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和减少

2024-08-29

控制和减少(精选11篇)

控制和减少 篇1

摘要:在印染行业中, 连续轧染色差的概念范围很广, 有对样色差、批间色差、底面色差、左中右色差、批内色差等。本文仅就如何控制和减少左中右色差 (俗称边色) 和批内色差 (俗称LOT色) 提出见解。

关键词:色差,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

引言

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扩大、国际性竞争愈趋激烈, 品质要求也愈趋严格。目前出口染色产品中, 左中右色差和批内色差的标准要求在4.5级以上, 远远高于国标。同时色差的评定, 也由传统的目光评级转向电脑的测色和鉴定;颜色的传递开始由实物色板向数字化过渡到电脑对色, 而且对色光源亦从普通的办公室灯光发展到UV、CWF等灯光光源对色, 并且由一灯对色增加到两灯、三灯分别对色而要求色光不变。为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 提高企业出口竞争能力, 控制、减少以至克服染色色差已成为印染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原材料

原材料的稳定性、可靠性, 是控制批内色差的基础。无论批量大小, 都要求原材料前后品质一致。若原材料品质有异, 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处理有别, 把批内色差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1 坯布

同一色号坯布, 要尽量购入同一厂家、同一个批次的坯布。如中间商供坯, 须分清不同织厂的产品, 必要时按批号分别投产, 同时前处理及染色工艺用料要作适当调整, 以克服批内色差。一些特殊产品, 虽经前处理, 但敏感色仍难以控制其LOT色变化, 可先在每匹取样, 并做好试样编号记录, 试染较敏感的颜色, 然后根据试样LOT色的结果, 将每匹分批投产;原材料变化时供应部门必须通知技术部门, 分类堆放, 严格对比测试, 合理调整工艺与技术, 以使批内色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1.2 染料

染料按批次需用量备足, 一个颜色不论批量大小, 首先要求是同一产地、同一批次、同一色光、浓度的染料。染料最好全验, 对每批染料的色光做到心中有数, 分批使用, 防止产生色差。发现有异, 要分开使用, 重新试样, 避免因染料的色光、力度不同产生LOT色。

要根据纤维性质、染色机械性能、被染物用途、染料成本及货源等选用染料, 并从环保角度排除禁用染料。同时更要根据客户色单对颜色深度、色光艳度以及染色牢度的要求选用染料, 尽量选择染曲线相似的染料, 以利于减少色差。

2 工艺、设备

染色的边色和LOT色, 除染色过程可能产生外, 还有工艺、技术、设备和操作等也同样会产生。所以, 工艺、设备选择要合理, 针对不同染制品特点、染化料性能正确制定工艺和选用设备, 并在加工中保证工艺稳定, 使染色不产生色差。

2.1 前处理

前处理对色差的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的设备、工艺条件不一致, 所得半制品染色后色泽也有差别。前处理加工时升温速度必须控制, 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根据不同品种、不同设备调整工艺, 使退、煮、漂、丝光匀透, 保证练漂效果达到染制品的染色要求。

2.2 染色

印染产品只有通过染色才会暴露出色差的问题, 染色工序是产生色差的基地, 也是控制色差的中心。

2.2.1 称料。

称料的差错易造成批内色差, 可靠的方法是:分色称料、专人复核, 并按照染料份量的大小严格执行衡器使用的规定, 以达到准确无误。称量器具要按规定要求进行校核, 以保证称料的精确性。液体染料的称量可通过经洗涤和烘干的烧杯完成。

2.2.2 开料。

开料桶容量要大一些, 并且多准备几个。遇上批量大的颜色, 可开齐多桶染液连桶同时使用, 这样可减少因染料或操作的误差而造成的色差。另外, 每桶染液开好后, 可用滤纸抽查, 分析其扩散度及色光深浅的变化, 作为对染料染前的最后把关。

2.2.3 试样。

试样工艺技术条件必须与正常生产相同。试样准, 色差才会减少。试样时, 除调方对色外, 还应与左中右色差的调校一并进行到理想水平, 正式投产时就能达到对色准、边色好的目的。

2.2.4 预烘。

预烘时, 织物表面的受热温度要保持匀衡一致, 否则染料会随水份的泳移造成色差。尤其预烘箱的风力是否分布平均, 要加强检查, 以防出错。也可在预烘机下安装在线测湿仪, 检查织物预烘下机的干湿度是否一致, 以防止因干湿不匀造成的前后色差。

2.2.5 后整。

后整理时, 会受后整理助剂的影响而产生色差。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和防止。轧染试样时, 要根据该品种的后整要求, 剪样对色前, 按后整要求进行整理后才去对色。后整助剂的选用、配方, 应由主管制定。染后整理下机产品也需要剪样对色, 并每匹布检查左中右色差的变化, 以减少色差的产生。

2.3 成检

成品应严格按规定检验, 分色要指定专人负责, 主要根据布条色样分清LOT色和检查边色。合格品方可放行。包装要根据分色后的LOT色分别包装堆放, 要有中英文的彩色标签显著分清, 有利制衣厂分色裁剪。

3 企业管理

印染产品从坯布到成品需经过十多道工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因此不断改革、强化生产管理是控制减少色差、确保产品质量的需要。

3.1 以技术指导生产

生产运转管理方式改革为以技术为主导, 以品质为重点的管理模式。在确保色差小的前提下, 针对难度大的颜色、品种、专门设计前处理工艺。生产过程中, 不论是计划的调整还是问题的处理, 决策权、指挥权在技术主管手里, 把色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3.2 建立质量监控点

按要求建立质量监控点。严格按公司颁布的质量考核标准进行监控, 一旦产品质量指标超出允许范围, 相关部门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分析原因并将分析结果向生产技术部报告, 追踪和处置不合格产品, 并制定必要的纠正和整改措施。及时通知相应部门进行整改, 同时检查整改效果是否达到质量要求。

3.3 履行质量否决权

各生产部门应严格遵守原材料及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有效治理色差的办法, 除严格的管理外, 还需各级对品质认真细致把关, 履行质量否决权, 以减少色差的产生。

3.3.1 各岗位员工都需经严格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严格按照本岗位操作规程操作。凡不符合该岗位技术操作要求的员工, 都要坚持处理, 妥善安置。

3.3.2 使用部门发现原材料品质差异, 有权责成其退货、更换的职权。染色技术主管对前处理品质拥有质量否决权。凡发现炼漂半制品影响到染色质量时, 有权责成其返工至达标。质检人员对染色产品中边色和LOT色的检查, 达不到标准的, 有权退回染色主管返修到达标为止。

结束语

结合本文可以看出, 印染产品的左中右色差和LOT色差虽然不可避免, 但通过严格管理和相应工艺技术改进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

参考文献

[1]贺良震, 季莉, 邵改芹.涤纶及其纺织物染整加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2]唐育民.染整生产疑难问题解答[M].北京: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2010.

控制和减少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 造价控制 控制关键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产生阶段划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确定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相应形成投资估算、初设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中标合同价、工程决算等造价形式。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关系,按照“前者控制后者”的制约关系,投资估算对其后各阶段的造价起着制约作用,是限量目标。

项目建设各阶段对投资影响程度不同,过去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直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而实践证明,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投资决策阶段用资约占投资的1%~3%,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到70%;在设计阶段,设计费用一般相当于总投资的4%以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约为50%,在施工及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约为20%,由此可见,工程建设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疏理以下:

一、务必做好投资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控制

在决策阶段,主要工作在于编制项目建设书,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是项目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是评价建设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倘若决策失误,则会给投资人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尤其在工程建设投资多元化的今天,能否合理确定建设工程造价,将影响到投资资金的筹措和计划的落实。

1.认真搜集资料,做好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决策阶段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投资决策阶段要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做好建设地点的选择,计算土地成本,对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等基础资料及拟建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等认真收集,并保证资料的翔实、准确。

2.严格进行可行性研究,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认真做好市场研究,通过掌握的大量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筛选,编写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和可行性的立项申请,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

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要从现实出发,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编制投资估算,使其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真正起到以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3.科学细致评估论证,降低决策风险。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要严把方案设计关,聘请懂设计、懂造价、熟悉法规、公正严谨的专业人员进行建设项目论证、咨询。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环境是否可行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及效益、费用进行审核与评价。

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要把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在优化评选的基础上,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准确编制工程投资估算,以保证投资估算起到控制工程总投资的作用,减少“三超”现象在源头的滋生。

二、做好勘察设计阶段的概、预算控制

设计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龙头工作,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之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设计阶段要充分体现利用投资估算主动控制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技术经济对比挖潜,降低工程造价。在此阶段,投资方要确定先进、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人员要承担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责任。

1.制定方案优选制度,择优确定中选方案。投资方通过设计招标或设计方案竞选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和设计师,要求处理好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关系,按经济、合理、先进的理念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并组织设计方案竞选,综合评定设计方案优劣,择优确定中选方案,保证选用的设计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推行限额设计,严把图纸设计关。大量实例表明,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在设计各阶段中,设计人员与工程造价人员要密切联系,避免设计人员只管画图,造价人员只管算钱,投资多少与设计人员无关的现象。造价人员要从经济角度参与设计阶段全过程管理,当好设计人员的经济参谋,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经济指标,准确测算和论证最节省投资的技术方案,使概算投资更加准确合理。

在实际工作中,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明确突破限额的责任,将投资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专业设计人员,使设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设计应从经济角度出发,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多方案设计优选,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即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使用要求又不超投资限额,达到控制工程投资实行限额设计的目的。(使整个系统功能达到优化的)

3.适当推广标准化设计。标准设计是指建筑工程设计中,能在一定范围内通用的标准图、通用图和复用图。在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标准图,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设计和施工进度、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建筑工业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据调查,采用标准化设计,一般可加快设计速度1~2倍;选用标准构件图、构造图,可节约绘图时间80%;采用标准图生产构配件,可提高工效1倍左右,节约基建投资10%~15%。目前,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门窗、轻质隔墙等大部分已采用标准设计图。

一个项目在满足功能需要、保持建筑风格的条件下,适当推广标准化设计,可以发挥其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开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4.充分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加强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可采用价值工程(价值系数V=功能系数F/成本系数C)原理,通过功能与成本的分析,将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研究,使之以较低的投资,可靠的实现建筑物的必要功能,提高建筑物的价值。

5.充分利用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工程造价信息系统能积累已完成的造价数据,掌握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实时数据,保证建筑材料、设备、运输、人工等有关造价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以保证编制的工程造价更符合实际结算价格。

6.加强施工图审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施工图设计严密、全面,业主与设计部门应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为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把关,避免设计图纸的错、漏、缺现象,使施工图预算更为准确,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周期全过程。重视工程造价管理的前瞻性,抓好建设工程前期投资控制是贯穿全面造价管理的开端,它正像任何事物要抓源头一样,投资控制要抓关键阶段。项目立项决策与勘察设计阶段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因为工艺、流程、方案一经确定,整个项目的投资也就基本控制了。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是评价建设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进行项目立项决策与勘察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对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工程投资控制要从项目源头抓起。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全过程造价管理初探.工程造价管理,2013年第2期.

控制和减少 篇3

1 导致畜禽养殖业污染危害的原因

畜禽规模化养殖促进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量超出承受消纳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1 水体污染

畜禽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果不加处理就排放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池塘。如1头猪产生的废水相当于7人的生活废水。一个规模化养猪场的排污量不亚于1个中型工业企业的排污量。据估算, 1头猪的日粪尿排放量约为6kg, 若采用水冲式清粪, 1头猪的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 1个万头猪场年粪尿排放量将达到2.2万t、年排放污水量就达10万多t, 养殖场污水具有排放量大、负荷大、固液混杂、有机质浓度高、含氮量特高、碳氮比失调、处理难度大等特点, 若不经过处理即排放, 必须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然而污粪的处理操作技术要求高, 工程投资较大, 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大大增加了养猪的成本。一个万头猪场的污水处理工程投资一般需要80~100万元, 运行费用约10万元/年。巨额的粪便污水处理投资和运转费用, 使本来就微利的畜禽养殖企业 (农户) 难以承受。污水中有机物 (如蛋白质、脂肪酸等) 经微生物分解,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释放氮、磷等营养成分、使得厌氧菌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具有恶臭味, 严重者还会造成杂草丛生, 堵塞河道, 妨碍防洪和排涝。同时过量进入耕地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 便会破坏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并污染地下水, 导致农作物倒伏、晚熟、不熟、甚至毒害作物出现死亡。

1.2 空气污染

污水中有机物 (如蛋白质、脂肪酸等) 经微生物分解,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释放氮、磷等营养成分, 使得厌氧菌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具有恶臭味, 严重者还会造成杂草丛生, 堵塞河道, 妨碍防洪和排涝。同时过量进入耕地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 便会破坏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并污染地下水, 导致农作物倒伏、晚熟、不熟、甚至毒害作物出现死亡。同时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NH3、粪臭素、SO2、甲烷、NO2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 浓度高时可使幼畜中毒死亡, 使养殖工作人员健康受损, 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粪便排除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 危害人畜健康。不仅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降低畜产品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 也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1.3 化学污染

目前, 兽药成为畜产品中常见的污染源。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 这些药品的残留会部分存在于畜禽体内组织。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 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某些药物对人体具有“三致”毒性作用 (如氯霉素磺胺类等) 和过敏反应 (如有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也被认为是动物细菌耐药性向人类传递的重要途径。

1.4 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畜牧业过分强调微量元素的作用, 特别是在养猪业中, 由于日粮含一定量的铜能刺激仔猪生长, 近年来, 高铜、高锌饲料添加剂在断乳仔猪的饲养中越来越多。考虑到元素间的相关性, 其他元素如铁、猛等相应提高。高剂量的微量元素不仅大量的未被吸收, 随粪便排出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而且在生产中, 高铜日粮引起猪轻则腹泻、呕吐, 重则死亡等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1.5 传播人畜共患病

畜禽粪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蛔虫卵、毛首线虫卵以及传染病病毒等。如不适当处理, 不仅成为蚊蝇孽生的繁殖地, 还通过水体或水生动植物进行快速的扩散和传播, 直接或间接的传染各种疾病, 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控方法

2.1 合理规划与正确选择场址和场区绿化

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场选址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考虑有关动物防疫、建在远离居民区、排污及处理方便的地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 (区) 、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备案报批。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管理区和生活区位于上风向, 粪污处理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推行雨污分离, 污水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应采用干法清粪工艺, 不可与尿水、污水混合排出, 实现日产日清。畜禽养殖场还必须设置专门的畜禽粪便贮存设施, 便于粪便的统一处理。

2.2 采用干清粪工艺, 使粪肥发酵还田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推行雨污分离, 污水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应采用干法清粪工艺, 不可与尿水、污水混合排出, 实现日产日清。将固液分离, 粪便与废水分开处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场废水的产生和排放, 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干清粪工艺不仅节约大量的养殖用水, 而且利于粪污的净化处理, 便于堆肥发酵, 适用于所有畜禽粪便的处理。

2.3 优化饲料配方, 减少粪尿中有害成分含量

科学合理搭配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 选用“绿色”有机添加剂 (如合成氨基酸、酶制剂、益生素等) 代替普通无机添加剂 (如含高铜、高锌、高砷等重金属添加剂以及抗生素、生长激素等添加量) , 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从而减少粪尿中氮、磷和其他腐败物及重金属元素含量, 降低对环境污染程度。

2.4 厌氧发酵生产沼气

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方法, 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 而且沼渣可以直接回田, 沼液还可以用来养鱼, 形成养殖与种植及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生态模式。

2.5 专业化生产有机肥

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 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 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 进行产业化开发, 使畜禽粪便资源化, 用于农业、园林和花卉生产。

2.6 生态养殖

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为垫料, 添加微生态制剂作发酵床, 在发酵床上养猪, 微生态有意菌将猪床上的粪便降解, 使猪舍免清粪, 免水冲洗, 猪场没有粪尿排出, 也没有冲圈产生的污水, 养殖环境无臭味。同时, 以益生菌为主体、构成良性微生态环境, 可仰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实现粪污零排放、无污染、清洁环保的生态养殖效果。此外, 种草植树对改善养殖场气候、净化空气也具有重要作用。

3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经济性和实用性并重, 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辅, 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同步”的方针, 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方法。畜禽粪污成分多为有机质, 治理难度大, 治理技术如果简单采用工业废水、废渣治理的方法, 一方面一次性投入大, 多数养殖户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处理效果。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控要按照农牧有机结合、规模适度、变废为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采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3.1 要倡导标准化养殖理念

在场址布局, 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标准规定, 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有之路,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 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建设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 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 对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 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 以综合利用为主, 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 发展循环农业,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特别在农村把粪便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化肥应用造成的土壤板结等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 利用畜禽粪便代替化肥是改善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粪便还田利用即可有效地处理畜禽排泄物, 又可使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由于目前饲料中营养元素的不充分利用以及饲料添加剂的不适当利用, 都使粪便不能直接返还农田, 否则会造成硝酸盐、磷和重金属的富积, 并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一般粪便都需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后, 才能还田使用。在粪肥还田利用的时候, 还需考虑土壤类型和不同植物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应避免长期使用含磷、钾过多的粪肥, 并尽量保证氮的施用不过量。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方, 应当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 (厂) , 生产有机肥料, 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 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 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此外, 畜牧部门要广泛宣传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意义, 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技术指导, 实现源头减排, 提高末端治理效率。

3.2 强化畜禽养殖环保行为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对畜禽养殖场在申请《动物防疫合格证》时, 严格把关, 合理规划、合理布局。要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动物种类、养殖规模, 制定禁养区、控养区、可养区, 建立产、排污监测机制, 对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工艺和运行做出评估, 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选址、场区布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的监督管理, 把具有与畜禽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列为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审批的必备条件加以审核, 环保不过关的养殖场不许投产;对原有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要进行改造, 限期治理, 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污染物排放超标, 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业户, 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限期整改, 达标后准产, 仍不达标的依法关停。

3.3 倡导循环低碳农业, 筑起一条循环低碳养殖致富路

积极推广太阳能利用-无公害养猪-三沼产品利用-有机耕种-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利用“五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 把规模化养殖与发展沼气池发电照明事业相结合, 将畜粪变废为宝, 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链条, 使当前的畜牧养殖业尽快走出一条循环低碳养殖致富的新路子。

3.4 强化养殖排污监管

控制和减少 篇4

故发生

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情况,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从面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2007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公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贯彻落实条例的相关准备工作。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安全监督总局负责人。

条例贯彻“四不放过”原则

问: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如《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为什么还要制定该条例?答:国务院1989年公布施行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公布施行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对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出随之多样化,复杂化,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形势,特别是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等行业或者领域事故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 安全生产工作中负有越来越重要的职责;社会各界对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有关注

度越来越高,强烈呼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涉及的面很广,针对这一特点,制定条例在总体思想上是如何把握的?

答:我们制定条例的总体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入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这是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根本要求,条例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二是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都负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的职责,特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因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必须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兼顾民航、铁路、交通等行业或者领域的特殊性及其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现行体制和做法。

三是重在完善程序,明确责任。

四是注意本条例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衔接,维护法制统一。

“四项规定”防止迟报漏报

问:对迟报、漏报甚至谎报、瞒报事故的问题,各方面非常关注,反映比较强烈。条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实践中,迟报、谎报、瞒报或者漏报事故的情况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影响很恶劣。针对这些问题,条例在明确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这一总体要求的同进,还从四个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进一步落实事故报告责任。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有报告事故的责任。二是明确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管理部门和负有安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事故的级别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且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三是规范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和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做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等。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还应当及时补报。

四是建立值班制度。为了方便人发群众报告和举报事故,强化社会监督,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调查处理突出公正高效

问:条例关于组织事故调查的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答:条例对不同等级事故组织事故调查的责任分别作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

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有关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也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同时,考虑到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行业或者领域的事故调查处理已有专门法律、行政法规,条例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问:事故调查关键是做到客观、公正、高效,条例如何保证事故调查做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答:事故调查是由事故调查组具体负责的,保证事故调查的客观、公正和高效,关键在于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要合理、职责要明确、职权要充分、纪律要严明。据此,条例从四个方面做了规定:

一是明确了事故调查组组成的原则、组成单位以及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是明确了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及其在事故调查中的职权。三是对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行为规范了明确规定。

四是明确规定了提出事故报告的时限和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问:事故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追究以及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非常重要,条例对此作了哪些规定?

答:事故处理是落实“四不放过”要求的核心环节。为保证及时、严肃地进行事故处理,条例从四个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明确了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的期限。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二是对落实事故责任追究作了规定。即:有关机关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明确了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其监督检查,防范和整改措施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落实情况除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确立了事故处理情况的公布制度。事故处理情况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要向社会公布。

事故单位最高可罚500万元

问: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方面,条例作了哪些规定?答:条例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等行为,者规定了力度较大的惩处措施,包括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刑事责

如何减少和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研究 篇5

关键词:成因 对策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学生们进入初中学习英语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应该对于如何学习英语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我发现了一部分同学,大约能占到班内的五分之一,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很多困难,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均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而且正在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尤其进入初二年级,随着课本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这部分同学在英语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正在逐渐变成英语学习方面的学困生。

1 了解學困生问题出现的原因

学生自身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己学习不努力,懒惰,缺乏恒心,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对,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的人,比例占80%以上;课堂上常开小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占60%以上;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英语不实用,性格内向、自卑者,占40%以上。

教师方面: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太严厉,师生关系紧张者,占20%;常被教师批评但很少鼓励者,占10%;教师从未关心过的学生占2%。

家庭环境方面: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父母关系不和、酗酒、赌博等),父母很少关心学习占11%;受单亲家庭影响占6%

社会环境方面:受网络或网络游戏影响的学生占70%;

2 主要对策和解决方法

2.1 确立奋斗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会对学习英语产生持久的兴趣。

2.2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工作得以成功的保证。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眼中的严师,更应是一个慈爱的家长,一个友好的朋友。因此教师应当经常主动跟差生交流,多关注他们的表现。

2.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课堂教学实效

(1)上课要求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基础。我制定了一些措施来激励和监督他们上课要注意力集中。比如上课时眼光随时向他们注视几秒,时刻提醒他们;刚刚讲过的简单问题让他们重复一下,答得上来还可以加分,如果因为走神而被老师点名的话要扣个人的分和组内的分,这样的话就形成了老师,同学,个人三个方面的监督。

(2)狠抓基础,重新起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实采取一些补救措施。通过查漏补缺,为后阶段学习扫清障碍。

(3)成立帮扶小组,依靠集体的力量。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划分出8个学习小组,将这些学困生编入不同的小组,再为他们每人找两名帮扶的负责人。具体的措施如下:负责人每天要记录他们负责的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表现情况,加分或是减分;老师要每天为他们单独布置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听写任务,这些任务的检查和赋分工作就由这些同学来做;学困生上课有没听明白的地方,练习题有不会的地方,都可以找这些同学帮忙,这样不仅是学困生的学习有了进步,这些帮扶的同学也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每次单元测试结束后,有进步的学困生要颁发奖状,给组内加分,同样帮扶的同学也会发奖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4)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大部分学困生都不主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是演示对话,那么老师就要主动的给他们机会。比如遇到简单的问题,可以点名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答上来之后,老师要及时的表扬,并加分。课堂上的对话练习多给这些同学些机会。他们练习对话的时候都是和结对同学一起练习,这些同学可以帮他们纠错,练习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多给予他们一些时间准备,然后再演示,久而久之在课堂上说的多了,他们慢慢就会愿意主动发言了。这样他们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5) 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粗懂书本上的知识,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这一层次上。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较高的要求,这是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要提倡学生勇于创新,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想法;第二,在阅读或做题时,应引导学生多开动脑筋,使思考不断深化,养成多思的习惯,去思考那些隐藏于书本里看不见的东西;第三,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对知识抱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迷信书本。第四,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我要学习英语,我能学好英语,学习英语能使我快乐”的意识根植于学生思想深处,充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促使其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6)建立学困生档案,留下他们成长的足迹。从学期初始,就为每位学困生建立进步档案。档案中收录了该学生每个星期的课堂,作业表现表;上面认真记录了学生每个星期课堂上的表现,每天作业的完成情况,每次单词,句子听写的情况,每次的单元测试卷,写的每一篇作文,及其老师的评语。还有每一次进步所发的奖状。这个学期结束之后,就让学生把这份成长记录领回去,看看回顾一下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所失,及其原因。

2.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校家结合的双重激励机制

在开学初始,专门召开这些学困生的家长会,告知他们孩子在校的表现,具体差在什么地方。也让家长介绍一下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几点开始做作业,听不听录音,跟不跟读,读不读对话课文,背诵的作业让不让家长检查等。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再给家长们看看孩子们做的问卷调查,让他们了解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家长和老师们对于学生在校和在家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共同制定措施来帮助孩子提高。

3 结语

(1)学困生由于种种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他们一时对学习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也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但难以持久,因此如何使学困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课题研究的一大难点。

(2)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需反复抓,抓反复。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苦、繁琐的过程,指望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今后在转化学困生工作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3)我们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辅导学困生的工作是全体教师的职责,而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教师今后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控制和减少 篇6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纠正设计错误以及为了满足现场施工环境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完善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原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工程签证是施工合同和施工图中未包括,且投标报价中也未考虑的,而实际施工中又确实发生费用的内容,需要做现场签证。一般由施工单位提出,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核实签字批准。

2 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产生的原因

2.1 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

(1)工程开工后,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提出要求改变某些项目的使用功能、内部布局,或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2)由于市场行情或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导致原施工图中的材料、结构尺寸或工程做法不能实施,设计人员经核实后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3)由于设计人员本身的疏忽或对设计规范、工程的使用功能、工艺设备要求没有完全理解而造成的设计错误和遗漏。

2.2 工程签证产生的原因。

(1)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料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2)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3)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导致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4)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签证。(5)对于维修改造项目、零星维修项目虽然有时有图纸和施工方案,但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使得项目边施工边修改,维修完毕后再按合同外增加项目计算工程量办理工程签证。

3 减少设计变更、控制工程签证应采取的措施

3.1 减少设计变更应采取的措施。

(1)建设单位应在选择设计单位时通过招投标选择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使用要求设计方案的设计单位。(2)在工程设计中,建设单位应将建设项目的地质勘查资料、使用功能、使用要求及其周围内地下给排水、暖通、电气等设施布局情况,全面准确地提供给设计单位。(3)安排设计人员了解建筑场地周围人文和自然环境,临近建筑物的地质情况。(4)在签订设计合同时,应明确设计错误的处罚措施,这样既可以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又可以减少设计变更。(5)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单位代表应参与到工程设计过程中,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使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工程的使用意图,避免施工中的设计变更。

3.2 减少工程签证应采取的措施。

(1)招投标阶段,在投标截止日期前召开的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和投标单位组成的工程答疑会。让参加投标的施工单位提出自己在做商务标和技术标时所遇到的问题,现场或会后以书面形式进行解答,把图纸和:翻呈预算中的问题消灭在投标前。(2)开标后,建设单位要召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详细审阅图纸,尽可能把确实必须的设计变更提前到施工之前。(3)施工过程中各参见单位要全过程跟踪控制,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了解。(4)建立合同交底制度。(5)严格区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6)提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严把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关。(7)凡是没有经过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现场代表认可而签发的变更一律无效;(8)为了严肃变更签证手续,应采取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代表现场联签的方式,保证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经济性,避免弄虚作假现象及由此引出的纠纷。

4 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时应注意的事项

4.1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

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的变更图纸或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变更通知单应注明变更产生的原因、变更部位、如何变更及变更单的签发时间以及设计人员签名及单位公章。(2)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设计遗漏和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才能按没计变更程序进行。(3)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往往会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作出决定。

4.2 工程签证必须及时客观真实。

(1)严格现场经费签证,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签证等,由现场管理人员认真核实后签证,并注明原因、背景、时间、部位等。(2)签证的内容应明确具体,不能超过应签证的范围,签证数量要准确。(3)签证宜只签量不签价。(4)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工程签证单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都必须清晰。(5)含在已审批的施工组织方案中的内容,不能做签证处理。(6)为避免签证的舞弊行为,建立工程签证必须两人以上签字认可制度。(7)签证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

5 把好工程结算关,控制工程造价

(1)若按设计图已实施后才发生变更,则应注意。因牵扯到按原图施工的人工、材料费及拆除费,若原设计图没有实施,则要扣除变更前部分内容的费用。(2)发生拆除时,已拆除的材料、设备或已加工好但未安装的成品、半成品均应由甲方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收回。(3)认真核实工程量,按合同和现行有关概预算编制办法及合同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价款计算。(4)工程结算应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审计单位层层审核,严格把关,最终以甲乙双方认可的审计价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6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加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工作是建设单位控制造价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工程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积累资料、收集信息及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将以前工程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尽早提出,避免后续工程在施工阶段发生类似工程变更和签证。

摘要:基于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区别、产生的原因及签发时应注意的事项,对减少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应采取的措施及工程结算时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设计变更,工程签证,产生原因,减少变更措施

参考文献

控制和减少 篇7

一、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提升的意义

1.财务风险控制是对原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再造。由于企业竞争的加剧, 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够及时将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应采取措施和对策传递给与利息相关的人, 以减少风险发生时对企业或其他与利息相关的人的冲击程度,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因此, 如果一个企业具有在上述这些方面胜于对手的能力, 那就说明它拥有财务核心能力, 它能为企业带来优异的财务效益。

2.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促使财务管理者更新观念。财务管理观念作为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 同时也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 是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并且时刻更新的。所以,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 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一直不停地发展, 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

二、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企业从财务的角度对经营过程和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为保证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并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完整和真实而制定和实施的措施、政策和程序, 这就是理论上的企业对财务的控制。从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 财务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根据企业制定的规则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这样可以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 提高财务报表质量, 从源头上制止报表的徇私舞弊, 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

2.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首先要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均需要有人的介入才能完成, 而制度设计以后,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不一样, 所以执行的效果也会有差异。因此, 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来感染员工, 促动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以贯彻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这就是当今内控制度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3.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企业管理层应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 同时要对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一些漏洞进行及时改进, 同时对执行不力的人员或部门进行惩罚, 使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且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得到有效力的执行中才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例如, 国外的巴林银行之所以倒闭, 就是因由银行职员执行内部控制力度不够, 使得己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变为一纸空谈。

4.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技能和职业道德准则培训并同时设立员工信箱、投诉热线等方式方便员工, 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监督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舞弊和其他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其次还要在使用人员的时候应当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招聘人才, 并在企业内部使其安分的呆在其职位上, 并在生活上关心员工, 潜移默化地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使企业员工不会产生舞弊的动机。

5.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都是从属于总经理领导的, 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 在工作开展的初期就容易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且目前中国企业很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导致内审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 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包括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等, 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的改善建议。并且建议将从属于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改为从属于董事会领导,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6.进行企业制度改革, 充分发挥治理层的监督作用。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这是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在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下, 真正实现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和政企分开, 使治理层能有效的监督管理层, 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制度化。而在这之中, 制定公司章程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又是一个重要内容。在章程中明确表明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人员的职能和权限, 确保在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 使企业治理层、管理层与企业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 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才能够有动力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结语

总之, 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非一蹴而就的。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组织过程中的某方面和某环节的问题, 都可能造成风险转变为损失, 导致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降低。所以说,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的。因此, 企业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降低和化解财务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企业要提升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很大程度上, 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源自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失当或没有与企业相适应的内控制度, 都会阻碍企业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东.试析项目代建制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西部财会, 2009, (1) :117-119.

[2]王相江, 杨进跃, 陈明娟.关于项目代建制存在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8, (20) :123-126.

控制和减少 篇8

对于整车工厂总装车间而言, 生产流水线车辆输送控制系统是保证工厂产能的重要设备, 为了提高产出会尽力提高生产效率。在总装通常用走线率来衡量生产效率, 走线率是指生产线正常运行时间占理论工作总时间的比值。因此, 为保证生产效率, 需尽可能减少非正常停线。

总装生产流水线一般由内饰、底盘、最终线、部分零件总成的分装等工艺线, 以及不同工艺线间的缓存区组成。工艺线根据线体长短和节拍等因素, 还可细分, 例如, 内饰一和内饰二, 其他线亦同此理。在只考虑上下游空位或者满位的情形, 观察各工艺线, 会发现对于某一工艺线来说, 例如底盘一, 当上游缺少车辆进入, 即该线的上游缓存区空位无车辆, 或下游车辆堵满, 即下游缓存区满位车位填满车辆时, 该线就会停线。因此, 观察各个工艺线的缓存区车辆数量, 是否出现空位或者满位, 以及缓存区输送控制策略如何影响生产流水线的停线变化显得十分重要。

接下来, 通过观察分析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基地总装车间的某一段时间内停线影响因素, 并剔除质量、物料等方面的非输送系统因素, 观察缓存区的情况, 并结合暗灯数据, 进一步量化分析, 来理解车辆输送控制系统如何影响停线。

2 实例研究分析

研究期间, 该车间的大致情形是, 生产流水线A线由于输送控制系统设定未最优化, 导致出现非正常的经常性停线, 致使生产效率没有最大化, 走线率经常低于预定目标90%, 在87%上下波动, 停线率常高于10%, 对于理想目标95%, 有很大改善空间。因此, 为降低停线率, 优化输送控制系统, 改善缓存区作用, 十分重要。

2.1 现状调查

总装车间A线的平面示意图, 见图1。

车辆进入总装从内饰一上线到终线二下线, 这一车辆输送线通常称为流水线主线, 不同工艺线间由缓存区一至缓存区五连接起来, 本文主要考察主线输送控制系统的问题, 零部件总成的分装线, 如门线, 原理和主线上的工艺线是类似的, 故不对分装线做详细分析。

实际观察和记录数据表明, 非正常停线主要发生在每班次的工间餐前后, 包括白班和夜班, 夜班与白班发生机理是相同的, 因此, 只需要分析清楚白班的, 夜班同理。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后, 我们清楚了A线输送控制系统的问题, 流水线频繁短暂的停线主要原因是输送机械系统的迟钝和输送系统的人为不恰当控制, 下面分几部分进行说明。

2.1.1 缓存区的车辆缓存能力不足和最大缓存量的设定不合理

观察午饭前后, 发现由于工艺线间缓存区缓存能力不足, 即缓存区缓存车辆数量不足以及不合理的缓存量设定, 经常导致上游工艺线没到规定停线时间就提前数分钟停线。

情形一:根据作息时间安排, 底盘一午饭时间开始于11:40, 内饰一则是11:50, 工艺线的停线应准时停线, 可事实上这两个工艺线提前了, 例如, 某天午饭前底盘一于11:37提前停线, 内饰一与11:47提前停线, 类似的记录还有很多。

图2为A线停线原理, 本节介绍缓存区能力不足引发上游工艺线停线机理, 而缓存区如何引起下游工艺线停线机理将在下文2.1.2中说明。其中, 底盘一和内饰一紫色条形框对应缓存区三和缓存区一, 由于这两个缓存区缓存能力不足, 设定车位仅能容纳2-3辆车, 缓存区空闲车位不足以维持上游工段走线超过5分钟的停线间隔。

情形二:从内饰二到底盘一的缓存区二:当该缓存区显示满位达到满位报警上限值的时 (暗灯看板显示满位) , 实际缓存区二仍有空闲车位, 从物理上还能再存储3辆车, 可是因该缓存区不合理的最大缓存量, 上限偏低, 出现“假满位”, 使得内饰二、内饰一出现停线, 导致同时发生的还有内饰一到内饰二的缓存区也存在空闲车位。

2.1.2 缓存区机械传输速度不足及输送启停间隔过大, 导致车辆输送延迟

观察发现, 缓存区四和三的输送速度和输送启停间隔是导致下游工艺线最终线一和底盘二线空位停线的主要原因, 见图2中右边的底盘二紫色方框的恒定停线分析。

缓存区四:从底盘二到终线一的缓存区四车辆输送慢, 传输时间过长。分析如下:若该缓存区无车辆, 处于空位状态, 一辆车从底盘二线尾到终线一线头的耗时4.6分钟。而当缓存区四存满车辆, 处于满位状态, 在最终线一与底盘二同时启动后, 缓存区最后一辆车在94s后可以运行。在底盘二不停线情况下, 底盘二首辆车到达缓存区并运行的最大时间为86秒 (等待83s方可启动, 3s为触发等待时间) , 见图3。

缓存区三:从底盘一到底盘二的缓存区车辆少, 且车辆运转需要很长时间, 每个班次停线重复发生, 见图4和图5所示。

在午饭前底盘二满位后 (看板显示满位) , 可是实际上, 底盘一停线时缓存区少一辆车, 有一个空闲车位, 导致底盘二在午饭后停线。缓存区一同理, 见表1。

2.1.3 作息时间安排与输送系统能力不匹配

白班午餐时间安排是:最终线一和二同时停线吃饭, 上游工艺线依次间隔5分钟停线吃饭, 每个工艺线的停线时间总长都是30分钟。根据2.1.1和2.1.2可知, 缓存区二和缓存区四的缓存能力是足够的, 但是缓存区一和缓存区三, 长度短缓存能力不足, 无法维持上游工段在停线间隔时间段内持续走线, 所以该作息规定未最优化。最终线一和二同时启停, 因此不需要考虑缓存区五的数量问题。

2.1.4 管理人员对作息时间输送系统的启停标准认识不统一, 执行不到位

由2.1.3可知, 各工艺线的午餐停线时间为30分钟, 可是, 实际暗灯数据表明, 多个工艺线存在超出30分钟仍未开线, 超时几十秒到几百秒不等, 造成多余停线。故, 未严格执行规定时间启停流水线也是原因。

2.2 改进措施

2.2.1 调整输送系统缓存区输送策略和间隔时长

主要措施:①缩短缓存区里前后两台车之间的启停间隔时间;②加快缓存区的传输速度。详见下方。

缓存区四:①调整底盘二至最终线一的吊具移动速度 (吊具行走由12秒减少到5秒) ;②将该缓存区吊具之间的等待时间间隔由3秒调整为2秒, 将缓存区到最终线一转角处等待时间由16秒调整为13秒;③将该缓存区到终线的转接点等待时间由20秒调整为13秒。合计将节约18秒, 满足底盘二与最终线一同步启动的条件, 参见图3。

缓存区三:由于输送链的速度无法提高, 因此要解决缓存区三的问题, 就要增加缓存区的车辆位数, 在缓存区三新增电机变频器, 实现将缓存区车位数由1升到2, 将底盘一最后一台车前移一个工位 (缓存区满位, 底盘二可以继续生产一台车) , 见图6。

缓存区二:调整内饰二至底盘一的缓冲速度, 增大满位上限值, 即缓存量增加3辆。

2.2.2 调整午饭时间

工艺线间合理的停线间隔应该根据各工艺线正常走线时的缓存区最大缓存量确定, 避免因为缓存区满位导致上游工艺线发生停线, 每个工艺线停线去吃午饭的时间间隔应小于缓冲区的实际车位消耗时间。因此, 将5分钟停线间隔改为底盘一与底盘二相同, 内饰一和内饰二相同, 见下表2。

2.2.3 规范作息间隔时间

最终线、底盘二、内饰二按规定时间停线午餐, 底盘一和内饰一按照下游缓存区满位停线吃饭 (除特殊的情况外) , 严格执行30分钟开线, 培训管理人员并跟踪考核。

2.3 改进效果

2.3.1缩短缓存区启停间隔, 单班节约累计18秒, 根据该公司的《节约效益换算标准》文件计算, 节约效益约11万元。

2.3.2调整缓存区机械速度, 增加电机变频器, 缓存区二由11增加至14, 缓存区三由5增加至7, 缓存区四由8增加至9, 缓存区总缓存量提高25%。

2.3.3规范启停时间, 并严格执行, 有效控制超出的停机时间损失, 一个月后, 结果数据表明, 午餐停机超时降低90%以上, 基本达到预定目标。

3 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 影响生产流水线停线, 车辆输送控制系统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缓存区设定不合理、传输迟缓、作息安排与输送能力不匹配。针对性改进后, 输送系统导致的停线得到有效的减少, 走线率稳定在90%以上, 并不断接近95%的目标, 对于提高产能是明显的。本次实例表明, 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即走线率, 与输送控制系统是否合理设定有密切关系, 为提高产出, 就需要更精益的输送系统和管理标准, 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并改进。

本次研究中的总装车辆输送控制系统, 与国内其他主机厂的输送系统有许多共用共通的部分, 原理都是类似的, 因此研究的结论可以推广作为参考经验, 如果制造系统各环节全面实行最优化的机运输出, 带来的改善效果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控制和减少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50例严重白细胞减少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恶性肿瘤, 其中胃癌 8例, 食管癌 6例, 直肠癌6例, 乳腺癌9例, 肺癌12例, 卵巢癌 5例, 膀胱癌 4例。男性32例, 女性18例, 年龄32~70岁, 平均年龄52.12岁。白细胞 (0.2~0.4) ×109/L 2例, (0.5~0.7) ×109/L 10例, (0.8~1.0) ×109/L 38例, 白细胞下降程度与放疗的剂量、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 机体自身情况有关。

1.2 治疗方法

足时足量使用生白药物 (如G-CSF等) , 抗生素的有效应用, 营养支持补充能量、电解质, 必要时输血及血制品。

2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细致严密的护理并积极配合治疗, 未发生院内感染及严重并发症, 白细胞在4~15d内恢复正常。

3 院内感染控制

3.1 保护性隔离

(1) 住单间病房, 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min, 早、晚紫外线消毒2次, 1h/次。每天用1∶200 84消毒液擦拭地面、门窗、床头柜2次;病房尽量减少人员出入, 治疗护理集中时间进行, 严格无菌操作。 (2) 保持室内适当的温湿度, 温度20~22℃, 湿度60%~70%, 避免受凉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及空气过分干燥, 鼻黏膜口唇干燥出血[2]。 (3) 患者换上消毒衣服, 戴口罩、帽子, 避免外出到公共场所。 (4) 患者的饮食要求为消毒的熟食。

3.2 心理护理

白细胞严重下降时, 患者常表现为忧郁、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 少数患者甚至绝望, 不积极配合治疗。此时, 应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向其说明化疗反应会有阶段性, 并介绍治疗成功病例或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

3.3 基础护理

(1) 口腔:行口腔护理2~3次/d, 严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如有充血、水肿及口腔刺痛或味觉改变等, 用洗必泰漱口液做口腔冲洗;如出现溃疡, 应停止刷牙, 使用碳酸氢钠与呋喃西林漱口液交替漱口[3]。 (2) 上呼吸道: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练习, 严禁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及家属探视。 (3) 泌尿系:大多数化疗药物及代谢产物对肾脏均有一定毒性。因此, 嘱患者多饮水, 每天尿量在2 000~3 000ml以上, 防止血中尿酸浓度过高而致结石或感染。 (4) 皮肤:严重白细胞减少者因身体虚弱或感染性发热时很易出汗而发生皮肤破损感染, 故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特别是皱褶处, 如腋窝、腹股沟、会阴部等处。用温水清洗2次/d, 待干后涂爽身粉以减少摩擦, 保持干燥。患者内衣宽松、柔软。 (5) 肛周: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每晚用1∶5 000的高锰酸钾坐浴15min,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肛周感染。

3.4 高热的护理

白细胞减少患者易发生感染而引起高热, 因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骨髓抑制作用, 故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温水擦浴、冰帽、大动脉处置冰袋等,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出。出汗多时应及时擦干汗液, 并更换清洁衣裤, 防着凉。

3.5 药物治疗

(1) 足时足量使用升白药物:白细胞<1.0×109/L时, G-CSF为150μg/d, 白细胞在 (1.0~ 2.0) ×109/L时, 剂量为100μg/d, 白细胞>10×109/L时停用, 且每天检查血常规1次, 监测血象变化。 (2) 抗生素应用:在采取保护性隔离时, 可输注抗菌药物, 不伴有感染发热时, 可输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当出现感染性发热, 控制无效时可输注三代头孢乃至泰能等。当患者体温≥39℃, 应查血细菌培养和药敏, 根据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至感染控制后。

对于放、化疗导致的严重白细胞减少患者, 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 加强无菌观念, 做好心理护理、各项基础护理及高热等相关症状护理, 足时足量使用生白药物, 联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 患者能尽快恢复白细胞数量, 从而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摘要:总结了50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严重减少 (<1.0×109/L) 患者的院内感染控制。对放、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1.0×109/L的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给予心理护理, 做好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肛周等基础护理, 加强高热护理, 并积极配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生素, 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50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均在4~15d内恢复, 有效地避免了放、化疗后白细胞严重减少患者的院内感染。

关键词:化疗,白细胞减少,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宋伟祥.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应对措施 (J) .家庭健康, 2010, 289 (2) :37.

[2]刘建民, 赵炳芬, 许风岚.癌症化疗致骨髓抑制的护理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 25 (7) :811.

控制和减少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受到来自社会生活等多方的压力之下,存在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其得到健康良好的成长,高校应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一、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特点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是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由于在校学生都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而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挫折或打击,因而其心理状态难免会处于危机状态。心理学家G.W.布洛克普指出,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上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为: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过于依赖他人、行为冲动等等。根据布洛克普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心理危机者的性格特征、行为特点、家庭环境等,建立心理危机预警评估体系指标。有研究表明,性格越内向、情绪越不稳定以及反应迟钝、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不惧安危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心理症倾向(精神分裂症倾向、抑郁症倾向以及神经症倾向)得分越高。对抑郁症的研究表明,其症状的出现与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许多自杀者往往选择在凌晨或夜间结束自己的生命。开学、学期结束或入学和毕业前后是心理危机的频发时期,宿舍、教学楼等是心理危机的频发地方。有研究还表明,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心理问题的发生,特别是春季,抑郁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率较高。

除了心理性危机事件具有这些特点外,还有一些事件也会导致心理危机。心理学家布拉默(Brammer)认为,危机包括三方面内容:情境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特殊应激事件,如遭遇交通意外、家庭变故、严重疾病、性伤害、性暴力等;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应对的挫折,如新生适应、毕业、择业失败、升学失败、感情受挫等;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出现的冲突和焦虑。

二、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

目前,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式的课程,对教材的选用也没有针对性,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较多,实用性较差,极大地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要想真正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在意识上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要明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其次是要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以此来保证对学生进行因需施教,使心理教育课真正发挥其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中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的双重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等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多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3.建立心理健康预防网络

①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与指标的制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心理危机预警评估筛选指标体系,大多数高校通常采用《症状诊断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对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及时主动地干预,特别是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其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强度,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健康辅导和人格素质辅导,另外除了对新生普查,还应针对其他年级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②心理性危机关注对象。结合布洛克普所提出的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人群的特征分析,应该预先关注这些人群:(1)家庭经济困难容易遭受歧视的学生;(2)长期患有严重的生理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3)家族中有精神病、自杀史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4)性格内向孤僻、疏远同学、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5)经常出现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6)长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的学生;(7)失恋后长期不能摆脱失落情绪的学生等。

③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校级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建立心理电子档案。心理档案包括学生在各个时期所作的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中心与辅导纪录等材料。它可以发现处于严重心理危机状态的对象,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地应对,把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可以以此为借鉴准备同一类别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实践。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教育之中拥有特定的地位与使命。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张扬自我个性、释放内心的激情、满足自我精神需求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来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紧张,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高等院校还应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强毅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大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状态。

三、高校學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事后处置

一旦学校发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对其有一定的准备。做好相应的应急计划和应付方法,以免事故发生后不知所措,乱了方寸。一般来说主要处置办法包括两方面:一是技术处理,主要属于事务性的善后工作,如自杀行为马上进行勘探现场,收集证据,技术分析,科学鉴定,伤亡者的安排处理,追究责任,改善管理,汲取教训。二是公共关系处理,主要与传播媒体协调,与家属、同学的沟通,向主管部门汇报等。具体措施:①有关领导尽快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好现场抢救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②如自杀或他杀要马上通知医院、公安部门等以便得到他们的及时救援,妥善处置伤亡学生。③成立专门的事件处置小组,负责善后工作和事件的调查和评估等工作。④以适当的方式公布事件的真相,消除不良影响,注意协调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四、结论

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研究,可以积极改善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减少和避免大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向阳,邓基泽.高校新生心理档案与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58-461.

[2]沈永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3):71-74.

[3]张艳.建立有效的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高职论丛,2007(9).

控制和减少 篇11

1 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的原因分析

影响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如地基沉降、支架系统变形、混凝土收缩、温差、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质量等原因, 当然也有设计原因等其它原因。连续箱梁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 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针对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产生的原因, 作为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 如何采取主动的施工预防控制措施, 尽量避免、减少裂缝的产生, 结合自身的施工实践,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控制:

(1) 减少地基沉降, 地基承受支架本身及支架所承受荷载, 可通过实测地基承载力, 对不良地段进行加固处理, 我们在施工时对软弱地基进行换填处理, 并对整个地基表层采用水泥砂浆封闭处理, 四周设置了排水沟。

(2) 减少支架系统的变形, 避免、减少因支架变形而引起现浇连续箱梁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 我们在施工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我们在施工前对支架体系进行稳定性、变形计算, 确保支架稳定, 同时杆件的刚度应尽量保持一致, 减少支架变形。

加大对支架杆件连接、支撑点、顶托等结点的检查, 减少结点变形或沉降。

支架与地基接触我们采用的是专门预制的35cm×35cm×20cm混凝土垫块, 垫在每根支架竖杆下, 减少地基变形。

合理设置支架预拱度, 并加强整个过程中支架变形观测, 预抬值的合理设置有利于箱梁桥的桥面线形控制。我们在实际施工时专人负责实测与记录支架变形, 为尽快采取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3) 加强对材料的监控与检测, 避免、减少预应力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碎石、水和外加剂组成, 构成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不合格, 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水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氧化钙含量超标, 氧化钙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 水化反应较慢, 在混凝土凝结后仍然起水化反应, 对已硬化的混凝土有破坏作用, 降低了混凝土抗拉强度, 增大了裂缝的产生可能, 故在施工中必须分批次、按检测频率对水泥材料进行检测。

砂、石:砂石的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 导致水泥和水的用量加大, 影响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收缩量势必加大, 若使用特细砂, 后果更为严重。重庆本地的地材砂的质量达不到要求, 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外表易出现裂缝, 为了保证桥梁混凝土的质量, 我们购买优质的岳阳或简阳中粗砂, 保持适当的配合比砂率, 石料粒径应严格考虑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等因素选用合理范围, 特别加强过程材料的级配连续性检测, 同时对粗、细料进行保护 (覆盖) , 防护污染。

根据条件尽量选用无污染的河沟水源。

混凝土外加剂选择非常重要, 应根据不同的水泥产品而定, 我们在试配施工配合比前将外加剂与选择使用的水泥送到专门检测机构进行试验, 且在施工过程中水泥与外加剂不得更换。

(4)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在现浇连续箱梁浇筑、拆模过程中, 若施工工艺不合理, 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各种裂缝, 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

2 施工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结合自己的施工体会,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来减少或预防裂缝的产生:

(1) 提高钢筋制作精度、加强施工中对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加强对已安装钢筋的保护与除锈, 避免、减少裂缝产生:

(1) 提高钢筋制作精度, 保证钢筋间距或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设计要求) 过大、过小, 避免单个区间钢筋间距过大 (含筋量) 或保护层太小, 而引起沿钢筋纵向方向的裂缝。

(2) 要保证钢筋的整体刚度, 避免人员直接踩踏至已绑扎的上层钢筋, 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 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 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3) 连续箱梁钢筋制作、安装施工周期长, 在过程中与混凝土浇前应仔细对钢筋除锈处理, 钢筋除锈不仔细, 特别是当混凝土保护层较薄时,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结合, 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 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

(2) 加强模板质量要求与规范安装、拆除, 避免减少裂缝的产生:

(1) 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 在浇筑混凝土时, 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 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故应在施工前将模板及立模支撑是经过受力验算并报审批后方可立模, 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2) 拆模过早, 混凝土强度不足, 便得桥梁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拆模后养护应及时, 养护时间过短, 均易在表面产生收缩裂缝, 同时拆模施工时还应注意对混凝土的保护, 避免碰撞或重击。

(3) 加强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过程控制:

(1) 拌和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计量不准确, 则浇筑的质量不均匀, 混凝土内部收缩不统一产生裂缝。我们采用的电子计量, 并对电子计量设备进行了检测。从加强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来减少或预防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从搅拌到浇筑的时间不应过长, 浇筑混凝土时, 前、后方配合好, 设专人负责, 随拌随用, 避免网状不规则的裂缝产生。

(2) 控制用水量, 加强过程中坍落度检测, 试验人员全过程控制, 确保混凝土坍落度与配合比规定一致, 亦可减少裂缝出现。

(4)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 出现蜂窝、麻面、空洞, 是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认真操作, 并对工人定时交接班, 避免因疲劳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产生漏振。

(5) 连续箱梁单次浇筑量大, 一般要求保证连续作业, 如遇特殊情况中断, 应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预留和处理施工缝, 并尽量缩短施工缝上下两部分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差, 以减少由于两部分不同量收缩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于1.2MPa后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弱混凝土层, 用水冲洗干净, 且不积水, 浇筑前, 宜先铺一层素水泥浆, 将混凝土捣实, 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 降低裂缝产生机率。

(6) 混凝土浇注过快, 混凝土流动性较低, 硬化前沉实不足, 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 即塑性收缩裂缝。浇筑箱梁混凝土时既要连续 (浇筑过程具有连贯性) , 在某些部位又要避免速度过快。比如中横梁与端横梁钢筋较密, 在浇筑严格按分层浇筑, 并依照一定的浇筑顺序, 让下层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沉实。

(7) 浇筑好的混凝土箱梁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洒水, 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一般不小于7天, 必要时采用养护液喷洒或用塑料膜覆盖封闭, 防止水分蒸发, 以利于混凝土的养护, 减少裂缝产生。

(8) 连续箱梁浇筑顺序、工艺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规范规程进行, 混凝土浇筑程序要充分论证, 避免已初凝的混凝土过早受力造成裂缝。

(9) 加强安全及施工过程操作管理, 避免施工操作过程中出现撞击混凝土或模板、支架, 引起裂缝产生。

(4) 预应力张拉及关键部位避免、减少裂缝产生的施工措施:

(1) 大跨度连续箱梁往往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故其预应力张接是连续箱梁的重要施工环节, 也是裂缝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张接顺序与方法进行张拉, 现场应仔细对连续箱梁梁体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裂缝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相关方面, 必要时请专家解决, 不得在问题未查明时继续施工。

(2) 桥梁结构中, 结构转角、形状突变处、锚固断面、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而出现裂缝:a、施工时应加强对结构转角、形状突变处的质量控制, 如对该局部范围的支架加固、尽量采用定制模板, 浇筑时应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 并及时观测支撑与模板是否有异常变形;b、锚固端钢筋密集, 有些设计图纸对施工考虑不够仔细, 在实际施工时往往因波纹管、锚具安装而对该部分钢筋需作间距调动或形式修改, 有时存在局部钢筋密集, 而靠锚具端钢筋较稀少现象, 我们施工中征得相关方面同意后增加钢筋网片或拉结筋的措施, 在施工实践中发现效果很好。

3 结语

上一篇:临沂市河东区下一篇:教育价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