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

2024-07-17

白细胞减少(通用12篇)

白细胞减少 篇1

摘 要: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102例(占80.95%),非血液系统疾病24例(占19.05%),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前三位的分别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28例(占22.2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1例(占16.67%)、急性白血病(AL)15例(占11.90%)。结论:全血细胞减少需结合病史、体征、骨髓涂片及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

白细胞减少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入住的146例病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患者, 男84例, 女62例, 男女患者比例42:31;年龄1.5~80岁, 平均年龄 (37±3.4) 岁。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时病程1~15 d, 多数患者存在头晕、乏力、容易感冒等症状, 个别患者存在间断发热、皮肤紫癜等症状;无既往白细胞减少病史以及遗传病史, 无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外急性白血病引发的白细胞减少患者。

1.2 诊断标准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断标准参考《实用血液病学 (第2版) 》[1], 初诊时白细胞数量小于2.0×109/L 43例, 白细胞数量2.0~3.0×109/L 66例, 白细胞数量3.01~3.5×109/L 3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为52.05%, 其中中性粒细胞小于1.5×109/L 51例, 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 25例。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3例 (20~72×109/L) , 占所有患者的15.75%。

1.3 方法

1.3.1 普通询问

认真询问患者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是否经常接触有毒物质或者放射性物质、是否患有其他传染性或者非传染性疾病、是否经常服用药物等内容。

1.3.2 实验室检查

针对不同患者分别进行血涂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测定血清溶血酶;自身抗体检查;激发试验 (鉴别是否假性减少) ;乙型肝炎、丙肝病毒检查 (确定是否为乙型肝炎患者、丙肝患者或者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携带者) 。

2 结果

感染性骨髓象34例 (23.29%) , 粒系成熟障碍22例 (15.09%) , 反应性骨髓象17例 (11.64%) , 增生减退16例 (10.96%) , 粒系病态造血14例 (8.54%) , 退化细胞13例 (8.90%) , MDS10例 (6.84%) , 原发性脾亢4例 (2.74%) , 基本正常16例 (10.96%) 。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9例 (6.16%) ,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7例 (4.79%) , 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32例 (21.92%) , 丙肝或者丙肝病毒携带者17例 (11.64%) , HPVB194例 (2.74%) , 原发性脾大4例 (2.74%) , 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 (6.16%) , 农药18例 (12.33%) , 放射线4例 (2.74%) , 医用药物16例 (10.96%) , 假性白细胞减少10例 (6.85%) , 其他不明原因16例 (10.96%) 。

3 讨论

白细胞减少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以乙肝患者及其携带者、农药使用者、丙肝患者及其携带者、医用药物使用者占比为最多, 其占比依次为21.92%、12.33%、11.64%、10.96%。这就说明免疫因素、理化因素、变态反应以及生物学因素等各种因素都会造成白细胞减少。

无论是乙型肝炎患者及其携带者还是丙型肝炎及其携带者, 发生肝炎或者肝硬化后, 肝炎病毒可以直接造成血细胞破坏, 肝脏难以为造血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 或者肝解毒功能降低, 难以解除对骨髓造成影响的有毒物质, 从而引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如果患者长期接触农药、苯、砷、放疗药物、化疗药物以及其他剧毒药物, 这些药物会直接对骨髓产生毒副作用, 抑制骨髓产生白细胞, 降低骨髓的造血功能。如果患者因为患有某种疾病需要长期或者短期服用某些药物, 例如保泰松、消炎痛、氯霉素、苯妥英钠、他巴唑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对人体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或者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对骨髓内的造血前体细胞或者外周血液中心粒细胞造成损伤, 影响人的造血功能。其中氯霉素、苯妥英钠、他巴唑既可以直接对人体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又可以对骨髓内的造血前体细胞或者外周血液中心粒细胞造成损伤, 降低人体的造血能力[2]。

HPVB19、细菌等感染性疾病常常会在人体内产生大量的毒素, 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这样也会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 导致脊髓的造血功能降低。同时大量毒素的存在还会导致外周血液分布异常或者大量白细胞被破坏等问题, 这样也会导致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3,4]。如果患者的脾功能亢进也会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 同时脾脏会加速对白细胞的破坏, 这样既降低了骨髓的造血能力, 又降低了白细胞的数量。MDS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基础上的恶性克隆血液病, 尽管患者骨髓穿刺涂片可以发现细胞增生比较活跃, 但是伴随发生的却是无效造血、病态造血, 相当多的患者首发症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SLE作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 不但会在II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下抑制骨髓发挥正常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会在I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下对白细胞造成损伤。放射性物质对于人体的伤害是深层次的, 它不但会对白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 而且还会对骨髓甚至人体的其他正常细胞造成影响, 甚至导致其发生变异, 从而导致人体白细胞的大量减少。假性白细胞减少大多数情况下均呈良性, 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在某些状况下, 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因受到刺激而产生, 从而满足人体的需要。白细胞减少是一种病因相当复杂的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查明病因, 对症治疗, 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浦权.实用血液病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84.

[2]李小民, 黄作良.白细胞减少伴骨髓细胞增生活跃20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17) :114-115.

[3]蒋红, 杨迎, 何进, 等.小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31例相关因素分析与探讨[J].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0) :22-24.

揭秘白细胞减少症 篇3

白细胞数量低于4×109/升时被称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白细胞减少会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其他疾病。引发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2.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酌情做脾切除术。

5.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

6.营养元素缺乏:人体如果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引起白细胞数值变化的不仅仅只有相关的疾病因素,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也可使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如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

因为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对以下四种情况要高度重视。

1.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异常,例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血液中出现异常的血细胞,如幼稚细胞或原始细胞。

3.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升或合并有感染。

4.白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超过4周。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一般建议患者到医院进一步做相关检查,如血液涂片细胞分类、骨髓检查和其他的血液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抗体、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等,以明确相关病因。对于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升的患者或者合并感染的患者,医生会建议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以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或减轻感染。

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类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0 ̄10.0)×109/升。高于这个范围称为白细胞增多。

病理因素 常见于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等各种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还有一些血液病其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也会增加。

生理因素 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后,饱餐、淋浴后,均会导致白细胞轻微增高;情绪紧张、饥饿时低血糖等亦可升高白细胞。但生理性白细胞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后很快就可以恢复,不用过于担忧。

药物因素 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赛曲等;儿茶酚胺类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精神病药碳酸锂;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

减少粗心错误 篇4

85%以上的初高中生,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低于实际知识水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考试状态欠佳粗心马虎,每次考试都会犯“看错题目、看错条件、看错数字、看错单位符号、审错题意、过程与式子对计算结果错、抄错数字、写错结果、容易的会做的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做不出来,会做的题答分率很低、时间不够许多会做的题来不及做、不在考试状态发挥不好、过度紧张焦虑怯场考砸等”。以下是我们对中考高考失分情况的统计:

1、看错、算错、抄错、写错失分:20——90分

2、想当然思维、直线型思维审题错意失分:20-——100分

3、知识点会、基础知识不扎实失分:10——120分

4、知识点会、找不到思路、不会解失分:10——150分

5、会做,但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失分:10——90分

6、会做,过度紧张慌乱失分:20——180分

所以,大多数脑子聪明成绩欠佳的初高中生,不是他不懂他不会,而大多是因为许多会做的、能做的题,做错而失分。

这些会做的题做错失分的原因是考试粗心马虎:

一是浮躁,缺乏耐心,题目没看完没看清就动笔做而导致做错失分;

二是没看清,总是看错数字、看错符号、看错条件、看错要求而做错失分;

三是抄错写错而失分;

四是简单计算错误失分;

五是审题错意,按自己的主观臆想、想当然、直线型思维审题,审题错意导致做错或做不出来而失分;

六是答题不规范,只写结果,中间步骤不严谨、不规范或没写而失分;

七是答题速度慢,答题策略差,前面卡题导致一些会做的题来不及做而失分;

八是考试时压力大、过度紧张、怯场、慌乱、不在状态,发挥不好甚至严重考砸。

这些表现就是考试能力弱、不会考试,只要让这些初高中生调整考试状态、学会考试,确保把会做的题目做出来并且做对,那么每次考试就能多考几十分甚至一百多分,学习成绩立马提升进步。

《考试好状态考试不粗心教程》的内容和作用是:

1、耐心完整看题目读题目的能力与习惯训练,减少看错题目失分。

2、看清楚数字符号的视觉精细度训练,减少看错数字看错符号看错条件失分。

3、不抄错不写错的眼、脑、手协同能力训练,减少抄错写错失分。

4、一遍算对的计算能力训练,减少简单计算错误失分。

5、客观读题正确审题能力训练,减少因主观臆象、想当然、直线型思维缺陷造成审题错误失分。

6、简单问题全面考虑认真回答的思维模式训练,减少容易的会做的题失分。

7、分步读题分步分析分步解答的能力与习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得分率。

8、选择题答题技术训练,用简明科学的原则快速区分出正确选项,提高选择题正确率,得分率。

9、难题大题解题能力训练,争取半会不会的题多拿分、完全不会的题拿些分。

10、输入答题标准模式提高答题规范性,确保会做的题得高分得满分。

11、考试策略训练,确保把能得分都拿到,半会不会的题多拿分,完全不会的题拿些分。

怎么减少职场压力 篇5

2. 倾诉。将我的烦恼压力向朋友倾诉,如果担心隐私,可求助于专业人员(在我们公司最忙的应该是HR)。倾诉可以不可以将你的沉重随着语言而去,你这样就会感觉轻松非常多,也许这个时你的固执可能化为乌有,转为服从,转为适应。达而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不舒适者淘汰,在我们公司比有些明显。只是淘汰的方式不太令人信服而已。

3. 旅游或运动。多到大自然中去,放松我的心情。 这点只能我或者找几个朋友自费去了,因为公司把大家仅有的一个季度一次或者是半年一次集体活动的费用也给免除了。

4. 学会适当的放弃。放弃并意味着你无能,适当的放弃是智者的选择。 这点应该是公司高层最想看到的话,其实我们也都明白,选择离开就是等于放弃。但是还是有执着的人徘徊在去于留,干于不干的选择之中。

5. 统筹安排工作。科学的合理安排你的工作,就会避免时间的赤字。 这点在月初完成比有些好,因为我们公司到了月底不是人赶工,是工赶人,不是我们有时间去工作,是时间追我们去工作。为何所有的变动都在月初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了吧。

6. 每天给我留下一点时间。每天给我留出一点时间,可以不可以闭上眼睛,听着舒缓的音乐,想象高山流水等等美丽的画面,放松我的心情。 除了工作,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珍惜时间,把握现在,其实身边的朋友,远方的亲人,只是等待你一个报平安的电话而已,不要让他们对你太牵挂的话,马上去把电话费交了吧。

7. 多一点关爱我。生活有规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保证睡眠。

如何减少肉类摄入? 篇6

生活中,离不开大鱼大肉的人们,应该如何减少肉类摄入呢?朱慧莲给出几点建议:首先,应该加强健康教育,让公众认清吃肉太多的诸多坏处,在意识上有所转变,并主动多向亲朋好友宣传这一观念。

其次,降低肉类对人的吸引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里掌勺的“大厨”最好慢慢降低家庭每天、每周、每月的肉类消费,肉食少买、勤买,少在家中囤积,每次控制用量,科学分配到每日三餐中,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再次,在外就餐时,多吃蔬菜,早上主食,控制夹菜次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肉类摄入。

抗结核药物致白细胞减少1例报告 篇7

当今结核病提倡不住院治疗, 广泛采用规程化疗已成为全球性趋势。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 由于用药量大、品种多、时间长, 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门诊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对住院而言风险更大。抗结核药物引起血液系统异常文献报道较少, 往往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为探讨其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现将我院2012年5月收治的1例肺结核患者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归纳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 64岁, 农民, 因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肘关节疼痛, 活动时明显, 休息时缓解。上述症状逐渐加剧, 同时局部肿胀, 伴有活动障碍, 于1个月前, 左肘关节肿痛明显, 到当地医院就诊, 考虑结核, 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痨治疗, 症状稍有好转, 但复查血细胞时, 有白细胞减少, 同时作胸片, 考虑为肺结核。患者于2012年5月12日入我院治疗, 无咳嗽咳痰及发热盗汗, 无胸闷气促, 大小便可, 食欲一般, 体重有消瘦。否认肝炎、伤寒病史, 无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无外伤手术史, 无输血史, 无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专科情况:左肘关节梭形肿胀, 屈伸活动受限, 局部压痛, 皮温不高, 左腕关节肿胀畸形, 僵直, 关节不能活动, 局部压痛, 无波动感, 各指关节活动可, 双下肢及关节活动可, 双踝关节稍肿胀, 活动可。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四肢肌力五级。

入院诊断: (1) 继发性肺结核, 双上中下涂 (-) 初治; (2) 左侧肘关节及腕关节结核;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辅助检查:5月12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9×109/L, 淋巴细胞13.82%, 中性粒细胞74.81%, 血小板6.4×109/L, 肝功能及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全套、电解质、风湿全套、均大致正常。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 故予以暂停吡嗪酰胺, 同时予以利血生、鲨肝醇、氨肽素升血细胞治疗。5月17日急诊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2.7×109/L, 血小板 40.0×109/L , 停用抗痨药物。5月29日复查血常规结果:白细胞 1.92×109/L, 血小板 62.0×109/L经升血细胞治疗, 目前白细胞仍下降, 予以转外院进一步治疗, 病情稳定后来我院作抗痨治疗。

患者出院后在外院血液科门诊予以腺苷钴胺肌注治疗, 于6月15日再次入我院治疗, 6月14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3.48×109/L, 血小板 120.0×109/L, 目前仍在升血细胞治疗。6月16日我院复查血常规结果:白细胞3.69×109/L, 淋巴细胞16.02%, 中性粒细胞73.71%, 血小板116×109/L。入院后做左侧肘关节肿块穿刺, 抽得黄色脓液50ml/次, 脓液作涂片及夹层杯法均找到抗酸杆菌1+~3+, 未发现革兰氏菌及真菌。目前已找到病原学证据, 因此, 关节结核并脓肿诊断明确, 同时支持肺结核的诊断, 目前白细胞减少, 继续升白细胞治疗, 并予以对血细胞损害较小的抗痨药物, 予以异烟肼、乙胺丁醇。左侧肘关节肿胀, 肘后肿块缩小, 波动感明显, 压痛, 皮肤稍红, 左肘关节活动障碍, 腕关节畸形, 稍肿胀, 无明显压痛, 活动障碍。6月26日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1.72×109/L, 血小板84.0×109/L, 继续升白细胞治疗, 并予停用抗痨药物。6月30日患者要求出院, 予以带药出院, 1个月后复查, 待血细胞恢复正常后酌情予以抗痨治疗。

2讨论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状态) 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或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轻度减少。在使用抗结核药时, 初治方案中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都会引起白细胞下降, 有些患者白细胞下降是由两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引起白细胞下降的药物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1]。综合文献分析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机理分为两种: (1) 免疫性损害:抗结核药物进入人体内成为半抗原, 与粒细胞蛋白结合后形成全抗原, 在体内产生抗体, 当再次用药时, 大量粒细胞被凝集破坏, 造成白细胞下降, 其中粒细胞下降更为明显[2]; (2) 非免疫性损害:抗结核药物对骨髓造血系统的直接毒性抑制作用, 造成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或增生异常以及药物影响造血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等。前者与用药剂量无关, 后者与长期较大剂量用药呈正相关。本例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白细胞急剧下降, 且持续低于4.0×109/L。针对以上这种情况, 应该建立合理的应对策略。 (1) 因抗结核药物引起副作用大部分在用药2个月之内[3] (强化期) , 白细胞下降也多发生在2个月之内, 特别是2周内, 尤需严密观察, 短时间内复查血常规, 注意白细胞相关临床症状。如果白细胞在 (3.0~4.0) ×109/L, 粒细胞在正常范围, 血小板>50×109/L, 暂不停服抗结核药物, 予以升血细胞药物治疗, 如利可君、利血升、益血升、强力升血片等, 每周查血常规1次。如果白细胞<3.0×109/L, 粒细胞<2.0×109/L、血小板<40×109/L, 停服所有抗结核药物, 予以升血细胞药物口服或注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中药调理[4]。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避免继发感染, 每3~7d查血常规1次。 (2) 抗结核治疗前, 要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血液病史及其家族史。 (3) 及时发现由哪些 (种) 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下降, 尽量避开使用该药。 (4) 不良反应有轻、有重, 重者可危及生命, 故应根据反应的轻重, 立即做出判断及决定。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生公略.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46例分析 (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11) :1502.

[2]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 (2009)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33 (7) :485.

[3]张培元.应重视肝脏疾患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 21 (11) :643-644.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护理;化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40-02

抗癌药物的抑制骨髓作用和血细胞半寿期存在关系,粒细胞半寿期是6~8小时[1]。化疗后通常会出现白细胞降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程度、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和抗癌药物用法、计量、种类、患者状态存在紧密关系[2]。中性粒细胞减少会造成患者死亡,是白血病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3]。中性粒细胞持续时间、程度和化疗后发生感染危险性的关系为正相关,实际中革兰氏阴性菌最容易引起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要感染部位。缺少粒细胞时间超过5天就会出现严重感染,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所以放化疗后应强化白细胞减少临床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32例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其中包括10例女,患者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为(65.3±6.7)岁;其中包括22例男,患者年龄范围47~79岁,平均年龄为(66.4±7.5)岁。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白血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失望、悲观、低落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和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并对疾病和治疗措施进行讲解,使得患者能够掌握化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进而让其能够形成关于化疗后反应的心理预期。同时应当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爱护、关心,并给予患者隐私充分的保护,引导患者对心态进行调整,使其焦虑、烦躁情绪能够消除,进而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

1.2.2饮食护理 白细胞减少和中医学中的“虚劳”相近,故应当采取增强营养、补气养血的饮食,增加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并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日常当中经常服用莲心汤、红枣、黄芪、当归等,禁食油炸食物。

1.2.3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使用化疗药物经常出现不良反应,通常包括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化疗完成后数日内仍为毒性反应高峰期,应当依据医嘱进行血象检查,对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大便颜色变化、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并协助医生对血中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变化进行观察,以实现对病情变化的及时了解。

1.2.4严密观察体温 对患者体温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按时进行体温测量,体温平稳时每日测两次,体温上升时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并每隔1小时测量1次体温,直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1.2.5预防感染 化疗后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骨髓抑制,很容易出现合并感染。患者白细胞低于1.0×109/L时,应当将患者转移至单人病房,医护人员需要严格依据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各项操作,并且对床单、地面、柜子等进行定时消毒。同时每日进行病室的通风,并严格避免家属探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粒细胞减少会增加患者严格感染的可能性,粒细胞最低值大于1.0×109/L时通常不会发生感染,但是若粒细胞数量维持在1.0×109/L以下连续7~10天,尤其是粒细胞绝对数小于0.5×109/L超过5天,那么患者就会更容易患者严重细菌感染。此时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者出现寒颤,应当进行可以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和血培养,并应用有效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2.6输血护理 化疗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全血细胞减少出现,若能够进行全血或成分血的及时输注,则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抵抗力的增强。在发生输血反应时,会使患者感到非常痛苦,所以这个过程中应当对护理工作进行强化。具体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及时配血、及时输注,保证输注血液为鲜血。对供血者、受血者的姓名和血型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输注。输血前为患者施口服氯雷他定、异丙嗪或进行地塞米松(2~6毫克)静脉滴注。

1.2.7口腔护理 然后用口泰溶液或生理盐水漱口,并选择海绵或软毛牙刷刷牙,刷牙过程中应当保持动作轻柔,刷牙应当在饭后30分钟左右进行,避免对饮食造成刺激,同时保证口腔湿润和清洁。患者出现口腔溃疡时,应当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2%碳酸氢钠液),每次含漱应当在3~5分钟之间,漱口后应当进行庆大霉素的局部涂用,进行口腔护理过程中应当动作轻柔,以避免出现牙龈出血。

1.2.8皮肤护理 大便后应当对肛周皮肤进行及时清洁,避免肛周出现感染。同时应当保证患者病室空气清新,并防止出现空气对流。治疗过程中应当严格避免患者受凉,寒冷季节应当开展有效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因此而感冒。最后还应当引导病人进行积极运动,促进其自身抵抗力的增强。

2结果

通过有效综合护理措施和正确治疗方法的施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中32例化疗白细胞减少患者均获得痊愈,32例患者中30例患者对治疗满意,比例为93.8%,并下一次接受化疗奠定良好基础。

3讨论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面临最大威胁是感染,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和感染发生危险程度存在紧密关系,中性粒细胞(1.0~1.8)×109/L患者发生感染可能性最低,(0.5~1.0)×109/L患者其次,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L患者发生可能性最高。所以临床中要想预防化疗后白细胞减少、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中性粒细胞的增加[4]。为有效控制中性粒细胞数量,避免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生感染,临床中应当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实际临床护理中应当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严密观察体温、预防感染、输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使得患者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护理,以实现对感染的全面有效预防[5]。本研究中,通过有效综合护理措施和正确治疗方法的施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6例化疗白细胞减少患者均获得痊愈,16例患者中15例患者对治疗满意,比例为93.8%,并下一次接受化疗奠定良好基础。综上所述,实际中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进行明确,在实施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开展有效护理,能够进行患者有效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6]。

参考文献:

[1]苗娜,张春艳,何丽颖等.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5):639-640.

[2]杨粉仙,葛美玉,朱来霞等.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2001,23(7):542-543.

[3]吴燕,王红娟.升白药物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51-1252.

[4]蒋鹰鹰,刘素贞.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2):198-199.

[5]陈里茜.穴位刺激加益气养血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醫结合杂志,2010,19(36):4773-4774.

减少腹部脂肪 篇9

一般最常见的减少腹部脂肪的方法,就是做仰卧起坐或者是转呼啦圈,不过转呼啦圈反弹效果比较大,因此并不建议各位朋友通过这种方法减少腹部脂肪。如果是您想要减少腹部脂肪的话,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一、热身活动10分钟,至全身微微出汗后,再用保鲜膜捆扎腹部5―6层。

二、平卧位做腹肌运动。

脐上练习:下身固定不动,仰卧起坐,旨在使胃部凸出部分收紧平坦。

脐下练习:上身固定不动,双脚抬起做屈伸腿和头上举练习,目的是收紧和减去整个下腹围。

腹外斜肌练习:完成上下腹部练习后,再做各种腰部转体练习。这种练习作为辅助练习,使上下腹部练习的减肥效果更加明显。

三、揉捏腹部,“躯赶”脂肪。

有道是:“七分运动,三分揉捏。”要想腹部尽快去脂,再腹部运动后再以顺时针和逆时针做环形按揉各100次,“躯赶”脂肪,促进脂肪代谢。

四、要改变饮食习惯。

吃完饭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趴睡,最好能保持站立的形式,可以选择散散步或整理一些东西。如此除了减少脂肪堆积外,还能帮助消化。因为饭后30分钟内,如果保持不动的状态,最容易形成腹部脂肪。

减少考试过失性失分 篇10

学生在解答试题时,因为疏忽、马虎、不细心、不谨慎而失掉的分数,通常称之为过失性失分。它主要不是因为知识和能力的缺陷而失分,往往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较差而引起。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过失性失分比较普遍而且失掉的分数也较多,考试越重要,过失性失分也就越严重。通过对高考模拟考试的调查统计分析,在一次五科总分为750分的考试中,有过失性失分的学生几乎是100%,平均过失性失分在35分左右,多的达70分以上,少的也有10分左右。因此,提高学习者的应试能力,减少或消除过失性失分,应该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过失性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失误

①看错题目要求。为了测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命题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设计题目,有的考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审题失误,看错题目要求。如将多项选择题错看成单项选择题,或将单选题看成了多选题;将选出不正确的项错看成选出正确的项,将选出不相同项错看成选出相同的项。文科理科合卷时,把不该做的题做了,结果严重地影响了对其它试题的解答。

②漏掉题目要求。为了有效地测试出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和结构,命题者往往要提出较多要求,设置答题情境。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只看到了部分要求,而置其它要求于不顾,因而造成重大失误。

2、答题失误

①计算失误。在计算环节中,由于马虎而出现看错数字、符号、忘记换算单位等,导致计算错误。

②未将解答内容写到规定的位置上导致正确解答不能得分。如未将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或其它指定位置上。

③表达不规范。如书写不清楚,字迹模糊,如常将“0”写成“6”,把“1”写成“7”,老师批改作业时也很容易将其认定为所写字样,因而错题;解答计算题时答题步骤不规范;填涂机读卡时不按要求操作,机器无法识别。

④未将草稿纸上的正确解答写到试卷上。

⑤笔误。如正确答案在转抄时失误;转抄时答案与试题序号对应出错,造成一连串错误。3、其它

因看掉一部分试题而漏做;因时间分配不当而未做完。

二、造成过失性失分的主要原因

1、心理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过失性失分的主要原因。①、不良的性格特征是产生过失性失分的心理基础。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导致过失性失分的主要心理因素是马虎,马虎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性格中态度特征的直接表现。中小学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如形成了做事匆忙、缺乏责任心、不认真的态度,其行为方式必然表现为粗心大意,不尚细致等不良习惯,在考试时就会导致过失性失分。

②、心理定势是形成过失性失分的条件。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有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态势的倾向。这里主要谈知觉定势。在情况不变的环境中,定势有助于迅速知觉刺激对象,作出反应;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定势常使人的知觉出现错误,阻碍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考试时,有一部分过失性失分就是由知觉定势而造成的。如下列试题:8+2=10,5+3=8,4+3=7,7-2=9。显然,最后一题的错误,是

由于前面三道加法题的影响形成了知觉定势,将第四题也按加法进行了反应。这说明了刚刚发生的经验对刺激物产生的整合作用形成了知觉定势,从而歪曲了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考试时,学生将加法看成减法,将除法当成乘法而错题的事例非常普遍。

③、认知方式是导致过失性失分的内在因素。认知方式是人在认知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研究发现: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差异的,冲动型的认知方式比稳定的认知方式在学习或考试中表现为缺乏认知策略,知觉没有顺序,急于求成,赶速度而忽视质量,考虑问题粗糙、急躁,易草率地过早下结论,解题中不愿按步骤逐层推导,经常跳过一些看似简单的环节,答题之后又不愿仔细检查,学习考试过程中自控力较弱。那些作业或考试完成快,错题一大片的学生,其认知方式往往是冲动型的。

④、情绪干扰是造成过失性失分的重要原因。情绪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积极的情绪对学习考试具有激发、维持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则能妨碍、中断和削弱学习考试活动的进行。如焦虑、恐惧、紧张、担忧、烦燥等不良情绪,都能破坏学生良好的心境,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形成心浮气躁、注意难以集中、思想常开小差的心理状态。情绪干扰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容易出现误看、误写等现象。

此外,不良的学习习惯、信心不足、骄傲自满以及不良环境的干扰等也都能引起过失性失分。

2、应试技能的缺陷。

时间分配不均衡,要么担心时间不够,做得快,思考表达不周全;要么没有紧迫感,导致时间不够用,试题无法做完。有的死抠难题,结果因头昏脑胀导致简单的题无法做出,或无时间做出。做计算题时不谨慎导致计算失误。有的学生无检查的习惯,有的不愿中断解题思路来更正试题。

3、生理缺陷。

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不好、生病、生理节奏紊乱。

4、试题本身的缺陷。

如印刷模糊不清、字体太小、错误太多、题干表述有歧义或要求不明确。

三、消除过失性失分的主要对策

过失性错误是学生深恶痛绝的“痼疾”,它耗费学习时间,干扰学习思路,降低学习成绩,考试中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有的学生甚至因过失错误而形成了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应给予高度地重视,并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过失性错误。要消除过失性错误,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学习心理,从根本上消除引起过失性错误的心理因素。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是形成过失性错误的重要原因,要根治过失性错误,首先需从改变学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入手,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字要一笔一划地写,不厌其烦地练,要求正确工整;作业要有理有据,有因有果,不能敷衍了事,不能赶任务。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去掉过失性错误的不良习惯。

2、破除心理定势。

要破除心理定势,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细微差别的精确性品质和及时发现不易发觉的事物的敏锐品质,发展观察能力,这是保证知觉的客观性、避免马虎、消除心理定势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则要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对消除心理定势也有一定的作用。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它可为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清醒的心理背景。注意不集中,学习活动时的心理指向就经常变化,注意对象也就不能得到清晰而完整地反映,因而极易马虎出错。荀子的“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就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注意集中稳定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保证,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品质。因此培养集中注意的习惯对杜绝马虎,消除过失性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4、发挥成绩评定的作用。

成绩评定可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结果,了解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帮助学生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激发上进心,增强努力程度。教师可结合思想教育,运用不同形式的成绩评定,及时表扬那些作业认真、清楚、正确率高的学生,并与严格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如要求学生作业字迹工整、格式正确、卷面干净、书本不卷角、按时完成上交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能力,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通过元认知指导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这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由于冲动型认知方式而造成的马虎错题,从根本上说属于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只有加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才能减少马虎错误发生的机会。培养元认知能力,提高自控水平,可以从学生的审题、答题、检查、反思等环节上下功夫。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怎样答题、如何检查、怎样反思。检查一要仔细,二要有耐心。反思是对整个解题过程的审视。反思既要审视解题的知识根据、解题的思维过程,也要反思解题的不同方法、解题的收获启示。检查是作业的最后环节,反思是学习后的提高,二者均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途径,不仅对克服马虎错误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着重要作用。

6、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掌握应试的一些技巧。

考试成绩是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生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在考试中消除过失性失分,就必须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应试的一些技巧。

①做好考前准备。

要消除过失性失分,除了在考前要认真复习好功课而外,要特别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生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考前心理准备,除了要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外,还要正确地对待考试。考前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考试期间,不要患得患失,不要被名誉、奖惩等搅昏了头脑。要知道:此时“多想无用,多想无益”。要摒弃杂念,集中精力,满怀信心地去应考。只有“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能考出优异成绩。做好考前的生理准备。在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千万不要“开夜车”,突击复习功课。要适当早睡,一般不要早起。吃饭时,要注意多吃清淡、新鲜、可口的食物,不要吃得过饱。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突发疾病。总之,在考试期间,要养精蓄锐,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在考前要熟悉考场、座位,要准备好考试必用的文具,诸如:钢笔、铅笔、小刀、橡皮、三角板、圆规等。如果是热天考试,还要准备好手绢、风油精等。在进入考场时,要按规定,把禁带物品放在考场外,以免因带入考场违犯考纪而扣分甚至取消考试资格。

②掌握应试技巧。

应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掌握应考技巧,对于消除过失性失分,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进入考场,要尽快稳定情绪,拿到试卷之后,不要忙于做题,要先把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首先要写好姓名、考号等,听清监考老师的要求,看清楚考卷的卷首说明,数一数试卷的页数,看是否有缺页、空页,然后再把试卷大致看一下,了解整个试题的结构、题型、整体分量,估计和分配一下时间,要留出五分之一左右的时间验算和检查。看完试卷

后应该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熟后生的顺序,选准突破口,从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做起。如果一开始就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思考难题上,很可能造成容易、简单、熟悉题还没有做完时间就到了的遗憾。同时,先做容易简单熟悉的试题,既可以缓解刚进考场时的紧张心理,又可以增强做难题的信心,甚至引发解答疑难题的“灵感”,是提高解题效率的有效方法。解题过程中,要认真审题,特别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试题,弄懂试题中所给的条件、问的问题。书写要工整,卷面要干净。对于主观性试题,评卷人往往存在着印象分。书写工整、卷面干净,给人以美感,可给可不给的分,往往就给。反之,就难得高分。解题要规范化,答到指定的位置上。数理化等科评卷时,凡是大题都是分步给分的。如果解题规范化,步骤清楚,有时即使最终答案不对,扣分也很少。反之,如果解题不规范,条理不清楚,解题步骤跳跃太大,不但作错答案不给分,而且有时即使最终答案正确,往往也因缺少必要的解题过程而少得分。尽量不要“开天窗”。

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甚至不会做的试题,要敢于攻关,敢于判断,敢于答题,这样可以增加得分的机会。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解题速度。现代考试,一般题量都偏大。如果解题速度慢,往往造成试题做不完而失分。有的学生在开考初始阶段,作题非常细致,往往是做了又看,看了又检查,有时不放心,检查了再检查,花费了许多不该花费的时间。到后来,发觉时间不够用时,就会产生急躁情绪,把本来能够做对的题目因慌张而做错。还有一部分同学考试时,总是从第一题开始,按顺序往后答。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不是暂时丢开,跳过去先解自己会做的题,而是停下笔来,冥思苦想。结果往往因一题挡住车,而耽误了后面许多会做的题,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多可惜呀!同学们在考试时,要学会跳跃地解题,先做自己会的,避开不会的和没有把握的。待会做的做完了,再去思考那些不会的。这样即使仍然解答不出来,也不会丢失不该丢的分。提高解题速度的方法,首先是熟悉所学知识,解题时,勿需过多思考,就可以正确解答。其次是选取简便的解题方法,因为只有选取简便的解题方法,才能节省时间。如数理化学科中,计算题往往是费时最多的部分,如果我们尽可能地运用平时掌握的简便算法,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文科中的答题过程有些也可以大大简化,例如政治、史地中的简答题,阅卷时往往是按答对了几个要点打分,因此,答题只要把几个要点答对即可,不必写得过详过多,画蛇添足。

另一个节省时间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不打草稿。有的同学在考试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草稿纸上,政治问答和作文草稿都写得详而又详,生怕有所遗漏,甚至连数理化的演算步骤也一个不少,因而耗费了不少时间,等到正式答卷时,所剩时间已不够完卷,由此造成遗憾。简短的问答题和小作文可以想个大概,直接写在试卷上,较为复杂的题目和大作文,可以在草稿纸上把要点和思路列出来,然后在考卷上边写边思考边充实内容。另外,对于疑难和未解答完整的问题,写在草稿纸上的思维过程要画上特殊记号,以便再次思考时能够直接抓住问题的症结,避免重复以前的过程,达到节约时间和集中思考的目的。此外,解题时要抓紧时间,要有紧迫感。

在试题全部做之后,或在自己会的试题做完之后,要抓紧时间,复查试卷,尽力纠正试卷出现的错误。复查时,要注意复查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在规定位置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考号了;是否漏有试题未做,特别是试题较多时,要逐题号核对;答案与试题的要求是否一致;是否抄错了答案;对于特别熟悉的试题,要审查试题是否改变了条件,换了问法;对于论述题,检查答案是否全面,有否缺项,关键字词是否写对了,对于计算题检查解题变换中,符号、数字、单位是否写错了,对于证明题、判断题,题中所给条件是否用上了,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否充分,解题过程是否完整;检查是否按照教师的口头要求或书面文字要求的补充勘误答题;检查该验算的试题是否验算了。有的同学在考试后抱怨自己:“某某题,我本来做对了,可是检查时又改错了。”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应如何对待复查出来的问题呢?凡是因原来审题错误而误答的题和在运算过程中出了差错的答案,应坚决改正。但对于有些问

题,在审查中感到原来答案似乎不对,其它答案似乎也有道理时,一般不要改动。这是因为:在经过长时间的考试后,大脑已处于疲劳状态,对于一些问题的记忆会出现暂时模糊的现象,由此而进行的推理是紊乱的。一般说来,第一次解这种题时,是按平时较为清醒状态时的思路去解的,其正确程度是较高的。

对于大型的多科连考性考试,在考后应做到:不要在某一科考试后和同学们对答案,以免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下一科考试;如上下两科考试间隔时间不长,在上一科考试后,不要抢时间再复习下一科,以免大脑过于疲劳,再上考场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上一科考试后,要抓紧时间,积极休息,散散步,谈谈天,多喝些饮料或者冷静地休息一下,尽快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和精力尽快得到恢复,达到最佳状态,以迎接下一场考试。

总之,对于考试中出现的过失性失分,只要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是完全可以消除或大量减少的。

四、临考要诀

白细胞减少 篇11

病毒性脑炎临床多以发热、头痛、抽搐、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或惟一症状,以“发热、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伴有血小板减少,临床并不常见。现对病毒性脑炎误诊为白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51岁,以“发热1周”为主诉,2005年8月16日入院,1周前患者流涕,发热,体温达39℃,无咳嗽,咳痰,无出血倾向,当地医院给予静滴青霉素,体温持续不降,在外院查白细胞示2.5×10.9/L,我院查白细胞示1.83×10.9/L,中性占28.4%,淋巴占50.3%,单核16.4%,血小板示47×10.9/L,门诊以血液病“白细胞减少症?”为诊断收入血液科。既往健康。体格检查,T 38.5℃,P 90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心肺(-),神经系统(-)。入院诊断为发热待查,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给予抗感染、对症、补液治疗。入院后第2天给予行骨穿检查,骨髓像见浆细胞增多,有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当晚患者突然反复出现四肢抽搐4次,双眼向左上斜视,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强直,给安定10mg,肌肉注射,抽搐10分钟后停止,体温38.5℃。入院后第3天查血常规白细胞示1.8×10.9/L,中性粒占14.4%,淋巴占61.9%。患者出现昏迷,反复出现抽搐,查体体温39℃,浅昏迷状态,双瞳孔对光反射及压眶反射迟钝,脑膜刺激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征阳性。头部CT扫描示未见异常。腰穿测颅压为130mmH2O,脑脊液外观呈无色透明,细胞数22×10.6/L,蛋白、糖、氯均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菌及真菌生长,脑脊液涂片未找到隐球菌及抗酸杆菌;脑电图示高度不正常,广泛重度异常,节律以慢波为主,全导可见弥漫分布、大量中幅、不规则θ波0~3Hz(前头部略多),可见少量快波,为低幅β波(18~30Hz)和一些δ波(4~6Hz)。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经给予甘露醇降颅压,阿昔洛韦抗病毒,补液、对症治疗,未再抽搐。入院后第5天意识清醒,外周血白细胞7.43×10.9/L,血小板141×10.9/L,白细胞中性占69.4%,淋巴占13.3%,单核占1.7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入院后第12天患者可缓慢行走。第13天脑脊液白细胞数3×10.6/L,蛋白、糖、氯均正常。第17天恢复正常出院。

讨 论

病毒性脑炎是可由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变脑组织可出现水肿、坏死、软化等改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额叶损害可引起情感障碍、智能损害、人格改变等;颞叶损害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等;边缘系统受损表现为情绪不稳、智能障碍等;弥漫性脑损害时,更易引起精神病样症状。临床多以发热、头痛、抽搐、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或惟一症状,本病发热为主诉,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示1.83×10.9/L,血小板示47×10.9/L,误诊为白细胞减少症,随后出现四肢抽搐,诊断继发性癫痫,未明确癫痫发作原因,延误治疗。分析本病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具有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1周前患者流涕,高热,体温39℃,抗生素治疗无效,提示病毒感染可能。血常规进行性白细胞减少,淋巴占百分比升高,骨髓象见浆细胞增多,见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为病毒感染血像及骨髓像改变。患者出现四肢抽搐,为癫痫发作,是病毒性脑炎常见症状之一。

笔者体会,病毒性脑炎有多种类型,可以各科形式首发,所以临床医生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及时作脑脊液、脑电图及颅脑影像学检查,这样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以利于早期治疗。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复杂的病例都要正确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切忌片面主观臆断,不能过于信赖某一检查结果。既要看到疾病诊断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疾病诊断的特殊性,尤其注意疾病是动态过程,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出现的临床表现要仔细分析,尽量避免出现误诊。

白细胞减少 篇12

1 临床资料

18例均为确诊的甲亢患者, 男4例, 女14例, 年龄18岁~52岁, 平均年龄42岁。均有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史, 其中服他巴唑10例, 丙基硫氧嘧啶8例, 服药疗程2周~6周, 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咽部红肿疼痛、全身乏力等。全部患者体温38.1~41.5℃, 外周血白细胞0.45×109/L~2.7×109/L, 粒细胞0.1×109/L~0.5×109/L。所有患者停用抗甲状腺药物, 应用升白细胞药物,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每次300 mg, 每日1次皮下注射, 平均注射6 d, 地塞米松2.5 mg, 2例足三里穴位注射, 平均5 d, 同时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并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

2 结果

18例患者白细胞和粒细胞均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得到控制, 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3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 体温≥38.5℃, 给予物理降温, 或遵医嘱, 在患者退热、大量出汗时, 密切观察有无虚脱现象; (3)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心率及胃肠道症状, 如出现高热、烦躁、心动过速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 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者, 考虑甲亢危象可能, 应迅速通知医生配合抢救[2]; (4) 甲亢患者病程较长, 病情容易反复, 患者易产生焦虑,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

4 护理

4.1 保护性隔离护理

(1) 将患者置于单间,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每日上下午1次开窗通风; (2) 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 并做好眼睛和皮肤的遮盖; (3) 病室用含0.05%有效氯溶液拖地, 每日2次; (4) 指导家属减少陪床和探视, 医护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 嘱患者勿离开病室, 以防止交叉感染。

4.2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不含碘的软质食物, 保证足够的热量 (2 000~3 000 kcal/d) 。多吃水果, 多饮水, 每日液体入量达3 000 m L, 禁食海产品, 禁饮浓茶、咖啡等。

4.3 皮肤及口腔黏膜护理

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 出汗后及时擦拭, 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口腔感染非常重要, 因此每天须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 嘱患者三餐后及睡前用“口灵”溶液漱口, 每次不少于3 min, 本组18例患者均未发生口腔溃疡。

4.4 药物治疗与护理

(1) 本组患者白细胞低于3.0×109/L, 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2.5 mg, 2例足三里穴位注射, 每日1次, 平均注射5 d。治疗过程中本组1例出现精神症状:激动、不安、焦虑, 遵医嘱给予氯硝安定2 mg口服qn, 氯丙嗪25 mg肌注, 指导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测, 观察有无心悸、心电图改变, 指导患者体位变换时动作要缓慢, 从卧位到立位时, 应先抬高床头10 cm~15 cm, 患者无不适, 取坐位, 然后双腿床边下垂, 缓慢起立,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保持病室安静, 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 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 避免分次打扰, 影响患者休息。 (2) 本组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瑞白) 300 mg皮下注射, 每日1次, 平均注射6 d, 使用过程中遵医嘱每周监测血象2~3次,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肌肉酸痛、胸痛、腰痛和碱性磷酸酶 (ALP) 、乳酸脱氢酶 (LDH) 升高现象,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以上症状。

4.5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受到保护性隔离, 易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消极情绪。对此, 我们要关心体贴患者, 使其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本组患者经过耐心有效的沟通, 均能平静积极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5 讨论

甲亢患者多在门诊治疗, 因此对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 应向其强调治疗初期 (4周~6周) 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 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 加强营养, 并随时警惕粒细胞缺乏的前驱症状, 如:发热、咽痛、感染等, 一经发现立即就诊, 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综上所述, 合理的治疗和有力的护理措施对改善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预后, 降低病死率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1.

上一篇:新任公务员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社区安全生产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