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2024-05-17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共12篇)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篇1

高校校园是科学、技术、文化的荟萃之地,因而校园景观应该比其它城市区域具有更高的文化品味。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文化却时常成为被忽略的方面,这使得许多高校的校园环境正在失去特色。一些新建的高校校园,往往由于缺乏对学校文化底蕴的充分挖掘,因而没有形成能够反映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景观;而有些老校园在改造时,也忽视了自身的历史文脉,使得新旧景观之间难以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关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就显得极为必要。将高校的文化融入校园景观,对于展现学校的人文精神,促进师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文化表达的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环境首先应具有整体美,校园景观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具有整体性。一所高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会积累丰富的文化,一般来说学校的历史愈悠久,其文化积淀愈深厚。但是,校园景观不是历史文化的储物箱,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大量文化信息,如何将文化的片断上升为整体并通过景观表现出来,是学校环境形成特色的关键。因此,在对校园景观进行总体规划时,不仅要从空间角度来考虑,还要从文化角度来考虑,将景观规划建立在文化规划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校园各处景观在文化内涵上保持良好的联系。否则,就会使人感觉景观只是文化符号的简单堆砌。

1.2 特色性原则

每个校园都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的校园,无法引起人们的深切感知,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校园。高校校园景观的特色表现在校园景观一方面要有别于一般城市景观,另一方面又要有别于其它院校的校园景观。

高校校园是吸收、创造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这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城市空间所不具备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也正是使高校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迥然不同的关键所在。此外,各所高校虽然都是高校系统中的一员,拥有高校具有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它们不同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文化信息,能够使各所高校的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它院校的独特气质。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时,应该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背景、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塑造出个性特征鲜明的校园景观。

1.3 朴实性原则

高校校园是属于较高文化层次的环境类型,它既不同于商业环境,也有别于游赏环境,它蕴含更加深刻的精神内涵。高校校园的环境,应该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高校校园不仅是一个踏踏实实进行学术研究的地方,而且是培养人的品德、塑造人的思想的场所,校园的景观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校园的景观绝不能过分追求豪华的材料和表面化的装饰,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对高校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的挖掘和表现上,通过端庄朴实的环境形象反映悠远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1.4 艺术性原则

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艺术主要通过人们的欣赏活动,使他们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从而使其获得知识、受到鼓舞。高校校园的使用群体主要为在校师生,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普遍较高,高校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不能仅仅满足于在道路旁摆放石块、刻上名言警句,或是在广场中竖立名人雕像以资纪念这类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这类表达方式过于简单直白,就如同课堂上的说教一样,很难引起观者的兴趣,同时也会使校园的环境失去应有的特色。因此,在通过校园景观表达文化主题时,一定要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使高校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

2 文化表达的内容

2.1 学校的办学特色

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1]。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首先从它的专业特色上体现出来。在高等院校中,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大学,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即使综合性大学的专业方向很多,但它们也总有一些突出的专业学科,从而使其形成有别于其它院校的文化气质。比如清华和北大虽然都是综合性大学,但学科上的差别使得他们一个像严谨求实的学者,一个像潇洒不羁的诗人。这种由专业特色形成的学校文化气质,正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主题。大连海事大学在校园景观营造中,结合绿化设置了以远洋轮船上的铁锚、船钟等部件为题材的雕塑,鲜明地表现了该校的专业特色。此外,高校自身的办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也是体现其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它们也是校园景观设计时应当考虑的重要内容。

2.2 独特的自然景观

高校校园环境中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够赋予校园以鲜明的场所特征,久而久之还会孕育出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升华为校园的精神象征永久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比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风光,而且还因为孕育出众多的学术栋梁而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因而成为北大文化的象征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图1)。又如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的六朝松,相传为1500多年前六朝时期所植,历经沧桑,见证了校园乃至整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已经成为今天东大师生心目中的“精神图腾”(图2)。因此,在校园建设之初,就应当注意保护校园环境中一些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比如溪流、池塘、植被、山岗),尽可能避免其被不和谐的视觉元素侵蚀,随着时空的变迁,这里将会成为校园中最有魅力的文化环境,对一代又一代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2]。

2.3 历史文脉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文脉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地域性历史文脉,第二个层面是高校自身的历史文脉。表现地域性历史文脉可以使不同地域的高校校园景观呈现出差异性,而表现高校自身的历史文脉则可以使每一所高校的景观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就第一个层面而言,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各个地域的文化又将持久地支配该地域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脉,并在校园景观中充分体现出来,不仅可以形成极富特色的校园环境,而且可以加深人们对校园所在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尤其一些新建的校园往往缺乏老校园的文化积淀,因此,将当地的历史文脉融入到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就显得更为必要。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新校区大门建筑,就以负形马头墙、徽州大学士牌坊楼、汉字“井”等元素为设计主题,彰显了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3](图3)。

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除了挖掘地域性历史文脉之外,还可以挖掘学校自身的历史文脉。对于一所高校的师生而言,校园中最能对他们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元素,通常就是那些最能反映学校历史文脉的景观。通过对这些景观的阅读,师生们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学校的精神内涵,并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因此,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校区来说,在环境改造和更新中如何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校园风貌,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例如,东南大学老校区大礼堂前的喷泉水池是为庆贺学校百年校庆而建,位于校园入口的主轴线上。水池在造型上以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础,很好地维持了校园中心区历史建筑风格的完整性,同时又以合适的体量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池中的水流由中心缓缓溢出并流向池壁,寓意学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图4)。

2.4 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也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某一领域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知名度。将这些科技文化成果运用到校园景观中,对于校外来访者而言,可以传播学校的科研成果,展示学校的学术水平;对于校内师生而言,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目前一些高校校园已经建造了一些代表自身科技文化成果的景观,比如北京大学未名湖湖心岛上的“北京大学星”雕塑就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校友陆建生院士的成果建造的,他将他带领的课题组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

3 结语

高校是创造文化的地方,而文化则是高校的精神支柱,一所高校的凝聚力正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景观的灵魂,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因此,高校校园的景观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只有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合适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

参考文献

[1]李全.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大学软环境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67-70

[2]袁浩东.重塑大学校园景观的独特气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4):96-98

[3]徐庚阳.大学新校园景观的人文性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5-69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篇2

关键词:节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的舒适度,对城市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盲目注重建设速度而忽略城市建设质量,导致很多建筑设计不合理,存在许多盲区和缺陷,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园林设计只追求园林景观外观的高端、光鲜,不根据城市特点和需求而建,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2006年,建设部首次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高效校园景观与城市其它景观不同,其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要符合大学文学氛围,承载着塑造大学生形象的作用,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其必须典雅、庄重。校园通过环境景观建设,对校内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可以在景观内交流、娱乐,开展一些活动,放松心情。

1节约型校园景观概念

节约是杜绝浪费,在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节约资源。节约型景观是指,建设景观时在满足人们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下,将投入资本压缩到最小,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发挥景观自然环境的作用。节约型校园景观主要遵循以下要求:首先,节约型校园景观要能够满足全校师生学习和生活需要。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避免破坏其它建设和周围生态环境。其次,和其它景观建设相比,校园景观建设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达到校园使用效果的同时,要求投入更少成本的资源,以减少维护成本。最后,校园景观建设要注重融合学校自身特质,能够体现高校文化精神,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能够更加突出高校的精神内涵,需要设计者在此基础上多加尝试。

2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节约型校园景观也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节约型景观建设和后期维护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这也是节约型校园景观最重要的设计理念。因此,节约型校园景观从设计到建设,再到后期维护,都要坚持和遵循经济性原则,这是节约型校园景观的首要要求。

2.2以人为本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首先要先满足高校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依照美学原则,创造一个让人心理感到舒适的校园环境,其次,注重环境生态规律,依照以人为本原则,划分传统校园景观功能区,增加一些开放性休闲娱乐空间,能够满足师生一些课外活动需求,让校园环境景观多样化,除了观赏价值外,更增加了校园的使用价值。因此,校园景观建设和规划在环境友好型基础下,将校园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作为景观规划的重点。

2.3美观性原则

节约型校园景观不是只注重成本节约。在追求资源节约的同时,也要注重校园景观效益,校园景观外观要符合美学原则,让人们赏心悦目,否则就失去了景观的作用。外观建设避免复杂化,在细节上要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如树木和花草的点缀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景观自然融入到环境中。

3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思路

3.1总体控制概念

校园景观设计首先要根据地理环境进行规划,整体设计要有大局意识,不论是整个框架设计,还是空间上植物的点缀,在建筑规划开始时就应规划好空间布局。除此之外,节约理念要贯穿景观建设始终,但是主次景观成本投入要有所区别。而且,校园景观规划要符合学校师生生活习惯,满足现实功能需求,还要能够适应未来变化。因为校园景观的主要使用者是学校的师生,校园景观功能性更加重要,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投入。

3.2景观建材的选择与加工

首先,校园景观在建造过程中,要考虑校园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运输条件等,参考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结合校园精神文化底蕴设计景观,不仅要体现学校特色,也要把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次,对材料的选择要体现环保性能。施工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环保标准,除此之外,在品种的选用上也力求简单大方,避免出现俗气的设计效果。根据现有的地理空间状况,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校园景观视觉上的丰富变化,使校园景观整体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参考文献

[1]陈曼莎,周建华.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

[2]刘黎.节约型园林设计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7(4)

高校校园景观人性化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人性化

1 校园景观人性化解析

在环境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原则被普遍运用,也为校园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主导理念。人性化需求在校园景观规划中逐渐被放大。一个科学的校园景观可充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兴趣、意志、群体等各个方面提供外环境,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绿化。

校园景观中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减低噪音、净化空气、修身养性、保护视力、调节气候、防风等功能。植物配置需要布局协调、以人为本、尊崇自然。植物的选择要多选择乡土树种,成活率高,减少养护费用。植物要统一于环境,从艺术构图原理上体现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感。另外,植物与建筑物、山、水、广场等其他景观要素相互呼应,软化、强调、标识营造校园美丽和谐的景观。

(2)道路分析。

1)车行。车行系统在规划设计中应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校园应有完整的行车主道,高效快捷地联系各区。同时,车辆在各区的外围亦可进入该区的各个建筑群,避免机动车对各区的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人行。景观步道应远离外部的环路,创造一个幽静安全的步行区域,亦与教学区、学院区与生活区的步行系统组成完整的步行网络。

(3)环境设施。

校园中的环境设施具有功能性和观赏性,包括休闲设施、文体设施、灯具设施、标识指引设施等,与大学生们各种休闲、娱乐、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其舒适性体现在方方面面,若精心设计,则可以创造非常和谐的校园景观。

(4)铺装。

铺装需要关注的有两方面:其一是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它是心灵的表现,能将设计者的情感涌入师生的心灵。色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感受。其二是质感,大空间要做的粗犷些,应该选用质地粗大厚实的材料,因为粗糙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重;另外,在烈日下面,粗糙的铺装可以较好地吸收光线,不显得耀眼。小空间则应该采用较细小精细的材料,给人轻巧、精致的感觉。

(5)水景。

水景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可改善小气候,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及负氧离子浓度,降低空气中的含尘量,使校园的空气更加新鲜湿润,同时,也可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水景有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两种,包括有瀑布、水景墙、喷泉以及静态水池又称镜池。需要注意的是静态水必须是活水,要有来源和出路,如果来源受到限制,则必须具备补水设施。适量的往水里投入一些灭藻药剂可以保持水质。

(6)雕塑及景观小品。

雕塑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雕塑的主题、立意和构思不仅要融入特定的校园文化,而且由于雕塑对艺术的浓缩性使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统领该地文化的内涵。景观小品的设计也可用来表达文化内涵。当今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不仅依靠大量的植物造景来满足绿化需要,更通过能体现校园特色的景观小品来进行提升。

(7)入口广场。

入口空间是通往校园各个空间场所的必经之地。因此,在空间组织上既要考虑空间的独立性,又要处理好与其他空间场所的关系,能够较好的组织人流与车流,还有视觉流线。

2 玉林师范学院校园景观规划分析

学校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多处存在着一些问题。校园整体上没有体现出大学该有的文化和艺术氛围,缺乏人性化的空间。

(1)入口设计。

植物配置上缺乏空间感,树木缺乏高度对比、杂乱、色调单一,草地没有设计感。缺乏环境设施和能象征学校历史文化的雕塑的设置。解决办法:在空间的处理上应合理配置乔、灌、藤、草本植物,树种高度应形成对比。草坪应根据学校的文化内涵设计出一些图案,提升入口处的艺术感。可在图书馆前设置符合校园文化的雕塑,另外在入口处适量设置一些标识牌,起到引导作用。

(2)校园大草地。

草地上平时会有一些学生在草地上看书,晒太阳,但草地只是空旷的原始模样,缺乏人工的因素。解决办法:从师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在草地上修建一个读书廊,如此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学习气氛。另外需要用青石板或者鹅卵石开辟一条小路,为那些抄近路的同学提供方便。草地上除了可以修建长廊外,还可增加一些亭子,同时也可以在草地上设置一个符合文化学习的雕塑,营造文化氛围。

(3)校园山坡。

校园山坡作为校园内的一个特色之处,山坡上种满了桃树,在三月份的时候桃花盛开,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但是山坡未经人工的雕琢,不仅显得荒乱,也未开辟其他用途。解决办法:作为校园的特色,桃樹需保留,其余树种移除,地面密集铺满三叶草。在以桃树为主的前提下,适量种植修剪整齐的低矮的灌木,丰富空间层次。并且在山坡靠近人行道的外沿应种植一些树木起到外部与山坡的隔断作用,也可以为人行道的人起到遮阳的作用。山坡上应适量设置一些环境设施,如座椅或者凉亭,以供休息学习。另外,适当增加一些雕塑小品,不仅能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们并且陶冶情操,还能丰富景色。山坡并未开辟可供人行走的道路,但日积月累山坡已被行人走出了一条小路,需要做的就是在这条路的基础上修建出不管是在雨天还是晴天都可以行走的道路。除了这条路之外,在山坡上的各个景观节点处应该都有道路连通。

(4)校园主要人行道铺装。

校园人行的主要道路铺装用的是粉色等亮色瓷砖,不仅花纹乱,颜色与周围环境不融洽,而且在晴天天气炎热的时候,瓷砖反射太阳光,以致经过这条路的时候光线刺眼,并且由于此类瓷砖不吸热、温度高,不适宜行走。解决办法:将原来的瓷砖换成粗糙的铺装材质如青石砖,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太阳光的反射对人的影响。在道路比较宽阔的路面,可选用与青石砖颜色不同的灰色系的材质,拼成花纹,提升美感。

3 结语

校园不只是为师生们提供一个受教育、知识交流的场所,根本目的是为人而用、为师生服务。适宜的环境设计能够展现校园的文化底蕴,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优雅环境的心旷神怡,激发对知识的热情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人性化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受到关注。现代高校景观设计应注重浓厚的人文气息结合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在校师生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2006,3(1):144151.

[2] 陶瑞峰,夏旭.大学校园应注重环境景观人性化的提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

高校校园景观改造探析 篇4

1 高校旧建筑的改造

1.1 高校旧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 高校的旧建筑是学校发展的产物, 有的是近代建筑, 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重建时建造的, 使用到现在, 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结构上, 因为年久或失修, 稳固性堪忧, 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是内部装修和设施陈旧落后, 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腐烂和损坏, 影响美观和使用, 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师生的的工作和学习需求。但是这些老校区的旧建筑, 见证着学校从创建到发展壮大的历史, 体现着时代的特色, 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文化、记忆和风貌, 因此对于高校旧建筑的拆除重建或改造利用要慎重。一味的破坏和新建会丢失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特色, 切断大学的文脉。理性地保护和改造可以保持校园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

1.2 高校旧建筑的改造原则和方法

1.2.1 功能转变

将新功能赋于旧建筑, 旧建筑因为年代久远, 受当时条件限制, 建筑层数和密度较低, 使用效率低, 不能继续承担现有的教学或科研功能,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变为其他场所:例如科研机构、办公场所、展览场所等, 继续发挥使用功能。为适应新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条件, 可以对旧建筑进行内部改造。

1.2.2 加强保护

高校内多数旧建筑因为年代久远, 需要采取加固措施进行合理保护。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 根据实际情况及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有:钢筋混凝土外层加固法、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增设扶壁柱加固法。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包括:增设圈梁加固、增设梁垫加固、砌体局部拆砌、砌体裂缝修补。

1.2.3 内部提升

对于保留下来的高校旧建筑, 结合其新的使用功能进行内部装修和提升, 改善内部环境, 提高使用舒适度, 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同时注意其安全性、实用性和特有的文化性。可以通过内部装潢、空间改造、更换和增加房间设施、改善取暖采光条件、增加电梯设施等方法, 使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承担新的使用功能。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改造过程要强调使用者的参与,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保证改造后的建筑更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1.2.4 恢复原状

对于建筑形式独特或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旧建筑, 如果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 应该按照原有形式和特点进行修复, 使其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风貌。旧建筑修复可以运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 具体包括对内外墙、门窗、地板等部位的修复和油漆, 保持建筑物的外观美丽和原有风格。

1.2.5 拆除重建

对于没有保留和改造价值的建筑物, 可以进行拆除重建。重新设计建造现代化风格的建筑, 使其与传统建筑形成强烈对比, 体现学校的进步和创新意识。具体可以采用现代建筑设计、建筑结构、, 新型材料等当代建筑手法, 赋予校园新鲜元素。

2 高校绿地景观的改造

2.1 老校区绿地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校园绿地景观能够展现一所高校的风貌, 体现一所高校的品质。我国高校的老校区校园绿地景观多数都保持着一个比较传统的、相似的风貌。上世纪中叶开始的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因为当时的校园建筑用地充足, 绿化面积偏大, 主要模式是依靠大面积栽树, 树种少, 搭配不合理, 造成今天的老校区校园绿化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树木过多, 绿化有余, 美化不足, 比如教学楼、宿舍等建筑物前后种植的高达乔木, 树型不美观, 影响建筑物采光, 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树木老龄化, 有失美观。当时种植的一些速生树种, 比如杨树、泡桐、绿篱灌木等已严重老化, 存在飘絮、枯枝断落, 易发生病虫害等问题, 影响校园美观, 与大学气质不符;三是绿化结构不合理, 缺少立体化种植。建校之初常采用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方式进行绿化, 缺少立体种植, 随着高校的发展, 不断占用绿地增加建筑物, 整个校园的绿地大量减少, 迫切需要增加立体绿化, 提高绿化水平。四是种植形式落后, 不适用。老校区的乔木灌木经过几十年的生长, 由原来的整齐美观到现在的拥挤封闭, 而且形式上多采用规则种植, 造成空间封闭、呆板, 缺少意境表达, 与大学生思想开放、意识先进的气质不符, 不利于师生休憩、活动和交流。

2.2 校园景观改造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2.1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大学校园的使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改造设计时应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合理规划景观空间和形式, 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按照教学区、图书馆、生活区、运动区等各功能区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道路、广场、绿地及景观施舍等, 满足各功能区师生的活动需求。每一处景观的规划都要与该场地的主体精神相适应, 使得它能为师生活动交流发挥相应的作用。针对景观和人流的需要应选择合适的配套设施和材料, 以满足师生的需要。

2.2.2 注重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 特色的体现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校历史、学校特色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具体到形式上, 可以通过雕塑、浮雕、壁画廊柱、刻字表述等多种景观小品来体现, 注意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结合场地特点和校园整体布局来运用。校园特色植物的种植以其特有的种类和特征见证着校园的特色。

2.2.3 整体性和延续性原则

从规划设计到工程施工, 要保持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风格上的一致性;保持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和教书育人气氛;与时俱进, 新旧理念的完美融合, 创造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从宏观层面的控制到微观层面的设计, 都要体现校园规划的总体理念, 实现改造规划设计的“取其精华”和“舍弃糟粕”。在进行校园绿地景观改造时, 要根据实际进行扬弃, 做到科学取与舍。

2.2.4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校园植物造景上, 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 植物的种类要尽可能丰富, 搭配上要注重乔灌草、常绿和落叶、各种色叶果植物的合理配置, 形成多层次、多景观的植物生态群落, 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

3 高校校园道路的改造

现在的高校校园, 特别是城市中心的老校区往往存在交通不便利的问题, 道路拥挤、车辆停放问题日益明显化, 影响校园内的通行和校园的美观。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 校园交通环境的改善, 根据交通流量和停车数量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规划车行道与人行道, 在一些特殊的地段可以将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 实行人车分行, 根据条件开辟便捷的小径供学生上下课时行走。注意完善校园内的交通标志和辅助设施, 保障交通安全。建设校园停车场和自行车车棚, 在人流量大的教学楼、宿舍楼周围应设置较多的车位, 而人流少的地方要相应地减少车位数量。

4 结语

校园改造工程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工作, 内容多, 时间长, 应该在尊重历史和科学的前提下, 循序渐进的进行, 保留有价值的部分, 去除糟粕的部分, 补充缺少的部分, 精心打造一个有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

摘要: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景观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校园, 特别是一些老校区的校园如何进行景观改造, 以适应当前的高校发展形势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浅析了校园景观改造的三个主要方面:高校旧建筑、校园景观及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行改造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改造,园林

参考文献

[1]包广龙.大学校园景观改造研究:以南艺百年校庆校园景观改造为例[J].美术研究教育, 2011 (11) .

[2]董鹏怀, 吴晓刚.以天津大学为例浅析高校老校区园林景观提升改造[J].高校后勤研究, 2013 (5) .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篇5

摘要:截至为止,教育部公布的我国高等学校数量有2914所,对比增加了35所,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校园公共艺术作为校园环境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校园文化素质、塑造人文艺术氛围、发挥和传播校园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美化校园环境,还要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单纯追求艺术价值的校园公共艺术是不可取的,结合地域特点适应环境的基本理念,通过创新设计,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师生参与公共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认识和文化素养。从研究公共艺术、校园公共艺术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出发,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为例,对中南大学校园环境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合理化意见。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问题;建议

1概述

1.1公共艺术的概念

正如费城现代艺术协会主席卡登(Carden)所指的那样:“公共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而是一种联结社会服务为基础,藉由公共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存在,使得公众福利被强化。”公共艺术并非一种设计风格或者流派,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化意义上公共艺术体现了自主、开放、交流和共享的公共空间。大众艺术是公共艺术出现的雏形,因此,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互动性以及地域性强的特点。

1.2高校校园公共艺术概念

校园公共艺术,字面上来说,可以指与校园相关的所有公共艺术,包括独立制作和附属于校园空间的艺术品。从校园文化的层面来说,它包括校园的自然景观以及校园的师生活动。校园公共艺术的范围相当广泛,从教室课桌到校园公共环境中的休闲座椅,都属于校园公共艺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存在于学校的地理范围内,蕴含着艺术审美的同时,赋予了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从当今高校对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只有通过课堂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校园公共空间中物化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改变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台湾学者胡宝林曾指出,美化或欣赏校园环境并不是校园公共艺术创作的核心目的,它是公共领域的艺术作品[1]。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能引发师生们的共鸣,是他们参与和生活的空间,彼此有着共同的记忆,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学校的某种情愫。如果说从成员参与的角度来界定校园公共艺术,综合考虑师生共同的经验(甚至包括周边社区的人),表现为一种学校文化、学习体验或生命意识,也是师生们对校园文化和校园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甚至可以称作学校品牌形象的.识别。公共艺术的探讨范围着重于校园空间内的公共艺术,简称“校园公共艺术”[2]。由于受众群体不一样,公共艺术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有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气质、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作用,还要有艺术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在校师生在无形中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3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校园公共空间是校园的重要环境,公共艺术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大量新的校园公共空间缺乏公共艺术,使得校园文化缺乏具体的载体和传播方式[3]。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为例,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在20入选全国双一流高校,拥有四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湖南唯一一所副部级大学,是湖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1.3.1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多以园艺、雕塑、水景以及广场的形式出现,在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上相对丰富。1.3.2校园公共艺术的有效性中南大学新校区作为一个新建不久的校园,在公共艺术设计上:水景和自然绿地的面积广泛,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离,虽然道路流线相对较远,但两者在功能上合理结合,给人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南大学校本部,作为一个有一定历史感的校区。在建筑上以古建形式为主体呈现,配合古树等绿植,既古老又有历史的沧桑感,大树与绿化的结合充分展现了校区的历史。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同样有着一定的历史,使得整个校区略显陈旧感,部分雕塑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但是在绿化环境上却占有一定的优势。

2存在的问题

第一,雕塑装置方面。对比三个校区的校园公共艺术景观,雕塑上多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多数没有与学校或学院的特色相结合,因此,大部分雕塑造型呆板、缺乏新意。例如,位于中南大学新校区的建艺院、物理与电子学院、机电学院以及外国语学院等学院楼前的雕塑都是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缺乏各个学院的办学、专业等标志性特色。第二,水景水体方面。在水景方面中南大学校园设置较多,例如,校本部和铁道校区设计有池塘,新校区设计有湖景,但是缺乏水景的动态设计,与大众的互动性弱,缺乏亲水设施的设计。第三,建筑小品方面。中南大学三个校区的主建筑造型、色彩等不同,本部和铁道校区作为老校区,以古建红砖建筑为主,而新校区是现代建筑的造型,多以玻璃幕墙、白瓷砖等建筑材料为主。例如,新校区地广人稀,建筑外部的小品相对较少,起不到空间过渡的效果。第四,植物造景方面。在中南大学的校园里最常见的道路只有车行道、人行道,在道路两侧种植简单的树木,对于树木的外部造型设计感弱,缺乏对植物景观艺术的美感体现。第五,公共设施方面。校园公共设施在设计时有些机械化和主观性,没有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造型和功能都是老式的、简单的。比如中南大学的新校区,石凳的裸露、造型的单一、垃圾桶的缺乏等都过于简易,使用度低。第六,环境空间的认知与文化引导。缺乏对校园环境空间的认知和文化引导,缺乏校园特色,识别度低。第七,广场景观方面。中南大学校园广场景观多以楼前广场景观为主,基本以硬质地面铺装、草地等形式呈现,空地没有合理规划,缺乏相对人性化的设计。

3合理化意见

校园公共艺术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中占有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布局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我们不仅要理解校园公共艺术,还要分析和遵循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舒适性原则、生态原则和人文主义原则[4]。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为大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塑造提供了保障。

3.1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在设计时应考虑校园公共艺术特色的确立,这是对校园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尊重和探索,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不同学院之间应该确立自身的特色,在设计布局装饰上进行区分,让各个学院各具特色,还可用相同材料、形式等来整合统一。

3.2舒适性原则

不论是公共艺术还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其本质都是为人服务,为人所用,只是使用的人群各异,因此,必须要考虑使用人群的舒适性。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舒适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感受,还体现在教师、学生们体验轻松、自然安逸的生活、学习环境。

3.3生态性原则

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人类的天性,校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同时为师生提供了生活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因此,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应考虑环境生态和可持续的问题。

3.4人文性原则

高校作为提供教育教学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使命。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环境,更离不开校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成长。

4结束语

在国家经济水平日益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大众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改变。高校师生对校园公共艺术美的需求也是积极的、多元化的。合理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在21世纪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内心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典雅的校园公园,一个安静自然的校园公园,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以及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让大学生舒舒服服地学习和交流,使它具有时代感、使命感以及师生们对大学校园的认同感。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在公共艺术设计上要得到大众特别是使用人群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对校园的师生有更好、更积极的内化作用。通过对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提出高校校园建设应与校园公共艺术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对校园环境的改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内心情感。因此,在对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进行设计时应将这种潜在的、内化的情感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多、更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帅.粤台两地高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比较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2]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施慧.来自校园的公共艺术报告[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高校校园纪念品设计与实现 篇6

关键词:国内高校;纪念品;发展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可以承载纪念意义的物品,称为纪念品。校园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校方领导出席各种会议互访赠送的礼物,或者是毕业生用于珍藏的礼品,这种纪念品精巧便携、富有校园特色和文化的工艺礼品,并让人铭记于心。有人比喻校园纪念品是一个学校的名片,这张名片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的立项终于完成了。我们的项目是根据自己产品设计的专业来创作本校的纪念品,在这个课题中,我认识到了高校纪念品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是对一个学校整体风貌、风土人情以及校园的整体景观的具体表现,可以让高校领导人在去其他院校交流时,更加详细的了解我校。如何让他人具体的看到我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加强其他院校以及他人对我校的印象,是我们立项的主要目的。

据调查,在国外,例如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很多知名高校早在许多年前就开始研究校园纪念品这个课题,并且也早已开始实施。像斯坦福大学、佛罗伦萨设计学院、哈佛大学以及剑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都是设有自己的纪念品商店,他们的纪念品品种多样,琳琅满目,充满着校园以及各国家的地域风情,是校园内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些校园纪念品不仅欣赏价值高且收藏价值也是不菲的,同样的还能体现出学院的历史文化思想。所以,在中国,高校纪念品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当然,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校园纪念品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纪念品设计大多都是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创作的纪念品大多只有几种品格,例如文具,书签,水晶摆件等;而且,但凡有一所高校创作出了比较个性且艺术感较强的纪念品,就会招到其他院校的复制。所以一个设计感强,充满校园文化底蕴的高校纪念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我们此次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进行相关的纪念品设计,以艺术学院2013级产品设计班为主,征集作品,并且根据作品进行总体评价。高校纪念品使用的是学校的标识,代表的是学校的形象,因此高校纪念品的开发必须慎重,务必严格保证有关纪念品的质量和品味,概括地说,要做到以下几个创新点:

突显高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高校纪念品赖以存在的根本。没有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高校的纪念品就跟普通的装饰品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可言。高校纪念品必须将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合进去,而且纪念品的分类应该具体。因此,我们进行了学校纪念章以及各学院纪念章的绘制。

高等的品级和质量。高校纪念品,必须符合学校的形象,我们在选择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到独特性,还要切实选取优质、环保、高品质的材料,将作品材料主要采用合成金属、木质等材料,保证了纪念品的格调。

讲究艺术性与实用性。一般的高校纪念品,只重视对学校得校徽的体现,忽视了纪念品的艺术性,以我们艺术生的眼光来看,高校几年平应该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高校纪念品不仅仅是一种摆设,对于大多数校友来说,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样式精美的名片夹,品种多样的纪念章,或者是一个名片夹,一张书签,让持有者不止在闲暇时才有机会观瞻一下,而是在生活的时时处处把纪念意义糅合进去。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作为纪念品的开发者,我们针对不同的需要,制作了不同的纪念品。如针对校友或校外来宾的礼物选择贵金属制作的首饰纪念品以及徽章纪念品;针对年青校友或青年学生,则准备了书签、明信片等纪念品。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在作品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具体问题的分析,从做作品开始,到中期的考察,再到最后收尾,我们认识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作品还局限在很多高校已经做过的样式,虽然在表现上突出了我们设计类学生的特点,但是总体的种类不多。在时间方面,由于时间比较长,我们花费在作品的征集上的时间过长,导致后期具体的作品分析时的时间过于仓促,并且作品数量过大,在开始的时候不能做出较好的判断,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并且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与项目研究中,抓紧时间,做出最有效的成绩。

高校校园色彩设计浅析 篇7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色彩,设计

近年来, 高校院校不断地进行合并与扩招导致了校园的建设项目大幅度的增多。为了解决当前学生生活与学习问题, 许多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工期要短、速度要快, 因此在色彩方面, 各高校的总体规划很少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各院校只看重单个色彩的存在, 其结果是个性得到了充分彰显的同时也使得高校色彩的整体形象失衡, 不仅仅是给使用者造成了心理压迫, 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的整体文化品位。

一、高校校园色彩设计的涵义

“办学校就是办氛围, 办环境”, 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塑造了人。高校校园环境色彩是师生们最直接、最频繁、最深刻的感知物, 在很大程度上既是高校的整体形象又体现了师生们的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 同时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师生们的生活, 设计将从师生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艺术享受等方面进行。高校校园的色彩系统是由校园中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小品、雕塑、视觉导向等元素的色彩共同组合而成, 这些元素都是高校校园色彩美观、和谐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高校校园色彩现状问题分析

(一) 建筑色彩单一。高校校园建筑一般由若干个组团和建筑群构成, 有家属区的高层住宅、学生宿舍区的多层住宅、教学楼建筑、校园服务设施用房建筑等。如果建筑色彩缺乏丰富性和变化性, 不仅建筑会给人呆板, 整个校园环境都会缺乏识别的感觉, 都会缺少青春与活力。

(二) 新、旧建筑之间色彩不统一。很多高校都是历史非常悠久的, 学校内的原本历史建筑也非常之多, 甚至于这些古建筑都已经成为了该校的标志。但在进行新建筑色彩设计时只注意到自身的美观、协调, 但放入实体环境中却显得十分刺眼。因此, 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应确定好主从关系。

(三) 多样化色彩无序。高校校园建设多是分阶段进行的, 因此色彩没有经过系统规划, 各种色彩生硬地拼贴在一块。如:大面积的铺地材料, 色彩各有不同, 若不能自然的衔接就会混乱;小品、雕塑等色彩设计不顾及周边的关系, 只考虑自身的醒目与突出, 从而造成色彩杂乱无章。

(四) 夜间照明系统的缺乏。随着校园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 夜间出行人数也是越来越多, 但夜间照明系统并为随之改变也就造成以下后果:一是交通隐患。由于路况较差, 如果夜间没有照明, 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二是治安隐患。夜间缺乏照明, 为偷盗和抢劫行为提供了隐蔽和掩护, 使师生缺乏安全感。在夜间不同程度的用各种颜色的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 不仅使之与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而且用其他方式为校园色彩提供了表现空间、表现主题以及景观依托, 组成了校园夜间色彩景观。因此, 夜间照明需求显得非常迫切。

(五) 标识系统缺乏识别性。高校不同于小学和高中, 由于面积的增加和人员的地域情况, 大部分人群都是外来的, 特别是新生入学、或者学校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 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城市的旅游空间, 视觉导向设计显得由为重要, 而视觉导向设计、其中色彩系统是一个不可代替的元素, 建立识别特征、景观特征、标识系统等都是必需的。而达到校园内各种不同功能、性质空间的识别性, 除了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对空间、立面进行处理外, 色彩的识别性的处理更是至关重要的。

三、高校校园色彩设计原则

色彩设计原则的根本就是满足要功能和精神需求两方面的要求, 既要令全校师生感到舒适, 又要对外树立良好的高校校园形象。

(一) 中明度、中彩度、暖色调选取原则。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 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 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也就是说, 年龄愈近成熟, 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而根据中国的教育体制, 高校的年龄群体多在18周岁以上。因此, 中明度、中彩度、暖色调是校园建筑色彩景观应有的总体色调感觉。

(二) 色彩整体和谐原则-减弱人工色彩、强化自然色彩。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 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 甚至是最美的。因此, 建筑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 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 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的自然色。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 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校园的底色, 使底色服从自然色, 这是使校园色彩和谐的捷径。

(三) 符合高校的整体形象原则。在高校形象的整体性建构中, 师资水平和科研实力反映的是学校的内在形象, 而校园规模以及环境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最为直观的外在形象, 同时也是社会公众感性认识学校的主要载体。因此, 良好的地理位置, 优美的校园环境既有利于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又对提高其文化修养, 审美情趣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面对外界还树立了较好的整体形象。

(四) 充分尊重高校的人文背景原则。高校是历史的沉淀物, 每个时期都在大学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校园具有一定历史的前提下, 通过校园景观来识别、改造和诠释历史是设计的目标之一, 校园的历史构筑物是校园文化的最好体现。校园文化景观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 具有静态的形式特征, 但在较长的时间内又有演变发展的趋势, 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在尊重过去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四、高校校园色彩设计方法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 而学生相对单纯, 其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 日常生活使用规律比较简单, 多在校园内活动。因此高校如同一个小型的城市, 五脏俱全, 功能分区明确。高校校园色彩分区要建立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 根据师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可将校园分为以下区域:校前区、教学区、科研办公区、宿舍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

(一) 校前区的色彩设计。高校校园的校前区域是学校的主要入口, 学校的诸多标志性建筑往往都在周围, 如:开阔的广场、主题雕塑、大型喷泉等。因此, 校前区是最能体现学校的色彩特征的区域, 在此区域中校园主色调必须要强化、比重要突出。

(二) 教学区与办公区的色彩设计。整个校园环境中教学区与办公区属于相对较安静的区域。因此, 在对这两个区域进行色彩搭配不仅要遵循校园的主色调, 辅助色也尽量减少高纯度的跳跃性色彩, 从色相和明度两方面来控制色彩的对比, 营造出安静、舒适的色彩环境。

(三) 运动场的色彩设计。运动场是整个校园当中最具有激情和动感的区域。因此, 在色彩设计上多采用纯度很高的蓝色、红色、黄色等色彩来装饰看台。从校园的整体色彩环境来看, 运动场可以是色彩变化最大的一个区域。

(四) 宿舍区的色彩设计。学生宿舍和普通的住宅区有着共同的功能, 因此都要求健康、轻松、愉悦、温馨的色彩心理感觉, 这由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色调最合适不过了。考虑到学生较为年轻的审美、情感等心理因素, 宿舍楼总色调的组成应多为淡雅、整洁、明快、柔和的色彩, 如白色、浅绿、蓝色、淡黄等。

五、结语

近年来, 我国高校的建设热潮引发了人们对校园空间和校园环境的专题研究。校园是育人的空间, 环境是无声的课堂, 交流是最直接的老师。校园色彩景观不仅为校园提供了丰富、多样、优美的视觉环境, 促使大家有更多的驻足、流连的欲望, 还引发师生创造性思维和美的遐想, 促进了交流、辩论、静思等多种活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 2008

[2]李泽厚.美的历程仁[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9

[3]王钟陵.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4]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5]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6]焦燕.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篇8

一、高效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总体原则

(一) 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 这就要求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高校人群群体性和时间性的行为规律, 对于食堂、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人流较多的地方, 绿地应多设捷径, 方便师生出入。同时校园景观的创造、各种设施的设置等都应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二)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以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在景观生态分析、评价和综合的基础上, 建立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模式和空间结构。高校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从整体性出发考虑, 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 合理布局各个单元, 以达到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三) 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是从整体上确立校园景观的特色。校园景观的特色源自于对校园所处的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环境、气候、自然条件的发掘与尊重, 是在对现代生产技术科学把握的基础上, 进而升华、提炼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相互交融、紧密联系的景观特征。

(四) 功能原则

高校校园主要包括校前区、生活区、教学区、公共活动区等功能区, 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布置, 既要满足生活、学习、工作、教学等的物质功能, 更要为陶冶情操、创造智慧、激发灵感、促进师生交流、提高修养等创造环境和必需的条件。例如, 对于对休闲和空间舒适性要求较高的生活区设计, 应采用亲切的手法, 创造宜人的环境, 设置较多的石凳和石桌, 方便师生休息和彼此交流。

(五) 多样化原则

多样化包括配置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配置多样化, 指景观的布置方式不同, 如建筑、水、山、树林、草坪等;形式多样化是指如构图、材质、色彩、尺度、形状等的多种变化;功能多样化, 指交通、隔离、运动等的不同用途。多样化设计原则有利于满足师生的不同心理需求, 同时生动的、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强化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氛围的目的。

(六) 安全原则

安全是校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第一要素。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安全性包括心理安全和物理环境安全两方面内容。心理安全主要是指避免宿舍区、图书馆、教室、校园道路及其它场所发生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 如巨大的噪声、刺鼻的气味、昏暗的灯光等。物理环境安全主要是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做到:道路的坡度不能太陡, 路面不能过窄;危险之处应加设结实的扶栏;种植的供观赏植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等等。

(七)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 在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多层次复式绿化, 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植被覆盖量, 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决定因素

(一) 气候

气候包括风速风向、温度、降水量、湿度和日照强度等。从宏观上讲, 在构建景观和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气候因素。甚至从最广义上讲, 风景如画的小地区和大空间, 以及由植被强化和确立的地域感, 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效果。从微观上讲, 气候决定着小型项目和大型景观设计。植被排列方式和景观设计位置可产生热效应, 缓解风给人带来的不舒适。

(二) 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决定因素。在某些实例中, 有些选择方法 (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别具特色、引人注目的景观) 从生态学的角度衡量是不明智的, 而且还极易留下缺陷。因此设计中的这种弊端, 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同样, 草坪设计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因为随着气候变化, 植被的质地、季节性外观、颜色和休眠状态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 植被

每一种植被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外观、质地和形状, 气候影响着植被的利用和选择。如果不按照自然环境选择植被, 通常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 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 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由网络和技术空间所形成的当今世界, 宜人的环境能平定电子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焦躁不安的情绪, 提供一个宽松休闲的活动场所。

(四) 校园的布局、面积和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是有形的, 而不是抽象的。校园所在地的布局、面积及周围环境的特征和状况, 都是决定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但是地区差异并不是影响设计效果的不利因素。校园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需合理的分配土地, 做好景观设计规划。并需要根据政治、财政和地形情况, 进一步调整规划设计方案。至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建立校园, 土地利用不需要严格规划, 可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布局。

(五) 资金和技术

不言自明, 筹集资金也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景观各组成部分投入的资金不同, 会导致最终的视觉效果差异很大, 然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同时, 灯光设备、灌溉系统、割草机、土地整形机等, 每一种技术都以其自身的方式将某种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付诸实施, 并以最简单的方式加以维护。

三、校园主体景观规划设计

(一) 绿色景观

绿色景观以草地、绿藤、灌木、树木等为主, 往往是作为校园的教学和文化资源而存在的。绿色景观的规划设计, 应遵循:1) 以形成美观、清洁、安静的绿化环境为前提, 适当设置师生停留和休息的空间;2) 创造多种适合于学习和生活的绿地广场;3) 结合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布置进行绿地规划;4) 教学科研区周围绿地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 提供一个适宜活动、优美的绿色空间;5) 校园绿化的重点, 可通过设置雕塑、喷泉、广场等反映独特的文化氛围。

(二) 水景观

水景观是指在校园中利用机器或手工仿照自然制成的大型景观, 在形式上包括湖、河流、池塘、小溪和大型的喷泉等。水景观无论大小, 它们都是背景或景观, 可远眺也可近观。水景观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 甚至是标志性景观, 展示的是一平面风情, 水面可作为水中景物和岸畔的基底, 产生倒影, 丰富和扩大空间。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做到:立意在先, 针对全局景观的构思要求, 创作水体文化意境;水体静与动的选择, 应根据景观功能内容来确定;水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 重在比例关系的确定。大尺度的水景观, 宜选择在空间宽广、人流众多的场所;小尺度的水景观, 可对应小巧的景观环境。

(三) 校门

校门是高校的重要标志, 是说“你好”和“再见”的地方。校门可以是独立的, 也可以与墙、绿色植被和树篱等相连。校门出入口区是进出校园的通道, 校门入口区的相关设计问题包括:确定适当的文化和风格表现形式, 以及正确可行的设计方案;根据车辆或行人流量, 选择不同的出入口布置位置、宽度和类型;出入口区铺设地面和坡度的处理方法应体现人性化;门上标识物的位置、大小及布置方式的选择应重点突出。另外, 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校门也可以配以雕塑和装饰板。

(四) 校园道路

校园道路在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中都是关键性的, 道路应该服务于校园风景。精心设计、仔细定位使道路方向明确, 线条平滑, 校园道路就会成为一个积极的校园景观要素。反之, 道路布局就会混乱、交叉路口行人拥挤, 这些都将成为安全隐患, 也极易会造成视觉混乱。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中, 应遵循四个重要原则:正确的设计方法会提供有序的指示道路, 控制和引导交通流向;不同类型的道路划分了校园土地, 展现校园布局;车辆路线与行人路线分开;仔细规划设计每一条路线, 目的是使所有路线连贯畅通、线条清晰。正如骨架构成了人体, 校园道路作为校园的主体景观之一, 也可以构造校园。

四、公共活动区景观规划设计

(一) 运动场和娱乐场所

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运动和娱乐的时间及地点、所要提供的运动和娱乐形式等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尽管大多数的运动和娱乐场所都是吸引人的绿色空间, 但人们还未认识到其作为校园景观的全部潜力, 对观看比赛的区域、运动场地的边缘地带, 或是其周围其他地区进行设计, 以及采用人工草皮代替天然草皮以延长场地使用周期, 不用于团队运动的场地用来进行休闲活动等做法, 都是颇有远见的。

(二) 灯光

灯光本身就是一种景观艺术, 灯光的戏剧性效果能将最平凡的景观变幻的奇妙无比。校园灯光的主要功能有:在拂晓、黄昏的时候照明, 照亮步行标识;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照明, 营造安全的环境;装饰绿地、建筑物和其它景观等等。灯光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合理选择灯光密度、颜色、固定装置和灯罩, 用不同的标识指示人们按照要求规范行为, 如欢迎、入口、停留、危险、禁止通行等。良好的灯光效果可以产生一种美的情调, 有助于将景观和建筑物很好地融合为一体成为标识性校园设计。

(三) 场地用具

场地用具包括座位、户外电话亭、旗杆、邮筒、垃圾箱、凉亭等。选择合适的场地用具布置位置, 可以使每一个物体都能有恰当的位置, 同时适当的位置也可以创造出功能较强且迷人的场景。

五、结语

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学生在高校求学阶段接触最为密切的外部生活环境。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着重突出教书育人的功能, 尽所能的创造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高校里能快乐的学习, 舒适的生活, 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玉秀.论校园景观设计[J].国外建材科技, 2007.

[2]梁虎, 葛新驰.从育人角度谈校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余健, 罗卿平.校园景观设计的观赏与功用[J].华中建筑, 2007.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篇9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近年来,山西各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基础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大,形成了目前特有的校园拥挤局面。迫使广大师生和学校决策者重新审视传统的校园规划与设计, 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使校园环境不仅是生态可持续的,也要保持地域文化特点,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所在城市与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校园生态景观建设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山西省高校校园景观环境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山西省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区及周边地区,如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都是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这些老校区与城市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氛围能够较好的融合,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建设,校园内也在一天天变化着,新旧景观的对比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如下。

1.1 忽略对当地地域因素的考虑

1)景观设计忽略因地制宜。一些高校存在追求美学要求,而忽略气候因素的影响。如高校盛行的水景设计,往往忽略了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的校园附近没有河流,开挖很大的湖面就很不适当。山西风沙大、气候干燥、冬天寒冷,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建筑物选址和植被的选择应缓解气候的不适。2)植被的选择。a.没有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因素对植被生长的限制,经常选择一些在山西地区不易成活的树种和难以生长旺盛的树种。b.未从生态的角度来对校园的各项规划设计进行精雕细琢,校园环境上只是满足一定的绿化面积,校园内普遍乔木少,草坪多,环境质量并不高。

1.2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缺乏特色

在改建中盲目的建设不仅割裂了校园的历史,模糊了校园的传统,也使高校校园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特色,缺乏地方特色,这与大学多样性,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

1.3 空间过大,尺度失真

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这样的环境设计在建成后,往往会发现失真,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这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失去了适合的尺度,校园就变成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空间。

1.4 绿地指标未达要求

针对山西现今高校绿地建设水平,一般老校区和新校区的绿地面积应该在50%以上,绿地率不能低于50%,其中乔灌木的覆盖率不能低于30%,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大学校园绿化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1.5 人工景观的不适

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成为景观的基质而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且缺乏多样性。

2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理念

2.1 因地制宜,天人合一

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强化地方独特特色、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在规划设计构思上深入研究,使校园设计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有机联系、相互协调的综合整体环境。根据所在城市的特点,发扬传统优势,创造出相应的校园环境特色。

2.2 文脉继承

1)环境风格的建立。充分利用校内独特的地域自然景观,创造风格浓郁的建筑环境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2)历史环境的保护和现代精神的创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并将这些历史刻写于校园环境之中。通过阅读这些反映校园历史的建筑、雕塑、碑刻、林地能帮助学子更好的领悟校园精神。

2.3 景观环境结构生态格局

1)斑块。

山西地区大学校园内斑块的大小、数目、开关和位置要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在保留原有生态斑块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人为生态斑块的组合;其次,考虑山西地区特有的气候、水文、植被、地貌等因素来进行斑块的设计和组合。

2)廊道。

大学校园廊道用来连接各个功能区,植被廊道则起到连接各绿地斑块的作用;道路廊道的宽度根据交通量的大小而定,植被廊道的宽度因连接的斑块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3)景观环境结构的两个重要空间规律:

a.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大学校园生态景观空间格局应遵循“大集中、小分散”的景观生态格局,校园内的游憩休闲区、生态林以及广场空间是校园空间的大型斑块,各个功能分区和绿化斑是小型斑块,大小斑块之间通过道路廊道和绿化良好的道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b.完整与渗透的景观组合格局。校园景观生态格局中,大型的绿地斑块与周围建筑斑块之间的渗透作用,是通过师生来完成的,置身于建筑之中的师生,可以看到绿地斑块内的优美景色,会身不由己的去亲身体验,或者是在建筑中欣赏,这样就间接的产生了渗透作用。

2.4 可持续发展

作为校园可持续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在进行校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将社会化、生态资源、经济发展三大问题平衡考虑作为校园环境发展的基本方针。而且,校园在规划设计时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充分顾及学校未来发展,在做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同时,应预留出进一步规划的余地。

3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元素设计方法

1)水体。在对山西地区大学校园进行选址和水景设计时,若基地中或旁边有丰富的自然水体,应充分利用其水资源和水文化,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味的水景,使之成为城市水系的延伸。在进行人工水景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将附近河流或其他水源引入校园,或者在降雨较多的地区采用挖池存蓄雨水的方法,这种办法容易形成较大的水面。如果是完全人工制造的水景则水面不宜过大,以免浪费水资源。2)植物。校园绿化植物配置,除道路两旁的行道外,一般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式,即采用成丛,成群,成林的方式栽植,以形成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景观。3)色彩。校园建筑色彩是展现校园风貌特色和个性气质的重要景观,优美和谐的建筑色彩将给校园增添无穷魅力。校园的色彩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和建筑立面以及地面的色彩来表现,且校园环境的色彩必须突出地域特色并且与周围的建筑相协调。4)道路。校园道路网络是典型的廊道类型,具有明显的人工特性,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在设计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注重植物群落的有机搭配,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以实现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表现为:乔木+灌木,乔木+草坪的植物配置方式。5)环境设施小品。休息的椅、凳、桌、废物箱、公厕、邮筒、电话亭、自行车存放处、亭、廊、钟塔、灯具、旗杆、雕塑等等。校园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主要有休息、安全、方便、遮蔽、界定领域,以及增加空间的场所意义等功能及作用。校园景观的美是整体的,也是细节的,正如建筑的美要通过细节体现出来一样,校园景观也是由精美的细部构成,是体现着一定风格与人文特征的综合体。其中景观小品无疑是形式最为丰富、功能最为多样的重要细节。6)入口。校园入口是由外部空间向校园过渡的重要空间。在设计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可识别性的表达。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校园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7)广场。广场作为校园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校园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因此,校园中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8)户外学习区。户外学习区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设计应当营造出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9)教学区。教学区为学校的核心校区,包括所有的科研和教学用地,该区内分布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和办公楼等建筑群,一般已建科研教学区内绿化基础较好,大部分树木已经成林,自然景观的骨架基本已经形成,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绿化改造的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安静,幽雅,舒适美观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因此绿化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增加植物种类而丰富该区植物多样性景观。

以上从以山西地区地域特点塑造校园生态景观的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提出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应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因素、水文因素以及人文因素。 校园环境设计是一个历史性的持续发展过程,它不应当割断文化历史,只追求时尚,也不应当固守传统,只追求经典,而应当在历史承续、时尚与经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7(7):14-17.

[3]何镜堂.当代大学规划设计理念与实践[J].城市建设,2005(9):4-10.

[4]俞孔坚.将稻香融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5):12-16.

高校校园水景空间设计 篇10

校园空间是一个能为学生、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师生交往、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水景空间是校园空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因此, 在营造校园水景空间时, 要在充分考虑师生的使用要求和环境体验感, 为师生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态的环境, 不仅可以满足观赏性, 同时也要被使用者充分利用, 使其成为学习、娱乐的最佳场所。校园水景的形式以人工湖、静水池、喷泉、跌水为主, 人工湖相对其他形式的水景更为生动, 在校园景观中有画龙点睛之妙。

1 校园水体景观设计概述

1.1 校园水体的基本形式

水景的基本形式分为静水、流水、落水、压力水4种。静水包括湖泊、水塘、水池;流水包括溪流、水坡、水道;落水包括瀑布、水帘、跌水、水墙;压力水为喷泉。校园水景中以人工湖、静水池、喷泉、跌水为主 (图1-4) 。

1.2 校园水体景观功能

1.2.1 调节校园气候环境。

水对微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由于水体的辐射性质, 能够改变水面与大气间的热交换和水分交换, 使水域附近气温变化和缓, 湿度增加, 这样会使周围局部小环境变得宜人, 较适宜植物的生长。夏天来临时, 有水的环境将是师生驻足、休憩的良好场所。

1.2.2 使校园景观更加丰富。

水是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 其形式多变使水景散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水景更容易成为校园景观的焦点, 吸引更多的人群融入到校园景观空间中, 在此举办活动, 增强使用率。

2 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水体、植被、驳岸、道路、建筑这几个元素构成了水体环境, 这几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互相制约并影响, 协调好水体景观环境系统, 才会实现水体的最优化。虽然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但是如不加以保护, 过度的破坏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不仅影响美观, 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在设计校园水景空间时一定要遵守生态原则, 否则水景空间不但不能美化校园环境, 还会影响到校园环境。

2.2 突出校园文化和学科特点原则

每所大学都有属于其独有的文化, 校园中会有代表校园文化的元素, 如指示标志、雕塑、水景、建筑等。在水体景观设计时可以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 既增强了校园文化内涵, 又能对水景赋予文化的灵魂, 师生在此休憩、学习时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校园文化。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科特点, 不同院校有着不同的学科特点, 如师范院校、艺术类院校、航海类院校、军事类院校学科特点的差异性较大,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2.3 同时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原则

有的校园水景空间聚集较多人群, 而有的空间则有较少人, 校园水景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一种浪费,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时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没有过多考虑, 导致空间功能不能被很好的使用。水景空间是一个灵动的空间, 设计中要平衡观赏性和功能性。

3 校园水体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3.1 自然因素

3.1.1 水文因素。

水文条件对水景效果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1) 水深条件。水深主要是指在多数时间内水位高于地面的区域中水的深度, 水深影响着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组成、结构以及动态分布和演替。随着水深的增加, 植被群落形成陆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生态梯度。根据相关研究, 挺水植物的适宜水深通常小于0.6m, 浮水植物则主要为1m左右, 沉水植物的分布较广, 从0.5~2m的水深中都能够生长。 (2) 水质条件。水质主要受水源影响, 水质情况不仅反映了水底基质与周边土壤的水分条件, 还有土壤的养分、盐分以及其他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等具有一定的影响。

3.1.2 土壤因素。

水体周边的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分配和协调地表水分、过滤、缓冲、分解固定和降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功能。土壤的质地、密度、湿度、肥度、盐度以及渗透度通过影响根部的容量、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适宜植被生长的土壤应是以黏土为土壤底层, 其上有壤土、以及少量的沙土, 这类结构保水性、透气性均好、宜于植被的生长。

3.1.3 植物因素。

水生植物是人工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提高水质。水生植物群落带可以截拦净化地表径流夹带的泥沙和其他污染物, 减轻了人工湖水的污染负荷。水中的水生动物可以通过食用水中植物, 达到一种生态平衡。在植物的种植上要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适宜选择当地植物种植。在目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遭破坏严重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对改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3.2 人文因素

3.2.1 文化背景。

每所大学都有其独有的校园文化和历史背景, 这些对于水体景观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时需将校园文化融入进去并要考虑到校园的学科特点。

3.2.2 使用者需求。

师生是校园水景空间的使用人群,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他们的使用需求。学生多是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活动, 这已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多功能的空间, 可以同时满足安全性、私密性、开放性、多样性等。在设计前可以进行问卷调查, 对校园环境多加分析, 了解学生需要一个怎样的水景空间环境, 制定校园水景空间的规模和形式, 综合考虑使用、管理等各项要求, 使大学校园水景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4 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方法

4.1 水面空间设计

水面设计是校园水体景观的主体元素, 水面的形式随岸线的变化而改变, 它可以表现出宁静、舒缓、流畅等, 因此, 可以通过塑造不同的水面形态营造出不同氛围来满足水景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4.2 驳岸空间设计

不同的水体岸边环境, 采取的驳岸空间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4.2.1 抛石驳岸。

抛石是一种松散的岩石护面层, 在指定区域堆砌, 形成符合要求的铺砌体。抛石驳岸最大的好处是变形性大, 因此破坏是缓慢发生的。抛石驳岸分为干砌石驳岸和浆砌石驳岸。干砌石驳岸适用于冲刷程度低, 岸坡角度不大的地段;浆砌石驳岸强度较大, 适用于岸坡角度大的地段, 但不适合进行较好的园林绿化;人工抛石适用于冲刷程度严重的地段, 结合缝隙和种植池可以进行较好的园林绿化[2]。

4.2.2 自然式缓坡驳岸。

自然式缓坡驳岸适用于坡面较缓、空间足够大的场地, 可以种植阳光草坪吸引师生到此休憩娱乐。

4.2.3 混凝土驳岸。

简单的预制混凝土块适用于流水冲刷程度低、岸坡角度较小的区域、要和预制混凝土块适用于流水冲刷程度低和中等的地段。由于绿化难度较大, 可以考虑通过营造水上浮岛的方法增加驳岸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4.3 亲水空间设计

亲水空间可以为师生提供欣赏景观的场所, 让使用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 满足人们的亲水心情。亲水空间可以分为2个类型:一类是方便在水边游憩时停留的空间, 即水边散步道;另一类是可以穿行的空间, 即水上通道[3]。

4.3.1 水边散步道。

在设计游憩亲水空间时既不能让散步道全部沿水而设, 也不能让散步道全部偏离水面。需要注意线性的流畅及尺度的把握, 给师生们提供一处观景、休息、驻足的空间。

4.3.2 水上穿行通道。

水上穿行的通道主要有架空的栈道、汀步和桥等形式。架空的栈道一方面可以不阻断水流的自然运动状态, 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对水中生物的活动不造成干扰, 另一方面在布局形式上比较灵活, 不会给人生硬的感觉。在水深较浅的地方设置栈道, 在较深的水域木栈道要设置较高的护栏, 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汀步是道路在水中的延续, 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2种。自然式的汀步设计时要与场地氛围相一致, 左右穿插、疏密相间。规则式汀步是利用形状大小一致的混凝土木板按照道路曲线等距离整齐排列, 呈现出整齐一致的美。

4.4 植物景观设计

广义上的水生植物, 是指植株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长期在水体或含水饱和的基质中生长的植物, 包括淡水植物和海洋植物。淡水植物的主体是水生草本植物, 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中也有少数适宜水生的品种。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等5类。在设计时注意将几类植物合理地搭配, 以营造层次丰富的水体景观[4]。

4.4.1 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 上部茎秆、叶片挺出水面。大部分的品种根系粗壮发达、植株直立挺拔、茎叶明显、花枝高伸。其主要生长在浅水或水陆过渡区域, 茎叶气生, 通常具有与陆生植物相似的生物特性。常用到的大型品种有荷花、芦苇、再力花、水葱等;中型品种有千屈菜、梭鱼草、水生鸢尾、慈菇、菖蒲等、小型品种有水芹、小泽泻等。在水体净化功能上, 其根系的作用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在水体景观上, 它的水面立体造景功能是其主要特点。

4.4.2 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超湿地或在非经常性淹水的环境中的植物, 根具有一定的耐涝能力。类型多样, 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都有, 该类植物具有适应陆地和水体环境的双重习性。

4.4.3 浮叶植物。

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 无地上茎或地上茎柔软不能直立, 叶和花漂浮或半挺立于水面。叶片看是可沉水生长, 后期浮出水面成漂浮叶, 花朵通常伸出水面。常见的大型品种有王莲、芡实。中型品种有睡莲、萍蓬草等, 小型品种有荇菜、菱、莼菜。浮叶植物通常做点缀配置, 与挺水植物互补, 可凸显水面效果。

4.4.4漂浮植物。根不扎入泥土, 全株漂浮于水面生长, 随风浪和水流四处漂浮。根系退化或成悬锤状, 茎、叶海绵组织发达, 有的还具有较大的空心气室, 使其整株漂浮。大部分的漂浮植物也可在浅水和潮湿地扎根生长。常见的应用品种有凤眼莲、大薸等。

4.4.5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 整个植株沉于水中。茎叶长度高于水深时, 高出的部分平浮在水面, 近在开花时有部分花蕾伸出水面。常用的品种有苦草、眼子菜类、黑藻、狐尾藻等。因沉水植物属于完全水生的植物, 沉水而不露出水面, 景观效果不明显。沉水植物的衰退和消失, 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4.5 后期养护管理

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 但不是能够对水体一直进行污染治理, 如果水体生态系统循环不佳的话, 超出了水体的环境容量, 就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 导致水体浑浊, 受到污染, 这便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 严重时可能导致植物的腐烂死亡, 不仅污染水体, 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影响景观效果及生态平衡。因此, 为了避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要确保水质的清洁, 在深秋前要将水生植物的枯枝进行清理, 以免污染水质, 平时水面的植物残体要定期清理, 对于水中鱼类的繁殖也要给予控制, 大量鱼类繁殖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 氮磷含量增高, 不能保证生态平衡。

5 结论

在高校校园水景空间的规划设计上, 应建立在对校园环境进行充分科学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等现状因素, 所在地的气候特点以及设计构思, 针对项目进行总体布局。同时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功能、环境要求和使用者需求, 制定校园水景空间的规模和形式, 综合考虑使用和管理等各项要求, 实现构建一个生态的、功能完善的校园水景空间。

参考文献

[1] (美国) 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李胜.园林驳岸构造设计与实例解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3]何苗.闽南地区大学校园湿地景观设计研究[D].2007

高校校园门户网站的界面设计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 门户网站 界面设计

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而网站作为学校、公司、政府等进行形象展示、信息发布、业务拓展的重要阵地,正逐渐凸显出它的与众不同,并在传统媒体中脱颖而出。

本文从高校校园门户的概述、意义、设计规划、现状问题、特色化建设等五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回收93份。

一、高校校园门户网站概述

高校校园门户网站是依托于校园网络而建立起来的,是高校利用校园网络对外形象宣传的窗口,是高校师生获取校内信息资源和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重要接口,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平台。

二、高校校园门户网站对高校管理的积极意义

它通过先进技术开拓了多层次的交流渠道,最终实现高校管理职能的优化、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的二次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门户网站完全改变了高校管理的方式与手段,为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丰富、民主科学的校园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

三、当前高校校园门户网站的现状和问题

1.建设重复性高

我国现有各高校门户网站的建设重复性较高,很多的建设风格都大体相似,并没有真正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高校网站中一般关于学校概况、管理机构、院系专业、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介绍较多,但是关于校园文化的内容却很少,具有学校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个性化、特色化服务远远不够。

2.新闻版块不均衡

高校新闻在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及时反映学校举办的重大活动,报道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近期开展工作和取得成果。但网络新闻并不能代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同。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新闻必须与校园生活、校园服务等板块相互补充,从而形成特色的、持久的校园文化氛围。

3.信息化标准不一

目前我国有门户网站的高校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他们的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招生系统等都采用不同的信息标准,各个系统有不同的信息数据库,系统之间处于隔离状态,导致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很大的困难。

4.重内轻外

重内部建设轻外部建设是现有高校门户网站的共同问题。很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校内业务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外交流渠道的拓展,使门户网站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

四、高校校园门户网站的合理设计规划

1.设计理念

再好的网站都是给人看的,所以网站的设计理念要从人性出发,在操作上简单易懂,在内容上丰富具有可读性,在互动上具有可参与性,能够调动师生积极参与和交流,从而使学校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网站设计要坚持健康、积极的原则,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并适当组织一些特色活动,融入学校的个性与特色。

2.需求分析

45.2%的同学认为校园门户网站的界面设计非常重要,39.8%的同学认为比较重要,只有5.4%的同学认为一点也不重要,少数则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访问者对于校园门户网站的设计还是十分在意的,因此也凸显出用户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一个网站会面对多种群体的访问者,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如即将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浏览学校网站时最希望看到的是学校简介、课程专业设置、学费、校园生活等内容。而在校的学生则更关心教学通知、比赛通知、成绩查询等。因此,针对不同用户的访问需求,高校网站不能设计成单一的,要根据用户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能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内容。

3.主页设计

任何门户网站,最重要的都是它的主页,主页的访问量比其他页面要大得多。一个成功的网站会以访问者为中心来设计主页。主页设计不仅要掌握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还必须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适当改良。

首先,主页必须有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另外,主页的色彩搭配也要协调,有一定的视觉舒适感。除此之外,首页的布局要合理,使用以简单快捷为原则。另外还要注意提高浏览速度、提供帮助和提示信息等。

4.网站内容

网站界面的内容分类直接影响访问者查找信息的难易程度。根据调查问卷显示,41.9%的人在访问网站首页时不能快速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网站的内容一定要进行优化。

五、加强高校校园门户网站的特色化建设

1.以用户体验为基础

高校门户网站的用户体验主要来自用户和网站的人机交互过程。网站界面设计的人性化、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好坏。

1)以“人“为本

人性化设计的核心是人,即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而存在的。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37.6%的同学在浏览校园门户网站时感受到了人性化,34.4%偶尔体验到人性化,30.0%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化。

对于网站界面而言,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是体现人性化设計的必然要求。网站界面设计首先要满足用户的生理需要。其次是注重用户的心理需要。

2)“机”不可失

在人机工程学中,有一个“人—机—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因此,高校校园门户网站界面设计也要充分考虑“机”的因素。如显示器的分辨率大小、Web安全色、网络速度等。

2.加强功能建设

由问卷调查数据可知,81.7%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有的高校网站界面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除了各校均已存在的办公自动化平台、网络在线考试系统、教育管理平台以外,校园网的应用平台还需要有精品课程展示平台、数字图书馆应用、学生作品展示等。

高校校园门户网站的建设过程是长期而缓慢的,且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随着现代化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我们相信高校门户网站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王保顺.校园网设计与远程教学系统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

[2]腾龙视觉工作室.网页设计艺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9..

浅析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 篇12

园林景观的设计一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 作为国家栋梁的产生地, 我们更要注重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我们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综合当前的多元化因素, 创造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因此, 加强对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对高校校园做出合理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理念

(一)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融入更多的思想感情

高校校园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淋漓尽致的展现一定的思想感情, 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做到以人为本, 使人置身在这样的景观设计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很多高校都会在景观设计中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做一些细微的布置, 体现学生的需求和饱满的青春热情。

1、校园小广场

在高校校园中会存在很多各种形式的小广场, 这些广场或是道路通行的需要, 或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 它是高校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一些特意为学生活动而建设的广场一般都会有一个名字。

2、绚丽的夜景照明

大部分高校的夜晚都是绚烂多彩, 灯火通明的, 象征着校园生生不息;夜景照明的设计应该以校园环境为基础, 做到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很多高校还会在一些学生活动的广场上做一些灯光的特别设计,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业余活动空间。

3、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要以学校绿化带的铺设为前提, 尽量避免与绿化带交织。如果受到地形影响, 避免不了也可以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广场, 方便师生同行;使小广场围出的道路呈放射状, 使人流可以自由通行。

4、亭楼

有些学校会在图书馆周围设置亭楼方便学生晨读和休息, 也会在小树林中设置一些石桌石椅。尤其是一些民族院校中, 亭楼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在图书馆周围, 有的是在树林周围, 供学生休息娱乐。

(二) 理性与浪漫并存

1、以植物景观为主

植物是生命力的代表, 预示着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代表着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在校园内设置大量的植物景观, 使校园中到处都充满着花花草草, 在道路的两旁有植物, 而且很多建筑周围会有盆栽, 还会有一些小树林, 树木花草已经成为高校景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2、建筑环境的植物栽培

高校为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建筑物周围都会有植物, 有一些大小乔木, 也会在入口处的台阶两边放置一些小盆栽。还会有草坪花坛, 这些既是美化环境, 也是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水景植物的种植

水景植物的种植是要看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的, 北方的学校一般不会有, 在南方高校中建设一些喷泉、人工湖的很多, 会在人工湖中养鱼, 人工湖周围会有植物, 与人工湖中的鱼相映成趣。

4、道路植物的种植

在高校的主干道种植一排整齐的大乔木,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能起到遮阴的效果还能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环境。道路上的树木栽植的和谐统一, 使得整个校园看起来既整齐又协调, 又能为师生们遮阳挡雨, 达到美观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三) 建筑设施注重园林绿化

1、在学生公寓建筑园林绿化带

在住宅区设置绿化带, 使得居住区显得安静, 素雅, 有品位。鉴于学生宿舍排列分布, 空间有限, 可在每栋楼之前设小花坛, 这样既可以起到障景的作用还可以节省一定的空间, 使之看上去没有拥挤感;在宿舍外的园林可设置一些小桌椅, 让学生在周末可以有休闲交流的地方。

2、在公共建筑设施周围设置绿化带

高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在公共建筑处设置公共绿化带, 为外来参观人员提供休息的地方, 体现了校园环境设计的人文关怀;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为其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地方, 公共绿化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公共绿化带应设立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并考虑学校的扩建方向, 使之有充足的空间。在绿化带出种植樟树, 梧桐树等, 不仅可以起到遮阴的效果, 还可以美化校园环境。

3、花坛设计

在高校里, 花坛并不罕见。花坛的布局看似简单, 但其中有很深的学问。我们在布置花坛时, 要做到周围与环境相协调, 一般都会在大门口或广场出设置。而且花坛的面积也要引起注意, 不宜太大或太小, 要与广场的面积成一定的比例;在轮廓上也要与广场的形状相一致, 使其看起来有和谐之美。

4、植物色彩的布局

校园的植物要体现出独特的生态性, 尽量做到不同品种, 不同色彩搭配。在不同的季节, 不同的植物个体置身在群落之间, 色彩交相辉映, 形状多种多样;再配上独特的山水景观。建筑等, 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植物的栽培

在不同的季节我们要注重栽培不同的植物。学校是要保持整年的环境和谐的, 在植物的栽培上自然也是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征, 比如说:春天会有争奇斗艳的花朵竞相开放。夏天是热烈奔放的季节, 是花果上市的季节, 学校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花果类树木结果, 在一些北方的学校还有有大片或小片的向日葵种植, 在夏天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秋天自然少不了菊花, 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展现在校园里。冬天里的植物只要就是那些高大的树木, 一些四季常青的树木是必不可少的, 为萧瑟寒冷的冬天带来一丝春色。

结束语:

我们在强调校园环境创新与创意的同时, 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也在与时俱进, 不断出新。我们要时刻牢记保护生态环境, 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使我们的高校景观环境设计理论日趋成熟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5) :111~114.

[2]秦文军.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7 (9) :17-18.

上一篇:休闲时代的会展下一篇:鞋靴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