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

2024-05-20

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精选12篇)

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 篇1

变电运行是一项特种作业, 关系到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工农业生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需要运行人员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沉着冷静的心态。

1 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安全, 是电力生产永恒的主题, 要从事电力生产, 就得将安全摆在第一位。变电运行人员要让安全思想渗透到心灵, 变成内在的信念, 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真正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失误不出事故。

为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变电运行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学习的内容有: (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运行操作规程、事故处理规程、技术等级标准、岗位规范和有关规程制度; (2) 本局发生过的事故、技术故障, 历年累积的设备异常情况资料汇编和反事故技术措施等; (3) 反事故演习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反事故措施、对策; (4) 现有设备和新设备的构造、原理参数、性能、系统布置和运行操作方法; (5) 安全经济运行方式和先进工作方法; (6) 设备检修或异动后运行方式及新技术的运用; (7) 季节变化对运行设备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8) 运行专业理论或操作技能示范等; (9) 调度规程有关部分。

通过学习和不断地实践, 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2 杜绝违章操作, 严格执行操作票

电气误操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操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 无票操作、不唱票复诵等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习惯性违章危害极大, 既有害于国家和企业, 也有害于员工个人和家庭, 因此, 必须坚持从自身做起, 克服有悖于安全生产的坏习惯, 正视技术操作的客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熟悉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处处按照规范操作, 消除侥幸心理,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特别是要针对误拉合断路器、带电装设接地线 (合接地刀闸) 、带地线合断路器 (隔离开关) 、带负荷拉隔离开关、误入带电间隔等恶性误操作事故进行重点防范。

按照巡视流程, 定时、定点对运行设备进行巡视, 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发现并排除设备重大缺陷, 进而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3 实施倒闸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变电运行就有倒闸操作, 有倒闸操作就要防误操作。电气误操作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 将操作过程的某一环节遗漏造成的, 只要运行人员能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完成操作, 误操作事故就可以避免。电气运行岗位可将以工序管理和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引入倒闸操作工作中, 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倒闸操作。

4 操作中要做到“一停”、“二看”、“三想”

所谓“一停”, 就是要求找准设备位置, 不得走错间隔。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变电运行人员对本站的设备及设备位置, 接线方式了然于心。操作中, 操作对象不管是一次还是二次设备, 均能一次准确走到位, 这样就消除了误入其他间隔或误动其他设备的可能。如果在操作中, 对现场不熟悉, 不了解, 还要寻找要操作的设备, 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 还有可能引起误操作 (特别是误入其他带电间隔) 。

所谓“二看”, 就是走到要操作设备的位置, 要求操作人员要对被操作的设备进行核对, 核对设备的位置, 核对设备的双重编号, 核对设备的状态。除了“三核对”外, 操作人员还要对被操作设备按日常巡视要求进行检查, 察看被操作的设备相连接的电气单元或相邻设备的状态及位置, 察看操作的场地和环境。假如操作人员不核对, 不检查, 不察看, 即便没引起误操作, 也可能由于操作场地和环境的限制造成对操作人员的伤害。特别是在操作二次保护时, 可能造成其它设备的误动或误碰。

所谓“三想”, 就是在“一停”、“二看”后, 要求操作人员对操作票中的操作项目多想一想:操作此项, 符不符合技术要求, 犯不犯技术错误, 操作中有什么样的现象, 操作后有什么样的结果。特别是在装设接地或合地刀闸时, 操作前多想一想,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这是防止误操作的关键, 也是操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如果想不明白, 可以停下来一起讨论, 弄明白后再操作, 切忌带着疑问和问题操作。

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 篇2

内容提要

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

2、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

3、电力安全监控系统

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

目前,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与安全相关的内容集中在: 继电保护、LFC等安全自动装置 故障录波等安全分析装置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

报警信息(异常、故障)处理

上述内容主要是关于电力系统异常、故障的,且侧重于电气元件 目前电力系统安全监控存在的缺陷

• 安全监控基础理论之一的可靠性理论无法解释美加大停电中出现的小概率事件 • 自动化系统向运行人员提供海量数据 • 缺乏安全决策和事故辅助决策

• 没有考虑紧急状况下“人”的缺陷对安全决策的影响

• 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安全监控的理论指导。、安全科学(续)

• 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和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安全科学(续)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即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论、两类危险源论)

2、安全科学(续)基于事故学理论,电力系统多年来广泛采用了事故的定性分析方法,即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进行事故规律研究、采用事后型管理模式、执行三不放过原则、注重事故致因研究、强化事后整改对策。

隐患控制理论(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无隐患管理)。

•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检查表、危险点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鱼刺图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定性预先型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得到应用

• 现代安全科学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 现代安全科学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更加强调安全系统的人-物-能量-信息四要素,即人的安全素质、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安全作用、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

• 现代安全科学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1、在[0,t]内,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期望次数等价于同期累计事故率函数值。

2、事故间隔样本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事故期望次数预测

若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不变,根据年事故次数样本,可以预测电力系统未来某一段时期内的事故期望次数。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 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特征

• 集成和处理设备、环境、人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知识流

• 对各个不同的岗位产生有效的实时安全知识流

• 可以进行变电站的事故安全预警与决策 构建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平台

• 应该可以方便地实现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典型特征

• 实时在线应用的智能管理系统INTEMOR 可以满足要求,其特点是:集成了符号推理、数值计算、不同的知识库系统、实时控制、Internet、通信技术,它有能力处理相互冲突的信息,并且用户很容易更改知识库。INTEMOR系统处理上述实时知识流,采用正向推理判断事故,采用反向推理寻找事故原因,系统不仅提供了正常运行的状态监视,而且在事故早期给操作人员提供了采取快速恰当行动的措施,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同时提供专家建议和在各种手册/规则中的相关依据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 相关基本概念

• 变电站自动化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 无人值班 • 无人值守

• • • • • • • • • • SCADA 调度自动化系统 EMS EEMS RTU 四遥 遥视

事件顺序记录 事故追忆 故障录波

• VQC • 小电流接地选线

1、变电站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通信和网络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其它各种新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基于微机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或设备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远动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调整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 特点:功能综合化;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结构分层分布化;通信网络化光纤化;运行管理智能化

5、SCADA •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 就是通常意义下的“监控系统”

• 实现数据采集、信息显示、监视控制、告警处理、事件顺序记录、数据计算、事故追忆等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与无人值班、无人值守的关系

• 变电站无人值班是一种管理模式,而变电站自动化则是指变电站自动装置和系统,综合自动化不过是其中一种新型的自动化系统而已

• 变电站自动化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可靠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力工业效益 • 不存在固定的依赖和前提关系

6、调度自动化系统

• 调度自动化系统借助远动系统收集各个发电厂和变电所得信息,如开关状态、线路潮流等,经过调度分析与决策,对电力系统实施控制和调整,控制和调整命令经过远动系统下送执行

• 职能: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电力系统在正常状态下能满足安全、优质和经济地向用户供电的要求;在缺电状态下做好负荷管理;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正常供电

9、RTU • 在发电厂、变电所内按远动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称为远动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即 RTU)

10、四遥

• 遥测,又称远程测量(Telemetering),是指运用远程通信技术传送被测参量的测量值

• 遥信,又称远程信号(Telesignal、Teleindication),是对状态信息的远程监视 • 遥控,又称远程切换(Teleswitching),是指对具有两个确定状态的运行设备所进行的远程操作

• 遥调,又称远程整定(Teleadjusting),是指对具有不少于两个设定值的运行设备进行远程操作

11、遥视

• 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或其它安防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监控

12、事件顺序记录

• SOE、SER • 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事故、故障和异常的发生情况

• 对远动主站而言,事件顺序记录特指保护跳闸及其相关信息

• 由于对时的原因,事件顺序记录在站内应用较好,但站间的应用效果很差

13、事故追忆

• 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模拟量的有效值变化过程

• 有的系统可以每周波记录一次有效值;有的系统等间隔记录一次有效值 • 由于CT饱和特性的限制,事故追忆仅仅具有参考价值

14、故障录波

• 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电压、电流、频率等模拟量的故障波形(动态)• 有相关的国家标准

15、VQC • 电压无功控制

• 实现变电站或局部电网的补偿设备自动投切或调整,以及变压器分接头的自动调整

16、小电流接地选线

•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以自动判断是哪回线路发生了单相接地

电力自动化基本理论 常用基本原理

1、分层原理 •

2、分布式系统 •

3、PCM •

4、采样定理及其应用 •

5、有效信息流 •

6、滑动监控窗口 •

7、冗余容错技术

一、分层原理

• 层:按纵向划分的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的部分 • 一个复杂系统按纵向可以划分成很多层: 分层原理 要求:

• 各层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

• 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 •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 上层在下层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功能 层与模块:

• 模块是同一层中(横向)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 • 每一层可以划分成多个模块

• 模块划分原则:各模块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模块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 • 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监视与控制?

复杂大系统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动态平衡

P G  PLD + P

 f

Q G  QLD + Q

 

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控制,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同时建设 电力系统分层调度

典型的分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硬件分散性

• H1:只有一个控制单元的单个CPU • H2:有多个ALU的单个CPU,只有一个控制单元

• H3:分开的专用功能单元,比如带一个浮点协处理器的CPU • H4:带多个CPU的多处理机,但只有一个单独的I/O系统和一个全局存贮器 • H5:带多个CPU的多计算机,多个I/O系统和多个本地存贮器 控制分散性

• C1:单个固定控制点。(可能有多个CPU)

• C2:单个动态控制点。控制器在多个CPU间切换 • C3:固定的主/从结构 • C4:动态的主/从结构

• C5:使用同一控制器副本的多个同类控制点 • C6:使用不同控制器的多个异类控制点 数据分散性

• D1:集中式数据

• D2:含有单一集中式目录并且没有本地目录的分布式文件 • D3:每个站点都有复制数据

• D4: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保存所有文件的一个完全副本 • D5: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仅保存一个完整的目录 • D6:无主结构文件或目录的分区数据库 集中、分布、分散?

• 通俗地讲,如果一个自动化系统的部件局限在一个地方,它就是集中的;如果其部件在不同的地方,它就是分散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协作时,它是网络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存在紧密协作时,它是分布的

分布式系统的属性

• 任意数目的进程

• 任意数目的自治处理单元 • 通过消息传递的通信 • 进程协作 • 通信延迟 • 资源故障独立 • 故障化解 •

四、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应用之一:确定监视周期

• 监控终端监视的量:稳态量、暂态量。稳态量的变化缓慢,暂态量变化迅速

• 监视周期:若在监控系统的输出设备上观察到的等间隔采样值序列能够在给定的误差范围内确定被监视量,则该采样值序列的最大时间间隔称为被监视量的监视周期 • 实时性:监视周期的要求 采样定理应用之二:时分多路复用 “话路”的基本概念

• PCM的概念是法国工程师Alec Reeres于1937年提出,它由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组成。

• 模拟话音经防混叠的低通滤波器限带(300-3400Hz),然后以8kHz频率将其采样、量化和编码成二进制数码。对于电话通道,规定其采用值编码为8位,共有256个量化级。这样每个数字话路的标准速率为64kbit/s

“话路”的基本概念

• 尽管现在通过压缩编码,可以使在可接收的信噪比的前提下一路电话信号的通信速率降低到16kbit/s、8kbit/s,但是人们仍然习惯上将64kbit/s称为一个话路带宽,简称一个“话路”。

• n个64kbit/s的话路可以合并成一个更大带宽的信道,称为n×64kbit/s信道

E1的基本概念

• 采用与欧洲标准相同 的PCM30/32路的帧结构(称为E1基群)

• 帧长度Ts=1/8kHz=125s。一帧分为32个时隙,其中30个时隙供30个用户(即30个话路)使用,即TS1-TS15和TS17-TS32为用户时隙。TS0是帧同步时隙,TS16是信令时隙

• E1遵守G.703(ITU-T的分层数字接口标准之一),参见《电力遥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 PCM30/32系统位速率为

RBP=fs×N×n=8000×8×32=2048kbit/s

五、有效信息流

• 数据是对客观物体的直接描述或测量 • 信息则是错综复杂的耦合数据之间的联系 • 知识表达了结构化的信息之间的综合关系 • 智能是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测度 信息流的处理 信息流的有效性 信息流的有效性

• 生存周期满足采样定理要求

• 同一信息流对一个业务功能是有效的,但是对另一个业务功能可能是无效的

• 例如,同样是一台换流变压器故障跳闸信息,不同的用户关注其不同的侧面,运行人员关注是否是永久性故障引起的跳闸、跳闸对直流输送功率的影响、对直流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等;检修人员关心引起跳闸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确定被监视量:有效信息流

• 早期方法:根据状态可观测性确定+经验

正在过渡:确定有效信息流确定被监控量

• 信息流的特征:QOS要求(特别是时效性)、异步性、不确定性

• 有效信息流:满足生产需求的信息流。例:

绘出所有有效信息流后就可以确定被监视量

六、滑动时变监控窗口

• 滑动时变监控窗口WSCADA[t-T:t]是一种离散滑动时间窗口,完成一次监控过程所需的监控信息来自窗口WSCADA[t-T:t]所对应的信息流;在进行下一次监控过程时,时间窗口向后滑动T,即时间窗为WSCADA[t+T-T:t+T]。

• 关于T和T存在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

• 监控窗口的设置满足采样定理、有效信息流要求

八、工程系统论

• 复杂性、无序性、完整性、协调性

• 系统方法:复杂性简化、还原论、HSM框架、SSM框架、自顶向下、面向对象、模型化、系统优化、折衷平衡、逻辑链、启发式、……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2、计算机监控:

• 系统软件选用通用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系统、工作平台、和成套软件工具包 • 有对时功能,优选GPS对时

• 系统的局部故障应该可以隔离并报警 • 各个插件上应有标志,以表明运行状态 • 强电磁条件下能可靠工作,防雷、防过电压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2、计算机监控:

• 抗干扰、绝缘水平符合标准

• 推荐采用220V或110V直流作为YX工作电源

• 电能量脉冲宽度应不小于50100ms,推荐采用RS485接口的电能表 • 配置UPS,可以采用站内直流供电系统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3、继电保护:

• 应装设直流电源监视信号,当直流电源消失时,向自动化系统报警 • 常规保护输出的瞬时和延时信号,根据需要送至自动化系统

4、二次回路:

• 新建变电站应取消常规操作屏

• 新建变电站保护屏上必须装设跳、合闸按钮,采用强电一对一控制方式。应装设反映该断路器运行状态的指示信号

• 新建变电站可装设音响信号系统,当自动化系统停用转入就地控制时投入使用 • 监视断路器跳、合闸回路 • 保护信号不自动复归

• 有载分接头和电容器组可自动调节和自动投切

• 110kV及以下系统配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并与自动化系统连接 • 控制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 根据需要配置同期装置,但不宜用遥控进行同期操作

5、老站二次回路改造:

• 规范YC量

• 小电流接地系统3U0应作为YC • 取消或停用闪光母线及事故音响回路 • 增设YK跳闸闭锁重合闸回路

• 所有异常报警必须有动作自保持(或保存),且便于巡查人员查找、手动或远方复归 • 设备告警YX量包括:保护跳闸信号、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动作

• 异常报警分为三类:第一类召唤操作队立即到现场处理;第二类召唤操作队及时到现场处理,但允许维持较长延时的异常报警状态;第三类可以留待巡视人员到现场察看时处理的异常状态报警。对第一、二类形成事故总信号作为YX • 除设备跳闸外,所有不允许等操作队赶赴现场后才处理的设备异常,均必须另设专门的自动装置处理

• 配置UPS,并配足蓄电池容量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指标

• YC量测量误差不大于0.5% • 变送器精度0.5级、420mA、5V • YT输出010V、420mA • YX空接点接入

• YK空接点输出,接点容量为直流220V、5A,110V、5A,24V、1A • 电能量累计容量216 • 远动信息海明距离大于4 • MTBF不小于15000h、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8% • SOE小于5ms • 通信速率宜大于600bd,误码率不大于104 • UPS或其它后备电源后备时间应大于1h • 接地电阻小于0.5

无人值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

1、继电保护:

• 通信功能:接受查询;传送事件报告;传送自检报告;对时;修改保护定值;定值查询;保护投退;传送保护状态

• 线路保护:110kV线路一般采用阶段式距离和阶段式零序方向保护;35kV线路一般采用一段或两段式(方向)电流、电压速断和过流保护;10kV线路采用两相或三相电流速断和国电流保护

1、继电保护:

• 电容器组保护 • 母线保护

• 变压器保护:主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或比例制动的纵差保护;后备保护委过流或复合电压启动的过流保护 • 自动重合闸

2、自动控制:

• 小电流接地选线 • 备用电源自投 • 低频减载 • 同期

• 电压无功控制

3、数据采集:YC、YX

4、安全监控

• 控制与操作闭锁

五防: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断路器;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 越限报警与异常状态报警 • SOE、事故追忆与故障录波

5、数据处理和记录

• 生数据处理 • 数据合理性校验 • 特殊计算

• 旁路断路器代路处理

• 微机五防操作闭锁信息处理 • YC越死区处理

• SOE、事故追忆与故障录波信息处理 • 电量累计

• 分合断路器时,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变化记录 • 各类报警、分类计算表统计

6、MMI • 打印 • 显示 • 在线维护 • 操作

7、远动

8、自诊断和自恢复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几乎完全仿照综自出现之前的运行人员工作,缺乏创新。即:

综自功能 = 计算机替代运行人员部分工作

• 因此,综自系统除了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自动化水平的优点外,很多人不了解其更多的优点,特别是不知道综自系统的价值

没有针对电力系统运行需求来制定综自的功能

2、对数据的传送不加区分,缺乏进一步处理,让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海量数据”问题)

• 是造成电力系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 运行人员的私有知识成为保证电网安全、质量和经济性的唯一手段  没有针对电力系统信息需求来定制综自的功能 综自系统的功能需求

• 主管领导、各级调度运行人员、变电站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维护人员等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例如:主变跳闸时),因此要求信息甄别传输 • 某些信息要求在同级班组或变电站之间传输,如事故教训

3、缺乏标准化和产品化

• 没有定型的综自系统是目前影响综自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单位、制造厂家、用户都应该重新考虑综自的功能需求!需求就是动力!!

利用遥视系统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监控 主要内容

• 遥视系统的安全监视功能 • 遥视系统的技术现状

• 遥视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 利用遥视系统实现安全监控的研究新进展 遥视系统的安全监视功能

• 遥视系统的兴起和发展是由于变电站安全运行监视的需要 • 辅助变电站安全生产是目前遥视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 遥视系统所有功能都围绕变电站安全生产而设计 应用提示:不能简单地将安防系统作为电力遥视系统

• 实现对变电站运行设备的远程正常巡视 • 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远程监控

• 保证遥控操作的安全性

• 辅助进行事故处理

• 对检修过程进行监控

为什么采用遥视系统可以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监控?

• 安全科学认为:影响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设备(系统)、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可知不可控都可能造成事故。加强事故链的监视是切断事故链、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 遥视系统监视人、设备的一部分和全部环境内容 遥视系统的技术现状

• 遥视系统的特征

• 三种典型的遥视系统结构

• 目前必须实现的几个重要功能 • 主要性能指标 遥视系统的特征

• 分层分散式系统

• 集成式系统

• 超大信息流量

• 强电磁干扰运行环境

4.1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电力技术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控制技术也称为用户电力技术(custom power),是美国Hingorani博士于1988年提出的概念:把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和配电自动化技术综合起来,以用户对电力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为依据,为用户配置所需要的电力。电力公司(或其他利益群体)利用用户电力技术和新设备,可使单独用户或用户群从配电系统得到用户指定质量水平的电力;用户电力技术可以用来有效抑制或抵消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短时、瞬时扰动,可使用户供电可靠性达到不断电、严格的电压调整、低谐波电压、冲击和非线性负荷对终端电压无影响等。

• IEC61850的目标(“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 IEC61850的目标:解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而不是互换性)

• 标准的目的既不是对在变电站运行的功能进行标准化,也不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的功能分配进行标准化

• 互操作性:一个制造厂或者不同制造厂提供的两个或多IED交换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执行特定功能的能力

• 互换性:不用改变系统内的其他元件,用另一个制造厂的设备代替一个制造厂的设备的能力 必要性

•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个不同制造厂采用采用了各自的特定专用通信协议,采用不同制造厂的智能电子设备时要求复杂和高费用的协议转换

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同意制造厂的IED之间也存在协议转换问题 • 互操作性一直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瓶颈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三层次模型

• 目前大量工程应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样了分层分布式,即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变电站层和间隔层,间隔层设备主要对应于一次间隔设备的保护、测量和控制

• 在IEC 61850中,IEC/TC 57提出了3层次模型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构架,即采用电子式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和开关的一次设备增加了智能接口后,这些智能化设备作为变电站的过程层

• 采用3层次模型后,原来间隔层设备与互感器、开关的一次设备之间的电力电缆连接变为通信电缆连接,并形成过程总线

间隔(Bay)的定义

• 变电站由具有一些公共功能的紧密连接的部件组成,例如介于进线或者出线和母线之间的断路器,带断路器和相关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的母联,代表两种电压等级的两条母线之间带开关设备的变压器。间隔的概念可适用于1 1/2断路器和环形母线变电站配置,将一次断路器和相关的设备组成一个虚拟间隔。这些间隔按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子集组成,例如变压器或者线路终端组成间隔,开关设备的控制有一些共同的限制诸如互锁和已经定义的操作顺序。这些子集的标识对于维修(哪些部分可能同时断开,减少对子集其余部分的影响)或者扩充设计。(如果一个新的线路将要投运,需要增加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子集被称为“间隔”,由通用名称为“间隔控制器” 进行管理,把继电保护系统称为“间隔继电保护”

数字化变电站逻辑接口

①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② 间隔层与远方保护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③ 间隔层内数据交换;

④ PT和CT输出的采样值;

⑤ 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⑥ 间隔和变电站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⑦ 变电站层与远方工程师办公地数据交换; ⑧ 间隔之间直接数据交换,如联锁等快速功能; ⑨ 变电站层内数据交换;

⑩ 变电站和远方控制中心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什么是数字化变电站?

• 数字化变电站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的变电站 • 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间隔层和站控层间的数字化,数字化变电站还需完成过程层及间隔层设备间的数字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 • 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开关(或配智能终端的传统开关)等智能一次设备

一二次设备间用光纤通信传输信息

• 二次设备网络化

二次设备间用通信网络交换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命令等信息,取消控制电缆

• 运行管理自动化

自动故障分析

设备健康状态监测

程序化控制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

• 减少二次接线 • 提升测量精度

• 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 避免电缆带来的电磁兼容、传输过电压和两点 • 接地等问题

• 变电站的各种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 • 设备重复

• 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功能规范

• 智能一次设备

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

开关、变压器等一次设备智能化

• 过程层通信

互感器→二次设备: IEC61850-9-1或-9-2

1类性能要求开关量:IEC61850的GOOSE

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 篇3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是个相对较难的系统工程,其由变电站、电厂以及用户共同构成,通过输电线路相连而成的电力网络体系。其关键的工作是实行电力能源的输送,若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大范围的停电事故。不难发现,保障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复杂的系统极易发生问题,且导致的风险很大,解决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己迫在眉睫。

1.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地位

1.1确保整个电力网安全运行的作用

电力网的组成复杂,且规模较大,途径许多变电场所和发电站,还有非常多的电力用户,利用多种不同电压的输电线路相连构成电力网络,其对电能输送的要求非常严格。发电阶段、电力输送阶段及用户用电阶段的许多工作都要在短时间内达成,且发电机组出力与电力网承受的重量务必要确保彼此平衡,若想达成这个标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是关键的组成因素。目前,电力调度运行体系和电力监督运行体系已经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可以越来越快速、高效取得电力网相关数据信息,且对电力系统实行监测和控制。与此同时,解决电力问题,更好的确保总体电力网中电能质量,保障电力网的正常工作。

1.2确保电力网的供电质量

电网的持续进步,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导致電力网的供电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且用户用电的安全稳定均需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来保障。电力网发生问题的时候,或出现操作不正确,极易发生停电故障,给电力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还很可能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害,导致出现安全事故。许多问题所造成的人员经济财产损失不可想象,除非达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方能真正预防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制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2.1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存在很大的实用性,造成在正常工作的时候,过分注重电力系统的运用,却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产生了疏漏。尤其是工作调度,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诸多安全隐患发生,不利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

2.2电力调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不健全

由于系统的运行周期不长,相关的管理阅历不足,未能设立健全有效的管理系统,若电力调控运行时,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就难以确保调控运行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

2.3专业技术匮乏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工作,极大促进了总体电力系统的进步。可因专业技术匮乏,造成系统的正常工作和维护无法共同发展,无法确保总体系统顺利工作,最终造成该系统的优点无法全面发挥出来,造成系统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除非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并且加以完善,才可以确保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转。

3.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

3.1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该系统是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关键构成,功能为:信息收集与处理;为分析事故,对跳闸开关及相关联开关,事故发生前一段时间以及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的遥信和遥测数据的变化进行重现、安全监管、统计和计算、画面剪辑和显现、历史数据库的监管和报警系统。想达成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健全完善,需要进行以下方案:

3.1.1设计标准的优化方式。由于该系统的设计标准是为了提升系统的扩展程度,所以,设计者需从通信中负责链路的控制优化和网络优化的角度开始,通信中负责链路的控制的优化,设计者要通过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对相关数据信息实行收集,且实行存档;与此同时,使系统具备监测显示器械与电气系统主接线图,网络优化角度,通过先进的软件系统,确保电力调度系统一直进行快速工作,达成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合理优化。3.1.2设计理念的优化方式。该系统设计理念的优化包含如下几点:第一,进行该系统优化的目标是以确保原有器械与成本未遭到破坏为前提,完全发挥已经具备技术手段与器械的功能,且节省资源能源,减少企业成本投入;第二,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全面覆盖,网络设计的开拓性己大势所趋,所以该系统的优化原则要依照可扩充性要求标准,以确保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可以实时达到将来设备工具扩充的指标,达成新老系统彼此的正常交接,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对将来先进技术的提前适应;第三,依照开放性标准要求满足电力调度系统的优化工作,可以确保电力调度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明显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硬件、软件之间的各种配合的程度,方便同其他操作系统实行数据和资源沟通、应用共享。

3.2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由于该系统也是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关键构成,针对其运行系统的改善要从下面几点开始:3.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能监测。该系统原本的电度量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时,往往依据其电子产生的一个脉冲传输到监控体系达成,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制约。关键由于电度量常常是初始值,要针对初始值实行处理,就造成电能监测体系的荷载变大,且电度量测量值是否精准无法确认。所以要对该方式实行完善,强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能监测,可以满足监控体系的独立工作,还可以确保信息数据收集的完整准确。通信效果的出现,可以明显的提升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资源共享,最后满足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2.2实时的信息监测和记录。进行电力运行系统监测的时候,要提高重视电力网设备工具中实时监测的协调和信息记录,以达成电力监测的自动化运行。确保电力系统在没有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安全性和稳定都能得到保证,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监测运行系统包括自动控制被控变量的仪表、信号设备、信息收集设备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此类设备是达成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测的前提要求。利用报警体系功能的优化,当电力监控运行体系发现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立刻接通电力调度机构的信号波段,电力调度机构依据信号严重等级评估安全问题的种类,且有针对的采取应对手段实行处置,尽可能快的解决问题,确保电力系统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资源是关键的资源,当代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极其重要。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提升,人们对电力能源需求量更多,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更高要求,极易造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发生诸多故障。通过有效的应对手段实行优化,确保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可以安全稳定工作,且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 篇4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运行,技术发展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总是牵动着各个领域的深化发展与改革, 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赋予了愈加深刻的认识与高度的重视。

为保障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管理者不断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与先进的技术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不断得到大幅度的优化与提高。

下面, 笔者将揭示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总结目前电力生产运行环节中的诸多问题, 讨论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安全运行是电力生产的关键问题与重中之重

(一) 保障电力安全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毋庸置疑, 保证电力资源的生产安全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与重中之重, 确保电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不仅能够提升与优化电力系统的性能, 还能使得电力行业的发展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

因此, 在我国企业的电力生产流程中, 应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生产活动的第一位, 建立应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各项预案, 在最大限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领导者与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对企业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有效的监督, 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 提升企业上下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 确保生产安全的各项相关措施与制度能够有效地落实到生产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1]。

(二) 保障电力安全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各城市与农村的建设过程中, 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从根本上离不开电力系统的使用, 这就意味着电力设备的建设与应用始终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与关键问题。

随着电力设备在社会生产各领域应用范围与比例的不断加大, 电力系统不仅确保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更使得金融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持。

综上可见, 电力系统与设备跨行业应用的实例不胜枚举, 这意味着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与效率直接影响着社会运作的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 因此, 避免电力设备过度损耗, 杜绝电力生产安全事故, 改善当前我国电力环境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也是满足社会各行业基本用电需求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2]。

二、企业在管控电力生产安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上下对电力生产安全的认识程度不深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也刺激着企业不断扩大生产活动的规模, 将追逐经济效益列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重视经济效益无可厚非, 但企业对电力生产安全的忽视也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小则造成电力设备的严重损耗, 降低企业生产效率, 大则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威胁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与整个企业的财产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责任人与相关工作人员对生产安全的认识不深、意识薄弱, 领导团队将短期的经济效益放在企业生产的首要位置, 忽视了对生产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无视生产安全规程、违规操作, 最终导致了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3]。

究其原因, 企业上下电力生产安全意识的淡薄造成企业片面追求生产效益, 忽视了对生产操作环节应有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二) 企业没有建立完善标准的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

众所周知, 电力企业的生产活动往往包括着诸多复杂的工序与环节, 生产程序的冗杂意味着管理者不易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与监控, 追究生产安全的责任时面临千头万绪, 难以落实。

此外, 虽然现阶段部分企业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与制度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企业领导者仍旧未将整个生产环节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 未形成科学、标准、正规的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控制系统, 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制度加以巩固[4]。

部分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生产安全奖惩制度与责任安全的逐层反馈制度, 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沦为一个空架子,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生产安全监督效率低、效果差的尴尬局面。

(三) 技术层面的落后制约了电力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

在企业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企业上下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影响了电力生产运作的环境与氛围, 而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的整体水平。

先进的生产安全技术是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系统的“软件”, 完备的电力生产设备是这一系统的“硬件”, 两方面的缺失都牵制了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

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落后, 设备老旧, 不仅限制了各项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落实工作, 更造成企业无法同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科学化的大环境相适应, 还未开始激烈的市场竞争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三、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电力系统的结构

电力设备会随着电力生产运行的全面发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力生产安全技术的更新也面临着广阔的前景与全新的挑战。

为确保电力生产运行能够快速高效的发展, 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上的投入力度,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该领域的各项成果优化电力生产每一个环节与操作步骤的运行, 通过充足的资金支持来推进电力系统结构上的改进与完善, 从而提高企业电力系统与设备的整体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阶段, 企业将不断引进先进的电力安全生产设备与装备, 以高效的电力生产安全技术为依托, 从技术水平层面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运行损耗, 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与生产效率, 从根本上改变电力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5]。

(二) 完善继电保护技术, 加强安全管理与技术监督

在电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 对整个电力系统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将继电保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纳入到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体系中。

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机制, 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试验, 确保设备能够在电力设备产生故障时及时启动, 最大程度上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与后果[6]。

此外, 人作为电力设备的终极使用者与直接操作者, 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迫在眉睫。

(三) 推广远程监督技术, 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

为全面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 企业可适当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引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同通信工程、无线视频等领域的技术成果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提升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范围与效率[7]。

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负责人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管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 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线上各流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还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电力生产中的问题, 在电力生产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挽回损失。

四、结束语

电力安全生产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光明而广阔的, 只有不断发展与改进这项技术, 使之在行业得到广泛的、科学的应用, 才能确保企业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操作能够满足人们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对电力资源的迫切需求。

因此, 立足我国电力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发展概况, 不断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规程的制度完善与实际生产上的管理, 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电力资源的损耗, 保证其供应稳定、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更能避免电力安全事故的一次次重演, 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 保证其用电安全, 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煤炭技术, 2013.

[2]张桦.试论如何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水平[J].科学时代, 2013.

[3]朱晓红.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优化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4]孔鸣.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优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5]丁红莲, 安永吉.分析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6]张呈焕.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 篇5

(三)组织国内、外风电信息交流和各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组织公司内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会议。

(四)组织制定公司生产运行管理相关制度、规程和标准。

(五)组织制定公司生产运行培训计划,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审。

(六)审批各单位上报的综合计划等方案。

产需要及时提出运行机构设臵及人员的调配意见。

(三)健全现场生产指挥系统,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四)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建立必要的会议制度,主持月度企业运行分析例会,及时指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布臵下一阶段工作。

(五)经常深入现场,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巡视,掌握主设备的运行状况,整顿值班纪律,搞好文明生产。

(二)加强技术管理基础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负责编制和修订现场规程制度及专业典型操作票。

(三)负责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利用技术讲课、反事故演习、模拟操作、技术问答、现场考问等形式,提高本专业运行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

(四)加强技术图纸资料的管理工作,绘制、核对和修订系统图及设备标志,并保证其正确性。

(五)参与讨论重要的运行操作、试验工作,审查操作顺序并到现场监督指导。

(六)参与主要设备的启、停工作,设备检修后的验收与评定工作。

(七)建立健全本专业各种运行方面的技术档案、设备台账等资料,达到与现场实际相符,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指导运行班组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八)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统计、分析及上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二)组织重要的倒闸操作,遇较大的停送电工作和较复杂的倒闸操作应亲自主持准备工作,并参加现场监督。

(三)定期组织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

(四)发生事故时,积极组织本场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及领导。

(五)监督“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全面掌握本场设备运行及缺陷处理情况,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六)关心本场人员,了解人员思想状态,正确引导,耐心教育。

(七)组织安排本场的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方法,有考核,有成效。

(八)配合安生部制定本场风电机组及变电站的维护检修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九)负责与外来工作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并组织对外来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合理调度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方式,使其处于安全经济运行的最佳状态。

(四)根据调度命令完成有功和无功负荷的调整,使系统的供电质量(频率、电压等)符合规定标准。

(五)认真执行机组经济调度曲线,合理分配机组负荷,搞好经济调度,完成各项生产计划和技术指标竞赛任务。

(六)参加企业、部门、班组反事故演习及有关事故调查分析会议。

2、接班人员酗酒或精神状态明显不好。

3、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事故或紧急操作任务,应暂停交接班,此时接班人员应听从交班值长指挥,并积极主动协助处理。

4、企业领导或风电场场长认为需暂缓交班的其它事项。

6、事故跳闸后。

(一)综合分析:分析安全运行、经济运行、运行管理的情况,找出影响安全、经济运行的因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提高安全、经济运行和改进管理的措施。

(二)专题分析:针对某些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的分析。风电场运行值班人员应能正确、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跟踪运行参数的变化,及时分析和调整,使机组处于安全经济状态。必要时提出改进运行操作、加强运行管理的措施,并提出设备维护和改善建议。

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探讨 篇6

【关键词】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网络运维

0.引言

确保信息网络的运行,属于每一位信息化工作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可是怎样才可以将目前的网络建设好、维护好成为了大家最为烦恼的事情。网络运行的安全管理维护是一项及其漫长的历程,可是随着网络覆盖率不断攀升,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大,反而导致很多人出现了困惑,一直在为网络管理付出努力,怎样才能真正的将网络管理建设良好成为了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话题。

1.网络运维安全管理的实施背景

由于电力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管理的不断细分,使得网络覆盖率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攀升,网络管理内部的各项设施以及系统均在成倍递增,在网络运行的安全管理当中,很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直接危害到网络运行的安全。

1.1网络运行故障率较高

近几年来,网络运行的故障率出现上升现象,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网络建设时针对网络运行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很多网络管理到了后期运行阶段越发不适应发展的需求。

其次,平时的管理过于散漫,各部门为了达到业务的需求,往往会忽略网络资源的科学配比,对于网络配比较为随意,这样无形中加大了网络运行故障率的上升。

1.2故障处理率较低

网络运行的故障处理率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配置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网络运行的故障率具有个性化,技术人员在对下级进行排故障指导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去问询网络配置的基本信息,因此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好时间。

其次,故障解决方案通常只适合事发机构,无法进行推广、共享,无法从本质上提升网络运行的质量。

1.3规范化管理的程度较低

电力公司的网络运行在出现故障、监控以及变更、设备管理以及配置备份,均缺乏一个长期规范的管理,主要依靠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以及责任感,维护人员只是扮演一个救火员的工作。相对比而言,在管理方面依旧具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电力公司网络运行的配置需要一个统一的思路、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模式,来实现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的自动化、明朗化、统一化,也就是将网络配置更加规范化。

2.电力公司网络系统运维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哪些问题

(1)运维管理的工作人员通常身兼数职,既要负责项目的建设,还要负责运维的管理,这样很容易出现偏技术、轻管理;偏项目、轻运维的现象发生。

(2)运维管理的流程无法达到规范,解决问题时过于随意,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记录不详细,设备以及系统运维的账目漏洞较多。

鉴于以上原因,可以试着将运维部门的项目建设重担卸掉,创建一个单独的信息网络系统运维管理部门,严格遵守运维管理的制度,通过电力公司的信息网络综合管理部门,提升运维故障的效率以及定位速度,积极的处理运维问题,提升运维的服务质量。

3.确保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

3.1合理设置防火墙

设置防火墙的理念是为了不至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泄露出去,它针对网内、往外的通讯设施采取强制性的访问控制,以此来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它对于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安全排查,对计算机的网络运行执行监控。一个完善的防火墙可以有效的阻隔危害计算机用户的信息,为影响电脑的危害性因素提前打好预防针。

3.2入侵检测技术

合理的配置网络防火墙可以很好的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效降低网络风险,这不但要通过防火墙来实现,还应当通过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来进行,由于网络里的入侵病毒自身可能就处于网络内部,而且再好的“预防针”也有出现漏洞的时候,这样就很容易让入侵者钻了空子。并且,防火墙自身并没有检测功能,所以入侵检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3.3安全扫描技术

通常来讲,我们可以把网络安全的扫描技术当做是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配套工具,通过它们的相互配合,可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能。运用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将一些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检测出来,进一步提升了网络运行的安全。

3.4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使用在互联网当中,很多通讯都需要进行客户的身份认证,以此为准则为客户开启私人的互联空间。

3.5虚拟专用网技术

虚拟专用网是一项可以将处在异地的两个网络透过因特网构成相互的链接,并不是为其建立了一个专用通道,通常将此类运用公共网络形成的异地网络链接被称之为虚拟专用网。

3.6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针对不同客户对于信息资源设置的访问限制,是有效预防合法用户超越范围的运用信息资源的一种约束方法,目前运用的两种访问限制分别是强制访问限制以及自主访问限制,可以透过访问控制表来进行客户的分类、资源的分类以及安全标签的分类,合理的实现信息资源以及客户的访问控制。

3.7隐藏IP技术

IP地址对于用户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危害很大,很多网络黑客都是透过特殊的网络探寻到用户的IP地址,之后对其发起网络病毒攻势。隐藏IP是指透过用户代理服务器上网,预防网络黑客探寻到自己的IP。

4.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的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而造成网络安全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未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来讲,或许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但是,只要我们可以将防范措施统一化、提升技术和管理,就一定可以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陈丽君.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

[2]朱旭凯.电力系统连锁反应故障的预防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对电力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分析 篇7

1.1电路开关接触不良

开关接触不良是诸多用电问题中最常见的一个。根据多年的检修经验来看,开关接触不良主要就是因为开关接触点的表面容易氧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开关接触点的压力不够。从技术上讲,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在设计开关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关标准来制造,导致质量不合格,虽然目前在生产中因为开关接触不良还没有导致特别严重的事故出现,但是造成突然停电或者被迫停产检修的情况却是很多,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对各个开关进行检修并有效处理,那么引起严重事故将是不可避免的。

1.2管套绝缘坏掉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在对电容芯子进行干燥时,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对于大管套要及时对其检修,快速更换新管套,对于小管套要检查损坏是否严重,根据损坏程度决定是否马上更换。

1.3设备整体的绝缘度降低

绝缘度降低主要是因为绝缘油老化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更换设备中的硅胶。老化过格外严重的也只需一年内顶多再换一次就足够了。

1.4线路短路

短路是电路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产生原因就是因为不同导体之间发生了短接。就好比原本两个不同的电路之间应该是绝缘的,但是一旦被连到了一起,破坏了这种绝缘环境,就会造成短路问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两条不一样的线路被人为的连在了一起,也会发生短路。一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短路,应该拆掉电源线,然后将其做好绝缘处理,再慢慢移动导线进行触点维修。

2.在电力生产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2.1对于生产工具的管理比较混乱

现在许多企业对于生产工具的管理都不够严格,在对于质量要求上不够标准,甚至有好多不合格的器具都还在使用。很少对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报废处理也只是表面工作,安全意识浅薄。

2.2安全工作落实力度不够

现在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在安全工作上都落实的不到位,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但也只是表面功夫,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生产中。企业领导只注重经济效益,严重忽略了安全工作,导致了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急剧下降。对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发生故障时也没能及时通报,事后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适当防范。

2.3企业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大企业由于安全监管做的不够,导致一些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安全事故都与企业的安全监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电力市场的大改革,以往的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被淘汰,但是新的安全体制还没能建立,造成了这个位置的空缺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安全发展。

2.4管理模式不适合

目前好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重大忽小问题。造成了企业领导并不了解企业自身的情况,所以相关高层所指定的管理模式也就不适合企业发展,不但没有起到设想中的积极作用,反而还带来了消极影响。

2.5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按规章制度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喜欢习惯性违章,其中违反劳动纪律占绝大多数。有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候都喜欢投机取巧,不按相关规定操作,因为走捷径的行为引发了多起安全事故。

3.对电力安全生产提出的对策以及建议

(1)企业要加大相关投资力度,加强安全预警方面的建设同时优化生产环节。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相关部门要严抓安全工作。做好市场调查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标准,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同时也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安全考核,并制定评价体系,对考核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从根源上加大管理力度。

(2)做好宣传工作,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从领导到职工共同做起,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针对相关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防工作。及时记录好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认真分析,从根源上做好防护措施。

(3)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操作,遵纪守法,不走捷径。法律既然制定了明文规定,那就有它存在的意义。企业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时刻做到谨言慎行,在阅读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按照标准认真执行,为自己生命负责,为他人生命负责。在执行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工作,这样安全知识才能逐级依次传递,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一体化的目标。

(4)企业要在保证生产量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可以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或是专业技能比赛,让员工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科学的发展,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对不同的岗位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员工在树立正确的核心观念同时端正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4.结束语

虽然目前在企业生产中电力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但是大多数都是可以有效防止的。我们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大企业的监管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机制,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电力生产技术水平。

摘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人们自身利益和人身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企业生产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操作,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企业以及每个员工的基本职责。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运行,电器设备,故障,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程景峰,程欣欣,论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电网的安全运行[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5):145-147

[2]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

对电力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分析 篇8

1 电力生产运行中的故障原因分析

1.1 企业生产管理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制,使得电力的生产运行安全得不到保障。一般我国的大部分电力企业只注重电网运行的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而忽视了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对于电力生产运行中的细节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范性的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究底在于企业领导者对于电力生产运行安全的不重视,以及其在管理模式上的局限性。电力企业的领导人员只注重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对整体效益的把控,而忽视力细节的问题。对于细节事物缺乏管理,许多的细节事物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管理,其运行不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这就使得在电力生产运行中会出现诸多的故障,而且对于这些故障出现的原因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即使进行了研究,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整理和记录,使得再出现类似故障时,无据可依,束手无策。

1.2 企业安全生产工具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产工具是企业安全生产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工具管理得当,能够有效保证电力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但是就我国目前电力企业成产运行的状况来看,很多的电力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不具备安全意识,缺乏对于安全生产工具管理的认识,随手乱放工具,而且许多企业的工具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工作人员没有定期对安全生产工具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有些安全成产工具出现了生锈的状况,使得工具的使用安全系数下降,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事故。这些严重的管理缺陷的存在使得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1.3 企业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我国相关政府和电力企业针对电力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电力生产进行法律的制约,但是其中还是存在有诸多的不完善之处。在实际的电力生产运行过程中,有些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电力的生产,使得电力生产的制度形同虚设。还有一些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切实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对于负责人的工作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时,没有督促相关人员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相关的电力制度没有严格遵守,使得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除此之外,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故障预防体系,预防措施不到位,在出现故障或者是安全事故的时候,负责人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或者是汇报上来的情况没有得到高层领导者的重视,种种因素的叠加使得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在实际的操作中得不到实现,无法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1.4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不足

目前,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通常都是坐在办公室中进行指挥,没有参与到生产一线的运作当中,因此,对于现场的运作没有实际的概念,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到实际的工作情况,使得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电力生产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而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盲目的督促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会使得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为了能够完成上级制定的任务目标,而简化操作的步骤,对于操作的细节检验不足,使得电力安全生产运行得不到保障。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心态和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的情况,使得电力在生产运行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电力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故障有很多是由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出现失误而造成的,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不明确,还有就是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对于电力生产运行中的出现的故障无法处理和应对,使得安全事故频发。

2 保证电力安全生产运行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应该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具有强制性的安全生产机制,企业要加强基础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工具的管理,完善约束机制,并制定员工激励政策。电力生产安全要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切实避免故障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2 提高企业预防预控的综合能力

提高企业的预防预控能力,要求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并利用先前处理故障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抓住事故的本质,然后对事故预防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在日常进行故障处理的工作中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做好相关记录。

2.3 严格遵守制度,照章办事

生产人员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制度,改进自身不安全行为和操作,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特别是作为电力企业领导层,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照章办事,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保证电力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

2.4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要定期组织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适当进行考核,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要特别注重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培养。要针对那些在实际操作中有困难的人员,对其进行专项培训,这样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防止故障和事故发生。

3 结语

总之,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运行中还存在诸多的故障问题,这些故障问题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的治理,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预防预控的综合能力、严格要求按照遵守制度,照章办事、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水平,来解决电力安全生产运行当中的故障问题,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电力企业运营的首要原则就是保障电力的生产安全。电力的安全生产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就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生产运行的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诸多的故障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力的生产运行。本文就电力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电力生产运行中的故障分析与管理 篇9

1. 电力生产运行中故障的分析

(1)基础管理工作是确保电力生产运行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操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又是影响电力系统运行中基础管理效果的关键要素,但在我国目前的电力生产运行体系中执行效果最差的环节就是基础管理环节。很多企业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对基础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很多管理规定及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具体落实,这就造成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的问题。且很多操作人员及系统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操作安全法规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了解,或者是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松懈、在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或完全依据经验进行操作,这些都会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埋下很所安全隐患,对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性保障十分不利。

(2)电力系统中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较低是导致电力生产运行中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责任感较低,很多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操作过程中态度比较散漫,对操作流程执行不认真,经常有节省操作流程的问题出现;另外,有时还会存在发现操作问题不就正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对实际作业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与管理,有的企业虽然有着监督管理部门但是却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间接的促进了电力生产运行中故障的发生。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监督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电力生产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忽略了电力生产运行中的小问题,导致电力生产运行中的小问题越积越多、越级越久,形成了下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要求。

(4)重生产轻安全。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远离一线,没有切实了解实际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盲目的抓生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作业人员为了达到企业要求,只能简化部分操作步骤来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正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重效益轻安全的心态,对电力生产运行中的问题没有明显认知,导致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存在着重要隐患。

(5)在现行的电力生产运行体系中,相关管理者及企业部门并没有对权责制度进行严格落实,这样可以将生产运行责任进行严格的分工,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负责的环节担负一定的责任,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需要相应的负责人员仅从处理和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力生产运行中每一个环节的运转质量,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6)实际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不够。电力生产运行中的故障绝大多是由于实际的作业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操作失误不外乎两个原因:①专业知识不够。②操作不规范。但究其根本,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电力生产运行要求的作业人员,往往会存在较大的操作失误,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了实际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电力生产运行中故障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基础管理

对电力系统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扩大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权利范围,对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及指导,以增强系统中工作人员执行操作任务的规范性。基础管理是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涵盖了安全教育、安全操作及安全管理措施等内容,只要在就这些因素对系统运行工作进行管理才能有效增强系统运行管理的质量、提高系统运行管理的质量,确保电力系统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加强岗位责任感教育

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提高系统运行质量、降低故障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所以为提高电力生产及运行的整体水平,电力企业及电力工程单位应该重视对员工责任意识培养工作,使员工提高对待工作的热情及责任感,抱持着积极的工作情绪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个操作环节的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够不出现差错。对电力企业员工开展岗位责任教育工作能够使各岗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以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得到增强,为电力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3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系统运行监管是保障电力系统生产及运行安全的重要步骤,因此要求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系统运行工作时需要重视对独立监管部门的建立工作,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完整且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并且还要保证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能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在系统运行时及时发线工作中操作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做到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避免电力系统安全隐患爆发可能对电力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2.4 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

对电力生产人员及系统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生产及运行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针对操作人员在执行操作任务过程中能力比较薄弱的部分进行专项训练,促进操作人员专业能力完善,培养技能全面的操作人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可以大大提升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推动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电力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找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非常必要。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电力系统故障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增强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是确保我国综合国力的都增强的重要保障。

摘要:随着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电力系统运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各项性能及其运转能力提高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安全原则是我国电力系统运性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原则,对供电系统工作人员及居民用电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将安全原则放在电力工作的首要位置才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电力系统故障是降低企业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对电力运行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和管理能够为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力,生产,运行,故障,管理

参考文献

[1]余福平.电力生产运行中的故障分析与管理系统设计[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

生产运行电力安全论文 篇10

关键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因素,运行方案

前言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主要由变电站、电厂及用户共同构成,并由输电线路联结在一起的电力网络体系,主要完成电源的输送任务,一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可以说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是电能稳定供应的关键。但由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十分复杂,而且对其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以此来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1.1 保证整个电力网的安全运行

电力网组成复杂,规模较大,在其架构中变电场所、发电站及用户数量较多,输电线路也具有不同的电压,由此可以发现电力网络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保证电能输送的质量。在发电阶段,短时间内即能够完成电力输送及用户用电工作,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发电机组出力与电力网承受的重量保持平衡,这就需要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调度运行体系和电力监督运行体系都加快了智能化发展进程,这也提高了电网数据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快捷性,有利于电力调度人员实时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电能质量的全面提升,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电力网供电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电网建设的力度,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也更加复杂,这也使供电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需要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网在发生问题或是出现操作错误时极易导致停电故障发生,这必然会对电力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带来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因此需要电力网要达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有效地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

2 制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2.1 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

目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对系统的运用更为重视,而对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忽视。特别是在调度工作中,对于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从而严重影响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的安全。

2.2 电力调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不健全

目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再加之管理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专业技术匮乏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受制于专业技术匮乏的制约,很难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及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系统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系统工作效率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 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

3.1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3.1.1 设计标准的优化

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扩展性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链路控制及网络,应用自动化采集系统实时收集数据,同时还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存档。对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来讲,还要具备监测显示器械及电气系统主接线图的功能。对于网络的优化,可以采用先进的软件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电力调度系统工作速度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优化工作的贯彻落实。

3.1.2 设计理念的优化

第一,在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进行优化时,需要在确保原有器械及成本没有受到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并将已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器械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而且也能够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第二,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由于网络技术的全面覆盖,网络技术也在开始在设计中广泛应用,设计的开拓性更好地体现出来。在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要以可扩充性标准作为重要依据,确保做到实时对设备工具进行扩充,实现新系统与老系统之间的的有效衔接,而且电力调控系统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的发展。

第三,电力调度系统优化工作要严格按照开放性标准要求进行,这不仅有利于电度调度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软硬件之间的良好配合,为与其他系统之间数据和资源的沟通和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3.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能监测

一直以来电力监控运行系统在采集数据时,往往是利用电度量采集器中电子脉冲传输至监控体系,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但这种运行模式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初始值的电度量进行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电能监测体系荷载的增加,而且无法有效地保障机电度量测量值的精确度。因此需要对这种运行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电能监测,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监控体系独立工作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收集,提升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资源共享水平,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2 实时的信息监测和记录

在改善电力监控运行系统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实时监测和记录进行完善,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加快推进电力监测自动化的实现。保证在无人值守情况下,电力系统能够保持联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实现劳动强度的降低。在当前监测运行系统中,其所包括的设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测的要求,而且通过进一步优化报警体系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监控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电力调度机构的信号波段进行立刻接通,并根据信号情况来对其进行等级评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处置,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4 结束语

目前电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资源,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电能需求量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要保证运行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进行优化,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廖淑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0:37.

[2]张伟.探究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273.

浅析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 篇11

关键词:电力调度 运行 安全控制

近些年来,我国的电网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电力管理的设备的技术性在不断的增强,这对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程度在提升,因此,电力调度人员要积极应对这些科技的挑战,电力部门要加强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电力调度工作涉及电力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它是電力安全和供电效率的保障,以及电力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的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电力调度安全问题是我国的电网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在调度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每一个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允许出现任何的问题,调度工作人员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电力调度进行有效的操控,在调度过程中,要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可能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事故发生,并且调度人员会对电故障进行排除以及对事故的处理,从而保证电网的正常供电[1]。

1、运用电力技术对调度运行进行分析和控制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据通信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它可以实现如下功能:电度采集、保护和重合闸、四遥、五防、故障录波,同时可以实现专家系统。现在应用较广泛的是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以新型的面向间隔的设计代替传统的面向功能的设计,其对电力调度的安全控制体现在如下几点:

(1)数据共享:将数据采集装置(IED)安装在开关设备上或离开关设备较近的地方,再通过专用的通讯网相连,实现数据共享。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机和工程师站,在整个变电站的层次上实现数据共享。这样大大减少了控制信号屏及二次系统的设置,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实时安全控制[2]。

(2)建立实时数据库:以MSEXCEL为界面和VB为内核,实现操作票计算机数据生成和数据存储功能。调度员可利用该库提供的权限和存档操作票调用功能,在已有操作票基础上进行修改和组合,进而生成所需操作票,并利用计算机打印,避免了手工写票的诸多不便和人为错误而威胁电力调度安全运行。

1.2建立完善的AEMS系统(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

AEMS系统是建立在WAMS的基础上的。WAMS主要由动态测量系统、同步定时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处理机组成。它可以测出同步定时各母线电压和发电机内电势的正序分量等的空间矢量族。因此可以实现动态状态估计,监测发电机的动态行为或其他振荡现象,对电力调度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其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对事故连锁发展的预防性自动控制:应用AEMS系统可以加强对紧急状况下的统一调度和集中控制,对连锁性事故进行集中式的自动控制。

(2)实现动态调度:应用AEMS系统可以分析控制系统负荷连续、动态的变化,从而消除原有的EMS系统只能对某一时间断面进行分析控制的缺陷,可以更好地实行优化调度。并将这些小电网与并网电厂同等对待进行涉网安全性评价。对在安全性评价中,如发现影响电网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限期内整改。

(3)进行全网范围的运行分析:应用AEMS系统可以对全网范围内的运行状态进行估计。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两条线路,或联络线跳闸导致负荷转移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最不利运行方式的分析,如网架变化以及严重故障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制定反事故预案,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使得全网的运行分析可更好实现在线监控。

2、电力调度运行的风险管理

2.1电力调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备用风险。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力负荷随之越来越高。再加上前几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使发电装机速度明显放缓,电力运行没有足够的发电备用容量,电网输送能力接近极限,电力供需紧张的形式越发严重。为了使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力调度运行单位竭尽全力、利用提高线路稳定极限运行,这样,输电设备普遍长期的重载或满载,导致整个电网系统紧绷,极不利于电力调度的安全、稳定运行。

2)在电力市场的风险。在电力市场上,由于电厂达成价格联盟或电网负荷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电力市场交易缺乏对电力系统安全因素的充分考虑,这样势必会带来电力潮流的增加,进一步导致线路或主变过载严重的问题,严重阻碍电力调度的正常、安全运行。

3)燃料风险。受电煤价格、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燃煤电厂存煤及水电厂来水不足的现象,给电力调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

2.2电力调度运行中常规的风险控制措施

事前控制。在电力调度之前,为了更好地满足电网负荷要求,要将至少未来一周所需的燃料和其他资源计划准备充足,优先调度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此外,还要对新的电力系统设备的可行性、传输容量等进行有效的计划。

2)实时控制。在电力调度运行的过程中,电力调度人员要对其工作任务充分负责,其工作内容包括:输电备用责任和分配、电压和潮流控制、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监视、输电控制的继电保护协调、反映市场交易的变动情况等。于此同时,还要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应对。

3)事后控制。强化通信功能,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和控制中心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为了管理实际的输电路径,要建立相应的大区电网模型;于此同时,做好事后费用分析工作。针对备用风险,要做到市场参与者责任清晰、风险水平清晰、承担量清晰,对可能的安全隐患做好预案。

3、结语

总之,增强电力运行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意识上要保证每一位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安全保护意识,将机械的运用和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为电力系统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晶晶.浅谈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J].今日科苑,2010,(10).

继电保护与电力运行安全 篇12

1.1 继电保护的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 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报警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作时, 继电保护技术会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 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情况根源, 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 缩小停电范围。

1.2 继电保护的作用

目前, 继电保护技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 对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确保安全供电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继电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监视作用, 当出现非正常运行情况时, 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

(2)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 继电保护装置会根据保护定值范围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 (设备) 从电力系统中切除, 使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缩小停电范围。

2 继电保护在总局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下面根据目前电力行业规范中的要求, 从配电系统工作的高低压保护配置原则、设备定值整定等方面, 结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目前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2.1 高压设备的保护配置原则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高压系统共有过流、速断、零序、复合电压闭锁过流后加速等保护, 下面将依次对这些保护环节做介绍。

(1) 过流保护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 线路中的电流急剧增大, 当电流值超过流保护定值一定时间后, 反应于电流升高而动作的保护装置叫过流保护。

过流保护是带有动作时限的, 分两种情况:一是定时限过流保护, 定时限延时动作时间是固定的, 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二是反时限过流保护, 反时限延时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大小有关, 短路电流大时动作时间短, 短路电流小时动作时间长, 短路电流与动作时限成一定曲线关系。

在总局高压进线、出线开关中均有过流保护, 其在高压保护中主要以定时限过流保护为主, 高压进线开关过流整定值大于各出线开关整定值。

(2) 速断保护

作为过流保护的辅助保护, 速断保护不带动作时限, 即当短路发生时, 它立即动作而切断故障。

在总局高压进线、出线开关中均有速断保护, 它在高压保护中保护定值大于过流保护定值且大于各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情况, 动作时间小于过流保护定值, 高压进线开关的速断整定值大于各出线开关的整定值。

(3) 零序保护

当发生接地故障后, 会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出现, 利用这些电气量构成保护接地短路的继电保护装置统称为零序保护。

零序保护主要应用于高压系统, 高压进线开关零序整定值大于各出线开关整定值。

(4)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后加速保护

当自投装置投至故障点后, 通过低电压及负序电压判断后启动过流保护, 将故障点断开。在高压母联开关中设有此保护, 即当备用路高压自投至故障点后由低电压及负序电压判断跳开母联开关, 保护备用路高压设备。

2.2 低压设备保护配置原则

为实现低压配电系统各级保护之间的可靠配合, 满足上下级动作具有选择性, 应确保电子脱扣器和低压自投设备具备必要的保护功能及可靠的性能。

低压主开关、联络开关应配置带有长延时、短延时保护功能的电子脱扣器。应确保主进开关保护定值大于联络开关保护定值, 反应时间应短于联络开关保护定值。

馈线开关宜配置带有长延时、瞬时保护功能的电子脱扣器。应确保主进开关保护定值大于馈线开关保护定值, 时间应短于馈线开关保护定值。

电子脱扣器长延时保护功能一般应为将允通能量 (I2t) 定为常数的反时限曲线。反时限保护在上文过流保护中已提及, 当短路电流越大时, 开关动作时间越短。

低压联络开关应装设自投设备, 自投方式选择开关应有手动 (即自投停用) 、自投自复和自投不自复三个位置。总局电力系统中基本带有这三种自投方式, 目前我们选用自投不自复这种运行方式:当系统出现故障时, 备用开关自投;当故障恢复时, 将进行停电恢复, 避免第二次停电。

低压主开关保护动作应同时闭锁低压联络开关自投。本原则在总局电力系统中较为重要, 当出现故障时, 应将故障点隔离, 避免出现另一路投至故障点造成两路停电的事故。

低压配电系统各级脱扣器保护应具备良好的上下级配合关系, 即上一级负荷保护定值大于下一级保护定值, 时间长于下一级保护定值动作时间, 以确保故障时各级脱扣器保护动作的选择性, 避免扩大停电范围。

为保证上下级良好的配合关系一般情况下, 同一电源上下级脱扣器的动作曲线应没有交叉点。脱扣器动作曲线通过脱扣器各定值确定, 需要避免因为存在交叉点而造成停电的事故。

3 结束语

继电保护装置是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 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继电保护的检测、管理, 可大大减小电力故障的影响, 提高电力安全运行稳定系数, 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安全播出的用电保障。

摘要:本文讲述了继电保护原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并列举了继电保护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对电力安全播出的影响。

关键词:继电保护,继电保护定值,电力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王磊, 吉木斯.浅析现代继电保护和厂用电自动化技术[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上一篇:人的价值的二重性下一篇:高校会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