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2024-06-13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共12篇)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1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与供电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文中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分析了制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并进一步对加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因素,运行方案

前言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主要由变电站、电厂及用户共同构成,并由输电线路联结在一起的电力网络体系,主要完成电源的输送任务,一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可以说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是电能稳定供应的关键。但由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十分复杂,而且对其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以此来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1.1 保证整个电力网的安全运行

电力网组成复杂,规模较大,在其架构中变电场所、发电站及用户数量较多,输电线路也具有不同的电压,由此可以发现电力网络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保证电能输送的质量。在发电阶段,短时间内即能够完成电力输送及用户用电工作,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发电机组出力与电力网承受的重量保持平衡,这就需要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调度运行体系和电力监督运行体系都加快了智能化发展进程,这也提高了电网数据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快捷性,有利于电力调度人员实时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电能质量的全面提升,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电力网供电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电网建设的力度,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也更加复杂,这也使供电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需要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网在发生问题或是出现操作错误时极易导致停电故障发生,这必然会对电力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带来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因此需要电力网要达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有效地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

2 制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2.1 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

目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对系统的运用更为重视,而对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忽视。特别是在调度工作中,对于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从而严重影响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的安全。

2.2 电力调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不健全

目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再加之管理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专业技术匮乏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受制于专业技术匮乏的制约,很难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及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系统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系统工作效率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 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

3.1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3.1.1 设计标准的优化

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扩展性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链路控制及网络,应用自动化采集系统实时收集数据,同时还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存档。对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来讲,还要具备监测显示器械及电气系统主接线图的功能。对于网络的优化,可以采用先进的软件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电力调度系统工作速度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优化工作的贯彻落实。

3.1.2 设计理念的优化

第一,在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进行优化时,需要在确保原有器械及成本没有受到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并将已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器械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而且也能够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第二,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由于网络技术的全面覆盖,网络技术也在开始在设计中广泛应用,设计的开拓性更好地体现出来。在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要以可扩充性标准作为重要依据,确保做到实时对设备工具进行扩充,实现新系统与老系统之间的的有效衔接,而且电力调控系统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的发展。

第三,电力调度系统优化工作要严格按照开放性标准要求进行,这不仅有利于电度调度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软硬件之间的良好配合,为与其他系统之间数据和资源的沟通和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3.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能监测

一直以来电力监控运行系统在采集数据时,往往是利用电度量采集器中电子脉冲传输至监控体系,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但这种运行模式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初始值的电度量进行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电能监测体系荷载的增加,而且无法有效地保障机电度量测量值的精确度。因此需要对这种运行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电能监测,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监控体系独立工作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收集,提升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资源共享水平,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2 实时的信息监测和记录

在改善电力监控运行系统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实时监测和记录进行完善,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加快推进电力监测自动化的实现。保证在无人值守情况下,电力系统能够保持联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实现劳动强度的降低。在当前监测运行系统中,其所包括的设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测的要求,而且通过进一步优化报警体系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监控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电力调度机构的信号波段进行立刻接通,并根据信号情况来对其进行等级评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处置,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4 结束语

目前电力资源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资源,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电能需求量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要保证运行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进行优化,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廖淑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0:37.

[2]张伟.探究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273.

[3]刘彦蔚.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J].电子世界,2013,13:62-63.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2

4.1由装置定值不合理引起的信号异常情况

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阶段,保护装置的设置必不可少。在保护作用发挥阶段,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使各项运行指标趋于理想状态。部分保护装置中涵盖的全部启动定值和返回值,都与参数运行状态重叠。虽然处于标准运行环境下,但是只要存在重叠现象,就会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阻滞性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一不良现象,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对保护定值进行优化并将其调整到适宜范围内。同时,应当不断加强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协作,便于制定合理化的调节措施,从而合理规避信号异常问题。

4.2操作伴生信号

操作伴生信号实际上是以设备运行情况为基准的信号类型。该种信号在出现时并不会维持较长时间,一般以短时间呈现出主要特点。因此,操作伴生信号在做出复位行动时,速度普遍较快,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监控信号管理难度。基于短暂复位表现,应当在监控阶段进行重点强化。也就是说,监控阶段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控制措施进行最优化选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借助过滤作用提高屏蔽质量。如果系统运行过程中忽视出现操作伴生信号,促使系统接收该信号,就会导致该类信号被短暂置放于缓存区域,一旦复归效率不高,就会阻碍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

4.3遥测越限频报信号

遥测越限频报信号问题存在不仅会阻滞监控信号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2],还会导致电力系统运行能效不断下降。因此,对导致该类信号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环境下,对线路载流量进行调整的同时,需要确保遥测限制与之一致。一旦只调节载流量忽视遥测现值,系统运行阶段就会以初始现值为基准进行维持运作,导致判断失误等问题频繁发生。此外,系统中每个线路都存在负荷的最大承受值,如果负荷承载呈快速上升趋势并超出预设范畴,就会伴随出现越限问题。该类越限信号的报告会有大概几十秒的延时误差,在缺少控制措施的情况下,会阻碍越限信号的接收。

5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不难发现,在电力系统运行阶段积极开展信号监控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快速排除故障问题。因此,在电力需求上升,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下,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调控一体化管理能效,依托信号实时监管,精准定位系统故障和隐患,在及时开展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为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鑫.浅析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监控技术[J].工业b,,(5):16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也在持续不断的更新和健全。它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来说,是一项纪律严格、技术复杂的管理工作。面对电力系统不断变化的要求和挑战,电力系统调度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本文对如何保证电力调控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力调控;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电网系统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给了调控人员更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电网发生故障的几率。

一、电力风险防范能力设计与实施

1、电网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分析能力。

为了科学地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应逐步使用先进的电网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工具改进风险管理的模型,建立和完善电网事故统计分析数据库,以不断提高对风险的量化评估分析能力。应根据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决定风险量化的方法、假设、精度,而不一定每类风险都进行详细、复杂的量化。此外,风险度量方法的确定还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风险的严重性和易变性;风险的复杂程度;量化数据的可得性;企业风险量化的技能;风险度量的成本等。

2、电网仿真计算分析能力。

(1)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大区联网动态稳定突出、局部地区电网稳定矛盾突出等新情况,调度部门一方面应根据电网发展需要,适时更新电网离线综合仿真计算软件,扩充电网动态稳定、电压稳定等计算功能,完善模型参数,解决电网过渡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根据电网实时调度调控和电网集约化运行的需要,逐步推广与运用电力系统在线计算仿真工具,满足电网在线智能决策调度的需要。(2)大力推进电网精确仿真计算是实施电网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的必然要求。通过积极开展电力系统四大元件建模和参数实测(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负荷),并利用电网广域测量系统记录的系统扰动数据对电网事故和系统大扰动试验的反演,来不断修正主要设备的计算模型、调整参数和校核仿真软件计算功能,从而提高电网仿真计算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3、培训仿真与演习能力。

(1)电网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功能完善实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地电网调度培训。(2)系统反事故演习常态化和特殊事件(迎峰度夏、重大节假日和特殊保电时期等)反事故演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调度实战演习能力。(3)定期实施厂站黑启动试验,确保黑启动电源的安全可靠。

4、能量管理系统(EMS)及电网在线智能化监控技术支持系统建设。

(1)根据电网安全形势变化和生产实际需要逐步完善EMS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功能(电网N-1静态安全分析、电网在线稳定裕度分析、超短期负荷预测及发电计划自动安全校核等);同时,尽快完善EMS系统的实时安全校核、设备越限提示、事故预警、事故推画面、事故反演等功能以及EMS系统中基于GPS技术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功能。(2)推广实施系统广域实时监测和稳定预决策系统、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等,不断提升电网的在线调度监控能力。

5、建立和完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1)研究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稳定破坏事故的措施,研究电网重大事故危机管理策略。(2)探索备用调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调度应急处理机制。

6、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改进。

在调度处理完每一次电网事故后,都应及时对其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尽快评估,并针对评估意见拟定整改反措计划,以不断提升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调度调控能力,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6、1 事后风险管理评估

事后风险管理评估是为了对电网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反省、评价,并为今后风险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6、2 更新完善事故分析数据库

电网事故分析数据库应详细记录事故的分类、原因、损失、处理过程、处理措施的适用性、效果、经验与教训等。

6、3 事故反演校核仿真计算软件

通过对每次电网的事故反演,不断校核仿真计算软件使用数据模型及设备参数的准确性,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计算仿真软件的适用性与正确性,为电网事故精确仿真计算分析打下基础。

64 反措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通过对电网事故发生、发展、处理、恢复全过程的分析,及时总结反思相关技术支持系统的欠缺,制定反措改进方案,不断完善EMS相关功能及其它提升调度调控能力的技术支持系统。

6、5 安全规章制度闭环管理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实现闭环管理,这是高效应对下次电网风险的有力保障。为此,应根据事故处理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修订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等技术文件、进一步完善事故抢险与坚持处置体系,滚动修正风险管理策略,健全电网安全规章制度的闭环管理,并通过跟踪、反馈,落实改进意见,不断提高调度风险管理水平。

二、电力系統调度安全运行管理对策

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能。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调度的工作人员承担的安全责任是巨大的,关乎到电网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应对工作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电力调度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应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突发问题。

2、完善电力系统的规章制度,加强人们意识观念。

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力系统规章制度,有利于科学化管理调度运行人员和调度管理人员,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将电力调度的安全问题分化到各个小的部门才能使整个系统成员有机结合,发挥他们各自的职能优势做好本职工作。在制度的严格管理下,各部门协调工作,有序的开展各项任务,保证工作人员每天热情饱满地工作。

3、增加事故演练的频率。

因为事故总是突然地出现,需要调度人员立刻找到问题的根源,积极有效的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解决,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际演练才能做到面对突发状况依然从容淡定。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工作人员必须将每次的事故演练当成真正的问题去解决,而不是当做完成任务一样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不断的加强练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4、调整工作日程安排,对检修工作有序开展。

检修工作在电力系统的维护中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因此电力调度人员必须按照系统规定的要求,积极做好安全系统的检修工作,只有不断的检查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检修的工作安排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延误检修工作。检修工作人员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敢于提出建议,这有利于改善系统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要求各个调度人员之间各司其责,同时又相互协助,共同推进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的用电环境。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竞争态势的改变将引发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原有的电网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相应配套法律法规还处于进一步完善中.电网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事故停电心理承受能力的逐步下降。人们在电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安全可靠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连聪能.浅析加强长泰县电力调度管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J].现代企业教育.

[2]梁雄忠.浅析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管理及控制措施[J].科技与企业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4

1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应用现状

1.1 专业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在电力行业中, 虽然已经构建并且运行了电力调控系统, 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技术人员, 无法满足运行维护的要求。这样就无法有效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影响到系统效能的发挥, 没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配置足够的工作技术人员, 对电力调度相关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熟练掌握, 以便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维护。

1.2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出现了诸多的电力调控系统新运行方法, 因为只有较短的运行时间, 运营管理经验比较缺乏, 没有办法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制定。这样就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 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 没有充分重视系统管理工作。

通过研究发现,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将整套系统的应用作为考虑重点, 没有科学的管理系统。在人员配置方面, 没有大力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 如果运行过程中有问题出现, 向生产厂家推卸责任, 出现诸多的问题。

2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 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那么就对电力调度的控制、保护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和监控运行水平, 向各级调度中心及时发送相关信息, 这样才可以对电网和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具体优化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研究发现,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有着诸多的功能, 如数据采集功能、信息处理功能、远程控制功能、历史趋势功能以及画面编辑和显示功能等等。要想促使这些功能得以实现, 就需要优化设计目标。

一是优化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设计目标。具体的设计目标是这样的, 不需要大规模改变电力调度运行系统, 在整个电力调度网络中平滑过渡小规模改进以后的应用系统, 促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扩充性得到提高。在网络方面, 需要对相关软件进行设计。在系统主站方面, 需要保证在正常运行过程中, 系统可以将主接线图和监视设备的状态给显示出来, 并且可以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能够及时自动存档这些数据, 对遥测量的运行曲线图进行绘制。

二是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优化原则。保证优化后的系统具有足够的开放性, 开放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之后, 能够和其他机构共享信息, 避免信息冗杂情况出现于系统中, 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冲突问题发生的几率。开放性的实现, 可以促使企业内部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 促使系统的兼容性得到提高, 能够有效连接外界的各种异种机。

要保证优化后的系统具有实用性, 在优化系统的过程中, 不能够损坏原来的设备和投资, 将计算机等现有的网络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促使企业资源和资金得到节约。另外, 还需要将安全可靠的原则贯彻落实到系统优化过程中, 优先优化那些管理和维护起来比较便捷的系统。要保证优化后的系统具备可扩充性, 在优化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时, 需要将电力系统的可扩充性充分体现出来, 使之能够有效适应以后的新技术。

2.2 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通过监控运行系统的应用, 可以实时监控调节电网设备, 录入相关数据, 促使电厂的自动化进程得到加快, 促使电力系统的无人值守运行得以实现。监控系统综合了多项技术和设备, 如控制仪表、PLC技术以及数据采集装置等。这样即使无人值班,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也可以得到保证。比如, 通过应用电话报警系统, 有报警信号发出于监控系统, 这些报警通知信号可以被调度部门及时接收, 然后结合报警信号等级, 进行智能处理, 促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 还需要优化PLC和电能监控系统。过去在采集电度量数据时, 需要有电压脉冲进入监控系统, 那么就需要重新设置电度量的初始值, 这样监控系统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加大。同时, 也无法有效保证电度量监测值的正确性。因此, 就需要优化监控运行系统, 有效应用智能电度表, 使监控系统在实现独立性的基础上, 满足通信需求, 并且监控运行系统中可以共享相关信息, 促使监控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应用相应的优化措施, 促使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充分发挥电力调度的监控功能。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彦蔚.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J].电子世界, 2013, 24 (13) :192-193.

[2]黄卓斌.浅谈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21 (16) :104-106.

编制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的规定 篇5

为适应电网运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管理,现颁发《编制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请依照执行。

为及早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请各网、省局在抓好电力系统年、季(月)日运行方式的同时,组织力量编制电力系统两年滚动运行方式,其内容参照《规定》第十五条执行,重点是电力电量平衡、重要线路及断面稳定水平分析,短路容量分析和无功电压分析等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本《规定》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随时告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工作,使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的编制是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度运行方式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年度大纲。

第三条 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应保证实现下列基本要求:

1.充分而合理地发挥本系统内发输变电设备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地满足负荷需求。

2.使整个系统安全运行和连续供电。

3.使系统内供电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4.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和与外部购售电的条件,合理使用本系统燃料和水力资源,使整个系统在最经济方式下运行。

第四条 下一级电力系统(局部)的年度运行方式,应服从上一级电力系统(整体)年度运行方式的要求。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跨省(区)电业管理局和省电力局。

第六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第二章 管理办法

第七条 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由各调度局(所)负责编制。

第八条 编制年度运行方式所需基础资料,由网(省)局决定由有关部门提供。

第九条 各级调度机构应定期与下一级调度机构就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进行协调。

第十条 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需经网、省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应于2月底前报上级调度局(所)及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同时抄报部规划计划司、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

第三章 编制要求

第十二条 电力系统年度运行方式全篇可分上一年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分析、本年度新(改)建项目投产计划、本年度运行方式三部分。

第十三条 上一年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上一年内新(改)建项目投产日期及设备规范

二、上一年底电力系统规模(包括全网及统调两部分)

1.总装机容量(其中:火电、水电(含抽水蓄能)、核电)。

2.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条数、总长度。

3.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座数、变压器台数及总变电容量。

三、生产、运行指标

1.年发电量((分全网、统调、部属),(其中:火电、水电、核电))。

2.年最大负荷、最大峰谷差及其发生时间。

3.跨省电网之间,跨省电网内部省电网之间以及独立省电网间年最大交换电力(送、受)及发生时间。

4.跨省电网之间,跨省电网内部省电网之间以及独立省电网间年总交换电量(送、受)、抽水蓄能电厂的发电量和抽水耗电量。

5.中枢点电压合格率及各电压等级出现的最高、最低电压值及其发生地点和时间。

6.频率合格率及高频率持续时间、低频率持续时间。

7.发电标准煤耗率和供电标准煤耗率。

8.发输变电事故造成的停电的最大电力、全年的停电电量,及折算为全网装机容量的停电时间。

9.年最小发电负荷率、年平均发电负荷率(全网、火电、水电、核电)。

四、电力系统规模及生产运行指标的分析和评价

五、主要水电厂运行情况

1.来水情况。

2.水库运用分析。

3.水电调峰及弃水情况分析。

4.年弃水调峰电量。

六、电力系统安全情况总结和分析

1.系统事故过程简述。

2.事故原因分析。

3.改进和防范措施。

七、系统安全稳定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

八、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四条 本年度新(改)建项目投产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1.各项目预计投产日期。

2.各项目的设备规范。

3.本年度末电网地理接线图,本年度新投产项目以特殊标志画出。

第十五条 本年度运行方式编制的内容如下:

一、电力电量平衡

1.全系统和分区用电需求

用电需求的内容应包括年和分月最大负荷、年和分月平均最大负荷、年和分月最大峰谷差、年和分月用电量、各季典型日负荷曲线。应说明负荷预计的根据。

2.预测系统内主要水电厂来水情况,制定相应的水库运用计划。

3.发电计划

(1)分月全系统及分区火电最大可能出力和发电量计划,主力火电厂最大可能出力和发电量计划。

(2)分月全系统及分区水电最大可能出力和发电量计划(按75%来水保证率计算),主要水电厂最大可能出力和发电量计划(按75%来水保证率计算)。

(3)说明影响最大可能出力的原因。

4.设备检修安排。

5.备用容量安排。

备用容量应包括检修备用、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容量。

6.电力电量平衡(统调口径)按年及分月对全系统和分区进行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平衡应包括:①最大负荷、最大可能出力、联络线交换功率、检修容量、最大可调出力、电力盈亏。②平均最大负荷、平均最大可能出力、联络线交换功率、检修容量、平均最大可调出力、电力盈亏。

电量平衡应包括需电量、发电量、联络线交换电量和电量盈亏等内容。

如平衡结果出现缺电力或电量情况,提出准备采取的措施及实现上述措施所需具备的条件。

7.制定网外紧急支援电力电量计划。

二、网络结构

1.电力系统中较大的网络结构变化及各时期网络结构特点。

2.典型的正常运行方式及重要的检修方式下的电气结线方式。

三、潮流分析

1.典型运行方式下高峰、低谷潮流图。

2.N—1静态安全分析。

四、重要线路及断面稳定水平分析及提高稳定水平的措施。

五、短路容量

1.编制短路容量表。

2.指出短路容量越限的设备及所应采取的措施。

六、无功与电压

1.无功补偿设备。

2.无功分层分区平衡情况。

3.系统电压水平、本年度电压可能越限的地点及其原因分析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七、调峰、调频及经济调度

1.分月系统调峰能力分析,调峰能力缺额及补救办法。

2.调峰调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3.本年度经济调度方案及经济分析(包括典型日运行方式的经济分析)。

4.线损率、网损率预测及减少线损、网损准备采取的措施。

八、安全自动装置及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配置情况及整定方案

九、本年度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或建议。

附: 有关指标的名词解释

1.负荷

《规定》中未冠以发电、供电或用电的负荷是指:

负荷=发电负荷±联络线功率(送出为-,受入为+)-抽水蓄能电厂抽水负荷。

2.最大负荷

报告期内负荷的最大值。

3.负荷峰谷差

每日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

4.最大峰谷差

报告期内负荷峰谷差的最大值。

5.抽水蓄能电厂发电量和抽水耗电量

抽水蓄能电厂发电状态的发电量记入的总的水电发电量中,抽水耗电量单列一条统计。

6.平均最大负荷

Σ报告期每日最大负荷报告期日历天数

7.出力

发电机发出的功率。

8.可能出力

在机组和升压站等设备的共同配合下,同时考虑水电站受水量和水位、火电厂受燃料供因素的影响,发电设备实际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即:可能出力为报告期内机组铭量,加经技术措施改造并经技术鉴定后综合提高的出力,减去机组之间、机组与主要辅升压站之

间不配套减少的出力,减去设备本身缺陷减少的出力,减去封存设备能力,减于水量和水位造成的水电机组减少的出力、火电因外部条件造成机组减少的出力。

9.最大可能出力:

报告期内可能出力的最大值。

10.平均最大可能出力

Σ报告期每日最大可能出力

报告期日历天数

做年度运行方式时,可直接预测年平均最大可能出力或月平均最大可能出力。

11.可调出力

可调出力=可能出力-检修(含故障停机)机组可能出力

12.最大可调出力

报告期内发电设备可调出力的最大值。

在做年度运行方式时,年或月的最大可能出力可按下式计算。

年(月)最大可调出力=年(月)最大可能出力-年(月)发电设备平均检修容量。

13.平均最大可调出力

Σ报告期每日最大可调出力

报告期日历天数

在做年度运行方式时,年或月平均最大可调出力可按下式计算。

年(月)平均最大可调出力=年(月)平均最大可能出力-年(月)发电设备平均检修容量。

14.发电设备平均检修容量

发电设备平均检修容量

Σ报告期停机检修的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内停机检修的日历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数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监控信号;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16-02

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开展的过程中,电力和监督控制业务完成了有效的结合连接,监督控制信号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了解电网系统当下实时的运作情况,针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隐患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尽快地解决排除。这能够给负责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带来更加可靠的工作开展依据,因此,一定要注重信号监控基础工作的开展,加大监控信号管理力度,确保监控工作的开展效率及质量。

1 监控信号的相关规范要求

1.1 监控信号名称的规范

这里我们提到的监控信号名称其实就是通过下面的形式表示的:“变电站名称+电压级别+设备名称+信号规范+间隔名称。”监控信号的规范名称要尽可能地符合现实情况的表达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负责信号监控的工作者对电力运行状况的掌握。

1.2 监控信号类别划分的规定

监控信号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求进行类别的划分,如此便可以更有利于负责信号监控的工作者更加清晰明了地把握关键信号,了解当前电网运行的状况。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监控信号划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信号是体现出由于不规范操作以及设备出现故障原因造成电网运行不正常以及其他造成系统安全隐患因素。第二类是体现电网一二次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不正常和设备本身状况变动。第三类信号是体现电气设备的运作情况和运作形式。

2 信号监控工作的类别划分

在进行调控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个工作中最根本的环节便是针对监控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可以说监控信号是确保整个调控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性前提。每一天调控中心都会获取到超过一万条的监控信号,而如果是天气异常以及遇到电路检修的情况,监控信号的获取量会更大。由于所获取的监控信号量实在太过于庞大,想要实现全部的技术处理是很难实现的,有很大的工作难度。因此想要确保监控信号工作的开展高效性,就应该对获取的信号资源实现合理的类别划分,这样再采取合理的处理工作就容易很多了。

2.1 实时信号监控

这里我们所说的实时信号监控其实是指负责信号监控的工作人员针对电网系统监控信号实施类别划分,针对那些较为紧急关键的第一类信号和第二类信号及时地处理解决,并结合所获取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信号进行对电网系统运作情况的掌握,了解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隐患,给调度工作的开展带来可靠的依据支撑,帮助电网故障更加顺利地排除。

2.2 后台信号分析

对于以往获取的信号信息资源实施后台的信号分析工作,关键是对信号分析工作开展的广泛性及深入性,这一工作的开展能够通过以往常见的电网系统安全隐患及故障所在,针对性地做好防护与管理工作。

3 监控信号的显示方式

要想确保实时信号监控和后台信号分析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就要针对监控信号展现形式做好一定设计工作。实时信号监控工作的开展,要保证关键的信号能够清楚详细地传递给负责监控的工作人员。所以一般针对监控信号采取以下类别划分进行展示:

(1)开关事故跳闸区:显示开关位置在非正常操作状态下的变位信号。(2)事故信号区:显示电网设备故障跳闸及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一类信号。(3)异常信号区:显示异常类的软报文以及硬接点等二类信号。(4)状态信号区:显示反映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三类信号。(5)遥测越限区:显示各负荷、电压、电流、功率因素、温度等遥测信息的越限信号。(6)综合信号区:分区显示全网信号、试验信号、远动信号、AVC事项信号等。(7)越限信息:告警方式为警铃和报文报警。

4 异常信号的管理

4.1 装置定值不合理的异常信号

有些保护装置本身所有的启动定值以及返回值和这一参数规范化运作范围出现重合,造成该设备在运作过程中发出异常信号。要和保护定值调整的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定制做出合理的调节,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4.2 操作伴生信号

操作伴生信号指的就是那些跟着设备运行情况的变化而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信号类别。因为此种信号表现为复位较快的特征,所以在实际的监控工作中选择过滤伴生信号的措施来进行屏蔽隔离。如果接受到有伴生信号相关的信号,主程序会将其暂时存放在缓存区,如果短时间内获取到相应的复归事宜,就将不会把这一信号报出。

4.3 遥测越限频报信号

在针对遥测越限频报信号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之后,我们认为导致遥测越限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首先是因为线路载流量的设置更改,但是它所对应的遥测限值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从而导致系统依然根据之前的限制来做出判断工作。其次就是因为线路负荷承载上升程度过大,导致越限的问题,对于该类越限信号的报告会有大概十几秒的延时误差,所以导致很多越限信号无法正常接受。

5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做好对信号的监控工作,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能是推动经济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的必要前提,当前经济建设的加快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都对用电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在之前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升,以达到更高的标准。电力系统应该在确保供电质量符合社会要求的情况下,对于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能加以增强。因此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要实施调控一体化的管理工作,实现对电网系统运作的实时监管控制,这样一来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出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排查工作,并且为调度工作者的工作开展带来更多的依据。因此我们认为加大信号监控工作的开展力度是十分关键的,其能够确保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能源力量支撑。

参考文献

[1] 田新成,尹秀艳,韩宝民,杜鹏,班阳.调控一体化

系统信号与监控界面优化分析[J].电工技术,2013,

(1):28-30.

[2] 朱秀萍,肖恺.对电力系统中电网调控技术应用的探

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52-253.

[3] 刘健,谢旭,牛四清,江长明,张哲,张文斌.电网

调控仿真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13):127-131.

[4] 张瑛,孔庆伟.调控一体化信息专家处理系统探讨

[J].新疆电力技术,2013,(1):27-31.

[5] 吕洪波.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7

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发展对电力能源有着较高的依赖性,一旦电力供应出现问题,不仅正常的社会秩序会被打乱,还会造成生产暂停,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电力调控是一项与电能供应直接相关的工作,也因此成为了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均非常关心的内容。

2 电力调控安全运行

2.1 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日常工作做的是否到位,与电力调控工作质量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所有参与人员都不能松懈,必须对自己实行严格要求,规范履行岗位职责。一般来讲,电力调控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通常为下述几项:[1]与调控人员相关的问题。工作人员是影响调控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值班人员必须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将本职工作做好;而监控人员更是要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负责任的态度,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必须立即汇报,确保隐患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排除。在交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交接及时、交接清楚,交接内容应涵盖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2]与监控人员相关的问题。监控人员是电力调控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变电站的日常监控是监控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监控时若发现异常状况,必须立即通知操作队,由其开展巡视检查。在异常检查中,监控人员应积极主动的配合操作队的工作,提高异常的排除效率。另外,监控人员也必须对自己的职能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明确各项问题的处理方式,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但要注意的是,监控人员与调度员在工作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很容易出现责任难以判定等问题。所以,为了确保权责清晰,二者之间在下达命令和汇报情况的时候,最好都进行相应的录音,此举可以保证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2.2 提高电力调控效率的可行措施

电力调控工作是由人去实施的,所以,保证安全的关键就在于管好“人”。本文认为,电力调控中可通过下述措施保证安全运行。[1]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依据岗位职责开展技术培训。为了保证电力调控工作的质量,电力企业有必要加大对调控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以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专业教育对调控人员的业务能力有着重大影响,而岗位培训则是实现能岗匹配的重要方式。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对调控人员实施必要的培训,以提升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保证调控工作的质量。[2]以“意识”规范行为。电力企业应注重通过开展安全活动等方式,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借机举例说明违规操作的危害,通过一些典型例子,提醒、警示所有的工作人员。此举能够使调控人员产生危机感,这样一来,其在工作中就会自觉遵守相应的规范,有助于减少违规操作。③对调控工作实施严格要求。违规操作是导致电力系统运行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虑到电力生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工作中涉及的诸多方面彼此之间还存在内在联系,所以,必须慎重对待此项工作。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其能够使人的心理产生紧迫感,减少违规行为。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可适当加大对调控人员的监督力度。调控人员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和制度的要求,杜绝违规行为。

3 电力调控中的事故处理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调度工作人员是直接执行者,所有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提升工作人员事故处理能力,分析影响调度工作人员事故处理能力的因素,找出改善对策非常重要。

3.1 影响工作人员事故处理能力的因素

对于电力调控工作人员来讲,其主要工作职责分为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两个部分。其中,影响事故处理的因素包括:[1]调控人员。调控人员在电力调控中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所以,若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安全意识淡薄,那么电力调控的安全隐患就会比较多,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程度均是影响事故处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并且,调控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工作的成效。[2]指挥者。在事故发生时,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秩序,才能提高处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指挥人员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其指挥水平的高低以及是否能够做好工作组织,直接决定着事故处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指挥者在事故发生时,需要做好情况判断和处理决策,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协调。因此,不具备良好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是无法担当指挥者重任的。

3.2 提升工作人员事故处理能力的措施

改善事故处理工作的建议:[1]调控人员必须具备与事故处理工作相适应的能力。首先,作为电力调控人员,对于不同运行方式的事故处理预案必须熟悉;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责任感;再次,要能够全面把握电网的潮流分布和整定方案;最后,调控人员必须自觉自发的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2]充分利用安全活动的机会,做好调控人员的激励工作。安全活动是目前不少企业都会举办的一种活动,对调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可借安全活动之机,通过改变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激发调控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危机意识,使其能够自觉改进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调控对电网运行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是决定电力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做好电力调控以及事故处理工作,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鉴于人为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较大,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

参考文献

[1]张建明.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要性与优化管理措施[J].通讯世界,2015(10):168.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调控,优化管理,用电需求

电力调控运行的本质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调度、控制和管理, 因此, 对电力调控运行采取灵活的优化管理措施能够促进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1 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要性

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下面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优化电力系统的结构、增强电网的稳定性三方面出发, 对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1 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

电力调控运行本质上是为了使电力系统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众所周知,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电力企业需要切实做好电力系统运行的管理工作。同时, 电力调控运行的实际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并且还会对电力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外, 电力调控运行本身也是人民群众安全用电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1.2 优化电力系统的结构

电力调控运行能够有效优化电力系统结构。电力企业在优化电力系统结构时, 首先应将目光放在提升电能的生产效率和增强电能输送的稳定性上;其次应对电能配送、转变等环节进行进一步优化, 从而达到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电力调控运行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的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得以完善, 才能在完成控制与调度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监测、分析。现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对于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系统进行优化管理, 提升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3 增强电网的稳定性

电力调控运行可以起到增强电网稳定性的效果。电力企业在增强电网稳定性的过程中, 面对的是电力系统操作越来越复杂、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力调控运行的难度。鉴于此, 电力企业应通过电力调控运行来进一步降低电网故障出现的概率, 尽可能地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和设备无端的损坏, 从而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电力调控运行优化管理

电力调控运行优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下面从提高对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视程度、增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完善运行管理体系三方面出发, 对电力调控运行优化管理进行分析。

2.1 提高对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视程度

电力调控运行优化管理需要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提高对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对电力调控运行的重视程度的过程中, 首先应着眼于增强电力调控的实用性。例如, 工作人员在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进行管理时, 应对不同的功能进行全面的了解, 尽可能地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或不够重视而导致漏记、误记部分功能。其次在操作时, 一旦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 就应当迅速处理。最后还应对电网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具体的责任有全面的认识, 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管理的随意性。

2.2 增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电力调控运行优化管理还需要电力企业增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电力企业在增强管理队伍专业性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让相关工作人员熟悉电力调控运行所涉及的新技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开始融入到了电力调控运行中。因此, 电力企业只有增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才能改变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同时, 电力企业还应当让系统操作方面的工作人员对先进的系统、设备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 从而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方面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更高的熟练度。

2.3 完善运行管理体系

电力调控运行优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完善运行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在完善运行管理体系时, 应积累系统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 并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来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意味着运行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在电力企业相关管理的基础上。因此, 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最终确保整个电力调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调控运行水平和监控运行水平。

3 结束语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式有很多, 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只有选择合适的优化方式, 才能提升电力系统的调控运行水平和监控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军.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3 (16) :68-70.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9

1 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中智能监控技术

1.1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

由于录像设备技术的制约, 视频监控画面不清晰, 图像清楚已成为满足电力系统实现有效监控的需求。在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下, 高清录像设备正在不断运用于监控技术中, 尤其是在少人或无人的电力运行系统之中。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中应用高清录像设备, 可以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的高清视频, 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度数, 有利于提高对视频画面分析的精确度, 为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奠定了基础。

1.2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高清晰视频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但是凭有限的电力管理人员是无法兼顾所有监控画面的, 而且监控录像主要的作用是为了事后可以调取资料进行调查取证。因此,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 无法做到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无法实现降低经济与社会效益损失的目的。与传统的监控技术相比, 真正的智能监控技术具有最佳的持久性与有效性, 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漏报与误报情况的出现。同时, 对出现在监控视频中的非正常状态, 发出警报或相关信息, 极大地减轻了监控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对事故处理的速度。

1.3 电力系统监控软件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逐渐变得复杂, 而且产生的信息量也呈现几何式增长。单级的管理软件平台已无法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发展。要对如此复杂的电力设备与系统进行监控, 必须要开发与应用统一的监控软件平台。在统一的监控软件平台下, 实现对电力系统全部设备的监控, 保证电力系统实现高效安全运行。

1.4 综合监控管理技术

原本的视频监控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都是独立运行的网系统, 数据信息各自进行传输。电力系统中有的监控点对每套技术系统都配有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在耗费大量人力资本的同时, 也无法实现对站点的综合监督。随着技术的进步, 当前的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逐渐推行综合监控技术, 实现各方面信息的及时收发与各设备的无障碍介入, 打破了各平台独立运行的局面, 实现了统一监控, 提高了监控的效率与质量, 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2 智能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中的应用意义

2.1 满足电力系统管理人员的需求

智能监控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主要手段, 各监控设备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内外的全程、随时监控。满足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内、外部运行环境的监控需求, 实现人员对电力系统集中控制管理的需求。

2.2 实现电力监控的可视化

智能监控技术实现了少人或无人电力系统管理模式, 并成为针对远程监控设备操作与设备检修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同时也给担任日常生产工作的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控录像, 为其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提供依据。实现了对事故全过程或人员检修设备过程的跟踪录像, 为各项工作提供辅助作用。实现了高技术人员对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检修, 并为事故原因分析与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2.3 提供相应平台培训人员

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接观看现场检修、应急处理的标准化操作, 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还可以将相关的监控资料调取出并制做成培训视频教材, 进行新员工的培训。这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与现场培训的时间与次数, 进而也极大地降低了培训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还提高了培训的效果。此外, 还可以用于对外参观交流, 介绍当前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的进展。

2.4 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降低运行成本

智能监控系统将原本独立运行的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 实现了综合统一监控, 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目标。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少人或无人的管理模式, 提高了管理效率, 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开支。

3 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中智能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技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 极大推动了智能监控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为:第一, 加强监控设备的稳定性, 即提高视频监控设备的清晰度与信号强度, 因为信号较弱时,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第二, 加强技术设备的适应性, 即监控设备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与分析异常情况。逐步提高设备的性能, 使其在满足正常监控需求外, 还能适用对各种突发情况的监控, 为应对突发情况提供数据理论支持。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调控一体化也在不断完善, 并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环节, 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在调控一体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电力系统中少人或无人管理模式正在被逐渐推广, 在电力系统的调控一体化中应用智能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也正在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管理模式。智能调控技术的应用, 能够对专业的或社会公共的通信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并能在监控中心或办公计算机上实现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智能监控技术

参考文献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10

随着电网改造的进行,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 使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调度自动化的应用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 改善了调度运行人员的工作条件。可以说, 实现县级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使调度走上现代化、实用化的必经之路, 更是实现无人值班的基础。同时, 将县级供电企业生产运行部门的部分变电站监控人员并入调度部门, 成立调度控制中心。在原电网调度业务基础上, 增加电网监控职能, 负责监视电网运行设备运行信息及设备缺陷和事故告警信息, 来实现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这既是县级电网公司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也是县级电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为三级分布监控与管理结构。分布式是指系统的管理功能是分布的, 其分为主站和远方终端RTU两部分。各工作站的任务是按电网不同的生产、运行、管理的分工而设计的。三级管理就是对生产管理级、运行管理级、厂站终端级三个层次进行管理, 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 主站系统一般采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体系结构, 各功能节点通过网络相连, 实现数据之间的通讯及信息共享;主站系统采用单网或双网配置, 前置机、后台机、调度工作站等主要节点都为主备式。目前, 一般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都实现了基本的SCADA功能, 采集电网实时数字量和模拟量信息近万个。变电站的实时模拟量、状态量, 经过微机远动终端处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电力载波或微波、光缆通信数据传输通道, 上送到主站系统再次处理;最后将数据送到模拟屏等显示设备。

以某县供电公司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为例, 为了满足电网调度需要, 提供MIS网络联接接口, 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该县电网采用ON2000调度自动化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一体化的支撑平台设计, 综合的数据采集系统, 各应用模块具有一体化设计的图形、数据库, 面向电力系统对象的数据库设计, 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基于TCP/IP平衡分流的网络子系统;与Excel 2000紧密结合的无缝报表系统, 强大的历史数据及信息查询功能, 实现了各种数据的统计功能, 应用简单方便, 便于操作, 可扩展性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 双网络结构, 网络速率100 Mb/s, 硬件配置主要包括48路 (数字、模拟各24路) 双通道数据采集柜1台、前置机2台、数据服务器2台、PAS服务器1台、调度员工作站2台、维护工作站1台、Web服务器1台、网络交换机2台、网络隔离装置1台、GPS时钟1台, 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相应工作站。Web服务器采用双网卡方式实现调度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联, 通过防火墙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联网, 通过IE浏览器对调度自动化实时系统完成查看电网运行情况、报表打印、历史数据浏览等功能, 完全实现了信息共享。

2 县级电网调度运行现状

县级电网是整个供电网的末端, 其主要特点是电压等级低、容量相对小、供电范围大、配电线路长、设备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乡镇企业的兴起, 发达地区农电情况有所改观, 但就全国范围来说, 与国网相比, 农电系统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以浙江省县级电网为例, 其农电系统线路长、负荷密度小、分布范围广, 投入自动化设备的困难较多,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变电所设备陈旧, 不少设备早已归属淘汰之列, 但由于资金原因, 有些仍在运行, 要实现自动化控制, 必须予以改造, 工作量很大。

(2) 由于县 (市) 局是独立核算企业, 必须以效益为中心, 调度自动化的实现直接效益并不明显, 往往被忽视。

(3) 由于县域范围大, 负荷稀, 变电所分散, 通信通道问题较为突出。

(4) 对县 (市) 局来说调度自动化是一项新技术, 并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 技术人员匮乏的情况比较严重。

针对农电系统的特殊性, 投入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步骤和方式:

(1) 要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 为实现自动化打下基础。目前开展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是改变农网设备状况及提高管理水平的极好机会。

(2) 应提高认识, 了解调度自动化的实现在市场化运营中的必要性, 以及在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看到其潜在的巨大效益。

(3) 要加强人员的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保证正常的管理和维护。

(4) 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选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和产品模式, 以克服农电系统设备陈旧、资金短缺的困难, 尽快使调度自动化全面普及, 提高农电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3 调控一体化管理

3.1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调度、监控工作流程

3.1.1 调控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

县级调控中心调度与监控岗位职责明确, 不能混淆。设立调控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电网调度运行效率, 主要监视内容限定于电气设备运行的“告警”、“异常”、“状态”等实时信号。其他“告知”类非实时信号 (即该类信号反应时长在小时级及以上, 如“加热器投入”、“故障录波器启动”、“电机启动”等信号) 和“输电设备集中监测” (含各类状态检修数据内容) 等信号可由相关的监视机构或部门处理, 无需作出实时响应。变电站消防、防盗信号考虑由现场值守人员直接接收汇报运行设备值班人员, 不宜由调度机构进行接收。

3.1.2 调控中心允许的操作内容

(1) 10 k V馈线开关的分合操作 (仅限于停送电操作) 。为满足电能质量进行的无功电压调整, 包括电容器投退、主变档位及无功补偿装置调整, 重合闸压板远方投退。

(2) 事故情况下为满足地区中性点接地个数要求而进行的主变中性点调整;为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防止事故扩大, 对调度管辖范围内设备进行遥控开关的分合操作;以及具备远方操作的二次回路软压板的投退。

(3) 根据调控中心的实际需要, 制定信号采集原则, 并对各类信号按必要性进行归类和分类上传, 明确监控人员的监管范围和职责。具体信号分类为:SOE信号、报警信号、综合类信号、直流信号、母线信号、开关信号、闸刀信号、所内系统信号、主变信号、保护及自动装置信号。

3.1.3 调度管辖范围的调整

调度管辖范围和监控管辖范围各地区情况不同, 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 在将来这两者的管辖范围应该保持一致。目前在范围不一致的情况下, 可先采用“简单模式”并逐步过渡到“融合模式”, 最终可按“地区局调控中心负责市局110 k V变电站和220 k V变电站的调度监控, 县级调度负责对县局110 k V和35 k V变电所的调度监控”的属地化原则确定范围。

3.2 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及优势

把调度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 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 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根据负荷变化情况和实际运行方式, 尽量减少方式倒换的时间和需要倒换的负荷, 对于申报的检修项目和检修时间做好审批工作, 不符合安全和经济要求的检修一律不安排, 严格控制临时检修, 另一方面, 在检修期间要做好监督工作, 对于正在采用的不经济运行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督促检修单位严格按审批时间工作, 不得随意延长, 调度员应时刻关心检修进度, 询问现场, 掌握完工时间, 至少比预计完工时间提前下达编写操作票, 以便尽早恢复正常运行方式。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防范, 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 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现实运行中去。

调控一体化能使调度员在有效地对监控人员进行监护的同时, 工作间歇可以辅助监控员监视电网运行情况, 确保电网操作的安全监护, 减轻监控员工作强度。同理, 在电网操作频繁时, 监控员可以辅助调度员监视潮流变化。监控人员在发现异常及事故后, 可第一时间向调度汇报, 减少了常规模式下经电话汇报等中间环节, 当值调度可以直接参与判断故障的性质, 在缩短汇报时间的同时, 提高故障判断的正确性;在紧急情况下, 当值调度员可以直接下令给监控员通过遥控操作迅速隔离故障点。调度与监控同处一室值班, 可以有效减少总值班人员和监控设备、场地的投资, 从而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此外, 由于合并成一个班组, 可以有效地精简许多班组重复的记录。可见, 调度与监控同处一室值班, 能优化资源布局, 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全面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4 结语

在县级电网不断发展的同时,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功能也逐渐完善。通过对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成为集测量、控制、保护、经济运行、指标考核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此外, 通过调控一体化改造, 实现调度与集控中心相结合, 通过信息共享、设备共享, 既能节约投资,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网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 满足了县级供电公司集约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廷瑶, 邓小明, 常立民, 等.浅析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建设[J].湖北电力, 2005 (29)

[2]刘秀娟, 任睿华.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规划探析[J].供用电, 2007 (24)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分析 篇11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电力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器设备的需求也增大,这使我国各地区都出现电力需求增长加快的现象,加快了我国全国性的电力工程的建设,而电力企业是我国电力管理工程与电网建设的主要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电力工程项目来说,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 运行; 控制

1.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和门类技术,并且实施的过程也受很多条件的影响,比如说气候条件、水文地质、设计规划、技术水平、机械的设备、员工的素质以及监督管理制度等,无论那一个项目或是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部分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而管理人员在电力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所以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或是没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管理中就会给我们整个电力施工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并且有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管理的精神,不善于合理策划和分工,缺乏很好的协调能力,这不仅有失领导风范,而且也不利于员工凝聚力的加强,从而不利于我国电力系统更好地运行和控制。

2.如何更好的促进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我们都知道电力系统是它由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等按一定的方式连接组成的一个整体,运行特点是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同这四项时完成。它又有五种状态。

第一种是正常状态,即: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有足够的紧急备用和旋转备用以及其他必要的调节手段使系统能承受一些正常的干扰,如电力系统负荷的随机变化以及正常的设备操作等,这样就不会出现系统中各设备过载或电压和频率偏差或是超出允许范围内等各种问题,从而使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的实施经济运行调度。

第二种是警戒状态,即:在警戒狀态下电力系统仍然可以向用户供应合格的电能,并且我们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它仍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当我们从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的角度来看,警戒状态它是一种不安全状态,与正常状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警戒状态下的电能质量指标虽然合格,但实际上它与正常状态相比更接近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参数,虽然它处于允许的上、下限值之内,但与正常状态相比则更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而电力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到正常干扰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使系统进入到不正常状态中。

第三种是紧急状况,即:电力系统在紧急状态下会出现线路过负荷,如果我们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会出现连锁反应,从而出现新的故障,导致电力系统运行进一步恶化。而且在紧急状态下,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或者是我们的措施不够有效,电力系统将会失去稳定,出现不稳定问题。

第四种就是崩溃状态,即:如果在紧急状态下没能及时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消除故障或者措施不能奏效时,电力系统就有可能失去稳定,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工作人员为了不使事故进一步扩大,更为了保证对部分重要负荷供电自动解列装置可能动作调度人员,也可能进行调度控制将一个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解列成几部分,这时就使整个电力系统进入了崩溃状态,进入崩溃状态后,一些子系统由于电源功率不足而不得不将大量的负荷切除,而另外一些子系统可能会由于电源功率大大超过负荷而不得不让部分发电机组解列。

第五种恢复状态,即:在崩溃系统大体上稳定下来以后,电力系统便会进入恢复状态,它通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我们调度人员的调度控制使故障得到隔离,使事故不扩大,而这时的调度控制会重新并列已解列的机组,从而增加并联运行机组的出力,恢复对用户的供电工作。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使系统尽可能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而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我们的调度人员可以通过制定运行计划和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来进行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在线安全监视和安全分析等信息,而计算机监控系统我们可以采用SCADA系统或EMS系统,使电力系统处于最优的正常运行状态。

我们事内人士都知道,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我们也可以运用最优控制,而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的,也是最成熟的一个分支,而对于一般线性最优控制系统可有以下的提法:

变结构控制也是解决系统的镇定问题,所以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变结构控制,寻求控制使原点变得渐近稳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变换使之成为调节器设计问题,而且它还可以利用高速开关,将系统的相轨迹引到一个由设计者自己所选择的可到达的切换面上,而当满足SS<0条件时,便可进入超曲面,也可以运用综合智能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

结语:我们都知道电力系统是电能生产、输送、供应的载体,而电力设施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社会公用设施,因此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是保障供用电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不仅有利于方便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我国各企业各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重庆,林伟明.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框架探讨[J].陕西电力,2007(04)

[2]王桂霞,冯洁.浅谈同步发电机自动励磁调节作用[J].内蒙古水利,2008(03)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篇12

1 提出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智能防误分析、自动化的流程控制、交互性约束等技术手段,形成一套具有调度下令约束、调控遥控约束、操作队现场操作防误的统一工作平台,设计完善的调控一体化操作智能防误系统,将调令智能防误分析、智能操作票管理、流程控制、遥控操作约束、变电站防误闭锁等功能集成于一体,实现从调令开出、分解到执行的完整、闭环的安全校核与智能防误,利用技术手段“人机联合把关”,及时准确的识别和处理故障,提高调控一体模式下的智能化水平,使调度、监控、现场操作工作更为安全、高效,推进调控一体模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1 系统数据来源

系统数据主要包含图模数据、实时数据、虚遥信设备状态等,实时数据是通过与EMS系统接口,获取受控站所有实遥信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的状态,图模数据是利用EMS系统提供XML文件的电网模型和SVG图形进行模型和图形的同步和转换,并且由EMS系统每天凌晨主动发送全部电网模型和SVG图形一次。虚遥信设备(地线、网门)状态信息是通过与变电站防误系统连接,获取相关设备的状态信息。

1.2 与调度系统通讯

调控一体化防误系统放置Ⅰ或Ⅱ区,与EMS(Ⅰ区)系统同属生产控制大区,只用防火墙采取逻辑隔离即可。

防误服务器与调度系统采用双机双网的方式通信,防误服务器与调度系统可使用104、CDT等部颁规约或其它协商规约进行通信,实现接收调度系统遥信、对调度系统通讯闭锁等功能。通信框图如图1。

1.3 解决问题

将调度防误、集控防误、变电防误集合在同一平台下,设计完善的电网防误系统,建立以调控中心防误服务器为主的多层次防误闭锁架构,为调控一体化操作提供完善的防误闭锁解决方案。

在调度下令、调控遥控操作、现场操作的各个环节加入防误分析,实现从调度指令开出、分解,到具体操作执行,全过程防误。所有操作均与调令技术关联,实现完整、闭环的安全校核与智能防误,避免误调度、误遥控、现场误操作的发生。

具备与调度系统信息交互功能:接收遥信,遥控闭锁,以及基于61970建模的CIM电网模型和SVG图形转换共享。将变电站地线信息上送调控中心,补充调度系统对现场信息采集,并作为防误分析的条件,避免调度和现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操作。

2 操作模式

2.1 调控席防误工作站操作

调令可由调度系统开出,再传给防误系统,或在调度席防误工作站上进行模拟预演验证,或直接在防误系统的调度席防误工作站上进行模拟预演和防误判断,防误验证通过后,再分解下发给监控席、运维中心、变电站。

2.2 监控席防误工作站操作

调控中心监控席防误工作站可接收调度指令票,并根据调令开遥控操作票,开票的同时进行模拟预演和防误判断,通过防误逻辑判断后,按操作顺序依次对受控站遥控闭锁装置下达解锁操作命令,实现操作目的。

2.3 运维中心操作

运维中心防误工作站可接收调度指令票,并根据调令开执行操作票,开票的同时进行模拟预演和防误判断,通过防误逻辑判断后,可直接传票给电脑钥匙,然后操作人员拿电脑钥匙去受控站操作。

2.4 受控站操作

2.4.1 遥控操作

受控站可按调令进行分解,开出具体执行操作票。具体操作步骤为:操作人员接受到操作任务后,在受控站防误主机上模拟预演操作票,模拟预演结束后,当遇到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操作时,受控站防误主机对遥控闭锁装置下达解锁操作命令,遥控闭锁装置解锁成功后,受控站监控后台按照遥控操作的步骤进行操作,遥控操作完成后,再由受控站防误主机对遥控闭锁装置下达闭锁操作命令,恢复闭锁。对整个操作序列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操作结束。

2.4.2 就地操作

对于手动操作设备的刀闸、地刀、临时接地线、网柜门均采用机械编码锁、电编码锁加装相应的闭锁附件(锁销、地线桩、地线头、门把手等)实施闭锁。

2.4.3 检修操作

首先在运维中心防误工作站或受控站防误主机上进行模拟预演,开出检修票,拿电脑钥匙对手动设备进行就地解锁,对于电动设备,防误系统把检修票中的电动设备的控制回路自动解锁,电脑钥匙回传后,防误系统自动恢复对检修票中的电动设备的控制回路的闭锁。此功能可以防止检修完毕后进行传动试验时,在调控中心、受控站、就地传动错设备,避免了误操作。

3 结语

上一篇:农村医疗改革下一篇:信息管理下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