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摔跤运动员

2024-05-13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共10篇)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 篇1

摘要: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由于受年龄的限制, 其心理的自我调整能力相对较差, 因而在临战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波动或紧张, 这对于其技战术的发挥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 加强对青少年摔跤运动临战心理的调整方法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摔跤运动员,临战心理,调整方法

临战心理是运动员在即将参赛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状态。在一般情况下, 在面对即将来临的赛事, 能够保持平常的心态、轻松的情绪以及必胜的精神状态, 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必要条件。因此, 赛前的心理状态调整, 对于每一名运动员来讲, 是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摔跤是一项对抗强度极高、竞争极其激烈的运动项目, 不仅需要运动员要具备充沛的体能、娴熟的技术, 同时, 更需要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便于在比赛过程中, 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技战术水平。相对于青少年摔跤运动员而言, 由于受年龄的影响, 其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还相对较差, 在比赛当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造成其技术动作僵硬、战术混乱, 进而严重影响其比赛成绩。由此可见, 加强对青少年摔跤运动临战心理的调整, 无论是对于比赛成绩的提高, 还是对于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未来的成长,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临战心理状态解析

在摔跤比赛过程中, 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 为了确保技战术水平的有效发挥, 要求运动员要在比赛中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的头脑以及必胜的信念。因此, 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获取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其心理素质能力还相对较低, 尤其是在自我调控能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在临战阶段, 其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通过对多年执教经验的总结,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临战心理状态,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足无措、坐立不安。此种临战心理状态在青少年摔跤运动员中最为常见,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参赛较少, 比赛经验严重不足, 再加以自身心理发育的不成熟, 使得紧张的临战心理状态成为影响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

其次, 异常亢奋的心理状态。这种临战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亢奋、跃跃欲试, 此种临战心理状态在初次参赛或参加比赛次数较少的运动员中较为普遍。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较为强烈, 往往会对未知事物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由于初次参赛, 对于比赛充满新鲜感, 迫切地需要参与与体验。因此, 在临战时往往会表现出兴奋、跃跃欲试, 而在比赛当中因过度兴奋会导致其技战术的发挥失常, 进而影响比赛成绩。

第三, 恐惧畏缩的心理状态。由于摔跤的对抗激烈, 运动损伤的风险极高, 因此, 会诱发运动员恐惧心理的生成。尤其是对于身心尚处在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来讲, 这种恐惧心理在其临战阶段的表现更为突出。例如, 出现过运动损伤的青少年运动员, 在准备参赛时患得患失的心理状态较为明显;或者是遇到水平高于自己的对手, 在临战之时就已出现气馁的状况, 甚至还会出现放弃的念头。因此, 恐惧畏缩的临战心理状态, 会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气势渐弱, 进而出现“未战先败”的严重后果。

2.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临战心理的调整方法

2.1 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是化解青少年摔跤运动员临战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的手段, 主要是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心理的实际状况, 采用启示、鼓励等方法, 来缓解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临战心理状态。心理疏导法是一种长效性的心理促进手段, 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就加以不断的使用, 使之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内化, 提高对疏导的接纳与消化程度, 以便于在临战之时能够积极自主地与教练员的心理疏导形成互动与应和, 进而达到舒缓临战心理状态的目的。

2.2 音乐放松法

音乐放松法是当今竞技体育领域较为普遍采用的心理调整方法。该方法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有效地发挥了音乐的熏陶、感染以及抚慰的功能, 使得运动员临战的紧张心理得到有效的放松。通过聆听优美的音乐, 能够将运动员的思绪导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意境当中, 促使运动员忘却临战的紧张, 情绪得以有效的平复。因此, 在青少年摔跤远动员临战过程中, 根据其自身的喜好为其选取与播放适当的音乐, 能够确保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情绪的放松与心理的稳定, 尤其是对于具有亢奋性临战心理的青少年运动员, 音乐放松法的功效更为凸显。

2.3 信心增进法

通过对青少年摔跤员临战心理状态的观察发现, 缺乏自信的现象较具代表性。无论是紧张、恐惧, 还是亢奋等临战心理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讲, 都是由于自信不足而导致的。因此, 为了提高青少年摔跤运动员临战心理的调适效果, 增进其自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就要求教练员要精准地掌握每一名青少年摔跤运动的技战术特点与优势, 并了解与洞察对手的技战术特点与漏洞。在临战阶段, 可以采用视频播放、战术板讲解或语言交流等形式, 强调运动员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性, 指出对手的技战术弱点, 用以增强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自信, 激发与调动其必胜的信念, 使之在临战之时就已具备了战胜对手的充足准备。这种调整方法对于培养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勇于挑战、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 并促使其不断加强自身技战术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林.青少年摔跤运动员训练的探讨[J].体育世界 (下旬刊) , 2013, 05.

[2]林志峰.摔跤运动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4) .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 篇2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运动智能的概念

智能是智力与能力的结合,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具备高智能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分析判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战术能力。

1.2运动智能的构成及训练方法

1.2.1战术思维能力。从训练学角度可以归纳出,战术思维能力是运动员在情况复杂多变的赛场上,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有效地观察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随机应变,迅速地采取针对性策略的思维过程。古典式摔跤是一种对抗项目,其主要特点在于战术的制约与反制约,在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战术思维。在运动员全面的素质中,身体是基础,技战术是手段,心理是保证,战术思维是主导。战术思维的训练应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结合到运动训练中,战术思维能力越强,则应变能力越强,技战术使用合理性越强。

1.2.2记忆力。在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技术训练过程中,传统训练理论将训练步骤分为:了解、掌握、熟练、自动化。在每个步骤中,都离不开记忆能力。运动员的技战术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竞技水平的发挥,而记忆力是技战术熟练的前提。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必须记忆每一个单动作及其用法,这些信息储存在人体大脑的记忆库中,大脑记忆痕迹越深的信息被调用的频率就越高。在训练增加提高记忆力的训练,将有益于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有益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1.2.3观察力。在运动员寻找获胜机会的瞬间需要观察场上的情况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具备较强观察力的运动员能够在竞技场上进行有效的预判、组织实施合理的战术、辨识技战术的准确意图。因此,可以得出观察力对训练成绩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在运动智能中占有主导地位。现代心理学将观察视为人们发现并获得知识的重要一环,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机能反射大多数来源于观察所得材料,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与应变都取决于运动员能否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

1.2.4注意力。注意的四个基本品质是:注意的广度(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除的觉察客体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保持在从事某种活动上);注意的分配(指个体在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力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注意的转移(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注意力较强的运动员能够及时地从某一对象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并且能正确地分配注意力。只有需要将注意范

围和注意方向加以组合,才能在情境复杂的运动赛场中创造有利的条件,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2 结果与讨论

运动员在训练和赛场上的表现与注意力密切相关,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大赛中,注意力状态是影响运动员发挥的重要因素。首先,注意力集中能力是注意力训练的前提,其主要训练方法是利用实物、仪器、器材进行训练。运动员可以使用携身随带的体育物品,凝视物品的各种特质,计算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如此反复几次注意力集中的能及即可提高。其次,排除干扰的注意力训练是注意力训练的核心。在比赛前,要求运动员想象运动技术、运动情境和运动情绪,鼓励运动员想象完美的动作,这样有助于运动员排除内外的干扰和增强注意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成绩。另外通过语言暗示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水平的注意力,阻止干扰的进入,避免注意力分散所产生的失误。

3 结论与建议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 篇3

摔跤运动是一项锻炼运动员意志和身体素质,按照相应的级别进行直接对抗比赛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赛前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既要提高运动员适应高强度比赛的能力,又要使运动员的体重降到相应的比赛级别。如何较好的使运动员既有好的体能,又能达到比赛的体重级别,是摔跤项目不断探索的内容,我们对青少年男子摔跤运动员的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探讨运动员赛前降体重对机体生化指标的影响情况,为今后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膳食、指导运动员科学降体重提供有效的客观数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摔跤比赛的20名男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平均训练年限3-5年,年龄在14-16岁,体重级别分别是42-54Kg,58-76 Kg,85Kg以上,降体重范围5-10Kg。

2.2 研究方法

2.2.1 分析比较法

在2014-2016年山西省青少年摔跤比赛前2个月,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生化指标跟踪检测,共计160余人次。

2.2.2 测试指标

血清睾酮、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

2.2.3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采集摔跤运动员降重前、降重中及降重后(与比赛规定的体重级别相差0.5Kg)三个时间点的血样。

2.2.4 统计分析

对采集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和T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降体重对摔跤运动员血清睾酮的影响

血清睾酮是体内主要促合成代谢激素之一,它维持男性功能和副性特征,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肌肉壮大和去脂体重增加,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加免疫能力和抗感染能力,维持雄性的攻击意识,是从事力量型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材和机能评定的敏感指标。男子血清睾酮存在个体差异,体内正常范围波动也较大,正常男子一般为360-910ng/dl。[1]摔跤运动是二人直接较量的激烈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力量大、速度快、主动攻击能力强。摔跤比赛是按体重级别进行的运动项目,大部分运动员赛前都要经历降体重的过程。

(单位ng/dl)

注:**P<0.01*P<0.05下同

研究资料表明,血清睾酮浓度高,适宜从事力量性运动项目。机体的运动能力与血清睾酮值呈正相关。[2]由表1可见,3组降体重的摔跤运动员血清睾酮降重前安静值均在正常范围,血清睾酮降重后与降重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在21.1-31.2 ng/dl(P<0.01,P<0.05)。降重过程中运动员机体一般常处于负氮平衡,虽然血清睾酮值下降的平均值没有低于正常男子的最低值,但部分别运动员的睾酮值下降率超过25%。训练中一些运动员在降重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训练质量下降、恢复时间延长等症状。谢敏豪等人研究认为,在不受任何药物干扰的情况下,当运动员增加运动量后,血清睾酮值低于这个训练周期开始时的25%,持续不升就应进行调整。[2]一些资料表明血清睾酮值比原来下降25-30%就是疲劳和过度疲劳的表现。[1]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和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我们及时对降体重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适时的调整,改善膳食摄入,实时的监督运动员的体能变化,对部分体能下降明显的运动员采用暂缓降重促进其恢复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运动员血清睾酮的进一步下降。

3.2 降体重对摔跤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的影响

3.2.1 降体重对摔跤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

冯连世等人研究男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的参考值范围为10-300U/L。[7]正常安静状态下普通人的血清肌酸激酶约在200U/L以下。运动员在训练中体内的肌酸激酶值随着运动强度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单位U/L)

从表2可以看出,各级别运动员在降重前大负荷训练后肌酸激酶的活性均高于安静正常值(P<0.01),说明摔跤运动项目的运动强度较大,也反映了运动直接对抗的激烈程度,从检测的结果看肌酸激酶值的离散度明显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样大负荷训练情况下,降重后各级别肌酸激酶上升程度不同,除了85公斤级别运动外,其他各级别运动员平均降重幅度在5Kg以上,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讲,除了降低脂肪和水分外,还需使肌肉的体积变小,肌肉细胞相对损伤大。这也说明降体重对运动员肌酸激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降重幅度增加到5Kg以上,肌酸激酶活性上升明显,级别越小反应越大。针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肌酸激酶的变化,采用变换运动训练的强度,在降体重过程中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延长降体重的时间,改善摔跤运动员的肌肉的反应。

3.2.2 降体重对摔跤运动员血尿素的影响

医学检验正常人安静晨空腹的血尿素值为1.70-7.00mmol/L,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员安静值一般在正常人的上限,一般不高于上限。[7]

摔跤运动员在降重过程中,相对摄入的热量减少,在大负荷训练情况下,肌肉始终处于收缩状态下,能量供应平衡遭到破坏,工作肌内糖原储备下降和不足。[3]、研究资料表明,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含量变化值在1-3mmol/L之间。当增加值超过3.0mmol/L时表明运动量过大,运动员会出现疲劳的征象;当增加值为2mmol/L左右,运动量虽大,运动员基本能适应,经过一天休息后能恢复正常水平;如增加1mmol/L认为其运动量太小,应该增加运动量。[4]摔跤运动员在降体重过程中,血尿素变化一般在2mmol/L以上,各级别与降重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降重后由于体内仍处于负氮平衡,与降重中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血尿素的增加,对降体重摔跤运动员来讲,不能单一认为是运动量过大,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血尿素的升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降重的速度,降体重引起的血尿素升高往往要维持到降重后一到两周内,随着能量的不断补充,机体恢复正氮平衡后,血尿素则很快下降。

(mmol/L)

3.3 降体重对摔跤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影响

研究资料表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运动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当持续大强度运动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血红蛋白较低。[5]血红蛋白是目前检查运动员贫血和身体机能状态常用的简易指标,通过该指标可大致掌握运动员的机能状态。

(单位g/L)

正常人血红蛋白范围,男性为120-160g/L,我国运动员安静状态时血红蛋白值范围与正常人基本一致。[6]从表4可见摔跤运动员降重前安静值在正常范围内。随着降重过程的进行,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有所增加,降重到规定级别时,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含量与降重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与降了部分水分,引起体内轻微的脱水,表现出血红蛋白上升。目前资料认为血红蛋白男运动员160g/L左右最宜发挥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血红蛋白含量高,结合氧的量多,但太高的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内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至使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减慢。[6]血红蛋白增高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速减缓,肌肉内部相对血液循环变慢,存在于血液中的代谢产物运输相对不畅,不利于氧气的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训练不利。因而对于摔跤运动员来讲,由于降重过程中大量降的是体内的水分,血红蛋白的升高要引起注意,动态的观察,通过血红蛋白的升降来观察摔跤运动员降重过程中水分的流失情况,及时给运动员补足水分,对运动训练和运动员身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摘要:文章以青少年摔跤运动员降体重过程中部分生化指标变化为研究内容,结合多年来训练情况,总结降体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青少年摔跤运动员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降体重,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冯美云,冯炜权,林文韬,等.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17-322.

[2]谢敏豪,冯炜权,杨天乐[J].体育科学,1999(2):80-84.

[3]李协群,赵佩玲.血尿素在运动机能评定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体育科学,1989(3):16-19.

[4]丁丽萍,许烈.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监控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0):55.

[5]曲绵域,高云秋,蒲均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4-65

[6]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6-57.

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探索 篇4

在摔跤训练和比赛中,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强调过硬的基本功和超众的身体素质固然重要,而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心理素质的好坏也是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下面就摔跤运动员赛前的心里训练问题浅谈如下:

摔跤这个项目对抗性很强,彼此是在最紧密的直接接触中进行搏斗,而且随时变换姿势和位置。而技术方面是由许多复杂的、固定的和不固定的动作组合而成的。比赛时更要求运动员要头脑清醒、随机应变及时而果断地采取行动,变换战术和技术才能克敌制胜。然而,想做到这一点并是不容易的,这就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训练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内、外因素干扰的能力,使之增强自我情绪控制,冷静地对待外部环境,适应比赛和抵抗干扰的能力,保证运动员以最好的情绪参加比赛,在比赛中能分析彼此的实力, 抓住战机把自己平时训练的技术、技巧发挥出来。

赛前和赛中运动员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由于比赛经验不足或因过去的比赛失利而怯场;畏惧对手,对比赛缺乏取胜的信心和勇气,情绪上悲观消沉,比赛时拘谨失常,放不开,以致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盲目自信,以旧眼光看人,傲慢自大,缺乏自知之明,在比赛中一遇到困难就变的急躁,导致失利;经不住比赛的考验,意志品质薄弱,在关键时刻缺乏再坚持一下的毅力,功亏一篑;由于观众的呐喊或裁判的一时错判等外界因素而激动、暴躁,不能自控或情绪沮丧失去信心,导致实力不能正常发挥;思想保守,缺乏拼搏的精神和勇夺胜利的雄心壮志,遇强手甘拜下风,在水平接近甚至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本来具备了取胜的条件,但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变得怯懦,一味防守,不敢进攻,企图以微弱的优势保持到终场,结果优胜的条件得不到利用和发挥,使自己由主动变为被动,从胜利走向失败;摔跤赛前几乎每个级别都要降体重,为的是自己参加适合的级别取得好名次,但是由于降体重造成运动员腹部的饥饿感,心里素质差的运动员就会变得急躁、不能自控,从而输掉比赛。

加强心理训练:使运动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运动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品质;让运动员参加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阶段的小结,使运动员主动地进行训练,吃透自己的技术情况、素质情况和心理情况,提高运动员独立思考、自我控制和独立作战的能力;摔跤比赛体力消耗很大,通往冠军的路往往是精神力量的战斗,是对意志的严峻考验,要靠平时训练中的一点一滴的培养,制定的训练计划要坚决完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克服懒散,教练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解除其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加强意志训练;赛前应使运动员清楚地了解比赛的时间、地点、比赛的规则,对手的情况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同运动员一起确定比赛的战术和随机应变的对策,使运动员知己知彼,头脑清晰地参加比赛,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头脑中本来没有路,想象的次数多了就成了一条路,让运动员比较早地演练比赛中的各种情况,并且想象得很真实,临场就不会有陌生感,比赛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一些年轻的运动员,因为年龄小,比赛经验不足,其情绪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时会变为相反的方向,教练员要当一个好演员,隐藏起不利于比赛的个人情绪,而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表演出一种适宜的情绪,以此来影响队员的情绪,使其适度兴奋而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赛前绝大数运动员会感到紧张,这时可以让运动员自我暗示,调整呼吸、心跳。教练员可以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使运动员转移思想,放松情绪,使运动员心态恢复到正常水平。

培养青少年摔跤技术的要点 篇5

1、青少年摔跤运动人员的筛选及摔跤运动兴趣的培养

1.1、青少年摔跤运动人员的挑选

对于当下的青少年而言, 摔跤运动对其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看到运动场上摔跤运动员的矫健身姿, 青少年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但与此同时, 摔跤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因为摔跤运动涉及到较多复杂的训练项目, 而且要求摔跤运动原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出击力量。因此在青少年摔跤运动的挑选上, 需要选择一批身体素质过高的青少年进行摔跤技术的培训和练习。鉴于此, 摔跤运动青少年甄选应该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

首先是青少年体型上必须要去出击力量大和反应速度快的选手, 其四肢应该灵敏且柔韧度较高, 最好上体偏长以便于今后的摔跤技术学习。其次, 摔跤运动的青少年性格必须勇猛敢战, 并且有强烈的好胜心敢于主动出击、善于保护自己。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青少年才可以参加青少年摔跤运动的培训。

1.2、青少年摔跤运动兴趣的培养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摔跤运动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时期内若是没有兴趣的引导, 青少年很容易因为高强度的训练或是摔跤运动训练的痛苦产生退缩心理。所以摔跤运动的教练员应该明确兴趣引导的这个事实, 在青少年摔跤技术的训练中, 积极为青少年展现摔跤运动的魅力, 吸引学生持续性的练习下去, 进而将青少年培养成一个专业的摔跤运动员。

2、培养青少年摔跤技术的要点练习

2.1、青少年摔跤技术训练的科学手段

青少年摔跤技术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流程进行操作, 并不是摔跤运动教练员的随意指导练习。 在当前的青少年摔跤技术练习中, 教练员会教授学生一些摔跤技术要点, 便于学生对摔跤技术的熟练掌握, 同时也是为学生摔跤运动的长期练习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针对青少年的技术训练, 一定要将技术动作的表象概念传授给学生, 让其明白摔跤运动的技术要领, 便于接下来的技术练习, 并在青少年的技术练习中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每一个摔跤技术的动作名称、规范以及动作要领等详细的介绍给学生, 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摔跤规范技术动作。再次, 因为摔跤运动中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运动动作, 需要教练员灵活运用分解动作, 将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拆解, 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技术训练。另外, 在青少年摔跤技术训练中, 教练员还需要将一些技术的进攻要点包括进攻的步法要求传授给学生, 在其之后, 还需要将这些进行技术的防守策略传递给学生。

2.2、培养青少年摔跤技术协调能力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 青少年在学习摔跤运动的最初, 都需要先对其培训初级的摔跤运动入门训练。 在入门训练中为了给青少年以后的摔跤技术练习打好基础, 使其更加有效的掌握技术要点和运动技术, 需要对青少年开展技术协调能力IDE练习和摔跤技术准确度的练习。尤其是要注意的是, 这些练习虽然是入门的基础训练, 但是其训练过程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练习生涯。

3、培养青少年摔跤技术的要点训练流程

3.1、青少年摔跤粗略技术的训练过程

粗略技术的训练过程是出于青少年摔跤技术练习的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时期内, 青少年还处于练习摔跤运动的初级阶段, 对一切摔跤技术还处于懵懂时期, 因此青少年摔跤技术动作非常不协调, 而且缺乏自控力。此外, 青少年摔跤技术在练习过程中因为夹杂其他动作, 会造成自身的技术漏洞。因而, 在此阶段的青少年摔跤技术训练中, 应先培养青少年粗略的技术表象, 让青少年对摔跤运动中相关的技术动作有一泛化的认知。然后, 根据青少年摔跤技术的训练情况, 将粗略动作进行细致化的演变, 让青少年逐步的学会摔跤技术细节。另外, 在粗略技术训练阶段, 其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是青少年摔跤技术训练的连贯性以及规范性, 教练员要时刻观察青少年摔跤技术动作, 注重其规范性的练习, 一旦发现训练中出现的瑕疵现象应及时的纠正。

3.2、青少年摔跤技术的改进提高过程

青少年摔跤技术的改进提高阶段是青少年联系摔跤运动的一个定型过程,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在摔跤运动的练习上已经度过了初期阶段。在整体的摔跤运动训练中, 青少年已经克服了初级的紧张心理, 对于各项摔跤技术也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掌握, 而且这时候训练摔跤运动的青少年已经逐步的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技术动作。虽然这时候青少年的摔跤技术掌握还不是很熟练, 对一些强调的技术动作还没有运用自如, 在摔跤技术上的缺点也是频频暴露。因此, 要是青少年摔跤技术进一步提升, 教练员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个别动作要领的提升以及对不规范技术动作的纠正, 并监督青少年对摔跤技术的分解动作进行熟练的掌握, 并增加青少年摔跤技术的训练次数。借助于对青少年摔跤技术的反复训练, 无形之中加快青少年的反应速度以及出击力量, 掌握进攻要领并且能够在对战的过程中能察觉到对方的进攻意图。

3.3、巩固青少年摔跤技术的阶段

对青少年摔跤技术的技术的巩固, 是培养青少年摔跤技术的最后一个阶段, 也是各项技术要点训练的最后一个时期。该阶段的摔跤运动训练中, 青少年已能熟练掌握所学习摔跤技术, 并且对各项摔跤技术的动作要领运用自如。然而, 该阶段的训练还应增强对出击力量的强化, 培养青少年成为一个有速度、有力量能协调运用各项摔跤技术的优秀摔跤运动员。再者, 青少年还能对摔跤运动对决中的进攻时机进行熟练的掌握, 并快速的察觉到对方的防守弱点, 展开猛烈的攻击。从青少年的心态上讲, 这时候的青少年心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能冷静的分析自己在比赛中的不足, 并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去迎接每一次的摔跤比赛。

4、结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新时期下的摔跤运动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切喜爱, 并且都积极的投入到摔跤运动的训练当中。对于青少年而言, 练习摔跤运动一方面能够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此外, 为了促进青少年摔跤技术的培养, 摔跤运动的教练员需要科学的指导青少年摔跤技术的要点, 便于青少年对摔跤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减少训练过程中受到的伤害。

参考文献

[1]赵恩光.如何在青少年中进行有效的摔跤运动的启蒙训练[J].考试周刊, 2010, (23) .

[2]王鹏.浅谈青少年国际摔跤项目战术的培养[J].速读 (下旬) , 2015, (5) .

[3]陈婷.浅析“抱单腿”技术在青少年自由式摔跤比赛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2, (18) .

浅谈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篇6

对于摔跤运动员来说, 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 在熟练掌握摔跤专项技术的同时, 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及耐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的掌握, 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搞好摔跤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 有计划、有意识的进行力量训练, 不仅能达到训练效果, 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的张力或收缩力, 决定力量的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反面:一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位肌肉力量的大小,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的大小成正比, 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二是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程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 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表现越大。三是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这力量表现的大小, 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 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进行收缩, 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 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 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直接的协调配合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既要遵从力量训练的基本规律, 又要充分认识摔跤对抗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首先是快速力量——爆发力, 其次是耐久力。

2 分析

2.1 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每次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全身放松, 这样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 减少伤病的发生, 尽快消除疲劳并获得超量恢复, 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2.2 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 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这既是指导每一堂训练课, 每一个阶段的训练, 也是指导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的强度必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指训练数量的变化规律, 它既包括训练的次数, 每次训练课安排动作的项目数, 同时也包括每一个动作所练的组数和每组所练的次数。总之一切都必须遵从由少到多, 循序渐进, 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力量训练强度和数量的关系则是先加数量, 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高强度。

2.3 遵从系统性原则

俗话说:“力量是练出来的。”它一针见血地说明力量训练必须要持之以恒, 长期坚持, 才会见到成效。全年都要有计划地不间断地安排, 一般离比赛远的阶段, 力量训练时比重稍大一些, 就是临近比赛或比赛期间也应坚持适当的力量训练。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每周最好能安排3次, 最少也不能少于2次, 一周安排一次或几周才安排一次是不大合适的, 因为每次训练一般在训练后大脑皮层都还保留着前一次训练的一些“痕迹”, 这种“痕迹”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便会消失, 超过这个间隔时间再去安排训练, 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违背了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种安排会使运动员身体经常处于疼痛反应之中, 极不利于提高训练的质量。就是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之间, 及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中各项目的安排上也要注意训练的系统性, 而且在一段时间内, 力量训练的计划不应变化太大, 以免分散精力, 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4 必须紧密结合专项, 具有针对性

力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从事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分析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找出阻碍成绩提高在力量方面的薄弱环节,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同时从事力量训练还应该紧密结合摔跤专项的特点。绝对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必须全面发展, 并突出速度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力量训练一般来说有两种, 即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 静力性练习是肌肉等长收缩, 身体各部位基本不发生位移, 不产生运动, 这种形式对提高力量十分有效, 但由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 容易产生疲劳。动力性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 在训练中, 必须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适当进行一些静力性练习。一堂力量训练课的项目不要求很多, 但必须扎扎实实, 对负荷的要求必须视训练的目的而定, 为提高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负荷只需达到70%左右即可, 为提高绝对力量, 负荷可达到90%左右。对量的要求, 练习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 可适当少一点, 以每次训练5—6次, 每组3—5次为宜, 练习动作的选择上应尽量多的模仿摔跤专项技术的动作进行, 以提高相应部位肌肉的力量。

2.5 必须达到极限

任何强调速度、力量的项目, 训练均必须达到极限, 只有达到了极限才有可能进行超量恢复, 才有可能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 以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因此, 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经常达到或接近运动员的最高负荷 (包括强度或次数的最高负荷) 即极限训练, 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提高成绩, 但经常进行极限训练是十分艰苦的, 这要求运动员对力量训练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训练时有顽强的意志, 自觉性高, 才能达到应用效果。

3 小结

摔跤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7

体育运动实践表明,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是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的先进技术、战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因此, 对摔跤运动员体能指标与运动成绩进行定量分析, 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 能够反映出摔跤项目特点的专项体能指标, 建立摔跤运动员体能指标模型及指标权重模型, 并制定出体能模型的综合评价标准, 可为教练员确定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和对摔跤运动员体能水平诊断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陕西省摔跤队及汉中市摔跤队共计83名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体能评价方面的重要文献、理论著作和研究成果。

2.2.2 专家访谈法

对多年训练经验的教练进行了访谈, 设计出《摔跤运动员体能水平测量指标研究的调查问卷》, 并对体能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初步的筛选。

2.2.3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30份, 回收了25份, 回收率83.3%。

2.2.4 测量法

应用搏击类项目应答能力测试仪对反映研究对象进行专家确定的13项初选指标进行标准化测试。

2.2.5 实验法

采用由专家初步确定的13项测试指标对汉中市摔跤队26名队员进行了预测, 以检验测量指标的科学性。测量指标的效度和信度均较好, 在0.75以上, 可以进行下面的数据分析。

2.2.6 数理统计法

2.2.6. 1 运用SPSS10.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回归方程的各指标权重可以通过标准回归系数的归一化处理来确定, 用公式表达为:

其中q表示入选方程指标在反映因变量信息的权重, b是各指标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 ∑b表示入选方程所有指标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的总和。

2.2.6. 2 运用百分位数法制定摔跤运动员体能综合评价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摔跤运动员体能指标筛选与指标模型的构建

一般来说, 测试项目越多, 掌握的信息量越大。但是, 过多的测试项目会给测试和计算分析带来困难, 从而影响其推广和应用。所以, 要求所测的项目既能较准确地反映专项的特点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又不能太多, 更不能重复。因此, 必须对13个已测试项目再次进行筛选, 选出几个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然后根据预测对象与相关因素数据结果的变化特征, 选出确切的数学表达式, 建立预测模型, 从而使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来预测可能达到的专项运动水平, 控制训练过程。为完成指标的统计学筛选, 最终建立摔跤体能指标模型, 并量化各指标重要性程度, 本文以13个体能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这样以成绩为参照, 筛选后的体能指标更能符合摔跤竞技的要求, 能准确反映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逐步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8体能各指标t检验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说明回归方程中各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据模型8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Y=0.331-0.0746×8m×40往返跑+0.0030004×胸围/身高×100-0.0524×800m+0.167×立定跳远-0.00587×体脂率+0.00385×纵叉-0.0774×反应时-0.0135×心功能指数。

经过回归分析对指标的筛选, 只有8个体能指标与摔跤运动员拳腿法组合击中率成绩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线性关系。这8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形态、机能与素质三方面的信息, 故可以用这8个指标构建摔跤运动员体能指标模型。

3.2 摔跤运动员体能指标权重模型的构建

通过给出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 在制定综合评价标准时, 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权重系数可根据各指标与摔跤运动员拳腿组合击中率成绩之间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确定。参考研究方法中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 可以计算出各体能指标在反映摔跤运动员竞技成绩中所占的权重系数。其中8m×40往返跑的权重系数最大, 为0.237, 表明该指标对反映摔跤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灵敏素质是相当重要的, 其次是立定跳远, 体脂率和心功能指数所占的权重最小, 对专项体能的作用相对较小些。

3.3 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3.3.1 体能模型指标的单项评分

由于各测量项目是用不同测量单位来测定的, 评定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同, 不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 如果直接用测量结果, 又难以对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因此, 必须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出8项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非正态分布资料, 又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 是划分评价等级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统计结果得出:有11.2%的运动员具备优秀标准, 有14.7%的运动员具备中上等标准。因此, 把90%以上的水平定义为上等, 75—90%定义为中上等, 25—75%定义为中等, 10—25%定义为中下等, 10%以下定义为下等, 据此确定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各指标的单项评分表。

3.3.2 体能模型的综合评定

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各指标在反映体能信息上占有不同的权重, 另外, 运动等级不同, 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也各不相同, 在对优秀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进行单项评分的基础上, 有必要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 只有这样, 研究者才能够较准确、全面、客观地得出结论。因此按指标权重的大小, 在单项评分的基础上, 分等级制定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的综合评价标准 (见表1) 。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综合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体能模型总分=0.237×8m×40往返跑+0.153×胸围/身高×100+0.114×800m+0.162×立定跳远+0.08×体脂率+0.089×纵叉+0.086×反应时+0.079×心功指数。

综上所述, 在构建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的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运动等级体能模型的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标准。对运动员体能的综合评价, 便于明确摔跤运动员在体能上与优秀摔跤运动员的差距, 为训练找出问题, 有针对性地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体能训练, 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技术、战术奠定基础。

4. 结论

4.1 摔跤运动员体能的指标体系为:8m×40往返跑、胸围/身高×100、800m、立定跳远、体脂率、纵叉、反应时、心功指数等8项指标。

4.2. 摔跤运动员的形态、机能和素质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3、0.08和0.69。另外, 各指标中以8m×40往返跑所占的权重最大, 其次是立定跳远, 以心功能指数的权重最小。

4.3 按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各指标在反映体能信息占有权重大小的不同, 在运动等级不同, 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各不相同的基础上, 最后制定出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综合评价计算公式:体能模型总分=0.237×8m×40往返跑+0.153×胸围/身高×100+0.114×800m+0.162×立定跳远+0.08×体脂率+0.089×纵叉+0.086×反应时+0.079×心功指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摔跤运动员的体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探讨摔跤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点及结构, 筛选能够反映出摔跤特点的专项体能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摔跤运动员体能模型及评价模型, 旨在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体能意义上的参考。

关键词:摔跤运动员,体能,体能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亚斌, 曹丽娜, 白鸿顺.攻防格斗应答能力测试仪器的设计和研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7, (14) 3:94-9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6) .

[3]祁国鹰等主编.体育统计应用案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6, 第1版.

清代摔跤运动初析 篇8

摔跤古称“角力”、“角抵”或“相扑”, 满语称为“布库”。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人们就有了早期的摔跤活动。到了汉代, 摔跤曾作为表演项目而经常公开演出。唐代时期, 人们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摔跤比赛, 其也被作为宫廷娱乐的重要项目。五代时期, 中国出现了首部记载摔跤的书籍《角力记》。宋代则出现了女子摔跤。明代时期, 摔跤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朝廷将摔跤列为“六御”之内, 并且还将其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一种手段, 万历年间曾出版了《万法宝全》一书, 收集和介绍了大量有关古代摔跤的清晰图样[1]34。另外, 明崇祯十二年 (1638) , 明朝官员陈元斌曾东渡日本向德川幕府请求援兵, 尽管未能实现最初想法, 但他后来留居日本, 并把中国的摔跤运动传给了对之感兴趣的日本人, 经过日本的改进和革新, 摔跤运动逐步发展成为该国人们普遍喜爱的相扑和柔道运动。

到满清时期, 清王朝的统治者是女真族的后裔, 而在女真族的传统文化当中, 素来具有喜爱摔跤的习惯, 还有“摔跤赌羊”的民俗。努尔哈赤时期, 由于满族人本身采用武力起家, 在问鼎中原之后, 他们便一直保持着尚武征战的风气, 在吸收较多蒙古文化、汉族文化的基础之上, 大力倡导摔跤运动, 并将满族传统的摔跤游戏带入中原, 吸收和借鉴了汉族传统的摔跤技法, 因而集大成于一体, 在中国将摔跤运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当时, 许多蒙古族的摔跤高手都汇聚在满清政权旗下, 有的后来曾获得清太宗赐予的称号, 如清太宗天聪六年 (1632) 正月, 满清曾赐予门都号“阿尔斯兰土谢图布库”, 意为如同狮子一般勇猛的摔跤勇士, 赐予特木德里号“巴尔巴图鲁布库”, 意为如同猛虎一样勇敢的摔跤勇士。

清朝时期的历代皇帝都大力提倡摔跤运动, 因而“布库”之戏得到了广泛而深远的传播, 其中又以摔跤比赛最为精彩耐看。参与摔跤者通常身着特制服装, 环系腰带, 腿穿长裤, 他们在运动比赛中, 可以随意撕抓对手的衣、带, 也可以全身握抱, 但是不允许撕抓裤子, 也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击打动作, 或者使用反关节动作, 比赛中如果两脚加一手一膝着地 (三点着地) 即被判为失败, 一般采取三跤两胜的方式, 比赛没有任何的时间限制, 且在摔跤比赛中, 通常都由技术权威的年长者进行主持并充当比赛裁判。比如顺治年间, 蒙古喀尔喀部派遣使臣入朝, 带来了草原上最好的摔跤手, 在招待宴会上, 清朝宫廷派出的几位摔跤手先后在与蒙古摔跤手过招中失败而归, 这使得闻听此讯的顺治皇帝非常恼火, 他专门下旨一定要选拔出最好的摔跤手以战胜蒙古族的选手, 这时有人便向顺治推荐了礼亲王代善的儿子惠顺王, 惠顺王当时虽年方二十, 但却力大无穷, 摔跤技能出众, 为了避嫌, 他不便以王爷的身份去参加比赛, 因此便临时换上了侍卫服装, 当惠顺王一上场, 便“应手而扑”, 运用浑身的蛮力和巧妙的技能, 只一跤就将对手完全战胜。

二、专业的摔跤管理机构

为了推动摔跤活动的开展, 清廷政府在宫廷当中设置了专门用来管理“布库”的组织机构, 名曰“善扑营”。在编制上, “善扑营”是一个既不隶属于由中央所指挥的满、蒙、汉八旗, 也不属于地方州郡的绿营兵勇, 而是一支独立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宫廷内卫部队。说到“善扑营”的来历, 与康熙巧妙铲除鳌拜的做法还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原来, 清顺治十八年 (1661) 二月, 顺治皇帝福临病死, 由其三子玄烨继承帝位,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即位时年方八岁, 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 为了保持朝政稳定, 顺治皇帝在遗嘱中委任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位大臣共同辅佐朝政。在这四位大臣之中, 鳌拜的武功是最高的, 势力也是最大的, 而且其本人又是“巴图” (在满语中, 其意为“勇士”) 出身, 因此他权倾朝野, 专横霸道, 意气凌铄, 威风不可一世。为了独揽朝政大权, 他设计处置了苏克萨哈, 采取措施压制索尼和遏必隆等人, 完全独揽了“辅政”大权, 根本不把康熙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 气焰越来越为嚣张, 后来甚至产生了篡逆皇位的企图, 以掌握和控制国家神器。

对于鳌拜种种专横霸道的行为, 逐渐长大成人、晓知世事的康熙深以为患, 忧虑异常, 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掉这个奸贼。然而, 当时如果采用正当行径去剪除这个权势很大、党羽繁多的大臣鳌拜, 也并非那么容易和简单。于是, 康熙与心腹大臣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 那就是挑选了几十名身体强健、赤胆忠心的“童子侍卫” (满语称之为“哈哈珠子”) , 每天在宫里随意玩练“布库”之戏, 而心智敏捷的康熙也经常与这些少年们不分君臣礼节地尽情嬉闹、相互摔打, 其意图就是向鳌拜表明自己不过是一个顽皮成性的幼稚孩童, 胸无点墨, 也不关心朝政。眼见铲除鳌拜的时机日渐成熟, 康熙八年 (1669) 六月四日, 当鳌拜大大咧咧、毫无准备地应约拜见康熙时, 突然, 平日里只是玩弄摔跤游戏的十几名少年一跃而出, 出其不意得将鳌拜片刻制服在地, 用绳子捆了个结结实实。然后, 康熙当场宣布了鳌拜的恶名罪状, 治其以条律, 清除其党羽。也正是由此开始, 康熙得以亲政, 正式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这便是清史上相当有名的“智擒鳌拜”。

在这次“反政变”的惊险斗争中, 那些平时貌似顽皮淘气、喜欢玩练摔跤的少年们立下了赫赫奇功。据说, 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作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侍卫, 且与康熙皇帝情同手足的关系保持了终生, 所以在这群智擒鳌拜的小摔跤选手中间, 很可能就存在着曹寅的个人身影, 这是由于在回忆其少年习武的往事时, 曹寅曾写过“手缚黄獐”一句言辞, 隐射的也许就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由此, 清廷政府之后便正式设置了“善扑营”这个专门管理摔跤的组织机构, 而且每当皇帝出巡或筵宴之时, 都要安排“布库”之戏以娱乐助兴, 也使得“布库”成为清宫当中必不可少的游艺项目, 以作为对康熙“智擒鳌拜”中表现出来的果敢勇猛精神进行纪念[2]41。

三、民间摔跤运动的发展

清代除了在宫廷内设有“善扑营”而专门训练贵族青年开展摔跤运动之外, 还鼓励民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摔跤运动。对于前者, 人们一般称之为“官跤”, 其摔跤手和教练员都是终身职业者, 训练目的主要在于相互之间或与蒙古族、回族摔跤手进行比赛, 以便为王公贵族进行娱乐表演助兴。对于后者, 人们一般称之为“私跤”, 主要是指流行于民间草里的摔跤运动。

清代民间的摔跤运动普遍而热烈, 比如清朝中后期, 北京的摔跤场地遍及全城, 东四、西四、月坛、日坛、天桥等处都是摔跤高手聚集的地方, 俗称“跤窝子”。在这些地方进行摔跤表演的, 一般都是一些“业余选手”, 主要通过摔跤运动的形式进行卖艺以养家糊口。其中, 北京的天桥是一个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平民市场。“天桥”顾名思义, 指的是“天子之桥”, 其最初是一座汉白玉筑的单孔高拱桥, 是专门供帝王们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祀农的御路, 清康熙年间, 天桥四周逐渐出现了民间市场的雏形, 许多表演杂技、武术、摔跤、戏法和说书的地摊迅速出现了。在此当中, 摔跤是最为热闹和最为火爆的表演项目之一。由于早期清朝统治者崇尚武功, 为巩固其统治地位, 建立了“善扑营”, 专门选拔训练优秀跤手拱卫京畿, 而到清朝末期, “善扑营”的扑户, 也就是摔跤手便逐渐流落于民间, 开设跤馆或街头卖艺。这样, 北京天桥市场、天津“三不管”等地便逐渐成为摔跤卖艺最为集中的地方。清末民初, 在天桥专业撂地摔跤的应首推沈三、宝三, 而他们都是清朝“善扑营”头等扑户宛永顺的传人。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 宝三的撂地表演可谓是人才济济、实力雄厚, 其逐渐形成了具有天桥独有特色、一枝独秀的“宝三跤场”[3]38。这样, 历经风风雨雨的摔跤运动, 融合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跤手当中的长处而渐次得到发展, 也最终使这一民间技艺蕴含着独特的技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摘要: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清代时期的摔跤运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官方设置有专门性的摔跤管理机构, 这也逐步鼓励和推动了民间摔跤活动的广泛开展。

关键词:清代,摔跤

参考文献

[1]赵岷, 李金龙, 李翠霞.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6) .

[2]徐玉良.清代满族摔跤的兴起及对中国摔跤形成的贡献[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2 (5) .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 篇9

摘 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应如何做好摔跤运动人员的基础训练工作,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以及训练手段才能更好提升运动员的摔跤水平,使运动员在保持良好的成绩基础上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为今后进行更大难度训练作下基础。本文主要介绍青少年进行基础训练的内容以及训练方法,探讨更有效的训练方式,为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摔跤 运动员 青少年 基础训练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扩展,怎么样做好青少年非专业摔跤运动员基本功能训练是广大摔跤教练员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个人多年摔跤训练经验,以及对摔跤训练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进行相关资料的探究,结合国内优秀摔跤运动员进行的基础训练,分析并探讨哪些基础训练能帮助提高青少年非专业摔跤运动员的摔跤水平。

一、基础训练问题探析

(一)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

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时间通常处于11~16周岁,因为从人体的生理特点看,此阶段是人体发育生长比较旺盛的时期,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1]。这阶段因大脑皮层具有可塑性强特点,对技术动作的建立及掌握最有利。因此,处于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适合进行全面身体训练以及掌握摔跤基础动作、技术。

(二)国内摔跤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存在问题分析

因非专业体校强调输送质量以及输送率,而专业队员选材方面又注重于专项成绩,导致出现思想上指导不够明确,缺乏比较系统、全面训练,不注重基础训练[2]。身体素质基础训练方法单一、不全面。一般选择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比如通过踢足球、跑步或是打篮球等方式进行身体锻炼,对一般训练内容缺乏科学、详细的指标依据。而运动员也只是凭个人兴趣出发,喜欢的就多练习,不喜欢的就少练习,而这种训练方式对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起不了多大作用。在专项素质练习中也忽视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正处于兴奋性较高、持久性差、易疲劳等其他生理特点,训练方法过于枯燥单调,缺少有利于动作巩固以及增添训练乐趣的多样化训练方式。不能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热爱及积极性,从而不能正确建立动力定型。此外,早期基础性训练只追求强度,急于求成,想立即提高成绩而导致部分运动员技术动作差,身体素质不高而造成运动承受力不强,甚至出现运动损伤,严重影响正常训练。

二、改进措施

基础训练跟初学阶段与提升阶段作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及任务,是为提升阶段作准备的特殊阶段。因此,基础训练阶段应在身体素质、动作技术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以后的训练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为了做好基础训练工作,应从以下借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对于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应在思想指导上着重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要放眼未来,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每一个队员的年龄以及身体发育情况制定各相应指标,全面提升身体各方面素质。在进行专项技术训练辅导过程中要以小强度、多数目以及重复训练的系统基础训练。基础训练重心放在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技术动力的正确定型方面,同时按照相关因素制定专项训练以及一般训练的素质指标,从而逐渐提升运动员身体承受能力。

(二)狠抓运动员的基本功练习,严格、正确的建立功力定型。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最好时期,因大脑皮层神经灵活性较好、可塑性大,模仿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大脑皮层抑制及兴奋过程均衡能力不强,肌肉放松与收紧不协调,容易出现动作不稳定。因此,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正确建立规范动力定型。如果教练员对运动员放松要求,会使运动员容易出现定型错误,阻碍以后的技术训练以及能力提升。因此,教練员要严格遵守动作技能的定型规律,严格要求运动员进行规范动作,从而形成规范动力定型。因青少年所处阶段特殊,注意力集中能力不强,不能长期专注于某事。

(三)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不断促进身体向全方面发展,为今后进行专项训练打下基础。对于一般摔跤运动员素质训练方式很多,比如:田径方面的短跑、加速跑以及蛙跳等,越野跑,爬山,游泳、球类运动等项目。在进行全面素质训练过程也不能忽略与专项训练特点相关练习,只有做好全面素质练习才能提高摔跤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主要包括速度、关节柔韧度以及力量训练,其中力量素质练习主要是指腿部力量、上肢部位力量以及腰部力量这三大力量的训练。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和发展参与练习的肌肉群力量,因为这对防止出现运动损伤及力量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忽略这一观点而只开展集中、单一的过量刺激,不仅会阻碍三大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还容易出现局部损伤。因此,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应以全面发展摔跤运动员身体各方位肌肉能力为主要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训练作为提高摔跤运动员综合成绩的一个重要训练极端,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科学研究。并根据我国青少年人群的身体发育特征,制定符合国内摔跤运动人员的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动力测试指标,为全面、科学制定青年摔跤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制定长期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业余体校以及专业队伍的摔跤教练员应从长远考虑,不能为了只求眼前成绩以及输送率而不注重运动员的正确动力技术定型,或是进行过分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训练,为运动员制定全面、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帮助运动员不断提高素质指标。

参考文献:

[1] 闫新胜.浅谈现代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基础训练[J].科技信息.2010(24):634-635.

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篇10

古典式摔跤运动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技术、战术与意志的综合表现。力量与其他因素之间既有相互牵制作用,更具相互补偿特性。运动员强大的力量可相应补偿其他技术、速度的欠缺,最理想的模式是运动员集力量、速度、耐力、技术、战术等于一体,因此,该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与技术实战相结合,与其他身体素质相结合,单一的力量素质往往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应有的战斗力。

力量素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同时力量素质训练应该紧密结合古典式摔跤的专项特点全面发展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力量训练分为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是肌肉等长收缩,对提高力量十分有效,但由于神经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容易产生疲劳。动力性练习是肌肉收缩长度发生变化,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所以训练中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适当进行一些静力性练习。

二、古典式摔跤素质的发展方法

(一)绝对力量。发展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最大力量时,(1)如果运动员不存在控制体重的影响因素,训练中可采用1-2RM的负荷,练习4组,间歇2分钟,然后再以3RM-5RM的负荷,练习4组,间歇3分钟的方法进行练习,此种训练方法因负重大,每次举的重量都在最大重量的90%以上,能显著增加力量,提高神经协调能力;(2)如果运动员减体重的影响因素较明显,那么,我们在训练中可采用8组1RM~2RM的方法练习,这种方法既可提高运动员的绝对力量,又可以控制运动员的体重增长。

(二)速度力量。发展古典式摔跤运动员速度力量时,(1)在不影响运动员最大速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大负荷,一般可采用最大力量40%~60%的负荷,6组,每组重复8-10次,用肌肉的爆发力完成,组间间歇两三分钟,这种方法不仅要求积极完成,还要求还原动作快,增强、活化对抗肌,在练习中可选择快速挺举、平推等手段练习;(2)速度力量的发展要根据专项技术动作的发力特点练习,采用短促有力的“打击式”方式练习,训练中,可采用跳绳、三级跳等练习方法进行练习,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可采用三五组,10RM/组,组间间歇10分钟的方式,由于此种练习强度过大,因此练习前或组间应安排一些等长练习与其交叉进行,以防止肌肉拉伤。

(三)力量耐力。训练负荷水平由教练员根据消耗体能的多少和训练时间长短而定,这类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总负荷,按照运动时的外在表现可分为:(1)速度力量耐力;即人体在运动中连续、多次、快速克服一定负荷的能力,速度、力量、耐力的发展是以肌糖原的无氧酵解供能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发展肌肉无氧耐力的时间和强度特点进行练习,练习时可采用20RM~30RM(3-5组),间歇三四分钟的方法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2)静力耐力;肌肉以等长收缩形式工作时表现出的耐久力。在古典式摔跤运动中常常表现为运动员在力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以特定的身体姿势处于僵持状态时的对抗能力。它与运动员最大静力力量密切相关,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一特点,采用100%的负荷或高于100%的负荷发展运动员在某一关节角度的最大静力耐力。

三、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发展方式

(一)动力性练习。动力性练习可使全动作范围的力量普遍得到发展,更好地改善肌肉协调能力,加强运动机能巩固。动力性练习,如古典式摔跤动作捧背、夹颈背、揣等向前摔的技术都要充分拉底手。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肌肉工作这一特点,采用等动练习器,如弹簧拉力器、橡皮筋等各种不同使用方法的等动练习方式,保证运动员肌肉力量在各关节角度都得以充分发展。

(二)静力性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可专门发展某一位置的力量,训练时能力消耗少、省时,因此,训练中可根据专项技术动作的特殊要求,采用特殊的训练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力量练习。如过肩摔技术动作下蹲背负投,再屈膝135°的静力等长练习方法发展运动员在这一角度的腿部力量。

四、力量素质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每次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伤病发生,尽快消除疲劳获得超量恢复,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二)必须遵从循序渐进原则。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既是指每一堂训练课、每一个阶段的训练,又是指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强度必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指训练数量的变化规律,既包括训练的次数,训练课安排动作的项目数,又包括每一个动作所练的组数和每组所练的次数。

(三)必须遵从系统性原则。“力量是练出来的”,其一针见血地说明力量训练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会见到成效。全年要有计划地安排,一般离比赛远的阶段,力量训练比重要稍大一些,临近比赛或比赛期间也应该坚持适当的力量训练。

从古典式摔跤项目来讲,有的运动员身体条件并不理想,但拥有较强的力量素质,使用技术动作时控制得较好,动作规范,幅度大,可以弥补一些技术方面的缺陷。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发展古典式摔跤素质的方法和方式,最后提出了力量训练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帮助。

关键词: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罗元方.第27届世界摔跤锦标赛中国古典式摔跤队技术统计与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报,2008(1).

[2]张建明,陈英英.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素质与技术训练的几点认识[J].山东体育科技,1997(2).

上一篇:环境会计的实践下一篇:企业税收筹划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