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教学(精选12篇)
聋校数学教学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相对活跃。然而, , 当前聋校数学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达不到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因此,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进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教师要尽量地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比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因为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等有关知识,而且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而24时记时法平常学生没有接触过。根据这一实际,笔者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体育节目预报: : 6:30体育晨报 、8:30 NBA、12:00体坛快讯 、 、 13:00中国乒乓球联赛、18:00体育新闻、21:00体育世界、22:30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之后提问“:谁能说说中国乒乓球联赛在什么时间播出?这在我们的钟面上有吗?”以此引入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对24时记时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体验情境
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因此, ,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例如,教学“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平时对这两个计量单位关注得并不多, , 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感知也不够。结合这一实际,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超市里一些物品以及它们的重量,让学生初步建立物体重量的表象。然后拿出红糖(1kg)和红枣(1kg),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感受1kg的物体究竟有多重。接着再拿出几千克的红糖、红枣、大米、 花生等,让学生用台称称一称,指针指着数字几就表示几千克,让每个学生都来试试,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到这一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的价值,进而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培养数感。
三、创设操作情境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而且还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比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因为分数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必须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过程。笔者是这样做的:先拿出两个橘子请1个学生平均分给其他2个学生,结果1个学生1个。接着又拿出1个苹果请他再平均分给2个学生, 结果学生说不好分。这时,笔者拿出水果到把苹果从中间切了“一半”,请他再分给2个学生,结果1个学生半个,并告诉学生“半个”用分数1/2来表示。接下来可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等分,并告诉学生其中的一块可以用分数1/4表示。这样讲解,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更有意义,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化学生对1/2、1/4的认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把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一共是5筒加2个, 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学生回答:“每个班先分2筒,是20个,剩下的12个,每个班再分6个。这样每个班共分到26个。”学生知道了每个班分得羽毛球的个数,然后再引导学生笔算52÷2:先在十位写2,再把十位上余下来的1当10来看,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12除以2等于6。
关键词:数学教学,聋校,教学情境,创设
聋校数学教学 篇2
年级-----------
姓名---------------
一、口算(20分)
60×50= 75÷25= 480÷80=
430×18 193×27 900÷30= 12×40= 16×6= 34×20= 5600÷70= 4100-800= 17×3= 81÷27= 15×4= 600÷4= 2400+300= 440÷40= 420÷60= 100×26= 12×7= 6×9+7= 15×5=
二、填空(15分)1、8000米=()千米 2米=()厘米2、7吨=()千克 3分米=()厘米 3、50毫米=()厘米 6000千克=()吨
4、速度×()=距离
总价÷()=()
()×()=工作总量 5、5厘米=()毫米 4吨=()千克 6、400厘米=()米 100毫米=()厘米
三、笔算(24分)
58×36 206×47
1512÷42 9126
2096÷26 7820
列式计算(16分)
1、34乘以25得多少?
÷18 ÷23
四、2、9315除以45得多少?
3、35加上21与17的积,和是多少?
4、292与82的差除以70,商是多少?
五、应用题(25分)
1、小明家有92筐肥料,先用去26筐,又用去34筐,还剩多少筐?
2、学校有27张红纸,又买来15张,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用去34张,还剩多少张?
3、商店有20千克红塘,红塘是白糖的2倍,白糖有多少千克?
4、二年级同学表演广播操,男同学35人,女同学37人,每8人一行,要排几行?
5、小宁从家走到学校,每分走100米,需要走12分,小宁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浅谈聋校数学教育 篇3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育;不良心理;意志坚强
聋校中学数学与小学相比,已经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静态发展到动态。随着难度的增加,部分聋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如何对这个阶段的聋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数学学科成绩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中学聋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策略,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处在中学阶段的聋生大部分会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一、急躁心理
大部分聋生学习毅力差,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动寻找致错原因,因此常常犯重复错误。而且,有些聋生在学习当中求成心切,急于速成,但又无法达到预期,中学生的特征是意志力普遍薄弱,情绪不稳,易形成紧张浮躁类型,进而产生学习上的急躁心理。
二、抑郁心理
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又没有能力解决时,不善于向老师、同学求助,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不愉快和自卑的体验使他们陷入痛苦、忧虑之中,形成抑郁型性格特征,因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自我效能感降低,在学习任务面前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三、焦虑心理
部分聋生由于理解能力较低、思维狭窄,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这类学生常感到孤立无助,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长此下去,自信心、自尊心受挫,内疚和失落感增强,进而造成思维障碍,形成焦虑型性格。
因此,教师在心理辅导时,首要问题是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下面提出一些心理辅导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聋生学习兴趣,促进聋生主动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标、具体任务、相关要求以及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调动其积极性。例如,在讲“整式”一章有一个“杨辉三角”的故事,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将知识结合故事和生活,这样聋生就不会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平方根”知识时,可以提出“正方形操场的面积和边长”问题,让他们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遥远。当老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情境时,聋生的好奇心明显显示出来了,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了。
3.加强反馈和强化
信息论和控制论认为,没有信息的反馈就没有控制,如果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非常理想,就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这时我们就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正面强化,而且反馈越快越好。对于聋生在提问、板演、作业指导等方面,教师要特别给予照顾,一是适时的正面强化,二是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
4.进行适度奖惩
处在中学阶段的聋生,都能够理解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意图。表扬与奖励,具有推动学习的作用,是肯定的,需要注意的是“适度”问题。如果过度,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批评与惩罚,不能不用,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但要注意的是度的把握。
二、排减聋生消极心态,促进聋生主动学习
1.消除戒备
很多聋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有饱受挫折的经验,给他们营造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很多聋生都有数学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就能很好地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2.克服自卑
中学阶段的聋生,大多数基础较差,成功经历较少,常常处在“冷”的环境中,他们感到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此,教师需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要多给聋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3.矫正逆反
有少数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靠权威、体罚等手段压服聋生,造成学生畏惧、防卫等不正常心态,诱发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反抗心态。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一是要坚决克服简单粗暴,二是要想方设法,逐步缓解或消除聋生的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引导他们喜欢数学教师,喜欢数学,这一点,在中学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三、增强聋生自信能力,促进聋生主动学习
1.引导聋生正确自我评价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曾经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使得聋生耿耿于怀,其心理状态必然处于低潮。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向聋生说明一个道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能指望一帆风顺。
2.引导聋生正确自我表现
中学阶段的聋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上课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把自己定位为“旁观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把自己定位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聋生。要引导聋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
3.引导聋生正确自我补偿
盲人尤聪,聋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作用。中学阶段聋生的心理,同样具有补偿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补偿自己,可以从“以勤补拙”“培养好习惯”做起,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判断、推理,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
四、培养聋生坚强意志,促进聋生主动学习
1.端正学习心态
俗话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中学阶段的聋生,在形成过程中,学习方向的明确程度、学习态度的端正程度,肯定不会很好。因此,我们中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聋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2.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意识强的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投身学习,在困难面前表现顽强,并且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与此相反,聋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使聋生学有所得,这样,聋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必能得以提高。
3.加强意志锻炼
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它决定着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久程度。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学习就会半途而废。教师在心理辅导时,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困难,让知识的呈现有一定的梯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以逐步培养聋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能力和克服外部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邓云渊,范兆娟.有效教学的内涵与评价标准的误区及其规避探析.教育导刊,2009(415):43-45.
[2]姬秉新.儿童学习与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9.
[3]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
[4]王效贤,王明泽.聋校教育学.吉林出教育出版社,1998.
聋校语文教学策略刍议 篇4
1 聋生语言学习的特点
聋校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特点主要是区别于正常学生而谈, 一般来说主要有记下几项:一是掌握语言与文字的顺序不同, 聋生是先学习文字后, 再学习语言;二是语言形成的途径不相同, 聋生需要在既定的教学条件下专门培养而形成, 整个过程需要较为完整;三是语言的学习与实践上的脱节, 经常会出现次序上的颠倒、语句不通、表达不清晰等问题;四是手势语言对有声语言上产生的干扰, 这主要是对一些相类似词汇手势上导致出现的问题, 如果教师或者是同学的手势不够规范, 就会影响到有声语言的表达而产生用词不当等情形。手势语言成为聋生最早接触的社会语言, 他们在书面语生成上所使用的语法技巧、语言结构以及词语等方面比健康学生落后很多, 但是让他们使用自己最基本的手语方式进行交流, 他们会表现非常流畅。
2 聋生语言学习的现状
2.1 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与正常人不同, 聋生缺乏对声音的有效认知,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学生对语言的认知, 大大降低了聋生语文学习能力。当语言材料以书面语的形式呈现给聋生时, 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的能力落后于健康学生, 对语言的理解相当困难。但以手语 (包括指语) 的形式呈现给他们时, 对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能力与健听学生理解口语的能力相比, 没有显著差异。如:聋生之间, 他们用手指语进行交流;如同健听学生用口语交流一样, 互相能获得情感帮助, 满足情感需求, 建立起友谊, 在学习、生活各方面互相帮助。
2.2 学习知识较慢
由于听力障碍, 至使聋生的语言发展比较迟缓, 无论是对语言的理解还是语言的表达都落后于健听学生。词汇量较少, 掌握和运用语法结构的能力很差, 造成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很低。通过语言获取的社会文化信息极少, 缺乏社会交流手段和能力。由于语言上的缺陷, 聋生在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方面显得比较呆板, 缺乏灵活性, 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受自身听力语言的影响, 使得社会认识发展缓慢, 并且容易出现认识偏差。
2.3 学习效果不佳
有数据表明, 聋生语言学习的能力只能相当于正常学生的1/3左右, 这就直接影响到聋生语言学习的效果, 在聋校, 帮助聋生发展语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聋生中, 因为听觉障碍, 所以复杂的发音方式, 隐蔽的发音部位造成构音的困难程度增加;除了极少数人没有正常的构音运动能力外, 太多数学生都具备发展语言的可能性,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语言发展的机会, 特别是在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提供训练和教育的机会。如:班上有一名男生, 听力残疾属于中度, 但他能看别人讲话时的口形。入学时不会发一个标准的音, 而且气流很弱, 我就从口形开始指导, 慢慢地教他找发音方法, 两年后, 这位同学已能读准一些简单的词语, 能清楚地叫老师、爸爸、妈妈, 能喊操, 而且声音响亮。
3 聋语校文教学的策略
3.1 形象化语言的运用
聋生对语言的运用, 因为其自身特点所限, 缺少多样化的体会和感受, 由于聋生年幼失聪,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上相比于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都相差甚远, 这也严重制约了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实现这方面的突破要找寻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来为之, 在课堂上联系各种仿写句子的时候, 举一反三, 训练他们自己思考, 自己表达的能力, 在对聋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 应该通过实物或者教学训练挂图对照, 让学生观察, 再加以语言的教学, 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上《人造琥珀》这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琥珀的样子, 远古时代的环境, 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 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等, 通过一幅幅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 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这一琥珀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3.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 “灌输-训练”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发展至今仍然很有市场, 作为聋校的教师, 因为具有听力上和汉语水平的优势, 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境地, 要打破这一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 需要在教学环境上进行改变, 建立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习, 真正以学习语言、学习语文知识为乐趣。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发扬民主, 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敢于各抒已见, 畅所欲言。因此, 在课堂提问时我总是和蔼地微笑说:“请你来读这段课文”, “回答很好, 请坐下”, “不要紧张, 说错了没关系”, 这些带有感受情色彩的交流方式, 有利于搞活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浓郁的研讨气氛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3.3 情境式教学的运用
对于聋生来说, 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学习的主要途径, 就是要通过视觉接受绝大多数的语言学习, 而多媒体构建的情境式教学将是为他们学习提供了方便。它可以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 可以利用科技手段, 让学生领略更多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 还具有动画功能, 能化静为动, 可以通过可以手段打造的情境式教学方式, 给予聋生更多直观、形象、运动、交互和可重复性的观感, 对聋生是胜利缺陷提供有利的补偿。例如《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生命力的美文。学生阅读前, 让学生收集陕北生活环境、民风民俗, 以及腰鼓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陕北腰鼓舞动的雄壮场面。虽然学生听不到那激越的鼓声, 但从空旷的黄色背景、雄健的打鼓后生, 他们能真切地感受课文, 感悟生命。
总之, 新课改方兴未艾, 这次改革能给予聋生多少的新策略, 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创造。作为聋校中的一名教师, 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真正为聋生做奉献, 使他们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聋校语文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殊性进行有效学习, 实行适当的学习策略方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文章从聋生语言学习的特点入手, 深入分析聋生语言学习的现状, 提出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合理性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聋生,语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盼.关于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 2010 (4) .
[2]谢缀飞.基于“快乐式”的聋哑学生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8) .
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分米、毫米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体会和感受分米、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
分米、毫米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1、多位数计数器2、多级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用硬纸条做的角和长方形、正方形。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数
第一周 9、1———9、17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整理与复习
第二周 9、23————9、30 毫米、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第三周 10、7————10、17 吨的认识 口算除法
第四周 10、20———10、30 笔算除法 10
第五周 11、3————11、13 笔算除法 期中考试
第六周 11、17———11、27 常见的乘、除法应用题、整理与复习8
第七周 12、1———12、11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及周长 10
第八周 12、15————12、25 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整理与复习10
聋校阅读教学剖析与教学建议 篇6
【关键词】聋校;阅读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历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聋生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达到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反观当前聋校阅读教学的现状,这一目标达成度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一、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聋校语文阅读总量分析
现行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九年课内阅读量与普教六年相当,课外阅读量在要求上大致为普教同学段的二分之一。在受到听觉障碍影响的情况下,较低的阅读总量限制了聋生语感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聋生阅读理解基本水平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九年级聋生达不到这个水平,就连教材中的课文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聋生存在诸多阅读障碍。如认知与言语能力偏低,生字、生词较多,选文的内容远离聋生生活经验等,造成聋生阅读起点能力达不到所学课文应有的基础,聋生阅读障碍较大,学文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聋生语言积累较少,阅读量与语言文字使用频率过低,缺乏熟练使用常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聋生阅读理解水平与选文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使用普通学校教材的聋校,教与学都很吃力。
4.同班聋生差异大,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难以兼顾全体,教学高耗低效。
5.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不够适应聋生阅读理解的实际需求。
二、聋校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阅读总量的目标定位
聋生只有学好语文,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与阅读理解能力,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语言文字理解应用基础,这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体现。经过听力语言系统训练的聋生要以接近普通同龄孩子水平发展,在语文学习目标的定位上就不能过于降低要求。因此,笔者认为,聋校语文教学在周课时数超出普通学校的情况下,可以将课内与课外阅读量与普通学校作出同等要求。只有做到大量阅读,才能逐步培养聋生的语感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
(二)阅读能力的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非常明确,作为聋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应具备接近于此要求的阅读能力。
1.学会朗读、默读,学会精读、略读、浏览以及对诗文的诵读,学会借助工具书与网络阅读,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2.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3.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聋校阅读教学建议
(一)采取主题情境模式编排单元选文
主题情境组文的编排便于聋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方法与效率,培养语感,形成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
(二)低中学段强化语言积累
聋校低中学段语文阅读教学要强化语言积累,多背诵经典儿歌、古诗、童话及叙述描写类的短小美文,多阅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叙事类文章。13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通过多背多读为聋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为下阶段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中高学段注重阅读实践活动,强化阅读技能
聋校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要安排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涉猎广泛的阅读内容,增强聋生生活阅读的技能,形成阅读价值观念。随着理解力的逐步提升,阅读教学要在阅读实践中加强语文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字里行间捕捉教材、作者、社会建立的多种信息联系,增强理解能力,提升阅读应用能力。
(四)明确背诵、熟读篇目,强化背诵、熟读训练
目前聋校阅读教学仍在繁琐分析课文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实际上很多聋生学完课文之后仍不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聋生只有在大量的背诵与熟读积累中,常用字词才能够不断反复重现,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聋校阅读教学要把背诵、熟读一定量的篇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化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
(五)增强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
聋校阅读教学应围绕“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发展进程,通过不同阅读方法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聋生充分参与每一个环节。不同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机械割裂,应有机结合。
(六)增加课外阅读量,提倡读整本的书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阅读教学的课外实践。对于聋生来说,低中学段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童话故事、叙事短文,中高学段多情节的叙事小说、长篇故事等,均是较好的课外阅读选材。聋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与阅读量,还要逐步学会整本书的阅读,真正做到读进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与精神愉悦的满足感。
阅读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阅读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的目标,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科学安排阅读教学内容,为提升聋校语文教学质量与聋生全面发展打好底色。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聋校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一、当前聋校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聋生的语言障碍及其抽象思维的束缚,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概念教学。在概念学习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方法,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及信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死记硬背——“假性理解”
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 给聋生学习增加了难度, 不少学生对概念只是简单地记忆和表面地理解, 在教学中若提问学生概念时, 聋生能按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复述, 但一到解题, 就无从下手。例如:有的学生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背得滚瓜烂熟, 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保持不变, 只需分子相加减的道理, 只知道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这说明学生虽能复述, 但却没有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未能深刻领悟, 更没有形成应用能力。这是聋生概念学习中常遇见的一种现象——“假性理解”。
2. 重计算、轻概念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依据聋生理解能力弱、直接模仿能力强的思维特点, 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模仿例题的解题练习上。这种教学方式是希望学生能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中形成数学概念和达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但是一节课下来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种重计算、轻概念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不知如何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制约了聋生的发展, 影响了聋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聋校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 知识面狭窄, 又缺少实践经验,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 使学生乐于接受, 易于接受, 这便成为教师要探讨的课题。概念教学的策略可分为四个步骤: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内化概念、应用概念。
(1) 结合生活, 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 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聋生从认识数到建立数的概念到掰手指和简单地运用计算器, 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深化聋生的概念基础, 就必须熟悉聋生的生活环境。如建立减法的概念, 在讲“2-1=1”时要通过实物演示, 不仅让学生认识“1”是从“2”这个物体中拿走1个, 更要让学生认识到拿走的1个与剩下的1个不同, 从而认识到减数与差的实际含义。在让学生看演示“2-1=1”时要讲出哪个是减去的“1”, 哪个是剩下的“1”, 这样一开始就建立准确清晰的概念, 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 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物品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 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时, 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 如香皂盒、牙膏盒、粉笔盒、饼干盒等。学生踊跃地汇报着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 有的学生谈到了:制作长方体时要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同样大;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直接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再利用教具进行点拨, 学生便可抽象出他们的本质特征了。作为教师在设计具体情境时, 应该根据聋生的年龄特征, 紧密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把语言文字和形象结合起来, 从而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形成正确的概念。
(2) 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概念。数学课本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 如用苹果、梨来理解“平均分”及10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探索规律, 这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例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 可以让学生用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又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创造性地用教材, 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精心挖掘教材中的资源, 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
(3) 利用直观教学法, 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语言缺陷是聋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功能, 注意发挥学生直观模仿能力强的优势, 结合操作学具或观察实物, 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感知、表象、分析、综合、比较, 逐步形成数学概念, 理解算理。在概念教学时, 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 进一步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认识“米”的概念时, 首先观察认识米尺, 然后直观地认识1米有多长, 接着指导学生将米尺与课桌面、书、铅笔、文具盒等的长进行比较, 使学生初步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 而后让学生分组合作, 用米尺量窗台、黑板、教室的长, 不但使学生对米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而且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又一次锻炼。如在讲解圆周率“π”的知识点时, 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自己找一个圆形的物体量出周长和直径, 并做好记录。课堂上,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周长÷直径”算出一个数值, 然后把全班得出的十几个数值, 进行了约等于3.14的讲解及求周长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比单纯用视觉感受老师的教具演示、板演、总结出的“π≈3.14”效果好,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周长=直径×π”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聋生来说, 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 他们形成数学概念, 一般都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因此, 加强直观性在聋校教学中尤为重要, 直观的运用更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这些概念, 并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 从而缓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聋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冲突。
总之, 在教学概念时,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教材和对象而定, 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概念教学的模式或方法。因此, 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应加强对概念教学的研究, 勇于实践, 勇于创新, 不断总结经验, 丰富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一直以来是聋校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师应根据聋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行为习惯和学习特点等进行教学, 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发展数学能力。
关键词:聋校,概念教学,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陈清容, 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基﹝2007﹞1号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Z].2007.
浅谈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篇8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聋校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数学知识, 而且必须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 在教学中要从听障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培养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特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就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如, 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分别给学生看元、角、分票面,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的用途, 然后提问:“在日常生活中, 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或用过人民币?”这个时候学生纷纷举手告诉我:过节时收到过“钱”;跟爸爸妈妈上街购物时, 见过人民币;自己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时, 用过人民币。这样生活化的导入, 置学生于生活情境中, 沟通了人民币与生活中“钱”的联系, 以此来激起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 在学习时就更加用心。
聋生由于受到残障类型的影响, 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狭隘, 他们对数学的接受、理解和认知通常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他们来说, 学习与直接经验相联系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 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 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物品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 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前, 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 如, 香皂盒、牙膏盒、粉笔盒、饼干盒等。学生踊跃地汇报着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 有的学生谈道:制作长方体时要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同样大;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等。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直接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再利用教具进行点拨, 学生便可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了, 同时, 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增强了求知欲。
二、挖掘生活素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 又要挖掘生活素材, 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把学校要给心理咨询室贴墙纸这个生活情景引入课堂, 提出想把咨询室贴得漂漂亮亮的, 可又不知道要买多少墙纸才既够贴又不浪费。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跃跃欲试, 可一时又想不出办法。我将墙面与长方体的关系, 以及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教给学生后, 带着学生去量了咨询室的长、宽、高, 回到教室后通过计算, 很快得出了答案。这一节课,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普遍较好。通过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使聋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 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存在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捕捉生活现象, 为课堂教学服务。如, 教学“循环小数”时, 先让学生观察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再观察课程表,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是一样的, 而每周的课程更换是周而复始, 获得对“循环”的初步理解, 体验“循环”的规律性。接着, 让学生通过计算“1÷3”“7÷9”, 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三、提供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深化数学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给学生创造获取数学知识的机会
2. 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的机会
要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习能力的差异, 以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 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 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很贴近,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 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知识后, 让学生量教室的长和宽, 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量一量教室铺设的地砖是多大的, 引导学生实际计算60×60的地砖要用多少块。学习了环形面积的计算后, 让学生量一量校园的大花坛直径, 在量出花坛的周围铺设的小路, 算出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 学生既增长了知识, 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 大大地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由于听觉功能的丧失, 使得听障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差。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同龄的健全学生相比, 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想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同时, 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 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中,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从而喜欢数学, 能够学以致用。
摘要:在聋校数学教学中, 要让数学走进生活,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入课堂, 帮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并逐渐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从而提高聋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聋校数学教学 篇9
一、聋校识字、写字教学现状
1. 聋校教材识字、写字总量分析。
现行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数量同等, 识写一体, 其中小学阶段识字总量为2056字,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识字总量为2597字。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等普通学校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部分的要求是“先认后写, 识写分开”, 四套教材平均识字总量为3100字左右, 写字总量为2400字左右。对照这个标准, 聋校六年级的识字总量相当于普通学校四年级的水平。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识字总量2500字的标准, 聋校相当于用九年时间完成普校六年的识字量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 聋校识字要求明显偏低。
2. 聋生识字、写字基本水平分析。
根据国家出版局抽样统计, 认识常用汉字2400字就能阅读一般书刊。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识字总量刚好超过这个数字, 就此推算, 九年级聋生应该拥有阅读一般书刊的能力。事实上, 某些九年级聋生达不到这个水平, 就连教材中的课文理解也存在很大困难。原因有四:其一, 聋生认知与言语能力偏低, 对所学字词理解不深, 使用频率低;其二, 聋生阅读量与阅读习惯不及普通同龄孩子, 字的重现率低, 容易遗忘;其三, 同班聋生差异大, 难以兼顾全体, 教学高耗低效;其四, 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聋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
综上分析, 聋校识字、写字教学差距大, 任务艰巨, 只有抓好识字、写字教学, 才能真正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 从而促进各学科同步发展。
二、聋校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教材编排
1. 识字、写字总量的目标定位。
笔者认为, 当今听力科技与聋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 非多重障碍的聋童完全有能力在识字、写字总量上与普通同龄儿童同步推进, 从而尽快形成阅读课外读物与书面语表达的能力, 为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目标要求, 小学阶段累计识字3000个左右,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初中阶段累计识字3500个左右。对照这个标准, 聋生在第二学段 (3—4年级) 就可以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这一时期被小语专家们称为学生学习能力、智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期, 可以推动聋生较早地大量阅读适合的课外读物, 丰富知识, 增长智慧, 增强语文能力。
2. 识字、写字能力的目标定位。
识字、写字总量定位之后, 在能力方面可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各学段的目标进行聋校语文识字、写字能力的目标定位, 这里不再赘述。
3. 聋校识字、写字部分教材编写建议。
(1) 汉语拼音与识字同步进行。现行聋校语文教材第一册三分之二的内容均为独立的汉语拼音教学, 学完拼音再识字, 不仅延缓了聋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识字前移, 是目前各版本普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的共识。我国上世纪后叶的扫盲经验告诉我们, 汉语拼音的学习不是识字的必要前提。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的教学完全可以同步进行, 且相互促进。
(2) 低年级大力推行集中识字教学。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集中识字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最科学、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同时笔者认为, 创设一定的主题情境, 以常用词词类为主的归类识字学词, 能够帮助低年级聋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从而不仅尽快增加识字数量, 还通过创设主题情境, 不断认识汉字的规律, 提高聋生学词的效率, 促进认知发展, 并逐步形成词类的潜意识, 为句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多种形式的分散识字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在分散识字方面, 低年级宜以儿歌、故事为主, 中高年级宜以典型课文为主, 做到边识字边读书, 并逐步学会利用工具书识字。
(4) 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先识后写”。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要优先考虑《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先学这些字, 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 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 逐步向1000常用字、2000常用字、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梯度推进, 做到定字量、定字种、定字序。
三、提高聋校识字、写字教学效率的建议
1. 聋生识字、写字总量应与普教同步发展。
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是语文教学的起点, 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载体,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 降低识字、写字量的要求会使聋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束缚, 对缩小聋生与普通同龄孩子发展的差距形成较大的阻碍。笔者认为, 聋校语文教学在识字、写字数量上的要求, 应与《语文课程标准》同步, 把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乃至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在聋生语言、认知、思维发展的黄金期, 要做到早识字, 早阅读, 从而不断拓展语言、认知、思维, 促进聋生全面发展。
2. 针对聋生实际发展水平分层次教学。
聋校班级学生差异大, 特别是低年级聋生听觉、语言、认知、思维等各方面发展水平不一。教师在掌握聋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聋生提出相应的识字、写字发展目标, 在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 对有能力提前识写更多常用字的聋生, 可以与家长一起为他们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以便尽早进入阅读阶段, 提高识字能力。
3. 创设主题情境, 激发聋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学经验表明, 低年级聋生随文识字的效果不理想, 而集中识字学词时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低年级聋生受语言发展的限制, 认知及思维发展水平较低, 对课文及字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 识字、写字受到的干扰因素很多。而通过创设贴近聋生生活的主题情境, 把同类字词归结到一起, 聋生可以触类旁通, 字词意思简单明了, 也就容易识写。如动物类的词语虽然很多, 但聋生很感兴趣, 就可以通过“动物”主题, 分别创造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进行学习, 如“家庭生活中的动物”、“动物园中的动物”、“大海中的动物 (或鱼类) ”等, 聋生在其中便可认识许多汉字, 至于要求书写的字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学有余力的聋生, 可以引导他们在给定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动物的种类, 边拓展, 边增加识字数量。
由于在主题归类学词时, 同类词所涵盖的中心字往往都会有同样的偏旁, 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聋生在学词识字中推动写字指导教学, 如“动物”主题就可以归纳“犭”旁字类及“鱼”旁字类, 还可以通过“马、牛、羊”的汉字演变过程了解汉字演变知识, 增强写字的趣味性。
另外, 各版本普教教材中的词串识字、形声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基本字带字、韵文识字等识字方法都能激发聋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识写技能, 值得借鉴。
4.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好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写好汉字, 必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聋校语文教学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把写字与练字统一起来, 坚持随堂练, 天天练, 在掌握书写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聋生的性情、态度与审美情趣。
5. 建立聋生识字、写字评价体系。
聋生所识写的字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 使用频率低, 巩固性差, 建立科学的聋生识字、写字评价体系, 有利于促进聋生对常用字有目的地适当重现, 从而巩固提高。
阶梯式发展评价可以将整个阶段目标分化为若干阶段目标, 同时也降低难度, 使内容具体, 目标明确, 指向性强, 从低阶向高阶逐步推进。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的识写, 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 这些字构形简单, 重现率高, 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部分, 先学这些字, 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 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阶段为《1000常用字表》, 这1000个最常用的汉字, 在一般书刊中使用频率在90%以上, 能为阅读的起步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为常用字2000字, 学生可以比较自如大量地阅读一般课外读物。第四阶段为常用字2500字,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字数量要求, 基本满足学生日常阅读、写作的需求, 是聋生语文素养达到基本满足一般生活所需的标志。第五阶段为常用字3500字, 是聋生语文学习达到成熟阶段, 成为“文化聋人”的标志, 其中每个阶梯要求的内容均包含前一阶梯的内容。这些常用字表的排列代表着常用字的使用频率, 在教材的编写上尽量按照字表使用频率由早到晚逐步推进。聋生每达到一个阶梯发展水平后, 教师就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明示, 促进聋生向下一阶段迈进。
6. 识字、写字与应用语言文字相结合。
在识字、写字教学的过程中, 在采用识字、写字的方法提高聋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同时, 要使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建立良好的内在联系。需强调的是, 识字不仅要识字形, 还要基本理解所识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会读或会打手语, 并在不断复习、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巩固, 使学习汉字与语感训练、生活学习结合起来, 形成驾驭文字的能力。
聋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篇10
一、以趣促学, 焕发课堂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聋生差异性比较大, 自控能力差, 思维停留在形象阶段, 聋校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选择有趣而符合聋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让聋生多观察、多体验, 用身体的各个细胞去感受, 激活学生脑中现有的生活经验并联系已知的数学知识,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以趣促学, 聋生将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中去。
以教学《5的减法》为例, 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本中静止的插图变成聋童喜欢的动画。引导学生观看桃树上依次结出5个大桃子, 再让学生数出树上桃子的个数。然后, 跳出一只小猴子。问:“它是谁?”同学们开心地回答我:“猴子。”“那猴子喜欢吃什么呢?”我又问。“桃子!”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正确答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 小猴子会吃掉几个桃子?树上会剩下几个桃子?”一位同学说吃掉1个, 还剩4个。我边演示边板书算式:5-1=4。接着我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同学们积极思考, 兴趣很浓, 有的说吃了2个还剩3个, 5-2=3;有的说吃了3个还剩2个, 5-3=2;还有的说吃了4个还剩1个, 5-4=1。其后, 我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复习他们自己的陈述, 还让同学们戴上猴子、桃子的头饰, 进行猴子吃桃子的游戏表演, 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新知识。由此可见, 把数字小游戏巧妙地穿插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不失为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二、以情促思, 优化课堂教学
聋生对新的知识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他们有潜能, 可塑性大, 要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 与聋生平等对话交流。面对聋生, 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对聋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用上述方式与聋生交流, 聋生会受到更大鼓励, 从而会更加亲近老师, 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 给予老师积极主动的反馈。同时还能帮助学习困难生克服畏惧心理, 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有以强烈的情感体验投入到课堂上, 才能唤起聋童的情感“共鸣”。当我们在课堂上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时,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表现要愉快、幽默, 用期待的目光鼓励聋生, 调动其积极的情绪, 牢牢地吸引每位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
教师耐心地鼓励和正确的评价是促使聋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要善于抓住聋生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都不能轻易否定, 不随便说“错”, 以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 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个聋生的进步, 从而使聋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 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并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 进而由“亲其师”到“信其道”、“乐其道”。因此, 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不断激励聋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以情促思。
三、以学定法, 提高课堂实效
一堂成功的课总要从备课开始, 应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 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 始终凸显“为学而设、以学定法”的理念。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9加几”时, 放手让学生试做例题, 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 灵活地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说说不同的算法, 与同学们分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 实现个性差异互补, 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为其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 让他们多动手, 在探索中有所发现, 学会学习。
浅谈聋校作文创新教学 篇11
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聋校语文新课标的实施,给广大聋校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给聋生作文创造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新课标与以前的旧大纲相比,提倡自由表达是新课标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地给聋生作文创造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聋生的生命活力,加强聋生作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打破为文而文的僵局。传统聋校作文教学只定格在作文课上,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往往让聋生产生“作文生畏”的心理,不仅害怕写作文,而且即使写出作文,质量也不高。教师应把作文放在平时,引导聋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给足自由,激发聋生的写作激情,尽情倾吐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体现自我创造性。
让聋生作文贴近生活。有感而发是聋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聋生虽然身心缺陷,但他们的观察力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让聋生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有言要发,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让聋生在生活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有感而作,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给聋生作文“解禁” 传统聋校作文教学,给聋生人为制造了不少“禁区”,不利于聋生作文创新精神的释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教师应给聋生作文“解禁”,给聋生作文提供广阔、灵活的环境。
淡化文种要求,少写命题作文。传统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状物的说明文等,虽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聋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但在新课标下,聋生作文创新教学应尽量减少表达形式对聋生的束缚,除有文体特别要求外,应积极鼓励聋生创新,选择合适的角度,有感而发,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百花齐放竞争艳。同时,坚持以自主拟题为主,少写命题作文,让聋生根据生活和学习阅历写各种应用文。
不拘一格地选材、立意。教师应积极引导聋生拓展、丰富作文表达的内容,不限制作文题材,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找准贴近自己写作的侧重点,一切的见闻、感受、想象均可写进作文,抒发自己的个性。同时,语文新标准给作文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降低了对中心思想的要求,倡导多种写作方法的自主运用,即使聋生在选择同一材料作文时,教师也必须引导聋生充分挖掘同一材料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切实避免聋生作文一个样,大同小异。
夯实聋生写作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夯实聋生写作基础,培养聋生收集和表达作文材料的能力,是聋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语文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由此可见,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夯实聋生写作基础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加强字、词、句教学 聋校语文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沟通语言及教学方法,事关教学的成败。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聋童沟通方法主要有口语法、综合沟通法和双语双文化法三种。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硬件不达标的聋校应偏向于最后一种──双语双文化法(双语教学法)。当然,现实教学中个别教师的“纯手语教学法”更应立即革新了。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工具。在聋校低年级,一定要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引导聋生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拼音方法和拼音方案,为他们学习字、词、句扫清语音障碍。在字词句教学中,必须引导聋生掌握音、形、义,做到会读、会写和会用;引导聋生会组词、解释词语、修饰词语,掌握实词的用法,逐步体会虚词的用法。同时,加强聋生语法引导,让聋生会说、会写完整、通顺、词语达意的句子,逐渐进行相关句子练习,培养语文基本功。
加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指导 首先要加强课内阅读指导,不论用的是普校教材,还是聋校专用教材,语文教材中大量的范文(课文)是贴近聋生学习和生活的,都有一定的教育、导向作用。聋校教师应精讲,引导聋生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悟出一定的道理,有所收获。同时,经典的篇目、段落是要求聋生阅读后背诵的,多读多记不失为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
要加强聋生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规定不少于145万字。虽然聋生由于身心缺陷,加之提倡开放式阅读,可以自由选择读与不读、阅读量的多少,但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根本目的是提高聋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目前,聋生课外阅读量极少,严重制约了他们说话、写话(作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作为教师理应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阅读经典的、时代感强、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增长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了解古老的中国文明、文化,逐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质。
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活动
培养聋生写话的兴趣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聋生写作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导致聋生写作缺乏自由表达的快乐,而是怕写作文写不出来、写差了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培养聋生写作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培养聋生写作的兴趣,打破不会写、写不好的局面,我找到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从中选取了一篇《我们的学校》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短小、贴近聋生生活的作文,聋生一读便懂,有的不住地点头,有的还起身走到窗前,环视了一下校园景物。当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只有八岁的学生的作文,而且还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时,聋生很惊异,心想:“这么简单,没什么华丽辞藻的作文还获得了奖。”我告诉学生:“其实,你们一样可以写好作文的,只是你们平时不注意观察,你们去看看我们的学校,也写写吧!”聋生飞快地跑出教室,十多分钟后回来了,一个个提笔就写起来,比平时快多了,质量也有所提高,我感到十分高兴。
培养聋生练笔的习惯 尽管聋生有了很多快乐的生活体验,但若不常练笔,那么,有再好的素材也可能忘记,进不了作文中,等要写时,脑子里又是一片空白,想都想不起来了,何谈写出来呢?
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只见大多数学生“哧哧”发笑,坐在前面的偷偷向后张望。我扫视了教室,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女生耳朵上多了装饰性耳环。我想生气,突然灵机一动,亲切地问:“同学们,学生允许戴耳环吗?”一个男生大声地说:“不可以!不可以!”我又说:“为什么成年人可以戴耳环呢?你们用笔写下来让老师看看!”戴耳环的女生这样写道:“我们现在是学生,应该衣着整洁,仪态大方,不能戴耳环、项链。但是我们以后长大了,找到了工作,有了钱可以买更多的金耳环、金项链……”
培养聋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作文后,要引导聋生多读、多思,力争有所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文。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应引导聋生先自己改,互相改,小组评,然后教师点评。点评时,充分肯定写得好的,对不足的地方指出来,提出希望和建议。同时,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树立榜样,让聋生在“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促进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老师们,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语文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深信,只有更新作文教学观念,夯实聋生写作基础,创造性地实施作文教学活动,才能享受到作文教学的快乐,见到“百花齐放”的情景。
聋校数学教学 篇12
听障生由于有声语言的缺失, 相对于正常学生而言, 他们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障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技能的习得。这其中, 既有听障生自身的缺陷限制, 也存在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说话训练, 忽视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和教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我们要把培养和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锻炼听障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营造温馨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刚入学的听障生的语言正处在起步阶段, 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 需要学校、家庭各方面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首先,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一件事的成功, 取决于当事人的积极态度。由于自身的听觉障碍, 大部分听障生性格内向、胆小、害羞, 不愿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口, 久而久之, 便失去了说的欲望和机会。因此,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他们在心理情感上作好说的准备, 培养健康、积极的说话心态, 显得尤为重要。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多说, 逐步使学生养成敢说多说的习惯。只有在敢说多说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刚入学的学生上第一节数学课就接触了数量。所以, 我们一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准确使用单位名称。在看图叙述时, 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如10个人、7只鸟、6朵花等;在计算时也应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如3+2=5 (个) 等;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3+2=5运用不同的单位名称, 展开想象叙述事情。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数学名词术语的准确性。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往往认识比较模糊, 所以, 教学时应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和不易理解的名词术语反复进行比较, 认真区分, 并对学生出现的有关错误及时更正。如“乘”和“乘以”、“除”和“除以”、“增加了”和“增加到”、“扩大”与“增加”、“缩小”和“减少”等。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说规范 话的习惯, 使他们能用语准确、表达完整、条理清楚。
三、注意训练学生完整地表述问题
对事物完整的表述是对事物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因此, 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如从最简单的1+1=?开始到比多比少的问题, 再到图画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等的教学中, 需要让学生叙述的问题, 都要突出训练表达的完整性。如教学中我们问学生:“9可以分成5和几?”学生常答:“5和4。”这时应及时纠正, 让学生完整地说出:“9可以分成5和4。”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学生说算理, 在各种公式的教学中重视训练学生说推理过程, 在各类应用题的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说思路。通过这样的扎实训练, 逐步提高听障生的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提高表达能力
掌握数学语言, 一是接受——看得懂, 二是表达——写 (说) 得出。不少听障生常常不知从何说起, 常使看者不知所云。对于听障生来说, 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心理距离还是较远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以自然语言为解释语言系统来指导听障生学习数学知识, 以帮助听障生更好地理解、内化数学语言, 为听障生提供更多“说”数学和“读”数学的机会, 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我在讲授正反比例应用题时, 要求学生反复读题, 发现两个问题分别求的是什么、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
(1) 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 3小时行了210千米, 用同样的速度又行了2小时, 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 3小时行了21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 A、B两地相距350千米, 汽车从A地开往B地需要多长时间?
通过反复阅读, 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有了进一步理解, 解题错误也随之减少。
【聋校数学教学】推荐阅读: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05-24
生活化的聋校数学教学06-27
谈聋校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5-27
聋校数学第四册05-10
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09-26
聋校初中语文教学06-14
聋校语文教学刍议07-01
聋校自然教学计划06-08
新课改下聋校英语教学05-18
信息技术助跑聋校语文课堂教学(钟声芳)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