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污染物

2024-09-16

排气污染物(共8篇)

排气污染物 篇1

1 前言

据统计, 全球80%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船舶来运输完成的, 柴油发动机是全球船舶的推进动力及电力的主要来源。中国是一个造船大国, 同时也是一个内河航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拥有大、小天然河流5800多条, 河流总长43×104km, 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80多条。船舶的柴油消耗量约占非道路用途柴油的15%。柴油机排气中的有害成分有CO、HC、NOX、CO2、SOX及颗粒物 (PM)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在开展的《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研究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 内河船舶排入大气的污染物 (仅估算柴油机船舶部分) , NOx排放81×104t/a, PM排放6.6×104t/a, SOX排放约10×104t/a。船舶排放的NOX和PM占整个非道路移动源的大气污染分担率分别为13.32%和17.63%[1]。

目前, 我国对大气环境污染日益重视, 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船舶污染防治的要求, 开展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 船用低速柴油机尾气氮氧化物 (NOx) 净化装置”以及“大功率柴油机接触氧化还原法 (SCR) 脱硝装备”已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2014年版) ” (工信部联节[2014]573号) 。

2国内外标准分析

2.1国外标准

国际海事组织 (IMO) 于1997年通过了MARPOL73/78公约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 该规则已于2005年5月19日正式生效。2008年10月, 在MEPC58次会议上又讨论通过了附则Ⅵ的修正案, 该修正案对船舶NOX和SOX的排放提出了严格要求。

MARPOL73/78公约附则Ⅵ中明确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的三个阶段, 即Tier I、Tier II和Tier III。各阶段排放限值情况见图1。其中, 横坐标为船用柴油发动机的转速 (单位:rpm) , 纵坐标为发动机NOX排放量 (单位:g/k W·h) 。

限制船用柴油机排放的国际海事组织Tier II标准于2011年1月起开始实施, 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量比Tier I阶段降低约20%;Tier III标准于2016年实施, 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量比Tier I阶段降低约80%。面对已经生效的Tier III排放法规, 各国船用柴油机制造商都在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并制定应对措施。

MARPOL73/78公约附则Ⅵ中对于SOX按照控制区域范围、实施时间进行分类控制, 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严格, 具体要求见表1。

2.2国内标准

由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了《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一、二阶段) 》 (二次征求意见稿) 。标准规定了船舶装用的压燃式发动机及气体燃料 (如:天然气) 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内河船、沿海船、江海直达船和海峡[渡]船装用的额定净功率大于37k W的第1类和第2类船机 (包括主机和辅机) 的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和耐久性要求。

该标准中对CO、HC、NOX和PM的要求分别见表2、表3。

其中, 第一阶段自2017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阶段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日期之后12个月起, 所有销售、进口和投入使用的船机 (含作为配件的船机) , 其排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凡不满足本标准相应阶段要求的船机不得销售、进口和投入使用。

2016年3月30日,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 宣布2016年4月1日起, 船舶到控制区图十个港区靠岸停泊期间 (靠港后的1h和离港前的1h除外) 应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鼓励船舶在靠岸停泊期间使用硫含量≤0.1%m/m的燃油, 鼓励船舶进入排放控制区期间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

1.3 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

国内标准控制的内河船机, 除了要控制NOX, 还要控制CO、HC和PM, 控制要求比IMO Tier II项目多, 从NOX限值看, 单缸排量小于20L的船机, 国内标准的控制要求比IMO Tier II严格;单缸排量大于20L小于30L的船机, 国内标准的控制要求和IMO Tier II的要求大致相当。IMO Tier II排放水平与国内标准要求的比较见表4。

2 船舶柴油机排放测试

2.1 船舶基础资料

为了解目前大功率低速船舶柴油机排放情况, 以某货船为研究目标, 对其柴油发动机排气情况进行实测。该船总吨位33147t, 净吨位18562t, 结构吃水时的载重量为56772.7t, 满载排水量68268.4t, 空载排水量11495.7t。主发动机为沪东重机有限公司生产的MAN B&W 6S50MC-C8型号发动机一台, 额定功率9960k W, 额定转数127r/min, 6缸, 缸径500mm, 冲程2000mm。燃料采用F0重柴油, 燃油含硫量不大于0.504%。

2.2 测试仪器和测试点位置

共设置了A、B两处测试点, 测试点A位于船舶最上层烟囱一侧, 在该处用崂应3012H对主排气管道出口处烟气情况进行检测;测试点B位于主柴油机排气总管温度计螺口处, 在该处德图、热电偶对柴油机排气口处烟气情况进行检测。主烟道及测试点位置示意图如图2。

2.3测试结果

在船舶稳定前进工况下, 其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测试结果具体见表6。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该船舶烟气污染物排放量大, 其中在柴油机80%额定转速工况下, 排放较大的主要污染物为NOx、SO2、PM, 其平均排放量分别为:19.05g/k W·h、5.06g/k W·h和200mg/Nm3, 其中NOx排放高于Tier I标准所限定的排放值;在90%额定转速工况下, PM排放急剧增加, 污染严重。

由于该船发动机功率和单杠容量都超过了国内标准管理范畴, 因此参考国际标准IMO Tier III的要求, 即NOx排放应小于3.4 g/k W·h, 则船舶柴油发动机的脱硝效率不低于82.2%。

3 船舶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治理措施

根据对船舶柴油发动机进行排气测试, 发现其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SOx、NOx、和PM。对这三种污染的治理技术和脱除措施分析如下[2,3,4,5,6]:

3.1 SOx脱除

SOx的排放水平完全取决于燃料中硫的含量。因此, 通过在发动机内采取措施对SOX的排放起不到任何作用。对SOx排放的控制主要分为前处理和后处理两个途径, 其中前处理就是通过化学方法降低燃油的含硫量, 后处理技术途径就是通过尾气后处理装置。

在后处理技术控制SOx排放方式中, SOx洗涤器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SOx洗涤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干式洗涤和湿式洗涤。干式洗涤一般采用生石灰或熟石灰作为SOX的吸收剂, 湿式洗涤是指使用海水或处理过的淡水作为吸收剂去除排气中的SOx。湿式洗涤的脱硫效率普遍高于干式洗涤, 如采用湿式洗涤, 船舶燃用3%含硫的燃油也可以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因此对于船舶柴油机排气中SOx推荐采用湿式洗涤技术。

3.2 NOX脱除

船舶柴油机中生成的NOX主要来源是空气中的氮气, 而影响其生成的因素主要是燃烧温度、燃烧时间及燃油与空气的预混合程度。要控制NOX的排放, 可以从其生成机理和性质两个方面进行, 可分为机内燃烧控制和机外排气净化。

机内燃烧控制技术是指在可燃混合气体燃烧之前采取的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主要包括直接喷水法 (DWI) 、废气再循环 (EGR) 、增压中冷技术、湿空气动力系统 (HAM) 、水乳化燃料 (FWE) 、液化天然气 (LNG) 、燃油电喷技术 (FAI) 、集成排气歧管 (IEM) 等。机外排气净化技术是在机内控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排放量采取的措施, 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SCR) 、废气洗涤法等。各种减排技术的潜力对比见图3。

根据国外权威柴油机厂商研究, 依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状况, 仅仅凭借直接喷水法 (DWI) 、增压中冷等机内净化技术已很难满足MARPOL公约附则Ⅵ的要求, 机外控制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SCR作为排气后处理技术在工业中已广泛应用, 可有效去除NOX高达90%, 是目前降低NOX排放的最有效方法, 也是为数不多能够使船舶柴油机满足MARPOL公约附则Ⅵ中TierⅢ排放标准的减排技术。考虑到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 建议采用SCR技术对船舶柴油机排气中NOX进行高效脱除。

3.3 PM脱除

柴油机排放的PM组成较为复杂, 但主要因素有燃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微小碳烟、润滑油组分不充分燃烧、燃油和气缸润滑油中的灰分含量、燃油中未燃烧部分、燃烧产物以及润滑油中的硫酸盐和水分。船舶排放的颗粒物多数都小于10μm, 能够进入人体肺部的深处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燃油乳化和颗粒捕集器技术是目前降低柴油机PM排放的主要技术。

燃油乳化是将燃油掺水形成乳化油在柴油机中进行燃烧, 乳化油喷入气缸后, 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了缸内燃烧温度, 抑制了NOX的生产。另一方面, 雾化的燃油喷入气缸后, 形成了油包水的油水乳化液。微爆效应使油和水获得了二次雾化、扩散和均化, 燃料油在空气中分布更加均匀, 空气利用率高。因此, 发动机的PM排放也得到了有效降低。国外研究表明, 使用含水量40%的乳化油, 可同时降低30%的NOX排放和80%的PM排放。

颗粒捕集器安装在柴油机排气系统中, 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PM排放。其捕集效率主要受到过滤体结构参数、柴油机运行工况、柴油机运行时间等因素影响。随着过滤体内颗粒不断积累, 排气背压升高, 发动机性能恶化, 所以必须适时清除过滤体中沉积的颗粒, 使排气阻力恢复到或接近原来的水平, 即实现过滤体的再生。

4 结语

(1) 船舶柴油机排气中有大量污染物, 随着国内外航运业的发展, 船舶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治理显得非常重要。 (2) 针对某万吨级货船的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排气中的NOX和PM排放较高, 污染严重。 (3) 通过对船舶柴油机中SOX、NOX和PM三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 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一、二阶段) 标准编制组.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一、二阶段) : (二次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2]杨极, 程钊.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内燃机, 2007, (4) :45-48.

[3]赵明哲, 张跃文, 仉大志, 等.SCR技术在船舶柴油机上的应用[J].船舶工程, 2013, (1) :51-54, 67.

[4]吴金源, 董以敏.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排放净化和控制[J].铁道机车车辆, 2003, (23) :105-108.

[5]庞海龙, 邓成林, 姚广涛, 等.船用柴油机有害物排放控制技术[J].船舶工程, 2011, (33) :21-24, 32.

[6]周松, 肖友洪, 朱元清.内燃机排放与污染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排气污染物 篇2

由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很明确的规定(见附1),同时考虑到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发展,以汽油或者柴油为燃料的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打桩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和农业等生产建设,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将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现状

(一)相关政策依据

在《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之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等标准文件和技术指导文件,非道路移动机械能管理依据和技术标准日趋完善。

(二)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建筑行业,包含有推土机、打桩机、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叉车、联合收割机等。在我市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大多为工程类非道路移动机械,据统计,我市现有建筑工地共1418个,经过计算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约有**台。目前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基础数据和使用状况掌握不充分,无法实行有效监管。

二、适用范围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排气污染防治管理范围。

之所以将各县,尤其是农村地区非道路移动机械亦纳入管理范围,主要目的是对大气污染从严管理,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具有流动性、大气污染物具有扩散性,这种流动性跨越了县、区和城市、农村;二是目前国家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从严管理已有新的规定;三是目前我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是县区同步开展的。

三、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

我国部分城市已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工作,为借鉴先进城市的治理经验,我们对先进城市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5年6月1日,香港环保署颁布《空气污染管制(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规例》,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须符合法定废气排放标准,任何出售或出租在香港使用的机械须获环保署的核准或豁免,并贴上由环保署发出的标签,才可以于指定活动或指明地点使用。这一规定不但对出售和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从标准上进行了规定,还对使用地点进行严格限制。

(二)成都市

1.通过立法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体系 2017年9月30日,《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2017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将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管辖范围,明确了市环保、公安、交通运输、质监、建设、城管、水务、农业、林业、商务、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办法》还规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销售及油品监管标准,建立了新增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备案、排放标志管理、排放监管制度,赋予市人民政府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区域的权力。

2.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017年12月,成都市下发了《成都市建设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防治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工作。

3.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

2018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下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的通告》,规定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类型及禁止使用的区域。

(三)北京市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从申报制度、排放标准要求、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鼓励淘汰高排放机械等方面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销售和使用进行了规定。2017年1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市部分区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四)上海市

1.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工作

2015年,上海市环保局下发《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本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申报登记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区域环保局联合辖区内各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主管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存量、产权单位、大气污染物排放、燃油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主要排放源清单。

2.指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6年,上海市出台《2016年本市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由市环保局、城建委、交通委、农委、质监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体制,负责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共享数据库、普通柴油质量升级、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执法、重点机械尾气排放达标治理等工作。

3.制定并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地方标准

2016年7月1日,上海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DB31/981-2016)通过审批并开始实施,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提供了标准依据。

(五)南京市

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南京市范围内重点对市政工程机械持有(使用)单位及个人、工程机械设备销售单位全面开展申报登记工作,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机械型号、排放标准、使用单位和油品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为非道路移动机械建立管理台账。发布《2018年南京市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

四、拟采取的监管措施

为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我们建议:

(一)建立管理机制,收集基础数据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较多的建设、城市管理、水利、林业、园林、农业等领域,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方式,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以形成合力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行有效监管。同时对我市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收集基础数据,建立我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建立备案登记制度,规范使用秩序

建立并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登记制度,要求新增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在购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区县的对应行业主管部门报送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相关信息,为不断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构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提供数据支持。

(三)开展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工作 市质监局、环保局根据《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第四阶段)》(GB 20891-2014),定期开展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执法检查工作,对超标排放的机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工作中积极配合。

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明确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管理范围。其中:

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第五十二条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六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第一百一十条违反本法规定,进口、销售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口行为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排气污染物 篇3

关键词:汽油车,排气,超标,治理

引言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 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为此环保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工作, 各地纷纷建立了汽车尾气环保检测机构, 以对在用车辆的排气污染物进行检测, 但是车辆尾气检测不合格如何调修既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也是车主朋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检测与治理工作经验, 从机动车现行环保检验的项目方法、有害气体的生成机理、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不合格类型及具体的治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并从车辆环保角度提出日常用车和养车的建议。

1、汽油车环保检测依据的项目参数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对在用汽油车环境保护所依据的标准为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和HJ/T240-2005《确定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 此两标准规定了汽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方法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双怠速法。鉴于稳态工况法和双怠速法 (只适用不能上检测设备的车辆, 此类车辆较少) 的可操作性强, 所以很多地方的环保部门均将此两种方法选定为该地区的使用方法 (广西环保厅将此两种方法确定为区内的检验方法) 。此两种方法检测的尾气排放污染物指标项目有:1、采用稳态和瞬态工况法的检测参数指标有CO (一氧化碳) 、HC (碳氢化合物) 、NO (氧化氮) ;2、采用双怠速方法检测的项目参数为CO、HC、λ (过量空气系数, 在闭环起作用时需检测并要求符合制造厂规定的指标) 。稳态工况法有5025和5040两个工况, 5025指的是利用底盘测功机对受检车辆驱动轮进行50%额定功率加载并保持车速在25km/h的情况下对排气污染物进行取样检测, 2540指的是利用底盘测功机对受检车辆驱动轮进行25%额定功率加载并保持车速在40km/h里的情况下对排气污染物进行取样检测;双怠速是发动机在怠速和50%额定转速下进行取样检测。

2、汽油车尾气排放物CO、HC、NO的生成机理

CO的生成机理:CO是一种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其生成主要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 混合气浓度可用过量空气系数λ表示, 在λ<1时, 混合气过浓, 燃烧时缺氧, 燃料中的C不能完全燃烧转化为CO2, 此时CO作为未燃产物生成;在λ>1时, 混合气过稀, 易产生混合气不均匀象, 造成在燃烧时出现局部燃烧或多点燃烧的不正常现象, 同时会产生高温热离反解CO2, 生成CO。

HC的生成机理:HC也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 产生的原因类似于CO也是混合气过浓时不完全燃烧或过稀时不均匀燃烧而生成。HC另外一个生成原因是低温生成, 也就是在发动机气缸壁面相对于燃烧的混合气温度较低, 特别是缸壁面存在有积碳时会产生大量的HC。

NO的生成机理:产生NO的条件是温度、氧浓度和反映时间, 混合气过浓, 则参与NO反应的氧气不够, NO生成量少, 但是在足够氧气下, 即混合气过稀, 氧浓度含量大, 产生多点燃烧或稀薄燃烧, 燃烧室温度升高加快了NO的反应速度, NO生成量就越大。发动机稀薄燃烧或冷却系统故障引起汽缸内形成多处明火, 使汽缸内出现多点点火的现象, 混合气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爆燃, 发动机内出现过热高温, 容易促进NO的生成。

3、汽油车尾气排放超标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3.1 排气系统故障

汽油车的排气系统主要由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氧传感器组成。排气管路过脏, 或含有大量烟怠, 会影响排气分析仪的准确性;三元催化器作为排气后净化处理, 如其内部过脏或严重锈蚀 (由于大部分车辆长期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下行驶, 造成车辆发动机燃油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大量的不合格气体, 增加三元催化器的工作负荷, 影响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寿命和功用) , 会降低甚至失去尾气的净化处理效果;氧传感器用于监测排气中氧含量, 并向ECU发出反馈信号, 以确认混合气的空燃比和发动机工作的最佳中点火和喷油时刻, 如果氧传感器损坏会给ECU发送错误信号, ECU会产生误判而发出错误的点火喷油信号及脉冲宽度, 造成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燃烧不充分带来尾气超标。

3.2 发动机燃烧室内有积碳

积碳严重会改变燃烧室结构和压缩比, 吸附混合气, 降低气缸壁温度, 造成混合气不正常燃烧, 增加有害气体的生成, 同时加速汽缸磨损, 影响发动机动力。

3.3 燃油不达标, 燃油系统故障

使用不达标准的燃油对发动机动力有很大的影响, 使燃烧不充分, 增加燃烧室积碳, 带来有害气体的排放;燃油系统主要由油泵、喷油器、管路、压力调节器和燃油滤清器组成, 管路过脏, 滤清器不起作用, 油泵动力不足和压力调节器故障, 均会影响供油压力, 引起喷油器喷油量和喷油压力不正常, 造成混合气不均匀。喷油器雾化不好、滴油会使混合气形成不均匀, 降低发动机燃烧性能, 滴油还会冲刷汽缸辟并渗透至油底壳, 降低机油的润滑性能, 增加气缸磨损, 带来尾气排放的超标。

3.4 点火系统故障

点火系统由火花塞、高压线、高压包组成。缺火或点火能量不足, 会造成混合气燃烧不充分, 增加燃烧时间, 不完全燃烧增加有害气体的排放, 并易产生积碳现象, 还会损坏排气系统元件。

3.5 发动机进气系统故障

进气系统主要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 空气流量计 (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 , 节气门 (含节气门可变控制装置) 等组成。进气系统有故障往往会造成进气量不足或过量, 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燃烧不充分, 带来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果空气滤清器失效不能有效过滤空气上粉尘, 会增加发动机的磨损。

3.6 车载电脑 (ECU) 系统出错

ECU即车载控制电脑, 是汽车所有电子元件信号的接收和指令发送的控制单元, 其根据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号, 作计算处理后, 并发出指令保证车辆 (发动机) 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ECU一旦出现故障, 很有可能会对发动机工作带来影响, 比如不能精确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及脉冲, 进气量、喷油量及时间, 使混合气偏离实际值, 带来过浓或过稀现象, 增加有害气体的排放。

3.7 发动机内部磨损、漏气

发动机机械部位的磨损主要包括:气缸壁、活塞、活塞环、进排气门及气门座的磨损, 此些部件异常磨损后会造成漏气, 气缸压力过低, 出现窜机油而改变混合气浓度, 燃烧不充分, 烧机油, 不做有效功, 带来有害气体的产生, 另外气缸垫的损坏, 使密封不严也会引起发动机燃烧问题, 带来有害气体的产生。

3.8 EVAP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造成混合气过浓

EVAP系统即废气再循环系统, 主要是将没有完全燃烧的排气引导回进气歧管, 与新进空气一起重新参加燃烧做功。EVAP系统是根据发动机实际的工作需要将排气引入进气系统, 如果出现故障或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引入废气过多, 会造成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温度异常, 混合气不正常燃烧现象, 带来排气超标。

归纳起来, 造成汽油车排放超标的原因主要两大部分:一是混合气过浓过稀、点火能量不足、燃烧室积碳等引起燃烧不完全不充分及异常燃烧;二是三元催化器转换效能过低, 不能有效处理净化排气污染物。

4、汽油车尾气排放不合格的类型及相应的检查治理方法

按GB18285-2005及HJ/T240-2005要求, 汽油车尾气检测项目参数CO、HC、NO中只要有一项参数不合格则视为整车尾气排放不合格, 所以不合格的类型为:CO、HC、NO检测项目均不合格或三个参数中有一个或两个不合格。除此外, 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还有一种不合格是由于汽车动力不足, 在加载试验时汽车无力, 不能加载到规定的车速而无法进行检测 (此种情况首先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的维修, 在此不作分析) 。各种不合格类型及治理方法如下:

4.1 CO、HC、NO检测项目均不合格

4.1.1 严重超标

主要原因:混合气过浓, 点火能量不足, 发动机磨损或工作异常, 三元催化器完全失效。

治理方法: (1) 、检查汽车仪表台是否出现有发动机故障码, 用专用仪器读取故障码, 有针对性的排除车辆各线路联接及各传感器存在的故障。清除故障码后重新起动车辆, 此时发动机故障灯不再点亮。 (2) 、检查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 加大油门时观察运转是否平稳有力, 判断是否有缺缸现象 (一般会产生放炮) , 有侧逐一排查。 (3) 、检查点火系统可取下火花塞查看间隙及表面是否干净, 检查点火线圈、检查高压线电阻不能过大, 有问题更换。 (4) 、检查节气门传感器, 查看是否有卡滞和严重积炭现象及断路现象, 有则清洁或连接, 检查可变装置是否起作用。 (5) 、检查喷油器, 测量线圈电阻或直接通电听喷油器是否有清脆的“咔嗒”声, 必要时拆下喷油器检查, 喷油器的一般故障表现为喷孔被胶质物堵塞、积炭或密封不严。 (6) 、检查电控系统, 可通过诊断电脑观看各传感器的工作电压比对出帮参数值来判断故障点, 检查各类传感器 (特别是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的线路接触情况;检查ECU, ECU除了内部电子元件外 (只能更换或送修厂家) , 另一个问题是搭铁不良引起信号值有异常, 可通过处理搭铁面并重新紧固方式解决; (7) 、检查燃油, 考虑是否加到劣质的油品, 必要时清洗油箱, 另外汽车放置过久不使用, 汽油挥发或油品下降, 此时尾气管排放比较呛, 应直接更换燃油清洗油路。 (8) 、检查更换三元催化器。 (9) 、在测功机上进行测量时, 如果NO值怱然升高应重点检查真空助力泵单向阀。 (10) 、如果伴随有发动机工作不稳, 动力不足, 并排除存在上述问题下可检查气缸压力, 必要时拆卸缸盖查看是否有积碳, 缸壁、气门座是否磨损异常等, 决定是否大修发动机。

4.1.2 轻微超标, 即检测结果却稍超标, 接近合格参数的临界

主要原因: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 燃油系统故障、压力偏低或个别对发动机工作起修正作用的传感器工作不良。

治理方法: (1) 、清洁或更换空气滤清器, 更换燃油滤清器。 (2) 、查看燃油系统, 看燃油压力调节器及真空管, 查看安装位置是否密封不严, 可将燃油压力表接在燃油管路上, 并将油口堵住, 接通点火开关使油泵工作, 观察此时油压, 当正常油压达不38Mpa时, 在检查无其他泄漏情况下, 更换油泵总成;如油压在38Mpa以上时可关闭开关观察5min中内的油压值, 如油压下降较快, 可用钳子包软布铗住真空回油管路, 若压力迅速回升说明油压调节器有泄漏。 (3) 、换车辆规定燃油号或加注一定比例的燃油积碳清洁剂, 并尽量让车辆在80km/h以上速度行驶至该箱油用完, 即让发动机高速运转, 使供油量及燃油的流速加大, 达到清洗油路的效果。而且发动机高速运转, 进气量和流速加大, 燃烧会更加充分, 有利于清除气门的积碳, 使进气系统更加通畅。 (4) 、检查各类在发动机工作中起修正作用的传感器, 如进行压力或温度传感器、燃油温度传感器等, 一般是插节器接触不良或传感器触头过脏阻值异常而影响修正质量效果。

4.2 CO、HC不合格, NO合格

主要原因:进气系统供氧不足、混合气过浓、汽缸磨损、缸内积碳、喷油嘴雾化不良。

治理方法: (1) 、检查清洁进气歧管, 空气滤清器 (清洁或是的) , 检查空气流量计 (电阻值或接线不牢靠) , 喷油器 (雾化不好) 、火花塞及高压包。 (2) 、通过机油尺处查看机油是否变质 (如果汽缸磨损, 混合气会下窜至油底壳引起机油变质) , 必要加入修复耐磨剂。 (3) 、检查曲轴箱通风装置PCV, 查看PCV阀是否起作用, 因PCV阀会影响进气歧管真空度, 进而影响混合气浓度, 并在一定程序上可以减缓油底壳润滑油窜入燃烧室, 减少HC的生成。 (4) 、检查爆燃传感器, 其工作异常会造成推迟点火, 引起HC和CO的生成。 (5) 、拆下氧传感器检查是否有积炭, 有用清洁剂对期表面进行冲洗, 使其灵敏度和数值恢复正常值。无法调节或传感器失效的更换传感器。 (6) 、如果伴随有黑烟排出侧检查发动机气缸压力, 判断是否大修发动机大修发动机, 更换活塞环、缸套、缸垫、汽缸盖等部件。

4.3 CO、HC合格或轻微超标, NO严重超标

主要原因:混合气偏稀, 缸内形成多处明火,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 三元催化器部分功能失效;

治理方法: (1) 、检查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传感器、怠速控制阀 (步进电机) (2) 、检查废气再循环系统, 主要是检查废气循环EGR阀 (会存在发卡现象) , 检查真空软管和三通电磁阀; (3) 、检查冷却系统, 检查水温传感器 (检测温度有误) , 电子冷却风扇, 冷却液、节温器等元件。 (4) 、可通电脑诊断仪调整ECU点火指令, 推迟点火时间, 但是要注意不能调得太迟, 否则会增加油耗, 降低发动机动力。 (5) 、用内窥镜检查三元催化器结构, 如过脏可拆下氧传感器, 接上泵气阀将清洗液抽进排气歧管, 同时启动发动机将清洗液体连同废气一起抽至三元催化器进行清洗, 如果三元催化器内部已经腐蚀损坏, 则要更换。

4.4 CO超标, HC、NO合格

主要原因:发动机混合气过浓, 燃烧不彻底, 进气系统不畅。

治理方法: (1) 、检查喷油嘴磨损喷油雾化效果不好及喷油正时、点火正时是否过早。检查空气滤清器, 火花塞, 点火正时。 (2) 、测取气缸压力, 听气门工作是否有异响, 检查机油判断气缸是否磨损现象。 (3) 、三元催化器工作温度是否过高, 一般在400℃到800℃, 如果超1000℃会将CO2重新分解为CO。 (5) 、在发动机排气管未端接一个温度传感器对其排气温度进测量 (前提条件是当发动机油温和水温正常情况下) , 如果在加速到2500r/min时, 测量的温度比正常值高出15%到20%时, 应重点检查清洁氧传感器, 或直接更换同型号的前后氧传感器。 (6) 、清洁气进气门积碳。

4.5 HC严重超标, NO合格或轻微超标, CO合格

主要原因:汽缸严重积碳、发动机内燃烧室壁温度过低。气缸壁磨损引起机油上窜或机油量过多。

治理方法: (1) 、检查机油油质 (机油号应与车型相匹配) , 初步判断汽缸是否有磨损曲轴箱是否漏气, 如果机油变质明显, 可更换优质机油和加入双核减磨修复剂, 以解决由磨损和漏气引起的排放超标问题。 (2) 、检查机油量, 应保持在合适位置 (3) 、可使用高效清洁剂清洁发动机, 如果效果明显说明燃烧室内有大量积碳和胶油, 如使用高效清洁剂后尚未解决, 可拆下缸盖人工清洁燃烧室内的积碳和胶油。

5、汽车环保检测前的注意事项及车辆保养要求

5.1 如果条件允许, 在检验前最好先进行一次车辆的保养 (包括清洁火花塞) , 并高速运行一段距离, 保证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5.2 汽车三元催化器的最佳工作温度是400℃到800℃, 所以在检测前一定要保持车辆在热车状态, 切勿冷车上检测线检测, 以避免发动机燃烧性能不好及三元催化器不工作或转换效率低引起排放超标。

5.3 检测之前最好给发动机作几次急加速, 以排出系统内的烟怠等物。

5.4 定期更换机油、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 机油标号与滤清器型号一定要与发动机型号相匹配。机油对尾气排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机油在发动机里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润滑、清洗、冷却、防锈蚀。机油这四个作用下降会影响发动机的的运行和燃烧工作。

5.5 定期清洁或更换空气滤清器, 切勿拆下空气滤清器上线检测, 以免造成发动机工作不稳定, 检测时难以控制车辆状态。

5.6 使用符合车辆自身技术性能的燃油, 不混加不同标号的燃油。

6、结语

汽车尾气污染物超标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电子控制元件、燃油品质、排气后处理系统 (三元催化、氧传感器) 上, 治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维修技术人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及工作经验, 才能更快更准的判断故障所在部位, 及时解决;当然, 要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则要求广大司机朋友有良好的用车和保养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智婷.《汽车构造》[J],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向华,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J],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湖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篇4

发布机构: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01-05-01

内容:

【题 目】湖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颁布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发文编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41号

【注】(2001年2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全文

第一条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改装、维修、使用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以汽油、柴油作为燃料以及使用双燃料的汽车、摩托车。农用车、拖拉机除外。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以城市为重点,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

鼓励开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排放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及产品、优质的机动车燃料,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不得制造、销售、进口、使用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

第七条 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的检测,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负责。

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测人员;

(二)具有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定期计量检定的检测仪器、设备;

(三)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检测机构应当将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检测情况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并将检测情况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八条 省内制造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的生产企业,应当将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控制指标纳入产品质量管理,保证其生产的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在保质期内能够稳定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每年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产品排污检测资料。

排气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不得出厂。

第九条 进口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其排气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检验情况告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从国外引进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应当同时引进排气净化技

术。

第十条 省外制造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的生产企业,向我省市场销售其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应当先将该产品的污染物排放有关技术资料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排气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不得在我省销售。

第十一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省定型生产的、排气污染物符合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应当定期公布目录。未列入国家和省机动车及车用发动机目录的产品,不准销售。

第十二条 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消费者购买的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在保质期内因制造原因导致排气污染物超标的,有权要求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进行治理或者更换、退货。

第十三条 新购或者由省外迁入的机动车,其车主应当到当地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申领机动车牌证或者迁入手续,按国家规定免检的车辆除外。

第十四条 机动车车主应当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保养和维护。排气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机动车,应当及时治理。

第十五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应当与机动车年检结合进行。经检测合格的,车主方可申请办理机动车年检手续。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对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抽检。抽检不得收取检测费。

第十七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经检测合格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其《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记录》上进行登记;检测不合格的,应当责令车主限期治理。未经治理或者治理后排气污染仍不合格的,不准上路行驶。

第十八条 销售机动车排气净化产品,必须经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测试,并向社会公布测试结果,由车主自愿选择使用。

第十九条 机动车维修企业,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承担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业务。承担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的维修企业,应当履行质量保证责任,对在治理承诺期内未达标的机动车,应当免费再次治理;再次治理仍未达标的,机动车车主有权要求退款。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机动车车主到某一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排气污染治理。

第二十条 销售机动车用汽油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销售无铅汽油,并保证油品质量。

禁止销售、使用车用含铅汽油。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给予处罚:

(一)检测机构在检测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检测机构的资格;

(二)机动车排气污染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三)生产、销售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机动车或者车用发动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四)销售机动车用含铅汽油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机动车排气污染及防治对策 篇5

截止到2010年10月, 我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一亿大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2年1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分析近年来机动车检测中心对车辆检测的结果来看, 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占被检车辆的30%~50%。因此, 汽车排气污染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2 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分析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会给大中城市带来超过60%的空气污染, 散布到空气中的尾气烟雾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 1辆轿车1年排放的污染物比其自身的重量还大3倍。机动车排出的氮氧化物、细微颗粒物及硫化物等是造成酸雨、雾霾等自然气象甚至灾害的重要原因。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在强烈日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毒性很大的光化学烟雾, 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2.1 机动车排气的主要污染物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 尤其是含铅汽油, 对人体的危害更大。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 随风扩散。汽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 汽油正常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过量的氧等物质。但由于燃料中含有其他杂质和添加剂, 且燃料常常不能完全燃烧, 常排出一些有害物质。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 有100种以上, 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2.2 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绘制的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说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与车流量呈正比关系, 但其又受到时间的影响、日照的影响, 中午是上下课的高峰期, 氮氧化物的含量会增加, 即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 且此时的日照最强, 阳光辐射强烈, 温度较高 (24℃~32℃) , 相对湿度较低, 测得的氮氧化物达到最大值。此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又开始下降, 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的浓度。

2.3 机动车排气污染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包含有多种污染物质, 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 (CO) 、氮氧化物 (NOx) 、碳氢化合物 (HC) 和细微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长久危害, 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和破坏[1]。NOx不仅能够产生酸雨, 对于大气中的臭氧亦具有严重的破坏。HC对人的眼睛, 耳朵等有强烈刺激, 严重可致癌, NOx和HC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 这种烟雾具有强氧化性, 对于动植物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能够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 降低大气的能见度, 从而间接引发交通和事故。光化学烟雾对大气层具有破坏作用, 产生臭氧空洞, 长期作用会加速地球环境的恶化[2]。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 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是氧气的210倍, 而血红素担负着向人体器官和组织输送氧气的重任。血红素和一氧化碳结合生成一氧化碳血红素使人体供氧量不足, 对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危害很大, 严重的可导致人体缺氧死亡。

机动车排出的氮氧化物、细微颗粒物及硫化物等是造成酸雨、雾霾等自然气象甚至灾害的重要原因。排出的细微颗粒物对PM2.5的直接贡献达到10%以上。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在强烈日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毒性很大的光化学烟雾, 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3 机动车排气污染所面临的问题

3.1 发动机技术急需提升

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一般规定, 车辆排放劣化指标是行驶16万公里时排放性能仍能达到法规要求, 在产品设计上, 新车性能通常高于法规要求一定比例。而国内目前要求保证行驶8万公里时污染物排放达标。由于国Ⅲ排放汽车成本较高,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在实际生产中降低催化剂中金属的含量, 导致排放控制零部件达不到规定的8万公里以上寿命, 这就使得排放超标。

3.2 燃油超标

我国车用燃油的含硫量比发达国家要高出十倍, 这直接导致了排放污染物超标, 严重制约了机动车排放水平的控制情况。2007年我国开始推广机动车“国III”标准, 但是直到2010年末, 全国仍旧有多个省市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而在欧洲, 推行“欧III”、与“欧IV”标准时, 退出了相应的油类标准, 并且淘汰了一大批不合格的汽车发动机型号, 从而确保该标准能够实施[3]。

3.3 机动车环保检验监管缺失

目前, 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主要有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但是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根据环境保护部通报的2011年度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情况, 在我国已建设的3982条汽车环保检测线中, 90%以上没有进行过计量认证。

4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措施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同时汽车排气污染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物、含铅颗粒等有害物质却严重污染环境, 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以下提出了控制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4]:

4.1 建立健全机动车尾气检测体系

通过建立严格、合理的机动车尾气检测管理体系, 监督在用机动车实际尾气排放情况, 对达到标准的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未达到标准的按照相关规定责令限期治理达标, 逾期治理未达标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机动车辆尾气排放首次检测未达标的, 不能通过公安交警部门年度审验。环保部门会同公安交警部门摸清底数, 分类建立档案, 及时注销、报废到期车辆。

(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124页)

4.2 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交通状况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城区摩托车禁行, 高污染汽车限行, 永久性行人专用区以及禁止车辆通行的住宅区等方式, 实现尾气排放的控制。另一方面, 提高城市人均绿化面积, 增强城市自净能力。同时,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保证交通通畅, 减少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

4.3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努力提高公路的铺设质量和数量同时进行立体交通网的建设, 研究与探讨能源研究与利用体交通网的建设。如地下铁道和地上铁路, 这样可缓解马路上拥挤不堪的人流和车流。提高车辆运行速度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吸引人们乘坐公交车。

4.4 发展清洁型交通工具

开发代用燃料和电动汽车是治理汽车尾气的最根本和最终的途径, 此途径使汽车根本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污染气体。近年来, 电动车等清洁型交通工具的兴起, 对于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普及使用电动汽车也是避免汽车污染的重要措施。电动汽车被称为理想的无污染汽车。目前电动车尚不具备广泛使用的条件, 主要问题是技术不够成熟, 行驶里程短, 充电时间长, 价格也比较高, 且电池中含有的金属铅在生产、使用、回收过程中造成污染也不容忽视。虽然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受到技术的制约, 但它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4.5 开发先进的尾气净化技术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适用于大量在用车和新车的净化技术。它是指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各种净化装置、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对汽车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的一项技术。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家都使用美国或德国的净化装置来满足目前国内实施的欧洲一号汽车尾气标准, 形成了国内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市场被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的局面。应加快开发自己的先进尾气净化技术, 使我们的技术跟上甚至领先于排放标准的步伐

4.6 加速淘汰老旧车

大量在用老旧车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其修理调整或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措施后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予以淘汰淘汰旧车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自然淘汰, 包括车祸淘汰和无法修复淘汰;强行淘汰, 可以每年淘汰一定比例的旧车;向农村地区转移, 由于我国原有汽车排放控制水平较低, 随着车辆的使用时间增长, 其排放性能还会进一步恶化, 这些老旧汽车在城市空气。

5 结论

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一方面, 城市应该加强管理与建设。另一方面, 积极推进新型环保型交通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同时, 加强制度建设, 让相关职能部门能够联动起来, 从而实现机动车尾气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张静.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控制分析[J].大众科技, 2010, (4) :100.

[2]印红玲, 洪华生, 王新红等.厦门市大气中机动车尾气的烃类污染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0, 26 (3) :112-118.

[3]贺圣中.淄博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8) :100-101.

浅谈机动车排气污染与防治 篇6

1 机动车排气的产生

1.1 机动车类别

机动车按所燃用燃料和动力来源分为汽油车、柴油车、燃气车、新能源车、电动车。一般日常所用的小型车以汽油车为主, 大、中型车柴油车较多。燃气车主要为出租车和公交车, 新能源车和电动车主要是小型车我市目前很少。

1.2 机动车排气产生环节

汽油车共有三个部位排放污染物———曲轴箱、燃油供油系统和尾气管。曲轴箱和供油系统排放的污染物是少量的碳氢化合物。排放量很小, 对环境影响不大。燃料经发动机燃烧后从尾气管排放的废气排放量比较大, 是机动车排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 机动车排气主要污染物种类及特性

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燃料燃烧产生的, 主要有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氮氧化物 (NOx) 、碳氢化合物 (HC) 等以及颗粒污染物。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和氮氧化物。

2.1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易燃有毒气体, 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

2.2 氮氧化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微溶于水, 一般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对人体无害, 但是NO2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 能降低远方物体的亮度和反差, 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

2.3 HC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

2.4 微粒是指空气中分散的液态或固态物质, 其粒度在分子级, 即直径在0.0002-500цm之间, 包括气溶胶、烟、尘、雾和碳烟等。

3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

机动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 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极易在高温、高湿、无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物理和光化学反应, 形成PM2.5和臭氧污染, 导致PM2.5和臭氧浓度超标, 大气能见度下降, 是形成灰霾的重要因素。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细颗粒物中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 颗粒物直径非常小, 可以进入到人的呼吸系统, 甚至是进入肺脏的最深部。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区, 且贴近人体呼吸带, 对人群健康具有较直接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可刺激人们的鼻、眼呼吸道等器官;引发头疼、晕眩等症状, 严重时导致眼、鼻、肺疼病甚至癌症。汽车排放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长久的危害。

3.1 一氧化碳 (CO)

根据有关的医学资料, 机动车排气及排放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亲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削弱了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氧的能力影响神经中枢系统, 严重时会中毒死亡。

3.2 氮氧化物 (NOx)

刺激人眼粘炎、角膜炎、高浓度NO能引起神经中枢障碍, 且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 生成有剧毒的NO2, NO2被吸入肺部, 能与肺部的水份结合生成可溶性硝酸, 严重时可引起肺炎和肺气肿。

3.3 颗粒物

颗粒物吸入人体后, 不但易引发呼吸道、肺部疾病, 颗粒物所携带的多种致癌物, 还可引发人体癌症。

3.4 碳氢化合物 (HC)

具有刺激性气味, 对人眼及呼吸系统均有刺激作用。现已证明, 其中某些高分子的环状碳氢化合物在人和动物身上有致癌作用。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中包括多种烃类化合物, 进入人体后使人产生慢性中毒。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每千台车辆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物200-400kg、氮氧50-150kg, 平均每燃烧1000千克90#汽油生成有害物质总量40-70kg。

4 机动车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颁布了很多控制机动车污染物的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 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尽管如此机动车污染问题仍不容乐观, 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还有空白, 如维修的市场管理, 超标车报废淘汰等。在执行过程中, 由于没有执法依据和缺少标准, 给执法工作带来困难。各管理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 监督管理出现空位和脱节现象。

污染严重的车辆治理难, 虽然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在用机动车排放的定期检测, 但是超标排污车辆治理, 由于实际操作很困难, 很难实现。

很多人环保意识浅薄, 不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法规制度, 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治理排放污染工作的力度。

5 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的对策

5.1 建设完备的政策、法律和标准体系

机动车污染控制的政策、法律和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制定税收政策, 引导有利于污染控制的机动车生产和消费。制定有利于防治汽车排气污染的交通管理政策等措施来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

5.2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汽车技术和环保技术的不断开发, 为了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 在其发动机上已经应用了废气再循环、废气催化转换等先进的技术, 要建立淘汰落后, 鼓励先进的机制,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5.3 提高燃油品质, 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使用压缩天然气 (CNG) 和石油液化气 (LPG) , 是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 目前已经应用作为出租车和公交车的代用燃料, 应放松限制。逐步推广电动、混合动力及燃气等清洁汽车的应用。

5.4 建立联合监管体制,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管控

建立政府主导, 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管体制, 形成合力。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机动车总数, 把城市机动车总数限制在环境能够容纳的基数上。建立健全机动车辆维修体系, 规范机动车维修、加大处罚力度, 控制单车超标排污。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气污染年检和排气超标车辆强制报废制度。对不达标的在用车辆必须严格实行淘汰制, 加快车辆的更新。

5.5 努力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绿色植被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 城市中应进一步加大绿化的投资力度。在交通道路两侧栽种花草树木, 发展立体绿化, 充分发挥植物的作用, 净化空气。

5.6 加强宣传,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 提高市民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 争取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增进公众参与的力度, 把遵守有关法律变成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 才能有效的控制机动车带来的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郭兴梅, 李哲.我国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状况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2 (1) .

[2]邓芙蓉, 郭新彪.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 2008, 25 (2) .

[3]陶志红.漳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及防治[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4]王欣, 邓芙蓉, 吴少伟, 郑迎东, 孙秀明, 刘红, 郭新彪.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 .

[5]刘景红, 彭启学, 康清蓉, 李松, 吴朝政.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及控制对策思考[J].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2 (5) .

排气污染物 篇7

1 机动车排气网络监管系统必要性

目前, 环保部门对于在用车的监管主要通过定期环保检验和路检路查的方式, 但由于大部分检测机构均为社会化运行,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在检测质量方面把关不严甚至存在违规检测现象, 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长效管理, 考虑到大部分地区环保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设备有限, 要强化对环检机构的监管, 提高管理效率, 就必须建设机动车排气污染网络监管系统, 建立车辆检测数据库, 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提升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水平。

2 系统框架设计

一套完整的机动车排气网络监管系统应该包括国家、省、市和环检机构这四个层次, 根据目标不同各层次关注的重点内容也不同。

1) 国家级作为决策层, 注重的是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总结经验和规律, 为制定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奠定数据基础;

2) 省级作为中间层次, 要兼顾国家和省辖市的功能, 既注重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为省内管理规定的出台提供依据, 也要统一规范环检机构的检测行为, 对检测结果信息进行存储, 提供跨市之间的信息交换;

3) 省辖市作为具体的管理者, 注重于环检机构的规范运行和检测质量的控制, 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

4) 环检机构作为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执行者, 要以数据录入准确、提升检测效率、确保数据上传为主要目的。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省级监管系统

省级监管系统将成为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平台、管理平台、指导中心。主要功能包括:

1) 环检机构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和地图展示。将省内各环检机构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示并实时监控其运行和联网状态;

2) 环检机构基本信息存储和查询。主要包括环检机构的名称、地址、法人、人员、委托证书、电话、设备型号、检测数量等信息并能按照不同要求进行统计;

3) 车辆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和分析。检测车辆的基本信息, 包括排放阶段、车辆型号、车牌、登记日期、车辆识别码、燃油型式、驱动方式、氧传感器、催化转化器、车主联系方式、发动机排量等, 并能进行分类统计;

4) 检测报告收集、存储、统计和分析。每份检测报告的存储, 并能做到与车辆信息、检测照片、检测视频 (远程访问市级系统) 、过程数据 (远程访问市级系统) 等功能的链接, 可按照检测结果、检测条件、检测设备进行查询和统计;

5)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程序, 设计固定的公式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结果能进行图形化显示, 包括车辆的分类、数量、检测率、合格率、污染物排放阶段、标志核发管理情况, 能够分类估算全省各类机动车以及高排放车的数量;

6) 可通过市级系统实时查看检测过程视频, 由于检测视频和过程数据量较大, 不适合存储在省级系统中, 因此将检测视频和过程数据存储在市级系统中, 省级系统可直接调看;

7) 环保标志管理和分析, 对于各环检机构环保标志申领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更新;

8) 异常数据和情况自动报警、记录和统计。建立可疑数据自动分析与报警系统, 要求支持多种报警类型, 检测数据由系统自动分析, 筛选出异常数据进行主动推送式报警给监管人员查看。省级系统只对报警信息进行记录, 具体的处理工作由市级监管部门完成;

9) 向国家环保部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与环保目录库对接, 可自动更新库内数据, 并实时同步给各市监管系统;将标志核发数据自动上传至环保部数据库;

10) 不同城市间数据查询和交换。对于市级系统发出的对于外地车辆的查询信息进行响应, 将查询结果反馈至市级系统, 对车辆异地检测或违规情况记录在省级系统数据库中并同步至车辆登记地市级系统。

3.2 市级监管系统

各省辖城市均建有市级监管系统, 具备省辖市范围内 (含区、县) 所有环检机构的相关信息和检测数据收集、存储以及数据报警和环保标志核发控制等功能, 市级系统部分功能同省级系统一致, 但更侧重于管理功能, 区别于省级系统的功能主要有:

1) 车辆检测过程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和分析, 同步采集检测过程数据, 并按照规则自动与结果数据进行比对, 对于异常数据进行报警;

2) 检测结果判定, 检测报告远程打印和环保标志发放控制。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实时判断并反馈至环检机构进行报告打印, 对于合格车辆自动判别环保标志核发类型并反馈至环检机构, 对于存在违规检测行为的机构可停止其环保标志的核发并在环检机构终端上进行提示;

3) 检测设备的日常校准记录和运行日志的采集和存储, 对于各检测机构设备的日常标定记录和运行日志进行采集和存储, 可按照规则进行自动判别, 并可按照日期、结果等进行查询;

4) 对被检车辆的检测视频 (从上线到开出检测场地) 进行存储, 并与检测报告关联;

5) 支持断点续传

对于因通讯故障而采用环检机构终端发标功能期间产生的数据, 支持在通讯恢复后自动上传至市级系统。

3.3 检测机构

开发一套检测机构终端软件, 包括系统登陆和数据上传功能, 登陆后进入各机构自备的检测程序, 检测后检测数据上传至站内的服务器, 再由服务器实时上传至市级系统, 由市级系统实现对结果的判定和控制环保标志打印。检测机构需配备数据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可实现以下功能:

1) 采用统一的登陆系统, 按照要求进行信息登陆, 如果登陆不全则无法进行检测, 对于二次检测车辆, 可通过车牌号直接调取车辆信息;

2) 检测数据、视频、设备日常标定信息等实时上传;

3) 当通讯网络发生故障无法由市级系统控制标志核发时, 可进行单机版的结果判定和标志核发控制, 带通讯恢复后自动上传数据并切换至市级系统控制模式;

4) 检测报告和环保标志打印。对于检测报告经市级系统生成后可自动打印, 对于环保标志根据市级系统判断的标志类型在打印机内放置好对应标志后选择打印选项。

4 结语

机动车排气网络监管系统是推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系统的功能设计涉及方面较广, 具体功能还需根据各地的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总结细化。在系统开发时除了定期环保检测方面, 还可考虑油气回收监管、I/M制度、路检路查等正在或即将开展的制度, 充分发挥系统效能。

摘要:通过建设网络监管系统对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进行监管, 可有效提升检测质量, 提高监管效率。本文对监管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排气污染物 篇8

以下对机动车排放气体的主要成份及对人体、环境的危害作具体分析, 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1 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n Cn、氮氧化物 (NO NO2) 、二氧化硫SO2、烟尘微粒 (某些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锰化合物、碳黑、油雾气胶体颗粒) 以及微量的醛、酚、过氧化物、有机酸等。

2 主要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物质, 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大300倍, 致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 阻碍了氧的释放, 导致低氧血症, 引起组织缺氧, 从而引起头疼等症状。当一氧化碳血红素占到人体内血红素的60%~65%, 人会立即死亡。当大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100000时, 人长期接触就会慢性中毒;当含量达到1%时, 人只能活2min即死亡。

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其主要来源是车用燃油中硫含量高而形成的, 我们现用的燃油是国Ⅰ国Ⅱ, 硫含量标准是800mg/kg、500mg/kg, 现在各汽车制造厂都在今年7月1日后生产国Ⅳ排放的机动车, 但我们可能在3年~5年内才能用上国Ⅲ或国Ⅳ燃油, 因为我国燃油标准与机动车排放标准根本不匹配, 而严重滞后, 这样既影响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又影响尾气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 使之净化能力逐步下降, 严重时造成机动车的损坏。二氧化硫遇水后即生成亚硫酸, 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及 (或) 痉挛导致窒息, 会对眼和呼吸道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

氮氧化物毒性很大, 其毒性是含硫化合物的3倍。氮氧化物进入肺泡后, 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 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最后造成肺气肿, 亚硝酸盐则与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了高铁血红蛋白, 引起组织的缺氧。

尾气中碳氢化合物有200多种, 还有32种多环芳烃, 包括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当苯并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12ug/m3时, 居民中得肺癌的人数会明显增加。

颗粒物和含铅含锰颗粒物对人体影响就更大了, 颗粒物往往是以气容胶形态被带入人体呼吸系统的, 不仅在肺组织沉积, 而且影响血液系统, 通过血液截体带入人体其它部位而积蓄, 如骨骼和牙齿等。重金属化合物还干扰血红素的合成, 侵袭红细胞, 引起贫血, 损害神经系统, 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 尤其是儿童, 当血铅达0.6ppm~0.8ppm时, 会影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 甚至出现痴呆症状。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 危及胎儿。从2000年起我国已推广使用无铅汽油至目前已不存在汽油中含铅的问题, 但是其它抗爆剂的使用也应引起重视, 如含锰抗爆剂的使用等。

3 主要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放出一氧化碳300kg, 碳氢化合物200kg~400kg氮氧化物50kg~150kg。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 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臭氧, 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结合, 就行成蓝色的光化学烟雾, (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 引起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 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 农作物减产, 能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存在遇水蒸气后生成亚硫酸和亚硝酸形成酸雨, 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酸雨直接破坏农作物, 森林、草原、使土壤酸化、还会加快建筑物腐蚀。

由于我国油品质量问题, 使用高硫燃油造成尾气净化装置失效, 使氮氧化物排放急剧增加, 对环境减排压力明显增加, 国民支出也相应增加, 更换和治理尾气污染成本明显加大。

4 给政府部门的建议

1)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 制定晋城市地方机动车污染防治办法, 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细则, 在防治规划和监督管理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要求和措施。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机动车环保检测网, 对各机动车检测线实施监控, 提高机动车尾气监测的公信度;

2) 加大监管, 全力削减排放总量。加强对机动车排气的路检, 对没有取得合格证的车辆进行处罚, 对不按规定检测的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处罚或不予委托, 建立机动车冒黑烟举报处罚和奖励制度, 从严管理机动车不合格上路行为。加强I/M制度的建立, 强化尾气治理力度, 在现阶段要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治理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严格管理机动车黄色和绿色环保标志, 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合格率, 同时,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老旧机动车淘汰和补贴经济政策, 加大对大排量乘用车提高消费税税率, 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补贴等政策, 全面加快“黄标车”的淘汰进程;

3) 对车用油品进行环保管理。今年7月1日全国实施的机动车尾气国Ⅳ排放标准, 已推迟了整整一年, 目前, 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家都已掌握和制造了符合国Ⅳ甚至更高排放标准的发动机。然而,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国Ⅰ或国Ⅱ的燃油, 这些油品含硫量分别是国Ⅲ燃油的5倍和3倍, 是国Ⅳ燃油的16倍和10倍, 燃油品质的滞后也给我们机动车尾气防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增加了用车的成本, 给环境和人体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因此, 我建议晋城市要充分利用晋煤集团的煤基合成油工程, 给晋城市油品市场尤其是市区加油站提供国Ⅲ或国Ⅳ燃油,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200t~430t, 减少氮氧化物100t~300t;设立车用燃油实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晋城市油品进行监测,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保证晋城市燃油达标和供应, 提升晋城市空气质量, 造福全体市民。

参考文献

[1]田桂芹.机动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山东环境, 2000.

[2]谢小强, 陈泓.浅谈汽油车排气污染的危害及控制.福建环境, 2000.

上一篇:未来清洁工下一篇:预防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