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物

2024-05-08

水体污染物(精选12篇)

水体污染物 篇1

一、污染物的迁移

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移及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称污染物的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常伴随着形态的变化。

1.迁移方式。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三种方式:

(1) 机械迁移。据营运力的不同可分为水、气和重力的机械迁移。

(2) 物理一化学迁移。对无机污染物而言, 是以简单的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的形式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 诸如溶解-沉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水解作用、络合和螯合作用、吸附——解吸作用等实现的迁移。对有机污染物而言, 除上述作用外, 还通过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和生物化学分解等作用实现迁移, 物理一化学迁移是环境中污染物迁移最主要的方式, 其结果决定了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危害程度的大小。

(3) 生物迁移。污染物生物体的吸附、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实现的迁移。生物通过食物链对某些污染物的放大积累作用是生物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制约因素。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主要受污染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制约。

(1) 内部因素。与迁移有关的污染物理化学性质, 是指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所具有的组成化合物的能力、形成不同电价离子的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物能力和被胶体吸附能力等。上述性质与组成污染物元素的原子构造有关。一般来说, 由共价键键合的污染物容易进行气迁移;由离子键键合的污染物容易进行水迁移。

(2) 外部因素。主要指环境的酸碱条件、氧化还原条件、胶体种类及数量、络合配位体数量和性质等。

环境酸碱度对污染物迁移影响很大。多数重金属在强酸性环境中能形成易溶性化合物, 有较高的迁移能力。所以, 酸性环境有利于钙、锶、钡、镭、锌、镉等迁移;碱性环境则有利于硒、钼和五价钒的迁移。

环境氧化还原条件对污染物迁移也影响巨大。氧化环境有利于铬、钒、硫的迁移;还原环境则有利于铁、锰等的迁移。

环境中的有机配位体主要是各种氨基酸等化合物, 无机配位体主要有cl-、I-、F-、SO2-4、P3-4等。当环境中存在大量无机或有机配位体, 特别是cl-、SO2-4大量存在时, 可促进汞、锌、镉、铅的迁移。环境中无机胶体有蒙脱石、高岭土等粘土矿物和硅、铝、铁的水合氧化物, 环境中的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当环境中有大量蒙脱石和胡敏酸时, 便可加大上述金属的迁移。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 气候条件对污染物迁移影响最明显。另外, 不同区域的土壤、水体其酸碱和氧化还原条件等不同, 对污染物迁移则产生不同影响。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 可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好坏。例如, 简单的需氧有机污染物和酚、氰等毒物在迁移过程中被水流稀释扩散和被微生物分解、转化, 而消失毒性;但是有些重金属、 (如汞、镉等) 和稳定的有机毒物 (如:DDT、六六等) 在迁移过程中可富集于底泥里, 成为长期潜在的有害污染源或通过食物链富集等, 则可降低环境质量, 危害人体健康。

二、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各种作用而改变其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称污染物的转化。往往与迁移相伴进行。

(一) 转化的形式。

一是污染物的物理转化, 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过程来实现;二是化学转化, 以光化学氧化、氧化还原和络合水解等作用实现的转化;三是生物转化, 即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 代谢作用实现的转化。

(二) 污染物在水中的转化。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络合水解、生物降解等作用实现的。环境中的重金属在氧化还原条件下, 很容易出现接受或失去电子而出现价态变化, 结果使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水解不仅使某些有害物质发生性质变化, 而且也能促进其分解转化。水中的配位体或螯合剂, 都可与水中有害物质发生络合反应而改变其存在状态。

(三)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

污染物在土壤中转化取决于污染物和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降解在这里起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 能使含氮、硫、磷的污染物转化为其它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

三、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迁移指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与分散问题。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 按照物质运动的形式, 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

机械迁移是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迁移过程服从水力学原理。

物理化学迁移是指重金属以简单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 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 (水解、氧化、还原、沉淀、溶解、络合、螯合、吸附作用等) 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这是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最重要迁移转化形式。这种迁移转化的结果决定了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

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比较复杂, 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 也服从生物学规律。所有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 并由此使重金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 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 构成对人体危害。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迁移包括下述几种作用。

1.沉淀作用。重金属在水中可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 也可以同相应的阴离子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都很小, 容易生成沉淀物。沉淀作用的结果, 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 从水质自净方面看这是有利的, 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 成为二次污染源。

2.吸附作用。天然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由于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和带大量的电荷, 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无机胶体主要包括各种粘土矿物和各种水合金属氧化物, 其吸附作用主要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胶体的吸附作用对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重大影响, 是使许多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人固相的最主要途径。

3.络合作用。天然水体中存在着许多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无机与有机配位体, 它们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和螯合物。无机配位体主要有cl-、OH-、CO2-3、SO2-4、HCO-3、F-、S2-等。有机配位体是腐殖质。腐殖质能起络合作用的是各种含氧官能团, 如一COOH、一OH、一C=O、一NH2等。各种无机、有机配位体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和螯合物可使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新释放。重金属的次生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4.氧化还原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在天然水体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 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 而价态不同, 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

摘要:文章论述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规律以及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类型。

关键词: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

参考文献

[1]王景华, 水体污染北京化工出版社, 1998年.

[2]吕殿录, 《环境保护简明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年.

水体污染物 篇2

海洋水体中的污染物分析及处理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通过水的自然循环,其他各类水体中含有的污染物都可能汇集到海洋中去.但由于世界上各大洋是彼此相通的,海洋具有巨大无比的容量,任何多量物质进入水体都会以几乎是无限大的比例稀释,所以海洋污染问题长期未能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 者:许祝华 赵新生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 刊 名:海洋开发与管理  ISTIC英文刊名: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23(5) 分类号:X5 关键词: 

毒杀鱼类致水体污染的司法定性 篇3

内容摘要:刑法设定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目的在于规范危险物品管理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危险物品使用的整个过程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管理和限制。行为人使用毒害物毒杀鱼类致水环境大面积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可以适用危险物品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非法捕捞 水环境污染 投放危险物质 危险物品肇事

[基本案情]2010年11月8日,被告人马某、汪某、宋某与俞某某(在逃)一起商量后决定在青阳县蓉城镇青通河河道内投放“甲氰菊酯”农药毒鱼,后马某在蓉城镇一个农资经营部购买了15瓶“甲氰菊酯”农药。当晚6时许,四人骑摩托车到距离青阳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的青通河交界河段,由俞某某下河将15瓶“甲氰菊酯”农药投放到河水中,之后四人离开现场。当晚10时许,四人携带捕鱼工具开始从投药点下河顺流而下捞鱼。次日早上,四名被告人将捕获的200多斤鱼在菜市场销售,每人分得赃款人民币200余元。经公安机关提取河流水样进行鉴定,该县供水公司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水体含有“甲氰菊酯”成分。此次事件致使青通河部分河段大面积污染,野生鱼类大量死亡,县城供水中断近九个小时,城区居民正常用水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造成社会恐慌。公安机关以投放危险物质罪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马某、汪某、宋某违反毒害性物品管理规定,将农药投放到饮用水取水的河段中毒鱼,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分别判处马某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汪某有期徒刑二年;宋某有期徒刑二年。

一、适用法律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涉案的犯罪事实无异议,但对被告人用农药毒杀鱼类致水体大面积污染行为应如何定性存在着迥然相异的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马某等四人主观上是以捕捞鱼类为目的,客观上违反国家规定向水体中投放了有毒物质,按照主客观一致的原则,应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马某等四人虽然主观上是以捕捞鱼类为目的,但其客观上违反国家规定向水体中投放了有毒物质,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马某等四人主观上是以捕捞鱼类为目的,但其客观上违反国家规定,向水体中投放有毒物质,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以污染环境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第四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马某等四人主观上是以捕捞鱼类为目的,但其客观上违反国家规定,向水体中投放有毒物质,且造成了相应的社会危害,应以危险物品肇事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笔者赞同上述第四种观点,认为三名被告人用农药毒杀鱼类致水体大面积污染的行为应以危险物品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本案不宜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定罪处罚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是指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护水产资源的管理制度,危害水产资源的存留和发展,即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所侵害的法益是“国家的自然资源、水生资源(动物和植物)种群的保存(生存)”。[1]其客观方面以违反《渔业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等保护水产资源的法律、法规为前提,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仍然实施非法捕捞行为,并且放任水产资源遭受破坏的结果发生。”[2]故意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至于是为了营利还是其他目的,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非法捕捞水产品数量较大的、一贯或多次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为首组织或聚众非法捕捞水产品的、采用炸鱼、毒鱼、滥用电力等方法滥捕水产品,严重破坏水产资源的、非法捕捞、抗拒渔政管理等。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

从本案被告人涉案犯罪事实来看,其使用农药甲氰菊酯毒杀鱼类,致水体大面积污染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64条(四)和(六)之规定:即“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捕捞的”和“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四名被告人均符合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构成要件,如果本案没有其他特殊情形,通常情况下完全可以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然而四名被告人的行为远远超过了通常情况下非法捕捞水产品的界限,其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不仅在于非法捕捞了200斤鱼类,还造成了青通河部分河段大面积污染,野生鱼类大量死亡,县城供水中断近九个小时,城区居民正常用水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社会恐慌的严重后果,故其所侵害的法益显系生态环境之安全,由此,单纯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不符合刑法罚当其罪的基本原则,不宜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定罪处罚。

三、本案不宜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

投放危险物质罪源自投毒罪,《刑法修正案(三)》将其扩展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毒害性”物质系指能对肌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因而损害肌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如氰化物、砒霜及其他各种剧毒品、放射性物质、传染病病原体等。投放危险物质并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只要足以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构成犯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

一般而言,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由行为、结果、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等附随情状构成。犯罪可以分为行为犯(又称形式犯)和结果犯(又称实质犯)。行为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单纯地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就足以构成犯罪,而无须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3]在犯罪的客观方面,仅包括行为要素。行为犯是以实施法定的犯罪行为作为犯罪构成必要条件的犯罪,行为犯既遂不以出现结果为必要,因此对于行为犯,法官对其是否真实地出现危险没有审查的义务。通说认为行为犯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通说还将犯罪结果分为实际损害和现实危险,将这两种结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称为实害犯和危险犯,其中危险犯又被分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具体危险犯,是以一种司法认定的危险为构成要件,这是一种现实化了的危险。我国《刑法》第115条就属于具体危险犯,该罪以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抽象危险犯,是指符合构成要件的危险行为一经在特定地点或由特定对象实行,便认为存在一般危险状态,从而成立犯罪的既遂。[3]抽象危险犯是以一种立法推定的危险为构成要件,这种危害并不要求达到现实化的程度。例如我国《刑法》第114条投毒罪,由于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内容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在理论上称为抽象危险犯。从投放危险物质罪来看,学界通常认为其为结果犯,同时也是危险犯,即“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4]

对于投放危险物质是否存在未遂和既遂形态,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几乎一致认为《刑法》第114条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如“只要投毒行为已经实行终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危害结果,也构成既遂。”[5]“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只要实施了投毒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虽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是完全具备了本条的全部构成要件,因而构成本罪既遂。”[6]

基于上述理论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本案被告人固然以非法手段捕捞了200斤鱼类,客观上造成了青通河部分河段大面积污染,野生鱼类大量死亡,县城供水中断近九个小时,城区居民正常用水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造成社会恐慌的严重后果,但其主观上并无任何直接故意,也无任何间接故意,即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投放甲氰菊酯农药的行为势必会造成对公共安全的破坏,但其内心并无任何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不宜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

四、本案不宜以污染环境罪定罪处罚

本案发生于《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前,因而有观点认为应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罪处罚,此案检察机关也是以此罪名提起公诉的。经《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修正,《刑法》第338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发生了改变,罪名由“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转变为“污染环境罪”。其中,改变最突出的是将“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表述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的”。将“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改为“环境”的“严重污染”。对于污染环境罪所侵犯的客体,有观点认为,其客体当然应该是国家环境保护制度、公私财产权与公民健康、生命安全。[7]另有学者认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应当是国家和公民的环境权以及生态环境本身。[8]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即使目前学术界认为尚存缺陷,但也必须尊重立法原意进行论理解释,即污染环境罪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9]污染环境罪主要看造成的后果,包括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给饮用水、保护区等敏感保护目标带来的影响等。

污染环境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有毒物质等危险物品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加以认定,如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则以本罪论,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尽管本案四名被告人以使用“甲氰菊酯”的非法手段捕捞了200斤鱼类,客观上造成了严重后果,但该案能够直接证明其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证据仅限于由公安机关证明青阳县供水公司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水体含有“甲氰菊酯”成分的鉴定意见,而无其他相应证据证明污染的范围、浓度、后果等。事实上,污染环境罪在刑事证据证明上必须讲求严密的因果关系,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中关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调查,并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凡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均由地、市级以上的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规定,本案中,因无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的确认,故不能认定各被告人的行为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即被告人的行为不能以构成污染环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本案宜以危险物品肇事罪定罪处罚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从犯罪构成上看,危险物品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秩序。由于危险物品一旦失控,往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或者公私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如《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危险物品肇事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具有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主观心理。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必须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主要是指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上述内容在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中比较明确。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刑法》第136条规定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对此,笔者认为,从立法本意看,《刑法》设定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目的在于规范危险物品管理秩序,维护公共安全,所以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不应孤立的理解为单独的生产行为还是储存行为中的任何一个行为,而是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动态联系过程行为。具体而言,在生产过程中违反规定,不仅包括具体车间生产行为,还包括成品的充装、运库等行为。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为不按规定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监测、报警、降温、防潮、避雷、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在运输过程中违反规定,不仅包括路上运输行为,还包括危险品的装货、卸货行为。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为超限运装,将交货混装,不按规定分运、分邮,不按规定限速行使,运输中无专人看管等等。从刑法条文规定的立法本意来看,危险物品使用的整个过程都应当受到法律法规的管理和限制,以维护公共安全,它包括的是危险品使用的各个环节,这是法律适用过程中应当明确的问题。

此外,危险物品肇事罪中所称的“危险物品”,是指“由于其化学、物理或者毒性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危及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的物品”,[10]其范围应按照国务院及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认定,本案中的甲氰菊酯显系毒害性物品,因为其只要小剂量进入人体后就能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暂时或永久性损害。本条规定所称的“重大事故”,是指因非法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使用上述危险物品而发生爆炸、燃烧、泄露事件,致人重伤一人以上;致人轻伤三人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人实施本款规定的犯罪,致人死亡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应从重处罚。

危险物品肇事罪与污染环境罪在犯罪构成上比较接近,但两相比较,两罪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主要有:(1)犯罪客体不同,危险物品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犯罪对象主要是爆炸性、易燃性、有害性、腐蚀性物品;而污染环境罪侵犯的是国家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危险废物。(2)犯罪客观要件不同,危险物品肇事罪表现为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行为;污染环境罪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处置废物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行为。(3)犯罪的主体不同,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实践中主要是单位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的人员。当然,“其他人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的,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11]而污染环境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犯罪主观罪过形式不同,危险物品肇事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污染环境罪主观上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故意,主要是间接故意。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对于本案应适用危险物品肇事罪而非环境污染罪尚有一个证据上的重要理由,即该案仅有公安机关对所污染河段水体进行鉴定其存在甲氰菊酯成分的鉴定意见,而没有环境保护部门的检测报告,故在认定其构成环境污染罪缺乏先决条件的基础上,在不违背刑法罚当其罪的前提下,以其行为同样触犯其他罪名追究刑事责任是相宜的。根据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农药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案中各被告人为获利,违反《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在河道水体中投放农药毒鱼,致使当地供水公司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出现死鱼,水体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受到影响,后果严重,符合危险物品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注释:

[1]俄罗斯总检察院:《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下册)》,黄道秀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1页。

[2]王秀梅:《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3]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4]同[3],第151页。

[5]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页。

[6]周道鸾、张军:《刑法罪名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2页。

[7]王炜:《〈刑法〉修改带来了什么?——修改后的第三百三十八条加大了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载《中国环境报》2011年3月4日。

[8]陈庆、孙力:《有关污染环境罪的法律思考——兼论〈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修改》,载《理论探索》2011年第3期。

[9]汪维才:《污染环境罪主客观要件问题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

[10]彭新林:《危险物品肇事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载《南都学坛》2008年第3期。

浅析景观水体污染处理 篇4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向往“碧波荡漾, 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 景观水池也就成为房地产开发中的一大热点, 住宅小区, 办公建筑中的水景设计, 随处可见, 但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 水体透明度下降, 溶解氧降低, 水质严重恶化, 因此, 应当避免出现“死水”。加强景观水体环境设计和治理研究, 这对于从事房地产景观设计管理者是一项紧迫艰巨的课题。笔者结合清华同方信息港景观水池设计对景观水体环境设计与治理进行讨论。

1 工程概况

清华同方信息港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开发园区, 是新型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典范, 秉承科技、人、自然充分交流互动的设计理念, 在整个园区设计有大小不一的四个景观水池, 水体总面积约为830 m2, 其中大三角形为消防池, 进行景观设计, 水深为1.8 m, 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及水体的洁净, 消防水池和倒影池是两个独立水体, 有自己的循环及过渡系统, 若有消防需要, 消防水池的水会通过管道抽到消防车用, 管道的开口安装在消防车便于取水处, 中间的结构隔板设置活动盖板, 满足消防水池的总水量要求, 同时容许专业人员进行消防水池的维修保养工作。

2 水的标准分类

3 处理方式与应用

景观水体污染处理可以通过物理方式、化学方法、生态方式三种水处理方式, 下面分别介绍:

3.1 物理方式水处理

(1) 机械过滤:中间的结构隔板设置活动盖板, 满足消防水池的总水量要求, 同时容许专业人员进行消防水池的维修保养工作, 清洗池底方便, 只需要排约350 mm深的水便可清洗, 盖板起到上下水连通与截污清淤的作用。

(2) 池内循环法:在消防水池中设计一喷泉, 景观上一枝独秀, 而在水体上又取到推动池水循环, 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 既提高喷水池的景观效果, 又保障了人的健康。这种方式可以起到辅助效果, 但耗电, 有死角。

(3) 加自来水/地下水法:水池的面积达到830 m2, 由于受到自然蒸发和外循环绿化浇灌的消耗, 消防池必须适当的补水, 可以采用深井水与自来水, 有效增加流动性, 并且是必要的方式。

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还有光调节、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 这些方法引水换水, 循环过滤和机械过滤并没有从水体营养化、生成机制上处理问题, 不用多久还会引起重新污染。

3.2 化学方法水处理

化学方法主要指投加化学灭藻剂来杀死藻类。虽一时效果较明显, 但久而久之, 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 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 导致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 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 灭藻剂的品种也需频繁的更换, 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 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并且投加的化学药剂, 使得一般水生景观植物无法生长, 也就根本无法达到生动美丽的水景效果。所以用化学的方式处理水质, 虽然是立竿见影, 但它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3.3 生态方式水处理

湿地:增强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 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将芦苇, 美人蕉, 水葱鸢尾等水生植物进行配植, 种植时由沙子、细石等填料构成在水池中。湿地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调节气候, 蓄洪防旱, 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湿地具有巨大的净化、降解有毒物质的能力。试验表明, 湿地对油污水中油的净化率可达80%以上, 对落地原油和钻井泥浆的净化作用也十分明显。此外, 湿地的功能还表现在供给水源、重要物种栖息地、动植物产品的开发、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和休闲等方面。因此, 利用各类湿地来构筑城市的生态系统, 投入最少, 养护费用最低, 却能为城市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然, 清华同方项目景观面积有限, 但还是积极的提倡生态方式水处理。

水上花碟:水上花碟是在水池中放入浮体, 并在浮体上种植植物来净化水质的一种人工制造的“岛”。在浮体上种植亲水性植物, 不但可以净化水质, 给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而且还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4 结语

景观水体设计与治理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根据生态设计理念规划, 我们应充分考虑污水治理, 中水回用, 雨水收集回用以及水质保持的问题。本文依据清华同方信息港实际工程, 分析了景观水体设计如何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目前, 该项目正在施工准备中, 相信在产品研发上会有很好的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程航, 陈旭远, 等.城市景观水体污染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6) .

[2]王艳春, 李延明.北京公园水体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现状调查[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11) .

养殖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 篇5

养殖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

现今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为虽然大规模的发展,但同时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成熟,养殖水体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本文以养殖水体的污染为主要对象,分别对养殖水体中的主要有害物质及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作 者:胡彬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北碚,400716刊 名:绿色大世界英文刊名:GREEN LARGE WORLD年,卷(期):“”(9)分类号:X5关键词:养殖水体污染 生物防治

微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的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微生物;水体污染;净化水质

微生物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对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之所以发挥如此之大的作用,主要于其特点有关,其体积小、面积很大、生存能力强、繁殖能力强能够有效地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并迅速进行成长。所以再污水治理方面,微生物就能够很快适应,并进行成长和壮大,吸收水中污染物质,进而能够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这一技术如果能够在现实中进行推广必将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发挥一定经济效益。

一、 微生物净化水质的方式

微生物在处理方面的原理主要是要求微生物与污水化学物质进行融合,从而起到转化和融合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实际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降解污染效果。微生物中比较多的品种都能够达到降低污染的效果,例如藻类、真菌等等,都能够与污水中的相关效果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每一些污染都能够找到具体对应的相关真菌来进行处理和化解,当出现有机农药污染就可以利用氧革兰氏阴性球菌进行进化,出现一些酚类化合物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利用藻类微生物进行处理,当然也还存在其他对应处理方式,这些处理手段都有具体应用,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 美国阿拉斯加州在1989年出现大规模原油污染的时候,就出现应用大规模使用神武技术来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很快就达到了良好效果,使得污染较快的被化解,水质得到了良好净化。这一案例也说明微生物治理水体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此后很多学者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深层次应用。

其次是达到共代谢处理目的。共代谢的这种效果就是能够通过微生物的处理产生相对应的化学作用,对于污染物质进行化解,达到净化水质目的。尽管这种微生物能够起到比较好得效果,但是在使用范围方面却比较狭窄,不能够应用到相关元素处理和能源化解方面。现实中也存在比较多的这些微生物,例如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等都属于。

再次是达到去毒效果。消除毒素的原理在于,通过相关微生物的物理和化合反应,改变相关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达到分子结构中毒素降低效果。具体的例子就是通过微生物在水中进行化解,把原有毒素转化成为不含有毒素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物质在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副作用,有些微生物尽管能够达到去除毒素作用,却可能产生新的污染,甚至是更大的危害。因此在使用这些微生物时候,就应该时刻关注起副作用,尽量把其降低到最小水平。

二、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

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方面存在这比较多的方法,比较常见的就主要有几种,具体如下。

好氧微生物处理法。这一种办法主要采用的是O2微生物进行处理。这种微生物能够起到相应效果,与其特点是不可分割的。主要在于O2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分解和繁殖特点,通过这些微生物能够很快的把水中相关的物质进行分解成为比较单一化合物质,从而改变水质。对于O2微生物处理存在着多种方式。

第一是活性污泥处理法,这种方式被最为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把许多不同种类的大量微生物聚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团状物质,这种物质形成了活性污泥的主体,在这样条件下,微生物聚合到一起那你挂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把原有物质分解效果。这种方法处理时候应该注意的是要随着水体中不同污染物质不同来进行处理,所以活性污泥就应该根据实际污染水体不同进行调整,具体使用过程中就要对水体进行测试,然后进行配比结构调整,保证能够达到效果。活性污泥处理时,也有一定阶段,就是微生物物质吸收,然后活性污泥增值,最后就是达到分解效果。

第二是厌氧微生物处理法,这种处理方法的使用范围与前面活性污泥处理上存在着不同,主要是应用在出现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中,同时也应用在沉淀在水底的污泥之中。这种方式把厌氧细菌存放在厌氧环境中,与污染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资,这些物质也能够广泛应用到具体生活中。明显应用是农村沼气池推广,通过厌氧处理后能够有效减少臭味和臭气,增加肥料效力,产生物质也能够应用到发电照明、生活用气等等。

第三是氧化塘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生物塘法或稳定塘法,主要是利用池塘作为载体进行处理。应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的人工或者自然池塘,然后通过使用一些氧化微生物进行处理,然后把污染物进行转化为相关无污染的物质,达到去除污染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进行转化成为CO2、NO3ˉ等相关物质。但是这种物质在处理上存在着一些限制,只能够依靠自然环境,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处理,但是温度达不到时,就很难能够达到效果,所以这个条件一定要注意。

三、微生物治理污水的发展方向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微生物处理能够被广泛应用,处理污染物质效果比较显著,有比较大的未来利用前景。所以,也需要关注未来这种方式应用,具体有以下几种。

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在比较多的地方,造福于人们基本生活。首先可以利用到污水处理方面,达到净化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效果;其次,还能够缩短污水处理时间,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副作用比较小;再次,可以利用其处理污水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物质,达到减轻其危害的效果;接着,还可以利用到减少臭味,保护环境中;最后,可以利用沼气池处理方式,达到化解臭味,利用产生的甲烷等气体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尽管微生物处理方法应用较广泛,但是具体技术上的开发和处理却还存在着较多难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希望能够加大投入,尽早把这些技术推广到人们生活中,造福于人民。(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琪娟.浅谈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10(19):49-51 .

水体污染物 篇7

1 几种可供选择的高级氧化技术

1.1 Fenton氧化法

H2O2与Fe2+构成的氧化体系被称为Fenton试剂, 在酸性条件下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 (·OH) , ·OH可降解有机污染物[1]。在反应过程中, Fe2+被氧化成Fe3+。由于Fe3+在碱性条件下有混凝沉淀的作用, 因此Fenton试剂在水处理中具有氧化和混凝两种去除污染物的作用。

Fenton试剂氧化法在处理难降解废水方面已有很多的研究和应用。杨润昌[2]等人用Fenton试剂法处理含酚废水, 酚去除率达到98%以上;李锋等人[3]用Fenton试剂处理丙烯腈废水, 丙烯腈降解率达到80%以上;田依林等人[4]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对苯、苯酚、苯胺、甲苯、硝基苯、苯甲酸等水样进行了氧化试验, 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去除水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是可行的。通过对氧化前后紫外光谱的分析, 发现Fenton试剂可将结构稳定的苯环氧化打开, 且受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芳香族化合物的易氧化程度不同。作为供电子基团的-CH3、-OH、-NH2, 可使苯环易氧化, 而作为吸电子基团的-NO2、-COO使得苯环不易氧化。笔者根据事故状态下的污水特点, 应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分别对含740 mg/L苯系物的废水、10 340 mg/L苯酚的废水、3 009mg/L丙烯腈的废水、730 mg/L柴油的废水开展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具有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 上述特征污染物均能达到90%以上的去除率。

1.2 臭氧氧化法

臭氧氧化法去除有机物的机理, 一是臭氧直接氧化有机物, 二是通过形成的羟基自由基而进行的高级氧化[5]。臭氧在水中分解产生·OH, 再由·OH与其它物质反应。臭氧的氧化特性决定了单一的臭氧氧化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臭氧对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能力[6]较差, 如氯仿等;并且单一的臭氧氧化技术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7]。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近年发展了臭氧催化氧化, 引入催化剂强化臭氧的氧化能力。英国Colin Cooper等人[8]研究了采用Fe2O3/A12O3和Ti O2/Al2O3催化臭氧化法处理乙二酸、氯乙醇和氯苯酚, 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能更大程度氧化乙二酸、氯乙醇和氯酚。西班牙Gracia等人[9]研究了在硫酸银、硫酸锰、硫酸亚铁等作用下, 臭氧对含腐殖酸水溶液的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 Mn (II) 与Ag (I) 对臭氧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

1.3 湿式氧化法

湿式氧化 (WAO) 方法是在高温 (150~350℃) 、高压 (0.5~20 MPa) 下利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 氧化水中呈溶解态或悬浮态的有机物或还原态的无机物, 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湿式氧化工艺最初是由美国的Zimmerman FJ在1944年最先[10]提出的, 1958年首次应用在造纸黑液的处理方面, 使黑液中的有机物氧化降解。Randall等人[11]根据大量研究结果, 对常规湿式氧化工艺情况进行了总结:高浓度的丙烯腈、苯酚、甲苯等污染物在实验室内处理去除率在90%以上。近些年来湿式氧化工艺在世界上发达国家中得到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世界上已有200多套WAO工业装置广泛用于石化废碱液、烯烃生产洗涤液、丙烯睛生产废水、农药生产废水等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处理。

在湿式氧化法基础上发展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 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费用, 应用范围扩展到有毒有害废水的处理以及石油化工、宇航等行业的各种难降解废物的处理。芮玉兰等人[12]研究了丙烯腈生产废水催化湿式氧化技术, 使用Mn/Ce (3∶2) 和Co/Bi (1∶5) 为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190~200℃和氧气分压1.5~1.8 MPa的条件下, 反应90 min, 丙烯腈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陈拥军等[13]考察了Cu O/Al2O3和活性炭两种催化剂处理苯酚的效果, 结果表明, 140℃条件下湿式催化氧化1 h, 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3.2%和88.4%。周文俊等人[14]以Cu O/Ce2O3为催化剂, 在160℃和氧气分压1.6 MPa的条件下, 反应50 min, 将COD为3 000 mg/L左右的含酚废水几乎全部降解。

1.4 超临界氧化法

在超临界状态下, 水的特性与有机溶剂相同, 非极性有机物能够完全溶于水中, 氧气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中, 而无机组分的溶解度很小。在超临界水中, 水、氧气和有机物形成均一相, 可以以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 利用氧气或H2O2来氧化有机物。国外已建成了一些中试装置和工业化装置[1]:在美国新墨西哥州, Ghasemi的超临界氧化中试工厂对工业污染物成功地进行了处理, 污染物包括含多氯联苯的工业油以及废弃的各种有害溶剂、被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常规方法处理后的废弃物 (污泥和其它固体废物) 、被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所污染的土壤、吸附了有害废物的活性炭吸附剂等。1995年美国在Austin建成了一座商业性的超临界氧化装置, 处理几种长链有机物和胺, 其去除效率达99.99%。同时, Austin还建有一座日处理量为5 t多的市政污泥超临界氧化处理厂。这个装置也被用于处理造纸废水和石油炼制的底渣。德国某超临界氧化工厂1994年开始运行, 日处理能力为5~30 t有机物。

同样, 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费用, 在超临界氧化法基础上发展了催化超临界氧化技术。Ding Z.Y.等人[15]用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酚, 加入V2O5/Al2O3做催化剂, 不到10 s, 酚就被完全转化。

Swallow等人[1]在温度600~630℃、压力25.6MPa的条件下, 用连续流反应器超临界氧化技术处理氯代二苯并-P-二噁英、苯、酚等污染物, 结果表明, 90%以上的特征污染物被氧化。蔡毅等人[16]发现, 在反应温度650℃, 压力28 MPa和氧气为理论量的200%的条件下, 对丙烯腈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剧毒废水进行超临界氧化, 反应180 s后, COD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9.9%。王涛等人[17]考察了含对苯二酚废水的超临界氧化技术处理过程, 结果表明, 在很短的停留时间内, 可降低99%以上的有机成分。王亮等人[18]在间歇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上进行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 经反应90 s后, 含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近90%, C0D由1 280.8 mg/L降低到150 mg/L左右。

1.5 几种其它高级氧化技术

近年来, 光催化氧化法、超声氧化法研究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光催化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在光的激发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的·OH来氧化分解有机物。超声降解有机物主要是源于超声的高温热解反应、超临界水氧化以及自由基氧化反应[19]。

也有众多研究者利用UV/超声波/O3/H2O2中的某两种或多种联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胡军等人[20]采用光催化—臭氧联用方法对芳香族化合物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 光催化—臭氧联用技术对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 苯酚、苯胺、硝基苯、氯苯、苯甲酸都能得到降解。程丽华等人[21]进行了UV/草酸铁/H2O2法降解苯系物的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该法可以有效的去除苯系特征污染物, 反应时间仅30 min, 特征污染物的去处率可达到97%以上。特征污染物一部分转化成脂肪酸, 另一部分被矿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胡俊生等人[22]比较了H2O2/O3、O3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 结果表明, 采用组合技术可显著提高氧化速率和处理效果, 并能缩短反应时间, 且降低O3耗量。

2 应急处理中高级氧化技术比较

高级氧化技术在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常规水处理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笔者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 见表1。目前国内Fenton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都是可以实现工业化应用的技术。

污染物应急处理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污水处理, 应急处理突出时间紧迫性, 并且受污染物存积地点的限制, 处理技术及设备的使用范围性受到限制。同时各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自身也存在利弊, 因此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存放地点等情况, 结合各技术的特点, 选择最有效的、可行的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技术。从可操作性方面看, Fenton氧化法最具实用性。在某沉积物清除与处理处置工程中, 采用芬顿试剂法成功处理了沉积物中的苯、硝基苯、苯胺等污染物。近年来臭氧发生器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加大了臭氧氧化在工程上的应用, 如果事故现场周边有可依托的臭氧氧化、湿式氧化装置, 可以考虑采用。

3 结语

水体硝酸盐污染及防治 篇8

一、硝酸盐污染及其危害

1. 硝酸盐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地表水尤其是地下水硝酸盐浓度的增加, 引起欧美国家的注意。已经证实, 饮用水和食品中过量的硝酸盐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婴儿胃的血液成分比成年人更利于生成正铁血红蛋白, 患正铁血红蛋白症的危险性更大。此外, 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有致癌的危险, 多种资料都表明了这一点。鉴于硝态氮对人体的严重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饮用水质标准中规定, 硝态氮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0毫克/升, 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应标准, 我国目前暂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硝酸盐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其来源有两个。一是地表污废水排放, 通过河道渗漏污染地下水;城市化粪池、污水管的泄漏以及垃圾堆放雨水淋溶等。这一类污染源具有点源污染的特点。二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耕种地区过多施用氮肥, 其中约有12.5%~45%的氮素从土壤中流失, 造成农耕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 硝酸盐污染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美国对10多万口水井的调查发现, 有6%的水井硝酸盐含量超过标准。20%的水井氨氮含量超标, 中国进行调查的57座城市中, 地下水氨氮含量超标的有46座。

2. 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包括农田大量施用氮肥, 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地下水污染的结果不但使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而且还会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污染等的含量增高, 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损害。硝酸盐对人体的另一危害是进入人体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人体的胃内可转化为亚硝酸盐, 并且可以与人体内的胺或酰胺形成亚硝基化合物发亚硝酸胺等。这种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 为强致癌物。不仅使成年人致癌, 也可以通过母体使胎儿致癌。国内外流行病调查资料表明:亚硝胺与人类的食管癌、鼻咽癌、胃癌、膀胱癌等肿瘤发病有关。此外, 亚硝酸盐具有抗甲状腺的功能。在碘含量高的水中, 如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也高就有可能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并且会干扰人体对维生素A的利用, 从而导致维生素A缺乏。较大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会导致血脂下降, 导致心动过速等心脏病的发生。

二、硝酸盐污染与农业的关系

1. 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加, 与农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关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地面水和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加, 都与农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关。美国伊利诺州在1949~1969年间, 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增加了10.8倍, 该州河流中的硝态氮平均含量也从3.1毫克/升上升到了10.9毫克/升。专家认为伊利诺州河流中硝态氮含量的增加, 至少有55%是由于化学氮肥施用不当所造成的。该州浅水井中有硝酸盐超标。在春季, 一些施肥农田流出的地下水中硝态氮常在14毫克/升以上。1973年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调查, 在化学氮肥施用量达360千克氮/公顷农业地区, 50%的农用井水中硝态氮的浓度都在60毫克/升以上。巴黎附近的博斯地区,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 地下水硝态氮的浓度高达180毫克升。他们的结果证明, 水库水体的硝态氮含量与该水库集水域内农田所占面积和百分数和氮肥的施用量有关。我国情况也比较类似。如北方市郊1972~1982年10年间约600万亩耕地, 化学氮肥施用量增加与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增加趋势是一致的。如北方周围14个县69个点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据调查结果显示, 饮用水的硝酸盐含量半数以上超过国际通用标准, 有的硝酸盐含量高达300毫克/升。研究证明, 硝酸盐含量的高低与施肥及其他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极为密切。综上所述, 我国农业集约化地区, 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的超标率正在上升, 这与化学氮肥的高量投入紧密相关。

三、硝酸盐污染防治措施

1. 选育累积硝酸盐能力低的作物品种

由于农作物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间硝酸盐含量有明显差别, 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特性, 从遗传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形态上筛选低富集型的品种, 尽快选育硝酸盐含量低的蔬菜品种。另外在选用蔬菜作食品时, 可尽量避免含硝酸盐较高的一些叶菜类如菠菜和根菜类的蔬菜, 减少硝酸盐的摄入。

2. 合理施肥

偏施和滥施氮肥是造成农产品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 选择适宜的氮肥使用种类和施用量是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累积量的主要措施, 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作物的需肥规律选择适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应重基肥轻追肥在收获前极早追肥。大力推广以钾肥为主的氮磷钾肥配合使用, 这样不但符合作物对养分需求的平衡供应, 利于农作物生长, 而且会抑制硝酸的累积。此外, 大力推广有机氮肥, 可减少硝酸盐的污染。可适当地施用一些微肥。根外追放钼、锰及稀土微肥时, 对蔬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有激活作用, 酶活力可提高18%~62%, 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可下降13%~20%, 又有研究表明番茄幼苗喷施稀土肥后, 硝酸盐浓度仅为对照的39%。

3. 合理施用氮抑制剂

氮抑制剂是一种可使有效缓慢释放的化学品, 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得到推广和使用, 在美国使用的是氮吡啉, 与硫胺一起使用后可减少硝酸盐50%, 在德国多使用双氰胺 (DCD) , 它一般在24~48小时后就没有什么残留, 是一种优良的抑制剂。一般按氮肥用量的10%加入肥料中, 可减少菠菜中硝酸盐含量10%左右。据我国使用DCD试验报道, 在油菜中使用DCD与各种不同形态的氮肥配施比较, 以碳铵加双腈胺效果最佳, 叶柄中硝态氮可减少50%, 叶片中可减少24.8%。这些生物抑制剂的使用可减少硝酸盐在作物体内的累积, 通常在作物生长后期使用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2]吕殿录著, 环境保护简明教程,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杨若明著, 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与监测,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黑色素材料高效去除水体污染 篇9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日前开发出用于电化学分析、水体中有害物质富集去除的黑色素吸附材料。

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富集、分析和去除对于环境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基于生物兼容性的物质设计和相关材料的构建, 可以避免在合成材料过程中有害物质的释放以及在后续的富集、分析和去除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

黑色素是人和动物体内广泛分布的生物兼容性材料, 科研人员在前期研究工作中, 首次合成了尺寸均一、粒径可调的黑色素纳米材料。在后续工作中, 他们利用黑色素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成功地将黑色素用于电化学分析领域, 以及水体中石油泄漏的富集去除, 所得到的材料具有优秀的吸附性能且良好的阻燃效果。这种基于黑色素的材料不仅可吸附高达自身重量50倍的石油, 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遏制和消除因石油泄漏而起火爆炸的危险。

浅论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 篇10

一、池塘水体污染的原因

1. 池塘水体外源性污染

⑴工业废水污染。近几年来, 随着工业经济的崛起, 政府对工业废水排放监管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力度明显得到加强, 工业废水进入了污水管道或实施区域集中管理。但由于部分地区监管能力相对薄弱或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 仍有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等水域, 尤其是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偷排, 致使水质污染事故频发。

⑵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水引发的污染。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养殖场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泄、处置等引起的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再则,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也给河流、湖泊等水域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湖泊是养殖池塘的进水源, 高温季节, 池塘需经常加注新水。因此, 外源水质的优劣与池塘水产养殖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高温季节, 因池塘加入被污染的河水, 造成鱼虾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2. 池塘水体内源性污染

⑴池塘老化。由于池塘使用年代增加, 导致池塘老化, 池埂倒塌, 淤泥增厚, 有的池塘淤泥竟厚达1米, 成为各种病原体繁衍生息的温床, 诱发鱼病。

⑵残饵腐烂。池塘属高密度养殖, 养殖户往往因追求产量而提高放养密度, 势必加大投饲量, 使饲料过剩;加上池塘水生生物分泌物和鱼类的粪便, 在塘底积累成厚厚的淤泥, 引起腐烂而败坏水质。

⑶药物污染。池塘养殖过程中发生鱼病时, 由于养殖户缺乏防治技术和用药知识, 任意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个别养殖户为提高养殖产量, 减轻养殖成本, 在防治过程中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禁用渔药;有的甚至用“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替代渔药, 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二、池塘水体污染的危害

1. 池塘外源性污染的危害

外源性水体污染, 对池塘水质构成很大危害。化工、电镀、五金等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铜、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和有机氯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等有机物, 很难迅速生化降解;畜禽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病毒、病菌等, 水体受其污染后会传播疾病;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和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 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的生化降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于水中的氧气, 使水体缺氧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旦池塘加注被污染的外源河水, 会发生病害、鱼虾死亡现象, 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池塘内源性污染的危害

池塘经过数年养殖, 加上养殖中后期池塘存鱼量、投饵量逐渐增加, 使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藻类不断增多, 底部有机物积淀严重, 导致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 引发疾病, 危害鱼类。同时, 这些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 经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及亚硝酸盐、甲烷等, 使池塘底质、水质发生变化, pH值下降, 水体中有益菌自净能力减弱, 破坏水体微生物的平衡, 影响鱼类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增加饵料系数与养殖成本。若在外源性污水或气候条件作用下, 极易产生鱼类缺氧泛池或发病死亡状况。此外, 用药不当, 会使池水中有害有毒成分增加, 威胁养殖鱼类健康。

三、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

1. 池塘外源性水体污染防治措施⑴加强对江河、湖泊水域的保护

要生产质量安全的水产品, 必须要有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源。因此, 水域保护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政府要加强对江河、湖泊水域的保护, 建立、落实水域保护责任制, 特别是环保、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工业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监管力度, 严厉处罚直接排放污水的企业, 提高污水进管网比例, 实施污水区域集中处理。农业部门要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的整治力度, 并推广测土配方和科学规范使用农药技术, 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制止污染水域的行为, 遏制水域恶化趋势, 使水域得到恢复和改善。

⑵用物理、生物、化学方法处理池塘加注的河水。一是物理法。在养殖池塘附近设置蓄水池、过滤池和曝气池, 使进入池塘的水源先通过过滤、沉淀、自然分解等过程, 除去有害物质, 净化水质。二是生物法。采用活性污泥法, 在曝气池中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 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通过吸附和凝集作用来净化水质;也可通过向水体投放某些微生物 (EM菌等) 方式, 将水体或底质沉淀物中的有机物、氨态氮、亚硝酸态氮分解吸收, 转化为有益和无害物质, 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三是化学法。将经过物理或生物方法处理过的水源进行药物消毒, 常用的有生石灰、氯化物等。如生石灰能中和过量酸, 消除、沉淀有毒金属离子, 提高水体pH值、硬度、碱度、底质盐基饱和度, 解吸底泥营养元素, 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经过药物消毒的水体引入池塘前应曝晒数天。

2. 内源性水体污染防治方法

⑴清淤消毒。利用冬季空闲时节, 将池水排干, 用清淤机或人工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保持10~20厘米即可。然后经多次翻整、曝晒, 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彻底杀灭底泥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⑵科学投喂。为降低残饵对池塘水体污染程度, 在养殖过程中, 应推广使用优质配合饲料, 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饲原则, 同时根据不同季节, 天气变化, 水质 (水色、透明度、溶氧等) 和鱼类的生长情况等适时调整日投饵量, 提高饵料利用率, 减少浪费, 预防残饵对水质的污染。

⑶合理用药。鱼病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倡导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防治, 严禁使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痢特灵和抗生素等违禁药物, 选择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 减轻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⑷机械调节。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的功能。在养殖池塘中应配备相应功率的增氧机, 利于加快池塘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 减少有机物沉积, 促使池水作垂直对流和水体间的物质循环, 逸出池水中溶解的硫化氢、氨氮等有毒气体, 使水体溶氧均匀分布, 调节水质。还要建立独立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不乱扔病、死鱼, 注重排放生病鱼池的池水, 防止对其他鱼池造成污染。

水体污染物 篇11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体的污染意味着对生命造成一定的危害。不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而且水维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众所周知,维持植物生命的三个条件是阳光、空气和水,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当然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植物需要水来维持生命,同样,水也要依靠植物的修复技术达到净化的目的。二者的联系是双向的。仅就此而言,植物与水的关系,比人类与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加复杂。所谓的植物修复技术就是植物运用自身的自我净化功能,吸收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并将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新陈代谢进行分解。植物可以用来改善水质,这就是一些河流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达到水质净化的原因。在水体污染的治理中,植物的修复技术得到有效的运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在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植物的修复技术可以起到的有效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植物修复技术;水体污染;治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仅如此,水质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人们在失去蓝天白云的同时,一些童年的记忆也已经失去。在印象中,小时候总是去捉鱼的小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臭气熏天的臭水沟。经济日益发展,可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没有提高,仍旧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陈旧观念上,因此,越来越多造纸厂、化工厂、药厂、造纸厂、印染厂和制革厂建立起来,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水体被污染。生命之源的污染,不仅是鱼类失去了栖息地,同时也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植物有净化水源的作用,这种植物修复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认识,并把这种技术加以利用,运用带水体污染治理中去。

一、生态修复的发现及概况

在20世界70年代,生物修复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生物修复主要在西欧和美国等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种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而且成本较低且应用广泛,不仅适用范围广,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小,基本不会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国际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中国也开始研究生态修复这一领域。在20世界90年代以来,其他亚洲国家,比如韩国日本等地区也对生态修复长生很大的兴趣,并且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水体的净化,得到很好地效果。

二、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所谓的植物修复技术就是植物运用自身的自我净化功能,吸收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并将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新陈代谢进行分解。由于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同,还有就是水体的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不同,对于特定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经研究表明,植物修复的类型主要由以下几种。

1、植物固定

就是植物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等,把这些有毒成分固定在自己的体内,但是植物并不吸收这些有害成分,只是避免它们朝周围继续扩大污染。随着植物的死亡,这些被暂时固定下来的有害物质,其中的一部分将被重新释放出来。

2、植物挥发

有些污染物极易挥发,植物吸收这些污染物之后,通过自身的净化,把这些毒性比较大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再通过植物表层组织释放出来。

3、植物降解

微生物有降解有害物质的功能,植物可以和微生物一样,通过根系、茎和叶子吸收周围环境里的有机污染物,然后再植物体内将这些物质降解。在植物死后,植物吸收的污染物大部分已经被降解。

4、根系过滤

植物的根系集聚了植物本身20%的营养成分,因此,会生长许多微生物,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被这些微生物降解,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5,、植物提取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然后把它们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五百种这样的植物[1]。

三、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净化中的作用

(一)有毒物质的清除

植物修复技术对水中的氮磷污染物的清除是很有效的,据了解,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把水里的磷干干净净的去除[2]。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和叶子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氮磷污染物去除水中一定量的磷,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率比较高,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二)对于重金属有很好的吸收效果

此外重金属也能被植物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研究表明,植物的根一般重金属的含量比其他部位的要高,这就表明,植物的根比茎和叶子能更好的吸收重金属,当然对于重金属的吸收,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吸收途径。植物能很好地吸收重金属,并且对于水质可以取得很不错的修复效果。

(三)吸收有毒有机物质

多环芳香烃化合物是一大类有毒有机物质。有毒有机污染物也可以被植物清除,其中水葫芦是清除有机污染物的最好的选择。而浮萍对有机污染物最敏感,虽然不可以拿来净化水质,但是可以用来检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四)对浮游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运用植物技术治理过得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明显比没有治理的水体中含量要多,而且对于浮游植物来说,不仅增加了数量,而且其中细胞数和浮游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有了明显的下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水体污染进行治理,不仅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且治理过后的水体,还会改善浮游生物的生存环境。

四、植物修复技术仍有不足之处

作为一种新型的净化水体的方法,认识上和技术上自然会存在不足之处。而且由于植物本身的净化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足之处。

(一)净化水体所需时间长

植物的修复技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并不是一把植物放到水里,就能立刻看到植物强大的再净化能力。植物的生长是一个过程,植物修复童谣也是一个过程,在短时间内,植物的修复作用是看不出效果的。只有超过十年以上,植物的修复技术才能产生效果[3]。

(二)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对于有一些植物来说,它们吸收污染物并不是把这些污染物进行降解,只是簡单地固定在植物体内,避免这些有毒物质向周围大范围的扩散。当植物死后,被固定在植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又一次暴露出来,扩散到水里或者是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结束语

植物修复技术虽然可以很有效的修复水体污染,并且不会破换生态环境,但是仍然存在固有的弊端,这时由于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决定的。虽然植物可以净化水,但是水体的净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所以,要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治理水污染的艰巨性,尽量不污染水源。

参考文献:

[1] 董依欣. 德州市农田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12)

[2] 种云霄,胡洪营,钱易.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02)

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其除去方法 篇12

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世界, 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重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水体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要素也不同程度的遭受了人类排放的各类物质的污染, 重金属作为其中一类污染物质, 由于其一般具有较大的毒性而成为水体污染中危害极大的一种。由于人类的活动而使环境中重金属浓度逐步上升, 它不仅对水生生物构成威胁, 而且通过食物链能够累积到较高的毒性, 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湘江、蓟运河、锦州湾等许多水体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其中严重地段的水体重金属浓度高达几百g/L, 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达上千mg/L, 日本还曾出现由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和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事件。为控制和治理河流污染,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因此, 开展大量研究出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其成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污染现状

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水体中汞 (Hg) 、铬 (Cr) 、铅 (Pb) 、镉 (Cd) 、锌 (Zn) 、铁 (Fe) 、镍 (Ni) 、锗 (Ge) 、锰 (Mn) 、钴 (Co) 等金属离子的浓度超过了一定的浓度标准而引起的。自然水体中重金属原有的浓度一般是不会对其中的水生生物构成威胁, 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所造成,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工业重金属废水的任意排放, 这些重金属废水主要来源于采矿、选矿、冶金、电镀、化工、制革和造纸工业, 这些工业产生的汞、铬、镉、镍、铜、铅等重金属废水具有较大的毒性, 对水生生物构成较大的威胁。此外, 放射性重金属元素的生产部门所排放的放射性废水中含有铀、镭、钍等放射性重金属, 通过饮用和接触能引起人体内各种急、慢性辐射伤害。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中重金属浓度逐渐上升, 对环境的危害也日渐严重。运河杭州段1983年就了现重金属污染严重, 近年来镉污染最严重, 根据1994~1995年上海市水质普查的结论, 重金属污染物是镉, 其次是汞 (Hg) 。最近的黄浦江水系表层沉积物调查研究中, 测定项为铜 (Cu) 、铅 (Pb) 、锌 (Zn) 、镉 (Cd) , 其结果是:黄浦江干流中Cd超背景值2倍、Pb超1倍、Hg含量明显增加, 9条支流中Cu、Zn、Cd和Pb污染较严重, 苏州河中Pb全部超标、Cd为75%超标、Hg为62.5%超标。由太湖流域在1993~1999年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年平均值可知, 总砷含量467~1688mg/kg, 总汞含量范围为0.062~0.125 mg/kg, 总铬含量为64.4~92.18 mg/kg, 总铜含量为18.1~155.7 mg/kg。

3 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溶解性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或者难溶的金属化合物, 从而将其从水中除去。另一类是在不改变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情况下进行浓缩分离, 例如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等。

3.1 氢氧化物沉淀法。

该方法是通过向重金属废水投加碱性沉淀物 (如石灰乳、碳酸钠液碱等) , 使金属离子与轻基反应, 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从而以分离的方法。

3.2 硫化物沉淀法。

该方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硫化剂, 使金属离子与硫化物反应, 生成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从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硫化剂可采用硫化钠、硫化氢或硫化亚铁等。此法的优点是生成的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比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小, 处理效果比氢氧化物沉淀更好, 而且残渣量少, 含水率低, 便于回收有用金属。缺点是硫化物价格高。

3.3 还原法。

该方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还原剂, 使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或低价金属离子, 再投加石灰工、使其成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从而得以分离的方法。还原法可用于铜、汞等金属离子的的回收, 常用于含铅废水的处理。

3.4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基团, 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交换反应, 将金属离子置换到交换剂上予以除去的方法。用离子交换法处理重金属废水, 如Cu2+、Zn2+、Cd2+等, 可以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而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属离子络合物或酸根 (Hg Cl2+、Cr2O72-等) , 则需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予除去。

3.5 铁氧化法。

铁氧体是由铁离子、氧离子以及其它金属离子组成的氧化物, 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半导体。采用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是根据铁氧体的制造原理, 利用铁氧体反应, 把废水中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 充填到铁氧体尖晶石的晶格中去, 从而得到沉淀分离的方法。

3.6 电解法。

电解法是利用电极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电化学作用而消除其毒性的方法。按照阳极类型不同, 将电解法分为电解沉淀法和回收重金属电解法两类。电解法设备简单、占地小、操作管理方便, 而且可以回收有价金属。但电耗大、出水水质差、废水处理量小。

3.7 膜分离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 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 在不改变溶液中化学形态的基础上, 将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或浓缩的方法。膜分离法包括反渗透法、电渗析法、扩散渗析法、液膜法和超滤法等。

3.8 吸附法。

该方法是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除去的方法。吸附法由于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 特别适用于处理含低浓度金属离子的废水。

结束语

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对重金属的处理方面的研究正在全面进行中。我国也在这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参照国内外学者划分等级级差的做法:以长江干流各江段对照面中泓沉积物中各元素含量的中位值为一级标准, 我国农用污泥中污染元素控制标准值 (GB3838-84) 为四级标准。

长江沉降物质量分级标准为:一级为无污染;二级为污染物含量偏高;三级为轻度污染;四级为中度污染;四级以上为严重污染。此表格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以, 所以只列出了上述标准分级中的二级标准值用于评价所测的结果。朱圣清、臧小平在对长江干流城市河段的重金属做研究时发现;与中泓沉降物相比, 近岸水域沉降物中污染元素含量水平普遍较高, 高出1.1-2.6倍, 相差较大水域影响较大, 长江水体现在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污染, 下表描述的是长江干流主要城市场 (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万县、宜昌、沙市、岳阳、鄂州、黄石、九江、铜陵、芜湖、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等) 江段沉降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可间接反映城市的发展对长江水体的干扰情况。

摘要:重金属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除去方法。

关键词:水体,重金属污染,离子交换,电解,吸附

参考文献

[1]李然, 顾嘉, 赵文谦.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J].四川环境, 1997, 16 (1) :18-22

[2]朱圣清, 臧小平.长江主要城市江段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J].人民长江, 2001, 32 (7) :23-26.

[3]石浚哲, 刘光玉.太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1, 13 (3) :24-26.

[4]柴文琦.环境监测技术规范[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出版, 1986, 11.

[5]魏复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2.

[6]任高平.化学法治理铜件酸洗废水并电解回收铜[J].工业水处理, 1986.

[7]宋世林.赵玉娥.化学法处理含铬废水试验[J].电镀与环保, 1984.

[8]顾雪芹, 曹国良.槽边循环电解法从酸性镀铜废水中回收铜[J].电镀与环保, 1984.

上一篇:荞麦的病害防治下一篇:光纤通信的现状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