质
电力行业的工作涉及复杂系统知识,从发电、变电、输电到用电的各个环节,需要包括运行、调度、继电保护、检修、维护、生计、物资、财务、人力等各个岗位的人才,尤其对技术岗位,对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综上,基于电力企业具有的一定特殊性,对新员工开展有效培训,缩短他们进入新环境的“磨合”期,并尽快熟悉和了解电力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自身岗位的专业技术需求,从而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对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智力成本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CDS176mm]
曹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贯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即安全培训机构和安全培训相关部门负责教学管理,安全教育培训领导负责考核。
结业考试严格考场纪律,严把培训质量关。
5.档案管理:曹庄煤矿加强了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建立了煤矿安全培训档案室。档案编码统一编制,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分类清晰化、查询快捷化。编制了安全培训档案管理程序,建立了安全培训人员数据库系统,做到了各类档案表格的自动导出、查询记录的快捷方便、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了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的统一管理。
(三)培训反馈
1.坚持学员座谈。每期培训班结束,曹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都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学员对机构办学、班级管理、教学水平的反映。
2.实行跟踪调查。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基层单位领导根据学员培训后的工作表现填写跟踪调查表并反馈培训机构存档。
(四)鉴定整改
安全教育培训各职能部门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每半年一次自查自纠,一年一总结表彰。通过总结鉴定,分析培训亮点和不足,确立下年度培训的重点工作。
三、改革教学抓创新,规范办学提绩效
(一)加强教学管理
曹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形成了“矿、校、教务”三级教学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管目标、培训机构管过程、教务管岗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严格教学环节
为推进办学质量,严密组织教学,曹庄煤矿培训机构分别对教学中的备课、上课、听课和班级管理进行了重点规定和规范。
(三)创新教学思路
1.创新教学思路,推行“菜单式”教学。从完善教学管理入手,坚持“依需定学,因需施教”的原则,根据学员需求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将培训内容按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层次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列出“菜单”目录,让学员自主选择培训内容,使学员能够相对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了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2.打破传统应试模式,实习学分制管理。在教学管理上,对学员实行学分制管理,其中出勤占(10%),服从管理占10%,学员表现占10%,作业占10%,试卷成绩占60%,通过学分制管理,综合考核,不断提高了学员自主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四)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1.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机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有机结合,穿插视频、声音、动画等辅助效果,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要素,变革为现代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四要素。通过实施多媒体教学,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的工作效率。
2.建立网络化管理拓宽信息交流。为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曹庄煤矿形成了安全教育培训网络系统,实现了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构建起培训档案数据库系统和较完善的教学质量评论评估平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电视上有影,网站上有名。
电力企业新员工工作总结 篇4
电力企业新员工工作总结范文
结束了四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我憧憬着自己能够进入一个在社会上有地位、受人尊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企业工作。经过努力,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我获得了贵州电网公司赐予的这一就业机会。在激情似火的七月我怀者激动无比的心情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贵州电网公司,荣幸成为福泉供电局的一名新员工。七月初到局里报道后我们首先加入了贵州电网公司在贵阳红枫开办的2010年新员工培训班。这是我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在短暂的十天时间内我们进行了军事训练、电网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观看了抗冰保电专题视频和图片展。军训不仅能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
苏轼有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军训使我们学会忍耐、坚持、服从,让我们锤炼了作风,增强了体魄也提高了组织纪律性,同时 使我们整个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让我们增强了团队意识,建立了同事间的友谊和信任。抗冰抢险专题片的观看,使我深深地被贵州电网公司的每一名员工的抗冰保电精神震撼了。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作风不得不令人敬佩与惊叹。他们始终坚持以不胜不休的态度在各级领导的和指导下进行抢修复电,他们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创造了被众多专家认定为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方可恢复的电力设备、线路等、奇迹。这是南网人强大的凝聚力和顽强的与冰雪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具体体现。他们这种保大家、舍小家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继承和发扬。在培训期间,经过认真的学习,我对南网方略、企业文化、南网公司的战略、南网用人理念与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电力改革及电力市场现状、企业人的职业训练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红枫十天的培训结束,我们紧接着又加入到都匀电网开办的2010年新员工生产技能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学习。通过20多天的学习培训,使我对都匀电网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高电压设备的基础知识、油务技术监督的分类任务、电气试验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变电运行、电气接线及运行方式、变电站的相关知识、安规、事故及异常情况用语、操作术
语、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电力营销系统的相关知识、电力线载波、光纤通信技术和信息自动化、计量管理所的结构及职能权限、电测量指示仪表的基础知识、线路管理及输电线路的基本知识、调度管理的相关知识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次学习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工程新模式研究 篇5
电力能源企业新员工实习心得体会标准范
文
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领导对所有的新员工进行安规入厂教育,安规的第一条就是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第一方针,这说明安全对生产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已经演变为“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显示了时代的新气息。因为只有安全才会才产生效益,只有保证了安全才会对明天产生希望。
随着电厂主体工程的逐渐完工,机组陆续投入运行,对燃煤的需求量加大,公司制定了2009年采购燃煤500万吨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燃料管理部上下齐心合力,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部门领导结合燃料管理部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和应对措施,确保整个输煤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将每天的来煤输送到储煤场并保证锅炉的用煤量,同时号召大家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同等重要,特别是收煤现场人员的安全。
班组也制定了一些切合实际的要求,并以“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损小而为之”的理念告戒大家,安全工作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不能忽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由于收煤班工作的特殊性,在组与组之间交接班时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都必须记录清楚。记得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菜根潭》,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这显然是说明工作中来不得半点疏忽MMMM
共享资料
和大意。
很多事故都以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及早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坚守“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和“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原则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任何事情以周密考虑为先,对于一定要办的事,就应尽早动手去做,不能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总之,有句古话:天道酬勤!不能让安全孤独,因为我们还在前进的路上。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工程新模式研究 篇6
摘要:针对当前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现状,分析了化工生产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以促进员工业务素质和安全技能水平的提高,激发员工“关爱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作 者:朱桂明 马荣胜 王鲁斐 ZHU Gui-ming MA Rong-sheng WANG Lu-fei 作者单位:朱桂明,ZHU Gui-ming(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南京,210042;江苏省安全科学生产研究院,南京,210042)
马荣胜,王鲁斐,MA Rong-sheng,WANG Lu-fei(江苏省安全科学生产研究院,南京,210042)
【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工程新模式研究】推荐阅读:
电力企业考核模式研究07-15
电力企业员工保险管理07-11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06-17
电力企业电力安全08-05
电力企业工程05-27
电力企业内控研究08-10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心得体会10-06
电力企业员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02
电力企业税收筹划研究05-22
新时期电力工程的研究论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