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2024-10-03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共7篇)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篇1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健康的57名同龄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另比较观察组中不同FAB分型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2(IL-2)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胰岛素2号增长因子(IGF-2)高于对照组,脑脊液胰岛素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结果也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认为对此类患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清,脑脊液,胰岛素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临床并不少见,关于本类白血病的相关研究也并不少见,且关于本病的众多研究中也并不乏关于本类患者血液或脑脊液中检测指标的研究[1,2],而白细胞介素作为在较多疾病中均呈现异常的指标,其在本类患者的血液及脑脊液中的表达研究虽不少见,但是关于其全面且细致的探讨仍十分缺乏,而胰岛素相关指标也是在此类患者中研究较热但是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的指标,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细致的研究价值也较高[3,4]。本文中笔者就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探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8月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健康的57名同龄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7名健康人员中,男性37名,女性20名;年龄1.6~13.2岁,平均年龄(5.9±0.6)岁。观察组的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1.5~13.4岁,平均年龄(5.8±0.7)岁。FAB分型:L1型者35例,L2型者12例,L3型者1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与性别方面的统计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及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将静脉血标本以离心机离心,取血清部分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胰岛素相关指标为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胰岛素2号增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2,IGF-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 3),白介素相关指标为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然后将两组的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另比较观察组中不同FAB分型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清胰岛素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IGF-1及IGFBP-3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GF-2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脑脊液胰岛素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脑脊液IGF-1、IGF-2及IGFBP-3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的血清白介素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IL-2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1)与L1型者比较,P<0.05;2)与L1型及L2型者比较,P<0.05;3)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脑脊液IL-2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脑脊液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1)与L1型者比较,P<0.05;2)与L1型及L2型者比较,P<0.05;3)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1)与L1型者比较,P<0.05;2)与L1型及L2型者比较,P<0.05;3)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L1型及L2型者比较,P<0.05;3)与L1型者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类进行性的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研究较为多见,且众多研究涉及面较广,其中关于本类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相关指标的研究并不少见,但是众多的关于此类患者血液及脑脊液指标研究结果的差异较大[5,6]。胰岛素相关指标中的IGF-1、IGF-2及IGFBP-3是在多类疾病中均呈现异常的指标,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变化研究也可见,其对于细胞因子的平衡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7,8],且对于邻近细胞的表面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因此其与恶性肿瘤细胞的移植失控影响较大,这也是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异常的重要因素,本类指标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变化研究也可见,但是对其的细致变化研究极为必要[9,10],再者,IGF-1、IGF-2及IGFBP-3与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肿瘤细胞的抑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发展等关系较大,因此其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变化研究也极为必要。另外,白细胞介素中的IL-2、IL-6及IL-8也是在多类恶性肿瘤患者中呈现异常的指标,其不仅仅对于此类患者的免疫失衡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且对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及血管生成等有较大的影响[11,12,13],因此在白血病患者中的研究价值也较高。

本文中笔者就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并与健康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相关指标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表现为血清及脑脊液IL-2、血清IGF-1及IGFBP-3异常降低,其他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异常升高,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结果也有明显差异,说明上述血清及脑脊液相关指标对于本病的检测及诊断价值,同时对于疾病的FAB分型价值也较高[14,15,16],上述情况的发生,与上述指标与疾病的细胞抑制及免疫调节异常等密切相关,IGF-1、IGF-2及IGFBP-3越低的患者其肿瘤受抑制的情况相对较轻,因此其血清表达也相对较低,而脑脊液中的指标则因其内源性保护作用有关,因此呈现应激性升高。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认为对此类患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的价值较高。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篇2

1 IL-10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 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 具有复发性、自限性和周期性特征, 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大量研究称其发病可能是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3], 而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敬等[4]采用ELISA测定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 结果RAU患者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这提示IL-10的增高可能与RAU的发病机制有关系, 其机制可能是高表达的IL-10能够削弱抗原提呈细胞 (APC) 的抗原递呈能力, 下调T细胞MHC-Ⅱ分子与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抑制T细胞增殖及分泌炎症因子[5], 导致机体对病原刺激物失去控制力而发病。Avci等[6]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低于正常人, 造成以上原因有可能是RAU发展的不同阶段、民族基因、地理位置的差异, 其机制可能为脂质加速过氧化, 增加了血清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同时, 血清抗氧化机制降低, 由于低IL-10的释放, 抑制它的功能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可能不被抑制, 造成RAU的发生。RAU的发生与患者全身和局部免疫状态关系密切, 提示需要通过治疗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复发率。

2 IL-10与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 (oral lichen planus, OLP) 是一种发生于口腔黏膜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中Treg细胞在OL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7]。Foxp3是Treg细胞的典型标志, Lei等[8]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ervesretrna-seriptionpolymera seehaineraetion, RT-PC) 发现OLP中Foxp3 m 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IL-10是Treg细胞的效应因子之一, 这可能导致了OLP患者外周血IL-10的增高。朱建华等[9]发现OLP患者血清和唾液中IL-10含量均有增高, 并且推测是否可以将患者唾液中IL-10的含量取代外周血的检测, 但是唾液的正常指标还有待研究。王立新等[10]通过解毒愈溃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实验得出IL-10的水平低于对照组, 临床观察能减轻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疼痛不适,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远期可以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来实现的。Agha-Hosseini等[11]研究OLP与SLE在白细胞介素水平的比较中提到, 可以利用IL-10、INF-α等细胞因子来预测OLP的严重程度和监测疾病活动程度, 致病因素中Th1和Th1细胞因子分泌之间的不平衡在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细胞因子IL-10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网络, 可以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Al-Mohaya等[12]实验证据表明OLP患者IL-10基因1082gg和频率-1082ga型略高, 但和对照组没有显著的不同 (P>0.05) , 从1082G/A, -819Cc/T, -592C/A提取的单倍型ATA, 表明IL-10多态性更常见于OLP患者, 其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其与OLP的敏感性可能有关联;IL-10水平升高与-1082G/A、-819C/T和-592C/A等位基因有关, 从而为该病具有遗传因素提供了支持证据。

3 IL-10与白塞病

白塞病 (Behcet disease, BD) 又称白塞综合征, 1937年由土耳其皮肤病医师Hulusi Behcet首先定义为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本病原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有关, 其中遗传因素多和感染因素有关。BD的发生是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之间, 细胞因子在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它们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介导效应和调节功能, Talaat等[13]利用MS-PCR、SSP-PCR以及ELISA实验方法证明BD患者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01) , 初步研究表明IL-10基因多态性 (-1082G/A) 在BD患者中起着较为敏感的作用。同样, Jianmin Hu等[14]在单核苷酸水平研究IL-10六种基因类型, 显示其多态性与白塞病有密切相关性, 而且对BD患者来说是比较危险的信号因子。Maxime Touzot等[15]指出IFN-α通过刺激IL-10的产生是治疗白塞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调节机制可能是在Th1和Th17中发挥作用。

4 IL-10与天疱疮

天疱疮是一类严重的、慢性的黏膜-皮肤自身免疫大疱性疾病, 其中寻常型天疱疮发生在口腔中的损害最为多见;其典型的病理学表现为上皮内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为特征, 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核心即棘层松解, 它以出现针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桥粒成分的特异性Ig G抗体引起棘层细胞松解为特征, 细胞因子是细胞免疫的主要参与者, 王鹰等[16]建模后通过组织病理学实验表明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能加重天疱疮抗体 (Pab) 导致的棘层松解现象, Th2型细胞因子IL-10能随浓度的增加明显减轻天疱疮抗体所致棘层松解, 但其具体机制还需后续研究。调节天疱疮患者Th1/Th2型T细胞比例失调有望对其治疗提供有力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 IL-10在免疫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 还表现在诱导耐受中起着核心作用。Smaldini等[17]在口服牛奶蛋白给药的干预后, 增加了对敏感的控制。Th2免疫反应通过启发黏膜中IL-10和TGF-β生调节性T细胞, 抑制过敏症状和过敏反应。预期随着学者们对IL-10与口腔黏膜病相关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通过一系列调控机制选择最优途径给药, 减轻患者其他不良反应, 最终调节患者IL-10的表达水平, 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创新的治疗方式。

摘要: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 IL-10) 是一种CD4+Th2型细胞因子, 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及抗炎活性, 属于具备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 主要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诱导炎症以及促进癌症发展等生物学活性。口腔黏膜病, 如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等发病率比较高, 病因不明确, 根治比较困难, 近几年来发现IL-10与口腔黏膜病的关联越来越密切, 本文主要就IL-10与几种口腔黏膜病之间发生、发展存在的重要关系进行综述。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2 月~2013 年6 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RA患者60 例 (RA组) , 均符合ACR2010RA最新诊断标准, 其中男12 例, 女48 例, 年龄26~77 岁, 平均年龄 (51±13) 岁, 病程3~360 个月, 平均病程 (27.4±19.6) 个月, 关节压痛数 (10.4±4.7) 个, 关节肿胀数 (8.8±4.0) 个, 晨僵时间0.1~3.0 h, 平均晨僵 (1.0±0.5) h, CCP阳性46例, RF (422.7±448.1) IU/ml, ESR (44.7±17.3) mm/h, CRP (29.1±23.8) mg/L, DAS28 评分 (5.2±0.9) 分。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30 例 ( 健康对照组) , 其中男14 例, 女16 例, 年龄20~65 岁, 平均年龄 (33±10) 岁。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

1. 2 IL-25 测定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5 ( 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 , 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进行测定。

1. 3 指标测定采用国际公认的常规检测方法测定两组RF、CRP、ESR、CCP抗体等其他实验室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RA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25 水平比较RA组中血清IL-25 水平为 (248.2±106.7) pg/ml, 高于健康对照组 (48.5±25.3) p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 2 RA活动组和临床缓解组血清IL-25 水平比较RA患者的临床缓解标准[2]为:晨僵时间≤ 15 min ;无疲乏感;无关节疼痛;无关节压痛;无关节或软组织肿胀;ESR男性<20 mm/h, 女性<30 mm/h, 满足以上5 条以上者为临床缓解。根据此标准将RA患者分为活动组 (37 例) 和临床缓解组 (23 例) 。血清IL-25 水平分别为 (262.7±120.6) pg/ml和 (241.5±107.0) pg/ml,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3 RA组CCP阳性组和CCP阴性组血清IL-25 水平比较RA组中CCP阳性组和CCP阴性组IL-25 水平分别为 (305.3±130.5) 、 (208.7±27.3) pg/m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4 RA组血清IL-25 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相关分析RA组血清IL-25 水平与ESR、CRP、年龄、关节压痛数、DAS28 无相关性 (r=0.352、-0.193、-0.058、-0.042、-0.206, P>0.05) 。与病程、关节肿胀数、RF呈正相关 (r=0.292、0.311、0.406, P<0.05) 。

3 讨论

RA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 可侵犯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及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腱, 是造成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RA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但细胞因子在RA的致病中至关重要, 且与RA病情活动密切相关[3]。IL-25 是IL-17 家族中的新成员, 主要参与Th2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可诱导IL-6、IL-8 等前炎症因子, 参与RA病理过程[4]。

本研究以RA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IL-25 在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发现RA组血清IL-25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与相关文献关于IL-25 参与RA病理过程的报道相符, 且经治疗已达临床缓解的RA患者血清IL-25 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 提示IL-25 可能对R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也有研究[5]发现, 在关节软骨中有IL-25 的表达, 且可抑制关节软骨基质的合成, 刺激NO的释放和IL-6 的产生, 在IL-25 为10 nmol/L时, 可使黏多糖蛋白的合成降低20%, NO的释放增加400%, IL-6 的产生增加330%, 提示IL-25 与IL-25R结合后可引起与IL-17R受刺激后相似的下游效应, 从而参与关节炎性疾病的发生。抗CCP抗体是RA较早出现且较为特异的抗体, 可作为RA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6], 也是骨破坏的危险因素及判断关节预后的重要指标[7]。本研究中RA组的CCP阳性组与阴性组IL-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本研究只检测了患者CCP阳性率, 并没有定量检测CCP抗体滴度, 因此仅能得出CCP阳性率与RA患者IL-25 水平无相关的结论, 但无法反映出CCP抗体含量与IL-25 的关系。另外, 本研究结果显示RA组IL-25 水平与另一个标记性抗体RF呈正相关, 不能完全排除IL-25 参与RA相关抗体产生过程的可能。

在CIA模型研究中Kaiwen等[8]对CIA鼠脾细胞和膝关节滑膜进行IL-25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 分析, 其中IL-25 m RNA表达明显增强, 而用ELISA检测CIA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5 的含量也增加。在CIA的高峰期IL-25 水平持续上升, 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炎症早期。这表明IL-25 和RA的疾病活动和进展相关。但本研究结果显示RA活动组血清IL-25 水平并不显著高于临床缓解组, 且RA组血清IL-25 水平与DAS28、ESR、CRP、关节压痛数无相关性。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或者IL-25 参与RA病程的机制复杂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IL-25 水平明显升高, 说明其参与了RA病理过程。在CIA模型中, 外源性给予重组IL-25 可致关节炎的发生, 而抑制IL-25 的下游信号则可减少其关节肿胀和骨破坏, 同样表明IL-25 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推断, IL-25 可能参与RA的发生发展, 对RA的诊断有价值, 但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研究的完善, IL-25 有望成为RA未来治疗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1]蒋明, 朱立平, 林孝义.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815.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 14 (4) :265-270.

[3]徐晓玲, 梁瑞霞, 黄君健, 等.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生物技术通讯, 2008, 19 (1) :111-114.

[4]Hurst SD, Muchamuel T, Gorman DM, et al.New IL-17 family members promote Th1 or Th2 responses in the lung:in vivo function of the novel cytokine IL-25.J Immunol, 2002, 169 (1) :443-453.

[5]唐宏勇, 李忆农.IL-25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医学, 2013, 44 (12) :807-812.

[6]Vincent C, Simon M, Sebbang M, et al.Immunoblotting detection of autoantibodies to human epidermis filaggrin:a new diagnostic tes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 Rheumatol, 1998, 25 (5) :838-846.

[7]Kroot EJ, de Jong BA, Van Leeuwen MA, 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ecent-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 2000, 43 (8) :1831-1835.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2002年美国NKF-K/DOQI对CKD定义及肾功能分级的标准[6],对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入住本院内科住院确诊为肾脏病的患者,严格按诊断标准纳入。共有61例入选本文,其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3.6±15.5)岁;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1级20例、2级8例、3级15例、4级8例、5级10例。病例剔除标准: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原发的心血管、肝和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在观察期间存在肾功能短暂可逆性下降的因素(包括未控制的高血压、过分摄入蛋白质、严重感染、创伤、应用肾毒性药物、尿路梗阻、血容量不足)及开始透析(包括血透、腹透)。健康对照组为本院的健康体检者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2.8±16.2)岁,无心、脑、肝、肾、肺和内分泌等主要器官系统的实质性病变。

1.2 血清IL-2水平测定

取晨空腹静脉血2mL,注入试管中待凝固后,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低温保存待测。测定前置室温下复融混匀,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测定。IL-2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操作程序严格按说明书。试剂购自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药盒灵敏度为50pg/mL,批内变异系数<5.0%,批间变异系数<10%。IL-2抗血清与TNF、IFN、IL-6、IL-8等均无交叉反应。

1.3 心血管病变的判断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断为存在心血管病变:(1)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2)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心肌缺血、心肌损害;(3)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不全、中等量或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中度或中度以上瓣膜病变;(4)各种心律失常。

1.4 其他临床检测资料

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血钙(Ca2+)、血磷(Po33-)、血压(BP)。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ONE WAY ANOVA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般资料健康对照组患者与CKD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相似(P均>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5;与肾功能1级比较,▲P<0.05;与肾功能2级比较,#P<0.05。

2.2 血清IL-2水平变化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D组患者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功能1、2级患者血清IL-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功能3、4、5级患者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与肾功能1级比较,肾功能2级患者血清IL-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3、4、5级患者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与肾功能2级比较,肾功能3、4、5级患者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见表2。

2.3 血清IL-2水平与肾功能变化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IL-2水平与Scr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与Ccr呈负相关(r=-0.326,P<0.05)。

2.4 血清IL-2水平与心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

2.4.1 有、无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2水平比较

根据心血管病变判断标准,CKD组患者中有心血管病变21例,无心血管病变40例,两者间血清IL-2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2 高血清IL-2者与正常血清IL-2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以健康对照组血清IL-2水平95%范围上限(7.26ng/mL)为标准,血清IL-2水平≥7.26 ng/mL的患者为高血清IL-2组,<7.26ng/mL的为正常血清IL-2组。CKD组患者中高血清IL-2者22例,正常血清IL-2者39例,两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4。

2.5 血清IL-2水平与其他临床资料的关系

血清IL-2水平升高主要见于肾功能3、4、5级者,因此作者选择41例肾功能2-5级的CKD患者(相当于CRF水平)血清IL-2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肾功能2~5级的CKD患者血清IL-2水平与TG、LDL、血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钙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龄、病程、血压、TC、HDL、Hb、ALB无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2水平依次与Ccr、血钙、TG关系最为密切,回归方程为y=-5.745x1+(-3.265)x2+0.862x3+16.417(y为IL-2,x1为Ccr,x2为Ca2+,x3为TG)。见表5。

3 讨论

IL-2作为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常用来反映CKD免疫状况。既往多数研究[1]显示CKD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下,而本文结果显示:肾功能3、4、5级患者血清IL-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与文献报道的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为:(1)检测IL-2水平的方法不同,常用的生物测定法存在灵敏度差、要求高、检测结果难以标准化等问题,本文采用了灵敏度较高的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方法的不同,可造成结果差异。(2)晚、终末期肾病患者常常存在慢性炎症活动状态[7],研究[8,9]表明CKD患者血中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的升高,提示T淋巴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活化,可引起IL-2产生和分泌增加,导致血清IL-2水平升高,这可能是CKD患者IL-2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血清IL-2水平CKD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尤其是在肾功能3、4、5级时升高更为显著,且与Scr呈显著正相关,与Ccr呈显著负相关。IL-2是分子量为15.5KD的糖蛋白,可通过肾小球孔径屏障而自由滤过,但由于IL-2的产生及其产量的下降都相当迅速,因此IL-2通过肾小球滤过是极少的。即使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是导致血清IL-2水平升高的直接原因,那么IL-2水平的显著升高不应该出现在肾功能3级时,而该更晚些。研究[4]证明,sIL-2R能显著增加红细胞灌注鼠肾模型鼠肾小球滤过率,长期灌注可增加血管阻力。IL-2可抑制脏层上皮细胞合成硫酸类肝素,破坏肾小球阴电荷屏障,可能参与蛋白尿的形成[5]。在对类固醇耐受的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的患者,血清IL-2水平随病情活动而显著升高,用环孢素A治疗后病情缓解,血清IL-2随之下降[3]。淋巴细胞活化抑制剂tacrolimus可抑制IL-2与sIL-2R的合成,能明显改善实验性肾小球硬化的TGBβ、PDGF及病理等多项指标[2]。可见,IL-2参与了肾脏病的进程。本文结果还显示,CKD患者肾功能减退时血清IL-2水平与血钙呈显著负相关,与血磷、TG、LDL呈显著正相关。已公认的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可通过钙离子抑制IL-2的转录;而血钙降低,PGE2与cAMP抑制IL-2转录的作用减弱,使IL-2转录增强,IL-2水平升高。虽然现尚未IL-2与血脂直接关系的报道,但有研究[10]表明,大量摄入氢化脂肪可增加IL-6、IL-1、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量,而IL-6和IL-1可促进IL-2的产生和分泌。低钙、高脂都是肾功能减退后代谢紊乱的产物,上述结果又印证了血清IL-2水平升高是肾功能减退代谢紊乱的结果。故作者认为,CKD患者肾功能不全时出现代谢紊乱,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引起血清IL-2水平升高;IL-2升高可反过来作为损伤因子,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及代谢紊乱,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加速CKD病情的进展。

本文结果相关分析表明,有心血管病变的CKD患者血清IL-2水平与无心血管病变的CKD患者血清IL-2水平有显著的差异,有心血管病变的CKD患者血清IL-2水平比无心血管病变的患者显著升高;高血清IL-2的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正常IL-2的患者明显增加,提示IL-2升高与CKD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1]Bhatin M,Brady M,Shokuhi S.Infammatory mediator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J Pathol,2000,190(2):117- 125.

[2]Hamar P,Peti-Peterdi J,Szabo A,et al.Interleukin-2 de- pendent mechanisms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merulosclerosis after partial renal ablation in rate[J]. Exp Nephrol,2001,9(2):133-141.

[3]Schrier RS,Fasett RG.Serum interleukin-2 levels in a pa- tient with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Relation- ship to clinical course and cyelosporine A therapy[J]. Lancet,2001,355:1509.

[4]Tang CS,Altman A,Good RA.Interleukin-2 and other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glomerular and 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J].World J Surg,2000,24 (7):797.

[5]Kerr PG,Lan HY,Atkins RC,et al.Inflammatory mark- ers and onset of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esults from the acute Lancet study[J].Lancet,2003, 357:2305-2311.

[6]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K/DOQI clini- 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 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J].Am J Kidney Dis,2002,39:S1-246.

[7]Bergstrom J,Lindholm B.What are the causes and conse- quences of the chronic inflammatory state in chronic dial- ysis patients[J].Seminars in Dialysis,2000,13:163-164.

[8]Kand DH.Relationship of plasma interleukin-2 with chro- nic glomerulonephritis vasospasm in humans[J].Kidney Into,2005,27(3):81-85.

[9]任清华,胡森.腹主动脉术后给予外源性NO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和肾脏功能障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451.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慢性牙周炎组选自广东省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患者,共173例。男86例,女87例;年龄33~78岁,平均(50.7±9.8)岁。健康对照组来自广东省口腔医院门诊检查人群。共168例,男84例,女84例;年龄35~79岁,平均(51.3±10.7)岁。(2)牙周炎诊断标准:所有受检者检查六颗指数牙:16、11、26、36、31和46,如果指数牙缺失以邻牙代替,每颗牙记录6个位点。根据平均牙周附着丧失(AL)的程度,慢性牙周炎组可分为轻度(AL 1、2 mm)、中度(AL 3、4mm)、和重度(AL≥5 mm);健康组为平均牙周附着丧失≤0.5 mm,无邻面牙周附着丧失≥3.0 mm。要求所有受检者全口至少有16颗可以进行牙周评价的牙齿,至少有4颗磨牙;未经过系统牙周治疗,1年内未接受过洁治。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汉族人,无全身系统性疾病;3个月内未应用抗生素;妇女无妊娠。

1.2 方法

1.2.1 模版DNA制备

用消毒棉签刮取颊黏膜脱落细胞,室温下自然干燥过夜,4℃保存在无菌密闭容器中。用Chelex-100法抽提DNA:取颊黏膜棉拭子,剥取棉拭子表层,放入消毒过的反应管中,加入5%CHELEX-100悬浊液200μL,再加入蛋白酶K(20 mg/m L)5μL,旋涡混匀;55℃水浴消化3 h;沸煮8 min;冰浴3 min;12 000 r/min离心2 min;取上清液得到DNA样本,取少量DNA样本作DNA含量的检测,置-20℃冰箱保存备用。

1.2.2 基因型测定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析方法(PCR-RELP法)检测IL-1B基因+3954多态性。(1)引物合成IL-1B+3954/TaqaI(RS1143634)基因正义引物:5'-CTCAGGTGTCCTCCAAGAAAT-3',反义引物:5'-GCTTTTTTGCTGTGAGTCCCG-3'。上述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2)PCR反应体系:DNA模板2μL,dNTP 2μL,10×PCR缓冲液2.5μL,正、反义引物A和B各0.25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0.125μL,无菌去离子水补足总体积至25μL。(3)PCR扩增程序:预变性反应94℃×5 min;94℃变性30 s,62℃复性30 s,72℃延伸20 s,35个循环;72℃保持5 min,4℃保存。(4)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酶切:取扩增产物2.5μL,限制性内切酶Taqa I 2.5 u,10×NEB缓冲液1μL,用无菌去离子水补足总体积至10μL,混匀,65℃温浴过夜。取5μL酶切产物加1μL载样缓冲液经PAGE垂直电泳,电压280 V,30 min。以φ×174-HaeⅡdigest作分子量Marker,硝酸银染色后用Tanon1600凝胶成像仪拍照并读取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软件包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研究对象与Hardy-Weinberg平衡的符合程度。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1B基因+3954C/T基因型测定结果

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194 bp,IL-1B基因+3954位点C被T置换后,使限制性内切酶Taqa I的酶切位点消失。根据酶切片段的情况,基因型有3种:TT型(只出现194 bp1条带),CT型(出现194bp,109 bp,85 bp 3条带),CC型(出现109 bp,85bp 2条带)。实验未出现TT型,CC型检出率为96.5%,CT型的检出率为3.5%,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2.2 慢性牙周炎组和对照组IL-1B基因+3954C/T多态性分布特点

IL-1B基因+3954位点基因型主要为CC纯合子和CT杂合子,两种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组和不同程度的慢性牙周炎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IL-1基因簇定位于染色体2q13-21上,全长430 kb,对应含有IL-1A、IL-1B和IL-1RN基因。IL-1B基因外显子Ⅴ的第3954位点(曾经认为是3953位点)核苷酸处存在C/T替换多态性,此处单核苷酸由C突变T,使限制性内切酶Taqa I不能识别,内切酶Taqa I能识别的即为C等位基因(或Ⅰ型等位基因),不能识别的为T等位基因(或Ⅱ型等位基因)。因此,IL-1B+3954有3种基因型:CC纯合子、CT杂合子、TT纯合子。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篇6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婴幼儿肺炎

自从1956年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以来,呼吸道合胞病毒就成为2岁以下住院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亦是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重要危险因素[1]。多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8、10和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影响了本病的发病。本实验旨在对IL-4及IL-4R进行研究,以了解IL-4和IL-4R与本病的相关性,全方位探讨发病本质。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集RSV患儿外周血,测定IL-4及IL-4R浓度,以了解其相关性。

1研究对象

RSV肺炎组:共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个月~2岁,均为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之间收治的肺炎住院患儿。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取患儿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RSV病原,阳性者纳入RSV肺炎组,确认无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部疾病史。正常对照组:共51例,男 31例,女20例,年龄3个月~2岁,均为我院健康体检儿童标本,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史。

2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方法

RSV试剂盒购自深圳市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L-4及IL-4R试剂盒购自厦门慧嘉生物公司。

2.2 标本采集

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ml,离心后用ELISA间接法检测RSV,阳性患者设为实验组,余血清-20℃冻存备用。

2.3 血清IL-4及IL-4R浓度测定

所有受试者均采用人IL-4及IL-4R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检测血清中IL-4及IL-4R浓度。

2.4 资料处理

收集并整理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浓度比较采用t检验。

3结果

(1)血清IL-4及IL-4R浓度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组患儿血清IL-4浓度为(294.68±90.65 )ng/L,对照组儿童血清IL-4浓度为(146.75±37.26)ng/L,两组间血清浓度差异有显著性(t=71.3,P<0.0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组患儿血清IL-4R浓度为(17.60±13.80)μg/L ,对照组儿童血清IL-4R浓度为(7.47±4.29)μg/L,两组间血清浓度差异有显著性(t=18.5,P<0.01)。RSV肺炎患儿组血清IL-4及IL-4R浓度明显增加。(2)RSV肺炎组和对照组IL-4及IL-4R浓度符合正态平衡,说明所选人群具有代表性。(3)RSV阳性和对照组IL-4及IL-4R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及实验研究证实,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是一个由多因素及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IL-4为其细胞因子之一,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2产生,能促进B细胞增殖,使Ig-E升高,直接或间接诱导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本研究RSV肺炎患儿中IL-4及IL-4R浓度明显增加,且随病情进展浓度增加,表明在RSV肺炎中,IL-4及IL-4R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作为细胞因子之一参与了本病的发病。

RSV感染发生季节在每年9月到第2年3月间,在2岁以前,90%的儿童都感染过呼吸道合胞病毒,大部分人在感染后仅发生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发展为严重下呼吸道感染,这与机体易感性相关。据报道小婴儿比出生1岁后更易患RSV感染,早产儿及患慢性肺部疾病比正常出生儿童患病率高5倍,来自母体抗体浓度低等都成为易患RSV感染的因素。暴露在此病毒流行季节抗体浓度会很快降低,来自母体的抗体浓度大多在胎儿28周后产生,故低抗体浓度患儿很易感[1,3],故在此流行季节减少暴露可避免感染,尤其对于小婴儿至关重要。现在对本病的研究已从单个基因扩展到相关等位基因,本实验着重研究了IL-4及IL-4R在本病中的相关性,有报道IL-8,IL-10亦与本病有关[4],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对其他细胞因子深入研究,综合分析,以取得在本病预防及治疗中的突破,希望有更多的诊断与治疗价值。在多个细胞因子综合分析下,基因干预可能为RSV感染免疫调节开辟新的途径,寻找高效IL-4的抑制剂或拮抗剂是此类疾病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5]。

参考文献

[1]H.Cody Meissner.Reducing the impact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J〕.Pediatric clinic of north America,2005,52:696-698.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7-1199.

[3]Michael A.Gerber,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haryngitis inChildren〔J〕.Pediatric clinic of north America,2005,52:729-730.

[4]田曼,赵德育,文惯宇,等.白细胞介素8-2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56-859.

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实验组:取自2010年1月 -2013年1月的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符合2009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3],全部用日立免疫系统公司产过敏原测试分析仪(MAST-CLA-1型)作特异性Ig E体外检测(同时检测35种吸入类、食物类过敏原)。检测对象中各人至少有一种过敏原检测水平在2级以上(分0级 - 阴性,1/0级 - 可疑,1、2、3和4级阳性共6级),而且对螨(粉尘螨及屋尘螨)都呈阳性反应。70例患者中,男41例,女29例,由18~50岁,中位年龄30岁,病程:1~20年,中位病程6年。有自觉诱因者44例;有既往个人过敏史者49例;有家族过敏史者15例。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9例,男17例,女2例,由18~38岁,中位年龄24.6岁。无个人及家族过敏史,大便常规检查寄生虫卵阴性。

1.2 方法

实验组70例患者分别于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后早晨采血,对照组19例同期检测,离心后选取血清,置 -30℃保存。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IL-4、IL-5、IL-13和总IgE (tatal IgE ,TIg E),于酶标仪450nm处读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IL-4、IL-5、IL-13和TIg E浓度值。检测试剂均购自美国Gemzyme公司,酶标仪使用瑞士产帝肯RAINBOW型全自动扫描酶标仪。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使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1.0处理。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 IL-4、IL-5 和 IL-13水平

70例免疫治疗前血清IL-4、IL-5和IL-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1。70例免疫治疗前、后血清IL-4、IL-5和IL-13相比,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IL-13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 IL-4、IL-5 和 IL-13 与TIg E 的关系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5、IL-13与TIg E有明显相关性,前两者呈正相关 (r分别=0.536和0.438,P <0.05),后者则呈负相关(r =-0.593,P <0.05)。

2.3 特异性免疫治疗结果

70例中,显效35例,有效16例,无效19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根据患者对吸入类过敏原阳性的情况作特异性免疫治疗,因为对螨(粉尘螨及屋尘螨)都呈阳性反应,所以均使用德国默克公司提供的阿罗格NHD长效混合变应原螨(50%粉尘螨及50%屋尘螨) 做免疫治疗,历时两年以上 (2010年1月-2013年1月)。特异性免疫治疗选用产品。治疗方法、用量及疗效判定均符合文献报道及2009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3,4]。

注:覮 与正常组比较,P <0.001

注:1)免疫治疗前后比较,P <0.01;2)免疫治疗前后比较,P <0.05

3 讨论

上一篇:抗感染作用下一篇:恒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