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

2024-09-26

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精选7篇)

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 篇1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请你填一填。(23%)

1.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由5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写作(505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

3.用0、6、1、4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6410),最小的数是(1046)。

4.与3999相邻的两个数是(3998)和(4000)。5.45是5的(9)倍,24是(8)的3倍。6.找规律,接着填。

① □■◇△ ■◇△□ ◇△□■(△□■◇)„„

② 1、3、7、13、(21)、31、(43)„„ 7.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只鸡重1998(克),约2(千克)。

②小强的体重是28(千克),他的数学课本重170(克)。8.在○里填“>”“<”或“=”。

6889○6898 10000○9999 4900克○5千克 3000克○3千克

9.200元

3000元

二、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8%)1.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C)A、6320 B、1000 C、3009 D、5600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C)重。A、铁 B、棉花 C、一样重 D、不一定 3.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B)

4.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B)A、10 B、1 C、99 D、100

三、请你算一算。(24%)1.口算。

6×8= 72÷9= 20+300= 66-25+39= 26+52= 60-14= 170-90= 35÷5×4= 40÷8= 24÷6= 320+70= 30-56÷7=

56-29= 7×9= 6320-320= 52-(22+9)= 2.竖式计算。(要注意进位和退位情况及横式后面写得数)

340+520= 760-280= 460+270= 820-570=

四、请你画一画。(8%)(必须掌握)1.在下面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在方格里画出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五、请你来统计。(14%)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是喜欢吃茄子的4倍,喜欢吃白菜的有多少人? 2.填一填、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式计算。

六、请你用一用。(23%)(解决问题写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都可以)

1.平均每只猴子能吃到几个桃子?

分步:桃子总数:6×3=18(个)

平均每只猴子能吃到:18÷3=6(个)综合:6×3÷3 =18÷3 =6(个)

答:平均每只猴子能吃到6个桃子.2.哪一种袜子最便宜? 1号:20÷5=4(元)3号:18÷3=6(元)4元<5元<6元

答:1号袜子最便宜。

3.一瓶药有42片,张英每天吃3次,每次吃2片。这瓶药够吃几天? 分步:每天吃:2×3=6(片)

够吃几天:42÷6=7(天)综合: 42÷(2×3)

=42÷6 =7(天)答:这瓶药够吃7天。

4.小红买了8束鲜花,每束9朵,送给小青后还剩23朵。送给小青多少朵? 分步:买了几朵:8×9=72(朵)

送给小青多少朵:72-23=49(朵)综合:8×9-23 =72-23 =49(朵)

答:送给小青49朵。

5.粮店运进930千克大米,第一天卖了260千克,第二天卖了34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解法一:930-260-340 解法二:930-(260+340)=670-340 =930-600

=330(千克)=330(千克)

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 篇2

关键词:聋校,十年级,数学,分层教学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出:“学生要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是理想, 新课标的教学是现实。要彻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聋生, 根据聋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聋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果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 必然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在聋校中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得到最大的发展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 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在我去年所接手的班级中, 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从入学成绩来看, 在15个人中, 对于总分120分的试卷, 80分以上的优等生有5个, 但是50分以下的学困生也有5个, 剩下的5个学生处于中间阶层。均分只有62.4分。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现, 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 优等生表现出来了一种慵懒和无趣的态度, 而对于一些稍难的问题, 学困生又是难以招架, 长此以往, 必定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没有得到进步。为了使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决定对他们进行分层、分类的教学。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1. 学生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对聋生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和把握, 可以把学生分成如下三层:C层, 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动力足且成绩优秀者;B层, 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者;A层, 基础、能力较差, 学习方法欠佳, 成绩较差者。对于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不对学生公开, 以免学生中产生优生沾沾自喜, 差生自卑, 互相攀比的状况。当然, 对于这些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随时关注学生层次的变化, 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

2. 分层备课。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层的学生, 只需掌握大纲里要求的最基本的目标即可;对于B层的学生可以掌握稍灵活的知识和内容;对于C层的学生可以在B层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和拓展。比如在备“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一课时, A层学生必须掌握a、b均为单项式的分解;B层学生可掌握a、b中有一个为多项式的分解;C层学生可掌握a、b均为多项式的因式的分解。

3. 授课分类。

在上课过程中, 要时刻兼顾各个层次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是参与班级学习活动的主人。比如, 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开发C层学生的智力, 培养B层学生的竞争意识, 保护A层学生的自信心。适当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4. 作业分层。

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作业的布置也要有层次, 可以设置三种类型的习题: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的, 尤其是A类学生, 应加强这类基础的练习。选做题是B、C类学生需完成的。同时积极鼓励C类学生完成思考题。学生的作业不是限定的, 要鼓励每个学生去完成更高一级的练习。这样, 既减轻了作业负担, 又增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 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5. 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提高。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对于A类学生, 抓好基础仍是关键, 对于B类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需再掌握知识的灵活变形, 对于C类学生则关键辅导可开发其智力、发散其思维的问题。

6. 考核分层。

在平时进行单元测验的时候, 不妨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这三部分习题题量的设置可按7∶2∶1的比例来安排。在十年级的月考试卷中, 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测验的, 对于A类学生要求只有在把基础题做好的情况下才能向更高层次迈进, 对于B、C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保证基础题的前提下, 努力完成综合题和思考题。尤其是对于C类学生要提高要求, 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三、实施分层教学存在的困难

1. 在实施分层教学后, 实际上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这需要

教师投入2倍甚至是3倍的精力去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教师更加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耐心以及爱心。在准备每节课的时候, 我都花费很多精力去考虑每个层次的学生, 做到每节课对每个人都是有效的。

2. 在分层教学中, 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若处理不当, 则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若过于生硬地分层会使一些有潜力的A、B类学生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 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师生之间互相沟通能更好地推进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3. 分层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以备及时地分层和施以恰当的教学。

因此, 分层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年级段的教师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得到长远的效果。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在实施了一年的分层教学以后, 我班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优等生继续保持了好的成绩, 学困生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在中考中, 有5个学生考到100分以上, 不及格的只有2人, 也都考到了60分以上。中间层次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均分达到了85.8分, 比进校时高出了23分之多。

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在聋校是行之有效的, 然而, 不同的学生群体具有不同的特色, 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也应是不同的。如何进行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分层教学, 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进步, 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树峰.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数学培训, 2008 (5) .

[2]欧阳锦宽.对中学数学分层目标评价教学的探索.广东教育, 2004.

[3]罗云贵.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贵州教育, 2007 (11) .

[4]张文.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安徽教育, 2001 (4) .

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尝试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09-02

很长一段时间,笔者都在聋校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对怎样引领低年级学生探寻数学王国的奥秘,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悦纳离不开吸引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学生愉悦地接纳知识,“吸引”二字很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知识的传授就像磁铁的引力一样,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是愉快的、有意义的。

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得有趣味,要求教师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类物品,如易拉罐、糖果纸、卡通图片等,让它们成为生动的数学学习资源。又如,在课堂上呈现实物,在课堂上引入动画,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又如,在教学一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内容时,笔者就千方百计地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形成对这些几何图形的特征认识。再比如,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笔者把喜羊羊、葫芦娃等动画明星请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偶像的激励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趣味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教师要寓教于乐,就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别出心裁的游戏,让低年级学生在玩一玩、试一试的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每个游戏的核心要有数学知识作铺垫,每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开放的自然课堂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大自然是最广阔、最开放的课堂。为此,笔者提倡让孩子们走出去,适时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抓住身边的数学教学资源,学习数学。比如,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活动,笔者带着低年级的孩子数一数公园里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树和桥,数一数每种树有几排,每排有几棵,一共有多少棵,每棵树的间隔大约是几米,假设每棵树能卖20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等,或请学生将看到的想到的数学元素写成数学日记,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二、教育还需要认同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总结了一条教育的窍门——“蹲下身子看学生”。受这一理念的影响,笔者一直在努力地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课上,笔者和学生一起做课间操,一起玩游戏。有哪位学生的表现很棒,笔者就和他们一起欢呼雀跃,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一个响亮的击掌;要下课了,笔者故意布置了较大容量的作业,在和他们讨价还价中给予让步,让他们得到满足感;单元检测后,给优秀的学生以肯定,也注重发现潜力生细小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业余时间,笔者还和学生一起研究“纸球投篮”的游戏,给他们当计分员当调解员,还和他们一起数格子算算术……这样的教学举措,让学生对笔者产生了认同感,愉悦地接纳笔者的教育。

笔者曾经摘抄过这样一篇文章,至今还一直在脑海徘徊——“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笔者认为,对于教育者来说,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软。即放下自己,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二是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所有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像水一样柔弱的品德。柔弱,“莫之能胜也”,柔弱比强硬更让人愿意依靠,更让孩子愿意倾听。

三、成长倚仗于鼓励

记得某一期的《南方周末》上有一句话:“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这种力量其实就是人的自尊。自尊是人对自我评价的总概括,是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位,只有捍卫、保护好每个孩子的这个部位,他们的心灵才有可能被唤醒。可以说,自尊是一切个性化教育的线索,教育者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每个孩子的自尊,有时可能是自己都不注意的一句安慰或者一声鼓励,却可以给孩子莫大的关怀,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班上陆某就是笔者教学生涯当中一个成功的例子。他的听力损伤很严重,而且性格很内向,接受能力比较慢。尽管他已经经过三年的学前语言康复,但留给笔者最初的印象还是呆板木讷。同班的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对同学的嘲笑置之不理,视而不见。直到有一次,放学后笔者偶然路过教室,看见他偷偷在教室的星星角栏目中停留,才发现原来他其实很在乎自己的星星数量。在星星栏目中,其他的孩子都是四五颗星星,而他只有一颗。笔者看见他的眼睛直直的,了解到了他对于星星数量的重视程度。笔者笑着抚摸着他的头:“孩子,只要你努力,老师会帮助你,你也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得到很多的星星。”他转过头,定神地看着笔者,似乎很怀疑。笔者把他请到座位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陆”字,告诉他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困难尽管找老师。他竟然开心地笑了,指指笔者又指指他自己,然后一溜烟地离开了教室。对于这件事情,笔者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过了一周左右,班上的实习老师欣喜地告诉笔者,陆某这几天晚自习很认真,在口算抽测中竟对答如流。这次的亲身经历让笔者相信了情感的力量,相信了学生的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从此,在课堂上笔者经常给该生发言的机会,多让同学对他所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课余,笔者还多次找他谈心,让他知道老师和同学都在关注他的进步。慢慢地,一张张优良的测验单使该生重拾了自信的笑容,快乐漾满了他的脸颊……

放眼一簇花丛,当花骨朵透出枝头的时候,谁又能真正地预料哪朵花会开得更为艳丽,哪朵花会凋零陨损?……笔者相信,只要有园丁的细心呵护、精心培管,每朵花都会有精彩的瞬间和怒放的生命!

四、评价贵在关注细节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当我们在自己渴望得到赞扬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忽略和吝啬对孩子的肯定。他们会为自己得到的一颗星星手舞足蹈,为得到老师的一个拥抱激动不已。对此,笔者的做法是用星星榜和每月一次换购活动来评价和激励学生。每天如果学生表现好,就会得到一颗亮晶晶的星星,反之就把原有的星星拨掉一颗,等到了月底获得星星多的学生将得到相应的换购奖励,比如可以换购漂亮的练习本等文具或精美的糖果等。学生毕竟是孩子,在小小的物质利诱面前,他们都表现得格外认真和踊跃:有的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奖励,开心极了;有的因为少了几个换购的星星而捶胸顿足,发誓下次一定要达成目标……笔者还把每个月学生学习的情况做个小结,在适当的时间段公布,并在雏鹰争章角和学生成长档案袋上有所体现。

低年级是数学教学的启蒙阶段,怎样打造高效、趣味的理想课堂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愿景。教学上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地摸索和实践,不断地创新和总结,做好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 篇4

顾寅

这次评优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聋校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聋校数学中几何图形的起始课,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什么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认识这两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聋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两种图形,教学难点定为:体会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两条短边一样长,两条长边一样长。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描一描,折一折,涂一涂等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聋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并将所有环节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让低年级聋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利用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任务作为导入,小青蛙带着礼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而带来的礼物正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五颜六色的积木。这个环节有青蛙手偶,有好看的积木,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以下几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 摸一摸、描一描

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把手中的积木摸一摸积木的面。把摸的图形描一下来,并把这些图形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图形从立体上提取出来变成平面图形,防止学生二维和三维的混乱。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二: 分一分、读一读

这一环节中,先请学生将所有描的图形分一分,把一样的放在一起。让学生初步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分的基础上,我导入两种图形的名称,请学生读一读。因为口语表达能力是聋生的弱项,并且低年级学生手语会的不多,因此在读一读的环节中,我安排了带读、齐读、指读三个层次,让聋生更好的掌握手语和口语。

活动三: 找一找、认一认

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先请学生在小青蛙的家里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认一认你找到的是什么图形,在直观上进一步强化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四: 折一折、比一比

通过前三个活动,学生在直观上已经能够去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折一折,我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两条边短,两条边长,并且长边一样长,短边一样长。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动手折感知,并且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多方位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特点。

活动五: 摆一摆、变一变

最后一个环节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两种图形的边的认识,利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能够准确抓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不管摆几根小棒,正方形的边一定要一样多的小棒,而长方形两条长两条短,并且对边的小棒数也要一样多。

(三)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置了两个层次不同的练习

第一个练习:设置的情境是小青蛙要回家了,请同学们画一份礼物给他,利用方格纸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练习是上个环节活动五的延续与提升。学生可以画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只要抓住图形的特点就可以。

第二个练习:设置的情境是小青蛙回家路上遇到了小老虎和小熊,他们分别要采摘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果子,请同学们分一分。

在这里我在图形果的树上不仅放置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放置了其他一些图形,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强化巩固对于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并能利用今天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新图形。

(五)趣味作业,强化练习

最后在作业设计上,我的作业是请学生把两幅图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涂上颜色,并且说作业纸是小青蛙留给同学们的礼物,也让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我对《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的例

6、例7,完成第15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是两步计算式题,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要记在心里,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具、学具准备:实物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卡片口算(抽回几道题用哪句口诀)

3×2=

4×3=

1×2=

1×1= 2×4=

4×4=

3×3=

2×2= 2×3=

4×2=

2×1=

3×1=

2、一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三得六(2×3=6

3×2=6)一四得四(4×1=4

1×4=4)三四十二(4×3=12

3×4=12)二四得八(4×2=8

2×4=8)

3、列出算式说出得数 4个2是多少?(2×4=8)3乘以4是多少?(3×4=12)

被乘数是3,乘数是2,积是多少?(3×2=6)

4、引入新课

教师拿出3盘桃,每盘3个的实物图.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怎样列式计算? 有的学生用加法:3+3+3=9 有的学生用乘法:3×3=9 教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对,哪种方法简便呢?(第二种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又拿出一盘桃,盘里只有2个桃与上面的3盘桃放在一起。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小组内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想出两种方法。第一种:把每个盘子中的桃的个数加起来。3+3+3+2=11 第二种:先求前3个盘一共多少个,再加上第4盘中的2个桃。3×3+2=11

2、教学例7。

这时教师在第4个盘里又添上1个桃,每盘都是3个桃,有4盘,一共有多少个桃? 学生列出算式:3×4=12 教师在第4个盘中拿走1个桃,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桃,能不能在上面式子的基础上计算出来呢? 学生会想到:3×4-1=11

3、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同学们看上面两个算式。3×3+3×4-1 这两个算式有几个运算符号(乘加、乘减),教师板书课题。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来的呢?

第一个算式3×3+2,先求出3盘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盘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

再看第二个算式3×4-1,先求4盘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因此,乘加、乘减的式题,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15页上的“做一做”中的练习。

第1题,3×2+3=

4×3-5= 4×2+4=

4×4-3=

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第2题,(1)3乘以2是()再加上4是()。3×2+4=(2)4个3相加是(),再减去3得()。3×4-3=(3)被乘数是4,乘数是2,积是(),再加上3得()。4×2+3=

2、做练习五中的练习。

第1、2题,计算前,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3题,要先看第一问,想清楚是几个几,再在第一个括号里填上数,再看第二问,引导学生说一说要算什么。

四、小结

乘加、乘减是两步计算式题,注意运算顺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第11课时 乘加、乘减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练习五的第4~9题。

教学目的:

1、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乘加、乘减是两步计算式题,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要记在心里,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做练习五的练习。

第4题,请学生背出1、2、3、4的乘法口诀。

第5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6题,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使学生明确两个乘法算式用的空间相同,但意义不同。

第7题,让学生计算乘减两步运算的算式。

第8题,计算2、3、4的乘法算式。

第9题,让学生在圆圈里填出正确的符合。

2、思考题。

让学生画一画,算一算。

浅谈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篇6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聋校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数学知识, 而且必须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 在教学中要从听障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培养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特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就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如, 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分别给学生看元、角、分票面,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的用途, 然后提问:“在日常生活中, 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或用过人民币?”这个时候学生纷纷举手告诉我:过节时收到过“钱”;跟爸爸妈妈上街购物时, 见过人民币;自己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时, 用过人民币。这样生活化的导入, 置学生于生活情境中, 沟通了人民币与生活中“钱”的联系, 以此来激起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 在学习时就更加用心。

聋生由于受到残障类型的影响, 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狭隘, 他们对数学的接受、理解和认知通常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直接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他们来说, 学习与直接经验相联系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 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 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物品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 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前, 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 如, 香皂盒、牙膏盒、粉笔盒、饼干盒等。学生踊跃地汇报着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 有的学生谈道:制作长方体时要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同样大;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等。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直接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再利用教具进行点拨, 学生便可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了, 同时, 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增强了求知欲。

二、挖掘生活素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明确教材的知识点, 又要挖掘生活素材, 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把学校要给心理咨询室贴墙纸这个生活情景引入课堂, 提出想把咨询室贴得漂漂亮亮的, 可又不知道要买多少墙纸才既够贴又不浪费。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跃跃欲试, 可一时又想不出办法。我将墙面与长方体的关系, 以及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教给学生后, 带着学生去量了咨询室的长、宽、高, 回到教室后通过计算, 很快得出了答案。这一节课,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普遍较好。通过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使聋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 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存在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捕捉生活现象, 为课堂教学服务。如, 教学“循环小数”时, 先让学生观察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再观察课程表,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是一样的, 而每周的课程更换是周而复始, 获得对“循环”的初步理解, 体验“循环”的规律性。接着, 让学生通过计算“1&#247;3”“7&#247;9”, 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三、提供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深化数学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给学生创造获取数学知识的机会

2. 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的机会

要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习能力的差异, 以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 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 及时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很贴近,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 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知识后, 让学生量教室的长和宽, 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量一量教室铺设的地砖是多大的, 引导学生实际计算60×60的地砖要用多少块。学习了环形面积的计算后, 让学生量一量校园的大花坛直径, 在量出花坛的周围铺设的小路, 算出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 学生既增长了知识, 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 大大地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由于听觉功能的丧失, 使得听障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差。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同龄的健全学生相比, 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想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同时, 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 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中,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从而喜欢数学, 能够学以致用。

摘要:在聋校数学教学中, 要让数学走进生活,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入课堂, 帮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并逐渐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从而提高聋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聋校,数学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美” 篇7

那么,如何让聋校的数学课堂搞活呢,不是死板的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设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兴趣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容易牢固地学习到知识。而精彩的导课就像桥梁一样联结着旧课和新课,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因此,教师应重视新课导入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 愉快的游戏 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不能较长维持注意力,而游戏恰恰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获得的知识是没有负担的,轻松愉快的。如 : 在学习第二册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可以做“数的排队游戏 ”,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教师把分别写有 0、25、30、35、20、5、40 的七张卡片分发给七个同学,再引导说:数数字来排队,从小到大排一排。要求持卡片的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到台上排队后 ,讓全班学生按顺序读出数字:0、5、10、20、25、35、40 通过形象生动的游戏活动,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数的排列顺序。

二、 生动的故事 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去,以生动形象的人物或小动物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的求知欲望,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直观的多媒体 电教多媒体运用“形”、“色 ”、“声”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打破了原来课堂上的陈旧模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了直观、多彩、生动、形象的思维材料和情境 ,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对于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搞活 课堂气氛起着积极的作用。如 : 在教学聋校教材“分数的认识” 时,利用多媒体 播放这样一段内容:桌子上的盘子里有四张饼,爷爷给小明和小刚分饼,这时每人能够平均分得两张饼;第二次分时,盘子里只有一张饼,要平均分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呢? 画面上爷爷用刀把饼平均分成两份,并把这两块饼重合比较,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教师这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他们每人分得的是二分之一。在问题提出的同时,画面显示爷爷分饼的方法 , 巧妙地利用文字与动画的结合, 将“分数的认识”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还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中,学生由“奇”而生“趣”, 由“趣”而生“悉”,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一年级音乐上册布谷下一篇:男友生日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