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共6篇)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1
在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根据国际的石油能源使用趋势和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形式, 对现有的国内石油企业的安全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 也就是说要结合现代石油企业的发展特点, 也要根据现有的石油企业的发展形式对其安全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所以, 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石油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
1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内涵
现代石油化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国起到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所以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对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以准确及时的对现有的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进行调节和调整, 实现更加全面的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一般来说, 在目前的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管理过程中, 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目标。即在石油安全管理各种活动的落实过程中, 应该始终坚持围绕一个石油安全管理目标来进行, 对现有的各种石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跟踪核算, 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能源消耗情况, 制定严格的有计划的目标控制, 可以实现对石油安全评价的运营状况的全面监控。
其次,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方法。即在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和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采用合适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根据现有的运行指标和安全管理的目标, 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内容和措施, 才能实现对安全评价体系的准确构建和反映。
然后,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使用。在石油安全评价管理过程中, 需要对安全评价方式进行全面的落实方面的监督, 即根据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现有的石油企业的决策制定和评估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
最后,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过程。所谓评价过程, 就是在石油安全评价管理过程中, 要保证现有的评价体系可以真实有效的反映石油安全的评价活动, 在石油安全评价过程中能够具有科学性。
2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因素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石油安全评价的管理, 就必须要对这种评价体系中的各种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以此来实现对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完善, 目前来看, 可以将现有的石油安全评价体系影响指标概括为以下两种:
2.1 安全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
第一, 安全评价的相关技术。技术对于一个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了相关的技术支撑, 才能实现对现有企业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完善。技术是石油企业的必须品, 其关系着成本和勘探, 技术的科学程度、先进程度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开发, 同时对资源的利用同样具备安全的约束。
第二, 安全评价的各种制度。石油企业的制度对安全评价体系具备较大的影响, 例如:石油企业制度中的开发、进口、出口等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对体系产生规章性和政策性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制度以及相关的国家规定的行业制度, 也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所以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三, 军事。国家的军事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对于石油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为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防力量, 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相关的资源和能源。军事因素的存在致使评价体系失去一定监测力和控制力, 同时军事情况对石油资源的利用属于国家干预, 其可忽视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要求。
第四, 政治。政治关系是政治因素对评价体系影响的核心, 其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与进出口国家存在联系, 如:政治利益, 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走向的不同, 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石油进口问题, 因为世界的石油资源是相对集中的, 所以在同这些国家进行外交的过程中, 要充分全面的考虑各种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第二是进出口国家内部由于政治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供应情况, 造成我国石油安全评价受到影响;第三是由于政治关系影响到有石油往来的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五, 资源。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能够实现对现有的各种能源之间使用结构的调整, 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有的国家的资源情况和结构, 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方式上的调整。资源是影响安全评价体系的基本因素, 与石油安全性存在正比变化的关系, 资源因素可关系到石油企业的整体配置, 决定石油资源是否可平稳处在安全状态。
2.2 安全评价体系的综合测评
综合评测即是根据石油安全评价体系中的综合指标因素进行系统的评分, 达到测评的目的。首先其可采用权重的方式, 实现石油安全度的评分, 根据评分监控石油安全评价体系, 权重相对应的分配指标包括:资源支持能力、环境控制能力、市场调节与获取能力、供应能力;然后根据测评标准提高我国石油能力的生产水平, 将测评指标引入到综合测评中, 评测指标值越高, 表示我国石油的运营越接近安全标准, 达到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其次通过测评指标的量化处理, 实现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统一, 其目的是规避石油企业安全评价中的风险, 采取合理的测评指标, 即根据现有的石油化工企业的测评风险, 实现对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综合测评。如:各项石油比率、各项经济因素比例等, 计算指标功效, 通过对指标值进行监测, 提高石油安全运营的能力;最后是设置评价体系综合测评的公式, 如:Vi=×Ui (Vi=综合测评的安全度、Ri=规划指标的标准值、Ui=权重) , 通过公式对石油综合测评的安全度进行计算, 得出石油安全评价的趋势及内容。
由此可见, 综合测评是一种更加具体全面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 所以在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采用综合测评同评价体系因素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全面准确的石油安全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也实现了很大的飞跃和进步, 这种情况下, 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 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稳定, 就必须要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管理。安全评价体系是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依据, 其不仅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依据, 而且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约束力, 避免石油企业出现资源浪费, 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安全评价体系的运行与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有效利用指标因素以及评价体系, 即可保证石油企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达到高水平的运营效果。
参考文献
[1]夏令孜.论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确立[J].甘肃石油和化工, 2012 (2) .
[2]王伯安, 张德胜.中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1) .
[3]王桂荣, 刘甲.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2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的特殊性,提出并建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各个公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价,能够得到公路隧道施工的不同时期的安全状况.
作 者:刘辉 LIU Hui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长春,130021 刊 名: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2(8) 分类号:X9 关键词:公路隧道 施工 安全评价 评价指标 神经网络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3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扩大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技术过时、黑客入侵、电脑病毒破坏等都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近期各省市的“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纲要”中都提出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但仍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安全产品就能把所有的安全问题都解决。对各档案管理系统来说,解决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识别自身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包括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与影响的程度,然后进行最充分的分析与评价。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才能真正掌握内部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状况,分析各种存在的威胁,以便针对高风险的威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整体安全水平,逐步建成坚固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外部影响,又有内部因素,而且许多方面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根据国内外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国家对电子档案信息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求,结合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管理经验,综合考虑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的评价指标。
1、物理安全评价指标
物理安全是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设备及管理人员工作场所内外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档案信息安全、计算机设备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对于各种灾害、故障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万一发生灾害或故障,应能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载体安全三个方面。
(1)环境安全:主要指存储档案信息的库房、计算机机房周围环境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和是否具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库房是否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有无防火、防水措施;有无监控系统;有无防雷措施等。
(2)设备安全:主要是指对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3)载体安全:保证设备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载体安全,要对载体采取物理上的防盗、防毁、防霉等措施。
2、管理安全评价指标
安全管理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加上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安全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专门的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专职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档案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成立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任命必须有相关单位的正式文件。
(2)规章制度:包括有无健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档案信息安全人员的配备、调离是否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备与数据管理制度是否完备;是否有登记建档制度;是否有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能否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3)是否有紧急事故处理预案:为减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故障的影响,尽快恢复系统,应制定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恢复规程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制成手册,以备及时恢复系统运行。
3、网络安全评价指标
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在网络上传输,而网络作为一种构建在开放性技术协议基础上的信息流通渠道,它的防卫能力和抗攻击能力较弱,可能会遭受到病毒、黑客的袭击。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必须保证其传输的媒介——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2)是否有防黑客入侵设施:主要是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设施。
(3)是否有访问控制措施:访问控制是指控制访问网络信息系统的用户,当用户之间建立链接时,为了防止非法链接或被欺骗,就可实施身份确认,以确保只有合法身份的用户才能与之建立链接。
(4)是否有审计与监控:审计与监控是指应使用网络监控设备或实时入侵检测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4、信息安全评价指标
在网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我们要保证在系统中传输、存贮的电子档案信息是安全的,不被截取、篡改或盗用。
(1)是否采取加密措施: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而计算机和网络的不稳定性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这一特性难以保证,而且有些电子档案信息有密级限制,不能公开在网络上传输,所以电子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时必须通过加密来保证其安全。
(2)是否有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网络上的传输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无法保证,黑客的攻击可以改变信息包内部的内容,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完整性控制,这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至关重要。
(3)是否确保信息数据库的安全:一个组织最核心的信息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和使用,保证数据库安全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4)是否有信息防泄漏措施:信息防泄漏包括信息审计系统和密级控制两方面。信息审计系统能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另外,可以根据信息保密级别的高低划分公开范围,并对用户划分访问权限,进行分组管理。
(5)是否有防抵赖技术:防抵赖技术确保用户不能否认自己所做的行为,同时提供公证的手段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它包括对数据源和目的地双方的证明,常用方法是数字签名。
5、系统安全评价指标
这里的系统安全是指计算机整个运行体系的安全。在计算机上处理信息时,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或误操作、突然断电等都会使正在处理的信息丢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确保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有:
(1)是否有系统操作日志:系统操作日志详细记录了系统的操作状况,以便事后分析和追查系统损坏的原因,为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安全保障。
(2)是否进行系统安全检测:运用系统安全检测工具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安全检测,可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或恶意的攻击,进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达到增强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3)是否有操作系统防破坏措施:操作系统集中管理系统的资源,是计算机系统赖以正常运转的中枢,它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应当建立某些相对的鉴别标准,保护操作系统本身在内的各个用户,阻止有害功能的运行。
(4)是否进行系统信息备份:日常备份制度是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备份,否则将无法达到备份方案的目标。
(5)是否有灾难恢复系统:当系统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受到破坏时,我们应保证能够尽快地恢复正常工作,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用若干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时,其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从评价目的来看,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指标越重要,权的数值就越大;反之,数值小则可以说明其重要程度相对较低。
合理地确定和适当地调整指标权重,体现了系统评价指标中各因素之间的轻重有度、主次有别,更能增加评价因素的可比性。在安全评价中,具体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如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环比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比较适用于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对决策对象进行评价和选择,并对它们进行优劣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它充分利用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简明性、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指标体系因素多、主观性强且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量,因而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
1、将复杂问题概念化,找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主要因素;2、分析各因素的关联、隶属关系,构建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模型;3、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根据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4、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因素对上一层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5、计算各层次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层次总排序。
四、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局性、整体性评价。可以用作综合评价的数学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考虑问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鉴于所选择的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在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在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目前存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属性评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目前还没有评论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综合评价。鉴于此种情况,本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从评价对象来看,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信息安全系统是可行的。首先,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而言,“安全”与“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即安全与危险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过渡的状态,这种中间状态具有亦此亦彼的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模糊性。因此在安全的刻画与描述上大多采用自然语言来表达,而自然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模糊性。另外,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中,对一些评价要素的评价是具有模糊性的。如组织管理中的评价很难量化,一般只能用“好”、“一般”、“差”等等级概念来描述,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而且一些评价要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不确定性,如网络攻击、安全设施失效、人为失误等偶然性较大,难以准确评价。对于这些模糊的、不确定性的问题通常采用模糊数学来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在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过程中涉及到模糊因素或模糊概念的一种评估方式,它通过运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度和隶属度函数的理论来刻画这种模糊性,以达到定量精确的目的。
总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可行方法,其基本步骤为⑦:
1、确定评价集。评价集是以评判者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我们可以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采用五个等级的评语集合(很好,好,较好,一般,差)。
2、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组成的集合,在本文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体系中,主因素层的因素集有物理安全、管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五个指标,其下层又有各自的影响因素集,由各自的具体影响指标组成。
3、建立权重集。由于各评价要素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而必须对各要素按其重要程度给出不同的权重,权重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
4、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即确定评价因素集中每一个因素指标在评语集中的隶属度。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4
国外已将一些方法和工具用于评价安全文化, 如用于评价航空公司飞行安全文化的FMAQ2.0 (国际版) , 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现成方法。国内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与专家咨询, 全面收集各种学说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内容的定义, 尽可能多地囊括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内涵, 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考虑石油行业特色。基于此, 本文以重庆净化总厂构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例, 介绍该指标体系在重庆净化总厂的应用。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因素
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 每一个衡量的方面可看成一个因素, 一个因素应该代表安全文化的一个特征。目前, 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的因素, 究竟应该有哪些, 还没有定论。一般来看, 安全文化至少有6个评价因素, 即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奖惩系统、报告系统和培训系统。
(一) 组织承诺。
即企业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安全所表明的态度。组织高层领导对安全的承诺不应该口是心非, 而是组织高层领导将安全视作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原则。因此, 这种承诺也能反映出高层管理者始终积极地向更高的安全目标前进的态度, 以及有效激发全体员工持续改善安全的能力。只有高层管理者做出安全承诺, 才会提供足够的资源并支持安全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二) 管理参与。
指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亲自积极参与组织内部的关键性安全活动。高层和中层管理者通过每时每刻参加安全的运作, 与一般员工交流注重安全的理念, 表明自己对安全重视的态度, 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 员工授权。
即指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授权予员工的安全文化, 并且确信员工十分明确自己在改进安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授权就是将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以下级员工的个人行为、观念或态度表现出来。在组织内部, 失误可以发生在任何层次的管理者身上, 然而, 第一线员工常常是防止这些失误的最后屏障, 从而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授权的文化可以带来员工不断增加的改变现状的积极性, 这种积极性可能超出了个人职责的要求, 但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而主动承担责任。根据安全文化的含义, 员工授权意味着员工在安全决策上有充分的发言权, 可以发起并实施对安全的改进,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并且为自己的组织的安全绩效感到骄傲。
(四) 奖惩系统。
即指组织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 以促进安全行为, 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内部所建立的一种行为准则, 在这个准则之下, 安全和不安全行为均被评价, 并且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公平一致的奖励或惩罚。因此, 一个组织用于强化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的奖惩系统, 可以反映出该组织安全文化的情况。但是, 一个组织的奖惩系统并不等同于安全文化或安全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的角度说, 奖惩系统是否被正式文件化、奖惩政策是否稳定、是否传达到全体员工和被全体员工所理解等, 更属于文化的范畴。
(五) 报告系统。
即指组织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报考的系统。有人认为, 一个真正的安全文化要建立在“报告文化”的基础之上, 有效的报告系统是安全文化的中流砥柱。一个组织在工伤事故发生之前, 就能积极有效地通过意外事件和险肇事故取得经验并改正自己的运作, 这对于提高安全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报告文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 可导致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需注意的是, 员工不能因为反映问题而遭受报复或其他负面作用;另外要有一个反馈系统告诉员工他们的建议或关注的问题已经被处理, 同时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去做以帮助其自己解决问题。总之, 一个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正式的报告系统, 并且该系统被员工积极地使用, 同时向员工反馈必要的信息。
(六) 培训系统。
安全文化所指的培训教育, 既包括培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也包括安全培训教育在企业重视的程度、参与的主动性和广泛性以及员工在工作中通过传帮带自觉传递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状况等。
二、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在安全文化因素划分的基础上, 我们构建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一) 一级指标。一是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安全行为文化;三是安全管理文化;四是安全文化建设。
(二) 二级指标。 (1) 安全意识及理念; (2) 安全态度与情感; (3) 安全知识与素质; (4) 安全信息沟通与交流; (5) 安全培训与学习; (6) 安全活动组织; (7) 安全能力表现; (8)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9) 安全生产系统管理; (10) 安全科学管理; (11) 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实施; (12) 安全文化推进; (13) 安全环境文化建设。
(三) 三级指标。 (1) 员工安全价值观; (2) 管理层安全科学观念; (3) 决策层安全系统思想; (4) 企业安全发展观及目标认识与明确; (5) 管理层安全承诺; (6) 执行层安全态度; (7) 决策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8) 管理层对生命安全健康情感; (9) 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10) 决策层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知识水平; (11) 管理层安全法规标准知识水平; (12) 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水平; (13) 安全专管人员专业能力及素质; (14) 员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程度; (15) 执行层安全生产知识水平; (16) 管理层安全信息交流; (17) 执行层作业安全沟通; (18) 企业内部安全信息交流; (19) 企业外部安全信息交流与沟通; (20) 员工安全建议方式及通道; (21) 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22) 决策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3) 管理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4) 执行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5) 各种安全培训效果; (26) 员工安全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程度; (27) 对国家安全政策法规标准的跟踪及更新; (28) 激励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创新的程度; (29) 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的频度; (30) 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31) 各类安全活动的效果; (32) 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33) 员工安全生产满意度; (34) 管理层安全生产满意度; (35) 决策层履行安全职责的状况; (36) 管理层履行安全职责的状况; (37) 安全专管人员安全职责履行状况; (38) 企业安全科技与管理创新能力表现; (39) 企业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处置能力表现; (40) 现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状况; (41) 现场员工事故预防及隐患发现能力; (4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43)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效果; (4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与实施; (45) 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设立与作用发挥; (46) 安全专职人员配备率; (47)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程度; (48) 工伤保险参保率与认定率; (49) 临时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 (5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 (5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效果; (52) 合作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53) 消防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4) 交通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7) 危险源与隐患管理制度与效能; (58) 安全生产现状评价工作实施与效果; (59) 安全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60)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与创新; (61) 安全监管全员参与的程度; (62) 安全监管家庭参与的程度; (63) 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落实; (64) 安全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与生动性; (65) 全员安全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66) 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67) 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能力; (68) 安全文化测评制度的建立; (69) 安全文化的创新性; (70) 安全文化的创新性; (71) 安全文化建设奖励机制与效果; (72) 安全生产先进性表现; (73) 厂区安全文化氛围; (74) 车间安全文化氛围; (75) 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与作用。
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综合配套齐全、技术先进的天然气净化厂。该厂主营业务是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有机硫等有害物质, 为用户输送优质的净化天然气, 并利用脱除的含硫化合物生产工业硫磺, 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行业特殊性, 该厂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并在专家评价、员工抽样调查以及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从上述各维度出发评价企业当前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阶段,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安全文化建设奖励机制等, 促进企业发展。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分析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石油企业特点, 建立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将指标分解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介绍该评价指标体系在重庆净化总厂的应用。
关键词: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石油企业
参考文献
[1].毛海峰.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J].现代职业安全, 2003
石油企业安全评价方法论文 篇5
1.石油企业安全评价研究的意义
石油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自身的生产特点来实现有效的安全评价,具体意义如下:第一,通过对施工项目安全评价,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现场的薄弱环节,进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施工的安全;第二,以安全评价的的全面性与规模性来克服平时检查工作中所存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进而落实安全评价的可信度。第三,通过安全评价能够督促石油企业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进而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第四,能够都督石油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并落实相应的责任制。
2.石油企业安全评价方法
2.1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当前,安全评价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几类:第一,如果从评价对象系统上划分,可以分为预评价、现状评价、验收评价以及跟踪评价;第二,如果从评价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系统安全管理评价等;第三,按照评价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设计评价、建设安全管理评价、生产安全可靠性评价等。此外,还可以按照评价方法的特征来划分。
2.2当前常用到的安全评价方法
2.2.1现场安全检查表法
此种方法能够系统且全面的找出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来实现对各个层次风险的分析,进而在确定检查项目的基础上,将其有序的编制成表格,最后在观察或者询问的过程中将各项目的真实情况记录表格中,便完成了这一检查法实施的程序。
2.2.2指数评价法
这一评价的方法是通过系统事故危险的指数模型,以及相应生产系统、设备等状态,采用推算的方式来总结出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以及相应的损失,进而以相应的安全措施来实现对风险的规避。这种安全评价方法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系列的弊端,这是因为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程度低,进而无法实现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存在着失真的几率很大。
2.2.3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此种评价方法是安全评价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且评价结果的精度很高,其是通过综合分析系统的基本单元的性能,进而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概率,从而将逐一单元的危险系数综合的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将危险的概率值划分为不同的登记,从而根据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这种评价方法虽然准确度很高,但是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
2.2.4常规统计法
此种方法应用的是数理统计的原理,通过回归线分析法,来实现安全评价的目的,其实传统安全评价方法中的最典型代表,并且在当前的安全评价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此种方法所评价的因素较少,在对重点安全隐患分析中较为实用,但是如果是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话,或者各因素所关联的对象较为广泛的话,此种方法是无法满足评价目标要求的。
3.石油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安全评价系统
这就要求做到:第一,要编制科学、系统的安全评价检查表,需要明确安全评价的目的,以实现安全评价的作用;第二,要按照所编制的安全检查表,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按照级别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2根据安全评价检查表制定科学的判分标准
这就要求做到:第一,以安全评价检查表的实际规定为基准,按部就班的进行评分;第二,具体判分的过程中,要明确判分的标准,需要按照生产系统的实际状况给予科学且合理的评分;第三,在系数赋值的确定上,要根据整个生产系统与子系统相互之间的重要性进行定位。
4.结语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0引言
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是指判断石油企业组织监察对象依法依纪依规进行恰当管理的参照基准,指标不同,评价结果会大不相同。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要评定组织按照秩序规范管理的效能,纠正管理中不规范、不恰当的管理行为。
1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和依据
1.1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1.1.1目标性原则。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的核心是衡量组织监察对象是否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合法合理恰当地实施了管理行为。因而,评价指标也应该紧密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展开。目标性原则是效能监察评价的基本准则,效能监察评价指标要有助于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样,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1.1.2权责对等原则。制定效能监察评价指标时,一定要辨别某责任是否属于某组织的职责范围,是否是其可以控制的;要剔除不可控制因素对其实施管理行为的规范性、有效性的影响,可使效能监察评价更加公平合理。
1.1.3实质性原则。石油企业管理的多面性决定了选择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不可过于具体,要从监察工作的角度出发,从纷繁复杂的企业管理中抽象出有共性特征的指标,选取的指标要体现石油效能监察评价工作的石油本质特征。
1.1.4重点有效原则。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整个管理过程,为此,应针对石油企业管理实际中违反法纪、规章制度等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设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权重划分、评价制度等都是可以实际操作的。
1.2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石油企业效能监察评价内容是已经实施了的管理行为情况,即组织监察对象按照理想工作模式实施管理的合法、有效程度。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参照是组织完全符合法规政纪规章制度、合同条款的理想管理模式。主要依据有:
1.2.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招投标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等等。
1.2.2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土地管理办法>、《大庆石油管理局招投标管理办法>等等。
1.2.3石油企业内部管理程序。如,重要事项决策程序等。
1.2.4石油企业内部管理惯例,即企业某一管理领域不成文的、默认的规则。同时,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石油企业,评价企业管理效能的好坏还要考虑管理的合理性、定约性。即通过管理。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效率和效益。因此,一些行为规范、质量标准、定额标准、合同标准等,也都是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2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合法性标准,是要求石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其行为,必须合法或者说内部监察对象要依法管理。这里的“合法”是广义的“合法”,不仅包含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条例等,还包括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党政纪条规、石油企业规章制度、办法等等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一切规范的总称。衡量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可以从四个环节来把握:一是制度合法性,即组织监察对象制定的规章制度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以及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二是制度执行有效性,即组织监察对象是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三是管理身份合法性,即实施某项管理职能的部门或人员的身份是否符合国家、石油企业的从业规定,是否具有相应的管理资格;四是管理程序合法性,即进行决策、指挥、组织等管理工作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党政纪条规和石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内部行为惯例等。坚持合法性标准是为了确保政令畅通,是实现全局利益的需要。
要通过组织效能监察评价,促使石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依法行政,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现象。
合职性标准,即监督检查和评定内部监察对象是否正确履行了工作职责和正确行使工作权限。石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办事,完成任务,主要体现在是否认真履行职责上。按照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制定的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管理行为是否合职,从以下三方面把握:一是行为属职性,即监察对象所实施的管理行为是否都属于职责范围内,无越权行为:二是完全履职性,即监察对象职责范围内的管理职能是否全部得以实施,无失职渎职行为;三是公正履职性,即部门或管理人员所实施的企业管理行为是否与个人行为严格分开,不存在以权谋私等问题。通过对组织监察对象管理合职性的效能监察评价,纠正管理中不尽职尽责、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无故不完成任务,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行为。合(定)约性标准是把定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为衡量组织监察对象实施管理行为的尺度。定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任务与合同。
计划是石油企业管理活动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要求必须坚决执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为各自利益签订的契约,符合法定程序的合同一旦签订,就必须执行。计划和合同都直接反映和制约石油企业管理效能。因此,监察部门要把计划、合同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内部监察对象管理效能的重要标准。任务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担负的责任。这里的任务是指除了计划和合同之外,由上级组织指派给被评价对象的其他比较重要的、重大的工作。如要求该组织积极配合国家某部委进行一项重要的专项检查。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影响石油企业效率、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能涉及到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评价石油组织管理行为是否合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计划完成情况,是否完成各项计划,无计划外、超计划、串、改计划等行为;二是合同履行情况,是否按有关规定签订合同,合同是否及时签订,合同内容是否规范,合同是否得以认真履行:三是任务实现情况,是否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无因未完成任务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合理性标准即效能标准,是监督检查石油企业组织监察对象是否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各种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取得最佳效果。合理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自由裁量正常性,即组织监察对象在职权允许的弹性范围内,是否合理进行决策等管理,发出的管理行为是否有不符合常规逻辑思维的问题;二是资源有效利用情况,即管理是否科学,组织监察对氖是否有效利用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石油企业各项资源;三是管理的适应性,即制度、目标、计划等的制定是否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调整、改变,管理手段、方法、技术是否满足不断变化的管理环境的需要。石油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要素,从组织机构的设置、领导方式的运用,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和使用,都要考虑到合理性因素。合理性标准是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是层次较高的标准。
通过对管理合理性的效能监察评价,重在解决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积极因素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管理成本还有潜力可挖,任务目标还可以完成得更好等类似问题。石油企业组织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体现一个组织管理效能最重要的要素及其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3对石油企业评价指标量化打分时应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要重视对关键评价点的选择。以控制的关键点原理和例外控制原理为依据,对石油企业管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评价,才能节约效能监察评价成本,满足于成本效益原则。要注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3.1选择关键的管理环节作为评价重点。石油企业某一管理领域的管理活动很多管理链条很长,但其重要程度却不同,应选择那些对组织管理效能有重大影响的管理环节进行评价。
3.2选择对关键的资源管理作为评价重点。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的资源不仅是人力、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源,而且还包括技术(或产销方法)、时间、情报(信息)等无形资源。现代管理,不仅要有效地使用各种有形资源,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无形资源的利用。就选择那些价值高、节约潜力大、最能影响单位管理效能的关键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作为评价重点,如时间、情报或资料信息等等。
【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推荐阅读:
石油安全评价01-09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研究05-10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论文01-05
石油市场金融体系研究10-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研究生考试大纲—安全系统工程09-15
石油安全08-08
企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09-29
石油安全专业07-30
石油安全问题10-03
石油管线安全距离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