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2024-06-17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精选6篇)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篇1

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经济植物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摘要:为建立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本试验选择水芹、水蕹菜、韭菜、葱、黄花菜、芹菜等6种经济植物,研究了各种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每种经济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特别是水芹和水蕹菜,其在试验的20d内, 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百分率分别为89.5%,98.2%;同时还对6种经济植物引起水体总氮浓度下降与时间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减.本文还对在植物处理过程中,水中Chla、BOD5和COD的`变化进行了观测. 研究表明 ,在高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中除水芹和水蕹菜外,Chla、BOD5和COD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在韭菜和葱处理过程中,水中腥味加重.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在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蕹菜处理效果最好,水芹次之,黄花菜和芹菜居中,韭菜最差.作 者:胡绵好    奥岩松    杨肖娥    李廷强    HU Mian-hao    AO Yan-song    YANG Xiao-e    LI Ting-qiang  作者单位:胡绵好,HU Mian-hao(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01;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29)

奥岩松,AO Yan-song(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1101)

杨肖娥,李廷强,YANG Xiao-e,LI Ting-qiang(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29)

期 刊:水土保持学报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21(2) 分类号:X173 X524 关键词:经济植物    富营养化    净化能力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篇2

1.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机理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水生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它们净化水体的机理分为:净化吸收;促淤防蚀净化水质;抑藻[2]。

1.1 净化吸收

植物根系可以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作为自身生长繁殖的养分而利用,储存在体内。通过收割,把这些营养物质从水体中移除,减少了藻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

1.2 促淤防蚀净化水质

当水体中的水生植物比较密集、覆盖了部分水面时,通过抑制风浪和水流、固持底泥、分泌助凝物质等作用,改变水体和底泥之间的物质交换平衡,促使悬浮或溶解在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向底泥转移,净化水质。

1.3 抑藻

水生植物通过生化克制和物理克制作用,抑制引起富营养化的浮游藻类的生长。生化克制是水生植物在旺盛生长时向湖水中分泌某些生化物质,杀死藻类或者抑制其生长繁殖。沉水植物的生化克制对抑制浮游藻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理效应是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减弱了水体的紊动强度,让浮游藻类运动能力减弱,抑制藻类的生长。例如,蓝藻水华的湖泊中,水生植物区常常成为漂浮性蓝藻的陷阱,挺水植物带和浮叶植物带对蓝藻的捕获作用最有效。

三种净化机理效果比较:净化吸收营养物质在富营养化水体比较严重的水域,不是短期一年、两年就能起作用的。而植物在水体表面覆盖度对水体会引起遮光作用,结果很可能是负面的,比如水体溶解氧量下降,导致水体中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而分泌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可以很快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只要覆盖1/2~1/3的水面就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3]。

2. 水葫芦在富营养水体净化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漂浮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大于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4]。而且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水葫芦对氮磷的除去效果也优于藻菌、人工水草(好养、厌氧)系统[5]。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性喜温暖,多年生浮水(漂浮)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主要作为廉价的猪饲料被引进。水葫芦在气温13℃时开始生长,25~30℃生长最快,35℃以上生长缓慢0℃以下死亡。在春夏条件适宜时,水葫芦的生长繁殖速度很快,植株数量可在5天内,增加一倍[6],一定条件下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95 t/hm2[4]。

但是目前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当,出现了水面被抢占、航运受阻、水体溶解氧减少、鱼类窒息死亡、腐烂分解污染水质威胁人类健康、妨碍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等诸多环境问题。

因此,水葫芦净化富营养化水体需要注意2个问题:

2.1 控制水葫芦疯长

2.1.1 物理控制方法:

借助机械设备、人工打捞等工程措施从水体中移出水葫芦。该方法原始、直接、见效快、对环境安全,但是费时、费力、成本比较高。如果打捞上来的水葫芦处理不当,还能造成二次污染。

2.1.2 化学控制方法:

使用除草剂杀死水葫芦。比如使用水花生净1500倍液,施药40 d后,株死亡率>97%,下沉率>77%[7]。但该法可能同时杀死其他生物,而且枯死下沉的水葫芦不及时打捞,可能会引起河道淤积及二次污染。

2.1.3 生物控制方法:

利用生物间的觅食关系和相克作用,杀死水葫芦。最常用的是水葫芦的天敌—水葫芦象甲。对某水库使用水葫芦象甲,1年后水葫芦的覆盖率从95%下降到3%[8]。此外还有真菌病原体、蚕蛾以及植物的相克作用。

但生物方法的技术设备不完备、操作难控制、见效慢等特点影响了它的推广和使用。

2.2 资源化水葫芦

水葫芦的资源化包括生产饲料、堆肥、制沼气、食品和药用资源开发等[9]。但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大范围推广,阻碍了水葫芦资源的再利用。

摘要:本文先对目前的水体富营养化中使用水生植物进行修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然后以水葫芦为例,介绍了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

参考文献

[1]常会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效果及机理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6.

[2]尹俊岭,乔光建,崔希东.水生植物对氮磷营养物质净化作用分析[D].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8

[3]孙文浩,俞子文,余叔文等.城市富营养化水域的生物治理和凤眼莲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1989,9(2):188-194

[4]郑建初,常志州,陈留根等.水葫芦治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可行性研究.江苏农业科学[J],2008(3):247-250.

[5]夏宜铮,张甬元,邓家齐等.综合生物塘技术及黄州城区污水综合生物塘处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6]杨红玉.水葫芦生长的环境影响因素、机理及规律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

[7]陈若霞,张建国,张春芬,等.防除水葫芦高效除草剂筛选试验[J].杂草科学,2004(1):34-36.

[8]Aguilar J A,Camarena O M,Ted D.Biological control of waterhyacinth in SinaloaMexico with the weevils Neochetina eichhorniaeand N bruchi[J].Biocontrol,2003,48(5):595-608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篇3

摘 要 挺水植物的生态功能不仅可以去除水体中大量的污染物,还可以促进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基于此,通过对水生植物的概念,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作用的应用,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关键词 挺水植物;净化水质;修复

中图分类号:S68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2

国内外对植物净化能力的研究已较为广泛,20世纪70年代,挺水植物因其在水体中的生态功能,在水污染防治中具有的重大应用价值,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关于挺水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七五”期间,才对人工湿地进行机理性的研究,落后发达国家十余年,应用上也相对迟缓,但其发展很快,已有不少案例。1987年,天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座芦苇型湿地工程,处理规模为1 400 m? /d,就是一个典型范例[1]。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如鲁敏等选择了7种武汉地区常见的湿地植物(香蒲、美人蕉、灯芯草、芦苇、菖蒲、茭白和黄花鸢尾),对其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刘春光[2]等人研究了芦苇、香蒲、菖蒲、睡莲、水葱、梭鱼草等6 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卢少勇[3] 等研究了茭草、芦苇与水葫芦的污染物释放规律。

1 挺水植物的作用

挺水植物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原理主要分为植物提取、植物固定、根际过滤、植物挥发、植物降解和植物促进[4]。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5]。直接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6],水生植物不仅能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而且也能迅速地吸收悬浮微粒中的污染物,还能在吸收后很快地将这些微粒转入细胞内部[7],或利用植物巨大的体表吸附部分污染物,并通过收获植物的形式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包括一些小分子含氮有机物如尿素和氨基酸等[8],其中一部分氮素在根部被还原,然后用于各种氨基酸及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再以氨基酸或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形式随蒸腾流被运往地上部,也有一部分以硝酸根离子的形式直接被运送至叶片还原利用[9]。而根系吸收的磷素则主要以磷酸根离子的形式,也有少量被合成有机化合物后向上运往地上部分。间接作用,是指植物根茎输送氧气至根部,在根区或根际形成一种好氧环境,增强或维持水流速度,大量微生物会附着在根系巨大的表面积,根际会创造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去除氮磷污染物的目的。

另外,植物对污水的净化能力除与根系有关还主要与植物的生长量、根系的发达程度、根系的输氧能力等因素有关。挺水植物能输送氧气至根部区域,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不同挺水植物根系差别也为细菌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根区的细菌群落可以降解多种污染物的原因之一 [10,11]。一般来说,植物的生长量较大、根系发达程度较高、根系的输氧能力比较强的话,其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也较高。刘春常[12]等人对几种华南地区常见的挺水植物在其不同生长阶段下处理污水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发育程度能反映污水处理效果总体上的变化。

2 挺水植物处理污水和水体工程修中的注意事项

2.1 选择不同挺水植物进行空间优化配置

由于不同湿地植物群落自身的种类、生长状况、营养吸收能力、根系分布、氧气释放量、以及生长量和抗逆性存在差异,使植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交换能力不一样,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氮、磷的能力作用不同,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也有所差异[13]。因此,应用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应注重不同植物间的空间搭配,使形成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挺水植物的作用,提高其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2.2 群落中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污染湖泊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加强群落中物种间、群落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是提高治理效果、科学选择植物进行空间配置的理论基础。

2.3 植物净化能力差异的机理

植物净化机理人工湿地是半自然或人造的生境,人为干扰较为频繁。在这种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及其他代谢过程都与纯自然环境有较大的差异。那么其净化能力差异的机理是什么?从湿地植物生理生态、微生物降解,甚至细胞和分子水平等微观尺度探索维持湿地植物正常生长的代谢机制和调控规律,以能通过调控环境因子来创建人工湿地环境,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湿地的去污能力。

参考文献

[1]华涛,周启星,贾宏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关键及生态学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289-1293.

[2]鲁敏,曾庆福,谭远友.七种湿地植物处理污水的比较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9):25-28.

[3]刘春光,王春生,李贺,等.几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635-638.

[4]乔玉辉.污染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李晓东,孙铁珩,李海波,等.人工湿地除磷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 27(3):1226-1232.

[6]成水平,吴振斌,况琪军.人工湿地植物研究[J]. 湖泊科学, 2002, 14 (2) : 179~184.

[7]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卢少勇,金相灿,余刚.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J].生态学报,2006,26 (8):2670-2677.

[9]尹炜,李培军,裘巧俊,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去除氮、磷中的贡献[J].生态学杂志,2006,25(2):218-221.

[10]Bri H.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in the rhizosphere of wetland plants-the root zone method[J]. Wat.Sci.&Tech.,1987(19):107-118.

[11]Beven K, Geermann P. Macropores and water flow in soil[J].Wat.Resour Res.1982(18):1311-1325.

[12]刘春常,安树青,夏汉平,等. 2007. 几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生态环境, 16(3): 860-865.

[13]李林锋,年跃刚,蒋高明.人工湿地植物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28(8):616-619.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篇4

关键词:孔石莼;珊瑚;水质;净化

Key words:Ulva lactuca; coral;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孔石莼( Ulva lactuca L.)属于绿藻门,丝藻目,孔石莼科,孔石莼属,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属常见海藻。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40 cm,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与红藻Gelidium amansii、褐藻Sargassum enerve和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issima等多种大型海藻相比,孔石莼对N、P有着较高的吸收率,而且生长速度也高于其它几种藻类[8-9]。对于不同形式的N和P元素来说,孔石莼的吸收速率不同,何洁等[10]研究表明,孔石莼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要高于对硝酸态氮的去除率。

本研究在不换水的情况下采用孔石莼处理珊瑚养殖水体水质,并定期监测水体质量,测定NO3--N、NO2--N、NH4+- N和PO43--P等水质指标的变化,以期为生态无公害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装置

珊瑚养殖池内养殖用水体积为6.4 t,养殖珊瑚种类及投喂情况如下:

养殖对象:海鸡冠Dendronephthya sp(12个)、九尾狐Sphaerella krempfi(19个)。

投喂情况:早晨喂珊瑚粮 236 mL、轮虫液500 mL;下午通过打汁机将20 g太平洋磷虾、沙丁鱼10 g、裂壶藻添加剂7 g、雪虾6 g混合,去掉滤渣,将食物汁喂养珊瑚。

试验为期60 d,试验期间采用孔石莼水处理系统对水质进行处理。养殖缸内的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流经蛋白分离器,再进入沙滤罐进行第2次水处理之后,重新流回珊瑚养殖池。而孔石莼水处理系统单独与珊瑚养殖池进行连接,确保养殖水体完全进入孔石莼水处理系统。养殖过程中,水体温度为(22.7±0.7) ℃;pH值为8.00±0.05;溶氧为7.80±0.04。 每隔15 d,用水抄将孔石莼从养殖缸内捞出放到篮子里控水5 min,尽量除去其中的海水,放到电子称上秤出孔石莼的湿质量。称量结束后将孔石莼重新放到养殖缸内,然后称量篮子得到孔石莼的净质量,并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2 孔石莼过滤系统对珊瑚养殖水体NO3--N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孔石莼的作用下,珊瑚养殖池水体NO3--N的含量基本维持在10.34~15.45 mg?L-1这个水平范围内,基本趋于稳定,且整体上还有略微下降趋势。

2.3 孔石莼过滤系统对珊瑚养殖水体NH4+-N的.影响

2.4 孔石莼过滤系统对珊瑚养殖水体PO43--P的影响

如图5所示,珊瑚养殖池水体PO43--P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31~0.40 mg?L-1这个水平范围内,基本趋于稳定,说明孔石莼净化系统能够有效吸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PO43--P。

2.5 孔石莼的增长量

不换水培养过程中,孔石莼质量的变化见表1,孔石莼由最初的3.5 kg逐渐增长至试验结束时的4.01 kg,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孔石莼吸收水体中的N和P等营养物质,既进行了水质净化,也实现了自身生长。

3 讨 论

3.1 养殖水体的N素污染

水产养殖动物是排氨生物,氮是其排出废物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进入人工养殖水体的N素部分被养殖动物吸收同化转化为营养成分,部分通过反硝化作用或NH3 的挥发进入大气, 其余大部分则以有机和无机氮形式溶解于水中。氨氮超标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轻者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食量减弱,引发各种疾病,食用品质差;重者将引起养殖动物中毒死亡。研究发现,瓣鳃纲贝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氮占总投入氮的75%,鱼、虾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氮分别为投入氮的70%~75%和77%~94%[11]。养殖废水中如此高的含氮量,为大型海藻对养殖废水的生物修复作用提供了依据和前提。由此可见,养殖种类、饵料的性质等因素都会对以残饵、粪便的形式被释放到水环境中的氮素的数量和种类产生影响。本试验通过孔石莼水处理系统使养殖水体中的氮含量处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随着试验的进行并略微下降。

3.2 大型海藻对无机营养盐的吸收利用

大型海藻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包含着无机氮、氨基酸氮、非蛋白可溶性有机氮和蛋白质氮等营养物质库。营养物质库的存在保证了大型海藻在营养盐剧烈变动的水体环境中可以正常的生长。如上所述,大型藻类对不同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吸收速率,在具有同样浓度的N盐和P盐水体中,大型藻类首先吸收N元素;对于NO3--N和NH4+- N来说,大型藻类首先偏向于对NH4+- N的吸收。NH4+- N往往是养殖水体中无机氮代谢后的主要存在形式,对养殖对象有着一定的损害作用,大型藻类对NH4+- N吸收偏好恰好可以作为清洁水质的一个手段。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在不换水情况下,孔石莼的培育可以使珊瑚养殖水体中的NH4+- N含量保持在最初的水平。另外,大型海藻易于收获,减轻水体污染的同时,又能实现养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3.3 大型藻类对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

大型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殖水体中因饵料输入、养殖动物代谢造成的营养负荷,产生氧气,提高水体pH值。孔石莼与其他水生生物一样,虽然可以利用大量的营养元素,但在夜间也会消耗一定的氧气,如果控制不好孔石莼的密度容易导致耗氧增加,与养殖对象之间形成竞争。本研究中,6.4 t水体利用10.5 kg的孔石莼进行水质净化,石莼能够有效净化珊瑚养殖用水水质,使其不换水情况下各水化指标维持在稳定范围内,说明孔石莼的生物量和珊瑚的养殖密度搭配较为适宜,有效地建立了孔石莼和珊瑚之间营养盐的流动平衡,为孔石莼与养殖对象的搭配密度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在考虑搭配密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养殖对象和投喂量的不同,不能盲目增大孔石莼的量。孔石莼在营养盐充足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很快,如果盲目地增加孔石莼的量,部分孔石莼在水体中腐烂降解会消耗大量溶解氧,释放有害的降解物质,再次成为污染物质,导致养殖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养殖对象的生长。鉴于此,为了深入了解孔石莼与养殖对象之间互惠互利的形式,达到最佳的利用状态,需要进一步开展孔石莼和养殖对象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学特性及代谢规律的研究,探索最佳的生态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5] Neori A, Cohen I, Gordin H. Ulva lactucabiofilters for marine fishpond effluents:II. Growth rate, yield and C:N ratio[J]. Bot Mar, 1991, 34: 483-489.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篇5

三角帆蚌清除富营养化水体中叶绿素a的研究

研究了三角帆蚌滤食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能力.发现三角帆蚌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在96 h即达到显著的清除效果,并且当蚌密度在18.75只/m3时(本实验水体中藻类密度为106个/mL左右)清除的效果最佳.还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函数的拟合,发现在贝类滤食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和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本文提示利用双壳贝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作 者:费志良 严维辉 赵沐子 郝忱 唐建清 Fei Zhiliang Yan Weihui Zhao Muzi Hao Chen Tang Jianqing  作者单位:费志良,Fei Zhiliang(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

严维辉,赵沐子,郝忱,唐建清,Yan Weihui,Zhao Muzi,Hao Chen,Tang Jianqing(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

刊 名: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9(3) 分类号:Q959.9 关键词:三角帆蚌   叶绿素a   藻类  

治理河湖水体污染的新净化技术 篇6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是排放各种污水的汇集地,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加剧,污水排入增多,河湖的稀释净化作用已大为削弱,超出了河湖水体的自净能力界限,因而使污染物沉积在水中,一方面使水体污浊、黑臭,一方面造成藻类疯长泛滥。面对河湖污染的现状,我国在河湖水体治理方面,一般采用截污和清淤两种方法,但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截污后集中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极高。即使在发达国家日本,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也只有60%,特别是在5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普及率只有24%。而我国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10%多,要达到日本目前的普及率恐怕还得需要10多年的努力。而我国只能拿极有限的资金进行局部治理,可见河湖水体严重污染的状况还将很长时间存在下去。

其次,从技术上讲,即便进行了彻底的截污和清淤,由于河湖是一个开放的水环境,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达标废水,工业企业和畜禽集中养殖场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达标废水,仍然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而广大农村散养的畜禽粪便,以及地表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随雨、雪等大气降水流入,以及人为的垃圾丢弃难以避免,时间一久河湖水体的水质会重新被污染,因此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河湖水体污染问题。鉴于现有的大部分河湖水体已被严重污染,且污染仍将长期存在的现状,对已污染的河湖水体迫切需要实施直接治理对策。河湖水体污染直接净化治理的新观念

既然河湖水体中面源污水的流入不可避免,那么就没有必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堵截污染物上,何不换个角度,对含有污染物的河湖水域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直接净化呢?所谓原位处理直接净化,是指直接在河床、湖泊里或其附近(转位)采取一些净化处理措施,就地治理。对于某些污水比例不是太高的河湖,甚至不用建设截污管网和修建污水处理厂。如果能不建污水处理厂,直接在河床或湖泊水体里直接进行原位就地治理,则能大幅度压缩开支。因此,原位处理直接净化技术是河湖水体水质治理领域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

目前在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河湖水体原位直接净化法为架挂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污水处理行业,人们早就用诸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各种生物法来处理污水,这些方法技术成熟,处理效果也非常好。但在我国这些方法只限于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构筑物等处,其实完全可以把河床、湖泊当做天然的处理地,将填料和曝气设备就近设置在河床或湖泊的水体里。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最适合河湖水体这种地表水域特性,只要把适当的填料浸到河湖水体中,再采取适当的曝气或充氧措施,就能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要求。当然考虑到河湖水体的野外露天环境,曝气或充氧方式应该与污水处理厂有所不同。对于湖泊、水库,河道的水闸门前蓄水区等水体而言,一般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特征。水质更容易腐败发臭,而且水藻在静止的水体中也更容易疯长。要净化水体水质首先需要在水中造流,使死水变为活水,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在流动起来的水域中再敷设填料和曝气设备,因其水量庞大,因而人工造流设备必须做到大流量、低能耗,否则运营成本太大难以承受,好在国外和国内都有公司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针对半封闭性的河流和封闭性的湖泊、水库等水体,由于氮、磷等营养盐超标导致藻类疯长问题,国内做了不少直接净化的尝试:主要有使用水生植物的营养元素吸收排除法、食藻鱼除藻法、微生物菌治藻法等。但水生植物净化法对氮、磷的吸收率低,需要大面积实施才能有一定效果,微生物菌治藻法小范围应用效果不错,大水面治理时投加量很大,大幅降低成本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食藻鱼除藻法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治理手段。目前,在我国一些较大湖泊有试用,且取得了一定效果。食藻鱼能化害为利,将氮、磷、藻类危害转化为鱼肉蛋白。不过为取得明显的治藻效果需要达到一定的养殖密度,而这样一方面在夏季容易出现缺氧问题,另一方面鱼类等构成了新的有机污染源,因此应该同时采取湖泊水体内曝气、湖水BOD直接降解净化等配套治理手段。针对我国常见的湖泊水体湖面水华现象,使用物理法排除或许是个花钱少的好方法。因为水藻就像地上的小草,同属植物,只要有光合作用,有营养元素,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特别是形成水华的厚厚的水藻层,除非喷洒化学药剂,否则很难有办法全部杀死。而采用物理排除法,例如采用全自动的藻类清除机,应该能比较简单地清除水藻漂浮层,省时省力。

国外河湖水体直接净化技术和实用实例

日本60年代中期,城市水系有机污染问题开始抬头,为此日本政府在水系污染治理上采取了污染源对策和河流环境改善对策。提出的污染源对策包括对排入污水的限制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场的修建,河流环境改善对策包括河床的清淤疏浚和引入清洁水体稀释。经治理后水质有所改善,但很多水系仍未达到水质环境标准,并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各地开展了多种河流、湖泊的原位治理直接净化试验。1983年,日本第一个河流原位治理直接净化设施在野川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此后在各地逐渐推广,如平獭川、古崎川、高良川、大倔川、富雄川等地都先后开工兴建了河流原位治理直接净化设施。进入90年代,日本建设省在全国范围提出并实施了规模浩大的河流综合水质保障“清流再生21”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直接普及、推广和实施河湖水体水质的原位治理直接净化技术。

据统计,在日本全国实施的河流原位治理直接净化项目中有80%采用的是浸渍型接触氧化法,接触时间一般为几个小时,净化效果很好。BOD去除率一般在70-85%之间,悬浮物除去率在75-85%之间,从而实现了河流湖泊水体净化的目的。

上一篇:译林版八下英语语法总复习资料下一篇:六世**仓央嘉措的最美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