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通用11篇)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1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在普通教育学校还是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课堂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随着普通学校课改的深入发展,聋校也兴起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研究。而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是以聋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以聋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以聋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形成良好人格为目标的。但由于聋哑学生存在听力障碍,与正常人交流困难,仅靠视觉了解外部环境,获得的信息量比普通学生少很多,所以课堂教学更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聋生由于听力的丧失导致语言障碍,他们在认知事物和与人交往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只有眼睛这一唯一感官了,他们这种特殊的生理特征逐渐形成了其“自卑、孤僻、任性、易怒、敏感”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因此,聋生对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需要就更加敏感和迫切了。传统聋校教育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已经给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带上了“正儿八经”“严厉”的面具,养成了冷板说教、盛气凌人的惟我独尊的习惯,这种不健康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直接导致了聋生在课堂上学习情感态度的噤若寒蝉式的小心翼翼,他们只会想着“老师在想什么?我要是回答错了老师会怎样批评我?”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凝固了。因此,改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式、给聋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聋校教师不妨从“笑”开始。教师走进课堂款款一笑的师生问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启发聋生时教师信任的眼神加期待的一笑就是扬起聋生思维白帆的清风;帮助聋生纠错或“师圆其说”时的师生间那会心一笑会让学生自信心倍增。教师的特殊身份体现出的情感感染必定会造就聋生在课堂上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健康情感态度的形成,进而会影响到聋生与聋生、聋生与社会、聋生与自然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一个笑意盎然笑声朗朗的课堂一定是个宽松和谐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地位平等了、聋生的思维在笑意里活跃了,想象丰富了。这种和谐宽松平等就一定会迸发出有利于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思想火花。
二、关注聋生对知识的探索与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已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
强烈。”所以培养聋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有利于激发聋哑学生的潜能,让孩子们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应当更多地从聋生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把能“放”的内容,大胆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是这样来设计和展开活动的:聋生自学课本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真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我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来完成。全班分3个组,给每一个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有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有的不是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看需要几次才能装满,由于存在等底等高和不等底等高的情况,还有的小组装沙时不够严密,学生的意见不一,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产生了疑惑,我让他们继续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经过再一次的实验、比较、分析,得出是由于“等底等高”或实验不够细心等所引起的变化。这样,通过聋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既调动了聋生的各种感官,又提高了聋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既能让聋哑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又能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聋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聋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聋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并不断为解决问题去观察、分析、判断,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重视对聋生数学思维和表达的指导
在聋校,由于聋生的听觉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生活经验比普通儿童少,认识事物都停留在感性上,极易受表面现象影响,抽象思维差。因此,大家都比较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活动,这固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要让聋生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实质,就不能让这些教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当聋生跟着教师指示的方向操作时,看似聋生完成了操作,但在表面现象背后其实聋生并不知所以然。换句话说,这样的活动只是实施了一个获得答案的过程,而没有真正开展数学的思维。聋校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聋生的缺陷进行有效的补偿,那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既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聋生的数学思维。所以,在给聋生操作的时候,还要给聋生提供机会,让他们用语言了表达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或看(倾听)同学的表达。例如,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题的几种算法(“破十
法”、“凑十法”、“算减想加”以及“多减了,再加上”)可以结合具体的算题,要求学生说清楚操作的步骤,每一步操作的依据和算法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掌握算法,懂得算理,明确多种算法的区别和相互联系。为此,在教学中应经常提这样的问题:“说说你的想法?”“谈谈你的感受?”“你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让聋生充分地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在交流、质疑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在聋生回答问题时,鼓励他们说完整话,时刻强调聋生的语言训练渗透。既在学习中展现知识的构建过程,又遵循课标强调的,把语言训练贯穿聋校数学教学始终的要求。
四、在互动生成中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提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共同参与、共时交往、共享经验的互动过程,是课前预设与课中动态生成不断交互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预料之外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如学生突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中闪现出“亮点”,这时的教学价值往往会高于教师预设的目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容积”时,我教了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东西的体积叫做容积。然后我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容积。就有位聋生站了起来,他不仅能说容器所盛液体的体积,还能说出了车厢仓库等容纳固体的容积,我的本意是想让聋生理解了概念,直接就回到现实中应用,举些装液体容器的例子,而学生的回答结果和想法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很欣赏地表扬了他。试想,如果我不是让学生先去思考讨论,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水桶鱼缸等容器的容积;不是将学生的想法作为很生动的典范去启迪大家,而是不屑一顾,草草地固定在教师的思维范畴内,会出现这些意料之外的“小发现”、“小精彩”吗?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要想让每一个聋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很好的“捷径”,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教改之路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促进聋生的身心沿着全面、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轨道发展,共同创造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活动。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聋生,兴趣,探究,优化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 我在上课的时候, 尽可能地将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在聋生面前, 给聋生以形象逼真的感性材料, 从而使聋生集中注意力, 让聋生很快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 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折扣》这一知识点时, 上课前, 我到超市用相机摄下“服装超市打折销售”的场景, 让聋生观看顾客和售货员讨价还价的过程, 并在课件中写下对白“这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是多少”“这件服装打了几折”“每件服装的利润是多少”。这样新课一开始, 聋生就被一种生活化的内容所吸引, 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新授内容中, 于是后面的新课也就上得得心应手, 聋生在愉悦中获得了知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聋生如身临其境, 感受真切, 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效果自然非常好。
二、引导聋生自主探究, 培养聋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 而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中, 我在课件中出示了“三线八角”, 认识三线八角, 并正确给这八组角分类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就利用课件, 向同学们一一展示了图中的所有角, 让聋生分组讨论, 用三种方法对这三线八角进行分类, 同学们对每一种情况都认真讨论。同学们或演示, 或画图, 或推理,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聋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知识, 也接受了知识, 难点也就轻松地突破了。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发现了问题, 解决了问题, 自身的创造性也得以发挥, 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三、巧用多媒体揭示规律, 促使聋生总结学习方法
从图像的变化中找规律, 这本身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培养聋生探索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利用课件表现动作变化, 显示实验结果, 预测数学规律。聋生可以在操作中观察, 在观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究, 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 我在教学七年级《轴对称图形》时, 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以及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为了让聋生探索对称的规律, 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各种图形, 让聋生猜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什么。在聋生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后, 我在课件中用动画一一展示。这样一来, 我巧用多媒体技术揭示了图形间的规律, 使聋生很快地掌握了寻找轴对称图形的规律。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拓展聋生的数学知识范围
互联网是师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它的使用在改变教师只教一本书的现象, 而让网上资源成为学生的书本。我们现在所教学的内容, 只要在互联网上一搜, 就会出现成千上万的信息, 教师只要认真阅读, 精选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制成课件, 就可以大大拓宽聋生的知识范围。
如在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 我上网收集了我们南阳市的占地面积, 河南省的占地面积, 我国陆地的占地面积, 用图片和数字一一展示在聋生面前。学生不仅形象直观地感受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还能对南阳市、河南省、中国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又体会到数学来自社会与生活, 丰富了知识。另外,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小知识”等介绍了一些数学史和数学知识, 如“幻方”“计算机帮我们画统计图”“七巧板”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应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 善于在网上收集数学资料, 开设第二课堂, 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数学课堂
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教学, 教师课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可为课内教学节省大量的时间, 充分利用这节省下来的时间, 效果就大不一样, 课内教师教得轻松、师生配合得融洽、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我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 掌握面积公式是重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而聋生对于推导过程, 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是很难理解的, 用多媒体演示就形象多了, 动态演示把一个圆先平均分成四份, 用不同颜色表示, 拼起来不像圆, 再把四份平均分成八份, 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 然后, 再依次进行平均分成十六份、三十二份、六十四份, 让学生通过对比, 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动态演示, 使聋生知道半径和圆周长的一半与所拼成长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 从而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聋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 加快了知识传递的速度, 调动了聋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学习效率。
聋校数学教学演示技能初探 篇3
关键词:聋童;数学教学;教学演示;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教学演示又称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讲授或谈话,向学生演示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以此说明或印证所讲授的知识的教学活动方式。演示是一种常用的、需要与讲授、谈话等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它用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性的实验等,将教学内容涉及的重要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目的是说明、印证教学内容涉及的重要事物,促进学生的理解或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发展聋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对聋童更有重要的意义。
一、聋校数学教学演示的意义
教学演示是直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落实“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规律和直观教学原则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本措施。聋校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基本方法有演示和形象化讲述两种。由于聋生听觉障碍,以及手语表达很受局限,而演示具有逼真性、鲜明性、深刻性、可感性强等特点,其在丰富聋生感性认识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聋校数学教学中运用演示呈现进行教学,可以展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有助于聋生形成科学概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二、聋校数学教学演示的基本程序
教学演示有许多类型。任何类型的演示都有一个过程。聋校数学教学演示的过程一般是从聋生做好观察的心理准备开始,结束于对聋生理解的核查,其间经过出示演示对象、指导观察、揭示重点等几个步骤。这就形成了聋校数学教学演示的基本程序:
(一)让聋生做好心理准备
在进行演示前先向聋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怎样观察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聋生处于观察的心理状态。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需通过教具或课件进行演示。
(二)出示演示对象
教师紧跟着上一步,按照操作规范将演示的对象呈现出来。如果演示的对象较小,是巡回演示还是分组观察,要事先做出计划。
(三)介绍演示对象
在引导聋生观察前,要向聋生介绍所演示对象的特点或结构组成。如果是实验演示,要向聋生介绍使用哪些仪器,仪器如何安装以及如何操作等。如教学等式概念时,使用到天平,聋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天平这种仪器,教师就需要在实验进行前,简单介绍天平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四)指导观察
在进行演示时,要注意演示的重点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聋生观察、思考想象与本质间的联系。如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的演示,要指导聋生思考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所含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所含长度单位数的乘积,从而进一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乘积。
(五)提示要点
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聋生的观察,都是对现象、过程等的具体了解。在这些现象、过程中,哪一方面或几方面是重要的或本质的,讲解、或观察后教师要画龙点睛地指出来,以使聋生进一步理解观察的目的意义,抓住要点,掌握知识。
(六)理解核查
通过以上的几步,教师最后还需要对聋生进行核查,即获得教学反馈。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聋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知识。
三、聋校数学教学演示的基本要求
实践中,虽然不同的直观教学手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目的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演示时机和方法,但有些共同的要求是需要教师在演示时遵守和注意的。
(一)教学演示目的明确,讲求实效
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聋生的认知特点对是否进行演示、演示什么、如何演示等作出决断。演示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演示过程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演示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演示而演示。单纯地为激发学生兴趣而演示的做法也不可取。
(二)备好演示物,恰当地选用演示类型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般情况下都应该做一下预演。选择演示类型应考虑四种因素:一是聋生的认知特点;二是教学内容的特点;三是时间因素(占用时间不宜太长);四是便利条件,即学校的客观条件。聋校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演示类型有实物和模型演示、挂图演示、幻灯及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演示等。
(三)演示物应有适宜的尺寸,摆放位置要恰当
为保证聋生能看清演示物,要注意演示材料的大小。过小的材料应进行分组演示或用实物投影器放大;过大不能在课上演示的,应在课下组织学生观察。如面积单位的认识,平方厘米应分组演示,公顷应组织聋生课后观察。
(四)对演示物的指示要确切
为了使聋生看清讲解的位置,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要用教鞭指示。指示位置要确切,把点、线、面充分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
(五)把握好演示时机
教师应根据聋生的学习心理和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把握好演示时机,适时进行教学演示。
一般来说,聋校数学教学演示时机有以下几种:
1、离散时机。上课指示信号出现后,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心情还处于观望、等待的离散状态。此时适机出示教具进行演示,有利于及时集中聋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渴求时机。即在聋生求知欲望强烈时出示教具,进行演示。这时聋生观察认真,效果好。
3、疑难时机。即在教学难点、重点处出示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这有利于发挥演示的化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的作用。
4、升华时机。即在对具体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上升为抽象知识时进行演示。
5、欲试时机。即在聋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后,有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的意图时,进行演示,意在对聋生进行观察,运用知识的指导。
6、懈怠时机。即在聋生注意力开始分散、不易集中之时进行演示。聋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在中高年级也不过20~25分钟。在聋生疲劳时进行演示,能使聋生大脑再次兴奋起来,激发起其继续学习的兴趣。
(六)演示要与语言(手语)讲解紧密结合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语文教学 篇4
聋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富于激发聋生情感和思维的情境,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变成优美可感的画面,以引起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火烧云》一课,由于聋生大都没有仔细观察过火烧云,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聋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然后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聋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聋生的阅读兴趣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运用信息技术 开阔聋生的阅读视野
聋校语文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聋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由于受听力障碍影响,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父母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聋生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的具体情境之中,帮助聋生较为深刻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缩短知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聋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时,聋生对赵州桥的历史知之甚少,有的学生都没听说过,更谈不上了解了。从这一“学情”出发,教师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深聋生的感受。教学中可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文的中心词,选编几组录像片断,让聋生从录像上壮观的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幅“分流泄洪”的投影片,让聋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还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聋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重量”这个构造特点,从而体会到赵州桥是独一无二的创举。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聋生的口语能力
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聋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聋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在学到海底鱼多这部分时,教师及时展示出西沙群岛海底的课件,这时聋生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鱼,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世界。看准时机,教师引导让聋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这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鱼,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聋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之中,最后领悟到课文是按鱼的颜色和形状来选材、叙述的。这样就让聋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聋生的审美情趣
聋校语文教材不仅拥有鲜活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更具备独特的情感体验,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聋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画面有一种天生的喜爱倾向,利用多媒体课件科学地、艺术地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聋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让聋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展现美,提高聋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荷花》第2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把聋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情境中感受那全开、半开、含苞欲放的荷花,再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聋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教学能诱发聋生的思维,发展聋生的想像力,使聋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聋生的作文能力
在聋校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每次一提起写作文,很多聋生都会有一种畏惧感。尽管教师反复提示、启发、引导,费尽了唇舌,但还是难改聋生搜肠刮肚无法下笔的尴尬局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聋校的作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聋生的写作兴趣,发挥聋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聋校的作文教学更有实效。如教学“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习惯,然后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很多聋生说出了兔子、猫、狗等他们熟悉的小动物,发言很踊跃,但笔者要求他们进一步说出这些小动物的特点时,聋生大多面露难色,表述得语无伦次。此时,笔者并不责备学生,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了各种小动物的的生活录像。这些小动物时而吃食、时而嬉戏的真实情景让聋生非常兴奋。多媒体声、图、色、光相融的特点,不仅使他们进入了学习情境,还使他们产生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作文情景教学就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5
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形式各样的探索性、创造性、开放性的试题,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各种综合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通过这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不几个方面下手。
一、设计提问,引导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设计提问,引导阅读”的方法。每堂课首先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课文,自己学习,再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就使学生有了独立发挥的空间,也使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如在讲解例题:“一个弧形拱桥,跨度为 37cm ,拱高为 7cm ,求拱桥圆弧的半径。”中我设计的问题为: 1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 2 )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3 )画出几何图形,标上有关数据; 4 )这个题目中最终是借助什么图形来解决问题的?这样使学生通过逐步思考,既能很好地掌握这个例题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转化”,变新为旧
“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在课堂上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都是有莫大好处的`。学生掌握了“转化”思想的运用,不仅能开拓思维,有时还可以把所学的“新知”转化为“旧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求外公切线长时,我通过启发学生在图形中寻找学过的图形(直角梯形),再启发他们进一步把梯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最后可总结,求两圆外公切线长的实质是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造,不仅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仔细观察,学会归纳
观察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观察需解决的问题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知识间的转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融情感教育于聋校数学课教学 篇6
摘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起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因此,作为聋校教师,更应该将积极的情感灌输学生,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是教学与情感共融,从而有效提高聋校数学的课堂质量。本文主要从: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②创设有效问题情境、③引发参与,开展争论、④在探索实践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⑤注重聋生的情感评价五方面简述聋校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聋生 数学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起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在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活动的客规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聋校多年的数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残疾学生,教师更应该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聋生的情感品质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教学信息的传输,而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尊重。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特别是残疾学生。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原因,整日生活在无声世界当中,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对聋生不仅要尊重,更重要的是真心爱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不仅有师爱,而且有母爱。这种爱不仅
表现在课堂上,还要表现在生活上,心理上等诸方面。
残疾人作家海伦•凯勒是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靠坚强的毅力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写字,学会了写作。读完了大学,成了精通五国文字的大作家和教育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探寻海伦•凯勒成功的秘诀是源于父母、老师让他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希望。我不能奢望我的学生能够成为海伦•凯勒,但是只要我给与他们温暖,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尊的良好品质,激起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他们同样能成为海伦•凯勒那样身残志坚的人。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不仅要灌输聋生数学知识,还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要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互助的氛围,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适时借助身边残疾人的事例,教育他们不怕困难,培养他们勇于探究、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毅力。在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共同挑战数学难题,探究数学的奥妙。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聋生“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品质。
二、创设有效情境,调动聋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所谓有效情境,就是通过创设具有深厚生活气息,贴进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来自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学到数学。从而调动他们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约分”时,我开展“找朋友”游戏,准备若干张卡片,游戏可以分几次进行,每次选10名学生参加,每名学生分得一张卡片(卡片上分别写着分数:1/
2、2/
3、1/
4、3/
5、8/
16、30/
45、12/
24、9/
18、8/
32、9/15)。然后要求学生找到和自己所拿分数相等的“好朋友”,看一看谁的“好朋友”最多。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所学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竞赛。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2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我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此刻,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之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暗中为自己的组加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总之,在课堂中级给聋生创设有效的、多样化的课堂环境,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改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
三、引导参与,开展争论,激发聋生的创新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领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创新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习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教师者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他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活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但他们天资聪颖,好胜心强。在学习中,他们用娴熟的手语和饱满的神态进入交流、沟通。所以聋校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引发参与,培养他们的活跃思维。在参与中引发争论,在争论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在得出比的意义后,老师故意提出“你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学生好胜心马上被激发,展开争论。一学生说“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既然除数不能是零,那么比的后项也不能是零。”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比的后项可以是零,我是体育迷,在电视上看到记分牌上有2:0的。”课堂上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他们很快分成两派,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这时教师顺势让他们分组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真诚探讨,终于明白其道理。
四、探索、实践,激发聋生主动学习的情感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去思考问题。以实践操作引发兴趣。
在“圆的认识“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了动手画圆,用圆形纸片折叠的探索情境。学生在“想办法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这个问题导引下有了探究的欲望,通过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用折叠的方法找出了圆心,把这张对折的纸展开,面对纸上的折痕,“除了圆心,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双自然转入探索半径与直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这些发现对学生来说,是在独立操作,观察测量,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全新发现。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从人人动手画圆到动脑探索,自己发现知识。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带路人”、“参谋”和“鉴赏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
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了成功的欣喜,获取了发现的快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因此,数学学习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五、注重对聋生情感评价,调节聋生情感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获取信息的渠道少,视野狭窄,其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对聋生的情感评价。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标准和原则,同时要走进学生,营造情感环境。教师要注意评价语言和表情的积极参与、以真诚促进双方情感的双向沟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情感性评价的含义
情感评价是规范性评价之外的一种补充,是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自然交往时,在言行中、在情感上对学生的一种期望和评价。它区别于规范的评价,如学生学业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等等。
2、情感性评价的意义
由于评价体现情感性,所以这种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体现了尊重和保护,关心每个学生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又突出了发展变化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情感性评价不能常用或滥用,过多过滥会造成学生习以为常,不能起到调节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3、情感性评价在聋校教学课堂中的作用
在聋校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和图像语言对聋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情感评价。例如学生板演一个教学题时,他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解法,我们可以翘起大拇指说:“你真了不起!”如果有学生一进答不上来但经过思考后重新板演出
来时,我们作为教师可以为其鼓掌,然后走近他拍拍肩膀,打着手语“你不甘示落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哦”等等。这种情境化,个性化地评价作为评价的一个积极因素,其作用不可低估。
又如:在学生作业批改中,我们一般都用钩或叉来评判对和错,用优和良等评定学生的等级。这种一贯以来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来说已习以为常,毫无兴趣而言了。笔者改变了以往这种做法,而改用我们常见的表情图案“笑脸”和“哭脸”来替代以前的优良等,学生一下子感兴趣了。当看到自己的作业上是“哭脸”时,学生自然有点难过,纷纷主动要找出错误的原因,争取下次得个笑脸。而对作业做得很好的学生,可以画上两个甚至多个笑脸。
情感性评价作为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远远不止这几种,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变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作为聋校数学课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聋生的一片爱心,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乐观的心理。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对聋生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地影响,情感是教育的基石。在聋校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使聋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方献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运筹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等院校, 开设运筹与优化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运筹与优化课程被列为数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但是, 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使得运筹学与最优化技术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那么,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如何做好运筹与优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呢?
一、运筹与优化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内容单一, 缺少专业特色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图论、动态规划、库存管理、排队论、非线性规划等分支, 其中包括许多定量模型、抽象的理论.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容易迷失方向, 感受不到这门课程在本专业的应用和实际价值, 从而丧失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打击了学习的兴趣.
2. 重理论, 轻实践
运筹学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成为一门学科, 然而教学课时有限, 通常48学时, 教师为了照顾到每个分支, 同时为了完成教学计划, 通常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方式讲授教学内容, 势必造成对于各个分支的教学浅尝辄止, 学生只能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作业, 这势必减少了实践教学环节. 这样就根本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造成了学生理论懂一点, 实践又不会的不良后果.
3. 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的宗旨在于督促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而传统考核方式是单一的笔试考核, 它使学生更侧重理论学习,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也不符合运筹与优化这门课程的特点. 这也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所采取的措施
依据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结合运筹与优化这门课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七部分.
1. 制定适合数学类专业自身的教学目标
数学类专业开设运筹与优化课程既有优势, 又有劣势.优势在于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便于理解运筹与优化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数学模型; 学生容易建立运筹学的基本模型. 劣势在于学生过多地学习数学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以至于不能达到学以致用. 所以制定适合专业自身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
2.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所谓“教是为学而教, 学乃从师而学”.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成为主动的分析者和思考者, 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数学类专业的特点, 应该精简教学内容, 重点突出, 编排相应教学大纲, 细化教学进度安排, 编排适合相应专业的教材. 同时, 教材的内容应随时补充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的新方法、新成果.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该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以适应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专业需要, 结合课程设计、上机实验、算法编程和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 它极大地推动了运筹与优化的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更新, 给运筹与优化教学带来方便. 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通过图形、图像、数值结果的展示, 使学生更能直观、形象地理解运筹学及最优化技术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的进行, 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保证. 学院组织学生建立数学建模小组, 定期安排教师给予学生培训和指导;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使学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教学课件、提交作业、辅导答疑、获取运筹与优化的案例;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省内、国家、美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聘请国内知名运筹与优化方面的专家来学院讲座, 了解运筹与优化的最新发展动态.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 学院开放数学系资料室、实验室, 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上机训练; 组织学生进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接受培训, 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培养创新能力.
6. 完善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检查、测量和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满足需要而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学测评所获得的有关信息, 能够及时调控和改进教学活动, 能够强化巩固教学效果, 能够对师生产生激励的作用, 从而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采用“笔试 + 实训 + 考勤”的多方位综合考核方式, 其中试卷和考勤占期末总成绩的60% , 实训占期末总成绩的40% , 其中实训采取课程设计、论文答辩、编制程序等多种形式.
结束语
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课堂教学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
聋生由于听力缺失,导致逻辑思维发展迟缓,常规的教学媒体无法很好的突破一些概念和需要空间想象的学科教学。聋生的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因为他们需要时时集中精力用眼睛去认知,所以他们的视觉观察力就变得极为敏锐,往往有超越常人的天赋。而信息技术设备具有强大的直观性和动感性,这非常适合聋生视觉能力强的特点,还易于突破难点。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聋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必须有一种激发聋生知识兴趣的方法,让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聋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吸引聋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听了本校老师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她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阿凡提分金条”的动画故事,先把一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阿凡提取1份,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阿凡提还是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阿凡提开心的拿了6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阿凡提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破学习难点
聋生由于听力、言语上的障碍,只能用眼睛等器官来认识外界事物。因此,利用以图像为主的视觉媒体发挥聋生视觉代偿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面对越来越深的课文,越来越抽象的词句,聋生和教师都有些勉为其难。而多媒体的介入,很好地协助聋生突破学习难点。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地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象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聋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媒体课件可综合运用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的积极性,引导聋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如美术教学用方、圆等基本图形画各种交通工具,当教师用鼠标在屏幕上画出火车头的两道白烟时,有些聋生便发出“嘟嘟嘟”的声音,做出开车的动作。提问:“火车开往什么地方呢?”聋生展开了想象:穿大山,过大海——怎么画呢?然后课件展示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行驶图,教师稍作讲解提示。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大大培养了聋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绘画兴趣。
在聋校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潮流,才能真正为听障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才能真正为聋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 游戏
摘要:聋哑儿童的学习方式比较特殊。他们得不到声音刺激,获取信息的感官主要是双眼,以目代耳进行补偿;他们由于缺少语言,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和利用直观因素以吸引学生眼球,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我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有趣的数学游戏,将数学课堂游戏化,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游戏,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健康、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如何将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游戏融在课前导入时,创设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游戏融在探求新知时,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变为生动形象性,突破教学难点。
三、游戏融在巩固练习时,把枯燥乏味的练习课变得有滋有味。
四、游戏融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通过游戏,使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技能得到训练,组织游戏,也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学生乐学,学有所得,教师巧教,教有所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得了知识,教师利用游戏活动轻轻松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聋哑儿童的学习方式比较特殊。他们由于生理缺陷,得不到声音刺激,获取信息的感官主要是双眼,以目代耳进行补偿;他们由于缺少语言,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和利用直观因素以吸引学生眼球,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我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有趣的数学游戏,将数学课堂游戏化,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游戏,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健康、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数学这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起数学来都感到枯燥与乏味,课堂教学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效果。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具有统整作用,在游戏中,儿童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聋哑学生进行游戏,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创设欢愉的学习气氛,让聋哑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课堂教学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将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游戏融在课前导入时,创设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尽情的游玩,导致他们刚刚开始上课时,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新奇的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直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有老师来听我们上课,大家先不要转过身去看,猜一猜,来的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学生可来兴趣了,猜是男老师的学生和猜是女老师的学生几乎各占一半,老师又问猜的结果为什么各占一半。以此导入新课,学生为了解开悬念,自然而然地就会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游戏融在探求新知时,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变为生动形象性,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抽象的原理使小学生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通过教学反馈,我发现七、八岁的聋哑儿童能认识人民币元和角,但对元和角的换算比较吃力。我便创设了游戏情景。先将课本后面插页纸币图剪下,做成纸币卡(有元和角);在准备些道具或实物作商品,将课堂变成超市,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部分学扮演顾客,老师便指导学生如何购物,如何付款,看谁是当家理财的高手。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人民币元和角的换算。
初入学的聋哑学生对数序很难掌握,我试用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这个游戏教学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站作一排,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数字牌,叫学生看清楚自己牌子上的数字,并把自己当作这个数字;接着老师叫左起第×位(或右起第×位)同学出列,学生走出进行观看,弄清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前后学生的数字,并用手语表达如“我是5,我的哥哥是4,我的弟弟是6”,还可以延伸到“我是5,我的前面第三位是2,我的后面第二位是7”。
借助游戏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便轻轻松松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游戏融在巩固练习时,把枯燥乏味的练习课变得有滋有味。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可枯燥乏味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错题率高。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
游戏性的练习方式多种多样,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找朋友”等。在设计“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游戏时,我设计“攀高峰、夺红旗”游戏,在黑板上,我画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山顶飘着鲜艳的红旗,山的两边有攀登路线,在路线的接力点处设置题目。这个游戏可以进行个人赛和小组赛,两队参赛个人(小组)从山脚起步,分别完成路线接力点处的题目,先到山顶夺得红旗为胜。
又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手拉手,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3和7组成10,“3”和“7”是一对好朋友;4和6组成10,“4”和“6”是一对好朋友。)
游戏让课堂练习气氛变得生机盎然、活泼有趣,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游戏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游戏中,优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争取不拖集体的后腿而努力进取,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游戏融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通过游戏,使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技能得到训练,组织游戏,也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应用题。可组织学生的做“拍皮球”等游戏,如两学生在拍完皮球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拍皮球比赛,小明拍了30下,小华拍了20下,小明比小华多拍几下?”求“剩余”应用题,组织学生做游戏“老鹰捉小鸡”,老师就要设置提问:“鸡妈妈有12只小鸡,被老鹰捉去了9只,还剩几只?
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学生乐学,学有所得,教师巧教,教有所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得了知识,教师利用游戏活动轻轻松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强调一下,在教学中使用游戏,要会用,要巧用,用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不然。所以,我认为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游戏形式必须有创新性。
运用游戏教学,可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然而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受。如教数的组成时运用“找朋友”游戏。起初,同学们还有新鲜感,如果运用多了,便觉得腻味,有时甚至还产生反感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游戏形式必须有创新性。如教数的组成,可用多种游戏方法:“找朋友”,“3”的好朋友有“1”和“2”,即1和2组成3;自由分组法,6个小朋友分成两组做游戏,有几种分法,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投篮,用8个皮球投箩筐,投进3个,有5个在箩筐外,即8由3和5组成;猜拳法,两个小朋友猜“石头剪子布”,共10拳,看10由哪两个数组成„„
二是游戏必须让大多数学生实质性的参与。
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夺红旗”游戏,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果只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比赛计算,让其余学生做啦啦队。表面上看所有学生都参与游戏,可真正得到锻炼的只有这两名学生。不如多出示些计算题,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以粉笔为“接力棒”,一个接一个做题,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获胜组得到“红旗”。
三是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
运用游戏教学,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学习,得到锻炼,让游戏活动“活而不乱”。
四是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高度的有机结合。游戏是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内容如果严重脱离教学内容,教学游戏便成了一般的娱乐游戏,这种游戏没有价值意义。
数学教学一门艺术。在聋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聋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游戏融入聋校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以激发聋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游戏教学法,我认为应提倡并推广。
参考文献:
陈鹤琴 的“整个教学法”理论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10
城固县特教学校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工具。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是聋儿语言康复的最主要的途径,聋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着语言训练的不断发展,语言训练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且也贯穿在其他学科教学甚至整个聋儿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也就是在低年级进行说规范话的训练,在中、高年级进行说理训练。我决定着重从以下两个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近年来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穿练谈一点看法。
一、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贯穿语言训练的必要性通
聋儿入学前单独进行一段学前语言训练,以口语为着重点,内容通常为生活语言,由于精力花费大,并且借助聋儿的残余听力和助听设备,效果会比较好。但学生入学后,大多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的不适应,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感受颇深。鉴于此,对学生继续进行语言训练必不可少。例如,一年级数学课上,学生开始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事物性质时,语言训练课还没有训练过,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进行与数学有关的语言训练,才能为数学的教学打好交流的基础。这样数学教学和数学课程中的语言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语言训练,往往会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难以用短短的几分钟的语言训练就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以分别在与此内容有关的几堂课上作反复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必须对“几和几组成几“,进行语言训练,有些难度,若一次训练出较好的口语效果,必须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教学内容进行不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进行单独的语言训练,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也不会深入理解,就会很难记住。若在学习2—10的组成时,从学习2的组成开始,训练”1和1组成2“,学习3的组成时,训练”1和2组成3“,”2和1组成3“、┉┉依此类推,每次学数的组成,都练习“几和几组成几”,学到10的组成时,学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还可以正确的说出这句话。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教学“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老师指导学生读题,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如在教学“谁比谁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对一些关键词语注重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应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和不易理解的名词术语反复进行比较,认真区分。并对学生出现的有关错误及时更正。如“乘”和“乘以”、“除”和“除以”、“增加了”和“增加到”、“扩大”与“增加”、“缩小”和“减少”等。语言规范训练,对一些如“增加”、“谁比谁多多少”等加以强调。
三、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是表达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严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思维是有逻辑的,它是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完整而有条理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路、过程和结果。如在教学3元2角 =?角时,可这样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1元是10角,3元就是30元,3元2角是30角加上2角就是32角。”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了语言的完整连贯性,促进了思维的逻辑性。要注意训练学生表述问题的过程要完整。对事物完整的表述过程是对事物进一步的理解过程。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如,从最简单的1+1=?开始到比多比少的问题,再到图画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等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叙述的问题,都要突出训练表达的完整性。如,教学中我们问学生:“9可以分成5和几?”学生常答:“5和4。”这时应及时纠正,让学生完整地说出:“9可以分成5和4。”最后还应训练学生叙述事情要有条理。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如教学8+3=?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出怎样算的过程。可叙述为:8加2得10,所以先把3分为2和1,8先加2得10,再加1得11。另外,还要结合课本例题的图画与算式,引导学生叙述为:原来有8支牙刷,又添上3支,现在一共有几支牙刷?这样,经过“原来……又……现在……”的顺序,不仅渗透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还进一步渗透了加法的意义,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使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心,学生如果学不会要完成的内容,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就更别说数学课堂融入语言训练了。直观教学是百用不厌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具和语言的使用,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如:我们在学习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一部分时,我用直尺早黑板上画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在它们的下面注明“长方形”“正方形”,并写上了拼音,让学生们读,学生们无精打采,毫无兴趣,读的声音有小又乱,接下来,我拿起数学课本,在黑板上齐边画下来,没等开口,学生就开始比划长方形的样子,这说明他们已经提起兴趣,但由于没有认真读,说不出是长方形来。我并不批评他们,而是趁机指导他们说完整的句子“数学课本是长方形的”同学们都大声地说了一遍。我又拿起粉笔盒,指着其中一个侧面问是什么形的,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但由于开始时注意力不集中,没能学会“正方形:”,我再让他们说完整的句子“粉笔盒的侧面是正方形的”。然后,我鼓励同学们找出了教师里面的长方形、正方形物体,回忆了曾经见过的长方形物体和正方形物体。虽然他们还不会写这几个字,拼音也有记不全的,但他们对于这堂课有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积极表达,这已经达到了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加强语言的训练。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篇11
一、营造轻松教学环境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犹如一棵朝气蓬勃的小树,只有沐浴和煦温暖的阳光才能令其快乐成长。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帮助,用诚挚的热情,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也喜欢数学课,进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但要在情感上吸引,更要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接收率。例如,利用教材中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动手实践内容,指导学生用木条、铁丝、硬纸等材料,制作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些数学趣闻、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等,不但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而且易于使学生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构建,将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情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4.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优化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初探】推荐阅读: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06-03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09-01
小学数学的教学优化06-29
互动参与优化数学教学05-16
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07-24
教学设计优化中学数学05-10
优化普通高中数学教学06-08
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05-26
优化教学设计,探求数学高效课堂何超07-25
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