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白细胞

2024-10-13

尿沉渣白细胞(共9篇)

尿沉渣白细胞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及效果, 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受检者286例, 分别采取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 观察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以尿细菌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尿细菌培养检出尿路感染为132例, 占46.2%, 准确率为100%;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检出尿路感染为140例, 占49.0%, 其中假阳性有25例, 占17.9%, 灵敏度为82.1%, 假阴性有17例, 占12.1%, 特异性为87.9%, 准确率为87.1%, 两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皆能有效诊断出尿路感染,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虽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但其检测方法简便, 能够协助临床进行早期筛查, 而尿培养结果相对精确, 能够作为临床的确诊依据, 但细菌培养时间较长, 无法满足大批量早期筛查的需要, 2种检测手段皆有其利弊, 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

关键词:尿沉渣白细胞,细菌定量计数,尿细菌培养,尿路感染

尿液细菌培养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 但通常需要3 d左右方可完成常规细菌培养, 无法及时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提供出检查数据, 容易耽误病情[1]。目前, 临床上广泛使用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进行检测, 以早期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协助临床尽早诊断, 及时制定出治疗方案。为了分析比较尿沉渣西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及效果, 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现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受检者286例分别采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 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受检者286例, 男179例, 女107例, 年龄在23~78岁, 中位年龄为 (45.6±2.1) 岁, 门诊患者201例, 住院患者85例, 所有女性受检者皆按照要求将外阴进行清洗后留取尿液样本, 采集标本后皆立即送检, 分别采取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 观察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

1.2 方法

1.2.1联合检测组

把尿液的标本充分混匀后2 h内, 使用的是UF-1000i全自动尿成渣仪及配套的试剂盒, 进行白细胞定量计数, 检测出尿液中的白细胞数及细菌数, 计量单位以“个/μL”表示。检测阳性的标准:白细胞≥30个/μL, 细菌数≥2500个/μL。

1.2.2尿培养组

把尿液的标本充分混匀后, 采取1μL的定量接种杯, 取出尿液的1环接种在尿液细菌培养的中国蓝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 放置在37℃的培养箱中, 持续18~24 h, 然后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计算其菌落数。细菌培养阳性的标准:细菌菌落计数≥105个/m L。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软件V1.61版本处理, 期间数据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以尿细菌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尿细菌培养检出尿路感染为132例, 占46.2%, 准确率为100%;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检出尿路感染为140例, 占49.0%, 其中假阳性有25例, 占17.9%, 灵敏度为82.1%, 假阴性有17例, 占12.1%, 特异性为87.9%, 准确率为87.1% (115/132) , 2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尿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株结果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100例,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83例, 占83.0%, 2种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58, P<0.01) 。见表1, 表2。

3 讨论

传统上对于尿路感染采取尿液细菌培养, 长期作为确诊尿路感染的主要方法, 但采取细菌培养检测的方法, 由于细菌的生长特性所决定, 其检测出结果的速度较慢, 一般至少需要耗费1~3 d的时间, 无法为临床诊疗及时提供出准确的依据, 因此, 该研究通过对比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出尿路感染, 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是否能够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泌尿系统感染的可靠早期筛查手段[2]。

该研究中统计发现, 以尿细菌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尿细菌培养检出尿路感染率46.2%, 准确率为100%;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检出尿路感染率为49.0%, 其中假阳性率为17.9%, 灵敏度为82.1%, 假阴性率为12.1%, 特异性为87.9%, 准确率为87.1%, 2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可见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相对尿细菌培养结果仍欠缺, 但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皆在80%以上, 也较为准确, 能够作为早期筛查的一项有效手段。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使用的是电阻抗检测法与流式细胞技术作为检测原理, 联合采取染色技术, 将油性成分及染色的细胞通过激光激发出的前向散射光强度、荧光强度、细胞产生的电阻抗皆转为电信号, 再进行各种有形成分的定量分析, 此方法检测速度迅速, 效率高, 且适用在批量的筛检和标准化的操作[3]。

另外, 该研究中还联合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对照尿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株结果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100例,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83例, 占83.0%, 2种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显示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中, 对于尿液中的细菌含量能够迅速检出, 并及时对症治疗, 对于无法确诊的患者, 可进一步采取尿培养以确诊, 此检测手段不但可以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 还能够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临床的诊疗效率。

综上所述,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皆能有效诊断出尿路感染,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虽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但其检测方法简便, 能够协助临床进行早期筛查, 而尿培养结果相对精确, 能够作为临床的确诊依据, 但细菌培养时间较长, 无法满足大批量早期筛查的需要, 2种检测手段皆有其利弊, 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翟如波, 高清.尿细菌培养与尿化学分析在诊断尿路感染中的对比分析[J].沈阳部队医药, 2008, 21 (2) :119-120.

[2]尚静, 王培昌, 张蕴秀.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J].上东医学, 2012, 52 (12) :94-96.

[3]张梁, 邓益斌, 许桂丹, 等.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与尿液细菌培养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 2010, 38 (3) :319-320.

尿沉渣白细胞 篇2

【关键词】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干化学试纸法;肾脏疾病诊断

尿液是机体内的重要排泌物之一,是反映肾脏器官发生病理变化的窗口。 本文对120例新鲜尿液标本离心沉淀物进行显微镜检查,辩认和分析其有形成分,并与尿干化学试纸法进行分析对比,旨在阐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在肾脏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尿液分析中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进行尿液分析测定,其中男72例,女48例。

(1)标本收集.用一次性洁净尿杯,嘱患者留取新鲜中段尿(半小时内标本,女患者需清洗外阴)约10 ml。(2)器材。天平,台式水平离心机,离心管,普通光学显微镜,一次性吸管,载玻片,18 mm×18 mm盖玻片。

1.2方法。尿干化学试纸法:检验科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嘱患者留取新鲜中段尿(半小时内标本,女患者需清洗外阴)约10 ml至离心管中,做好标志,标本经天平配平,置于离心机试管槽中,以1500转/min离心5 min,水平小心取出离心管,去上清液(180°迅速倾倒尿液于污物桶),留沉渣0.2 ml,用干净吸管反复吹打混匀离心管底部遗留尿液,并吸取1滴尿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上观察,先用低倍镜(10×10)观察全片,然后换高倍镜(10×40)进一步检查,细胞检查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检查20个低倍视野(LP)(沿盖玻片边缘),在高倍镜下分辩管型类型,计数各类有形成分的最低和最高数目。报告方试:XX-XY个细胞/HP,XX-XY个管型/LP,描述红细胞形态及变形率,描述上皮细胞及管型类型,以及所见细菌、寄生虫(卵)、结晶等。

1.3结果判定。离心尿红细胞>3个/HP提示血尿,若红细胞大小不一,有多种变形形态,为变形红细胞尿,考虑肾小球源性血尿;若红细胞大小一致,为均一红细胞尿,考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离心尿白细胞>5个/HP提示白细胞尿。正常人尿中可偶见透明管型,若发现其他类型管型即表示肾脏有实质性损害。尿干化学试纸法结果正常,尿沉渣镜检结果异常为尿干化学试纸法假阴性结果;尿干化学试纸法结果异常,尿沉渣镜检结果正常则为尿干化学试纸法假阳性结果。

2结果

对120例尿液标本分析测定,红细胞尿51例(42.5%),其中变形红细胞血尿32例(26.7%),均一红细胞尿19例(15.8%)。单纯白细胞尿3例(2.5%)。尿中有形成分不多53例(44.2%)。白细胞尿合并有上皮细胞5例(4.2%),白细胞尿合并有细菌4例(3.3%),白细胞尿合并均一红细胞尿2例(1.6%)。变形红细胞尿合并有白细胞、管型尿5例(4.2%),变形红细胞尿合并有管型尿19例(15.8%),变形红细胞尿合并白细胞、上皮细胞尿1例(0.8%)。尿干化学试纸法潜血、白细胞结果阴性,而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的异常结果7例,其假阴性率占5.5%;尿干化学试纸法潜血、白细胞结果阳性,而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及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有13例,其假阳性率占10.7%。

3讨论

根据尿沉渣镜检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再结合尿蛋白定量,血和尿检的其他异常以及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其在肾脏病诊断、鉴别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若其尿沉渣镜检有形成分少,则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能性大;若尿中有形成分多,则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性大 。

结果表明尿干化学试纸法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其红细胞测定是利用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在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烯钴存在条件下,催化邻联甲苯胺氧化而呈色。导致假阳性的原因如尿中次氯酸盐、细菌产生的氧化物质等;而假阴性的原因见于尿中存在还原物质,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尿白细胞分析是基于白细胞破壞后释放吲哚酚酯酶水解试带中的化学物质而显色,尤其碱性和(或)低比重尿、细菌尿、妇女白带污染均可呈阳性反应。而糖尿(20 g/L)、蛋白尿(5 g/L)或尿中有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等,易出现假阴性。因此,尿干化学试纸法只能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凡阳性标本须再做尿沉渣显微镜镜检,确认细胞成分。

尿液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段,在许多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尿液常规检查,尿沉渣自动分析是对尿液干化学分析的补充,干化学、尿流式沉渣计数、尿沉渣镜检在方法学上优势互补, 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报告,尤其对于肾脏疾病的检测,尿沉渣定量检查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不可忽视,是诊断肾脏、泌尿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息培红.干化学试纸法与尿沉渣镜检法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

[2]姜傥.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病诊断中的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2)

[3]韦常丽,吴延佳.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血尿的临床意义[J].医学文选,2006,25(4)

[4]苏健,陈惠萍.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2)

尿沉渣白细胞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Sysmex公司产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LYMPUS公司产双目显微镜。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收集

随机收集住院和门诊患者新鲜尿液500份。

1.2.2 标本先用尿沉渣分析仪作出结果后, 再进行尿沉渣镜检, 取新鲜尿液10mL, 离心机1000转/min离心10min, 弃去上清夜, 留取0.2mL沉渣混合后镜检, 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三版) 操作, 2 h内完成。

2 结果

2.1 在500份尿液标本中, UF-100检测结果以白细胞≥25/μL为阳性, 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5/hp为阳性。其中显微镜检出阳性标本56份, 占11.2%, UF-100检测出阳性标本61份, 占12.2%。二者符合率为91.8%。

2.2 在UF-100检测阳性标本中有5份为假阳性, 结晶1例、上皮细胞2例、霉菌2例。

3 讨论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是对尿沉渣做荧光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尿液中有形成份进行染色和识别, 但是有一些干扰因素, 大量上皮细胞, 特别是小圆上皮细胞存在时使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高, 与胡正强等[1]的报道相符, 体积较大的酵母菌、部分管型存在时, 使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的白细胞结果偏高[2]。因此, 虽然U F-1 0 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出现使检测速度加快, 极大减轻了检验工作者的工作量, 但是UF-100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 容易造成红细胞的假阳性, 因此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正强, 邹胜杰.上皮细胞对尿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白细胞检测的影响[J].江西医学检验, 2004, 22 (5) :431.

尿沉渣白细胞 篇4

【关键词】尿液沉渣分析仪;管型;显微镜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28-01

管型是尿液沉渣颗粒中与肾脏等疾病密切相关的,并最有临床意义的有形病理成份。正常人尿中偶见到透明管型,其余类型一般为无。iQ200作为高效、简便快速、高精密度、低携带污染率和有良好线性范围的分析仪,对常规尿液沉渣检验的过筛检查和疾病治疗监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通过对管型的对比检测,探讨iQ200在管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就诊的肾病内科门诊患者,用一次性尿液杯收集中段晨尿。

二、仪器与试剂

iQ200及配套试剂;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离心机;显微镜;10mL刻度尿沉渣离心管。

三、方法

1.iQ200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的质控(阴性和阳性质控)和焦距调焦操作。将每天留取的尿液标本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整个检验过程2h内完成)。管型分析的阳性标准由IRIS公司提供,透明管型0~2/μL,未分类管型0~1/μL,颗粒管型0~1/μL,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0~1/μL,超出即为阳性。

2.对每天留取的尿液标本按表一中的9种情况进行分类并选取样本直至选足200例标本为止,对这200例尿液标本进行屏幕图像的审核修改,并记录修改后的结果。

3.按照《尿液沉渣检查的标准化建议》[?1]对200例iQ200检测管型阳性标本(未修审的)进行手工显微镜的比较和确认检测。取10mL尿液放入离心管内,1500×?g离心5min,留0.2mL混匀后滴入尿沉渣定量计数板中镜检,确认计数。

结果

iQ200检测尿液以阳性值标准判定管型阳性标本200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技术经验人员通过屏幕图像信息,对管型阳性标本仔细进行重新复核,提高了仪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复核后管型阳性标本为166例。手工显微镜法对200例标本的确认管型阳性标本为154例。以手工显微镜法为标准,iQ200未復核管型假阳性率为27.71%[(200-154)/166];图像审核后管型假阳性率为7.23%[(166-154)/166]。未复核管型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审核后;图像编辑审核后管型阳性与手工显微镜法确认管型阳性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型阳性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表1iQ200与手工显微镜的管型检测结果比较(例)

显示阳性类型iQ200未复核结果图像审核后结果手工显微镜结果未分类管型和透明管型均为阳性211918未分类管型和颗粒管型201918未分类管型和细胞管型191514未分类管型阳性373229透明管型阳性302625颗粒管型332321细胞管型403229合计200166154讨论

尿液管型是尿沉渣中的主要有形成分,管型的种类、组成、形状、大小、数量等,对肾脏实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均有重要意义。iQ200应用数码照相机对流经平板式流式细胞仪的每份标本捕捉一定数量的数字化画面,然后由自动微粒识别软件(APR)进行镜检图像的分析处理,完全模仿人工显微镜的镜检方式。同时iQ200具有修饰审核功能,对可疑的成分图像信息,重新人工判断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以显微镜镜检为确认标准。经过对检测结果的比较,iQ200未复核的管型假阳性率为27.71%,图像审核后的管型假阳性率为7.23%。说明仪器的修改功能在尿液管型出现异常时有着重要的作用,避免了部分误诊。

iQ200因受系统尿液有形成分的数据库容量限制和尿液中多种复杂的成分影响,在日常仪器检测中出现尿液有形成分的错判和误判。仪器中易引起管型分类和计数假阳性的原因有:(1)尿液中的类似管型物质误认为管型;(2)尿液中其他有形成分堆积在一起形似管型,仪器误判为未分类管型;(3)尿液中混入丝、麻、毛等各种纤维污染物,在仪器图像上易误认为管型;(4)尿液中大量的细小杂质导致图像模糊,难以辨别管型形状和类型。因此审核结果一定要仔细,对假阳性图像要用显微镜重新进行正确的分类。一切管型均易在碱性及低渗尿中溶解消失,要尽要保证标本新鲜,不能放置时间过长,所以采集标本后应及时检验,这样才能保证仪器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iQ200管型成份修审前、后结果的对比,以及与手工显微镜法结果的比较,可得知iQ200主要受检测原理和技术所限。遇到仪器尿液检测显示管型阳性的标本,必须在图像信息中重新复审,而且对于图像异常难判别的结果,要以传统显微镜法对管型进行确认和分类检查[2,3]。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4):249-250.

[2]顾可梁.尿沉渣镜检[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68-70.

尿沉渣白细胞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干化学分析法: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Uritest-200B型尿液分析仪及URIT-11A尿试纸条。镜检法:使用奥林巴斯CHK双目显微镜和80-2台式离心机等。

1.2 标本来源

收集我院2010年1~10月患者尿液1000例,2h内检测完成

1.3 测定方法

干化学分析法:每天用质控物校正分析仪,合格后进行测定,测定时用尿液离心管取混匀的10mL尿液,将试纸的试剂部分浸入样本中2s后取出,检测并打印结果。镜检法:取混合均匀尿液10mL于尿液离心管内1500r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充分混匀后取约0.02mL滴于载玻片上镜检,以高倍镜计10个视野所见细胞平均数计数,并记录数据[1,2]。

2 结果

2.1 结果判断标准

镜检结果:WBC>5个/HP为阳性。干化学法阳性标准:WBC>15/μL(以试纸条测出+以上为阳性,有临床意义)[1]。

2.2 实验结果

1000例标本用2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表1显示,在这1000例标本中,分析仪法阴性合计851例,但在这851例中,镜检法阳性出现36例,达到4.23%。分析仪法阳性合计149例,在这149例中,镜检法阴性出现21例,占14.1%。由此可见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的结果并不存在相对应的关系,尿液分析仪的结果并不能表示显微镜镜检每个高倍视野固定有多少个白细胞。同样,白细胞镜检结果在固定范围内时,尿液分析仪上也并没有固定的对应值。

3 讨论

以上结果是与尿液干化学分析法的检测原理密切相关的,白细胞试剂带的主要成分是吲哚酚酯、重氮盐,而粒细胞胞浆内含有酯酶,此酶可作用于吲哚酚酯,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细胞的多少呈比例关系[3]。此种方法简便、检测快捷,但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很多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1)不同型号的试剂带测定白细胞的敏感度不同,使用时必须注意批间差异,镜检法就不存在此问题。(2)使用某些药物时,可产生假阳性,尿蛋白>5g/L或尿液中含有大剂量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而镜检法就不会受这种影响,所以会出现分析仪阴性而镜检阳性的现象,这种问题在临床上经常见到。(3)由于尿液在膀胱中贮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导致白细胞破坏,酯酶释放到尿液中,这也就造成干化学分析法阳性,而镜检阴性的所谓假阳性现象,所以尿液标本必须立即检测。(4)尿液被女性分泌物污染,含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污染可造成干化学法呈阳性而沉渣镜检呈阴性[4]。(5)干化学法只能测定粒细胞,不与淋巴细胞反应,所以它不像镜检法那样,不论粒细胞、淋巴细胞都能检测到,这也会部分造成分析仪阴性而镜检阳性[5]。由此可见,干化学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尿液pH值、药物、尿液颜色、氧化剂、还原剂、试剂的质量,还有仪器、保存时间等等。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用尿液分析仪法检出的阳性是149例,占14.90%,而用镜检法检出阳性数164例,阳性率16.40%。可见镜检法的检出率是高于分析仪法的。综上所述,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在检测尿液白细胞时作为过筛试验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好方法,但绝不可替代镜检法。为了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工作中必须2种方法相互补充,做到不误诊、不漏诊,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摘要:目的 对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白细胞结果进行比较,以对白细胞进行最准确的检测。方法 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对1000份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尿液分析仪阴性的结果中镜检法阳性达4.23%,而镜检白细胞阴性时尿分析仪结果阳性占14.1%。结论 两者不呈正比关系,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法对尿液白细胞进行检测。

关键词:尿白细胞,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镜检法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4.

[2]丛玉隆,马俊龙,邓新兰.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41.

[3]袁玉德,张显达,张文陆.2种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7):753~754.

[4]徐银萍,王胜奎.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2种方法的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3):71~72.

尿沉渣白细胞 篇6

关键词:尿沉渣白细胞检测,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尿路感染,尿细菌培养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性疾病, 具有发病率较高的特点, 临床症状以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为主[1]。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菌血症、肾功能不全, 严重可致尿毒症。因此, 快速诊断尿路感染十分必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就诊的疑似尿路感染5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进行诊断, 以尿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来评价其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560例, 排除月经期妇女, 其中男365例, 女195例;平均 (46.4±6.8) 岁;门诊患者426例 (76.1%) , 住院患者134例 (23.9%) 。

1.2 方法

取清洁中段尿液标本, 每份先取样1pl进行尿细菌培养, 剩余样品采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法联合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2.1 联合检测法

使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仪及配套试剂盒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 对标本中白细胞数及细菌数分别计数,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从标本保留到检验结束时间控制在1h内, 白细胞检测阳性标准为≥30个/μl, 细菌数阳性标准为≥2500/μl。

1.2.2 尿细菌培养

将标本充分混合均匀, 采用1pl定量接种环取1环清洁中段尿液, 在血琼脂培养皿中接种, 放入37℃培养箱中, 培养时间为18~24h, 使用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 并计算细菌菌落数, 无菌生长的标本继续培养24h。阳性标准为细菌菌落计数≥105个/ml。

1.3观察指标

观测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真阳性/ (真阳性+假阴性) ×100%;特异度=真阴性/ (假阳性+真阴性) ×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 (真阳性+假阳性) ×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 (假阴性+真阴性) ×100%;诊断符合率= (真阳性+真阴性) /总例数×1 0 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和95.8%, 阳性预测值为95.7%, 阴性预测值为9 6.8%, 诊断符合率9 6.3%。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所引起的尿路炎症性病变, 主要是在肾、尿管、膀胱及尿道上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2]。诊断尿路感染的关键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尿液的检查结果。诸多方法均各有利弊, 其中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准确率较高, 但存在着培养时间较长的缺点, 从留取标本到形成检验报告一般需1~3d, 影响了临床诊断效率和用药及时性, 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延误[3]。

尿沉渣检查又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 有“体外肾活检”之称, U F-5 0 0 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能对尿液中各有形成分做出灵敏而精确地鉴别和计数, 不仅操作简便, 耗时较短, 且检验项目由单项拓展为多项, 更有利于临床结合病情综合分析和判断[4]。因此, 尿沉渣检查能够快速对尿液白细胞及细菌进行定量分析[5]。本文结果显示,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和95.8%, 阳性预测值为95.7%, 阴性预测值为96.8%, 诊断符合率96.3%, 说明尿沉渣白细胞和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准确度较高。

综上所述,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法虽然不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但具有简单易行、诊断迅速的优势, 与尿细菌培养各有利弊, 可以作为早期临床筛查的手段,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尚静, 王培昌, 张蕴秀.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J].山东医学, 2012, 52 (12) :94.

[2]王学涵, 吴丽萍.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细菌测定性能及对尿路感染的筛查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0) :1223.

[3]胡曙光.尿路感染患者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5) :1611.

[4]顾可梁.尿有形成分的识别与检查方法的选择[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6) :572.

尿沉渣白细胞 篇7

1 材料与方法

分析本科自1997年以来的住院患者, 均经临床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共392例。其中肾性262例, 非肾性130例, 均以新鲜晨尿同时送检, 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及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红细胞位相检测, 严格要求用混匀尿于10 ml离心管中, 以1500 r/min离心5 min, 弃去上清尿液9.5 ml, 用毛细吸管轻轻混匀, 滴入红细胞计数板内, 用高倍镜计数十个大方格的红细胞总数, 以每毫升红细胞总数报告。

2 结果

红细胞位相检查, 262例肾性血尿显示以畸形红细胞为主。红细胞8 000~4 250 000/ml, 尿液分析仪检查:260例红细胞25-250/μl (±~+++) , 2例<25/μl (阴性) ;尿沉渣镜检:±~+++/HP237例。阴性<3个/HP或未见红细胞25例。红细胞位相检查与尿分析仪在肾性血尿红细胞畸形时无太大差异, 符合率98.8%, 与尿沉渣镜检, 有25例红细胞<3个/HP或阴性, 符合率90.4%。在非肾性血尿的130例中, 三种结果相符。

3 讨论

目前, 由于尿液分析仪在测定尿红细胞过程中, 容易受到食物、温度、PH、药物、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造成了假阳性或假阴性。在尿液分析中, 对仪器测定的阳性标本都要进行尿沉渣镜检, 以减少误差及防止漏检。从以上资料观察, 在尿沉渣镜检中有25例未检出红细胞, 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结果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检查尿有形成分的主要方法, 排除传统方法学上带来的误差之外, 检验人员对尿红细胞的形态及变化规律要有明确认识。对以尿沉渣镜检畸形红细胞漏检的因素, 笔者做如下分析:正常红细胞直径6~9 μm, 大小均匀折光性强, 血红蛋白充盈, 细胞膜完整。所谓畸形, 即从大小、形态、血红蛋白、细胞膜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从80年代开始, 国外学者对畸形红细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畸形红细胞的定义、判断标准更加明确细致了。这就需要提高检验人员对畸形红细胞的判断及观察水平, 才能减少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以往尿分析仪与镜检之间的误差归咎于一起的影响因素, 而忽视了在镜检中, 由于未认识红细胞的形态而引起的假阴性。根据笔者的研究结果, 容易漏检的畸形红细胞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畸形红细胞大小仅在正常红细胞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低倍镜根本无法看到, 高倍视野仅见很小的环状形, 折光性弱;②由于肾脏的病变, 造成红细胞的破裂及芽胞的脱落, 位相镜下或高倍镜下仅能观察到形态不规则的小的红细胞碎片, 由于形状不规则且折光性弱, 很容易把它看作其他杂质;③“鬼怪影”畸形红细胞, 普通高倍镜隐隐约约, 位相镜通过正负相对比可观察;④一个红细胞出现多个芽胞, 使胞体变小, 芽胞在四周连接成花环形;⑤小球形畸形红细胞, 细胞整体固缩, 折光性强, 胞膜增厚, 易将这类红细胞误认为酵母菌或真菌孢子。

其他典型或非典型的畸形红细胞, 保持其红细胞形态的特征, 一般容易判断。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 畸形红细胞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甚大, 不同的病理环境、化学因素、PH值、渗透压均可影响红细胞形态。因此, 尿沉渣红细胞检查, 还应强调新鲜标本、正确的离心速度、规范的操作、判断的标准, 当检验结果有误差时, 应深入了解, 仔细观察, 必要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这样, 才能提高尿沉渣镜检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在沉渣镜检中假阴性的因素。方法对392例血尿患者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其中肾性262例, 非肾性130例。结果红细胞位相检查与尿分析仪在肾性血尿红细胞畸形时, 符合率98.8%, 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尿沉渣镜检符合率90.4%。结论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对特殊形态的畸形红细胞容易漏检。

尿沉渣白细胞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共检测1850份测试标本, 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质控品, 长春迪瑞实业公司H-300型干化学分析仪、配套试纸及质控液, OLYMPUS显微镜, B600A型离心机。

1.3 试验方法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前均校正并用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用一次性尿杯收集患者随即中段尿11ml, 先用干化学进行检测, 再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 剩余尿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取10ml尿液离心沉淀, 取沉渣0.2ml进行显微镜检测, 所有实验均在采样后2h内完成。

1.4 判断标准

UF-100检测男性尿RBC>11μl为阳性, 女性>23μl为阳性[1], 显微镜检测红细胞≥3/高倍视野为阳性。

2 结果

1850份测试标本中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为标准检测出712份尿红细胞异常者, 以显微镜法为标准检出478份尿红细胞异常者。镜检法与UF-100尿沉渣分析仪法检测结果不符合的为234例标本, 约占12.6%。在234例不符标本中, 造成假阳性结果原因见表1。

3 讨论

尿红细胞检测对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治有重要意义, 合理分析和评价检测结果, 对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电阻抗技术, 通过荧光染色的方法, 根据尿中有形成份产生的荧光强度及荧光脉冲宽度的大小来区别细胞成分, 但有些成份存在形态、大小、染色性方面相似处, 仪器不能严格区分, 本文通过对1850份标本检测发现尿红细胞假阳性率达12.6%, 由表1可知, 结晶是造成红细胞假阳性的主要因素, 所占比例达43.6%, 并且主要是草酸钙结晶, 这种结晶在分析中对荧光染料几乎不着色, 而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 仅细胞膜被染色, 因此草酸钙结晶的荧光强度较红细胞稍低, 草酸钙结晶通过检测器产生电阻抗大小又与红细胞相似, 在散点图上与红细胞交叉分布而造成假阳性。

本观察结果显示, 造成尿红细胞假阳性的因素中, 细菌占第2位。其原因可能为尿液中存在大量球菌和杆菌时, 细菌在代谢时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如内毒素) 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影响膜的变形性, 使得细菌在尿液中成堆出现, 菌团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有可能被误认为RBC而产生假阳性。

酵母样菌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散点分布介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之间, 仪器基本可以区分酵母样菌与红细胞, 但仍有和红细胞重叠的情况。由于荧光染料对酵母菌的亲和力较红细胞强, 如发现红细胞平均荧光强度 (RBC-MFI) 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则应注意RBC-MFI实际上是酵母菌的荧光强度值。此时直方图提示的“不均一红细胞”, 可能是大小不等的酵母菌而被误认为RBC而造成假阳性。而精子、脂肪滴等其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与红细胞相似, 对红细胞计数也会产生干扰。另外对于肉眼血尿、浑浊的尿标本, 建议冲洗仪器, 待仪器空白值通过后再进行下一个标本的测试, 这样可以避免对下一个标本造成假阳性。

综上所述,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分析红细胞过程中, 易受结晶、酵母菌、细菌、精子等干扰, 当仪器出现异常信号时, 必须有镜检确认[2]。并且在对尿沉渣结果审核时, 应注意各项指标综合分析, 不能只考虑潜血和红细胞阳性符合度, 还应注重“红细胞信息”, 加强执行显微镜检查, 只有多种方法相互结合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性。

关键词: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红细胞,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3版.2006:133.

尿沉渣白细胞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进行尿液检测的512分新鲜晨尿, 将每份混合均匀, 并分成2小份装于试管中, 每管约10 m L。一管用于镜检, 一管用于尿沉渣分析仪检测。

1.2 方法

1.2.1 镜检法:

具体按操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规定进行。将所装的尿液离心沉淀5 min, 上层清液倒去, 留下约0.2 m L尿沉渣液, 轻摇离心管, 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用吸管吸取少量沉淀物悬浊液制作涂片镜检, 用10×40高倍镜观察计数10个视野中的白细胞, 1 h内完成检测。

1.2.2 尿沉渣分析仪:

仪器:东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DJ8301型, 每天开机检测前用质控液 (长春迪瑞尿液分析质控液) 做质控试验, 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检测。

1.3 阳性参考值[3]

①镜检:白细胞 (WBC) 0~5个/HP为正常值, 超过此范围为阳性。②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 (WBC) 0~10个/μL为正常值, 超过此范围为阳性。

1.4 检验数据处理:

所有检验步骤由工作经验在2年以上的检验人员进行, 以镜检法阳性为真阳性, 两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为相符率。统计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过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

显微镜检测中阳性68例, 阴性444例, 检出率为13.28% (68/512) ;尿沉渣分析仪中阳性79例, 阴性433例, 检出率为15.43% (79/512) ;二者相符率为86.08% (68/79)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尿沉渣分析仪中假阳性分布:

尿沉渣分析仪中有11份假阳性, 假阳性率为13.92% (11/79) , 其中2份结晶, 8份上皮细胞, 1份霉菌。

3 讨论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在医学领域的使用, 尿液检测越来越简便, 准确率越来越高, 这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而随着人们法律及健康意识的增强, 要求检验结果更精准, 因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检验室的重要任务。

尿液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作为诊断、预防和健康普查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往常采用人工镜检法进行检验, 此种检验方法对检验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而且会因技术的差异而导致结果的不同, 无法为临床提供准确、统一的依据。同时镜检法需要检验者花大量的时间读数, 费时费力, 无法分配更多的精力对可疑细胞进行分析。该种检测方法重复性差, 不同检验人员差异大, 难以标准化。此外还存在目测误差, 导致最后统计的数字不准确,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DJ8301型尿沉渣分析仪是全自动化的, 利用图象摄影系统摄制尿沉渣成分的静止图象, 对尿沉渣成分进行自动分类、计算及储存。此种自动化模式的检测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尿量少, 无需离心, 检测快, 能快速筛选尿液标本, 避免尿样积压变质。报告方式也进入半定量模式, 减少了目测误差。同时可用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提供定量分析报告及散点图, 对于每一标本检测步骤模式一致, 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易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4]。对于尿液中白细胞的检测, 不仅可改变传统镜检工作的繁琐, 而且可弥补尿干化学分析检测只对尿中性粒细胞反应的不足。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尿沉渣分析仪与镜检对白细胞阳性检出率相当, 二者相符率为86.08%。之所以二者无法达到100%相符的原因在于尿沉渣分析仪无法显示显微镜是每个高倍视野中固定的白细胞个数, 而显微镜检测到的白细胞在尿沉渣分析仪上并不是固定的对应值, 尿沉渣分析仪对形态及细胞的大小识别力不强, 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尿沉渣分析仪只能对尿中完整细胞有形成分进行检测, 对破损的细胞不能检测, 因此容易漏诊。此外, 由于大量上皮细胞, 特别是小圆上皮细胞的存在以及酵母菌均会使白细胞计数明显偏高, 因此容易出现假阳性[5]。而且尿沉渣分析仪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尿液性质、保存时间、仪器洁净度、操作严谨度等的影响, 因此也容易产生误差。笔者分析在白细胞检测中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为上皮细胞, 原因在于当尿中上皮细胞增多时, 在尿液渗透压和p H值的双重影响下, 上皮细胞形态及大小发生变化, 导致部分上皮细胞与白细胞类似, 因此仪器容易误认为是白细胞。结晶也是导致误差的另一原因, 特别是无定型结晶鉴别困难, 容易对白细胞计数产生干扰[6]。本研究中尿沉渣分析仪就出现了有11份假阳性, 其中2份结晶, 8份上皮细胞, 1份霉菌。

综上所述, 尿沉渣分析仪和镜检各有其优缺点, 比如对于肿瘤细胞、胱氨酸及酪氨酸的结晶、脂肪滴等仍需人工镜检。因此笔者认为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镜检, 在检验中可将二者相结合, 优势互补, 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通过与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 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白细胞检测的价值。方法 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进行尿液检测的512份尿液样本, 分别采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测, 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显微镜检测中阳性68例, 阴性444例, 检出率为13.28% (68/512) ;尿沉渣分析仪中阳性79例, 阴性433例, 检出率为15.43% (79/512) ;二者相符率为86.08% (68/79) 。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在尿液白细胞检出率中无差异 (P>0.05) , 尿沉渣分析仪无法完全取代镜检法, 为提高检测率, 可将二者相结合, 特别对于可疑尿液, 更需经多种检测方法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尿液,白细胞,显微镜,尿沉渣分析仪

参考文献

[1]韩峰.尿液检测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8 (3) :41-42

[2]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123.

[3]顾可梁.尿液有形成分的识别与检查方法的选择[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28 (1) :572-575.

[4]马红萍, 王昌敏.3种方法联合检测尿液白细胞在泌尿科男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0) :2732-2733.

[5]王继玲, 郑加玉.尿液自动分析仪与镜检2100份尿液白细胞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3 (5) :47.

上一篇:影像文本下一篇:现状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