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对策

2024-09-16

预防及对策(精选12篇)

预防及对策 篇1

一、现阶段我国工伤预防困境分析

加强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 不论是对劳动者个人、用工单位还是对整个社会及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工伤预防工作面临着诸多实践困境, 成为劳动者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严重桎梏。

(一) 从政府部门角度分析。

工伤预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因为工伤事故频发、职业病形势日趋严峻不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会破坏社会安全、稳定与和谐, 因此工伤预防必须纳入政府部门的治理视野中。当前我国工伤预防工作正值试点实践阶段, 政府部门的监控措施还不够到位, 相关立法工作缺乏可操作性, 预防资金投入不大, 政府内部的协调工作体制也尚未形成。

1、《安全生产法》在设计工伤保险内容时, 没有涉及如何实现工伤预防功能方面的规定。新《工伤保险条例》首次将工伤预防列入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 但并没有明确具体操作规程, 如工伤预防费提取比例、使用范围与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等, 只明确了工伤保险具有工伤预防功能, 但如何发挥工伤预防功能进而促进工伤预防工作却缺乏详细规定。

2、现行的工伤保险法规没有明确社会保险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工会组织之间的衔接配合机制, 使我国在工伤预防试点探索的征途中缺乏有机统一、综合协调的监管体系。

3、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伤预防方面的整体资金投入还不足, 用以奖励那些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企业的专项资金更稀缺。工伤预防资金是进行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要物质前提, 实践中由于工伤预防资金短缺而无法全面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企业, 尤其是一些高危险、高污染企业屡见不鲜。

(二) 从用工单位角度分析。

工伤预防的主要责任在于用工单位, 但受生产经营利润最大化驱使, 实践中大部分用工单位对生产安全、工伤预防与劳动保护的投资过少, 存在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全、安全生产管理不善、安全生产制度缺失、劳动者生产环境恶劣及生产设备安全性能差等问题, 造成工伤事故不断、职业病频发。

1、缺乏完整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及相关的配套体制。

安全生产监督不力, 作业现场管理不到位, 这是绝大部分用工单位工伤事故常发的罪魁祸首。

2、工伤预防宣传与培训的资金很少。

对改善劳工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设备安全性能的投资更短缺, 甚至有些用工单位全然漠视国家政策法规, 根本不设置工伤预防专项资金。

3、管理者安全意识不强。

不重视安全检查工作, 同时缺乏对劳动者尤其是岗前劳工的安全教育, 没有定期为劳工做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健康隐患, 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工伤事故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三)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分析。

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的责任主要在于用工单位, 但造成工伤与职业伤害的原因并没有排除劳动者个人因素。

1、由于绝大部分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 掌握的相关政策法律知识不多, 安全生产意识不高。通常情况下, 他们都不懂得或者不敢要求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工伤保险费, 以至于发生事故时只能忍气吞声, 无法享受工伤待遇。

2、缺乏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机会, 导致劳动者安全生产技术不高, 综合安全素质较低, 这是工伤预防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常见现象。

3、绝大部分劳动者, 尤其从事高危险、高污染行业的劳动者身处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预防设备落后, 又没能获得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造成事故频发, 职业病多发。

二、现阶段我国工伤预防对策思考

我国工伤预防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主要源于政府相关部门和用工单位。为此, 必须加大政府监管与投资力度, 强化用工单位安全生产观念, 加快构建“用工单位-社保经办机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管与事故预防机制 (如图1所示) , 促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在预防工伤事故方面的协调工作, 为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提供全面保障。 (图1)

(一) 对用工单位而言

1、建立工伤预防培训平台。

加强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技术与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对新上岗劳动者提供岗前安全生产技术教育, 从思想观念上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另一方面要针对全体劳动者开展经常性或定期性的事故预防与职业病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 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工伤预防知识。此外, 要重点把关好各种安全生产与工伤预防技术培训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

2、组建工伤预防宣传小组。

加强宣传安全生产与工伤预防知识, 在单位内部成立专门从事宣传工作的宣传小组, 包括劳动者宣传小组和安全监管人员宣传小组, 并评选出各自的宣传负责人。通过报告、座谈、讲座、展览、广播、电视电影与演讲竞赛等多种宣传渠道, 定期地进行安全生产、工伤预防、职业病预防及工伤保险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宣传。

3、加大对工伤预防的投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部分比例, 专门用于对安全生产与工伤预防培训教育宣传投资, 同时加大对职业危害防护技术及高危险、高污染行业改善劳动环境与生产设备研究的投资, 加强高职业危害场所监测, 定期对劳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事故与职业病隐患, 防止或降低事故与职业病发生率。

(二) 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言

1、明确用工单位奖惩办法。

根据安全生产核查结果, 对当年没有发生工伤致残、重伤和死亡事故的用工单位, 从其当年缴纳的工伤保险基金总额中提取5%~10%作为专项奖金, 规定用于奖励该用工单位安全生产主管及其他为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做出显著贡献者。同时运用费率杠杆对安全事故多, 工伤预防不足的用工单位实施惩罚, 相应提高其工伤缴费率。

2、建立工伤信息交换机制。

在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障部门之间, 社保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数据交换、资源共享机制, 适时掌握用工单位的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生情况以及工伤职业危害、伤亡与安全生产监管情况, 为监护劳工职业健康安全、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信息。

3、建立计算机联网分析系统。

为强化预防安检工作, 社保经办机构应建立计算机联网分析系统, 通过计算机联网方式, 对用工单位的工伤风险进行动态评估, 适时核查用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 定期对用工单位的工伤事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规定专人负责安全预防管理工作, 并将用工单位的事故信息、承保数据与事故理赔数据等相关信息提交给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三) 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而言

1、对用工单位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明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规范安全生产标准, 提高监管水平, 加大监管力度。对工伤风险高、工伤事故多的行业企业制定科学标准的安全规范与操作规程, 并定期严格核查用工单位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情况, 从源头上加强工伤事故危害防范。

2、合理规划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经费的使用。

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经费的使用, 明确经费投入的重点行业。例如, 煤炭、有色金属等含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的高污染行业, 建筑、建材等职业病高发行业, 应该成为事故预防经费的重点投入领域。此外, 还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经费使用监管制度, 以政策法规的形式明确预防经费的使用标准, 使社保经办机构和用工单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使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经费真正落实到位。

3、定期考评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

根据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的安全事故数据, 定期对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考评, 核查其工伤事故预防效果, 把握其安全生产动态。同时, 设置各种安全奖项, 明确奖惩措施, 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单位、为安全生产做出突出业绩的个人进行物质奖励, 考评结果不达标的则进行相应的经济惩罚。

参考文献

[1]孙华.我国工伤预防机制探析[D].厦门大学, 2009.

[2]李志明.中国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管理研究, 2009.5.

[3]黄晓利.工伤保险和工伤事故预防[J].理论与实践, 2009.5.

[4]刘德浩.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及其实现[J].人力资源管理, 2011.7.

预防及对策 篇2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院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06-6-15 阅读:3578次

第六章 校园火灾的类型及预防对策

一、火灾及其危害

火灾是指凡失去控制,对财产和生命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

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威胁。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洛阳某娱乐城的火灾、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唐山某商场火灾、河南焦作放映厅火灾、吉林百货商厦火灾等都震动全国,损失十分惊人。

大学校园里,火灾也是威胁我们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里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高出十几倍。建国以来,在我国1000余所全日制高校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被烧毁,损失了许多珍贵的标本与图书,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烧死同学的事例也曾发生。至于在大学生的宿舍里所发生的小型火灾,则每年可达数千起之多,烧毁同学们的衣物、图书,烧伤同学们身体的事例,屡见不鲜。至于学生宿舍发生的小型火灾,每年可达数千起之多,烧毁同学衣物、图书、烧伤同学们身体的事件屡见不鲜。近几年高校宿舍发生的部分火灾: 1、2001年12月17日,四川大学一研究生宿舍发生火灾,失火原因为台灯使用时间过长引燃床单。2、2002年11月6日,西安联合大学学生宿舍失火,原因为使用电炉做饭,明火点燃地上报纸造成火灾。3、2003年2月11日,中央民族大学8号楼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经调查为宿舍内私拉电线所致。4、2003年6月2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公寓5号楼发生火灾,原因为长时间使用白炽灯将周围可燃物引燃。5、2003年9月12日,北京工商大学新宿舍楼三层女生宿舍发生火灾,从小商小贩处购得的劣质电池充电器成为罪魁祸首。6、2003年10月3日,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是由于使用热得快烧水所致。7、2003年11月24日凌晨,莫斯科时间2:50(北京时间7:50),莫斯科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六号学生楼失火。大火从203号宿舍烧起,只用了20分钟2楼整层楼就处在失火状态中,3楼很快也被殃及,不少学生趴在窗口呼救。六号楼一共5层,学校为防止宿舍楼被偷盗,将宿舍楼另外三个紧急出口锁住。这样整栋楼272名学生紧急情况下就只能全部涌向一个出口。而学生中不少人根本不知道紧急出口在哪里。在迅猛的火势中,住在3、4、5楼慌乱的学生开始从窗口往下跳。由于地面被冰雪覆盖着,不少从楼上跳下来的学生被地面反弹起来,又跌回地面。这场大火是俄罗斯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火灾。消防局出动了50辆消防车,30辆救护车。直到凌晨5:45分,在发现火情三个半小时左右之后,大火才被扑灭。经调查,失火原因是电线短路。这场火灾造成41名学生被烧死,100多人受伤,其中遇难的中国留学生11名。8、2003年12月2日早上6时49分,北京交通大学18号楼6层一研究生宿舍发生火灾。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动西直门、双榆树、府右街、亚运村4个消防中队,22部消防车赶赴现场。经过消防队员的奋力扑救,大火于7时42分被扑灭。根据现场勘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消防部门初步断定起火原因是学生使用“热得快”将水烧干所致。据介绍,此次火灾共烧毁4张床、4床被褥和一些日用品等。火灾发生后,由于宿舍管理员协助消防员对整栋宿舍楼的学生进行了紧急疏散,因此没有学生伤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火灾既造成了学校财产的巨大损失,也造成了学生个人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少数大学生思想上没有防火安全这根弦,严重忽视学校的防火安全制度,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火灾事故,危害公共安全。大火无情,法亦无情,他们应当受到法纪的处分。江泽民总书记讲过;“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同样如此.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国家、人民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保护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神圣权利和义务。了解、学习和掌握防火知识,协助学校做好防火工作,减少和杜绝火灾的发生,保障安全,是实现上述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方面。如果火灾不断,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又怎能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继而担当起重任呢?因而,学习、掌握一些防火、灭火的基本道理和常识,对于维护国家、学校和同学们个人的安全,防止火灾发生,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学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火的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质,如木料、汽油、酒精以及同学们使用的书籍、纸张、蚊帐、衣被等物;二是要有助燃物质,如空气等;三是要有火源,如火苗、火花等。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互相作用,燃烧才能发生。我们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有效地制止火灾的发生和减少火灾的损失,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就能熄灭。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学生宿舍及其它场所发生火灾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灾。

1、违章点蜡烛。如晚上熄灯后在床铺上点蜡烛看书,结果因疲劳睡着了,烛火引燃蚊帐造成火灾。

2、违章点蚊香。点燃的蚊香温度达700℃左右,而布匹的燃点为200℃,纸张燃点为130℃,若这类可燃物品靠近点燃的蚊香,极易引起燃烧。

3、违章吸烟。烟头的表面温度达200~300℃,中心温度为700~800℃,一般可燃物的燃点大都低于烟头表面温度,若点燃的烟头遇到低于烟头温度的可燃物,就能引起火灾。

4、违章使用灶具。个别大学生图省事、方便,使用煤油炉、酒精炉,并因使用不当引起火灾事故。

5、违章烧废物。有的大学生在宿舍内烧废纸等物,若靠近蚊帐、衣被等可燃物或火未彻底熄灭,人就离开,火星飞到这些可燃物上也能引起火灾。

(二)电气火灾

1、乱拉乱接电线、保险丝或电线老化和接触不良发热易引起火灾。违章乱拉乱接电线,容易损伤线路绝缘层,引起线路短路和触电事故。违章加粗保险丝或使用铜丝、铁丝替代保险丝,会造成线路超负荷,使电路过载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熔断而造成电线起火。

2、使用电器不当。如60W以上的灯泡靠近纸等可燃物,长时间烘烤易起火;充电器长时间充电,又被衣被覆盖,散热不良,也能引起燃烧。使用电热器无人监管烤燃起火;使用不合格电器起火:长时间使用电器不检修,电线绝缘老化,漏电短路而起火等。某学院一名学生在早晨在宿舍内用不合格电吹风,忘记关闭电源就去上课,结果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因此,大学生在电器使用完毕或停电时,都必须关断电源。

3、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高校的建筑物供电线路、供电设备,都是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电饭锅、电吹风、电热得快等,会使供电线路过载发热,加速线路老化而起火。现在大学生寝室一般都有计算机,有的寝室还有几台,有时为了上机,造成负荷过大,电线短路而引起火灾。

(三)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针对上述常见的火灾原因,防止发生火灾的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61号令等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火灾事故教训的总结,要预防火灾,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严格执行,自觉遵守。

三、火灾的预防

防止火灾发生的关键,是做好火灾的预防。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单位制定的防火规定,都是火灾事故教训的总结,大学生要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规,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火灾的发生。

(一)学生宿舍火灾预防

做好学生宿舍防火工作,每个学生都要树立防火意识,认识火灾的危害,自觉遵守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人在疲乏时,躺在床上很容易入睡,烟头掉在被褥上,或者烟头扔在易燃物上,容易发生火灾。

2、不在宿舍内使用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电热设备以及煤气炉、酒精炉、液化气炉等明火。学生宿舍内可燃物品多,使用电炉、酒精炉等,稍有不慎或疏忽便能引起火灾。

3、做到不乱拉电线、不乱接电源。乱接电源容易使电流过载,如使用不合格的电器或电线老化,易引起火灾。嗅到电线胶皮烟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4、不在室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5、不在宿舍使用明火和焚烧物品。被燃物飘飞到床上,或者被燃物末彻底熄灭,人离开室内,都容易引起火灾。

6、不要将台灯靠近枕头、被褥和蚊帐。灯头长时间点燃发热,容易引燃枕头、被褥和蚊帐,造成火灾。使用充电器、电脑等电器要注意发热部位的散热。

7、人走熄灯、关闭电源。室内无人时,应关掉电器和电源开关,切断了室内电源,能彻底保证不发生火灾。

8、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一个烟头就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9、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管理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爱护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不随意移动或挪做他用;

(二)教室、实验室、教研室的火灾预防

实验室内电器设备如果没有定期保养维修,电器部件老化,也会引起火灾,危及人身安全。在实验室、教研室实习或工作时,严禁吸烟,要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如放置是否妥当,对操作过程是否清楚等,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再进行操作。使用完毕应认真进行清理,关闭电源、火源、气源、水源等,还应清除杂物和垃圾。尤其是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更要注意防火安全规定。涉及使用化学危险品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用剩的化学试剂,应送规定的安全地点存放。

(三)公共场所防火

在体育馆、报告厅、舞厅、食堂等公共场所,要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有关规则,做到不携带易燃易爆品去公共场所,如汽油、酒精等;不吸烟或随地丢弃烟头、火种;不使用明火照明;不随便接触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开关;不玩弄电线,以免触电或引起短路;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随意乱跑,不随意触摸开关按钮,保持安全通道的出入口畅通,等等。

(四)山林草坪的火灾预防。严禁到山林、草坪吸烟、玩火,一旦发现火苗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四、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发生火灾后,都应积极准确地以最快的速度报警,使消防队和群众能迅速赶来灭火。

(二)在报警的同时,起火单位必须及时组织人员利用本单位以及附近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

(三)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四种方法灭火。

(四)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必须切断电源。

(五)如有人被大火围困,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人员疏散、救人。

(六)火灾可能危及其他物资安全时,必须组织人员对物资进行紧急疏散。

(七)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发生火灾,必须尽快采取防爆措施,停止对受火灾威胁的压力容器、设备的物料输送、加温,应打开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有手动放空泄压装置的应开阀放空泄压。

(八)消防队达到火灾后,起火单位和在场人员应及时向指挥员介绍已查明的火灾情况。同时在火场的扑救人员都应在消防指挥员的统一指导下,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扑救火灾。

(九)任何单位和团体将火灾扑灭后,都必须保护好火灾现场,未经消防机关许可,不得自行处理火场,以便调查原因与损失情况。

五、火灾的扑救

一旦发生火灾,头脑要冷静,任何一起火灾,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和猛烈阶段。

在火灾的初起阶段,火焰面积小,燃烧温度弱,易于扑救,只要及时发现当机立断,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及时扑救,就能将火扑灭或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大学生都应掌握火灾扑救的基本常识,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其方法:一是发现初起火灾不要惊慌失措,要勇敢的以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进行灭火,同时呼喊其它同学帮忙。扑救时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如烟雾大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将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尽量使自己处在上风位置。二是如果是电器导致火灾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防止救火中触电。

(一)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和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实际运用时,如将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中止和减少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拆除与燃烧着火物比邻的易燃建筑物等。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实际运用时,如用湿棉毯、湿麻袋、湿棉被、湿毛巾被、黄沙、泡沫等不燃或难燃烧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等。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止了。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货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冷却法是灭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冷却降温。

4、抑制法:这种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如1211)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链锁(俗称“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实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并用,已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1、电路着火:首先关闭电源开关,然后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湿毛毯等将火扑灭,切不可直接用水扑救;电视机着火应从侧面扑救,以防显像管爆裂伤人;

2、油锅火灾:可直接盖上锅盖,使火焰窒息熄灭,切勿用水浇;

3、煤气、液化气灶着火:首先关闭进气阀门,然后用湿布、湿围裙或湿毛毯压住火苗,并迅速移开气瓶、油瓶等易燃易爆物。

4、衣服、织物及小家具着火:迅速拿到室外或卫生间等处用水浇灭,切记不要在家中乱扑乱打,以免引燃其它可燃物。

5、固定家具着火:先用水扑救,如火势得不到控制,则利用消火栓放水扑救,同时迅速移开家具旁的可燃物。

6、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着火:切勿用水浇,只能用灭火器、细沙、湿毛毯等扑救。

7、身上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千万不要奔跑。

8、电线冒火花:不可盲目接近,以防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关闭电源总开关或通知供电部门,断电后再进行扑救。

9、密闭房间内着火:扑救房间内火灾时不要急于开启门窗,以防新鲜空气进入后加大火势。

(二)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目前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士粉灭火器以及1211灭火器等。

1、泡沫、1211、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一般由一人操作,使用时将灭火器迅速提到火场,在距起火点5米处,放下灭火器,先撒掉安全铅封,拔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紧握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没有喷射软管的,左手可扶住灭火器底圈)对准燃烧处喷射。灭火时,应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泡沫灭油品火灾时,应将泡沫喷射在容器的器壁上,从而使得泡沫沿器壁流下,再平行地覆盖在油品表面上,从而避免泡沫直接冲击油品表面,增加灭火难度。

2、化学泡沫灭火器,将灭火器直立提到距起火点10米处,使用者的一只手握住提环,另一只手抓住筒体的底圈,将灭火器颠倒过来,泡沫即可喷出,在喷射泡沫的过程中,灭火器应一直保持颠倒和垂直状态,不能横式或直立过来,否则,喷射会中断。

3、其他简易器材扑救的方法

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物质可以作为简易灭火器材用于扑救。如在火势初起阶段,燃烧面积不大,热量不多,可用沙士、湿棉被等覆盖,或用扫帚、拖把拍打,如少量酒精着火、纸篓着火等。

六、火灾的报警

火灾的发展阶段,如果火势较猛不能立即扑灭,要一边灭火,一边向学校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火情(火警电话119)。

(一)报警

《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因此,报警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早,损失小”,及时报警,这是起火后的首要行动之一,也是及时扑灭火灾的关键。

1、报警的主要方法

(1)向周围的人群或单位报警;用手动报警设备报警,如警铃、电话等;派人到本单位(地区)的专职消防队报警;使用有线广播报警;也可以使用敲锣等方法报警;大声呼喊报警;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互联网报警。

(2)向消防队报警。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没有电话,如离消防队较近,可骑自行车或拦车、驾车到消防队报警;与消防队有对讲(专线)电话的,要立即用专线电话报警等等。

2、报警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报警的目的,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火警报出去,使消防队和周围的群众来扑救火灾。报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发现起火要冷静观察和了解火势情况,选择恰当的报警方式,防止惊慌失措、语无伦次而耽误时间,甚至出现误报。报告时要沉着镇定,讲清起火地点、部位(如:某大学某校区某宿舍楼某房间)、火势情况、着火的对象、火场燃烧的程度、类型和范围。

(2)信号要明确,让人听到后立即明白是发生了火灾。报警时要报告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联系号码,便于消防部门随时联系。当对方讲“消防来了”,即可将电话挂断,派人到校门口和必经的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灾现场。(3)不能谎报火警,制造混乱。《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规定:“谎报险情,制造混乱,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火场逃生

(一)火场逃生的方法

火灾的猛烈阶段,火灾发生后如被大火围困,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头脑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应选择最佳的疏散方法进行逃生自救。一场火灾中,能否顺利逃离火场,这与火势大小、起火时间、楼层高度以及建筑物内消防疏散通道的畅通、消防设施等因素有关。但是主要还是与受害者的自救能力,以及是否懂得逃生知识等因素有关。每个大学生都应掌握一定的逃生知识,在火灾发生时,沉着冷静,选择有利时机、路线和方法逃出危险区域。如果惊慌失措,慌不择路,盲目冒险,就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1、立即离开危险区。一旦发现自己处在火场的最危险地区,生命受到威胁时,要立即停止一切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脱险时,要观察、判断火势情况,明确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和方法。

2、保持镇静,明辨方向。突遇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千万不要盲目地服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规范标准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选择与火源相反方向的通道,或优先选用最简便、最安全的疏散通道和疏散设施,按顺序迅速逃脱险境。如楼房着火时,首先要选用安全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普通楼梯、消防楼梯等。特别是防烟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更为安全可靠,在火场逃生时应充分利用。若以上通道也被烟火封锁,可考虑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口、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带。沿着下水管、避雷线等建筑上的凸出物,也可滑下楼脱险。

3、简易防护,掩鼻匍匐。火场上的烟雾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成分(火灾产生CO在空气中含量达到1.28%,1-3分钟可以导致人窒息死亡),因此逃生时要注意隔开浓烟,可用湿毛巾、湿口罩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以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如果出口被烟火封住,冲出险区有危险,可以将身上浇冷水,或者用湿床单、湿棉被将身体裹住,有条件的可穿上阻燃服,然后快速离开危险区。若无水时,使用干毛巾、干口罩也可以。在穿过烟雾区时应尽量降低身体或爬行,千万不能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

4、寻求暂时避难,等待救援。在所有通道均被烟火严密封锁又无人救助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场所。利用设在电梯间,走廊末端等避难间或卫生间,躲避烟火的侵害。若发现有烟进入室内,应关闭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织物堵住漏烟的门窗缝隙,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地向高温处或地面洒水,淋透房间,以延缓火势蔓延的时间,防止烟火渗入。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到救援人员或逃生机会的到来。如2000年12月25日晚,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东都商厦丹尼斯量贩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09人罹难,全部为窒息死亡,而在四楼西侧一包间里面有2男2女4个人,在浓烟过来后,他们把门死死地关上,并用毛巾把门缝堵住,然后撬开西面的木板墙,接受新鲜空气,后被人从外面救出。

5、传送信号,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等;在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求救信号。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既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也可防止房屋塌落时砸伤自己。

6、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建筑发生火灾,通道全部被火封锁时,可迅速利用身边结实的绳索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自制简易救生绳,用水打湿后,然后将其栓在牢固的窗框、床架或室内其他牢固物件上,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的楼层或地面逃生。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如烟火威胁,情况紧急,无条件自救并得不到救助,处在低楼层或不高的地方,也可以跳楼逃生。地面硬时,如有可能,尽量先抛掷些棉被、沙发等等松软物品铺垫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少伤害。还要注意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松软地方跳。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在高楼层处千万不能跳楼,否则伤亡更严重。

(二)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1)一定牢记发生火灾时要报警。

(2)生命第一重要,千万不要因为寻找贵重财物而耽误逃生时间。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搬运贵重物品、找钱财等琐碎小事上。

(3)楼房起火时,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一是因为起火容易断电,二是因为电梯因箱体受热变形而卡壳,两种情况均会使逃生失败。

(4)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否则极易呛烟和中毒。

(5)在室内发现外部起火,开启房门时,须先触摸门板,若发现变热或有烟气自门缝串入,就不能贸然开门,而应设法寻求其他通道,若发现不热,要缓缓开启,并在一侧利用门扇作掩护,防止烟气熏倒或热浪灼伤。

(6)逃生时,每过一扇门窗,应随手掩护,以防止烟火沿通道蔓延。在逃生的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方法。

(7)逃生者若身上着火,切勿惊跑,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迅速将衣服脱下、撕下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但要注意不要滚动过快切记不要带火迎风跑动。若附近有水池、河、塘等,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就更有效。

(8)逃出火场危险区后,受害者必须留在安全地带,不要重新进入火场,以免发生危险,如有情况,应及时向救助人员反映。

(9)服从公安消防队的指挥。

五、火灾事故处理

校园内发生火灾,学校主管领导接报后,根据灾情启动应急疏散工作预案,灭火结束后保卫处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待查明火灾原因后,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火灾原因没调查清楚不放过;防火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当事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单位领导或责任人没有进行责任追究不放过)。如果属于过失失火,当事人应承担法律和民事责任。

预防接种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接种;免疫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85-01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提高人群免疫力、保护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的实际行动。而只有预防接种成功即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防止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才能真正的保护了广大儿童健康成长。而在实际工作中,疫苗接种到体内后产生抗体的水平时而有达不到要求的现象发生,这就导致接种的疫苗不能起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免疫失败,导致这种失败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除疫苗本身的原因之外,相当一部分是我们接种过程中由于接种人员和家长的原因所产生的,现归纳如下,为以后的预防接种工作起指导作用,以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提高我们的免疫成功率,更好的保护广大儿童健康成长。

1生物制品本身的原因

生物制品的免疫效果都不能给机体以百分之百的保护,是因为生物制品在贮运过程中承受温度过高或过低,这种现象尤其越是在基层单位越容易发生,这是由于基层接种单位的冷链设施不健全,大多数用简易的冷背包等运输疫苗,且没有测温设施,不能及时的掌握疫苗在某种温度下暴露的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人员到上级单位领取疫苗时不使用任何的冷藏设施,这就更保证不了疫苗的质量,使疫苗的效价降低。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这二个季节的气温过高或过低,是我们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疫苗的贮存过程中有的单位没有及时的对冷藏(冻)设施内的温度进行测量,没有掌握疫苗在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温度下的贮存时间,也是导致疫苗效价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亦可因接种场所选择不当,比如阳光直射的室内,使接种后机体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接种失败。特别是在接种现场暴露时间过长,会造成疫苗的效价降低或消失,也可受疫苗的效价和纯度的影响。

2没有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初次受种过早或过晚,二次接种时间间隔不够,联合接种掌握的不好,同时接种不宜同时接种的疫苗或二种疫苗间隔时间不够等,也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之一。

3预防接种的操作不当

操作过程不按规定进行,没有按规定的剂量进行接种,剂量过少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接种部位不准确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接种过深过浅,接种后用酒精棉球按压接种部位等诸多操作上的不当都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

4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

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是导致上述三种原因的主要症结所在,接种人员没有掌握预防接种方面的知识,对疫苗的贮存、运输、接种等不掌握就上岗为儿童接种疫苗,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村级。录用村级卫生人员时,没有经过这方面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只是只言片语的上级人员告诉几句就为儿童接种疫苗。层级培训不到位,是导致这方面的主要原因。

5个别专业人员责任心不强

家长不能及时的带儿童去接种疫苗,导致疫苗接种不及时,使预防接种工作不能按程序如期完成,造成部分儿童漏种、迟种现象的发生。对流动儿童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及时的调查清楚,没有嘱其进行预防接种是导致接种率达不到要求的原因之一。对接种后应注意的事项没有告之,例如:接种狂犬疫苗后不能剧烈活动及饮酒等,也可以导致接种后失败。还有个别专业人员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在未接种儿童的卡证簿上做文章,以掩盖工作中出现的漏种,又没有及时的查漏补种,造成一种不能反映出实际工作的记录上的高接种率。

6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抗体水平,是导致免疫失败的技术上的问题

针对上述预防接种失败原因分析应采取的对策做以下阐述:①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接种人员的预防接种知识的培训,这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提高个别专业人员责任心,一个合格的接种人员这两方面的素质都具备了,才可以上岗为广大的儿童及公民进行这方面的服务。提高人群预防接种意识,达到适龄儿童都能在其家长的带领下主动的去预防接种,这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这就要进行广泛大力的宣传。调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相互配合。进行社会监督也是提高预防接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例如:新生入学时就查验接种记录等,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②加大工作落实力度,重点做好冷链设施的建设和基础材料的收集,尤其越是基层的单位越是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我国的国情是这样的,多数的儿童还是在农村。基础材料的收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基础,这里提出要特别注意流动儿童的材料的收集,近年来好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流动儿童的增加,所以我们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③严格按照预防接种的操作规范进行预防接种是保证接种成功的关键所在,接种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再有了足够的责任心,这方面的工作自然而然的就会进行的很好。④加强免疫监测,完善考评办法;针对免疫各种监测要经常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篇4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26例产后出血产妇, 初产妇14例, 经产妇12例, 年龄20岁~38岁。分娩方式:剖宫产7例, 顺产19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致出血11例, 胎盘因素致出血5例, 软产道损伤致出血4例, 有妊娠合并症6例。26例产妇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 均痊愈出院。

2 预防及护理对策

2.1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

2.1.1 产前监测

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 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 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了解孕期相关知识, 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

2.1.2 产时监护

(1) 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紧张情绪, 保证充分休息, 注意饮食。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长和停滞, 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 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 使用缩宫素要专人守护, 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 (2) 第二产程注意胎心音的变化, 注意保护会阴, 防止软产道的损伤, 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适应证和时间, 切开的时间不宜太早, 估计切开后, 经1~2阵宫缩胎儿即可娩出。在宫缩时切开, 以纱布压迫止血, 如有活动性出血应予结扎止血。有宫缩乏力者, 当胎肩娩出后即给催产素注射。 (3) 第三产程, 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 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 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 及时协助胎盘娩出, 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2.1.3 产后预防

由于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 故胎盘娩出后, 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 h, 应常规观察血压、脉搏, 膀胱、阴道出血量, 会阴伤口、肛门有无坠胀感。检查宫底, 每次按摩子宫将宫腔内积血挤出, 以促进宫腔恢复。应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不能排空者应予导尿。协助产妇早期哺乳, 可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2]。

2.2 护理对策

2.2.1 抢救护理

产后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安全, 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具体措施: (1) 召集抢救人员马上到位, 指定1人负责指挥, 其他人员分工合作, 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2) 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 (3)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皮肤色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 并做好记录;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流量吸氧4~6 L/m in; (5) 经手按摩子宫底, 刺激子宫收缩, 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 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 将子宫上推, 右手置于子宫底部, 拇指在前壁, 其余四指在后壁, 做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内积血压出,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达到止血目的; (6) 做好交叉配血、输血工作及相关的术前准备; (7) 平卧, 注意保暖,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8) 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抢救工作。

2.2.2 心理护理

紧张和焦虑易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3], 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 对产妇是一个强烈的刺激, 再加上抢救措施繁多而紧急, 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 使产妇产生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因此, 应对产妇心理状态作出正确评价, 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暗示等心理指导, 稳定产妇情绪。对于意识清醒的产妇, 告诉她小宝宝是多么可爱, 利用母爱的天性转移其注意力, 从而缓解紧张及焦虑的心理状态, 使其积极配合各种抢救工作。在病情的观察中, 若出现好转趋势, 应告诉患者, 使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的分娩并发症, 稍有不慎会引起生命终结的后果。因此, 应鼓励孕妇参加围生期保健, 在围生期保健中, 做好健康教育, 宣传保健知识以及住院分娩的意义。评估孕妇的高危因素, 增强孕妇的保健意识, 提高孕妇的自我检测水平, 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 而及时地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产房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 产房工作人员要严密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 注意阴道流血量、宫底的高度以及小量持续不断的出血, 当失血量达到使机体不能再代偿时, 会出现口渴、眩晕、恶心、烦躁不安、胸闷、出冷汗以及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故对小量持续出血不可忽视。产后出血发生快, 来势凶猛, 抢救必须争分夺秒。产科护士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 严谨的科学态度, 努力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熟练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 才能保证抢救成功。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给予恰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另外,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 及时与产妇沟通, 提高产妇的保健知识, 也是护理产后出血患者不可或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4.

[2]刘纯艳.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60.

当前网吧消防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篇5

[摘 要]:网吧作为当前一类公众聚集娱乐场所,具有火灾荷载大、用电量多、人员密集、设备价值较高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网吧的消防安全现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就网吧的消防安全现状和火灾原因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网吧 消防安全 分析 对策 1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互联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捷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于是,网吧作为当前的一类公众聚集娱乐场所,成为一项热门的行业。但是,网吧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方便、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网吧的消防安全系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吧具有火灾荷载大、用电量多、人员密集、设备价值较高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2002年6月16日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有25人死亡。2006年6月4日河南省平项山市皓月网吧突发火灾,造成27人烧伤。面对这些历历在目血的数字,今天探讨加强网吧消防管理,预防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网吧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2.1选用场所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网吧大部分是租用已建成的房屋,改变了其建筑原有的使用性质,其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内部结构相当一部分达不到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存在难以整改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2.2人员密度大,疏散通道不畅,逃生困难。网吧业主盲目增加计算机数量,造成疏散通道宽度不足,疏散通道不畅通;占用或堵塞安全疏散出口;加之许多网吧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通常24小时营业,大部分有了“包宿”制,为了逃避执法部门的检查,多数网吧在晚上12点以后就把大门锁闭,把网吧娱乐人员关在网吧内上网。这种营业方式的严重危害性。

2.3消防设施不到位或损坏,火灾时无以应对。为降低成本,一些网吧减少了在消防设施方面的投入,如:在多层建筑内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没有依据消防技术规范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区设置不当或未设置的;未依照消防技术规范设置防烟排烟的;未配备基本灭火设施及器材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缺失或不足的;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等等,发生火灾无以应对,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4电气线路安全性能差。敷设电线线路时,部分网吧的强电、弱电线路没有分开,电源线路与信号线没有单独套管或分开设置,且大部分线路沿地敷设,没有采取防损坏措施,易造成线路破损引发短路事故及触电事故。

2.5从业人员及上网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缺乏。部分年轻人由于阅历浅,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消防逃生自救知识几乎是空白,遇到火灾时的心理素质差,不知道怎么办,应对能力相对较低,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混乱局面,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6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网吧没有按《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和紧急安全疏散方案,有些即使制定了也仅仅是停留在纸上,没有切实的去执行、去演练,营业中没有专人进行安全巡视检查,散场时也不能全面清查。

3网吧消防安全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网吧火灾危险性的特点,要加强网吧安全经营,应采取以下措施,切实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3.1把好源头关。加强建审、验收和开业前检查,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加强对网吧的建审、验收、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是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确保网吧走上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管理轨道的重要手段。

3.2增强经营者和网吧管理员消防安全意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网吧作为公共娱乐场所,各级管理部门要督促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严格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其提供《网吧消防安全承诺书》,明确其承诺事项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其责任意识。

3.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网吧的业主在申请开业前检查的同时,要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学习和掌握《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定期开展自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利用案例,开展防火安全消防教育,让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掌握逃生自救常识。大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召开专门的培训班、会议,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火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使网吧上网人员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基本常识,从而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3.4适时“错时”抽查网吧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情况。公安消防部门应将辖区内较大规模的网吧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范畴,严格落实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列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网吧应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其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情况进行抽查,尤其是“错时”抽查,督促完善其预案制定及演练效果。

3.5加大执法力度,整顿消防安全不合格和存在隐患的网吧。公安消防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不符标准的(消防设施、设备不全或失效的),尤其是疏散通道不畅的、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的、疏散指示标志缺失的、应急照明照度不足的、灭火器材不完整好用的应严格依法予以纠正,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对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该停业的停业,该查封的应依法予以查封,决不能姑息迁就,酿成大灾。

3.6建立健全严格的用火用电制度。“电气设备管理”,做到定人定设备,按规范定期检查更换电气线路、电脑设备等; “禁止易燃、易爆”,禁止在该类场所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尤其是禁止烟火,在该类场所,吸烟者较多,应通过业主严格管理,消防监督机构、文化管理部门不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杜绝此类现象。结束语

网吧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在享受高新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时,必须警惕和预防它随时可能带来的灾难。做好网吧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长期工程,对隐藏在网吧里的火患,必须引起网吧行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消除隐患,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娱乐环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8年10月28日发布

2.《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公安部第39号令

3.《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3号,2002年9月29日公布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11月14日公安部令第61号公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探讨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篇6

【关键词】尿潴留;危险因素;预防

1 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

1.1手术因素:随着手术类型的不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在0~44%不等,以肛肠、疝气手术发生率高,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容易发生尿潴留。肛肠手术后,膀胱括约肌因邻近伤口疼痛而发生痉挛,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

1.2麻醉因素:腰麻、硬膜外麻醉后,麻醉药品会对阴部盆腔神经都有麻醉作用,阻断了排尿反射。麻醉越深,时间越长,尿潴留的可能性越大。

1.3液体输入量:在椎管麻醉下行良性肛肠病手术的患者,限制手术过程中的液体输入量。小于1000ml者可减少术后尿潴留,如大于1000ml者,则增加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1.4尿道功能障碍史:经尿道前列腺摘除术病史与尿潴留密切相关。尿潴留病史也是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

2 术后尿潴留的预防

2.1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留置尿管拔出后,有些患者发生尿潴留。这是因为留置尿管持续引流,膀胱长时间呈空虚状态,可引起膀胱张力减弱,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以致不能正常排尿。预防拔管后尿潴留关键是要尽量缩短置管时间,在置管期间使用个体化放尿方法,保护或训练膀胱的储尿功能和排尿功能。

2.2排尿训练:在术前1天,知道患者在床上练习平卧位排尿练习至少2次,直至患者感到排尿自然顺利为止。

2.3督促术后排尿:从手术室回病房后3h开始嘱患者排尿。在术后3~5h内护士应耐心解释,使患者在精神松弛的情况下完成首次排尿,以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2.4限制液体入量:在椎管麻醉下行良性肛肠病手术患者,手术中液体输入量大于1000ml的患者比输液量小于1000ml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明显增多。因此,在手术中限制液体量小于1000ml,能明显减少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

3 易发生尿潴留的3种情况

3.1 急诊手术病人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大于择期手术者 其原因:(1)急诊病人术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未经过卧床排尿的训练,不知道术前应排尽尿液,加上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感,对环境的不适感,也会引起排尿不畅;(2)术后病人因伤口的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

3.2 大手术后较小手术后易发生尿潴留(均为术前未置导尿管) 因较大的手术如椎间盘手术及股骨手术等一般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对会阴部、盆腔骶神经都有麻醉作用,阻断了排尿发射。麻醉越深,时间越长,排尿反射障碍的时间也越大,膀胱积尿也就越多,这样产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就越大。

3.3 术后尿潴留通常发生在术后12h内 由于术中大量输液,肾脏排出的原尿量增加,麻醉苏醒后,麻醉药对支配膀胱的骶神经恢复有影响,疼痛又开始产生刺激,加之病人对排尿姿势突然改变而产生的不适,这些都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在12h内濒临饱和。

4 预防和护理对策

4.1前准备工作 手术对病人来说,不仅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极为严重的心理刺激,笔者调查46例内科病人,回答“十分害怕”和“害怕”手术者共占54.2%,另外还有一些是由于“心理否认”机制,而拒绝承认对手术的恐惧。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可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则又反过来影响手术的效果。有人统计,手术前有精神障碍者,约半数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要做到:(1)与病人作一次较详细的谈话,告诉病人手术的性质、方法、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术后需注意的事情,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术前训练病人卧床排尿,使用便器并说明做这些准备工作的必要性,解决病人的顾虑。(3)不论是择期手术或急诊手术,进手术室前应让病人排尽尿液。

4.2 术后处理工作 术后要经常巡视病房以观察病情。医护人员几句简短的鼓励,对病人的心理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1)术后尿潴留病人十分痛苦,心情烦躁,并有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应先安慰病人,让其情绪安定下来,以免焦急紧张情绪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更加困难。护士应体贴鼓励病人,并帮助创造良好的环境。(2)有的病人不习惯卧床排尿,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可扶助病人站立排尿。(3)在病人耻骨上区施以冷热敷交替措施,刺激膀胱收缩可促其排尿。(4)可给病人听流水声进行暗示诱导排尿。(5)可轻轻按压耻骨上膀胱区,帮助排尿。

4.3 术后输液速度的调节 掌握输液的速度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药物性质、输液总量三方面决定,对术后不需要快速补充血容量的病人应尽快放慢输液速度,使滴速维持在30~40滴/min,这样可以使肾排出的原尿减少,从而推迟膀胱充盈的时间;同时麻醉药作用逐渐消失,排尿反射逐漸恢复,当排尿反射正常时,膀胱则不会过度充盈而发生尿潴留。

5 小结

中学生甲流预防的误区及对策 篇7

关键词:中学生,甲流预防,误区,对策

中学生过着群体性的学习生活,喜欢户外活动,属于易被甲流感染的人群。因此,班主任引导学生做甲流预防工作既要从甲流的传播特点出发,又要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消除中学生对甲流预防的认识误区,实施有效的预防对策,提高预防的有效性,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中学生甲流预防的误区

(一)只要戴口罩就能预防甲流。

不少中学生认为只要戴口罩就能预防甲流。市场上销售的所谓的“防甲流口罩”五花八门,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一些不法厂家利用这个机会生产销售不合格口罩,以牟取暴利。如果中学生佩戴这些不合格的口罩,与甲流患者密切接触,甲流病毒就会毫无阻拦地侵入体内。另外,即使佩戴了合格的口罩,也不能保证不被感染。甲流病菌在空气中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如近距离与患者长时间对话,其咳嗽、喷嚏喷射出的飞沫中的甲流病毒,就有可能穿透口罩传入接触者体内。

(二)接种疫苗后就不会感染甲流。

疫苗接种后大约需要两周才产生抗体,因此中学生在接种后两周内,如果经常去一些人群拥挤、环境密闭的场所,还是有可能被感染。同时,接种疫苗后也不等于永远具有保护作用。据有关甲流防控专家说,从国家临床实验上来看,至少有85%以上的人群接种以后具有保护作用;但对于持久性,目前正在观察之中。

(三)得了疑是症状,就是得了甲流。

有的中学生认为,如果自己有发烧、咳嗽、嗓子疼等症状,那就是得了甲流。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果有这些症状的学生从未接触过甲流患者,也从未到过疫情区,那么得甲流的可能性就不大;同时,有了这些甲流疑是症状,是不是就得甲流了呢?这需要医院专业医师或专家的权威技术鉴定。如果得了这些不是甲流的“疑是症状”,就自己认定,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四)随时都可以接种甲流疫苗。

“只要我愿意,随时都可以接种甲流疫苗”,这是错误的说法。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种疫苗,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接种疫苗。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方案,以下类型的人不适合接种甲流疫苗:一是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二是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三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四是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五是严重过敏体质者和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六是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

(五)身体健康就不会得甲流。

一些中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身体素质比较好,“我们抵抗力强,不会得甲流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有关国家卫生部门的甲流患者统计数据中,中学生患者占有相当多的比例,甚至还出现不少死亡病例。这跟中学生的群体性生活和他们喜欢户外活动有关。中学生所在的班级往往有五六十人,并且他们几乎每天都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在一起做课间操,如果他们当中有未被隔离的甲流患者,那么他们相互传染的概率就比较大。同时,大部分中学生都属于闲不住的人,他们在课后喜欢户外活动,这也增加了感染甲流的可能性。

二、中学生甲流预防的对策

作为中学生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应该引导中学生消除对甲流的认识误区,并教会中学生掌握预防甲流的有效对策。

(一)教育中学生认识甲流的症状。

只有中学生对甲流的症状有准确的了解,才能纠正对甲流的错误认识。一般说来,甲流具有这些症状:3—6小时内会急速发高烧(37.8°C以上),且会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80%以上会有严重的头痛;无流鼻涕但有咳嗽及喉咙痛;几乎没有打喷嚏(较不常见);37.8°C以上的高烧会持续3—4天;严重的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大多数的人会有发烧恶寒;持续会有严重的疲劳感与虚弱;扁桃腺不会肿;会有严重的胸部压迫感。

(二)教育中学生认识甲流的传播途径。

班主任可以通过举行主题班会、班级墙报、互联网展示等手段,教育中学生了解甲流传播的途径。

途径一:人与人之间传播。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说:“本次暴发的甲流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与感染者通过谈话、或因感染者打喷嚏,沾染感染者的飞沫等造成的。”

途径二:动物传播,直接和得了猪流感的猪接触,或者和病猪所制产品接触。

途径三:直接或者间接与甲流病毒接触。甲流病毒能在体外存活约2个小时,如果患者打喷嚏污染了一些物品,其他人接触这些物品后,没有洗净手就去吃东西,或者揉鼻子,或者揉眼睛,就可能引起传播。

(三)教育中学生掌握预防甲流的一般方法。

1. 要求学生及时接种甲流疫苗。适合接种疫苗的学生一定要接种,这是甲流预防的最重要措施。为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对接种疫苗的恐惧感,提高对接种疫苗的科学性、重要性的认识。

2. 指导学生做好体温晨检和消毒通风工作。班主任一定要坚持指导学生进行体温晨检并记录在案,一旦发现学生体温异常且具有甲流的疑是症状时,要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进行快速处置。同时,要指导学生经常对教室、宿舍、公用物品等进行消毒;搞好室舍卫生,保持室舍通风良好,不给甲流病毒提供滋生的环境。

3. 要求学生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要用肥皂或合格的洗手液进行洗手,要对双手的所有部位进行不少于20秒钟的彻底清洁,洗完手后,要把手擦干净。

4. 教育学生保持科学的健康行为。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臂、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并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不要随地吐痰。要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积极锻炼身体,外出时佩戴合格的口罩,尽量不要到人群多的地方;不要与甲流患者近距离接触,如果发现自己有甲流疑是症状要立刻到医院检查,同时不要与同学、家人近距离接触,等等。

(四)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友情。

中学生重感情,当同学不幸被甲流病毒感染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去探望同学,为同学分担痛苦;当发现患甲流的同学未被老师发觉时,有时还为同学保守秘密。因此,班主任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友情教育,教育他们要尽量地不接触患病同学,配合有关部门遵守隔离制度,当发现同学被甲流感染后,及时向班主任回报,这样做不仅不伤害友情,反而会有效地维护自己和同学的健康。

(五)对中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

尽管我们的防控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是甲流肆虐,有学生或他们的亲人被感染,甚至被无情地夺走生命,这给患者与家属带来了无法承担的巨大悲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有的学生会被甲流击倒,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寻短见。为此,在严重的疫情面前,班主任要给学生鼓气,鼓励学生坚强地面对甲流,捍卫生命。

甲流无情,人有情。只要班主任教育中学生走去误区,科学预防,就一定会让中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世容.不少市民对甲流预防存在误区[N].海南特区报, 2009-06-24.

浅析桥梁砼腐蚀及预防对策 篇8

1 桥梁砼的腐蚀

砼腐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过程, 其腐蚀原因可能是单一的, 也可能是多种原因综合交替进行的, 按其侵蚀的性质或腐蚀原因可以分为硫酸盐腐蚀、海水腐蚀、酸性腐蚀、盐类结晶型腐蚀。通过对大量砼腐蚀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盐类腐蚀为例我们发现, 由于盐卤中含有大量的钾盐、镁盐对砼的腐蚀较为严重, 特别是在一些干湿交替部位, 砼的腐蚀比长期处于盐类浸泡环境下的腐蚀更为严重。

下面以盐卤对砼的腐蚀为例, 对砼腐蚀进行分类解析 (其它类腐蚀机理亦相同) 。

1.1 物理腐蚀

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孔隙中的卤水蒸发, 卤水中各种高浓度的盐类产生结晶, 而这些盐类大多带有多个结晶水, 因此, 结晶时都要产生体积膨胀, 使砼产生巨大的内应力, 从而导致破坏, 这类腐蚀破坏称为物理腐蚀, 大多发生在干湿交替较为频繁的部位, 如墙角、路面等, 当地人称为“烂墙根”。

1.2 化学腐蚀

主要原因是出于卤水中有害物质如硫酸根离子、镁离子等与水泥的矿物组成起化学反应, 生成新的具有膨胀性的结晶产物或毫无胶结作用的胶态物质, 使砼产生开裂和强度下降, 从而导致破坏, 这类腐蚀破坏称为化学腐蚀, 大多发生在与卤水接触的部位。

1.3 物理化学腐蚀

主要原因是结晶破坏与化学反应共同作用, 使砼破坏, 这类腐蚀破坏称为物理化学腐蚀, 其对砼的破坏, 无论是速度还是程度都是这三类腐蚀破坏中最严重的。

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耐水作用, 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会保持一定的强度, 但是在湿干交替的环境下, 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桥梁墩台, 在水位浮动的位置经常是首先受到破坏, 特别是在具有腐蚀介质的水中, 再加上混入桥面的污物, 就很容易侵蚀并损害混凝土和金属材料。总之, 混凝土的腐蚀一般都与水有关系, 特别体现在碱-骨料反应和盐腐蚀以及冻融上。

2 桥梁砼腐蚀对策

2.1 桥梁砼材料选用防腐

就桥梁防腐而言, 防腐材料的种类和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防腐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 在吸收和总结国内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用的新型桥梁防腐材料, 并尽快建立起桥梁防腐的设计、施工与检测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是提高桥梁防腐性能的出路, 而尤其以新材料的研究为突破口。

砼具有强碱性, 作为建筑材料, 要求其具有防腐涂层特有的耐碱性、附着力和抗渗透性, 特别是海边的桥梁砼结构, 表面的涂层要具有极佳的耐候性、耐日光辐射, 耐海洋大气的腐蚀, 从而有效防治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出现严重的粉化、变色和开裂等。

依据GB50212—2002《建筑防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建筑防腐施工及验收规范》和JTJ275-2001《海港工程砼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 目前被认为可以适用的涂料品种有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氯化橡胶涂料、乙烯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等。根据国内外的桥梁砼防腐涂装施工经验, 以下材料的选用可获得良好的涂装效果:

2.1.1 渗透型环氧封闭底漆

与钢材相比, 砼表面比较疏松多孔, 所以涂装渗透性封闭底漆可以增强其表面的强度和与砼的附着力, FPP502是一种高固体低粘度的强渗透性抗碱底漆, 它能深入渗透进砼, 反应固化后锚固和封闭基面, 为后道涂装提供良好表面。

2.1.2 环氧腻子补平层

环氧腻子所具有的附着力、耐碱性、耐腐蚀性和强度等优点使其成为一种非常好的补平材料, 对于砼表面的凸凹不平非常有效果, 不仅可以增加其强度, 还可以增加其耐久性, 使涂层的抗渗性提高。

2.1.3 屏蔽型环氧厚膜型中涂漆

屏蔽型环氧厚膜型中涂漆所具有的附着力、抗渗透性以及耐碱性是非常好的, 只要增加其涂装的厚度就可以增强整个涂层的抗渗透性。

2.1.4 耐候性优异的脂肪族聚氨酯面漆

在恶劣的条件下, 该涂料是一种具有长效涂装系统的面漆, 对海洋大气腐蚀和盐雾腐蚀都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即使在紫外线比较强烈的情况下也不容易降解、粉化和变色, 保持涂层长期良好的外观是绝对有保证的。

2.1.5 砼永凝液

砼永凝液具有防腐蚀、密封、防水、抗渗、硫化加强新和旧建筑材料和水泥表面强度的特性。它是无毒的、不可燃、无味、不可蒸发、透明的水溶液化合物。它使用方便, 是一种强碱活性化渗透性密封涂料, 涂料中催化剂与砼中的游离碱进行化学反应, 形成枝蔓状结晶体, 充填了砼内的毛细部位, 成为砼整体结构的一部分, 得到一种永久性防腐抗渗密封层, 从而使砼得到防腐保护, 使油脂和酸、盐等无法进入砼内部, 使霉菌和微生物无法在其表面及内部生长, 达到理想的防腐效果。砼原有的寿命更加延长, 砼永凝液的性能随砼的寿命而存在。

2.2 砼施工控制防腐

严格控制砼水灰比及胶凝材料总量。通过掺入粉煤灰、矿渣、微硅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料, 提高砼在特定条件下所需的特定性能, 以抵抗某些类型的破坏性能。砼拌和设计要确保高质量、高密度、永久性, 需要定时测定骨料中氯化物。砼浇筑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骨料存放在阴暗处, 可以使用冷水消除砼的温度。在大面积浇筑时, 可以使用冷却水循环管降低温度。在砼施工缝表面不应有粘合的碎片、氯化物和其他物质, 以提高桥梁的防腐能力。

摘要:就桥梁砼结构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桥梁砼腐蚀对策。

关键词:桥梁,砼,腐蚀,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家瑛, 黄成华.钢筋砼桥梁防腐蚀技术措施研究[J].工业建筑, 2004, (1) .

论我国走私犯罪及预防对策 篇9

有些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体在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时, 经常性非法携带、运输或邮寄我国海关法法律严禁进出口的货物, 或是躲避货物进出国境时产生的应向国家缴纳的税款, 这种严重犯罪行为被称之为走私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罪名的意见》规定, 走私罪共有10个罪名, 分别是:1.私自贩卖武器、枪弹火药罪;2.私自贩卖核武器材料罪;3.私自生产、流通假钞罪;4.私自贩卖国家文物罪;5.私自贩卖国家稀有动物罪;6.私自贩卖贵重金属罪;7.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8.走私淫秽物品罪;9.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10.走私废物罪。本文研究走私犯罪的成因和危害, 从而试图针对其成因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的措施, 以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走私犯罪的成因

寻求走私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对策, 我们必须探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境内之所以出现了如此猖獗的走私犯罪的原因, 整体来说, 可以总结为以下两条:

(一) 造成走私罪的内在原因

一是国家对外贸易的制度过于严谨;二是内、外商品价格差距过大。中国国内场商品价格和国际市场同类商品价格悬殊很大。就是因为这种经济差距, 我国从保护国内产业的角度出发, 其关税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因此, 一些不法分子依靠冒险走私获取巨额利润就存在了必然性。

(二) 执法

由于执法原因造成走私犯罪屡禁不止甚至更加猖獗的事实已经屡见不鲜, 起主要表现有:1.缉私能力不足;2.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3.刑事打击不力。现在的走私犯罪渐渐趋向于科技化, 他们大都拥有先进的犯案工具, 用以躲避执法人员的辑查工作, 他们利用走私后所得的资金, 改善走私设备。而我国的缉私设备和人员力量远远不如那些走私组织, 因此, 在执法过程中, 很难有效的抑制走私犯罪的增加。

另外, 刑事制裁是对付走私犯罪最严厉也是最后的手段, 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不仅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威慑其他准备走私的不法分子, 使其抑制犯罪心理, 终止犯罪行为, 而且能有效惩罚﹑教育走私犯罪分子, 使其不再犯罪。但现在大部分的走私犯被抓后, 都是以罚款代替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刑事的打击力度不够, 该承担刑事的责任不予以追究, 这些行为, 助长了走私犯的侥幸心理, 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让他们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造成走私案的犯罪率居高不下。走私罪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的犯罪, 它扰乱了中国市场, 破坏中国对外贸易的制度, 危害中国边境管理和社会治安, 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滋生腐败现象。所以, 必须充分认识走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以有利于对走私犯罪的预防和打击。

二、走私犯罪的危害性

(一) 损害国家主权

危害国家安全走私犯躲避海关监管, 随意携带国外产品进出我国, 这样不仅损害了国家主权, 而且还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如果, 任那些杀伤性及威害性极大核武器及枪枝弹药随意自由进出我国, 将会对我国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 如果这些东西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或敌对国家及敌对分子手中, 不仅增大了敌人的力量, 还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二) 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1.逃税、漏税,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逃税、漏税, 会对我国造成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是, 使国家资源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从而削弱我国国力;二是, 使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处于失控状态, 从而使关税调节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

2.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影响, 破坏了经济建设

民族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支柱。而使我国国家政治独立, 民族进步的经济基础便是民族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如果有大量的走私物品进入我国, 就会冲击我国国内的市场, 使国内工业品在市场上失去地位, 造成大量产品堆积卖不出去, 导致萎缩民族工业, 使国家失去了重要的财政来源。尤其是现在, 走私活动的泛滥给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影响市场秩序

在我国,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便是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市面上销售的走私物品, 相对于按照法律程序进口的物品, 其价格会相差很大。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还使正当经营者失去了他原有的利益, 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如果, 将国内的货品走私出境, 不仅会影响正当外贸经营者的权利, 还会使我国的声誉在其他国家受到影响, 破坏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

(三) 社会治安受到危害

走私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走私的暴利使很多人去铤而走险;不断侵蚀我国沿海及边境地区的毒品和淫秽物品, 正逐步侵入我国内陆地区, 对其社会风气形成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另一方面, 走私犯罪集团和组织之间相互恶意地竞争, 使整个走私犯罪的趋势越来越扩大, 滋生了诸如暴力犯罪﹑卖淫﹑吸毒等一系列犯罪活动,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及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三、走私犯罪的预防对策

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众多因素相互作用造就了走私罪。所以要想根治走私罪, 就需要从法律、经济、教育、行政等多种途径找方法, 动员社会力量, 实行大联合作战手法, 从各级党政机关、专业执法队伍、人民团体以及广大群众, 全方位的整治走私罪。

就目前形势而言, 在有效地遏制走私犯罪方面, 针对走私犯罪的成因, 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 国内外商品价格相差很大, 这是出现走私的内在原因。而且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和国际上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差距很大, 因此, 要想有效地遏制走私, 就必须提高国内企业竞争的能力, 缩小商品价格差距。另外, 因为这种经济差距, 我国从保护国内产业的角度出发, 其关税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因此, 一些不法分子依靠冒险走私获取巨额利润就存在了必然性。所以, 如若我们能够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缩小商品差价和质量差距的方法, 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走私行为。

(二) 反走私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便是缉私。加强缉私装备和队伍的建设, 提高走私案件的查获率, 可以消除走私分子的侥幸心理, 从而减少走私案的犯罪率!但要提高缉私队伍的能力, 首先要保证缉私人员的数量, 解决目前许多口岸缉私力量不足的状况;其次, 还需要加强海关机构缉私人员的个人素质。

(三) 改善缉私装备, 加强建设。

(四) 完善缉私机制, 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使缉私工作能够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而改善我国目前公安, 海关, 工商, 边防, 税务, 渔政, 民兵在缉私工作中各自为战的局面, 使我国缉私队伍的缉私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

(五) 不是缉私机构的管理人员也要共同参与, 加强对各港口、码头、船舶的治理。 近几年走私犯都是通过船舶走私大宗货物, 因此, 应加强对船舶、码头、港口的管理, 这是遏制走私的关键。所以, 各机构缉私人员必须协调好, 加强战斗力。

(六) 大肆整顿国内市场, 堵住走私犯罪后路。控制和预防犯罪实施的有效措施, 就是断绝走私分子的货物来源, 堵住其走私货流, 加强国内市场的管理, 从而使国内市场规范化、有序化。因此, 对国内市场以及整顿对于控制和预防走私犯罪势在必行。

(七) 对犯罪分的司法处理, 离不开刑事制裁。虽然刑事制裁不是对付走私犯的唯一手段, 但是其预防及减少犯罪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还应加强对走私案件的司法处理。另外, 由于社会大众及走私犯本人对于走私罪的犯罪感较薄弱, 所以利用舆论谴责、社会的监督、教育等因素来遏制走私, 显得乏力不堪。因为刑罚不仅有威慑的功效, 还有教育的功效, 因此, 通过刑事制裁表明中国和社会对走私的否定, 对于其走私还是一定意义的。

(八) 加强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目前, 我国对于走私犯罪不仅存在主观条件的不足与限制, 在海关管理制度和对走私处理不利的相关部门也没有成文的处罚制度。所以, 在对走私犯罪的处罚过程中出现了“以罚代刑”、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监督, 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另外, 应减弱地方保护主义, 缓解地方居民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消除其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心理, 扩大地方自主经营权。同时, 加强对行政、司法针对走私犯罪的办案人员的违法违纪现象的处罚有利于端正个别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改进其工作作风和提高对走私犯罪案件的办案效率。走私犯罪是当前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它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而且危害国家安全, 败坏社会风气, 滋生腐败现象。因此, 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发展国内经济和开展国际间的正常的商品贸易, 就必须长久地坚决地遏制和打击此类犯罪, 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路径,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安定。

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篇10

1 火灾事故统计分析

1.1 火灾发生时间分析

1.1.1 火灾24 h分布情况

2005-2010年火灾24 h分布见表1,发生火灾起数相对集中时间段是12-22时,达45万余起、占53.9%;发生伤亡人火灾较多的时间段是00-04时、22-24时,达5 765人、占34.2%;容易造成受灾户数增加的时间段是10-22时,达19.3万户、占60.7%,其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受灾户数比例趋势如图1所示。

1.1.2 火灾月份分布情况

2005-2010年火灾月份分布统计见表2。从每月火灾起数看,1、2月份火灾易发、多发,共计20万余起,占24.4%,高出月平均数3.9%;从每月火灾死亡人数看,1、2、12月份亡人火灾突出,死亡4 176人、占42.6%,高出月平均数5.9%;从较大以上火灾统计看,每年火灾集中在1、2月份、占24.6%,亡人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仍然是1、2、12月份、占38.8%,其火灾起数、死亡人数比例变化如图2所示。从季度火灾分布看,冬春两季发生火灾49万起、死亡6 526人,分别占58.0%和66.6%。

1.2 火灾发生区域分析

2005-2010年发生火灾846 164起、死亡9 799人。从发生火灾的区域分布看,城市市区火灾316 935起、死亡3 149人,分别占38.3%和32.1%;农村火灾307 464起、死亡4 225人,分别占37.2%和43.1%。六年中,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分区域统计见表3,其火灾起数、死亡人数比例情况,如图3所示。

1.3 火灾发生场所分析

按照火灾发生的场所统计,火灾发生几率大的场所是住宅278 829起、交通工具73 263起、厂房51 301起、商场市场30 836起,分别占46.5%、12.2%、8.6%和5.1%;发生火灾亡人较多的场所是住宅6 304人、商场市场721人和厂房441人,分别占73.9%、8.5%和5.2%;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较大的场所是厂房15.5亿元、住宅13.1亿元和商场市场12.98亿元,分别占26.7%、22.7%和22.4%。2009年全国发生的住宅亡人火灾中,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占死亡人数的63.8%;2010年全国亡人火灾事故中,窒息中毒、烧灼亡人占87.5%。2005-2010年火灾场所分布统计见表4,其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布状况,如图4所示。

1.4 发生火灾原因分析

通过对2005-2010年发生火灾原因的统计(见表5)分析显示,生活用火不慎、电气、不明确原因引起的火灾较为突出。在火灾起数上,生活用火不慎火灾206 290起、电气火灾211 016起、不明确原因火灾91 954起,分别占24.4%、23.8%和10.9%;在死亡人数上,生活用火不慎火灾2 631人、电气火灾2 306人、吸烟火灾1 026人,分别占26.9%、22.5%和10.5%;在受灾户数上,生活用火不慎火灾95 681户、电气火灾81 144户、不明确原因火灾38 504户,分别占31.1%、25.6%和12.1%。火灾原因起数比例分布,见图5所示。

1.5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分析

近六年来,人员密集场所共发生火灾79 204起,死亡1 348人,通过对比发现:发生火灾较多的是商场市场30 836起、宾馆饭店19 540起和娱乐场所11 120起,其百分比分别为38.93%、24.67%和14.03%;发生亡人火灾较多的是商场市场721人、娱乐场所315人、宾馆饭店165人,其比例分别为53.49%、23.37%和12.24%;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突出的仍然是商场市场、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其起数比例分别为71.2%、15.7%和7.3%,亡人比例分别为48.8%、24.8%和10.7%。2005-2010年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分类别统计见表6,其火灾起数、死亡人数比例趋势,如图6所示。

1.6 重点单位火灾分析

2005-2010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统计见表7。从消防安全分级监管单位发生火灾的情况分析,火灾发生危险性最大的是公安派出所列管的单位,即“三级管理单位”。 六年中,三级管理单位共发生火灾405 007起、死亡5 117人、直接财产损失31.8亿元,分别占87.21%、85.74%和60.2%;发生较大以上火灾347起、死亡1 052人,分别占总数的64.02%和74.8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起数、死亡人数比例变化,如图7所示。

2 火灾事故特点及规律

对2005-2010年发生的火灾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这一阶段火灾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

(1)从发生火灾时间上分析,每天火灾起数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段是12-22时,集中在上班时间、操作环节,而且长时间、大负荷用火、用电、用气和用油;火灾伤亡率最大的时间段是0-4时、22-24时,这个时段的火灾不易发现、难于处置,人处于休息、睡眠状态,人的警觉性、判断力、应变力和自救力很低;受灾面积大、受灾户数多的时间是10-22时,日晒充分,温度上升,风干物燥,火灾蔓延发展迅速。

(2)在发生火灾月季分布上,火灾起数、死亡人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分别占全年火灾的34.0%和39.9%。其中1、2月份火灾起数最突出,分别占总数的11.7%和12.7%;1、2、12月份火灾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16.9%、12.9%和12.8%。因此,冬春季火灾高发,秋季火灾相对最少。

(3)从火灾发生区域状况知道,城市市区、农村是火灾的多发区,其中火灾起数分别为38.3%和37.2%、死亡人数分别为32.1%和43.1%;火灾死亡率农村比城市高11%,农村亡人火灾发生几率大;较大以上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城市比农村分别高11.8%和10.6%,城市是火灾防控的重点。可见,火灾的区域性特点十分明显。

(4)以火灾发生场所看,火灾起数最多的是住宅,其次是交通工具,再次是厂房。如贵州省2011年第一季度住宅火灾起数占总数的43.2%;在人员密集场所中,亡人火灾严重的是住宅、娱乐场所和商场市场;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最大的是厂房,其次是住宅及商场市场。

(5)生活用火不慎、电气等原因引发的火灾占比较大。其中,火灾起数占24.4%和23.8%、死亡人数占26.9%和22.5%、受灾户数占31.1%和25.6%。如2011年第一季度,贵州省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高达42.4%。

(6)由于受公安派出所警力配置、民警消防业务素质、社会防火知识普及、群众灭火、逃生技能培训等因素的影响,消防安全三级管理单位是火灾防范工作的薄弱环节。

3 火灾事故预防重点

根据对全国六年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梳理综合,明确火灾防控工作重点是完全必要的。即:每天的12-22时,每年的冬春两季,把握火灾易发、多发的时间点和季节性温度、气候和人的行为特征;城市人员、财富、物资集中,农村村民防火意识不高、消防基础设施欠缺、建筑耐火等级低;住宅、交通工具和厂房等场所,人的消防安全素质尚须提高,直接用火、用电、用油、用气人员防火意识、灭火技能需要加强培训,注意老幼妇弱病残人员的安全监控;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用火用电频繁、人员密集复杂、室内装修可燃物多、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及时、发生火灾疏散扑救难度大;消防安全三级管理单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管责任、检查业务培训、宣传教育效果、执法行为规范等需要明确、强化;电气、吸烟、玩火、生产作业、生活用火不慎等,都与人们的安全意识、素质有关。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小火亡人”、“火烧连营”火灾事故预防同样是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

4 火灾防控基本策略

4.1 着力改进火灾预防技术

(1)建立火灾重点时段、季节、区域、场所、特殊人员,以及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直接与火、电、气、油等关联人员评估制度,定期分析梳理,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实施全程安全监管,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2)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实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审核、验收质量责任终身制,加大消防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降低消防标准的违法行为。

(3)以贯彻2011年6月1日施行的GB 50039-2010《农村防火规范》为契机,推动各地科学、合理地编制、修订城乡消防规划,把重点放在乡镇、村寨消防规划的组织实施上,定期会同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检查,确保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装备、消防车通道与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划、同建设,及时维护管理,有效发挥防火、灭火功能。

(4)畅通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渠道,制定消防设施完好率评估标准,健全常态化火灾隐患整改机制,继续实行重大火灾隐患立销案、专家论证、挂牌督办制度,把握火灾发生的规律特点,合理划分火灾危险性类别和等级,按职责督促单位、场所消除火灾隐患。

(5)重视消防工程、消防设施检测维护、火灾防控基础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武警学院、消防科研所教授、专家的学科优势,加强防火、灭火、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成果转换,带动部队提高消防科技水平。

4.2 广泛依靠社会力量参与

(1)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年度消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健全政府消防安全考核奖惩机制,依法督促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根据消防法律规定和本系统的特点履行自身消防工作职责,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2)消防管理是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能,深化与建设、安监、工商、质监、农业、交通等职能部门的配合,充实、完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的内容和制度,共同解决消防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3)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注重与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会、妇联、共青团、新闻、广播、电视等部门、团体在经常性宣传上的合作,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普及消防法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技能,不断提高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4.3 注重提高消防管理素质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关于“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的规定,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官兵晋职(衔)、营团干部“双考”、专业技术干部任期考核、业务答辩等政策性平台,用干部队伍素质来提升工作质量。

(2)因检查、维护、管理措施不落实,造成火灾隐患大量存在,且具有动态性、隐蔽性、反复性的特征,容易被忽视。通过分析可见,绝大多数火灾的发生都与人们防火责任不强、工作疏忽大意、整治隐患不及时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消防监督人员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提高监管水平,认真负责地工作。

(3)结合防火任务和队伍状况,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基本法律、技术标准的培训、竞赛、现场模拟执法和消防监督技术装备操作,练好基本功,增强消防执法人员的执行力。

(4) 加强对火灾原因与人过失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了解掌握导致火灾发生的环境、季节、建筑物、火灾荷载、设备状况、技术条件、人的行为等因素,为消防安全标准、规范、制度的制定、补充和完善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

4.4 建立健全消防法规制度

(1)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是履行管理职责的基础条件,应当结合本地区火灾形势和特点,切实重视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制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火灾事故预防的法规体系,为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监管提供支持。

(2)加强消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实施效果的跟踪,以防火工作现实需要为导向,在维护规范、标准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修订周期,注重保持其连续性和实效性。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培育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依法对其资质进行评估和检查,从而保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质量。

(4)依法督促各部门、行业和单位承担消防安全法定职责,推进构建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大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自动消防系统值班操作人员的业务指导,提高发现、消除火灾隐患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5 结 论

火灾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导致火灾发生各个要素,明确各阶段、范围的防火重点,尽可能掌握火灾发生的规律,责任主体、监管主体依法履行职责,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就可以避免火灾发生,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6)[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7)[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3]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8)[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4]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9)[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5]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10)[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

[6]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11)[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预防及对策 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84-02

近年来,据医疗机构统计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而引发的事故一直在增加。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2]。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而且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可高达50%。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跌倒后5%-15%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损伤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后期寿命会减少10%-15%,且生活质量也显著下降,约1/4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可在6个月内死亡。本研究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所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对策,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护理部共发生住院患者跌倒事件4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分析指标包括:①住院患者方面:发生跌倒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住科室、医学诊断、患者发生跌倒后的后果。②护士方面:当班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況 跌倒患者共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77.9岁,50-60岁3例,60-70岁6例,70-80岁11例,80-90岁21例,>90岁2例。住院科室:内科12例,康复科10例,老年科15例,外科3例,五官科3例。

2.2 43例跌倒患者疾病类型 脑梗死14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4例,COPD4例,胃癌1例,脑外伤1例,脑出血1例,晕厥待查1例,肾病综合征1例,脑膜瘤1例,乳房癌术后1例,倒睫毛术前1例,肛裂1例,双眼白内障术前1例,肱骨骨折1例,脑膜瘤1例。

2.3 患者发生跌倒的后果 各类骨折20例:左髋骨骨折1例,左胫骨外侧骨折1例,肘关节骨折1例,右手指关节骨折1例,锁骨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6例,肋骨骨折2例,腰椎骨折2例,肩峰骨折1例,肱骨骨折2例,骨折可疑1例;头部擦伤伴血肿9例;各类擦伤及淤青7例。

2.4 当班护士的基本情况 年龄:<20岁1人,21-25岁18人,26-30岁10人,31-35岁4人,36-40岁10人;工作年限:<2年1人,2-5年15人,6-10年13人,11-15年3人,16-20年11人;技术职称:护士18人,护师12人,主管护师13人。

3 讨论

3.1 年龄 本组70-90岁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比例明显高于60-69岁的患者,这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随着增龄逐步衰退导致平衡各方面功能下降,而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跌倒,与郝燕萍等[3]对384例老年人跌倒的研究一致。

3.2 疾病因素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常导致患者机体虚弱,反应迟钝。本组43例中脑梗死后患者由于偏瘫肢体无力、大脑锥体束受损出现平衡失调、步态不稳而致跌倒发生率较其他疾病明显高(43%);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率占20%。

3.3 发生时间 17时1分-23时59分11例,0时-7时30分24例,晚上至清晨护理人力相对不足时段跌倒发生率明显增高。

3.4 药物因素 本次调查中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占82%,老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中,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剂等,有些可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有些可导致低血糖、低血压,进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3.5 环境因素 住院患者对医院内的环境不熟悉,不能马上适应,偶而地面有水滑或稍有凹凸不平时,稍不注意就容易摔倒,防护设施非常重要,患者忘记拉上护栏或病床无护兰,没有陪护人员都增大了患者摔倒的机率。摔到最容易发生在床边和厕所,需加强注意。

3.6 患者对跌到危险的严重性的轻视,患者常认为即使跌倒也没什么大事,认识不到跌到危险的严重后果,常勉强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不原麻烦家属和护理人员,造成跌倒时有发生。

4 预防对策

4.1 对跌倒高危患者加强安全管理 ①在床尾悬挂红色警示预防跌倒标志,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在该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告,高危患者列入重点交班内容,严格交班。②对有跌倒史患者要详细询问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致伤程度、有否使用过易致跌倒的药物等,重点预防,必要时专人看护。

4.2 建立适合老年人特定的生活环境 布局合理、安全,入室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最好有夜间灯且电源容易触及。地面应平坦,保持干燥。物品放置有序,通道无障碍物。走廊、楼梯、厕所和浴室要设扶手,特别是在意外发生而周围又无人扶时,扶手对于保持身体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

4.3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增强肌力、肌肉的柔韧性、步态的稳定性、保持平衡能力、增加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是一种预防跌倒的最简便安全、迅速有效、并能被广泛接受的方法。而且其他各种形式的负重活动,即使是如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动对保持肌肉骨骼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

5 小结

对住院患者实施高危评估,高危患者予警示标识,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在薄弱时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有效地预防跌倒的发生,提高护理内涵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上海护理,2005,5(3):1-3.

[2] 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5,5(5):56-58.

[3] 郝燕萍,刘雪琴,靳海如.老年人跌倒致伤情况分析.护理研究,2006,20(8):2018.

投掷训练中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对策 篇12

一、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教育

1.教练员是训练安全防范提示与指导的主导者,教练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尤为重要。教练员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不因参加体育训练而受到伤害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的,这种意识越强,训练安全的系数就越大。

2.在每一名学生进入业余训练队从事投掷项目训练之前,都要进行训练安全守则的学习,牢牢记住安全对于训练的重要性。学生的训练安全意识需要教练员经常不断地灌输和培养。

3.进行安全教育可结合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通过讲述真实的事件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一刻都不能忽视,发现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处理,并适时地进行安全教育。

4.教练员有责任向学生传授在体育训练时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和发生运动损伤后正确的应对方法。结合项目训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防护与救护教育是体育训练自身的需要。

二、落实投掷训练课的各项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

1.教练员要认真备课。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布置训练任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运动能力、技术水平、气候条件、场地设备、训练分组、运动负荷等与安全相关的因素。

2.严明训练课的纪律。参加训练的学生一定要绝对地服从教练员的指挥,教练员在整个训练过程必须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教学训练的场地。教练员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是预防投掷训练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保障。

3.训练课前教练员一定要对场地的平整度,器材设备等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投掷场地周边环境,器械重量、标准、稳定性、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训练的安全,必须经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发现隐患,一定要及时排除化解,确保使用的安全。

4.重视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和加强训练时的保护。训练前的热身活动一定要按照训练的要求认真完成,避免学生因为热身不足而造成伤害。力量练习时教练员和同伴必须做到正确辅助与保护,加强安全监督,做好各种安全保护措施。要做到挡网、护笼等安全保护性设施齐全。

三、遇到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1.伤害事故发生后,教练员应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及时终止或减少伤害的发展。针对受伤者的不同伤害部位及症状采取相应的医疗救护。

2.遇到较重或情况不明的伤害事故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上报学校,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

3.处理伤害事故应遵循“依法、客观、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把伤害降到最低。

上一篇:排气污染物下一篇:患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