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2024-07-02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通用12篇)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1

责任会计是对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 是现代管理会计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它侧重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二是它是管理上的需要, 将企业划分为若干责任单位各为一个会计主体;第三, 它的主要职能是对责任单位经济业务及财务效果进行控制、评估和考核;第四, 它根据需要和可能自行设定各个责任单位的核算指标和核算方法;第五, 它核算的成本限于责任单位可自行控制的部分。在企业内部实行责任会计, 最基础的工作是确定各级责任实体。实质上是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 形成一种小范围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 使内部责任体的责任、权利、效益、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责任定权利, 用权责促进效益, 按效益分配利益。在建立各级责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落实责任目标、计划、指标控制的方法;组织日常核算和考核监督的方法;编制和报送经济责任报告的方法;进行差异分析和核算处理的方法;进行责、权、效、利考核和据以进行奖惩的方法等。

会计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 经营承包的不断完善, 要求将会计管理纳入更广阔的经济领域, 开辟新的途径, 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要把会计改革这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规划实施好, 需要集思广益, 深入探讨。我认为内部责任会计应适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形势, 作为综合性、配套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完善责任会计体系。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财务体制, 因地制宜建立责任会计。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不同特点, 因此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不可能搞一个模式, 但其中也有不少共性的做法。

1划分经济责任, 确定责任体

这是推行责任会计体系的前提条件。企业对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承包或租赁后, 内部还应层层进行分包, 即按照企业内部各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可分解的程度, 划分责任体。这种划分应包括纵向、横向两个方面。经济责任能够分清的, 可作为一个责任组织核算与监督。经济责任不可分清的, 可适当归算组织联体核算。

2分解和落实指标, 形成一个较完整指标和责任体系

确定先进合理的经济责任目标, 是责任会计核算和考核的依据。指标的分解核定, 一样注意干、管、算相结合, 使指标与责任体的管理、经营业务紧密结合, 便于落实。二要注意责任指标既先进合理, 又要留有余地, 使责任体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三要注意指标的可控性, 即使责任体只对本身可以直接左右的经济责任负责, 在可控的范围内组织核算和监督。责任体不能自主的指标, 不应勉强分解给他, 使内部各单位的管理权与决策权协调一致, 调动责任单位的积极性。

3搞好责任指标设计, 体现总体计划要求

责任指标的设计, 力求能全面反映责任体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以确保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使横向单位互相协调, 纵向单位层层相保。同时对执行政策、法规、管理和服务质量、社会效益等也应建立相应的考评内容和方法, 形成较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提高两个效应。

4责、权、效、利结合, 定期考核奖优罚劣

企业责任体系的责任、权利、效益、利益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责任范围定职权, 用责权促效益, 按效益大小分配利益, 每个责任体系之间对责任目标完成的情况和程度, 在经济利益分配上应有所差别, 责任体内部对分厂、分店、班组、个人也应结合岗位责任, 奖优罚劣, 报酬浮动,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目前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同形式的平均主义, 吃“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 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应按责任目标的执行情况, 纵横考核, 定期编制业绩报告, 按考核来兑现奖惩。

各体系在同一目标下, 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协调行动使企业约束机制贯穿首尾, 有利于大家行为规范化, 同时由于责任会计体系随时真实的反映各责任单位的经营情况和经济收支情况, 为企业领导提供了全方位、及时、准确的数据, 能够使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有效防止决策失误和经营上的大起大落。

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 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深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 提高经济效益, 是摆在我们面前繁重而艰巨任务。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体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 有助于建立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逐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财务关系, 解决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问题, 对增强企业活力、改善经营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企业内部, 虽然采取了目标管理、定额管理、层层承包、评分计奖等多种责任形式, 但相互与这配套的核算管理办法没有跟上, 缺乏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 使经济责任制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多数企业没有真正解决好职工吃“大锅饭”的问题。

目前, 由于承包企业经营责任制把企业利益与经营成果、职工利益与他们的劳动贡献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使企业眼睛向内强化管理。努力去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 独立地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因而需要建立和发展与企业经营责任制相适应的企业责任制会计体系, 使会计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去。构建一个主要向上级报账型财务会计与自我服务型的管理会计双轨并行的新模式。同时,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要求责权利相统一, 对单位的业绩考核要求既能反映不同承包单位的经济效益, 又能反映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 既能反映国家的利益, 又能反映职工的合理报酬, 这就为如何核算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考核经营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建立责任会计体系提供了广阔前景。因此, 建立责任会计体系是企业转轨转型后, 会计职能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我们完善企业承包, 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总之, 建立会计责任体系是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必要配套改革措施, 是和深化改革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形势下, 更加促进了责任会计体系的完善。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机, 适应企业管理的改革要求, 把责任会计体系更好地完善起来, 发展企业承包责任制, 促使企业更加迅速地转换经营机制, 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做出应有贡献。

黑龙江吴春秋

参考文献

[1]曹研.责任会计初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7月下旬刊.

[2]王瑞华, 姚晓慧.责任会计内部控制的融合分析.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9年10期.

[3]高桂敏.如何解决我国责任会计推广难的问题.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22期.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2

1、缺少约束机制。

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站住脚,不得不搞活经济,要搞活经济就必须有一定的费用作为启动资金,而目前由于没有好的约束部门经理的策略,

对业务经理的约束机制和监督作用无法进行正常的考核,无形之中给一些部门经理有了“自我发展”的机会,用钱随意性较大,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有些电力企业亏损严重。

2、资产流失严重。

就目前来说电力企业对物资购销的管理计划性不强,制度欠缺,对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付款及保管等职责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出入库的相关手续混乱,加上会计记录核对工作的缺乏有效监督,

一直沿用传统的记账法,所以资产短缺、毁损、滞销、报废或积压等问题时有发生,资产流失惨重。

另外加上线路改造费用和设施维修费用等,致使企业存在潜在的亏损。

3、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一是有些电力企业在会计核算时账目混乱,加上核算不规范,造成“账帐不符”,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二是就目前来说电力企业“账实不符”现象大有“人在”,固定资产和存货没有能够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固定盘点,就更不用提年清月结,致使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混乱。

三是有些电力企业出于自身考虑做假账或者设置“账外账”,甚至打着给企业职工谋福利的幌子隐瞒、截留、转移资金,私设“小金库”,造成企业资金的体外循环,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四是由于电力企业管理者自身不正当的追求业绩,往自己脸上“贴金”,更有甚者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政绩”也暗示企业做假账,会计人员迫于多方压力“编撰”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混淆是非,对电力企业的是个“误区”。

4、会计监督“失效”。

一是财务收支失控、电力企业私设“小金库”现象存在。

二是存在会计工作无章可循,出现不完整、不真实会计数据,最终出现财务报表的不真实。

三是会计工作由于领导的不重视,企业会计工作缺乏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会计内部控制作用。

四是部分电力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忽略了《会计法》的强制性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有时存在个人利益或者领导意图,出现会计数据的人为造假。

二、建设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新时期的电力企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章立制,强化财会部门的管理职能,对电力企业发生的一切有经济往来的事务进行参入管理,并在管理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化解各种风险。

一是事前参入内控。

在电力企业各种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相互制约、相互预防、相互牵制的“互控体系”,在互控体系中确保财务控制手段能够参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内部岗位;二是事中始终参入内控。

在日常会计业务核算的基础上,加强对日常业务核查力度,建立“以堵为主”的财务管理防控网;三是事后参入核实评价。

由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牵头,会同企业内部水平高、业务精、有正义感、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组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核评”委员会,定期对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进行核查与评价,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

2、企业购销存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在物品采购环节,由相关部门牵头,会计跟进采取“库存定额”方法,确保库存定额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在记账准确、确保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根据账面库存量情况决定采购量。

特别是需要采购大宗材料时,应以订单询价的形式,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邀标的方式,完善询价机制,做到“货比三家”;二是在电力企业的销售环节,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由会计和相关部门定期制定销售计划,并报高层管理者召开“计划审题会”审核,确保整个经营过程都在企业管理层的计划管理范围内;做到货销款到,并于会计及时核帐对账。

三是电力企业要加强对货币资金流量的控制,同时对所有付款业务都需要经办人员签字,经过会计人员的审核后,报分管财务人员签章,最后由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后方可到出纳员处领款。

3、电力企业财会人员的体系建设。

新时期电力企业财会队伍的素质要与时俱进,方可不被时代淘汰、落伍。

一是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进行业务知识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优胜劣汰”形式,打破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的“铁饭碗”,让财会队伍有“忧患”意识,以此优化队伍建设;

二是注重选拔、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到会计工作岗位,新时期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只是简单地会算账就可以了,还要懂计算机、会管理策划等等,所以企业应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深造机会,从而培养一支既懂会计、审计专业知识,

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管理策划等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只有这样的财务人员才不会落伍,因为锦绣和继续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过程。

4、电力企业内控监督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状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企业设置相对独立的、有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了这个内审部门后,要根据业务特点定期不定期的.对企业额营销业务进行审计,并做好审计报告呈交相关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和依据。

二是要加快建设电力营销系统的内部集成、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的内控管理工作,同时内控部门要监管审核结算电费和汇总电费的过程,便于领导对此项工作的指导。

5、电力企业内部会计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3

摘要:企业正确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个成本、利益重新分担和分配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利益诉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七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F2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6-0130-06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和制度变迁的结果,而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社会目标为导向进行战略制定、决策和行动,即履行其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自愿方面的期望〔2〕。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更多地着眼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收益,重点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整个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人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世界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众多的企业开始以社会责任守则或标准来审查其产业链的合作方、供应商,要求他们必须接受劳保标准和环保标准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从多个层面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行为主体为了社会福利的改善所必须关注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承担的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3~4〕。企业谋求自身合法、适当利益,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责任就是狭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社会系统,利益相关者就必须纳入到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中,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必要责任,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的必要责任〔5〕。系统性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时,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利益的增加〔6〕。而在社会利益的框架内,其利益主体包括:员工、顾客、消费者、债权人、环境、社区、竞争者等。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定义”,是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企业有效管理自身运营对社会、利益相关方、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在预期存续期内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意愿、行为和绩效。不同的视角,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不同的内涵、运行机制和表现形式〔7~9〕。在企业社会责任框架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要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要努力提高社会福利,企业本质上就是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均衡,其职责包括人本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环境责任〔1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6期冯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定义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一是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上并不统一,对经济责任的强调重于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二是企业是社会责任的主体已经形成共识,但由于社会责任本身的内涵不一致,企业社会责任的客体在范围上存在差异。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公众在某一时期,期望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和文化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即企业不能仅仅是最大化自身经济利益,其他社会利益也必须加以考虑,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利益也应自觉维护和增进,追求长远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企业必尽的是经济和法律上的责任,应尽的是伦理和文化上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基础理论与企业利益相关者集合1.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基础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认为自身目标的实现不仅受制于企业,而且其行为选择也能够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这样的个人或群体即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11〕。企业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要以智力和专业化投资为基础,不仅满足股东的期望,而且对各利益相关者期望回应的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而言,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最好途径就是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这一思想奠定了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美国学者Clarkson根据与企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区分为首要和次要,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纳入到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中,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认识〔12〕。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股东至上”原则做出了修正。传统的企业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为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环境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追求利益共享,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既相互协作又对峙,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必须采取能够保证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治理措施。企业在处理好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还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履行对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应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某种程度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有利于企业强化社会责任障碍的消除〔12〕。

(2)明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范围对象。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决定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对象的笼统,这一状况对企业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和清晰,不仅明确了自身与投资者、消费者、员工、所属社区和环境等之间所具有的利害关系,而且在企业决策时应被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一旦界定清楚有哪些,就应该对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就是利益相关者。

(3)明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虽然企业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但应尽量满足那些与文化建设、道德准则要求相符的合法、合理部分,这部分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往对社会责任内容的界定总是模糊不清,而用利益要求来界定则将这一问题克服了。

(4)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衡量方法。一直以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都难以客观地衡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概念没有得到清晰界定,对企业应在哪些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模糊不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后,就产生了KLD指数法这种能较好地衡量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绩效的方法。正如Wood和Jones所认为的一样,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去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不仅有利于研究的设计,也是最容易的理解方法。

2.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集合

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机构或个体,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主体,他们负责实施评价行为。但理论界一直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来界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概念由斯坦福研究所1963年提出,时至今日已形成了二十多种有关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其中首推加拿大学者Clarkson,他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和次要两类的方法〔12〕。由此可见,股东、投资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环境等与企业具有直接的、实质性的接触,其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日常的生存与发展,这部分个人和群体即为首要利益相关者;媒体、环保等组织与企业并不发生交易,也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只是对企业的运作起间接影响作用,或间接受到企业运作的影响,这些组织即为次要利益相关者。

我国证监会在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首次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明确提出,该准则做出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利上市公司应尊重”的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颁布,该指引明确指出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对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相关利益者,上市公司应履行的责任即为企业社会责任。借鉴Clarkson上述观点,并结合上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规定的利益相关者内容,本文最终选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主体为7个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影响和促进作用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和政府。

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前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明确了企业对每一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各种责任。而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中反映企业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包含的相关国际公约规定的要求、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要求以及公众期望企业从事的事项等,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要以事实为根据和基础,所选指标要符合实际、具有科学合理的代表性,指标能量化,指标资料通过科学方法容易获取等原则出发,选取最能反映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一个指标,作为本文研究中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替代变量。

1.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股东更为特殊,他们把资金投资到企业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这些资本的获得才能保证企业的运作,因此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必须履行,而且要履行好。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上市,企业股东已不仅仅包括大股东,还包括成千上万的小股东,这些小股东的利益是企业在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时同样要考虑的。企业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可通过如表1所示的指标来衡量。表1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企业政策是否保护股东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为股东创造价值规范运作是否良好信息披露共披露各类文件的个数(其中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其他文件分别多少个),且披露信息是否符合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要求企业业绩归属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分红分红派息方案,累计现金分红,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2.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难以正常运转时,债权人为企业提供资金借贷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债权人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也应对债权人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总体上,债权人一般主要包括金融集团和社会民间金融企业。企业对债权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一是当企业较大程度上调整了经营策略,或遇到经营危机时,企业要与债权人积极沟通,甚至在企业战略决策时,也应邀请债权人参与;二是当企业运转良好时,要及时足额的向债权人支付固定的利益,认真履行与债权人签订的相关契约。体现企业对于债权人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主要包括:

(1)企业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负债中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是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衡量的常用指标,它主要显示的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2)企业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所筹得的资金与企业资产总额的相对比例,揭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是对投资安全性进行衡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3.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内部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一旦解除这种契约,企业就会遭受极大的损失,企业员工就会流失,因此企业对员工应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好企业与员工基于内部契约这一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关系。表2为衡量企业对员工履责情况的常用评价指标。

4.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于顾客的数量和顾客的忠诚度,正所谓顾客就是上帝,顾客即是市场。为此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必须做到:一是保证向顾客提供的产品信息是真实、准确的,不能向顾客提供虚假的产品信息,不能误导或欺诈顾客,且不能忽视售后服务;二是顾客的消费需求要尽量满足,保证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是安全、质优的。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因此企业应深入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性能等不同的需求,并提供差异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维护顾客正当的权表2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劳动法规是否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

体系是否通过第三方复审劳动合同签订率、及时续签率安全生产杜绝了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千人负伤率;职工安全事故率=因工伤亡的职工人数/职工总人数×100%劳动报酬员工工资总额,与上年比增长率,员工年人均报酬,工资所占比重保险职工各类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职工住房公积金培训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和提升机会,职工培训教育的经费业余文化活动劳动争议案件有无益,主要包括顾客的信息要管理好,不能随意泄露,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要保证等(见表3)。其中,主要是为顾客提供安全质优、价格合理的产品,这可通过反映消费者利益的销售增长率指标来衡量,用销售额增长量来反映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的情况,效果会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销售增长率主要体现消费者的偏好,而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越优质的产品,使顾客的价值增加,将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表3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质量保证

体系通过第三方复审,如是否通过1509000/ 9001/9002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产品营销营销政策是否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持续改进品质,延伸服务

单位收入销售服务费(销售服务支出/营业收入),

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100%顾客满意度问卷反商业贿赂

和腐败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是否加强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教育,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和腐败案件顾客投诉有无产品质量是否有产品质量查出情况、产品质量赔偿情况,退货返修率(退货返修产品数量/全部已销产品数量×100%)诚,此时,顾客不仅更青睐于企业的产品,越有意愿购买该产品,而且还会将产品推介给周围的人,从而对企业的产品起到了宣传和促销的作用,进而促进了企业销售额的增加〔13〕。

5.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企业原材料的库存上,进而反映在企业成本上,为此,企业应主动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表4所示的指标可用以衡量企业对供应商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表4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管理制度供方评定制度、招投标制度。供应商关系是否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共赢、稳定供需、共降成本、共创价值的关系;有无供应商起诉的情况;是否积极寻找办法解决与供应商之间发生争执的问题,使双方的供需关系不被破坏货款支付有无拖欠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周转率(营业成本应付账款平均占用额),应付账款比重(应付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商业贿赂和

腐败案件有无6.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履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包括:一是帮助解决社区的就业问题,以及带动社区居民致富;二是企业应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心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三是企业要减少污染,注重社区内环境的保护。体现企业对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指标如表5所示。

7.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经营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其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对政府的有关社会责任,企业应自觉主动地履行,主要是按时按量的缴纳税款,主要包括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消费税等等,其中不包含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而国有企业很可能会收到税收返还或者补贴收入,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或利得,或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而使企业对股东的贡献额增加,但却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负担。表5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常用评价指标

关注点关键指标劳动就业企业员工数;提供就业岗位年增长率,指企业本年比前一年增加的就业人数与前一年的员工总数之比社会公益

事业企业捐助总额;捐助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各项公益捐赠总额所占的比重环境资源

保护是否通过15014000/4001环境认证体系;有无环境污染事故;环保支出费用,包括用于环保设施的购进与维护的费用、环保和治污的支出、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等;环保费用支出率(年环保投入经费总额一营业收入×100%);单位收入排废量(企业“三废”排放量/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如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量社区稳定有无员工违法刑事案件,有无员工及家属上访事件企业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环境立厂,遵章守纪,全员参与,清洁生产,减污增效,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针;与社区和谐相处,积极维护社区安全与稳定;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确保一方平安总资产税费贡献率=(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总资产)×100%,税费净额=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税费所占比率=(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主营业务收入。

缴纳税款是企业经营与政府直接有联系的部分,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主要就体现在缴税,正是由于这样,因此,在实证分析中,本文以企业税费比重作为评价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的替代变量具有技术优势,企业缴纳各种税费是其对政府最直接的贡献,该比率主要揭示每一元营业收入中企业要交的税费是多少,反映了企业给国家创造税收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缴纳给政府的税费越多,对国家的经济贡献也越大,对政府履行了越好的社会责任。

四、结论企业正确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不同维度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去构建起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有着指导性意义,也为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责行为的判断提供了工具。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分为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7个,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角度,对其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构建起一个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Bowen H.R.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Harper & Row,1953:21-23.

〔2〕Carroll Archie B.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3〕张士元,刘丽.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6):106-110.

〔4〕吴猛.公司社会责任内容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2):71-72.

〔5〕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上证180指数的经验证据〔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8-63.

〔6〕范阳东.自组织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J〕.企业经济,2013,(9):37-43.

〔7〕黄伟.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机制与表现〔J〕.世界经济文汇,2013,(3):105-120.

〔8〕余澳,朱方明,钟芮琦.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与边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8-84.

〔9〕陈迅,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9):99-105.

〔10〕温素彬,方苑.CSR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57-59.

〔11〕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第一版)〔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75-189.

〔12〕Carroll A.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8(3):268-295.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4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

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包括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资源环境责任四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报告体系其实就是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过程, 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主要包含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一) 企业社会责任涵义

企业社会责任 (CSR) 是指企业除了需要创造财富对股东负责, 还应该对社会负责, 比如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员工和消费者利益、保护资源环境、参与社区发展等。近年来, 社会责任国际体系认证 (即SA8000体系认证) 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它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道德提倡变为一种国际标准, 引导企业认识并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企业内部, 要着力打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 当前“股东至上理论”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利益相关者理论”越来越流行。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使公司治理更加完善。二是在企业外部, 要做好“企业公民”, 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比如维护市场秩序、扶助社会困难群体、参与社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只有通过履行社会责任, 取得社会公信, 企业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应包括四大内容, 即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资源环境责任。

(一) 法律责任

主要应做到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保障生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 这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底线”, 很难想象一个不遵纪守法、存在偷漏税行为的公司, 会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所以, 企业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严格依法经营, 自觉约束自身行为, 营造与监管当局和社会舆论的良好关系。法律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税费上缴率 (已交纳税费÷应缴纳税费) 、产品退货率 (被退货产品的数量÷全部已销产品数量) 、合同履约率、工资拖欠率、社保支付率、劳动合同签订率、安全生产设备投入率、职工伤亡率、产品合格率、准时交货率、消费者投诉率等。

(二) 经济责任

主要是指企业收益责任。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是创造更多的收益, 这也是一种社会目标。没有经济收益的支持, 企业的其他社会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为了防止企业收益能力评价指标的短期行为, 在关注企业收益能力的同时, 也应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经济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人力资本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当年人力资本成本) 、净资产收益率、非经常性损益与净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等。

(三) 道德责任

主要是指员工培训责任、增加就业机会、参与社区发展等。比如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且会由于人素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间接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 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积极为社会福利做贡献, 这既是企业的责任, 又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道德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人力资本投入水平 (年招聘培训费用÷营业收入) 、税赋比率 (企业纳税总额÷净利润) 、就业贡献率 (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平均净资产) 、社会捐助率 (社会捐助额÷净利润) 、员工人均教育经费、员工工资增长率等指标。

(四) 资源环境责任

资源环境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因此保护资源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 按时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积极发展节能产业, 开发节能产品, 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增加环保投入, 改进工艺流程, 降低污染物排放, 实施清洁生产, 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发展道路。资源环境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环保经费增长率[ (该年度环保经费总额-上一年度环保经费总额) ÷上一年度环保经费总额]、单位收入材料 (不可再生资源) 消耗量[主要材料 (不可再生资源) 消耗量÷营业收入]、材料用废率[可循环使用的废旧资源加工的材料÷材料消耗总额]、单位收入耗能 (水) 量、环保投资率、单位收入排废量、环保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等指标。

三、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报告体系

会计的任务就是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因此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报告体系其实就是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过程。

(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随着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要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社会公众及国家的利益, 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 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这样, 计量和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社会责任会计便应运而生。同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 会计学逐渐地与现代经济理论相融合, 使得许多新兴的会计理论得以产生。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 它以其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损害加以反映和控制, 使得企业在实现自身最佳效益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

(二)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包括以下三大主要报表:一是“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因为社会责任问题拥有多少资产存量, 背负了多少债务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列示用于环境控制的设施, 在负债方列示由于过去交易而引起的必须在将来支付的污染治理等费用, 在收益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治理等费用。二是“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会计主体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利润 (亏损) 的形成情况。三是“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除三大报表外, 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一部分, 企业可以编制“社会影响报告表”、“比率分析报表”等辅助报表。对于这些报表,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报表结构的设计。

(三)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投入;社会贡献;资源环境保护;遵纪守法;产品的性能和安全;商业道德等。其中, 我国企业应当统一重点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如下所述:一是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且会由于人的素质和人的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间接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这方面, 企业应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平均工资;职工的招募、培训、职务轮换和提薪制度;职工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企业环境美化、与员工交流等方面。企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二是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投入。由于企业占有并消耗有限的社会资源, 因此企业有一定的责任去给予社会必要的捐赠和帮助。在这方面, 企业应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为发展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娱乐设施等方面提供的人、财、物的支持;提供平等就业机会;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对教育、文化、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三是资源环境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 企业应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的历史行为与现实计划;环境保护设备的投入情况;有关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研究费用支出;减少使用稀有资源等所支付的相关费用;企业对环境治理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楼忠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日报》2006年12月15日。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5

企业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管理会计为主要依据,从而确保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够顺利实现。构建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管理会计来构建内部报告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报告系统进行改革和完善,改变原有的单纯依靠外部报告的模式,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源,减少内外部不可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第二,企业内部报告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组成,以管理会计作为指导构建企业的内部报告体系有效地满足了企业内部系统完善和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内部控制系统更为健全,也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对各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要。第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目前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的预知和决策,如果单纯地依靠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来对企业的运营、投资和财务发展进行预测的话,不能够满足实际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转。第四,管理会计内部报告对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了动力支持。第五,管理会计内部报告在构建之后能够为企业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全面提高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6

上海宝山钢铁集团摈弃将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视为企业成本、效率约束的传统观点,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的大系统角度,重新审视社会责任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关系,以切实有效的“责任战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8年7月29日,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举行了“宝钢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研究”立项评审会,就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研究,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策略及管理推进体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征询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此项研究内容包括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宝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宝钢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策略和指标体系等。宝钢将通过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策略及管理推进体系,使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种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宝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提升宝钢的责任竞争力和品牌效应;通过构建宝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推进体系,更好地树立宝钢形象,提升宝钢的软实力,以此实现宝钢成为“倍受社会尊重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战略目标。

评审会邀请了《WTO经济导刊》杂志社副社长殷格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教授刘光富以及为《财富》100强进行责任排名的国际专业机构AccountAbility中国协调员Mr. Joshua Wickerham等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与会专家认为,宝钢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研究课题立意深刻、目的明确、结构合理、逻辑清晰,通过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好地提升宝钢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宝钢的持续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宝钢日报及宝钢电视台等媒体也对本次评审会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做出了特别报道。

宝钢始终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过程,在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同时,努力回报社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一轮战略的推进,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的领头羊,宝钢从行业发展角度,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承担起经济、环境、社会三重责任,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7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也未按照具体标准确定, 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存在的问题有:内容不完善、没有规范统一的披露模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形式单一、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和实际价值不高等。尽管我国许多会计学者已经展开了对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研究, 但仅限于介绍国外社会责任会计和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分析及一些简单的设想, 在会计信息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尚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实务界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研究, 也只是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 不规范、不完整;有关社会责任履行的立法工作还不完善, 在法律体系的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 但仍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先是现行的会计报表体系不能及时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反映不足。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对社会责任问题做出的信息披露没有规定的标准, 完全凭借企业的偏好进行披露, 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同时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也无法得以体现。此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意识明显不足。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以会计因素进行确认和计量, 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贡献大小和收益, 将企业应该履行的责任分解为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进行披露。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应充分考虑所涉及的指标在实践中便于获取、测算、统计;使用的指标在度量技术上应是可行的, 用准确可信的方法予以测算;指标的数据采集应尽量节省成本, 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 应以系统思维的方式考虑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一) 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几个阶段。目前,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 是现代财务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反映了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 也反映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一目标的转变, 使得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包含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在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经济指标中, 应包括:支付股东股利情况 (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增长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 、偿还债权人利息情况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向国家缴纳税款情况 (税赋比率、应交及已交各种税金及附加费用) 等, 这些指标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关系密切, 在财务报表中可以直接获得, 企业管理层也非常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

(二) 企业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

当前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 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中不仅要披露企业自身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且还要披露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贡献。披露的信息可以包括: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治理措施;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效果, 如处理废水、废气、废渣, 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稀有资源耗用等。企业应该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可根据环境保护机构对企业处罚额度及企业治理环境所耗费用进行报告, 还可报告企业为防治污染所添设施及相应措施。具体的指标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单位净利润废物排放量、废旧原料回收率;环境恢复治理效用率、环保投资率。

(三) 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1. 对消费者和客户的贡献。

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 应当反映对消费者和客户的贡献。一般情况下, 企业对消费者贡献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创造品质优良、性能可靠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社会也应该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监督, 如采用产品质量保证率方法, 实行四个等级记分制, 即优、良、合格、不合格。对不合格产品, 国家在不同的媒体进行报道。具体的指标包括:产品返修率、产品功效价格比、消费者投诉量、准时交货率;履行合同率、订货完成率。

2. 对员工的贡献。

企业为发展人力资源应从事的工作是多方面的, 包括招募录用、职务轮换和扩展、增进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间的相互信任, 促使职工和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等等。为了招募、录用、培训、组织和开发人才, 企业一般需要花费巨额资金, 同时员工为企业服务, 其利益也应该得到维护, 因此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进行有效计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具体的指标包括:职工薪酬占净利润比重、员工收入提高率、社保提取及支付率、职工安全事故率。

3. 对政府及社区的贡献。

企业应该为发展社区的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娱乐设施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进行捐赠;为社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特别是为失业者、妇女、残疾人等在就业方面提供便利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指标包括:社会贡献率、慈善捐赠量、活动赞助比率、无偿服务社区次数。

三、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的建议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披露已承担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强化政府、公众、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而改进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的模式, 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体系以及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对企业来说已成为必然。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一) 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及法律法规的建设

应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进而促使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传统观点下, 成本、质量、服务是衡量竞争力的最基本标准, 而现阶段, 道德标准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普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必须加强对社会责任的宣传, 让企业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正确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其应尽的义务。对于企业而言, 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 取得社会公信, 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应当采用适当的宣传方法, 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如组织社会责任知识方面的报告、通过媒体宣传社会责任意识等。

目前, 虽然我国现行立法中对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所体现和规范, 但是提供的要求和规范较宽泛。因此, 政府应加强社会责任的立法工作, 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关于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确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主体地位, 强制企业承担法律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二) 加快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指标体系的相关准则

为了能够及时提供正确、有用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并且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指标体系, 对社会责任会计事项进行恰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需要应用一系列合理、完整的会计程序与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建立健全会计准则, 只有通过会计准则的约束和规范, 才能在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首先, 应合理界定社会责任的范围,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其次, 构建合理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国际惯例, 可采用会计基础型与非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披露方式, 在现有的传统三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披露定量信息, 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定性信息。最后,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 在我国所有企业中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将成为最终的发展趋势。

(三)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准则

通过社会责任信息审计, 提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可以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控之下, 从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使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调整, 促使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协调一致, 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实现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审计方法选择的问题上, 可以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 采用不同的审计手段。在会计准则更新的情况下, 审计准则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外, 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审核也要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准则。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是作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进行披露的, 那么对此的审计就可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同时, 审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及其披露的相关信息, 并对此做出一定的评估, 在审计报告中加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情况, 给出审计意见;如果企业单独编制了社会责任报告, 那么注册会计师可参照对内部控制的审核及相关政策法规, 编制审计计划, 执行审核程序, 单独出具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核报告。最后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力度, 保证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8

关键词: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9年, 物流行业被国务院列入我国十大振兴产业规划项目, 用以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增长。作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分支, 近几年物流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和发展。社会各方面对物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以下简称中物联)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48.1亿元。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125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6倍。中国物流业增加值约为2.7万亿元, 比2005年增长1.2倍。物流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然而在我国物流行业不断发展,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 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园区不断涌现的同时, 物流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增长, 涉及的产业和领域不断增加, 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 物流行业人才流失率过高

目前, 我国物流行业人才流失率高达30%, 这一比例大大高于餐饮酒店等其他服务行业人才流失率。同时, 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

(二) 客户满意度不高

仓储物流业保管的货物丢失、损毁的现象时有发生;包括很多大型快递公司在工作流程中都较普遍的存在野蛮分拣、私拆快件、违规处理问题件等现象;收件人和发件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委托邮递的物品无法得到有效保管;客户投诉的意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三) 运输工具陈旧落后造成环境污染

在陆路交通运输方面, 大部分物流企业都使用自有运输工具 (汽车) 将物品交至客户手中。然而物流企业持有的运输工具陈旧现象普遍, 废气排放严重, 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我国物流行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

在我国物流行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是治理和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物流行业的上述问题, 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其所有者和管理层仍然只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单薄, 忽视职工自身发展和顾客合法利益。

物流企业要想健康发展, 必须意识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社会利益、员工利益和顾客利益不是对立的, 而应该是多方共赢的局面。如今,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企业排污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各行业都必须行动起来, 努力降低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带给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员工利益的漠视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没有一个稳定、专业的团队又怎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此外, 物流行业要想可持续性地发展, 就必须保持对消费者诚信经营的态度, 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长期的忠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关注的正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它主要核算和反映企业环境信息、员工信息、一般社会类信息 (捐赠) 以及消费者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就是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协调发展, 实现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

因此, 只有在物流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才能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和制度

(一)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 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产业, 涵盖了采购、运输、装卸搬运、邮政、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 涉及面极广, 会计核算的内容纷繁复杂。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的计量方法没有统一规定。部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无法以货币等计量单位计量和描述。再加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因此, 针对我国物流业特性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现状, 笔者建议我国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暂不编制相关会计报表, 暂不增设专用会计科目。采用文字和统计数据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外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待日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逐渐成熟完善, 再由以文字披露为主过渡为以货币、数字计量为主, 增设专用会计科目, 编制涵盖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容的会计报告。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无统一规定。各行各业的行业特征不同, 结合物流企业产业链较长、涉及业务较广的特征, 可以通过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强制物流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以文字、数字结合的形式披露本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和重大事项。具体披露内容如下:

1. 环境信息的披露。

包括企业社会效益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有关内容, 披露企业社会效益的收入情况:包括物流企业因环境污染、治理、节能等成果获得的政府、社会奖励;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有关内容, 披露企业社会效益的支出情况:包括物流企业因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工作发生的各项支付。

2. 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内容, 披露员工工资福利水平、员工安全生产保障工作的投入、获取的效益、安排员工职业培训的投入和获取的效益等内容。

3. 消费者信息的披露。

包括物流作业提供的各项服务客户满意度的内容;受理投诉和建议的处理结果等内容;各项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等。

4. 诚信信息的披露。

包括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诚实守信, 是否发生任何违法和不道德经营行为等。

(二) 多部门重视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实施

可借鉴国际上比较完善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考核物流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指标和经营状况。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法律和制度, 约束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工作。除了通过法律的形式严惩各种污染社会环境等行为, 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外, 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敦促物流企业定期对外报送企业责任会计信息。在进行企业联合年检工作时, 政府相关部门 (工商、财政、税务等) 要求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 否则不予年检。

此外, 银行信贷部门也可以对拒不提供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拒绝贷款申请。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将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纳入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核内容。

(三) 加强物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立, 培养理性经营者

物流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从短期来看, 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和代价, 减少企业短期利润。但从长远来看, 这些成本和代价的付出是值得的。只有与环境、社会共同和谐发展才会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物流行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只有物流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意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认真执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和规定, 并自觉对外提供相关、有用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四) 教育培训机构也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观念的培养和内容的学习

高校和各社会会计培训机构也应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学习内容。不仅树立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 还能传授专业技法, 为他们日后能较为顺利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工作奠定基础。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第一步。顺利构建我国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和制度, 不仅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升物流企业自身发展, 还能改善社会环境, 保障物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各方带来显著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升.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06) .

[2]孙红梅, 蒋娜, 岑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 2011 (03) .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9

2002年10月, 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等9家银行在伦敦共同起草了一套针对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 即赤道原则。它要求金融机构在对一些大的项目实行项目融资的时候, 要对自然、环境以及对地区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截至2010年月30日, 实施赤道原则的银行 (以下简称赤道银行, EPFIS) 已有67家, 其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我国银行业也在加快承担社会责任的步伐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于2007年月发布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第一次将银行的社会责任纳入监管范围内。而且, 银监会也正在研究加入赤道原则。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7月30日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中引入了赤道原则的一些理念, 对高污染企业实施限贷, 建立了我国“绿色信贷”的雏形。2009年l月,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 引导并督促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并披露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随着政策的引导及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日益提高, 金融机构纷纷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也纷纷公布了其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1月31日, 兴业银行也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 由此成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然而目前学术界尚缺乏一个权威的银行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各银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往往更多地停留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公益方面, 缺少对这个特殊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剖析。因此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特点, 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以达到客观地评价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目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Freeman (1984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社会责任领域, 明确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象, 认为企业在将影响公司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同时, 还应将在公司目标实现过程受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如公司所在社区、政府、环境保协会等视为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清晰地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以及相应的责任内容。正如Clarkson (1995) 认为的那样“利益相关者方法可以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框架, 在这个理论框架里, 企业社会责任被明确界定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上。”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 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包括股东、客户、员工、政府、监管机构、环境和社区的利益等, 同时对全社会政治经济承担起环境保护和慈善公益事业等层面的社会责任。

(二) 赤道原则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上明确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后, 接着分析金融机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国际标准———赤道原则, 并将其作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依据。

由于赤道原则刚开始只注重环境问题而忽略社会问题, 并且适用范围以及透明度等问题引起巨大的争议, 在2006年, 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银行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 于2006年7月开始施行。修订后的“赤道原则”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序言, 二是原则声明。序言部分主要对与赤道原则有关的问题作了简要说明;原则声明列举了赤道银行做出投资决定时需依据的特别条款和条件, 第一条规定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筛选准则, 第二至八条规定借款人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并要求企业制定减轻和监控环境社会风险的行动计划和环境管理方案, 第九至十条规定借款人定期向公众披露社会和环境信息。赤道银行承诺只把贷款提供给符合这十个条件的项目。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计分标准

三、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建立

(一)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内容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参考赤道原则的基本内容, 本文拟从企业对股东、员工、顾客、政府、社区、债权人和供应商7个方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 包括一级指标7项, 二级指标21项 (见表1) 。

(二)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计分标准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 把每个二级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应的权重, 就可以得到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总分。用公式表示为:社会责任一级指标总得分=∑二级指标得分×权重。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以85、70、50、40分作为类型判定的分数线。 (1) 评价得分达到85分以上, (含85分) 的评价类型为优 (A) ;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个级别, 分别为:A++≥95分;90分≤A+<95分;85分≤A<90分; (2) 评价得分达到70分以上 (含70分) 不足85分的评价类型为良 (B) ;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三个级别, 分别为:80分≤B++<85分;75分≤B+<80分;70分≤B<75分; (3) 评价得分达到50分以上 (含50分) 不足70分的评价类型为中 (C) ;在此基础上划分为两个级别, 分别为:60分≤C+<70分;50分≤C<60分; (4) 评价得分达到40分以下的评价类型为低 (D) 。

为了能够使该指标体系能够运用于该例中, 本文把表中无法获得的指标分数统一设定为80分。

四、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的应用

(一)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来源

截止2010年12月, 我国上市的金融企业有36家, 其中银行类上市企业有16家。根据社会责任报告网, 这16家银行中有15家发布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说明我国银行业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较好。从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的内容来看, 大多银行的报告都是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的, 但是从报告的完整性、透明性来看, 各银行发布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企业的CSR报告比较全面, 包含了很多量化的、实质性的指标, 读者很容易理解, 本文选取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的2007年至2009年三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其中定量数据来源于其对外发布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新闻数据。

(二) 结果分析

从整体上看, 兴业银行的综合社会责任得分最高为78.9, 其次是建设银行得77.7, 工商银行76.5, 表现较差的是民生银行得分为68.4。在各类分项指标中, 股东责任得分最高的是兴业银行为98;建设银行在员工责任上得分最高为83;客户责任和政府责任得分最高的均为建设银行, 分别为88和87;监管机构责任得分最高的是工商银行为78;环境责任得分最高的是兴业银行为90;社区责任得分最高的是建设银行为79。

在国有四大银行中, 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并持续到现在。建设银行在社会责任上其突出表现为积极支持公益事业上, 并将支持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等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战略目标。

工商银行突出表现为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在全行范围内推行“绿色照明”工程, 在国内率先全面实施了“绿色信贷”政策, 把环境风险管理根植于信贷业务之中, 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兴业银行虽然在2008年才开始公布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但在200年10月31日, 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 成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赤道银行。同时2009年7月, 兴业银行开具国内首张碳交付保函。11月, 成功促成两笔《减排量购买协议》 (ERPA) 。

民生银行从2007年开始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其在社会责任表现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民生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积极研发金融服务新产品,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从而间接实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目标, 极大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取得重大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各个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差距较大, 披露的信息也很不全面, 而且都是有选择性的披露积极的、正面的信息。存在着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等问题。有鉴于此, 建议政府、行业协会及非政府组织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力分析, 可以发现政府作为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演变的制度约束力,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 但是这些内容都过于分散, 缺乏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定, 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很难进入立法程序, 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作为政策的制定者, 政府要加快社会责任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做到有法可依。同时逐步形成配套的财税、金融、价格、投资等政策措施体系, 通过经济激励政策, 鼓励与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二) 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但迄今为止, 理论界尚无共同可接受的社会责任准则标准。笔者认为, 和财务会计类似, 由政府或政府部门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强制要求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规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与格式, 以使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制化、常规化, 这有利于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J

摘要:在新环境下, 如何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 履行好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 防止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保持健康发展, 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加紧开展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不但对其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同时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银行行业特点, 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 确定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权益, 构建了七大类共21个责任会计指标来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关键词: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利益相关者,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晴, 王秀.银行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财会通讯, 2011, (3) :51-52.

[2].于东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3].萧松华, 谭超颖.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金融论坛, 2009, (8) :20-24.

[4].王本锡, 徐冰怡.从次贷危机看金融企业社会责任[J].求索, 2009, (6) :84-85.

[5].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6].胡洋.我国金融行业社会责任探析[J].财经界, 2009, (11) :2-4.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10

很高兴专业委员会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将围绕这个主题汇报, 供大家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这个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会计学会1 2个专业委员会之一, 有其鲜明特点。特点之一: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是副部级, 级别较高;特点之二:水平较高, 凝聚了理论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和高水平的实务工作者;特点之三:研究的问题紧紧围绕当前我国理论和实际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形成的结果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特点之四:专业委员会在顾总的领导下, 活动的频率比较高, 活动的内容比较实, 充满着激情, 应该说对其他专业委员会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而且我们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 都是和实务界以及企业的管理和内部控制联系比较密切的, 尽管在理论上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体系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是, 从实务和内控来讲, 我们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两个专业委员会继续保留下去, 各有特色, 并有各自研究领域, 目标都是一致的, 即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系统总结中国管理会计、中国财务管理, 反过来指导实践。我们的专业委员会包括财务专业委员会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且大家也注意到, 我们的专业委员会由于凝聚了优秀企业的代表, 每次会议的安排都非常精彩。西山煤电的会议安排是非常务实的, 既有当前热点问题探讨, 又有实地考察, 可谓研讨与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于内部控制的专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是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形成过程和主要背景;二是关于这套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 其中包括社会责任以及这套体系宣传贯彻的时间安排和要求。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主要背景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主要背景可大体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的内部控制、内部管理, 时间跨段大致从改革开放以来的8 0年代到9 0年代前半期。这一时期我国的企业内部管理已经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早期的“工业学大庆”、“大庆精神”, 早期的经济责任制、内部银行等等, 大家体会比我深刻, 我国的企业管理是不落后的, 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 我们的专业委员会要做总结。1985年第一部会计法出台, 关于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当时提出了岗位责任制的问题, 总结了当时管理状况并提炼了一些东西。1993年第一次修订会计法, 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要建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 计划经济有市场, 市场经济有计划, 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会计改革建立和实施了“两责两制”。在这个背景下, 要规范经济秩序和会计秩序, 开始启动资本市场。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 在中央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 我们启动了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小平同志也讲过的, 要大胆尝试。在这期间财政部修订了会计法, 出台了《总会计师条例》、《财务报告条例》、“两则两制”, 都是配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出台的, 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管理创新。

到了9 0年代末期, 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自从中国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 强调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中国的资本市场加速发展, GDP几乎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9 0年代末期, 国际上有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内的资本市场上, 企业改制包装上市过程中出现了会计作假的案例, 包装上市造假案例, 虚假报告、虚假评估等等一系列的案例, 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 对资本市场带来不好的影响。财务报告不真实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要坚决遏制此类现象, 当时国务院领导提出不做假账。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 启动第二次修订《会计法》, 标志着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二次修订《会计法》针对性很强, 就是遏制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不良现象、负面影响。所以第二次修订《会计法》实现了一些重大突破, 比如, 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负责, 这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是针对一些包装上市会计作假的案例。这些包装上市的行为、无中生有的行为、虚假报告的行为以及在资本市场圈钱的行为往往归责于会计高管人员的头上, 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经过相关案例分析在《会计法》中首次明确,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负责,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再比如说, 第二次修订《会计法》在会计监督这一章补充了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 强化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本质上就是内部控制问题, 这实属来之不易。

根据会计法的内容精神和原则, 财政部起草发布了系列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包括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 而且会计控制不仅限于企业, 包括所有单位。第一个具体规范就是货币资金, 针对内控中一些案例比如转移资金问题, 不仅在国内转移, 还要转移到国外去, 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货币资金的转移挪用包括贪污, 甚至把资金转移到工厂或澳门赌场。所以强调了支付款项的所有印章不得由一人管理, 并作为一个硬性规定, 包括法人代表的名章、财务专用章、负责人章等等, 还有在银行预留的印件。会计控制体系中与基本规范配套的具体规范正式发布了五、六个, 效果很好, 还有未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美国成立的PCOB要求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 尤其是对会计控制和财务报告控制。2005年美国本土公司实施这一控制, 2006年非美国本土公司实施这一控制, 这种制度安排波及到中国。我们密切关注这一情况, 财政部的领导高瞻远瞩, 给国务院领导写了报告, 指出我们要未雨绸缪, 否则会被动接受美国这种制度安排。到目前为止, 美国对我在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已经实施, 侧重于会计, 我们也付出了不少成本。更有甚者, 美国的PCOB要对我在美上市公司的私人住所进行检查, 这有点过分, 我国和其进行多次交涉。这种情况警示我们, 中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来办, 要建立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中国自我作出制度安排, 而且要有创新、突破。我们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2006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等单位成立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提出了要建立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 随即拉开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序幕。在总结会计控制和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借鉴国际惯例, 我们提出了这项工程,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从会计控制转入了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会计司。经过两年的努力, 到2008年5月份完成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部委加上国资委在北京召开发布会, 向国内外发布中英文版的基本规范, 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等见证了发布会并给予高度评价。基本规范发布之后, 明确了基本问题、基本要求、框架体系。要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在现有基础上能够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配套指引, 应该是系统的配套指引, 我们对工作量估计不足, 宁可晚些, 我们也一定要起草好。我们召开研讨会, 内控委员会的委员和专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调研了大半个中国, 直接和公司的高管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进行多种形式的访谈、调研、案例分析, 在调研中, 很多高管都说愿意把他们的管理诀窍以及案例等提供给我们, 并使之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来指导中国的企业, 很有参考应用价值。

历时两年时间, 2010年4月26日发布了配套指引。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于2008年10月份正式爆发, 波及全球并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我国也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危机又把会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家出台了宏观调控的政策, 我们根据中国实际, 提出会计立场、原则、主张, 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2009年下半年,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出现很好态势, 今年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次经济危机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我们国民的损失不像发达国家那么大, 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明显增长, 世界经济格局在悄然向我方发展。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 中央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危机之后, 国际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竞争更加激烈, 美国及欧盟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 所以推出配套指引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就是4月2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配套指引的由来。可谓十年磨一剑, 我国企业管理是有中国特色的, 是值得总结的。这是我们立足国情、借鉴国际, 从管理到控制, 从会计控制到企业内部控制都有社会和客观的需求。

二、体系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2008年发布的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配套指引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成。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是有机组成部分, 基本规范在体系中起统一作用, 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

目标一:企业的经营合法合规。目标二:资产 (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安全。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是资产不能被盗、转移、挪用、丢失, 发挥各项资产的使用效能, 尤其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二是提升技术含量, 强调研发, 发挥效能。目标三: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财务报告体现一种社会责任, 投资人主要根据财务报告研究企业的过去现在、预测未来以及增值过程, 促进投资者可持续投资,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进行理性投资。政府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监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监管资本市场, 维护秩序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目标四: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真正实施内控制度不仅是企业高管的事情, 也是全体员工的事情。尤其强调不相容的岗位职责要相分离。内控不是要将企业管死, 而是要让企业提高效率。目标五:企业的经营合法合规和资产安全是基础目标,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发展战略是现代企业的目标, 是在基础目标基础上的提升, 内控不怕风险。

内控的五个原则是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应。全面性强调的是内部控制不要留下盲区和空白, 防止出现漏洞, 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重要性指在全面基础上突出重点。制衡性尤其强调不相容岗位要相分离, 要形成制约和监督, 贯穿在企业内控过程中。适应性指根据新情况新变化要适时调整。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对内部控制的投入相对于实现企业的管理水平整体提升、防范重大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苦练内功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内部控制在基本规范中明确了五个要素。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 这五个要素贯穿于企业内控标准体系的始终, 概括了企业经营的全部。内部环境在基本规范中首先是从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开始的, 然后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所以说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也是内部环境的基础。

内控有两个致命的缺陷, 一是单位主要领导滥用职权, 二是不相容岗位之间职员串通舞弊。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尤其强调高管人员的重要性, 其次强调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然后是员工, 强调了高管人员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作用。企业文化解决的是员工灵魂深入的问题, 解决的是核心价值观问题, 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往往是企业文化不能融合所造成的, 文化的重要性是无形的, 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通过一种价值观、理念和信念把大家融合起来。如果没有发展战略或者发展战略不科学, 就是盲目发展。其中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单项的配套指引制定出来, 在配套指引中列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资本节约、环境保护、慈善事业、培养人才, 强调产学结合。

风险评估涵盖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目标设定以后要进行风险的排序、识别, 然后分析、应对。风险应对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通过系列应用指引来进行贯彻落实。控制活动在基本规范中重点讲的是控制手段, 包括授权批准的手段、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手段、绩效分析考核的手段、信息系统的手段。内部监督强调的是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定位于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要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作出评价。内部监督还涉及到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国有企业的监审会, 自己监督自己, 确保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的有效性。

信息沟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是高管人员通过内部信息沟通来指挥管理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如果没有有效、快捷、科学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实用的指标体系, 那么管理上可能就是瞎子。企业的领导班子要把这套东西理解透彻, 把其中的理念原则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具体化, 形成企业自己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并结合我们这套体系进行修改完善, 然后对自己的软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按照新的评价制度、整改制度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这套体系首先是立足于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包括注册会计师发展。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体系;优化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了一定的要求,包括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现金流量表、纳税要求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这些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在此种情况下,需要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创新与优化,通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确保企业资金的最大优化,进而将企业资金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新会计准则理念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待优化的内容

(一) 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有待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为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应不断地对会计准则进行改进和创新,与此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优化,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理念下,各企业应对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适当的优化改革,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1]。然而,从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不健全,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过于陈旧,未能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改进,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优化

在新会计准则理念下,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工作质量。但就当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细节的控制不到位,再加上对一些财务数据的控制管理不足,经常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数据丢失等问题,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不高,甚至会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极大地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对财务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进而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

(三) 风险评估体系有待优化

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对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评估,尤其是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将相关的财务风险数据信息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决策人员更全面的意识到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投资风险,更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未能全面地对新会计准则进行了解,导致新会计准则贯彻不足,财务部门对企业发展的风险评估还依旧停留在原有的理念下,再加上对市场分析的不够全面,使得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质量不高,对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等未能及时发现,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理念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没有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导致企业的财务工作存在很多的漏洞,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良好发展,最终也会使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降低,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的经营情况,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以实现最佳的经营效果。下面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进行优化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会计准则理念下,应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优化,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以此来提高企业内控的质量。实际上,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建立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维护以及升级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旦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建立的不科学,或运行的不合理,将会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率造成极大地影响。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根据[2008]7号文件中所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章《内部环境》中的第十一条条例进行优化和改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相关章程等进行,并建立科学有效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以及相关的议事规则,并明确执行、决策、监督等相关方面的职责权限,不断地形成科学有效的制衡机制、职责分工。”从这一规定条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优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其科学性、合理性[3]。

(二)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

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规范性的作用,同时对经济行为、财务行为等也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而且,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其优化改革工作重视起来,才能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首先,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同时,应充分发挥出这些文件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相关流程的规范、监督、控制的作用,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理论下,应将上述规章制度融入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将其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4]。其次,以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运营情况,不断地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并将其严格地落实下去,确保企业的发展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当然,相关部门应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弊端并改进这些不足。另外,应重点解决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存在的无效、不协调的问题,对一些可有可无的制度环节进行优化,全面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5]。

(三) 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制进行优化

众所周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而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且,从以上的分析也发现,当前很多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制不完善,很多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及时对风险评估体制进行革新,从而对内部控制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理论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应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的优化[6]。在经济市场不断发展变革的情况下,虽然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但同时也会伴有一定的风险,另外,财务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的核心要素,在新会计准则理念下,应不断地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风险的意识以及财务管理风险能力,为风险评估体系的顺利实施打下夯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对企业发展风险评估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效率。

三、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于新会计准则理念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财务会计人员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效果,确保在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下,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向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09(02).

[2] 陈长星.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2).

[3] 黄启明,金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及方法[J]. 辽宁财税,2003(08).

[4] 蔡韧.内部控制制度是降低财务风险的一个良策[J]. 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5] 梁竹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析[J]. 龙岩师专学报,2003(01).

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篇12

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表的披露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自律监管工作年度报告和2008年沪市290家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文件,可以看到深市仅是自愿披露责任报告的企业超过80家,而沪市上市公司中有290家披露了这一报告。从披露的数量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对此积极性很高,但披露是否真正起到了对社会公众负责的作用,面对这一庞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库,笔者随机抽取了沪深两市100家企业的报告进行详细查阅。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项目的披露情况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各行业的企业都在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中涉及到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但通过查看每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内容,发现尽管都有环境保护,但持续发展这方面上市公司之间披露的内容还存在巨大差距。一些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仅一笔带过。但是如中国石油、上海宝钢这样的大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描述非常详尽。根据毕马威2005年的调查,无论是N100或G250样本,化工、采掘业、石油与天然气部门的报表中经过审验的比例最高,基本在5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这些行业对环境和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公众对这些行业都较为关注。鉴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本身性质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社会责任均予量化,但关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这一方面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量化的。与会计年报相比,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披露缺少统一的规范,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可能会导致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建立形象工程的一种手段,而起不到真正对社会公众负责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环境保护披露体系很有必要。

二、绿色会计理念的引入

环境保护的报告实质是企业社会责任中关于环境所作努力的一份书面证明,对环境保护方面是否收到一定成效,需要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确认。目前普通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胜任这一任务,笔者认为可以将绿色会计应用到环境保护的披露中,解决披露不规范,没有量化信息的问题。绿色会计,顾名思义是考虑环境成本,体现绿色环保观念,彰显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型会计,它是企业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的一种新探索。企业不仅需要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要对自然环境负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精神和文化。

目前,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尽心尽责,各大公司纷纷主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是很有力的佐证。但同时也应看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披露内容往往泛泛而谈,没有规范科学的披露程序。没有实质内容的报表是没有价值的,也失去了原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只有对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用会计计量,并以报表的形式对外报告,才能真正起到管理企业环境资源,体现公司社会责任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将绿色会计理念引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保护项目中。

三、绿色会计报表体系的构建

企业应当以怎样的形式来披露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信息,目前国内外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披露。有的是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有的是单独编制有关的环境责任书。笔者认为,如同传统的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者、职工、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等的社会各界的需要,绿色会计报表也同样应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给予较为全面、充分、可靠、明晰的信息资料。绿色会计报表可由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内容来构成。

绿色会计报表编制。首先是绿色会计报表的编制。绿色会计报表可视为传统会计报表与生态环境学、经济学等相结合的新型报表,是交叉学科的产物。相应地,将绿色会计报表分为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利润表和绿色现金流量表。绿色资产负债表作为传统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反映与企业环境、资源方面活动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数额,其基本架构如表2所示。绿色利润表用于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环境收益和所发生的绿色费用,从而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绿色利润(或亏损),如表3所示。绿色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环境问题引起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以及企业资金运用和筹集情况,如表4所示。绿色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传统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同理,对于那些不能用具体数值表示的绿色会计信息,以及便于对绿色会计报表的理解和应用,则可以通过绿色会计报表附注来反映非货币性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笔者认为可在该报表附注中列示下列定性信息:一是公司经理人、董事会就绿色会计事项的年度总结;二是公司的绿色会计管理系统情况,从事环境管理的机构、人员情况;三是是公司的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规定,公司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公司在会计年度为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所进行的新技术开发情况,污染物的排放和利用情况,公司主要的污染物及其处理措施,环境治理情况及业绩;资源消耗及利用情况,重大环境事故说明;重要环境项目说明。四是公司对绿色会计法规的执行情况;五是公司下一会计年度关于资源与环境的详细计划与方案以及公司的长期环境战略。

绿色会计报表体系应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面向社会、面向利益关系人的一种必需而严谨的信息报告。目前上市公司已经顺应时代潮流担负起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工作者应以绿色会计报表这一新视角来反映企业在生态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从而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素艳、萧淑芳、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体育健康安全教育下一篇:神经运动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