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2024-09-11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共12篇)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1

1 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条件依托下,由全体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体育精神和财富总和,自身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首先它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其次它又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形成了一道广义体育文化群体。从广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环境中,在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中的物质与精神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在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观、行为和体育能力,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文化形式,系统可分三个层面:第一为精神层面,居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决定它的目标;第二层面是制度、方法,既是高校组织形式也是高校的意识体现,包括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各项体育协会、体育竞赛、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确立;第三层是物质层面,学校的物质的基础,也是客观的保证,保括学校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这三个层面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获得协调发展。

2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时代特征

高校自从办学之日起就已形成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就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因此成为东北大学的骄傲,更是成为高校史上一座永恒的体育文化历史丰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大学在中国男排夺得亚洲杯冠军后喊出“振兴中华、走向世界”的口号。以校园体育文化与国家体育文化结合,以体育文化与国家振兴结合起来。进入二十一世纪高校体育文化突出健康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在传统运动项目与现代趣味运动项目上采取更加喜爱、更加灵活的锻炼方式,以“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注重体育运动追求整体化与个性化方式,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风景线。如安徽大学已举办过二十一届教职工男子篮球赛,形成了特殊的校园体育文化。另外还有许多学校举办群众喜爱的趣味性运动会。

3 工会如何维护教职工利益,让广大教职工成为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主体

3.1 丰富体育文化内容

体育作为国家是推动生产力,作为单位是增强凝聚力,作为个人是充满生命力,工会作为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工作要点与核心,是大有作为的。从过去的要我运动变为现在的我要运动,消费运动,有了质的认识。(1)开展体育健康讲座,提高科学运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定期举办体育健康讲座和运动培训班,邀请体育教授,传授体育锻炼的方法、技术和技能,使教职工掌握运动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可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文化基础理论。(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教职工喜爱的体育运动。要把传统运动项目与现代趣味运动结合起来,寻找到符合学校条件的体育活动项目,对有广泛基础的体育项目要经常性开展,要深入了解广大职工喜爱的运动项目,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好的趣味运动项目的经验和办法。对于对抗性大、动作危险性的运动要减少开展。(3)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和大型体育活动。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的内容也要不断变化,除学校传统比赛项目保留外,也可增加新的内容,让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到体育竞技比赛活动中来,感受到竞技比赛带来的快乐和乐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

3.2 紧紧依托体育协会与部门工会骨干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组成部分,也是丰富校园生活的直接体现,要紧密依靠各级组织。首先要成立各项体育协会组织和培养骨干力量,有协会组织为参加活动的教职工提供了保障;其次,工会可以在经费上给予协会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协会也可以针对会员在开展活动中收取一定的活动经费,在活动场地给予提供条件,争取学校场馆定期对协会会员开放。再次,可以利用协会组织开展一些小型比赛活动。

3.3 打造体育队伍的品牌,增加校际之间赛事的交流

体育活动可以凝聚人心,增强群体意识,体育比赛可以促进教职工体能增强和智力健全。体育活动可以提高技艺、比赛质量和观赏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比赛技术水平。高校校园文化渊源流长,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一部分,是蓄含着一种积极向上,追求一种精神,崇尚着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道德品质,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所以高校体育必须打造有影响的运动项目,有自己的运动队,要走出自己的校门,增加各高校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民健身,推动全民运动向前发展。(1)组建教职工运动队可以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健身运动。(2)组建教职工运动队可以培育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加强教职工之间的友谊,丰富校园生活,建立和诣校园。(3)组建教职工运动队,可以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切磋球技,增强信任,打造学校的品牌。

3.4 紧紧依靠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体育活动的支持

经费、体育场地和设备是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首先要依靠学校党委、校领导的支持,在开展活动上得到支持,经费上得到保障。其次,要得到部门工会组织机构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工会举办各类体育活动都离不开院系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工会相关领导要经常与各部门领导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各院系信息和教师教学情况,院系领导无论从经费和师资力量对参加体育活动上都能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些都是工会开展体育活动必须具备的各项保障。再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都离不开有关部门支持,体育教学部、后勤、物管中心等这些体育主管和场管设施主管部门都是开展活动必须依靠的部门。最后工会要紧紧依靠工会法维护职工的权利。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的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工会要大力宣传工会法,维护教职工参与民主、参与各项文体活动的权利,争取在经费上和场地上都给予支持和保障,加大投入改善体育活动场馆和器材的条件,使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工作热情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摘要:体育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出现在高校校园中,大学校园进行的体育活动与竟赛,使师生无形中接受和传播体育文化,同时体育文化与高校文化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高校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推动学校全面建设和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大学理念和谐,校园机制的和谐、校园文化和谐、资源配制的和谐等进行初步探讨,并进行丰富和完善做有益尝试。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高校工会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2

燕山大学 李季

内容提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高校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从维护职工权益、调解劳动争议、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疏导思想矛盾、倡导校园文化、沟通党政各方、救助困难职工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工会 和谐校园 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就是构建和谐校园。为此高校工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工会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探讨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立足全局、服务中心,履行教育工会的职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职工权益的维护作用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党赋予教育工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地为职工服务。”

高校工会所维之权,既包括会员的经济权利、工作权利、劳动权利、人身权利,也包括民主权利、政治权利和其他合法利益。工会在维护学校总体利益的同时,要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好教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要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原则;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原则;坚持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使工会维权力量不断增强,领域不断拓展。

目前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时期,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时期,尤其是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尖锐复杂,许多改革举措,像住房制度改革、工资福利制度改革、职务变动、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有可能侵犯职工的利益。工会要依法代表职工利益,敢于提出独立见解。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源头参与上,在学校每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规章制度出台前,做好前期的研究工作,通过在较大范围内对职工的调查听证,在广泛征集、了解职工的意见基础上提出初步建议。从而使学校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教职工承受程度,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制衡作用。

二、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作用 随着高校全面改革的深化,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于各类职工管理模式、岗位类别、编制身份不同,个人的工作条件、工资标准、福利待遇也出现了较大差别,产生了许多新的不平衡不合理现象。

当前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劳动争议主要表现在:学校任意解聘、辞聘教职工,侵犯教职工劳动权而产生的争议;教职工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持有不同意见而出现争议;教职工对工资待遇、劳保福利不满发生矛盾;教职工任意撕毁聘任合同,违约解除劳动关系与学校产生争执等等。

按照《劳动法》规定,学校应建立以工会为主、吸收教职工代表和学校行政代表共同参加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自愿原则下对争议进行调解,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

另外,还要从履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职能入手,按照教代会的授权以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条例规定的内容,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和全方位的检查,监督聘用合同中有关条款的执行和落实,及时制止和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和问题,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民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高校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工会要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扎实工作,使学校各级领导牢固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所有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议,所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同时要做好教代会闭会后日常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和代表提案的督办工作;积极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不断推进教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其次要加强和规范校务公开工作。要把校务公开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完善由“党委领导,行政主抓,纪检监察、工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师生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把校务公开与学校的管理有机融合,推动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四、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职工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教职工。高校工会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工会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把高尚的师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开展讲师德、正师风、树师表、铸师魂教育活动,教育职工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深入开展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树先进典型,弘扬优良师德,增强职业道德,通过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弘扬新道德、新风尚。

要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广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教学工作、教学方法深入探讨的兴趣,发挥青年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要注重培养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导等多种方式,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更加关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注和谐校园建设,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职工思想矛盾的疏导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示,工青妇组织要针对各自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引导群众的作用。

工会组织来自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工会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的主导作用。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连接的纽带。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工作,用交流疏导、民主讨论、说服教育等方法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用真理引导职工思想,用真情温暖职工心灵,用真心维护职工利益,切实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工作做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

六、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健康向上,宽松祥和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搞好了,师生员工就会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学校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工会有倡导和组织教职工进行自我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也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丰富经验。工会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活动,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各类职工社团协会组织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艺、体育、科技、娱乐等活动,努力为广大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职工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七、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党政各方的桥梁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广泛的沟通。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搜集反映、沟通情况、反馈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畅通教职工参政议政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敦促校党政领导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推广实施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学院、处室二级体系和人数众多的会员,建立教职工思想信息反馈机制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各种心态,洞察职工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预测和分析职工队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依据工会的各项职能加以积极的处理与调节,为学校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搭建坚实的平台。

八、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工会对困难职工的救助作用 对困难职工的救助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困难职工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也是最易于激发矛盾冲突、影响安定团结的薄弱环节。工会要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第一监督人”,真心实意关心困难教职工生活,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当前,要特别关注低收入职工、重病号职工、新引进人才、外聘人员的生活,主动配合学校党政解决职工住院看病、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门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工会组织在其中应积极发挥作用,配合学校党政抓好和谐校园各项建设工作,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工作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和谐的校园。

作者简介: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3

关键词:高校基层工会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一、和谐校园的含义

和谐校园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协调运转,不仅仅指学校模式,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共同形成的一股合力,在这里学校仅仅是作为一个桥梁,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各个部分的不断协作,使教育的各个要素在协调、全面、自由的氛围下不断发挥作用,形成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配置,从而实现良性的教育效应。总的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其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坚持科学思想的指导,经过邓小平和胡锦涛两代领导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必须坚持下去,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二、基层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一)维护高校职工权益。在工作中,校工会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的义务。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强化职能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维护工会会员的劳动权利、人身权利、经济权利和工作权利,同时也包含其他的政治权利及民主权利。

(二)劳调解动争议纠纷。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分配和人事制度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经转变后,一部分人的工作类别、身份、工资福利都相差很大,进而产生了教职工与校方的纠纷。比如一些学校任意辞退教师和工人,和教师擅自解约等,在此时基层的工会就可以从中斡旋,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自愿和民主协商原则,解决劳动争端,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中。

(三)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如果没有民主学校建设就会出现漏洞。作为高校的基层工会,代表着教职工的根本权益,承担着基层的民主建设。为此工会要积极定时开展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会员的主人翁地位,促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务必使校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推进高校的民主建设。

(四)推动工会对职工隊伍的建设作用。学校主要由学生和教职工组成,因此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教职工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是主体,近几年校园事件多发,社会对教职工的素质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开房门实在让人痛心,为此必须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修身正体,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同时青年教师队伍是将来高校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应该因地制宜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五)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比如科技、文艺、学术等可以有效的凝聚人心,创造轻松愉悦的校园学术气氛。工会作为基层的群众组织,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文化建设的一大主战场,潜移默化中把来自思想的熏陶波向每个人。

(六)救助困难职工。困难教职工是妨碍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因素,为此基层工会得发挥先锋作用,及时了解民情民意,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家庭,及时解决矛盾冲突,永享和谐硕果。

三、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培养基层工会积极性提高凝聚力。基层工会成员主要是教职工,管理干部也只是临时兼职,所以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每年定期对工会人员进行年度工作大评比,对那些表现突出和作出贡献的人进行物质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另外还要有意识的进行干部选拔,使能者居领导岗位,进而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兴趣和热情,一旦兴趣被调动起来那工作就容易展开了,务必在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上多做文章,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优化管理模式。

(二)开展有益身心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参与性。只有把工会当成一个家的人才会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看它是否对职工具有认可度,有没有公信力。开展有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活动,能使教职工的才能得以施展,才干得以增长,使他们在活动中培养集体和大局意识,坚持这样做对活跃校园,带动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三)用心为教职工办好事实事促进和谐与稳定。这里说的心可不仅单纯指热心,还有决心的意思。只有在工作中怀揣一颗为职工服务的真心才能得到人员的认可和赞赏。为此工会必须要把教职工的事,无论大小都放在心上,用心去解决,竭诚为人民服务。工会领导干部要把办事情做决策方面以职工的利益为前提,要明白权利来自于群众必须为群众服务,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工会的管理工作,启发思想了解民意,是每一个教职工具有主人公意识,为和谐校园建设献计献策。

(四)开展特色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在不偏离教学中心的基础上,高校作为和谐建设的对象要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抵住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评估的压力采取措施开展特色工作,增强学校与教职工的和谐互动,使教职工主动加强自身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建设创新型的课堂,让特色教育得以开展,让校园变成一个创新的源头。结语:众所周知建设和谐校园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必须努力建设,这是一项复杂工程,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它需要师生和各个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此基层工会要不断地发挥作用,努力抓好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的同时,激发教职工的主动参与性,配合政府部门搞好校园的和谐,使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是学校变成一个教职工的家园和学生的幸福天堂。

参考文献:

[1]孙星海,谢平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兵团工运,2007(9):8

[2]李少雄,初云宝 高校工会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探究[J]高教研究,2007(1):21-22

[3]舒建华 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群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06(3):178-179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4

关键词:高校工会,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

1 高校工会满足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由于经常性的琐事缠身,大部分青年干部投入学习、反思、提高的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容易造成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化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很可能导致青年干部对本职工作的定位产生困惑和迷惘,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对青年干部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工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号召者、引导者和直接实践者[1],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担负重要责任。同时,高校工会在学校管理、维护教职工利益权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高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

为调研了解目前高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状况,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和朋友圈在部分高校青年干部中发放了专题调研问卷,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61份。主要调研数据结果如下。

(1)基本情况。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段在20~25岁的占比19.5%,在26~30岁的占比48.2%,在31~35岁的占比32.3%;所有受调查人员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6%;政治面貌多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仅有3人为群众,1人为民主党派;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占比60%,从事机关工作的占比40%。

(2)个人状态。高校青年干部最关心的问题前三位依次为增加收入(占比82.4%)、职务和职称晋升(占比61.3%)、完成本职工作(占比20.3%);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工作繁忙,但迷茫没有目标”居多(占比46.7%),极少数青年干部“感觉工作没意思,迟到早退”(占比4.2%);平时不开心的最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不满意”(占比33.7%)。

(3)成长发展。就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而言,48.2%的青年干部认为需要“自己更加努力”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最希望学校创造条件促进成长的是“文体活动活跃生活”和“学习培训提高素质”(分别占比80.8%和73.5%);对参加各类精神文化建设活动的态度主要是“学校组织就参与”(占比65.9%),有约占8%的青年干部填选了“不参与”和“不关心也不了解”。

(4)精神文化建设。认为对青年干部产生负面影响的思想因素前三位是“追逐权利,逃避责任”“精神空虚”和“混日子,得过且过”(分别占比31%、27.9%和26%);绝大多数青年干部都认为学校“有必要在青年干部中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占比超过90%),也有小部分感觉“没必要,把员工福利搞好就行了”(占比4.9%);主要认为学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丰富业余生活,多开展文娱活动”(占比72%)和“提炼核心价值,凝心聚力塑形铸魂”(占比48.3%)。

3 高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

根据调研数据,结合部分已得到充分检验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高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具有迫切性、多样性、高层次等特点。

第一,高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具有迫切性。高校青年干部存在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暂时无法完全满足工作需要、对本职工作和职业发展的定位存在困惑等问题[2]。工作中认同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的缺失容易导致青年干部滋生职业倦怠情绪,这就迫切地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鼓舞和支持,帮助青年干部及时脱离心理困境、保持工作热情。

第二,高效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样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动态变化,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单一的载体形式已经不能全面满足大多数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作为年轻一代,青年干部更是普遍追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时尚通俗的流行文化、生动活泼的娱乐文化、格调高雅的经典文化都为不同的人群所喜好。

第三,高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追求高层次。高校青年干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遍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背景决定了他们对文化需求的层次和品位较高。相比于通俗、浅显易懂的文化产品,高校青年干部对于高雅、专业性强的“阳春白雪”文化有着更大的兴趣,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

4 高校工会满足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高校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现状和特点,高校工会应当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所赋予的参与、维护和教育等职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依靠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积极探索途径方法,满足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发挥高校工会的参与职能,搭建精神文化建设支持平台。精神文化载体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充足的活动场地和平台支持,这就需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调用资源,提供保障、搭建平台。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工会代表广大教职工参与规划设计、采购招标,应当充分考虑到青年干部的精神文化活动平台搭建,积极争取教职工活动中心、各类文化体育场馆等建设。

二是拓展高校工会的维护职能,丰富精神文化建设活动载体。满足青年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仅是办晚会、搞演出,更要千方百计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开展丰富的载体活动,摄影、朗诵、辩论、影视、外语、体育、文艺等领域都能产生多风格、多类型的高层次文化产品,吸引青年干部普遍参与,既能充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唤起情感共鸣。另外,应当特别注重女教职工、残疾教职工等群体的特殊作用和特殊需求。

三是践行高校工会的教育职能,加强精神文化需求指引导向。青年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种多样,高校工会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正面宣传和潜移默化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干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既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又能逐步完善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四是履行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能,营造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氛围。高校工会作为教代会闭会期间办公机构,在做好学校工会各项工作的同时,要在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途径、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指导各学院二级工会积极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和满足于组织几次活动、举办几场比赛,而要力求做到全员参与、持续不断、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营造精神文化提升的良好氛围,做到精神文化建设不断线、不断点,协力满足青年干部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伟.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力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

高校工会慰问信 篇5

春水春满池,春时春草生。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107个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值此节日来临之际,校工会女工委员会向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女同胞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祝愿你们永远幸福、健康、美丽!

一年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你们加强学习,创新进取,为学校建设发展工作默默奉献;你们积极乐观、多才多艺,使学校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你们勤劳善良,含辛茹苦,担负起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你们用自己柔弱的臂膀撑起了“半边天”。在此,我们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是学校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确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希望全体女教职工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追赶超越,做爱校荣校的表率,做勇于担当的表率,以更饱满的激情、更炽热的追求,为我们的美丽人生再添新的绚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做出新贡献!

最后,祝全体女教职工节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xxx

高校工会维权困境与对策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工会;维权;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259—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高校的办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的劳动关系、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种矛盾愈加突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工会如何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推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何为“高校工会维权”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教职工合法权益,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职工所享有的包括政治、经济、劳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权益的总和。因此,高校工会维权就是指高校工会组织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教职工所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权益。

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主要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及工资、奖金、生活福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经济权益是广大教职工应该享受的最基本的权益。

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主要是维护教职工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以及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维护教职工的文化权益,主要是维护教职工学习、进修、提高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参加文化、体育、娱乐生活的权利等。

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政治权利和文化权益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其中,经济权益是广大教职工应该享受的最基本的权益,是权利的基础;政治权利是权利实现的保障;文化权利是权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权利的延伸,是政治权利的前提。高校工会组织要代表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全面的维护教职工的各项权益。

二、高校工会维权的困境

由于高校劳动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变化,加上高校工会自身的诸多不足以及体制方面的原因等,使得高校工会的维权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

1.教职工的维权需求与工会维权能力相对低下的矛盾突出。一方面,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职工聘用方式的转变,导致高校劳动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使得高校与教职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教职工的维权需求扩大。另一方面,高校工会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维权意识不足,维权能力低下。部分高校工会工作者对教职工合法权益缺乏全面认识,把维权仅仅理解为组织会员活动、慰问帮扶困难职工、搞点福利补助;或者将维权重点停留在教职工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上,在学校大政方针、重大改革措施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人事、分配、教研等制度的制定上,在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上,工会的维护作用发挥有限;一些高校工会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能力有限,水平低下。

2.维权机制和维权手段缺失。首先,独立性缺乏。高校工会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依法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但是目前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行政化倾向非常严重。工会往往只是作为校党委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工会主席一般既不是校党委委员(或常委),也不是校务会(校办公会)成员,充其量是一个没有实权的中层干部。学校的重大问题,包括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往往最后都是由党委研究决定的。工会干部的配备、选拔、管理以及工会活动场地、设施、经费等均不同程度受到行政性因素的影响。由于党群不分、高度的行政依附性,独立性缺乏,使得高校工会难以形成对学校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约束,难以以独立超然的身份和姿态来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其次,教代会职权虚化。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的主要载体。然而,由于教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教代会闭会期间,由于缺乏教代会的常设机构,没有建立日常性的工作机制,教职工民主参与权的实现途径不畅,工会的作用不仅难以发挥,也没有任何的权威性[1]。最后,法律的不完善。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当教职工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申诉获得救济。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教职工的申诉制度存在法律上的缺陷。比如,就内部申诉而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校内申诉制度,既没有专门办事机构和专业的人员配备,也没有制定具体的处理程序和一套可具操作性的相应的规范,而工会自然就成为受理教职工申诉的专门机构。但由于工会对学校的高度行政附属性,因而,很难对与自己有着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的侵权行为作出申诉处理的决定,在处理侵害教职工权益的事件时,也只能是“呼吁”,没有也无法使用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作后盾[2]。

3.维权工作思路的片面性。高校工会在注意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并通过组织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等方式以提高会员的觉悟来发挥工会的作用方面一向做得比较好。但在维权过程中,工作思路长期以来却存在着片面性,即片面重视教职工个体的义务而忽视了教职工个体的权利,强调教职工是义务主体,忽视其权利主体的身份。因此,实践中,一旦侵权事件发生,工会更多的是做被侵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识大体顾大局,而忽视了要积极主动的去维护、争取被侵权人正当的、合法的权益。

三、高校工会维权的原则

高校工会维权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1.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教职工是高校的主体和主人,也是高校工会工作的依靠对象和服务对象,工会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因此,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凝聚人和帮助人等,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工会只有对教职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求,才能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

2.合法原则。即高校工会在维权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教职工权益。它包含两个方面:所维权益的合法与维权渠道的合法,亦即内容和手段合法。前者是指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教职工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个人需求不在维护的范围;后者是指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决不能违法维权。

3.科学原则。就是要根据高校工会维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科学的把握维权的方法途径,形成党委领导、行政重视、各部门配合、工会运做、教职工参与的良好维权格局。首先,要高度重视与党政领导、学校各职部门的密切联络和配合,加强沟通,以获得对工会工作的合作与支持。其次,要注重维权的政策性,研究政策、影响政策。比如,校内分配政策的制定,困难教职工帮扶问题,非事业编制合同工作人员权益维护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最后,要加强维权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声势,形成有声势、有影响的工会维权效应[3]。

4.协调原则。即既不能片面强调维护教职工的权利,而忽视引导教职工履行义务,又不能一味要求教职工尽义务,而无视教职工应享有的合法权利;既不能片面强调维护学校整体利益,而忽视维护教职工具体利益,又不能只维护教职工具体利益,而损害学校整体利益。总之,要协调和处理好权利与义务、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等关系,做好维权工作。

5.全面原则。即全面维护和处理好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与精神权益。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场所,教职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对事物有着较强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都比较强烈。针对高校教职工这一独特的群体特征,高校工会在发挥维权作用的过程中,既要以维护教职工的经济合法权益为首要任务,又要坚持经济权益与政治权益和精神权益相统一的原则,全面维护教职工各项权利。

四、高校工会维权的对策

1.更新观念。高校工会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维权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能,是工会人员的基本职责的观念,把满足教职工合理合法的需要,维护教职工的各项权益,作为衡量工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首先,增强维权意识。工会要明确自己教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把维权作为工会生存的基础,真心实意、积极主动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其次,确立服务性、维权性工会理念。工会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活动性、福利性工会观念,改变“娱乐工会”、“福利工会”的形象,把关心和服务教职工群众、维护其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的宗旨,把教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会工作的出发点,把教职工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会工作成绩的标准,从而把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目的与归宿。最后,树立主动维权观念。工会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性,积极主动联系教职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教职工,倾听呼声,了解诉求,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维好权。

2.完善法律。我国的《工会法》、《劳动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是教职工维护合法权益、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保证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依据,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法律的内容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相关配套法规欠缺,从而使得高校工会维权职能的发挥受到严重制约。如《工会法》规定了工会的各项权利与义务,却缺少必要的授权,在与学校党政的关系中处于不对等地位,维权能力受到制约。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拓展和细化相关法律的规定,突出操作性、强制性和实用性。首先,修订和完善《工会法》、《教育法》。《工会法》要明确规定保护工会和工会工作者的法律条款,增加“法律责任”,以增强约束力。明确工会的协商权、异议权、签约权、起诉权和监督权,增加追究侵权者责任的程序,保证工会更好地履行维权职能;《教育法》应明确规定学校工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及权力等。其次,加快制订与《劳动法》、《工会法》、《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比如制订有关教职工聘任制的法律法规,明确聘任制适用的范围与对象、聘任与解聘的条件、聘任单位与受聘者的权利与义务、聘任的程序和期限、解聘程序和落聘人员的安置等内容[4]。

3.健全机制。建立、完善维权机制,是高校工会落实维护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建立健全工会宏观参与机制。高校工会要参与学校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权益。例如,在学校研究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工会不仅要参与,而且要充分代表、反映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和要求,使广大教职工的利益要求及时进入领导的决策过程,从而真正落实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其次,建立健全教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因此,高校工会应大力推动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作出必要的调整充实,使之日趋规范化,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各项民主政治权利的落实。同时,还应积极推动校务公开制和民主评议制,积极推进院系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依法维护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5]。最后,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1)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规范高校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劳动法规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高校工会不仅要积极参与聘任制、集体合同方案的制订,保证双方不能任意改变和终止劳动关系,而且要指导教职工与学校签劳动合同,并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全程监督;(2)建立和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高校工会要加大协调劳动争议的力度,强化工会在协调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充分行使好协商权、异议权、签约权、起诉权和监督权;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完善劳动争议协调的手段,调解、处理劳动争议和纠纷[6];(3)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在工会内部配备兼职或专职法律顾问,为工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提供帮助,同时为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处理错综复杂的侵权案件和诉讼纠纷,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和维权水平。

4.改善组织。即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维权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工会维权能力与维权水平,就必须建设一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观念新、作风实、能力强的工会工作者队伍,并不断优化工会的组织结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为强力维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首先,健全工会组织。建立健全从基层工会小组到各级工会委员会,再到校工会的组织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形成有力的网络维权优势,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形成工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做好维权工作的组织保障。其次,改革工会体制。应将现行的双重领导改为直接隶属上级工会领导。工会主席、副主席的人选经民主选举后,由上级工会任命,对全体会员负责,接受会员监督。任届期满后由上级工会安排工作。只有工会在与学校的行政关系中处于对等地位,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才能避免过多地受制于学校党委和行政,从而独立地开展维权工作。最后,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当前,高校工会干部在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服务意识、决策能力、维权能力等方面,与实践要求不相适应,应尽快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较高、熟悉群众工作、高效精干的工会干部队伍。为此,要加强工会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加强专业理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与业务培训,提高依法维权、依法治会的工作能力。第四,提高工会工作者整体素质。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工作者队伍是工会实现维权职能的队伍保证。一方面,完善工会工作者队伍结构,逐步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建设整体素质全面的维权队伍;另一方面,强化工会工作者的学习和培训,建成一支热情奔放、充满活力,无私无畏,敢于维护、善于维护、依法维护的工会维权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德广,郭穗.新时期高校工会维权现状与维权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8,(1).

[2]方文,章淅根.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发挥的困境及机制创新[J].重庆行政,2009,(10).

[3]张海如.关于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思考[J].中国工会,2006,(6).

[4]邓和秋.维护教工权益与建设和谐高校的探索[J].职业圈,2007,(22).

[5]唐红妹.论高校工会维权机制建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

[6]韩松.新时期高校劳动关系的特点、变化与工会维权机制创新[J].工会论坛,2008,(5).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7

关键词:高校工会,和谐校园,构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的必然要求。高校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处在协调社会劳动关系、促进改革稳定发展的特殊位置,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必须与时俱进, 认真履行基本职能, 积极探索, 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完善教代会制度, 推进校园民主政治

和谐校园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校园。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实践的文化折射,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补充。教代会制度是学校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 参与学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学校工会作为教代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 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 加强教代会建设, 完善学校教代表会制度, 发挥教代会的重大作用, 落实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各项职能, 组织教职工通过教代会这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积极参与学校在建设与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决策, 并通过教职工民主权利的履行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水平, 拓展高校的政治民主空间, 促进高校民主建设与和谐发展。

学校工会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协调好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 把政策交给教职工, 把学校重大决策交给教代会, 使学校的一切工作处于教职工的监督之中, 广泛了解民情, 集中民意, 让学校的各项措施和各项重大决策都能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校工会应努力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干部工作, 改进领导作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学校工会要坚持以教代会作为基本载体, 积极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 推进并规范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进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 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式。校务公开是落实广大教职工民主权力,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工会要通过校务公开完善高校权力运行中的监督制约机制, 推进学校依法治校,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1]

高校工会要寻找新的切入点, 动员和组织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2 履行维护职责, 构筑全方位维权的格局

教职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也是促进高校不断改革和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工会要做教职工的贴心人, 履行好基本职责, 积极参与维权。围绕教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落实维权, 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贯穿到工会工作各个方面, 贯穿到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

工会要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 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 主动代表广大教职工利益, 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重视与学校、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关注教职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及时反映教职工的利益诉求, 充分反映教职工的共同心愿。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理顺各种关系, 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为教职工代好言、参好政。

工会要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 积极反映教职工呼声, 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通过对教职工根本利益的全方位维护, 不断探索主动维权的机制, 凝聚人心, 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的人际环境, 把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上来。

学校工会要积极参与学校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 对教职工的岗位聘任、评优晋级等热点问题加大源头参与、源头维护的力度, 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独立人格, 尊重并维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 要有公平公正的工作生活环境, 使每一个教职工都享有均等的机会、合理的收益。在改革中维权, 在发展中维权, 在维护学校整体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3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增强集体凝聚力

高校教职工是现实社会中具有高智慧、高品位也最有活力的文化群体, 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远远大于社会一般群体。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体现着优良的校风, 也是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条件。教工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工会要充分发挥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优势, 在校党政的支持下, 组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健康有益、喜闻乐见、形式新颖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努力把文化活动纳入到大学文化体系的建设中去, 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文化活动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品行修养, 让教职工在文化活动中联络感情, 净化心灵, 增进团结, 促进工作。学校工会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通过多种载体, 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渠道, 用多彩的文化活动阐释和彰显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与文化内涵;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调节教职工的生活, 减轻紧张的工作带来的压力, 使教职工健康快乐的工作生活;通过文化活动增进同志间的友谊和相互间的了解, 密切学校教职工关系;通过文化活动调动教职工的潜能, 发挥教职工的特长, 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力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其竞争意识,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 使教职工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职工素质的提高。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在于教职工。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 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教育引导是工会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之一。在新时期, 高校工会要研究和探索履行教育职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既要发挥工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和优势, 又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校工会要抓住工作的重点, 积极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采用座谈会、民主评议的方式, 分析教师的思想状况, 并结合这些情况提出解决的措施, 还要善于掌握思想热点问题, 积极地在教师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保证教师可以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激发广大教职工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参与学校的各种改革, 为学校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2]

高校工会要以树名师、劳模为主要内容的评优活动, 大力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会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教风”工程建设, 对于先进集体和个人, 应加以推荐表彰及宣传。通过评选各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及各类积极分子, 利用各种媒体和形式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 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发挥名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用他们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召人、教育人, 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工会要发挥工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 协助高校党委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积极开展有益于校园精神文明和校园优秀文化建设的各类活动, 全面提高教职工精神面貌, 为培养一支为人师表、品格高尚的教师队伍,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贡献。[3]

总之, 高校工会要始终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的思想, 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力军作用, 把蕴藏在广大教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校园活力, 构建和谐校园。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主题和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最广泛地把广大教职工团结动员起来, 为推进学校教育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梅, 浦永杰, 徐俊达.浅析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2) :228.

[2]曲倩劼.新时期高校工会服务职能的定位及建设[J].科教文汇, 2012 (7) (上旬刊) :184-185.

工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篇8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

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1)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也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2)制度文化主要是指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校分级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一致。(3)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成员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精神风范上的深层表现,属于一种隐形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支配力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在秉承大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调适功能等六个方面。(1)教育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氛围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感染和陶冶,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2)导向功能是指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规范、制约,有助于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激励功能是指校园文化能够促使全体师生员工树立积极向上、发奋进取的精神,形成强烈的使命感。(4)约束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这种约束是一种自觉性行为,而不是强制性行为。(5)凝聚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具有唤起和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调适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全体师生员工具有调节和适应的功能,它能够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工会组织与高校文化建设的关系

高校工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组织,属于教育者自己的组织。校园文化是由历届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活娱乐、服务社会等活动中积累下来的成果总和,是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都会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工会组织依其特有的桥梁纽带作用及群众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效力,能够将广大的教职员工最大限度的组织起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其全部精力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当中。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能促进工会工作的发展,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运用到每一个工会会员身上,使他们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感受正能量的传递,从而促进工会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工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1. 有利于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大学倡导民主的文化精神,在学术方面倡导自由、自治,平等;在管理方面强调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就是要求参与管理面的广泛性,不仅要有党委和行政体系,还应有工会、团委等各种群团组织,扩大管理队伍的辐射面,以实现民主管理。高校工会作为党委与广大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应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教代会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群众组织。教代会提倡以人为本,发扬民主作风,实施并运行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机制,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校工会除了组织好每年一次的教代会外,还要督促各院系对教代会代表的选拔工作,以真正促进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2. 有利于校园文化品质的提升

从高校工会的组织、教育、宣传的职能上看,工会能够将教职工定期组织起来,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从而培养教师的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强化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校园精神。工会借助自身良好的平台,应充分履行宣传和教育的职能,组织教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把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教职工使命感与责任感,强化师德意识,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教职工的心理沟通和思想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广大教职工参与的集体活动多数是由工会规划并实施的,工会与教职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联系,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一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扎根在广大师生的心中,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教职工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教职工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作为代表最广大教职工利益的群众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巨大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在工会工作当中的充分运用,又促进了工会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的管理者要认真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两者之间最佳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拓展途径,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多功能组织,而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作为党组织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分析工会组织与高校文化建设的关系,指出了工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关键词:工会组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梁承思,秦昌盛,高林娜.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9

1. 维护合法权益, 促进法制校园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我国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具体表现为, 学校要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建立章程和相关制度, 依法履行管理和教学责任。在我国高校, 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的主体是高校教职工队伍, 因此维护好教职工队伍的合法权益是高校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的教职工主要包括高校管理人员、高校教师以及工勤人员, 其中高校教师在职工队伍中占的比例最大。高校工会如果能够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维护好教职工特别是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将会对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法制校园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2. 参与学校管理, 促进建章立制

依法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 让教职工参与高校的决策和管理, 有利于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赋予高校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也是建设法制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工会通过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 特别是参与高校的重大决策、建章立制等重要管理活动, 在体现高校管理的民主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助高校管理措施落实的同时, 也对高校依法管理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

3. 营造法治氛围, 促成高校师生习惯养成

高校的法制校园建设需要法治氛围的烘托, 高校工会是高校教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 是联系高校行政和高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纽带, 依托高校工会来进行法制宣传, 可以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高校工会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基础上, 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教职工学法守法, 积极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对营造高校校园的法治氛围、推进高校的民主建设, 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二、围绕法制校园建设, 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1. 提升法律素质, 提高工会用法、传法能力

工会干部作为工会工作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对工会职能的履行, 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 要建设法律校园, 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必须提升高校工会干部的法律素质。具体可以采取邀请法律专家为工会干部讲课、组织工会干部参加脱产培训、聘请高校法律顾问进行法律指导等形式, 让高校工会干部知法、守法、用法、传法, 不断提高高校工会干部依法开展工作、宣传法律知识的能力。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工会法制工作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体不断出现。高校作为智力密集型组织, 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在时间上更快, 在范围上更广, 由此也为高校工会创建新的工作平台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工会要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创建工会网上工作平台, 建立工会网站, 设立互动窗口及邮箱, 及时掌握教职工情况和思想动态, 利用电脑、手机等数字媒介工具来组织教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依法维护权益。

3. 加大法制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法制校园离不开宣传工作, 高校工会的法制宣传工作要利用新的工作平台,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 融入教学工作。高校工会要根据高校的特点, 重点分为两条线开展法制宣传, 一是面向教职工, 可以采取组织法律专题讲座,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二是面向高校学生,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 例如, 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法制题材的漫画等。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只有依法履行工会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高校工会对法制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 高校的法制建设工作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校工会在依法履行工会职能的同时, 能够对法制校园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从适应时代要求, 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推进法制校园建设的角度, 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高校工会,法制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荆凤兰, 汤海新.高校工会在校务公开中发挥作用问题的思考[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 (04) .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10

一、高校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创新中国工会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其在国家层面上的文化责任;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建设是其在企业层面上的文化责任。[1]在学校各机关中, 工会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同志的纽带与桥梁, 是在校党委支持领导下的群团组织。由于工会工作自身的特性及其在学校教职工中发挥的作用, 使其在高校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时, 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效果。

一是国家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 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和基层教职工沟通的重要节点, 需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二是管理新模式的升级。高校工会经过多年运行, 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作管理制度。作为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发性群团组织, 成员绝大多数自身素质高, 社会地位好, 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能够对现行制度很好地遵守并执行。因此, 探索运用“文化”渲染的有效手段, 采取“以文化人, 文化育人”的积极方式, 通过提升教职工自身修养, 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弥补制度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进而达到整体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有利效果。

三是个人新需求的满足。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教职工, 对于社会文明程度及政治平等权利有着较强的诉求, 可以利用工会的感召力和号召力, 发挥组织优势, 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向广大教职工宣传党的最新大政方针及路线措施。采取内涵式发展策略, 组织学习各学科门类前沿知识, 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工综合素质水平, 增强个人竞争力, 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同时, 通过文化建设, 传递社会、学校发展新思维, 促使教职工更新老观点、老看法, 让教职工了解当今社会和学校迫切的需求, 争取信任, 鼓励团结, 转变思想, 尽可能地减少突发矛盾, 为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减少阻力。

二、高校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的开启引起传媒方式的大变革, 传统的纸媒、流媒体逐渐被门户网站、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所替代, 手机终端上网方式的变革更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应用, 既为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机遇, 也相应带来了挑战。

1. 时代机遇

(1) 丰富高校工会文化建设工作方式。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群间互联互通,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实时通讯平台, 为身处不同空间的人们提供了实时信息交互的可能性。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广泛采纳意见, 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提供了便利。同时, 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 建设信息发布平台, 开展信息发布、学习资源共享、政策方针引导、文化氛围营造等一系列工作, 将互联网海量信息为我所用, 可以降低日常工作成本, 增强实用性效果。

(2) 提升高校教职工信息获取满意度。如今, 高校中已有不少“80后”“90后”任教, 他们思维活跃, 熟悉网络, 对于互联网接受度和认可度非常高。建设网上学习基地, 将学习时间碎片化, 学习内容菜单化, 使学习时间得到拓展, 学习内容根据需求实现精准“点餐”, 有利于提升自主学习兴趣, 提升文化建设的灵活性以及针对性。

2. 时代挑战

(1) 网络文化安全意义非常。“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净化网络环境。手机作为网络终端兴起后, 网络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诸多“自媒体”以及“自媒体人”迅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不同的文化碰撞, 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激烈碰撞。同时, 个别别有用心的造谣信息更是对占据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无端攻击。网络文化环境变得复杂且具有迷惑性, 高校教职员工长期接触下, 如不能明确分辨是非曲直, 则容易受西方思潮影响, 导致爱国主义思维淡薄, 民族观念模糊, 政治立场动摇等不良后果。

(2) 网络舆情不能掉以轻心。网络舆情, 是指通过网络渠道流行的对社会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的主导性网络舆论, 具有广泛的网民参与度以及持续的影响力, 集中地显示了群众的关注点。近年来, 由于部分社会事件网络舆情干预不及时, 事件持续发酵, 导致群众情绪爆发, 甚至引发群众不理性行为, 对社会稳定不利。高校教职工网民数量成不断增长之势, 由于专业涉猎不同, 看待问题难免有分歧, 乃至大相径庭, 甚至引发网络激烈讨论。特别是教师的一言一行, 深刻影响其所带班级学生的是非观念, 处理不及时, 有可能会在学生间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高校工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思考与探索

综合上述分析, 着力运用网络工具依然是当下高校工会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依靠并推进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际工作经历, 还应在工作中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1. 夯基础, 维护巩固好现有平台开展工作

高校工会作为联系广大教育一线教职工的群团组织, 应广开言路, 倾听教职工关于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个人发展等问题的意见建议, 收集教职工呼声, 为教职工提供实时交流平台, 建立学校领导同基层教师在线交流制度;利用现有工会网站, 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留言板等板块建设, 有效利用信息公开板块, 努力加强工会自身职能宣传, 让大家了解工会, 认识工会, 提升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可度, 获取信任;疏通群众建言献策途径, 扩展群众民主参与方式, 为创建高校政治文化氛围打好基础;开通工会服务网上预约板块, 职工办理相关事项可事先通过网上系统进行预约并提前熟悉办事流程, 简化办理手续, 避免因流程不熟悉造成延误, 使工会组织联系教职工、服务教职工更加方便便捷, 真正成为“教职工之家”。

2. 求时效, 结合利用好多种网络新媒体创新工作

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时, 应注意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活动。通过调节教职工间和谐文化氛围, 改善校园文化环境。针对高校扩招, 青年教职员工大量补充入校的情况, 重点着力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文化传承活动, 组织“书香论道”交流会, 为青年教职员工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理想和行为规范教育, 组织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以及座谈讨论。并通过“线下学习, 线上测试”的方式, 巩固学习成果, 提升新进青年教师个人素养, 促进优良师德继承与发展;针对大型校园文化演出参与度不高, 积极尝试“线上线下双现场”形式;将教职工乐于参与的各类文体活动, 通过前期自媒体发声加强宣传力度, 后期组织网上公开票选, 增加自其主参与度并保证活动时效性;为使服务精准化与普惠性两者结合起来, 可针对不同教工群体推出专题平台, 并推送与之相适应的活动, 提高其参与兴趣。

3. 筑高墙, 明辨是非守卫网络舆论战场

作为高校工会干部, 要做好网络舆论应对工作, 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 加强学习, 明辨是非。对于网络舆论, 首先要建立舆论舆情排查机制, 出现网络舆论舆情后, 要正视面对, 敢于亮明自己观点,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加强交流, 将网络舆情及时反馈解决, 弘扬正能量。在引导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了解事件原委, 避免矛盾激化。对于牵扯在校学生的事件, 应首先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积极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沟通处理;对涉及教职工正当权益和利益的舆情事件, 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官方组织, 要积极出面, 运用网络手段正面发声, 果断帮扶维权, 尽可能帮助解决, 并针对事件发展及时尽告知义务, 真诚地为教职工服务好;针对网络谣言, 做到勇于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 自觉维护网络文化纯净, 同时做到严以律己, 不传谣不信谣, 以自身行动感染周围人, 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而努力。

摘要:科技革命的创新不断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 不断带动着社会人生产生活方式革新, 互联网及网络终端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使“互联网+”行业不断兴起并已走在当今时代前列。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在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和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 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联互动的工会工作格局。”因此, 如何加强高校工会在当前网络时代化下信息化建设水平, 完善新媒体传播化下的新技术应用水平, 提高大数据精准化下面向群团成员的服务水平, 是我们进一步要思考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网络,教职工文化,工会

参考文献

[1]李磊.论当代中国工会的文化责任[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 27 (4) :92-96.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 2013-12-31.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11

一、高校基层工会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工会工作人员多为兼职。

高校基层工会普遍没有设置专职岗位,工作人员多为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兼职。由于各高校目前正在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教师除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而行政管理人员也有岗位相关事务需要处理,因此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额外的工会工作热情度不高,造成基层工会工作人员的不固定性。此外,会员较为分散,主要是由于高校教师不坐班,所以找人不容易,开会搞活动也困难,导致院工会工作难以开展。

(二)工作实效性不强。

高校基层工会往往停留在完成上级工会布置的任务,工作主动性不强。加之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受到活动经费、专职人员、活动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工作方式简单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工会的影响力。

(三)基层工会干部的自身定位有待提高。

部分基层工会干部对基层工会定位不准,没有充分发挥管理層与群众间桥梁纽带作用,维权意识淡薄,听从领导指挥,忽视教职工心声,只停留在搞福利办活动层面,把自身定位降低。

二、增强高校基层工会活力的建议

(一)党政领导重视是保障

党的领导是基层工会工作的政治保障。实践证明,党委重视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应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并将此纳入各级党组织的议事日程。同时,院工会工作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积极取得行政的大力支持。争取行政加大对基础设施、工会工作的投入,从而不断改善教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才能更好地开展“送温暖” 等慰问活动,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赢得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增强院工会的感召力、凝聚力。

(二)坚持服务教职工是基础

高校基层工会组织的生存基础在广大教职工群众之中。如果脱离了教职工群众,基层工会的活力便无从谈起。工会工作要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工的意愿,一切以教职工为本,才能不断提高教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度,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尽心竭力为了学校发展作贡献。首先,院工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开拓多种沟通交流渠道,真正做到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帮职工所需,解群众所难,不断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其次,院工会应认真执行院级教代会制度,监督政务公开,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源头参与渠道畅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并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干部素质提高是关键

作为高校基层工会服务的对象,高校教师群体学历层次增高,思维活跃,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显得更加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仍沿用或照搬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是干不好的。实践证明,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会工作的成效。所以,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急需解决的关键任务。

1)加强基层工会班子建设。认真开展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按照规定程序选配基层工会干部,及时把较高组织管理才能、善于做教职工工作、敢于为教职工说话办事、热心为教职工服务的优秀人才选拔吸纳到领导岗位上。为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层次和工作水平,可以考虑由中层领导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来担任基层工会主席。同时,校工会要注重对院工会干部的管理、考核和监督,为基层工会干部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2)改善基层工会干部待遇。基层工会干部大多数为兼职,工会工作不计入工作量,也没有报酬和补贴,工会工作完全是一种奉献。此外,工会干部的职级待遇,应按上级部门明文规定的要求给予合理解决。3)加强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对工会干部进行组织能力、参政能力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水平。对于在岗的基层工会干部,可以定期举办工会干部理论学习班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当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培训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新的知识结构完善培训内容,4)工会经费向教职工倾斜。工会经费是工会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教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工会经费收缴数量每年都有明显增加,调查表明,工会开展活动的经费能够得到保证。如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对增强工会活力具有重要影响。基层工会经费应坚持取之于教职工、用之于教职工的原则,学校工会经费要向分工会倾斜,院级工会应将经费直接用于广大教职工,使工会经费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工作载体创新是源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基层工会工作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如果基层工会工作载体老化、不与时俱进,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赋予时代要求,注入创新思维。采取校级工会主办、院级工会承办的方式,组织开展教职工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全面发展、提升自身品德修养的活动,从而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一是围绕高校抓内涵建设重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师德建设活动,如爱党爱国为主题的朗诵比赛和主题座谈会等,让教职工在活动中提高觉悟,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及政治意识。二是开展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活跃校园文化的活动,如组织各种茶话会,竞技比赛(体育竞赛、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假期旅游、献爱心等活动,既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又能拓展视野,锻炼体能,增强意志。三是提供创先争优的平台。如优秀教工小家评比活动、妇女小家创建活动等,这些平台是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载体,丰富了教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减轻了教职工的工作压力,调动了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并且培养了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推动了基层工会工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把教职工的注意力与兴奋点不断引导到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上。

总之,工会工作要做到有新的突破, 做出新的成绩, 就必须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求真务实,才能使工会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才能使基层工会面貌为之一新,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杰. 增强院级学院工会发展新活力的思考[J], 工会论坛,2010,16 (5):23-24;

[2] 赵家虎. 对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0,24(1):93-95;

高校工会校园文化 篇12

关键词:工会,职工之家,和谐校园,问题,对策

“职工之家”建设是高校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 “职工之家”是高校工会组织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前沿阵地, 只有把“职工之家”建设好, 工会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依赖的组织。

一、“职工之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有的高校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建设缺乏共建意识, 片面认为这只是工会部门的事, 或者缺乏对建家工作深刻内涵的理解, 认为是可有可无, 没有将“职工之家”建设同建院、建系相系, 没有把建“职工之家”与本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联系, 得不到学校党政对建家工作的有效支持, 因而使建家工作较长时期没有新的起色, 甚至连兼用的活动场所都不具备。有的虽然有活动场所, 但常常是作为教室、办公室、报告厅、展览室等多功能场所, 没有充分地让其发挥“教工之家”的作用。也有的认为, 建“职工之家”就是单纯地建几个小小的活动室, 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所开展的活动也是流于形式, 没有将对“建家”工作的认识升华到促动教职工当家作主的思想, 从而弱化了工会在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方面的职能。

(二) “维权”职能弱化

有的高校工会组织在建“职工之家”活动中的“维权”职能不突出, 甚至不同程度出现了弱化, 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出现了一定的偏离, 对教职工群众的困难不够关心, 不能很好地为教职工说话办事, 排忧解难;没有很好地扮演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者的角色, 以至教职工的切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导致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缺乏热情, 对工会组织感觉不到“家”的存在, 从而极大地弱化了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职工之家”建设要从四个方面与和谐校园建设相契合

(一) 多方联动, 各方配合, 共同为“职工之家”建设搭建平台

高校工会组织要明确党和工会的关系, 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与基层工会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开展, 正是“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党的群众工作上的具体体现。所以, 要在建设“职工之家”工作中, 争取得到学校党政领导对“建家”工作的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要加强学习, 提高对建家工作的认识, 努力加强和改善院 (系) 基层工会组织与行政领导的协作关系。基层工会是党密切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担负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基层工会的“职工之家”建设, 增强其战斗力, 不仅需要各院 (系) 工会自身的努力, 而且党政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支持更是“建家”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二) 强化民主, 突出职能, 成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职工之家”建设的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 使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落到实处。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 不依靠主人, 任何事情是做不好、办不成的。因此, 在进行“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要把着力点放在履行“维护”职能上, 使工会职工之家真正成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职工的家。

一方面, 要通过深化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 推进民主化管理。这就要求工会组织一是要做到坚持源头参与, 涉及教职工利益的各项方案在酝酿形成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和体现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 如作为院系工会负责同志, 参加院系党政工领导办公联席会议, 参与院系重大行政、业务工作的决策, 参与院系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 教职工校内岗位津贴的分配方案的制定, 工会组织在参与过程中提出积极建议, 拿出自己方案, 努力做到重大发展规划和涉及每个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措施必须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 方能推行。二是要做到坚持民主监督, 促进校务公开。把二级教代会作为院务、系务公开的载体, 进一步完善和拓宽校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工会要承担好校务公开的协调运作、监督工作, 保证公开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有效性, 推动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 要通过为教职工说话办事, 履行“维护”职能。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建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为此, “职工之家”要把教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贴近群众, 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 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多办实事, 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积极探索“维权”的重点内容、机制、方式和途径, 切实履行教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 做到依法维权、社会化维权, 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尤其是在当前, 随着高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在深入开展, 使得学校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与调整, 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正在不断产生。在这种情况下, 多为教职工说话办事显得更加迫切, 更为重要。工会“职工之家”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了解, 多关心教职工, 想他们之所想, 急他们之所急, 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 真心实意地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切身困难, 哪怕有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 但多一份关怀也能让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也能得到群众的理解。要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用爱心、真心去温暖群众的心, 赢得教职工的工作热心, 营造“众人拾柴”的氛围, 使工会“职工之家”成为党、政、群的连心桥, 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避风港, 成为团结向上的快乐园。

(三) 不断创新, 形成特色, 努力开创“职工之家”建设的崭新局面

高校工会组织在“职工之家”建设实践中, 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 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要使工会工作打开新局面, 就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实, 与时俱进, 把握时代发展特点、高校改革趋势和高校工会工作规律,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作出新概括。一方面要有群众意识, 充分发挥工会职工之家是群众组织的这一优势, 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 提倡“重在参与, 立足普及”, 有活动才能有活力, 才能使“职工之家”有生机, 通过活动达到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 提高审美情趣, 陶冶身心, 增进教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增强集体凝聚力。另一方面是要有特色意识, “建家”工作应根据各院、系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 有什么条件就建什么家, 不能生搬硬套、强求一致, 要注意克服形式主义, 防止走过场, 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第三方面是要有创新意识。“建家”要依据新时期的需要, 紧紧围绕院、系工作中心, 拓宽视野, 寻找针对性的工作切入点, 注重实干、讲求实效, 善于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 赋予工会“职工之家”职能以现实意义, 真正做到常建常新, 从而使工作新局面真正拓宽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职能。

(四) 明确职责, 提高能力, 为“职工之家”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职工之家”建设所必然指向的, 就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矛盾会更加突出和复杂, 高校基层工会面临的任务会更重, 新问题会更多。这就意味着, 切实加强“职工之家”建设, 把教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 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引导好, 就必须在工会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这个能力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提高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 也是主要职责。讲维护, 既要敢于维护也是善于维护。所谓敢于维护, 就是对侵犯教职工合法权益包括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事项, 都要敢于反映, 敢于抵制, 敢于运用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所谓善于维护, 就是运用党的政策, 讲究维护的策略和效果。要善于通过改革来维权, 即通过参与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 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 保障教职工的利益不受侵犯。要善于通过发展来维权, 就是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上来, 用学校的发展来创造维权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要提高高校工会做好教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 首先必须提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 必须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巩固发展高校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着力点。强化法律监督、人事争议调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 及时消除劳动关系的摩擦, 维护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其次要经常通过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 谈心交心等多种方式, 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 及时化解矛盾, 增进团结。要深入广泛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再次要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每个教职工家庭。要积极发挥工会优势, 调动教职工各种群体协会的积极性, 利用高校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开展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最后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积极关心教职工的疾苦, 想方设法为教职工办实事, 做好特困教职工工作, 把工会的的温暖送到特困家庭。

参考文献

[1]盛世高.刍议和谐社会下的和谐大学校园建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

上一篇:女性冲突下一篇:文化创意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