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血液

2024-10-07

白细胞介素6/血液(精选7篇)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篇1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 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在颅脑外伤出现后, 易出现继发性脑损伤, 其病理过程非常复杂, 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难题。曾有研究[1]指出, 急性颅脑损伤发病后, 将会导致脑出血、脑缺血, 在损伤的影响下, 一些炎性介质会被释放, 细胞因子会参与至炎性反应中, 最后导致继发性损伤出现。目前, 有不少针对颅脑外伤的研究[2,3]均将重点集中于白细胞介素-6 (IL-6) 的表达, 认为颅脑外伤的生理和病理发展均与IL-6存在直接关系, 通过检测IL-6水平可以为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其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会产生大量细胞因子, IL-6作为一种细胞因子, 具有较为广泛的免疫调节能力, 可明显影响人的集体防御能力, 在感染、炎症、损伤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颅脑外伤中, 其有助于损伤修复, 能够促进神经元生存、分化, 刺激神经营养因子生成, 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本研究就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IL-6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例, 女8例, 平均年龄 (39.3±2.6) 岁,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GCS) 分为A组 (中轻型颅脑损伤) GCS≤8分16例, B组 (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

低速离心机LD5-1OB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微量移液器SOCOREX (常州东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洗板机TECAN COLUMBUS PLUS (天津开元生物工程仪器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水温箱HW1 (深圳杰特电子有限公司) ;酶标仪TECAN SUNRISE (瑞士TECAN集团公司) 。

1.2.2 标本采集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后8 h、24 h、48 h、72 h、1周脑脊液约2 ml, 同时采集静脉血2 ml, 置试管混匀, 4℃下以每分钟3000 r, 离心10 min, 离心半径为10 cm, 分离血清, -40℃保存待测。

1.2.3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患者IL-6水平, ELISA试剂盒 (美国Biosource公司) , 具体过程:设标准孔8孔, 每孔中加入样品稀释液100μl, 第1孔加标准品100μl, 混匀后加样器吸出100μl移至第2孔。如此反复对倍稀释至第7孔, 最后, 从第7孔中吸出100μl弃取, 使之体积为100μl。第8孔为空白对照。待测品孔每孔各加入待测样品100μl;将反应板充分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120 min;用洗涤液将反应板充分洗涤4~6次, 向滤纸上印干;每孔加第1抗体工作液50μl;将反应板充分混匀后置37℃水浴中60 min;洗板方法同前;每孔加酶标抗体工作液100μl;将反应板置于37℃水浴中60 min;洗板方法同前;每孔加入底物工作液100μl, 置37℃暗处反应5~10 min;每孔加入1滴终止液混匀;在492 nm处测吸光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脊液及血清IL-6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组, 且B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血清水平比较, *P<0.05;与A组比较, #P<0.05

2.2 脑脊液及血清中IL-6动态变化比较

在损伤发生第1天内, 两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的IL-6水平便开始升高, 在72 h达最高浓度, 1周左右开始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 颅脑外伤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发疾病, 不论是车祸、跌倒、钝物打击等, 均有可能造成颅脑外伤。而颅脑外伤与IL-6密切相关, 通过对IL-6的检测可以为颅脑外伤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IL-6与人体中各种细胞均存在关系, 其与免疫炎性反应具有直接联系。在人体急性炎性反应早期, IL-6细胞因子水平便会显著升高, 可以作为一种炎性反应观察指标, 它比C反应蛋白的灵敏性更高[4]。正常情况下脑组织IL-6的表达量较低, 血清中通常不能检测到IL-6[5], 但脑组织创伤后, IL-6的表达量会明显增加[6]。本研究结果显示, 脑脊液和血清中IL-6水平均有所升高, 可能与受损后局部脑组织产生更多IL-6有关, 但也有可能与全身应激反应相关, 因为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也会导致IL-6产生[7]。此外, 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增高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IL-6的增高水平。说明血清与脑脊液在损伤后的表达水平不平行[8], 与神经损伤以及局部脑组织继发炎性反应有直接关系[9]。

本研究中, B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A组。提示IL-6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即IL-6越高, 损伤情况越严重。另外, 在损伤发生第1天内, 两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的IL-6水平便开始升高, 在72 h达最高浓度, 1周左右开始下降, 与张永和等[10]的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 在颅脑外伤的病理和生理变化过程中, IL-6始终参与其中, 所以在临床上, 可以通过对脑脊液IL-6水平的动态监测, 来了解颅脑损伤的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 以此作为参考来对病情进行判断, 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 (IL-6) 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院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GCS) 分为A组 (中轻型颅脑损伤) GCS≤8分16例, B组 (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组, 且B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在损伤发生第1天内, 两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的IL-6水平便开始升高, 在72 h达最高浓度, 1周左右开始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在临床上, 可以通过动态监测脑脊液中IL-6水平, 来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以此作为参考来对病情进行判断, 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脊液,血清,白细胞介素-6

参考文献

[1]T Hirano, S Akira, T Taga, et al.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IL-6[J].Immunology Today, 1991, 11 (12) :443-449.

[2]金钧, 杨学照, 鲍耀东.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与血清中IL-6含量变化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 (医学版) , 1999, 19 (8) :868-869.

[3]戴茹娟, 李绍英, 王嗣欣, 等.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1997, 4 (1) :36-39.

[4]肖岚.白介素-6与脑缺血损伤[J].国外医学 (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2000, 27 (5) :258-261.

[5]Kossmann T, Hans VH, Imhof HG, et al.Intrathecal and serum interleukin-6 and the acute-phas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J].Shock, 1995, 4 (5) :311-317.

[6]刘美萍, 刘志辉.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检测的临床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2, 9 (6) :345-346.

[7]李介华, 徐辉, 冯建容, 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中IL-6的表达与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 2 (1) :23-25.

[8]Mathiestn T, Aindersson B, lofterins A, et al.Increased interleukin-6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ournal of Neurosurgery, 1993, 78 (4) :562-567.

[9]季卫阳, 鲁晓杰, 黄长铭, 等.颅脑损伤后早期脑脊液和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1, 21 (1) :41, 43.

[10]张永和, 裘辉, 赵宁.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脊液中IL-6和TNF-α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 2001, 21 (6) :328-329.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5例男性患者和60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40~75岁,平均(55.5±15.9)岁。经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进行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数量为33例和30例;年龄46~75岁,平均(54.6±6.3)岁。对照组男、女患者的数量为32例和30例;年龄45~75岁,平均(56.8±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方法为:此次所使用的血液透析设备为贝朗透析机(型号Dialog+),使用的透析液是碳酸氢盐溶液,透析时的参数为:过滤膜的有效面积不能小于1.5 mm2,维持透析液流量在550 ml/min以下,血液循环流量维持与250 ml/min,透析次数为3次/周,4 h/次。

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上述血液透析方法每周进行2次血液透析,另外进行1次/周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将灌流器串联于血液透析器前进行常规的灌流、透析,时间要控制在1.5~2.0 h,然后取下灌流器继续透析2 h,灌流方法:使用剂量为1.5 mg/kg肝素钠进行抗凝,反渗水及碳酸氢盐分别作为透析水和透析液,按照150~200 ml/min的血液流量进行灌注,速度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尿素清除指数控制在1.3以上,标准蛋白分解率控制在1.0 g/(kg·d)以上。

1.3 评价指标

(1)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抽取早晨空腹静脉血后根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CRP以及IL-6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营养学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2)采用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的标准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其内容一般为抑郁心理情况、社会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对于每个问题均采取1~4分制,1分为生活质量最好,按照顺序,4分为生活质量最差,总分为6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6以及CRP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的IL-6以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以及CR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营养指标

治疗前,两组的Hb、TP、Alb以及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TP、Alb以及T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TP、Alb以及T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QOL评分

治疗前,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QO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会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5]。在2000年时有学者首次提出了微炎症的说法,其实质被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炎症响应,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的激活,介导了CRP反应蛋白的产生,从最初的局部炎症最终导致全身炎症反应[6]。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体内容易受到病原菌以及内毒素等多方面的刺激,这些刺激导致大量的巨噬细胞被激活,促使机体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从而引起持续性的轻微炎症[7]。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这类炎症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硬化以及血管钙化等心血管事件,最终导致影响不良以及贫血状况的发生[8];其次,由于微炎症所介导的一系列反应,还会进一步对身体的多个器官以及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9]。因此,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微炎症反应,对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IL-6以及CRP水平在治疗后有显著下降,而血液透析患者的却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能够显著降低机体中微炎症。临床发现,血液透析可以迅速有效的去除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的尿毒症毒素,但炎症因子水平并不下降,甚至会出现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在常规使用的透析器具有一定的孔径,对一些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很难去除[10];其次,研究也证实,血液透析虽然可以很好地清除机体中的肾脏毒素,但对CPR以及一些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也不充分。而血液灌流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以及较大的吸附容量,并且机械强度较高,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小分子物质,因此,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终末期肾病的治疗中[11]。但由于血液灌流在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中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联合血液透析来改善这一状况。大量的研究发现,持续的微炎症还会导致机体中的蛋白质合成能力减弱,但分解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贫血的发生。刘正刚等[12]的研究也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微炎症与其营养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组的Hb、TP、Alb及TRF水平显著升高,血液透析组无显著的变化。Hb、TP、Alb及TRF是反应机体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一结果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显著地改善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其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组显著提高了QOL评分,IL-6以及CRP水平的降低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可能降低了心脑血管发病率,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显著降低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中的IL-6以及CRP水平,改善了微炎症以及影响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治疗策略。

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IL-6和CRP水平、营养指标变化以及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IL-6以及CR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QO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注显著降低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中的IL-6以及CRP水平,改善了微炎症以及影响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微炎症

参考文献

[1]荆萌萌,徐旭东,贺海东,等.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3):219-222.

[2]颜怀荣,东阳,程悦.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慢性肾衰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2):218-220.

[3]王雅,章茵,唐进攀.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Hcy、hs-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6):2401-2403.

[4]唐玉洁,赵德纯,胡庆,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L-6、TNF-α、hs-CRP及Hcy等指标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6):5135-5138.

[5]Chang TI,Montez-Rath ME,Shen JI,et al.Thienopyridine use after coronary stenting in low income patients enrolled in medicare part D receiving maintenance dialysis[J].J Am Heart Assoc,2014,3(5):1356-1357.

[6]Sueki S,Sakurada T,Miyamoto M,et al.Change in skin perfusion pressure after the creation of upper limb arteriovenous fistula for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ccess[J].Hemodial Int,2014,18(1):19-22.

[7]李大明,李江涛,徐雁,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血液灌流的时机选择[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11):1200-1205.

[8]陆煜,张克娜,谭位华.连续低效每日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4):2810-2813.

[9]谭世超.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改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4):101-103.

[10]刘大军,张晨,李德天.不同透析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PTH及IL-6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6):574-577.

[11]Zanchi A,Tappy L,LêKA,et al.Pioglitazone improves fat distribution,the adipokine profile and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in non-diabetic end-stage renal disease subjects on maintenance dialysis:a randomized cross-over pilot study[J].PLo S One,2014,9(10):e109-134.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篇3

关键词:IL-21,血液肿瘤,免疫调节

最近几年以来, IL-21的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得到人们认可。IL-21免疫调节以对DC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调节为主要表现, 在不同类型血液肿瘤中均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IL-21具有抗白血病作用;能对B-CLL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凋亡起到直接或者是间接诱导;可诱导MM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生长。

1 IL-21免疫调节功能

1.1 IL-21对于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IL-21能对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促进作用, 同时对CD8+CTL (细胞毒T淋巴细胞) 作用较强, 可增加CTL颗粒酶B与穿孔素分泌。相关研究发现, IL-21主要是通过加强杀伤肿瘤细胞毒性, 提升CTL增殖, 进而起到抗白血病作用[1]。此外, IL-21能促进细胞因子形成、加强NKT细胞活化, 使其生存得以延长, NKT细胞胞质颗粒表达明显增加。

1.2 IL-21对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IL-21对B淋巴细胞的作用, 能对其类型转换、抗体产生、分化以及增值起到促进作用。不同情况下, IL-21对于B细胞呈现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静止B淋巴细胞, IL-21可诱导其凋亡, 这一作用主要是经对下游抗凋亡因子调节所引起的, 在这一机制作用下, IL-21能对B细胞性血液肿瘤细胞凋亡产生诱导, 进而起到抗血液肿瘤效果。IL-21不但会对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 即对其抗体产生影响。Christian W[2]研究显示, IL-21能对Ig G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对Ig E形成进行抑制。这对于肿瘤治疗以及免疫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1.3 IL-21对于DC免疫调节:IL-21能促进单个骨髓核细胞与DC之间的分化, 但与IL-15、IL-4促DC成熟作用有所差异, IL-21会对促DC成熟产生抑制。IL-21在单个骨髓核细胞分化产生作用而形成的DC, 表型一般属于非成熟细胞表型[3]。在受到LPS或者是抗原刺激后, 于IL-21作用下所形成的DC, 仍就为非成熟表型, 无法对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促进作用。对于LPS活化而形成的DC功能, IL-21可产生抑制。同时IL-21能对前炎性因子正常释放起到抑制作用。

1.4 IL-21对NK细胞免疫调节:在抗肿瘤免疫中, NK细胞为第一道屏障, 对于抗血液肿瘤有着重要作用[4]。NK细胞关键效应分子为Fas配体、IFN-γ、穿孔素。IL-21主要是经活化STAT3对NK细胞产生作用, 同时通过STAT3途径, IL-21能在不同血液系统肿瘤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IL-21可对NK细胞功能、增殖进行调节, 有利于NK细胞成熟。通过IL-21协同作用能使NK细胞受体表达上调, 使得NK细胞毒作用增强, 使其抗血液肿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 IL-21在抗血液肿瘤中作用

2.1白血病:通常细胞因子所诱导的CIK细胞 (杀伤细胞) , 具有NK细胞非MHC限制性杀瘤特点以及T细胞抗肿瘤活性特点, 在血液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John S[5]等对IL-21在单个核细胞培养中发现, IL-21能促进CIK细胞产生, 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同时在IL-21影响下, 使得培养上清IFN-γ蛋白表达、CIK细胞IFN-γRNA表达增强, 这表明IL-21能促进IFN-γ产生, 在加强IFN-γ表达同时使其抗白血病作用得以增强。

2.2多发性骨髓瘤:在多发性骨髓瘤中, IL-21的作用以加强骨髓瘤细胞生长为主要表现。Eskelund C等在体外实验中发现, IL-21在24种人骨髓瘤细胞株中, 对于9种骨髓瘤细胞株集落形成均能起到促进作用, 有利于骨髓瘤细胞生长。IL-21在CD45–骨髓瘤细胞系中介导集落形成需要Akt/PI3K途径、Erk/MAPK途径、JAK/STAT途径的共同参与。IL-21能对骨髓瘤细胞自分泌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产生促进, 对集落形成进行诱导。由此可见, 通过对IGF-1R的抑制, 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治疗是一项新方法。

2.3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L-21能对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产生诱导, 进而起到抗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作用, 还能对NK细胞于Treg的调节起到间接抗肿瘤作用。大部分研究显示, 多数CLL细胞, 其表面IL-21R-α表达同凋亡前体蛋白Bim表达上调、STAT1酪氨酸磷酸化以及淋巴细胞凋亡有着密切联系, 尤其是Bim表达上调[6]。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在经CD40活化以后, 对于IL-21所产生的促凋亡作用敏感性同Bid表达与IL-2表达有着直接联系。所以, CD40对于IL-21作用发挥有着重要作用。IL-21能将JAK3、JAK1激活, 进而起到抗血液肿瘤作用。

2.4淋巴瘤:对于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与HL (霍奇金淋巴瘤) , IL-21能起到不同作用。IL-21对大部分NHL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主要表现, 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Mehmood H Hashmi等等研究发现, IL-21能诱导原发肿瘤凋亡, 使DLBCL鼠生存得以延长。IL-21诱导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STAT3-c-Myc信号途径活化进行介导, 能对抗凋亡蛋白Bcl-x L表达、Bcl-2表达起到下调作用, 同时能够上调Bax, 然后使得固有凋亡途径产生活化, 属于IL-21诱导细胞凋亡新机制, 对于DLBCL患者来说,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预后, 进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IL-21能促进HL肿瘤细胞生长。在进行IL-21对于HL所产生的作用研究中显示, IL-21能将HL细胞STAT3信号通路激活, 使得STAT3靶向基因表达上调。除此之外, 在HL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表达上调中, IL-21均有参与, 这一蛋白主要在Treg细胞产生作用, 帮助HL细胞形成免疫逃逸。

3结论

对于不同血液肿瘤, IL-21所产生的作用不同, 通过不同机制能对相应研究进行指导, 从而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应用。多种研究均证实IL-21抗肿瘤活性, 临床实践证明IL-21安全性, 单独或者是联合应用均能起到抗肿瘤作用。

参考文献

[1]钮晓音, 董晨, 臧敬五.IL-21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 2010, 9 (1) :11-14.

[2]Eskelund CW, Nederby L, Thysen AH, et al.Interleukin-21 and rituximab enhance NK cell functionality in patients with B-ce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J].Leuk Res, 2011, 5 (7) :234-238.

[3]田永菊, 崔保霞.白细胞介素21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肿瘤, 2010, 11 (3) :267-269.

[4]Meazza R, Azzarone B, Orengo AM, et al.Role of Common-Gamma Chain Cytokines in NK Cel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Perspectives for Immunotherapy[J].J Biomed Biotechnol, 2011, 9 (10) :335-338.

[5]Yi JS, Cox MA, Zajac AJ.Interleukin-21:a multifunctional regulator of immunity to infections[J].Microbes Infect, 2010, 25 (14) :398-410.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25~74岁,平均(53.4±16.7)岁,所有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4 h内入院。所有受试者无胃肠、肝胆胰疾病、糖尿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轻症急性胰腺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5~74岁,平均(54.1±18.7)岁;重症急性胰腺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3岁,平均(53.8±16.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符合三条标准:(1)血或尿淀粉酶大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2)急性上腹痛,具压痛。(3)胰腺形态学异常,胰腺肿大,呈弥漫性胰腺低回声(超声或CT检查确诊),患者血液检测血糖>11 mol/L,白细胞>16×109/L、谷草转氨酶(AST)>250 U/L、乳酸脱氢酶(LDH)>350 U/L。排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腹痛患者[4]。根据APACHE-Ⅱ评分以及Ranson评分或CT分级,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项或CT分级为A、B、C或CTSI≤2分,具备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为轻症急性胰腺炎。而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项或CT分级为D、E或CTSI>3分,具备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但出现器官衰竭、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为重症急性胰腺炎[5]。

1.3 各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的检测

IL-6、IL-10、TNF-αELISA试剂盒均由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为奥地利tecan Sunrise全自动酶标仪。患者确诊后立即取静脉血3 m L待血液凝固后,3000 r/min离心,提取上清液,分装于3个试管,冻于-70℃冰箱保存,按操作说明,严格操作待测血清IL-6、IL-10、TNF-α浓度。所测得的OD值都应减除空白值后再行计算,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OD值求出标本中IL-6、IL-10、TNF-α细胞因子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直线回归方程做两因素间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浓度的比较

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IL-6、IL-10、TNF-α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相关性分析

轻症急性胰腺炎IL-6同IL-10呈显著正相关,Y=-4.443+0.033X,r=0.963,n=39,P<0.01;IL-6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445+0.047X,r=0.834,n=39,P<0.01;IL-10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757+0.175X,r=0.947,n=39,P<0.01。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同IL-10呈显著正相关,Y=-4.467+0.032X,r=0.954,n=36,P<0.01;IL-6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475+0.067X,r=0.884,n=36,P<0.01;IL-10同TNF-α呈显著正相关,Y=1.754+0.176X,r=0.964,n=36,P<0.01。各指标随症状的加重而增加。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上升同时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6,7,8]。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上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压痛反跳痛,腰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血、尿淀粉酶明显增多。大部分患者伴有胆道疾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9,10]。

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因为致病因子损伤了胰腺外分泌部腺体中心的腺泡细胞,出现胰酶的活化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所以当活化的胰酶大量的通过血管进入体循环后可以对远处脏器造成损伤,并可促使多器官功能障碍。已有研究证实,胰腺炎全身损伤的更重要原因为全身炎症反应,胰腺损伤部位可以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不但对胰腺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还可由于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也是促使加重全身各器官衰竭[11,12]。

IL-6一种分子量为26 k D的蛋白质,由184个氨基酸组成,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促使B细胞前体成为产生抗体的细胞;IL-6和集落刺激因子协同作用促进原始骨髓源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能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血细胞生成及免疫防御机制等。IL-6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干预细胞的活动力和黏附性、血栓形成、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进展。

IL-10是一种多功能负性调节因子,也是一种公认的介导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发挥效应,抑制Mqo的抗原提呈功能及其细胞因子合成,可抑制Th1细胞应答及其细胞因子合成,促进B细胞抗体产生及增殖分化。主要由活化的B细胞、Th2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它参与炎症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生物调节,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3]。

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TNF-β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两者有相似致热性。大剂量呈双峰热。小剂量呈单峰热;TNF在体内外均能刺激IL-1的产生。不耐热,70℃30 min失活。通常与肿瘤细胞质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表面形成帽状聚集而进入细胞沿微管移动与溶酶体结合,导致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溶酶体酶而促使细胞自溶。已有研究证实TNF-α对多种肿瘤具有细胞毒和抑制生长作用,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没有影响[14]。

本组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浓度的研究可以看出,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IL-6、IL-10、TNF-α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0、TNF-α随症状的加重而增加。可以看出,IL-6是一种重要的急性反应期炎症介质,可以刺激急性反应蛋白的合成,促进淋巴细胞成熟与分化,其本身还是一种内源性致热源,体的发热反应可能由血中IL-6水平升高所导致。而TNF-α是导致胰腺炎时胰外器官组织及胰腺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胰腺炎发生也随即升高。他可刺激炎症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和氧自由基,这些炎症介质及自由基释放入血后可进一步导致胰外器官组织及胰腺损伤。因此有学者认为TNF-α是胰腺炎症级联瀑布效应的重要环节[15]。笔者的研究显示,虽然两组患者均出现IL-6和TNF-α的上升变化,而且重症急性胰腺炎上升非常显著。

IL-10在组织炎症反应中也是重要的介质之一,IL-10属于细胞因子中的干扰素家族,研究发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IL-10均能在转录水平上强烈抑制IL-1、IL-6、IL-8、TNF-α、GM-CSF、G-CSF的合成。研究认为IL-10主要是通过NF-κB的DNA结合能力,或抑制IKK的激活,从而抑制NF-κB启动相关前炎症因子基因的转录。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发现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但由于同时存在高水平的IL-6和TNF-α,因此此时血清IL-10抑制炎症作用不明显,机体多处于一种抗炎或促炎均活化的免疫紊乱状态,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特别重症急性胰腺炎,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研究显示血清TNF-α与IL-6浓度在SAP时显著升高,笔者观察到IL-10呈显著正相关,这样可以比较好的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研究显示,随着病情加重,三组血清因子同时升高,且变化趋势相似,对急性胰腺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病例组, 30例门诊健康发热儿童为发热对照组, 另外30例门诊儿童为健康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汉族, 无血缘关系) 。热性惊厥诊断依据1993年世界抗癫痫协会上制定的标准[1]。

1.2 检测方法

病例组儿童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留取外周静脉血2mL, 发热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留取外周静脉血2mL, 室温 (20~25℃) 放置60min, 2000r/min离心10min, 留取血清, -20℃冻存备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的含量, 白细胞介素-6 (Human IL-6) 试剂盒购自SUNBIO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病例组IL-6含量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组 (P<0.05) , 见表1。

病例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 经t检验, t值分别为5.93和6.16, P<0.01, 差异显著;发热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无显著差异, 经t检验t=1.47, P>0.05。这说明血清IL-6水平在普通发热儿童中并无显著升高, 而在发生FS时会显著升高。

3 讨论

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 FS) 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 约占小儿惊厥的30%, 且有反复发作的可能[1]。在FS的众多发病机制中, 细胞因子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已有研究证明, 白细胞介素-6 (IL-6) 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抗损伤防御的重要介质[2];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定浓度的IL-6是维持其神经细胞正常生长、生存及其功能的基础, 过量的IL-6既可起神经保护作用, 减少兴奋神经递质毒性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同时也可通过其致炎作用等导致神经细胞的病理过程[3,4]。近年的研究又表明, 在海马区存在IL-6的免疫活性物质及其相关的受体, 提示海马区的病变在一定的程度上与此区IL-6水平升高有关, 而海马区的神经元兴奋所形成的异位放电正是导致惊厥的主要原因[5]。

本次研究证实, FS组血浆IL-6浓度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 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而发热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浆IL-6浓度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这说明血清IL-6在一般发热儿童中并无显著提高, 而在FS时会大量释放, 促进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导致危重症的发生。通过检测血清IL-6的含量, 将会为FS的辅助诊断提供帮助。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文秀, 王学禹.实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47-152.

[2]Straussberg R, Amir J, Harel L, et al.Pro-and anti-inflammatorycytokines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s[J].Pediatr Neurol, 2001, 24 (1) :49-53.

[3]陈遂, 邹峥.小儿热性惊厥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 2002, 18 (8) :761.

[4]袁红霞, 王曼芝, 王芳.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测定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8, 10 (3) :405-406.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患者组, 平均年龄为41.3岁, 最大年龄为51岁, 最小年龄为22岁。本组患者均行实验室、B超、体征等检测, 明确为血清抗-HCV阳性[2]。另外, 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者35例为正常人组, 血清抗-HCV为阴性, 肾、肝功能试验正常, 不存在重要脏器疾患。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3ml静脉血, 在抽血1h内对血清进行分离, 而后再置于-20℃进行保存待测。

1.2.2 血清IL-10、IL-6、TGF-β1水平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试剂盒选用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

2 结果

血清TGF-β1、IL-6和IL-10含量测定结果, 由表1可知,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IL-6、TGF-β1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为正相关 (P<0.01, r=0.6317、0.6718) 。

注:Δ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会强烈抑制肝细胞, 是上皮细胞繁殖的主要凋亡因子和免疫调控因子[3]。正常情况下TGF-β1可在转录及转录后抑制c-myc基因表达, 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1期水平, 抑制肿瘤形成。一旦机体对TGF-β1反应性降低, c-myc基因可过度表达[4,5]。

IL-6也被称为BCDF、BSF-2、IFN-β2, 由2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包括28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序列, 成熟IL-6为184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26k Da, 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多功能细胞因子, 在不同的条件下由多种细胞产生。IL-6可以由多种肿瘤细胞产生, 目前已经证实卵巢癌细胞、肾癌细胞、骨髓瘤细胞等都能分泌IL-6, 这些肿瘤的预后还与IL-6水平有关。IL-6可促进下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的表达及细胞分化, 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 对慢性丙型肝炎细胞的判断极为有效。本文结果表明, 患者组血清IL-10含量为 (38.4±15.4) pg/ml, 血清IL-6含量为 (11±5) pg/ml, 血清TGF-β1含量为 (42±27) μg/L;而正常人组血清IL-10含量为 (21±8) pg/ml, 血清IL-6含量为 (5±3) pg/ml, 血清TGF-β1含量为 (9±4) 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患者组血清IL-10、IL-6、TGF-β1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IL-6和TGF-β1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为正相关 (P<0.01, r=0.6317、0.6718) 。

总之,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大, 对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了解病情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白细胞介素-6 (IL-6) 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 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组, 另外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者35例为正常人组, 均在清晨空腹抽取3ml静脉血, 在抽血1h内对血清进行分离, 而后再置于-20℃进行保存待测。结果 患者组血清IL-10含量为 (38.4±15.4) pg/ml, 血清IL-6含量为 (11.4±4.6) pg/ml, 血清TGF-β1含量为 (42.2±26.7) μg/L;而正常人组血清IL-10含量为 (21.2±8.2) pg/ml, 血清IL-6含量为 (5.2±3.1) pg/ml, 血清TGF-β1含量为 (8.8±3.6) μg/L;二者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大, 对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了解病情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

参考文献

[1]李鹏, 李颖, 丁惠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 2008, 23 (20) :1474-1475.

[2]李新华, 侯宝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10变化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 2010 (11) :25-26.

[3]李新华, 张爱秋, 曹春蕊, 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 IL-6和IL-10的检测及结果分析[J].临床荟萃, 2010 (09) :55-56.

[4]单晶, 李玮芳, 李鹏, 等.慢性丙型肝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血清IL-6、IL-10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27) :11-12.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篇7

关键词:阿芬太尼,缺血再灌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mRNA

下肢手术应用止血带减少手术出血,但松止血带后可造成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常引起过度炎性反应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研究表明,阿片类物质,尤其较大剂量芬太尼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1]。但是小剂量阿芬太尼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本研究拟评价小剂量阿芬太尼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 RNA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ASAⅠ~Ⅱ级,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无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2)和阿芬太尼组(A组,n=1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止血带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应用Datex-Ohmeda AS/3监测仪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以腰2~3间隙穿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2%利多卡因4 mL作为试验量,0.75%罗哌卡因10 mL作为首次剂量,阻滞平面在胸8以下。用驱血带自患肢远端向近端驱血后,全自动气压止血带用于大腿中1/3处,压力为70 kPa。A组患者于上止血带前5 min缓慢静注(用时1 min)阿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0701)10μg/kg+生理盐水5 mL;C组患者给予5 mL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中均未给予镇静、镇痛药,围术期均未输血。

1.3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后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后30 min(T2)、4 h(T3)抽取静脉血样,采用RT-PCR法测定IL-6 mRNA和IL-10 m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和IL-10血浆浓度。RT-PCR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合成,试剂盒由上海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美国R&B公司提供。RT-PCR扩增引物序列见表2。

1.4 IL-6和IL-10 mRNA的测定

采用RT-PCR法。将取得的肝素抗凝血严格按照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说明书进行淋巴细胞分离。淋巴细胞4℃,200μg冷冻离心10 min,弃上清后加入Trizol 1 mL进行RNA抽提。逆转录反应以m RNA为模板,加入随机引物,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 DNA第一条链,加入逆转录反应体系试剂;快速离心混匀,37℃1 h,95℃10 min灭活逆转录酶,快速离心。PCR反应以逆转录生成的cDNA为模板,在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β-actin为参照,扩增目的基因的特定片段。计算各试剂所需总量,分装后分别加入目的基因和参照β-actin的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PE-9600型PCR扩增仪)。循环条件:94℃40 s,58℃1 min,72℃1 min,循环35次,末次延长7 min。取PCR产物5μL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溴化乙啶(EB)染色,用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扫描求积定量,其中β-actin作为内对照。

注: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血浆IL-6、IL-10浓度和IL-6/IL-10比值的变化比较

两组IL-6、IL-10浓度,C组IL-6/IL-10比值于T2~3显著高于T1(P<0.05),A组IL-6/IL-10比值于T2~3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6浓度、IL-6/IL-10比值于T2~3明显低于C组(P<0.05)。见表3。

注:与本组T1比较,aP<0.05;与A组同期比较,b P<0.05;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

2.2 两组IL-6 mRNA、IL-10 mRNA的表达及IL-6 mR-NA/IL-10 mRNA比值的变化比较

两组IL-6 mRNA、IL-10 mRNA,C组IL-6 mRNA/IL-10 mRNA比值于T2~3显著高于T1(P<0.05),A组IL-6mRNA/IL-10 mRNA比值于T2~3升高,但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于T2~3IL-6 mRNA、IL-6 mR-NA/IL-10 mRNA比值显著低于C组(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上下肢手术松止血带后因组织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氧自由基能够破坏生物膜中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并进而导致蛋白质交联变性、DNA断裂,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反应[2]。在下肢缺血再灌注的同时,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向损伤组织大量浸润,激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并最终导致严重组织损伤[3]。另外,缺血再灌注损伤还可激活NF-κB,激活的NF-κB可以导致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升高[4]。因此通过术中合理的药物干预尽可能地减少促炎性因子的释放显得尤为重要。

注:与本组T1比较,aP<0.05;与A组同期比较,b P<0.05;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

IL-6和IL-10在早期炎症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尤其是两者敏感性较好[5]。IL-6是人体内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可导致机体多器官细胞代谢障碍和功能损害,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有并发症的胰腺炎患者明显高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6,7,8]。其血浆浓度高低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以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可以准确地反映术中的应激反应。IL-10是体内最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能抑制单核细胞等产生TNF-α、IL-6等炎性因子,并能减少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9]。对炎症反应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松止血带后,A组血浆IL-6浓度显著低于C组,表明阿芬太尼可有效抑制过度炎性反应,其机制是阿芬太尼作用于阿片受体,导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 AMP)降低[10]而抑制IL-6等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另外,在上止血带前预先应用阿芬太尼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受体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诱发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释放,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功能[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松止血带后,A组IL-6mRNA表达显著低于C组,说明A组IL-6 mRNA低表达可能是导致血浆IL-6浓度低的主要原因。A组血浆IL-10浓度和IL-10 mRNA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剂量阿芬太尼(10μg/kg)对IL-10无明显影响,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IL-10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IL-6/IL-10比值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预后判断具一定的价值,比值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佳[12,13]。本研究中,A组IL-6/IL-10比值显著低于C组,反映A组机体促炎作用减弱,使促炎/抗炎反应趋于平衡。

上一篇:电容电压平衡下一篇:技校体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