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研究论文

2024-07-14

责任会计研究论文(精选12篇)

责任会计研究论文 篇1

“社会责任会计”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于1968年在美国第11期《会计杂志》上发表的《社会经济会计》一文提出,从而使社会责任会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笔者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社会责任会计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此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笔者从这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方向。

1 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分析

1.1 经济学基础

张娟、郑晓旭(2007)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责任会计,通过对福利经济学原理的分析,认为福利经济学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从外部性等方面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2个方面的内容。

陈银飞、姜苑(2004)从“外部效应”角度指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迫求利润的同时也应履行社会责任,应根据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来确定生产。这就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计量和报告。

1.2 会计学基础

陈文华、石敏宅(1997)指出,现代会计的受托责任范围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2个方面,企业的受托责任关系要求企业自身承担社会责任。

1.3 哲学基础

陈银飞、姜苑(2004)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企业对外部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陈文华、石敏宅(1997)认为,从整体和部分的哲学观点出发,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人格化的经济人。企业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还应提高社会效益,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1.4 社会基础

杨虹南(2008)认为,企业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在客观上为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社会经济学、会计学、哲学及社会学等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深厚的理论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责任会计反映了企业运行方式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企业价值判断标准。

2 社会责任会计与市场效应的结合——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呈增加的趋势,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许多学者以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资本市场上的有关数据分析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及必要性。

2.1 档案式研究法

沈洪涛、杨熠(2008)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其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沈洪涛、金婷婷(2006)认为,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表现不同的公司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刘长翠、孔晓婷(2006)在其研究中通过资产负债率研究公司财务状况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陈玉清、马丽丽(2005)认为,现阶段市场对企业社会贡献信息反应不灵敏,主要是受行业差异的影响。Homer·H.Johnson (2003)提出,承担社会责任并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的财务表现存在相关性,财务表现良好会推动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2.2 问卷调查法

宋献中、龚明晓(2006)认为,企业会计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价值和公共关系价值都不高;专业人士对社会责任信息价值评价时,认为信息的性质、形式、质量特征对决策和公关的作用不同。

2.3 案例分析法

阳秋林、黄珍文、曹钻(2002)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难以实施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及会计人员素质低。他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上述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回答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在我国是否有用”这一基本问题,虽然结论有所不同,但是说明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应改进的地方。同时,表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不够灵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实证研究方法多为档案研究方法。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通过资本市场的有关数据验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将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非可有可无的信息,它会影响公司价值,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随着我国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投资者对公司社会责任日益重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

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最终要提供会计信息,以此反映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很多,本文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沈洪涛、金婷婷(2006)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集中在社区方面,而对环境、员工、产品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少。阳秋林(2005)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除了社会积累率和社会贡献率外,还应该包括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对社会福利的贡献、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等。黎精明(2004)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很不全面,散见于会计信息中,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阳秋林、黄珍文、曹钻(2002)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总的来说,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要好于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要好于私营企业。Schoenfeld(1978)对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由于社会责任公告缺乏统一的标准格式导致企业间存在许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

上述的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由于社会体制、特定社会文化、企业领导人的认识及企业实力等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的内容也有很大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往往也存在着不同的公告形式。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公司年报缺乏统一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标准,当然这也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3.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价值

宋献中、龚明晓(2006)的调查研究显示,企业年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价值和公共关系价值都不大。陈玉清、马丽丽(2005)的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贡献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不显著,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股价解释能力的行业差别较大。Bethune(1998)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增加利润。Rao,Hamilton(1996)和Frootman(1997)指出,公司不承担社会责任或不合法规的表现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

上述研究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否有价值,而对其是否影响企业的价值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但是各国学者都一致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和企业价值有关,只是这种关系程度不同。笔者认为,企业的良好的社会形象在自由竞争市场中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履行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并争取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4 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总体评价

从上述研究状况看,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我国企业主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社会责任目标,而且有关法规尚不健全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约束机制,因此,企业极少披露有关的社会责任信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社会责任会计仍仅仅处于会计学者和职业团体的理论研究之下,在实务中应用极少,而且这种研究也主要是以概念性的探讨、重要性的分析、国外研究状况的介绍为主,在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少。

社会责任会计的作用在于它可以计量和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和控制,促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保持一致,避免企业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从而引导企业注重社会效益,减少社会成本。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的新领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扩大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为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综述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成果:①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是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前提。目前,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的计量和披露。②我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领域得以不断拓展。③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日益成熟。但是,社会责任会计目前仍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建立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建立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理论框架;采用何种切实可行的计量方法;如何计量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如何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这些问题都是今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方向。可以肯定,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理论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效益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社会责任会计必将成为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

摘要:目前,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文章在阅读国内外有关社会责任会计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基础,实证研究,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张娟,郑晓旭.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责任会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5).

[2]陈银飞,姜苑.浅谈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渊源[J].四川会计, 2004(5).

[3]黎精明.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国际现状及启示[J].上海会计, 2005(1).

[4]阳秋林.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5]阳秋林.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新框架[J].财会研究, 2005(6).

[6]张丽华.谈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J].财会月刊,2006(1).

责任会计研究论文 篇2

摘 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一门新兴会计学科,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际业务体系。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一直受到关注,最初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责任的内涵发生中重大变化。但是,从广义上讲,普遍能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决策制定者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务。具体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所有者权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等。因此,本文仅拟就我国企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开始以积极态度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财政部1995年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项指标。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缺乏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规范,有了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包含在企业年度报告中,信息量小,而且缺少定量的信息,难以进行分析和对比。而有的企业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发现有用的信息。有了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披露的信息格式统一起来,便于使用者比较和分析。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界定不清

现代企业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依存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企业在必须考虑与相关的各种利益团体(投资者、政府、消费者等)的关系的同时,又受到政治、法律、经济政策、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及道德规范等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虽然企业应对社会承担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职能是有限的。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能包括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收集、计量以及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所以,界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确认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导致了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完整,不规范。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差的企业通常不进行披露,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虽然披露了,除了在提升企业形象上有些效果以外,不但不能获得其他的利益,反而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长此以往,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被打消,要想再推进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就更加艰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给与奖励,而对于发布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要给与惩罚。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机制,可以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的积极性,体现出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也间接的保护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对于会计计量和报告而言,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准绳和规范,有了统一的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自然和财务会计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建立和财务会计准则相似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也就自然成为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若没有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来约束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工作,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2、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的重要范畴,对那些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不纳入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否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所以应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1)对职工的责任。对职工人权、报酬及福利、劳动条件、健康及教育培训的保障等;(2)对消费者的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向消费者赔付由于产品本身缺陷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3)对投资者的责任。对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4)对政府的责任。为市政建设提供财务支持和捐赠;(5)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在财务上反映防止“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公共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情况。

3、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一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评价机制,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给与奖励,而对于发布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要给与惩罚。具体而言,相关政府部门要协商出台规定,比如:针对上市公司而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出台规定,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在发行新股和发行债券等融资方面给与优先考虑;而对于发布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暂停其发行新股或发行债券。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机制,通过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分析我国现有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制度,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另外建立一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体系,只需在原有财务会计信息审计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即可。

参考文献:

1.刘B,耿建新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财会学习,.10

2.吴俊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几点思考. 会计研究,1994.6

3.岳彦芳,袁晋芳 循环经济下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揭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8

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社会环境;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91-02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含义

经济的发展、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伪劣产品销售、作假账、职工生活无保障等。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所有者的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支持慈善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会计的新兴分枝——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直接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最终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二、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加快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研究的脚步对企业自身、对我国会计学界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宏观调控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是企业建立自身形象的需要

在我国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企业建立自身形象,维持良好信誉的需要。企业的形象、信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是成正比的。企业通过披露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业绩,体现企业对社会的关爱,对环境的爱护,对职工的关怀,可以充分展示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可以为我国会计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个研究方向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型管理向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型管理转变。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会计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模式,以便引导企业注意市场需求,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减少社会成本。

(三)可充实市场经济规范并加强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本身的机制,揭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履行情况,可以形成一种固定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的不良行为得到调整(如存在的企业隐瞒利润总额而少缴所得税,掠夺生态资源和污染环境等),促使我国整个市场机制健康、良性的运转。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国家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减少或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正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目前,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社会环境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长久以来,企业唯一的目标都被定义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企业运转就是在为股东服务、是在为股东创造价值。所有的员工、资源都是为企业所有者创造财富的工具。这样产生的弊端是:第一,把社会多数人的利益排除在外,仅着眼于资本收益;第二,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功能和发挥会计的职能,而是引导会计人员在不正当的会计手段上钻营;第三,无视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使企业成为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经济动物,而不是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2.社会责任相关法规不健全。社会责任的履行从法律上看,属于义务的范畴。无论是在社会责任意识强,道德风尚高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在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道德风尚差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保障公民和组织履行其应有的义务都是必要的。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阶段,加强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于2006年9月25日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但是内容都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差,也没有指出不承担社会责任应受何处罚。

(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1.没有确立相应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要发展和完善,要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架构,首先要和传统财务会计区分开来。因为传统财务会计是以企业追求自身利润为核心设立的,而社会责任会计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和社会受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出发的角度不一样,核算的内容必然也不相同,只有确立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才能进一步确立核算的科目、计量的方法等等更深入的操作细节,进一步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

2.各种计量方法不成体系。社会责任会计计量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可选的主要方法有:(1)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机会成本法;(3)替代品评价法;(4)社会公正法;(5)预防成本法;(6)调查分析法。除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模糊数学法、影子价格法、文字描述法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计量方法体系。

3.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绝大多数以非会计基础型为主。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日益深化以及政府相应法规的颁布,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带头披露的多是一些跨国集团,如可口可乐、诺基亚等等,以及国有龙头企业如建设银行等。在他们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绝大多数是文字性描述,而没有通过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几乎全部是文字性描述,而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相对数字化的分析要多一些。这反映了我国披露水平较低。由于计量方法的多样性,文字性的叙述应该是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但会计专业信息过少会降低信息可比性,不利于政府进行宏观管理,无法满足社会各界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会计实施环境

1.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大力宣传有关社会责任知识,以提高企业包括厂长经理在内的各级人员对推广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针对目前有些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对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的现状,应鼓励企业在运用社会责任会计过程中,通过实践工作中社会责任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提高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认识,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2.完善社会责任的法规建设。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国家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并对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外部经济”进行奖励以鼓励其发展,对给社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惩罚。目前,社会责任相关法规覆盖面较窄,尽可能使法律涵盖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法律条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必须尽快地制定出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职工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使企業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社会会计信息揭示不断走向规范化。

(二)科学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1.合理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不同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不便于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比较,但具体到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项目却基本相同或类似,因此,在未来社会责任会计发展过程中,将全社会的企业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行业,并将该企业归入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对行业内的核算内容和方式进行具体规定并实现标准化,这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2.灵活选择计量方法。在我国计量方法的选择上,目前应考虑如下情况,第一,计量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第二,社会责任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非财务信息,因此,在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上也应该突破传统会计的模式,应采取比较现实、灵活的做法,即在计量单位上实行多元化:可用货币计量的,采用货币计量,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采用实物计量;在计量方法上灵活化:可计量的才用货币或实物计量,无法计量或无法充分计量的,采用文字加以说明。

3.报告应以会计基础型披露方法为主。对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是可以确认和进行数据计量的,则应尽量选用定量指标加以反映,因为定量指标的客观性和可比性比较强,再者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会计数据处理经验,善于从会计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对于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反映的,也可以用文字表述的方法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 刘广生,肖好峰.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6,(10):62.

[2] 阳秋林.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J].企业经济,2003,(1):136.

[3] 刘立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J].财会通讯,2006,(7):66.

[4] 杨忠英,邹双梅.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齐鲁珠坛,2006,(1):20.

责任会计研究论文 篇4

造成会计信息虚假陈述的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信息虚假陈述的成本远低于造假所带来的收益, 是驱使众多利益主体会计造假的最根本因素。因此, 必须加大司法介入和法律惩治力度, 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为治理会计信息虚假陈述, 可发挥作用的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机制。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陈述责任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条款比较多, 也比较细致, 但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则相当粗糙, 且操作性不强。而对投资者而言, 只有民事责任才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才能直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 这是行政、刑事责任无法取代的。由于立法对民事责任规范的操作性不强, 致使司法执行机关在处理涉及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中采取消极低调态度, 对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案件暂不受理, 使广大投资者欲诉无门, 沉重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甚至引起股市混乱, 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因此, 有必要对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以期对开展民事赔偿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性质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而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 违约责任是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而引起的, 以有效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2) 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仅发生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 (3) 根据合同自由原则, 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约定。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 侵权责任是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2) 侵权责任具有强制性, 不允许当事人事先约定; (3) 侵权责任不仅是财产责任, 还有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非财产责任形式。由于信息使用者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作出经济决策将有可能遭致财产损失, 而并不一定需要签订合同。如果只有与信息生产和报告者签有合同的使用者才有权起诉要求获赔, 而其他人无权索赔, 就排除了利益相关者的主张权利, 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因此不应将会计信息产品赔偿责任归于合同责任。相反, 将会计信息产品责任归于侵权责任将使企业管理层及相关责任人员面临较大的潜在诉讼风险, 从而增加会计信息造假的机会成本, 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意识, 进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由此笔者认为, 会计信息产品民事赔偿责任应为侵权责任。

二、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并不意味着责任的成立, 而是为责任的成立寻找根据, 确定责任的归属。当前国际上民法中对会计信息产品侵权归责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无过错原则, 只要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缺陷并给使用者造成了损害, 无论生产者在生产或报告过程中是否具有过错, 均应对信息使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具备推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在现阶段暂不宜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二是过错责任原则, 即会计信息生产和报告者只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受害人应对侵害人的过错负举证责任。由于会计职业的高度专业化, 会计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以及侵权者拥有专业和信息上的相对优势, 要求受害者负举证责任过于苛刻, 因此, 该原则不适用于作为会计信息产品侵权的归责原则。三是过错推定原则, 是指信息使用者能证明其所遭受的损害是由信息生产和报告者行为所致, 而信息生产和报告者又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则应推定信息生产和报告者有过错, 并应负相应的民事责任。举证责任倒置是过错推定的主要特征, 过错推定通过举证责任倒置来实现。举证倒置一般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情况推定过失原则, 指因某种事实存在引致损害发生时, 为减轻被害人对于被告举证之责任, 即推定行为人有过失, 将举证责任转由被告为之。另一种是违法视为过失原则, 指被告之行为违反相关法律, 就视为过失。该原则的根据是基于法律本身是合理的、科学的。目前我国医疗行业的民事侵权归责原则已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由医疗单位负举证责任。会计职业同属于服务行业, 其职业的性质与医疗服务行业非常相似, 因此, 采用过错推定原则比较适合于会计信息产品的侵权归责原则。

三、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指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条件。关于侵权责任的构成, 法学界有三要件说和四要件说两种不同观点。三要件说主张在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中, 应以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行为为责任构成要件;四要件说认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由于会计信息产品民事责任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其构成要件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损害事实、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缺陷、损害事实与会计信息质量缺陷存在因果关系。

一是损害事实。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某人受侵权法保护的权利和利益遭受某种不利影响的一种实施状态, 包括财产损害、人身伤害和死亡、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以外的人格权遭受损害、精神损害等。损害事实是构成侵权责任的前提, 这是由侵权行为法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损害事实, 指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使用者因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而导致其错误的投资决策所造成的损失, 一般仅指财产损害, 不包括人身损害及精神损害。当然因为发生了因虚假会计信息直接导致受害者人身伤害的, 应考虑人身伤害损失。损害事实应当为侵害信息使用者合法利益的结果, 且应具有可补偿性, 即在数量上应达到一定程度, 损失的数目应当是确定的而不是臆测的结果, 但被告也不能因原告不能准确计算损害结果而否定损害事实, 因为损害行为是对权利和利益的侵害, 如不能准确计算, 则可依据社会一般观念和公平意识加以衡量。

二是会计信息质量缺陷。是指会计信息存在误导使用者据此作出错误决策, 从而导致使用者财产损失的瑕疵。会计信息质量缺陷通常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由于会计不是一门很精确的学科,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会计处理方法具有可选择性, 而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核算结果;另一方面, 社会公众和法律界目前还缺乏对会计职业界的理性认识, 尚存在着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作为法律依据的权威性的怀疑。正是由于会计学科本身的局限性及外界对会计信息产品质量认定与会计界存在的分歧, 导致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缺陷的激烈争论。但从我国会计理论建设和会计实务出发, 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实施民事赔偿责任, 笔者认为目前判定会计信息质量缺陷的标准主要应包括: (1) 违反现有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 (2) 会计报表所载信息作了不恰当的、误导的、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陈述, 或对可能危及会计报表的正确使用、误导使用者的事项作出不明确的警示和重点说明; (3) 不能按规定及时报告会计信息; (4) 其他欺诈信息用户的行为, 如在正式报表中不提及重要事项, 而采用事后更正或补充通知、临时通知的形式延期告知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法制的进步, 上述标准应适时加以修订。

三是会计信息质量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 一般原告需要证明其损害事实与被告违法行为 (提供具有质量缺陷的会计信息) 之间有因果关系。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 绝大多数投资者难以证明信息失真行为与其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从而非常不利于治理会计信息虚假陈述并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了鼓励投资者将虚假陈述者诉诸法院, 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应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该原则下, 投资者不应承担过于严格的举证责任, 只要投资人对虚假陈述产生合理的信赖, 并因此遭受损害, 即应推定因果关系存在。

四、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主体

按照侵权行为的一般理论, 只有信息披露义务人即发行人、证券承销机构违反了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造成投资者的损失, 才成为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 承担赔偿责任。但证券市场并不单纯的表现为投资者与证券发行人、证券承销机构之间的关系。参与证券市场的主体除了投资者、证券发行人、证券承销机构外, 还有发起人、上市推荐人、各类专业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咨询机构、证券监管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等, 且相互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 都与信息披露存在着关联。特别是一些中介机构基于其在社会上形成的公正形象, 为投资者所依赖, 其在信息披露中所为的行为对投资者的决策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对信息披露承担担保义务, 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公平、及时、合法。否则, 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样, 作为信息披露侵权民事赔偿责任主体的就不仅是证券发行人及证券承销机构。从各国法律的规定来看, 尽管证券发行程序和参与人不尽相同, 但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都表现出了多样性, 归纳起来包括四类: (1) 发行人及公司发起人; (2) 发行公司重要职员, 包括董事、监查人、经理及其在文件中签章的其他职员; (3) 会计师、律师、工程师、评估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提供中介服务的人员; (4) 承销商。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来看, 对违反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的认定应以与信息披露具有关联性为标准,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五、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诉讼形式

侵权法上的诉讼形式, 从诉讼当事人的角度可分为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由于证券市场上的侵权行为往往针对不特定的众多投资人, 根据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 权益受到侵害的投资人少则几百人, 多则几十万人;证券违法行为特别是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主体往往也不是单数。因此, 证券市场侵权行为引起的诉讼更适合共同诉讼。随着群体性侵权纠纷的出现, 原有的共同诉讼模式不再适合群体纠纷的解决, 专门为解决群体性纠纷的群体诉讼模式应运而生。群体性诉讼是由共同诉讼并结合诉讼担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诉讼形态, 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众多, 由该群体中的一人或数人代表群体起诉或应诉, 法院所做判决对该群体中所有成员均有约束力的诉讼。现代型诉讼, 如消费者诉讼、环境侵权诉讼、社会福利诉讼等都适合通过群体诉讼解决。一般而言, 群体诉讼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美国的集团诉讼、日本的选定当事人诉讼、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团体诉讼以及我国的代表人诉讼。而团体诉讼是我国现阶段在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领域可行的诉讼模式。首先, 我国目前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会, 具备了提起团体诉讼的组织因素, 使团体诉讼在我国的适用具有了可能性。其次, 从诉讼成本来说, 受害的投资者对团体诉讼基本上没有成本付出。团体诉讼具有公益诉讼的性质,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会作为保护投资者的公益性组织不会向其代表的投资者索取报酬, 更不能将索赔所得据为己有。因此, 团体诉讼胜诉所得赔偿金全部归受害的投资者所有。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讲, 这是美国的集团诉讼望尘莫及的。再次, 无论是美国的集团诉讼还是我国的代表人诉讼, 都需要法官来决定原告的资格, 耗时费力;团体诉讼提起人由法律明确规定, 相对比较容易确定, 利于诉讼的顺利提起和展开, 同时也适合目前我国法官素质普遍较低, 经验不足的现状。最后, 在判决的扩张力上, 团体诉讼与集团诉讼一样, 可以及于所有受害的投资者。

因此, 我国应引入团体诉讼, 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会下设立投资者服务与保护中心, 由证券法明确规定可代表投资者提起诉讼。这样, 可大大降低受害者诉讼成本, 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司法资源, 有效遏制会计信息造假,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尧明:《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会计研究》2006年第6期。

[2]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品民事赔偿责任研究》, 《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3]刘春彦:《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研究》, 《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

[4]王小波:《论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8月。

[5]翁晓键:《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比较研究》, 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1月。

责任会计研究论文 篇5

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的规定或由于某种事实状态符合经济法的特别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1] 关于它的名称,学界主要有:经济责任、经济法责任和经济法律责任等不同的称谓,但绝大多数赞成使用“经济法责任”,[2] 本文亦认为采用“经济法责任”的表述比较恰当。经济责任是一个泛化了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非常模糊,不适合作为法学术语用于经济法学理论和法律术语用于经济法实践;经济法律责任则容易造成“经济法律”和“经济法”的混同,使人误认为是所有经济法律规定的责任,而且,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法学中通常将“民事法律责任”简称为“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简称为“行政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简称为“刑事责任”,容易引起人们将“经济法律责任”简称为“经济责任”的误会。因此,本文采用“经济法责任”作为经济法上之法律责任的专用术语。

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从广义来说,应该是所有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的主体违反社会化契约的约定而对其他社会化契约的当事人承担的责任。在第二章中,我们分析了独立审计法律关系的结构,认为它是一个多层主体构成的社会化契约关系。第一层主体是政府,政府接受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委托,作为公众的代理人,有义务对企业经营管理当局作审计监督;第二层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协会,有限政府的审计监督行为并不是由自己亲自实施,而是通过制定系统的独立审计制度,培育行业协会这样的社会中间力量,由社会团体行使政府代理职能;第三层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行业协会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吸纳合格的会员来具体从事审计业务,并向公众提供审计信息;第四层主体是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采用审计成果,同时通过企业给注册会计师支付审计公费,通过国家税收的形式支付政府代理费。[3]

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中,不同的主体负有不同的义务,相应的应当承担不同的责任。政府的契约责任根据本国采取的审计管理体制不同而不同,采行业自律型管理体制的,政府(国家)只承担立法等抽象行为的义务,而不负具体的契约责任。采政府干预管理体制的,政府应当负有监管的责任,这种责任本质上说是一种委托代理责任,如果政府监管不力,利益相关者可以有两个途径补救:一是通过司法程序要求政府履行监管义务;一是利益相关者自行监督,付出的监督成本由政府赔偿。当然上述途径仅是理论探讨,世界上还没有这方面的实例。不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政府自知能力有限,一般都不主动承担具体监管义务,而是将此义务给予民间组织,如美国在前由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管理。但是,行业协会从资金、人员、技术等诸方面都与会员有密切联系,不可能纯粹地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行业自律有天然的缺陷。于是,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SOX)规定了一个新模式,即成立一个新的民间非营利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代表公众利益对审计进行监督。PCAOB由五人组成,其中三人是代表公众利益的非会计专业人士。SOX的出台,使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趋于完善,在PCAOB成立以前,行业协会既代表会员利益,又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监督会员,往往会产生利益冲突;PCAOB成立之后,使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的组织独立,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关系得到理顺,能更好的保障各方利益。

在市场经济不健全的国家,由于缺乏完善的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的制度安排,政府往往把自己享有的行政权力与应当履行的经济义务混而不分,过度崇尚国家强制力管理,而对代理缺位或失误不承担任何责任,当然谈不上什么政府责任的问题。

“第三部门”(含行业协会和独立监督组织)的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义务在于制定职业标准、选择合格执业人员及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其责任在于它监督缺位后应承担的后果。如果第三部门没有适当履行监督职责,利益相关者应当有权通过司法程序要求强制履行。因为“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的民间组织,其经费来自于会员的会费,不可能有财产赔偿的能力,因此不能也不可能追究它的财产责任。

对于注册会计师违反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应当承担多重责任。首先是财产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自己的行为造成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具体赔偿的范围我们将在以后章节详细论述;其次应当承担伦理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不但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而且损害了行业的声誉,应当受到行业协会的警告、公开谴责和降低信用等级等制裁;第三是行为责任,根据需要,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监督机构可以要求注册会计师公开声明更正错误、暂停执业、进行业务和职业道德学习等;最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已经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水平,行业组织可以撤销其注册,使之丧失从事审计业务的能力,承担能力责任。

虽然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的主体结构十分复杂,但是该社会化契约是以提供独立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为中心建立的,人们最关心的而且最复杂的是注册会计师违反契约的责任,本文研究的主题也仅限于此。因此,我们将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作狭义理解,仅指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法责任。本文所称的“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除本节外,均指“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基础

我们要探讨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是否有独特的具体形态,首先要确定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范围,因为责任范围决定了责任形态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总体来说,法律责任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护既有的法律关系的制度,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化的契约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为全社会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其成果的受众广泛。在证券市场上,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是法定的公共信息,这种信息是对公众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鉴证的信息。通过独立审计的鉴证,既提高了公众公司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又可以帮助投资者对投资对象进行判断和离析,从而维护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形式上,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委托人委托来启动的,实质上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被审计人的法定义务,审计的成果并不是仅仅为委托人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的公共信息。因此,我们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责任是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在于责任的基础关系是应社会整体利益需要缔结的,在于缔结社会化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是对独立审计制度的信赖,在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信息属于公众信息,还在于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责任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整体利益。那么,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应当限定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使社会成本增加的范围内。怎样具体判断增加了多少社会成本呢?我们需要对社会审计成本与社会审计收益进行比较分析。

常识告诉我们,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如果审计的收益与审计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水平,他们就不会产生审计的需求,独立审计制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如果他们收取的审计公费与可能承担的审计责任的差额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水平,他们也没有提供审计服务的动力,独立审计制度也不可能存在。由于独立审计是社会化契约,契约当事人听命于利益相

关者整体,具体的个人对既定的社会化契约往往只能接受,所以,以上的利益对比应当从宏观上来分析。先分析审计需求,假设在没有审计监督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为I1,损失率为P,损失为L1=I1・P;在有审计监督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为I2,预期收益为(B+I2),如果审计失败,利益相关者的损失为L2=I2・P,假设利益相关者信赖审计,I2>I1.如果按照传统民法的契约责任赔偿原则,审计失败后,利益相关者获取的赔偿应当为(B+I2)。再分析审计供给,假定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公费是A,预期的审计失败率为Pa,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的最大赔偿额是C=A/Pa.就民事法律关系而言,其民事责任只考虑具体案件的损害,以及对案件当事人的影响,即是否给予了受害人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补偿。而对于社会化契约而言,它不仅要考虑案件的具体当事人,而且要考虑具体案件的责任后果对整个社会和整个制度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失败的赔偿大于C的话,势必损害独立审计职业,造成行业萎缩;如果赔偿小于(L2-L1)的话,势必造成独立审计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利益相关者没有需求的积极性,社会将失去一项有力的监督制度。因此,基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审计失败的财产责任L只能在这样的范围内:(L2-L1)

三、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责任的具体形式

利益相关者缔结独立审计社会化契约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经济收益的最大化,独立审计的经济法责任首先应当保护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的直接方式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损失进行适当的补偿,因此,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财产责任形式。财产责任就是注册会计师因审计失败应当给予利益相关者经济赔偿的责任。财产责任一方面可以使利益相关者的损失得到弥补,维持利益相关者要素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不勤勉尽职的注册会计师受到应有的经济惩罚。虽然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财产责任形式与民事责任的财产责任形式表面上是一致的,但实际上有质的不同,上面我们对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基础作推理的时候已经强调过,经济法的财产责任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失进行补偿,是关注利益相关者整体受损的情况,而民事责任关注的是具体的个人受损的情况;经济法责任确定经济补偿的范围是基于社会利益与社会成本平衡的考虑,而民事责任是基于对具体受害人是否能给予充分补偿的考虑。

对审计失败负有过错的注册会计师除了应当承担财产责任外,还应当承担财产以外的其他责任。这种责任的直接诱因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了保证职业的生存,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自己可以承受的赔偿能力。上面我们提到,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的最大赔偿额是C=A/Pa,为了提高C,一方面可以增加A,另一方面减小Pa.增加审计公费并不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方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在社会化契约谈判中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归根到底由社会审计成本的承受力来决定。因此,从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来说,只有一个途径提高赔偿能力,那就是采取措施减小审计失败率。为了减小审计失败率,行业协会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前面我们说过,行业协会引导注册会计师提供独立审计服务,其本质是代政府履行代理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经济职能,那么政府也有动力将行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措施法律化,使之成为独立审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些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措施就成为注册会计师因审计失败必须承担的经济法责任。

这些非财产性的经济法责任根据采取的措施不同可以分为伦理责任、行为责任和能力责任。伦理责任是道德与法律的融合,指注册会计师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应当承担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大公无私,他人至上,而是从事该职业起码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强调伦理责任并不是经济法的首创,其实民法的契约责任、诚实信用原则等都含有伦理因素。[4] 注册会计师伦理责任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给予警告、公开谴责;对会计师事务所,协会给予公开谴责、降低信用等级等。行为责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对自己的过失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具体形式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在指定的范围、以指定的方式公告更正审计报告;二是限制或者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能力,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的行业,如果注册会计师不重视继续教育,一段时间后,可能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独立审计的`基本要求,业务能力达不到专业要求的水平本身就是注册会计师最不可接受的主观过失。对于不能胜任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采取措施暂停其执业,并给予其业务培训,提高他的业务能力。所谓限制行为能力,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暂停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能力责任则是剥夺注册会计师从事独立审计的权利能力,对于严重违反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则的当事人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协会应当给予最严厉的制裁,将之清除出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具体措施是注销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登记,撤销会计师事务所的执照。

四、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特征

前两节我们通过分析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形态,揭示独立审计民事责任理论的缺陷,行政责任代替经济法责任的弊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客观存在,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特征,使这一新兴的法律责任在理论上有更完整的形象。

(一)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社会承担的责任

我们认为,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社会化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注册会计师是独立审计的受托人,社会公众(包括公司管理当局的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是实质上的委托人。这样,注册会计师受到社会化契约的约束,必须全面履行契约规定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明确指出具体的责任相对个体,只能认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相对社会公众。至于社会公众中,具体到哪些人有权接受损害赔偿,是根据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基础和构成要件,从社会成本上作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只有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才是社会化契约的当事人,无权请求损害赔偿的人仍然是社会化契约的主体,只是他们仅享有相对不完整的权利,如享有利用或者不利用社会化契约成果的权利。因此,在社会化契约中,原权利和救济权利是相对分离的。

而民事责任完全不同,民事责任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的责任,是原子化个体对原子化个体的责任,即特定私权主体对特定私权主体的责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或侵犯对方的权利时,使对方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法律便迫使加害人对受害人承担同样的不利后果,以使受害人被破坏的平等地位和被损害的权益得到恢复或弥补。民事关系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具体明确的,民事责任的范围也是确定可知的,权利主体的原权

利和救济权利是统一的,这种确定的、具体的权利只需要形式正义就可能得到实现。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责任是一方当事人对于国家的责任。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法规定的义务,会使国家受到损害,法律便迫使加害人承担不利的后果,修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这是个体对国家的责任。追究一个行政违法者的行政责任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不同于经济法和民法,追究经济法责任和民事责任是权利人救济权利的实现。权力的实现和权利的救济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责任的形式方面,三种责任都有财产责任的形式,经济法和行政法还存在非财产责任的形式,如注册会计师因过错审计失败,可能要承受暂停执业的经济法责任和罚款的行政责任;如果三种责任都以财产的形式承担的话,行政责任的受益者是国家,如罚款的款项要归于国库,不属于任何个人,经济法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受益者都是具体的个人。

(二)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是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并重的责任

在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中,注册会计师既要对公众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承担损害赔偿的财产责任,又要对社会承担一系列的非财产责任,我们把这些非财产责任概括称为伦理责任、行为责任和能力责任。所谓伦理责任是指以注册会计师因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应受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开谴责、警告,对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信用等级等为内容的责任;所谓行为责任是指以注册会计师协会暂停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执业,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指定的范围、以指定的方式公告更正审计报告为内容的责任,或者要求注册会计师停业学习,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能力责任是指以注册会计师协会撤销注册会计师的注册,终止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执业资格为内容的责任。[5] 与经济法责任不同,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行政责任主要是人身责任,虽然行政责任也采用行政罚款等方式,但主要是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给予拘禁、警告、记过、开除公职等行政处分方式;而经济法责任既有财产责任,又有非财产责任,且二者并重,难分主次。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从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以来,一直是以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为主,辅之以刑事责任。这些行政责任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政府主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营业、撤销注册,对注册会计师给予警告、暂停执业和吊销执照;《证券法》规定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会计师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的资格证书;以及证监会的有关法规规定的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撤销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证券从业资格等。在经济法理论中,有学者把类似注册会计师的这些现在称为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制度统统拉入经济法责任之中,认为《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本身就属于经济法部门,其责任当然是经济法责任。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抢地盘”似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一方面,它混淆了经济法责任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它对经济法责任简单化,既不利于经济法学的完善,也不利于整个法学的发展。我们认为,学科的划分,是以研究的方便为导向的,立法是以法的适用方便为导向的,从立法技术上考虑,一项具体的法律,必然是不同的法律规范综合,为什么非要硬拉一个什么法属于经济法呢?为什么把分明属于其他法律部门的规范,生硬的认为是经济法的规范呢?如果真要这样的话,自然就会产生真正的经济法研究受到忽视,经济法学的研究成果无法转化为立法、司法实践,经济法学得不到其他法学的认同的不良后果。

我们应该正视,在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和《证券法》中,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经济法责任的规定,这些法律把一些本属经济法责任的内容视为行政责任,把追究的权力赋予给有关国家机关,这是我国立法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经济法理论的落后。当然,明确提出经济法概念的国家并不多,但是这并不会妨碍这些国家对实质的经济法理论的研究,也并不影响在这些国家对我们所称的“经济法”的立法,如美国就有世界上竞相借鉴的证券立法和注册会计师立法。在我国的经济法学研究中,长期以来把国家的经济职能与政治职能混同,强调国家强制力在经济法中的作用,走向了偏误,这种偏误表现在责任理论上就陷入行政责任之中不能自拔。再者,我国的经济法研究忽视了“第三部门”在经济法责任中的作用,[6] 现有的立法往往把会计师协会这样有权追究责任的行业组织视为行政法的授权主体,它们追究的责任归类于行政责任,这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第三部门”制度的一种不完整的引进,使得我国的社会组织立法呈现出“四不象”的混乱。

本文主张我国应当给予被称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完整的法律地位,承担起代表社会公众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经济法非财产责任的重任,[7] 以区别于通过政府部门追究的行政责任。

(三)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是补偿性与惩诫性相结合的责任

经济法责任中有关财产的任是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财产损失的不利后果,客观上具有惩罚的意义,同时,与民事责任一样,还具有赔偿受害者经济损失的补偿意义。至于民事责任是否具有惩罚性,观点并非一致。有人认为,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的,依据平等原则,民事责任只能具有补偿性,不能具有惩罚性,因为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谈不上谁惩罚谁的问题。但也有人认为,法律责任是国家法律对行为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法律责任是以国家法律的强制力作后盾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强制分配给行为人的负担,具有一定的惩罚性。两者的观点都有合理的方面,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民事责任的首要功能在于给予受损人以补偿,使受损人恢复到损害前的状况,民法是通过这种对旧有权利的维护来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不是通过对行为人的处罚来维持社会秩序。认识这一点对区别民事责任与经济法责任是有意义的,民事责任的补偿性体现了“可预见性”和“充分性”特征,民事责任的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如在违约责任中,当事人只对相对人承担责任,责任的范围限于约定的范围,侵权责任虽然具有对世性,但只有受侵害者才具有请求赔偿的资格,受到侵害的人毕竟是可确定特定人,对于受害者,行为人必须给予充分的补偿,使受害人恢复到受侵害前的状态。在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的财产责任中,受害主体众多,往往是不确定的,但是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不确定的每一个受损人都给予经济补偿,只能通过归责基础作出适当的判断,确定有权请求赔偿的主体,对他们的损害,注册会计师也只能给予适当的赔偿,而不一定是充分的赔偿。因此,经济法的财产责任一方面表现为补偿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惩罚性,其责任功能不是以维护受侵害时的原状,而是为了维护现实的社会秩序。

经济法责任除了财产责任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双重功能外,其非财产责任具有惩诫性。经济法的惩诫性是与行政法的国家惩罚性不同的一种特性,“惩罚”表现为一种国家的权力,包括财产责任的惩罚性也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而“惩诫”包括“惩罚”和“教育”,主要是体现一种权利(不是权力),社会组织的惩诫权利形式上来源于国家法律的授权,但本质上是通过社会化契约获得的社会公

众的授权,它不是一种国家授予的政治性权力,而是社会公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得到的委托授权。

(四)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认定高度复杂和技术化

证券市场是高度复杂和技术化的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相比,证券市场的供需主体及决定供需变化的因素与机制更加复杂。从市场主体来看,从政府到企业、从机构到个人,形形色色,非常广泛,他们在市场中的地位、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对市场的要求千差万别。从市场构成来看,不同主体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内部运作机制各不相同。从交易工具来看,有债券、股票、基金及金融衍生商品等,各类工具在性质、交易方式、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既自成体系又彼此联系。从价格形成机制来看,证券实质上是市场对资本未来预期收益的货币折现,其预期收益受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所属行业前景、经营者能力、个人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从投资人的动机来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投机行为相互伴生,难以预测和控制的投机行为往往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由于证券市场的复杂性,投资者投资受损之后,往往很难认定究竟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即使是可以大致确定引发损失的因素,也很难把损失在复杂因素中定量分配。

独立审计是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专家服务活动,审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会计信息的鉴证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技术过程,没有专业背景的受害人和并非从事审计专业的法官很难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有审计虚假、未尽职业谨慎,也很难认定受害人的损失与注册会计师的损害行为中存在的因果关系。

以上两种高度复杂和技术化的事物加和在一起,更增加了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的复杂性和追究责任的难度,使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经济法责任具有其他法律责任所不能比拟的特殊属性。

注:

[1]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210.45.216.238/~fxy/lawreview/lr5/jjfzryj.htm.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研究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责任会计;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各个企业的发展,而随着企业的增多,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增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必须要对其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企业建立责任会计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的转变经营机制,满足社会对企业的需求,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现代企业建立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其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是必然的,主要是由于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企业要想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必须要对市场的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而责任会计能够很好的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按照经济责任归属,传递、控制、考核、报告经济信息,并对经营活动的业绩与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分析,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可见企业只有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制定,才能够保证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确保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准确,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同时要结合成本管理,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就当今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来看,过度的重视责任会计制度,而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如,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不高、成本管理不够全面等,直接对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效率造成影响,而且,从客观角度上来讲,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责任会计的基础,可见成本管理意识不高带来的影响之高。

2.责任会计观念淡薄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实施管理,如,经营机制、财务会计管理、销售机制、生产机制等,对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就现阶段企业制度实施的情况来说,很多企业对责任会计制度的观念淡薄,过度注重企业的财务会计而忽视了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内部管理不够全面,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责任会计制度过于传统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企业制度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相应的责任会计制度也应随之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就现阶段企业责任会计制度实施的情况来看,一些责任会计制度过于传统,未能根据实际的发展进行改进和创新,责任会计制度实施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也不到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通过以上对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知,责任会计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不断的强化成本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以及管理的基础,更是决定企业效益的核心,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必须以成本管理作为基础来实施。但是,如果企业的成本管理出现缺陷或存在不足的话,就会导致责任会计制度实施的基础不牢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成本管理。

首先,可以实施企业全员制的成本管理,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策略帮助员工树立成本责任意识,提高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和职业心,另一方面要通过一些鼓励措施来激发员工内心的竞争意识,通过正常的竞争方式来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对企业的员工划分团队,每月都会对团队之间的业绩进行评比,当然,在评比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工作人员出现违纪现象,要将其所做团队以及个人的评比中适当扣分。另外,要正确树立员工成本的竞争意识,加强对各个阶层、各个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如,采购岗位人员、销售岗位人员、生产岗位人员、管理岗位人员等,这样才能实现全员制的成本管理。

其次,要实施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极为重要,而且,从某个角度来讲,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与企业成本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基础,必须做好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工作,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分析市场经济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确保企业成本管理的全面性,为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打下夯实的基础。

2.合理转变责任会计制度观念

通过以上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知,现阶段有很多企业的责任会计制度观念淡薄,未能真正认识到责任会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对此,必须加强企业对责任会计制度的认识,合理转变责任会计制度观念。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责任会计制度,主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必须将其深入到内部进行深化改革,并且要加强责任会计的科学管理,从而确保现代化企业责任会计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其次,要重视管理体制的改进,要对传统企业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了解传统企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并将改进的管理体制向着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实行分权和集权管理,如,对企业的资金、财务、投资等进行集中管理,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组织等进行分权管理、分级负责等。再次,企业相关领导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当的转变责任会计制度观念,尤其是作为企业的财会人员、经营人员,必须加强对责任会计制度的认识,同时要认真对企业发展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要大胆的去尝试勇于实践,充分发挥出责任会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3.对现代责任会计制度进行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制度实施过于传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此,必须对现代责任会计制度进行创新。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进行层层分析,并将责任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确保责任会计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其次,要对正在实施的责任会计制度进行分析,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创新,打破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约束。再次,要推出相应的奖罚制度,而且,要根据企业每个部门的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奖罚措施,对表现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一些表现状态不良好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当然,在奖罚机制实施的过程中,要与个人工作业绩、经济效益挂钩,跟企业员工的工资分配建立直接的联系,这样才能实现对企业员工起到约束和激励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企业的发展中,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优化和转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而企业在发展中,还需要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荣贵.责任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应用[J].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朱利民.加快推广应用责任会计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04).

[3]廖小兰.责任会计推广应用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3).

[4]赵国鸿,康瑞芬,吕巍.责任会计应用推广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5]张以宽.关于建立责任会计的几个问题[J]. 北京商学院学报,2013(03).

对传媒行业责任会计应用的研究 篇7

一、传媒行业中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

1. 责任单位的划分存在问题

现代传媒行业中, 往往只是将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位简单地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这都是效仿西方责任中心的结果, 这种做法简单明了, 但是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首先, 这种分配方法做不到对企业各单位的全面考核, 有的单位甚至一味地追求自己的责任目标, 而忽视其他各单位的利益, 从而危害企业整体的利益;其次, 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例如, 某个组织单位可能属于成本中心, 但有时候也会发生很多的费用, 从某方面来讲, 他也严重地影响了利润中心的核算, 因此他也可能是一个利润中心。所以, 如此简单地划分不能满足企业控制的需要。

2. 责任目标的制定有待完善

传媒行业中, 各个组织单位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和性质, 在制定不同责任中心的目标时, 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统一的尺度作为衡量。有的组织单位顺利完成了目标, 但是他对传媒企业的贡献并不是很大, 相反, 有的组织单位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指标, 但他对传媒企业的贡献可能是巨大的。因此, 不同组织单位之间单纯的业绩比较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 责任目标的制定往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的, 有的组织单位为了顺利完成目标, 可能会隐藏自己真正的实力, 这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有可能损害传媒企业的经济利益。

3. 责任会计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 很多传媒企业内部都可能存在着严重的超员现象, 这种隐性失业的存在会严重浪费企业的资源, 阻碍各责任单位顺利完成绩效指标, 影响传媒企业的工作效率, 责任会计也不能够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传媒行业在评价个组织单位业绩的时候, 往往只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指标, 例如, 如果企业过分地强调成本降低的指标, 就会出现低质量的产品, 不能保证质量, 这时候就会造成逆向激励, 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4. 责任会计未能做到权责利的有效结合, 阻碍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在现实生活中, 要想充分落实权、责、利的有机结合是相当困难的。在传媒行业中, 也是非常明显, 各级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往往与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 因而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责任会计以权责利的有效结合为生命, 没有了权责利的有效结合, 责任会计也就无从谈起, 严重地影响了责任会计制度的发展。

5. 责任会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突出的问题

首先, 大多数传媒企业对责任会计的认识不够充分, 责任会计观念相对薄弱,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往往认为, 会计仅仅是简单的记账、报账, 对企业会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阶段, 根本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也是由于他们的不重视, 使得责任会计在传媒企业中的实施相当困难;其次, 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 没有理解责任会计的内涵, 不能有效地实现责任会计在传媒行业中的应用。

6. 责任会计本身发展不够完善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加强而出现的。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责任会计发展的还不够完善, 责任会计的自我完善还需要企业各方面的配合, 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加强财务控制等。

二、对传媒行业应用责任会计的几点建议

1. 根据传媒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立责任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分工越来越细、种类越来越多, 各个企业在性质、目标、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因此,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划分责任中心, 而不是一味地照抄西方经验。只有使责任会计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 传媒企业必须事先明确各责任中心的权利、责任和利益, 做到权、责、利相结合

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各责任中心只有明确自己的权限,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才能促进各责任中心之间工作的开展, 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相同地, 各责任中心的责任也是必须明确的, 杜绝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传媒企业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制度, 将权、责、利落实到个人, 对于付出努力的人要奖, 对不作为的管理者要罚, 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至于将整个责任中心一棒子打倒, 真正做到奖罚分明。权、责、利的有效结合, 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力地促进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3. 传媒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

传媒企业建立和应用责任会计有多方面的需求, 但是, 考核和评价责任中心的管理实施业绩是其主要目标之一, 也是传媒企业实施奖励、落实权责利相结合的重要步骤。传媒企业在对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的时候, 要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考核指标和方法, 真正做到合理、科学。例如, 对于利润中心来说, 主要是考核其最终利润的大小, 紧抓收入和支出这两项;对投资中心来说, 应以投资收益率来作为其考核指标。总之, 传媒企业在建立考评制度的时候, 要考虑企业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绝对目标与相对目标相结合, 价值目标与非价值目标相结合, 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考评制度。

4. 加强责任会计观念,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传媒企业应该加强对责任会计的认识, 加大对责任会计的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 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重视责任会计的有效应用, 改变思想中存在的“责任会计无用论”的陈旧观念。各会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会计知识, 特别是责任会计知识的运用;重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培养一批能掌握企业管理和责任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总之, 责任会计适应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为企业创造不朽的神话, 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5. 不断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篇8

一、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概念

1. 社会责任会计的来源

二战过后, 西方的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企业规模也不断扩大, 但传统的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只注重企业的“微观利益”, 而忽略了社会利益, 导致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1]。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义务, 承担社会责任, 减少社会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就需要依据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法律的制定, 并且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也需要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因此,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会计学也在逐渐的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相融合, 许多的会计理论也因此产生, 社会责任会计就是由此而来。

2. 社会责任会计的含义

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效益。

从我国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 社会效益主要有五大方面:第一, 企业对自身发展利润的追求, 即企业的收益贡献,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企业的财务余额为依托, 所以,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是企业能够获得一定量的经济收入, 如此, 企业才能够进一步的履行其相关的社会责任。第二, 企业的产品质量带来的效益,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 产品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其使用价值的上升, 意味着企业能够以相同的劳动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提升企业的信誉具有较高的帮助。第三, 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效益, 主要是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 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工业污染。第四, 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益, 主要是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减少失业率, 在这里, 企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数量是与其履行的社会责任与产生的社会效益成正比的, 另外, 企业为了满足内部员工在身体和文化两方面的需要, 就产生了社会保险以及教育效益, 这也是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第五, 其他社会效益, 例如支持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外单位的无偿支持和物质捐赠、企业技术革新等。

从我国具体的社会实践角度来看, 社会成本主要包括:第一, 人工成本, 这主要是指企业无偿的从社会中获得人才, 但这类人才是国家花费了部分支出而培养出来的。第二, 土地使用, 指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根基, 因此便需要占用必要的土地面积, 该土地被占用后, 则失去了其他的使用机会, 因此, 具有土地使用的成本。第三, 资源损耗,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使用和占用部分的自然资源, 而自然资源属于社会价值生产的组成部分, 因此, 需要被记入到社会成本当中。第四, 资金使用, 指企业因为资金占有而支付的相关费用[3]。第五, 环境污染,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控制环境污染或者造成环境污染而支出的费用, 这一费用包括企业的自主支出和被迫支出, 前者具有的社会责任较大。第六, 社会管理费用法, 指国家或者地方的政府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产生的费用。第七, 其他费用法, 例如劳动者因工伤而花费的相关费用、国家的补贴费用法以及某些企业为慈善机构捐赠的费用等。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现状

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在新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上也有了一定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及SA8000的推行, 各种企业行为约束、产品社会质量规范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得到了制订与实施, 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时, 社会责任会计与信息披露才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与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末, 我国的统计局和环保局就已经要求企业向我国的编制报递送有关企业环境情况的统计表, 但这一信息是由国家掌握和使用的, 相关利益者无法接触和了解该信息, 并且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乏完整度和真实性。我国现行的用于直到企业会计与报告事务的法规的制定主体为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 主要包括财政部发布的相关准则、会计方法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针对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准则与规范。此外, 目前已有企业的会计报表没有全面的反映企业缴税情况、劳动者就业情况和企业劳动者的生产情况, 使得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存有较大漏洞。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依旧处于探索认识的初级阶段中, 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与信息披露正处于相关的学者、专家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中, 由于目前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关注依旧不足, 缺乏相应的规范, 其研究始终处于必要性、迫切性的研究与分析方面, 缺乏真正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信息披露不完整, 当前我国不存在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将自身的社会责任内容全方位披露, 大部分企业只是披露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内容, 将能够暴露企业发展弊端的信息全部隐藏, 从而无法让相关利益者全面了解企业内部发展情况。第二, 非会计基础的信息披露类型占据主导地位, 当前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是以文字叙述与说明为主, 数据表现少, 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计量和确认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 导致会计人员无法明确的记录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项目, 使得信息披露无法达到有效的作用。第三, 没有明确区分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区别,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此二者往往会被会计人员归为一类进行处理, 并没有针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工作内容设立独立的科目, 导致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上记录不明, 同时也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为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第四, 没有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我国目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会计报告进行独立编制, 这就使得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一直处在发展的初级,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的对策

1. 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的方法属于多元化体系, 其核算的对象结构比较复杂, 而且当前社会责任会计方法体系在计量这一环节没有进行突破, 从而使得社会责任会计在与其实务相结合时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撑, 导致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出现盲点。为了有效的解决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在计量、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突破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环节中存在的障碍, 必须要以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导向。为此, 一方面,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鼓励会计理论界多做一些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研究, 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另一方面, 社会上应该成立与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小组或者以运用会计理论知识为主的相关研究机构, 以此来提高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水平, 增加研究成果, 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知识能够早日与我国会计的实务相结合, 突破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操性障碍, 推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建设。

2. 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法律体系

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操性与其相关的法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一社会责任的强制性要求, 当前的大部分企业都不会去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义务, 即使有部分的企业承担这一义务, 也不会将社会责任会计的实际信息全部披露,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缺乏真实性。所以, 要想有效的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向前发展, 加强立法工作十分重要, 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势在必行。目前, 我国还没有针对社会责任这一问题的法律法规, 虽然有一些法律与社会责任有关联性, 但是专门的立法还未出现, 在解决日益增加且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时, 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这就导致社会问题日益加剧, 影响社会稳定。因此, 我国的政府机关与社会责任部门需要加强法律建设, 从法律法规的实操性入手, 结合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 建设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建设。

3. 制定严格的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标准

在以往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问题的研究中, 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学者研究的重点, 虽然研究成果较多, 但都不具备统一性, 没有具体的信息披露标准。通过调查可知, 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不完整, 只是零散的分布在企业传统的会计信息之中, 并且只披露对企业经营发展有利的信息, 导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 无法获得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的真实状况。作为衡量会计工作的标准, 会计准则具有规范会计核算, 保证会计信息完整度、真实性的作用, 从会计信息的这一角度来看, 要想让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保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完整, 就必须要制定严格的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标准, 这既是企业在处理社会责任会计工作时的基本准则, 也是有效管理社会责任会计工作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 我国在制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标准时, 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制定的程序, 其制定出的标准要对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有效规范, 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严格规定, 促进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

4. 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建设

企业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主体, 其具有的社会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该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否会被完整、真实的披露, 因此, 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建设, 是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完整度与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建设, 不单单是要让企业的管理层具备社会意识, 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意识培养, 如此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从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现状来看, 大部分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但这一认识较为浅显且片面, 所以, 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定期组织有关社会责任意识的讲座或者定期宣传有关信息等方式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建设, 以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建设。

5. 改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是由企业财会人员进行统一披露和上报的, 因此,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对会计报表的质量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作用发挥。当前推行的社会责任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与传统的会计工作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社会责任会计还包含了社会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有关知识, 这就要求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会计工作的相关知识, 还需要了解与企业生产经营内容相应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搞清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所以, 企业要将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知识引入到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之中, 改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并面向社会高薪招聘优秀的会计管理人员, 提升企业会计部门的整体职业素质。同时, 学校也可以在学生的会计学教育中融入于社会责任有关的知识, 为学生日后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6. 做好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

社会责任的审计对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具有促进作用, 它能够有效的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 并就其影响提出报告, 从而主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在我国, 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属于新生事物, 缺乏工作标准, 而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则具有规范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的作用。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报告进行审核, 其中, 重点审计社会责任的会计要素信息与社会责任的绩效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确保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真实可靠, 能够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鉴于社会责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且复杂,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审计知识和技能, 也需要对于社会责任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因此, 我国当前的社会责任审计部门是我国政府。

五、结论

本文从当前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 就目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现状及内容加以详解,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研究分析以上情况, 给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 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帮助国家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宏观管理,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提供参考。但在进行这一模式的研究时也要注意:首先, 相关准则的制定要结合社会实践, 保证其具有合理性。其次, 为企业的观念转变提供充足的时间, 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最后, 不断的充实社会责任的内容, 以构建完整的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体系, 以此来更好的规范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06.

[2]张根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7.

[3]邬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王凌飞.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0.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篇9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理论

随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 各国经济都有着快速的发展,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商业道德滑坡、资源浪费问题, 譬如近日哈尔滨的重度雾霾天气,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由此, 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企业追求传统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 企业还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阳秋林 (2000) 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 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 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 (2001) 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 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 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 (2005) 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 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李东生、阳秋林 (2005) 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 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 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 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 国外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文献回顾

1、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

西方学者认为公司进行社会责任披露来自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和信号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 (1970) 一文中提出, 当会计信息披露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 会计信息披是最优的, 但由于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导致的市失灵等, 管理者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将自己所拥有的关于公司业绩的信息通过会计决策和信息披露传递给投资者;二是出于契约、政治或公司治理的原因来操纵公开披露的业绩。20世纪九十年代后, 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再次进入一个高峰期,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成为了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

2、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Epstein和Freedman (1994) 就认为遵守环境信息披露等相关法规是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最主要的原因。Gray (1995) 也认为, 遵守法律法规是最好解释公司披露有关环境和社会信息行为的原因。法律法规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二是对不同地区的影响。Gray (2001) 对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 公司的业绩、公司的规模、行业属性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显著相关的, 但在时间系列上不是很稳定。Eng&Mark (2003) 以新加坡交易所的15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 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程度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外部独立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 与政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无论是从外部驱动因素还是内部影响因素看, 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西方学者的眼中都是寻找公司自愿性披露的动机。从文献中可以看出, 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第一个目的是合法性, 即希望证明公司行为是合法的;第二个目的是降低公司成本, 即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为公司经营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从而降低权益成本。Simon Knox (2005) 在研究中指出, 最近这些年非政府组织 (如SA8000国际认证机构) 变得越来越强大, 他们越来越要求公司更多地解释有关贸易公平、人权、工人权利、环境保护、财务健康及公司治理领域等政策。由于投资者需要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 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 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 这就促使公司披露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二) 国内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文献回顾。

相对而言, 国内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内容、形式也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很多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对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结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公司社会责任的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

1、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

常勋 (2006) 总结了各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七项:环境、就业机会、人事、参与社区活动、产品的性能和安全、企业行为、商业道德。杨熠 (2010) 以2008年首度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 分析发现这些报告在公司层面上呈现行业和区域集中的特点, 在报告层面上存在披露信息不均衡、内容单薄、手段单一的问题, 因此提出应建立健全有关社会责任报告规范的法律法规, 强化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在动力选择合适的框架, 遵循相应的准则, 改进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技巧。吴淅雨 (2010) 通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指标体系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准则的比较后得出中国年报准则中没有涉及环境方面的任何规定, 以及GRI体系中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标准比较少。

2、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马连福 (2007) 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 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较差, 公司绩效、行业属性及规模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 而独立董事比例及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这两个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均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沈洪涛 (2007) 以1999年至2004年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石化塑胶行业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对年报进行内容分析, 构建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 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发现, 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与公司财务杠杆和再融资需求不相关, 公司上市地点和披露环境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刘冬荣 (2009) 等人将2007年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5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地披露了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但大多数以文字表述形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说明。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述

从规范研究的角度看, 目前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 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及目标、假设与原则、要素与核算内容、计量与报告等方面均存在值得探讨之处。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 使得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不确定;由于“责任”的“多样性”, 使得对企业履行责任的计量需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计量方法, 同时, 不同的计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也不能像传统财务会计那样单纯地采取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从当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 存在着报告名称、格式缺乏统一标准, 报告内容以定性信息为主, 定量信息较少, 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经过检验已经证实不容乐观, 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主要分歧在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以及与企业业绩、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方面, 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 众多学者在研究此类相关问题时, 所采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各有不同, 由此方法论上的不同进而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上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概念框架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本文认为, 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之所以尚未建立,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研究一直停滞不前。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流, 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内容及范围得到了明确, 并为测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科学方法, 而上述几方面问题也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当前的争议之所在。笔者认为, 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可以有两种选择:从宏观角度,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不妨也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 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诸多争议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从而可以在宏观上对社会责任会计做出一定的规范;从微观角度, 则可以选取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较高的某些行业, 如采矿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行业等, 将其社会责任与行业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玉清, 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 2005.

[2]李洪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3]李正, 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4]马海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5]钱红光, 邓杰.关于社会信息披露的调查分析[J].审计月刊, 2010.

[6]任荣明, 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视角透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7]吴丹红, 罗幼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8]云霄, 赵丽萍, 杨成文.我国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 2011.

[9]肖文娟, 雷锦生.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J].中国商界, 2010.

[10]李正.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研究[J].经济经纬, 2006.

刍议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篇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 以及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涌现, 国际间以及我国各行政区域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商务、旅游人士对酒店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我国酒店业进入了快速扩张和发展时期。目前, 仅统计在册的全国星级酒店达1万7千多家, 还有大量无法统计的非星级酒店。据专业人士保守估计, 我国住宿机构已超过30万家。在我国酒店行业迅速扩张的同时, 安全卫生和社会环境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 对社会环境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

酒店行业中的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和游戏娱乐等是其主要经营业务。由于酒店自身管理和意识形态问题, 容易给周围环境带来噪音污染、油烟污染、火灾隐患等问题;此外, 酒店行业还是水、电、气等多种能源消耗大户, 这也给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带来巨大压力。

(二) 酒店员工流动性过大, 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酒店业, 员工流动率偏高, 很多都在25%以上。同时, 酒店一线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向宾客提供满意服务。

(三) 近年来, 酒店业安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酒店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不断涌现。酒店布草质量差, 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部分连锁酒店客房门不能反锁, 宾客入住时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部分连锁酒店不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更换、清洁、消毒客房用品及用具等。

二、酒店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我国酒店行业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 从酒店自身来看, 其所有者和管理层仍然只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他们看来, 企业的利益仅仅表现在营业收入扩大, 成本压缩和利润增长方面。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企业对整个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社会感观念不强, 安全生产意识差, 也不关心酒店职工安全生产和执业技能的培训提高, 忽视入住宾客的利益, 随意排放废弃物, 缺少商业诚信。

但是, 任何一家企业, 包括酒店行业, 都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对立与环境独立生存的。企业不能仅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 更应重视长期发展和长期效益。如今,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企业排污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包括酒店行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行动起来, 努力降低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所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 更是一份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对员工利益的漠视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没有一个稳定、专业的团队有怎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酒店企业要想可持续性地发展。就必须保持对消费者诚信经营的态度, 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长期的忠诚。这也是我国酒店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我国对社会环境的重视而迅速发展。它关注的正是核算和反映企业环境信息, 员工信息, 一般社会类信息 (捐赠) 以及消费者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就是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下的企业社会贡献率最大化, 实现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

因此, 酒店企业要解决现阶段出现的上述问题,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框架。运用社会责任会计提供的有用信息核算和监督酒店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促进我国酒店业健康发展。

三、酒店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酒店企业忽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酒店所有者和管理层只重视传统三大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对利润指标以外的会计事项重视程度不高。同时,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都缺乏基本的诚信经营理念, 再加上我国关于环境污染, 欺骗消费者等行为的违法成本偏低。因此, 酒店企业投机取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普遍。

(二) 政府、社会等监督机构没有强制酒店企业出具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监管仍然空白。工商、行政、税务等部门并没有强制要求酒店企业对外报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财务信息。

(三)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执行中存在诸多困难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 迄今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框架体系。会计界在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实施准则、计量方法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这给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实施带来极大困难和随意性。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 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象呈现出了不同特点。除了对企业人力资源内容的核算外, 工业企业可能更关注对资源利用, 环境维护以及员工生产作业安全保护等问题。商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可能更关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方面。酒店行业经营方式较为特殊。例如:酒店提供的餐饮业务集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 既具有工业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特点, 又兼具商业企业提供商品 (烹制的食品) 给消费者的特征。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 既要关注油烟排放、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 又要关注提供菜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 在核算上,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既有普通服务行业特点, 又兼具工业和商业企业特征。究竟酒店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量和核算?责任会计的工作结果又应以何种方式对外报告?这些都是当前亟待确定和解决的问题。

四、改进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对策和意见

(一) 政府等部门应重视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框架的尽快建立和实施

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酒店行业发展和对社会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可以考虑借鉴国际上比较完善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考核酒店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指标和经营状况。除了通过法律的形式严惩各种污染社会环境等行为, 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外, 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敦促酒店企业定期对外报送企业责任会计信息。将酒店企业提供责任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一份义务。政府相关部门 (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 可以联合起来对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监督。对没有提供合格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不予年检。银行信贷部门也可以对拒不提供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拒绝贷款申请。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参照审计企业传统会计报告的方法审计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并出具审计意见, 提高酒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二) 加强酒店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不断树立和加强酒店行业诚信经营思想和理念。酒店所有者利益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不矛盾的。即使有矛盾也并非是不可调和的。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如果一家酒店在经营中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等) , 而致使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矛盾重重, 则企业必然会举步维艰。尽管也许股东能从中获取短期利益, 但从长远来看, 股东必须为这种短期经营行为付出代价, 从而使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难以实现。酒店企业的相关人员必须从根本上认识企业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的义务, 只有与环境、社会共同和谐发展才会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酒店行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酒店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只有意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认真执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和规定, 并自觉对外提供相关、有用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三) 会计行业应建立健全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发展比较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相关会计制度和准则等内容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框架。财政、税务、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会计行业协会应充分联手, 尽快就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对象、核算内容、具体计量方法, 计算考核指标, 对外报送形式和内容等做出统一规定, 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质量。

此外, 不同行业担当的主要社会责任不同, 其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和计量的重点也会有所区别。结合酒店行业的特点, 建议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主要核算以下内容:员工信息, 即企业对员工应履行的责任, 包括劳动报酬、就业保障、职业培训和规划、生产安全与健康等;环境信息, 即企业对环境保护和治理应履行的责任, 包括对环境污染的防护支出、因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因节能产生的相关支出和收益等;消费者信息, 即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责任, 包括为保障消费者安全卫生的支出, 因酒店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导致损害消费者利益进行各项赔付的支出等。

(四) 酒店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形式

由于目前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的计量方法没有统一规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对象又比较复杂。因此, 针对酒店企业可以根据核算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报告。

1.能够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 以货币形式确认计量。目前我国部分主动提供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几乎都只以文字方式披露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导致披露质量不高, 各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具可比性。在经济事项的核算上, 能以货币、数字计量的, 尽量以货币、数字的形式反映, 以准确描述相关经济内容。例如:企业的各种违法成本支出, 各种因社会责任赔付的款项, 员工的工资、福利、培训费用, 因维护社会责任发生的各项资产、成本和费用支出, 因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的奖励、收入等, 均可用货币金额计量。

2.在原有会计科目设置基础上, 增加与社会责任会计有关的新会计科目。为保证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不做较大改变, 减少财会工作人员的压力和工作量, 新增的会计科目尽量以二级或三级会计科目的形式体现, 原则上不增设一级会计科目。例如:由于酒店企业排污造成环境污染, 噪音、油烟问题赔付的支出款项等, 按现有规定计入“营业外支出”。如果考虑社会责任会计因素, 可将酒店的环境污染治理和赔付支出新增一个明细会计科目“管理费用—企业社会责任支出”核算。因为环境污染治理和相关赔付支出实际上与酒店生产经营直接相关;把酒店企业因治理环境, 保障员工健康等投入的固定资产投入增设“固定资产—企业社会责任固定资产”等明细科目核算。而由于承担社会责任得到的收益则可通过增设“其他业务收入—企业社会责任收入”科目核算。

3.在不增设新会计报表的前提下, 通过在原有会计报表中增设、调整相关会计科目的方法反映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4.不能以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 则可用文字形式进行披露。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等现状,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可以分几步实施。

首先, 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强制各类型酒店企业以文字形式披露本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和重大事项。包括环境信息 (环境污染、治理、节能) , 员工信息 (健康、安全、培训) , 消费者信息 (产品质量) 等方面内容。

其次, 在普遍采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 要求酒店上市公司结合相关会计准则, 对能以货币等单位计量的信息, 通过新增会计科目的方式反映到企业财务报表中。以便公众和财务信息使用者获取真实的信息内容, 客观对比和比较各酒店企业环保、消费者保护等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无法以货币等计量单位反映的信息则允许以文字形式反映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情况说明书中。

(五) 教育部门也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观念的培养和内容的学习

高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单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 也应在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中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和受训人员在专业学习和训练时, 就能接触和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内容。这样, 不仅能树立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 还能传授专业技法, 为他们日后能较为顺利的从事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信通过多部门、跨专业、多角度、全方位的联合构建, 将会健全我国酒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体系和框架。这为我国酒店行业和企业科学、健康、稳定地发展, 为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地改善以及我国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保护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凤乔.酒店会计实务[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

[2]李升.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6) .

[3]罗金明.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2) .

[4]田昆儒, 康剑青, 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 2007 (12) .

责任会计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尚无统一标准,“全球契约”提出了包括人权、劳工、环境等十项基本原则,不同国家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规定也各具特色。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收益。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目标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这项内容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部分。二是环境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社会资源是企业应该重点履行的社会责任。三是社会公益。社会公益不仅包括企业对社会和所在地区的福利,而且包括对国家的贡献。如对希望工程捐款;对公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对所在地区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事业给予的支持力度;为社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主动纳税情况等。四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两个方面。人力资源开发应该披露员工培训支出信息;人力资源利用应披露为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薪酬待遇所做的努力,员工生产安全问题的投入,员工失业安置等方面。五是产品安全。产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自身利益,还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认知度。

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①披露形式单一缺少独立会计科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包括采用财务报告形式披露和运用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披露。财务报告披露是运用会计的程序和方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但没有设立专项社会责任相关会计科目。采用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大多为采用附注的形式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告知和评价。这两种披露形式均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有效信息。②披露的内容不够规范。由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大多数公司仅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披露内容各不相同,企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而且大部分披露也仅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做出的努力,并未披露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③缺少独立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我国目前社会责任报告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社会责任报告规范,大部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以自愿为主,没有形成独立第三方进行审计的制度。也因如此,企业自主公布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尚有待考察。

2.2 案例分析——中国平安201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2.1 案例介绍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自2004年开始以企业公民报告的形式披露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我国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较早的企业。中国平安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较为全面,而且从2009年开始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供了第三方的审验声明,在我国企业当中处于先进水平,其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极具代表性。为确保公司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中国平安于2011年成立了CSR绩效非正式工作小组,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工作小组各层级职责,规范CSR信息报告流程,有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国平安2012社会责任报告主体部分主要包括股东、客户、员工、环境和社会以及合作伙伴五个方面,具体如表1所示。同时,2012年中国平安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企业社会责任独立鉴证报告》,对其社会责任报告的实质性和回应性做出了鉴定。

2.2.2 案例分析结论

中国平安属于行业中发展较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较全面的企业,但通过对中国平安社会责任报告的详细分析,仍发现其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虽然社会责任报告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充分,但是披露内容缺少统一的会计科目,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二是只在公司网站上进行了披露,披露渠道较为单一,对于不常使用网络的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困难。三是披露的内容不够规范,仅用个别指标来反映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指标不够全面,并且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很难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3 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3.1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首先,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负责监管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处理社会责任事故,管理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事宜等。其次,建立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奖惩机制,根据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对企业进行奖罚。最后,加强对企业的鼓励和引导,促使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主动纳入企业文化体系,增强全员社会责任感,促使企业自愿、积极地披露真实可靠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3.2 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实务操作水平。国家应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促进领军人物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解决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

3.3 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相应的指南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财政部门应尽快制定社会责任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明确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和披露方式,逐步实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化、规范化。一是对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调研,结合不同的行业特色,制定各行业社会责任披露指南。二是在指南中明确社会责任强制性披露信息和自愿性披露信息。自愿性披露中,可提出一些参照性意见。

3.4 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应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五大内容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3.5 加强独立第三方对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

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适合国情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标准,以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并严格按照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加以验证。标准中应明确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设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出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为确保有关人员对社会责任报告正确评价,要求社会责任鉴证人员同时具备审计和社会责任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高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3,07:146-147.

[2]万寿义,刘威,李笑雪.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沪市A股的实证检验[J].会计之友,2013,21:23-31.

[3]乔森,贾金荣.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研究[J]. 财会通讯,2013,24:18-20.

[4]万寿义,张佳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06:20-22.

基金项目:

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篇12

一、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一)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对企业的监督和监管。会计从业人员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因此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 会计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 可以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会计的主体负责, 更要向整个社会负责。不认真履行良好的会计社会责任, 必将会被社会所唾弃, 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化水平还不是很高, 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就比较高, 对会计的社会责任要求也比较严格。如果会计从业人员不主动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就无法切实有效的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做贡献, 会计的重要作用就无法凸显出来。

(二)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备的科学数据

信息的真实、完整是会计的生命, 新《会计法》关于会计信息的中心要求是是严格做到会计信息要真实和完整。在说明立法宗旨时, 开明讲述道, 制定会计法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 确实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会计除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外, 还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备的科学数据, 这些使用者包括企业债权人和政府相关部门等。民众在购买企业产品或对企业进行投资时, 一个最重要的参考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 政府在对企业进行监管时, 也同样离不开会计信息的使用。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 是否能够遵守自身职业道德, 保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就成为了考验会计社会责任履职是否良好的重要参考之一。

(三) 为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需要提供重要的保证

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需要会计的社会责任, 资本市场是企业竞争场和经济的信息宝库、聚集地, 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产的效率分配。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必将在将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运行走势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 对它的规范和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需要会计工作的真实和完整, 并给予充分的披露。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一些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投资状况和企业的运行效益了如指掌, 他们就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操控来左右外来投资者的投资抉择, 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投资引导, 长期下去肯定会让资本市场混乱, 让企业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市场的混乱。这些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与资本市场的本质功能肯定是相悖的, 要想保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 消灭这些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岌岌可危, 只有健康的资本市场, 那么市场的参与者才能真正享有经营决策权利的公正。在资本市场上, 会计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使资本市场健康的运行, 更具有效率。发挥会计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作用, 必须以会计社会责任作保证, 提高会计社会责任, 若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后盾, 企业不可能提供全而完整公允的财务报告, 进而会计机构就不可能得到客观、公正地审计报告, 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市场。

二、社会责任对企业相关影响分析

(一)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各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但忽视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一些中小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相对模糊, 或是根本不知道何为企业社会责任。这就导致了许多令人惊讶的事情频频发生, 造成的后果影响深远。2008年, 三鹿公司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 折射了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反思这个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公众出于对企业的信任而购买企业的产品, 而企业却一味追求利润而置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于不顾, 正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了企业的最终破产, 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三聚氰胺”案件折射出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企业因为违法生产经营, 而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和执法机构的制裁, 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并最终导致了破产。同时, 企业的产品销售业受到了严重打击, 即使违法生产的奶粉只占三鹿公司的一小部分, 但整个品牌也会因这一小部分的违法生产而遭遇严重打击, 进而被消费者所抛弃。

(二) 企业社会责任良好的影响

21世纪开始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 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员工、消费者、非政府组织、投资者、研究人员、行业协会等企业利益相关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觉醒, 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 让他们各自积极行动起来, 形成了形式各异的责任运动, 目的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施加了强大的内外压力, 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有些为我们作出了出色的榜样。海尔公司一直以“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文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战略, 主动承担起海尔公司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海尔公司的成功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 企业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 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产品的美誉度。消费者对于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非常信任, 企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政府部门对这些企业也给予了政策和经济上的重点支持, 社会舆论和民众对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企业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同时, 也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声誉, 给企业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有: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对所在地区的贡献、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反映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其中收益目标可以反应企业运行的效率和企业整体文化和素质的提升, 表面上是财务目标, 实际反应的是社会目标, 因而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应该把企业收益加以重点的反映出来。人力资源方面指人才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基础, 人力投资不单纯是反应提高职工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也牵扯到许多方方面面,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价值。因为, 在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中, 企业进行人员招募、岗前技术教育、改善工作环境和职工福利等间接的反应出来。对所在地区的贡献指由于企业用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 如土地、交通、通讯、电力等, 所以必须对所在地有所实际性的贡献, 依法纳税, 提供本地就业机会, 多支持本地区公益事业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整体形象, 为企业未来的发张提供非常重要的条件, 所以应当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 企业要在产品和环保上一起奋斗, 这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企业要勇担环境污染的责任, 给予应有的经济支持, 使环境清洁, 所以对环境的保护上所反映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 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

三、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及有效履行义务

(一) 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

企业责任包含企业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其中,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其他责任有效获得履行的基础。但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一味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 造成了很多影响恶劣的事件的发生。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 很多企业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渐渐被丢弃, 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为降低。从会计视角上看, 影响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企业上市财务指标规定。融资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现有经济运行条件下, 资本市场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 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还不是很多, 因此, 很多企业对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股票市场对企业的IPO时的各个财务指标要求非常严格, 这给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在我国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 就对其规定“连续三个会计年中, 企业的总体利润必须为正值, 且利润总额不能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在成功上市后, 还必须按照制度的规定, 定期发布企业的财务信息, 将企业的财务指标公之于众。如果企业连续三年亏损, 企业发行的股票就会被强制退出市场, 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打击。由于资本市场的这些对财务指标的严格要求, 迫使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没有良好的利润获取, 企业可能就会被资本市场所抛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可能就会造成对社会责任的忽视现象, 有的企业甚至会为了利润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严重不负责。有的企业还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高污染的方式换取产品的非法利润获取, 从长远来看, 这对社会来说也是极为有害的。 (2) 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进行了明确规定, 要求企业必须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 并对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公司法》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做出了规定, 对企业的社会道德、商业准则、监督监管义务、诚实守信原则等进行了界定。这些法律条文的颁布, 在促进我国企业有效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披露方面, 取得了很大改观。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由于相关法律条文的细化准则还没有出台, 企业在社会责任具体担负的情况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相应的奖惩措施也不是很明确。很多企业对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很高, 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现象在很多地方还层出不穷。此外, 对履行社会责任不好的企业的处罚措施还大多停留在经济手段阶段, 处罚的金额还不是很高, 很多企业违规生产的经济成本同违法所得相比倒挂严重, 造成了部分企业边生产边接受处罚的怪现象, 这也是值得我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法律层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加强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从而有效震慑这些企业, 督促其有效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 会计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应尽的义务

作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会计人员, 应该主动承担起对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重担。从企业微观层面上看, 可以从以下方面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1) 有效履行岗位职责。会计人员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 是促使企业担负好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础。企业的存在本质是为了获取良好的经济利益, 这对企业来说, 也是其最基础的经济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是否有效, 其根本保证是坚实的经济基础, 没有这个条件, 任何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是空谈。那些濒临破产边缘、资不抵债的企业, 任何社会责任对他们来说都是枉然的。所以, 会计人员应该有效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指标进行密切的跟踪和检查, 做好企业财务信息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充分发挥好会计核算的作用, 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向企业管理人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督促企业的生产经营走向正轨, 促使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更新观念, 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传统会计的模式只限于报账、算账、记账上面, 许多财会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算数学, 很少参与经济预测和分析, 长期以来导致他们对外界经济预测意识较差, 经济效益观念淡薄, 从而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对外贸易日益剧增, 各种类型的合资、并购企业和一些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一批合营、合作、股份制企业的不断涌现。另外财会人员在学习问题上脱离社会的需求, 他们系统学习西方会计、涉外会计的人员较少, 对国际会计准则、核算惯例及结算方法的基本常识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和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产生了背道相斥。所以, 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意识和学习能力是势在必得, 必须从传统的、封闭的会计管理模式、核算方法中解脱出来, 加强学习国际通用会计知识, 特别要学习和研究一些西方会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 慢慢学习会计理论和实务, 向国际会计准则和核算惯例接轨, 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后, 积极主动的参与一些经济预测和分析决策, 学会推测, 使财会工作逐步的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3) 加强会计人员社会责任的意识。会计人员发挥好自身价值的保证是具备优秀的社会责任使命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 会计人员必须主动加强对自身修养和素质的养成, 自觉加强各种知识理论的学习, 如社会学、环境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学习, 为履行好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会计部门还可以将人员细分为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等, 使他们能够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管。在制定企业财务报表时, 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情况、经济情况、现金情况以及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这也是社会责任对会计这一行业的特殊要求。 (4) 完善企业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传统企业报表中, 多数只是反映了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 涉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匮乏, 即使在报表中有所提高, 但信息数量往往很少, 且多是以文本的形式出现, 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 无法形成直观的感性印象, 不利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监管。基于上述原因, 会计人员应该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社会责任指标分析体系,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量化, 使这些情况能够通过直观的数据反映出来, 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 保证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评价分析的可靠性和直观性。目前, 我国只是对企业经济数据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披露还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但是, 会计人员应该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企业负责任的态度, 发挥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建议者、监督者和执行者的重要作用。同时, 企业也应该高度重视社会责任信息的发布, 特别是那些已经有所作为的企业, 更应该将这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借助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发布和披露, 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美誉度, 将其纳入企业的品牌宣传战略中来, 并作为检验企业运行情况的工具, 督促企业内部的全部人员发挥好自身的各项使命和任务。另外, 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尽快完成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 从法律层面, 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出硬性的规定, 对那些履职情况好、民众口碑佳的企业, 予以重点表扬、宣传和奖励。

四、结语

企业和社会是相辅相成、互生共荣的, 没有社会公众的认同, 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土壤。会计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会计的社会责任也日益重大。如果会计相关人员履行其会计的社会责任, 会计将会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为保护资本市场中最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会计人员应该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 有效发挥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监管作用, 促使企业发挥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本文阐述了会计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 指出了会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三聚氰胺事件”和“海尔成功影响案例”, 从正反两方面, 对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从会计角度对影响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主要包括企业上市财务指标规定和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等。最后, 以会计视角为出发点, 从有效履行方位职责, 加强会计人员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完善企业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等三个方面, 对如何有效提高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本文认为, 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 应该主动担负起对于社会的重要责任, 有效履行好自身的使命和义务。会计人员是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监督管理人员, 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因此, 会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做好相应的监督监管作用。

关键词:会计视角,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宋辉艳:《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企业社会责任再思考》,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第9期。

[2]王晓娟:《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职业道德》, 《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3]陈冬林、李燕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9期。

[4]胡明娟、丁建定:《全球化、SA8000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5]李冀东:《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 《财经界》2011年第9期。

[6]冯巧根:《管理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揭示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上一篇:检修平台变电站下一篇: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