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2024-07-31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精选12篇)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1

在21世纪文化当中, 校园将占据中心位置。校园景观环境作为陪伴学生在高校求学阶段最重要的外在生活环境, 其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使他们在高校里能快乐的学习, 舒适的生活, 健康的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 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遵循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 立足实际, 制定合适的规划设计方案, 在体现校园风格和特色的同时, 也创造一个舒适的教书育人环境。

一、高效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总体原则

(一) 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 这就要求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高校人群群体性和时间性的行为规律, 对于食堂、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人流较多的地方, 绿地应多设捷径, 方便师生出入。同时校园景观的创造、各种设施的设置等都应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二)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以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在景观生态分析、评价和综合的基础上, 建立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模式和空间结构。高校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从整体性出发考虑, 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 合理布局各个单元, 以达到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三) 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是从整体上确立校园景观的特色。校园景观的特色源自于对校园所处的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环境、气候、自然条件的发掘与尊重, 是在对现代生产技术科学把握的基础上, 进而升华、提炼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相互交融、紧密联系的景观特征。

(四) 功能原则

高校校园主要包括校前区、生活区、教学区、公共活动区等功能区, 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布置, 既要满足生活、学习、工作、教学等的物质功能, 更要为陶冶情操、创造智慧、激发灵感、促进师生交流、提高修养等创造环境和必需的条件。例如, 对于对休闲和空间舒适性要求较高的生活区设计, 应采用亲切的手法, 创造宜人的环境, 设置较多的石凳和石桌, 方便师生休息和彼此交流。

(五) 多样化原则

多样化包括配置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配置多样化, 指景观的布置方式不同, 如建筑、水、山、树林、草坪等;形式多样化是指如构图、材质、色彩、尺度、形状等的多种变化;功能多样化, 指交通、隔离、运动等的不同用途。多样化设计原则有利于满足师生的不同心理需求, 同时生动的、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强化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氛围的目的。

(六) 安全原则

安全是校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第一要素。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安全性包括心理安全和物理环境安全两方面内容。心理安全主要是指避免宿舍区、图书馆、教室、校园道路及其它场所发生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 如巨大的噪声、刺鼻的气味、昏暗的灯光等。物理环境安全主要是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做到:道路的坡度不能太陡, 路面不能过窄;危险之处应加设结实的扶栏;种植的供观赏植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等等。

(七)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 在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多层次复式绿化, 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植被覆盖量, 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决定因素

(一) 气候

气候包括风速风向、温度、降水量、湿度和日照强度等。从宏观上讲, 在构建景观和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气候因素。甚至从最广义上讲, 风景如画的小地区和大空间, 以及由植被强化和确立的地域感, 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效果。从微观上讲, 气候决定着小型项目和大型景观设计。植被排列方式和景观设计位置可产生热效应, 缓解风给人带来的不舒适。

(二) 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决定因素。在某些实例中, 有些选择方法 (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别具特色、引人注目的景观) 从生态学的角度衡量是不明智的, 而且还极易留下缺陷。因此设计中的这种弊端, 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同样, 草坪设计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因为随着气候变化, 植被的质地、季节性外观、颜色和休眠状态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 植被

每一种植被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外观、质地和形状, 气候影响着植被的利用和选择。如果不按照自然环境选择植被, 通常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 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 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由网络和技术空间所形成的当今世界, 宜人的环境能平定电子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焦躁不安的情绪, 提供一个宽松休闲的活动场所。

(四) 校园的布局、面积和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是有形的, 而不是抽象的。校园所在地的布局、面积及周围环境的特征和状况, 都是决定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但是地区差异并不是影响设计效果的不利因素。校园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需合理的分配土地, 做好景观设计规划。并需要根据政治、财政和地形情况, 进一步调整规划设计方案。至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建立校园, 土地利用不需要严格规划, 可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布局。

(五) 资金和技术

不言自明, 筹集资金也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景观各组成部分投入的资金不同, 会导致最终的视觉效果差异很大, 然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同时, 灯光设备、灌溉系统、割草机、土地整形机等, 每一种技术都以其自身的方式将某种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付诸实施, 并以最简单的方式加以维护。

三、校园主体景观规划设计

(一) 绿色景观

绿色景观以草地、绿藤、灌木、树木等为主, 往往是作为校园的教学和文化资源而存在的。绿色景观的规划设计, 应遵循:1) 以形成美观、清洁、安静的绿化环境为前提, 适当设置师生停留和休息的空间;2) 创造多种适合于学习和生活的绿地广场;3) 结合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布置进行绿地规划;4) 教学科研区周围绿地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 提供一个适宜活动、优美的绿色空间;5) 校园绿化的重点, 可通过设置雕塑、喷泉、广场等反映独特的文化氛围。

(二) 水景观

水景观是指在校园中利用机器或手工仿照自然制成的大型景观, 在形式上包括湖、河流、池塘、小溪和大型的喷泉等。水景观无论大小, 它们都是背景或景观, 可远眺也可近观。水景观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 甚至是标志性景观, 展示的是一平面风情, 水面可作为水中景物和岸畔的基底, 产生倒影, 丰富和扩大空间。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做到:立意在先, 针对全局景观的构思要求, 创作水体文化意境;水体静与动的选择, 应根据景观功能内容来确定;水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 重在比例关系的确定。大尺度的水景观, 宜选择在空间宽广、人流众多的场所;小尺度的水景观, 可对应小巧的景观环境。

(三) 校门

校门是高校的重要标志, 是说“你好”和“再见”的地方。校门可以是独立的, 也可以与墙、绿色植被和树篱等相连。校门出入口区是进出校园的通道, 校门入口区的相关设计问题包括:确定适当的文化和风格表现形式, 以及正确可行的设计方案;根据车辆或行人流量, 选择不同的出入口布置位置、宽度和类型;出入口区铺设地面和坡度的处理方法应体现人性化;门上标识物的位置、大小及布置方式的选择应重点突出。另外, 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校门也可以配以雕塑和装饰板。

(四) 校园道路

校园道路在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中都是关键性的, 道路应该服务于校园风景。精心设计、仔细定位使道路方向明确, 线条平滑, 校园道路就会成为一个积极的校园景观要素。反之, 道路布局就会混乱、交叉路口行人拥挤, 这些都将成为安全隐患, 也极易会造成视觉混乱。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中, 应遵循四个重要原则:正确的设计方法会提供有序的指示道路, 控制和引导交通流向;不同类型的道路划分了校园土地, 展现校园布局;车辆路线与行人路线分开;仔细规划设计每一条路线, 目的是使所有路线连贯畅通、线条清晰。正如骨架构成了人体, 校园道路作为校园的主体景观之一, 也可以构造校园。

四、公共活动区景观规划设计

(一) 运动场和娱乐场所

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运动和娱乐的时间及地点、所要提供的运动和娱乐形式等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尽管大多数的运动和娱乐场所都是吸引人的绿色空间, 但人们还未认识到其作为校园景观的全部潜力, 对观看比赛的区域、运动场地的边缘地带, 或是其周围其他地区进行设计, 以及采用人工草皮代替天然草皮以延长场地使用周期, 不用于团队运动的场地用来进行休闲活动等做法, 都是颇有远见的。

(二) 灯光

灯光本身就是一种景观艺术, 灯光的戏剧性效果能将最平凡的景观变幻的奇妙无比。校园灯光的主要功能有:在拂晓、黄昏的时候照明, 照亮步行标识;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照明, 营造安全的环境;装饰绿地、建筑物和其它景观等等。灯光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合理选择灯光密度、颜色、固定装置和灯罩, 用不同的标识指示人们按照要求规范行为, 如欢迎、入口、停留、危险、禁止通行等。良好的灯光效果可以产生一种美的情调, 有助于将景观和建筑物很好地融合为一体成为标识性校园设计。

(三) 场地用具

场地用具包括座位、户外电话亭、旗杆、邮筒、垃圾箱、凉亭等。选择合适的场地用具布置位置, 可以使每一个物体都能有恰当的位置, 同时适当的位置也可以创造出功能较强且迷人的场景。

五、结语

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学生在高校求学阶段接触最为密切的外部生活环境。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着重突出教书育人的功能, 尽所能的创造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高校里能快乐的学习, 舒适的生活, 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玉秀.论校园景观设计[J].国外建材科技, 2007.

[2]梁虎, 葛新驰.从育人角度谈校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余健, 罗卿平.校园景观设计的观赏与功用[J].华中建筑, 2007.

[4]刘伟毅.新时期校园景观设计应把握的几个要点[J].山西建筑, 2008.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2

关键词:节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的舒适度,对城市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盲目注重建设速度而忽略城市建设质量,导致很多建筑设计不合理,存在许多盲区和缺陷,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园林设计只追求园林景观外观的高端、光鲜,不根据城市特点和需求而建,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2006年,建设部首次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高效校园景观与城市其它景观不同,其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要符合大学文学氛围,承载着塑造大学生形象的作用,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其必须典雅、庄重。校园通过环境景观建设,对校内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可以在景观内交流、娱乐,开展一些活动,放松心情。

1节约型校园景观概念

节约是杜绝浪费,在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节约资源。节约型景观是指,建设景观时在满足人们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下,将投入资本压缩到最小,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发挥景观自然环境的作用。节约型校园景观主要遵循以下要求:首先,节约型校园景观要能够满足全校师生学习和生活需要。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避免破坏其它建设和周围生态环境。其次,和其它景观建设相比,校园景观建设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达到校园使用效果的同时,要求投入更少成本的资源,以减少维护成本。最后,校园景观建设要注重融合学校自身特质,能够体现高校文化精神,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能够更加突出高校的精神内涵,需要设计者在此基础上多加尝试。

2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节约型校园景观也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节约型景观建设和后期维护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这也是节约型校园景观最重要的设计理念。因此,节约型校园景观从设计到建设,再到后期维护,都要坚持和遵循经济性原则,这是节约型校园景观的首要要求。

2.2以人为本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首先要先满足高校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依照美学原则,创造一个让人心理感到舒适的校园环境,其次,注重环境生态规律,依照以人为本原则,划分传统校园景观功能区,增加一些开放性休闲娱乐空间,能够满足师生一些课外活动需求,让校园环境景观多样化,除了观赏价值外,更增加了校园的使用价值。因此,校园景观建设和规划在环境友好型基础下,将校园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作为景观规划的重点。

2.3美观性原则

节约型校园景观不是只注重成本节约。在追求资源节约的同时,也要注重校园景观效益,校园景观外观要符合美学原则,让人们赏心悦目,否则就失去了景观的作用。外观建设避免复杂化,在细节上要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如树木和花草的点缀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景观自然融入到环境中。

3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思路

3.1总体控制概念

校园景观设计首先要根据地理环境进行规划,整体设计要有大局意识,不论是整个框架设计,还是空间上植物的点缀,在建筑规划开始时就应规划好空间布局。除此之外,节约理念要贯穿景观建设始终,但是主次景观成本投入要有所区别。而且,校园景观规划要符合学校师生生活习惯,满足现实功能需求,还要能够适应未来变化。因为校园景观的主要使用者是学校的师生,校园景观功能性更加重要,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投入。

3.2景观建材的选择与加工

首先,校园景观在建造过程中,要考虑校园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运输条件等,参考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结合校园精神文化底蕴设计景观,不仅要体现学校特色,也要把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次,对材料的选择要体现环保性能。施工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环保标准,除此之外,在品种的选用上也力求简单大方,避免出现俗气的设计效果。根据现有的地理空间状况,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校园景观视觉上的丰富变化,使校园景观整体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参考文献

[1]陈曼莎,周建华.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

[2]刘黎.节约型园林设计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7(4)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设计学科体系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三者并重。但在当今大学校园建设中,高校管理者重视校园建筑和校园规划,忽视校园景观设计,对于高校景观中宜人空间的设计及文化内涵的表达几乎不予理睬。大学管理者习惯将校园景观的元素分解,从属于校园规划和校园建筑体系中进行营造。在有限的校园景观建设实践中,大学建设者们关注较多的是有形校园景观的物质构成,包括景观的构成元素及空间尺度、比例、序列、色彩及风格等;而对无形的校园文化内涵表达则关注不够,景观的物质构成几乎和文化内涵脱节,许多大学校园养眼不养心,因为没有了文化底蕴而使得景观缺乏个性与灵魂,空间感趋同。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的扩建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人们更多的是对高校校园建筑营造的物质空间的研究,对于高校文化内涵体现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建筑中的体现,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及空间文化内涵的体现也只是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进行宏观的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校园文化与景观营造的研究并不多,相关书籍中,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于仲编著的《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对文化景观的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作了令人信服的有理有据的论述和探讨。相关的文献资料中,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关崇(2006)在《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中,认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该作为大学绿地系统构建总方针之一。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凯华在论《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营造—以武汉市为例》中,以大学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文化与园林景观营造的关系;高成广、谷永丽等(2008)认为大学园林是文化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历史积淀的物质反映。江芳(2006)以顺德职院滨江公园的的景观设计创作为例,阐述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从景观的教育功能上,强调营造具有文化品味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如葛盈辉、金卫华(2005)在《大学文化品味的营造与提升》中认为校园景观文化对身处其中的师生是一种无声的“境教”,是一位无言的教授。

所以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一、指导和完善现有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设计理论探讨给出明确的定位和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城、大学新校区建设也紧跟着迅速发展,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对育人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点缀的人工环境设计一,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要能够体现每个学校特有的精神状态和特殊的文化內涵。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才能是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氛围。本文得出的具体的原则和方法,给校园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提供设计经验,纠正设计误区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新校区景观普遍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校园能够供师生交流以及体现学校特色的环境空间很少。本文在景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问题上探讨的同时,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校园真正需要的环境景观。

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课题组的见解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行为心理学三方面内容的学科。现代景观设计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己从早期注重面积的绿化阶段,注重视觉效果的美化阶段,逐渐走向考虑场所特点,综合多元内容,并结合生态学理念的新阶段。

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以景观设计学为基础,从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中汲取养分,主要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论层面——文化与景观的关系。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校园文化与景观进行融合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景观的定义,强调重视校园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以及校园文化性景观和校园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二是实践层面——对于实现途径的研究。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是本课题重点探讨的内容,以视觉审美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理论基础,校园文化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探求校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校园景观、大学校园文化、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校园历史、文化表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些相关书刊、报刊和网络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研究的内容等。根据所查资料对相关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校园文化景观的环境要素,景观构成要素,文化特性,了解不同景观区域文化景观的特点及联系,了解校园文化景观的现状及不足。通过访谈形式,随机选择学校师生,对部分高校的历史文化及校园景观改造建议进行调查,掌握师生对文化与景观建设的建议。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部分高校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此为校园文化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找寻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研究的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解读研究对象;③探求文化内涵;④实地调研分析;⑤实施原则、策略、途径研究;⑥得出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新民.浅谈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J].山东环境,1997,06

[2]朱小根.论高校的软性管理[J].学术论坛,2000,04

[3]王正星,刘桂云.试论新时期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与建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4]黄厦.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5]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10

作者简介: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 篇4

1 文化表达的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环境首先应具有整体美,校园景观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具有整体性。一所高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会积累丰富的文化,一般来说学校的历史愈悠久,其文化积淀愈深厚。但是,校园景观不是历史文化的储物箱,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大量文化信息,如何将文化的片断上升为整体并通过景观表现出来,是学校环境形成特色的关键。因此,在对校园景观进行总体规划时,不仅要从空间角度来考虑,还要从文化角度来考虑,将景观规划建立在文化规划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校园各处景观在文化内涵上保持良好的联系。否则,就会使人感觉景观只是文化符号的简单堆砌。

1.2 特色性原则

每个校园都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的校园,无法引起人们的深切感知,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校园。高校校园景观的特色表现在校园景观一方面要有别于一般城市景观,另一方面又要有别于其它院校的校园景观。

高校校园是吸收、创造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这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城市空间所不具备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也正是使高校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迥然不同的关键所在。此外,各所高校虽然都是高校系统中的一员,拥有高校具有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它们不同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文化信息,能够使各所高校的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它院校的独特气质。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时,应该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背景、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塑造出个性特征鲜明的校园景观。

1.3 朴实性原则

高校校园是属于较高文化层次的环境类型,它既不同于商业环境,也有别于游赏环境,它蕴含更加深刻的精神内涵。高校校园的环境,应该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高校校园不仅是一个踏踏实实进行学术研究的地方,而且是培养人的品德、塑造人的思想的场所,校园的景观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校园的景观绝不能过分追求豪华的材料和表面化的装饰,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对高校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的挖掘和表现上,通过端庄朴实的环境形象反映悠远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1.4 艺术性原则

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艺术主要通过人们的欣赏活动,使他们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从而使其获得知识、受到鼓舞。高校校园的使用群体主要为在校师生,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普遍较高,高校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不能仅仅满足于在道路旁摆放石块、刻上名言警句,或是在广场中竖立名人雕像以资纪念这类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这类表达方式过于简单直白,就如同课堂上的说教一样,很难引起观者的兴趣,同时也会使校园的环境失去应有的特色。因此,在通过校园景观表达文化主题时,一定要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使高校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

2 文化表达的内容

2.1 学校的办学特色

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1]。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首先从它的专业特色上体现出来。在高等院校中,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大学,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即使综合性大学的专业方向很多,但它们也总有一些突出的专业学科,从而使其形成有别于其它院校的文化气质。比如清华和北大虽然都是综合性大学,但学科上的差别使得他们一个像严谨求实的学者,一个像潇洒不羁的诗人。这种由专业特色形成的学校文化气质,正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主题。大连海事大学在校园景观营造中,结合绿化设置了以远洋轮船上的铁锚、船钟等部件为题材的雕塑,鲜明地表现了该校的专业特色。此外,高校自身的办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也是体现其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它们也是校园景观设计时应当考虑的重要内容。

2.2 独特的自然景观

高校校园环境中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够赋予校园以鲜明的场所特征,久而久之还会孕育出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升华为校园的精神象征永久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比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风光,而且还因为孕育出众多的学术栋梁而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因而成为北大文化的象征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图1)。又如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的六朝松,相传为1500多年前六朝时期所植,历经沧桑,见证了校园乃至整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已经成为今天东大师生心目中的“精神图腾”(图2)。因此,在校园建设之初,就应当注意保护校园环境中一些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比如溪流、池塘、植被、山岗),尽可能避免其被不和谐的视觉元素侵蚀,随着时空的变迁,这里将会成为校园中最有魅力的文化环境,对一代又一代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2]。

2.3 历史文脉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文脉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地域性历史文脉,第二个层面是高校自身的历史文脉。表现地域性历史文脉可以使不同地域的高校校园景观呈现出差异性,而表现高校自身的历史文脉则可以使每一所高校的景观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就第一个层面而言,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各个地域的文化又将持久地支配该地域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脉,并在校园景观中充分体现出来,不仅可以形成极富特色的校园环境,而且可以加深人们对校园所在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尤其一些新建的校园往往缺乏老校园的文化积淀,因此,将当地的历史文脉融入到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就显得更为必要。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新校区大门建筑,就以负形马头墙、徽州大学士牌坊楼、汉字“井”等元素为设计主题,彰显了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3](图3)。

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除了挖掘地域性历史文脉之外,还可以挖掘学校自身的历史文脉。对于一所高校的师生而言,校园中最能对他们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元素,通常就是那些最能反映学校历史文脉的景观。通过对这些景观的阅读,师生们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学校的精神内涵,并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因此,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校区来说,在环境改造和更新中如何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校园风貌,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例如,东南大学老校区大礼堂前的喷泉水池是为庆贺学校百年校庆而建,位于校园入口的主轴线上。水池在造型上以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础,很好地维持了校园中心区历史建筑风格的完整性,同时又以合适的体量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池中的水流由中心缓缓溢出并流向池壁,寓意学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图4)。

2.4 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也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某一领域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知名度。将这些科技文化成果运用到校园景观中,对于校外来访者而言,可以传播学校的科研成果,展示学校的学术水平;对于校内师生而言,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目前一些高校校园已经建造了一些代表自身科技文化成果的景观,比如北京大学未名湖湖心岛上的“北京大学星”雕塑就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校友陆建生院士的成果建造的,他将他带领的课题组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

3 结语

高校是创造文化的地方,而文化则是高校的精神支柱,一所高校的凝聚力正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观的灵魂,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因此,高校校园的景观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只有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合适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

参考文献

[1]李全.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大学软环境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67-70

[2]袁浩东.重塑大学校园景观的独特气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4):96-98

校园景观规划案例 篇5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简称UCD)建于1854年,是爱尔兰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优质教学和创新科研享誉国际。UCD有超过2万4千名在校师生,约19%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约400名在校中国学生,他们广泛分布都柏林大学的各大学院,其中以商科与法律、工程和科学等学院居多。

底,由Fitzgerald Kavanagh合伙事务所设计的UCD学生中心在都柏林大学学院的Belfield园区开放。这座中心已经成为该校体育、社会和学术生活的新中心。该项目将成为原总体规划当中最大的单个项目,也是整个由学生出资的首个项目。

学生中心的面积为1.1万平方米,包括一座50米长的泳池、辩论大厅、体育馆、三维电影院、表演剧院、广播室等,为爱尔兰大学建筑树立了新的标杆。新建筑当中的空中步行道连接着现有的体育中心和老的学生中心,三座建筑合起来,成为一座混合型的体育与休闲设施,适合每一个人使用。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6

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的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其设计实施模式能否按公办的正常程式开展?又该如何开展?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广外院)为例对此进行探讨阐述。

关键词:发展中的民办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一、高校的校园景观设计

当今的高等教育是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的教育,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师资力量等硬实力外,软实力同样能影响并提升一所高校的教学水平。大学校园景观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越来越倍受关注,在民办高校中,如何开展校园景观设计并实施,使之能发挥自身的人文优势,成为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成为了探索民办学校持续发展的课题。

(一)校园景观设计

要阐述校园景观的概念,还得从“景观”入手,毕竟校园景观属于景观中的一种。

对景观的理解,不同的学科、领域会有所不同。基本的共识是,景观要包括自然、经济、人文诸方面,是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如草原景观、街心花园景观等。可以说,校园景观是学校这一特定区域内,地形地貌、植物、人文、建筑等各方面的综合特征。而校园景观设计就是对校园内地形地貌、植物、人文、建筑等诸要素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二)校园景观设计的作用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才的摇篮,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校园不仅是提供用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是提供思想交流,情感表达,智力启发的场所。由此,校园景观将担负起营造文明优雅的环境,创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的责任。可以说,良好的校园景观会给在校师生一种奋斗的感染力,能促进学生情操的陶冶、净化心灵,对师生身心健康品质的塑造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民办校园景观与公办的差异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体制并存。虽然在教育上“公办民办都是为党办。”但政府对待公办和民办高校的投入目前还是不能一碗水端平的。两者在各方面的对比中,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在校园景观方面也不例外,从投入的资金到整体规划设计等,都使得民办高校难以和公办一较高低。对于那些发展中的民办高校来说,这些差异更是凸显无遗。

(一)资金不足

广外院是一所新生的民办高校。从选址建校到筹备办学,学校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自行筹集资金。而校园景观这样的大工程,动辄就是过千万的投入,这样的资金需求,并不是民办高校能一蹴而就的。更多时候只能集中资金先对付办学最急需解决的难题。而公办学校往往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资金充足、到位,为启动校园景观工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证。

(二)规划不周全

对于一个校园景观的工程,规划性设计尤显重要。毕竟,校园景观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也不是可以轻易更改拆换的设备。民办高校的景观设计规划普遍不够周全,其中的原因很多,除了资金这个直接的因素外,还存在以下几个实际问题,一是民办高校要进行校园景观规划,通常无法从长久性着手。因为受用地审批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制约,在办学过程中会不断地扩充或置换办学用地,使得校园景观设计的规划性显得比较弱。二是所委托的景观设计公司的权威性不足。这些公司往往规模较小,从事大型景观设计与施工的经验不足,所做的规划类同性较大。以致造成民办高校校园景观的时代感不强,面貌不新。三是人文关怀不够。所构建的景观场景形式性大于使用性,特别是对改善生态环境毫无帮助,忽略了环境对受众者日常生活和休闲的意义。

(三)人文气息不浓

与公办学校相比,人文气息不浓这个是所有新兴民办高校的短板。一些老民办学校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一所高校的人文气息和氛围是否浓郁,不光要靠校园环境来营造,还要有良好的师资,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同时还要经得起社会的考察认可和时间的沉淀。通常人文气息浓郁的高校其校园环境优雅有序,反过来,好的校园环境也促进着人文气息的云集发酵。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而民办高校往往缺少泰斗式的师资,也缺少吸引这些泰斗师资的优厚条件。

三、民办高校开展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现实制约,民办高校在开展校园景观设计时能按照公办的模式来实施吗?显然不适合。作为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条件,来重新制定可行的实施模式。广外院位于在广西南宁市仙湖开发区内,校园由原来数十个相邻的小丘陵推填而来,并坐落在山坡之上。面临邕江河,背靠五合丘陵群山,可谓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经考察分析,原来的植被和地貌环境为校园景观的设计建设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而在办学初期各项资金制约,学校规模还有待扩展,不宜开展大型的、深度的校园景观建设。于是我们提出了分阶段的,以低廉、有效、自然为原则开展校园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思路。强调校园景观的阶段性、过渡性和有效性,以期走出一条符合民办高校校园景观发展之路。

四、校园景观实证考察分析

广外院自2004年建校以来至今已有快十年的历程了,学生从当初的不足一千人,发展到逾万人。不光是之前已毕业出去的毕业生,就连在校生放寒暑假回校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校变化太大了,校园景观越来越美丽了。

(一)五棵松景观

五棵松景观是我校校园景观建设思路中追求自然的最佳例子。说起广外院五棵松,第一批毕业生对此是印象最深,最有感情了。五棵松位于现校园中段图书馆大智楼旁,是以五棵松树的自然生长势态为原型,保持原有地貌的走势,配以适当的亭、石。是一个浏览校园中途休憩不错的落脚点,也是学生们晨读、午休、暮歇的去处。

广外院的校园是在一片小丘陵上推填而来,而这五棵松则是当时小丘陵上原有的景观。校园景观设计者们在考察地形地势时,被小山坡上的这五棵松所吸引,近看松树屹立挺拔,虬枝苍劲。五棵树丛植环抱,立于小坡上,似五位学者正在互相谈论,又似五个刚登上山顶的攀登者,互相搀扶,共同前进。一种高尚的情操在观者心中油然而生,遂决定保留下来。在建校初期保持了小山坡的地貌走势,去除了松树周围的杂木草丛,使之形象更为突出。而后在毕业生资助下,在松树旁加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思贤亭,并在路旁以园林独置的手法配以广西的大化石。今后,我们还将在此大做文章,引入潺潺流水,穿林过石,环绕而下。追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远诗意。

保持自然,追求自然。让校园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校园。在五棵松景观中,我们注意到了景观的阶段性与有效性。即从初期保持原有植被到中期置石建亭,均是某个阶段的体现,且这些景观建设的投入还将继续发挥功效,为后期引水构成有效的景观体系。

(二)大爱育人

广外院虽是新兴的民办高校,但其特有的人文风景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而“大爱育人”正是展现这一人文精神的一张简洁名片。“大爱育人”准确地说是一处半坡绿化带景观。她正对着学校的大门,正中是白底红边的石质饰板,饰板上是中国红的“爱”字,而四周则是用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来拼写的爱字。有越南语、泰语、柬埔寨语等,寓意大爱教育立足北部湾,向世界传播。石刻外围是中国传统的回字纹,并种植了本地的乡土绿篱黄金榕,把整个景观装点其中,脚下立着石刻“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简洁有效是该景观的成功之处。投资少,是校园乡土绿化带的一部分,采用的都是普通的石材和涂料。利用了原有的半坡,而非其他很多学校那种屏风山墙式的石刻。既展现了主题又不遮挡视线,让后面屹立于山坡上的教学楼显得更加气势恢宏。效果好,正对学校大门,出入皆见,红绿相映,格外醒目。故曰是一张简洁的名片。

(三)百灵谷

“桃林迎朝阳,刍凤鸣百灵。”这是广外院已退的第一任校长对此处的题字。据说校长在春天的某日清晨漫步至此,看到东升的旭日、满坡的桃树、正在晨读的学生,以及朗朗的书声。被眼前的情景所触动有感而发,意谓:盛开的桃花与初生的朝阳争艳,幼小的凤凰与成名的百灵鸟比拼。广外院的学子将能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立足于社会,扬名于外。

原百灵谷是一处临坡桃树林,近年由于绿化等原因已易原貌,但仍立有相应的石头题字,仍是学生们晨读的一个去处。该景观是我校以低廉的绿化成本,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又改善自然环境的一个例子。

我区属亚热带气候,土壤的类型主要有赤红壤、红壤、石灰岩土等。而我校的土壤则属于红壤,该类土壤通常被描述为贫瘠的土地,但它有一个特点就是钾素含量较高。而桃树对钾元素的要求较高,故有利于桃树的种植,且桃树还有一定的观赏和食用价值。种植过桃树能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结构,有利于日后其他景观树木的种植。

五、结语

民办高校的校园景观建设确实是一个难题,而广外院校园景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难题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广外院的模式是可行的,是较符合我校自身特点的,是能兼顾各方需求又能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个成功做法。我们将坚持走低廉、有效、自然的校园景观建设之路,因为我们学校还在成长阶段,还有更高、更大的发展目标要跨越。而我们的校园也将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美丽与怡人!

【参考文献】

[1]曲音昊.东北地区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04)

[2]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3)

[3]朱亚男,关丹旸.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J].艺术教育,2013(12)

[4]曾阳,周游游,胡宝清.广西北部湾地区典型土壤肥力研究[J].大众科技,2012(05)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近年来,山西各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基础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大,形成了目前特有的校园拥挤局面。迫使广大师生和学校决策者重新审视传统的校园规划与设计, 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使校园环境不仅是生态可持续的,也要保持地域文化特点,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所在城市与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校园生态景观建设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山西省高校校园景观环境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山西省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区及周边地区,如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都是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这些老校区与城市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氛围能够较好的融合,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建设,校园内也在一天天变化着,新旧景观的对比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如下。

1.1 忽略对当地地域因素的考虑

1)景观设计忽略因地制宜。一些高校存在追求美学要求,而忽略气候因素的影响。如高校盛行的水景设计,往往忽略了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的校园附近没有河流,开挖很大的湖面就很不适当。山西风沙大、气候干燥、冬天寒冷,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建筑物选址和植被的选择应缓解气候的不适。2)植被的选择。a.没有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因素对植被生长的限制,经常选择一些在山西地区不易成活的树种和难以生长旺盛的树种。b.未从生态的角度来对校园的各项规划设计进行精雕细琢,校园环境上只是满足一定的绿化面积,校园内普遍乔木少,草坪多,环境质量并不高。

1.2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缺乏特色

在改建中盲目的建设不仅割裂了校园的历史,模糊了校园的传统,也使高校校园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特色,缺乏地方特色,这与大学多样性,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

1.3 空间过大,尺度失真

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这样的环境设计在建成后,往往会发现失真,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这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失去了适合的尺度,校园就变成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空间。

1.4 绿地指标未达要求

针对山西现今高校绿地建设水平,一般老校区和新校区的绿地面积应该在50%以上,绿地率不能低于50%,其中乔灌木的覆盖率不能低于30%,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大学校园绿化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1.5 人工景观的不适

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成为景观的基质而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且缺乏多样性。

2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理念

2.1 因地制宜,天人合一

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强化地方独特特色、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在规划设计构思上深入研究,使校园设计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有机联系、相互协调的综合整体环境。根据所在城市的特点,发扬传统优势,创造出相应的校园环境特色。

2.2 文脉继承

1)环境风格的建立。充分利用校内独特的地域自然景观,创造风格浓郁的建筑环境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2)历史环境的保护和现代精神的创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并将这些历史刻写于校园环境之中。通过阅读这些反映校园历史的建筑、雕塑、碑刻、林地能帮助学子更好的领悟校园精神。

2.3 景观环境结构生态格局

1)斑块。

山西地区大学校园内斑块的大小、数目、开关和位置要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在保留原有生态斑块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人为生态斑块的组合;其次,考虑山西地区特有的气候、水文、植被、地貌等因素来进行斑块的设计和组合。

2)廊道。

大学校园廊道用来连接各个功能区,植被廊道则起到连接各绿地斑块的作用;道路廊道的宽度根据交通量的大小而定,植被廊道的宽度因连接的斑块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3)景观环境结构的两个重要空间规律:

a.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大学校园生态景观空间格局应遵循“大集中、小分散”的景观生态格局,校园内的游憩休闲区、生态林以及广场空间是校园空间的大型斑块,各个功能分区和绿化斑是小型斑块,大小斑块之间通过道路廊道和绿化良好的道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b.完整与渗透的景观组合格局。校园景观生态格局中,大型的绿地斑块与周围建筑斑块之间的渗透作用,是通过师生来完成的,置身于建筑之中的师生,可以看到绿地斑块内的优美景色,会身不由己的去亲身体验,或者是在建筑中欣赏,这样就间接的产生了渗透作用。

2.4 可持续发展

作为校园可持续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在进行校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将社会化、生态资源、经济发展三大问题平衡考虑作为校园环境发展的基本方针。而且,校园在规划设计时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充分顾及学校未来发展,在做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同时,应预留出进一步规划的余地。

3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元素设计方法

1)水体。在对山西地区大学校园进行选址和水景设计时,若基地中或旁边有丰富的自然水体,应充分利用其水资源和水文化,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味的水景,使之成为城市水系的延伸。在进行人工水景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将附近河流或其他水源引入校园,或者在降雨较多的地区采用挖池存蓄雨水的方法,这种办法容易形成较大的水面。如果是完全人工制造的水景则水面不宜过大,以免浪费水资源。2)植物。校园绿化植物配置,除道路两旁的行道外,一般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式,即采用成丛,成群,成林的方式栽植,以形成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景观。3)色彩。校园建筑色彩是展现校园风貌特色和个性气质的重要景观,优美和谐的建筑色彩将给校园增添无穷魅力。校园的色彩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和建筑立面以及地面的色彩来表现,且校园环境的色彩必须突出地域特色并且与周围的建筑相协调。4)道路。校园道路网络是典型的廊道类型,具有明显的人工特性,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在设计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注重植物群落的有机搭配,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以实现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表现为:乔木+灌木,乔木+草坪的植物配置方式。5)环境设施小品。休息的椅、凳、桌、废物箱、公厕、邮筒、电话亭、自行车存放处、亭、廊、钟塔、灯具、旗杆、雕塑等等。校园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主要有休息、安全、方便、遮蔽、界定领域,以及增加空间的场所意义等功能及作用。校园景观的美是整体的,也是细节的,正如建筑的美要通过细节体现出来一样,校园景观也是由精美的细部构成,是体现着一定风格与人文特征的综合体。其中景观小品无疑是形式最为丰富、功能最为多样的重要细节。6)入口。校园入口是由外部空间向校园过渡的重要空间。在设计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可识别性的表达。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校园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7)广场。广场作为校园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校园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因此,校园中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8)户外学习区。户外学习区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设计应当营造出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9)教学区。教学区为学校的核心校区,包括所有的科研和教学用地,该区内分布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和办公楼等建筑群,一般已建科研教学区内绿化基础较好,大部分树木已经成林,自然景观的骨架基本已经形成,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绿化改造的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安静,幽雅,舒适美观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因此绿化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增加植物种类而丰富该区植物多样性景观。

以上从以山西地区地域特点塑造校园生态景观的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提出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应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因素、水文因素以及人文因素。 校园环境设计是一个历史性的持续发展过程,它不应当割断文化历史,只追求时尚,也不应当固守传统,只追求经典,而应当在历史承续、时尚与经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7(7):14-17.

[3]何镜堂.当代大学规划设计理念与实践[J].城市建设,2005(9):4-10.

[4]俞孔坚.将稻香融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5):12-16.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8

1. 高校景观环境

知识改变着人们的命运, 高校教育推动者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 作为创造文明、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高校除师资建设外, 更加注重对校园环境的营造。一个景色宜人, 有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塑造出大学良好的形象, 为校园人群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舒适的空间, 还有助于校园人群获得精神上的熏陶, 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否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舒适、健康、有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 是校园环境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发挥大学校园景观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在给大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熏陶, 是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2. 景观设施

作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 景观设施是构成整体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施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大到整个城市的景观环境, 小到一所高校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施如公交车站、喷泉、雕塑小品、景观灯、座椅、垃圾桶等等都应用于其中, 构成城市或校园景观的一部分, 景观设施应当与城市景观和校园景观等协调一致, 丰富整体内涵, 为创造优美的环境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各方面需求而服务。每种景观设施都传递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通过与环境的交融融汇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推动着整体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3. 高校校园景观设施

高校校园景观设施, 顾名思义就是布置在高校校园景观环境中的设施, 如指示标牌、景观灯柱、休闲走廊、雕塑壁画以及校园公交车站等, 都融汇在了校园整体环境中, 作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 这些景观设施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景观设施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师生的学习、休闲、娱乐以及生活等需求而展开规划设计, 既要考虑到校园整体环境的塑造, 使景观设施融合于周边的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作为传递文化的一种方式, 校园景观设施还要考虑到学校的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需求。

二、高校景观设施设计的原则

1. 人性化设计原则

校园景观设施的建立是以服务校园人们的使用和美化校园环境为目标而设计的, 不应该局限在理论刻画方面, 而应该渗透到实际设计中。在对校园景观设施进行规划设计时, 存在着设施比例尺度不合时宜, 规模失调, 部分设施存在着因为设计和规划位置不当, 纯粹为了美观而难以满足人们使用, 致使其成了摆设的问题。也有一些设施如公交车站缺乏必要的遮蔽功能, 以至于在盛夏和阴雨天气没有遮挡的问题, 这种情况没有以校园群体的根本需求出发而设计, 忽视了人性化的需求。

2. 绿色生态化设计原则

一些景观设施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所谓的整体感与美观, 大面积的破坏当地原有生态环境而建设, 忽视周边发展, 形成局部的美观, 这样不仅在人力和物力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也失去了校园景观设施的特色。在景观设施设计过程中, 应坚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 提倡4R原则, 即减少利用 (Reduce) 、重复利用 (Reuse) 、回收利用 (Recover) 和循环利用 (Recycle) , 实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地域性和人文性设计原则

景观设施渗透者校园的文化内涵, 是高校的重要灵魂, 建设于不同高校的景观设施应结合当地环境与校园特色而设计, 而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硬抄其他高校或地区的景观设施。这样不仅缺乏校园自身特色, 难以让师生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而且盲目抄袭套用的景观设施可能因地域和环境的不同所需的尺度、结构、材质等的需求也不一样, 不仅造成浪费还忽视了人们校园环境最本质的需求。

三、校园公交车站设计

1. 设计背景

该校园公交车站拟设计于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 该校区位于天津市北辰区, 公交车站分布于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学院楼、校门口等地, 现公交车站存在着功能上的欠缺与形式上的简单等问题, 不能较好的满足遮风挡雨、休息以及发布校园广告信息等需求, 同时缺乏校园个性。

2. 设计理念

高校环境与大学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 犹如魔方, 充满了未知与神秘,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感触, 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像魔方一样多样化, 由许多部分组成同时每一部分都由我们自己把握。作者拟将魔方的概念应用于校园公交车站设计中, 来诠释大学生活的多彩与多样。

3. 校园公交车站整体设计分析

公交车站是人们等候公交车的空间, 在功能要求上, 应具备休闲座椅、行车地图站牌、遮风挡雨防晒等的基本使用功能, 同时作为校园景观设施的一部分, 公交车站的设计要美化校园整体环境, 传递校园独特的人文内涵。

在色彩选择上, 借鉴魔方多样的色彩魅力, 多变而清透的色彩不仅丰富了校园整体环境, 还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设施。同时在造型上采用局部魔方与模块进行组合的方式, 造型上有着部模方的影子但又不是完全照搬其外形, 满足关于使用功能的需求。

在材质的选择上, 根据公交车站的使用位置和群体需要, 车站的设计每部分都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材质。主体材质采用了钢化玻璃、镀锌板烤漆、木材等材质。例如在屋顶部分, 考虑到防雨、防风、防晒的功能需求, 会在屋顶局部地区采用彩色钢化玻璃的材质;在室内的座椅主要采用木质座椅, 木质材料对气温的有一定的干预性, 夏天不会太热, 冬天不会太冷;在墙面的结合处主要采用钢架结构加以固定, 并且大面积采用彩色玻璃造成视觉上的通透感;墙面采用白色乳胶漆饰面。在车站内部构造上, 要有满足宣传展示的的广告展示区及用于降温和保暖的电子设备。

结语

校园景观设施的设计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品质, 更影响着整个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同时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载体, 校园景观设施也反映了校园地域和时代的差异。因此在对校园景观设施进行规划和设计时, 要将景观设施和整体环境融为一体, 使其成为校园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创造优美而丰富的校园景观环境。

摘要:高校景观设施是构成校园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上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 更传递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该文在阐述了高校景观设施的意义和功能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高校景观设施的设计原则, 并分析了以魔方为设计概念的校园公交车站的设计理念和过程。

关键词:高校,景观设施,魔方,公交车站

参考文献

[1]武星宽, 毛月霞, 宋朝阳, 城市景观设施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发展趋向[J].现代园林, 2009 (4) .

[2]卞慧媛.人性化景观设施空间营建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浅议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篇9

关键词: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建设是伴随着城市社会这个大背景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进步与更新带动了高校的进步与更新。其中高校景观环境的建设更是这一趋势最直接的体现。处在我国东北地区高校由于所处地域地理纬度较高的原因, 气候差异比较分明, 这造成了东北地区高校景观环境与南方高校景观环境无论在设计方法上还是在景观构成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东北地区的地域特征及文化分析

东北地区指北纬38°~53°之间, 东经120°~135°之间的地域范围。处温带、寒温带, 属中纬度,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刮风沙, 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 秋季温度变化无常, 冬季高寒而且漫长。东北地区雨、雪为主要降水形式, 降水不是十分丰富, 春旱、夏涝、秋霜冻主要讲的就是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域因素成为决定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首要条件和特色背景。

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历史悠久, 是多民族的文化、黑土文化、城市文化。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 融合了满洲、蒙古、鄂伦春、朝鲜、鄂温克、锡伯、达族及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日本、俄国和朝鲜的风俗文化和语言。在这些因素下使东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边陲文化。日本、俄国对东北地区的城市进行了精心的、大规模的建设, 以至于今天大街上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异国建筑。这些历史文化对于东北地区的建筑及景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设计缺少文化氛围

在东北地区, 许多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没有很好的分析自身的现状条件, 在校园景观建设中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展示个性与自身校园文化的景观, 与传统文脉结合不够紧密, 不注重学校历史的保护和自身文化的传承。在校园景观设计上只是简单地在教学楼周围布置一些草坪绿地或者照搬公园的模式, 忽视了当地的地域气候特色, 当寒冷的冬季到来的时候,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草坪枯萎、广场空旷、水体干涸, 根本没有有效地对寒风的措施。

2. 无法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地域特色

目前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大部分存在模仿的痕迹, 并不能充分考利用自然条件、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文习俗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特有地域特色, 在校园景观设计上大多数高校都一样, 缺乏对景观建设的精品意识, 缺乏特色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而言。在很大程度了削弱了地域特性, 根本无法通过校园景观体现出东北地区高校自身的特色。

3. 校园景观规划品质低

由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等历史原因, 东北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 这就使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理念、设计手法和施工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在校园建设上不够大胆、缺乏尝试。很多校园景观只是简单的种植了些植物, 并没有考虑景观设计所应具备的细节设计, 使得这些景现在形态结构上, 还需要重新挖掘设计中对人文的精神的感知, 强调人的尊严, 注重人的感性生活追求以及自由运用其理性的权利, 关注设计与人们的心灵对话, 探求回归本源的设计, 使得设计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奕辉.《全球化对文化的冲击》[M].《360度》2006第二期

观缺少层次感和艺术性, 失去了校园景观的价值。

4. 忽视冬季校园景观的营造

对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挖掘不够深入, 没能充分体现出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景观。设计者和经营者对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挖掘不足, 往往当地的冬季寒冷的气候视为设计的障碍, 在做一些校园景观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不重视或放弃冬季景观的营造, 这样的设计导致了校园在冬季时, 除了皑皑白雪, 别无他物, 冬季校园景观萧条凄凉, 学生对校园景观的欣赏失去了兴趣。

三、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对策探讨

1. 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应体现地域特色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就和南方的自然条件不同, 在具体的校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上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再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从自然中提出我们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设计要素, 做到真正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在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上就要以丰富的四季变化, 银装素裹的冰雪为特点, 与其他地区的校园景观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合每个城市自身的特色, 利用各种景观要素创造富于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

2. 东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应体现历史传承

东北地区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特定的、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 把事件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文化实体景观, 这些历史文化景观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又营造了积极的向上的校园文化, 我们应该对已有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刻的挖掘, 把每个学校的特定历史文化轨迹延续下去, 不要让它尘封在学校的历史博物馆里, 应该让它走到室外, 成为文化主体变成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3. 东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冬季景观的营造

东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冬季元素造景、利用独特的冰雪资源创造特色景观, 一切都应从环境出发, 首先从植物的配置上着手, 注重发挥植物的不同观赏特性, 在植物的搭配上注意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东北独特的自然资源, 运用冰、雪等自然景观元素来造景, 将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应用到我们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来, 是冰雪景观成为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环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结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提出的契机, 东北地区高校正处于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自己的扩大、更新与改造。如何抓住东北地区高校的景观建设特点, 正确运用东北地区高校的特有资源, 综合北方地域及校园文化, 避免生硬沿袭南方高校景观的设计方法, 真正营造出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校园空间和文化氛围, 这些都是东北地区高校景观建设的未来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胡星.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李鸿葆.当代大学校园个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7.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10

一、高校校园景观色彩分析

研究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 必须先弄清高校校园景观色彩的物质载体, 归纳如图。

二、不同高校的校园景观的主色调是应有所区分的

1、不同学科的高校的校园景观色彩。

综合大学的色彩庄重、简洁, 色彩饱和度稍低, 对比柔和。人工要素以明灰色系为主, 自然要素多以松柏类低明度绿色植物为主, 色相较单一;艺术院校更重视人工要素色彩的丰富和夸张性, 色彩饱和度稍高, 对比较强;高等专科学校色彩居综合大学与艺术院校之间, 色彩较为随意。

2、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校校园景观色彩。

地理位置不同导致阳光强弱差异, 南方强烈的光线使色彩纯度减弱, 应多选用高纯度的色彩, 同时由于南方炎热, 也可选用冷色或无彩色系;而北方的阳光柔和, 光线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色彩的鲜艳度, 选取中纯度的色彩即可达到南方校园景观的效果。

南北方的不同气候影响了高校植被的色彩, 从而影响高校校园景观的色彩。在南方地区, 一年四季的植物色彩都比较丰富, 建筑色彩就可素雅些, 作为植物的背景出现;而北方地区冬季植物色彩单一, 建筑的色彩可相对丰富。

在材料使用上, 南方较多使用光滑、高反光的材料, 如陶瓷、抛光石材等, 这些色彩明度高、有冷感;而北方地区偏爱使用木材、砖、粗面石材等吸热能力强和触感温暖的材料。

三、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的一般原则

1、局部与整体统一原则

在高校校园景观色彩的规划设计中, 这是最基础的原则。当自然色与人工色一起出现时, 设计师要对多种色彩要素给予统一筹划, 各景观元素的配色处理都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处理好局部与整体间的色彩关系。同时也要考虑高校所在区域的宏观色彩规划、高校景观所处环境的色彩背景及区域性质定位, 体现高校所在区域的整体色彩形象。

2、主色调与自然色彩的协调

新校园总体规划阶段要注重保护自然, 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 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人、建筑与景观的和谐。

(1) 校园主色调与自然资源的色彩接近。如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园景观的建设围绕着海展开, 体现了对海滨资源的利用。

(2) 校园主色调以蓝天绿树的色彩为主, 展示自然景观的魅力。

(3) 校园主色调要作为人、校车等的底衬, 不可将所有景观色彩都设计得与人的肤色、校车的色彩一样艳丽, 否则整个校园的色彩将显得喧闹。

3、注意各个主要的功能区域的色系特点

高校不同的功能分区中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倾向也各有不同。行政办公区的色彩凝重;科技文教区的色彩可适当丰富些, 增加窗外景象;休闲活动区的色彩可多选用高纯度色彩;餐饮区的色彩明快、亮丽;宿舍区的色彩应素雅些, 以获得温馨、宁静、舒适的感受;商业用醒目的色彩可获得热闹有序的景观效果;产业区的色彩可活跃些。

4、重视高校校园色彩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于有深厚历史的老校园来说, 在增添新景观时, 要解决好新景观的色彩、尺度、造型与原有景观环境如何融合的问题, 注意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的发展方向

校园交通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篇11

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有很多,校园就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国家提供高端人才的重要温床。校园是一个拥有大量建筑的地方,人口密度大、使用很多的能源与资源, 各种设施存在其中。社会能耗很大比重消耗于此,更是人性关怀的集散地。所以校园建设从侧面也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交通与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舒适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和综合实力。我们总结出景观与道路等的合理关系,积极研究其建造方法的规划理念与创新思路。

校园景观的设计与建造,首先应该做到维护其原有的历史意义、地域文脉、生态特征,而建筑、景观等物化元素皆应和谐处理,以形成统一的景观面貌。

引言

大连理工大学凌水主校区,位于辽宁市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与甘井子区交界的凌水镇内。周围有很多高校,东侧为居住区用地,南侧与大连海事大学相连,西侧是丘陵地带的自然山体,北侧的邻居是大连软件园。

整个校园空间景观规划改造应体现整体中有连续、连续中显多样、多样中有统一的景观设计原则,并且在人性化方面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人的行为变化、心理学科学等方面对自身空间变化做出的反应,通过开始、发展、高潮等空间层次的顺序步步深入,将人工与自然有机的结合,实现人与景的情感交融。将宏观的设计构成要素与微观的构成要素进行整合,产生步移景异、寓情于景、情随景生、融入自然的人性心里效应。

校园交通特点

1.人车混行、人流量大、交通复杂的特点。

高校平时同时有大量的师生、后勤人员在校园内学习、工作,尤其是学生往往处于饱和的状态。因为是丘陵地带,在校园内,95%的学生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大多数的教职工以及外来人员则选择机动车出行。因此,校园道路就同时承载着步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混合的交通流。容易造成车祸等问题。

2.阵发性拥挤、较强的分布规律的特点。

为了方便安排校内师生的学生、工作,高校往往都会实行统一的作息时间,因此在某个时间点上,如上下课时间,就会出现短时间的人流量“爆发”,形成阵发性的拥堵特点,而且这种阵发性还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而这种周期性表现在校园内,经过调查就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同时,在这种瞬间爆发的人流中,往往以教学楼或食堂等公共场所为中心,聚散行较强。

3.使用类型的社区化

大学校园的道路除了平时的交通功能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平时学生的休憩、散步、交往等社区化的功能也会发生在校内道路上,有时还会成为学生的类似跑步的锻炼场所。与车辆的关系密切相关。也给道路增加了多元性。景观规划设计也形成社区化模式。

4.较强的自律性

校园内交通的主体是师生,使用人群类型相对单一,使用者对校园景观环境有很强的认同感,加上个人自律性较强,当出现各种交通流的时候,都会形成一定的交通秩序。

提出问题

1.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规划路网结构的现状使用情况。现状路网结构的特点是,通而不达——路网结构系统混乱,所以制定了人车分流的路网结构比较适用与大工。降级使用——根据现状道路等级与实际使用不符的情况,分析出实际的道路使用需求以及大工不同等级道路的道路横断面形式。有道不通——道路设置路障以分离人车交通,为行人提供安全的步行交通环境,但却使得机动车交通组织复杂、混乱;梳理路障对于道路系统的影响,分析其导致的道路结构上的问题然后解决,还有道路资源被用作尽端停车场、绕行、路径不明等问题。

步行系统组织的特点是,有道不走——为图方便而人为走出的“小道”,破坏了环境和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规划步行道路组织不合理还是没有步行道路?有道不现——部分步行道路可视性不佳,不宜发觉,空间联系性不强;出入口处标示不明显、不容易被人发现,人与人之间没有缓冲空间。使用不便——步行道路设施使用不便,如阶梯尺度不适宜;需要整理不合理的设施的种类、分类分析改进策略。

2.静态交通系统

停车系统组织形式的特点是,没有明确分类,例如:广场停车、道路停车、内外庭院停车、绿地停车、地面、地下专用停车场。占用了活动场地,广场作为停车场,影响整体美观。影响道路正常使用——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为停车场。破坏环境——占用绿地、绿化带为停车场。

停车场地不足、布局不合理。机动车停车需求的不断上升,导致原有停车场地不足;整体分析规划、分配停车资源,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新增还是提高使用效率都是继续解决的问题。

3.道路标示及设施

“无用”的道路标示系统。例如学校采用路名的道路指示标示,学生很难记住校园的哪条路叫什么,几乎没有标示作用。不合理尺度的设施。例如大工桥,尺寸太大,不符合人体工程学。无障碍系统的设计也很重要。

现状景观环境

大连为丘陵地带。山地地形,高程变化较大、道路坡度较大。多为“大坡道”。由于道路坡度较大,导致雨雪天气人行不便;整理校园道路及步行系统的竖向,梳理存在较大问题的部分。

以自行车代步的人很少。复杂地形导致不适宜使用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多为步行。进而导致活动组织布局需更多的考虑空间联系,人、车的关系。

景观环境现状不乐观:出现部分“糟糕的环境”、“脏、乱、差”的环境还有“荒凉的环境”欠缺设计的景观环境。

活动场地活力缺失。部分活动场地缺乏活力,活动可能性较低,使用率较低。开放空间尺度不合理。道路或场地空间尺度不适宜,产生空旷、荒凉等感觉。

解决问题

1.局部人车分流

利用大连的丘陵地貌,实现小空间层面上的人车分流,例如架空、设置桥梁等,强制以围挡形式的人车分流,避免人行进入车行地带。

2.可持续性交通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校园交通优化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当校园不断机动化的时候,可持续则显得很重要。步行交通、非机动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等方面都是可持续交通的体现,对于这些绿色出行方式,在进行校园交通优化时在时间和空间都应尽可能的满足。

3.TDM(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也称为出行管理,是指为了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实现特定目标所采取的影响出行行为的各种政策的总称。”

我们简单的理解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包括限制大学停车,提高停车费,小汽车停车规范化,加强校园交通服务水平,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教员停车规范化,无障碍设计等策略综合。

设计理念

景观设计包含的内容有:生态概念、形态设计、人性化设计。

借鉴景观形态的研究,结合美学技能、人性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宏观上掌握景观载体,微观上在景观细节上寻求突破。

设计要求

在现有道路基础上,修订大连理工大学北部校园总体规划,制定“人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建设与大工结构、人文、精神氛围及建筑风格相统一协调的现代校园景观。

道路景观设计。设计道路范围之内的景观,包括车行道、人行道、散步道和羊肠小道。倡导道路景观设计按照可持续原则,使用环保材料,减少碳排放量。

场地景观设计。包括所有景观场地内可渗透或不可渗透的表面,以及建筑屋顶、建筑外立面、停车区域等。

公共区景观设计。师生公用的活动区域,包括休闲场地以及教学、科研建筑周边的用地。注重体现生态、文化、人文气氛和“大工特色”。

绿化景观设计。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景观、防风沙的需要,绿化设计采用乔灌结合的立体化方式,以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缩小校园内的草地面积,多种树,争取树冠覆盖率25%。

噪声防治设计。对两个校区进行噪声分布的模拟分析,利用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控制校园内及周边的噪声。

水系统设计。科学的利用各种水资源,多运用新技术维护水系,如收集雨水灌溉等,

合理规划地表径流途径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表径流,以防水土流失。适当增加水体景观,营造校园、人、水和谐的生态效果。

细节解读

(1)物料。本设计中物料选用的种类繁多,如蘑菇石,也叫馒头石。用在墙面、柱面等的立面的装饰上,此物料效果很朴实稳重。很适合在在校园中应用,体现自然、优雅、唯美的环境。

(2)植物。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遵循植物的外观、习性、味道和气候等特性,塑造有动态、层次丰富、宁静、虚实等效果,力求设计一个公园与校园相结合的人文空间,其规整中见自然,自然中有趣味,使大工具有独特的校园韵味。

(3)色彩。色彩的设计和运用上也是别出新意的,要与校园中的肌理共同存在,不能突兀有又校园的活泼激昂。所以多选用贴近原始色彩,在沉静的底色之上点缀活跃的亮色。如红色、橘黄、亮黄,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4)铺装

在铺装材料的选取上,本着建筑、景观、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的原则,避免任何一方面的任何单个因素显得过于突出。通过路面铺装图案给人以方向感,划分出不同用途的交通空间。

(5)雕塑

在设计校园雕塑的主题时,加入校园的历史文化元素;根据每个院系的专业不同,设计又院系特色的雕塑。充分考虑其自身造型的引申义和艺术性要符合大众审美;让师生走在建筑之中不用看院系名称就能分辨。同时还力求反映出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

(6)建筑

建筑设计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都应与景观因素一起考虑,建筑的色彩、形态、外立面、含义都应与景观相铺相成。

(7)地形

地形是就像房子的钢筋,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只有根据地形设计才是合理的,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只有因地制宜才是正确的方法。山地校园道路系统的特点:不规则与规则的结合;强烈的识别性和方向感;立体性较强。

(8)水景

虽然是北方校园,但也要注重水景的均匀分布,作为以水景点缀为特色的大学校园,要达到每一个节点都有水景的存在,每个师生都有水可戏、有水可观、有水可留恋。

(9)道路景观

整合道路交通系统 ,打造道路轴线景观 ,营造慢行道路景观空间 ,道路景观节点设计 ,注重栽植更新设计、铺面更新设计。

(10)灯光

照明重点以中轴线为主,运用变幻的灯光营造隐隐约约的空间,既满足了安全性又提供了私密空间。通过若隐若现、强化、过度表现等照明手段,体现校园的层次关系,从而突出设计的内涵。

结 论

设计校园类景观应充分考虑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划分空间的各个区域,在保持整体的前提下,局部设计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溪流、水景贯穿于主流线之中,设计在留存和体现场地原有外貌、历史、记忆和植被的基础上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力图营造人性化强、安全性高、趣味突出的并具有场地特色、有时代感和历史文脉的校园景观。

在校园“以人为本、人性至上”的指导原则下,将学生作为景观设计对象的主体,景观绿化也能传达出学校的治学理念、学子的精神风貌、历史的文化底蕴等,在具有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精神方面的人性关怀,因此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与每个在校生都具有特别的含义。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胡沈健 (1971-),男, 汉族,辽宁人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研究;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12

1 人文关怀与景观审美的统一

园林是通过不同的物质材料组合而成的艺术品,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高校景观作为特殊的园林主要服务于具有高文化素养的高校师生, 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文关怀的倾注;而作为景观, 高校师生具有很强的的审美力, 其审美性则是其内涵中必不可少的特质。如何做到人文关怀与景观的审美相统一, 是高校景观规划之中的重中之重。

1.1 景观名称、立意的深刻性与文化性

高校景观, 无论是植被的搭配、绿化, 还是雕塑的设计、亦或者小型园林的建造, 都要以其服务的人群———高校师生为出发点。对各景观的名称不仅要符合景观所表现的基本内容, 更应该深刻反映其内涵;而其立意性, 则不能简单地以普通园林规划方式为基准, 应以突出其内在的人文关怀和审美表现力为出发点, 不仅对高校学生人格上有教育和引导的功能, 而且可以增强其审美的穿透力。除此之外, 景观的文化性应该暗合学生———这一作为较高素质的群体。例如, 在雕塑的理念设计上, 突出深刻哲理和寓意;在植被图案的选择上, 放弃简单的图形搭配, 转向抽象、具时代气息的图案, 给学生审美创造想象的空间。

1.2 高校景观风格的多样性

现代高校朝着综合性发展, 各专业、各院校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和特点, 且学生学习生活具有小聚居、大杂居的特点。所以, 在景观风格的营造上, 应注意各个学院不同的文化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景观风格, 以便更好地达到人文关怀和审美的统一。例如, 文学院的景观设计更多趋向于中西方文化的展现, 富于诗意的栖居;而艺术学院则更强调对审美、艺术性的表达;凡此种种。但也应该注意到高校学生交流活动频繁、个性强、朝气蓬勃的特点, 在突出各学院不同的景观风格的同时, 应合理规划公共区域景观, 如食堂、住宿楼、操场等场所, 达到同中求异, 异中趋同的目的。

2 自然和谐与科学规划的统一

园林需要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规划, 作为园林规划综合性的高校, 同样如此, 而且其程度要求更高。原因在于各高校位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和周边环境之中, 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到自然和谐与科学的规划统一呢?

2.1 根据地理环境整体布局

北方和南方、东部与西部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地理环境包括不同的气候、地质面貌、植被、居民生活习俗及审美心理等。所以园林的规划要依据地理环境整体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同理, 高校景观也是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 根据高校的实际地理状况做出科学的规划, 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 不仅仅体现在景观的合理布局、所表达思想的完整深邃、与高校建筑的协调上等, 更是与高校周边环境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和谐、整个校园景观所营造的氛围与所处社会时代的和谐。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则与科学规划紧密相联。高校景观的科学规划则是依据高校所处地理位置, 高校的历史传承、高校所承担的具体功能及高校具体的面貌, 整体布局, 部分实施, 达到各部分景观的有机的联系, 折射出景观所表达的总体意蕴。例如, 北方城市的院校更注重松柏等植物的点缀, 既与气候相关, 也表现其象征寓意;南方高校则注重水系景观的营造, 既与南方多水有关, 也能透露出南方人温柔的性格特点。东北的冰雪、西部的民族风情等都与高校的景观规划紧密相关, 在此不一一列举。

2.2 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与景观的和谐

高校师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包括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两部分。作为师生所处的主要场所———校园是高校师生生活、学习的主要依托场所。校园景观要根据高校师生生活和学习的不同特点统摄规划。如对公寓区的景观规划应该突出生活气息、引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与之对应的规划方法则以加强生物多样性、做好植物种类的搭配、雕塑表现的关怀性等。对校园内的学习场所则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行, 如学生的晨读习惯要求学习环境、植被绿化的层次感和连续性, 提供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而景观中的高地、回廊、雕塑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统一规划, 以塑造一个完整的校园景观。

相对于校内环境的主导作用, 校外生活和学习环境对校园的整体景观规划起到辅助作用, 并且这种辅助作用并不是可有可无, 是与整个校园景观相协调、相联系、起到互动作用的完整主体。坐落于城市市区的高校, 由于校园周边的居民建筑多、车人流量大这一特点, 要求校园内的隔音植物、景点设置科学合理, 体积大的景观规划要与校外建筑和谐搭配, 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美观。而郊区的高校, 其校园景观则需要与周围环境、绿化、村落协调, 达到校内与校外的互通, 增加景观的活动及审美面积。与自然的和谐需要科学的景观规划, 从总体上把握、分步骤实施。

3 规划创新与长效管理的统一

校园规划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搞好创新, 在规划完整的基础上做好长效管理机制, 如此才能使校园景观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

3.1 校园景观规划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相对于现代高校争相模仿西方国家高校校园景观规划的不伦不类, 我国高校应当在汲取世界高校校园规划经验的前提下, 利用好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优秀理论。如对意境的营造、透视的运用等, 切实做到校园景观既符合我国学生的审美心理, 又不乏世界先进校园规划的设计理念, 如现代理念的运用、实用性的注入、欣赏效果的关注等, 使校园真正达到充满生机活力, 调节身心、服务师生的目的。

3.2 加强校园景观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校园景观发挥其作用的保障

校园景观的管理是一项长效机制。我们经常看到校园的植被、雕塑等在设计好后, 遭受到破坏, 影响了校园景观的整体效果。校园景观的管理是一项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行政管理的关注, 更需要每位师生的大力参与。学校管理制定完善的养护、监督、惩罚制度, 学生及团体加强维护校园景观的思想意识, 培养爱花护草的兴趣, 形成校园景观保护的长效机制。

4 结束语

上一篇:三寡头垄断市场下一篇:快速康复教育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