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探求数学高效课堂何超

2024-07-25

优化教学设计,探求数学高效课堂何超(精选4篇)

优化教学设计,探求数学高效课堂何超 篇1

优化教学设计,探求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互相传递的可控的双边活动,学生只有既学又问,多问善问,才能多思善思,也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学问,我们必须改变重教轻学的状况,优化课堂教学,探求数学高效率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受到思维的训练。

一、巧导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兴趣则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做到功在课前,向40分钟要质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每一节课的开头好坏,决定着本节课的效果。可见,能否恰当的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采用合理的导课方法,使学生思维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转换。

1、设置悬念

小学数学其实是不断地“呈现矛盾---分析研究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矛盾冲突中,恰当地巧设悬念,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2、以旧引新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巧用旧知导入新课,要注意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使新旧知识建立合理、恰当的联系,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创设情境

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无意注意通常是由刺激物的显著特点引起的。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得心应手,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没有见过的事物,小学生总是怀着一种新奇感。所 以,在课堂上讲课时,就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设计新颖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据此,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语言、已有的生活经验、媒体演示等,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加强情感体验,激活学习欲望和数学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二、传授新知,注重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因素。

1、重视完整性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思考是训练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好形式,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阅读、思考、解疑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其思维得以扩展、深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2、重视全面性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根据课型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特点的课堂结构。当然,对于具体教学环节也要制定出基本要求,规定出科学时限。

3、重视主体性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 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严密地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

三、巩固新知,培养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练习设计要注意:

1、目的性

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侧重发展哪些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

2、层次性

练习的内容和要求要富有弹性,在设计巩固练习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以适应优、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必强求一律。巩固性,综合性练习着眼于中等生,后进生;发展性练习重在“培优”,同时启发带动中等生,后进生。

3、灵活多样性

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很差,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为此,我们应设计生动有趣、方法得当、灵活多样的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相对的稳定注意,提高练习的效果。低年级的练习方式注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寓教于乐。高年级的练习注意同一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命题。

4、及时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要层层反馈,新课后巩固练习要优化反馈,课堂独立作业要及时反馈,课堂练习时老师应边巡视边批改,特别注意后进生。教师从学生练习中得到反馈信息,从学生回答、计算过程,了解学生思维过程,掌握学生存在问题的共性和个性,以便对症下药,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学生的愿望,也是广大教师的愿望。因此,恰当的时间安排,适量的课堂练习,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又体现课堂结构层次分明;既完成了新授课任务,又提高了知识的巩固效率;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设计,探求数学高效课堂何超 篇2

关键词:教学模式,“五动”,高效课堂

兰炼二小是兰州市首批示范性小学。多年来,学校以“爱乐”为核心理念,以“博爱”为训,营造“和乐达雅”的校园之风,以“寓乐于教”的教风、“乐而好学”的学风达到乐教者自教、乐学者自学的境界,培育“快乐成长、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学生,实现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亲历教育的快乐教育理想。学校以“五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高效、乐动的课堂,探索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课堂乐动的效果。

一、求本逐原,探求教学模式

为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乐趣不断激发,学校在“青蓝工程”“新秀工程”“名师工程”三大工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若通过课堂模式的构建让全体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真正全面形成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将教育教学的一切着眼点和归属点都落在学生身上,就需要通过构建教学模式,让全体师生都“动”起来,感受教育教学的生命力。

二、快乐实践,构建教学模式

1.深入研讨,提出模式

2010年学校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深入探究我校教育教学、 师生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对骨干教师开设的研讨课进行反复讨论、 调研,初步提出“五动”课堂教学总模式,即:师生主动、有效互动、 活动建构、动态生成、课课联动。

2.开展实验,引领示范

2010年学校在提出“五动”教学模式后,首先选定个人构建形式,由学校的首席教师为实验教师开展先期实验。通过让实验教师在全校开设研究课,组织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针对上课情况进行大讨论,感受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同时剖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为自己开展课改作准备。

3.以赛代训,全面推开

学校在实验教师前期实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开展兰炼二小 “五动”教学模式新探究教学风采大赛。通过学校67位新秀教师分语文习作指导、古诗品读、口语交际、略读课文教学,数学计算课教学、综合运用教学、英语阅读教学、音体美专题教学10项专题“同课异构”—15位首席名师专题讲座—6位专家引领—全体教师教研—编撰8本成果集让“五动”焕发出活跃的生命力,在动态中课堂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在互动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方法,在研讨中教师有了对教学的进一步反思沉淀,即在主动、互动、活动、动态、 联动中实现爱心、智慧的高效课堂。

主动即师生主动: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互动即有效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师、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灵动,享受教育的幸福。

活动即活动建构:教学中如何建构一个个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

动态即动态生成:课堂总是鲜活的,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走教案,优秀的教师总能巧妙地处理课堂中临时生成的问题,使其成为教学的亮点,也真正地做到教学为学生服务。

联动即课课联动:数学即生活,语文即思想会话,品德即人品, 体育即健康……做到各学科的多元渗透,这需要各科教师尝试课课联动。

4.研讨论证,不断内化

为了使“五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兰炼二小除开展课例研讨外,还多次聘请省、市教科所专家检验完善教学模式, 共同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中,分学科开展“五动”教学模式论坛, 老师各抒己见,把自己已经实验的比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时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师问询,从而推动新课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自2012年起,教师的假期作业更加丰富了,他们有了“五动” 课堂教学模式的体验、随笔、反思、论文,老师时常会将自己教学模式的实践所思、所得整理出来汇编成集。截至目前,兰炼二小已整理编辑《“五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我的“五动”课堂教学模式》等教研专辑,记录了老师研讨的心路历程和收获的甜蜜幸福。

5.集体磨课,展示精品

为了使学校提出的“五动”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学校先后开展了两轮磨课活动。通过一备、二上、再备、再上的反复打磨,构建快乐、活泼、和谐、高效的课堂。老师新颖实效的教学设计、 快乐开放的情境创设、趣味盎然的活动建构、其乐融融的师生互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着习得方法的满足,品尝着学习的成就,感受着课堂的魅力。编撰结集的《精品课堂》汇集了老师眼中的 “五动”课堂教学模式。

6.纵深发展,百花齐放

在不断研讨交流中,学校制定了“五动”模式的教学评价表,倡导全体教师构建“五动”课堂,并通过“四自”策略(自然、自由、自主、自学),让课堂彰显师生的生命活力,在全体学生自主、自由的对话互动中实现爱心、智慧的高效课堂。在动态中课堂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在互动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方法,在研讨中教师有了对教学的进一步反思沉淀。

三、师生共长,享受教育幸福

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五动”教学模式在兰炼二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每一位教师亲历着教学的快乐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等专业能力有所增强,养成了从学生角度来思考教学的思维方式。

2.每一位学生体验着学习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课堂上时时都能看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他们在一个个有效的活动建构中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3.兰炼二小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随着“五动”课堂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兰炼二小悄然发生着变化:孩子们乐学善思,积极进取,宽容自信,乐于助人;老师们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学追求。

探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篇3

一、以学定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把握课标、钻研教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来透视文本,综合考虑学生“已学的、应学的、能学的”内容,确定出学生在每节课要学的内容。

例如,我们在设计三年级《花种》这篇精读课文的时候,在综合考虑课文的文本特点、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知特点,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作者描写花开放时措词造句的方法,适当揣摩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从而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本课的第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课文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2)朗读课文,领悟写法。课文是怎样描写每一种花的开放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想象这种花开放的样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粘贴花钟,积累语言。在黑板的“钟面”上标出这几种花的开放时间,揣摩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并试着看“钟面”练习背诵。(4)迁移运用,练习表达。出示课前搜集的一些花开放的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种花,像课文一样写它们开放的时间和样子。

实践证明,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学生的既有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高效教学的必经之途。

二、顺学而导——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课堂教学是在多元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点。但课堂教学又是有明确目标、有具体内容的活动,事先必须有周密、详尽的预设,而要顺学而导,达到“有效交往”的要求,就必须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鸟儿对着灯火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同学们想象一下:看着灯火,鸟儿在想些什么?”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树非常可怜,被烧成灰烬了。”教师原来的预设是希望学生谈谈鸟儿对友情的忠诚,显然学生并没有回答出来。此时,教师并不慌忙:“树可是你的好朋友啊,你这么说,并没有让大家觉得你跟他的感情很深呀!”另一个学生继续发言:“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又看,心里想:树怎么变成了火柴了呢?”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问答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你是不是想说,鸟儿看了又看,心里想:你真的是树吗?你已经变成了火柴、变成了灯火了吗?”经过教师的不断诱导,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终于有了清晰的认知:“我睁大眼睛,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默念着:树啊,我知道,当灯火闪烁的时候,你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这是我最后为你唱歌了,我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你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面对学生自由感悟的挑战,遭遇了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正是课堂教学极具生成性的体现。然而,教师凭借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灵活应变,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在生成过程中的即时预设呢?在这个语言训练的环节中,学生的想象脱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教师并没有生拉硬套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向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是顺学而导,不露痕迹地牵引学生的思维,使生成和预设走向了统一。师生的思想在与文本的不断对话中发生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在交往、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信息、新问题,学习需求和内容也不断产生。这样的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读学结合——实现终极目标

长期受阅读教学重“读”轻“写”的风气影响,许多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时,总是潜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体验情感、学习知识上,“写”的训练常常被忽略了,致使“写”成了“弱势群体”,这是对语文学科终极目标的认识不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这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而是中点。学生能运用、会运用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优劣、高下的重要指标。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读与写要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实现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

如三年级《猫》一课,构思新颖、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如果仅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并教育孩子应该像作者一样爱护小动物”显然是不合适的。语文的核心价值应体现在语文学科的特点上,让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上得到发展与提高。上述传统教学目标指向“错位”,势必会造成教学的高耗低效。如果我们能强化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意识,关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就不难拟定更完整的教学目标。我们把目标调整为: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的;练习写一种小动物。

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获得靠的是语言的积累和语言实践。调整后的教学目标,纠正了前者在语言运用能力目标方面的“缺位”,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引导他们积累了语言,训练了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课堂教学必定是高效的。

四、授之以渔——提升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才能达到“不教”之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法指导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多想办法开辟知识迁移的通道,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知识迁移意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在精讲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及时总结写法、学法,点明了中心句与分述句的关系:“谁能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像这样先用一句话概括出段落的主要意思,再用几个句子分别详细描述的写法,就叫总分写法。这种写法意思明白、层次清楚。我们读第一句就大概了解了全段意思,读后面的句子又加深了对第一句的认识。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按照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时要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这个片段教学,教师抓住教材的特点,先在教学中渗透、总结学法,然后及时迁移运用,学生掌握了这种构段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上升为自身能力。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只有教与学双方往一点上交汇,才能在教法与学法的共同作用下营造出一个高效的教学局面。

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数学教学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支招献策

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在高中阶段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但是又是非常的重要。因此,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的关键,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而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只有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作为多年教学的数学教师,本文结合实践经验简单谈一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营造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场所。作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之上进行的,其中课堂气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凸显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无形的因素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即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所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情绪、情感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它是指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种教学气氛的制造者和受益者,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和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只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又是如何才能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方法。我们可以在讲解正课之前创设出一个有趣的教学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把学生的思想从课外吸引到教材中来,从而实现教学的平稳过渡和诱入。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关键因素,又为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基础。

二、以生为本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对象,其实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之上的表现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从有影响向有效性,从有效性向高效性进行过渡。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创设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掌握知识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学生如何学,学的效果如何,最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在学习中的态度。当然,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之中有意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之上有所发挥,有所动作。多让学生站起来,张开嘴,多起手来。多思考,能够回答出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之间要相互讨论,敢于在课堂之上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多写,多算,以实现以学促教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创设出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所学习和发展。例如,在讲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预习,然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看法,自己有什么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写纸条,或者是以小组形式集体归纳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建议。教师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一部分的要求制定出有效的的教学方法来。我们通过看学生的建议,发现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那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这样就看出了学生需求,和对新知识的期盼是什么,这样教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恰当的学习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创设出有趣,宽松,高效的课堂气氛。

三、互动探究

高效课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之高,还要求教师能够实现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怎样能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提升和加强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让学生通过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中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和灵感,为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互动式探究教学将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例如,在讲“椭圆”时,涉及“椭圆的定义在解题中的具体运用”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个例题就椭圆的定义在解题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解析.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归纳“椭圆的第一定义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解题之中”.通过互动讨论得出:已经点,结合三角函数知识,求解轨迹的问题;已经椭圆中的关键点,求解焦点三角形的问题;计算距离任意一点到焦点上的距离问题.这样的总结和归纳,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讨论、探究基础上得出有关椭圆的第一定义的一般性规律.

四,创设情景

情景式教学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情景的涉入和创设是学生的思維能够自觉地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来。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出情景教学,让学生从这些情景中得到启发,找到感觉,促进课堂教学向高效发展。

总而言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都能是学生和课堂有效地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只要想教好学,就一定会创设出更加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来。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教学经验,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启示和引导,以求为高中数学教学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上一篇:2022年度环保科技奖公示下一篇:培训机构开场白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