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研究

2024-06-29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研究(精选12篇)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研究 篇1

摘要:校园网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校园网的管理,它应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使校园网更好的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服务。该文主要研究校园网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合理解决方案,对于如何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校园网,建设,管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各类院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发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数13700万人,上网计算机5940万台,域名总数4109020个,网站总数843000个,网页44.7亿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256696M。这些数据表明,通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同时,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而校园网建设,尤其是高校校园网建设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校园网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能提高师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工具、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为此,加强校园网建设刻不容缓,如何组建具有合理高效的网络系统就成为当前各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有的学校建网目标不明确,投资缺乏科学规划,论证考察工作不够细致,盲目攀比,求新求全,过分追求硬件高档化,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2)忽视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由于师生对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认识不足,不懂得如何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学校花巨资建成的校园网仅仅用来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或管理工作。

3)忽视优秀软件的支持平台。校园网建设多重视硬件的配备而忽视软件的开发,使校园网应用系统建设相对落后于校园网基础建设。软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硬件的有效应用,限制了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

4)重建设,轻管理有的学校校园网应用只局限于一些常规工作,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创新,阻碍了校园网为现代教育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花巨资建设的校园网成了摆设,难以实现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2 校园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结构

校园网建设的原则。骨干网络和网络结构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和建设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校园网的整体水平。所以,在网络建设中应考虑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标准化。

方案要按照国际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设计。校园网中异构网络的现实也要求通信底层协议、网络系统平台、服务器、数据库等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且应在校园内采用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围绕其确定网络互连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校园网的整个系统采用TCP/IP协议,系统中选用的所有产品都应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

第二,实用性。

为确保数据、话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高速传输能力,应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如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主干万兆光纤、支干千兆光纤、百兆交换到桌面”的三层设计思路和架构,主要骨干网络采用IO000M光纤,楼栋问采用IO00M光纤,系统能够适应未来一个时期的技术发展,实现话音、高速数据通信、高显像度图像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和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三,安全性。

稳定、可靠是校园网正常运行的基础保证。由于高职院校校园网连接园区内部所有用户以及Internet,内部和外部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网络系统应支持VLAN的划分,并能在VLAN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原则上网络主干应采用可靠性高的冗余设计,服务器、网络设备采用高可用性技术,力求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并要求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和相关技术培训。

第四,控制性。

要求系统能够实现桌面化、图形化、中文接口化的管理,能够通过监控软件监控整个校园网从接入层到核心层的设备运行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能够对端口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扩展性。

随着应用要求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大大增加,这就需要网络有很好的扩展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易扩展不仅指设备埠的扩展,还指网络结构的易扩展。同时,由于网络系统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因此应选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的产品。

第六,可管理性。

网络系统平台设计必须考虑到管理方便的特性。网络结构层次要清晰、设备管理/配置管理需要简便。强有力的网管软件是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的助手,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设置每个用户对各级网络和各类应用的访问功能,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并且能够实现复杂的计费管理。

第七,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

校园网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视频、语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整个网络在服务质量(QOS)、预留带宽设置、合理进行带宽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良的品质。

3 校园网的分支系统

1)建立校园辅助教学系统

要逐步建立校内电子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专用电子设备室成为课件和教学素材的制作中心。利用那个各种先进的输入设备将学校现有的大量教学素材(如录音带、录像带、图书、挂图、胶片等)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数字化的教学素材用于课件制作。各校创作的优秀课件、资料、将通过学校网络控制中心统一组织上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共享丰富的电子素材,方便地制作出各种电子课件。

2)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信息,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建立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提供决策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和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进行交流。

3)建立Internet应用系统

通过建立校园网Internet应用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块广阔的信息园地。学校可以通过主页向外界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联系各层校友,扩大学校的影响。教师可以自己上网收集素材或通过教育和科研网交流教研信息。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内发布校园信息,学生将成情况,通过远程拨号服务,还可以实现校领导和各级行政人员的远程办公。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导下利用校园网在校内组织网络兴趣小组,建立学生网站、主页、校园电子刊物,网络讨论区等活动,利用校园组织跨学校的信息交流及联谊活动。

4 结束语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合,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硬件系统为物质基础,通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实现整体的管理与应用。本文以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中的实际情况以及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和探讨。希望能给同类兄弟院校数字校园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积累一些经验,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爽.网络教育系统在大学中的发展前程[J].计算机教育,2007(2):63-66.

[2]殷峰.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3]郭广丽.校园网的改造设计方案实例分析[J].广东电力,2006(4):53-55.

[4]卢菲恬,肖明波,杨光松.无线网状网技术与应用叨[J].现代电子技术,2006(6):70-73.

[5]张圣,陈伟.基于WLAN技术的无线校园网组网研究[J].武汉信息技术,2005(7):70-71.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研究 篇2

三亚高校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校园文化制度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稳定发展、持久不衰的重要保障系统。本文阐述高校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三亚高校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三亚高校 校园文化 制度体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19-0128-02 校园文化制度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稳定发展、持久不衰的重要保障系统。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实际上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一套规范的、科学的、健全的、可操作的校园文化制度构成了校园文化制度体系的基础。 一 三亚高校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三亚高校的校园文化制度体系欠完善,极大地制约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 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从制度的整体性看,校园文化活动机制没有统一的规划性,各项制度之间不够完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很好地互补以形成统一的机制体系。许多校园文化活动由于经费保障机制、基地支持机制、创新鼓励机制、监控机制、约束机制等不够完善而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相对单一,主要是受创新鼓励机制不完善的影响;由于经费不足而活动被随意取消是受经费保障机制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因场地受限制是受基地支持机制的影响;校园文化的组织结构不科学、组织系统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文化活动缺乏程序化和系列化,从而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从制度形成过程看,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一般由团委、学生会起草,报党组织审批,然后在学生中广泛执行。在问题“你曾参加过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吗?”调查中,回答“经常参加”的占0.1%,“偶尔参加”的占12.4%,“不曾参加”的占87.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制度的制定很少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也只是走形式而已,没有实际的意义。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在问题“你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看法是怎样的?”调查中,回答“与时俱进,较为人性化”的占11.3%,“基本符合校情”的占33.6%,“僵化刻板,不符合校情”的占25.5%,“不清楚”的占29.6%。 2.组织机构不太协调 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如宣传部、教务处、财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处、保卫处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校园文化活动就是通过这些机构组织实施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但三亚高校各组织机构之间通常不够协调,其工作理念、步调不一致。组织机构人员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上体现更多的是管理而不是服务,是被动而不是主动,是自理自顾而非通力合作等,受这一工作理念的影响,难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3.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三亚高校随着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快,各部门管理人员不足,特别是主要负责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学工系统、团委等部门,人员更是不足,虽然学校每年引进的人员不少,但主要是教学、科研人员,学工、团委系统人员较少。据调查,三亚各高校辅导员的师生平均比大约为1∶350,学工办、团委专职指导老师数量严重不足,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队伍管理规定》中的规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 琼州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成果(编号:QYQN12) 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这个标准与三亚各高校的辅导员设置比例相差甚远,甚至有的专职辅导员身兼数职,既兼学工办主任又兼团委书记,同时还担负着教学任务,使管理人员少之又少,远远不能够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极为有限的人员能顺利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任务已不容易,更不用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如何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辅导员队伍人员结构不太合理,30岁以下的约占70%,30岁以上的约占30%,经验丰富的教师占的比例较小。年轻人从一方面讲有干劲、有活力,容易与学生沟通,有利于组织开展活动等,但从另一方面讲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不足,遇事容易冲动,不易把握大局,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把握方向,才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 二 完善三亚高校校园文化制度体系的对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活动秩序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反映了学校的文化,也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三亚高校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充分考虑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的要求,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1.规范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从制度的整体性看,应按照学校的总体目标和教育方向,系统科学地完善各项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如经费保障机制、基地支持机制、创新鼓励机制、监控机制、约束机制等等,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机制体系,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这样由充分民主到合理集中而形成的制度才更容易使全体师生员工自愿地服从和遵守。在制度的内容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符合学生的基本特点;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要管大放小,正确地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制度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实效。在制度执行时要严肃认真、确保落实,让校园文化制度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起到保障的作用。 2.完善组织机构,互助服务为先 简单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或业余活动,全归于团委、学工处负责,没有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没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就不可能把三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好。因此,要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机构,构建完备的服务体系,部门领导要树立服务的工作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学习、活动、住宿、就业创业、贫困帮扶等方面,三亚高校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将教育渗透在管理与服务之中。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响应、相互协调、通力配合、各尽其职,所有人员都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主导作用 三亚高校要合理健全学工系统管理队伍。如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专兼职辅导员等,选拔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热爱学生工作,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优秀青年教师、品学兼优的本科生、研究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校园文化工作队伍中去,不断完善队伍结构。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梯次搭配、素质全面的骨干队伍,以良好的内在修养和人格感召力提高工作的效果。要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激励和考核机制,通过评优奖励、定期考核、树立典型等一系列措施,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这有利于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更好地服务学生。同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校园文化建设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一蹴而就,其任重而道远。三亚高校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空间较大,压力不小。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合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系统科学地规则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内涵建设,以促进高校健康发展,为三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刘东波.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易琳、房居清.试析高校校园文化的系统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6) [4]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责任编辑:林劲〕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创新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异军突起,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的教育机构。而人才的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综合实力,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地位。因此,如何做好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就是如何解决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是每一个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探索、研究的主要课题。作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能够激发一个民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当今世界,强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之间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文化的竞争。在全球整个经济产业链条中,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掌握了领先的龙头;谁掌握了先進的管理技术,谁就掌握了产业的效益;谁掌握了先进的人文关怀文化,谁就掌握了全世界智囊人才。同理,哪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哪个国家就会富强,人民就会幸福。而中国青年又代表了中国的未来,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重大助推力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表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1]。民办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就是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既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个人成才梦的有效前提,也是民办高校为响应中央号召,实现“中国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积极作为的具体表现,优秀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推动作用。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中国未来政治经济社会的主要参与人员,必须有优秀的自身修养与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承担起未来中国“主人翁”的重任。随着中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以及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处在多种文化环境的冲击、冲撞、交融之中。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才能保证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意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承认大众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允许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在不同文化发展中,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实现文化多样共存。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价值观指导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修养,加大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使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坚持共产党领导,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更优秀的接班人。培养合格的民办高校学生是民办高校存在的根本意义,民办高校学生又是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学生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是民办高校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民办高校学生是否具有中国特色的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素质的自我修养,是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保障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人又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因此,民办高校的青年学生的科学技术水平直接代表着我国未来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未来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就会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我们也看到了一大批有志之士,为了振兴中华,不受外敌的欺辱,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救国强国,才有了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今天,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科学技术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民办高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未来能否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民办高校科学技术文化建设的科学合理布局。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为核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信念作指导,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更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就好像一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无论船多大,没有正确的航向,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必然迷失在茫茫大海中。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三观”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首先,辅导员要成为信仰共产主义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共产党员或者是共产党忠实的追随者,教师要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和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各个学部建立以辅导员(党员)为领导的党支部,发展一批先进的学生成为共产党员,定期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的教育,多看新闻,领会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时刻与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坚决与各种邪恶文化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学校在各个班级建立共产主义学习小组,由先进学生代表主持,定期进行共产主义的理论学习,学习党中央各项政策。参会人员要进行积极的讨论,对错误的理念与行为要勇于进行批评。学习时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比如定期举行共产主义宣传活动,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在公园宣传有关国家政策等,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最后,在共产主义教育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道德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传承美好民族精神和领会基本道德规范,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的大学生。

(二)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民办高校成为科研学术、教学发展重要动力之一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不能否认,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生了病”。学术造假层出不穷,教授不做研究,却到处做演讲;学生不以学习为重却热衷“学生会官职”等等现象,都在说明我国高校学术研究和教学风气的浮躁。经济利益价值观影响广,一部分人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打破这个局面对改变我国教育与学术研究非常重要。首先,作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以教育科研为终身价值追求,以教育科研为乐趣,深入研究科研课题,心无旁骛,乐在其中;對学生教育乐此不疲,诲人不倦。这样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研究乐趣,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尽量避免急功近利的经济利益主义对学生意识形态的侵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帮助学生树立为某个科学领域做贡献的崇高理想,摒弃个人狭隘的自私想法,正确理解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民办高校工作者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各学科研究学会,让学生个人兴趣和学习研究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江泽民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2]”由此可见,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教育、对人才、对创新有着重大意义。离开文化建设谈创新就等同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文化教育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使创新成为大学生熟悉的东西,不畏惧创新。首先,作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推理和动手实践,不畏权威,教师要肯定和鼓励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对学生在创新研究出现失误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并肯定他们所做研究的价值,使学生感到自己每一次所做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学术创新团体,学会用团体的力量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创新课题。定期召开团体学术讨论会议,讨论自己最新研究的课题,相互指点,互相更改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共同进步。有条件的情况下,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和社会公司合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实际科研课题,快速提升学生解决社会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使学生早些感知科技创新需求。

三、结语

中国民办高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民办高校产生的初衷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天然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属性。因此,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和公办高校一样,都是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资源相对缺乏,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不过我们相信,在国家进一步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民办高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R].2014年1月1日.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篇4

一、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

现在有很多著名的营销专家、品牌专家包括各企业老板在内, 都在谈企业文化。因为对所有企业来说建设不好企业文化, 企业就有可能没有活路, 更不要谈什么品牌, 谈什么发展了。高校校园文化如同企业文化建设一样重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塑造高校的精神。高校文化就是组织高校各个部门间的润滑剂。当一个高校的知名度在上升时, 如何让高校里的每一名学生、每一名老师、每一个院系、每一个流程顺利工作?就如同一列火车如何安全、快速的在在轨道上高速前进?每一个部件和齿轮会不会产生摩擦、甚至卡壳?高校文化在高校组织里的润滑剂作用就非常重要。有效的高校文化建设是高校管理的第一要务, 是高校建立知名度的基石, 如果连高校文化都建设不好, 再悠久历史的学校, 就如同在沙丘上建造高楼大厦, 风吹即倒。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有为哲人也曾经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 有着强大的引导教育功能, 对提高学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继而将高素质的大学生全面推向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新时期,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必须重视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点。

1. 时代性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 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也在其中, 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高校校园文化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高校校园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也不一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全国高校呈现出不一般的沉闷, 没有创新、没有娱乐性文化活动, 大多都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化活动, 缺乏生机与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大学校园中也充满了改革开放的气息。

2. 开放性

高校校园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它会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会吸取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而高校校园文化也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例如,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 我国的高校文化就像新中国一样充满着生机, 学生们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这时的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风气。“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口号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投身到祖国的边疆, 把激情和青春献给了国家。然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 受到党内“左”的思想影响, 大学校园里充斥着政治文化。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 我国高等教育重新发展, 此时的高校校园文化正在酝酿着发展。八十年代中后期到现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也在发展。但是应当注意的是, 随着各种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融合, 出现了许多不好的思想, 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只管自己不管别人, 功利化和自私的价值取向影响了高校学生。

3. 创新性

高校校园文化在不断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 不断的吸收借鉴以往的文化, 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评判, 剔除糟粕, 取其精华。不断的进行创新, 各院校各师生有能力思考前人未思考的空白点, 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使校园文化在批判创新中前进。

4. 包容性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 高校校园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冲击, 外来文化和新旧文化的冲击是最多的, 这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包容性越来越强, 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趋向于多元化。各种优秀的校园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吸收和相互作用, 就会产生新的先进校园文化形态, 而这种新的文化必然就有顽强的生命力。例如, 不同地区、不同习俗、不同民族、不同省份、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在大学的校园里都能和睦相处, 这显示了高校校园文化就有极强的包容性。

三、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就是只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忽略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很多学校讲究校园的布局, 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校园的环境, 作为提高学校整体质量的一个方法和手段。但是在校园精神文化中的办学理念, 价值追求等方面, 远远没有达到高等学校的办学要求, 从而出现了像应试教育现象、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 这都反应了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滞后。

2.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不够全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应该是非常的广泛的, 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校的领导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例如, 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时, 是应学校的相关要求去完成任务, 而不是主动去参加, 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没有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这导致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的主题过于局限化。

3.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不够突出

目前高校中存在各种的灰色文化, 例如学生公德意识差, 考试作弊现象频频出现等, 这些都影响了学校生的思想, 从另一个反方面也反映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不够突出, 没有起到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创新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教育之后, 许多学校的生源和专业机构, 学科之间的差别非常小, 在这种形势下, 难免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和创新问题。例如许多学校在校训上面存在很多的雷同。

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措施

1.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好校园文化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表现, 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去考虑, 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制定正确的制度政策, 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其主体性, 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真正树立起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

2. 加快高校物质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规划好校园建筑, 使校园建筑风格符合校园的自身特色。建设各种完善的教学设施, 尤其建设好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体育场等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优良的活动场所。搞好校园绿化工作, 良好的校园绿化坏境不仅能培养情操, 而且有利于文化建设。

3. 以校园制度为保证,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保障, 关系到高校的持续发展。学校不仅要有优越的环境, 良好的精神文化, 还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否则高校不能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时非常重要的。

新的形势下, 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是也要看到在逆境中蕴含着重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努力化压力为动力, 切实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晋·傅玄《太子少傅箴》[1]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2]张德等.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北京:精华大学出版社2001[2]张德等.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北京:精华大学出版社2001

[3]贺继明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3]贺继明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 篇5

(余凌炜)

【摘 要】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心脏,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灵魂所在,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文章通过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究如何发挥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高校图书馆的功能

校园文化是指“以师生(主要是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课外学术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风学风为引导,逐渐形成的一种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认同遵守,并明显带有学校成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学作风、道德风尚等方面的思想文化整合。”[1]。它通过环境力量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发挥着文化导向、行为约束、思想凝聚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文化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文化形态上看,包括物质文化、秩序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四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特殊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具有以下功能:

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人类文化遗产等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图书馆还承担起来保存其他载体形式资源的重任。

二、开发信息资源,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

三、参与教育的职能,包括思想教育、两个文明建设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在高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2]

三、杭州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探讨和认识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建设图书馆,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良好而浓郁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是杭师大的文献信息中心,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

因为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开发信息资源的功能,所以高校图书馆全面系统地收藏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知识经验的各类文献、资料。当高校师生在进行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时, 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及时而全面地获取国内外的相关最新资料,提高研究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新时代,图书馆不仅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文本文献, 还拥有发达的电子文献。研究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 有效地提高研究效率与研究质量。

新时代的高校不仅承担着教授文化知识的职能, 同时也担负着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健全学生知识结构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就是履行这一重任的重要场所。一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在图书馆的课外阅读, 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 图书馆广泛的电子信息资源可为学生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体育及艺术修养等全方位的教育提供学习的条件, 创造一个开放、进步的环境。总而言之,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就在于: 通过图书馆文化的渲染,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 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以便将这种氛围扩散到整个校园中,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源动力。[3]

2、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

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 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集散地, 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同时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有人比喻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其含义包含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图书馆的建筑格局、藏书体系、环境装饰、服务态度等, 处处体现着大学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大学的校园文化。图书馆通过其教育和服务职能在一代代师生中传承着大学的文化精神。大学离不开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图书馆的文化传播。

3、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情报中心, 贮存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图书资料,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所必不可少的。高校图书馆以馆藏资源为凝聚剂,将具有共同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读者用户紧紧地凝聚在自己的周围。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存纽带展开的。因此, 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之一。

4、图书馆是培养学生在和谐校园文化熏陶中全面发展的殿堂

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充满勃勃生机与创造活力的。和

谐的图书馆文化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 主动献计献策,并支持、理解图书馆的工作。高校所有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 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生不仅要学知识、学文化, 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做人。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当图书馆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时, 学生必将通过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熏陶中全面发展。

四、高校图书馆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应该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学术氛围。将校园文化建设使命融入到图书馆工作中,是图书馆更好地实现其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的根本保证。[4]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环境文化的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优美的外部环境应力求有端庄典雅的建筑装饰,造型别致的假山花坛,四季盎然的花草树木。良好的内部环境应具备科学合理的藏书布局,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整齐舒适的桌椅,柔和适宜的灯光,淡雅协调的色彩搭配,随处可见的人性化标示和温馨提示,为读者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宁静舒适和赏心悦目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如此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文化,既能诱导读者的学习欲望,使其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又能陶冶读者的心灵,让他享受到情感上的愉悦。其次,完善的图书馆规章制度、严格的考核措施, 有序高效的管理以及图书馆馆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热情周到的服务, 文明的行为举止,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也会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使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影响,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强化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5]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过程

也是知识、信息传输和吸收的过程。藏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教育效果。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它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远远超过其他物质产品。优秀的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则会玷污人的灵魂。因此图书馆应把好各种文献资源的内容关, 严格过滤, 向广大师生提供保持学术研究正确方向的信息, 确保把健康、正确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地提供给读者, 抵制和

阻止垃圾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总之,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图书馆建设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举足轻重,高等院校应当通过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安全;病毒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但是同时校园网还面临各种安全威胁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由来已久,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先提出“数字化地球”的概念,由此引出了“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等概念。而针对高校这个特殊群体,考虑其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整合、利用和共享,以构成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统一的信息门户,从而优化传统工作流程,把学校建设成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大学,最终达到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二、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的现状

首先,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几乎是计算机中一切与其有关程序的综合体,另外,它也是计算机系统得以运行的必备条件。它不光负责对计算机程序的运行过程进行监察和调控,还负责给使用计算机的人供应一些实用而简便的软件。因此,对于计算机来说,操作系统好比就是计算机的心脏,缺失了操作系统,计算机也就无法再有效运行。而在操作系统开发时,由于疏忽了一些安全性隐患和差异性而使得当代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然而,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领域,就算是小小的一个问题也会使得计算机网络面临极大的威胁,而严重时,就会使其彻底瘫痪。

其次,计算机病毒的侵害。计算机病毒是一些具有不良企图的恶性程序,而该类程序会致使计算机屏幕出现蓝屏、系统瘫痪或被别人所掌控,進而给运用计算机的人带来极大的威胁,并且病毒也会将计算机作为载体来利用其操作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性漏洞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攻击,最终给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驻守在计算机中的病毒很难被操作人员发现,并且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异性的病毒,让它的攻击性与破坏性变得更大,生存能力更加强大。

第三,计算机的黑客出现。我们都知道,主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黑客,因为他们是人为因素,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所存在的漏洞,或者会潜入到计算机室内,来盗用计算机内部系统资源,从而非法地盗取了用户的相关信息数据,并篡改一些数据,破坏了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将计算机黑客称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中的外部进攻者,而这些外部进攻者经常会采取修改计算机用户的网页界面,能够非法潜入到主机内部,也就是所说的“肉鸡”,进而破坏了他们的应用程序与系统。

三、解决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

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用户、管理、技术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为了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以下几点安全策略。

1.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是对通信方进行身份确认来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有口令认证法。主要是给系统管理员帐户设置足够复杂的强密码,最好是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系统管理员的口令应严格管理,不定期地予以更换。

2.防范系统安全漏洞。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安装各种补丁程序非常重要。一般用户需要借助第三方产品(如:漏洞扫描系统)的帮助,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目前,可以通过安装360安全卫士或其它功能类似的软件来给系统的漏洞打好补丁,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系统。

3.防范计算机病毒。首先是防范体系的的建立,没有一个完善的防范体系,一切防范措施都将滞后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从网络管理和病毒监控的角度来说,校园网更适用网络版防毒软件,因为网络版防毒软件的管理功能更强大,校园网的管理员只要及时在服务器端进行升级,客户端启动后就可自动升级,网管员还可对所有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进行病毒监控、进行远程杀毒,及时了解校园网中病毒疫情。

4.配置防火墙。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产品最难评估的是防火墙的安全性能,即防火墙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进侵。这一点同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一样,普通用户通常无法判定,即使安装好了防火墙,假如没有实际的外部进侵,也无从得知产品性能的优劣。但在实际应用中检测安全产品的性能是极为危险的,所以用户在选择防火墙产品时,应该尽量选择占市场份额较大同时又通过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测试的产品。

5.备份和恢复。对于计算机而言,最重要的应该是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对于校园网的管理员来说,要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应急修复工具,如系统启动盘、DOS版杀毒盘、紧急系统恢复盘、各种操作系统盘、常用应用软件包、最新系统补丁盘等,并且做好分区表、DOS引导扇区、注册表等的备份工作,这样可提高系统维护和修复时的工作效率。

6.网络监控措施。增加内部网络监控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网络资源。如: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Web、E-mail、BBS的安全监测系统和网络监听系统等。通过监控手段,增强网络安全的自我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网络服务的正常提供。通过使用网管软件、日志分析软件、MRTG和Sniffer等工具,形成一个功能较完整、覆盖面较广的监控管理系统。

7.配置安全的系统服务器平台。安全的系统服务器是网络安全的基点,利用系统本地安全策略构建一个相对安全的防护林,对于校园网来说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设置禁用,构建第一道防线;设置IIS,构建第二道防线;运用扫描程序,堵住安全漏洞;封锁端口,全面构建防线。

8.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并严格执行规则和条例。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经理层,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校园网络管理人员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创造新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避免信息丢失。

【参考文献】

[1]吴小东.浅谈校园网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福州:福建电脑,2012(02)

[2]李宗峰.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

和谐高校校园建设机制研究 篇7

一、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和特征

1. 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

高校和谐校园, 是高校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状态;是高校通过深入改革、机制创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全校有机融合、协同前进的精神风貌;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是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2. 高校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

(1)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前提。

(2) 民主法治。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保证。

(3) 关系融洽。关系融洽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内容。

(4) 稳定有序。稳定有序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标志。

(5) 环境和谐。环境和谐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载体, 它包括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自然环境2个方面。

(6) 充满活力。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1. 办学理念的和谐。

(1) 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创建和谐高校的宗旨。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大学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社会进步, 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2) 坚持科学发展是创建和谐高校的基础。要体现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创新是创建和谐高校的动力之源。

(4) 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高校的精神源泉。

(5)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是创建和谐高校的必由之路。

(6) 勤奋务实是创建和谐高校的法宝。

2. 思想观念的和谐。

和谐校园的构建, 有赖于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这种基础和支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政治保障。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高校工作的首位, 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确保主流思想的和谐贯通和融合。

3. 管理体制的和谐。要从管理体制入手, 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民主建设。

(1) 要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班务公开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等, 使干群、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

(2) 要不断创新与群众沟通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好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工会委员代表大学、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 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3) 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倾听师生的诉求, 及时解决大家反映的问题。

4. 人际关系的和谐。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增强高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高校兴旺发展的前提, 是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关键。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人际关系包括学校管理队伍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管理队伍与师生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间关系的和谐和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和谐。

5. 学科建设的和谐。

(1) 高校要发挥其学科交叉综合、人才基础雄厚的优势, 统筹规划, 着眼未来, 整合资源, 为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搭建平台。重点学科应带动非重点学科, 新兴学科应带动传统学科, 做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整体推进, 使学校的学科建设充满活力与生机。

(2) 高校要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学科教师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克服名利思想和学术浮躁, 组织、综合科研力量围绕某一个研究领域或研究课题进行集体攻关, 力争多出成果、多出优秀成果, 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学术氛围。

(3) 在学科建设中, 还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应立足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学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意识, 努力实现双向共赢。

6. 学生个人发展的和谐。学生个人发展的和谐应该成为高

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的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7. 高校软硬件建设的和谐。

硬件建设是指大学办学的外在条件, 主要包括教学设施、后勤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等等, 是办学的物质基础;软件建设是指大学办学的内在条件, 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学风、教学效果等, 是大学办学的精神支撑。在大学教学中, 这2者不可或缺, 应该统筹协调, 合理分配, 以达到最佳组合效果。

8. 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

要制定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建立保障机制, 强化领导, 优化管理;运用校园文化载体, 优化育人环境, 完善校园文化制度, 加强德育育人, 重视第2课堂活动, 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9. 校园环境的和谐。

(1) 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 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2) 学校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构建大学和谐校园, 需要社会各部门各系统共同努力与协作, 高校应主动调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平时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多协商、多沟通, 获得地方政府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特别是新校区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更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关心与支持。高校应发挥自身知识和人才密集的优势, 为街道、居委会、社区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可以与社区、街道、市民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立和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提高高校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 确保校园的安定有序, 同时又能使高校长期与地方政府、周边邻里友好地相处。

(3) 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教学因素指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高校的办学理念、制度建设、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等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4) 树立服务意识, 营造和谐的教育服务环境。要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行政为业务服务、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这是实现校园和谐的重要途径。

高校大型校园网建设研究 篇8

大型校园网建设,最要的是数据的高速交换,安全的服务管理,多功能的校园服务,既可以在校内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又可以访问Internet资源。建设大型校园网时,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大型校园网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1)网络结构复杂;2)网络范围广;3)用户需求大;4)系统功能丰富;5)安全性需求高。大型校园网的建设也围绕这几方面来建设。现在校园网建设主要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来连接,这是目前为止比较成熟和较好的网络组建技术,校园网组建分三个层次来规划建设: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1 网络需求分析

某高校有3个校区,常青,金银湖,顺道街。常青,金银湖校区较大,学校总人数在11 000人左右,主校区在常青校区,分校金湖校区和顺道街,学校建设要求要建立一个数字化,智能化,高性价比,管理灵活,安全性能高的园区网络,集教学,管理,通信为一体。学校详细的需求如下:

学校校园网必须与Internet和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连接。

学校校园网必须提供WWW, DNS, FTP, E-mail等网络服务。

学校校园网必须有视频点播服务,网络图书馆服务。

学校校园网要求管理明确,不同部门的权限明确,管理要求灵活。

学校校园网要求中心管理平台有记录网络日志的功能,防火墙安全等安全措施。

学校校园网主干网采取千兆传输,楼与楼之间,不同校区之间采取千兆传输,

学校校园网要保持有先进的技术改造能力和整个系统可冗余性, 以面对技术更新和网络的稳定性。

2网络结构分析

根据需求分析, 采用三层结构模型设计网络, 在常青校区网络中心设置核心网络设备, 各个汇聚层可采用性能高的三层交换机来连接, 金银湖和顺道街道两个校区网络中心也放置核心网络设备, 然后利用光纤设备将三个校区的核心设备连接起来组成整个大校园网的核心层, 采用光纤环网技术, 每个校区之间采用双光纤连接实现冗余, 提高主干网的高可靠性。第三层主干网采用OSPF路由协议, OSPF路由协议可实现主干网的全路由链路, 即网络中不会出现spanning-tree环路, 提高了链路高可靠性。第二层汇聚层在各系的楼宇以及食堂, 体育馆, 大学生活动中心, 科学报告厅, 行政楼, 后勤集团, 图书馆等都放置一台或多台高性能二层交换机, 利用光纤连接器与核心交换机连接, 超过300米的利用单模光纤连接, 接入层连接各个用户机。如图1所示绘出了网络拓扑图。

三校区的总体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 采用光纤环网技术连接三校区, 并实现冗余, 常青校区连接外网, 分别接入中国电信, CERNET, 中国网通, 直接利用光纤接入到ISP。外部配置负载均衡器[2], 用来管理Web流量和增加有效的带宽, 使用户得到最佳联网效果。而且我们采用硬件的负载均衡器, 因为我们的Web服务器要处理图像和SSL会话, 以及数据库等服务。在负载均衡器之后配备了硬件防火墙, 有效隔离内外网安全, 之后要加入一个认证计费网关, 用户计费校园网用户上网费用。

核心交换机采用的是Cisco 6509和Cisco 7609高端三层交换机, 个人认为国产华为3Com产品的性价比都很高, 建议选择华为作为学校的核心设备[3]。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利用GEC (千兆以太网链路聚合) 技术进行连接, 一旦一台交换机停止工作, 另一台会替换继续工作, 不会使网络瘫痪。核心交换机上利用千兆双绞线, 一般是超五类双绞线连接到计费平台和服务器群集交换机。服务器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上, 充分利用核心交换机的高速数据交换能力, 使得服务器获得高速访问。如图2所示, 核心交换机到各个系的楼宇的二层交换机之间, 都要采用千兆光纤链路连接, 使用单模光纤进行连接, 分别与两台核心交换机进行连接, 实现链路冗余, 保证链路高可靠性。CISCO SCE 2020是一个服务管理模块, 可以方便的对垃圾邮件, BT下载, 网络攻击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核心层物理链路完成之后, 就要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配置Port Trunk命令, 以实现聚合链接:

Cisco 6509#set port channel 3/5-6 mode on将3/5、3/6两个端口聚合

Cisco 6509#show port channel 3/5显示核查配置

汇聚层交换机采用思科3000系列、4000系列;华为4000系列、6000系列,这些交换机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管理功能,VLAN配置,连接楼宇多个信息点,采用不同的端口数量和模块完成汇聚的功能。

接入层交换机采用10/100M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客户端通过双绞线连接到交换机。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教学区的接入层交换机要选择具有Qos、802.1X、VLAN功能,可以以千兆网络速度连接到汇聚层的交换机,提高教学的可靠性、多样性、高速性。

3 数据中心设计

数据中心,简称IDC,最早应用电信服务商的领域,它是把所有的数据应用设备,服务器,应用服务平台软件,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通过SAN架构将不同数据统一到同一平台进行管理的技术。对于校园网来说,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服务器都分散到各个部门独立管理,那么将对数据集中,分析,发布等造成很大的不便,也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这些分布的数据平台,这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不可取的,更不利于校园网发展以及数据的管理性。为此我们参考电信的数据中心模式来设计符合我们高校校园网数据管理的数据中心。

如图3所示给出了武汉工业学院校园网数据管理拓扑图结构。

针对本校的IDC建设,我们采用基于windows系统的平台,这样我们就需要设计一个基于SAN结构的IA架构,从而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库等服务。

4 工程总结

至此从总体上就把校园网规划设计完成,其他一些还需要设计,比如中心机房建设、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UPS和电源故障、防雷电与三向接地等都需要进一步的规划设计。这里还要提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在进行OSPF区域规划的时候,每一个区域的路由器最好不超过50个;每一个DR的邻居数量越少越好;每一个ABR最多不超过三个区域;如果路由器作为网关路由器的话,要使用热备份路由协议HSRP;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一条专用的电源系统接入,不适宜直接使市电,避免一些市电的各种故障而引起网络的正常运行。以上只是从总体上介绍了本校校园网的建设和规划,在某些核心的配置上还需要更加细致的配置,需要配合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情况而灵活的变化。总之在校园网设计和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先验知识保证网络的顺利进行,还要发挥自己的智慧设计出适合实际需求的网络。

摘要:校园网已经成为各高校建设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对宣传学校发展, 进行学术交流, 学生学籍管理, 网上教学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网的规划, 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大型校园网的建设在校园网中建设中又是最复杂的, 本文主要对大型校园网建设提出建设步骤, 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各个层次的安全策略提出建设方法。

关键词:校园网,建设,安全策略

参考文献

[1]Karen Webb编著.组建多层交换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2]刘晓辉编著.以太网组网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3]华为公司网站http://www.huawei.com.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及其对策研究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措施

高校搭乘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快车, 让师生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多分享着校园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部分高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 已近将无线网络覆盖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所有场所。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以系列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个人信息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据统计, 在我国每年都有好几所高校计算机网络遭入侵, 网页遭篡改等案件, 给高校及学生造成了重人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因此如何建立比较安全的网络体系值得关注。

1 校园网络安全的概念及属性

网络安全的实质是确保信息在网络上安全传输, 它涉及信息的加密、解密、算法等多个领域, 包括信息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方面的技术理论[1]。网络安全是指确保网络传输系统上的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数据免受恶意的破坏、 篡改、泄露, 以确保系统正常、持续地运行。网络安全的属性归纳起来包含完整性、可用性、 机密性3方面: 完整性是指信息和信息系统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运行, 以确保正确授权人的正常使用; 可用性是指所提供的数据或信息能够被其他网络正常使用; 机密性是指采用密码技术避免信息与信息系统被非法授权者获取与使用。

2 校园网络安全隐患

校园网络系统的脆弱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存在的缺陷, 由于网络系统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安全性差以及整体协调保护能力较差等原因。校园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与攻击, 归纳起来包括自然灾害、网络系统内部的配置不当以及系统软件存在漏洞和后面、网络系统外部的攻击窃取、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不善等方面。

2.1 自然灾害

校园网络系统从使用角度来看只是一个具有可用性的机器系统, 容易外部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更容易受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校园网网络中心机房的建设规划中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雷和防电磁干扰等因素, 通过完善相关措施来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校园网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 确保网络系统在非正常关闭的状况下硬件设备和数据免受损坏和丢失。校园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磁、防干扰措施, 以降低信噪比和误码率, 确保信息安全、完整、可靠地传输。

2.2 网络系统安全配置不当

校园网络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实际原因导致安全配置不当或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 系统出现安全漏洞或后门。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遭受网络安全的威胁, 可能出现用户信息遭监听、窃取、篡改的可能, 导致网络安全性大大降低。

2.3 校园网络系统遭受外部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从攻击的能动性来分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攻击两种形式, 它是系统外个人的、蓄意攻击行为, 对计算机网络的威胁最大[2]。主动攻击通过篡改、 伪造、删除对方网络信息而达到破坏对方网络的目的, 它主要利用欺骗、病毒入侵、逻辑炸弹攻击的方式导致网络系统瘫痪。而被动攻击则是以获取对方信息为目标, 这种攻击的隐蔽性非常强, 通常通过秘密手段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对方的机密信息。被动攻击主要用于窃取商业秘密、个人账户信息等, 它不会影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只会导致机密信息和数据泄露。

2.4 感染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它可以通过磁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各种途径进行复制传播, 其传播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令人深恶痛绝[3]。自从计算机病毒首次发现到现在的短短几十年内, 它在网络系统、个人计算机、数据信息库中疯狂蔓延, 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到目前为止, 计算机病毒的数量已经记录了数万种, 并且还在不断有新病毒和病毒变种产生, 这些病毒经常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让用户防不胜防。

2.5 网络软件设计缺陷,存在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和漏洞, 接入互联网后便成了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软件漏洞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系统开发者为控制系统或窃取系统信息而蓄意制造的漏洞; 第二种是由于系统开发者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疏忽或者技术能力欠缺而留下的漏洞。

2.6 遭受黑客攻击

黑客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非法入侵校园网络系统,直接威胁网络安全, 其危害程度远超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网络黑客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益驱使和境外分裂势力的影响, 近年来有他人唱罢我登台的趋势。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脆弱成为黑客们展示其技术和价值的动力, 黑客们通过各种手段非法入侵校园网络系统, 以达到窃听、获取、攻击篡改和破坏正常网络信息的目的, 给校园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2.7 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方面, 人们往往只重视技术而忽略了管理。在管理方面存在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3 网络安全隐患解决

3.1 物理安全防护对策

物理安全防护对策采用验证用户身份和使用权限的方式确保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和通信设备免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通过防窃听和防越权操作等一系列防护措施,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完整地传输。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对校园中心网络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培训, 避免灾害性、不可恢复性的数据丢失事件的发生。

3.2 构筑安全防火墙

作为确保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的防火墙, 它是设置在校园网与外部因特网之间的一系列安全组件,它决定了校园内外网络访问的权限及方式, 在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防火墙通过执行预先制定的安全访问机制和控制策略, 以隔离控制策略以外的非 法访问。防火墙不断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内部网和存取敏感数据,还保护合法用户顺利获取权限内的有效网络资源。

3.3 对信息进行加密

给信息进行加密的目的在于保护网络传输中的数据信息、文本文件、密码口令和控制信息, 以确保网络层会话的完整性。网络加密根据数据模型可在运用层、网络层以及数据链路层进行, 以形成网络体系结构中不同层次的加密信息传输通道。根据对信息保密层级的不同, 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VPN技术等当中合适的加密方式。

3.4 计算机病毒防治

在国内, 计算机病毒是这样定义的:“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4]。计算机病毒由引导模块、病传染模块和破坏 (表现) 模块3部分组成, 其类型可分为网络病毒、邮件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 引导型病毒等。

3.5 非法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技术是指在网络系统中对对系统运行状况、网络信息包、地址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 并根据一定的逻辑法则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记录网络系统中发生的攻击行为或异常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根据记录到的攻击或者异常行为, 启动阻断功能并向系统发出安全警报, 从而将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降低到最小。

3.6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校园网络完全的管理, 在具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还要有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各高校要按照校园网络安全等级和管理范围制度一套完善的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建设及维护制度以及校园网络安全应急措施等。与此同时, 各高校要按时对本校校园网络安全进行安全等级评估, 并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 以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篇10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和平台,也是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向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载体,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在育人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的主要受众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全面、更加综合的发展,大学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有益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培育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校园文化作为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是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主阵地和生力军,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和增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强与良性竞争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在校园文化这一第二课堂成长成才。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全、完善与否,对于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是校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互动性、渗透性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利于班风、学风、校风形成,能够体现出一所高校精神价值取向。校园文化作为环境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浓厚校园文化积淀和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和规划不健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规划不完善,难以很好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良好的制度保障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大部分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制度没有清晰明了的概念,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有国家的规矩、大学有大学的规矩,任何规矩的建立,都需要制度的保障、引导和约束。目前的大学校园中,校园文化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引导和约束,出现了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不良文化,难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投入到先进文化的学习中,难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规划,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等等。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化,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保障。好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统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校园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促进。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完善、更健全。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由于制度建设不健全、规划不完善,导致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同样,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导向作用、激励效果、规范作用。在大学,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力军之一,但是由于一些社团缺乏专业指导老师指导,导致许多社团的文化活动多以活动规模、活动的宣传为落脚点进行开展,甚至出现各种大型晚会频繁开展,但又内容陈旧重复、枯燥无味,形式单一、毫无创新创意。缺乏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甚至出现错误的引导。

不能紧跟时代主流文化。很多高校校园文化不能与时代主流文化紧密结合,难以达到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难以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果校园文化不能很好地与时代主流文化结合,往往会出现不规范现象。校园文化只有紧跟时代主流文化,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努力贴近生活实际、努力面向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向、激励、教育等功能和作用。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各种形态的文化和观念涌入高校,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紧跟时代主流文化,更多地把文化建设重点放在纸媒传播和宣传的打造之上,没有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学生和校园文化的新特点去完成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网络传播和宣传。

三、新时期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完善的制度是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机制,优化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

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展现校园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要与学校各项制度配套,只有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和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多层次、动态的循环。

创新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建立校园品牌文化。学校要努力打造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经常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创新性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努力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新时期要注意校园文化的开展形式,要注重开展校园文化的趣味性、层次性、学术性,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完善的校园文化品牌,应该是包括校徽、校歌、学校LOGO、文化衫、纪念品、特色活动在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标识体系。校园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需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不断创新。

搭建多种校园文化开展平台,提升学校软实力。学校软实力是一所高校主要竞争力之一,高校应该努力在学校内部搭建多种校园文化开展平台,要打造优秀的社团组织,丰富课外实践活动。高校通过打造影响力大、受学生欢迎的社团组织,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社团中。努力使社团进行自我运行,使社团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切实服务于学生。高校还应该与外界积极沟通交流,建立多种社会实践基地,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应该以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成自我的认知和对知识理论的认知。

紧跟时代主流文化,打造先进的校园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文化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紧跟时代主流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取先进的、健康的文化。高校作为思想的重要集散地,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讲话为思想引领,尤其是要努力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把握国家和党的方针政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打造先进的校园文化。同时,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要用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要正确地、辩证地看待各种文化。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不单纯地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校园宣传栏等进行校园文化宣传,要多与新媒体相结合,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传播,要选择微信、微博、论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先进校园文化的打造。

四、结语

高校本身就是人才、思想、文化于一体的集散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应该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高校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充分认识到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建立校园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品牌。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切实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平台,创新受学生欢迎活动形式,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谭秀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山东:泰山出版社,2010:41.

[2]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8).

[3]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2013(01).

[4]闫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研究 篇11

摘 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全国掀起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高潮。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征程中,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和文化创新的主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大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又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又是高校教育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体育文化的含义

体育文化包含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即体育文化由心理、行为、物质三个方面(三个不同层面)的要素构成。体育精神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体育产生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以及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体育精神的艺术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包括体育运动中人的角色、地位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为促进体育的发展形成的各种组织机构,人们围绕体育而创造的各种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原则,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以及管理体制及风格;体育物质文化包括凝结体育文化特质的各种物质产品,如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和装备以及锻炼与运动的环境等。

二、進一步繁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体育物质文化方面

1.加大高校体育经费投入

体育经费投入是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直接保证。当前高等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不足和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制约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满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2.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更新落后的体育设施器械和装备

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和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可以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目前,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老旧,尚不能较好的满足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组织和举办各种竞技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等的需要。

3.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体育兴趣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软件”的建设。如果光有体育设施这些硬件,而广大学生缺少体育兴趣,对其视而不见,再好的体育设施也不能发挥其功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充分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达到生活体育化。

4.优化各类体育场馆和锻炼场所的环境

在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达到放松身心、愉悦心情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反之可能引起人体身体的伤害,达不到健身、健心的效果。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构建一个良好的有益于身心的锻炼环境,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

(二)体育精神文化方面

1.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开展并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并提高体育认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体育氛围进行大力渲染,如广播、电 视、报刊、报告会等。在进行体育宣传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做到与对象 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相符合。另一方面,在学校如教学楼、宿舍等地设立固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栏,宣传栏内可设立最新的体育新闻、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规章、各大赛事、体育健康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体育营养知识、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各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及光辉历史等板块,让师生从各个方面增进对体育的了解与认识,进而对体育产生兴趣。

同时,举办体育艺术节、体育艺术展。向学生征集各种体育艺术作品,如雕塑、图片等,定期内开展体育艺术展览让学生充分融入体育中,感受体育特有的魅力。

2.加强体育价值观的建设

一方面,可以邀请体育明星走进校园,如飞人刘翔、NBA球星、李娜等。名人效应对于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结合体育明星进校园这一“特殊现象”,高校应充分利用体育明星的影响力,引导师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赛事的推广引导师生参与体育运动,让师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验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体育制度文化方面

1.改革现有的学校运动会制度,设置能让更多的师生参加的运动项目

在以田径跑、跳、投体育项目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如:十人十一足、赶猪、滚雪球、三砖渡河、拔河、托球跑、短距离的迎面接力跑、障碍跑、跳绳、踢踺子等,把这样趣味性的体育活动的体育竞赛项目,纳入到校运动会进行比赛。而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组织场外“啦啦队”对抗赛。使校运动会真正办成一个人人参与、气氛热烈的体育盛会。比赛活动的优胜者,学校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进行颁奖。规范获胜运动员的领奖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获胜的荣誉感,如:模仿奥运会的颁奖情景,请引导队的同学将获奖学生引到颁奖区,获奖同学站在如同“奥运会”相似的领奖台上,有学校领导进行颁发奖章和奖状。这种颁奖形式,一方面体现了学校领导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等人文情怀,另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激励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思想和愿望。

2.推广体育节

体育节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教育性。体育节期间可以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游戏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更多师生了解体育。

3.进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让更多的师生能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

当前,很多高校体育场馆实行收费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体育场馆可以考虑限时免费政策,在某时间段免费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黄瑶瑶.谈美国校园文化的可借鉴之处[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4).

[3] 刘志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与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

[4] 李辉.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5).

[5] 于向.构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7(2).

校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篇12

一、高校校史档案资源的文化属性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不仅承载着大学本身的历史记忆, 更呈现出鲜明的校园文化特性,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档案是历史的标本, 文化是档案的实质”“高校档案作为校史记忆的最好方式, 其积累形式, 时间和空间的系统架构, 总体上符合文化传承的需要”。

(一) 是展现高校历史传承、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

高校校史记录的是学校的创设、变迁、发展的经历, 内容涵盖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 记载了师生员工不同层面的活动, 其内容翔实、记叙生动, 完美地展现了学校的成长, 是学校最可宝贵的历史档案, 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 是学校应倍加珍惜、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知史可以明鉴, 治国如此, 治校亦如此。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底蕴的积淀, 校史馆的存在彰显了学校的文化韵味, 留存的大量影音资料生动而真实地丰富了学校的历史积淀。

(二) 是高校制度文化的形成, 反映着大学精神。

高校校史资源是伴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渐累积形成的, 不仅具有储存文化信息的功能, 更是时间和空间交织的产物。作为学校历史的积淀和原始记录, 高校校史是大学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制度文化是现代高校有序运行的机制平台。作为学校运行管理的终端环节, 档案管理行为以其不断健全的体系、完善的制度、规范化的流程、现代化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效应, 逐步影响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规范与完善, 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制度文化的形成。作为高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名牌老校, 无论其文件、资料、报表等纸质档案, 还是照片、视频、宣传片等声像档案, 以及校徽、产品、校园建筑及景观等实物档案, 都镌刻着学校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 成为影响师生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的精神力量。

(三) 是学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

高校校史内容丰富、客观,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来源, 对校史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便于学校掌握科研水平发展脉络, 系统归纳科研方法。其一, 校史档案既可以按照历史时间脉络了解高校, 也可以通过系统归纳和分析总结科研工作方法, 找出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史学材料相互之间存在着的有机联系, 把不同载体的档案进行归纳、整理以用于对学校科研工作、教学改革、学校发展等提供参考, 这种参考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真实体现, 具有客观性, 这就决定了来源于校史档案中的信息最能真实地反映高校工作的真实情况;其二, 档案管理对校史编研具有的索引作用使得学者可以根据科研需要从分门别类的档案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 以方便科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所以校史的编研学术活动是学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校史档案承载着丰厚的大学精神, 记录着师生在教学科研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教学科研成果, 体现着高校学人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蕴含着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文化理念, 可以说, “一所大学就是一处精神高地, 就是一座文明灯塔, 它以文化、学术熏陶、感染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 乃至一个国家”。

二、以高校档案资源开发推动高校文化传承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曾将档案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概括为:“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为文化建立档案;建设档案文化”。显然, 这为大学文化传承指明了方向。

(一) 结合实际, 加强基础档案编研。

开展档案编研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专职从事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 高校档案馆除了发挥“管档守史”的基本职能外, 还应立足于常规工作, 加强基础性的档案编研。

(二) 发挥优势,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充分挖掘丰富的高校档案资源, 在分析、筛选、提炼可供使用的档案信息基础上, 积极发挥理工科院校的科技优势,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档案“原料”加工转化为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文化“产品”。

(三) 整合力量, 建设校史陈列展馆。

对于高校而言, 建设校史陈列展馆是进行档案资源开发的最集中体现, 其中既有对教学、科研、运行管理、支持保障等各方面档案素材的筛选, 也有对学校发展脉络和办学成果的梳理;既是对纸质、电子、声像、实物各类档案素材的分类整理, 也是对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的综合运用;既需要校内外相关单位、机构和人员的支持协作, 也需要设计、布展、施工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当然, 也正因为其丰富性、综合性、专业性, 校史陈列展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和青睐。

(四) 文化育人, 开展爱校教育实践。

如前所述, 文化育人是大学文化传承的组成部分, 而档案资源开发的最终成果也需要到具体工作中去检验。爱校教育实践活动是将文化育人的组织实施与档案资源的利用有机结合, 从而既能使文化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档案资源开发的作用。具体来说, 爱校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可以是参观校史陈列展馆、观看校史宣传影片、阅读校史文化读本等传授式的教育活动, 也可以是组织校园文化研讨、校史文化交流等互动式的教育活动;既可以改革理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 增设或拓展校史文化与大学精神的选修课程等, 也可以组织学生社团自发地开展实践性的校史校情学习研讨活动等等。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结合新生入学教育, 组织刚入校的学生参观校史馆, 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校史校情教育课, 深受学生的欢迎。

(五) 主动参与, 构建文化传承体系。

尽管高校档案有着与生俱来的资源优势, 但作为一种文化生成和传播的有机系统,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牵涉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档案管理部门不能也不可能单打独拼。因此, 档案工作应该主动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去谋划部署。档案部门应积极地参与到大学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活动中, 从组织机构到工作分工, 从资料搜集到活动组织, 从技术支持到业务指导, 从意识培育到氛围营造, 尝试通过档案资源开发项目的协同攻关, 与有关单位共同推进大学文化的凝炼与传承, 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在此必须强调的是, 发挥校史馆爱校教育非常必要, 即应结合师德师风建设, 可有计划地组织全校教职工参观校史馆, 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豪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校史作为一种档案凭证, 学校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及运行保障等一切活动的点点滴滴, 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在校史档案之中, 不但学校各阶段建设发展的成绩和荣耀汇聚于此, 而且前期工作遗留的问题和矛盾也可能累积其中, 反映着学校历史分合变迁、教学科研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升的真实状态。因此, 校史档案可以为大学文化的提炼和传承提供最可靠的查考依据, 有时甚至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如何做好高校校史编研工作

(一) 领导应加强对校史编研的重视, 进一步提高认识和支持。

校史编研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领导应具有全局和长远意识, 一方面加强对校史编研的指导, 为校史研究指明方向, 提供有力保证, 另一方面将校史编研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动员全校支持配合做好校史编研工作, 强化工作意识,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编研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 确保校史编研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加强档案管理, 夯实校史编研的基础。

校史编研是在大量的档案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而成, 档案是校史编研的第一手可靠、真实的资料。校史编研与档案管理密切联系。高校开展校史编研, 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 既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又做好档案的保管利用工作。不同的档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程度记载和反映了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不同内容。在档案管理中, 既要注重文字档案的管理, 也要注意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档案的管理, 不同的大量档案组合在一起, 才可以真实形象地再现学校各方面的历史原貌, 保证校史编研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 开展大事记和年鉴编纂工作, 积累系统的素材。

大事记和年鉴是校史编研的重要素材, 其编纂质量直接影响校史研究。大事记编纂要根据学校的实际, 站在为校史编研积累素材的高度, 编制大事记编纂提纲, 制定涵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等各方面大事记收录的原则、要求等;不仅要从学校层面, 而且要从职能部门、院系层面进行大事记编写, 从不同侧面为校史编研提供素材。年鉴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分类明晰, 是在大量档案资料基础上编纂而成。年鉴编纂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框架, 并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 在保证框架稳定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创新;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等方面的发展, 系统、真实地反映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经验。

(四) 编与研并重, 彰显优势特色, 传承文化精神。

校史基于档案, 但并非档案的简单组合, 一部优秀的校史是既系统、全面、真实、准确, 又具有重点和亮点。在编写校史的过程中, 要注意研究学校发展的规律, 既从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总体上着手, 也从某个学科、某个专业甚至某类学生的培养把握, 在研究中总结, 在总结中凝练, 在凝练中彰显学校的优势特色, 传承学校独有的文化精神, 在发展历史中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校史档案资源的文化属性, 提出以高校档案资源开发推动高校文化传承, 以及如何做好高校校史编研工作。

关键词:校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亚利.高校校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3 (12) :174.

[2]孙永玉.校史校情——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 :64.

[3]何伶.论高校校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4]周芬玲.论高校档案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4) .

上一篇:四路下一篇:高校总会计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