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精选11篇)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 篇1
自1992年以来,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先后为祖国夺得数枚金牌,实现了柔道项目每届奥运会夺金的目标,为我国争得了荣誉。特别是在第29届奥运会上,柔道项目一举囊括3金,极大提高了柔道项目在人民群众间的知名度。目前,柔道运动也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为了我国在柔道项目中继续保持优势,必须重视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
1 文化素质的培养
1 . 1 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青少年运动员处于身体发育和运动素质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处于心理发展和掌握知识的关键时期,目前的柔道运动员培养往往只注重身体素质方面,而忽略了文化素质,导致大部分运动员文化素质方面欠缺,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的缺失,造成了部分运动员冲动鲁莽、不计后果的行事作风,非常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向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柔道教练员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对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德育方面,因为青少年运动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正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教练员要注意方式方法,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运动员将来竞技能力进一步的发挥奠定基础。
1 . 2 柔道文化内涵的传授
在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前,必须了解柔道的文化内涵。柔道的文化内涵包括其起源、礼仪、精神及安全要求等。柔道于1882年由被誉为“柔道之父”的东京帝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创立,他攫取各派精华形成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现代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
起源于东方的柔道是一项极为讲求礼节的运动项目,在柔道中常说“始于礼而终于礼”。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都要向对手行礼,这也表达出了对对手的尊重。此外,柔道的形与自由练习的开始与终了都必须有行礼的过程,可以说柔道的礼仪贯穿始终。
柔道是以柔克刚的运动, 柔道的精神是“ 精力善用, 自他共荣”,以力制力不是柔道。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柔道的目的是不仅仅是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攻防练习来锻炼身体,修养精神,陶冶情操,领会最有效地使用身心之力的大道,进而使之应用于各种场合。青少年运动员领会了柔道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掌握专项技能。
柔道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在练习或者比赛过程中受伤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以后的长期发展,运动员需要掌握基本的安全要求,尤其是在受伤后的急救措施,对运动员来说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个小小的治疗上的错误,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一生,也有可能终结运动员的柔道生涯。
2 心理素质训练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最终都要走向比赛,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举足轻重,临阵退缩的状况屡见不鲜,因此青少年柔道运动员选材,除了注意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条件外,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水平,那些意志顽强、头脑冷静、勇于拼搏的运动员,经过多年系统、科学训练和无数次大型比赛的锻炼才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
2.1 心理素质
在训练中教练员要了解每个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消除其畏惧心理,激发运动员的勇气与好胜心,塑造其临危不乱的性格和冷静理性的头脑。最好的办法是在在基本技术训练中加强心理素质训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要在比赛中取得成功,优秀的意志品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缺一不可。心理素质不过关,对比赛是极为不利的。在基本技术训练中,对心理素质较差的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减轻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的压力与紧张感。在训练中,由于专业性的重复,运动员难免会感到枯燥与焦虑,教练员要及时调整教授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2.2 战术意志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完成的战术行动,是受战术意志支配的,战术意义表现为:在复杂困难的比赛中,能够准确的掌握比赛的人能够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一个运动员的战术时刻的表现在比赛全过程中。战术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多组织比赛中教学战术部署的实践活动,发展和培养的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组织运动员多观摩优秀运动员比赛,分析他们的战术运用,在以后的训练或比赛中化为己用。
3 专项训练
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是辅助工具,整个比赛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运动员的专项技能。专项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比赛的成败,因此专项训练也是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重中之重。
3.1 力量训练
柔道运动是以技能为主的对抗性很强的格斗项目,力量素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力量训练也是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在实践中也证明力量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运动员技能水平提高,还可以减少运动员的损伤,练习柔道的运动员必须重视对力量的训练。
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进人少年期发育的后期,身体进人增长阶段,生长发育明显加速,在长度、宽度、围度和重量等各项形态指标上都有极大的增长,是人体发育的高峰期。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必须注意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密切配合其身体素质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切不可拔苗助长,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还会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采用适应机体发育需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2 耐力训练
柔道的对抗性决定了柔道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耐力,耐力不足的话运动员会因为体力不支而导致比赛失利。因此,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耐力培养也是至关重要。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和肌肉里的肌红蛋白含量低于成年人,因此无氧代谢能力较弱,负担最大氧债的能力也比较小。所以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应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过早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严重影响到循环系统未来的功能水平。与力量训练相同,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这就需要教练员掌握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为他们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一般来说,运动员应在青春发育期以后才能进行无氧耐力训练。
此外,对专项代谢供能能力、专项抗疲劳能力和专项快速恢复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的训练也是一样,需要结合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来进行。总的来说,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情况不同,教练员在安排课程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别为其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4 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
归根结底,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教练员与运动员无论在比赛中还是训练中都需要彼此的信任与配合。根据教育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原理,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组织者,运动员是受训练的运动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的关系过于生疏,可能会产生误会,导致对立,给训练和管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距离过于亲密,教练员的权威得不到保障,发布的命令不能被运动员有效执行,也会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教导员与运动员之间相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4 . 1 教练员的培养方法要正确
大部分的运动员从小就离开父母开始正规的训练,有些运动队实行军事化管理,使得青少年运动员在情感上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这就需要教练员不仅仅在训练中教导运动员,更需要在生活上和思想上给予运动员关心。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导员常常不能兼顾到训练场外的事情,只是扮演了一个严师角色。有些时候,教练员在处理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时缺乏与运动员的沟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例如对运动员进行体罚和责骂等,这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严重的话会影响他们参加训练的心态,对教练员和训练产生消极抵抗心理,不利于优秀运动员的培养。
教练员不能只站在高处对运动员发号施令,应关心、爱护每一位运动员,还要深入到运动员中间去,及时与他们沟通,认真分析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耐心地帮助和引导,使之树立自信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运动员的过失。在处理问题时,讲究方式方法,做出的决定要让运动员信服。
4 . 2 运动员的心态要摆正
运动员提高认识,及时与教练员沟通以疏通自己的心理障碍,并建筑起一座“理解”的桥梁,以加强经常性的心理交往。保持着一颗热爱柔道的心,面对困难也要勇往直前。
5 结语
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专项技能的训练,还要着眼于他们的心理、生活等方方面面。一个优秀的高品质的柔道运动员是不会只有强健的体魄,他们也拥有会思考的大脑。尤其是教导员要加强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提高训练质量。这样才能使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取得更加全面、长足的发展。
摘要:柔道经过近代的发展之后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虽然日本作为柔道的发源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国的柔道项目也不弱,并且被列为奥运会优势项目。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在柔道项目中的优势,使柔道项目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注重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培养。柔道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长远而复杂的任务,该文着重从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专项技能、教员与运动员关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思路,为我国柔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柔道项目,文化素养,专项技能,心理素质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 篇2
[摘 要]柔道是奥运会项目,是重竞技、格斗性、制胜型项目。国家对此项运动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日常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对技术、战术要求较多,而对柔道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强调的不够充分。这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柔道运动的开展和运动员综合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文化角度来谈柔道运动的起源以及柔道运动的内涵。希望能够对柔道的开展和训练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柔道 柔术 文化 道 礼仪
柔道是武术的一种,日本的国技,就像武术对中国一样。它是在1882年由一位叫嘉纳治五郎的日本教育家,经过努力,潜心研究,把柔术从一种技术发展成为一种教育。
柔道的前身是柔术,柔术脱胎于中国武术,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几乎所有的东西(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都是借鉴、学习中国的。日本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便根据“易经”中“以柔制刚”的学说,将“体术”改称为“柔术”。“道”字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一直被视为一大“神物”,尤指宇宙万物之本质和规律。如天道、人道等。至于形式末节是不能轻易言“道”的。然而日本人对“道”的理解与中国不尽相同,他们把有形有术者皆命为“道”。于是饮茶之艺称为茶道,插花之技称为花道、香道、书道、剑道、弓道明治维新时期,柔术被视为阻碍潮流之古代武术而遭到禁止,柔术因而没落。直至明治15年(公元1882年),嘉纳治五郎综合了各流术派的精华,把柔术改良为一种新兴的运动“柔道”。我国古代“柔道”一词,词意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武征文治”的手段。《后汉书·光武十七年》中曰“五理天下,以柔道行之”。由术到道,嘉纳治五郎提到了老子《道德经》中下面几句话对他的启发,即“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生也柔,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待,是以兵强则不嘉把,木强则折”。可见,柔术可作为一切生物的养生之道。所以,嘉纳治五郎把单纯武打的柔术改革成“修身养性”的身心功法。柔道的精髓定为“体育、修心、护己”,就是以柔顺求生存发展。今日之道,乃是锻炼身体修心养性、增强意志品质的一项体育运动。柔道运动宗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尚的运动道德和互助友爱之精神。
现代柔道技术是“以柔克刚,刚中有柔,柔刚相济”为基本原理。以柔克刚,即顺应对手之力另加以“以柔制胜”,但柔不一定能制刚,刚也不一定能制柔。刚柔相争,双方斗争的胜负寄托于推移变化运用之技巧。
柔道起源于格杀之术,所以它的传授和学习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柔道专家知道这种“一触即杀死人的方法”,不过他立誓不将这种危险的技法轻易施用,这样的本事,只传给那种完全有自知之明而又道德纯洁无疵的人。因此,柔道之所以叫柔道,也就是柔术加上道德之道,生存之道而得名了,柔术之所以能够称道,小泉八云先生曾作精辟的叙述:“柔术的真正奇妙之处,并不是那些专家的最高的技巧,而是那全部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东方思想,永不以力抗敌,完全用他自己的气力——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努力,打倒他自己——西方人的脑筋,是在直线上活动的;而东方人的心思,却在奇妙的曲线和圆锥上。这是何等的理智,打倒暴力的手段呀!柔术远超乎防御科学之上,它是一种哲学的定则,一种伦理的定则,而最重要的,它是一种种族天性的表现,为那些梦想在东方扩张势力的列强所没有清楚觉得的。”柔道被译为“文雅的方式”,教授柔道爱好者在技术运用中的灵活法则,这是柔道的扔掷、平衡等技术动作的灵活或有效的.使用,胜于残忍的力量较量。技巧、技术是柔道中获胜的根本因素。例如,柔道中你可以学到一种退让而不是用强制来战胜强劲的对手的方法。
柔道由日本推向世界,发源地的痕迹根深蒂固:比赛时裁判都是以日语判罚。场上共3名裁判,一名围着扭在一块的队员转,另两名端坐一旁。柔道比赛饱含着东方人的礼节与秩序。赛前、赛后运动员均要相互鞠躬致意。赛前礼节倒也罢了,赛后的行礼,则很让一些失败者勉强。而光看行礼,也能看出东、西方的不同: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鞠躬,一看就训练有素、一丝不苟;而西方人就随意多了,动作也不规范,点点头就摩拳擦掌向前冲。柔道比赛中,裁判员至高无上,运动员要绝对服从。如果两名队员单位时间比分一样,就由三名裁判举旗裁决,少数服从多数。场上绝对看不到运动员冲着裁判大吼大叫。
柔道是一项极为讲求礼节的项目,饱含着东方人的礼节与秩序。礼节乃是向对方表示尊敬的意思。在柔道中常说“始于礼而终于礼”。柔道的形、比赛、及自由练习的开始与终了都必须有行礼的过程。柔道相当活注重伦理与礼节,因为“心”的锻炼更胜于技巧的磨练。但它的礼仪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从一进道馆开始,运动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无比神圣崇敬的心情给道馆鞠上一躬;等到进入场地(即上垫)之前,还是要先向场地鞠躬;最后是开始比赛或训练时向对手行礼。双方距离4米相对行礼(用立姿或坐姿礼),速度约在一次呼吸之间(即4秒钟左右)。结束比赛或训练也同样是三鞠躬。另外,出入训练场时还应当和训练场内的教练队友行礼。当对方站立时行立姿礼,对方坐时行坐姿礼。在别人面前走过时要点头。训练中,队员受教练指导之前和之后都必须行礼。在柔道的训练和比赛中,从来都是以礼开始,以礼结束。
柔道的分级带有浓郁的东方等级思想。柔道共分六级十段,色带分为――六级白带、五级黄带、四级橙带、三级绿带、二级蓝带、一级啡带;一至十段色带分为一段至五段黑带,六至八段红白带,九至十段全红带。每一阶段的晋升都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测试、注册和考试。16岁以下的入段,叫做“入品”。柔道以前形成的等级,标志着一个人的学识、能力和领导才能。
东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对自然充满高昂的情趣。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独特自然观和民族文化。正是在这种文化熏陶下,柔道的修行就更显得非常这之重要,即使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格外强调柔道的修行。
柔道修行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身心,能够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它的修炼是用攻击、防御等格斗的练习方法来锻炼修行身体与精神两方面,使自己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嘉纳治五郎说过“柔道是以有效的使用肉体和精神的力量为目标。透过攻守精神和肉体的训练以明白生命的意义。令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柔道的精神在于自律,所谓“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是基本涵养也是终极目标,包含对武德的体会。在适当的时机使用适当的力,达成目的即为“精力善用”,与自己的对手分享练习的成效,互相砥砺,互相成长是“自他共荣”。柔道是一种很特别的运动,有上百个招式,它分为摔倒法、地上法、绞技法及关节法等,变化极强,对运动员在精神上要求较高以自他共荣为终极目标。在体育方面可与对手公平竞技,也可以用作自卫之术,柔道练习者必须活用自己的精神和身体,使练习者养成不骄不躁的作风,同时产生坚定信念、吃苦耐劳,而达到拥有仁、义、礼的风范,且可养成乘机而行,当机立断的作风,达到修得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勇,陈永军.日本柔道与中国武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4,(4).
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篇3
1、运动损伤发生的次数与训练内容的关系
少年柔道运动的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和比赛中,经调查发现朝阳市少年柔道运动员中女子损伤人数占81.5%,男子损伤人数占94.7%(损伤次数包括急性一次性损伤和一个人两个部位的损伤)。在专项训练中,运动员的损伤发生主要表现在技能训练、实战或比赛中,其次是战术训练。其中,女子的损伤发生次数较男子要少,男子在实战和比赛中的损伤发生次数比在训练时要多。
2、运动损伤性质
在运动员的损伤性质上,可以划分为急性、慢性、急性转慢性三种类型。运动员急性损伤后经过治疗能够基本上恢复到未受伤时的身体状况,但慢性损伤从医学病理学的角度看,难以恢复到未受伤时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急性转慢性损伤时,运动员一般不能再进行更大负荷的训练。以对朝阳市体校的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调查为依据,急性损伤的运动员在损伤后的恢复训练中,基本上没有再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在慢性损伤和进行转慢性损伤的运动员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伤病复发和再次在其它部位损伤。柔道运动员的损伤多见慢性损伤,主要是由运动员的长期专项技能训练结果而致。
3、运动员损伤部位的分布
从朝阳市体校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柔道的运动损伤中,膝关节的损伤最易出现,其次是腰部、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以上这些部位的损伤与项目特点密不可分,腰部受伤多为腰部肌肉力量小、柔韧性差、技术动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情况下受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尤为多见,在柔道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较为复杂的脚步移动、投技落地和身体重心的偏移都是导致踝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肘关节和肩关节损伤多为寝技过程中损伤,在柔道运动中寝技包括抱压技、绞技和关节技三种技术。在训练和比赛中,多以控制上肢制服对方,所以上肢和肩锁关节力量不足都是造成关节受伤的重要因素。膝关节是最易受伤的部位,由于柔道运动训练和比赛对抗过程中投技运用较多,而且进攻时以下肢技术为主,所以在进攻与反攻中膝关节最易损伤。因此,在少年柔道运动员的损伤部位中膝关节应该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特别关注。
4、少年柔道运动员损伤原因分析
(1)运动员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参加训练造成损伤的发生率为15%,在这种条件下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在训练中给运动员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必须的,但是首先应考虑运动员的承受力,否则也会给运动员造成运动损伤。
(3)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在实战和比赛中尽可能避免出现运动损伤,这是教练员在训练中应特别重视的。
(4)运动员的思想因素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运动员无论是在训练或是比赛期间,绝对不应该出现心理紧张过度或是情绪过激动的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无法发挥正常的技战术水平。只有在日常训练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5)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是运动损伤发生最多的时期,主要是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运动量以及比赛的激烈对抗造成的。
5、少年柔道运动员损伤的预防
(1)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
作为平常的训练则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如运动员在疲劳时,仍进行激烈的对抗练习,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水平悬殊或体重悬殊的对手进行激烈对抗也会造成损伤。
(2)加强易受伤部位肌肉的力量
腕、踝、膝等关节是人体薄弱环节,加强这些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练习,是预防这些关节受伤的有效手段之一。如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等肌力就可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固性,减少膝关节的损伤;加强腰部力量的练习,可防止腰肌劳损及其他情况下的损伤。
(3)杜绝在训练中嬉戏
柔道对抗是激烈的,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进行对抗练习时,双方必须认真对待每个细节,即使是队友之间的练习,也仍要有一定紧张度,放松与疏忽是训练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4)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
大幅度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动作常造成相关肌肉拉伤,过于用力的抱压技术也是造成肘关节、膝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所以进行柔道训练时,要将肢体的大肌肉群、关节充分活动开,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
(5)加强医务监督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30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男子15名,女子15名,年龄13-16岁,平均训练年限3-4年,一级运动10名,其他为二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研究
查阅了有关运动训练负荷监控的文献,了解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方法以及柔道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的内容和方法。
1.2.2 实验方法
(1)分析2014年来不同训练阶段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CK)、血乳酸等指标。(2)运动负荷以周为单位。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以一周小量和中等强度,一周中等量和中等强度,一周大量和中等强度、一周中等量和大强度、一周大量和大运动量大强度作为循环训练负荷的周期,并以此周期作为监测点。小运动量以运动员主体感觉训练后没有身体不适,中等量是运动员训练后有感觉但不疲劳,大运动量是运动员训练后感觉疲劳;运动强度以运动心率160次/分以下为中等强度,运动心率高于160次/分为大强度为评价标准。在每一周期训练结束后第二天晨取安静状态下的静脉血3毫升,分别采集三个训练周期的样品。(3)仪器:日立7020自动生化分析仪,库尔特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YSI-1500血乳酸仪。
1.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处理按需要完成编码、录入,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均值和t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周期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对柔道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
肌酸激酶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在p H中性条件下,以ATP生成为主,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供能。正向反应利于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生成的ATP,以磷酸肌酸的形式进入细胞液,满足细胞生理活动之需要。研究资料表明血清酶活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运动牵拉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多,或组织细胞损伤,引起细胞内的酶从细胞内漏出进入血液增多。大运动量训练时血清酶活性通常会增高,而后逐渐恢复正常。训练后血清酶活性升高的幅度与恢复的快慢有关,可反映运动强度和训练量的大小以及身体的适应情况。[1]肌细胞和血液中肌酸激酶的数量差异特别大,因而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了解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重要敏感的生化指标。
(单位U/L)
从表1可知,小运动量和中等强度训练柔道运动员血清CK值变化不显著,这与其它运动项目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说明小运动量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机体影响不大。
(单位U/L)
(单位U/L)
注:※※与负荷前相比P<0.01,※与负荷前相比P<0.05,下同
从表2和表3可知,当运动负荷强度不变负荷量增加时,运动训练对柔道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开始有明显变化(p<0.01),这一变化规律与其它项目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单位U/L)
(单位U/L)
(单位U/L)
从表4、表5和表6可看出随着运动强度的提升,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显著,与负荷前的值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从运动员自身感觉上身体反应强烈,随着训练进一步深入,肌酸激酶开始下降。资料表明,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后肌酸激酶值活性提高幅度降低。[2]随着运动训练的不断深入,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也随之加强,教练员要及时掌握运动员肌肉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和运动员机能状态,把肌酸激酶活性变化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调节的一个微观依据[6]。
2.2 不同周期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血尿素的影响
研究资料表明,运动训练可使运动员体内蛋白质代谢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会影响肝、肾的功能,使血尿素增加。[1]血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分子内氨基的代谢终产物,血尿素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创伤、感染、发热、营养不良或接受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等高分解状态时,尿素的产生均明显增加而使血尿素增高,而血清肌酐来源于肌肉组织释放,经血液循环到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血尿素水平的变化受肝脏尿素合成,肾脏排泄功能等的影响。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消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血尿素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单位mmol/L)
从表7可知柔道运动员在中等运动量中等强度训练后血尿素变化不明显(P>0.05)。这说明小运动量中等强度的安排对运动员体内蛋白质代谢影响较小,运动员机体主要以糖代谢作为供能的主体。
(单位mmol/L)
表8显示,大运动量中等强度训练后变化明显(P<0.05)。
(单位mmol/L)
从表9可知柔道运动员在中等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血尿素变化和训练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也说明中小运动量大强度的安排对运动员体内蛋白质代谢影响较小。
表10显示,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和训练前变化更明显(P<0.05)。
研究资料表明血尿素与运动负荷量关系密切,当负荷量越大时,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次日晨也恢复较慢。连续几天的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肌肉负荷较重,从而使能量代谢平衡遭到破坏,肌糖原消耗过度,造成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下降,随着训练量的不断增加,机体消耗的能量愈多,对肌糖原储备的需求量愈大,因而造成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尿素的合成增加,使血液中血尿素明显增加。[3]冯连世等学者建议运动员晨起血尿素值应在4-7mmo/L为宜,从表9和表10可知柔道青少年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增加明显,男子变化大于女子。
(单位mmol/L)
2.3 不同周期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血乳酸的影响
(单位:mmol/L)
(单位:mmol/L)
研究证明:血乳酸指标是掌握运动强度和评定运动员身体对训练的适应和测定运动员能力“标尺”。正常情况下,机体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乳酸较低[3]。从表11和表12可知,在中等和大强度运动强度下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体内血乳酸运动训练后上升明显(P<0.01),以大运动量训练升高更明显。这说明,柔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以骨骼肌内糖酵解供能为主体,从而使血液中乳酸值大幅度上升。
3 结论
(1)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随运动负荷的强度加大明显升高,尤以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周增加显著。(2)中小运动量训练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血尿素影响较小,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升高明显,男性变化大于女。(3)不同训练负荷后血乳酸增加明显,大强度训练对血乳酸变化影响明显。(4)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采用肌酸激酶和血乳酸作为运动强度的训练监控,血尿素作为训练量的监控能较好的指导运动训练。
摘要:文章以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为研究内容,采用血乳酸、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指标,探讨不同训练周期柔道运动员体内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今后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
参考文献
[1]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7,71,88.
[2]丁丽萍,等.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监控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0):55,252.
[3]冯炜权,等.运动生物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357.
浅析青少年柔道体能训练方法 篇5
摘 要 体能分为专项体能和一般体能,在柔道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与专项体能的发展是随着年龄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不断地进行变化。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与成年柔道运动员是有差别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应该有其自身特征的训练体系及训练方法。
关键词 青少年 柔道 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
一、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体能分类
按照运动项目负荷特点来看,柔道运动属于强度与量均衡且心理负荷、生理负荷、智力负荷兼有的项目。所以柔道运动的体能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指运动员在控制好体重的基础上,在比赛中所具备的体能——耐力、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能力;技、战术素养;比赛经验;特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智力能力等。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由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和协调素质组成。
二、青少年柔道体能训练方法
(一)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分为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绝对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次最大强度法和变换训练法。次最大强度法练习负荷强度70%~90%以上,安排6~10组,每组练习1~3次,这种练习方法对增加参与运动的肌纤维数量有很大作用,并且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变换训练法可有效地减小心理负荷,使单调、乏味的力量训练变得不是很沉闷。
速度力量重量不能过大,间歇时间应该以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不宜过长,否则会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明显下降,不利于一组的训练和速度力量的提高。一般的速度力量训练的手段有:拉皮条、掷实心球、负重滑步、哑铃空击、蹲跳、抛杠铃片等。
力量耐力的特征是一种持续较长时间的力量能力和一种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的对抗能力,主要发展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一般采用25%~40%的强度,多次数重复,甚至达到极限。结合专项技术练习法,如:哑铃空击、蹲跳、拉橡皮带、重击打沙包等,可以采取多人多循环交替练习和结合比赛时间2分钟练习法。
(二)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柔道动作速度是指运动员对来自对手的刺激能迅速做出反应,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柔道的速度素质可分为三个类型: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有:十字变向跑、拉橡皮带、沙坑步法、30米、20米滑步折返跑。其中30米跑和十字变相跑是较为常规的练习速度的手段,主要是锻炼身体的快速反应和肢体的协调能力。拉橡皮带能够很好地练习上肢的爆发力,对提高上肢的动作速度很有帮助,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拉橡皮带一定要快,回来的时候要慢,这样的练习使肌肉在离心之后紧跟着向心工作。沙坑步法对下肢的爆发力练习很有帮助,能够提高下肢的移动速度,在练习之前定要让运动员适应沙坑环境,做好准备活动,在沙坑两侧放好标志物,从中间出发折返跑并摸两侧的标志物,可以随着水平的提高增加标识物的数量,并且可以变化标志物的位置。20米滑步折返跑,每五米放置一个标志物,运动员从起点滑步出发,每遇到一个标志物后便全力冲回起点,然后接着滑步到下标志物后冲刺回起点,距离一直增加到20米。
(三)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柔道运动是比赛激烈和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对运动员专项实战耐力素质要求很高,教练员应该抓住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发展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方法主要有:800米跑、400米跑、200米跑、100米跑、全力击沙包、运动员实战。
此外还可以使用12分钟耐久跑和变速跑来发展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耐力素质。10~15岁是耐力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可以着重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发展耐力素质采用的量可以大些,但强度要小,何组练习之间要有足够的间歇,并且按照以有氧耐力的发展为主,以无氧耐力为辅的原则发展运动员的耐力。
(四)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柔道运动的步法千变万化,主要是由踩关节柔韧性决定,柔韧性训练是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所必需的,但也易被忽略。在训练中应根据柔道专项特点进行正确的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柔韧性训练应贯穿青少年儿童时期训练的整个过程,并坚持不间断练习,穿插在训练课的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但柔道运动员不需要柔韧性的过分发展,可利用相应的力量训练来使其得到平稳发展。注意在柔韧性练习中应以主动练习为主,柔韧性练习的主要手段有各个关节静力性和动力性牵拉练习,比如各种摆动练习、弹性练习、振臂练习和屈体练习等,如果采用各种负重练习,如通过哑铃、实心球、杠铃等,可以加大动作幅度,利用惯性来提高练习的效果。
(五)灵敏素质训练方法
衡量柔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标志是运动员能根据对手复杂的动作变化快速地做出应答,并在动作的空间、时间及用力特征上的相互吻合、组配协调。灵敏素质是柔道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灵敏素质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集中的时候,进行灵敏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让运动员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如十字变向跑,各种躲闪和突然起动练习,球类比赛,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如体操、武术和游泳等练习。各种改变方向的追赶性游戏和对信号做出复杂应答的练习。
参考文献:
[1] 毛潞苹,王超男,杜习乐.浅析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J].商场现代化.2012.
[2] 纪军师.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9.
[3] 何吉.浅谈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11.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 篇6
近几年, 我国在柔道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暴漏出一系列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成为制约该项目向前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改正青少柔道运动员在选材时存在的误区对于该项目的发展至关重要。
1 选材指标的确定
1.1 身体形态指标的确定
柔道运动员在对抗时, 搂抱动作使用次数较多, 双方在对抗时, 更多的是寻找机会将对方摔倒, 因此稳定性也成为其防守的一个关键指标。另外, 力量和速度以及爆发力也成为柔道运动员具备攻击性的必备因素。综上几个因素, 在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选材时, 其身体形态应该向以下特征靠拢。 (1) 上肢较长、手长且宽;具备这样条件的运动员能够更好的进行抓、搂、抱动作。 (2) 下肢较短、大腿围小、小腿围大、足长且宽;具备这样条件的运动员不仅稳定性好, 防守能力强, 而且腰部具备较强力量, 便于支撑。 (3) 跟腱较长, 骨盆宽;跟腱长的运动员爆发力强, 具备更强的攻击力, 骨盆宽的运动员则灵活性较强, 能做出更多灵活的技术动作。柔道属于非周期性的运动项目, 运动员需要在激烈的对抗下完成复杂的动作, 稳定的防守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 稳定性是柔道运动员在选材时的一大指标, 另外, 灵活性是在其选材时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个指标。
1.2 身体素质指标的确定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以及灵敏性是运动员在选材时身体素质方面的五个指标, 结合柔道这项运动自身的特点, 如何将五个指标进行细化, 对于身体素质指标的确定极为的关键。 (1) 柔道这个项目对抗激烈, 队员无论是在进攻还是在防守, 都需要有充足的力量, 因此, 力量成为该项目运动员所必备的一个身体素质;另外, 很多比赛中, 队员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对手获得胜利, 因此, 短时间内的爆发力也成为制约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 柔道运动员应该具备绝对力量和瞬间爆发力两个身体素质。力量和速度的最大结合成为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确定的先决条件。 (2) 很多比赛中, 双方队员往往会耗尽自己的全部体能, 而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队员是否有足够的体能, 因此, 耐力是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又一个指标。柔韧和灵活敏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因此, 这两个因素也应该作为其筛选指标。综合柔道运动的特点, 力量和速度是进行筛选时的第一指标, 而耐力则是进行筛选的第二指标。
1.3 生理机能指标的确定
对于柔道运动员生理机能指标的确定应该紧密的与运动员自身的供能系统以及运动员的血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柔道运动员应该具备在短时间 (10s之内) 内击败对手的能力, 而人体的短时供能主要有ATP-CP系统提供, 因此, 柔道运动员需要具备很强的短时供能系统, 这就需要通过心率、肺活量以及最大吸氧量等指标来测量。另外, 无氧代谢作为人体供能的基础, 不仅为短时供能系统提供能量基础, 也为人体耐力大小的关键所在。柔道比赛中, 运动员需要具备极强的间歇性供能, 因此, 无氧代谢能力也是其生理机能指标确定的一个依据。
综合以上几方面, 具有天赋的柔道运动员应该有着极强的短时供能系统, 应该从心率、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等指标来确定。心率较慢、肺活量较大、最大吸氧量较大的运动员更适合从事该项运动。另外, 结合科学家对于血型和生理机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血型为A型或者为AB型的运动员更适合进行柔道运动。
1.4 遗传因素
对于柔道运动员选材时遗传因素的确定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筛选。 (1) 要重点对从事某些体育运动的家庭中来筛选, 像足球、摔跤、拳击等。这些项目和柔道在某一方面和多个方面具有相通之处, 因此, 这样进行筛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选出更具有天赋的选手。 (2) 从个别民族当中进行筛选, 我国民族众多, 很多民族将类似于柔道的运动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很多青少年从小就接触柔道, 因此, 应该对这些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引起足够的重视。
1.5 心理因素
作为身体对抗极为激烈的一项运动, 柔道运动员必须具备强于常人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因此, 在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选材时, 心理因素成为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从神经类型方面分析, 柔道运动员应该是灵活性或者是灵活兼稳重性的运动员。灵活性的运动员能够更快的对场上的情况进行判断, 并及时的做出反应;而柔道运动员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沉稳型, 不能冒然进攻, 应该对场上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从心里因素考虑, 柔道运动员应该是以灵活性为主, 稳定性为辅, 并具备多血质特征的运动员。在心理因素指标的筛选过程中, 应该结合一定的心理测试, 通过具体的数值来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情况。
2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基本原则
2.1 尊重事实
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是一项极为严谨而且重要的工作, 不仅是为了挑选出更适合该项目得运动员, 更是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做出预判的一个过程。因此在选材过程中, 要严格的尊重所测得到指标, 对于适合该项目的青少年要给予重点培养, 对于先天条件并不适合该项目的运动员要及时的告知, 以免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2.2 突出首要指标, 兼顾次要指标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五个指标中, 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是柔道运动员选材时的首要指标, 应该着重以这两个指标为依据, 另外, 也要将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指标作为次要指标进行衡量, 真正的做到从多个方面, 详细的对柔道运动员进行选材。
2.3 注意细节, 防患于未然
在测试过程中, 要密切注意运动员的各个数据, 并对一些细节进行关注, 对可能导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伤病出现的情况要进行跟踪监测, 最大程度的降低运动员受伤的几率, 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2.4 将选材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青少年的身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及时、详细的对青少年不同时期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检测, 并作出详细的分析对筛选出更适合从事该项目的运动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该将选材和训练密切结合, 不同时期下的青少年的选材重点要有所不同, 从而更详细的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指标。
2.5 密切注意运动员的发育程度
运动员在不同时期内的发育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要求密切关注运动员身体的发育程度, 对运动员的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长短进行鉴别。
3 结语
科学选材对于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柔道运动自身的项目特点和对成绩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着重对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对柔道运动员初级选材门槛指标和综合评价类指标评定方法, 为建立优秀柔道运动员选材指标评分标准, 教练员在以后的科学选材上提供现实依据。
另外, 在选材的过程中, 要注重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结合展开, 在教练员凭借自己经验进行预测的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自己的判断进行验证, 从而对其运动潜能进行预测, 确定运动员在该项目上可能达到的高度。
摘要:现如今, 柔道运动正朝向高强度、强对抗的趋势发展, 运动员先天条件对于其运动成绩的取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科学的选材能够使更有天赋的运动员得到专业的训练, 本文以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为研究重点, 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遗传因素、生理机能和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期为更科学、更合理的对柔道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遗传,心理,身体形态
参考文献
[1]唐轶锵.浅谈我省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选材[J].科技信息, 2011 (11) .
[2]韩夫苓.摔跤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9) .
[3]韩志刚, 王云博.浅谈优秀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J].科学大众, 2007 (8) .
[4]金永发, 张华民.浅谈摔跤运动员的选材[J].广东科技, 2011 (12) .
[5]李国安.柔道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6) .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 篇7
一、何为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包括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包含了运动员运用最大力量克服阻力的能力, 做动作时用力速度的能力, 肌肉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收缩克服一定阻力或静力用力时克服疲劳的能力以及运动员以熟练的技术动作借助对手的力量巧妙击败对手的能力。
二、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方法 (1) 力量素质训练手段方法
力量素质训练可以根据运动员水平高低采取相应的徒手和借助机械的的训练。例如徒手训练的倒立曲臂伸、俯卧撑起击掌、跳走空中交换腿和利用器械的双手交替向上爬绳、双手交替向上攀登肋木、持石锁做上拉、前推、扩胸、后曲臂伸、穿沙衣或腿绑沙袋做各种跳跃练习等。这些动作简单而有效, 对提高青少年道运柔动员力量素质很有帮助。
(2) 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手段
借助跑的专门性练习发展速度素质。从分解或慢动作开始, 逐渐过度到加快动作节奏和速率。此外, 原地快速高抬腿跑、扶墙后蹬跑以及前后快速摆臂或弓步连续出拳20秒至30秒等对于青少年道运柔动员的速度素质十分有益。
(3) 耐力素质训练手段方法:
通过6公钟场地跑、郊外登山或5公里~10公里自行车骑行5分钟至10分钟跳绳或6分钟至10分钟沙滩跑或500米至1000米的距离游泳等方式, 结合自身的条件, 提高青少年道运柔动员的耐力素质。
三、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1)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有相通之处, 在训练手段和负荷的安排上, 应该做到由轻到重、由少到多。柔道运动的青少年运动员中, 绝大多数属于身体短粗、柔韧性、灵敏性较差, 这也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的安排上, 对于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等各项素质需要做到全面考虑、细致安排, 保证各项素质均衡发展。同时, 要依个体差异, 进行区别对待, 手段方法也要具有针对性, 以保证更好的训练效果, 提高运动员成绩。
(2) 注重训练内容的优先性
力量训练时, 首先应该优先发展速度力量, 在此基础上逐渐过度到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首先多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练习为主, 在适应的基础上逐渐过度到持轻器械快速力量练习。这样才能避免过早持大重量器械练习造成的肌肉过早变粗以及弹性下降, 影响爆发力和灵敏性的提高。
(3) 注重激发训练积极性
身体素质训练对于许多项目来说是较为枯燥的, 柔道运动也不例外。尤其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活泼好动的天性, 在安排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时, 为了提高其积极性, 必须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趣味化, 采用体育游戏或对抗比赛等形式交换进行, 已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高水平柔道运动员的培养与很多运动项目类似, 是一个缓慢而系统的工程, 教练员需要从选材到基础训练、高水平训练、战术训练等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青少年时期是训练的基础时期, 这个时期的训练也就显得愈加重要。因此, 教练员在指导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训练时, 不仅要遵循专项训练和身体发育的规律, 更要结合柔道运动的特点, 制定相对完善合理的多年训练计划, 使得运动员在全面发展各项素质的基础上, 逐步掌握柔道运动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进一步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盲目性, 提高训练质量, 确保更多的运动员成材, 从而促进我国柔道运动整体不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俊林.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 (05) .[1]刘俊林.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 (05) .
[2]王保金, 龚建亭, 黎茜.不同内容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1) .[2]王保金, 龚建亭, 黎茜.不同内容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1) .
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现状分析 篇8
本课题通过对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的现状研究, 对近5年来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的成绩统计及专家访谈的记录进行分析, 旨在客观为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本文以参加2005~2009年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 从事柔道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江苏省13个地市体校。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专家访谈, 对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的现状分析概括, 结合数理统计综合分析影响青少年女子柔道发展的因素及成因、流向等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现状分析
近5年来参加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的单位情况, 如表1。可以发现近几年的青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中, 比赛的人数在逐年的减少, 有的市甚至近两年都没有运动员报名参赛。这就说明目前在训的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也在逐年的减少 (见表1) 。
(1) 运动员的构成:从表2、3中可以发现, 从2005~2009年, 从其他省份引进队员的比例和份额逐年增加, 而本省的队员的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 外省队员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省队员的培养。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 我省从事女子柔道的青少年人数之所以锐减其原因有三: (1) 家长对项目的认识不够, 不支持孩子从事运动训练。 (2) 项目的成材率较低, 出路较少。 (3) 柔道训练的期限较差, 多数孩子很难在长期的训练中坚持下来 (见表2、3) 。
(2) 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从全省的柔道队伍的训练安排来看, 都能很好的做到“学训”相结合, 并能根据国家训练和教学的安排, 合理分配时间。具体周训练时间安排如下:周一到周五为上午75min, 下午120min时间;周六为上午120 min, 下午120 min;周合计上午495min, 下午720min。从训练安排来看, 一方面既可以保证训练时间, 又能保证文化课学习时间的安排;另一方面又能保证运动员得到积极的恢复和调整。
(3) 运动员的学习情况: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主要分为三个时段, 根据训练时间的安排, 在上午、下午、晚上安排学习时间。主要学习时间在上午, 主要安排主要文化课程的学习, 下午一般安排实践课或者技能课, 主要包括计算机、写作和社会时间等;晚上主要以运动员的自习为主。具体周文化学习时间安排如下:周一到周四为上午160min, 下午和晚上为80min时间;周五为上午120min, 下午40min, 晚上休息;周合计上午800min, 下午360min, 晚上为320 min;周六和周日安排休息。运动员文化素质从另一方面决定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以及对运动技术、战术和运动心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所以说, 运动员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比比赛训练的效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也相对其他学生的时间少的多, 同时由于运动员由于每天需要运动训练或者安排比赛, 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学习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并且学习效果和效率也相对较差。
(4) 运动员的出路:在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在训运动员选择以后的目标都是与体育有关, 大致方向分为:进入专业队、进入体育院校、从事与体育有关的工作、放弃体育从事其他工作。然而能进入专业队和进入体育院校相对较少, 因为很多的运动员担心今后就业难往往就放弃了柔道运动的训练转入其他的行业再深造;由于市场的饱和, 所以能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工作人员也是凤毛麟角, 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也是做体育教师、健身教练、柔道教练等。这也是为什么江苏省参加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训练的人数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2.2 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教练现状分析
柔道运动是个人对抗性的项目。柔道运动比赛的胜负成绩的好坏是由个人的运动能力及发挥水平决定的竞管柔道比赛的胜败, 成绩的好坏与对手的竞技能力, 裁判员的评分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但这个是不可控因素, 我们训练过程所能做的只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 人体的差异性是人类的固有属性, 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与其他个体的特殊性。这种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柔道运动训练过程是以个人训练的过程,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 要敢于正视并善于发现这种个体差异性, 并能从每一个运动员个人的特殊性出发。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 发现并开发运动员特有的潜能。这是柔道训练中一个必须长期认真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在柔道运动训练中, 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 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在这个完整的训练操控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 他们无论在运动员的管理、训练计划的制定、运动员的选材以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都发挥积极作用。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教育素养以及业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展。
本研究中对13个地市教练员13人参加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从年龄结构来看, 教练员的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 25~35岁6人, 35~45岁7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呈年轻化分布。并且教练员的教龄都在5年以上, 4人教龄在10~15年, 5人教龄在15~25年。这也说明, 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教练员的执教经验和业务水平较高。在访谈中发现, 多数的教练员是从运动员转变而来, 这表明了他们首先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教练员等级水平不高, 初级3人, 高级10人, 没有一人是高级职称。同时调查显示, 教练员全部为本科文化学历, 良好的文化素质水平为从事教练工作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保障。
3 研究结论
从研究结果最终可以分析得出, 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本市运动员在逐年的减少;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训练时间安排较为合理, 但学训之间仍有矛盾产生, 主要原因是没有在学校所安排的时间内认真的学习;柔道运动员的出路少, 导致大量17岁以后可以出成绩的运动员流失社会, 所以参与柔道训练的运动员也在逐年的减少;江苏省青少年柔道教练员的文化层次水平较高, 也有丰富的执教经验, 但是理论学习和科研水平较低。专门针对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训练的市偏少。
4 建议
(1) 充分发挥普通学校培养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作用, 并且通过青管中心来克制外省市运动员的注册人数。 (2) 走体教结合、学训结合的道路。改善运动员学习氛围、学习方法, 并且加强运动员对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知观念。 (3) 政府应利用媒体或社会力量加强对柔道运动的宣传, 扩大影响力, 发展大众柔道,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使柔道的发展逐步走上依托市场, 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4) 拓宽培养渠道, 可以定期办理研讨会, 学习并研究教学经验。鼓励各市、区县发展专门的青少年女子队伍, 使青少年女子训练更科学化。
摘要:采用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 对参加2005~2009年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访问调查, 对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柔道现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江苏省,青少年,柔道
参考文献
[1]杨青.安徽省业余女子柔道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 2004 (12) .
[2]赵高彩.从独生子女角度看我国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短缺的成因[J].武汉体育学报, 1997 (1) .
[3]周田芬.江苏省青少年散打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4]徐金山, 李滨.影响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报, 2003.
浅谈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篇9
利用心理训练方法, 挖掘柔道运动员自身的潜在力, 创造最佳成绩已广为应用。柔道运动员是高强度的对抗项目, 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专项素质, 扎实的基本功, 熟练灵活的技战术和丰富的比赛经验, 柔道比赛瞬息万变, 还要求运动员具备稳定的心理因素及果断的应变力, 才能正常或超常发挥出训练水平, 因此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素质训练、专项技术、战术训练同等重要, 是整个系统训练工程的组成部分, 心理训练要贯穿始终。
1 重视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选材
柔道运动员选材, 除了注意身体形态, 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条件外, 在同等条件下应更重视心理素质选材, 选择那些对运动员负荷承受力强的、意志品质坚强、头脑冷静、勇于拼搏、自控能力强、有远大抱负的运动员, 进行多年系统、科学训练和无数次大型比赛的锻炼才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
情绪是内心世界变化的表现, 对训练效果和比赛胜负极具影响, 选材时应注意运动员的情绪变化, 情绪健康、平稳坚强、运动水平和运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情绪良好、充满活力、才智焕发、动作流畅、斗志顽强、信心十足, 在逆境中也能转危为安, 出奇制胜需要从选材到系统心理训练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2 积极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训练动机
动机是训练和比赛的直接推动力, 训练和赛前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激发树立运动员参赛的正确动机, 为国争光、树立顽强拼搏精神, 建议使命感、荣誉感和必胜信念。
在基础训练中, 偏重于基本技术和专项训练、缺少有计划地心理训练, 使训练动机不明的运动员产生心理偏差。部分条件优越的农村运动员, 产生低档次训练动机心理障碍, 使心理能量下降影响了训练的积极性, 对其他运动员也产生消极的心理感应。
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把握住运动员的心理脉搏,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目的教育, 让运动员了解柔道运动的性质、意义、作用、优化心理素质, 消除畏惧心理, 激发争强好胜, 不畏强手, 勇于拼搏的心理素质, 启发诱导热爱柔道项目, 立志献身柔道事业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牢固树立起高层次训练动机, 才能训练出高级体育人才。
3在基本技术训练中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获得优异成绩依赖于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扎实的基本技术, 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 意志品质和理论训练的统一体, 意志是统一体主成份之一, 没有心理素质训练, 就没有优异的运动成绩。
在基本技术训练中, 由于注重技术动作规范化和身体素质全面化训练, 运动员感到单调枯燥、学习和训练积极性不高, 这是心理能量不够足的表现, 影响了身体能量的下降, 教练员要及时提高他们的情绪兴奋水平。心理能量由低到高叫“心理激奋”或叫精神饱满;心理能量提得过高叫“心理失常”或叫“心理衰竭”提高到适宜度叫“心理稳定”“心理平衡”或叫“最佳状态”。运动员初始训练由于运动量大, 生活不习惯等方面不适应, 出现的心理能量降低这是正常现象, 教练员要善于调整心理能量, 不要迎合运动员急于实战的心理, 它潜在的
*来稿需知:
征
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请作者自留底稿, 恕不退稿。
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 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 赠当期杂志一册, 以供用途。
稿3、本刊常年征稿, 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
启
事*投稿方式:1、投稿专用邮箱:GL-KJ@163.COM
投稿地址:石家庄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A501室
危害是在基本技术和得意技不定形, 在进攻时不能把技术作到位, 时间长了技术作的不标准或变形会形成心理障碍, 会使许多有前途的运动员夭折。
教练员在基本训练阶段要独具匠心, 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技术特点设计得意技形成独特的风格, 没有独特的风格就没有长处, 就没有制胜的武器, 这种独特风格只有基础训练阶段形成雏形, 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全面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基础上, 才能使正确的行为认识变成习性, 良好的习性变成巩固的个性特征, 这是教练员高超训练技艺的表现。
4 结合实战进行心理训练
训练比赛开始阶段, 由于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 技术简单、战术单调、动作不协调、进攻时机掌握不好, 不会抢占有利时机, 应变力差, 心理较紧张, 这是正常现象。每局对抗完事和比赛完事教练都要调解他们的情绪, 使之平静下来, 启发诱导进行自我分析, 分析对手的技术特点, 得分的技术, 自己的弱点和应对的方法, 逐步培养队员的现场观察力和分析力、养成在实战中和比赛中的冷静头脑, 在赛场上灵活运用自己的得意技, 牵制对手, 激怒对手, 迫使对手产生心理负担, 失去心理平衡, 善于在对抗中自我心理调整, 这是重要的心理训练。
在实战训练中要结合不同技术风格的对手进行全面训练, 这也是心理训练的需要, 使运动员了解和适应不同技术风格特点的对手, 做到心理有数, 临战不乱先发制人, 争取主动, 不给对手喘息机会, 制造对手心理压力, 在乱中取胜。
5 培养冷静应对各种突变情况的能力
强化专项能力, 增强负荷强度和技战术训练同时, 加强心理训练, 由不同技术运动员轮番实战, 适应不同对手的能力, 使运动员经受住技术、战术和对负荷承受力的考验, 同时也是最好的提高对抗能力和锻炼意志的心理训练, 使其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应对各种突变情况, 保持心理平衡。
6 在比赛中学习, 在比赛中进行心理调整
现在训练条件、方法、手段和运动员诸方面条件都非常接近, 无论你是一名多么优秀的柔道运动员, 也得做好被摔的心理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才能观察到对手技术、战术的特点以及主要的得分技术, 自我调整战术, 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技术攻击对方, 使之失去心理控制, 才能以己之长, 攻其之短, 掌握赛场的主动权, 取得最后的胜利。
赛前要帮助队员了解对手, 分析双方的实力, 分析对手的技术特点, 分析赛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采取的对策, 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比赛前不要给队员压力, 消除队员紧张的心理, 增加取胜的信心。
7 结语
培养一名优秀运动员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 教练员要了解每个队员学习、生活、训练的习性, 以任何心理变化都要有察觉, 才能有针对性训练, 抑制不良习性, 养成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 坚忍不拔的品格, 勇猛顽强, 不畏强手, 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沉着冷静, 勇于思考善于应变的心理素质, 变为队员固有的个性特征, 这是心理训练最佳效果。
技术训练, 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与队员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有密切关系, 知识结构层次越高队员的接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越高, 教练员在训练中注意提高队员的文化素养, 使队员掌握运用心理与战术有机结合的高超技艺,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 (区、县) ××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邮编、邮箱及QQ。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柔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 篇10
1、运动员在完成难、新、程度更高的动作时必须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情绪,这就要求运动员善于调整心理机能和身体条件,从心理上和身体上对即将完成的动作做最适宜的准备。
2、比赛激烈程度加剧,争夺更为紧张,这也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将经受极大的成功失败压力。因此,运动员应从这种压力下解脱出来,这就得采取各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3、年龄年轻化(特别是女子柔道运动员)已成为柔道运动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年轻!手的比赛经验较少,心理状态也不稳定,特别是临赛前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急躁、胆怯、焦虑等情绪;或者相反,产生盲目自大、轻敌、麻痹、无所谓等情绪。无论是前者或后者,归根到底,可以说在他们身上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比赛愿望。因此,对他们应该激发斗志,使之产生积极的行为态度投入比赛。
二、赛前心理状态及其调控
1、运动员表现出情绪过早兴奋,而到临赛前兴奋达到最高程度的情况
这是由于柔道是技能主导性对抗项目,神经能量消耗大,容易引起神经过早或过度兴奋。当运动员呈现这种状态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烦燥不安,在准备活动上会表现出过分积极,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面部发红、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容易发生创伤性的疾病,如旧伤病加剧,在行动上会表现出忙乱急躁等情况。
这种兴奋状态会造成身体能量和神经能量的大量耗损,导致赛前精力疲惫和比赛失常。当柔道运动员出现这种状态时,可采取以下对策:采取减感练习,如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语言诱导放松,参加游戏活动,减少赛前热身赛,减少训练量,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不看兴奋性过强的电影,减少记者采访,努力减少有关比赛信息的输入;对于极端过度兴奋的!手来说,采用渐进放松法或自律训练,或者做一些轻缓舒适而又有富于韵律的身体练习。同时,还可采取意识转移法,因为当意识转达移到另一个客体上时,在大脑皮层上就会产生另一个新的兴奋中心,而原有的优势兴奋灶就会减弱,从而使兴奋情绪得以缓解。当柔道运动员处在这样的过度兴奋状态时,教练员和同伴应当表现出宽容忍耐,避免提出要求。
2、兴奋不足状态
运动员在这种状态下出现萎靡不振、精力不足、情绪低沉、心情忧郁、反应迟钝、肌肉发紧、动作笨滞、对比赛淡漠、缺乏必胜信念等情况。同时,对周围的人,甚至对对手都显得平静,表现出与人无争的神态,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比赛上。同时,他的动作往往是迟缓无力、不太协调,以这种状态参加比赛,动作必然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动作速度、力度、合理性不足,进攻效果差,并给对手以反攻机会。
兴奋不足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抑制过程加强有关,同时也与过度疲劳、长期伤病、意志力差、害怕比赛失败等因素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可做一些增感性练习。同时,可用语言激励动员,对运动员多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并让其听听节奏感强的音乐,振奋精神。此外还可进行表象模拟训练,让运动员回忆感觉。也可进行赛前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采取物理的和医学的方法,如冷水浴、按摩、针刺等,帮助运动员提高兴奋状态水平,增强比赛信心。
3、由于过度兴奋而发生的抑制状态
当大脑过度兴奋后,由于神经疲劳,会很快转入抑制状态。从外表看,运动员的这种状态与兴奋不足时的反应相似,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情绪消极、精神萎靡、不想参加比赛。虽然运动员也理解没有必要存在各种纠缠不休的思想,但就是排除不了这种干扰。
过度兴奋后的抑制状态和兴奋不足状态,从外表上看表现尽管相似,但却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调整。当运动员处于兴奋后的抑制状态时,应对其采取心理调节活动和热水浴等。
4、适宜的兴奋状态
心理学专家指出,赛前最佳心理状态是镇静的、竞技性的、有信心的状态。运动员在这种状态下感到自己对比赛做好了准备,有强烈的比赛愿望。能够从自己的比赛行为中得到满足。对比赛具有稳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发挥出水平,有坚定的获胜意向,有良好的抗干扰、自我控制、集中注意的能力,这时他的情绪状态,神经过程激活水平适中,能灵活处理各种信息。这样的状态是充分实现机能能力,获得优异成绩的最适宜的状态。
我国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分析 篇11
关键词:柔道,运动损伤,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发生率,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
复手段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章, 对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对整理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相关伤残互助保险的运动员的原始资料由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http://www.tyjjh.org.cn/)所有和提供。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损伤部位统计
2005~2008年我国柔道运动员损伤共发生940例次。下肢的损伤418例次,在所有损伤部位中发生率最高, 占44.47%;其次上肢211例次,占22.45%;然后依次是躯干(182例次,19.36%),头面部(129例次,13.72%)。表1显示:损伤部位多发于膝关节、腰部、耳部、肘关节、踝关节、肩关节。
2.1.1 下肢损伤
下肢损伤418例中,膝关节的损伤300例次,占71.77%;其次是足46例次,占11.00%;然后依次是踝关节(38例次,9.09%)、小腿(27例次,6.46%)和大腿(7例次,1.67%)。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137例次,占整个膝关节损伤的45.67%;其次是前交叉韧带47例,占15.67%;然后依次是内侧副韧带(38例次,12.67%)、后交叉韧带(21例次,7.00%)和外侧副韧带(7例次,2.33%)。足部损伤中,趾骨损伤16例次,占整个足部损伤的34.78%;其次是趾间关节11例次,占23.91%;然后依次是跖骨(7例次,15.22%)和跖趾关节(4例次,10.87%)。
2.1.2 上肢损伤
上肢损伤211例次中,肘关节的损伤73例次,占34.60%;其次是手43例次,占20.38%;然后依次是肩关节(37例,17.54%)、上臂(27例,12.80%)和前臂(24例,11.37%)。手部损伤中,腕骨损伤11例次,占整个手部损伤的25.58%;其次是指间关节和指骨(均为9例次,19.23%);然后依次是掌骨(7例次,16.28%)和掌指关节(3例次,6.98%)。
2.1.3 躯干部损伤
躯干部损伤182例次中,腰部的损伤106例次,占58.24%;然后依次是胸部(38例次,20.88%)、颈部(36例次,19.78%)。腰部损伤中,腰椎间盘71例次,占整个腰部发病例次的66.98%,然后依次是腰椎(20例次,18.87%)和肌群韧带筋膜(15例次,14.15%)。胸部损伤中, 锁骨17例次, 占44.74%;其次是肩琐关节12例次,占31.58%;然后是胸锁关节5例次,占13.16%。颈部损伤中,颈椎间盘19例次,占整个颈部发病例次的52.78%。
2.1.4 头面部损伤
头面部损伤129例次中,耳部的损伤91例次,占70.54%,然后依次是口腔(12例,9.30%)、头颅/头皮(7例,5.43%)、鼻部(6例,4.65%)和眼睑(4例,3.10%)。而耳部的损伤中,耳廓损伤89例次,占97.80%。
2.2 损伤类型统计
从损伤类型来看,主要以骨折、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耳廓损伤、关节扭伤、椎间盘突出症、脱位和骨关节病(见表2)。
2.2.1 骨折
骨折147例次中,肱骨骨折24例次,占16.33%;其次是锁骨骨折和趾骨骨折(均为17例次,11.56%);然后依次是尺骨骨折(16例次、10.88%)、桡骨骨折(10例次,6.80%)、腓骨骨折和指骨(均为9例次,7.02%)。肱骨骨折中内(上)髁骨折16例次,占66.67%;外(上)髁骨折4例次,16.67%。
2.2.2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132例次中,外侧半月板损伤32例次,占23.70%;内侧半月板损伤22例次,占13.60%;右膝半月板损伤64例次,占53.33%,左膝半月板损伤56例次,占46.67%。
2.2.3 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131例次中,前交叉韧带损伤47例次,占35.88%;然后依次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38例次,29.01%);后交叉韧带损伤(21例次,16.03%),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7例次,5.34%)。
2.2.4 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85例次中,膝关节扭伤31例次,占36.47%;然后依次是踝关节扭伤(28例次,32.94%);肘关节扭伤(12例次,14.12%)。
2.2.5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83例次中,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次,占79.52%,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次,占20.48%。
2.2.6 脱位
脱位59例次中,肩关节脱位31例次,占22.03%;然后依次是趾间关节脱位(12例次,20.34%);肩锁关节脱位(11例次,18.64%)。
2.2.7 骨关节病
骨关节病55例次中,肘关节骨关节病40例次,占72.73%;然后依次是膝关节骨关节病(9例次,16.36%)、踝关节骨关节病(5例,9.09%)。
3 讨论
3.1 膝关节是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与曲绵域等[1,2,3]的报道相吻合,是由柔道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身体移动方向多变、膝关节不断地屈曲、旋转的项目特点所决定。本研究结果发现膝关节的损伤类型以半月板损伤最多,这与崔国庆等[4]的报道相一致;其中,外侧半月板损伤较内侧半月板损伤多见,这与田得祥等[5]报道的我国柔道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外侧半月板多于内侧相吻合。主要是柔道运动在投技做“背负头”、 “穿腿”等高强度对抗动作时,要求运动员膝关节在旋转的状态下,同时合并突然的伸直或屈曲动作所致[6]。Hayes CW 等[7]研究发现柔道运动员频繁地膝关节旋转伤最容易导致半月板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扭伤及韧带损伤在全身关节扭伤和韧带损伤中均排于首位。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全身韧带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损伤类型,这可能与柔道在使用投技背负头等动作时,要求膝关节处于屈曲90°左右并做外展外旋动作有关。然后依次是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和外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外侧副韧带损伤多见。这主要由柔道运动员膝关节处于屈曲位(45°~50°),小腿突然外翻外旋或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所致[8]。
在平时的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9,10,11,12]:(1)一般准备活动基础上进行充分的专项准备活动;(2)及时纠正运动员错误的技术动作;(3)做好运动医学知识的宣教,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4)加强膝关节的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尤其是损伤后的恢复性力量训练;(5)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本体感受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的训练;(6)重视易伤关节的防护;(7)重视训练期间和训练后的恢复,避免疲劳时进行高强度的对抗练习。
在关节损伤的康复阶段,膝关节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和平衡协调性的力量训练有利关节稳定性及本体感觉的重建,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损伤关节的复发率[11][13,14,15]。
3.2 骨折是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损伤类型。主要是以肱骨骨折、锁骨骨折和趾骨骨折为主。肱骨骨折中,以肱骨内(上)髁撕脱性骨折最多见。多与该项目对抗中在肘关节处于屈曲外翻位情况下反复突然使用前臂屈肌机群强力收缩用力; 在倒地时肘关节处于过伸外翻位且手掌根先着地及在做寝技对抗时肘关节处于过伸外翻位情况下被对方身体压伤等因素有关。在投技对抗过程中摔倒或被摔倒,肩前外侧部先着地是引起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损伤的主要机制。
3.3 腰部是躯干部损伤发生例次最高的部位,而腰部损伤中,腰椎间盘的发生例次最高,损伤类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柔道运动投技背负头等动作中,常常要求腰部在屈曲姿势下,突然变向和带动发力完成进攻动作,因而腰部关节、韧带承受的负荷要大于正常状态,极易的引起腰部急性损伤,而急性腰扭伤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诱因。长期的腰背部力量训练及反复背负头等动作一方面加重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使得腰部在屈曲位或旋转位施加压力易引起椎间盘突出。
肌肉做为外源性稳定系统的构成之一,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对表层的运动肌训练的较多,却忽视了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传统的力量训练的补充,兼顾深层稳定肌和表层运动肌在内的力量的训练 ,最为关键的是核心力量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16],其主要作用在于能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研究证明,核心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能预防腰背部损伤的发生以及利于伤后康复,这与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有关[17,18]。
因而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核心力量的练习、注意主动肌与对抗肌力量的协调发展,保持较佳腹背肌的肌力比(2/3)以及训练后的充分恢复,一方面能减少了腰部急性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对椎间盘的挤压,降低椎间盘内压,从而预防减少腰椎间突出症的发生。
3.4 肘关节、肩关节的损伤是柔道运动员上肢损伤的主要部位。肩关节脱位、趾间关节脱位及肩锁关节脱位是柔道项目全身关节脱位中发生率较高的损伤类型。主要与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不足及本体感觉训练程度有关。肩关节易伤还与球窝关节活动范围广、稳定性差的解剖结构有关。柔道运动中,骨性关节病也很常见,其中,肘骨性关节病最为常见,与肘关节是上肢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有关。
易伤关节周围肌肉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特别是动态稳定的重要因素。日常训练中,在侧重核心稳定下加强肘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及平衡协调性的训练,特别是对本体感受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的训练以及训练后注意充分的牵拉等恢复,能有效地减少上肢易伤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1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膝关节、腰部、耳部、肘关节、踝关节及肩关节是柔道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骨折、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耳廓损伤、关节扭伤及椎间盘突出是柔道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4.2 建议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推荐阅读: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05-13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09-07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09-08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12-26
青少年射击运动员01-13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论文01-18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05-10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06-09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选材06-15
青少年男子竞走运动员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