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心理

2024-09-26

青少年叛逆心理(共12篇)

青少年叛逆心理 篇1

一、青春期的特点

通常把十一二至十三四岁称为少年期,十四五至十七八岁称为青年初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合称为青春期,即初中和高中阶段。

青春期的到来,对于中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下几种最为普遍:

渴望孤独

早在婴儿期,婴儿就希望与别人在一起,个体的这种欲望在小学阶段的“伙伴年龄”达到了顶峰。到了青春期,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不再和同伴玩,而从群体中退缩出来,离群退出时,常会发生与朋友争吵,以及友谊破裂的事。他们常单独地在房间里打发时间,有时候会突然的很不想参加家庭的活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十一二岁。

反抗心理

青春期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在十二三岁。

第一反抗期,三岁左右,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别人帮忙就生气,这是自主性发展的缘故。

第二反抗期,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冲突,这种冲突有时候会导致纠纷而使中学生情绪不好,心情黯淡,甚至引发离家出走的念头。学生反抗父母的情绪有时会表现得非常强烈,他们的口头禅是“啰嗦”、“少管闲事”或用力关门,致使父母担心或生气。

独立自主

青春期代表着自主性的独立发展,也称为“自我觉醒的时期”。自主性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由于这时是自我的萌芽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个人思想还未成熟,无法顾及到对方,所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以表现出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与心情的特点。

年龄小的孩子看不到父母就不安,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从心理上开始脱离父母亲,这叫做“精神上的断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逐渐脱离家庭而独立,去寻求自己的生活。

友谊交往

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中学生活中日益重要;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二、逆反心理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三、叛逆心理的成因

1主观方面: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心理受挫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性,总希望教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而用“非常” 方式需求关注。

好奇性驱使

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性,总想解开他们的“神秘面纱”。探个究竟,看个明白,亲身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

性格因素

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2客观方面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教师态度

教师教学缺乏民主意识,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性,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班风不良

有叛逆心理的学生相互感染,进取目标受挫。

四、叛逆心理的表现

1、否定性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2、评判性 评判学校和老师,评判老师的教学和行为。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滑坡现象;评判社会对社会负面现象不接受和不理解。

3、对抗性 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加大。认为父母的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作,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 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现象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能使他们动情。

5、阶段性 青少年的叛逆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加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不在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叛逆行为表现开始;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表现为对自我评判结果的维护,维护判断就是维护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尊心的表现。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出现。

五、叛逆心理的教育对策

心理疏导法

疏导的关键就是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 创设一种情境,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受压抑乃至反抗的情感原因, 把不满情绪全部发泄出来, 以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和内心平衡。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要抓住逆反的“症结”所在,在“疙瘩”处设法使招,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使学生想得通并愿意接受教育;二要切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脉搏”, 给予科学合理的疏导,使学生认识到教师了解自己、关心自己、重视自己。唯有此, 他们才能改进自己的不足, 与教师默契配合。

心态契机法

学生心态是指在外部刺激和主客体作用下, 学生对外部刺激和自身状况所表现出的心理反映状态。它明显表现为某种情绪和心理倾向, 反应出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气质、性格及其心理变化的态势。教育者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心态变化, 特别是对消极心态要把握诱因, 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利用适当时机, 即在学生希望进步、愿意解决矛盾情况下晓之以理, 促其感悟, 使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 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改变氛围法

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 使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感受到气氛的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集体的温暖, 进而自觉融入和谐的氛围中。教学中, 若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死、课堂气氛沉闷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程序, 改变教学方法, 机智地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重新鼓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 逐渐淡化和消除逆反心理, 从而有效地学习。

分类指导法

即要根据学生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及需求给予不同对待, 使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和区别性。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不同类型的逆反心理, 教师要对症下药, 区别对待, 这样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才能落到实处。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身教法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受教育者时时刻刻对教师、对长者进行观察乃至模仿。他们听了你课堂上的说教之后, 往往要同你日常生活中的言论、行动相比较。我们知道,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熟性和判断力, 他们也逐渐学会“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说得头头是道, 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十分落后, 那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逐渐降低。今后, 他说得再娓娓动听, 学生也会不屑一顾, 望而生厌。

青少年逆反心理既是正常心理,又是问题心理;既有消极性一面,也有积极性一面。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具有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果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很好解决。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青少年叛逆心理 篇2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 青少年的交际能力逐渐强大, 信息来源渠道多, 接收信息量大, 知识面也较宽,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 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 叛逆青少年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 其中超过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会体现在14 ~17岁这个年龄段。调查表明, 青少年的叛逆年龄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 主观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 精力充沛, 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 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 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 希望得到承认、理解和尊敬。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 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 常以自我为中心, 爱耍小脾气, 听不进不同意见, 拒绝有意帮助, 自控能力较差。

2. 客观方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 父母与家庭、学校与教师、社会环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关键因素。

( 1) 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 都会有这样的心理: 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固然是好, 但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 如不按照家长的说法去做, 就会受到家长的说教批评, 甚至会遭受棍棒式家教。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 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 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 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 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 2) 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 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 偏爱优生、漠视后进生, 教学方法简单、陈旧, 随意拖堂, 随意停课, 甚至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良好的校风及班风也尤为重要。学生生活在不良的集体或“乱班”中, 会使他们生活没有目的, 缺乏理想, 不完成学习任务, 纪律性差, 自私心重, 不关心集体。部分学生还可能形成小圈子, 互相包庇缺点, 故意与其他同学或教师闹对立等。

( 3) 当今社会文化是影响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 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样单一,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 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 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 夸大叛逆者的能力, 鼓吹个人主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想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对策和建议

1. 家庭教育方面

( 1) 家长首先需要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热情、亲切、平等、民主、信任、宽容, 相处融洽, 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家长应在工作之余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如野外郊游、登山运动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锻炼身体, 增加交流的欲望, 还可以解除烦恼, 顺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 2)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具有启蒙性、个别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家长要尊重孩子, 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 改变“棍棒式”“放任式”“溺爱式”等家庭教育方法, 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使孩子养成生活、学习、行为三大习惯。家长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 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 并相互配合, 应宽则宽, 应严则严, 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 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 学校教育方面

( 1) “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 心灵需要对话, 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 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 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 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有可能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 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这样他们才能把教师当做知己, 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 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 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 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 2)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 老师尊重学生, 在生活中教给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另外,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 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 就应该及时表扬, 表扬是促使后进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 要注意教育方法, 语言不要尖锐刻薄,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向学生道歉, 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 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尊重。

( 3) “身教甚于言教”

作为一名教师, 最希望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 最需要权威性, 自己的话有人听, 自己的号召有人响应, 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建树。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 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 应端正自己的思想, 纯化自己的师德,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自己做起, 率先率范,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楷模作用。

三、结语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篇3

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

逆反心理及其内涵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青少年大脑的发育健全,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越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正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性别意识、性意识逐渐强化和建立,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面对成人的指教,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离。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向所驱散。

3.青少年表现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造成其认识上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对问题的认识仍存在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成人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成人的劝说、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

逆反心理的消除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既是正常心理,又是问题心理;既有消极性一面,也有积极性一面。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具有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果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很好解决。

青少年最大变化就是从儿童期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亲子关系冷淡了,甚至有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也要尊重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合理调节也是很重要的。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时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其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消极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合理调节对策。要认清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调适。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心灵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

成人要与青少年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要真诚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青少年提出一些要求、见解时,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其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交流的通道。

青少年要学会自律,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主动与成人接触,向他们请教,多一份沟通也就多一份理解。青少年也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发现自我价值。让那些无意义的逆反心理慢慢消失。

青少年叛逆心理 篇4

小编常听大人们抱怨叛逆期的孩子们多么多么让人头疼,贴心的小编在网上认真地查找了一番,其中一篇文章让小编很是感兴趣。希望通过小编的转载能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这个说法怎么来的我从现在的这些书里面是无从考证了。我感觉心理学上面应不会使用这么有倾向性的词语来作为一种阶段的划分。

所以我觉得心理学并没有把我们认为的叛逆期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在特定年龄段由于生物性上的原因导致的一种心理特征作定义。

但我感觉作为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而在心理学书籍上难以找到的这个叛逆期其实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

我自己总结有这么几点

个人的气质

我也是看了书和身边的养多个孩子的家庭。才认识到,孩子的气质的差别大到难以想象。

很多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往往觉得孩子的好与坏是自己教出来的。

但有了第二个孩子了以后就会发现用同样的方法是养不出同样的孩子的。

所以同样的到了青年的时候,就算在同一个屋檐下,有些人会有叛逆。有些则完全没有的可能是存在的。

成长的环境

教育模式

有证据证明适当的针对不同气质的孩子进行干预,会增加孩子解决冲突的技能和更少的问题行为。同样的,如果教育不合适,也会起到反效应。

社会文化

也有数据证明,同样气质的孩子,在北美和亚洲(中日)收到的鼓励和抑制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而这种鼓励或者阻碍气质发展的概念我们称为拟合度。

拟合度的不同也会导致成长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的气质被评为勇敢、大胆的,但是养育方式是严厉的。孩子在8岁时会出现持续的行为问题。

突发事件

由于小概率的事件导致孩子在思想和气质上的急剧变化,比如战争,主要亲人的丧失,意外事故造成的各种残疾等等。

家长的教育模式 家长的气质

家长的气质特征对孩子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特别是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候的表现。

家长对于教育的认知

家长认识到教养质量的重要性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帮助家长做出有益于孩子发展的倾向的决定。能够注意到孩子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及早发现孩子的行为问题。

家长执行教育的方式

无论家长是否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最终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是真正影响到孩子成长的。

生物性发展的阶段

由于青年的各种生长激素的影响。年轻人更容易感受到情绪的波动,并且向外表露,情绪的起伏比较大。

加上上面提到的各种因素如果不良的复合之后,就会激烈的表现出来。

至于成年之后,我觉得很多人并不是没有了“叛逆期”而只是转为不那

么明显了。

至于所谓叛逆期的成因,我猜测可能和我们原始本能有关,在青春期的时候需要自己独立去开疆拓土。

需要有攻击性,精神敏感。而原来的父母又要准备下一代,也需要将孩子赶出去。

但现代的生活模式极速的改变,孩子往往在青春期还无法离开父母,这导致的这种矛盾就开始了。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教育 篇5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的青春期提前了。虽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科学》已经有了关于青春期方面的初步知识。但是关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这就造成了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与心理成长不一致。少数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由于自身性格、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叛逆。他们不爱学习,沉溺于网络游戏,惹事生非,不听父母老师的劝导,我行我素。对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教育,父母、老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究竟需要什么。殊不知,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喜欢幻想、希望自立、渴望被人认可。但现实与他们的期望往往差距很大,他们的新潮、标新立异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他们的“自我”得不到认可,他们的困惑得不到解决,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表现叛逆。此外,以下几方面也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一是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甚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压力过大。二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从小到大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三是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孩子的困惑、需求得不到及时帮助;有的夫妻离异后,孩子跟祖父母生活,父母对孩子关爱不够,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阴暗。四是学校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五是对未成年人上网监管不力,孩子上网或玩暴力游戏,或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等。教育青春期孩子,家长不能只根据自己的经历、思维、观念,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和他(她)对话、交流。多关爱,少责骂,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沟通、交流必须有共同语言,殊不知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很快,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不断更新。看到“亲,屌丝,有木有”时,不懂其含义;不知道王珞丹、罗志祥、林书豪是谁;不会玩QQ游戏、不会发微博,说明你落伍了,需要学习,增添新知识,转变旧观念,这样你才有可能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才有可与青春期的青少年沟通,才有可能寻找到教导叛逆青少年的方法。

心理专家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 篇6

1、自我意思增强;这个办法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而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企图标新立异,他们往往表现的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4、特殊的生活经历,以至于性情大变,变得粗暴、多疑、怪癖。

5、教育不当,教育者得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调治:

提高文化素质,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2、培养想象力。

家庭学校的做法:

重视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克服逆反心理,不能把青少年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些事情在别的家庭中存在的很多,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有这种情况,你也不用觉得很委屈。

要知道你是小孩的监护人,不是你的个人物品,你要先尊重她,才能得到小孩的尊重,这个你一定要做到,如果你只是笑地说,:“哦,对不起了,没想到我的小宝贝长大了,连我都不能看了,看来妈妈真的要向你道歉了。”这样小孩一定不会再和你针锋相对了,至少不会生那么大的气了。

你的小孩也是需要尊重的,这她也没有错,你应该高兴才是,因为你的女儿以经长大了,你只要尊重她,那她一定也会尊重你的,你不用生气,你生气了,她可能比你还生气,你要让女儿觉得父母都很尊重她,她才会尊重父母。以后你要多加注意,不再是以前的女儿了,她长大了,知道那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这时候你们做父母的更要给她做表率才是,教育小孩也要尊重他人,从现在起每天早上,要对小孩说:“早上好”出门时要说:“我走了”等等的礼貌语言不可少。这样小孩就会知道怎样从小的礼貌开始尊重家人和他人。不要不好意思。真的。常和孩子说自己开心的事,多沟通,自己委屈不要紧,就怕小孩委屈了。不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康。这样得不偿失呀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青少年叛逆心理 篇7

一、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形成

影响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有多个层面的:

1.当代的中学生, 是改革开放形势下成长的一代新人, 面对各种重大改革和各种文化的激荡, 特别是西方一些不健康文化的涌入, 色情、凶杀书刊、录像的泛滥以及各种社会阴暗面与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另外, 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摆脱传统观念 (不分好坏) 的束缚动机, 市场经济大潮和西方观念、生产方式进一步刺激了这种求异倾向。

2.农村家庭, 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方法欠妥。非严即宽, 有的恨铁不成钢,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娇生惯养, 只指望学有所成, 好成名夸富, 光宗耀祖;有的放任自流, 任其自然。这些都在青少年心目中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情绪。个别不健全家庭, 对他们心理不同程度的引诱和伤害, 更使他们丧失了自尊和信心。

3.老师教育方法的不当也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 老师过头的言词、不恰当的批评是诱发同学对抗情绪的导火索。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复杂, 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倔强暴躁、鲁莽蛮干, 无目的地乱冲乱撞:有的傲慢放荡、大而化之, 无所谓;有的偏激孤癖, 我行我素, “世人皆醉, 唯独我醒;”有的只追求个人享受, 怕苦怕累, 懒懒散散, 等等。以上各种表现也不是孤立的, 大多交错出现。

中学生逆反心态的出现, 除了少数的盲动外, 主要是自尊心, 自信心在起驱动作用。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矫治负有重大责任。近年来, 我注重心教、强调“心理相容”“感情到位”, 把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学生张××, 早年丧父, 近几年又受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片面地认为“人是自私的”, 表现悲观厌世、孤癖, 不求上进。针对这些情况, 我改变了以往直接批评、说教的方法, 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 用了半学期的时间和他进行“谈心交友”, 当学生对自己的言行有了初步的认识时, 我还在班上召集了人生观主题辩论会。会上, 向大家读了该生的七篇周记, 同学们畅所欲言, 争辩热烈, 大多数同学在赞赏其文彩, 肯定其勇于面对人生的生活态度时, 又心平气和地反驳了该生悲观、消极、不求进步的落后一面。不少同学还列举了生活中很多事例和古今英雄、模范人物进行论证, 气氛融洽, 充满真诚、理解。从心灵深处增强了他的感受, 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矫治的建议

对于初中生而言, 逆反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心理现象, 只不过有强弱而已。只要我们矫治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 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发挥叛逆心理的正面作用, 因势利导, 就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和纠错能力,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对学生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综合对于逆反心理产生的分析, 学生生理、心理上的成长与客观环境的矛盾, 是产生逆反心理重要原因。因此,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 应当意识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正常的心理成长过程, 坦然的接受学生的这种变化。其次, 教师要学会从“小大人”的角度尝试理解和尊重学生, 倾听他们的心声, 避免学生产生隔阂和距离感。

2.加强沟通和关心, 以爱感化、及早引导

当然, 仅仅理解是不够的。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只是第一步, 是开展健康、良性学校教育的基础。能否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沟通, 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首先应当进行自我教育, 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 善于发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模式和人物形象,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对学生中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要及时分析、引导、纠正;对于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则要及时称赞、鼓励和发扬,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以及班级集体中符合德育规范的、高尚的小环境。

3.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分散学生的精力、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发展兴趣, 展现自我价值, 也是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之一。此外, 也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故意说反话,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4.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 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水平正处于上升阶段, 但还是极不稳定、不成熟的, 道德水平的发展可逆性很大, 抓住这个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防止逆反心理产生的强大精神源泉。

首先是要完成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态度和心理准备, 为此教育者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 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 塑造自己的形象, 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表率、权威、楷模;让他们有规可循, 有规可蹈,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信念。

叛逆少年的成长 篇8

“你找到了吗?”我问他。

“还在找。”然后他头一歪,很不服气地说,“因为你不让我自己去找!”

“你自己要怎么找呢?”

“去 流浪。”他大声地说,“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英国的贵族,伊顿中学毕业的。在伊顿,平常都要穿燕尾服,算是管得够严了吧!可是他去年居然独自到澳洲去牧羊了。我还有两个同学,今年背着背包,到印度自助旅行了。刚才接到他们的电话,说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他们一到印度,就遇上大雨,街上的水淹过膝盖,到处 漂着人粪和小动物的尸体,他们上吐下泻了两个礼拜,居然还跑到一个无人岛上住了几天,过瘾极了!”

“过瘾极了?差点儿送命!”

“当然过瘾,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旅行。他们寻找自己的定性,他们找到了!”

我怔了一下,笑笑:“好!今年暑假交给你自己,你自己去找吧!正巧,今年要为台南的德兰启智中心募款,你不必再跟我一起演讲,完全自己挑大梁!你也不用住在家里,自己去找地方住!”再强调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决定,跟我无关!”

6月20日清晨,刘轩搭飞机到达桃园中正机场。他自己坐车到台北,中午又上飞机去高雄,在文藻语专演讲。然后赶到台南,跟主办募款活动的水长流公司开会,并搭最后一班飞机回到台北。

我问他一个人出去应付的感想。他居然又是一副不太服气的脸色说:“奇怪了!大家都叫我刘墉的儿子,为什么我总要活在你的阴影里?我还是没有自己!”

我又一笑,拍拍他:“记住!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又隔了两天,我问他:“你找到自己了吗?”

“你一天到晚给我打电话,我怎么找自己?”他还是那个表情,“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打听我到哪里去了?我已经22岁了!”

我想了想,可不是吗!他马上大学毕业,我在他这个年岁都结婚了。

从那天起,我再也不查他的行踪。后来知道,他在台湾的一个月,除了到学校演讲,还去瑞复益智中心见习,再到德兰启智中心做义工。更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和他应邀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行座谈会时,他居然带着十几位义工,表演了一场舞蹈。

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说他已经不再活在我的阴影里,他找到了自己!我将永难忘记,7月10日那天,在文化中心座谈时,他做的结语。

他提到在玉井鄉的日子,提到那群智障的孩子。当他讲到离开德兰那一天,看着孩子们的交通车开走,孩子向他挥手时,当着4000多观众,他居然在台上泣不成声。

回到纽约,全家都觉得他成熟了,更有礼貌、更关心家人。

我突然领悟,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我们做父母、师长的,常忘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已经长大,他们不再喜欢我们带着走,而要自己走。

他们要寻找自己!

青春期叛逆心理讲座 讲稿(共) 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知识。(page 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定义:(page 2)青春期叛逆心理是指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里的“对方”尤其指我们的父母长辈和老师。叛逆心理是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我们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那么青春期叛逆心理在我们身上有哪些表现呢?(page 3)

在分享这些表现的同时,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心理或行为。一是认为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比如父母给我们规定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学校里的规章制度等,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不合理的,认为这些规定、制度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有些人是背后有怨言,而有些同学呢,则以违反这些规定、制度的行为来表示不满。这些都是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具体表现。

(page 4)二是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家长、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而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处于家长和老师们的监管之下,因此当师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厌烦,甚至恼怒。尤其是在认为家长、老师的话有漏洞时或者他们批评我们时,我们会觉得特别反感和恼怒,从而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和行为,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却往往是事与愿违,显得更加幼稚,也可能伤害师长们的感情。

(page 5)三是“逆反行为”频发。什么是逆反行为呢?简单来说,逆反行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等行为。逆反行为的对象往往是针对“教育者”。这种反常的心理和行为是由于我们的逆反心理作祟,目的是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长大了”。

同学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经常出现以上这些心理和行为?心理学上认为,青春期叛逆心理是这些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那么青春期叛逆心理又是如何产生的呢?(page 6)

青春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有4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方面的因素。

(page7)第一是我们自身的因素。青少年时期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方式超出了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青少年时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同时,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对立心理。这些心理使得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人和事,比如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提出质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尊心的伤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page8)第二方面是家庭的原因。首先大多数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因此对子女要求过高,一旦要求超过了子女能承受的范围,对子女来说这是一种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使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子女提出要求的方式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是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子女屈服,不给予子女任何自主性的空间。久而久之子女便会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产生反感、抵触,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page 9)第三方面是学校的因素。首先,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简单的教育方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仍没有根本改变,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代办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其次,教育过程中的民主化程度低。有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能体谅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排斥,进而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再次,目前评价学生的方式还是”分数至上“。不少教师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对学生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住不放,使得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page 10)第四方面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都可能影响敏感而好奇的学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带有一定的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都有哪些危害呢?(page 11)

第一,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导致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后果。

(page12)第二,上述病态性格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说明,如果对叛逆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出现多么惨痛的后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面对青春期叛逆,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呢?(page13)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第一,善于体谅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学校的大家庭里,我们要学会为他人考虑,体谅他人。体谅父母、师长的辛苦,体谅他们为我们的一片苦心。

第二,控制情绪

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那么我应该学会冷静对待,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要冷静对待。

第三,主动交流

生活中一多半的矛盾都是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学会与他人平等地沟通,让他人了解你的真实想法。

第四,承担责任

我们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而真正的长大是从能够承担责任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其实我们都是幸福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再去抱怨父母没有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当你欣赏到下面的图片时,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人们说,父母之爱是无条件之爱。他们为了我们,忍受着生活的艰辛(page14)他们用自己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我们才能无忧无虑地成长(page15)

而我们的老师们,传授我们知识,呵护我们成长,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和爱戴的人。(page16)

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page17)而有些偏远山区的同龄人却只能在露天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洗礼,他们生活艰苦,却仍拥有梦想,刻苦学习。那么,我们呢?(page19)

(page20)现在的我们,正生长在璀璨而美丽的生命季节,你们有激情,有梦想,当然也有些叛逆,我们需要个性和成长。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正面临着成长阶段中必然出现的心理逆反期这一阶段,希望我们和家长、老师们一起努力,来走过这一段特殊的路。我相信我们必然是很出色的新一代学生,也相信我们会如愿以偿,梦想成真,成长为理想的自己。

今天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知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自己感觉收获很多,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因此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地思考下:(page21)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青春期的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与父母、师长相处得更融洽、更和谐。”

孩子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分析与研究 篇10

一、叛逆现象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父母个性中如果有倔犟、暴躁、激惹、执拗等因素,由于遗传影响,孩子在青春期所表现出来的逆反情绪往往也比较强烈。(没招儿,孩子出问题了一定和家庭教养模式有关,孩子和家长两相碰撞时,首先能做出宽容的应该是家长,俗话说孩子不懂事,那家长也不懂事吗?一般母亲是焦虑的、父亲是软弱的,孩子会不自信,母亲是慈爱的,是当着孩子的面对丈夫尊重的人,孩子心理会更健康。)

2、不和谐的、缺乏沟通的家庭教养模式更是青春期逆反情绪膨胀的关键因素。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如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青春期的孩子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一些个别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二)社会因素

1、学习不适应:大部分青春期的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如果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情绪易激惹出现。在中高考的重压之下,学生成了应试机器,其他的各种需要都被压抑到最低点,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与心理适应能力的欠缺。

(一般小学五年、刚上初中、刚上高中的孩子是最易出现逆反的时候,学习上的不适应,他们有时表达不出来,父母又要求他们取得好成绩,加上他们成长过程中生理的反映都易让他们出现压力。张老师举了本校住宿学生的例子:一舍八人,七个同学反映同舍有一名同学势力、小气、为人不地道……咨询师一直倾听,半个多小时后,问:你们很幸运,七个人可以一起发泄、一起一致行动而那个女生看到你们一起的行为会怎么想呢?他可能有问题,20年的时间形成的性格有什么理由因你们而改变呢?他可以势力、权贵、自私、只要不侵害你们的利益,你们就要容忍她。还有对人的印象有时来自你们的心理,你们要觉得她好她就好,要是总在心理觉得她糟,她就糟……后来那个女生变化了。)

2、人际关系不协调:在学生生活中比较集中遇到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许多同学不知怎样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多数独生子女处理问题的方法、性格、甚至语言都有差别,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发生冲突;有的学生由于处于情绪敏感期,往往把小事夸大,多疑、猜忌、胡思乱想,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3、恋爱心理的躁动

此外,生理疾患、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三)成长因素

1、孩子的青春期与母亲的更年期的不期而遇,处理不好往往针锋相对,水火不容。(都反映比较强烈,出现问题会很多)。

2、父母总是“附有条件”的爱孩子。这样说可能天下父母都会觉得不公平,实际上,如果你的孩子向同事的孩子一样成绩好,像邻居的孩子一样懂事,像王家的孩子那样钢琴十级,像李家的孩子那样书法九级,像赵家的孩子可以拿个奥林匹克数学奖,那你就高兴了满意了,可孩子呢,他(她)不一定就比你高兴,或者他根本就不会因此而快乐。其实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很虚荣。

叩问我们自己的心理:如果孩子健康,智慧少一点都没有关系; 如果孩子快乐,成功少一点也没有关系;

如果孩子善良,完美少一点更没有关系。

如果他(她)不再健康、不再快乐,一切还有什么用!

他(她)将来不一定才华横溢,不一定在商界业绩辉煌,不一定官运亨通。他(她)可能普通、平凡甚至琐碎,但心理健康能求得和平、宽容,他(她)就一样可能快乐、幸福。

二、青春期的特征

(一)自卑与自负并存:(孩子一边不那么自信,一边又觉得只要我做事没什么不行的)

(二)独立与依赖并存:(拒绝家长,又离不开家长,表现上拒绝,心理上依赖)

(三)盲目冲动与懒散倦怠并存

(四)自我中心与从众并存(敏感,别人说事就以为是不是说自已?张老师对自已孩子主要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一个石头在水面上怎样能不落水,抛飞、速度快)

三、青春期叛逆的常见极端表现

(一)焦虑

(二)孤僻

(三)犹豫

(四)暴躁

(五)郁闷

(六)怨恨:(易反社会,如马加爵)

(七)猜忌

(八)说谎: 极端行为反应上:一般容易出现早恋、自虐、出走。

情感反应上:一般有外显和内隐两种方式,外显如摔东西、损物等,内隐如冷滞、呆板、漠不关心等。

四、极端逆反情绪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的危害

(一)引发躯体疾病:如近几年咨询中常见的无器质性病变的抽气、耸肩等等

(二)出现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电脑综合症、(三)也可能导致精神障碍

五、调适的方法

(一)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1、合理发泄——哭、喊、诉、动

2、自我暗示:如皮格马利翁暗示、酸葡萄效应

3、延迟满足

4、换位思考

5、学会分享:古人语:“与人乐,其乐无穷”

6、改变认知:苏东坡与朋友快悟惮道

(二)培养良好的个性

1、学会悦纳:接纳自己、接纳别人、2、保持乐观:不要思考的太多,很自然地去做如:张大千的胡子的故事

3、增强自信

(三)学会处理压力

外界因素导致内心心理状态,如中考高考的压力,会出现呕吐、拉肚子、腹泄、反复上厕所、出汗、口吃、增胖等现象,心理会抑郁、烦躁、这时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家长应找一些有点难度的事让孩子做,引导孩子看哲理故事,如《简单道理》《我在美国当农民》

(四)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任何人在成长中都会有苦恼,不可能永远不感冒,心理感冒有的可能不治而愈,有的必须进行心理咨询,当我们的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理性处理。

与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共勉:

一、心理健康之“八品”

第一种品质是happiness,就是幸福感。

第二种品质是和谐,是内心的和谐。所谓的内心和谐就是指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对事物的认识,对自己眼前的处境,对将来追求的目标,还有现在所能够做的,这各个方面的事情之间能够达到协调。

第三种品质是自尊感。所谓的自尊感,简单讲就是self-like或 self-love,就是自己喜欢自己。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很重要的品质就是能够喜欢自己。

第四种品质是个人的成熟,是指在处理自己的问题,人际关系,环境的要求,工作的要求,处理家庭、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能够非常得体。

第五种品质是人格的完整。

第六种品质是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第七种品质是有效地适应环境。

第八种品质是在环境中保持独立。这两个是相互矛盾的,但是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适应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要保持独立。这个独立就是说要给自己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调整自己行为的空间。一方面顺从了环境,同时又保持了独立性,既服从又能够反叛,有一定的反叛精神。那么怎么处理好这个度呢?我想这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汲取经验,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

二、人生之“八戒”

一戒“过度忧愁”:即使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令人烦恼、焦虑的事情,我们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而不该整天闷闷不乐地就此消沉下去。

二戒“高兴过度”:高兴本来是好事,但要防止“乐极生悲”,特别是当生活中有突如其来的好事降临时,例如:“久别亲人团聚”、“摸彩中了大奖”等等。高兴过度会引起大脑中枢兴奋性增强,使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这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其不利。

三戒“悲伤过度”: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应当学会调解、控制自己的情绪,故友离散、亲人谢世、朋友反目、恋人分手等等,都会给人心理上造成严重打击。此时我们切勿钻入牛角尖,更不要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学会摆脱,用向好友倾诉、向心理医生咨询等方法,尽快使自己走出心理危机。

四戒“猜疑过度”: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恋。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五戒“过度愤怒”:工作中出现矛盾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此时,最好避免激烈的争吵,更不要三句话说不到一起便“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况且,发怒就像“双刃剑”,既伤别人也会伤及自己,正如人们常说的“气大伤身”。此时不如先冷静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对矛盾的双方都有好处。

六戒“过度消极”:当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导致有些人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或极其消沉的情绪,严重者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做法实不足取,因其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七戒“过度焦躁”:

有些人脾气很急,做事情总想一步到位、一举成功,有些急功近利的心理趋向。当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一下子不能如期实现时,他们便会产生焦躁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并有损身心健康。

八戒“过度关爱”

有些家长对孩子可谓爱到极至,他们的爱呈现一种令人费解的分化状态:在生活上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在精神上却对孩子过于专制、强加于人。不少父母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堆积起的这份“厚爱”,不但给孩子造成过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给自己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有损自身的心理健康。当我们做父母的生活越来越有品位,当我们自身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我们的孩子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余放:人不叛逆枉少年 篇11

2006年,湖北宜昌夷陵中学高三(14)班学生余放在奥赛考场上面临着他人生中第一个最需要勇气的抉择:他发现拿到的试卷,题目与赛前一天夷陵中学奥赛辅导老师艾宏国亲手交给他的“习题”一模一样。

要么“完美”作答,以优异成绩换取直通名校的通行证;要么坚持诚信,检举自己的老师。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这好像是基本不存在的道德困境。与光明前程比起来,所谓诚信底线又算什么?

这是艾宏国们对中国少年上的人生教育第一课,想想在他们成长途中很可能早已耳濡目染的选择吧:父母带家人外出吃饭或出行,在发票上开的是“单位”;平时用的文具都是姑姑从单位里拿回来的;舅舅从病人那收到很多红包,他说不收病人更抓狂……

在这场奥赛考场里,同样获得泄题的学生在利益与诚实之间作出了最“常规”的决定。

我们至今仍没办法复原余放彼时的心理挣扎,只知道他最终提起事前准备好的红笔,在试卷上写了一百多字的检举信。信中最后一句是:“荣誉是我向往的,但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是我鄙视的。”

类似的话在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就曾反复被老师称颂,但当它应用在现实里,引来的却是沉默与尴尬。

事后,夷陵中学老师要么对余放保持沉默,要么含糊地说他性格内向、偏激、叛逆。余放的家人也日夜守在孩子身旁,坚拒一切采访。

青少年叛逆心理 篇12

1 异中求同,优化整合

这2门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相同或相近的,而且理论性强,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深奥的理论,如果单从传授理论知识的角度来教学,学生很难接受。因此,笔者将其中重复的内容整合在一块,结合学生自身的问题与特点形成专题进行讲授。如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关于“学习问题与对策”中的记忆、思维、学习方法等内容与心理学基础中的“认识过程”内容相近。于是笔者将其整合成一个专题为“漫谈学习”,主要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习惯”来讲解和讨论。

再如青少年心理健康中“情绪问题与调节”与心理学基础中的“情绪情感过程”相近,便整合为“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或快乐每一天)”,主要针对学生青春期情绪易变化、不稳定、爱冲动展开引导性讲解和讨论。

2 联系实际,引导讲解

这2门课程中的概念、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不但多,而且深奥,对于中职生来说很难理解。如果过多强调理论,则难度很大,不管教师花多大工夫但收效甚微。笔者第一次讲这2门课时就犯了这类错误,每节课讲好多内容,总想把课本中的概念和理论阐述清楚,可事实是越讲得多,学生越没兴趣,不但概念没记住,理论不理解,甚至是一头雾水。到第二次讲这2门课时,改变教学策略,淡化理论,以解决学生自身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每次课针对一个专题,先鼓励学生罗列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浏览课文,找出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围绕该问题,结合课文做引导性讲解。最后学生自己讨论,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该次内容做一小结和测验。通过这种转变,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熟悉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专注于课堂,以实际行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故事引路,启迪人生

课堂上如果要求学生记的内容太多,太难,尤其是缺乏实用的东西,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没多大用处。为此,笔者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小故事,课后再送学生几句格言,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警示激励作用。这些格言既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如:“决定成败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你可以不喜欢你的专业,但你绝不能不喜欢学习”,“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人生”等。

4 注重测试,评价自我

笔者在上课时从不要求使用笔记本,而是把要记的东西记在课本上 (空白处) ,而且要求每节课准备一张白纸,一是记课本上没有的大量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进行本堂课的测试及列摆与上课内容有关的问题。

改变对上课效果的测试方式,利用课堂测试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本身就是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目的之所在。

如:“说说自己的学习目的”,“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试说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课本内容初步判断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类型,并对自己的个性进行优缺点评价”等。

现实中认清别人往往比较容易,而要认清自己,对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往往很困难。学习这2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重新确立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启动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而上述这种白纸测试法正是基于这种目的设计的。人生就是一张白纸,就看我们往上面书写怎样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盛秋鹏.青少年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肖丹.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学习品格 结合工作 争做优秀组工干部下一篇:北大青鸟、年轻人毕业后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