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2024-06-02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精选10篇)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1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1 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 榆中县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与经验,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所产蔬菜风味纯正、质量上乘、结构紧密、外型美观、品质优良、商品率高、特色显明,被称为高原夏菜,并具极强的区位优势.从统计资料显示,到蔬菜种植面积0.727万公顷菜用型马铃薯种植面积0.733万公顷,百合留床面积0.10万公顷,合计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56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占商品农业总产值的54%,占种植业商品农业总产值的69%,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5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预计蔬菜种植面积达0.80万公顷,菜用型马铃薯种植面积0.80%万公顷,百合留床面积666.67公顷,合计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2%.按照土地的投入产出来看,20全县粮食作物的平均亩产值为198元,而无公害蔬菜作物平均亩产值为1 889元,平均亩收入为1 701元.由于无公害蔬菜种植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显著,农民种菜的积极性高涨.榆中县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以666.67公顷的速度递增,现已由川西片向川东片及南部二阴地区扩展延伸,由于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动了市场建设和蔬菜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榆中县的`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百合在东南沿海城市占领了一定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榆中县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正好弥补南方高温季节蔬菜淡季市场的空缺,也为榆中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从而有力的带动和极大地促进了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的快速发展,如今无公害蔬菜这一产业已成为榆中县农业生产的强势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迅猛、形势喜人、前景乐观.

作 者:杨海兴 作者单位: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8)分类号:F3关键词: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2

近年来, 随着城乡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蔬菜供应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 对所消费的蔬菜提出绿色无公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单从蔬菜发展的总体情况看, 目前蔬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经从单一追求数量转变为质量的提高。榆中县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健康、安全农业, 开发特色优势产业, 已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

一、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榆中县海拔高, 光热资源丰富, 昼夜温差大, 土地面积宽阔, 是蔬菜生长的理想环境, 所产蔬菜营养物质积累丰富, 外形美观, 品质优良。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 因势利导, 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 并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开发。2003年在榆中县和平镇建立了兰州市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并且从2004年开始突破了传统模式, 在南部二阴地区建成了冷凉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2009年该县又被市政府列为兰州市四个重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之一。目前, 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3万公顷, 总产量达5.7亿公斤, 蔬菜平均产量达33000公斤∕公顷, 收入达36300元∕公顷。品种以花椰菜和甘蓝为主, 种植面积达0.9万公顷, 花椰菜类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70%, 其次为芹菜、西葫芦、大白菜等30多个蔬菜品种, 形成了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各类蔬菜生产基地, 如和平花椰菜无公害生产基地、金崖西兰花无公害生产基地、连搭芹菜无公害生产基地、三角城甘蓝无公害生产基地等。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成为兰州市无公害“高原夏菜”的主产区和甘肃省“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主要集散地和重点生产基地。

榆中县无公害、冷凉型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不但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而且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榆中蔬菜已远销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销售信誉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为榆中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从而有力地带动和极大地促进了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的快速发展。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立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参与大流通、走入大市场的发展思路上, 榆中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推广已初具规模, 但在宣传培训、农药化肥施用、产品市场引导、产地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阻碍着无公害蔬菜计划的全面实施。

㈠菜农科技素质偏低, 是制约无公害生产全面推进的首要因素生产无公害蔬菜对产地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生产。目前菜农科技素质偏低, 经营观念陈旧, 对无公害蔬菜生产认识不足, 经营管理中注重眼前利益, 持续稳定发展方面欠缺考虑, 阻碍着标准化生产的实施。

㈡施肥不当, 造成蔬菜产品品质下降化肥施用过量, 有机肥投入不足, 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掌握不够, 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多, 导致土壤养分失调, 部分蔬菜产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有些菜农受“施肥越多产量越高”观念的影响, 化肥投入量过大, 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 尤其是蔬菜生长过程中大量追施速效性化肥, 不能做到化肥的平衡施用, 传统蔬菜栽培中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 磷、钾肥施用量不足, 导致土壤养分严重失调, 土壤环境恶化, 生产效益降低。硝态氮肥和含硝态氮的复合肥在蔬菜生产仍然广泛使用, 造成蔬菜产品品质下降, 失去竞争优势。

㈢安全使用农药意识淡薄, 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病虫害防治中重治轻防, 盲目用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安全使用农药。由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不高, 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标准认识模糊, 安全用药意识差, 生产中大量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种农药在同一作物的生产期内多次重复使用, 造成蔬菜病虫产生抗药性, 迫使用药浓度越来越大, 造成蔬菜产品农药超标, 环境污染。

㈣市场信息不灵, 缺乏农产品交易市场, 影响农民收入随着农业产业化富民政策的落实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具有开拓创新的蔬菜种植户提高了认识, 已获好的经济收入。但仍有很多蔬菜种植户市场信息不灵, 缺乏蔬菜市场热销产品所需的新品种, 远郊蔬菜基地菜农, 缺乏农产品交易市场, 好菜卖不出好价, 影响农民收入。

㈤蔬菜废弃物缺乏加工处理, 造成环境污染榆中县蔬菜在不断扩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 常常有数量惊人的菜叶产生, 又有外品如萎焉、半烂、虫噬、重伤、病斑、畸形、滞销蔬菜等产生, 由于没有经济适用的加工工艺来处理利用这些废弃物, 放在渠中、路边, 使得大量的菜叶资源被白白浪费掉, 且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有些病害造成二次病源, 蔬菜废弃物已成为污染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的“一大公害”。

㈥土地分户小块承包,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阻碍“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的发展土地分户小块承包, 种植户分散条块种植, 生产经营单位小, 没有形成连片种植规模, 其结果只能是丰产、丰收不增收, 难以形成“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的规模发展。

三、发展对策

㈠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素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项全新的产业,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果农民的传统意识得不到改变, 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 此项事业将无法推进。宣传普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增强农民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 提高生产者市场竞争意识, 对推动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意义重大。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性技术服务队伍, 深入村、社开展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转变为农民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 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增强菜农的“市场、竞争、经营”意识。

㈡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注重土壤管理按照作物需肥规律, 推行平衡施肥, 严格控制化肥的施用量, 提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不施或少施含硝态氮的化肥, 提高菜农对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认识, 降低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注重土壤管理, 优化土壤综合环境, 提高土壤保肥、保水、通气性能。做到精细耕地, 蔬菜生产结束后, 深耕晒垡, 熟化土壤。

㈢应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近几年农业结构实行战略调整以后, 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 蔬菜、花卉、经济林发展迅速, 各类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复杂多变,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对蔬菜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做到既能控制病虫的为害, 又要农药残留符合卫生标准, 就必须积极推广低毒的生物农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推广抗性品种, 合理轮作和间作, 大力提倡生态控制, 注意通风排湿, 降低空气湿度, 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增强植株抗性, 减少农药施用。此外, 科学地选择施药方式、时间、浓度和剂量也是成功生产无公害蔬菜的一个重要方面。

㈣争取国家扶持, 健全市场体系争取国家扶持, 将该县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价格、信息形成中心, 为农产品交易提供服务场所, 促进该县乃至西北地区蔬菜产业的巨大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形式组建多个生产技术领先、产品市场潜力大的蔬菜深加工项目, 提高蔬菜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 提高农民收益。同时, 各地菜农也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地理、气候、水资源) 等特点, 选择好适销对路的蔬菜种子, 确立自己的优势产业和热销产品的种植计划, 切实可行地找准切入点, 调整产业结构, 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 安排种植面积, 搭配蔬菜品种, 分批、分期、分品种播种, 绝不能一哄而上, 导致因品种单一, 面积过大, 产品过剩, 价格下跌, 资源浪费。

㈤创新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 充分利用蔬菜废弃物废弃菜叶有着丰富的营养, 富含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将菜叶等蔬菜废弃物有效利用、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是保持高原夏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创新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 通过建造处理池和直接菜叶还田, 充分利用蔬菜大量废弃物, 达到可操作, 简单易行, 经济有效的原则。蔬菜站可通过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所合作, 开展具体研究, 为规模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规模化经营集中土地等生产资料, 扩大生产经营单位, 缩小生产劳力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 形成整体规模效益, 增加农民收益。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3

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00

1 狮山镇蔬菜产业现状

据统计,到2016年6月,武定县蔬菜生产种植面积1 491 hm2。其中,无公害蔬菜栽培认定面积达超过

333.33 hm2。其中狮山镇辖区种植204 hm2,产量达6万t,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萝卜、甜脆豆、西兰花和甘蓝等品种。2016年1-3月,狮山镇种植大白菜、结球甘蓝、菜豆、萝卜和芹菜等各种公害蔬菜202.67 hm2,比上年同期增长21.3%,狮山镇已经成为了武定县稳固发展商品蔬菜的生产基地。

2 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2.1 区位优势

狮山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既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中心;上接昆明,下连攀枝花,面向的市场范围大,较周边地区相比,水、空气、土壤无污染,无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人为污染,为蔬菜生产创造了很好的生产条件[1]。距省会昆明仅72 km,即将修通的昆武高速公路横穿境内,交通方便。永武高速公路经元谋、永仁县到攀枝花市仅220 km,西南方向到楚雄州府162 km。地理位置优越,交通、

通讯方便。

2.2 自然条件优越

狮山镇海拔、分布1 880~2 230 m,土壤以红壤为主、平均气温14.5~19.8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极适宜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此外,狮山镇境内工矿企业少,污染少,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2.3 市场前景广阔

无公害蔬菜因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具有绿色环保、营养卫生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日益关注,无公害蔬菜在世界各国得以迅速普及。目前,蔬菜的无公害化已成为蔬菜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方向。

2.4 生产基础好

狮山镇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近年来,武定县政府、县委对扶持农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农业科技队伍素质过硬,技术指导服务到位,农户种植积极性也较高,狮山镇蔬菜产品在满足县内市场的同时还远销省外。

3 狮山镇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3.1 种植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搭配不科学

夏秋季叶菜类、瓜果类种植面积较大,上市量也较大,而葱蒜种植面积较小,产量也小。冬春季则葱蒜类种植面积较大,而叶菜类种植面积较小,造成季节性市场供应矛盾相当突出。

3.2 蔬菜品种更新速度慢,蔬菜产业化水平低

武定县境内从事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有实力大型企业少,大多是分散经营为主,分散式经营的生产难以抵御大市场变化,现有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管理相对混乱,菜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无法吸引更多菜农的加入。

3.3 市场需求变化极大

随着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膳食结构多样化要求,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大增强。而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狮山镇蔬菜种植还无法做到跟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这就导致蔬菜市场供应的结构性过剩和临时性短缺现象时有发生,菜价不稳造成夏秋季叶菜类供大于求、葱蒜类供不应求的情况;冬春季又是叶菜类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菜农收不抵支,影响农民种菜积极性。

3.4 种植较为分散,集约化生产水平很难提高

部分村组同一块田地中,往往种有4~5个蔬菜品种,同一户菜农往往种植7~8个品种。这种小而全的模式,既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也不利于市场销售。

4 发展蔬菜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4.1 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

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全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明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举措,形成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合力。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条件

以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以集中连片种植村组为基础,组建大型生产基地,建立标牌,重点投资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推广设施栽培、高效立体栽培、嫁接抗病栽培等一系列实用新技术,确保生产条件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规范标准,为生产无公害蔬菜创造基础。

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销售市场

重点扶持云南胤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空港集团等蔬菜公司,在狮山镇新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扩大并完善县城的农贸市场,建立和完善相关信息网络平台,发展一批特色的蔬菜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实施“市场+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战略,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

4.4 创新科技服务,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

科技创新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是蔬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需通过以下措施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一是落实各级蔬菜生产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尽快改变蔬菜产业科技水平滞后的局面;二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等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三是依靠科技,抓点示范,狠抓经营管理和示范点建设,提高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2];四是积极引进名、特、优品种,大力推广高新技术,推广蔬菜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地膜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先进技术集成综合配套应用,不断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

4.5 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保证食品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建立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加强对蔬菜基地、蔬菜集贸市场、超市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建立和规范蔬菜生产承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推进蔬菜市场准入制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在蔬菜生产中严格用水、用肥、用药管理,实现从生产源头到市场销售全过程监测。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申报认证工作,确保商品蔬菜达到无公害优质标准,提高“菜篮子”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5 结语

狮山镇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具有区位、自然、市场、基础等优势,只要加强产业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良种试验示范推广和产品深加工,注重品牌创建和培植,完善信息网络和市场开拓,狮山镇无公害蔬菜产业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晓丽,张翠玉,封春香,等.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02-103.

[2]梁王敏,孙海龙.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3,9(3):38-41.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4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致使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更为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自2010年以来在新认证产品给予补贴的条件下,衡水市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衡水市位于n37°03′~38°23′之间,属于温暖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且阳光充沛,雨量适中,土壤肥沃,其中耕地面积570866.7hm2,水浇地366866.7hm2,为各种蔬菜的生长和培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利条件。发展现状

2010年,河北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河北省“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文件要求连续3a对新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进行一次性补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农业主管部门把该项工作作为当年首要任务来抓。在这种形势下,衡水市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获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有42个,到2011年增至78个,2012年增至108个,认定面积达到39333.3hm2。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种植业中农民投入较多,经济效益较高,覆盖范围较大,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存在问题

2.1 认证的产品总量增多,但规模较小

2010年衡水市通过无公害认证的产品42个,认定产地36个,到2012年底衡水市无公害获证产品达到108个,认定产地40个,较2010年认定产品数成倍增加。各产地规模不等,其中1000hm2以下产地25个,占全市认定产地的62.5%,2000hm2以上产地仅5个,占全市认定产地的12.5%。各产地的布局分散,全市认定的40个产地分布在10个县,31个乡镇,全部从事初级农产品的生产。

2.2 认证基地管理不到位

衡水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起步较晚,加之近3a的新形势,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认证主体只是为了套用认定的补贴资金或者为某项目开展提供便利,一旦证书到手他们就把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搁置一旁。也有一些认证主体根本不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只重视产品的产量和效益,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另有一些认证主体能够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生产,但田间生产记录不完善,只重视生产操作,不重视文字记录。

2.3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

衡水市市级检测机构存在着仪器设备陈旧(多数仪器是2001年配置),部分仪器专业化程度较低,配套性差,限制了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实验环境控制系统较差,布局合理性欠缺,间接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衡水市新筹建的县级综合质检站4个,配备了常规检测设备,但检测任务多数挂靠其他业务站,检测人员

不固定,随意性强,为检测任务的及时完成带来了一定困难。

2.4 市场准入制度未能实施

衡水市共1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没有实施市场准入制,造成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据可查,无法追踪。再加之进货渠道较多,无公害产地与市场间未建立产地标识相互认证制度,致使无公害农产品优质不优价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的假冒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对外地农产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且对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没有相应的处理制度和法规。这是衡水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最大的隐患,加快推进实施市场准入制的步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发展对策

3.1 充分发挥区域特色,积极推动小型产地进行有机整合衡水市现已形成武邑和武强深冬黄瓜产区,饶阳大棚西红柿产区,阜城西瓜、樱桃西红柿产区,故城韭菜产区,冀州辣椒和食用菌产区等五大产区。衡水市要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区域特色,重点扶持一些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管理较好的认证产地,积极推动有资质、有意向的小规模的产地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原有的产地,规模更大,档次更高,更加能适应统一化生产,促进衡水市无公害认证产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3.2 加大对认证产地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衡水市要由原来相对注重发展外延式的总量扩张,尽快转为注重发展内涵式的质量提升,认真落实农业部提出的”严格审查、严格

管理、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要求。农业主管部门对认证产地进行不定期的实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过电台、报纸进行公布,对于查出管理不善,违禁使用农药、化肥的,坚决吊销其产地、产品证书,对于管理适当,生产档案不全的,要限期整改;对认证产品进行入棚抽样,抽检结果直接向县级政府通报,不合格的产品由政府指派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依法进行查处,要确保全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产品安全。

3.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能力和监管范围,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对于市级检测机构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设备,加大对全市农产品抽检的数量和频次,加强对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中产品质量的监督,定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面抽检;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尽快使实验室的环境得到改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升级改造。而县级的农产品综合质检站,要积极筹备,争取成立独立的检测机构,固定专门的检测人员,保证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3.4 积极推动市场准入制的实施

目前,衡水市已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市区的批发市场也配备了速测仪,但因经费欠缺设备一直没能正常运转。建议改进措施:加大农产品质量监测经费的投入,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积极开展外销农产品及外地农产品进入我市的相互认证工作;严厉打击假冒无公害农产品以及超期用标现象;充分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总之,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把好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每个关口,加快衡水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的实施步伐。

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计划书 篇5

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FF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城郊大量优质商品蔬菜基地不断被征用,而新基地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导致蔬菜基地面积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城区人口又逐年增加,造成市场蔬菜供应失衡,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使城镇居民颇感莱蓝子沉重。FF市委、市政府将新建一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列入FF市“十一”规划,并安排2007年开始作为重点项目实

施。为使这一重要决策落到实处,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基地建设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菜农经济效益与保障市场供应并举,把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列入城市化建设的工作范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带动,提高商品蔬菜生产与供应能力。

2、建设目标:至2010年,在FF市建成稳定的常年商品蔬菜基地1.2万亩,其中新开发建设1万亩(FF市现有商品蔬菜基地面积约5000亩,但其中3000亩均在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之内,在2—3年内将被征用),做到保障市场供应,基本实现无公害。根据FF市城市发展规划,至“十一五”期末,FF市城市人口将达到50万。按照长江流域城市人口人均需要菜地面积0.03亩标准计算,要保障FF市城区居民蔬菜供应,至少需要1.5万亩的常年商品蔬菜基地。如果再按照80%的鲜菜自给,20%外地调入补充的市场经济原则,那最少也需要建立1.2万亩的常年商品蔬菜基地。

3、基地布局:

(1)布局原则:

基地及其周边无污染,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便于统一规划和建设,并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域之外。

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基地有蔬菜种植传统,菜农有种菜意愿和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2)布局地点:渝水区历来都是FF市商品蔬菜生产与市场供应的主力军。现有的商品蔬菜基地90%都在渝水区,新增一万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主战场应放在渝水区。根据以上基地布局原则,新基地的建设主要应选在渝水区的罗坊镇、珠珊镇、观巢镇、下村镇以及经济开发区的水西镇和仙女湖区的河下镇。其中渝水区承担新基地建设任务7000亩,经济开发区1500亩,仙女湖区1500亩。在抓好新基地规划布局和建设的同时,要巩固好现有蔬菜基地的蔬菜生产,着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特别是要继续抓好具有特色的远郊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以补充和丰富市场。如鹄山大蒜、仁和生姜、姚圩和罗坊莲藕、孝头及马洪晚辣椒、欧里芋头、马铃薯、食用菌等。这些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地建设主要内容

1、水源及灌溉系统的建设。包括修建小型蓄水库,打灌溉水井及排灌沟渠(硬化)、简易道路平整等园田化建设项目。

2、大棚设施建设。包括购置标准钢管大棚、简易竹木大棚、农膜、遮阳网、防虫网等蔬菜反季节栽培设施。

3、良种、良法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4、无公害蔬菜农药销售网点建设。在规划建设的商品蔬菜基地乡镇建立30—40个无公害蔬菜农药销售点,对使用无公害农药的农户及推广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5、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的建设。以FF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每个基地乡镇、城区集贸市场及大型蔬菜超市都要设立一个简易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点,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以加大对蔬菜的检验检测力度。建立农产品准入机制,将农药残留量及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逐出市场、货柜,从而阻止滥用农药现象,促进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6、加强无公害蔬菜销售、流通体系的建设。无公害蔬菜销售可走优质优价之路,供销部门要在各基地设立收购点,在城区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并组织好外地调入蔬菜的进城问题;同时,在集贸市场、超市、蔬菜专卖店设立无公害蔬菜专卖区,政府要多建立公益性的集贸市场,对农民上市直销的自产蔬菜,应免交场租费、市场交易费等规费,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稳定市场菜价,让菜农从中得到实惠,激发菜农种莱的积极性。对运菜进城的车辆,凭有关部门颁发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有效证件,免交过路费,鼓励和支持蔬菜基地的菜农由能人牵头,自我组织蔬菜生产与流通协会,做到产销一条龙,从而建立安全、快捷、高效的蔬菜销售和流通体系。

三、基地建设资金概算

据初步测算,新建一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需投资2105万元,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0项投入

l、水利灌溉系统建设:

基地园田化建设:据我们调查,拟新建的一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除有部分已进行园田化建设外,仍有70%(约7000亩)的面积需要完善排灌沟渠和引水系统。按目前造价,每亩基地平均园田化建设资金为900元,总共需要建设资金630万元。

灌溉水源及设施建设:在新规划建设基地内预计需要修建和加固小型蓄水库8座,约需投资50万元;打灌溉水井80口,约需资金48万元;需要安装25千瓦电排15个,需资金52.5万元;11千瓦电排50个,需资金100万元;普通水泵80套,需投资金56万元;架设电杆、电线投资43.5万元。此项投入共需资金350万元。

2、反季节栽培设施建设:

总共建造1000个标准钢管大棚(分建造),需投资460万元;建造简易竹木棚6000个,需投资240万元,合计需资金700万元。此项投资可采取政府补一半,菜农出一半的办法解决,即政府需补助350万元。

购置遮阳网和防虫网各20万平方米,用于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此项投资一年需40万元。示范两年共需80万元。

3、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完善FF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设施,添置设备费15万元;在每个规划新建商品蔬菜基地的乡镇都要建立一个蔬菜质量现场监测点(站),配备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每年购置一批速测卡,城区各集贸市场及大型蔬菜超市也应购置,需投资金30万元,此项建设共需资金45万元。

4、引进蔬菜新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

新品种引进示范:每年引进30个左右蔬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适合FF市栽培推广的主栽品种。每年良种引进费5万元,示范推广费10万元,四年共计60万元。无公害农药的推广应用:在全市各商品蔬菜基地设立40个无公害蔬菜农药专销点(站),每年补贴和奖励专销点(站)、优秀模范菜农15万元,四年共计60万元。

5、技术培训及推广经费:每年20万元,主要用于开展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管理、技术引进、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和宣教资料的印发等。四年共需80万元。

6、无公害蔬菜销售、流通体系的建设费用:政府每年都应在城区的集贸市场购买(或租赁)一定数量的销售摊位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区,供检测合格的本地产无公害蔬菜上市销售;对菜农自发成立的蔬菜生产协会、流通协会等民间合法组织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此项开支每年需20万元,四年需80万元。

7、奖励基金:共2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和奖励商品蔬菜种植大户、流通领域销售大户,示范推广专业户及其他为我市商品蔬菜生产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

四、基地建设资金筹措

基地建设资金按照市级财政为主,区、乡(镇)财政适当配套的原则,市级财政应投入1555万元,基地所在区、乡(镇)财政配套200万元,农民自筹350万元(主要是大棚的购置自负部分)。为使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顺利实施,FF市应建立“FF市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基金”,多渠道筹集开发新的商品蔬菜基地所需要的建设资金。主要筹资渠道有:

一是将蔬菜基地建设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每年至少安排200万元的预算资金划入FF市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基金中,这样四年就有800万元。

二是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2000年《江西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每征一平方米菜地,收取21至26元蔬菜开发基金,并将收取的开发基金划入基地建设基金专项帐户。

三是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力度,各有关征收部门要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工作,做到不少征,不漏征,加大征收力度;同时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蔬菜基地的建设。四是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开发等专项资金,也要向蔬菜基地建设倾斜。连片规划建设的商品蔬菜基地,其园田化工程(沟、渠排灌系统)可以列入农业开发项目解决经费;水库扩建与维护及电排站的修建工程可以从水利专项经费中立项解决一部分。

五是农业切块资金每年可安排10——15万元用于蔬菜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

五、基地建设实施步骤与方法

1、实施步骤: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分四年实施完成。2007年完成4000亩的新建任务,2008年、2009年、2010年务实施2000亩的建设任务,最终完成新建一万亩商品蔬菜基地的目标。

2、组织实施方法: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机构。成立“FF市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将蔬菜基地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物价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市科技局、渝水区蔬菜办等为成员单位,全面领导和组织新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并抽调各有关单位的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蔬菜生产的规划、指导、督导、检测、考评、协调等具体工作。根据布局原则,新扩面积由市政府下达指导性计划面积,县(区)与市政府签订责任状,并列入县(区)年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研究出台《FF市商品蔬菜基地保护办法》,对商品蔬菜基地加以保护,规定除重大工程外,不得征用商品蔬菜基地,确需征用的必须征一补一。

加强基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严格资金管理。按照新建一万亩商品蔬菜基地总体规划,分由区(乡、镇)负责编制工程预算,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工期,年初由市领导小组统一审批,每个基地均实行项目负责制。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工程开工前预付30%的工程款,水利设施及钢管大棚等物资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办法,工程竣工后由市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人组成工程验收检查组,统一到实地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付款。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6

201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榆安办发(2016)21号《榆中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榆中县201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和《榆中县和平学区201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要求,以强化安全管理为重点,以查治安全隐患为抓手,以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建立安全防范长效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教育稳定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三、活动时间

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30日

四、领导小组

组 长:陈进林

副组长:范文广

成 员:乔世贵 房清明 王廷福 王丽娟 方玲丽 唐致文

孙生兰 梁飞 金国磊及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安排

(一)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各班班主任利用班队会,上好安全教育课,围绕“安全生产月”、“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消防宣传”、“法制宣传”等活动,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设施,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着力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在全系统形成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二)开展“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利用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在学校电子屏上显示“安全生产月: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示全民安全素质”标语,以班级为单位出一期以安全生产月为主题的黑板报。

(三)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

按照我校制定的《柳沟店小学安全应急演练预案》,利用每周二课间操时间,继续开展防踩踏,防地震、防暴恐,防火灾的应急演练活动,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严格落实责任,迅速及时到位,安全无事故,有记载有图片,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演练总结。

(四)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

高度重视本次安全排查活动,分部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负责人身上,切实发现学校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排查治理隐患。集中力量全面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和问题要制定整改时限,做到责任、措施、经费、时限、预案五落实,建设好事故隐患台帐。

2.深化专项整治。根据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学校校舍安全、防火防触电、校园保安、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的监管。同时要结合季节特点,做好预防传染病、防汛、防溺水、防雷等工作。3.重点部位工作检查

有重点的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主要有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制度健全、保安人员配备、门卫宿舍值班、食堂卫生管理、营养餐安全、电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化学药剂管理、校园内基础设施管理、应急预案制定、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应急疏散演练、安全教育开展等情况。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充分认识其政治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省市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加强组织协调,正确处理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按照“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建立工作保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针对教育行业和学校自身的人员密集,绝大部分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较弱等特点,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有针对性的增强采取措施的力度,坚决防范事故的发生。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借助社会媒体,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加强对“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充分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安全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7

㈠气候与菜类资源丰富

汭河川区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 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太阳辐射年总量在119.97千卡/平方厘米~130.78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296.5小时, 年平均温度9.8℃, 年降水量在546.40毫米, 无霜期限191天, 蒸发量1283.6毫米。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 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蔬菜栽培种类多, 品种丰富, 有芹菜、菠菜、马铃薯、竹笋、白菜、卷心菜、等;野生菜资源丰富, 有苜蓿芽、地软子、荠菜、苦菜等;药食兼用品种, 如萎蒿、五加皮 (民间称五爪子) 等。芹菜和鸡咀辣椒是崇信主民的地方特产, 自古流传这样一句话“崇新特产三样奇, 芹菜辣子五加皮”, 芹菜“杆嫩茎空, 高三尺余, 为特别蔬品, 他县不如”, 辣子“苗高二三尺, 叶大而茎尖, 结角始绿, 秋老则红, 平凉、华亭皆取给”。

㈡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快步发展

崇信县作为甘肃省三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之一, 近几年来建设了二代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反季节生产基地、地膜覆盖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和夏播复种特种菜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 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003座, 蔬菜拱棚9900座, 建成了冉李、于家湾、枣林、马沟等8个蔬菜专业村, 成功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466.67公顷、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666.7公顷, 培育了崇信县芹菜、红萝卜、大白菜、地膜马铃薯等一批名优蔬菜品牌。蔬菜产品远销广州、杭州、西安等地。以发展设施蔬菜、高原夏菜和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 新建日光温室199座、蔬菜拱棚5026座, 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200.02公顷, 其中:设施蔬菜448.9公顷, 蔬菜总产达到8.9万吨。依托方盛果蔬保鲜库, 新建100万棒香菇菌棒生产线一条, 建成6.7公顷的香菇生产基地。2013年, 将新建日光温室60座, 蔬菜拱棚2770座, 培育锦屏镇九功塬子67公顷设施蔬菜示范园1处, 露地蔬菜生产基地6处375.2公顷。

㈢生产方式多样, 技术水平提高

汭河川区蔬菜栽培方式有保护地栽培, 日光温室反季节栽培, 无土栽培 (包括生芽) , 采摘野生菜上市、加工, 食用菌大力发展等, 形成了一年四季生产, 淡旺季菜源不断。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方面:一是主要引进推广抗病虫品种, 如防蚜毛粉笔803番茄, 较抗病毒病、早、晚疫病的佳粉10号番茄, 较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大白菜, 抗黄萎病的辽茄3号新品种。二是推广无公害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推广黄板诱蚜、黑光灯诱杀等物理杀虫技术;推广生物肥料。三是发展日光温室、拱棚等。

㈣蔬菜生产效益快速提高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全县种植总面积469公顷, 总产量9000多吨;2005年起, 汭河川区蔬菜产量产值大幅提升2721.35公顷, 其中日光温室970座, 产值22.54万元/公顷, 人均纯收入16.4万元/公顷。近年, 汭河川区常年种植蔬菜2800.01公顷, 产量7.2万吨, 产值3100万元。蔬菜的商品量10500公斤、商品率占47.75%, 蔬菜总产值18447.61万元, 商品产值8468.43万元。蔬菜产量、产值大幅提升 (见图1、图2) , 已成为汭河川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㈤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崇信县的支柱产业。并成功引进和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库和阳光育苗中心等龙头企业, 扶持发展了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 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公司加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目前, 新建汭兴蔬菜种植、盛元蔬菜产销等蔬菜专业合作社15个, 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

二、制约崇信县汭河川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实瓶颈因素

汭河川区蔬菜产业由弱变强并形成规模, 主要是蔬菜产业能够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真正能给农民带来“真金白银”。虽然发展势头较好, 但蔬菜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㈠化肥及农药在增产的同时, 存在较大危害

蔬菜生产中的肥料基本以氮肥为主, 附以磷钾肥, 但是氮肥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土壤板结, 使土壤的保湿、保肥能力下降;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致病、致癌物质在蔬菜中积累, 从而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由于磷钾的施入不当, 氮肥施入过多造成蔬菜的品质和耐贮性下降, 施肥不当造成对植物的损伤, 如烧根、熏叶等, 影响蔬菜生长及品质。

㈡主栽品种老化, 部分种子纯度不达标

现使用的种子基本靠自产和购买, 主栽品种老化、退化, 部分种子纯度不达标, 有的种子发芽率不达标, 这些因素造成了同天播种但不能同天收获, 也造成了每穴点籽4粒、5粒、7粒、8粒。最终反应在产品上, 菜球洁白度欠佳, 特别是夏菜高温时段, 菜球发黄、着生绒毛, 品质下降;菜球不紧实、赤花、畸形, 品相变差, 产量低、商品率降低;长途运输后, 菜球易松散, 对销售环节有影响。

㈢垃圾和“三废”污染开始向菜地蔓延

城乡垃圾和“三废”的污染向农村渗透, 对蔬菜的生产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含毒塑料膜产有毒气体毒害作物, 如释放出邻苯二甲本酚使叶片失绿, 有毒有机化合物如酚类化合物、氰化物对生物体的毒杀作用。县城边缘的蔬菜地区由于“三废”进入农田 (如垃圾作为基肥, 废水的灌溉等) , 使重金属在田地中过度积累, 对人和蔬菜产生影响。

㈣菜农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不强, 影响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汭河川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正处于实践阶段, 群众的无害生产意识还不强, 化肥、农药用量偏大, 部分菜农用污水洗菜上市, 种植区乱倒、乱扔菜叶, 影响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㈤无公害蔬菜管理体制尚需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势在必行。此外, 蔬菜品种间的布局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有些大路菜过剩、效益低下, 而精细菜、价格较高的品种面积不大。同时, 野生菜和地方特色菜开发利用规模小、生产水平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汭河川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对策与建议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是汭河川区蔬菜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㈠科学培肥, 减轻化肥对蔬菜的危害

一是增施有机肥料, 科学合理施肥。要坚持有机肥料为主, 化肥为辅有机无机配合的原则, 增施农家肥、人粪、饼肥等。实行配方施肥, 并且要注意平衡施肥, 注意氮磷的配合施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以达到全面培肥改土、增产增收的目的。二是合理轮作, 用地养地结合。在同一块地上按照一定年限轮换栽培几种性质不同的蔬菜, 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轻危害的有效措施。

㈡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发展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 既要防治病虫害, 又要减少污染, 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要做到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熟悉病虫害种类, 了解农药性质, 做到对症下药;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三是选用高效低 (中) 毒、低残留农药。

㈢合理布局品种

一是以大宗菜为主, 细菜为辅, 粗细并举。要保证每月上市几个大宗品种, 如春季的纯春白菜, 夏季的茄子、冬瓜、豇豆、秋冬白菜等, 营养高。种植难度大的细菜, 如春大白菜、秋番茄、秋黄瓜, 要根据远郊粗、近郊细的原则来布局品种。二是以高产为主, 长期菜与短期菜并举, 要优先安排高产品种, 早熟大白菜与晚熟大白菜搭配种植, 既能满足9月~10月市场需要, 又能解决冬春吃菜之需。三是豆、薯、菜并举。四是适当扩大甘蓝、大白菜、芹菜的播种面积。

㈣健全蔬菜无公害管理体制

一是制订各类蔬菜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二是依托县、乡农技推广中心, 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站) ”, 实行对无公害蔬菜的质量监控。三是把好农药市场关, 切实抓好农药、肥料、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登记审批工作,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强蔬菜示范基地建设, 逐步探索和建立“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监测+管理+市场”等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五是在蔬菜主产区、集散地, 建立一批无公害蔬菜产销批发市场, 在主要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超市设立无公害蔬菜零售专销区或专销柜台, 全面实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六是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 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 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生产。

摘要:崇信县汭河川区人多地少, 进行蔬菜生产有适宜的区位环境优势, 蔬菜生产已成为汭河川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作者就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8

关键词: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

1 存在的问题

油菜是湟中县在高 冷凉气候条件下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具有适应性强,用图广,效益好的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油菜籽在国外市场上的畅销,价格的不断上涨,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油菜的生产方式是比较落后的,机械化生产存在一些问题。

1.1 播种机达不到测土施肥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县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后,当地化肥厂根据土壤的实际需求,大量生产应用配方有机化肥,亩施肥量一般在45公斤左右,而目前应用的播种机最大施肥量只有25公斤左右,无法满足农艺技术上的施肥要求。

1.2 油菜播种量难以控制

目前还没有油菜专用播种机,只能用播种麦类作物的播种机播种油菜,采取油菜种与化肥农药按比例混合的方法控制播种量如果混陪不当,就会出现播种量过大或过小,化肥烧坏种子等问题。

1.3 油菜种植区的气候擦别大

我县海拔差别较大,整个地形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抬升,海拔在2225米至4488米之间,境内气候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较大。由于气温不同,播种期不同,成熟期也不同致使机械化生产不能在同一个时期内作业。

1.4 川水地区的播种地块不平整

在低位川水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播种习惯是先播种后浇水,播种前地理留有上年秋季翻茬时形成的大量土块,形响了播种机的行走机会以及开沟器的如图等作业质量。

1.5 机械作业的成本越来越高

机械作业成本高的原因:一是从事农业的比较效益低,近几年来随城市建设进城务工人员收入高,从事农机作业人员的工资增高,导致务农人员减少。 二是农民购买含有养路费的柴油种田,油价太高。三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涨价。

1.6 高海拔地区油菜青秕不熟

我县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脑山地区,耕底面积较多,油菜的种植面积较大,但是由于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种植的生长周期长得甘蓝油菜,出现了青秕不熟,品质差的问题。

2 主要对策

2.1 设计生产油菜专用播种机

为了提高油菜的播种质量和效率,建议农机科研部门与农机制造推广部门紧密配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验,探索、改进、尽快设计制造出适应青海高原气候特点,符合当地农机技术要求和农艺技术要求的油菜播种施肥机。

2.2 设计改装播种机的施肥量

根据近几年来配方施肥及当地农艺技术要求,以及普通使用有机复合肥的实际要求,设计改装播种机上的排肥装置,将

最大施肥量改装当45公斤左右为宜。

2.3 根据不同气候适时播种

根据我县海拔高度和气候差异较大的特点,适时播种。一、低位川水地区气候温和,一般要在3月中旬开始播种;二是中位浅山地区气候较为温和,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播种;三是高位脑山地区气候冷凉,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

2.4 播种前整理地块

要积极宣传引导农民改变播种前不整地落后种植习惯,在播种前要用整地机械将地表上的土块压碎,并将地表整理平整。给机械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播种机的行走开沟器的入土等作业,提高油菜的播种质量。

2.5 改变补贴方式,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经几年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种粮直补一卡到户。但是这种直补方式,在有效防止直补款流失的同时,没有起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农民进城务工收入高,种粮因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高,收入低。很多农民把地租给了农机大户或农业专业合作社耕种,一部分拿到种粮直补农民不种地,而没有拿到种粮直补的农机大户却在种地,购买的却是含有养路费的高价柴油和价格较高的生产资料。即使拿到直补款的部分农民不愿把直补款用在购买柴油等生产资料上,出现了农机作业面积下降。甚至撂荒地的现象。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制定出即防止种粮直补款流失,又直接把款补到农用柴油、化肥等生产资料上的新政策方法。或者取消现行的交通、农业一种价格的柴油供应方法,把不含养路费柴油或者国家补贴后的柴油直接供应给种粮的农机户,如果农用柴油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来后,将会极大地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农机化水品。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6 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在播种施肥时氮、鳞、钾等三种元素搭配不当,缺乏所需元素,加之种植密度不合理,是造成油菜同时不成熟或在同一颗油菜上部分分枝不成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施肥时要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满足油菜生长所需的各种养料。同时要合理密植,橄欖型油菜的播种量应控制在每亩4两位宜,亩保苗在1—1.2万株为宜。

2.7 应用垄膜沟植技术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篇9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科学用肥;发展;生产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87-1

无公害蔬菜产品是市场得以运行、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的依据。其主要是指蔬菜中亚硝酸盐、硝酸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而且人类食用之后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在发展和生产无公害蔬菜过程中,要倡导合理施肥,降低硝酸盐含量,消除化肥污染,提高蔬菜品质,从而达到满足蔬菜无公害生产要求的目的。

1 无公害蔬菜的施肥原则

双龙镇发展和生产无公害蔬菜过程中所遵循的施肥原则主要有:一是在肥料选择方面应该首选有机肥料,而且还要辅以其他种类的肥料;二是尽可能选用多元复合肥,并辅以少量的单元素肥料:三是所使用一些质量优越的基肥,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追肥。在施肥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化肥,如果特殊情况非用不可,也要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并且牢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禁止选用硝态氮肥;二是在施肥过程中,化肥必须要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并且将其比例控制在2∶1;三是严格控制施肥量,通常规定每亩使用25公斤以内;四是尽量少采用叶面喷肥方式;五是蔬菜收获前一个月内不可施用任何化肥。

2 无公害蔬菜施用肥料的方案

2.1 氮肥

施入土壤的有机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极易转化为硝酸盐、一氧化二氮和氨气,并且土壤中的硝酸盐具备很强的转移性能,不仅容易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而且也经常被降雨和灌溉淋洗至地下水,一氧化二氮和氨气易对空气造成污染。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蔬菜是喜硝、富氮作物,其中硝酸盐的积累主要是吸收了土壤中硝酸盐。因此,施氮肥的数量和种类会影响蔬菜中硝酸盐的累积,氯化铵属于低累积硝酸盐的氮肥,其中含有的氯能抑制硝化作用进行,从而降低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

2.2 磷肥

在发展和生产无公害蔬菜中经常施用磷肥,会导致土壤处于富磷状态,从而导致磷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是磷矿,其中含有大量的砷、铬、镉、氟等有毒元素,其会被植物吸收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2.3 有机肥

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多酚、羧基以及醛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肥料中NH4+的固定和吸收,进而抑制了NH4+的硝化作用,降低了硝态氮的形成。因此,适量的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明显降低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了蔬菜的整体质量。

总之,在发展和生产无公害蔬菜时,要尽可能的倡导使用有机肥、绿肥等来促进农田养分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土壤对有害物质的清除作用,在配以合适的化肥可以达到维持农田养分平衡的目的。禁止使用如硝酸磷、硝酸铵和硝酸钾等硝态氮肥,而且也要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氮磷钾和底肥的合理搭配,做到基肥分层施用,在追肥阶段对于氮肥的使用要注重前重后轻的原则,以降低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提高了蔬菜的整体品质。

3 提高无公害蔬菜品质的施肥方法

3.1 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

在发展和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原则上要限制化肥的施用。但是有些时候又必须施用化肥,因此要求相关人员科学掌握氮肥的种类、施用量,以更好的提高施肥效果。不同类型的氮肥对植物的生产具有不同的影响,其影响顺序依次为硝酸铵> 尿素> 碳铵>氯化铵。其中施用硝态氮肥对植物中所含有硝酸盐浓度的影响是最大的,而尿素的影响比较慢,通常需要数日或1周。施氮肥要适量,而且随着施用氮肥量的增加,其植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也会增加。同时不同植物对氮肥用量的临界值不同,因此要根据无公害蔬菜的特点合理选择化学肥料的使用。

3.2 重视对有机肥料的使用

有机肥具有肥效长、养分全的特点,其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性质,而且还能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性能以及对酸、碱的缓冲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无公害蔬菜对养分的利用率。除此之外,有机肥料还具有增强对污染物的络合能力和吸附能力,更能降低硝酸盐含量。

3.3 增加硅肥的施用

在发展和生产无公害蔬菜过程中,追加硅肥的施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蔬菜根系的氧化能力,而且其中的硅酸根离子会与汞、锅、铅等重金属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不易被蔬菜吸收的化合物而沉淀下来。硅元素还能够促进铵的同化,可以有效的降低疏菜体内所含有的硝酸盐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发展和生产无公害蔬菜过程中,双龙镇对肥料的使用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选择了合适的肥料种类,有效的改善了无公害蔬菜的品质,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思宇.浅谈无公害蔬菜的施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3 (10):75-76.

[2] 吴志祥.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2,13(1):156-157.

[3] 连欢.浅谈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施肥方法[J].吉林农业C版,2011,5(7):123-124.

湟中县城郊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10

湟中县总面积2 700 km2,有耕地5.65万hm2、林地2.81万hm2、草地9.65万hm2。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50.25万人。2011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99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894.27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占1 212元。全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7.55万头、10.76万头、33.94万只和34.75万羽,出栏分别达到14.91万头、6.65万头、26.45万只和39.39万羽;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 792、2 440、65 922、487 t,同比增长17%、36%、18%和11%。

近年来,湟中县畜牧业依托三面环卫省会西宁的区位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把推进规模养殖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以小南川奶牛养殖、康城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三大生态养殖示范园为主的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养殖园区内基地总量达到95个。2011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目前园区内良种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良种蛋鸡存栏总量分别达到0.5万头、2.3万头、1.9万只、4.2万头和10万羽,肉牛、肉羊、生猪、肉鸡出存栏总量分别达到1.8万头、0.8万只、4.9万头、12万羽。

2 工作中呈现的五大亮点

一是建基地。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5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3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2个、特种养殖基地3个,新建基地数量位于全市第一,全县养殖基地总量达到80个,处于全省领先。二是扩规模。对17个基地改造升级,基地畜禽出栏和存栏都比2010年显著增长,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良种奶牛存栏数量总量达到5 095头,出栏肉牛7 650头,肉羊8 200头,存栏良种蛋鸡5万羽。三是提标准。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标准,通过改造升级,2012年认定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已建成基地中已认定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34个。四是促改良。2012年引进各类良种畜17955头只;完成牛改1.8万头(其中冷配1.15头),绵改3.2万只,猪改1.6万头,推广良种雏鸡28万羽。五是抓补奖。按村进行联户承包,全面完成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统计、414个村实地构图和室内电子绘图、16个乡镇12.97万hm2基本草原划定和10万多户农户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等工作,现已通过省级验收[1]。

3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制约因素

3.1 基础设施仍薄弱

由于长期的农牧业投入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起步晚,覆盖面小。受客观条件限制,农机具配套率低,机械化物质装备较差。特别是长期以来,对农业区的草地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饲草料产业发展滞后,草场得不到有效治理和充分利用。

3.2 经营方式仍粗放

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传统的“一家一户”为主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农牧业结构调整缺乏重大农牧业项目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尚未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之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没有形成品牌。

3.3 农业人才仍匮乏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精英阶层的大量农业劳动者流失,素质老弱化,缺乏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农业人才,影响现代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型经营方式在农村的扩散。

3.4 支持资金仍不足

示范区建设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县级财力有限,争取中央和省级建设项目较困难,整合县政府各部门的资金集中打造示范区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民贷款难,企业流动资金紧缺,融资渠道窄,招商引资难度大。

4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思路

重点创建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三大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园,并在空间布局中的“三带”区域内,高标准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4.1 奶牛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按照“完善功能、扩大规模、设施配套、提升档次”的建设原则,扩建现有的田家寨镇新村青海圣亚高原牧场、李家台村春源奶牛养殖场2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形成“一园双核”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园,建成全县奶牛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1)全县奶牛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2)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3)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孵化基地;(4)全县重要的奶牛生产及饲料种植基地;(5)龙头企业奶源供给基地;(6)奶牛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坚持以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的奶牛产业带和重点乡、村奶牛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青贮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建设,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增加牛奶总产。

核心区:以田家寨镇李家台和新村为核心区,按“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田家寨周边其他村,并在上新庄镇、大才乡、多巴镇、拦隆口镇、鲁沙尔镇、西堡乡、汉东乡、上五庄镇和李家山乡9个乡镇中的20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

4.2 肉牛肉羊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上五庄镇友爱村,高标准、高起点建设1处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园,细分功能分区,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1)全县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2)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3)肉牛肉羊繁育和育肥技术、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展示中心;(4)全省重要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5)龙头企业优质牛肉、羊肉原料供给基地;(6)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以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带和重点乡、村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增加牛肉羊肉总产。

核心区:以上五庄镇友爱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大才乡、共和镇、上新庄镇、上五庄镇、拦隆口镇、田家寨镇、土门关乡、鲁沙尔镇、多巴镇、西堡镇、李家山镇等11个乡镇中的59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肉牛肉羊养殖小区。

4.3 生猪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李家山镇崖头村,高标准建设1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园,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成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1)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2)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3)生猪高效繁育和育肥技术、全价饲料配方技术、机械自动化养殖技术展示中心;(4)全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基地;(5)生猪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棚、提高档次”原则,着力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生猪育肥效果,提高全省市场猪肉供给能力。

核心区:以李家山镇崖头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构建。

辐射区:在“三带”中的拦隆口、多巴、共和、李家山、西堡、上新庄、鲁沙尔镇、田家寨镇等8个乡镇的30个生猪重点养殖村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5 对策

5.1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科学发展畜牧业,以保证农户的收入为主线,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转变成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明确每个领导的发展目标任务,使领导参与到实际的监管监督中去,并对领导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查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其年终奖的考核项目之一,推进现代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快速发展。

5.2 打造示范园区

加强湟中县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推进小南川奶牛养殖区、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区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区建设,提高园区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3,4,5]。

5.3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支农资金,完善多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畜牧业投入机制体制。加大养殖场建设、病虫草害防治、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5.4 推广现代科技

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畜牧生产队伍。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大力推广科技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建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三是加强良种引进和繁育,提高养殖效益。引进良种畜,全面提升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通过推广现代科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6,7,8]。

5.5 强化防检监管

认真贯彻畜疫防治的“双轨”目标责任制,强化行政轨的工作力度,完善“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4,9,10,11]。

5.6 加强草原保护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促进绿色、生态、有机的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草场建设和保护项目。三是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努力推进草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12]。

参考文献

[1]杨永奎.加快推进湟中县现代畜牧业进程的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2):50-51.

[2]安维军.青海省湟中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3):64-65.

[3]王燕明.湟中县特色畜牧业发展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2):40.

[4]李积花,王曙光.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3):57-59.

[5]李启光,伊万娟.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J].青海草业,2005,14(2):39-41.

[6]周明秀.玛沁县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青海草业,2004,13(3):54-56.

[7]王慧.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80-381.

[8]刘春鸽,孟繁锡.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6(11):18-21.

[9]彭中山.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7(5):58-60.

[10]李启光,董伟.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青海草业,2008(1):51-54.

[11]谈明波,汪永仓.湟中县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88-389.

上一篇:7无领导小组面试试题下一篇:卖鸡蛋的小姑娘优秀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