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垃圾填埋场

2024-10-07

正规垃圾填埋场(精选6篇)

正规垃圾填埋场 篇1

引言

据环保部发布的《2014 年全国大、 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显示:2013 年我国261 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6148.81 万吨, 处置量为15730.65 万吨, 处置率为97.41%[1]。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置方式存在严重不足, 许多城市垃圾只进行简易堆放, 形成大量基本上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措施、也无建设和使用标准的非正规垃圾场[2,3]。人口众多、发展迅速的北京地区现有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千余座, 存在对地下水和大气的污染隐患, 且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4], 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城市垃圾成分不同、区域不同、填埋量不同, 对环境的污染威胁存在很大差异, 需要选择不同治理技术, 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5]。城市垃圾按照来源大致分为三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6]。目前大部分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集中于对其渗沥液和沼气的研究, 这二者是生活垃圾最主要的产物;建筑垃圾的特征在于垃圾的持久性和危害的滞后性;而工业垃圾则主要在于其辐射、重金属等产生不可逆危害的污染物。

1. 研究对象概况

1.1 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数量和分布特征

北京城已陷入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之中 (图1) 。截至2008 年底, 经18 个区县调查统计, 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共有1011 处, 这些垃圾填埋场以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主要是装修垃圾) 为主[7]。北京市四环路以外, 各区基本均有大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存在 (表1) , 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平均占地面积约为4.3 公顷, 平均垃圾储量约为14.9 万立方米。从非正规垃圾场的分区区位上看, 大多数集中在四环和五环之间, 沿着主环路展开, 与北京市人口分布的密集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1.2 样本选取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并不能马上进行景观改造, 需要先完成筛分处理、卫生填埋、渗滤液和填埋气处理、堆体封闭和稳定等技术环节[8]。而我国在垃圾填埋场的景观改造领域刚涉足不久, 北京虽然处于先锋地位, 但现仍只有3 处由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的公园投入使用。

本文以不同填埋类型和景观恢复状态为主要研究因子, 选取游人量较大、使用率高的南海子郊野公园、园博园锦绣谷为调研对象 (表2) 。南海子郊野公园的填埋物为生活垃圾, 成分复杂;园博园锦绣谷的填埋物则为建筑垃圾。

2. 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恢复方法分析

2.1 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恢复——以南海子为例

2.1.1 地形及水体改造

南海子公园一期的设计要点包括垃圾无害资源化处理、湿地修复和地形改造等。通过开挖所需修复湿地之上的土方 (垃圾) , 在湿地东北堆积形成新的山体, 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符合游人行走习惯的微地形以及涨潮缓冲驳岸 (图2) 。将地形和水体的改造相结合, 便于公园景观的进一步塑造。

2.1.2 植物景观构成及特征

南海子垃圾填埋场建设成为郊野公园, 以生态思想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首要原则, 其景观恢复也主要体现在植被修复方面。该园区使用北京乡土树种和原有林木为园区基调树种, 合理配置乔灌草复层群落模式, 以求植被能够达到适应填埋场特殊环境的最佳状态。

2.1.2.1 植被物种组成

园中的常绿乔木主要品种有雪松 (Cedrus deodara) 、 白皮松 (Pinus bungeana) 、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 桧柏 (Sabina chinensis) 、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等;落叶乔木有杨 (Populus) 、柳 (Salix) 、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 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 元宝枫 (Acer truncatum) 、银杏 (Ginkgo biloba ) 、白蜡 (Acer negundo L.) 、榆树 (Ulmus pumila)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国槐 (Sophora japonica)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等。常绿落叶比控制在3:7 左右。乔木覆盖率达70%。林地覆盖率达85%。园内开花植物有丰花月季 (hybrida) 、玉簪 (Hosta plantaginea) 、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 、菊类等。地被以野牛草 (Buchloe dactyloides) 、野花组合等为主。湿生植物则根据不同的水位选用了相应的植物品种, 包括荇菜 (Nymphoides peltatum) 、睡莲 (Nymphaea tetragona) 、 千屈菜 (Lythrum salicaria) 、 黑三棱 (Sparganium stoloniferum)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菖蒲 (Acorus calamus) 等。上述提到的植物均长势较好。

2.1.2.2 观赏特性分析

园林植物通过花、叶、果、枝干等向游人展示美感, 随着季节其样貌也会发生变化。根据这些观赏特性, 可把南海子郊野公园植物分为观花、观果、观叶、观姿的不同类型, 其中观叶植物包括观叶色、叶形两种, 观姿植物主要包括观树形、枝干、树皮等姿态。在不同季节, 也有特定的观赏对象 (表3) 。整体来看, 出现频度较高观赏树种有玉兰 (Magnolia denudate) 、樱花 (Prunus serrulata) 、合欢 (Albizzia julibrissin) 、元宝枫 (Acer truncatum) 、银杏 (Ginkgo biloba) 、雪松 (Cedrus deodara) 等。

2.1.2.3 代表性改造区域典型群落

经过地形和水体改造, 园区整体基本分成了湿地区和其东北部的堆体区。

堆体上方现种植一些北京乡土树种, 乔木层有圆柏、油松、元宝枫、臭椿等;灌木层为沙地柏 (Sabina vulgaris) ,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荆条 (Vitex negundo) 、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 等 (表4) 。这类典型模式的植物材料对堆体区有较强的适应性, 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湿地区种植适生的菖蒲等水生植物;堆体向湿地的缓坡区域大多使用开放式的空间塑造手法, 铺设草坪地被, 无其他乔灌木种植 (图3) 。

2.1.3 工程措施

南海子郊野公园在建设前, 首先开掘陈腐垃圾堆体并对垃圾进行筛分预处理:分离出绿化种植土与腐殖土拌合准备用于种植;砖头瓦块经过破碎后按级造地形;不可降解的垃圾用环保PE膜密封深埋保存, 并通过一系列隔层阻断了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渠道。对此部分又采用了准好氧填埋技术。废弃导气管插到碎石导流层中, 形成排进气的循环;通过自然换气引入堆体内的空气在内部形成好氧环境, 旨在降低可燃气体含量, 同时加速有机质的降解速度, 缩短堆体的稳定时间。之后可进行表层覆土, 开展种植恢复工程 (图4) 。

2.2 建筑渣土垃圾填埋场景观恢复分析——以北京园博园锦绣谷为例

2.2.1 地形改造及布局

锦绣谷场地改造前长期堆放建筑渣土, 最终形成面积约13 公顷、环绕30m高垃圾堆体的大型砂土坑。深坑的北侧坡度达到50。至65。, 其他部位坡度稍缓, 不大于50。。坑底起伏不平, 存在若干处高度超过10m的小丘。

花谷即利用这种特殊的立地条件, 在原有的垃圾坑上打造, 保留场地的剧烈变化, 以直接反映场地历史。通过营造自然有机的空间形式, 改造陡峭堆体边坡, 消除人工堆筑痕迹, 并营造规模宏大的花卉展示区域, 最终形成可达的四面边坡和缓和的坑底区域。南向坡地形成一系列小型台地, 开辟花卉种植床, 呼应“锦绣花海”主题;东侧保留既存的两级台地组成;西侧放缓坡的处理方法, 形成模拟自然的有机地形;场地底部在环境治理工程之后形成了开阔平坦的人工地形, 也具备了优越的种植条件;周边几何边坡与中心坑底之间由一系列三角锥型的小地形产生过渡。经过这种结构布局, 形成了富于变化的景观基底 (图5) 。

2.2.2 植物景观构成及特征

锦绣谷依其规划布局, 根据具体情况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分区, 在植物物种、群落构成上各具有不同的特色。

北侧边坡光照条件优越, 故大规模种植花卉形成“锦绣花海”主题景观, 突出自然野趣。选用植物材料大多为多年生野生花卉和乡土树种混播, 可自播繁衍, 形成可持续、低维护的植物景观;其中包括乔灌木70 种, 有华山松、雪松、蓝粉云杉 (Picea pungens‘Glauca’)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等; 草花90 个品种, 有蓝花鼠尾草 (Salvia farinacea ) 、木茼蒿 (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角堇 (Viola cornuta) 、婆婆纳 (Veronica didyma) 、鸢尾 (Iris tectorum) 等, 作为专门的花卉品种展示区, 包含近年来北京引种、培育成功的新优品种;还有水生植物82 个品种, 以及立体绿化垂吊、开花穴盘苗等, 都有较好的长势。

南侧引导游人进入谷中的“之”字形通道 (即“芝径探谷”) 两侧, 在植物物种上选择竹类作为骨干绿化材料。多层次的竹林可遮挡视线, 围合营造出了相对幽谧的空间, 打破了大面积开阔谷地空间变化单调的缺陷;竹类简洁的线条外形与工程坡地也形成良好呼应。

场地东侧由于距离高速铁路桥较近, 故未进行大规模的土方工程, 植物种植也以防护为主要目的, 形式简单。

场地西侧为配合模拟自然的有机地型, 在植物材料的选取上也较为乡土化, 并自然延伸引入谷底, 形成森林区, 使平坦单调的空间产生节奏变化。大规模的乔木种植并形成绿色基底, 使周围各具特色的不同景区以此为中心相互调和。坡面和谷底片植林木区群落组成差别不大, 大多由圆柏、刺槐、玉兰、构树以及大叶黄杨构成乔灌组合, 主要达成绿色背景的作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锦绣谷是一个巨大山谷, 自然形成风口。在坡地上方, 设计种植有竹类、白蜡。这两种植物更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而锦绣谷坡顶易形成大风、低温小环境, 会造成植物脱水和冻害, 以及白蜡偏冠等现象。此类植物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尚需经过时间的检验。

2.2.3 工程措施

2.2.3.1 地形塑造技术手段

由于建筑垃圾孔隙大, 为保证改造结构的稳定, 基底层处理、压实、加固是首要环节。强夯法是本工程处理地基最为适宜的方法, 分级放坡土工结构是处理边坡最为适宜的方法。这两种工程措施也对场地空间形式和景观外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至于谷底区域的工程处理, 首先通过垫高将30 米高差缩减10 米, 并也利用强夯法将土地承载力提升到每平米15 吨, 再覆盖种植土, 以达到设计标高的要求, 并为后续的植物种植准备条件。

对建设区域如建筑基础、水系附近, 根据实际情况还应有附加的措施。

2.2.3.2 种植修复技术手段

在通过强夯法形成稳定的地形结构后, 还需保证植物根系周围土壤疏松。在地基处理填土时多采用同类土填筑, 并控制土壤含水率在适宜植物生长范围内;采用其他类型土填筑时, 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之下, 分层铺填;边坡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壤覆盖, 以利排水和基土稳定。

土壤改良也是植被修复的关键环节, 原有的沙土坑中几乎没有种植土, 需经过人为的覆土处理, 才能达到土壤改良的效果。同时为防止塌陷、下沉等现象影响绿地景观, 覆土层需有一定的压实度和厚度。最终种植土层厚度平均达到2m左右, 局部有地形要求的覆土厚度更高。为避免大量覆土后土壤逐渐变得黏重紧密、透气透水性差、矿质元素流失, 采用加大树穴 (2m×2m×1.5m) 以促进透水透气、加入草炭和有机肥以丰富土壤养分的方法来改良。

3. 结论

3.1 场地塑造特点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修复初期, 通常先将填埋垃圾进行再次筛分, 移除需异地处理和再利用资源, 将仍需填埋处理的垃圾按景观规划设计堆叠成地形, 并在填埋区设置符合卫生填埋规范和标准的填埋气体及垃圾渗滤液排导系统。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在选址上缺乏预先规划, 因此在修复中要充分利用场地现状, 化解实际矛盾。如南海子郊野公园是将垃圾从因垃圾填埋导致干涸的受损湿地中搬迁至岸边, 垃圾填埋区地形的打造和湿地的修复同时进行;园博园锦绣谷则是依附堆体原有的状态营造边坡和谷地景观。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再塑场地资源、传承场地历史和文脉是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修复的前提。

3.2 植物应用特点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植物景观改造具有阶段性, 植物材料的选择受到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重金属、土壤营养成分[9]等因素的影响。现有开放公园应用的植物材料能够大体代表填埋区域稳定阶段适用植物物种及最终群落状态。从上述调查中不难发现,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中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多为北京地区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

在垃圾场景观改造的植物材料选择上应注意:

(1) 填埋气体渗入土壤, 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降低土壤的p H值, 影响植物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应选择抗性强, 适应酸性土壤的植物;

(2) 由于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壤表面的填埋气体消散速度较快, 因此土壤面层的填埋气体浓度通常低于深处。故在易产生填埋气体的区域, 应尽量选择浅根性植物;

(3) 重视植被修复的阶段性。耐性较强的草本植物、固土能力较强的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荆条等灌木可作为先锋植物 (表5) , 在封场处理时间较短的区域使用;待垃圾堆体稳定、土壤中填埋气体含量下降后, 土壤对植物的要求也相对变低, 大部分北京乡土树种都可用于栽植。

4. 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建议及展望

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自然生境的恢复方面看, 尊重原场地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 应尽量减少人工对原场地突出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干预;场地修复植被应从长期视野上选取适应性强的乡土物种, 营造低维护、可持续的植物景观;另外, 场地原有废弃物的再利用以及对场地文脉的传承等都是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提升的要点。

从生态景观恢复的模式方面, 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思想与方法成为规划师们的自觉行动, 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10]。通过对国外经典成功案例和北京具体情况的比对分析不难发现, 北京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为了郊野公园、文化公园等模式, 而除此之外, 国外还有创意产业园区、农业用地恢复模式等可供借鉴。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场地精神价值仍有待发掘。

从北京乃至全国治理非正规垃圾场的进程和发展趋势看来, 应对非正规垃圾场的现实问题, 仅针对景观效果进行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对环境造成的威胁和破坏, 仅强调环境技术工程手段也不能形成适合城市发展的用地景观。要解决这一矛盾, 必须实现跨学科的合作进行, 这也是以后在环境整治及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R].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4

[2].齐长青.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方案的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 2008, 03:59-62.

[3].淦方茂, 张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危害及治理技术选择[J].河南科技, 2014, 22:153-154.

[4].毛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2011:10.

[5].李航, 霍维周, 郑彬彬, 李莉.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调查与治理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 01:44-45.

[6].张肖, 王晓.城市的垃圾分类收集与可持续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12:31-33.

[7].刘竞.北京1011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科技治理[J].科技潮, 2009, 04:20-21.

[8].郭湧.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 2012.

[9].林学瑞, 廖文波, 蓝崇钰, 等.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6:571-577.

[10].闫水玉, 任天漫, 杨会会.城市规划中几种生态范式探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 03:37-42.

正规垃圾填埋场 篇2

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实行分层摊平、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作业制

度。主要工艺过程叙述如下。

来自城区中转站的生活垃圾由自卸汽车运输至填埋场,经地磅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

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单元作业点按统一调度卸车,然后由填埋机械摊平、碾压。填埋单元按

1~2天的垃圾填埋量划分,每单元长约50m,每层需铺垃圾约0.8m厚。碾压作业分层进行

并实行往复制,往复次数根据实际掌握(一般要进行10次以上),压实后厚度0.5~0.6m,压实后垃圾密度可达0.8~1.0t/m3,当压实厚度达到2.3m时,覆土0.2m,构成1个2.5m

厚的填埋单元。一般以一日填埋垃圾作为一个填埋单元,并实行当日覆土。为减少和杜绝蚊

蝇、昆虫孳生,需对覆土后的填埋单元进行喷药消毒。填埋场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

及填埋机械还实行不定期喷药制度。

同一作业面平台多个填埋单元形成2.5m厚的单元层。5个单元层组成1个大分层,总

高度12.5m。分层外坡面坡度为1∶3,坡面为弧形,坡向填埋区周边截洪沟,以利于排除

场区层面上地表径流,减少渗滤液量。大分层之间设宽度为8~10m的控制平台,并设有截

排坡面径流的排水沟。

(2)防渗设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工程是防止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外泄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重要措施,它一般包括填埋区的防渗和渗滤液调节池的防渗。本工程采用的防渗方案为垂直,即在渗滤液可能外泄的地下通道上采用构建防渗墙、帷幕灌浆等工程来防止渗滤液外泄。垂直防渗方法适用条件为场区一般是地下水贫乏,岩层透水性、富水性差,一个小的、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周围除谷口外,地下水分水岭较高,能防止填埋场垃圾堆填后,渗滤液不会越过地下分水岭向邻谷渗漏,或者地表分水岭处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可以阻止渗滤液向邻谷渗漏。

杭州天子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区地质情况如下。填埋场位于杭州半山区沈家滨西侧的青龙坞沟谷中,是一个三面环山,向NWW 方向开口的山谷,填埋场位于山谷的东端,填埋区长约300m,南北宽约300m。由于侵蚀作用,填埋场可溶性岩层只分布在中部的向斜轴部和北东分水岭部位。由分水岭向填埋区方向(由新到老)分布的地层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地表有溶蚀裂隙,1999年在东北角地表分水岭处补充勘查时,在灰岩地层中发现有充填溶洞;石炭系下统至泥盆系下统的一套碎屑岩系,主要为含砾石英粗砂岩、黑色炭质砂质页岩、杂色粉砂质页岩、石英中粗砾砂岩、细砂岩等。在沟谷中心有厚数米至10余米第四系堆积物,有碎石、块石、砾石组成的亚黏土和亚砂土,上部为结构松散的全新统洪积层,下部及两侧山坡为上更新统坡洪积层,黏土含量增加,泥质、铁锰质胶结紧密。场区断裂主要有F2断层,控制场区山谷的形成,在截污坝勘察孔ZK13中可以见到,在相距5m的ZK14中就未见到,可见断层带影响范围不大,在钻孔压水试验时,断层无异常水文地质现象,单位吸水率ω=0.019~0.02L/(min·m·m)。场区基底岩层含风化裂隙,岩层透水性弱,沟谷中基岩裂隙水水位高出第四系孔隙潜水位2~4m,表明第四系底部透水性更弱,有一定的隔水作用。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低于地表0.2~0.3m,上部渗透系数K=0.122~0.133L/(min·m·m)。底部K 值更小,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填埋场区水资源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绝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由于风化裂隙常随深度增加其透水性减弱,故地下水与地表径流一致向沟谷汇流,当地下水运移受阻时,地下水上升冒出地表形成泉水转化为地表水。场区各沟谷受不透水岩层的控制,使各沟谷之间同时构成了地表和地下分水岭。因场区为一小的、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所以在填埋场形成后,其产生的渗滤液一部分被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另一部分渗入场区地下含水层,向下游扩散。

根据填埋场总平面设计,调节池设在垃圾坝下游的地下水总出口通道上,场区内的地下水及渗入地下水的渗滤液都将汇入调节池,因此,可以利用帷幕灌浆截断调节池与下游地下水的水力联系,防止调节池中的渗滤液及其上游的地下水向下游排泄,防止污染调节池下游地下水。

由于截污坝处两岸地下水水力坡度较陡,截污坝下用较短的防渗帷幕(设计截污坝长80m,帷幕向两端各延长22m 和48m,共长150m),就可保证上游地下水和渗滤液得到有效拦截。当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尚无规范可循,所以借鉴水利部门有关标准而又高于水利标准进行设计,本工程在帷幕内外水位差只有0.5m的条件下,采用单一水泥浆液,帷幕结束标准定为灌浆后压水试验ω≤0.03L/(min·m·m)。在截污坝下及F2断层带附近,用双排灌浆孔,两端延长部分为单排孔。

(3)清污分流

为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降低渗滤液处理成本,设计对填埋区外的未受填埋垃圾污染的雨水和垃圾渗滤液分别收集。

① 雨水排放系统 在场区设置了一套完整的防洪排水系统,截洪沟按十年一遇流量设计,按三十年一遇流量校核。填埋场区的排雨水系统按其排水方式分为两种。

a.截洪沟 截洪沟包括165m环库截洪沟,140m、115m和90m库内分区截洪沟。环库截洪沟设在南北两侧山坡的165m标高上,截排未与垃圾接触的雨水。结构为浆砌块石矩形沟,断面尺寸宽1.0m,深1.5m。环库截洪沟在渗滤液调节池上游分为内沟和外沟。

库内分区截洪沟共三条,分别设在库内90m、115m和140m高程上,也均分为南北两段。其作用为尽可能排出未污染的雨水,减少垃圾渗滤液。未受污染的雨水通过环库截洪沟的外沟排入下游地表水体,分区截洪沟被垃圾覆盖时则改为盲沟收集垃圾渗滤液,并通过环库截洪沟的内沟进入渗滤液调节池。

b.排洪井 设计设置了3个直径为3.8m 的排水井,顶部标高分别为65m、76m 和97m,用于排90m以下山坡雨水,井壁随垃圾填埋上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弧形板块嵌封。作业面高于90m时,排水井管改作收集渗滤液的干管。

② 渗滤液收集系统 渗滤液收集管网根据垃圾填埋的不同高程分五期设置,并根据填

埋区域的不同设置了三根干管,从而形成了北区、中区、南区三个相对独立的排渗滤液管

网,这三个区域没有确切的分界。从平面上看,主管是干管的分枝,主管的间距不小于

100m;支管间距为40~50m,毛细管由支管引出,间距在10m左右。整个排渗滤液管网形

成一个空间的立体网络。由于在排渗滤液时,会渗入甲烷等气体,所以在主管和干管的连接

处,设置了通气孔排出气体,有利于渗流。渗滤液收集管有毛细管和支管承担,直径分别为15mm和150mm的PVC硬花管。渗滤液经支管流入主管后,通过主管和干管迅速排入渗滤液调节池。主管和干管分别为直径230mm和4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

(4)垃圾坝

为使垃圾堆积体稳定,在填埋场最下端设置垃圾坝。垃圾坝设计为透水堆石坝,坝高14.5m,坝顶宽4m,以满足运输车辆通行的要求。垃圾坝外坡1∶1.5,内坡1∶2.0。内坡及坝基均铺设土工织物的反滤层,渗滤液可通过反滤层渗出进入渗滤液调节池。

(5)渗滤液处理

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是垃圾填埋场达到卫生填埋场的重要保障,也是避免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措施。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等。

① 渗滤液的水质和水量 垃圾渗滤液水质受垃圾成分、气候、降雨量、填埋工艺和填

埋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设计采用的渗滤液水质为填埋场典型值,天子岭填埋场渗滤液设计值为CODCr6000mg/L、BOD53000mg/L、pH 值6~7。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为CODCr≤300mg/L、BOD5≤50mg/L、pH 值6~

9、SS≤100mg/L。根据填埋场的汇水面积、填埋工艺及当地降雨资料,确定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量为300m3/d。为调节渗滤液处理的水质和水量,设计采用24000m3 的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

② 渗滤液处理工艺 根据杭州市填埋场渗滤液水质预测,填埋初期垃圾渗滤液CODCr

10000~15000mg/L左右、BOD5/CODCr=0?4~0?6,属于生化性较好的有机废水,为了降

正规垃圾填埋场 篇3

“充气大棚”四大优点

走进“充气大棚”,北京七月“桑拿天”的滋味可以充分体会。一路陪行的张永贺场长用无线电话和技术人员询问,大棚里的温度略低于室外温度,由于密闭作业,湿度略高于室外10%。但是比起过去的日晒雨淋的作业环境,“充气大棚”还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关键是它解决了开放式填埋作业臭气无序排放的问题”,张永贺场长介绍说。堆放式垃圾经日晒后,其散发的恶臭和沼气形成大气污染一直是垃圾填埋开放式作业的弊端。另一个是渗沥液问题,记者采访的前日,北京普降大雨,雨季对于垃圾填埋区域会产生额外渗沥液,而有了“充气大棚”,其雨水经过有效收集,若降雨量为50毫米,两万平方米的“充气大棚”可减少1000吨渗沥液的产生,以北京年平均降雨量计算,每年可减少约12000吨渗沥液。

张永贺场长告诉记者,这个独特的充气大棚,其膜材具有一定的透光率,白天无需照明,能很好地节约能源;它的大跨度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结构在大跨度(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所遇到的困难。而且所有加工和制作均在工厂内完成,相对传统建筑工程工期较短;如果一个作业区填满后,这个“充气大棚”通过自主研发的可移动式地基系统,对建筑进行转场移动,其PVDF膜层有很强的自洁能力,靠雨水冲刷便可以对外表面实现一定程度的自身清洁。

节约用水270万吨电能还有富余

“收集的雨水我们可不舍得倒掉。”张永贺告诉记者,在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中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每个环节。现在,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每年收集的中水已到270万吨,这些中水用于植被灌溉、车辆清洗等。

而不同于一般的填埋气发电,安定填埋场创新采用了热电冷三联供技术。传统的垃圾处理设施都需要配备自己的锅炉,通过烧煤或烧油供热和洗浴。安定填埋场的扩建工程将从垃圾堆体中提取的大量填埋气经处理用于发电,电能实现了自给自足,满足了场区2500平方米的冬季供热、夏天制冷和职工洗浴的需求。现在安定填埋场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为550平方米的渗沥液处理车间和休息室提供了冬季供暖、夏天制冷,最大化地实行节能减排。

虽然填埋场本身已用填埋气发电,但产生的电量大大超出所需量,现在填埋场的技术使填埋气经净化提纯后可制得洁净的天然气,然后经低温冷却可制得液化天然气产品、经压缩处理储存装置还可制得压缩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可达到相同体积普通液化天然气的625倍。这两种天然气既可作为机动车辆的代替燃料,又可作为居民的生活用气。

实现水气综合循环利用

安定垃圾填埋场采用了全球较为先进的改良间歇式厌氧卫生填埋工艺,这种工艺对各阶段不同成分的生活垃圾,最大程度地实现清污分流。即对垃圾进行分区域填埋,先填埋第一个区域,当此区域填埋至一定高度时,实施中间覆盖,开启沼气收集利用系统,随后开始填埋此区域旁边第二区域垃圾,当第二个区域填埋至第一区域高度时,同样实施中间覆盖,开启沼气收集利用系统,接着在第二区域旁的第三区域开始填埋垃圾,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区域填埋至相同高度后,第一区域重新开始填埋垃圾,此时其他区域均处于中间覆盖阶段。这种分区填埋方法,可应对各阶段不同成分的生活垃圾,最大程度地实现清污分流,大大降低垃圾渗沥液的产生量。

这种工艺的优势在于可将渗沥液回灌至填埋堆体内,此举不仅能够通过生物降解来降低浓度,以节约后续渗沥液处理构筑物的造价和运行成本,而且可以加快沼气等填埋气体的产生。由此产生的填埋气进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其主要有四个用途:一是进行填埋气发电后为渗沥液处理设施和填埋场日常生活等提供电力能源;二是利用填埋气发电机组运行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作为直燃型溴化锂机组的燃料,为办公楼夏季提供冷气,冬季提供暖气;三是利用填埋气发电机组运行中产生的缸套水,作为全场职工洗浴用水的资源;四是将富余填埋气净化提纯后进行液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实现了填埋场内水、气的综合循环利用,使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达到无害化、资源化的标准。

渗沥液中提取腐殖酸

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在渗沥液处理系统上增加了腐殖酸提取设备,该设备实现了渗沥液处理资源化,可以将渗沥液处理过程产生的浓缩液进行腐殖酸提取回收。

渗沥液即垃圾中水分,里面包含着数量可观的腐殖酸,腐殖酸是一种有机物原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化工、医药、环保等领域。在渗沥液处理车间,经过渗沥液前端设备的处理,记者看到了渗沥液和腐殖酸两瓶样品,一瓶颜色和可乐几乎一样的是渗沥液,另一瓶淡黄色有些像啤酒颜色的就是从渗沥液中提取的腐殖酸。这一技术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是为开辟绿色产品进行了有益尝试。虽然腐殖酸的利用历史悠久,但安定填埋场提取腐殖酸的装置却是一个创举。

节省土地120多公顷

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承担着北京市大兴区、原宣武区全部和丰台区的部分生活垃圾处理任务,到2006年接近饱和。2008年3月开始扩建工程,工程总占地面积27.66公顷,日处理量1400吨,填埋年限16年。但现在实际投入使用后达到了每天2000吨以上。

安定填埋场现有新、旧两个堆体,配合间歇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工艺的推进,能够形成交替使用链,建立动态库容。据介绍,今后新旧堆体要等到统一高度,记者看到的小山将变成一座“大山”,而上山的道路,即U形谷还将用于填埋。征一块地,干了两块地的活,使填埋的容积大大增加。建立动态库容量链后,可以使原设计使用16年的填埋场,延续使用寿命至50年甚至更长,按照北京目前日产垃圾1.84万吨计算,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就能为国家节省120多公顷土地。

(摄影:吴惠明)

正规垃圾填埋场 篇4

1、500克/平方米聚酯长丝土工布场底反滤层;反滤层的作用是阻挡库容中的固体垃圾进入导流层, 同时准许渗沥液流入导流层。2、300毫米厚砾石渗沥液导流层 (渗沥液导排管在此层内) ;导流层的作用是把渗沥液收集汇聚到导流管排出到渗沥池中。3、300克/平方米聚酯长丝土工布保护层;土工布把倒流砾石与HDPE土工膜分开, 起到保护土工膜的作用。4、1.5mm厚HDPE土工膜防水层。土工膜防水性能很高, 有效阻断地下水的流入和垃圾渗沥液的外流。

根据相关技术规范, 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将该工艺的各个工序质量控制要点阐述如下。

一、500克/平方米聚酯长丝土工布场底反滤层质量控制要点

1、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目前市场上有短丝土工布, 其透水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材料进场查验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指标是否与设计一致, 查验材料与材料资料是否一致, 特别是出厂检测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现场取样复测, 合格后方可以应用到工程中。

2、土工布敷设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敷设方向:敷设时要沿库区坡度方向由上至下铺, 土工布长度方向平行于库区坡度。

缝合方式:土工布之间用复线手动或制动缝纫机缝合, 缝合应连续, 禁止间断缝合, 禁止手工单线缝合。

敷设标准:要求土工布平坦敷设, 不应有重叠、打褶现象, 土工布敷设不应过于绷紧应有足够的弹性富余量 (每延长米3厘米左右) 。

敷设范围:敷设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周边转角部位必须可靠锚固在锚固沟中, 防止风力破坏。

二、300毫米厚砾石渗沥液导流层及渗沥液导排管质量控制要点

1、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砾石要选用直径在4—6厘米之间, 直径保证率在85%以上, 砾石不得夹杂尖锐棱角石料, 含泥 (粉) 量不得高于3%, 砾石强度应大于60MPa, 且不得夹杂遇水爆裂的石灰石等杂质。

渗沥液导排管, 设计为HDPE管, 环刚度20, 热熔连接, 重点控制进场材料的环刚度指标, 进场材料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2、渗沥液导排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砾石敷设要在敷设前搭设临时运输通道, 防止砾石进场破坏已经完成的HDPE土工膜, 砾石敷设要由库区中心向周边逐渐延伸, 敷设时要设置标高控制线, 注意控制敷设厚度, 防止局部过厚或过薄, 影响渗沥效果。

渗沥液导排管敷设重点控制管线走向的坡度控制, 管焊接防止漏焊、缺肉, 导排管周边的反滤层要严格控制有效反滤面积, 保证将来渗沥液的有效排放。

三、300克/平方米聚酯长丝土工布保护层质量控制要点

1、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聚酯长丝土工布, 深水性能良好, 材料进场查验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指标是否与设计一致, 查验材料与材料资料是否一致, 特别是出厂检测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现场取样复测, 合格后方可以应用到工程中。

2、土工布敷设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敷设方向:敷设时要与HDPE土工膜敷设方向一致, 两层土工布之间必须将缝合线错开, 不得将接缝重合在一起。

缝合方式:土工布之间用复线手动或制动缝纫机缝合, 禁止手工单线缝合。

敷设标准:要求土工布敷设平坦, 不得有重叠、打褶现象, 土工布敷设不应过于绷紧应有足够的弹性富余量 (每延米3厘米左右) , 土工布与土工膜之间必须清理干净, 不得有石子等尖锐杂质、泥土等。

敷设范围:敷设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周边转角部位必须可靠锚固到土工膜锚固范围外侧, 防止滑移脱落,

四、1.5mm厚HDPE土工膜防水层质量控制要点

1、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HDPE土工膜设计要求的厚度、强度要求必须满足, 材料的出厂试验合格报告等检测资料必须齐全, 进场复试必须合格。

2、土工膜敷设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敷设准备阶段:敷设前检查库底整形工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库底平整度、表面压实度是否合格, 库底表面杂质是否已经清理干净,

敷设阶段:土工膜长度方向平行库底坡度方向, 整个库区由一个点开始向两个方向敷设, 膜与膜之间搭接长度10厘米, 膜与膜之间采用专用焊机热熔焊接;焊接条件为干作业, 如库底湿度大, 应采用隔离法施工, 用塑料薄膜将土工膜与潮湿环境隔开, 然后焊接施工;施工温度要求5℃以上, 低于5℃环境要求采用预热保温施工;敷设时要求表面平整均匀、防止出现褶皱现象。

焊接施工时, 焊枪加温要匀, 避免急加温, 焊枪行进匀缓, 避免过焊和欠焊, 如发现未达到要求部位, 应及时进行修补, 修补焊接标准同以上要求。

五、工序复合

每到工序完成后,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数验收检查, 对于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点, 进行返工处理, 返工的部位应进行加强措施, 同时开质量分析会, 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及时总结,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只有上道工序合格, 签发转序单后, 下道工序进场施工。

该项目施工完成后, 经过质检部门检测, 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使用过程中渗沥液收集量与设计要求一致, 对周边土壤进行检测, 污染指标符合环境要求, 说明水平防渗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 城市垃圾场的建设逐渐增多, 垃圾渗沥液的无害化处理日显重要, 渗沥液防渗施工量越来越大, 该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很多施工、监理单位的新课题。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库区水平防渗工程, 该工艺在大连地区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 笔者根据设计参数要求, 结合相关国家验收规范, 并总结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及教训, 整理归纳该工艺的主要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仅供同行参考。

垃圾填埋场规划方案 篇5

一、垃圾填埋场的位置、面积

位于官伦东北角,在张郭葛黄村的东南侧,欧家的.西北角,远离三村的位置,无污染妨碍,规划面积80.5亩。

二、有关设施规划、投入预算

1、拟规划一条东西路和南北路,长度约560米,宽7米,总建筑面积为392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75元(二素二灰一结石,砼18公分,约需29.4万元。

2、沿线需建桥一座,长26米,宽5.5米,建筑面积143平方米,每平方造价1200元(汽10级挂20)约需17.1万元。

3、建桥两侧扛土,约需土方1000立方米,每立方米25元,约需2.5万元。

4、填埋垃圾约400米长的便道,规划建简易沙石路,设计宽3.5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每平方米18元,约需资金2.5万元。

5、上述4项合计约需:51.5万元。

三、与官伦的结算草案

1、关于填埋场的结算:规划面积80.5亩,一期工程规划用20亩,总的结算按每亩15000元一次性结算,按序时进度,用多少给多少,未用的由镇进行绿化,每年按1000元结算给村(参照戴张线),采取流动管理结算方式进行。所有地块的土方由镇统一开挖调度使用,与村无关,垃圾填埋后用土覆盖栽树,土地产权归村所有。

2、沿线筹建公路560米,道路控制红线按12米计算,需征用土地10亩,由镇一次性征用,每亩补偿给村3200元。

3、所有征用土地涉及的相关工作由官伦负责处理协调。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岩土问题 篇6

1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环境问题

1.1 渗滤液的污染问题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主要来自三个部分,即降水入渗、垃圾含水及垃圾分解产生的水分,其污染物化学组分主要有有机物、微量金属元素、常见的元素和离子、微生物以及固体物等。一般来说,垃圾渗滤液具有以下特点:水质复杂、危害性大、COD和BOD浓度高、氨氮含量高、色度深、有恶臭、水质变化大[2]。

渗滤液一旦流入水体或者溶入土壤等介质体,将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表1为某简易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分析表[3]。从该表数值可以看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被渗滤液所污染,各项指标均超过了饮用水的指标。

1.2 垃圾气体的污染问题

垃圾在填埋场填埋一定时间后,在垃圾不断被降解和稳定化的过程中将产生气体,即垃圾气体。随着气体的不断产生,气体将在填埋场内产生浓度梯度,直接向上或是通过填埋场周围土壤的侧向和竖向迁移,以致通过扩散进入大气层,污染环境[4]。有报道表明,垃圾气体通过扩散,能迁移到填埋场外50 m[5]。

垃圾气体含有多种气体成分,一般可分为主要气体和微量气体两个部分。主要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氢、硫化氢、氮和氧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和二氧化碳。若甲烷与空气混合到5%~15%的浓度时会发生爆炸。另外,垃圾气体中的甲烷会增加全球温室效应,其温室效应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2倍。填埋气体中的少量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是一种恶臭气体,这种气体在极低浓度的情况下就可被感官嗅到(0.005 ppm)。另外,填埋气体还会影响地下水质,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地下水的硬度和矿物质的成分。

2 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问题

2.1 垃圾土工程性质

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对垃圾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分析与研究。国外的研究学者如Sowers,Rovers,Fungaroli,Walsh,Oweis等。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少,很多文献都是以介绍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为主。我国关于垃圾土的试验研究工作,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对杭州天子岭废弃物填埋场的土工参数的试验研究,这些参数的测定一般是在室内完成,试验方法与传统的土工试验基本相同。表2列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6,7,8,9,10,11,12,13,14,15]。

从表1数值可以看出,与国外相比,国内垃圾的含水量普遍较高,说明我国的垃圾填埋场的单元覆土和封顶系统还不够完善,其防渗作用应加强。

2.2 沉降

国外针对MSW沉降变形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对其沉降机理也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沉降的主要机理为[15]:1)物理压缩:物理压缩由填埋物自重及其所受到的荷载引起,在填埋初期、主固结期、次固结期内都有可能发生。2)错动:垃圾填埋物中的细颗粒向大孔隙或洞穴中运动。3)物理化学变化:垃圾因腐蚀、氧化和燃烧作用引起的质变及体积减小。4)生化分解:垃圾因发酵、腐烂及需氧和厌氧作用引起的质量减少。

垃圾填埋场的沉降分析中,除了要考虑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外,还应考虑垃圾土的生物降解等因素。垃圾土内含有菜叶、肉骨、纤维、废纸等可降解的有机物,有机物降解导致体积减少,从而引起沉降。有机物的含量对压缩变形有一定影响,例如,有机物含量为40%时,压缩应变为7%,有机物含量为70%时,压缩应变达到27%[16]。Couduto和Huitric[18]认为降解引起的沉降可以达到MSW厚度的18%~24%。Al-Khafaji和Andersland[17]认为,由于有机质分解引起的有机土的沉降可以高于压力增加所引起的沉降。

3 占地问题

我国垃圾填埋卫生技术发展的较晚,垃圾处理以裸露堆填为主,占用大量土地,虽然到20世纪后期开始兴建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但垃圾填埋场的占地问题仍很突出。在城市不断扩张,以及住房和交通压力的不断上升,垃圾占地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重庆市每年垃圾处理就将侵占14万m2的土地面积。对于我国来说,历年的垃圾堆存量已达到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多达5亿m2,国内200多个城市已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

4 结语

与国外相比,我国垃圾的含水量普遍较高,垃圾填埋场在填埋、运营以及以后的利用过程中,会引起渗滤液和垃圾气体的污染问题,造成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并且使周边地区有恶臭。此外,填埋场的不均匀沉降会破坏填埋场的顶部防渗层、底部防渗衬垫以及边坡防渗隔离层,造成渗滤液和垃圾气体的进一步污染。垃圾填埋场还会占用大量土地,对于寸土寸金的现代社会来说,填埋场场地的利用问题尤为突出,变“占地”为“造地”,使其土地利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从环境、经济以及填埋场利用等观点出发,对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岩土工程问题以及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这对垃圾填埋场的规划、运营与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上一篇:预防、减少对策下一篇:陶渊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