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

2024-05-28

校园景观设计(通用12篇)

校园景观设计 篇1

1 引言

校园景观具有多重功能性, 它不仅要为师生工作、学习及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同时与学校的形象、品牌、荣誉、质量等都紧密相关。良好的校园景观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 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进步和精神追求的延伸, 创造特色的校园景观, 已成为当今校园景观建设的重要目标。

2 校园景观特征

校园景观特征除了具有景观的艺术性、生态性、文化性、旅游性等共性特征外, 还具有以下独特的特性。

2.1 特色性

特色即指便于识别, 易给人产生深刻的印象。校园景观特色性创造要依据学校本身的学科特色和人文文化及对历史积淀的挖掘。

2.2 育人性

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冶其情操, 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使师生在环境中充分体会到环境对人的影响, 使人对环境产生归属感, 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2.3 场所性

场所是有行为的场地, 脱离了行为活动, 则不能称之为场所。校园的场所精神正是校园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 校园景观要营造具有场所性的空间环境。

3 武汉农业学校校园景观特色塑造分析

3.1 学校概况

武汉农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 学校地处武汉市西大门107国道旁,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 是一所政府办学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隶属武汉市农业局, 是武汉市唯一一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中专学校。

3.2 规划设计理念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本次景观设计理念为“田”。“田”积淀下了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最精华的智慧, 连同那充满诗意的景观。“田”告诉我们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过程, 用最少的工程, 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收益。

3.3 规划结构

根据学校的地理环境特点, “田”构成了整个校园结构的统一肌理, 是场地空间形成和活动内容设计的基本结构。整个校园规划在空间上呈现“一心两轴”的布局结构。“一心”即以教学楼和综合楼组成的教学区为中心。教学区在整个校园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理位置, 是学校的职能重心所在。“两轴”:学校原本的布局就存在一条自北向南的轴线, 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校园, 但由于轴线的尽端没有设置出入口, 轴线被弱化。考虑到以上因素将其作为学校的次要轴线;根据学校的入口位置新规划一条轴线, 从学校大门穿过篮球场一直到综合楼, 整条轴线从东向西横贯整个学校, 作为学校的主要轴线。

3.4 景观分区

3.4.1 “林中之田”景区

学校主入口位于校园的东部, 面临着107国道。入口广场采用后退扩大式的布局方式, 与改建后的弧形大门形成呼应。在广场入口新建2个模纹花坛对整个入口景观进行色彩点缀。模纹花坛上“以德为魂, 以能为本, 以勤为径, 以创为先”16个大字, 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进入大门后, 整体绿化采用规整式布局, 体现学校庄严的风格。两排雪松并排栽种, 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 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球场, 然后是综合楼。以前的入口大道从6m改建为10m, 两侧花坛拆除, 培训楼前的小树林改建成林下广场, 导入新鲜空气, 体现自由亲切的氛围。整体绿化景观取意“林在田上, 田在林中” (见图1) 。

3.4.2 “励学之田”景区

此景区位于学生宿舍区内。该区主要布置励学的景点, 如“滴水石穿”通过“滴水石穿”的故事。告诫同学们只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定可以成功。

3.4.3 “明德之田”景区

此景区位于教学区, 主要为教学楼和综合楼的师生服务。主要景点包括五色广场、竹景园、思源石等。“五色广场”通过规整的地块分割, 强化“田”的视觉冲击, 表达对五色土地的热爱。广场中央立有万人师表——孔子的雕塑, 雕塑底座写有“厚德载物, 为人师表”8个大字。满园的青竹, 稀疏的石凳, 蜿蜒的林间小道, 暗喻老师高风亮节的气质。“思源石”主要是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3.4.4 “和谐之田”景区

此景区位于教职工生活区内。主要景点为弈趣林、濯玉亭、春晖园、疏林花境。对教工宿舍旁的杉林进行景观改造后命名为“弈趣林”, 教职工可以在林中建立露天棋盘, 以棋会友, 丰富业余生活。“濯玉亭”取于“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之意。

3.4.5 “文化之田”景区

此景区位于校园的最南边, 景点最为集中。主要景点有智慧之路、启航、希望之门、静思亭、桃花坞、书香亭、曲径通幽、梅园等。“智慧之路”采用浮雕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文化故事、耕读故事。“启航”寓意来到这里的学生能在人生的航程中扬起风帆, 开始新的拓新之旅。“希望之门”采用简约的风格和经典的中国红在绿色的空间中别有韵味。

3.4.6 “生命之田”景区

此景区位于实践基地中。这里是一个纯天然的生态空间, 同时也是一个绿色的生长空间。学生在这里体验自然, 感受自然。自然、生命在“田”的空间里生长、繁衍, 通过人类的参与, 进行自我消解, 形成一个动态的空间, 一个人类与自然契合的空间。在这块生命的艺术“田”上, 学生可以与大自然进行对话, 向大自然学习。主要景点包括群芳荟萃、林海浮云、春华秋实。

4 结语

通过对武汉农业学校的景观规划设计, 深深感受到在校园景观营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校园景观的本质, 深入调查分析校园基地现状, 结合学校学科特色, 延承其历史文脉, 体现时代特色, 造就延续整个学校生命与校园文化的景观, 营造出具有场所性的多样化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景观生动活泼、千姿百态, 独具特色。

摘要:探讨了校园景观的营造要与学校的类别和性质的联系, 针对体现办学特色、育人性和场所性, 校园各功能分区特点等, 以武汉农业学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对校园景观特色营造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校园,景观特色,特色营造

参考文献

[1]朱字恒, 王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规划概述[J].建筑学报, 2004 (1) :29~31.

[2]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 2005 (2) :7~8.

[3]朱晓霞, 唐红, 刘文兰.兰州商学院榆中新校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J].现代园林, 2006 (8) :5~7.

校园景观设计 篇2

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向师生传递一种关心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渐落实到今后的生活工作实践中。结合上述目标,对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也应本着如下设计思路进行:调查了解所在校园目前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结合校园空间利用者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水景空间布局;设计方案需要同时考虑该校园的地域特点和人文景观;在设计手法上,采用预园、圆弧、曲线、方形与轴线相结合,并以植物进行空间分割,形成优美有序的校园氛围。

二、大学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

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生态性与艺术性应用任何一种校园水体景观都是作为环境系统而存在的,由大量“活”的物质、能量及物种而存在。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水体景观,包括水体内部、水体与外部环境、水体与水生动植物以及水体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水为媒介的水体景观应具有生态性,应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本着节约原则,合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同时,做好水体景观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通过放养水生物等增强其自净能力。另外,从艺术性的角度看,水体景观在设计时也应该保持好其审美特性。如强调其透明光滑、纯洁无瑕的自然之美,如锥、如柱、如环的形态之美,供养生命、激发灵感的功能之美,寄托伦理哲理的情感之美,融会文化与艺术的古典之美,以及传承发展的现代美等。

2.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性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主导精神,也浓缩了大学发展的思想历程,反映了大学的特色。其在传统景观造型的设计中也被赋予一定的理性精神,承载着人类理性的文化精神。在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强调其与大学文化的共融性,赋予其承载和表达校园文化的能力,并通过富有活力与变化的水体景观加以表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校园的历史传统文化作为水体景观设计的主题。

3.对水体景观的感受性景观是为人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使用方便。因此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在考虑生态性、艺术性以及融合性的基础上,更应考虑人的感受。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征,设计出更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和感官感受的水体艺术景观。水在人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调节人的心理、体温、新陈代谢等。同时,水还能触发人们的各种感官感受,激发人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水体与人的心理感受渊源密不可分,水体景观能引发人们的整体环境意象。

三、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 篇3

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和学生接触媒体习惯的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及途径亟须更新和调整。研究高校如何打破常规校园文化传播模式,运用学生们经常接触的媒介、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传播、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将网络传播与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相结合,通过网络传播进一步扩大与加深校园景观的文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大学校园景观中最能感染师生的特色景观小品的创意与设计,令其体现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寓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与认识整合功能,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同时,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招生就业工作提供有利的支持,是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更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互联网融合创新时期对于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与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互联网融合创新时期。截至2015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68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余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个,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 在此阶段,互联网已经影响到我国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传统产业也在不断探索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之路。

作为现今移动互联网中最受用户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微信是手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突破了时空限制,能够拉近沟通者彼此间的距离,给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带来了空前的便利。微信作为新兴的新媒体具有移动性、便携性、个性化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微信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交流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微信,我们应该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充分的开发它的积极影响,微信作为新媒体,对喜欢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以微信媒体为主,配合微博与贴吧的信息传播,可以更加有效的向当代90后大学生传播校园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深其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加深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作用。小品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传播文化功能,包括建筑小品——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等;生活设施小品——座椅、电话亭、邮箱、邮筒、垃圾桶等;道路设施小品——车站牌、街灯、防护栏、道路标志等。

作为21世纪的大学,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景观的建设,努力把自己的校园景观建设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作为主要服务于师生的大学校园景观,应能和师生达成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个性。理想的大学校园环境,不仅要求有布局合理的景观,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匹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使大学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都是文化的载体。

在校园里,校园环境的教育意义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加深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许多高校在校园建设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蕴含不同意义的景观小品,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校园环境的质量,并且陶冶了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激发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景观设计是大学环境塑造的重要方式之一,校园里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思想自由发展,有益于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人的性格形成与环境具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人的健康也和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大学校园里,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为了更加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我们应该利用微信打破常规的校园文化传播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运用音频、视频、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经过设计的有关校园文化的相关资讯通过移动通信工具在大学生之间快速传播。相比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微信平台传递信息更人性化、更便捷、更符合现代大学生使用媒介的习惯及兴趣,极大满足了大学生对校园生活资讯的需求,以微信媒体为主,结合微博与贴吧等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将网络传播与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相结合,通过网络传播进一步扩大与加深校园景观的文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大学校园景观中最能感染师生的特色景观小品的创意与设计,令其体现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寓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与认识整合功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目前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与校园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常用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媒体是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等。然而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兴起及发展,且深受高校大学生的欢迎,是大学生日常使用最多的媒体,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对于传统校园文化传播媒体如校报等接触时间有所下降。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缺少适合高校大学生媒介接触特点及阅览习惯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案,传播信息缺少设计技巧,媒体选择没有契合大学生的兴趣,因此传播效果不佳。 高校应该通过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及景观小品设计项目研究及实践,更有效的整合校园文化传播媒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更有效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及传播的效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与认识整合功能,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传播内容与传播方法

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篇4

1.1 校前区

校园前部空间是以学校主入口为界的周围区域, 由学校和学校所在的城市构成, 这一环境空间:一方面用来引导校园景观序列;另一方面也可以烘托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在学校的组成形态和构成方式上有着独特的意义。比如, 斯坦福大学校园入口的“棕搁大道”就是斯坦福的象征:这个“棕榈大道”使斯坦福大学校园与附近的帕罗阿尔托镇相连接, 纪念教堂和远处的山丘是大道的远景。

1.2 教学区

教学区是校园的主要区域, 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办公楼等校园建筑, 这一区域肩负着很强的功能性, 是校园展示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使校园里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这里是师生聚合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必须创造良好的人文景观。

1.3 学生生活区

这一区域主要由学生宿舍、学校餐厅、澡堂和学校的商务区构成, 这里是学生学习以外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 这个区域的景观设计应该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加强景观文化的塑造, 扩大绿化造景在设计当中的比重, 设置充足的交通服务设施, 让学校师生感到舒适、温暖和便利。

1.4 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是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 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体育活动区包括体育馆、操场、游泳池、球场、器械运动场地等。由于大型体育馆占地面积比较大, 又比较容易起灰尘, 产生较大的噪音等原因, 所以, 该区域的景观设计应着重强调绿化, 以保证附近宿舍和办公楼的师生不受干扰。

1.5 休闲区

休闲区一般是指学校里的游园、花园、广场等区域, 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的空间环境。如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 已经成为令人身心愉悦的校园中心景区。

2 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1 功能性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是物质功能, 二是精神功能。以清华大学校园为例, 在重点景观建设的选址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心理, 如闻一多雕塑, 即位于教学区与清华园的交接路口, 紧邻西阶教室, 同时又是通往图书馆、学生宿舍的主要路口, 因此, 它是学生流量最大的线路之一;另一方面依山而建, 相对封闭的空间有很强的领域性, 学生们课外英语角即选在此。

2.2 内涵性原则

在满足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 校园景观设计者应积极思考, 不断创新思维, 突出校园的独特内涵。例如, 清华大学的大礼堂, 其建筑的外环境设计就恰当地衬托出了校园建筑厚重的历史感, 吸引人们在此停留驻足、凝神静思。“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推及任何一个校园的景观设计, 可以看到景观的成活必须植根于校园文化这条文脉, 只有真正领会学校的治学精神和办学理念, 只有真正了解学校的校风和历史沿革, 才能为校园景观注入内涵, 这种设计才能是“活的”。

2.3 安全性原则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安全性, 也是校园景观设计原则中的重要部分。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大学都要求改善“空间设计的安全性”, 例如, 教室、阅览室、图书馆的自习区域和校园里步行道以及园路、停车场、宿舍、校园人工湖泊、操场以及任何其它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为了降低校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除了应该加强监控措施 (如安装监控器等) , 校园景观的设计者们须特别考虑到这一原则。

2.4 经济性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在符合以上原则的前提下, 还要坚持经济性原则。校园景观设计不要单单为了建功树勋, 建造一些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景观设施和小品。在大多数北方校园中尽量减少使用水景和大草坪。要提高校园景观建设的实效性, 避免二次建设以及低效率的维护管理。

3 结语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校园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除了考虑学生的行为、心理、审美因素外, 还须准确地把握历史文脉和校园文化精神。当然, 建筑、环境景观仅仅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背景, 教师、学生、工作人员才是真正的“演员”、“主人”和最美丽的景观。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是营造优美和谐校园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校园景观设计能够反映出学校教育的学术理念和长期积累下来的人文精神。本文从校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功能划分和设计原则等方面对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功能,原则

参考文献

[1] 吴劲章.生态人局造园心法[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3)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篇5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中小学校:

根据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闽委教宣〔2012〕68号)文件的部署,为如期完成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现就组织开展中小学(含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验收依据: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闽委教宣〔2012〕1号)、《关于组织开展“学雷锋弘扬福建精神”主题读书活动的通知》(闽委教宣〔2012〕26号)和《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暂行标准(试行)》(闽委教宣〔2012〕40号)精神,对各地各校申报的校园文化先进校、书香校园和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二、申报验收项目安排: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规划,全市将评选首批100所“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所“书香校园”和300名“阅读之星”,各县(区、市)申报数量见附件。此外,每个县(区、市)推选5所省级“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直中小学校应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和“阅读之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的申报。

三、申报验收时间安排:

(一)各学校于2013年1月31日前完成自评并向县(区、市)教育局申报,市直学校直接向市教育局德育科申报。

(二)2013年4月1日前各县(区、市)教育局完成评估验收并向市教育局总结上报。

(三)2013年4月—6月市教育局将组织对各地申报的学校进行分类评估,并于6月15日前向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申报。

四、申报材料要求:

各地各校请将《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合格)学校”申报表》、《福建省“书香校园”申报表》、《福建省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申报表》、《福建省中小学“阅读之星”申报表》以及各项目汇总表(各一式两份)于2013年4月1日前寄送泉州市教育局德育科,申报材料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22783508@163.com邮箱。

五、其他事项要求:

本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牵涉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加强和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组织学校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工作规划,做好县(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合格)校的创建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确保到2014年省、市、县(区、市)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对所辖90%的城市中小学、7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验收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

附件:

一、泉州市首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书香校园”、“阅读之星”名额分配表

二、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

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文案由沈阳艺馨校园文化建设公司提供:

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

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篇6

关键词:高校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039-02

园林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园林景观强调的当然是对师生的作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才的摇篮,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校园不仅应提供用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根据当前多元素,综合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探讨适合高校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对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进行指导,进而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环境,适宜的工作、学习、空间。鉴于这些设计要求,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尤其重要。

1场所精神的提练和情感文脉的注入

人文主义的词源于拉丁文来自古希腊的教育,教育与人文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把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使这种思想在人们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而这一点在一般高校设计景点几乎都贯穿了这种思想。

(1)校园小广场。在进入小广场的路口上,如出口的一排挺拔的雪松,不加装点,显得很严肃,寓意校园是一所神圣的知识殿堂,广场中心国旗的伟岸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众人面前。它时刻警醒大学生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仅此,如果仅有一种庄严的氛围似乎又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在旗杆下放上一盆对节白腊,一株植物四种不同枝叶,它更象征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盆景四周颜色绚丽的草花,形成花带,簇拥着盆景,意味学生拥护着校园。

(2)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它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存在于主客观之间,即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反映,即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主客的统一。高校广场喷泉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水底喷头喷出各种图案形成立体美,而所有的空间造型效果都要靠光影表达,在喷头边置灯,根据喷出的水柱恰如其分地反应灯光,为校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夜景照明。几乎所有高校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那象征着生生不息。夜景照明应当与校园周围环境结合,主要烘托校园气氛,并始终为学生和所需要的景观空间服务,遵循突出自然的景观特色,突出校园人文活动特色。

(4)道路设计。首先决定于校园绿地的规划形式,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场,正是小广场设在此处目的所在,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在出口处采用循环道,实行人车分流制,外环行车,内环行人,在小广场中用草坪围出一条条小径,形成放射状,为师生提供极大的方便。

(5)亭楼。“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常见的建筑,亭应设在靠图书馆旁边,这个地方最适合晨读,其寓意是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振兴中华的未来。唯有用功读书,奋发图强,才能承担所赋予的重任。

(6)教学区小园。它通常的精神核心理所当然落在正中心雕塑上,如园心雕塑是一名女学生手拿一本书,昂首挺胸展望未来,这尊雕塑明确反映学校对学生要求,用小饰品来反映主题,小中见大,看表面找实质。

2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1)以植物造景为主。着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园林单位 有树才有园,有花才有景,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春华秋实,树茂花艳,生命之类和季相之妙主要是通过植物景观来表现,绿色植物还能调节人的心理,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和肉体,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动感和舒适感。

(2)建筑环境的植物种植。小广场和大门处都设置草坪,使人进入校园都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广场上的草坪,用小黄杨做绿篱,把草坪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整个广场面的布置气势庄严。通过这种精神环境的塑造,展示校园美好的精神风貌,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道路植物的种植。在考虑到校园交通所需要的空间和绿化的需要,总体采用植物的有节奏的排列在道路旁,主道一律采用高大乔木,除满足其交通和遮荫功能外,更注重了与人行道植物的搭配和协调,樟树、石楠等冠大荫浓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并用桂花,棕榈大叶黄杨作为道路旁建筑的背景烘托主题。加之樟树与广玉兰、塔柏、小叶黄杨结合层次丰富。协调统一,韵律感强,简洁明快,既满足师生夏季遮荫又照顾了师生的视觉美,达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4)水景植物的种植。高校人工湖里的水是一种静态的水体,根据原有的鱼池和水沟改建而成,就地取材,并且根据原有曲折岸线做池岸改造为自然式的水岸曲线,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使它的外形美观,周围的水景植物与之协调,水旁的园林植物其姿态、色彩和倒影等,强化了水体的美感。湖边垂柳之间草坪相连,湖里倒影涟涟。利用倒影起到借景虚幻虚实结合的效果,人工湖中种植野生水草更增添自然的情趣。

(5)造景中穿插小品着力渲传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艺术效果。园林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泛的国土之上自然风景的美,同时园林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光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的风景,以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更新和安慰因紧张而成天忙碌的劳动生活。构成园林空间的景观除山石、水体、动物、植物以及园林建筑等到五大要素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设施,从而满足师生的休息娱乐,采用情景交融,用园林小品在所处环境中表达一个主旨,通过设计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园林景观设计多方面讲究艺术特色,往往是含而不矫作,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它的主观要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切合学校自身意义和办学目的等用来表达这种艺术效果的手法。

3 融入园林绿化的建筑设施

(1)住宿区建筑园林绿化。住宅区显得幽静、素雅,也体现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离老师宿舍外围用高大的水杉,樟树栽种成林带,摆上圆凳、圆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此休闲有惬意和深幽之感。学生宿舍成排成列,考虑到空间的问题,在每栋搂之前设花坛,栽种观赏性植物,又起障景作用,同时使空间显得宽阔不产生拥挤感。

(2)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化。校园共公建筑的绿化首先是共公绿地的选择,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校园园林艺术水平,使能适应改革开放与师生的需要。针对校园就是能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位置适中交通要方便,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节约用地,为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就在教职工住宅群最前沿设一个小广场,留出一定的空间,足够为他们进行各种集体活动周围,仍用樟树用作遮荫。

(3)草本花卉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常用各种草本花卉创造形形色色的群体装饰图案。多布置校内道路廣场,主要建筑之前的林荫道等处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对活跃环境气氛。启迪人们的思想都有重要意义。

(4)花坛设计。花坛布置的形式要和环境求得统一,花坛在园林中不论是作主景还是作配景,都应与周围的环境求得协调。布置在广场的花坛其面积要与广场成一定比例,平面轮廓也要和广场的外形统一协调,并注意交通上的要求不妨碍人流交通和行车拐弯的需要。

(5)花境设计。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混合种植,以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用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所以构图不是为了几何平面图案的美联社,而是为取得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之美。校园花境设计多在道路用地上布置花境,如道路两旁种植各色的月季,并用月季组成花境,形成流线形的带状。

(6)植物的色彩布局。校园植物是高校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等。必将出现绚丽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7)叶色 。高校小广场两旁如种红叶李、樟树、月季。让红叶李在月季与樟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春夏为浅绿,秋为深绿,落叶之前叶自身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红色,从而可欣赏到不季节的景色。

(8)层次。植物分层配制不仅影响高校园林景观空间感,而且是校园色彩搭配的最主要方法。以不同叶色的绿色度与花色,用不同高度的乔灌木层配制。可形成丰富的层次,特别是不同花色的乔灌木分层配植,更是园林中常用的一种配植形式。

(9)季相。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使得植物产生了型貌和色彩的变化,如:话的开谢、叶的层落,植物色彩丰富,交替出现优美的季相。在校园的春季有开红和黄的迎春花搭配成格式的花坛,开粉红和白色的樱花,嫩绿的垂柳;夏季有各色的紫薇、白色广玉兰、红色的一串红;秋季以色叶木为主。冬季有翠绿的雪松等使整个校园丰富而不杂乱。春天的迎春花,红花艳丽。其背景树上层是白色的樱花。夏季当其落花之时背景树又出现一片红叶李,带红叶李落叶,其背后又是一片苍翠的雪松。

4 结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坏境己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目标。相信,随着高校景观园林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小青.我国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研究[D].福建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文.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3.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祭彦加等.校园绿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6]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987.

[7]黄西奎.崇尚自然的中国园林艺术浅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6:179.

浅议校园景观设计 篇7

1 校园景观的作用

校园景观既要能满足学校功能的需求, 又能美化校园, 使校园形成一种具有文化特征的现代风格, 使师生拥有一个更便利、更人性化、更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1 校园景观要具有教育意义, 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 在进行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优美、健康环境的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甚至知识才能的增长, 让学生时刻欣赏美、感受美, 不仅可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 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

1.2 校园景观陶冶学生情操, 彰显学校精神

良好的校园景观能给人一种总体感和总体效应, 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办学理念, 所以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学校精神。因为凡是人才辈出的名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特色, 成功的校园景观必然追求体现与学校教育特色珠联璧合的表现形式, 使其熠熠生辉、照耀后人。比如说所有大学的校园景观是大不相同的, 它们体现的都是各自的大学精神, 都是自己学校特色的展现。

2 校园景观设计的宗旨

2.1 校园景观应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校园环境景观形态设计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大多数是设计者脱离实际, 脱离师生作为环境主人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如果校园景观设计离开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 也就丧失了校园环境景观形态的多样化和系统化, 使校园缺乏实用价值。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 所以必然要求设计者要主动考虑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校园景观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要求, 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重点考虑要素。

2.2 校园景观应体现地域性

校园景观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应依托场地具体环境集中反映地域特征。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都是地域环境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而是有形的、可以设计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大小、形状, 建筑的造型、布局特点, 周边环境的状况、特征等都是构成校园景观的重要要素。这就要求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必须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各类生态资源, 特别是校园内原有的空地、植物、水系、山峰等。

比如说北方校园设计时应注意: (1) 教室面南处及植被之间需留有充分距离以保证采光; (2) 建筑、植被应充分考虑西北风的防护, 活动区域不宜垂直于主导风向; (3) 建筑临近区及主要活动区宜多种植落叶乔木; (4) 慎用水景观, 并考虑到冬季结冰问题。中东部的校园四季分明、降水充分, 校园景观的设计限制较少, 所以只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充分利用四季分明的特点制造变化丰富的校园景观; (2) 对季节变化灵活处理, 考虑不同气候对场地带来的影响。

2.3 可以提供广阔的户外活动空间

而南方地区夏季温度较高、日照强烈, 降雨量大。强日照、台风、湿度、昆虫及真菌是阻止人们到户外活动的最大原因。所以校园景观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利用树叶和水作为温度的调节器; (2) 空间形式宜开敞, 但需有充分遮蔽; (3) 在户外活动空间及道路宜密集种植高大植物提供遮荫。

其实无论任何地方的校园设计都要注意乔木、灌木、草坪的合理搭配, 兼顾校园使用者在夏、冬两季对太阳日照和风不同的需求。

3 校园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在校园建设投入方面资金力度越来越大, 我国已经迈入了校园更新与建设的新的创造期, 所以在针对校园景观的设计一定要有要慎之又慎的精心。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以支持师生的正常教学秩序为基本目标, 保证校内学生的安全为前提, 合理组织校内交通流和车辆停靠, 不能对学校运作带来阻碍。而要实现上述任务, 需合理组织和运用空间。下面阐述一些设计校园景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尊重自然, 根据环境选择设计要素

不同的自然环境给校园景观的设计设置了不同的景观基地, 校园景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 从自然环境中提取校园景观设计的要素, 使得设计与自然环境想嵌合,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设计”。在自然景观丰富的区域, 应该留有更多的土地给公共空间的建设之用。

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符合地方特点的设计要素, 一方面需要在设计时从整个校园整体, 甚至校园所在区域的大环境进行考虑;另一方面需要从小环境分析, 充分了解本地绿化地紧邻的空间环境, 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 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3.2 校园塑造标志性的意象符号

从某种意义上讲, 景观也充当着一种社会角色。典型意象符号一般会成为人们共同的记忆。为了保存群体的历史和思想, 景观往往充当着一个巨大的记忆系统, 每一个景观都向人们提示着对共同文化的回忆。共同的记忆, 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并得以相互交流的强大力量。

3.3 校园景观塑造不能忽视传承

很多学校在旧校区改造的中出现了新与旧的结合矛盾。许多旧校区的改造不顾学校的文脉、肌理、风貌、特色等, 追求怪异风格, 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有的甚至直接照搬照抄国外的建筑形象来投个别决策者的喜好。但也有很多学校做的很好, 比如树立一些杰出人物的纪念雕塑、建一座纪念园、展示廊, 或者将校园中某条道路或小环境以校园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来冠名, 目的在于让学子们在缅怀中得到激励。

4 结语

校园景观不仅仅是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所在城市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校园景观设计, 不但应该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场所, 也应该为整个地区的公共环境服务, 体现地方文化教育的历史文脉。

摘要:校园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场所, 所以教师和学生对校园内部的建筑、文化设施、绿化设施、文化生活、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环境氛围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校园景观设计应当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中心, 满足师生必要的生活、运动、游憩等基本需要。

关键词:校园,校园景观,教师,学生

参考文献

[1]刘伟毅.新时期校园景观设计应把握的几个要点[J].山西建筑, 2008 (2) :85~86.

校园景观水体设计综述 篇8

1景观水体设计的背景及现状

景观水体设计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就开始有所体现。国学大学者胡适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书院可以和欧洲的大学相提并论, 并认为“书院之废, 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 一千年以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 将不复现于今日了”[1]。运用轴线来组织景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在此以后, 我国校园建设速度加快, 校园规模也逐渐变大, 景观设计形式也比较成熟。进入18 世纪后, 封闭模式学校开始转变成开放且轻松活泼的自由民主校园模式[2]。在这样的趋势下, 学校开始变得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关注校园与大自然的融合, 水景景观也逐渐引用到校园景观之中, 并成为校园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大学校园景观水体”关键词, 可以看到近年来, 每年都有相当数量规模的学术论文, 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校园景观水体进行理论研究。例如,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 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来突出大学精神。校园景观水体设计一般从景观水体布置、水生植物选择、驳岸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由于高校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 不同的高校对于景观水体设计的方案是不同的。以武汉为例, 武汉大学依东湖而建,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则坐落于南湖之畔;以苏州为例, 苏州大学老校区坐落于古老的相城河边, 而新校区则建立在风景优美的独墅湖畔, 苏州科技大学则依石湖建立。他们普遍将校园传统文化和当地中原文化融入设计中, 成为校园景观的主体。特别是校园水景要体现其文脉特质, 彰显学校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沉淀。还有一部分高校由于环境理念的不同, 一部分以校园总体为规划, 从立体层次来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有的以突出校园文化特点, 同时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原则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从学生角度, 思考学生行为角度和心理角度来设计景观水体;有的以突出校园经典形象, 同时激励学生对于学校的向往感觉来设计景观水体, 使景观水体变成学生休息小憩的好地方。虽然各个高校的方法不同, 但是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得到重视是不容置疑的。

2景观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校园景观水体设计备受关注的时候, 仍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校园景观水体设计新兴, 设计规划的同时会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前我们该如何发展景观水体的设计。

2.1 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设计方法加上不完善的管理与维护体系, 给后期的水体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配套的绿化设计不合理, 不注重对原有植被的保护, 通常是先破坏, 再进行改造, 对没被破坏的环境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 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中,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例如, 湖中景观水体, 如果水位下降或者枯水季节, 水景就会失去趣味, 这是湖中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保持池水的饱满就可以解决问题, 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 得到景观水体设计的新方法、新理念。

3结语

景观水体的设计是为了营造生态良好的校园水体景观, 对于设计可以引入生态型景观水体设计, 使景观水体真正融入生态建设。加强对水生植物群落系统的重视, 同时实现驳岸陆地生态系统中遭受破坏生物群落的再生与恢复。此外, 还可以考虑到水体的“大小”, 大范围的水体和小范围的水体景观各有利弊, 通过小面积的精简, 不盲目追求“大”, “大小”理念也是值得关注的。也可以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把握时代的脉搏, 汇之以现代艺术的特质, 进而塑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现代水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书院文化是中国古代大学文化的核心[J].光明日报, 2005 (12)

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篇9

1 生态型高校校园的相关概念

生态型的园林是在发展和继承了我国传统园林的经验的基础之上, 依照生态学的原理, 逐次营造出一种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植物景观的群落, 建立人与自然, 动植物相互和谐共处的新秩序, 追求艺术美、生态美、科学美相互统一, 让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并联发展, 从而实现了生态史上的一种良性循环。顾名思义, 生态型校园就是通过利用生态学中的原理和方法, 设计、规划、管理、建设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 尽其所能让所有的物种之间的布局结构趋于合理, 并对环境景观的研究、学习、休闲、活动功能于一身的人为生态系统。

2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总体规划

目前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校园的景观形象, 管理者和设计师们都在积极营造和设计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 期望通过优美的景观环境来吸引师资和生源。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但能给师生们视觉的美感, 而且还能缓解人体与精神上的疲劳,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造就多样的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营造这种优雅的氛围, 我们必须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和科学的设计作为依据。但是, 高校在规划校园的景观中还是有一些细节经常被忽视, 设计中缺少生态型的理念, 在造景中很少关注和研究具体植物习性和形态, 以及一些植物群落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地把植物景观看做校园建筑中的附属品。

2.2 忽视生态位的存在

广义地讲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在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功能和时空中的位置, 生态位反映的是物种与环境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链。很多植物都是群生共处的, 它们之间是双方获利, 彼此相互依存共生的。比如地衣就属于菌与藻的共同结合体, 兰科、豆科、杜鹃花科以及龙胆科中的很多植物, 都是和真菌彼此相互依存共生。有的植物种所分泌出来的物质会是另植物的发育和成长的饲料和化肥, 例如豆科类植物的根瘤菌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氮, 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的含量, 再比如黑接骨木也对云杉根的大量繁殖和分布是有利, 七里香与白蜡生长在一起时, 互相之间都会有显著的促进和催生作用。相反, 也有一些植物之间是相互抑制生长的。有些植物在分泌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危害和不利。比如云杉与松树、松树与白桦等, 这种植物就不能连片种植, 因为它们之间总是相互抢夺营养, 从而导致了一些物种的不良生长。生物界中的还存在一种寄生和绞杀关系, 在园林植物中经常出现的杨树锈病、苹桧锈病、松栎锈病等, 就是因为设计者忽视了植物种群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而造成了景观设计的失误。

2.3 无视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师为了得到较好的景观设计效果, 通常会采用唯美的景观设计方法, 从而忽略了师生、职工对校园环境的感受。可以说, 大学校园绿化设计对人的精神和心理行为的影响是随处可见的, 只有认真的通过研究和分析师生的心理特征和师生们对景观环境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解决景观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完全符合师生精神和心理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景观。

2.4 经济成本过高

在高校的园林规划中, 管理者和园林师, 为了达到快速绿化效果, 在极端的时间内形成景观, 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经常会出现大规格苗木移植, 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全冠的种植,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树移植。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会为了达到设计的要求, 从遥远的城市或林区将大型苗木进行一次次的调运。这一过程总会导致苗木的大量失水, 枝干和根系严重受到伤害, 加上后期的管理不够完善, 从而导致了苗木成活率的逐渐下降。更为重要的是, 原来生长区的苗木所形成的这种小气候也被打乱, 这就无形中让原本很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

3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景观以城市生态学为依据, 以植物造景为基础, 其生态效应包括降低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改善小气候、游憩与文化娱乐等功能。植物景观涉及的生态学原理, 在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中已有体现。如陈溟子的《花境》“草木之宜寒宜暖, 宜高宜下者, 天地虽然生之, 不能使之各行其所, 赖种植位置有方耳”;计成的《园冶》“围墙隐约于萝间, 架屋蜿蜒于木末, 梧荫匝地, 槐荫当庭”;“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这些古代造园理论,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自然离不开植物材料的科学应用, 校园内适宜的植物群落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 要依靠生态学的合理运用。

4 结论

在流行构建生态城市、生态园林的今天, 决不能忽视构建生态校园。对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校园绿化是校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铺装广场、硬质路面、建筑等都是在自然土壤上对环境的破坏, 而植物的种植使土壤重新获得活性, 同时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对周围环境又是积极的。此文所列出的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对建设生态型校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 如何在校园这样一个小环境下建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型校园, 远不止文中提到的植物景观的营造, 还需要多学科的融入、配合。

参考文献

[1]赵世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J].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校园景观设计 篇10

作为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学校价值观能够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并在具体问题上容易达成共识。我们提出校训“像铁人那样……”,引导学生像“铁人” 那样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充分开发本土文化, 并通过环境文化建设体现学校文化核心价值。

学校环境文化是占据一定校园空间的有形实体文化形态,满足学校主体实用需要并蕴含着特定教育理念、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形态。一所优秀的学校必定有一套独特而富有内涵的环境文化,它如同空气, 让徜徉于校园中的每一位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学校理念、历史、品性、气质的滋养。在设计中,我努力去重新审视、考量已拥有的学校文化资源,试图用设计理念与技法,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号,以标准化、序列化、统一化的手法,彰显学校文化内涵,物化文化情怀,凸显学校个性,构建有机的校园整体,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

1.校标设计

校标中间为篆体的“风”,以祥龙瑞云盘绕,寓意庆风小学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作为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学校精神、气质和风采的形象化标志,是时代精神和办学理念的折射,是学校独特思想文化境界的体现。

2.学校建筑与布局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学校建筑更要体现出艺术性。它不仅要体现出朴素、典雅、鲜明、协调、造型新颖等艺术风格,还要富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意义。

3.学校电动大门

左右两侧大门寓意为庆、风二字。大理石采用雕刻技法中的阳刻而非阴刻,因大门朝南,适合阳刻。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就是阳刻,这样雕刻的意图正是符合了这个文化特性。校名题字由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亲笔题写,字体浑厚、意蕴深远,彰显了庆风小学的办学实力。字体颜色呈中绿色,绿色象征生命活力,醒目而不沉闷,端庄而不失活泼,适合校园题字。大理石门内侧为篆书书写的校训:像铁人那样。红色书写,象征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篆书表现庄重,更有历史的厚重感。

4.主楼外侧墙壁

由六块大理石制作的“庆风油苗必会篆书一百字”。这一百字的内容是庆风小学全体教师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我们搜集常用字为素材,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又彰显了学校教育特色。汉字是一种悠久的文化,我们之所以选择大篆书体,是因为它是继甲骨文、钟鼎文之后最早具备形式美的字体,有着许多和象形文字的相似之处,图画和文字兼容,从汉字文化的研读和趣味上来说都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最容易接受的、最适宜的一种汉字文化。

主楼三个楼层我们以“智、勇、爱”为主题,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楼表现“智、勇”主题:一层大厅正面墙上是一幅16平方米的大型浮雕,历时两个月制作而成,主题为“智、勇”,即“智慧与勇气”。画面布局张弛有度、层次错落有致。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画面主体为孔子像,是智者象征,旁边竹简造型上用草书镌刻其《礼记·学记》语句。画面右侧为后羿射日,此为勇者象征。 莎士比亚曾说:“有智必有勇,智慧的人绝不胆怯。”这两个内容是整个浮雕的主题,我们认为现今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智慧与勇气。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涌现了多少灿烂文明,雕刻中,古有背景制作的甲骨文,今有表现“神舟十号”腾空的场景,都是华夏子孙为之骄傲的经典。中外人类文明的最高表现集中在长城与金字塔两个建筑,和平的主题表现为炮火与白鸽。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铁人的后代,庆风的小油苗, 要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以我又运用了磕头机、钻井房、中石油标志等题材作为表现手法,让整个画面更为充实,内容丰富、异彩纷呈。侧墙浮雕为隶书雕刻的我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旨在激励学生,每日奋发。

二楼采用亚克力材料制作的我校主题文化:和美学园、情智育人,充满时代气息。另一侧悬挂前市文联主席徐勤的行书书法作品。

三楼表现“爱”的主题:在表现形式上,由我和艺体部教师历时一个月完成三张大型重彩组画。中国画近代新兴画种——重彩画。这种表现形式具有中国画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兼具西方绘画色彩上的绚丽感。我们选择这个画种作为表现形式,意图就是在继承和学习传统绘画知识时,要与时俱进地吸收外来文化,中西合璧, 取长补短,学为己用。

在表现内容上,三幅大型组画构成一个主题,即“爱”。 三幅作品都是以母爱作为题材展现的,母爱是人类最初的爱,也是所有爱的起点,我们要做母爱、友爱、博爱的人。

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篇11

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有很多,校园就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国家提供高端人才的重要温床。校园是一个拥有大量建筑的地方,人口密度大、使用很多的能源与资源, 各种设施存在其中。社会能耗很大比重消耗于此,更是人性关怀的集散地。所以校园建设从侧面也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交通与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舒适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和综合实力。我们总结出景观与道路等的合理关系,积极研究其建造方法的规划理念与创新思路。

校园景观的设计与建造,首先应该做到维护其原有的历史意义、地域文脉、生态特征,而建筑、景观等物化元素皆应和谐处理,以形成统一的景观面貌。

引言

大连理工大学凌水主校区,位于辽宁市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与甘井子区交界的凌水镇内。周围有很多高校,东侧为居住区用地,南侧与大连海事大学相连,西侧是丘陵地带的自然山体,北侧的邻居是大连软件园。

整个校园空间景观规划改造应体现整体中有连续、连续中显多样、多样中有统一的景观设计原则,并且在人性化方面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人的行为变化、心理学科学等方面对自身空间变化做出的反应,通过开始、发展、高潮等空间层次的顺序步步深入,将人工与自然有机的结合,实现人与景的情感交融。将宏观的设计构成要素与微观的构成要素进行整合,产生步移景异、寓情于景、情随景生、融入自然的人性心里效应。

校园交通特点

1.人车混行、人流量大、交通复杂的特点。

高校平时同时有大量的师生、后勤人员在校园内学习、工作,尤其是学生往往处于饱和的状态。因为是丘陵地带,在校园内,95%的学生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大多数的教职工以及外来人员则选择机动车出行。因此,校园道路就同时承载着步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混合的交通流。容易造成车祸等问题。

2.阵发性拥挤、较强的分布规律的特点。

为了方便安排校内师生的学生、工作,高校往往都会实行统一的作息时间,因此在某个时间点上,如上下课时间,就会出现短时间的人流量“爆发”,形成阵发性的拥堵特点,而且这种阵发性还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而这种周期性表现在校园内,经过调查就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同时,在这种瞬间爆发的人流中,往往以教学楼或食堂等公共场所为中心,聚散行较强。

3.使用类型的社区化

大学校园的道路除了平时的交通功能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平时学生的休憩、散步、交往等社区化的功能也会发生在校内道路上,有时还会成为学生的类似跑步的锻炼场所。与车辆的关系密切相关。也给道路增加了多元性。景观规划设计也形成社区化模式。

4.较强的自律性

校园内交通的主体是师生,使用人群类型相对单一,使用者对校园景观环境有很强的认同感,加上个人自律性较强,当出现各种交通流的时候,都会形成一定的交通秩序。

提出问题

1.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规划路网结构的现状使用情况。现状路网结构的特点是,通而不达——路网结构系统混乱,所以制定了人车分流的路网结构比较适用与大工。降级使用——根据现状道路等级与实际使用不符的情况,分析出实际的道路使用需求以及大工不同等级道路的道路横断面形式。有道不通——道路设置路障以分离人车交通,为行人提供安全的步行交通环境,但却使得机动车交通组织复杂、混乱;梳理路障对于道路系统的影响,分析其导致的道路结构上的问题然后解决,还有道路资源被用作尽端停车场、绕行、路径不明等问题。

步行系统组织的特点是,有道不走——为图方便而人为走出的“小道”,破坏了环境和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规划步行道路组织不合理还是没有步行道路?有道不现——部分步行道路可视性不佳,不宜发觉,空间联系性不强;出入口处标示不明显、不容易被人发现,人与人之间没有缓冲空间。使用不便——步行道路设施使用不便,如阶梯尺度不适宜;需要整理不合理的设施的种类、分类分析改进策略。

2.静态交通系统

停车系统组织形式的特点是,没有明确分类,例如:广场停车、道路停车、内外庭院停车、绿地停车、地面、地下专用停车场。占用了活动场地,广场作为停车场,影响整体美观。影响道路正常使用——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为停车场。破坏环境——占用绿地、绿化带为停车场。

停车场地不足、布局不合理。机动车停车需求的不断上升,导致原有停车场地不足;整体分析规划、分配停车资源,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新增还是提高使用效率都是继续解决的问题。

3.道路标示及设施

“无用”的道路标示系统。例如学校采用路名的道路指示标示,学生很难记住校园的哪条路叫什么,几乎没有标示作用。不合理尺度的设施。例如大工桥,尺寸太大,不符合人体工程学。无障碍系统的设计也很重要。

现状景观环境

大连为丘陵地带。山地地形,高程变化较大、道路坡度较大。多为“大坡道”。由于道路坡度较大,导致雨雪天气人行不便;整理校园道路及步行系统的竖向,梳理存在较大问题的部分。

以自行车代步的人很少。复杂地形导致不适宜使用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多为步行。进而导致活动组织布局需更多的考虑空间联系,人、车的关系。

景观环境现状不乐观:出现部分“糟糕的环境”、“脏、乱、差”的环境还有“荒凉的环境”欠缺设计的景观环境。

活动场地活力缺失。部分活动场地缺乏活力,活动可能性较低,使用率较低。开放空间尺度不合理。道路或场地空间尺度不适宜,产生空旷、荒凉等感觉。

解决问题

1.局部人车分流

利用大连的丘陵地貌,实现小空间层面上的人车分流,例如架空、设置桥梁等,强制以围挡形式的人车分流,避免人行进入车行地带。

2.可持续性交通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校园交通优化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当校园不断机动化的时候,可持续则显得很重要。步行交通、非机动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等方面都是可持续交通的体现,对于这些绿色出行方式,在进行校园交通优化时在时间和空间都应尽可能的满足。

3.TDM(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也称为出行管理,是指为了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实现特定目标所采取的影响出行行为的各种政策的总称。”

我们简单的理解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包括限制大学停车,提高停车费,小汽车停车规范化,加强校园交通服务水平,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教员停车规范化,无障碍设计等策略综合。

设计理念

景观设计包含的内容有:生态概念、形态设计、人性化设计。

借鉴景观形态的研究,结合美学技能、人性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宏观上掌握景观载体,微观上在景观细节上寻求突破。

设计要求

在现有道路基础上,修订大连理工大学北部校园总体规划,制定“人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建设与大工结构、人文、精神氛围及建筑风格相统一协调的现代校园景观。

道路景观设计。设计道路范围之内的景观,包括车行道、人行道、散步道和羊肠小道。倡导道路景观设计按照可持续原则,使用环保材料,减少碳排放量。

场地景观设计。包括所有景观场地内可渗透或不可渗透的表面,以及建筑屋顶、建筑外立面、停车区域等。

公共区景观设计。师生公用的活动区域,包括休闲场地以及教学、科研建筑周边的用地。注重体现生态、文化、人文气氛和“大工特色”。

绿化景观设计。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景观、防风沙的需要,绿化设计采用乔灌结合的立体化方式,以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缩小校园内的草地面积,多种树,争取树冠覆盖率25%。

噪声防治设计。对两个校区进行噪声分布的模拟分析,利用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控制校园内及周边的噪声。

水系统设计。科学的利用各种水资源,多运用新技术维护水系,如收集雨水灌溉等,

合理规划地表径流途径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表径流,以防水土流失。适当增加水体景观,营造校园、人、水和谐的生态效果。

细节解读

(1)物料。本设计中物料选用的种类繁多,如蘑菇石,也叫馒头石。用在墙面、柱面等的立面的装饰上,此物料效果很朴实稳重。很适合在在校园中应用,体现自然、优雅、唯美的环境。

(2)植物。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遵循植物的外观、习性、味道和气候等特性,塑造有动态、层次丰富、宁静、虚实等效果,力求设计一个公园与校园相结合的人文空间,其规整中见自然,自然中有趣味,使大工具有独特的校园韵味。

(3)色彩。色彩的设计和运用上也是别出新意的,要与校园中的肌理共同存在,不能突兀有又校园的活泼激昂。所以多选用贴近原始色彩,在沉静的底色之上点缀活跃的亮色。如红色、橘黄、亮黄,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4)铺装

在铺装材料的选取上,本着建筑、景观、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的原则,避免任何一方面的任何单个因素显得过于突出。通过路面铺装图案给人以方向感,划分出不同用途的交通空间。

(5)雕塑

在设计校园雕塑的主题时,加入校园的历史文化元素;根据每个院系的专业不同,设计又院系特色的雕塑。充分考虑其自身造型的引申义和艺术性要符合大众审美;让师生走在建筑之中不用看院系名称就能分辨。同时还力求反映出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

(6)建筑

建筑设计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都应与景观因素一起考虑,建筑的色彩、形态、外立面、含义都应与景观相铺相成。

(7)地形

地形是就像房子的钢筋,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只有根据地形设计才是合理的,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只有因地制宜才是正确的方法。山地校园道路系统的特点:不规则与规则的结合;强烈的识别性和方向感;立体性较强。

(8)水景

虽然是北方校园,但也要注重水景的均匀分布,作为以水景点缀为特色的大学校园,要达到每一个节点都有水景的存在,每个师生都有水可戏、有水可观、有水可留恋。

(9)道路景观

整合道路交通系统 ,打造道路轴线景观 ,营造慢行道路景观空间 ,道路景观节点设计 ,注重栽植更新设计、铺面更新设计。

(10)灯光

照明重点以中轴线为主,运用变幻的灯光营造隐隐约约的空间,既满足了安全性又提供了私密空间。通过若隐若现、强化、过度表现等照明手段,体现校园的层次关系,从而突出设计的内涵。

结 论

设计校园类景观应充分考虑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划分空间的各个区域,在保持整体的前提下,局部设计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溪流、水景贯穿于主流线之中,设计在留存和体现场地原有外貌、历史、记忆和植被的基础上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力图营造人性化强、安全性高、趣味突出的并具有场地特色、有时代感和历史文脉的校园景观。

在校园“以人为本、人性至上”的指导原则下,将学生作为景观设计对象的主体,景观绿化也能传达出学校的治学理念、学子的精神风貌、历史的文化底蕴等,在具有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精神方面的人性关怀,因此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与每个在校生都具有特别的含义。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胡沈健 (1971-),男, 汉族,辽宁人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研究;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篇12

1.1 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 (Landscape) 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 (the Book Psalms) 中, 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 (包括所罗门寺庙、城堡、宫殿在内) 的描述, 他的这个观点也许与他的犹太文化背景有关。"景观"在英文中为"landscape", 在德语中为"landachaft", 法语为"payage"。"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 即与"风景" (scenery) 同义或近义。现代景观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 大众行为心理等三大方面内容, 纵览全球景观规划设计实例, 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到成功之作, 无不饱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

1.2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校园为设计目的地, 合理分析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 以景观设计的手法解决校园环境的功能、视觉、生态和文化问题。

1.3 当前校园景观建设概况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把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作为教育的物质依托, 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与校园环境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因此, 研究校园景观规划与开放的社会和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 探讨适合当前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景观规划策略, 可为当前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2 东湖中学校园景观建设

2.1 工程概况

平湖市东湖中学新校区位于平湖市东湖新区原三港小学附近, 东至用地红线, 南至规划道路, 西至东方路, 北至用地红线, 建设用地面积约46665.6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1088.3平方米。新校区建设规模36班, 每班50人, 共计学生1800人, 约120名教职工, 师生合计1920人, 建筑面积21088.3平方米, 总投资约5993万元人民币。

2.2 设计方案

2.2.1 设计构思

平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 位于杭嘉湖平原东北部, 南濒杭州湾, 东临上海市。平湖市历史文化深厚, 是著名文化人士李叔同的故里, 作为江南六大厅堂 (莫氏庄园、网师园、采衣堂、卢宅、退思园、春在楼) 之一的平湖莫氏庄园, 至今己经历了三个世纪, 更是成为江南园林的一颗明珠。

景观规划设计立足于平湖特有的文化内涵, 通过丰富的地形塑造, 明快的人工地形, 围和宜人的活动空间, 减少硬质场地, 用小料石、硬地嵌草等方式软化软硬质景观之间的局部边缘, 让人的活动更多地融入到绿化景观环境中来, 从而为师生营造一个富有文化特征的优美校园环境。

2.2.2 设计主题

东湖中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围绕着"绿树清风, 阳光花香, 尽显文化底蕴"的主题明确树立创造有"家园感, 花园感, 归属感"的优美校园的目标, 利用植物微地形、构架、小品等概念元素的发挥, 营造出东湖中学新校区, 一系列情景交融式的景观。

2.2.3 设计原则

共生性原则: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共生;

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具有延续性, 融合性, 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自然性原则:用景观赋予使用者的全方位感受, 传递大自然的绚丽和丰富;

经济性原则:昂贵的材料并不代表环境的品质, 我们一直确信:功能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才是好的景观设计的基本保证, 我们秉承这一原则, 在栽植、铺地和构造物的营建上都坚持合理不贵的处理方式, 充分利用本土植物、朴素的材料进行景观营建, 通过合理的搭配提升环境的品质。

2.2.4 设计目标

营造"绿树清风, 阳光花香, 尽显文化底蕴"的优美校园景观。

2.3 设计重点

2.3.1 思源广场:

思源广场位于校区主入口, 为主要的集散中心。设计以知识的源泉与知识的宇宙为主题进行展开, 寓意知识的宏大博深。富于韵律的同心圆的运用体现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与东面的树阵完美组合, 营造出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 丰富了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树阵选用了香樟、银杏、榉树三个树种来强调季相的变化, 在色彩和空间上都达到了富有层次的变化。思源广场与树阵的结合加强了场所的功能复合性和模糊性。

2.3.2 智慧长廊

智慧长廊以智慧为主题, 以五大学科 (3+2) 、四大发明 (象征古代科学精神) 为脉络进行设计, 寓意学校是智慧的海洋, 学子乐学其中。智慧长廊有树池和广阔的草坪, 象征了智慧的博大精深。漫步在长长的走廊, 开始无穷的思考。这里是学生们讨论学习的场所, 他们在这里解答难题, 巩固知识, 思索新的人生。长廊两边绿茵庇护, 提供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方向明确的空间, 通往科学世界的通道。

2.3.3 序列园

序列园位于教学楼之间, 设计来源于哲学思想中的序理论, 讲求变化但求统一, 讲究有序的可变性。寓意学生在中学期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道德习惯, 寻求突破, 序中求变。

2.3.4 量子园

量子园来源于化学的概念。我们世界上的很多物体, 它们可以理解为几个简单的元素, 再进行不同的组合, 就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样设计的目的意在让校园景观设计走出呆板, 寻求新的突破, 给学生以科学的启发。

2.3.5 芳草园、竹园

位于教学楼之间, 设计思想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精髓文化, 芳草象征智慧, 竹子象征进步, 寓意教师学生学校不断进步发展, 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3.6 禾田

位于食堂南面, 设计以禾田为来源, 主要体现在铺装上, 以象征珍惜粮食的寓意。

2.4. 种植设计

2.4.1 市树市花的应用

银杏是平湖市树, 银杏种植在平湖拥有较长的历史, 当湖街道松枫台的古银杏已有1164年的树龄;桂花为平湖市花。校园绿化种植基于上述两个品种, 一方面是校园文化和城市文化无缝对接, 另一方面是因为银杏和规划在平湖具有广泛的种植基础, 成活率高, 绿化效果好。

2.4.2 绿化手法应不拘一格, 强调灵活布局, 效果饱满。

结语

校园景观建设决不是单一的美化环境, 它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范围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景观设计从不同的内容出发, 做到各个区域不同的要求, 以便发挥其独立的功能效果, 使景观建设在运用艺术设计、植物绿化、工程建设等环节, 体现和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校园特色以及目的追求、道德情感、价值观念、行为模式, 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氛围。

本文对平湖中学景观规划设计的初步探讨, 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而对提高我国中学校园景观环境的总体提升作出一点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4]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 (第二版)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2001年

上一篇:聋校数学教学下一篇: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