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2024-11-14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精选8篇)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1

2.1标准化的推进

目前国内的电力生产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比如某些企业实行的检修作业“五三”制以及三级验收制度等,对于设备的安全检修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和设备的规范操作,建立起统一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将企业的设备故障提前解决,保证企业的设备运转良好并安全供电。同时,在设备检修前做好相应的计划,提高电力生产企业作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责任意识和操作技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设备的运行缺陷,保持设备健康、良好、稳定的运行。

2.2设备状态检测的推进

电力生产企业的设备状态检测从运行上可以分成离线和在线两种检测方式:

(1)离线状态检测主要是借助工具,手持测振仪对设备检测点进行定期检测,并且对检测出来的数据汇总并加以分析,做成完整的数据报表。这样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设备每个时期的运转状态,如果出现数据波动说明设备存在问题,电力生产企业的维修组可以进行故障排查或者联系设备厂商进行故障检修。

(2)在线检测是设备机组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检测,这种检测主要是要求能够及早地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检修可以在不影响设备运转的前提下将故障解决,最大程度地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3电力生产企业设备检修周期的责任意识

由于电力生产企业设备处于长期持续运转的状态,所以必须有良好的检测手段和完善的故障排除方式来保障。定期对设备进行数据检测是电力生产企业的设备能够不间断、健康、稳定、安全运转的保障,要加强电力生产企业的作业人员在这方面的责任意识,提高各方面的操作技能,从而来实现这一目标。

3未来发展趋势

电力生产企业生产设备的状态检修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维护本区域电力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的电力生产企业设备状态检修应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提高:

3.1依靠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设备基础建设

继续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和检修手段,通过一系列管理上的改革来实现电力生产企业质的飞跃发展的目标;全面启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系统管理,实现全面自动化数据检测模式;做好各种检测数据记录、检修记录,对各种数据要完善地进行保管,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设备运转数据库;逐步配备更加先进的检测仪器,提高检测手段和准确性。

3.2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完善企业技术水平

利用互联网以及其他渠道了解全国各地电力生产企业目前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情况,并且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来提高设备检测水平,提升管理模式;更新、升级系统以及仪器软件,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和其他电力生产企业的作业能手相互交流,把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企业现有设备仪器的功能要全面了解,逐步完善企业的状态检测技术。

4结语

电力生产企业的状态检修是设备检修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不断提高设备检修手段和检修管理制度,才能够让电力生产企业的设备处于无故障、健康、安全、稳定地运行,这样不但能够直接提高电力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能够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用电。电力生产企业的设备检修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和技术上的革新,才是一切稳定发展的最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少华,张强,张庆矗等.电厂设备安装序列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1).

[2]夏存强.电厂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J].民营科技,,(11).

[3]于晨.德州电厂专用线电化挂网的设计方案[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

[4]李耀.浅谈创新电厂设备管理工作的策略[J].河南科技,2013,(15).

[5]官翔,卓勇.数字化电厂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7).

[6]王茂发.关于我国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1).

[7]赵谱,崔校峰,赵中奎.关于电力检修以及电力施工中安全问题的分析[J].电子制作,2013,(5).

[8]廖浩利.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4,(13).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2

目前, 我国各个电力生产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工作都非常重视, 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共同目标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而且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都做得比较完善。近年来, 国家和电力生产行业所公布的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和设备损坏数量相对少了很多, 但是综合各个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来看, 还是存在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误区和缺陷。尤其是生产设备的日常保养、老旧设备检修监测与淘汰、专业人员的知识面和操作等等问题都有待改善。一般来说, 电厂的生产设备使用寿命在10 年以内, 在这期间存在三个检修期, 分别是早期故障检修期, 偶发性故障检修期以及损耗性故障检修期。每个检修期都是安全隐患最大的时期, 操作施工人员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 并主动配合安全管理人员的的引导, 最终更好地完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检修工作。

1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生产企业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在逐年上升。由于大部分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的效益, 安全意识淡薄, 忽视了对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安全检修管理, 使近几年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很不乐观。

1.1 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安排不合理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管理部门在安排检修工作的过程中, 施工安排不合理, 导致检修的时间长, 工作量大, 技术施工人员长时间作业容易疲劳。技术施工人员组成比较复杂, 技术知识和素质都参差不齐, 安全意识淡薄, 对于安全检修的原因和目标不明确, 得过且过, 检修工作不完善, 管理工作不健全, 最终导致安全检修工作的目的没有达到, 并埋下安全事故隐患。

1.2 缺乏检修管理的统一标准, 人员培训不到位

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到位, 不够细致。组织学习安全措施知识时, 只是以宣读文件、传达的形式, 学习方法乏味陈旧, 员工大部分不愿意参与和接受, 导致实际的培训效果差。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工作思路欠缺, 没有统一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检修工作前, 管理人员没有预先制定一套统一且完整的操作安全指引与方案, 使得技术施工人员容易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操作, 自我中心强, 没有团队合作精神, 造成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困难。

1.3 沟通不顺畅, 罚多于奖

由于在大多数的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 都是处罚多于奖励, 导致部分在职员工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不理解, 而且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与心态。技术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没有有效的沟通, 时常出现管理人员下达的整改要求而施工人员却无法领会其目的, 且有部分施工人员对于管理人员有意见或者猜忌心里, 使得管理过程中难以融合。

2 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2.1 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 合理安排施工

定期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关于安全管理的知识, 以生动的讲解方式和实际的案例加以论证与说明, 让参与学习的管理人员谈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个人见解, 采取互动的形式调动学习期间的沉闷情绪。端正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 以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检修施工, 使参与检修的各个部门能够主动参与, 积极配合。

2.2 加强培训, 统一检修管理标准

管理人员需指定一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操作的专业知识, 并且要通过各种案例的讲解, 提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各个职工都有发言权, 把每个人的建议都做一一记录。开展以班或组的形式开展小型活动, 增强各个职工的团体精神。不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安全问题的座谈会。座谈会的参与者可以是所有管理者与重要岗位的职工。针对某个时期所出去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允许每个人都有权利提出问题和建议, 通过讨论, 让所有人在纠正之前的错误问题之外, 还能提高和统一参与者的思想。各个部门或车间的管理人员要统一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责任书里必须明文规定万一出了某种安全事故, 是由哪个管理人员来承担责任。而且责任书里的条款是要经过电厂负责人与各个管理人员的商讨同意后才能签订。定期组织全部在职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平时防范是必然的, 但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 每个职业都必须清楚逃生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要服从管理员的指挥进行有序逃生。

2.3 拓宽沟通渠道, 以奖代罚

心理学和管理学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电厂企业需组织各个管理人员学习。如果出现某个在职员工有抵触情绪, 管理人员便可运用到心理学和管理学上的知识加以管理。提倡奖励去除惩罚的管理方式进行对职工的安全管理。每周或者每月通过大家的投票选出对于安全操作施工方面做得最好的员工, 评出等级以资鼓励。这种方法可以让职工在工作中自觉遵守管理人员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 争先做好的结果就是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都得到大幅提高, 也让职工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3 电力生产企业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与风险控制

(1) 每次组织检修之前,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建立检修安全的监督制度。管理人员必须在检修开始后, 每天进行安全文明生产的检查与巡视, 对于发现有违章操作的技术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的纠正与耐心的讲解, 如发现安全隐患之处就必须提出整改方案以便施工人员技术做出整改。 (2) 管理员在每天的巡查后, 要做好通报, 其通报内容要涉及到当天的巡查情况, 警示出安全风险, 并制定相关的防控与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后的安全风险责任人。 (3) 管理人员规定检修的技术施工人员需做好每天的检修记录, 对于哪些机器属于哪个故障检修期的, 要做好相应的检修安排。如果是遇到损耗性故障检修期的机器, 需要作出更换零部件还是整机的评估, 并且把评估表格定时交给管理人员。 (4) 统一协调, 合理调整人员的作业时间和工作任务。对于长时间作业的检修人员, 管理员最大的责任是勒令其做好工作的转交并要充分地休息, 以免由于身体的疲劳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产生。 (5) 检修后期时, 管理人员需组织施工人员对各个发电系统设备进行测试、试运转。各个部门的施工人员必须协调好进行机器的启动和运转工作, 因为如果运作操作和检修作业的界面交叉模糊的话, 就会容易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的事故。因此这个阶段对于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必须要谨慎把关。

4 结束语

电力生产企业的检修安全管理是近几年来受关注程度较高的企业科学管理手段之一。但在管理的过程中, 只有管理人员对检修作业人员的行为、工作环境、作业时间、思想素质、安全意识的培养等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 才能把安全隐患一一消除, 以确保电力生产企业今后的生产安全和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华升, 朱伟.电力设备检修工程中的过程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5) .

[2]王镇.电厂检修质量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 2011 (14) .

[3]林鸿, 张治频.华能海门电厂1036MW机组A级检修经验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5) .

[4]李东华.发电机组检修质量管理方面问题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 2011 (3) .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3

1.以前电力企业变电检修模式

自从电力设备出现以后,电力企业的检修工作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检修方式的早期主要是事故的检修,这样的检修方式让人们的工作非常的被动,常常使在事故发生了之后造成了损失才进行检修,但是这时候的故障一般情况下都有比较严重的破坏性,大部分发生故障的电力设备不能继续的运行工作。所以,以前那种太被动的检修模式经常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还有损失,后果会比较严重。近些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多种多样的检修模式也是应运而生,在这么多的模式中就有定期检修。定期检修是一个比较传统检修来说更加主动的检修模式。在中国大量采用这种检修模式的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定期检修模式的性质慢慢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这个检修模式的优点是提前设置了检修的周期与检修的内容,充分的发挥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这也要工作人员在检修工作前要整理还有收集与电力有关的检修材料,所以具备了科学性与针对性。

中国是从上世纪6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定期检修模式的,现在使用的电力系统检修方式仍然是以定期检修模式为主的。它的特点是可以有计划的对间隔的检修时间做出合理的事先安排,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使用相对稳固的模式对电力设备的故障概况与运行状态做出测试,不过这样的检修模式也存在维修过剩的缺点,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浪费了电力设备使用的质量还有时间。随着中国电力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种各样的变电设备的研制质量也在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检修的细节慢慢向自动化方向前进,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安全性,所有的改变都让电力企业在检修工作中实现了规范化,同时逐渐去除了定期检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电力企业变电检修的发展趋势

电力企业里的变电检修模式的发展是一种趋势,因为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系统的配电设备性能更是大幅度的优化和提高,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电压的提高,会对电力企业系统的安全生产要求也变得更加的严格。转变电力企业检修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电力企业设备上使用的材料还有工艺都变得越来越合理,电力设备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也越来越优良。中国的电力企业也在慢慢从国外引入一些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的设备。这些努力做出的工作加快了国内的电力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电力设备的检修周期和项目应该要有针对性做出改变。

状态检修的普及使用为了保证在容量高、电压负荷高的情况下的变电站可以持续正常的工作,状态检修的普及和运用必须马上进行,状态检修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变电设备的实时状态检测,根据变电设备的保护系统分析研究变电检修设备的状态,并且做出分析还有比较。状态检修是现在阶段最为效率高的方式,状态检修主要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第一是状态检修可以准确及时的监测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状态检修的原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变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分析变电设备中的变压器变电保护设备的相关信息,可以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预防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有针对的检修,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传统的检修模式需要的时间还有不必要人力资源的消耗。第二是状态检修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维修费用的相关支出。由于对电力设备实时监控,检修人员不需要定期检查。这样的好处是大幅度减少了设备关机造成的损失还有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大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电力系统安全性问题的防范措施

对于电力企业系统的安全性一些问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那么探讨出效果明显的防护措施就是很有必要的事了。以下从三个方面我们来做出分析还有探究。

第一,加强电力体系电网的建设。

最近几年里都出现了电力系统电网互联与交直流协同输电的方式,加上功率大的电力设备在电网工作时有一些风险等等,这一系列的特征都影响了电网正常还有安全的运行。传统的防护手段现在来看己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复杂问题的解决了。当下要想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建起全新的系统。在新系统建立的同时还需要把电力体系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合起来,建立智能化的全新体系。

第二,强化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

强化电力体系中的监控还有管理,这是保证电网正常工作的主要手段。电力体系里的任何小故障都会引起很大的运行事故,严重可以造成大面积的停电。所以,在电力体系的监控和管理方面必须要进行统一化的管理,统一化也就是统一电力体系的调度还有管理。在强化电力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的工作中,应该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另外加强电力体系的监控和管理还要尽量减少自然因素对设备的破坏。

第三,加强与电力体系安全有联系问题研究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电力体系复杂的特点体现在信息的不完善性等方面。如果要解决电力体系造成的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与电力体系安全有关的研究工作。这个工作需要持续高额资金的投入。因为考虑到长期的资金投入可能会让研究工作和经济效益造成冲突,建立电力企业的基金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4

网络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XXX

【摘 要】 网络安全的解决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技术、产品和管理等。本文主要研究了信息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信现代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问题是密码理论及其应用,其基础是可信信息系统的构作与评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其中防火墙技术现今人们很关注,它是在市场上比较流行,而又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安全产品。【关键词】网络安全 发展趋势 密码理论 防火墙技术

第一章引言

理论研究而言,一些关键的基础理论需要保密,因为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距离很短。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问题是密码理论及其应用,其基础是可信信息系统的构作与评估。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介入Internet的个人和单位主机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计算机再政府、国防、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大,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一旦受到破坏,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混乱,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重要发达郭嘉每年因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令人吃惊,远远超过了普通经济犯罪的损失。因此,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社会问题,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 学的热点课题,信息安全专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总的来说,目前在信息安全领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密码理论与技术; 2)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 3)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 4)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 5)网络安全与安全产品。6)防火墙技术

第二章 信息安全领域各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安全协议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和各种实用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研究。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攻击检验方法,一类是形式化分析方法,其中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是安全协议研究中最关键的研究问题之一,它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百花齐放,充满活力的状态之中。许多一流大学和公司的介入,使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各种有效方法及思想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在理论上正在走向成熟。

从大的方面讲,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面比较成功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思路是基于推理知识和信念的模态逻辑;第二种思路是基于状态搜索工具和定理证明技术;第三种思路是基于新的协议模型发展证明正确性理论。沿着第一种思路,Brackin推广了GNY逻辑并给出了该逻辑的高阶逻辑(HOL)理论,之后利用HOL理论自动证明在该系统内与安全相关的命题;Kindred则提出安全协议的理论生成,解决更广的问题:给定一个逻辑和协议,生成协议的整个理论的有限表示。尽管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认证逻辑来检查不同的攻击,但是与前两项工作相比是不重要的。第二种思路是近几年研究的焦点,大量一般目的的形式化方法被用于这一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突出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有:Lowe使用进程代数CSP发现了Needham-Schroeder公钥协议的十七年未发现的漏洞;Schneider用进程代数CSP归范了大量的安全性质;基于进程代数CSP,Lowe和Roscoe分别发展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把大系统中协议安全性质的研究约化为小系统中协议安全性质的研究;Abadi及 Gordon发展推演密码协议的Spi演算,J.Mitchell等把Spi演算与他们发展的工具Murφ结合,有可能把MIT群体的基于算法复杂性的协议安全理论与进程代数有机结合;Meadows及Syverson发展协议分析仪的工作是重要的;Bolignano使用Coq来分析大协议取得实效。总之,第二种思路至今仍是热点。第三种思路是推广或完善协议模型,根据该模型提出有效的分析理论。在这方面Thayer、Herzon及Guttman提出的Strand Space理论是一个相当简洁、优美的理论,它把以往使用过的许多思想及技术合理融为一体。Paulson的归纳方法也是有力的,而Schneider基于CSP的理论分析体系已引发许多工作。正如Meadows所说:这一领域已出现了统一的信号,标明了该领域正走向成熟。但该领域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主要包括:如何把分析小系统协议的思想与方法扩充到大系统协议;如何扩充现已较成熟的理论或方法去研究更多的安全性质,使同一系统中安全性质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验证,而不是同一系统中不同安全性质采用不同系统进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会顾此失彼。

目前,已经提出了大量的实用安全协议,有代表的有:电子商务协议,IPSec协议,TLS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PGP协议,PEM协议,S-HTTP协议,S/MIME协议等。实用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特别是电子商务协议,IPSec协议,TLS协议是当前协议研究中的另一个热点。

典型的电子商务协议有SET协议,iKP协议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Kailar逻辑,它是目前分析电子商务协议的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化方法。

为了实现安全IP,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4年开始了一项IP安全工程,专门成立了IP安全协议工作组IPSEC,来制定和推动一套称为IPSec的IP安全协议标准。其目标就是把安全集成到IP层,以便对Internet的安全业务提供底层的支持。IETF于1995年8月公布了一系列关于IPSec的建议标准。IPSec适用于IPv4和下一代IP协议IPv6,并且是IPv6自身必备的安全机制。但由于IPSec还比较新,正处于研究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发展和完善阶段。

在安全协议的研究中,除理论研究外,实用安全协议研究的总趋势是走向标准化。我国学者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和国际上已有协议的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原因。

2.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

公钥密码主要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当然,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都有自己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框架。目前数字签名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普通签名和特殊签名。特殊签名有盲签名,代理签名,群签名,不可否认签名,公平盲签名,门限签名,具有消息恢复功能的签名等,它与具体应用环境密切相关。显然,数字签名的应用涉及到法律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基于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制定了自己的数字签名标准(DSS),部分州已制定了数字签名法。法国是第一个制定数字签名法的国家,其他国家也正在实施之中。在密钥管理方面,国际上都有一些大的举动,密钥管理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就是秘密共享技术,它是一种分割秘密的技术,目的是阻止秘密过于集中,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跟踪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按照X.509标准实现了一些CA。但没有听说过哪个部门有制定数字签名法的意向。目前人们关注的是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的具体应用以及潜信道的深入研究。

认证码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研究课题,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其构造和界的估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非常出色,影响较大。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很难有所突破。另外,认证码的应用非常有限,几乎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已不再是密码学中的研究热点。

序列密码主要用于政府、军方等国家要害部门,尽管用于这些部门的理论和技术都是保密的,但由于一些数学工具(比如代数、数论、概率等)可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用于研究序列密码,其理论和技术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序列密码的研究非常热,在序列密码的设计与生成以及分析方面出现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非常优秀的工作。虽然,近年来序列密码不是一个研究热点,但有很多有价值的公开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比如自同步流密码的研究,有记忆前馈网络密码系统的研究,混沌序列密码和新研究方法的探索等。另外,虽然没有制定序列密码标准,但在一些系统中广泛使用了序列密码比如RC4,用于存储加密。事实上,欧洲的NESSIE计划中已经包括了序列密码标准的制定,这一举措有可能导致序列密码研究热。

国外目前不仅在密码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做的很好,而且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做的非常好。制定了一系列的密码标准,特别规范。算法的征集和讨论都已经公开化,但密码技术作为一种关键技术,各国都不会放弃自主权和控制权,都在争夺霸权地位。我国在密码基础理论的某些方面的研究做的很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没有自己的标准,也不规范。

目前国际上对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等)非常关注,讨论也非常活跃。信息隐藏将在未来网络中保护信息免于破坏起到重要作用,信息隐藏是网络环境下把机密信息隐藏在大量信息中不让对方发觉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图象叠加、数字水印、潜信道、隐匿协议等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1996年以来,国际上召开了多次有关信息隐藏的专业研讨会。基于生物特征(比如手形、指纹、语音、视网膜、虹膜、脸形、DNA等)的识别理论与技术已有所发展,形成了一些理论和技术,也形成了一些产品,这类产品往往由于成本高而未被广泛采用。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iesner创造性地提出了共轭编码的概念,遗憾的是他的这一思想当时没有被人们接受。十年后,源于共轭编码概念的量子密码理论与技术才取得了令人惊异的进步,已先后在自由空间和商用光纤中完成了单光子密钥交换协议,英国BT实验室通过30公里的光纤信道实现了每秒20k比特的密钥分配。近年来,英、美、日等国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竞相投入到量子密码的研究之中,更大的计划在欧洲进行。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大类量子密码实现方案:一是基于单光子量子信道中测不准原理的;二是基于量子相关信道中Bell原理的;三是基于两个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非正交量子态性质的。但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研究。比如,寻找相应的量子效应以便提出更多的量子密钥分配协议,量子加密理论的形成和完善,量子密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量子加密算法的开发,量子密码的实用化等。总的来说,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还处于探索之中。

密码技术特别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中不可能引进或采用别人的加密技术,只能自主开发。目前我国在密码技术的应用水平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的密码技术必将对我们有一定的冲击力,特别是在加入WTO组织后这种冲击力只会有增无减。有些做法必须要逐渐与国际接轨,不能再采用目前这种关门造车的做法,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算法,自己的一套标准,自己的一套体系,来对付未来的挑战。实用密码技术的基础是密码基础理论,没有好的密码理论不可能有好的密码技术、也不可能有先进的、自主的、创新的密码技术。因此,首先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加强密码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保持同步,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另一方面,密码理论研究也是为了应用,没有应用的理论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应在现有理论和技术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形成自主的、创新的密码技术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大计划NESSIE工程必将大大推动密码学的研究和发展,我们应予以密切关注。

3.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安全体系模型的建立及其形式化描述与分析,安全策略和机制的研究,检验和评估系统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和准则的建立,符合这些模型、策略和准则的系统的研制(比如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等)。

我国在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来,在我国进行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多级安全机制的研究,但由于自主安全内核受控于人,难以保证没有漏洞。而且大部分有关的工作都以美国1985年的TCSEC标准为主要参照系。开发的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入侵检测系统等产品和技术,主要集中在系统应用环境的较高层次上,在完善性、规范性、实用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多平台的兼容性、多协议的适应性、多接口的满足性方面存在很大距离,其理论基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础和自主的技术手段也有待于发展和强化。然而,我国的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应用毕竟已经起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1999年10月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该准则为安全产品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安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Linux开放源代码为我们自主研制安全操作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信息系统赖以支持的基础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其安全性是个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广泛使用的主流操作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从国外引进的操作系统,其安全性难以令人放心。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安全操作系统产品在我国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我国的政府、国防、金融等机构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都有各自的要求,都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既满足功能、性能要求,又具备足够的安全可信度的操作系统。Linux的发展及其应用在国际上的广泛兴起,在我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只要其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得到我国各行各业的普遍接受。

4.网络安全与安全产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等。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网络系统中各通信、计算机设备及相关设施的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含信息完整性、保密性、非否认性和可用性。它是一个涉及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须综合考虑。

网络中的安全威胁主要有:

1)身份窃取,指用户身份在通信时被非法截取;

2)假冒,指非法用户假冒合法用户身份获取敏感信息的行为; 3)数据窃取,指非法用户截获通信网络的数据; 4)否认,指通信方事后否认曾经参与某次活动的行为; 5)非授权访问;

6)拒绝服务,指合法用户的正当申请被拒绝、延迟、更改等; 7)错误路由。

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密码技术和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用于隐蔽传输信息、认证用户身份等。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用于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对系统进行安全保护,抵抗各种外来攻击。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而又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安全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1)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主要技术有: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黑客利用不安全的服务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并且能够实现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较好地隔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但它其本身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也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瓶颈。

2)安全路由器:由于WAN连接需要专用的路由器设备,因而可通过路由器来控制网络传输。通常采用访问控制列表技术来控制网络信息流。

3)虚拟专用网(VPN):虚拟专用网(VPN)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实现两个或多个可信内部网之间的互联。VPN的构筑通常都要求采用具有加密功能的路由器或防火墙,以实现数据在公共信道上的可信传递。

4)安全服务器:安全服务器主要针对一个局域网内部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保密问题,其实现功能包括对局域网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局域网内用户的管理,以及局域网中所有安全相关事件的审计和跟踪。

5)电子签证机构--CA和PKI产品:电子签证机构(CA)作为通信的第三方,为各种服务提供可信任的认证服务。CA可向用户发行电子签证证书,为用户提供成员身份验证和密钥管理等功能。PKI产品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服务,将成为所有应用的计算基础结构的核心部件。

6)用户认证产品:由于IC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IC卡被更为广泛地用于用户认证产品中,用来存储用户的个人私钥,并与其他技术如动态口令相结合,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还可利用IC卡上的个人私钥与数字签名技术结合,实现数字签名机制。随着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诸如指纹、视网膜、脸部特征等高级的身份识别技术也将投入应用,并与数字签名等现有技术结合,必将使得对于用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更趋完善。

7)安全管理中心:由于网上的安全产品较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集中管理的机制和设备,即安全管理中心。它用来给各网络安全设备分发密钥,监控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责收集网络安全设备的审计信息等。

8)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作为传统保护机制(比如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的有效补充,形成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反馈链。

9)安全数据库:由于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内,有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也是敏感的,需要保护。安全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机密性、可审计性及存取控制与用户身份识别等。

10)安全操作系统:给系统中的关键服务器提供安全运行平台,构成安全WWW服务,安全FTP服务,安全SMTP服务等,并作为各类网络安全产品的坚实底座,确保这些安全产品的自身安全。

在上述所有主要的发展方向和产品种类上,都包含了密码技术的应用,并且是非常基础性的应用。很多的安全功能和机制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密码技术的基础之上,甚至可以说没有密码技术就没有安全可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密码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芯片技术的融合正日益紧密,其产品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彼此也越来越不能分割。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很难简单地划分某个设备是密码设备,某个设备是通信设备。而这种融合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为用户提供高可信任的、安全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

第三章 防火墙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防火墙一般有三个特性: 1)所有的通信都经过防火墙 2)防火墙只放行经过授权的网络流量 3)防火墙能经受的住对其本身的攻击

为什么要使用防火墙?很多人都会有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如果把每个单独的系统配置好,其实也能经受住攻击。遗憾的是很多系统在缺省情况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下都是脆弱的。最显著的例子就是Windows系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Windows 2003以前的时代,Windows默认开放了太多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共享信息没有合理配置与审核。如果管理员通过安全部署,包括删除多余的服务和组件,严格执行NTFS权限分配,控制系统映射和共享资源的访问,以及帐户的加固和审核,补丁的修补等。做好了这些,我们也可以非常自信的说,Windows足够安全。也可以抵挡住网络上肆无忌惮的攻击。但是致命的一点是,该服务器系统无法在安全性,可用性和功能上进行权衡和妥协。

如果没有防火墙,粗略的下个结论,就是:整个网络的安全将倚仗该网络中所有系统的安全性的平均值。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结论,真实的情况比这更糟: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将被网络中最脆弱的部分所严格制约。即非常有名的木桶理论也可以应用到网络安全中来。没有人可以保证网络中每个节点每个服务都永远运行在最佳状态。网络越庞大,把网络中所有主机维护至同样高的安全水平就越复杂,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整体的安全响应速度将不可忍受,最终导致网络安全框架的崩溃。

防火墙成为了与不可信任网络进行联络的唯一纽带,我们通过部署防火墙,就可以通过关注防火墙的安全来保护其内部的网络安全。并且所有的通信流量都通过防火墙进行审记和保存,对于网络安全犯罪的调查取证提供了依据。总之,防火墙减轻了网络和系统被用于非法和恶意目的的风险。

防火墙的主要优点如下:

1)防火墙可以通过执行访问控制策略而保护整个网络的安全,并且可以将通信约束在一个可管理和可靠性高的范围之内。

2)防火墙可以用于限制对某些特殊服务的访问。

3)防火墙功能单一,不需要在安全性,可用性和功能上做取舍。4)防火墙有审记和报警功能,有足够的日志空间和记录功能,可以延长安全响应的周期。

同样的,防火墙也有许多弱点:

1)不能防御已经授权的访问,以及存在于网络内部系统间的攻击.2)不能防御合法用户恶意的攻击.以及社交攻击等非预期的威胁.3)不能修复脆弱的管理措施和存在问题的安全策略 4)不能防御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和威胁

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必须面对一个事实,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延长安全的稳定周期,缩短消除威胁的反映时间。网管与安全人员需要解决的是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混合威胁,是蓄意或无意的攻击和破坏,是需要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意识与科学的协调和管理。客观的去分析现今的企业网络,我们不难发现,在经历了普及终端和网络互联的时代后,我们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客户端的非法操作,对网络的不合法的访问与利用;网络结构的设计缺陷与混杂的部署环境;网络边界与关键应用的区域缺乏必要的防御措施和审记系统等等。

第四章 结果与结论

网络安全的解决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技术、产品和管理等。目前国际上已有众多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产品,但由于出口政策和自主性等问题,不能直接用于解决我国自己的网络安全,因此我国的网络安全只能借鉴这些先进技术和产品,自行解决。可幸的是,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产品,不过,这些解决方案和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资料】:

1)陈钟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生讲义 密码技术基础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5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渐深入和扩展的ERP,再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组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致历程。

内部资源相对丰富

企业信息化既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企业外部基础设施的制约。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内部资源相对来讲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颈,而外部基础设施却明显不足。

从硬件资源看,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中台式机、打印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服务器的拥有率也超过了50%。大型企业中有近4成的企业电脑拥有量在100台以上,并且预购率仍然很高,这说明台式机已从耐用品逐渐演变为易耗品(见图1)。

在企业硬件资源中,联想的台式机和服务器、Epson的打印机、梅兰日兰的UPS、3Com的交换器、Cisco的路由器有很高的渗透率(见图2)。

在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对于暂时没有局域网的企业,表示未来三年内会建立自己局域网的逾4成。在外部网建设方面,贸易企业的外部网拥有率较高(35.1%),其次是石油、电子企业,上述三行业的外部网建设好于其他行业。在所调查的企业中,3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见图3)

从软件资源看,目前,企业所拥有的软件资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系统维护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财务软件等基础软件上。(见表1)

表1:企业软件资源拥有情况软件操作系统杀毒软件网管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生产及管理自动化软件拥有率%98.990.822.489.715.6欲购率%27.812.610.017.69.1软件进销存软件财务软件erp软件crm软件scm软件中间件拥有率%27.585.510.711.48.14.5欲购率%7.817.210.09.53.52.5

在软件资源中,微软的`操作系统、Office、中间件,用友的ERP、CRM、财务管理软件,HP的网管软件的渗透率较高(见图4)。

但是,目前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少、带宽不够,已经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Internet国际端口只有5个,带宽仅为351M,已适应不了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需要。

信息水平不太平衡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见图5)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首先是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观念先进,对外交流畅通,企业信息化进程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以及企业的认知度等方面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中:南京、沈阳、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其次是行业差异明显。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行业特点、目前及入世后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有关。第三是大中小企业差异明显。

总体而言,企业拥有电脑数量的多少、网络建设情况、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平均拥有量、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与未来参与的可能性等方面都和企业的规模成正比,大型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

电子商务刚刚起步

CCID调查显示,汽车行业、电子行业、贸易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遥遥领先,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分别为35.1%、32.3%和29.7%。未来一年内,25.0%的食品企业表示将考虑参与电子商务,而45.0%的建材企业表示较长时间内都将维持现状,不会考虑电子商务。(参见图6)

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仅为22.3%,并且未来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企业未来1年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仅为13.7%。在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72.9%和71.4%,但是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其中,网站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联网进行过集团采购的只有1/7。

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系统在企业定位不明确,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东西,不清楚信息化对自己的企业意义何在,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

CCID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因此,更新观念,明确认识迫在眉睫。(见图7)

事实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买设备、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程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基础,应用才是根本目的。借助于企业信息化,企业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信息流得以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通过整合市场供应链的各类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流水化作业能力,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得大量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及时确定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方向,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物流基础的进步和完善,但是,我们知道,物流产业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的产物,然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这大大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积极倡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物流产业,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

市场环境亟待培育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较差,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控制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对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CCID调查显示,56.3%的企业认为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监督,同时发展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此外,有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盲目求大、求全,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能力闲置、信息资源浪费等,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6

字号:T|T 2007年11月15日08:53东方汽车网为了满足顾客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和面临汽车不断降价的巨大挑战,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在汽车物流中,零部件供应物流不但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最关键部分,而且也

为了满足顾客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和面临汽车不断降价的巨大挑战,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在汽车物流中,零部件供应物流不但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最关键部分,而且也是成本最高、掌控度最高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开始由“以市场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顾客的消费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需求和高品质服务,这种需求的变化迫使汽车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上变得越来越短,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另外,随着汽车销售价格的不断下降和产能的不断增加,汽车厂商不得不面临巨大的成本挑战,仅仅靠生产工艺的改进、不断开发新产品的投入、廉价的劳动力已无法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上来。在制造——销售——服务组成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中,整车生产厂是供应链的核心部分,由于目前的整车分销物流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所以不容易控制。而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中,整车生产厂可以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和供应,因而具有可控性。据统计,目前汽车制造企业通常要拿出销售额的60%70%进行采购,而供应物流成本又占采购成本的20%30%,供应物流组织的好,可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柔性化,所以它是汽车制造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机厂中心型”供应物流模式的运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也引入了“即时供货”和“零库存”。整车生产厂为了实现零库存,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其生产节奏和生产需求量进行供货,供应商或整车生产厂的供应部门实施“直送工位”的即时供货配送。在装上车以前零部件都是属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整车生产企业的风险。为了满足汽车制造厂的即时供货配送和实现零库存的目标,我国大多数汽车制造厂大都采用“主机厂中心型”供应物流模式。具体运作方式为:

汽车零部件的运输大都由供应商自行负责,每个供应商单独供货,自行安排车辆运输。通常规定若干公里以内的供应商直接将汽车零部件送至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车间。我国幅员辽阔,供应商往往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受到地理空间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限制加之干线运输可靠性差的原因,位于规定若干公里以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通过在整车厂附近自建仓库、租用整车生产厂仓库或社会第三方仓库等方式,构造自己的仓储系统,把成品仓库前移至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旁,为主机厂提供即时供货配送服务的供应方式。如此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供应物流体系。这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如下:

1.汽车制造厂所谓的“即时供货”和“零库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即时供货”和“零库

存”,他们只是将库存战术性地转向了一级供应商,其实质是牺牲供应商的利益以减少汽车制造厂的成本总额,但库存成本仍然存在于供应链中。尽管制造厂从表面上实现了即时供货供应,但却导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大大增加。一方面汽车制造厂实现了库存的下降、成本的节约和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须长期应付制造厂不断更改的生产计划和不断增加的库存成本,这一增一减使整个供应链并未得到优化。

2.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既要承受汽车制造厂要求不断降价的压力,又要负责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业务,为了节省成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会缩小其市场规模,汽车零部件研发与产销规模化难以形成,从而导致汽车零部件质量的下降和开发水平的降低。质量的下降将导致汽车返修率的上升以及品牌信誉度的下降,而汽车零部件开发水平的下降将导致汽车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下降,这些无疑都会给汽车制造厂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由于汽车零部件运输大都采用供应商自营运输,其运输质量难以保证,因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对汽车零部件包装、放置、在途保管等的不专业性和重视不够,造成实际运输过程中货物质损率较高。在运输功能上,只认为是简单的运输,而没有开展服务功能,如货物跟踪功能,在这种状况下整车生产商要做到准时生产是几乎不可能的。运输路线上两点式运输居多,没有科学的运输规划方法,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对流运输经常发生,根本不能达到整个运输网格的整体优化。运输管理手段上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落后。

4.由于若干公里以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在整车厂附近自建仓库、租用整车生产厂仓库或社会第三方仓库等方式,构造自己的仓储系统,这些仓库的条件、管理人员素质各异,业务流程各不相同,大大增加了仓储管理的难度,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加重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负担。而整车生产厂由于要面对许多仓库,其配送管理的难度很大,配送的质量、效率和及时性大打折扣。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发展趋势——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近两年汽车业竞争加剧,降价已是大势所趋,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看,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就显得越来越迫切。有数据显示,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 8% 左右,日本汽车厂商甚至可以达到5%,而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15%以上,可见,中国汽车生产商从物流环节降低成本有很大空间。从西方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是加强行业分工,汽车零部件生产功能和物流配送功能都将从制造企业中剥离出来,把物流管理的部分功能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型物流模式,即汽车制造企业将一部分或主要物流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国外的汽车厂商 80%都在使用着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而没有使用的厂商每年也以80%增长速度在将物流业务外包。而在我国,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业务是由供应商自己完成的,还有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将一小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但其整体的物流运作水平不高。

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会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相比之下,由供应商供货和制造厂安排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的方式都会增加成本。因此,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改善物流环境,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具有显著效果,具体表现在:

1.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一方面可以减少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依托其先进的物流理念和强大的网络优势,实现汽车零部件运输资源的整合,从而大大的提高运营车辆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节省车辆的在途时间。

2.提高物流效率,实现零库存管理。汽车制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雄厚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先进的信息平台,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和运作经验以及运营网络,可以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提高物流效率。尤其在汽车零部件供应的环节中,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调功能减少甚至取消供需双方的库存,实现库存水平的合理化,提高库存周转率,真正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管理。

3.实时跟踪、信息服务。通过铺设高效的信息平台和配置先进的GPS等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对在途汽车零部件运输进行实时的跟踪;另外,通过建立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可以较为高效的处理运输或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保障汽车零部件的安全。

4.有助于企业构筑核心竞争能力。物流外包是社会化分工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资源与管理相对“稀缺”,汽车制造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就能将自身相对有限的资源与管理能力集中于核心事业上,如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新产品的开发、销售、产品质量的提高等,从而能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变电检修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浅谈 篇7

1 变电检修工作概述及现状分析

1.1 变电检修工作概述

变电检修工作主要是对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等变电工具进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目前的故障诊断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系统的、以大量数据为依据基础的综合诊断法,该方法前期准备工作较多,包括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等。另一种是以每一年的检验结果作为比较分析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诊断分析的对比分析法。该方法系统性强、、关联性强,但结果准确,是常用的诊断方法。状态监测有三种,分别是在线监测、定期解体检测和离线监测。在线监测是一种实时在线监控电力系统的工作模式,通过在线数据的传输将各类数据进行结合、整理,对变电系统进行监控分析,其优点是可将变电系统运行状态实时掌握,但其局限性也较大,对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定期解体检测是变电检修工作人员按照安排好的时间,按照规定的检修标准和检修方法对变电设备进行解体检查,检查设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对易损耗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掌握变电设备的实际状况。该方法耗费人力较大,但可实际掌握变电设备的情况。离线监测是变电检测人员通过振动监测仪、超声波检漏仪等设备对变电系统进行检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

1.2 当前变电检修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较为迅速,,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外国引进预防性定期检修模式后,直到今天我国变电维修模式还是主要以定期检修模式为主,不定期抽查检修为辅。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也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壮大,变电检修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电力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检修工作也面临着挑战。一成不变的变电检修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电力发展的需要,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当前变电检修工作的目的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指示,这将严重影响变电检修的质量。其次,检修成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成本中包括人员、设备一起等,成本过大导致检修工作不全面,也会影响变电检修的质量。再次,检修工作技术要点记录不规范,相同类型设备检修经验在各个检修部门间交流不足,缺少经验分享过程,导致检修工作效率降低。最后,变电检修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严重影响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随着电网的高速发展,变电站大量新设备的投产和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如继续主要采用这种检修模式将不再适应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更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2 针对当前变电检修现状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工作目标,提高技术水平

明确的工作目标是做好一件工作的基础,只有工作目的明确,才能找好工作的方向。所以,在变电检修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将每一项检修工作进行详细布置和目的说明,介绍各项检修工作的技术定义和工作方向,是检修人员能了解检修方向和检修意义。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变电设备的检修质量,因此要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变电检修工作的质量。

2.2 创新变电检修模式,控制检修成本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新电路、新变电站等大量电力设备的应用使得变电检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原始的变电检修方式逐渐不在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变电系统,检修成本的不断增加更是影响着变电检修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创新变电检修模式,通过新型的检修方式和检修技术进行成本控制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一种状态检修方式较为实用,采取状态检修代替定期检修,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和大型设备的使用,有效的控制了成本。但是这种检测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目前国内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还不能实现该检测模式的普遍应用。变电设备新旧不一,状态监测的设备和技术不能普及,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2.3 完善检修记录,培养高技术人才

首先,检修记录是对变电设备的检修经验整理,对于相同类型的变电设备,通过检修记录可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完善变电设备检修记录,实现供电部门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变电检修的工作效率。此外,通过技术检修人员的互相交流经验,对检修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可以提高检修经验和技术,保证变电检修工作的质量。其次,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变电系统也不断发展,检修人员原有的技术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变电检修的需要,因此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单一进行技术水平的培养,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加强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利用他们的技术决窍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参与管理并自我负责。培养他们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检修人员的工艺水准和细节掌握,避免出现工作失误。在技术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经验实践,多实践多总结,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各方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解决一系列难题。

3 变电检修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1 状态检修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检修中定期检修模式已经逐渐体现出缺点和不足,因此变电检修模式的改变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近几年,状态检修模式逐渐引起变电检修部门的注意,这种根据变电设备实际状态而执行的预防性检修方式具有成本投入少,运行可靠性高等优点。这种状态检修模式的检修时间受在线检查或以前检查结果控制,其中可靠性较高的方式是中心检修。该检修方式能够对变电设备的故障点和故障原因掌握清楚,并通过减少设备维修损耗的检修计划,进而安排科学合理的检修间隔,减少不必要的检修,减少检修的成本的同时,还能减少突发性故障的发生。状态检修强调两方面 :第一,实时掌握变电设备的真实情况,做到面对故障应对自如。第二,充分意识到状态检修设备的重要性,考虑该设备的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程度。预知性的检修技术的应用需要各种高科技诊断系统和设备来完成,先进诊断技术的应用可将变电系统中的潜在故障消灭在萌芽中,对容易发生的故障进行预防和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维护和检修工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检修成本。

分析状态检修的优势,首先,状态检修可以提高设备的可用率,也就是说状态检修的应用,将变电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提前解决或实时检测,不仅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发生故障的时间间隔,还缩短了故障维修时间,做到检修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标准,减少设备因故障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变电设备的可用率。其次,状态检修的应用需要引进先进的诊断设备系统,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状态检修可降低检修的频率,提高检修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力成本,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状态检修减少资本投入,性价比较高。最后,与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相比,状态检修可节省大量人力资源。状态检修模式的工作量是定期检修的五分之一,极大程度的节省了劳动力资源和形象资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3.2 其他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虽然是全新的发展模式,但是随着传感器、光纤技术、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将应运而出。一种检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需要考虑方面较多,衡量新的检修模式的标准在其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等。总而言之,“事故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这一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严格控制变电检修的费用,提高变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高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变电检修的工作效率是开发新的检修模式的基本要求。通过定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的铺垫,相信依靠高新技术手段和设备的新型检修模式将被开发并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检修工作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应该受到电力部门的充分重视。变电检修工作随着电力的发展其检修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定期检修方式已经不适应日益发展的变电系统,随着状态检修方式的发展和应用,变电检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提高了设备检修的工作效率,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检修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证了变电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关系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变电检修就是对变电器进行检查和维修,在电力系统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作者通过简单阐述变电检修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当前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变电检修工作的建议并剖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抚顺市苗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生态效益

0 引言

抚顺园林绿化苗木主要来源于市内几个苗圃、当地乡村、以及邻近城市的周边农户。几年来,抚顺苗圃生产的苗木品种、数量、规格有限,满足不了城市绿化建设,因此苗木有很多是由千千万万农户组成的产业主体,大多是处于盲目的生产状态,起点低、规模小、品种追求见效快、单一好管理的苗木,没有长远规划思路,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常规树种、小规格苗木在绿化建设上需求量少,会影响绿化档次不高,因此部分苗木会出现积压现象,如:杨树、柳树等出现了苗木过剩的问题。目前尤其大规格苗木连续几年一直紧俏,这也是城市绿化和美化工程直接拉动的结果。苗木生产的根本目标是应用,而应用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园林设计。由于园林绿化、美化是根据园林设计为依据,通过工程建设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园林设计与植物关系密切的是植物造景,而设计者是根据设计立意、主题思想来进行植物配置,现在往往是设计与苗源和建设间的矛盾造成设计跟着市场走的被动局面,这些都制约了抚顺市城市绿化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目前就存在许多设计者设计的苗木在我市育苗基地很难买到,每年会有部分资金到省内外其它苗木生产基地购买苗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当前,我们不仅在苗木培育管理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走出苗圃,走向城市,考察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育苗,突出快速育苗、加速成苗同时也应及时找出自己苗圃的差距和问题。

1 当前,在苗圃育苗生产中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1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建設离不开苗木等植物材料。切实抓好苗木产业,尽快做到苗木自给,苗圃是园林绿化建设的基础,是苗木的生产基地,每个城市都应有足够的苗圃。因此,加强苗木生产,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和保障真正意义的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1.2 丰富的苗木可增加城市景观 苗圃建设要注意培育引种、驯化更多的植物品种,尤其是乡土树种,丰富园林绿化植物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建设,改变乔灌木品种单调的缺点,形成品种多样、结构稳定的生态型植物群落,有利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1.3 苗木生产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苗圃建设同其他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一样,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建成后能提高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苗圃等生产性绿地同其他城市绿地系统可产生的生态效益及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举足轻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符合城市发展及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2 抚顺市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抚顺市苗木生产主要分布的地区是: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三县)和新抚区、顺城区、东洲区、望花区(四区)等处,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国有苗圃发展滞后而正涌现了一大批个体苗圃;其主要原因:国有的新太河苗圃、榆林苗圃、田屯苗圃、将军花圃,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体制改革不完善,为了给职工开资,忙于对外绿化工程,造成田间得不到有效管理,再加上没有资金投入,造成部分苗圃地空闲改种农作物,花窖也对外进行了出租。相反三县的个体苗圃发展迅速,许多农民看到近几年抚顺市绿化和沈阳市绿化发展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把种植粮食的土地改种绿化用苗。由于有些想长期经营苗圃的苗商,他们根据几年来对绿化市场的走访和对绿化行业了解,不是只停留在单一的几个品种生产,而且逐渐在扩大苗圃地,追求苗木的多样化,目前个别苗圃经营的苗木品种已达到40-50种之多。特别是个体苗圃,哪一品种畅销、价格高,就栽哪种,先后引入了红花刺槐、紫叶海棠、紫叶李、金叶榆等许多适于抚顺气候的品种,但总的规格到目前比较小,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小规模的苗木生产农户一直是苗木只有等机会出售找不到市场,在他们中会有大规格苗木囤积,但大都是品种单一、数量极少,不会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近两年抚顺市政府每年在绿化方面的投资不足1000万元,致使国有苗圃趋于停留在只管不投入现象。

抚顺苗木生产基地较分散,有很多苗木品种是从周边地区引进,没有当地拳头产品。苗圃普遍面积较小,盲目跟风现象普遍存在,如:2006年抚顺市很多街路绿化建设选用银中杨树种,而且胸径在20-30cm,价格在150元/株,胸径在10-20cm,价格在100元/株,有的小苗价格也在10元/株,所以有的苗圃就栽了大量的银中杨,随着银中杨热潮的褪去,面对供大于求的市场,销售成了主要问题。有些苗圃只有传统品种,如:云杉、桧柏、柳树、杨树、京桃、连翘、榆叶梅、丁香等,苗圃品种单调,不能满足园林实践中求新、求变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目前抚顺苗圃基本以大田生产为主,仅有简单园道和供水设施,没有合理的分区,不便于运输和起苗周转,没有一个苗圃拥有现代化、工厂化生产的设备。

3 发展繁荣抚顺市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的对策

只能有新的思维与创新,才能产生新局面。

3.1 制订园林绿化苗木分级标准,实行苗木优质优价,同时发布绿化苗木生产指导信息,引导企业生产市场旺销品种,促进再生产。由于目前实行的绿化苗木工程参考价格只按规格定价,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采用胸径,高度为限制指标,没有对同规格不同质量的苗木进行质量分级。因此,苗木生产商只注重苗木的胸径和高度,而不注重苗木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实行苗木质量分级,促使苗木商生产优质苗木,制定相应标准。绿化苗木已经出现结构性、地区性、季节性过剩的现象,尤其是从小苗种植到出圃,通常有几年的时间差,市场走俏的品种不断变化,价格在几年间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新引入和新驯化的品种、高质量的苗木、适应性强的品种比较受欢迎。政府可以进行规划和研究,把未来几年需求的苗木品种和推荐使用的品种进行公布,引导生产,同时鼓励中介、协会等机构对苗木生产和存量进行调查,加强信息沟通,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点,建成苗木交易网站,提供最好,最快的交易服务,避免苗木大量过剩造成的损失。

3.2 推行苗木无公害防治,坚持生物多样性,开发野生植物资源,实现科研、生产、推广三位一体,发展名、特、优、新品种。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使病虫害尽可能不发生或少发生,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因此,首先把好植物检疫关,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一方面是要调查抚顺主栽品种的生产情况,另一方面要调查发展前景较好的新品种,尤其是优良乡土植物。根据所在地域的生态条件、市区苗木市场现状和发展需要,对能满足当地园林绿化要求的植物种类与品种做出宏观选择及繁殖、栽培等方面的安排。选择好繁殖、易栽培植物的种类、数量、规格。同时考虑到土质的改良,植物保护、灌溉设备及各种防护配套措施等,在树种规划时,要注意加强对园林植物新品种的乡土野生植物的引种及驯化工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抗性的植物种类。加大科研比重,加强信息沟通,与各大科研院所,尤其是本地研究机构等展开合作,形成科研、示范、推广、生产、销售一条龙;加快科技转化速度。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 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把苗木产量降低,才可提高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是否与单位面积的产量成正比?是否与总产成正比?前者肯定不是,但后者也未必是。大多数育苗人近几年都应当感觉到常用的乔木种植面积过大,单位面积产量也过大,而且苗木需求的规格越来越大,苗木价格越来越低,培育费越来越高。目前只有杨树苗面积有较大幅度缩减之外,其他乔木树种每年销量只有总量5%-10%左右,估计一个品种树木十年才能销售完,种植数量和单位面积的株数减少的很少。当苗木产量大幅度提高时,市场价格反而会降低了;当苗木产量超过需求时,多余的部分苗木不如农作物好销,就是降低价格也未必能卖出去。再有苗木规格不同,价格悬殊较大,目前看绿化往往要求当年见效,因此大规格苗木比小规格苗木价格高出1倍或几倍,也就是说当单位面积种植量超过标准种植量时,致使苗木通过间苗避免造成苗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达到工程用苗的质量,既费工又费时。因此苗木分成淘汰劣质、分散经营,并移植一部分苗木进行嫁接、卖大留小或卖小留大的做法。

3.4 根据绿化建设需要培育适用苗木,可引导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育苗的目的是应用,只有所育苗木为应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上,育苗人才会有经济收入,因此育苗人应要有育苗管理经验和社会经验,培育苗木时应从以下几点考虑:①大冠幅苗木,达到立即见到效果。②抗性强、养护成本低的苗木,保证苗木成活率高。③非常规苗木和外来品种苗木培育要谨慎,培育苗木不要争感热门、忽略冷门,要讲究“精”“俏”,注重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变园林绿化中应用单一的绿化品种同时要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应经专家评估、鉴定和严格检疫等。④苗木规格、培育密度适宜绿化应用。育苗分阶段和计划进行,绿化目的达到美化效果为宜。⑤要多渠道合作、交流。育苗是基础,设计是关键,应用是目的,要与绿化部门和施工单位合作,设计单位交流,目的是绿化建设需要适合城市绿化建设。

上一篇:中秋送礼申请报告下一篇:永恒的荣耀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