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五分类(精选10篇)
白细胞五分类 篇1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是指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新荧光化学物质等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不断增加、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白细胞五分类技术方面,已发展到利用多项技术(如射频、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等)联合同时检测一个白细胞,再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区分、辨别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的各白细胞间的细胞差别,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1,2,3]。近年来,可以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计数的血细胞分析仪已经普遍使用。本文就目前血细胞五分类测定中常用技术及其最新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血细胞五分类技术的原理
1.1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入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入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以保持相互分离并且同轴。同时鞘液流可以加速样品溶液中颗粒的流动并迫使他们的流动轨迹保持在液流的中轴线上,使细胞单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这便是所谓的液流聚焦原理。
1.2 阻抗法
根据库尔特原理,将不良导体血液按一定比例稀释于等渗的电解液中,在小孔电极的两侧加一恒流源,在负压作用下,使稀释的血细胞通过小孔。当细胞通过截面时会由于电阻增大产生相应的脉冲,其脉冲的幅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脉冲的频度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这便是著名的库尔特原理或称变阻脉冲原理。利用库尔特原理可以有效地区分淋巴及单核细胞。
1.3 激光散射法/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
根据光散射理论,当激光照射到流动室内流过的每一个细胞时,由于细胞的物理特性,部分光线从细胞上经不同的角度散射。其中,前向小角度散射光的光强可以反应细胞体积;大角度散射光的光强可以反应细胞核/浆复杂度和细胞颗粒的信息;而侧向散射光的光强可以反应细胞膜、核膜、细胞质的变化。因此,可以依据细胞表明光散射的特点对细胞进行分类。用激光光源产生的单色光束直接进入计数池的敏感区,在不同角度(10°~70°)对每个细胞进行扫描分析,测定其散射光强度,从而提供细胞结构、形态的光散射信息。由于粗颗粒细胞的散射强度比细颗粒细胞更强,故光散射对细胞颗粒的构型和颗粒质量具有很好的区别能力。
多角度偏振散射技术用偏振激光束射照单个排列细胞,并进一步分辨细胞。该技术采用了10°窄角和偏振加消偏振检测法,分辨能力有所提高。它首先测试中性/单核细胞,用0°~90°的散射数据,再测得90°D的衍射差,将嗜酸性和中性细胞分开,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则按其大小和内部结构不同的复杂性,所产生的散射光也各异,用可调较的门限加以区分。其采用特定程序自动储存分析数据,并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在屏幕上显示6个散点图和2个直方图。
1.4 各种细胞化学特性应用技术
利用五种白细胞自身不同的化学性质,应用相应的化学试剂加以区分。
由于嗜酸性(或嗜碱性)粒细胞均有较强的碱性(或酸性),因此在特殊的溶血剂作用下,经过特定时间及温度的孵育,可使除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之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经处理之后的细胞根据阻抗脉冲计数法,可得相应嗜酸性(嗜碱性)细胞有效数值。
利用五种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对白细胞进行染色,测定其酶反应强度,对白细胞进行分析。血液中五种白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排列顺序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均无过氧化物酶。将待测血液加入清洗剂和甲醛的等渗液体内经孵育,再加入过氧化氢(H2O2)和四氯-萘酚,细胞内过氧化酶分解产生(O)-,使四氯-萘酚显色并沉淀,并定位于酶反应部位。根据酶反应强度的不同,利用光电检测技术测定相应吸光度值的方法,用以区分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1.5 电导/射频法
与早期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利用库尔特原理不同的是,它在内外电极上加了一个RF射频发生器。RF是射频电流的简称,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等不同种类,不同频段的RF工作原理不同,LF和HF频段一般采用电磁耦合原理,而UHF及微波频段的RF一般采用电磁反射原理。在血液分析仪中多采用高频电磁波,其原理是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导体周围形成交变电磁场,形成电磁波。因导体的密度及导电性质等差异,其周围所形成的电磁场也不相同。因此当射频电流穿透细胞膜透入胞内时,由于核的大小、化学组分、颗粒多少以及浆核比例的不同,使RF信号发生不同的变化。借此可以将体积大小相同但内部结构不同的细胞区分开来,如淋巴细胞与嗜碱性细胞。
1.6 荧光法
利用不同细胞的细胞膜、胞内因子以及胞内DNA、RNA、胞内离子钙等不同染色特性,选用具有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荧光染料载体,使待分离的细胞分别标记相应的荧光物质,经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激发出不同波长的荧光,利用各种PMT管检测荧光信号的个数,可以完成待检细胞的计数。如进一步分析计数淋巴细胞或网织红细胞等。
2 血细胞五分类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2.1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现状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综合的产物,涉及技术领域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精密机械、光学、自动控制、流体力学等领域。绝大多数“五分类”分析仪采用了流式细胞分析方法,而联合检测法则代表了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最新发展趋势。
BECKMAN COULTER GENS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4]采用其独特的VCS技术,其中V(体积法)用于分析细胞体积;C(电导法)用于分析细胞核型;S(散射法)则用于分析细胞的颗粒特性。测试时,患者标本经过分血片等样本分配系统进入搅拌杯中,再加入溶血剂搅拌,溶血,完全破坏红细胞,剩下的白细胞在样本压力作用下进入流式通道。运用VCS联合检测方法,在流式通道的某一位点,对通过的单列白细胞,进行逐个的、同时的、三重的检测以及三维分析,以确定其亚群性质。
雅培公司新推出的CELL-DYN Ruby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运用合并流式细胞术及多角度偏振散射分离技术检测白细胞。其采用多角度偏振散射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区分和按序分离,通过四个角度的光学检测进行白细胞分析。其中,0°用于区分细胞体积大小;10°用于区分细胞的复杂性;90°用于区分细胞核的分叶性;90°D用于区分细胞的颗粒性。通过90°偏振和90°去偏振区分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同时通过多个散点图分析来鉴别和分类未成熟细胞和干扰物质。
拜尔公司的ADV IA120利用化学特性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激光散射技术结合原理进行白细胞五分类测定。该仪器有4个测量通道:血红蛋白测量通道、红细胞/血小板测量通道、嗜碱性粒细胞测量通道、过氧化物酶测量(白细胞分类)通道。其利用五种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对白细胞进行染色,测定其酶反应强度,对白细胞进行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每个细胞产生2个信号:组化染色结果与光散射结果。以X轴代表吸光率(组化染色酶反应强度),Y轴代表光散射(细胞大小),一起定位于细胞图上(cytogram)。计算机系统对存储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嗜碱性或分叶细胞通道结果计算出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对RBC及PLT的测定也摒弃了传统的阻抗法,而是采用激光法对其进行测定的。
希森美康(SYSMEX)公司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按生产时间的先后可分为三大类:多通道阻抗与射频联合检测技术,代表机型有SE-9000;激光流式细胞检测结合细胞组化染色技术,代表机型有SF-3000;激光流式细胞检测结合核酸荧光染色技术,代表机型有SF-2100。
SYSMEX XE-2100[5,6,8]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综合了前向散光、侧向散光和侧向荧光三种光学检查技术,结合电阻抗技术来进行白细胞分类的。直流电阻抗法(DC)用于测量细胞体积大小。激光散射产生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可用于探测白细胞体积大小、细胞内含物的情况(细胞核以及颗粒情况),侧向荧光则可以反映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综合各个测量方法,得到白细胞五分类的图形和数据。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运用核酸荧光染色技术,配合激光流式分析系统,保证了精确的WBC五项分类结果。
HORIBA ABX公司生产的Pentra系列五分类血液分析仪采用独有的双鞘流通道,结合阻抗法、化学染色技术及吸光度法对白细胞进行精确的分析。流式通道内有两个检测装置,60μm的鞘流微孔用于阻抗法体积检测,42μm的光窗用于吸光度测定分析细胞内容物。实现对大量细胞进行的顺序、快速、准确地分析与测定。
以上所介绍的几种血液分析仪是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测定白细胞五分类的机型。另外,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K-8222K在中国的拥有量也较大,因其工作原理与雅培公司的CELL-DYN Ruby相似,也是采用半导体激光法和多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只是试剂的配方有所区别,因此不再赘述。
国内迈瑞公司生产的BC-5500的白细胞分类[7]结合了液流聚焦技术、激光散射技术和化学染色技术。其光源采用半导体激光系统,通过多角度的激光散射,提供细胞的大小、细胞核、细胞颗粒大小及复杂性的信息,并结合试剂对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特异处理,将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区分开来,同时筛选出各类异常细胞,实现精确的五分类检测结果。
由于不同仪器的检测原理及相关试剂的差异,各类设备均有其相应的特点。总体来讲,光学检测法结合特种化学试剂如染色物质等,由于其针对某一被检物质的特异性,因此其测定及分析结果较电阻法精确度要高,但相应的试剂成本加大,同时对操作人员及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提高。
2.2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展望
从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临床对血细胞的分析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对WBC、RBC、PLT的计数,而是更倾向对于其各类细胞及其亚群的进一步分析,包括从细胞内部的DNA,RNA及免疫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此,血细胞分析仪已从对细胞的简单的物理性能的研究转向对细胞内部化学性质及免疫性质的研究方向发展,即从细胞学向分子生物学,从分子生物学向免疫学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仪器的精度、速度、集成化、一体化的程度会更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先进的血液分析系统面世。
参考文献
[1]朱根娣.现代检验医学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彭黎明.检验医学自动化及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丛玉隆.当代检验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嵇孝茂.GENS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类问题探讨[J].Medical Equipment,2006,19(7):52.
[5]高飞.浅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在临床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6,27(1):93-94.
[6]邱志琦.Sysmex XE-21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6):746-748.
[7]张旭凯,陆海峰.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10):52-56.
[8]孙奕.Sysmex XE-2100D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及散点图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77-78.
白细胞五分类 篇2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概况 1.1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概况
1.1.1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承办单位 1.1.4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负责人
1.1.5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建设地点
1.1.6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建设背景
1.3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产品应用领域
3.4.5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建设方案 4.1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建设内容
4.2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干细胞相关名词及其分类 篇3
干细胞(stem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即干细胞保持未定向分化状态和具有增殖能力,在合适的条件或给予合适的信号,可以分化为许多不同类型的具有特征性形态、特异分子标志和特殊功能的成熟细胞。干细胞来源于胚胎、胎儿组织和成年组织。来自胚胎和胎儿组织的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干细胞具有多潜能分化特性,可分化为成熟个体体内几乎全部200多种以上的成熟细胞类型。而成年个体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有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等。干细胞研究进入前沿研究领域,在全球掀起干细胞研究热潮。关于干细胞研究的文章中描述干细胞的专门术语比较混乱,各学科之间缺乏统一的术语描述。本文将概述有关干细胞的概念、相关研究状况和进展。一般按细胞发育进程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胚胎生殖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按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将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
按发育进程定义干细胞
一、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ell)
1970年,MartinEvans分离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建立体外培养鼠的胚胎干细胞技术。直到1998年Wisconsin大学JamesA.Thomson[1]领导的实验室首次用人类早期胚泡(blastocyststage),分离出14个细胞的内细胞团(innercellmasses),并培养出5个人胚胎干细胞系,其中H1,H13和H14为正常XY染色体组型(normalXYkaryotype),H7和H9为正常XX染色体组型,得到了人的多潜能胚胎干细胞系。人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保持未分化状态增殖,从一个胚胎干细胞扩增为数百万个细胞。胚胎干细胞在特殊条件下体外培养可具有未分化状态和多潜能分化特性,能够形成集落。而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培养的条件下,胚胎干细胞聚集成胚胎样小体(embryo-likebody)或称胚体(embryonicbody,EB)[2]。胚体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畸胚瘤,由一些排列杂乱的未分化和已分化细胞构成,可见三个胚层来源的分化细胞。如果将胚泡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特定宿主小鼠的胚泡内,检查嵌合体子代,可发现供体的胚胎干细胞分布于嵌合体子代体内的全部组织,包括生殖细胞。
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细胞谱系,包括心肌细胞、胰岛细胞、神经细胞、色素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当将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的裸鼠皮下或肾包囊后,在宿主动物体内可分化为畸胎瘤(teratocarcinomas)。瘤内包括混合的多种类型分化细胞。因此,胚胎干细胞不适宜直接给患者使用。临床使用前需要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在个体发生时期的最早期,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totipotent),而来自早期胚泡中的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是多能(pluripotent)干细胞[3]。
胚胎干细胞具有的特性:①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早期的胚泡中的内细胞团,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具有向胚胎三个胚层来源的所有细胞分化的潜能。②胚胎干细胞可通过单细胞克隆建立有相同遗传特性的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的胚胎干细胞系有与亲代细胞相同的特征。③胚胎干细胞具有正常、完整(双倍体)及稳定的染色体核型。④胚胎干细胞缺乏细胞周期中G1期的限制点(checkpoint),胚胎干细胞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在此期进行DNA合成。胚胎干细胞不需外源信号刺激启动DNA的复制。⑤胚胎干细胞表达三种特异性标志分子:细胞内的转录因子(intrinsictranscriptionfactor,Oct4)、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P)。⑥雌性哺乳动物来源的胚胎干细胞内,不存在X染色体失活现象。⑦胚胎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呈阳性,具有维持端粒长度,保持干细胞增殖能力的重要作用。⑧胚胎干细胞裸鼠皮下或肾包囊接种,可形成畸胎瘤。
二、胚胎生殖干细胞(embryonicgermcell,EGcell)
Hopkins大学JohnD.Gearhart[4]领导的实验室从来自流产胎儿(5~9周)生殖嵴(gonadalridge)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PGC)中分离培养出人胚胎生殖干细胞。在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生殖嵴发育为睾丸或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生成精子或卵子。胚胎生殖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其特性与来源于囊胚期的胚胎干细胞不同。胚胎生殖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近20代,多数倍增40倍,最大可增殖70~80倍(胚胎干细胞可增殖300倍甚至450倍),核型正常。胚胎生殖干细胞自发形成集落,自发分化,最终分化为含有三个胚层的衍生物。免疫缺陷的裸鼠接种不形成畸胎瘤。
通常将来自胚泡的胚胎干细胞和胎儿组织的胚胎生殖干细胞,统称为胚胎干细胞。
三、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
成体干细胞源于骨髓、血液、角膜、视网膜、脑和脊髓、骨骼肌和心肌、牙髓、肝脏、皮肤、胃肠道上皮、胰腺等,存在于全部三个胚层发育而来的组织中。有人认为胚胎发育中由于存在非对称性分裂,而被保留下来的未分化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已分化的组织中。成体干细胞有两个特征:①具有保持长期增殖而不分化的能力,即长时程自我复制特性;②具有分化为源于组织的所有特化类型细胞的潜能和分裂产生祖细胞(progenitororprecursorcell)的能力。祖细胞在胎儿或成人的组织中存在,通常分裂形成更多的祖细胞或分化的成熟细胞,但不能复制自身。因此,成体干细胞没有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干细胞相同的分化潜能。成体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也有较大的限制,在实验培养条件下,许多成体干细胞不易增殖或有限地增殖,限制了成体干细胞产生足够数量的干细胞。多数成体干细胞数量极少,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难以识别、分离和纯化。
成体干细胞中被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细胞是源于骨髓和血液的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和基质干细胞(stromalstemcell),或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两类主要的干细胞。脐带血是血液干细胞的丰富来源,从脐带血、骨髓或外周血分离的干细胞没有任何质量上的差异,只有不同类型干细胞数量上的差别。目前,成体干细胞的应用只限于造血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移植常遇到免疫排斥的困扰。因此,对免疫系统和成体干细胞两个方面的修饰是成体干细胞应用的重要研究项目。
成体干细胞有分化为其他来源组织细胞的能力,称为可塑性(plasticity)。到目前为止,除间充质干细胞外,还没有单一成体干细胞(即单细胞克隆建立的成体干细胞系)分化为从全部三个胚层发展而来的特定细胞的证据。因此,成体干细胞没有和胚胎干细胞同样程度的多潜能性。
在成体干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是一个例外,可存在于由三个胚层发育而来的组织器官中,它是惟一的、源于同一原始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并可分化为三个胚层的终末分化细胞。例如从中胚层来源的骨髓或血液干细胞中、外胚层皮肤中及内胚层胰腺组织中均已分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表明,来源于中胚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可分化为中胚层来源的组织,如骨骼肌、心肌外,还可分化为内胚层来源的肝细胞和外胚层来源的神经组织细胞。
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
造血干细胞是从血液或骨髓中分离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可分化为血液中各种类型成熟细胞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它能从骨髓中动员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能经历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造血干细胞可利用其物理特性和细胞表面特征富集。如采用抗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和特殊染料可分选纯化小鼠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分为:长期干细胞(longtermstemcell,LT-HSC),其能在造血系统中存活几个月,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在宿主体内LT-HSC自我复制能力保持终生;短期祖细胞(short-termprogenitor,ST-HSC),其不能长期自我复制,移植体内后大约维持8周或立即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终末血细胞[5]。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为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类型,可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遗传性血液病,如各种遗传性贫血、先天代谢失调和癌症化疗后造血干细胞的恢复等。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
骨髓(bonemarrow)造血干细胞的经典来源是骨髓。骨髓中大约100000个细胞中只有1个是长期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peripheralblood)外周血中干细胞和祖细胞数量很少。但研究发现,如果对供体注射一种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形成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可动员干细胞从骨髓迁移到外周血。临床治疗时,对供体注射GCSF进行动员,使干细胞迁移至外周血。收集时在静脉中插入导管,使血液通过分选系统,分选出CD34+白细胞,让红细胞返回供体,以便收集动员后的造血干细胞。利用此方法分选出的细胞中大约5%~20%是造血干细胞。采用高纯度的、被动员的、具有CD34+/Thy-1+表面标志的外周血细胞移植,无并发症[5]。
脐带血(umbilicalcordblood)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开始认识到来自脐带和胎盘的血是造血干细胞的丰富来源。这些组织在孕期支持胎儿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自1989年世界第一例用脐带血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成功以来,全世界已有近千例病人接受脐带血移植治疗,涉及疾病30余种。脐带血内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有许多相类似的特性,脐带血比较骨髓移植有很多优越性:脐带血来源广泛,富含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强,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动员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和自泌生长因子的能力均强于骨髓。脐带血细胞端粒酶活性较强,易在体外扩增。脐带血T淋巴细胞较原始,抗原表达较弱且不充分,细胞毒性反应较低,移植后较少发生排斥反应。
2.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
神经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之一。具有自我复制和多潜能分化的能力[6]。神经干细胞的标志为巢蛋白(nestin)。在特定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1992年Reynolds和Richards先后在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如端脑、间脑、中脑、脑干和脊髓也相继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和退行性疾病,如急性脊髓损伤、脑血管栓塞、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脊髓侧索硬化、共济失调和亨廷顿综合征等在临床几乎不能治愈。人们将希望寄托于转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
3.胰腺干细胞
人类胰岛内有4种细胞: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占65%~90%),分泌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占10%~20%),分泌生长抑素的δ细胞(占3%~10%)和分泌胰多肽的pp细胞(polypeptide,占1%)。在胚胎发育时,胰腺内分泌细胞由胰管内的胰岛干细胞(isletstemcell)分化而来。典型的导管细胞表达编码结构蛋白的细胞角蛋白-9(cytokeratin-9),作为胰岛干细胞的标志,β细胞表达编码启动胰岛素转录的蛋白PDX-1基因,称为胰岛β细胞的标志[7]。
按分化潜能定义干细胞
一、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stemcell)
全能性是指具有潜能生成组成胚胎以及支持胚胎在子宫生长发育的全部细胞和组织,并能继续分化一直生长为一个成熟个体。全能干细胞(如受精卵)不但可以分化为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的全部种类的细胞,还包括分化为胚胎发育所必需的胚胎外组织,如由滋养层形成的胎盘和脐带等。当受精卵分裂至4个或8个细胞时期(受精后27小时,桑椹胚,morula),干细胞仍具有全能性。例如,利用恒河猴形成8个卵裂细胞的胚胎分离成4个各有2个细胞的胚,植入“假孕母体”子宫,成功地诞生了灵长类动物恒河猴“Tetra”的研究证明,灵长类的受精卵分裂到8个细胞时期,仍具有全能干细胞的特性[8]。
二、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stemcell)
通常用多能干细胞描述可以分化为三个胚层的胚胎干细胞,包括胚泡内细胞团来源和胚胎生殖嵴生殖细胞来源的干细胞。与全能干细胞的区别在于无分化为胚胎外组织细胞(如滋养层形成的胎盘和脐带组织)的能力。人胚胎发育第5天,内细胞团开始分化形成外侧的滋养层,这是胚胎分化的第一个明显标志。体外培养至此期的内细胞团大约由30~34个细胞组成,可用于胚胎干细胞的分离。
三、(成体)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stemcell)
通常用于描述成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终末成熟细胞的潜能。如脑或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限度的多潜能分化的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成体干细胞用英文“multipotent”描述的“多潜能”与胚胎干细胞用“pluripotent”描述的“多潜能”有质的差异。体内研究表明,多能的成体干细胞在未损伤的组织中只是单向分化,只生成一种终末成熟细胞。然而,如果组织被损伤,需要多种细胞替代,成体干细胞的多潜能性被激活,产生多种类型细胞修复损伤组织。
四、单能干细胞(unipotentstemcells)
常用于描述成体干细胞只能沿一个方向分化,仅生成一种终末成熟细胞。如眼睛的角膜缘干细胞可自我复制,但只能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人们希望将来能利用干细胞的特性治疗目前临床医学尚不能治愈的疾病。而目前我们首先需要解决免疫排斥和干细胞是否有形成肿瘤潜能的相关研究,以及干细胞的发生、发展、命运等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ThomsonJA,Itskovitz-EldorJ,ShapiroSSetal.Embryonicstemcelllinesderivedfromhumanblastocysts.Science,282:1145—1147.
[2]NicholsJ,ZevnikB,AnastassiadisK,etal.FormationofpluripotentstemcellsinthemammalianembryodependsonthePOUtranscriptionfactorOct4.Cell,95:379—391.
[3]JonesJM,ThomsonJA.Humanembryonicstemcelltechnology.Semin.Reprod.Med,18:219—223.
[4]ShamblottMJ,AxelmanJ,WangS,etal.Derivationofpluripotentstemcellsfromculturedhumanprimordialgermcells.Proc.Natl.Acad.Sci.U.S.A.95:13726—13731.
[5]DomenJ.andWeissmanIL.Self-renewal,differentiationordeath:regulationandmanipulationofhematopoieticstemcellfate.Mol.Med.Today,5:201—208.
[6]AzuakiYoshikawa.Cellcycleregulatorsinneuralstemcellsandpostmitoticneurons.NeuroscienceResearch,37:1—14.
[7]DufayetdelaTourD,HalvorsenT,DemetercoC,etal.b-celldifferentiationfromahumanpancreaticcelllineinvitroandinvivo.Mol.Endocrinol,15:476—483.
白细胞五分类 篇4
SC-8000是开立科技退出的国内首台完全采用安卓操作系统的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采用大尺寸的彩色液晶触摸屏, 全中文操作系统, 支持TCP/IP数据输出协议的LAN数据接口, 可与各种网络连接。内置工作站和大容量存储空间, 可保留超过10万份的病人检查数据, 完全替代了传统外置电脑工作站的工作, 极大的节约五分类设备的占地空间, 减少医生操作的工作范围, 触摸屏提升工作效率。
SC-8000采用双通道对人体血液样本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和五种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另有直方图和散点图直观的反映输出的数据, 自动提示多种异常样本信息。优化的电阻抗原理检测红细胞、血小板, 使被检测细胞能够匀速单一的通过检测, 避免细胞重叠和回流对计数的影响, 结合浮动与固定界标结合分类技术, 极大的提高了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DHS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可识别两类异常白细胞亚群——巨大未成熟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杜绝气泡、静电干扰、细胞碎片等因素对细胞分类的影响, 提高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性及精密度。
SC-8000集开立科技27项专利技术于一身, 在检测性能和稳定性、实用性方面成为健康医疗的首选设备。
细胞死亡的分类题库 篇5
吕冰峰
博士生资格考试综述(2005年10月24日)
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分子免疫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
摘要: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生命过程中重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细胞死亡有很多种,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不一样。细胞死亡有程序性和非程序性之分,后者即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按其发生机制不同可以分为凋亡、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胀亡等。也有很多学者按照死亡时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按照细胞核形态可以分为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坏死;按照Clarke形态学分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I、II、III类。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有很大的重叠,我们总结了它们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自吞噬,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胀亡,坏死
一、前言
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及生存依赖于其细胞分裂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胚胎发育异常、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等。所以在进化过程中,多细胞生物逐渐拥有了复杂而精密的调节机制维持这种平衡。
细胞的死亡形式多种多样,在过去的150年其分类主要基于形态学[1]。而在最近的30年里,由于死亡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使得死亡的分类更加科学化。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细胞死亡分类的现状是形态和机制并存,甚至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本文将对现有的细胞死亡分类加以综述,并尽量将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联系起来。
二、非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是细胞主动的死亡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而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则是细胞被动的死亡过程,不能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2]。
非程序性细胞死亡即坏死,是指细胞在受到环境中的物理或化学刺激时所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3]。其主要形态学特点是胞膜的破坏,细胞及细胞器水肿(胞2018-10-7
8(1)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浆泡化),但染色质不发生凝集。细胞死亡后,细胞内容物及前炎症因子释放,趋化炎症细胞浸润引起炎症,以去除有害因素及坏死细胞并进行组织重建。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袁均英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组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找到了一种化学小分子Necrostatin-1,能够抑制Fas/TNFR引起的坏死。该分子能专一性地阻断细胞坏死,但对凋亡没有抑制作用,这种死亡方式被他们命名为Necroptosis[4]。他们的研究还指出,坏死也能由细胞信号通路介导。所以说,坏死不都是非程序性的,很多信号通路介导坏死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很多和坏死形态相似的死亡被误认为是坏死,因此应该把传统意义的坏死分为两类,即坏死和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5]。
三、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两种,即基于死亡机制的分类和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基于机制可以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两大类:Caspase依赖的和Caspase非依赖的。前者即典型的凋亡,后者包括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araptosis、细胞有丝分裂灾难、胀亡等。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又有两种:一种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另一种则分为I类、II类和I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
(一)基于机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
1.凋亡
1972年Kerr从形态学的角度描述了细胞的生理死亡,并将其命名为凋亡[6]。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为染色质凝集、边缘化,细胞皱缩,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细胞出泡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凋亡受到一系列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根据凋亡信号的来源可以将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分成两条:外源性通路(死亡受
[7]体通路)和内源性通路(线粒体通路)。两条信号通路汇集于下游的效应Caspase。效应Caspase在细胞凋亡的执行阶段能够直接引起重要蛋白质的降解和核酸酶的激活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也有一些凋亡不依赖于Caspase,而是通过AIF等分子发挥效应,其形态学变化属于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2.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
1966年Duve和Wattiaux在发现溶酶体的同时发现了细胞的自吞噬现象[8],1977年Mortimore和Schworer发现肝细胞在处于饥饿状态时,自吞噬对其维持自身的稳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自吞噬细胞形态学上最主要的特征是细胞内出现大量泡状结构,即双层膜自吞噬泡,吞噬泡内为胞质及细胞器。调控自吞噬的细胞转导信号有很多,其中相对比较清楚的是PI3K和mTOR。PI3K对于早期吞噬泡的形成至关重要,而mTOR则对吞噬泡的形成及成熟起抑制作用[10]。另2018-10-7
8(2)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外已知有十数种ATG分子参与了吞噬泡的形成。当细胞处于氨基酸饥饿、营养缺乏或生长因子去除时,细胞的mTOR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发生自吞噬。自吞噬是细胞在处于恶劣环境时的一种生存机制,但持续的自吞噬会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5]。3.Paraptosis 2000年Sperandio等在293T细胞系中超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时发现一种与经典凋亡不同的死亡表型,并定义为Paraptosis[11]。Paraptosis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浆空泡化,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但没有核固缩现象。现在Paraptosis的文献报道比较少,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高剂量的IGF或胰岛素等营养因子可以通过IGFIR活化MAPK/ERK以及JNK通路引起Paraptosis的发生,并且可以被AIP1/Alix特异性地抑制[12]。我们实验室的王莺博士发现TNF受体超家族成员TAJ/TROY也可以诱导Paraptosis,并且可以被PDCD5加强[13]。4.细胞有丝分裂灾难
1989年,Lisa Molz等发现在酵母的一种对热敏感的突变株中,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14]。相应的一些学者便把这种在DNA发生损害时,细胞无法进行完全的分裂从而导致四倍体或多倍体的现象称为细胞有丝分裂灾难[15]。对于细胞有死分裂灾难的形态学特点描述并不是很完全,但主要是巨细胞的形成,内有多个小核,染色质凝聚[16]。有丝分裂灾难和凋亡的染色体固缩是否一样,现在看法并不一致。DNA发生损害时,如果细胞不能有效地阻断其细胞周期的进行,会导致染色体的异常分离,这些非正常分裂的细胞在下一轮有丝分裂中会继续导致细胞多倍体的形成从而成为癌变的基础。而细胞有丝分裂灾难作为一种死亡机制可以使这种非正常分裂的细胞死亡。细胞有丝分裂灾难由多种分子调控,如CDK1,P53及Survivin等,其死亡信号传递有很大一部分与凋亡相重叠[17]。5.胀亡
1910年,von Reckling-hausen在骨软化病中发现由于缺血而肿胀坏死的骨细胞,他把这种肿胀坏死叫做Oncosis。1995年Majno和Joris为与凋亡相区别,重新引入了Oncosis的概念[18],把具有明显肿胀特点的细胞死亡命名为Oncosis,中文一般翻译为胀亡。胀亡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肿胀,体积增大,胞浆空泡化,肿胀波及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胞内结构,胞膜起泡,细胞膜完整性破坏[19]。胀亡细胞周围有明显炎症反应。对于胀亡发生的机制现有的文献阐述较少,有研究者认为胀亡只是坏死前的一个被动性死亡阶段[18]。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更倾向于胀亡是一个程序性的死亡方式,如抗Porimin的单抗可以引起Jurkat细胞的胀亡;解偶联蛋白高表达的组织或细胞易发生胀亡,其原因是这些细胞缺乏ATP,故其膜上的离子泵功能丧失从而导致胀亡,而抑制解偶联蛋白可以抵抗胀亡却不能抵抗凋亡,提示胀亡可能有与凋亡不同的死亡机制[20]。
2018-10-7
8(3)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二)基于形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
1.基于细胞核改变的分类
细胞核在细胞死亡时变化比较明显,所以很多人以此为标准将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和坏死,其中前三种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坏死是非程序性细胞死亡。
如前所述,凋亡细胞核的特点是染色质凝聚,成球状或半月状。其它的形态学变化还有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细胞皱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一般都会伴有Caspase尤其是Caspase3的活化。
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核的特征是染色质凝聚的程度较低,比凋亡细胞的染色体疏松一些,同时可以有凋亡细胞其它方面的形态学的变化,多数文献中描述的Caspase非依赖的凋亡归于此类。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一般无染色质的凝聚或者只有疏松的点状分布,一些特殊的Caspase非依赖的死亡归于此类[21]。
线粒体在细胞死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所释放的促进细胞死亡的分子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细胞色素C,它与胞浆里的Apaf-1,ATP和Caspase-9前体分子形成Apoptosome,引起Caspase-9的激活,进而激活Caspase-3,引起典型的凋亡[22]。第二类是超氧自由基,可以使细胞发生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且此效应剂可以被抗氧化剂所拮抗[23]。第三类是AIF,AIF可以切割染色体产生大的DNA片段(约50kB),而Caspase激活的DNA酶切割DNA产生的片段则很小(几十个碱基对),二者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也不相同。AIF可以使细胞发生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24]。2.Clarke分类
1990年Clarke等补充了Schweichel和Merker对于细胞死亡的分类,将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I类、II类和III类[25],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是凋亡,形态学特征如上所述,这类死亡一般没有溶酶体的参与,且死后会被吞噬细胞所吞噬[26]。
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是自吞噬性程序性死亡,如上所述,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是自吞噬泡的形成,自吞噬泡和溶酶体融合后被消化,而细胞残骸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I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是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是各种细胞器的肿胀、胞膜的破坏等,这类细胞死亡没有溶酶体的参与。I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又分为两个亚类IIIA和IIIB,其中IIIB亚类胞膜破坏比较轻微,各类细胞器的肿胀表现比较明显,而且死亡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25]。
2018-10-7
8(4)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上述两种分类方法都涉及坏死性程序性细胞死亡,但是两种方法所关注的形态学特征却并不一致。Clarke分类中的II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如果按照细胞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它没有发生染色质凝聚[27]。
(三)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的关系
上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类似乎有些复杂,因为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具有很大的重叠;所以,如果能够将二者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将有利于我们对于细胞死亡的理解(见表一)。
1、机制分类中的凋亡按核形态分类属于凋亡或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Clarke分类属于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2、机制分类中的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按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其没有明显的染色质凝聚;Clarke分类属于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凋亡可以以自吞噬开始,而自吞噬可以以凋亡结束[28],其机制为溶酶体的活化可以激活典型的内源性凋亡通路[29]。所以,很多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结果表现为凋亡,但也有文献报道有独立的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同时又没有凋亡发生[30]。
3、机制分类的Paraptosis按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其核没有明显的变化;Clarke分类属于I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4、机制分类的细胞有丝分裂灾难严格来说应该归于凋亡,因为其表现出明显的染色体凝聚。但由于其诱因比较特殊,所以习惯上把它单独归于一类。
5、机制分类的胀亡按核形态分类应该属于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其染色体可以形成散在的点状分布[31];Clarke分类属于I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表
一、形态学分类与机制分类的关系
基于机制的分类
凋亡
自吞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
Paraptosis 细胞有丝分裂灾难
胀亡
2018-10-7
8(5)
基于细胞核改变的分类 凋亡,凋亡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凋亡
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
Clarke分类
I型 II型 III型 I型 III型 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四、总结
随着近年来对于细胞死亡的深入研究,经典的“凋亡——坏死”的死亡分类模型已经显得过于简单。一般来说,某一种死亡刺激可能引起细胞多个死亡通路的活化,细胞最终发生什么样的死亡主要取决于被活化通路发挥作用的速度。多数情况下,Caspase通路发挥作用最快,因此程序性细胞死亡最常表现为凋亡。但是某些情况下,比如Caspase通路受阻时,Caspase通路不发挥作用或者速度慢于其它通路,细胞就会表现为凋亡样或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32]。在某些Bcl-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系中,死亡刺激也往往引起凋亡样或坏死样程序性细胞死亡[33]。细胞具有多种死亡方式是有其进化必然性的[34]。多细胞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会有大量“多余的”或“生病的”细胞死掉,单一的死亡方式对于生命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一旦此通路受到抑制,后果将不可想象。多种死亡方式的存在就像一个多重保险,会“千方百计”地使应该死亡的细胞死掉,即便是某些死亡通路受阻。现在对于细胞死亡的分类还有一些混乱,随着对于细胞死亡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着一个更为合理的细胞死亡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 Clarke PG and Clarke S.Nineteenth century research on naturally occurring cell death and related phenomena.Anat Embryol(Berl).1996, 193: 81-99 [2] Leist M and Jaattela M.Four deaths and a funeral: from caspases to alternative mechanisms.Nat Rev Mol Cell Biol.2001, 2:589-98 [3] Nicotera P, Leist M and Manzo L.Neuronal cell death: a demise with different shapes.Trends Pharmacol Sci.1999, 20: 46–51 [4] Degterev A and Yuan JY.Chemical inhibitor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ischemic brain injury.Nature Chem Biol.2005, 1: 112-119 [5] Aimee L Edinger and Craig B.Thompson.Death by design: apoptosis, necrosis and autophagy.Curr Opin Cell Biol.2004, 16:663–669 [6] Kerr JF, Wyllie AH and Currie AR.Apoptosis: a basic biological phenomenon with wide-ranging implications in tissue kinetics.Br J Cancer.1972, 26:239-257 [7] Fadeel B, Orrenius S and Zhivotovsky B.Apoptosis in human disease: a new skin for the old ceremon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9, 266: 699-717 [8] De Duve C and Wattiaux R.Functions of lysosomes.Annu Rev Phys.1966, 28: 2018-10-7
8(6)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435–492 [9] Mortimore and Schworer.Induction of autophagy by amino-acid deprivation in perfused rat liver.Nature.1977, 270: 174-6 [10] Noda Tand Ohsumi Y.Tor, a 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 homologue, controls autophagy in yeast.J Biol Chem.1998, 273: 3963–3966 [11] Sperandio S, de Belle I and Bredesen DE.An alternative, nonapoptotic form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Proc Natl Acad Sci.2000;97: 14376-81 [12] Sperandio S, Poksay K, de Belle I, Lafuente MJ, Liu B, Nasir J and Bredesen DE.Paraptosis: mediation by MAP kinases and inhibition byAIP-1/Alix.Cell Death Differ.2004, 11:1066-75 [13] Wang Y, Li X, Wang L, Ding P, Zhang Y, Han W and Ma D.An alternative form of paraptosis-like cell death, triggered by TAJ/TROY and enhanced by PDCD5 overexpression.J Cell Sci.2004, 117: 1525-32 [14] Molz L, Booher R, Young P and Beach D.cdc2 and the regulation of mitosis: six interacting mcs genes.Genetics.1989, 122:773-82 [15] Margottin-Goguet F, Hsu JY, Loktev A, Hsieh HM, Reimann JD and Jackson PK.Prophase destruction of Emi1 by the SCF(betaTrCP/Slimb)ubiquitin ligase activates the 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 to allow progression beyond prometaphase.Dev Cell.2003, 4:813-26 [16] Roninson IB, Broude EV and Chang BD.If not apoptosis, then what? Treatment-induced senescence and mitotic catastrophe in tumor cells.Drug Resist Updat.2001, 4:303-13 [17] Castedo M, Perfettini JL, Roumier T, Andreau K, Medema R and Kroemer G.Cell death by mitotic catastrophe: a molecular definition.Oncogene.2004, 23: 2825–2837 [18] Trump BF, Berezesky IK, Chang SH and Phelps PC.The pathways of cell death: oncosis, apoptosis, and necrosis.Toxicol Pathol.1997, 25:82-8 [19] Phelps PC, Smith MW and Trump BF.Cytosolic ionized calcium and bleb formation after acute cell injury of cultured rabbit renal tubule cells.Lab Invest.1989, 60: 630-42 [20] Mills EM, Xu D, Fergusson MM, Combs CA, Xu Y and Finkel T.Regulation of Cellular Oncosis by Uncoupling Protein 2.J Biol Chem.2002, 277: 27385-92 [21] Leist M and Jaattela M.Four deaths and a funeral: from caspases to alternative mechanisms.Nat Rev Mol Cell Biol.2001, 2: 589-98 [22] Shi Y.Apoptosome: the cellular engine for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9.Structure(Camb).2002, 10: 285-8 [23] Sakon S, Xue X, Takekawa M, Sasazuki T, Okazaki T, Kojima Y, Piao JH, 2018-10-7
8(7)综述:细胞死亡的分类
吕冰峰
Yagita H, Okumura K, Doi T and Nakano H.NF-kappaB inhibits TNF-induced accumulation of ROS that mediate prolonged MAPK activation and necrotic cell death.EMBO J.2003, 22:3898-909 [24] Cande C, Cecconi F, Dessen P and Kroemer G.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 key to the conserved caspase-independent pathways of cell death? J Cell Sci.2002, 115: 4727-34 [25] Clarke PG.Developmental cell death: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and multiple mechanisms.Anat Embryol(Berl).1990, 181: 195-213 [26] Schweichel JU, and Merker HJ.The morphology of various types of cell death in prenatal tissues.Teratology.1973, 7: 253-66 [27] Jaattela M.Multiple cell death pathways as regulators of tumou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Oncogene.2004, 23: 2746–2756 [28] Lockshin RA and Zakeri Z.Apoptosis, autophagy, and more.Int J Biochem and Cell Biol.2004, 36: 2405–2419 [29] Boya P, Gonzalez-Polo RA, Poncet D, Andreau K, Vieira HL, Roumier T, Perfettini JL and Kroemer G.Mitochondrial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is a critical step of lysosomeinitiated apoptosis induced by hydroxychloroquine.Oncogene.2003, 22: 3927–3936 [30] Yanagisawa H, Miyashita T, Nakano Y and Yamamoto D.HSpin1, a transmembrane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Bcl-2/Bcl-xL, induces a caspase-independent autophagic cell death.Cell Death Differ.2003, 10: 798–807 [31] Suarez Y, Gonzalez L, Cuadrado A, Berciano M, Lafarga M and Munoz A.Kahalalide F, a new marine-derived compound, induces oncosis in human prostate and breast cancer cells.Mol Cancer Ther.2003, 2:863-72 [32] Schulze-Osthoff K, Krammer PH and Droge W.Divergent signalling via APO-1/Fas and the TNF receptor, two homologous molecules involved in physiological cell death.EMBO J.1994, 13:4587-96 [33] Saldeen J.Cytokines induce both necrosis and apoptosis via a common Bcl-2-inhibitable pathway in rat insulin-producing cells.Endocrinology.2000, 141: 2003-10 [34] Broker LE, Kruyt FA and Giaccone G.Cell Death Independent of Caspases: A Review.Clin Cancer Res.2005, 11: 3155-62
2018-10-7
白细胞五分类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08年9月收治的住院时间较长且住院期间多次(4次以上)进行血液一般检查的患者25例,每位患者分别在不同期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检测,对25例患者静脉血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五分类结果与末梢血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五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确保患者的疾病状况不影响两次的血液检测结果,使所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我院采用日本光电MEK-7222K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收集白细胞 (WBC) 、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比积 (HCT) 、红细胞 (RBC) 、血小板 (PLT) 及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嗜酸性粒细胞(MO)、嗜碱性粒细胞(EO)、单核细胞(BA)的检测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采用日本光电MEK-7222K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组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均获得全面结果。
2.1 同组静脉血与末梢血血细胞计数比较
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组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所得血细胞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同组静脉血与末梢血白细胞五分类结果比较
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组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所得白细胞五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的变革,临床和患者对检验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诊断指标、更快的检测速度、更低的检测费用,在门诊运用更快速、更准确、重复性更好、高科技含量更高且成本合理的血细胞分析仪是大势所趋[1,2]。血细胞自动分析技术具有多参数、操作简单、高度自动化、精密度高、速度快、注重环保、较强的质控功能、智能化、有效的筛查正常人群的功能等特点。我院采用的日本光电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MEK-7222K使用先进可靠的多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用血量少、成本低。
曾有文献报道[3],MEK-7222K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台能对大批量20μl末梢血、静脉血进行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五分类,进行快速有效筛检,投入较少,性价比较高,适合大中型医疗机构的现代化仪器。本组结果显示,采用日本光电MEK-7222K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组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均获得全面结果,且检测同组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血细胞计数与白细胞五分类所得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使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或末梢血,均能获得全面五分类结果,便于医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血途径进行检测,可广泛应用于常规检验工作中。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的结果。方法:对我院25例患者应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同组患者应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所得血细胞计数与白细胞五分类结果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或末梢血, 均能获得全面五分类结果, 可广泛应用于常规检验工作中。
关键词: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静脉血,末梢血
参考文献
[1]Roger Hall.Medical laboratory haematology seconded[M].Butterworths, 1991:193-218.
[2]刘润冰, 庄健海.Beckman-Coulter Ac.T5diff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评价[J].齐鲁医学检验, 2004, 15 (2) :18-19, 16.
白细胞五分类 篇7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临床应用
目前,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我科已开始应用,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认识和使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我们对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了主要性能评价,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对象:100例住院患者, 均为我院2009年7~9月份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44例, 年龄8~72岁。 (2) 仪器与试剂: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溶血素、分类包、清洗液、稀释液等试剂均由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有限公司提供。SYSMEX KX-21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溶血素均由日本稀森美康公司提供。
1.2 方法
(1) 仪器的校准和质控:首先用配套试剂校准品按校准程序进行校准。SYSMEX KX-21每年两次校准, 每日做室内质控, 每年参加四次室间质评均合格。 (2) 精密度:采用高、中、低值3个水平的新鲜血标本进行11次测定, 连续测定20d, 分别计算各数据的变异系数 (CV) , 标准差 (SD) 。 (3) 交叉污染率:参昭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的方法对WBC、RBC、HB、HCT、PLT的交叉污染率进行评价。 (4) 线性和准确性:采用100例住院患者静脉采血标本每位在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后, 2h内在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上再次检测, 比较两者偏差值做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精密度
所测结果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 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见表1。
2.2 交叉污染率测定
WBC、RBC、HB、HCT、PLT交叉污染率的LIMIT%分别为2.0、1.0、2.0、1.0、2.0。
2.3 线性
主要检测参数的线性范围取其均值与靶值做相关性分析WBC、RBC、HB、HCT和PLT相关系数 (R) 值分别为0.9999、0.9997、0.9993、0.9998和0.9998。
2.4 准确性评价
见表2。
由表2可见两台仪器检测参数显示良好的相关性WBC、RBC、HB、HCT和PLT的R值分别为0.991、0.997、0.999、0.999、0.987。
3 讨论
随着医疗市场的变革, 临床和患者对检验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更多的诊断指标, 更快的检测速度, 更低的检测费用, 在门诊运用更快速、更准确、重复性更好、高科技含量更高且成本合理的血细胞分析仪是大势所趋.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采用VCS原理: (1) 应用电阻抗原理测量细胞体积 (V) 。 (2) 应用电导性 (C) 技术, 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性能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的内部结构, 即以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比例, 细胞内颗粒的大小和密度来辨别体积相同但性质不同的两个细胞群体。但当高频电流检测时, 可根据两种细胞的核桨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检测信号进行区分。 (3) 应用光散射 (S) 技术, 来自激光源的单色光直接扫描进入计数敏感区的每一个细胞, 根据细胞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散射光, 可提供细胞形态、核结构等光散射信息, 并能鉴别细胞颗粒的构型和质量, 提高细胞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1]。我们对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测定结果均小于仪器的设计指标。精密度检测中WBC最大标准差为0.07, 变异系数 (CV%) 为1.63, RBC为0.03和0.66, HCT为0.48和1.35, PLT为12和3.48, HB为2和0.71, 表明核仪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性能指标高于仪器所规定之要求, 线性测定较广, 其包含了临床出现的病例的血液细胞变化。与SYSMEX KX-21相比WBC、RBC、HCT、PLT、H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97、0.999、0.999、0.998正明相关性良好, 交叉污染率的LIMIT%均在规定范围内, 表明其交叉污染率低。通过以上对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我们认为它性能良好, 测试速度快, 是一台较为理想的血细胞分析仪, 能良好的满足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白细胞五分类 篇8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和精密度高,少量血液即可为临床提供多项、及时、可靠和有效的分析参数,极大地提高了血液检验结果的效率和质量。它正取代传统的显微镜检查法(形态学检查除外)而被广泛应用,但如果不经过严格的性能评价,对仪器的性能不了解就盲目使用,其检验误差将大大超过手工操作的误差。此外,新的血细胞分析仪在安装后或维修后均应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规定对仪器的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合格后方能使用。为了解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性能,我们对该仪器进行了评价试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质控物。Olympus光学显微镜由奥林巴斯光学株式会社提供;EDTA-K2真空采血管由湖南省浏阳市医用仪具厂提供,批号:080318;瑞特-吉姆萨(Wright-Giemsa)染液,由科室自制。
1.2 标本采集
本院门诊及临床住院患者,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2mL(EDTA-K2抗凝)。
1.3 仪器准备
对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日常清洗维护,进行本底检查,满足要求后(WBC≤0.3×109/L、RBC≤0.03×1012/L、HGB≤1g/L、HCT≤0.005、PLT≤10×109/L)做质控。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规定对白细胞分类进行测试[1]。所有检测均在采血后4h内完成[2]。
1.4 评价方法
应用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通道测定,每份标本连续测定3次,取后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白细胞分类的测定值;同时,按白细胞测定结果将所有标本分为白细胞降低组(WBC<4×109/L)、白细胞正常组(4×109/L≤WBC≤10×109/L)及白细胞增高组(WBC>10×109/L)。每份标本均制作3张血片(其中2张染色,另1张存放备用),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且长期从事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工作人员采用双盲法,各由镜分类200个白细胞,共计分类400个白细胞,计算白细胞分类的结果,并与仪器法分类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⑴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相关性较好,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差。白细胞具体分类结果分别见表1、表2、表3。
⑵所有检测标本中,共12份标本仪器未分类,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再生障碍性白血病1例。
3 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最为广泛的仪器之一,随着检测技术、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血细胞分析技术也从二维空间转向到三维结构,从白细胞三分群转向到五分类。目前,国内外主流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一般为: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检测法;电阻抗和射频电导联合检测法及多角度激光偏振光散射检测法[3,4,5]。本试验仪器,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半导体激光系统,通过多角度的激光散射,可以提供细胞的大小、细胞核、细胞颗粒大小等复杂的信息,并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准确地把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区分开来,同时可以筛选各类异常、幼稚细胞,从而实现更精确的五分类检测结果[6]。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血细胞分析结果,方便其为患者开展更准确的血液疾病检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从试验结果可看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相关性较好,其仪器测定结果可信度较高;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相关性较差,可能与单核细胞体积较大,一般分布在血片边缘和末端,导致手工镜检时易产生误差。嗜碱性粒细胞两种方法相关系数均不到0.4,大概与其在正常血液中数量极少有关[7,8,9,10]。此外,对于某些白血病患者,该仪器无法对白细胞进行分类,提示异常细胞及幼稚细胞的存在,应用手工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11,12]。
综上所述,通过对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评价,该仪器能准确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而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分类结果可信度较低,且对有异常细胞及幼稚细胞的血液标本可能存在无法分类现象。该仪器作为血液筛查可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但对于异常标本,手工镜检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摘要:目的对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进行评价。方法应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各标本进行全血通道检测,并同时进行手工镜检。结果白细胞降低组、白细胞正常组及白细胞增高组白细胞分类结果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相关性较好,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差。对某些白血病标本,仪器存在不分类现象。结论迈瑞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准确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而对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分类结果可信度较低。该仪器作为血液筛查可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但对于异常标本,手工镜检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手工镜检法,血液筛查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blood cell analyzer 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differential leukocyte and reticulocyte counting and cell marker application.Prepared by the ICSH expert panel on cytometry[J].Clin Lab Haemat,1994(16):157-174.
[2]苏庆军,赵燕,陈建国,等.血液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3):55-57.
[3]沈秀芬.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技术及使用和维护[J].医疗装备,1998,11(5):6-10.
[4]李永海,杨占双,李满库.五分类血液分析仪选型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19(3):63.
[5]张旭凯,陆海峰.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10):52-56.
[6]王松霞,韦涌涛,刘程,等.BC-5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使用与评价[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2):105.
[7]杜娟,吴卫,李薇,等.日本光电MEK-7222K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5):341-344.
[8]李占君,侯兴宁.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0):943-944.
[9]朱晓燕.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评价[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18-21.
[10]李亚红,林志远,罗建伟.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功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7):586-591.
[11]陈树辉,黎绍仕.BC-5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异常报警信息的分析及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93-94.
白细胞五分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8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均具备完整的血常规检查资料, 同时均与白血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 男48例, 女32例;最小年龄13岁, 最大年龄49岁, 中位年龄 (26.8±2.1) 岁。
1.2 所选仪器及试剂
选用日本光电MEK8222K作为五分类血球仪;同时, 所用试剂为此公司配套的试剂;另外, 选用0lympus-CX21显微镜[2]。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集肘静脉血, 血量为2 ml, 进一步完成检验工序;推成舌形血片, 为255 mm×45 mm, 血片厚薄一致, 平坦均匀, 中间位置不存在空洞及溶血, 并且头、体及尾层次分明。在染色方面采取wright法, 进一步基于血液分析仪上完成检测[3]。最终, 将白细胞数与白细胞散点图获取, 然后对两方面进行判断, 看有没有异常细胞存在。
1.3 判定标准
对于染色合格的血片, 采取图型Ⅲ基于体尾交界位置, 利用油镜进行分类, 以分别的方式, 对500个白细胞进行计数, 对当中N、E、B各个细胞所占的比重 (%) 进行检测。异常细胞标准为: (1) 白细胞数计数增加1/2 (50%) ; (2) 淋巴细胞所占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另外, 对于异型淋巴细胞来说, 其所占比重不低于60%;而原始细胞及核红细胞则不低于10%, 且幼稚细胞同样不低于10%[4]。
2 结果
在8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中, 36例为急性白血病, 其中12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2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4例为慢性白血病, 其中3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3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0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直方图当中, 32例为异常, 异常率为88.89%;23例为警示者, 占63.89%;9例为无警示者, 占25.00%。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诊断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病灶, 临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为血细胞数量产生很大程度的改变, 其二为血细胞成分产生很大程度的改变[5]。另外, 通过血常规检查, 其指标通常会产生诸多异常情况。在血常规检查方面, 通常会借助血液分析仪, 通过该仪器能够将各类细胞的体积准确地测量出来。同时, 还能够为白细胞的分类提供保障依据。倘若存在异常细胞被检出, 此检测仪器警示信息便开始进行提示。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常规分析, 发现血细胞所呈现出来的多态性及复杂性尤为显著[6]。同时分类图型存在很大程度的误差, 这主要是由于仪器与血液标本等方面所导致的, 比如在仪器方面, 其系统属于固定状态, 不具灵活性, 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又如在血液标本方面, 因受到各患者体征不同的影响, 导致血液样本的采集、储藏及染色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进一步在产生分类图型误差的情况下, 便会使结果分析产生误差[7]。大致上而言, 便是对于同一个患者, 在不同的时间当中, 或者给予不同的采血策略及仪器, 那么所得出的结果分析也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白血病患者, 在确定血常规及白细胞分析对其初诊的价值作用的基础上, 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给予中医辨证分型中, 白血病可分为淤血咳嗽、气血两虚及热度入血等型[8]。因此, 可采取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等中医疗法, 并辅于西医治疗。在患者化疗阶段, 可使用一些具备抑制药毒副作用的中药, 以此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保障依据。
总之, 结合本组研究结果, 可以发现:对于白血病初诊患者, 在血常规白细胞数处于正常的状态或者下降的状况下, 同时直方图属正常, 且没有警示信息出现, 便需要对散点图及血涂片采取尽早的严密观察, 以此使白血病患者的漏诊及误诊现象得到有效避免。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及白细胞分析在白血病患者初诊中的价值作用。方法:抽取2014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各项指标基于急慢性白细胞患者中的不同之处进行总结, 并对细胞分类对白血病患者初诊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中, 36例为急性白血病, 其中12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2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4例为慢性白血病, 其中3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3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0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直方图当中, 32例为异常, 异常率为88.89%;23例为警示者, 占63.89%;9例为无警示者, 占25.00%。结论:对于白血病初诊患者, 在血常规白细胞数处于正常的状态或者下降的状况下, 同时直方图属正常, 且没有警示信息出现, 便需要对散点图及血涂片采取尽早的严密观察, 以此使白血病患者的漏诊及误诊现象得到有效避免。
关键词:白血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分类
参考文献
[1]刘南, 夏建胜, 桑玉旗, 等.FLT3-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5 (1) :8-12.
[2]刘岚, 赵慧萍.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3) :142-143.
[3]陆作洁, 农少云.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5) :2062-2063.
[4]王克强, 亓云法, 王静, 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21 (7) :538-542.
[5]梁思聪, 何莲珠.用血液分析仪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检测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3) :68-69.
[6]李花珍.Coulter LH7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血病的初筛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8 (11) :189-191.
[7]姚东平, 王祖蓉.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诊断白血病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5) :578, 580.
白细胞五分类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待评价仪器:XS-800i自动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及校准物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该仪器利用电阻抗原理检测红细胞和血小板、用十二磺基硫酸钠法测量血红蛋白浓度、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原理结合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技术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IP信息报警。
(2)对照仪器:XE-2100全自动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全血质控物及校准物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
1.2 血标本
血标本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受检者早晨空腹,用真空抗凝管(BD公司生产,含EDTA-2K 3.6 mg)从肘静脉采血2 ml。混匀后室温(18~22℃)放置,于采血后1~4 h(总重复性5h内)完成检测。
1.3 检测方法
XS-800i每天开机后预热至少30 min,全血质控物测试合格后检测待测标本。将标本轻轻颠倒混匀8~10次,以手动开盖后放在XS-800i吸样针下,按“START”键吸入标本进行测试,显示并打印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1.5 质量控制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安装、调试完毕后,按照仪器操作程序,用配套的全血校准物将全血细胞参数校准。以后每次实验前均先测试全血质控物,结果均在其靶值允许的范围内。对照仪器XE-2100(实验前已校准)每天测量全血质控物,结果均在质控物靶值允许的范围内。
2 评价指标与结果
2.1 总重复性
随机取临床新鲜抗凝静脉血20份(正常、异常标本各10份),随机排列,在XS-800i上测定1次,该批样本室温放置2h及4 h后,再各重复测定1次。检测数据根据下列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各评价参数的总CV%:
其中,SSQ(组内离均差平方和)=∑(各测定值)2-∑(各样本小计)2/n。n:重复测定次数,u:样本数。
结果:WBC、RBC、HGB、HCT、RDW、PLT和MPV的总重复性测试结果分别为1.79%、1.62%、1.34%、0.57%、1.75%、3.89%和1.56%。
2.2 精密度
包括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
随机选取10份(正常、异常标本各5份)临床新鲜抗凝静脉血分别在XS-800i上测定,每份标本连续测定3次;该批样本室温放置2 h后再重复以上操作。批内、批间精密性(CV%)结果见表1。
2.3 携带污染率
先取1份高值血细胞样本连续测定3次,随后立即取一份低值血细胞样本连续测定3次,用下列公式:携带污染率CV%=[(l1-l3)/(h3-l3)]×100%计算。WBC、RBC、HGB和PLT参数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20%、0.56%、0、0.45%和0.86%,均小于1%,符合要求。
2.4 稀释效应
取一份高值血细胞抗凝血样本离心除去部分血浆,WBC、RBC、HGB、HCT和PLT值分别为79.8×109/L、7.54×1012/L、248g/L、64.8%和685×109/L,以此样本为100%。再用稀释液将该血样本按80%、60%、40%、20%、10%和0%进行稀释,然后从低到高测定不同稀释度的血样本,每份重复测定2次取均值作为实测值,并与经计算所得各稀释度的期望值相比较。所测CBC参数各稀释度的实测值与期望值之间密切相关(r>0.998),见表2。
2.5 可比性
随机抽取106例临床新鲜抗凝静脉血,每份样本分别在XS-800i上连续检测2次,然后立即在XE-2100上以自动进样模式也连续检测2次,各取平均值进行统计。XS-800i与XE-2100结果的可比性见表3。
2.6 白细胞分类
2.6.1 精密度
取1份抗凝血(其中Neut 61.8%、Lym 25.4%、Mon 6.4%、Eos 4.8%和Baso 1.2%)在XS-800i仪器上重复测定11次,取第2~11次的白细胞分类结果计算CV值。五类白细胞(Neut、Lym、Mon、Eos和Baso)重复测定的CV值分别为1.14%、0.97%、5.65%、4.27%和16.20%。
2.6.2 可靠性
取227例临床新鲜抗凝静脉血(其中内科和外科标本120例、血液系统疾病38例、肿瘤放化疗39例、妇产科和小儿科标本30例)在XS-800i仪器上测定,每份样本重复测2次取均值。同时每份血推3张符合质控要求的血片,瑞氏染色后其中2张血片(另1张备用)由2位有经验的技师在体尾交界处按《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3]进行白细胞分类,将白细胞分为Neut、Lym、Mon、Eos、Baso及各类异常细胞,每张血片油镜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共计400个白细胞取均值,再与XS-800i仪器的白细胞分类值进行比较。227例标本中,171例人工镜检白细胞形态正常的样本,XS-800i仪器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结果比较见表4。
2.6.3 异常细胞测定(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
(1)XS-800i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系统的设置:将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异常淋巴细胞报警的临界值均设在100。若任何一个报警指标的临界值低于100则定义为仪器阴性,若在100~300(最大值)之间则定义为仪器阳性,数值的大小反映了报警指标的可信度。
(2)涂片镜检阳性判断标准:(1)原幼细胞≥1%;(2)早幼/中幼粒>≥1%;(3)晚幼粒≥2%;(4)杆状核粒细胞>5%;(5)NRBC≥1%;(6)异常淋巴(包括异型淋巴)>2%。
(3)评估方法:以镜检分类结果为金标准(2个镜检人员中只要有1人发现阳性结果,即为镜检阳性),对227例标本仪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和假阴性。真阳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且镜检结果为阳性,假阳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但镜检结果为阴性;真阴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不报警且镜检结果为阴性,假阴性定义为仪器白细胞分类不报警但镜检结果为阳性。
(4)评估结果:该仪器白细胞分类报警的假阳性为35.5%、假阴性为8.20%、一致率为71.8%;假阳性标本主要是出现“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和核左移”报警;假阴性标本分别是晚幼粒细胞(2%~4%)3例、原幼淋巴细胞(2%)1例和有核红细胞(2∶100)1例,这5例标本由于异常细胞的比例较低,不仅白细胞散点图变化不太明显,而且也无相应的报警。但这几个病例有的血小板数值减低或直方图异常报警、有的血红蛋白值明显减低,结合临床资料和笔者日常工作中使用的“自动血细胞分析复检筛选规则”,都需要进行血涂片染色人工镜检复核,不会漏掉异常细胞。
3 讨论
本次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显示,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参数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良好,CV值均<2%。总重复性CV值在要求范围内,除血小板为3.89%,其他CBC参数均<2%。携带污染率低,CBC参数均<1%,符合要求。在常见的正常及病理范围稀释效应良好,所测CBC参数各稀释度的实测值与预示值之间密切相关(r>0.998)。与XE-2100检测的血细胞结果对比分析,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CBC各参数r值均>0.99,显示该仪器细胞计数性能良好。
白细胞分类:Neut、Lym、Mon、Eos和Baso重复测定的CV值分别为1.14%、0.97%、5.65%、4.27%和16.20%。171例人工镜检白细胞形态正常的样本,XS-800i仪器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结果比较(r值),两者对Neut、Lym和Eos分类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值分别为0.981 6、0.979 5、0.962 9),对Mon次之(r值为0.824),对Baso的分类结果相关性欠佳(r值为0.587)。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外周血中Baso数量少、也与其在血片中分布不均有关[4,5]。对血液病样本出现幼稚细胞,严重感染、肿瘤放化疗或外科手术后等情况出现中或晚幼粒细胞、较多的杆状核粒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XS-800仪器上白细胞散点图可有较明显变化或报警提示。对血标本中杆状核粒细胞比例较少或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或Dohle小体等中毒性改变时,该仪器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和核左移”等假阳性报警。如标本中异常细胞的比例较低,该仪器白细胞散点图变化不太明显或无白细胞分类报警,可出现假阴性,详细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尽管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检测已由过去单纯的电阻抗原理发展到光散射、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染色、高频传导和鞘流技术等联合应用,有些仪器还能够对分析标本中的原始细胞、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和异型淋巴细胞等进行报警提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迄今为止,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学检查仍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当遇到可疑情况,尤其是在病理条件下,需要人工以显微镜复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6,7]。因此,这类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也只能起“过筛”作用。不仅当白细胞总数过高或过低、白细胞散点图或直方图异常、有异常细胞报警提示、分类结果明显异常或不分类及某些特殊标本,而且当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方图异常、或有异常报警提示等情况时,都应该结合临床诊断,进行血涂片染色人工镜检复核,以保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8]。因此,各实验室应根据所用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特点和各自医院患者组成情况,制定适用的“自动血细胞分析复检筛选规则”,对异常标本进行血涂片染色人工镜检复核,防止漏掉异常细胞。
总之,通过对XS-800i自动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系统评价,表明其分析速度较快,提供的参数较多,与已知性能的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可比性强、相关性好,是一种性能较好的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用血量较少,既可采用抗凝静脉血又可采用抗凝末梢血检测,而且操作简便,并有较高的数据处理和储存能力,机内可存储1万份标本的数据及图形资料,方便查询;而且具有接入院内局域网、输出检测数据等功能。因此,该仪器不仅适用中小医院的检验部门,也能满足较大医院的急诊检验室的需要,是一款较理想的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参考文献
[1]ICSH.Clin Lab Heamotal[S].1984.
[2]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Methe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roved GuidelineEP9-A.Pennsylvania:NCCLS,1986.
[3]WS/T246-2005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S].
[4]Carter A B,Chavda N,Grant D,et al.Evaluation of the Sysmex SE-9000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J].Sysmex J Int,1995,5:6-16.
[5]Vives2Corrons J L,Besson I,Jou J M,et al.Evalution of the Ab-bott Cell-DYN3500hematology analyzer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J].Am J ClinPathol,1996,105:553-559.
[6]朱忠勇.怎样看待血液及尿分析仪的过筛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6]:321-323.
[7]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仪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2]:785-787.
【白细胞五分类】推荐阅读: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招标参数11-18
人工分类白细胞07-12
白细胞分类检测论文06-03
血细胞分类08-10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分类08-16
2023-2027年中国五分类血球仪市场竞争态势报告10-19
白细胞抗原10-14
尿液白细胞10-20
白细胞减少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