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水体景观建设

2024-09-03

校园水体景观建设(精选5篇)

校园水体景观建设 篇1

0 引言

先哲老子的名言“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自古以来就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水体是校园重要的景观要素, 水作为最具魅力的园林景观, 在现代校园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水景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决定其无论是气势恢宏, 还是潺潺细流, 都是学校的标志和名片。

1 水景在校园绿化建设中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效应

1.1 水景在校园绿化建设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自然水体资源充沛的城市中, 进行校园绿地水景设计时, 往往将水景作为主体景观, 充分利用溪水、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 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景观内容, 例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 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来突出大学精神。在自然水体资源缺乏的城市中或者局部缺乏的城市片区, 常常通过开挖人工河湖、修建人工叠水喷泉等人造水景提升校园绿地景观层次, 例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利用地形特点设计叠水喷泉和人工湖形成以水为主题的景观大道。总之, 大学校园水体规划应立足通过点 (泉眼, 喷泉等) 、线 (溪涧、江河和沟渠等) 、面 (水池、湖泊等) 三种水体形式的理水手法, 实现动静适宜、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水景。

1.2 水景在校园景观中的作用效应

1) 景观效应:水景作为校园景观中最具魅力的审美对象, 是园林造景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校园规划中, 水景作为一种软质空间以其优美的流线, 在校园总体构图上起到了活化空间的效果[1]。驳岸系统和水景周边园路景观系统的植物种植也具有重大的观赏价值。利用水的造景功能, 能构筑出富有感染力的现代大学校园环境[2]。因此, 水体被广泛应用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 特别是学校新校区的景观规划建设更是离不开水系或水体景观。只有富有生命活力的水景才能给园林景观带来生机, 将整个校园景色之美灵动展现。

2) 生态及人文效应:校园水景规划由于受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等限制, 往往在水景尺度上因地制宜, 形成了许多微缩水体景观。小尺度体验式生态水景应运而生, 它们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生态体验, 还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3], 如调节学生的情绪、舒缓紧张心理、强化师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意识等。当然, 在校园内进行水景建设本身就蕴含着重大的生态价值。园内掘地开池不仅有利于排蓄雨水、调节气候、降低周边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 还能为园中浇灌和消防用水提供水源[4]。

3) 融合效应:水景独特的观赏特性, 其表现形式多样, 且易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因此, 在进行园林水景工程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水景工程的作用及其特点, 达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 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美[5]。水景不仅是美丽的景观, 更是良好的融合剂, 能将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建筑物等有机融合在一起[6]。现代园林水景由观赏性向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环保性及纪念性开拓。在校园水体景观建设中应高度重视亲水性, 努力创造人与水接近的条件, 如建设亲水平台、亲水广场、入水踏步、漫水桥、斜坡绿地等, 实现寄情于山水绿色校园的构想。

2 校园水景建设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

校园水景建设的重要性日渐显现, 水景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设计和规划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 目前水景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肆意模仿、缺乏创意、注重短期效果和水景外在形式、忽视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性。

2.1 水景规划设计和施工缺陷

1) 水景设计忽视场所特性, 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一般的景观水体 (如人工湖, 人工水池等) 大都设计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 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联通的校园水生生态系统, 存在片面追求高档豪华、以人工代替天然、景观缺乏自然风貌的现象。

2) 景观“软化”处理有待加强。设计大面积的硬质广场、硬质基底、硬质驳岸, 这样不仅与周围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差, 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韵味, 破坏了水生生态群落的稳定性, 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而且还增加了投资成本[7]。

3) 规划设计文化缺失, 不能体现文化精神。

4) 盲目设计加上不完善的管理与维护体系, 给后期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5) 水景设计施工过程中生态环保意识差,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项目配套的绿化设计不合理, 不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 往往是先破坏, 再改造, 对未破坏的环境也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 绿地水景水源获取途径单一

校园绿地水景中景观用水水源主要有自然水源、地下水、自来水、雨水等。在没有自然江河、湖泊的校区主要水源通常是地下水与自来水, 造成了追求景观效果和水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校园人造水景往往忽视当地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 水景观的建设规模和用水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不顾水资源现状而大量运用水体进行校园绿地造景的现象直接导致了绿地水体景观效果不佳。

2.3 绿地水景中生物多样性缺乏

水中生物的多样性和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及水质的稳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动物的存在能创造很好的园林意境, 使园林水景工程变得更有灵性和生机, 如“鱼翔浅底”“听取蛙声一片”“清风半夜鸣蝉”等。从生态和理水的角度上看, 很多景观水体硬质驳岸人为地割断了水、陆生物的联系, 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无法形成, 水中完整的生物链无法建立[8], 忽视了周围生物群落特别是动物的存在。

3 学校水景建设生态性体现和可持续性发展

学校水景建设要满足生态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到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水景, 丰富校园的园林景观。生态可持续的水景设计方法应该遵循充分运用自然及地理因素、体现文脉并节约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则。现代学校水景建设中越来越重视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建立生态型和可持续型水景才是我国大学校园水景发展的最终目标[9]。

3.1 营造生态良好的校园水体景观 (生态型水景)

只有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而水景设计又是生态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景设计应当融入生态关怀[3]。在引入自然河流的校园景观理水中, 要建立河流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 实现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良性过渡。在人造水景中, 要加强对水生植物群落系统的重视, 同时实现驳岸陆地生态系统中遭受破坏生物群落的再生与恢复。在进行校园水景建设时, 要根据学校的地理环境特点及环境现状等因素, 运用生态学、生态规划等原理, 综合考虑景观生态美学的要求, 确定水体生态景观的规模和形式, 构筑有机的大学校园生态系统, 以求最大限度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10]。

3.2 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校园水景建设 (可持续型水景)

现代园林理水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把握时代的脉搏, 汇之以现代艺术的特质, 进而塑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现代水环境[11]。在校园水景设计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 设计者在安排最佳的师生活动的同时, 要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尽可能小地干扰水资源的循环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生长等。水体驳岸的处理不应损害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生植物的布设、水生动物的放养密度都应有利于水体的净化。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 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水体生态系统。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水景设计的终极目标,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增强水景设计的现实意义。水景的可持续运行, 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水源, 节约水资源。

3.3 学校水景雨水利用、中水回用技术

雨水是校园景观水体的理想水源, 校园雨水的调蓄利用是校园节水的方向之一。中水的产生是不间断的, 这些中水补充至景观用水, 经过循环, 可令“死水”复活, 从而使景观水体水质得到很大改善[12]。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技术在学校人工水景设计中的应用, 可有效解决绿地水景水源紧缺的问题, 实现水景的美观与可持续运行[13]。

雨水和中水利用在大尺度上的城市绿地水景应用上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或者规划缺失而显得捉襟见肘, 而在小尺度上的学校绿地水景应用上则游刃有余。例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利用校园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中水喷灌及校园水景补给用水;天津大学以建设以水为主体的生态大学为目标, 其污水经过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 被输入天津大学的四个人工湖中, 有效的解决了校园景观用水的需求问题[14]。

4 结语

校园水体景观因其多变的表现形式及集景观、生态、人文等于一体的作用效应, 决定了其在校园景观中的突出地位,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前期规划设计和后期施工管理存在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 导致目前水景建设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新时期校园水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深入研究并实现学校水景建设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园林水体景观设计的思考 篇2

[关键词] 园林 水体景观 特点 要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39

园林水体景观主要是一种仿照大自然天然山水景观的形式,溪流、瀑布、人工湖、喷泉、水幕以及池塘等景观常被运用。园林水体景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利用水体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而且还能够借助水体流动性的特点,减轻园林周围其它建筑物的凝滞感,动静结合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立体感。

一、园林水体的景观特点

(一)有动有静

地形不同,造成的水的形态也不一样,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的水受地形影响,水的状态表现为静水和动水两类,静水宁静安详,能形象地倒映出四周环境的景色,给人以轻松、温和的享受;动水活泼灵动,或缓流,或奔腾,或坠落,或喷涌,波光晶莹,剔透清亮,令人感受到欢快、兴奋、激动的氛围。水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可以展现出静处则静,动处则动的“情感特征”。水平如镜的水面,给人以平静、安逸清澈的环境和情感,飞流直下的瀑布与翻滚的漂水又具有强烈的动势。

(二)有声有色

运动的水,无论是流动、跌落还是撞击,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使原本静默的景色发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律动水声和天真活跃的生命力,这就是水的音响。瀑布的轰鸣,溪水的潺潺,泉水的叮咚,这些模拟自然的声响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构成园林空间特色。

(三)扩大空间景观

水边的山体、桥石、建筑等均可在水中形成倒影,另有一层天地。很多私家园林为克服小而挤给视觉带来的阻塞,常采用较大的水面居中,建筑周边布局,用水面扩大视觉感。水是一种平淡无奇的物质,它与周围景物结合便会表现出或幽静宁远,或热情昂扬,或天真质朴,或灵动飞扬的意境。

二、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一)园林水体景观的层次感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布局上主体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利用水这一动态元素与周围的静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使得园林的环境空间在构成上显得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使人触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让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无限的空间,身处园中,感受真实自然的山水,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天人合一。

(二)园林水体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在布局上追求回归自然的基本原则,切忌形似的模仿,需要设计者将园林建筑美与自然水体美相互配合。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要遵循追求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呈现出不规则、不对称的建筑格局,在错落有致的景观布局当中,自然的山水是园林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水体景观则是观赏和营造气氛的点缀物,植物配合山水自由的进行布置,道路回环曲折使人置身其中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从而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的交融境界。

(三)园林水体景观的视听感受

现代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延续着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并在动静结合上融入了现代化的手法。例如使用灯光喷泉的设计方式,通过对喷泉的造型设计和灯光处理来体现园林景观、周围环境以及人文三者之间的联系。在对喷泉的造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综合利用不同的水型,让各具特色的喷泉以组合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用不断变换的造型给观景者带来更加奇幻、美妙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高亚红,王志佳.浅谈扣何利用自然风景地貌营造园林美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2]何建伟.浅谈斟林的水景设计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7(08)

作者简介

校园景观水体设计综述 篇3

1景观水体设计的背景及现状

景观水体设计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就开始有所体现。国学大学者胡适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书院可以和欧洲的大学相提并论, 并认为“书院之废, 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 一千年以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 将不复现于今日了”[1]。运用轴线来组织景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在此以后, 我国校园建设速度加快, 校园规模也逐渐变大, 景观设计形式也比较成熟。进入18 世纪后, 封闭模式学校开始转变成开放且轻松活泼的自由民主校园模式[2]。在这样的趋势下, 学校开始变得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关注校园与大自然的融合, 水景景观也逐渐引用到校园景观之中, 并成为校园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大学校园景观水体”关键词, 可以看到近年来, 每年都有相当数量规模的学术论文, 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校园景观水体进行理论研究。例如,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 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来突出大学精神。校园景观水体设计一般从景观水体布置、水生植物选择、驳岸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由于高校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 不同的高校对于景观水体设计的方案是不同的。以武汉为例, 武汉大学依东湖而建,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则坐落于南湖之畔;以苏州为例, 苏州大学老校区坐落于古老的相城河边, 而新校区则建立在风景优美的独墅湖畔, 苏州科技大学则依石湖建立。他们普遍将校园传统文化和当地中原文化融入设计中, 成为校园景观的主体。特别是校园水景要体现其文脉特质, 彰显学校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沉淀。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环境理念的不同, 一部分以校园总体为规划, 从立体层次来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有的以突出校园文化特点, 同时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原则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从学生角度, 思考学生行为角度和心理角度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以突出校园经典形象, 同时激励学生对于学校的向往感觉来设计景观水体, 使景观水体变成学生休息小憩的好地方。虽然各个高校的方法不同, 但是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得到重视是不容置疑的。

2景观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备受关注的时候, 仍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校园景观水体设计新兴, 设计规划的同时会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前我们该如何发展景观水体的设计。

2.1 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设计方法加上不完善的管理与维护体系, 给后期的水体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的绿化设计不合理, 不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 通常是先破坏, 再进行改造, 对没被破坏的环境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 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中,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例如, 湖中景观水体, 如果水位下降或者枯水季节, 水景就会失去趣味, 这是湖中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保持池水的饱满就可以解决问题, 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 得到景观水体设计的新方法、新理念。

3结语

景观水体的设计是为了营造生态良好的校园水体景观, 对于设计可以引入生态型景观水体设计, 使景观水体真正融入生态建设。加强对水生植物群落系统的重视, 同时实现驳岸陆地生态系统中遭受破坏生物群落的再生与恢复。此外, 还可以考虑到水体的“大小”, 大范围的水体和小范围的水体景观各有利弊, 通过小面积的精简, 不盲目追求“大”, “大小”理念也是值得关注的。也可以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把握时代的脉搏, 汇之以现代艺术的特质, 进而塑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现代水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书院文化是中国古代大学文化的核心[J].光明日报, 2005 (12)

谈民族文化对景观水体形态的影响 篇4

关键词:文化;民族;景观水体;形态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水的滋润和养育。水是文明之源,是世界文明赖以诞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水体形态千变万化,不管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是潺潺流淌的小溪都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或激情或恬淡的感情体验。亲水爱水是人的本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历来对水的钟爱是中国人永恒的情结,水文化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比中华民族更了解水文化丰富的生命内涵,它植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1.水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文化是环境的人为部分”美国人类学者赫斯特维茨指出文化“是自然地人化”。古代中国“文化”既指礼乐制度,又指修饰和教化。在西方,英语“文化”一词又作“栽培”意,而且“农业”、“体育”的词语中均有“文化”一词的构成。可见文化与农耕,与大自然,与人的活动都有某种联系。

水文化有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虚实相生的形态观,雅俗兼备的情态观。并且,三者有机地统于一体。如同一个人,有他的生命机制、物质躯体和精神品格。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有用的东西,价值成了事物延续下去的理由。理水有它的实用价值。早期人类聚落无不以水位命脉,傍水而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一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灌溉,需要泄水排涝;二是需要生活用水。“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乃为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其人,以育牲畜”。《管子•度地》所谓“宁可食无鱼肉,不可居无好水”。人类在生存斗争过程中,与水结下了深深的情结,水给予了人类生存的保障,人类赋予了水特定的文化符号。因为水,人类得以延续传承。

水体景观的塑造是人们为实现某种实用需求或精神安慰的一种途径。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自然因人的感受而具有了美,人得到了与自然和谐的乐趣。

2.景观水体追求的韵味和意境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的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景观意境是景观审美的一种状态,是各种感性的景观意象,引起人的审美情感方面的意趣心绪,产生联想和想象,在意念和情感中激起物外之境,象外之象,景外之情。

景观意境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感性的景观意象,是景观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信息传递给人以后,人所感知的景观;二是人感受到的景观所焕发出来的情趣、气氛,这其中有情感、理解、趣味、氛围、感染力和张力等;三是前二者触发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即象外“象”。这三者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景观意境是主观和客观结合的产物,是景观水体营建完成后,在景观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

传统的水景欣赏讲究蕴含的韵味和体现的意境,这也是体现水景的匠心所在。在处理水体景观方面,意在引起观赏者心中的联想,如以各种水口的设置表达源远流长、深壑藏函的感觉。有时甚至不用实体的水来表达水的韵味,只用水呈现的形态特征,比如“旱园水作”即是“无水而有池意”(明计成《园冶》)。白卵石表示沙滩,黑石寓意水,点缀芦苇,产生无水而有水意的感觉,在这方面日本枯山水表达的意境似乎更深刻。

韵味的追求经常与意义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水意义的解读而得到意境的无穷韵味。结合历史和文学典故通过社会习见的手法创造并表现出来所要表达的“味”。无数文人墨客描绘水体景观的诗词名句更能引起无尽的遐思。中国古典园林在这方面的实践上屡试不爽,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水体景观佳境。

3.水体形态的文脉传承

水体文脉可以理解为水体与文化在地区中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地区风格,它是文脉在城市中的延续,可以增强城市的个性特点,提升城市的形象。在城市人工环境中,除了适宜的休闲娱乐功能和公用设施外,人们对城市环境追求更多的是高度的人情化和丰富的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对城市中水体设计的要求,集中体现了人与水、水与环境、人与自然地文化关联。不仅是城市中特殊的物质景观,而且应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存在于城市之中。

在亲水空间的设计中应注意形体特征和文化的关联,将人们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物化为景观形态,更使有关水与漂泊、水与归家、水与失意、水与心境的联想获得物质形态的注解。同时城市水体环境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为水体形态文化景观的塑造提供了启示与动因。因此水体景观内涵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是人类的生活理想和创造能力在自然山水环境中的凝结化和形态化。

4.水體形态包含的诗画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史空间的艺术。水体景观环境既需“动观”,也要“静观”,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水体景观形态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理水的创作,是水体和其他造景要素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性。它运用各个艺术的特性熔铸于水景艺术之中,使得水体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种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水体景观中以具体的形态复现出来,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水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于文学艺术的结构。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大水体的动观游览路线绝非平铺直叙的简单道路,而是运用各种构景要素在迂回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也就是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划分,不流于支离破碎;组合,务求开合起承、变化有序、层次清晰。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和结尾,形成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的流动空间,表现了诗一般的严谨、精炼的结构。

因此,人们在游览中国古典园林所得到的感受,往往仿佛朗读诗文一样的酣畅淋漓,这也是园林水体和其他造景元素所包含着的“诗情”。

5.水体形态体现的地域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自然条件促使其形成了地区风格,地域性是城市基本属性之一。芒福德曾说“未来城市的职责是充分发展地区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因此水体在参与城市建设、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水体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研究城市的文化形象特征,才能把握城市文化脉络的走向,规划创造出充满地方特色、性格魅力和生命活力的现代城市形象。水体文化的地域性体现了城市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改造和利用,主要反映在城市形态与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的协调方面,如天津、郑州等城市的沿海沿河景观给人步移景异的魅力特征。

一个好的城市人工水体景观应具备的特点,首先是建立在满足地域特点的水景语言模式基础上的艺术和文化的符号表达;其次,水体景观的终极目的是为满足生活其中的人,水景形态各要素的尺度、式样、色彩、材质等各方面应适应人的需求;第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水体应该满足行为群体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包含民族特色、易辨性等。

6.结语

水体景观文化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在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以后,前人贤哲的人格魅力和理想信念也会通过水体景观文化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得到确认和加强。因此,在水体景观形态的创造过程中,要不断的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文化符号,使这些有特征的文化符号在水体形态中得以展现,培养人的爱水情怀,倡导人水和谐理念,更新治水观念,增强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刘钢纪.美学与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2] 武廷海.追求城市的灵魂[J].城市规划,03/1997:P25-28

[3] 余以平.城市景观的特性及塑造[J].中国园林,04/2000:P53-55

校园水体景观建设 篇5

关键词 水生植物;水体景观;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水生植物在水体景观的生态设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的净化水质,对于水体景观的水质具有极大的保护作用[1]。水体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对于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想促进和维持水体景观的长期发展,必须要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对于这些水生植物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应用[2]。

1 水生植物的概况

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s)一般是指能够长期在水中或水分饱和土壤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如水稻、红树林、莼菜、睡莲、布袋莲、水蕴草及满江红等。以在水中分布状况划分,可再细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出水植物3类。如荷、莲、石花葵及水草等[3]。广义的水生植物包括所有沼生、沉水或漂浮的植物。依据植物旺盛生长所需要的水的深度,水生植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深水植物、浮水植物、水缘植物、沼生植物和喜湿植物。

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泳运动员或潜水者。它们常年生活在水中,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本领。它们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成为丝状(如金鱼藻)。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和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4]。水生植物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发达的通气组织,莲藕是最典型的例子,它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眼,这就是通气道。孔眼与孔眼相连,彼此贯穿形成为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这样,即使长在不含氧气或氧气缺乏的污泥中,仍可以生存下来。通气组织还可以增加浮力,维持身体平衡,这对水生植物也非常有利[5]。水是生命的摇篮。在水生环境中还有种类众多的藻类及各种水草,它们是牲畜的饲料、鱼类的食料或鱼类繁殖的场所。开发水生植物资源必须坚持科学,不能盲目发展,尤其是对外来水生植物的引进上,必须注重生态平衡,这样才能真正对国民经济起好的效果和作用。

2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的净化有自身的净化系统,水生植物净化系统是将污染湖水或河水引入现存的湿地塘或以创建的湿地塘中,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形成的微生物膜对有机质的降解作用和植物本身对营养盐的吸收作用而去除污染物,挺水植物具良好的遮光作用,可有效抑制藻类的增殖,净化后的水重新排回湖泊或河流[6]。

水生植物净化作用主要是净化塘,净化塘是某一种水生植物在其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来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水生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生植物群体通过沉降、阻滤、吸附等作用来进行污水进化。这些水生生物通过自身的根系、茎进行吸收,把污染成分变成营养物质,或者分解转化有害物质,在那些污染严重的水体中种植大量的具有较强净化能力耐污染的水生植物,使这些水生植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质,恢复水体原有的养分。这些水生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还可以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达到改善水体水质、降低或者消除污染的目的。这些水生植物可以选择浮萍、水葱、凤眼莲等。

3 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水生植物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具有欣赏价值,还可以改善水质、净化水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体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水体景观应该具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进行设计、建造时要从全局出发,全面、综合的进行设计建造,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水体景观。在进行水体植物的规划、选择时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来进行水生植物的选择,并且要依据和谐统一、均衡发展的原则进行布局,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结构,不断地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来发挥水体景观的生态作用。

4 水生植物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水生植物对于水体景观的影响重大,要想充分的發挥利用这些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4.1 注意水生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会随着季节而发生一定的改变,水生植物也不例外。在进行水体生态景观的规划时,一定要根据这些水生植物的季节性进行选择,错开水体植物的生长周期来搭配,这样可以保持水体景观的多样化,充分实现水体植物的美学效果和水体净化功能。

4.2 注重水体植物的养护管理

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利用,这些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欣赏性,还可以充分的净化水源,防止水资源的恶化。但是,在这些景观规划时还要考虑到水生植物自身的养护和管理,不能只用不养,这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因此,一定要注意水生植物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生植物是水体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水体景观内容,还可以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因此,在进行水体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要合理的利用这些水生植物,并且注意水生植物的养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骅.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其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2]李妙.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其在长沙市居住区水景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3]储荣华.水生植物的生态和景观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黄喆.南宁市青秀山玫瑰湾水生植物景观设计[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5]唐丽红.城市景观水体适宜水生植物筛选与配置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6]杨立红.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上一篇:案例导向论文下一篇:党委政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