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共12篇)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1
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 体育竞技成为衡量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指标, 也是一国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各国对体育运动的投入越来越大, 特别在青少年体育方面, 都把希望寄托在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上。
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自我调整能力训练的现状
田径运动包括“田赛”和“径赛”两大方面。田赛是以高度和距离长度来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而径赛则是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相关跑的项目。田径运动与人们平时的走、跑、跳等动作密切相关, 具有与生活密切相关、广泛性、简单易行、促进身心健康的特点。[1]但要想成为一名运动员, 不会是那么简单的, 既要求有良好的运动天赋, 还要学会相关项目的动作要领, 并且进行大量的训练。青少年由于其年龄较小, 可塑性比较大, 成为国家培养田径运动员的重要人选, 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基本上都会有大量的青少年成员。他们加入到训练队伍中, 既增加了运动员队伍的活力, 也为国家未来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纵观各种世界级的体育盛会,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体育竞技不只是运动员之间技术、体力、体能的比拼, 更是同等条件下心理素质的竞赛。往往在一项比赛中, 体育运动员都是经过系统全面的训练, 技术要领、比赛注意事项、体能体力方面的表现都是差不多的, 这时比的就是谁的心理素质好, 谁能在大赛面前镇定自若。那些从容不迫、能及时调整状态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在比赛中胜出;而心理素质不好的运动员则会表现异常, 难以稳定发挥, 最终取得的成绩不会太理想。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 身体在发育, 心理在不断成熟。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生理具有与成年运动员不同的特征, 主要有: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保持高度集中, 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往往其他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作用;意志力不够坚定, 对自己的信心不够;容易产生害怕、紧张的心理状态;对参加体育竞赛的动机和目标不明确, 积极性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来等等。[2]因此, 在平常的田径训练中, 教练员和相关的体育教师要从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出发, 主要对他们心理的调节和控制, 心理障碍的克服等方面进行更多的训练。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自我调整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 迎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采取因人而异的训练方式
青少年往往具有“求异”的心理, 也就是在学习、生活中追求与众不同, 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而他们在成为田径运动员之后, 不可能任由他们施展自己的个性, 而是在保留他们自己风格的同时, 教练员根据不同的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 以适应他们心理、生理的需求。田径运动基本上是室外项目, 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枯燥、乏味, 青少年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具体的训练中。这就需要教练员考虑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适度地将训练方法与他们的个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训练的基础上, 让青少年运用能够展示自己风格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 这样他们的训练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 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也是如此, 心理教育贯通于日常训练的始终, 而且是在普通心理教育基础上有进一步要求。它就要求有其他青少年具有的心理素质, 更需要在面对比赛时有临危不惧、及时调整的心理状态。平时的训练中, 教练员既要锻炼运动员比赛时需要具备的心理, 更需要及时总结和评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每一次比赛结果, 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每一次比赛的结果:面对成功, 切勿骄傲, 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面对失败, 更要进行心理调整, 教导他们不能被失败击败, 而要敢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下次比赛中争取不失误, 证明自己的实力。[3]
(三) 加强模拟练习, 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参加每次重大比赛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而且仅仅寄希望于比赛中训练他们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 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重视模拟训练, 只有经常性的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现场模拟, 而且还可以制造不同的比赛场景让他们应对, 才能让他们积累丰富的心理调整经验, 在比赛时才能以一颗沉着冷静的心去应对比赛时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4]模拟训练的目的是让运动员能够较好地适应真正的比赛。因此, 模拟时要注重现场的环境、氛围、运动员的饮食、身体状况的真实性。只有与真实比赛相一致时, 模拟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才能随比赛的情况做适时地调整, 大脑中才能构建正确的定型结构, 准确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四) 提高精神注意力, 增强比赛信心
青少年运动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因此, 要加强集中注意力方面的训练, 以增强他们在比赛时的自信心。教练员在训练中应该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不管竞争对手以及现场的其他人员的反应, 只注重自己的表现即可。比如, 在100米比赛时, 运动员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及技术上, 做好比赛时的各种准备, 目光瞄准到比赛的终点上, 而不需要观察其他人的状态。此外, 在此过程中, 自信因素要流淌于整个身体中, “我是最棒的”、“我是坚强的”、“我是冠军”的心理暗示必须要具备, 让自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即使自己某次比赛时的状态不是最好的, 运动员也要调整心理状态, 积极应战, 以一腔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比赛中, 在心理上战胜其他对手。[5]
总之,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每次比赛及训练中积累起来的, 教练员只有对运动不断地进行总结和评价, 才能让他们的心理自我调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宁.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06)
[2]白笑彭.浅谈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及其调整[J].科学时代.2009 (01)
[3]孙学英.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 (03)
[4]谢家民.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J].科技资讯.2011 (03)
[5]周立国.运动心理学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8 (05)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2
孟和那
(2011年7月23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芳草如茵的美好季节,全市第四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充满生机的阿荣大地上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呼伦贝尔市体育局、全市第四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组委会,向全体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筹办本届运动会付出辛勤努力的阿荣旗旗委、旗政府以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体育部门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目标,不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积极承办全市第四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的阿荣旗,在强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体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已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开展各类全面健身活动,全民健身工作也得到了各级体育部门的高度认可,为推动全市体育事
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市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是在全市上下隆重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举办的一次体育盛会,既是各位运动健儿自身风采和健康素质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全市青少年竞技水平的一次具体实践。本届运动会的召开,对进一步加快发展全市体育事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中严格执行赛会纪律、充分遵守运动员、教练员守则,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希望全体裁判员秉承“公平、公正、严肃、认真”理念,做好大会执裁工作,工作人员也要尽职尽责,团结协作,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相信在承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细致安排下,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第四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一定会办成一次精彩、和谐、圆满盛会。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3
1比赛中产生的情绪障碍。引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田径竞赛的意义、竞赛的胜负、竞赛对手的水平等不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便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
2为赢得比赛而产生的动机障碍。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过高,使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
3心理饱和障碍。当田径竞赛的时间持续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逃避参加比赛和厌倦体育运动。这种心理状态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来阻抗竞技能力的发挥,破坏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4激活障碍。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抑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特点;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特点。激活不足或激活过度都会干扰竞技水干的发挥。
5攻击障碍。在田径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于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田径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未能达到,他们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出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宣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时攻击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或场地器材等。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田径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十分不利。
二、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为克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可采取的心理训练措施
1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2转移注意力训练。为了使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充分休息,可在田径竞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消除因临近比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3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亦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或心理演练。其主要特点是:有意识地、积极地回忆已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且必须与放松训练结合。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
4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田径竞赛中运用。
5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田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田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田径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田径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
6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①赛前动员时通过具体分析,使运动员认识田径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
浅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篇4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横县体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科学化选材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田径运动科学化选材, 遗传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相关文献资料, 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分析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针对当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状况、设计针对青少年田径教练员的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达到100%, 并对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 采用SPSS11.0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田径教练员对科学化选材的认知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62.4%和38.6%的青少年田径教练员认为科学化选材“非常重要”和“重要”, 无人选择“不重要”。由此看见教练员对科学化选材的重要性认知是非常深刻的。82%的教练员希望得到关于科学化选材课题的培训, 55%的教练员希望在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工作上得到科研教练和专家, 体育科研所专家的支持与帮助。
2、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科学化选材的内容与依据
(1) 身体形态指标
身高与田径运动项目关系密切, 而身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大。家族史身高调查预测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高选材非常重要。其次用“骨龄法”来推断和预测身高。在身高的预测中, 性激素水平和睾酮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除身高外, 体重, 上臂松紧围, 肩宽、骨盆宽、指间距、小腿长, 踝围、跟腱长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径赛、跳跃项目均要求下肢长, 以56%-58%为好;足踝部要细, 跟腱处深凹, 足弓明显;中长跑运动员的体型要适应长距离耗能的要求, 体态匀称、轻盈, 哪一部分的不协调都会给运动成绩带来影响。[2]投掷运动员除身材高大外, 其显著的形态特点是骨骼大, 胸围大, 肩宽, 指间距离超过身高5~10cm。下肢稍短, 躯干形态用髋宽/肩宽比例值在75%以上为好。
(2) 生理机能指标
选拔田径运动员时经常关注的肌肉质量、爆发力、心肺功能等指标, 大多是由遗传决定的, 后天改变的可能性很小。速度素质和爆发力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过的强度和灵活性对速度素质影响关键;心脏大小、脉搏数、最大脉搏频率、最大吸氧量都与遗传有关, 对运动员承受负荷能力与恢复能力起着决定因素;骨骼肌中的红肌为慢收缩肌, 白肌为快收缩肌, 两类肌纤维由不同的运动神经元支配, 多数学者认为运动训练不能使一种类型的肌纤维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肌纤维, 其比例的遗传度为8O%。[3]
(3) 运动生化指标
田径项目为体能决定性项目, 其成绩差异表现在体能的差异, 实质为运动员生化代谢能力的差异, 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能力的差异。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低决定了机体运送氧气的能力, 在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中, 测量血红蛋白含量是重要评价指标;细胞内线粒体提供肌肉内细胞合成和收缩时所需能量, 线粒体的多少在田径运动员选材时是评价运动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4]乳酸脱氢酶其主要用途是分解乳酸, 直接影响耐力水平的高低。
(4) 运动心理指标
在选材中心理因素反映的4个能力即: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自制能力, 如果心理因素反映的各种能力较好, 就说明心理因素方面较强。
三、田径教练员在科学化选材中对指标的评价
由表1可看出田径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对指标的选择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专项成绩”“心理素质”。其中对“生化指标”的选择较少, 说明基层教练员对生化指标的认识不够, 也说明一些选材的生化仪器设备配置不完善。
四、科研人员对田径运动员选材的支持
体育科研人员对运动训练的参与和指导, 是支持运动训练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 对提高选材、训练计划实施、营养与恢复、医务监督等各个训练环节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问卷中看出体育科研人员“长期参与”仅占9.1%, “阶段性参与”占22%, “偶尔参与”“不参与”占67.9%, 可见在科学化选材过程中, 科研人员对教练员的支持远远不够。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分析目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的依据、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 并针对选材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和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选材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谭长青:《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23 (1) :22—24。
[3]方水泉:《遗传与田径运动员选材》, 《田径》, 2002, (09) 。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5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7月2-5日 杭州市体育中心
二、承办单位 杭州市体育中心
三、参加单位 各区、县(市)代表队
四、比赛项目及器材标准 见附件。
五、参加办法
㈠年龄及报名人数规定:12岁及以下(2001年及以后)男女各5名、13(2000年)男女各7名、14-15岁(98-99年)男女各8名、16-17岁(96-97年)年龄组男女各8名,运动员共56人。
㈡各组别及男女人数不可调剂。
㈢各队工作人员按运动员人数1:10比例报名。
六、运动员资格
㈠参赛运动员必须具有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并已按要求在市体育局办理注册者。
㈡在比赛中如有参赛运动员姓名、年龄与市注册年龄、注册资料及照片不符者一律取消参赛资格,并按总则有关规定处理。
㈢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试训及转正的适龄运动员不能参加比赛,给予加计金牌2枚/人,加计分数18分/人。
㈣新浙江人参加人数不得超过该项目报名参赛运动员总人数的20%(小数点后不计)。
㈤运动员资格按《杭州市第十八届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资格规定》执行。
七、竞赛办法
㈠每人限报两项,另可兼报接力,全能可兼报一个单项。
㈡查分:全能项目按全能查分表,其余项目按全国少年儿童田径竞赛手册。㈢只有一名运动员报名参加的项目不再比赛,由市体育局通知报名单位改项,但不得换人。
㈣竞赛项目和器材标准:见附件。
㈤各单位参赛运动员号码布由大会统一编印。
八、计分和录取名次办法
㈠各单项均取前八名,按9、7、6、5、4、3、2、1计入各代表团团体总分;各项目参赛人(队)数不足录取名次数时,按实际参赛人(队)数录取,分值不变。破、超纪录加分计牌办法按第十八届市运会规程总则有关精神执行。
㈡团体总分名次根据各参赛单位单项得分的累积分之和(接力不加倍),排列本届市运会田径比赛团体总分名次,团体总分录取前八名。如积分相等,以本届市运会金牌多者名次列前,以此类推。
㈢设“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由赛区根据《杭州市第十八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执行。
九、报名和报到
㈠报名:各参赛单位必须于5月22日前通过杭州市竞赛管理系统报名,并将报名表打印后传真至87972043。报名表必须经各区、县(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盖章方为有效。报名后名单不得更改。逾期报名,按弃权论。
㈡报到: 报到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报到时必须交验运动员参赛代表资格证;运动员本人的第二代身份证原件;保险公司提供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证明(大会统一办理,经费自理);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上述证件缺一者不得参加比赛,且一切经费自理。
㈢各代表队报到时须交纳赛纪赛风保证金1000元。比赛结束后,无严重违纪行为,保证金退还各队。
十、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 另行通知。
十一、经费
按“杭州市第十八届运动会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
十二、本规程未尽事宜,由承办单位另行通知。
附件:
青少年部田径比赛项目及器材标准
一、12岁以下组: 男女共16项
60m栏、100m、400m、800m、跳高、跳远、垒球、三项全能:(60m栏、跳高、铅球)
器材标准: 男子:铅球3kg,垒球周长25.42cm,栏高76cm,栏距7.5m,起跑线至第一栏12m,共6只栏。
女子:铅球3kg,垒球周长25.42cm,栏高76cm,栏距7.5m,起跑线至第一栏12m,共6只栏。
二、13岁组: 男女共26项
100m、200m、400m、800m、110m栏(男)、100m栏(女)、男女200m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四项全能(男):110m 栏、跳高、标枪、1500m(女):100m 栏、跳高、标枪、800m 器材标准: 男子:铅球5kg,铁饼1kg,标枪600g,栏高91.4cm,栏距8.70m,起跑线至第一栏13.72m。200m栏高76.2cm,栏距19m,起跑线至第一栏16m。
女子:铅球4kg,铁饼1kg,标枪500g,栏高76.2cm,栏距8m,起跑线至第一栏13m。200m栏高76.2cm,栏距19m,起跑线至第一栏16m。
三、14-15岁组: 男女共28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110m栏(男)、100m栏(女)、400m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七项全能(男):110m栏、跳高、标枪、400m、铁饼、跳远、1500m 五项全能(女):100m栏、铅球、跳高、跳远、800m。
器材标准: 男子:铅球5kg,铁饼1.5 kg,标枪700g,栏高91.4cm,栏距9.14m,起跑线至第一栏13.72m。400m栏高84cm,栏距35m, 起跑线至第一栏45m。
女子:铅球4kg,铁饼1kg,标枪600g,栏高76.2cm,•栏距8.5m,起跑线至第一栏13m。400m栏高76.2cm,栏距35m, 起跑线至第一栏45m。
四、16-17岁组:男女共28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110m栏(男)、100m栏(女)、400m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七项全能(男):110m 栏、跳高、标枪、400m、铁饼、跳远、1500m 五项全能(女):100m栏、铅球、跳高、跳远、800m。
器材标准:
男子:铅球7.26kg,铁饼2kg,标枪800g,栏高1.067m,•栏距9.14m,起跑线至第一栏13.72m。
女子:铅球4kg,铁饼1kg,标枪600g,栏高84cm,栏距8.5m,起跑线至第一栏13m。
五、12-17岁组:男女共4项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6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训练;运动损伤;预防
一、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1.准备活动不当
运动员做准备活动要结合自己的专业项目,应从一般性活动过渡到专项性活动,特别要活动开关节、韧带、肌肉群。由于在各项运动中,动作的结构、强度、速度、节奏及用力方法均不同,因而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强度也应有区别,如短跑、跳跃等一些强度大的项目,它需要有关的肌肉能承担很大强度的负荷,如不认真做准备活动,则有关部位的肌肉会由于活动不充分而承受不住强度大的负荷,因而造成损伤。
2.技术动作不规范或错误
在技术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对基本技术常识不够重视,只重视专项的突出强度训练。这往往会导致运动员由于基本技术不扎实而产生错误动作。调查发现技术动作错误造成的运动损伤,在运动员初参加运动训练或学习新动作时较容易出现。
3.场地、器材、服装及气候等问题
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开始前,必须熟悉场地。场地因素产生的损伤并不是单纯的因素,器械的不正确使用也容易造成运动员的损伤。训练中器材不规则、安装不牢固、位置不得当以及训练时服装不合体都极易造成损伤。同时,天气的变化,特别冬天,也会影响到训练。
4.身体疲劳或局部负荷过重,生理和心理状态不良
人体在疲劳或局部负荷过重时,如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初愈,疲劳和身体技能下降时,机体的警觉性和灵活性下降,肌肉力量减少,动作的准备性和身体协调性显著下降,同时个体的注意力减退,反应比较迟钝。如果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训练比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不好,心慌意乱,易产生损伤;也有个别学生好胜心强,好奇心大,爱表现自己,急于求成,也易发生损伤。
二、田径项目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
1.径赛类项目
一是短跑。短跑常见的外伤有大腿后部屈肌拉伤、足踝腱鞘炎、跟腱纤维撕裂、断裂或跟腱腱围炎。在短跑中小腿受伤也较常见,而髂骨前上棘的断裂、踝关节与膝关节扭伤多是赛跑时急停引起的。二是中长跑。中长跑外伤较少,腓肠肌受伤最常见,膝、踝关节的重要损伤,极易引起慢性损伤。中长跑可以出现过度紧张现象。下肢训练过多,有时可出现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或骨折。三是跨栏跑。跨栏最易发生大腿后肌肉拉伤和膝、踝关节的韧带拉伤、腰痛及髌骨软骨病。另外,由于髋关节展较多,所以内收肌的损伤也多见。所以应注意训练制度的安排,跨跳姿势的矫正以及栏的安放位置及方向。运动员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掌握正确的径赛类项目技术动作,在训练或比赛前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采用多种训练的方式以提高训练程度。
2.田赛类项目
(1)跳跃类项目
①跳高。最常见的外伤是踝关节韧带损伤或骨折、足跟挫伤、膝关节的韧带与半月板损伤、前臂骨折及肩部挫伤及下肢肌肉拉伤,也可发生脊柱损伤、髌韧带损伤、膝关节脂肪损伤或踝关节扭伤。预防措施:在练习前应检查横杆与架子的质量。跳鞋的后跟内应垫橡胶海绵,减少制动时的冲击力量。海绵包应厚、软,要放平无间隙,助跑区域要平整。跳高要掌握正确的助跑起跳技术,先学腾空及转身姿势。训练时注意力集中,同时防止过度疲劳训练。另外应加强踝、膝的力量练习。
②跳远、三级跳远。最常见的外伤于腰、膝、踝及足部损伤。膝关节损伤主要是半月板损伤及十字韧带损伤,也有下肢肌肉拉伤,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跟腱损伤及跟骨下脂肪垫挫伤、前臂骨折及肩部挫伤。在三级跳远中,极易发生跟骨炎。预防措施:做好准备活动,包括各种专门跳跃的辅助练习。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学习三级跳时不做长距离的和高速度的助跑。避免助跑的跑道过硬或技术不良。训练中防止疲劳及精神不集中,同时加强下肢力量。
(2)投掷项目
①铁饼、铅球。铁饼运动员在掷铁饼时,经常需要在膝半蹲位置支撑扭转用力,因而最易发生的创伤是髌内软骨病,髌腱捩伤及伸膝腱膜炎。模仿练习或试投易造成局部的劳损,因而必须引起教练员的注意。铅球运动创伤,常见的有二、三、四指,掌关节扭伤以及肩关节韧带、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拉伤,另外,腰部肌肉韧带,右大腿后群肌也容易拉伤。预防措施:加强训练的组织方法,技术的讲解和准备活动,是预防此类创伤的主要措施。
②标枪。投掷标枪对肩、肘、腰、膝的要求很高。运动员较易发生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及腰部损伤。肩、肘、腰、腿在投出时未呈反弓形而导致肩袖伤、付内侧副韧带、肌肉的捩伤,肘的骨关节病(投掷肘)最常见。助跑末,一腿突然制动,使髌骨的软骨与股骨反复撞击或肌肉反复牵扯导致髌骨软骨病或伸膝腱膜炎等膝伤。预防措施:加强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正确掌握投掷技术动作,特别是最后出手动作,加强各关节的韧带、力量、灵活练习。投掷前准备活动要充分。
总之,在日常训练、比赛中教练员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关于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清楚认识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要科学地组织和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掌握动作要领,尽快纠正错误技术动作,加强对场地器械的安全检查,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7
1.1 训练的业余性。
训练的业余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在课余时间, 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与成人训练存在很大差别。参加训练的青少年年龄均在7—16岁, 他们正处小学和中学阶段, “以学为主, 兼学别让”;只有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 才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 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接受科学训练原理, 执行训练计划, 帮助教练员修改训练计划, 不断提高自训和自控能力, 创造优异成绩。
1.2 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是打基础的训练阶段, 它是为第一线运动队输送后备力量的训练阶段。实践证明, 国家和世界纪录创造者和保持者, 都有坚实的基础训练。只有打好牢固基础, 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优异成绩。青少年运动员的课余训练, 不是追求专项技术和运动成绩, 而是打好身体训练基础, 特别是全面的身体训练基础, 牢固掌握基本活动能力, 增强生理机能, 掌握和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是区别于成人训练的基本原则。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训练任务, 才能承受训练中不断加大的运动负荷, 才能完成激烈而紧张的比赛任务, 才能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 才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发展和提高专项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打好基础, 必须处理好基础与成绩的关系, 实践证明, 基础越牢固、越扎实, 运动成绩提高的幅度就越大。
1.3 运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提高运动成绩, 实现训练总的目标。然而, 目前比赛日趋激烈, 比赛次数明显增多, 比赛难度不断加大, 比赛对手实力相当, 比赛地点不断变化。为此,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做到内容多样化, 方法手段的新颖性, 提高运动员训练兴趣, 以减少疲劳和消除疲劳。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是打基础的阶段, 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 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 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 打好训练基础, 为未来创造异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然而, 青少年运动员正是生长发育阶段, 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 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发育较缓慢, 兴奋与抑制不均衡, 训练内容和方法陈旧, 手段单一, 易造成运动员的精神疲劳, 有损运动员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增强。在训练中, 内容丰富、方法新颖, 手段多样是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需要, 是年龄特征的需要, 是打好基础的需要。
1.4 运动训练过程的个人针对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 运动技术由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所构成。技术基础是完整技术中从开始到结束的技术过程;技术环节是完整技术分成的阶段;技术细节是完成上述两个因素时, 运动员保持个人的风格和特点。为此在同一种技术训练中, 运动员特点不同, 掌握和运用某环节技术不同, 训练的方法、手段、选用练习内容都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进行个人针对性训练。此外,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每个队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因此, 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共同提高。教练员在制定运动训练内容时, 应做到一个运动员一个训练计划, 这样才能完成训练任务, 实现训练目标。
2. 青少年运动员田径训练的制胜规律
2.1 运动负荷要逐渐加大。
为使运动员的机体能力适应现代比赛的需要, 在不同层次、等级、类型的比赛中, 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练员要在训练中不断加大运动负荷, 提高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性, 保持和提高对运动负荷刺激的积累, 加强竞技能力, 这就是运动训练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正处生长发育阶段, 内脏系统尚未成熟, 承受不了大负荷的训练。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来说, 训练量不应无限加大, 而应根据性别、年龄、训练年限有针对性、有节制地加大。
2.2 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超量恢复规律。
恢复过程是指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 由于运动负荷作用而导致暂时下降和减少状态, 通过休息回到并超过运动负荷前的水平, 这种恢复过程叫超量恢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由于身体练习而消耗能量和能源物质, 在运动负荷较大, 时间较长, 练习次数或组数较多时, 消耗能量与能源物质较多, 导致机体疲劳产生, 运动员通过休息、营养补充、睡眠等途径, 机体能量和能源物质不断恢复, 从而达到训练前水平, 称之为恢复过程。然而, 运动员是强性有机体, 因此在恢复过程中, 能量和能源物质易超过原来水平, 比原水平多的部分, 称之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质, 增进运动员健康, 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教练员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 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 体现训练的控制论和休息论, 体现训练的科学性, 反对盲目性和经验主义训练。
2.3 运动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
竞技运动是由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方面构成。训练与比赛之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训练是比赛的基础, 因为没有训练就不能比赛, 即使比赛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比赛是训练的最高形式, 是训练的检验与评定。为此, 没有比赛的训练效果不佳。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创造优异成绩, 而要创造优异成绩只有通过比赛, 经过规则的检验, 裁判的评定被承认。所以训练必然比赛,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也必然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和智力的训练。比赛不仅比成绩、比名次、比分数, 而且比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心理状态、临场发挥。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 应很好地安排训练内容, 训练和比赛结合起来。
3. 结语
技术不合理, 在少儿时期由于追求专项成绩, 训练时强度要求过高, 只顾完成训练量和强度指标的任务, 对于技术精雕细刻不够, 逐步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到了成年再进行改进非常困难, 这也是影响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要使运动员保持较长的运动年限,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教练员必须在运动员少儿时期以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 采用多种训练手段, 这符合少儿生理及心理特点, 使他们不会产生精神上的疲劳和厌烦情绪。在具体训练中, 教练员应安排发展速度的内容从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动作速度三个方面考虑, 统筹兼顾, 并按不同年龄和不同队员的特点, 抓住重点全面安排, 以身体素质为基础进行多年系统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逐渐加大并遵循一定的训练规律, 以赛带练, 挖掘运动员的最大身体潜能。
参考文献
[1]许耀球, 姚天白.田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94-107.
[2]袁建国, 王连臣.青少年田径训练与选材的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1997.11.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8
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在骨骼方面, 青少年年龄越小, 骨中的水分和有机物成分所占比例就越大, 软骨成分越多, 富于弹性而硬度小, 在长期的重力和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在肌肉方面,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偏少,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表现为耐力差、容易疲劳, 青少年应以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活动及最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为宜。在心血管方面, 易出现运动性贫血, 青春期发育前, 血管发育快而心脏发育相对较慢, 心收缩力不强, 射血量少, 但血管弹性好, 青春期发育后, 心脏发育速度快于血管, 在此特别注意“青春性高血压”。在呼吸方面, 呼吸器官的发育不完善, 肺活量较小, 肺内弹力组织较差, 主要通过呼吸频率加快来进行调节。在神经方面,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 易疲劳, 同时, 由于青少年的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旺盛, 合成代谢迅速, 因此, 疲劳消除较快。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力量素质的发展
全面的力量训练, 使得运动员各部位的肌肉都得到很好锻炼, 为以后专项技术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力量素质的发展与技术动作的完善和机能水平的提高等结合起来, 既提高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 又改进技术的目的, 使提高力量素质与肌肉工作能力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系统。同时, 力量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 在保证恢复和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前提下, 力量素质训练应进一步提高, 否则运动员难以胜任大负荷比赛技术训练的要求。
(二) 速度素质的发展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回答的能力。它的快慢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 即反应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13岁左右是发展反应速度的最佳时期,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的速度, 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对不同年龄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提出动作速度10~13岁时增长最快, 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步长主要由肌肉力量的大小、髋关节的柔韧性等因素制约, 步频主要受运动中枢神经反应过程灵活性及各种神经中枢相互协调性所制约, 步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三) 耐力素质的发展
从生理角度分析, 耐力素质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有氧耐力练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体供氧机能, 促进新陈代谢能力。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进行无氧耐力的训练是为了提高有机体对氧债的承受能力。
(四) 灵敏素质的发展
灵敏素质是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素质是建立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性和节奏感等多种素质和技能基础之上, 灵敏素质的最好时机是在基础训练中。
(五) 柔韧素质的发展
柔韧素质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表现在关节的活动和肌肉、韧带、肌键的伸展性和弹性。柔韧性的提高, 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对提高动作速度、增加肌肉力量十分有益, 又可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延长运动寿命。
三、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应注意事项
在力量方面, 进行负重练习时, 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性别、年龄和训练程度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训练的负荷, 循序渐进, 防止伤害事故。在速度方面, 训练时要以速度素质为主, 运用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把速度素质训练贯穿始终, 还要注意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等训。速度训练要与其它的目的练习结合进行, 统筹安排, 相互补充。在耐力方面, 培养敢于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还要重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 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及呼吸。在灵敏方面, 注意神经过程的灵敏性, 把握好年龄、性别、体型、体重, 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合理安排灵敏训练。在柔韧方面, 柔韧素质训练应注意温度和时间。温度过高, 肌肉紧张或无力都会影响其伸展能力, 温度过低, 肌肉粘滞性较强, 运动中容易拉伤, 一天中在10~18时人体现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
四、小结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在发展身体素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给予我们一些重视:
1)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而青少年运动员所采用的训练方法要严格遵循其生理特点, 避免早期职业化现象的发生。
2)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应遵循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 以速度、技术为中心, 结合专项特点为根本, 充分挖掘青少年的潜力, 为后期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打好基础。
3) 应建立多年教学训练体系, 走全能训练的道路, 重视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 严格安排和调控训练负荷。所以, 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科学化训练过程中既要遵循科学原理, 又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还要遵循各项目训练的特殊规律, 这些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动训练过程中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深刻认识了这些原理和规律, 并付诸于实践, 运动训练才具备了科学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宝林.青少年全面身体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3]徐本力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9
通过实践,以下几点做法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思想教育
经常用一些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在不利条件下,通过顽强拼搏,结果反败为胜的事例教育运动员。以跨栏运动员刘翔为榜样,树立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为学校争光的荣誉感,这样把运动员的思想基础打好,在比赛中就能敢于拼搏,赛出成绩。
二、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大训练条件的难度,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靠平时的训练来培养的,坚持做到越是在较差的环境下越多安排运动员训练,如在逆风、高温、寒冷、雨雪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坚持训练,提高运动员对各种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运动员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采取加长训练距离,加大阻力的训练,培养运动员与困难敢于作斗争的决心和毅志品质,为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接近比赛的条件下训练,训练中多为运动员制造相互竞争的机会,把水平相近的运动员编在一组,制造竞争环境和气氛。可男女混合训练,让水平相接近的男女运动员同场进行比赛,通过运用水平均等的训练和比赛来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适应比赛气氛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抓好心理训练
1. 训练中可采取好差对练、男女对练及让距离跑的方法,增加竞争机会,提高竞争能力。
2. 在平时比赛和测验中,教练员只做赛前分析和指导,不做临场指挥,培养运动员单独作战的能力。
3. 在平时比赛和测验时,要求田赛项目预赛只进行两次时,就要求运动员在这两次机会中发挥出较好成绩,甚至最好成绩。在竞赛的短跑项目中,好差分别编组,按名次录取参加决赛,使运动员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比赛,制造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气氛,以培养运动员的竞赛能力。
四、改变奖励方法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10
1、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速度和灵敏性的重要性
1.1、起跑过程中的作用
起跑是一个瞬间性的动作, 这个动作对于运动员速度和灵敏性的要求很高。起跑动作快, 运动员就会呈现出优势, 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信, 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沉着应对。起跑动作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速度和灵敏性的发挥。 运动员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听到枪声的瞬间做出快速地反应, 完成起跑动作。这是灵敏性和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是运动员能力的展示。
1.2、奔跑过程中的作用
在田径运动中对于速度和灵敏性的要求很高, 尤其是短跑比赛中, 运动员需要在短跑过程中一直保持很高的速度和灵敏性, 使自己的最好状态能够得以发挥。 田径比赛可以说是对运动员能力的考验, 也是对运动员速度和灵敏度的考验, 让运动员时刻都处于紧张状态, 不敢有所松懈和放松, 从而使速度能够最大化地发挥, 呈现出完美的动作和运动过程。
1.3、冲刺过程中的作用
在田径比赛中, 冲刺过程决定这最后的胜利, 这也正好印证了这句老话“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田径运动员在冲刺阶段是否能够把自己的速度都发挥出来决定了自己的名次。 如果运动员可以控制好体能, 在冲击阶段可以最好地发挥就会表现出最大的速度, 从而使比赛有看点, 使所有的人都处于紧张状态中。如果在冲刺阶段没有表现出速度和灵敏度, 那么, 田径比赛的看点也会大打折扣, 这对于田径运动员的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目前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速度和灵敏性的因素
2.1、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因为速度和灵敏度主要使田径运动员的一个瞬间反应, 所以, 它主要是受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状态来控制的。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快, 能够在瞬间收到命令, 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来下达命令, 实现运动员速度和灵敏度的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快慢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反应, 从而影响到了运动员的整个运动过程。
2.2、骨骼肌纤维的类型、初长度和弹性
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骨骼肌纤维的类型、 初长度和弹性也是影响速度和灵敏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这正是运动员长期训练和练习的结果。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初长度和弹性决定了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灵敏度, 从而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2.3、骨骼肌的力量速度曲线
运动员的骨骼肌力量速度曲线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度。 运动员的骨骼肌有力量,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需要的动作, 可以使力量集中起来, 会达到很好的发挥, 从而实现速度的展示和灵敏性的呈现。 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平时关注骨骼肌力量的训练和练习, 使运动员的骨骼肌保持有力量, 从而短时间内完成想要完成的动作, 实现速度和灵敏性的展示。
3、提高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速度和灵敏性的有效方法
3.1、发展启动速度和灵敏性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度, 发展启动速度是前提。启动速度决定着田径运动员的成败, 启动速度用时少, 运动员完成运动的整体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减少, 从而呈现出快速地表现。为了锻炼运动员的启动速度和灵敏性方法是多样的, 教练可以组织运动员利用地形做各种短跑练习, 使运动员能够多次地通过启动来进行练习。熟话说“熟能生巧”, 通过反复地练习, 运动员就会掌握如何发力, 知道如何起进行快速地起跑, 从而提高自己的速度和灵敏度。这样的练习形式可以使沙地跑、上下坡跑或者是跑阶梯, 运动员在练习中都会得到启动速度和灵敏度的练习, 从而使运动员可以实现瞬间提升速度。
除了借助地形的训练外, 教练还可以带领运动员利用器械和工具的帮助来进行辅助练习。 变化形式的练习首先可以增加运动员运动的趣味性, 而且还可以变化形式进行练习, 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 实现速度和灵敏性的提高。教练可以组织多名运动员一起进行训练, 做各种跑的练习, 如穿加重背心的起跑练习, 加速跑突然改变方向跑, 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短跑……丰富形式的练习, 改变了单一练习形式的枯燥性, 使训练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从而增加了运动员主动进行训练的主动性, 让运动员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
在训练过程中, 教练带领运动员利用同伴的各种助力做加速跑、牵引跑、各种准备姿势的听信号启动跑对于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性的练习也是有一定提高和帮助的。 通过加速跑和牵引跑等不同形式的练习, 运动员实现了在短时间的力量的锻炼, 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速度。 教练有针对性地训练会使运动员感受到运动的趣味性, 从而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潜能, 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2、发展爆发速度和灵敏性
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瞬间的爆发力使至关重要的, 在起跑的瞬间, 这种爆发力更是体现出了优势和潜能。如果运动员的爆发速度和灵敏性很快, 在起跑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优势, 以最大的速度克服身边的阻力, 形成一定的速度的爆发。 田径运动员的爆发力越大, 起跑、奔跑和冲刺的速度也就会越大, 从而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对于田径运动员爆发速度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负重训练的方式来练习。 对于负重多少比较合适则需要结合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分析, 实现在减重的情况下使运动员可以爆发出力量和速度。 同时采用超等长训练法提高爆发速度也是其他方法无法相比的。这种方法主要使利用肌肉先进性快速的离心收缩, 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 对提高运动员的爆发速度有着很好的帮助和提高。
3.3、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当田径运动员进行奔跑时, 肌肉链牵制着人体运动的速度, 从而引起一种肌肉的牵张反应, 这种反应的速度快慢决定这田径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这也就是常说的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反应快的运动员会在瞬间产生加速度, 从而朝着前方进行奔跑和运动, 减少反应时间, 从而快速地进行反应。在练习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时要关注专项技术负荷训练, 关注反应速度练习的间歇时间和训练强度, 使运动员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速度的练习, 实现能力的逐步提高。 在具体的训练中教练可以采用听口令、发信号、用节奏以及不同形式的反应性游戏来带领田径运动员进行反应练习, 使运动员在听到信号或者是各种口令后可以马上地做出反应, 实现对于反应速度的练习, 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灵敏性。除此之外一些运动形式, 例如上、下坡跑交替跑, 不同距离游戏接力跑, 追逐跑, 不同距离标志跑, 中、快速、匀速跑不同速度的运动形式对于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也有一定的练习作用, 会在丰富的运动形式下提高田径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性, 促进田径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
总之, 对于田径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性的训练会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爆发速度, 做出快速地反应, 从而在比赛和运动中表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展现速度的魅力。教练要从方法和技巧上多指导运动员, 使运动员可以掌握运动的动作要领, 在运动中可以恰当地发挥, 实现动作的完美展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为了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技能, 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敏性是前提。本文主要探究了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速度和灵敏性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和有效方法, 以期促进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速度,灵敏性,重要性,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华刚.田径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6.
[2]尹锁春.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科研, 2007, 05.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11
摘 要 本文结合耐力项目的特点,通过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类别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消极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结合运用心理学原理,阐明了田径耐力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的一些特殊规律。
关键词 耐力项目 赛前 心理状态 积极 消极
体育运动与人类任何其它形式的活动一样贯穿着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在许多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与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胜负乃毫微之争。田径耐力项目更是如此,它包括中距离跑、长距离跑、马拉松和竞走等,属周期性项目,其特点是运动时间长,运作单一多次重复。因此,充分而适宜的心理准备,形成赛前最佳状态能为即将开始的激烈紧张和艰苦的长距离运动得以发挥体力、技术、战术做好准备。
一、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别及特征
(一)赛前“消极心理”
1.过分激动。赛前过分激动状态是竞赛活动的信号,提前刺激大脑皮层而引起的一种超前反映现象。其表现为:(1)睡眠不佳。(2)食欲强,但吃多吃少无所谓。(3)呼吸快,动作忙乱,体力自我感觉良好,看上去精力旺盛。(4)经常有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对客观事物常表现出“过敏反映”,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谈笑,但言多语杂。(5)不能冷静思考问题,对比赛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且埋怨同伴,盲目自信,但过后又常常自责。(6)训练时反映过灵敏,行动积极盲目,喜欢呼叫,动作往往过度,技术准确性差且常常变形。(7)对别人讲的话如好的建议常常不大注意,且听后容易“丢三落四”。
2.异常淡漠状态。赛前淡漠状态与过分激动状态相反,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表现为:(1)看上去心平气和,但情绪非常不稳定且很少发表意见,对集体活动冷淡甚至厌烦。(2)容易被比赛训练以外的事情分散精力,对训练效果甚至对自己是否上场比赛持无所谓态度。(3)训练比赛时行动松散且动作无力,表现的异常消极,对技术处理也比较随便。
3.过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与过度兴奋状态有些相似,但也有本质的不同,表现为:(1)面部表情严肃,外观精神不佳。(2)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反映迟钝。(3)汗多、尿频,甚至有局部肌肉抽筋颤抖现象。(4)行动缓慢,动作明显变形。
4.虚假自信状态。虚假自信状态即是自信心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保证,但并不是虚心而是自我掩饰,是确确实实的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的特点是:(1)心存侥幸,不认真准备。(2)爱幻想,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3)容易走极端,稍有不顺利就丧失信心。
(二)赛前积极心理
最佳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赛前积极、振奋的乐观的状态,能使心理活动处于较高水平,潜在的能力能够很好的发挥。具体表现为:(1)情绪兴奋适宜。(2)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有高度抗干扰能力,有各种比赛策略和应变措施,能迅速巧妙地选取与客观现实相符合的行动方案。(3)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心理上能做到乱中求静,行为上能做到动中求稳。(4)在竞赛中表现出自己全部力量和取胜志向,遇到困难无沮丧表现,关心集体,对同伴、教练态度和谐、热情。(5)反应敏锐、行动积极、技术水平稳定、训练效果较好,能集中注意力聆听教练员的讲话。(6)食欲正常,睡眠安定、眼神清澈、明亮,面部表情与平时比无异常变化,外观精力充沛,体力自我感觉良好。
二、引起赛前不佳心理状态的原因
引起赛前不佳心理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一)对即将来临的比赛形式、任务有不正确的理解,强烈的求胜愿望和现实情况相矛盾。
(二)运动员训练程度底或缺乏比赛经验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过高并扩散,使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降低。
(三)由于疲劳或赛前调整不好引起。
(四)比赛动机消极且有恐惧感,对比赛结果和不利条件考虑太多,缺乏信心。
(五)比赛规模大小,任务的轻重和对于实力的强弱,场地的适应与否,观众情绪的原因。
(六)过分考虑个人名次,荣誉比赛的结果。
(七)由于过去比赛中有过严重的心理创伤或经常失败的情绪体验,形成巩固的定型。
三、克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
(一)语言法
通过语言的交流了解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即使诱导他的思维朝一定方向的变化和发展。另外,通过交流使运动员心中喜悦,是一种西疗法。它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滑稽可笑的表演引起运动员心中的喜悦,甚至引起他们的哈哈大笑使之缓解紧张的气氛。
(二)自我暗示法
运动员采用积极、简明的词语暗示调节自己的犀利状态。比如在中长跑的比赛结束之后,可以静坐或卧在无干扰的地方,闭目默念有肯定意愿的词语,使自己的肌肉放松。另外,还可以在比赛前给自己鼓励,想象一些能缓解紧张的事。
(三)情绪转移法
此法与语言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中长跑运动员由于运动负荷大,心理承受也大,用情绪转移法来帮助运动员调节这一现象,找一些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做,以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和心神不安的不良心理。
(四)宣泄法
通过与别人的交谈、辩论来倾吐自己的压抑和烦恼,从而得到解脱。心理学研究表明,中长包运动员往往是属于内项型,所以更需要心理医生或教练员用关心、体贴的语言去开导运动员。
(五)信心制胜法
帮助运动员树立成功的意向,以对以往好成绩的追忆和理想动作的模拟表象来增强其自信,并帮助其树立以战胜自我为主的制胜原则。有时候在赛前教练员可以故意夸大或编造他们对手的不利来刺激运动员来增强他们的信心。
(六)奖励法
就是用适当的方法表扬或用奖励的方法使运动员获得某种荣誉,激起他们的喜悦之情的一种喜疗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平时性情压抑而忧愤的运动员效果较为显著。除了奖品、奖金的方法外,口头表扬、甚至是眼神的表扬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熊和平.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J].体育函授.1994(3).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 篇12
应正确理解田径运动青少年早期专门化训练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仅是指运动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专门化训练,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包括专项技能与专项技术的早期专门化全面学习。在青少年多年的田径运动训练中,相当多的教练员只重视运动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专门化训练,忽视或不重视青少年早期训练阶段的专项技能与专项技术的全面学习。
当然,青少年早期训练阶段的专项技能与专项技术的全面学习不应采用成年人方式的练习方法与手段,要杜绝田径运动早期训练的专项化倾向。国际田联目前大力推广与宣传的少儿田径运动,充分表明国际田联高度重视青少年早期训练阶段的专项技能与专项技术的全面学习。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和我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在我国大力推广与宣传少儿田径运动也充分表明我国田径运动管理层高度重视青少年早期训练阶段专项技能与专项技术的全面学习。为此,北京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全国少儿田径运动研究会”,旨在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我国田径运动青少年早期专门化的训练。
应深刻理解,青少年早期训练阶段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关键时期,是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学习与掌握的黄金时期。如果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发展,运动员必将会失去这些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从而会损害或阻碍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潜力的表现与发挥。对此,我们相当多的基层教练员并没有认识到青少年这一时期专项技能训练的深远意义与重大作用,而是急功近利,盲目发展和追求运动素质的提高。
为什么重大比赛不能正常发挥训练水平?为什么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提高缓慢?为什么远度跳跃项目快速助跑准确踏板的技术至今没有解决?为什么高度项目起跳过杆的成功率低?为什么投掷项目投掷区的利用与最后用力完成后的平衡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简单地说,问题的本质就是专项技术不成熟,专项技术不过硬,所以比赛中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和支配肢体,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和发挥运动能力,不能精确实效充满信心地完成专项比赛动作,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
要深刻理解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其本质是正确本体感觉的培养与训练,要重视运动技术的规范性、实效性、精确性和稳定性的严格要求,要努力培养运动员运动专项精细的本体感觉分辨能力和控制能力。这是比赛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成功比赛的物质基础。例如,远度跳跃项目高速助跑中的准确踏板问题至今一直没有解决,就是运动员不具备高速助跑中的精细的本体感觉分辨能力和调控能力的结果,就是平时助跑技术训练中没有严格要求精确性、实效性和稳定性的必然结果。
田径运动的专项技术训练应向体操运动的技术训练学习,田径运动青少年的专项技能训练应向体操运动青少年的专项技能训练学习。要学习体操项目对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那种严格认真、精益求精的训练理念、训练要求和训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比赛零失误,才能做到成功比赛,才能在比赛中淋漓尽致地发挥日常训练中获得的运动素质,创造最高运动成绩。
另外,必须纠正某些专家学者的错误观念与认识——青少年身体素质差不能学习和掌握“复杂”的运动技术。例如,走步式跳远、撑竿跳高、背越式跳高、跨栏跑技术等等。在这种错误理念影响下,在青少年早期训练时期根本不重视、甚至不考虑专项运动技能的传习与掌握。应该认识到,青少年时期必须打下坚实的良好的运动技术基础。必须杜绝在技术训练方面走错路、走弯路的做法,应明确提出专项技能和专项技术训练是青少年田径运动早期训练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任务,要认真研究并制定出青少年田径运动早期训练阶段技术训练的内容、目标、进度和要求。这一点应向体操运动的青少年专项技术训练学习。
错误的观念和训练实践让许多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错过了本体感觉训练和运动技能学习的黄金时期,造成青少年时期没有打下坚实的专项技能基础和专项技术基础,为后继的专项提高和发展埋下了人为的训练障碍及无形的训练隐患。也就是说,如果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发展,运动员将失去这些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从而会损害或阻碍未来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潜力的表现与发挥和运动生涯的辉煌。
应该清楚,专项运动技能与专项技术是专项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专项运动技能与专项技术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则无从发挥,则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但训练实践中往往却将其束之高搁,顽固地走运动素质挂帅的训练弯路。可以说,这是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不幸,但却是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我国的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中,普遍存在着对技术动作练习的规范性、正确性、精确性和稳定性要求不到位的现象,普遍缺少对田径运动技术精益求精的严格训练要求。例如,在一次全国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跳远、三级跳远训练营的现场调研中发现,运动员助跑起跳的上板率不到1%。快速助跑中的准确踏板问题是我国远度跳跃项目老生常谈、至今也未解决的问题,应该说这与当前我国田径运动技术训练要求不到位有密切关系,与青少年时期粗劣的专项技术训练有密切关系。青少年训练应高度重视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训练,为后继的专项训练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而不应“制造”影响继续提高的人为障碍。例如:跑的技术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要求;跳跃项目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高度跳跃项目身体运动轨迹和轨迹最高点的控制技术;投掷项目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最后用力的动作节奏和发力顺序等运动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另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在田径运动青少年的早期训练阶段不宜进行专门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训练。这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训练规律所决定的。儿童少年时期的运动素质训练,运动协调性和速率的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时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训练应融合到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中,例如体操的技巧练习和各种球类活动。
在儿童少年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运动技能与专项技术的学习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速度素质和运动协调性发展与提高的方法与手段,必须高度重视体操练习深远的基础作用,改变田径运动是基础的错误的青少年早期训练的观点与理论。可以说,体操是青少年早期训练的基础。
四、青少年身体训练的基本途径——运动素质训练技能化
运动训练最重要的两大任务:第一发展和提高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第二培养和完善专项运动正确、精细的运动技能本体感觉——高度熟练自如的专项技术。青少年训练应将发展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任务与培养和完善专项技术、专项技能的任务相结合。也就是说,青少年训练时期应将运动素质训练与运动技能训练相结合,将运动素质训练融于运动技能训练之中。例如专项技术动作的分解与完整练习;多级跳和单脚跳练习;助跑摸高练习;小球、实心球掷远、掷准练习;体操的技巧与跳跃练习;各种方式的跳上跳下练习和负重练习;各种方式的球类运动等都是典型的将运动技能训练与运动素质训练相结合的练习手段。运动实践中应认真研究和不断创新青少年早期专门化训练的各类训练方法与练习手段,使青少年早期专门化训练过程中做到运动素质训练技能化。
在青少年身体训练中必须注意:尤其在青少年早期训练阶段不宜进行专门的力量和耐力素质训练;适当控制运动方式单一和神经支配简单的田径式身体训练方式;力量训练中应高度重视各种各样的跳跃力量练习,杜绝杠铃挂帅;注意全面发展各类运动技能,尤其是体操运动的技巧与跳跃练习,培养青少年对身体的控制与支配能力,促进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开展广泛的基础性运动项目。田径运动的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青少年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对竞技运动各项目的训练、甚至对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要认真研究和全面审视传统的田径运动青少年早期训练的理论与观点,使其与时俱进,发展完善。
青少年早期训练阶段应该练什么?怎么练?应该注意什么和防止什么?重点发展什么和抓紧发展什么?这是每个教练员必须明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应该认真反思“田径运动是基础”的青少年早期训练的理论与观点,认真研究青少年训练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与训练目标,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推荐阅读: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05-10
青少年心理06-02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05-13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06-07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09-07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09-08
青少年犯罪心理09-17
青少年心理干预11-07
青少年叛逆心理09-26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选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