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减少对策

2024-10-07

预防、减少对策(共4篇)

预防、减少对策 篇1

护士应掌握医疗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实施全部护理技术操作中, 优先考虑的应是病人的安全。所以, 护士在工作中, 应提高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意识,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护理工作与医疗纠纷的关系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在医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 时间最长。如果丧失对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预见性和警惕性, 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据国外相关文献调查显示, 护士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要高于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1]。因此, 护士应掌握医疗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2 护理工作中预防医疗纠纷的措施

2.1 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护士对每一项工作均应有严谨的态度。利用每一项治疗与护理机会, 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主动关心,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尊重、体贴病人, 理解病人心情, 正确地掌握病人需求, 找出问题, 制定有效可行的措施。同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 敢于承担责任, 提高病人的信任感。

2.2 不断提升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 熟练的操作技能, 全面的专业知识, 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保证。提高护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 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 重视护士的理论学习及临床指导, 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能、新知识, 掌握国内外护理的最新动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及使用新仪器时, 必须对护士进行培训, 按程序操作。

2.3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 改变护理模式, 转变护理观念。熟知法律, 精通本专业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 练就精湛的技术, 做执行各项操作规范的模范;工作中做到以老带新、以严带松、言出有据、有言必行、有行必有记录;加强各环节护理质控, 重视终末质量, 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 做到人人参加质控, 形成互监互控的良性循环;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行为规范。

2.4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各项交接班, 做好“三查八对”工作。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严格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 不得使用;给药前, 注意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药、限制药时, 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液体有效期、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痕;给多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 做到“一巡视、四看、五清楚、五查”;严守操作规程, 及时做好护理文件记录, 做好带教工作, 对年轻护士做到放手不放眼, 放眼不放心, 要加强“慎独”修养;抢救病人时一定要做到头脑清醒, 忙而不乱, 用药准确及时, 急救措施正确;在临床工作中相互监督提示, 做到不遗漏、不拖延任何一项护理工作, 随时警惕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杜绝医嘱相关性差错

护士不可盲目执行医嘱, 对医生下达的医嘱要多动脑筋, 学会识别正确与否;在执行医嘱时, 护士应熟知各种医疗护理程序、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当护士拿到医嘱, 经仔细核对, 确信无误时再执行医嘱;如果对医嘱有疑问, 应向开具医嘱的医生询问以证实医嘱的准确性。

2.6 加强护患沟通, 融洽护患关系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心理状态。善于同病人沟通, 语言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工具,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特殊的作用。提倡“四句服务法”, 即:晨间多问一句, 使病人感到舒心;操作时多解释一句, 使病人感到放心;手术前多安慰一句, 使病人消除担心;出院时多关照一句, 使病人充满信心。

2.7 克服习惯性心理

养成自查自对的习惯, 培养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切忌凭经验, 凭印象处理。每天上下班前全面检查所做的工作是否逐项完成, 防止护理差错。

3 认真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后, 要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 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和减轻病人身体健康的损坏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处理差错事故的重要原则是实施必要、有效的处置方法, 由护士如实、诚恳地向病人或病人家属说明差错、事故内容即使未给病人带来影响, 也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说明, 不应隐瞒事实, 以真诚的态度, 诚恳的方式对待, 与病人及病人家属重建信赖关系。同时, 分析差错、事故原因, 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在医务人员中积极宣传如实报告差错、事故的重要性, 倡导当事人主动并如实写明差错、事故报告。只有发现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的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更好的方法。

4 落实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护士因疏忽等原因发生差错事故时, 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护士长, 并逐级上报护理部。值班医生接到汇报后, 立即给病人进行检查, 并将情况详细记录, 护士应在该班次填写差错事故报告, 报告中应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后果、发现的时间, 谁第一个发现的, 怎样被发现的, 发现时病人的情况, 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的时间, 处理经过, 对事故原因的分析等。值班医生应填写接到报告的时间、检查情况, 采取的处理措施及病人的反应等。病房护士长也应填写具体的情况报告及分析意见。在预防差错、事故中, 减少医疗纠纷虽然还需在组织方法与手段以及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研讨, 但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应成为护士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王华.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内科病房管理特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6) :290.

预防、减少对策 篇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动员和调动一切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做好预防工作。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青少年犯罪呈上升势头。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

二是青少年暴力、盗窃犯罪呈现多发性趋势。近几年来,由于青少年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以盗窃、暴力抢劫、敲诈勒索最为突出。

三是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倾向。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14-17周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来看,青少年犯罪往往带有盲从性、模仿性、突发性等特点,其犯罪手段向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其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个人主

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常常对涉世不深、判断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起导向作用。含有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而入,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法制观念教育,不知何为违法,何为犯罪。有的学校分等级、年级分重点,只注重“尖子学生”的培养,而忽视“后进生”、“双差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甚至放任不管,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致使这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利用某种违法行为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受委屈,缺少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坏习惯。有的是因家长教育简单粗暴,或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孩子不良品行的养成。有的是因家庭结构残缺,缺少家庭温暖,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义务,致使一些青少年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心理。

(四)、人格不确定性的内在影响。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心理构成易变,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其心理和身理尚未定型,处于犯罪的“危险年龄”段。少数青少年因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

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现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为此,进一步加强我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做到标本兼治,防范于未然。

(一)、建立家庭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是导致子女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在防范青少年犯罪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建立学校与家庭互动机制。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通过举行家长培训班、家长讲座、家长会等形式,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家长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继而由他们不断地给子女灌输守法意识,构建起家庭教育防线。二是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城区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美德进家庭”和“零家庭暴力”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使青少年在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成长。三是要特别关注“单亲”等结构不健全的家庭,使其发挥正常的家庭职能,保证困难子女最低限度的情感满足和必要的社会化教育,促成他们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

(二)、建立学校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材的摇篮。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校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加强学校防范十分重要。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对中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及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着眼于大多数人,不因教育方式有失偏颇,而造成少数在校生把对学校的积怨转化为对抗社会的犯罪行为。二是要特别关注“行为偏差生”的教育,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美育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兴趣,培养和激励其内心希望和追求,使其在追求中完善自我。要重视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学生人际间的亲情度和个人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其克服和纠正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注重发挥老师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引导、示范作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在“行为偏差生”的特殊教育中,老师更应做到平等地尊重、了解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气。切不可因学生顽劣而将其拒于校门之外,要堵源截流,加强对辍学流失生的管理教育工作,防止学生辍学流失社会,为青少年犯罪埋下隐患。

(三)、建立社会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因此,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就业、文化娱乐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建设一些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德育教育基地、校外活动教育基地,切实解决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匮乏等问题,以满足广大青少年文化和精神需求。二是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借助社会力量,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通过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青

少年娱乐活动场所、心理矫正中心,通过开放辖区内图书馆、体育场等文化设施,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同时,建立和利用社区志愿者队伍,对问题学生和不良社会青少年进行帮扶转化教育,开展“一帮一”结对等活动,矫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与此同时,要健全完善教育救助体系,建立教育扶贫基金,对贫困学生实行困难救助,消除他们因贫困辍学而产生的怨世情绪和仇恨心理。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群众团体,要着力帮助社会青少年解决就业渠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建立司法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帮教环境。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其生理和心理也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一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区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极易冲动而走上犯罪道路,他们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司法机关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体现惩罚又教育的特点。一是对犯罪的青少年尽量采取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的方式。不言而喻,刑罚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较成年人更为深刻,一旦受到刑罚制裁,不仅会影响其后续行为及态度,甚至影响其一生命运,也影响着更多的家庭。因此,对犯罪的青少年实行社区矫正,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接受心理和行为的矫正,有利于减轻少年犯心理压力,消除其同社会的对立情绪。同时还避免了因入狱而造成的交叉感染,有利于犯罪青少年的成功转化和回归,预防其重新犯罪。二是对一些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要做好帮教工作。要预警在先,做好挽救、帮教工作,防止他们坠入犯罪深渊。要严厉惩治坑害青少年的不法行为,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加强学校周边公共场所管理,狠抓校园周边突出问题的整治,对校园周边无证经营摊点,电子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经营场所,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还学校于宁静与详和。三是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工作中的应有作用,积极引导、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要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漫画比赛、法制教育小品、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要不断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法,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骨科手术中如何预防和减少感染 篇3

1 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1 做好手术病人的准备工作

除急诊外, 闭合性骨折病人术前3d开始用肥皂水清洗, 术前日应剃除毛发后用70%酒精消毒备皮区, 并用无菌巾包扎, 早晨洗澡, 换上清洁衣服, 重新消毒皮肤后包扎。近年来有专家提出:术野皮肤区剃或不剃毛的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别, 用刀剃毛容易在皮肤上留有伤痕, 增加切口的感染率, 剪毛比剃毛的损伤小得多, 采用脱毛剂去毛更安全, 并于备皮后涂抹一层碘伏, 剃毛后在短时间内进行手术, 比剃毛1~2 d后进行手术效果更要好一些。对开放性骨折手术应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等依次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 然后再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皮肤。

1.2 进行皮肤消毒前

巡回护士应仔细检查术野皮肤是否清洁, 有无疖肿、皮肤损伤感染, 一旦发现, 应立刻与手术医生研究补救措施, 必要时延期手术, 以防增加感染机会。

1.3 做好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

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洗手消毒规则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手部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避免进行手术。手术护士应随时指出并纠正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保持术野的清洁、无菌, 及时回收器械并擦拭血迹, 以减少细菌污染及增生。

1.4 空气的消毒灭菌

手术间的空气除每天常规消毒3次外, 应于术前1h再消毒1次。人工关节置换时还可在消毒过程中进行 (近年来推出的空气静化消毒机有动态下工作的功能) , 以确保减少手术间空气的细菌含量, 对预防感染也有很大的帮助。

2 手术过程的注意事项

2.1 控制手术间内人员的流动

文献报道:人体在静坐时每分钟可散布尘埃数为105个, 轻微活动时为106个, 快速步行时为107个。据监测记实, 手术室浮游菌降落的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变化, 开始时降落量最大, 结束时又出现一个高峰值。这说明, 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 手术护士必须在手术开始前将术中所需一切物品带入室内, 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 减少病人的翻动。严格控制参观人数, 不可在室内来回走动或随便从一手术间走到另一手术间, 更不允许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 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3 0 c m的距离, 减少一切可引发感染的因素。

2.2 严格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各种手术物品的灭菌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尤其是在骨科手术中, 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 并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 才能保证达到灭菌效果。对能耐热、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其它物品也尽量采用如环氧乙烷气体、2%茂二醛浸泡1 0 h灭菌, 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原则。

2.3 手术切口的保护

切皮前最好使用皮肤粘贴膜, 防止附近毛发、皮脂腺分泌物污染切口, 对于手术时间长的手术, 台上器械最好盖以无菌巾, 以减少灰尘污染。在骨科手术巾, 手术时间超过4h的, 应重新消毒切口并更换各种手术无菌巾, 以减少感染机会。术后切口覆盖的敷料不宜太厚密, 尤其在夏天, 否则会造成汗液蒸发困难, 而温暖、潮湿的皮肤会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条件。

2.4 缩短手术时间

这也是减少手术感染的一项措施。因此, 手术医生必须熟练掌握手术步骤, 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充分暴露术野, 对手术器械及用具使用得心应手。缝合不留残腔, 充分引流。手术护士在术前将物品准备齐全, 术中熟练配合手术, 从容不迫地应付手术中的各种变化。

2.5 严密观察病情

根据失血、失液量及各项生命体征监测, 补充各种液体或输血, 提高病人应激性, 也是预防手术感染必不可少的。

3 术前术中抗生素的应用

理想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用特定的药物来对付特定的细菌, 在考虑使用抗生素时, 要权衡利弊, 掌握好外科预防感染的各项原则。对骨科手术, 尤其人工关节置换术, 可在术前1d、半小时开始使用抗菌素, 手术超过4h, 中间可再给药1次, 以维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 但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

摘要:在骨科手术中, 骨科组织感染和关节感染将会造成恶劣后果, 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 对易致感染的因素提出了几项预防及护理管理措施:手术前病人的准备;空气的消毒;手术间人员流动的控制;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手术切口的保护;缩短手术时间的重要性;手术前和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中的感染,预防,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26.

《预防地震_减少灾害》主题班会 篇4

唐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胡丽红

活动目的:

1、掌握地震来临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2、预防地震,关爱生命,减少灾害。活动准备:

1、学习防震救灾应用小知识。

2、防震救灾知识竞赛试题。

3、防震救灾宣传片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1976年7月28日,一声撕心裂肺的巨响,一场催肝断肠的灾难,降临在我们唐山大地,顿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爱的潮水一浪胜过一浪地涌向唐山大地,温暖着我们灾区人民的的心。2008年5月12日同样的灾难也降临巴蜀大地……我们唐山处于地震活跃带,今天,为了牢记这些惨痛经历,为了缅怀远离我们的亲人,为了我校师生生命安全,我们班特召开此次“关注建筑安全,远离地震灾害——科普知识讲座”的主题班会,旨在能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二、根据以往的了解,你都知道地震的哪些知识呢?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学生回答)。

a、地震象一个可怕的恶魔,摧毁了无数家园。

b、地震导致了无数个家庭的离散,相信这些家庭要永远背负着生活的阴影。c、人民子弟兵真是好样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d、大爱无言,大爱无疆。

e、如果人们能事先知道这里要地震就好了,就可以先离开危险的地带。f、如果地震中人们都能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伤亡一定不会这么大。

1、了解关于地震的知识。

师:是呀,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地震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关于地震,你都了解哪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呢?

a、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b、地震时先有纵波,再有横波,其中横波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c、地震的三要素是发震时刻(发生地震时间)、震级、震中。d、我知道按照震级的大小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弱震,震级小于三级

第二: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三级,小于或等于4.5级。第三: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第四: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介绍我国关于地震的一些情况)

3、了解地震的前兆。

是,地震的短临预报还是不过关的科学,成功率也不高。这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更希望在你们这一代中,能把这个难关攻克。但是,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征兆的,给人们提供一些信息。

这里老师说明一下,地震的前兆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其中,微观前兆是进行细致科学的测量相关的数据——如地壳形变观测、地磁测量、地电观测、重力观测、地应力观测等。宏观前兆就是指人用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谁愿意跟大家共享你的知识?

A、我学到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B、关于地震的谚语: a、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b、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c、女儿墙,房檐围,地震一来最倒霉。

C、我找到了地震前动物的反常现象,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学生齐读)

三、地震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先回答)

1、了解地震时的应急措施:(1)平时需要我们做哪些准备?

A、制订一个简单可行的家庭防震计划,包括:学习地震基本急救常识和避震方法,储备适量的食品和饮料,消除不利防震的隐患,商定震后家人的联络方式和会聚地点等。

B、每个家庭都应准备好地震急救包,主要包括: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收音机等,把它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

C、平时应有组织地进行地震应急演习,避免地震发生时忙中出乱。(2)在户外怎样避震?

D、要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E、要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的烟囱、水塔、立交桥等。F、要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G、还要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等。(3)、在家庭中应该如何避震?

H、在楼内,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在平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或跑出室外空旷地带。

师: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的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洗手间、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那么在室内避震要注意什么呢?

A、保持镇定,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

B、还要注意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到阳台上去,千万不要跳楼!(4)在学校应该如何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在学校,需要注意什么?

C、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到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师:如果现在地震来临,你该怎样做?(学生演练)

D、在操场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护住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E、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5)、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F、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悬挂物,保护头部。

G、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H、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远离玻璃等危险物。I、在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6)震后怎样自救?(学生先回答)

A、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树立生存的信心,要千方百计保护好自己。

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物体,用砖块、木棍支撑断壁残垣。

B、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互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控制自己情绪,如受伤想法包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C、维持生命。

如果时间较长,要节约使用并尽量寻找水和食品,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7)、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灾区群众要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那么,你知道震后救人原则中的四先四后指的是什么吗?

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少,后救老;先救易,后救难;先救生,后救人。

四、班主任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防震减灾的有关知识,而且学会了在灾难面前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帮助别人,提高了我们冷静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相信我们以后一定能够自觉学习有关地震方面的防灾自救知识,在关注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远离地震灾害,不要让历史悲剧重演,不要让祖**亲伤痛,不要华夏儿女伤痛。

【预防、减少对策】推荐阅读:

预防减少犯罪08-14

减少因素05-14

减少误差05-23

贫困减少06-28

减少干预07-09

减少流失08-03

减少调查09-18

减少成本09-29

减少伤害10-01

预防与对策05-17

上一篇:岩土工程简介下一篇:正规垃圾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