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无线网络(精选12篇)
高校校园无线网络 篇1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站遍地开放、眼花缭乱, 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网站的建设成为各单位、企业作为宣传自己的有力工具。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存在, 校园文化的传播发展自然离不开网络新闻的建设。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 同样把校园网络新闻作为宣传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校园信息资源的管理建设也是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
一、高校校园网络新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一) 基本内容
1. 校园基础新闻
这一类型新闻的内容比较广泛, 也是最常见的新闻类型。通常以师生的生活工作、学校开展的基本活动以及学校的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校园基础新闻的内容是最多的, 所以板块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新闻板块有:新闻快递、每日要闻、学工动态以及校园报刊信息等。由于板块内容较多, 所以校园基础新闻在网页的分布比较分散。
2. 校园重要新闻
这类新闻主要以学校举办的比较重要的会议和决策, 领导视察以及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为内容。反映的是发生在校园的一些相对重大的新闻。主要占据的版面有每周看点、科技要闻等。
3. 校园专题新闻
所谓校园专题新闻主要是指对一段时期内校园的一些风云人物进行采访或是对一些重要节假日活动进行报道, 还有为满足学校重大宣传活动跟踪采访等。针对这一类型的新闻, 网站会根据需要设立专题新闻网页, 进行分期的报道。一般网页会以风云人物、专访栏目等命名。
4. 社会媒体新闻
顾名思义, 这一类新闻是以校外即社会各界新闻为主。是对一些比较重大或有意义的社会新闻报道进行的整理。社会媒体新闻主要出现在热点报道、社会关注等一些栏目。
5. 政治时事新闻
所谓政治时事新闻就是对一些国际或国内重大时事新闻进行的报道。这是为了满足师生对时事政治教育的需求所设立的。栏目名称通常为时事报道、政治新闻等。
(二) 主要特点
1. 真实性
与传统媒体新闻一样, 高校校园网络新闻在内容上具有真实性的特点。真实, 是所有新闻的本质特点。
2. 时效性
这是校园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 校园网络新闻不存在印刷等工序的存在, 相反通过借助网络的飞速便捷性, 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闻报道传播出去。可见, 网络的存在完成了新闻报道由最近发生向正在发生的速度的转变。
3. 多样性
校园网络新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多样性。由于校园网络新闻涉及面广泛, 内容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 从农业到科技, 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二是形式的多样性。校园网络新闻通过网络技术表现形式由传统的文字图片又涵盖了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 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清晰。
4. 储存的便利性
校园网络新闻是可以进行储存的, 而且不需占用任何空间。在需要时只要上网进行查询即可。正是因为校园网络存储便利这一特性, 通过时间的不断变更, 信息的不断储存, 形成了校园网络信息资源。
二、提高校园网络新闻的策略
(一) 拓展新闻来源
首先, 要加大对校园网络新闻的宣传工作, 鼓励广大学校师生积极投稿, 为学校网络新闻工作尽份心力。其次, 加大校园网络新闻的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 在积极发布校园网络新闻的同时提高学校知名度
(二) 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一支文笔好、责任感强的有力的校园网络新闻工作队伍。首先要对收到的稿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 组织好稿源。其次要加强对队伍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其新闻采写能力, 还要对信息编辑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进行培训。
(三) 保证服务质量
1. 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站, 这样既有利于对校园网络新闻进行统一的编辑审核以及发表, 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有关涉密新闻的泄露。
2. 设立专门人员对成稿进行审核编辑, 从而保证校园网络新闻的质量。
3. 设立奖励机制。这样可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 扩展网络新闻的来源, 从而增加校园网络新闻的多样性。结语
21世纪, 是一个网络发展时代。网络作为新世纪的文化载体, 加大对网络的建设不容忽视。网络是把双刃剑, 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必定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加强对校园网络新闻的管理, 十分重要。高校网络新闻作为高等院校信息资源的核心部分, 对校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普及的现在, 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方向, 积极学习利用健康的网络知识, 并对其大力传播, 摒弃那些不健康的负面网络新闻, 为校园网络新闻的净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校园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校校园生活学习中, 网络对其产生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内容、特点等方面对高校校园网络新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就如何更好地建设高校网络新闻文化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网络技术,网络新闻
参考文献
[1]杨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2]朱星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孙晓彦.高校校园网络新闻的写作症状面面观[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4]刘楠.基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2
[5]胡君峰, 卢雅楠, 朱秀菱, 潘新玮.高校校园网络电视台建设研究——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 2013
高校校园无线网络 篇2
高校校园网络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校园网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应用给高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校园网络传播伦理问题,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当针对用户群特点采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弥补相关法律建设滞后带来的问题.
作 者:张相坤 ZHANG Xiang-kun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11300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年,卷(期):30(3)分类号:G20关键词:网络 传播 伦理
高校无线校园网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校园网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点
中图分类号:TP393.17
1.概述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载体,计算机网络已经覆盖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建成的ARPANET实验网到如今的光纤到户(FTTH)的接入技术。短短几十年时间,互联网信息技术从电话线作为主干通信网络的4个节点发展成现在的一键无线上网,网络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更是一场信息技术的革新。
校园网是在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1]有线校园网虽然能够解决网络的使用问题,但存在老旧楼宇内有线网络布线复杂、网络设备维护成本高,露天或空间较大的环境里有线网络无法满足使用位置的需求,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设备无法获取校园网络资源等问题。鉴于此,高校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就显得任重道远,首先,无线校园网扩展性很强,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第二,无线校园网建设资金投入较低、维护相对简单,网络环境变化时,只需调整无线接入点(AP)的位置或者天线的方向即可。第三,无线校园网传输速率高、灵活性强。
2.高校无线校园网的发展状况
自2002年北京大学开始铺建中国高校第一个无线网络后国内一大批高校相继投资建设了无线校园网,拓宽数字化校园应用。据一项调查,到2012年,我国所有高校已建有校园网,其中建有无线校园网的高校有63.2%。2012年浙江大学建成了全球最大的802.11n无线校园网络 。[2]
宁夏师范学院校园网从2000年开始建设,覆盖新、老两个校区,学校两个校区主干网络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核心层采用万兆路由交换机,汇聚层使用具有三层路由交换能力的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层将具有10M/100M自适应模式的二层交换机连接到用户桌面。两个校区采用光纤互联。为了使校园网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发挥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校园网从有线扩充至无线已迫在眉睫。
3.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方案
3.1 无线校园网建设需求
为了使校园网的覆盖范围更广,校园网络资源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师生,减少网络设备安装、维护的复杂程度和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校园网无线技术组网方式非常灵活,而且容易扩展,覆盖面积广,管理简单,不受传输介质和上网位置的限制。网络布线资源较节省,架设方便,传输速率高。而且,建设无线校园网能够给学校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校园网接入方式,使师生方便、快捷的获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3.2 无线校园网方案设计
3.2.1 无线网络设计流程
无线校园网的建设,遵循网络流程周期的五个阶段,即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和实施阶段。通过“规划-设计-测试-优化-再规划”的设计思想建设用户需求的高性能无线局域网。
3.2.2 无线网络设计拓扑结构
无线网络的逻辑网络设计来源于用户在需求描述中的网络行为和性能要求。根据无线网络的类别和分布,选择相应的技术形成需要的网络结构。
3.2.3 无线网络设计技术标准
根据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主要采用IEEE802.11n标准,该标准采用2.4GHz、5GHz双频带,传输速度最高达到600 Mbit/s,采用先进的MIMO-OFDM调制技術,较IEEE802.11a/b/g标准有很大的改进和优点。MIMO 技术的产生,使空间域成为一种提高通信性能的资源。因其收发两端的多天线配置而产生的空间自由度和空时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带宽和功耗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3],OFDM 技术将高速数据流串并转换成并行低速数据流并分别调制到一组正交子载波上进行传输。因其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其频谱相互重叠,节省了带宽并且提高了频带利用率。其次,OFDM 技术的正交子载波调制使其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相干带宽,从而可以将无线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在频域内转换成平坦衰落,对于频率选择性衰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系统误码率性能。[4]在2.4GHz频率规划中可以选择1,6,11三个互不干扰的频点规划。
3.2.4 无线校园网设备
无线局域网络由无线网卡(NIC)、无线接入点(AP)、无线接入控制器(AC)、Radius认证服务器、用户信息数据库等组成。在选择时需要注意环境对无线校园网的限制和影响,例如操场、广场等外部环境部署AP时无法提供外接电源,因此需要用以太网供电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满足设备直流电需求。
在选择AP时,选用“瘦”AP进行无线接入点接入。“瘦”AP也就是无线网桥、无线网关。并配合AC的统一控制,结合DHCP服务器、DNS、MAC地址及VPN接入、防火墙等安全功能完成对AP的配置和集中管理。通过无线交换机部署Radius服务器产品,选择WEB+Protal认证方式提供WEB、FTP、E-Mail、VPN、OA等校园网基础服务。对无线校园网进行评估、优化,对出现的安全风险和网络故障进行预案分析和制定。
4.结语
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在实际环境中测试无线校园网的连通性、传输性及安全性确保无线校园网的运行正常。通过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实现无线接入方式访问校园网资源,达到网络在校园内的全面覆盖。使师生通过无线上网设备随时随地地使用校园网,实现无线校园网的无缝漫游。
参考文献:
[1]蔚学锋.计算机网络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1,(11):128-130.
[2]黄述杰.武威职业学院无线校园网方案设计与实现.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3]G.J.Foschini,M.J.Gans.On the Limit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J].Wireless Pers.Commun., 1998, 6(3): 311-33.5
[4]肖燕燕.面向 WLAN 的上行多用户MIMO检测技术及MAC协议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3.
浅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篇4
现在的大学校园, 网络已经普及, 这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而由此形成的校园网络文化正在对传统的校园文化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在对师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着深刻的改变。所以, 在高校的网络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只有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给其以准确的定位, 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概念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的师生员工以校园网为主要载体, 以上网各项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虚拟空间为信息传播渠道, 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 来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沟通交往而形成的活动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态、精神面貌等方面的总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文化在校园中的一个分支, 或者说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 具有网络文化的所有特征。但是,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本质的要求, 它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并且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信息化的日益普及,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还将会产生出一些更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层次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整体, 可划分为三个层面:
(1) 物质层面:网络信息资源系统 (软件资源、硬件资源)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 和校园网络活动主体 (上网的师生员工) 构成了作为物质层面网络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基础。它是“人化的自然”, 对象化了的人类劳动, 是立足于社会信息资源的累积和沉淀, 是网络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更替和勃兴, 能为高校的信息文化交流提供坚实的物理环境, 是人类与网络活动交融的结果。
(2) 制度层面: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网络文化, 是一种程序化、制度化的文化, 形成和调控着校园网络中的个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它基于个体的价值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来确定网络活动中的规章制度、道德准则、法律条例, 构成了网络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要求。如网络法规和网络伦理以强制和非强制的力量维系网络活动, 学校关于上网的管理规定给出了学生上网的具体要求。
(3) 精神层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个体和群体的网络意识和素养的集中体现, 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它可细分为主观精神文化客和观精神文化。客观是主观的外化:如关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道德规范等, 主观是网络文化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 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
综上所述, 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从物质层面看校园网络文化, 它是校园网络文化的物化基础;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看校园网络文化, 它是校园网络文化的理性分析。
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校园文化, 是人、信息和文化三位一体的产物, 是网络文化发展与校园文化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有以下功能:
(1) 传递知识和信息功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而网络传播知识具有迅速、交互、多媒体展现的特点。只要用鼠标在你所需的链接上轻轻一点, 网络就可以把你带入一个丰富新颖的知识天地。在网络上的各种知识库、数据库、论坛等, 有大量的信息共享资源, 服务着各个专业、各个领域、各种层次的用户。
(2) 教育功能。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 既省时, 又省事, 可以节省师资,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在因特网上, 不仅有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 而且已经开设了许多“网上大学”, 学员通过注册, 坐在家中, 通过联网的计算机, 就可以从这些“网上大学”接受远地教师的远程视频教学, 或者通过登陆相关网站, 利用网络课件进行自主学习。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将来因特网上的各种教学活动会越来越多, 终生教育已经成为可能。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教育功能上担负着新的使命。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是科学性、技术性、人文性、情感性、创新性的多维整合, 要求把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 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特点优势, 积极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 是高校校园网络化的时代使命。高校应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特点提供的超大文化空间, 来培养学生的相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提供的实时交互方式,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资源处理能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 提高学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自由性特点带来的文化自由, 培养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 提高学生的前面素质。
(3) 娱乐服务功能。利用校园网提供的有关资源, 校园的文化生活将会大大丰富。师生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使人身临其境, 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创造力发挥的文化空间,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将人们丰富的想像力变成现实。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将随着网络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继续革新校园师生的文化生活, 绽放出更多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32-85
[2]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18-153
[3]敬菊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78-120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与对策 篇5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改变和重构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方式,也给校园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文在阐释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探究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对策.
作 者:彭晓云 吴月红 PENG Xiao-yun WU Yue-hong 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4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5(23)分类号:G434关键词:校园文化 网络文化 影响 对策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探微 篇6
关键词:网络舆论 引导 高校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2月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2011年4月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1]由此可见,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迅速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技巧,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课题。调查也表明,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通过各类网络交际平台表达信仰、态度、情绪和意见等,已越来越成为高校校园网络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与校园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网络特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大学生特征的不同于传统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往往表现更偏激,舆情发展趋势更迅猛,经常呈现“一边倒”态势,向现实社会生活蔓延更快影响更大。所以说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已日趁重要而紧迫。
一、网络舆论引导是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是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站数量为230万。中国网页数量为866亿个。[2]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高校校园网站和大学生网民发展壮大的更加迅猛,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生活,也增加了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新途径,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的力量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各高校不得不重新评估网络的影响力,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意愿表达最为集中的场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的新兴渠道。网络舆论引导不仅创造了一种网络民意碰撞交流表达的新形式,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利用网络分析校园舆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新途径。可以说,网络舆论引导开创了师生沟通交流的新形式。高校当前纷纷通过网络媒介与大学生开展互动,尝试构建了一种双向的沟通互馈机制。通过这种快捷高效的交流,高校的教育与管理能力将得以提升,更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实践来看,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高校党团组织、学工部门建设网站。通过网站宣传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及时传递学校党委、行政部门的决策信息,使广大学生及时掌握学校的决策与意图。
(二)网上公示。高校学生内部的评选评优、各类奖助贷的评定等具体事务往往涉及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将候选或拟推荐名单在校园网内公示,听取广大学生的评议。在制定涉及学生利益的规章制度时,相关部门也将讨论稿公布在校园网内,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
(三)校园网络新闻。高校门户网站将校内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提高新闻信息质量,多报道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多关注高校的改革发展成果,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受到教育与引导。
(四)网络讨论。高校党委、行政的领导成员每年定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就校园内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过QQ群、BBS、校园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开展实时交流沟通,学生可以直接向领导反映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网络舆论引导是高校民主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中国舆论的重心已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转向微博。2011年上半年,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统计的网络热点事件中,18.8%的源头是微博。此前论坛、博客和新闻跟帖作为最主要的网络舆论载体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当前国家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许多的社会问题、矛盾通过网络“暴露无遗”,网络日益成为舆论集散地和放大器,网络舆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趋增强。对于高校而言,利用网络加强舆论引导,可以开辟一条不同于传统管理的新模式,将有助于推进高校民主化管理的进程。
(一)网络舆论引导有助于高校管理阶层真正了解学生的诉求和主张
在高校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高校管理阶层与广大学生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或者说沟通渠道不畅等原因,很多的学生往往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和隐秘性,在校园网上发表在课堂上、在校园里不敢讲的话或者不方便说的话,学生的真正诉求和主张往往体现在那些毫无掩饰的只言片语中。这些言论内容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有虚有实、有真实的表达也有刻意的渲染,但其中表达的信息是第一手资料,高校管理阶层应注重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整理,努力开辟学生利益诉求、主张表达的新渠道,真正让我们的高校领导干部利用校园网络就能开展师生调研就能微服私访。
(二)网络舆论引导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真正的主人,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说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师生联系与沟通。在高校现实学习生活中,由于扩招等原因,师生互不认识,缺乏沟通造成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扩大的趋势。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不能及时地上传,教师对教学反馈信息获取方式除了传统的座谈会、信息反馈会外,缺乏新的有效快捷沟通方式,造成信息冗集,师生之间隔阂加深,极易产生师生矛盾。让教师参与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来的最大优势在于绕开现实交际中的种种限制与不便,让学生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真正平等的、自由的交流沟通。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消除学生的自卑羞涩感,使得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三)网络舆论引导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需要。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平台,因其具固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特点,高校党委行政的决策,特别是涉及到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往往在出台前或征求师生意见的过程中,这类话题经常成为校园网络舆论的中心议题。广大师生利用校园网、校园BBS、QQ群、聊天室、微博、电子邮箱、百度贴吧和网络民意调查等形式进行讨论、辩论,将相关决策的利弊进行剖析,这一过程也是广大师凸显主人翁精神的过程。高校管理层要用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舆论,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对网民们提出的正确之处要坚持,不足之处要虚心接受及时改进,做好解惑工作。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是新生事物,高校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也需要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根据调查研究,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亟待提高
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通过网络舆论来引导、改变网民的意识, ,进而影响网民的言行。,使网民按照引导者制定的路线、方针、意图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的能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互联网新知识,学习运用新兴网络工具的积极性并不高。相当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技术的掌握还满足于编辑文本、下载资料信息的阶段,既不会使用QQ群,更不知道注册运用微博。究其原因,既有来自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相关培训没能及时跟进以及培训内容滞后等外部因素。
(二)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要能听取学生意见
校园网络舆论主要针对的是校园中发生的人与事,言论往往尖酸刻薄,针对时弊,口诛笔伐,口无遮拦。个别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一现象很反感,不习惯于被学生们评价与监督。往往校园网中出现自己不愿意听、所谓影响了学校形象的言论时,首先想的不是调查实际情况,做好解释引导澄清工作。而是封闭ID、删贴、甚至关闭网站,使得小问题演绎成大矛盾,当前部分高校用封闭校园百度贴吧的方式代替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正是缺乏正确网络舆论引导观念的表现。
(三)网络舆论引导主体不明确,缺乏合力
根据我们对部分高校的调查了解,当前还没有高校确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管理部门。各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还处于被动状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高校启动应急预案时,宣传部门、学工部门、社团、高校辅导员往往偏重于实际问题的处理,轻视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在日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领导机构、没有工作机制、没有组建相应的专兼职队伍,主体不明确,各自为阵,没能形成合力。
四、提高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社会中人们在了解掌握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有效地运用网络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修养与技能。它包括敏锐的网络识别意识、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熟练的网络运用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等等。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应对当前互联网这一“双刃剑”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回归真实走上正轨的良策。要将网络素养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像重视专业教学一样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只有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繁杂化的网络世界里作出正确的选择,发出自己正确的声音,才能辩证客观地面对网络舆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来,既是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主体,也是舆论引导的主体。
(二)畅通校园网络诉求渠道
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参与者往往都是有意见要表达,有问题要反映。相比传统的提意见,写检举信方式而言,参与者们更愿意团结起来选择网络来传达自己的声音,这些参与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或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把他们作为有思想、有想法,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个体来看待,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倾听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把校园网络舆论看作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排气孔”和“减压阀”。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整套上下传达畅通的网络诉求渠道,分离网络舆论引导的压力,改变引而不导的局面。
(三)将网络舆论引导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团组织、社团等机构的作用。将网络舆论引导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网内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时要设置网络舆论引导平台,要开展校园网络舆情分析,要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发展动态,把握网络舆论宣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们所关心的问题或议题,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组织撰写有深度、有说服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网络评论性文章,把握学生网络舆论导向,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氛围。这样既开展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向正确轨道发展,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四)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
根据不同类型、性质的网络舆论形态所采取的引导方式也不尽相同。当前高校开展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主要采用说服和议程设置两种方式。说服是指通过传递视听信息有意识地对接受者的言行施以影响,使接受者按照信息发出者的要求自愿地改变其态度或行为。说服方式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需求出发展开,具有很强的理想思辨色彩,是当前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议程设置是媒体传播研究的范筹。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议程的设置选题要得当,要能形成多个网络舆论兴奋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网络舆论的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特征,引导整个网络舆论参与者改变原有状态,朝着预期引导的方向发展。这一方式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舆论引导方式也将由单一式向综合式方向发展。
(五)网络舆论引导与网下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
网络舆论是网民针对某些现实问题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具有相对一致性的意见和情绪总和,其载体虽然集中于网络论坛,网络新闻跟帖和微博等,但网络舆论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折射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社会两个世界里,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以虚拟形式存在,其现实特征被屏蔽,但其在网络世界的言论往往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其思想状况。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占领网络,参与网上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引导。但是网络虚拟问题的根源仍在现实世界,网络舆论引导不能包治百病,许多问题还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是在网下解决。譬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满意,对学校课程设置有质疑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好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也就顺畅多了。
近些年来,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应该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当前部分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应对网络舆情和舆论引导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提高认识,不断探讨新的引导方式方法。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能否规范化、制度化,并取得实效,是决定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6/26/content_8442547.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The Exploration on College Campus Network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HU Ming-hu; JING Hong-yan
(Xiangn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Chenzhou Hunan 423000, China )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work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has posed a severe challenge to all aspects of the educators of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ncluding educational theory, idea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he majo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have an urgent need to change the concepts, and must fac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to innovativ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public opin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the ability to boot, Only by doing so, campus network can become really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bringing together the wisdom of students, to ease an important medium of student grievances, and a good platform and a good helper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浅析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 篇7
一、校园网网络安全
校园网络安全, 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两方面。一方面, 保证校园网络系统中的各硬件设备正常运行, 避免损坏、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以及网络软件系统平台的安全, 这也是校园网正常运行的基础。另一方面, 对网络中的信息数据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保证网络中数据的安全, 避免相关数据信息发生被窃取、篡改等非法现象, 对处理这些数据的信息系统、应用系统和管理的安全。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是使学校各部门工作正常、有效进行的保证。
二、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1、网络设备的安全
(1) 网络硬件设备的安全。
网络硬件设备安全, 主要指水灾、火灾、静电、雷击等环境事故, 电源故障, 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 设备被盗, 以及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等安全。它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 这个只要加强网络设备和机房的使用管理, 相关安全风险是可避免的。
(2) 网络软件系统平台的安全。
软件系统的安全, 主要是指整个网络操作系统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虽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 但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操作平台进行安全配置、对操作和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选择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平台前提下, 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 确保用户的合法性, 并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
(3) 校园网的服务器攻击。
经常会有不文明使用校园网行为, 甚至攻击校园网行为时有发生, 主要为用户对学校服务器频繁发送恶意请求包。服务器是学校网络资源及服务的载体和运行平台, 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牵系着整个校园网的使用, 关系着全体校园网用户的切身利益, 举足轻重, 受学校规章和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恶意的攻击行为或探试行为都会严重影响服务器的运行。
2、网络信息的安全
(1) 不健康信息的威胁。
大多数高校的校园网是直接连入公网的, 但是公网潜在着无法预测风险和威胁, 公网里存在的色情、暴力和反动信息, 对于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学生的身心健康伤害极大, 不健康信息会借助网络这一方便的传播工具侵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2)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校园网络安全的一大杀手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变种更新速度快, 攻击方式呈现多样化。由于校园网络的薄弱环节比较多、校园网络系统软件存在着漏洞, 容易被网络病毒利用这些破绽来侵人到网络的主机大肆发起攻击。网络病毒的通性都是具有很强的繁殖或再生机制、传播速度极快。加上病毒的发作时间可以调节, 大大地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检测负担。
(3) 应用系统的安全。
应用系统涉及面很广, 以目前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E-mail系统来说, 应用的安全性包含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 应用系统是不断发展且应用类型是不断增加的, 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也是一个随网络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有些特别重要的信息, 如学校学生成绩、学生档案、教师档案、学校财务等, 需要对内部进行保密的, 可以考虑在应用级进行加密。
3、网络管理的安全
管理是网络安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网络使用人员的安全威胁包括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技能的缺乏等。由于系统设置错误、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是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隐患, 如操作口令的泄露、磁盘上的机密文件被人利用、临时文件未及时删除而被窃取、将自己的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 有意无意泄漏他们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 而管理上却没有相应制度来约束, 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三、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策略
1、网络设备安全对策
一方面, 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 包括设备的防盗、电源保护, 保证系统和设备的正常工作等。要保护计算机、校园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线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搭线攻击, 确保硬件的安全, 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转还会受到静电干扰及周边环境的强电磁场干扰, 因此要将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放在宽敞、独立的空间, 免除电磁场的干扰。
另一方面是网络软件系统平台安全, 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 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 设置防火墙实现内外网的隔离与访问控制, 及时安装软件补丁程序, 及时修复系统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减少利用软件的漏洞来攻击网络、危害网络的现象。
2、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在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病毒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中的最重要一环。
(1) 架设硬件防火墙, 选用合适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并及时更新。现今的杀毒软件层出不穷, 根据计算机的配置, 较为高端的计算可配置如卡巴斯基等需要高内存, 高主频的软件, 其杀毒能力非常强大。一般配置的计算机可以选用东方卫士、金山毒霸、360杀毒等杀毒软件, 占用资源少, 运行较快。
(2) 及时安装各种系统漏洞补丁及程序补丁, 拒绝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打开引诱类程序。尽量购买正版产品, 并安装各类软件之前预先杀毒, 那样可以减少病毒的感染率。QQ, MSN等聊天工具及其大量电子邮件都是不法分子传遍病毒的方式, 一般他们会在病毒类程序打上一个引诱的名字, 如“好用的程序”、“好看的图片”等等, 打开此类程序前要小心谨慎。
(3) 快速隔离被感染的计算机, 利用VLAN进行区域隔离。若有部分计算机已经被病毒感染, 则要及时断开已被感染的计算机网络接口, 使其不再感染到其他计算机, 再用适当的方式把病毒清除。对校园网中的各个区域, 可以使用VLAN技术进行虚拟区域分配, 如果某个区域出现难以清除的大面积病毒感染, 则不影响其他的虚拟局域网。
3、网络管理安全对策。
高校组建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同时, 应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机制及严格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 如《计算机网络使用规定》《口令字及账户管理规范》等, 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 提高学校网络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要规范网络使用人的行为, 使网络设置规范、人为操作无误、保证用户名及密码的安全, 防止其他人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对校园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
小结
综上所述,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等单个系统, 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 针对影响其安全的主要因素, 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并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 加强管理, 建立一套真正适合校园网络的安全体系, 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吕文光.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19) .
[2]刘文.高职校园网络安全研究[J].软件导刊, 2011 (7) .
[3]杜海涛, 方凯.浅谈校园网络安全及对策[J].科学时代, 2011 (8) .
[4]马玉军.浅谈校园网络安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9) .
也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篇8
一、网络文化中的校园网络文化
当前,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风暴所席卷,
其次,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另一方面,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网络空间为大
这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构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风景。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个性十足的“客”文化、集大成的文化、强势的文化、增大社会风险的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大学的传统教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网络、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校园逐步形成。大学教育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改革。
大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以其神奇的力量改变着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论,改变着校园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全忠.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国防,2000,(10).
[2]许庆书,周艳玲.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3]王树平.谈大学生国防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优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的学习环境和手段,同时,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是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带来广阔自由,又引发失律失范。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革命的新表征。因此,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而是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文化的挑战。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发展机遇,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软件、学科等方面入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二、校园网络文化遇到的问题
首先,在思想方面,由于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年人来说,其欺骗性和蒙蔽性是很大的。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网络是开放的、国际化的、自由的、民主的,不同价值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存有不少“垃圾”。这些内容往往与我们的国情、我们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事实上,西方一些信息大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加速发展信息网络,将其创制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进而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垄断着国际新闻发布渠道和几乎整个世界舆论,通过因特网向世界全方位地倾销自己的文化,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垃圾信息污染也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消极面。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些黄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借助互联网而广为流传。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极易动摇和破坏大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另外,一些青年人上网成瘾,也是网络文化带给校园最大的弊端之一。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学生有上网成瘾的倾向,网络中的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地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的几点建议
1. 弘扬“红色教育”,增强学生的分辨力。
面对多元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存的网络环境,教会选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首先要着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传统的德育强调对既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和接受,所用的方法是说教、榜样、说服、限制性鼓励等,这种缺乏人性所需要的自由探究、审慎思考和理性的观念,扼杀了德性的全面发展。而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多元道德价值观并存,价值观冲突不可避免。个体必须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各种道德和价值观,根据所处的文化背景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其次教育者要正确引导。我们强调教会学生进行选择,并不是倡导相对主义价值观,而是在教师正确引导下自主地做出选择,把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变为主体自主选择、自主建构的过程。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主体批判思维的建立,学会适应社会的主动选择,是青年学生走向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
2. 借助校园网络的平台,对学生进行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
这些年来我国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流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应该借助这个平台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即坚持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的”,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坚决删除“黄色的”,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的”,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众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进而营造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立健全网络管理队伍,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建立强有力的网管队伍,对学生用户上网进行IP地址和身份记录,关注BBS上一些重要信息,掌握学生网上动态,并发布一些积极的信息,趋利避害,积极引导,让校园的网络天空一片蔚蓝。
3. 开展丰富有效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在校园中提倡文明上网。
首先,挖掘学校网站功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设旨在解决当代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困惑、促进教学互动的校园网络论坛,以贴近学生实际来吸引学生,以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来激励学生,以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来影响学生,建设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校园网络论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交互氛围,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的制度,通过校园网站和论坛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开展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就读书与上网的关系展开讨论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其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我们应该逐步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开辟若干个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网络论坛建设,激发学生参与网络交流的热情,通过交流,让学生释放心理负荷,寻找自信源泉。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舞台,给教师们提供了走进学生心灵的新途径,也成了师生交流感情的桥梁。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曾经说过:“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兴利除弊,为我所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指导和引导,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越,毛建青.“网络社会”与学校德育工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56-59.
[2]衡均.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和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7):8-12.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篇9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 尤其是高校校园网上的网络应用变得越来越多, 在带来了巨大信息量的同时, 网络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盗取和破坏的可能, 校园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校园网络安全从技术上来说, 主要由防入侵、防火墙等多个安全技术组成, 单个技术都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全方位的安全。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PKI技术等, 以下就此几项技术分别进行分析。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 最初是针对Internet网络不安全因素所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顾名思义, 防火墙就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影响的内部网络屏障, 其目的就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未经授权的访问。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 (Security Gateway) , 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政策、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防火墙就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或硬件。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 能将所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其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 那么, 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 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 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 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再次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 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 从而降低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2 入侵检测技术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 入侵检测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 (signature-based) , 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 (anomaly-based) 。
对于基于标识的检测技术来说, 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的事件的特征, 如网络数据包的某些头信息。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
而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 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 (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 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 , 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 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两种检测技术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非常大的差异。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的核心是维护一个知识库。对于已知的攻击, 它可以详细、准确地报告出攻击类型, 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 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无法准确判别出攻击的手法, 但它可以 (至少在理论上可以) 判别更广范、甚至未发觉的攻击。
3 PKI技术
PKI (Publie Key Infrastucture) 技术就是一个用公钥概念和技术实施和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安全基础设施。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设施是提供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的系统或平台, 目的是为了管理密钥和证书。一个机构通过采用PKI框架管理密钥和证书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PKI主要包括四个部分:X.509格式的证书 (X.509V3) 和证书废止列表CRL (X.509V2) ;CA操作协议;CA管理协议;CA政策制定。一个典型、完整、有效的PKI应用系统至少应具有以下5个部分:
(1) 认证中心。认证中心CA:CA是PKI的核心, CA负责管理PKI结构下的所有用户 (包括各种应用程序) 的证书, 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信息捆绑在一起, 在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 CA还要负责用户证书的黑名单登记和黑名单发布, 后面有CA的详细描述。
(2) X.500目录服务器。X.500目录服务器用于发布用户的证书和黑名单信息, 用户可通过标准的LDAP协议查询自己或其他人的证书和下载黑名单信息。
(3) 高强度密码算法。具有高强度密码算法 (SSL) 的安全WWW服务器Secure socket layer (SSL) 协议最初由Netscape企业发展, 现已成为网络用来鉴别网站和网页浏览者身份, 以及在浏览器使用者及网页服务器之间进行加密通讯的全球化标准。
(4) Web (安全通信平台) 。Web有Web Client端和Web Server端两部分, 分别安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通过具有高强度密码算法的SSL协议保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身份验证。
(5) 自开发安全应用系统。自开发安全应用系统是指各行业自开发的各种具体应用系统, 例如银行、证券的应用系统等。完整的PKI包括认证政策的制定 (包括遵循的技术标准、各CA之间的上下级或同级关系、安全策略、安全程度、服务对象、管理原则和框架等) 、认证规则、运作制度的制定、所涉及的各方法律关系内容以及技术的实现等。
4 结束语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许多方面, 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 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 而不是万能的。因此只有严格的保密政策、明晰的安全策略才能完好、实时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证性, 为网络提供强大的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浅谈校园网安全技术[J].青海社会科学, 2008 (3) .
[2]邹丽英, 孙小权.浅谈校园网络规划中的安全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4) .
[3]杨竣辉, 黄婵.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 2006 (7) .
[4]方胜.防火墙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 (26) .
浅谈高校校园网络安全 篇10
1 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1 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病毒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害网络信息的安全,给世界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全球已发现的病毒达数万种。近年来如CIH、梅利莎(Melissa)、红色代码(Code Red)、SQL Slammer、冲击波(Blaster)、大无极.F(Sobig.F)、贝革热(Bagle)、My Doom、Sasser、蠕虫都是传播极广泛,破坏巨大的病毒。病毒也向着更加隐蔽和更能对抗反病毒手段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借助日益多样化传播手段,使得各种形式的病毒传播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大。与Internet相连接的校园网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病毒的侵害。计算机病毒入侵系统以后,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校园网络进行破坏和传播:数据破坏和删除、后门攻击、拒绝服务、垃圾邮件传播。病毒通过这几种方式的传播和破坏会对校园网络照成线路堵塞和数据丢失损毁,对校园网络安全产生重大的威胁。
1.2 Internet不良信息的传播
大部分的校园都已经与Internet网络相连接,目前Internet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有关色情、暴力内容的网站泛滥。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学生的危害很大。如果安全措施不好,不仅会有部分学生进入这些网站,还会使这些信息在校园内传播。
1.3 黑客的入侵
校园网络的入侵分成两种:外部入侵和内部入侵。
外部入侵是有一些人出于好奇心,蓄意破坏和为了使自己获得某种非法利益等目的,利用网络协议,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以及管理上的疏漏非法访问资源、删改数据、破坏系统。而校园网中,很多行政和教学单元的电脑中存有涉及机密的文件,比如试卷、学生成绩等。在拒绝服务(Do S)攻击在Internet上活动猖獗的时候,大部分攻击都是利用这些主机在管理上的松懈来达到发动攻击的目的,同时也隐藏了自己。这些行为给校园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损害了高校的声誉。
内部入侵大部分是由学生造成,Internet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很多网站都能获得黑客入侵知识和黑客软件的下载,学生做为朝气蓬勃的群体,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获取知识和工具后很可能对校园网络进行入侵,他们给校园网络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外部入侵更大。
1.4 操作系统漏洞
高校大部分网络服务器都是使用采购设备所搭配的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自身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计算机病毒就是针对这些漏洞产生的,黑客也会利用其中的部分漏洞进行入侵。修复漏洞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复服务器很可能因为病毒侵害和黑客入侵瘫痪,给校园网络造成重大的危害。
1.5 硬件问题
校园网需要各种设备的支持,一般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管理困难。如室外通信光缆、电缆等,分布范围广,不能封闭式管理;室内设备也可能因人为发生被盗、损坏等情况。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使整个校园网络无法正常运转。
1.6 缺乏安全评估
校园网常常成为网络攻击者的目标,只要有少量的机器对校园网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就能使整个校园网瘫痪。由于学生在校园网可以随意使用Internet,当学生机器中了病毒又不会处理,会导致整个校园网运行速度减慢,甚至交换机等一些网络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学生无意或有意设置本机IP为网关或交换机等设备的IP,导致部分或全部网络不能正常工作。这些安全问题可总结为信息安全、黑客攻击和口令入侵、计算机病毒泛滥、滥用IP、网络流量过载等。因此网络安全需要控制,在控制之前需要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信息风险评估。高校往往缺少校园网的安全评估,在遇到以上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2 采取安全控制策略
2.1 硬件安全策略
硬件安全是网络安全最重要的部分,要保证校园网络正常,首先要保证硬件能够正常使用。通常情况下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减少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对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资源的破坏,减少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灰尘、供电系统、外界强电磁干扰等)对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可靠性造成的不良影响。
从硬件选择上考虑:1)选用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多核处理器的服务器;采用服务器UPS电源,为系统连续稳定的运行提供不间断的原动力;2)规划校园网时,中心交换机应考虑采用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技术可以完成常规交换机的网络连接功能,又可以解决局域网网段划分问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3)在存储设备上,由于服务器读写硬盘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在选用存储设备上,应尽可能地购买性能较好、高稳定、高读写速度的设备。
2.2 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方面的策略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或访问。包括入侵监测控制策略、服务器访问控制策略、防火墙控制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2.1 防火墙控制策略
防火墙控制策略维护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手段。防火墙是具有网络安全功能的路由器,对网络提供的服务和访问定义,并实现更大的安全策略。它通常用来保护内部网络不受来自外部的非法或非授权侵入的逻辑装置。目前防火墙产品按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种:1)包过滤防火墙: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根据网络管理员设定的访问控制清单对流经防火墙信息包的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封装协议和端口号等进行筛选;2)代理防火墙:代理防火墙与其他类型的防火墙相比安全系数更高,在计算机和代理服务器之间会建立起一个连接,这是作为一个媒介,并且是新的系统节点,用来进行询问和监测。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两个系统之间的直接连接,使得袭击者更加难以发现网络的真实端口,因为他们永远都不能够获得直接由目标系统传送的数据包。缺点是以速度和功能方面的缺失为代价的,因为代理防火墙会使得网络支持的许多应用程序的运转受到限制;3)状态检测防火墙:又称动态包报过滤,是传统包过滤上的功能扩展。状态检测防火墙在网络层有一个检查引擎截获数据包并抽取出与应用层状态有关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决定对该连接是接受还是拒绝。这种技术提供了高度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4)智能防火墙:不同于其它的传统防火墙,并不是每个进程访问网络都要询问用户是否放行。对于正常程序和准确判定病毒的程序,智能防火墙不会询问用户,只有不可确定的进程有网络访问行为时,才请求用户协助。有效克服了传统防火墙技术频繁报警询问,给用户带来困惑以及用户因难以自行判断,导致误判、造成危害产生或正常程序无法运行的缺陷。
根据防火墙控制策略目标,规划设置正确的安全过滤规则,规则审核IP数据包的内容包括:协议端口、源地址、目的地址、流向等项目,严格禁止来自公网对校园内部网不必要的、非法的访问。总体上遵从“不被允许的服务就是被禁止”的原则。将防火墙配置成过滤掉以内部网络地址进入路由器的IP包,这样可以防范源地址假冒和源路由类型的攻击;过滤掉以非法IP地址离开内部网络的IP包,防止内部网络发起的对外攻击。在防火墙上建立内网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防止IP地址被盗用。在局域网的入口架设千兆防火墙,建立第一层的安全屏障VPN保证了管理员随时能够安全接入数据中心。定期查看防火墙访问日志,及时发现攻击行为和不良上网记录。允许通过配置网卡对防火墙设置,提高防火墙管理安全性。
2.2.2 入侵监测控制策略
入侵监测控制策略就是使用入侵监测系统对网络进行监测。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专业上讲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IDS是一个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必须流经的链路上。即使一个系统中不存在某个特定的漏洞,IDS系统仍然可以检测到相应的攻击事件,并调整系统动态。显然,我们无法完全预防计算机系统受到破坏,但是一旦计算机系统被攻击,我们能够立即实时地检测到攻击并采取相应行动,至少可以防范日后进一步的攻击。入侵检测技术对于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IDS也有自身的缺陷。1)检测速度慢,难以适应网络通信的要求。在IDS中,截获网络的每一个数据包,并分析、匹配其中是否具有某种攻击的特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系统资源,大部分现有的IDS只有几十兆的检测速度,随着百兆、甚至千兆网络的大量应用,完全考IDS检测、记录和报警是不现实的;2)基于模式匹配分析方法的IDS将所有入侵行为和手段及其变种表达为一种模式或特征,检测主要判别网络中搜集到的数据特征是否在入侵模式库中出现,因此,面对着每天都有新的攻击方法产生和新漏洞发布,攻击特征库不能及时更新是造成IDS漏报的一大原因。而基于异常发现的IDS通过流量统计分析建立系统正常行为的轨迹,当系统运行时的数值超过正常阈值,则认为可能受到攻击,该技术本身就导致了其漏报误报率较高。另外,大多IDS是基于单包检查的,协议分析得不够,因此无法识别伪装或变形的网络攻击,也造成大量漏报和误报。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IDS与防火墙的互动。配置IDS安全策略,设置响应对象为防火墙,同时指定防火墙的地址及认证密钥,由IDS向防火墙发起连接。防火墙的访问控制是通过顺序匹配过滤规则实现的,过滤规则中包含了各个控制域和动作,例如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端口、协议类型和采取的允许或拒绝的动作。当IDS产生需要通知防火墙的安全时间时,通过发送约定格式的数据包,传递必要的互动信息。动态设定防火墙策略,对攻击的源头进行封堵,并将结果以约定格式的数据包反馈给IDS大大提高整体防护性能。
2.2.3 服务器访问控制策略
服务器和路由器这样的网络基础设备,避免非法入侵的有效方法是去掉不必要的网络访问,在所需要的网络访问周围建立访问控制。限制如日期、echo等这些简单的TCP协议。因为很多网络测试工具可以利用这些特定的协议,对网等实施DOS入侵。另外对用户和账户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一是要限制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的数量和给用户授予其所需要的最小权限。二是取消默认账户不需要的权限选择合适的账户连接到数据库。
2.3 病毒防护策略
高校的大部分计算机斗都是使用Windows系统,而Windows系统本身还存在大量的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里的大部分都是针对这些漏洞设置的,所以对校园网络的影响也超过其他校园网络问题。病毒主要由数据破坏和删除、后门攻击、拒绝服务、垃圾邮件传播几种方式的对网络进行传播和破坏,照成线路堵塞和数据丢失损毁。那么建立统一的整体网络病毒防范体系是对校园网络整体有效防护的解决办法。1)安装统一的网络杀毒软件对网络进行监管。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实现远程异地集中管理防病毒软件的安装、维护、病毒定义码和扫描引擎的更新升级、网络防病毒策略的配里、报警的集中管理、定时调度、隔离、实时扫描和监控等目标;2)对邮件服务器实施统一管理和病毒扫描,杜绝病毒通过邮件传播;3)通过文件监控、网页监控、邮件监控、注册表监控、引导区监控、漏洞攻击监控对网络系统内的各个服务器、客户机进行全面病毒监控防范,监视病毒可能的来源;4)集中病毒报警和报告,包括感染节点的主机名、地址、病毒名称、清除情况、被感染文件的路径等报告导入数据库,方便管理员统计和查询,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毒和杀毒的策略。5)制定客户端强制保护,设密码保护,防止内部用户修改防毒策略或删除杀毒客户端程序,影响网络的整体防护。6)统一集中更新最新系统补丁,减少病毒通过计算机漏洞感染计算机的机会。
2.4 不良信息的防护策略
Internet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校园网络因为Internet连接,学生有可能无意中接触这些信息而在校园网上传播,造成恶劣的影响。可以安装非法信息过滤系统,设置非法IP过滤和非法字段过滤有效屏蔽Internet上的不良信息。
2.5 建立安全评估策略
校园网络安全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和其他网络安全技术,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各种安全技术与管理手段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校园网络系统。使用安全评估工具是进行安全评估的一种手段,可以对各方面进行检测和反馈信息收集,进而制定策略。常用的工具包括:1)信息收集类:嗅探工具、端口扫描工具等;2)系统安全分析类:主机操作系统配置检查工具/主机系统审计工具、完整性检测工具、日志分析工具、协议分析工具、远程脆弱性/漏洞工具等;3)应用安全检测类:源代码扫描工具、IDS工具、防火墙测试工具、路由器测试工具、交换机测试工具、Web测试工具、E-mail安全测试工具、数据库安全测试工具、CGI安全测试工具等;4)攻击测试类:密码破解工具、会话劫持/欺骗工具、系统权限提升工具、拒绝服务工具、缓冲区溢出攻击工具、拨号工具、蠕虫检测工具、病毒检测工具等;5)系统评估类:评估指标库、评估知识库、评估信息库、评估统计算法、评估模型库等。定时或随时进行网络安全策略的检查,及时反馈安全信息,针对漏洞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制定相应安全策略确保网络的安全有效性。
3 结束语
高校校园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高校校园的网络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而涉及到管理和技术等方方面面。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各种安全技术与管理手段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校园网络系统。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高校最先提出了信息化口号,并将之付诸行动。高校信息化使所要处理的相关信息也在迅速地膨胀,如教务管理信息化、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等。因此各高校都在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以此来管理数量庞大的信息。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高校网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控制策略。
高校校园无线网络 篇11
摘 要:当前,高校校园网在网络规划、建设规模、投资主体、资源共享、运营模式等领域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尝试,但还不足以解决高校校园网络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对校园网络运营模式的合理选择,对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从高校校园网络运营传统模式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高校授权运营商共同运营校园网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高校;网络运营;社会化;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21-02
高校校园网络的构建和运营极大地改变了高校生活及管理方式,提高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增强了整体竞争力。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输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校园网络传统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科研及管理需求。所以,我们急需突破自主运营校园网络的局限性,探寻一种全新的网络运营模式,以促进高校发展,构建校企共建的全新网络平台。
一、校园网络概况
众所周知,无论是云计算、物联网,抑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架构如果没有可靠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常熟理工学院投入2500万元独立进行校园网建设,已建成了以科研、教学、办公、互联网服务综合一体化的校园网络,万兆主干网络覆盖全校,出口带宽2.1G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28100 个,有线网络全面覆盖所有教室、宿舍和办公室,公共区域无线网覆盖比例为92.5%,为广大的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传统自主运营模式的优劣
常熟理工学院校园网采用自主运营模式,就是校园网由学校独立建设,设备、线路的管理和运维由学校承担,校园网用户的开户、收费、技术支持由学校自己进行,运营收入用于校园网设备和线路的维护和更新。自主运营校园网的好处是:①确保学校对校园网的管理、运营的主动权,完全可以做到校园网可管、可控,实现对校园网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②高校自主运营校园网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益,最大化地服务于高校的教科研和管理,使高校利益最大化。因为高校对自身的需求比较了解,再加上高校的运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能为师生员工提供免费的或者仅收取较低费用的互联网服务,因此能更好地在校园内普及互联网的应用;③高校拥有运营带来的所有收益;④高校保证了校园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以很好地将本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想法贯彻下去,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高校自主运营校园网的不足之处日益彰显:①校园网是高校的基础设施,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校园网各种设备的折旧率高,更新速度快,校园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对高校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不可避免地受到经费问题的困扰,难以实现“以网养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②高校需要租用运营商的线路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出口资源掌握在几个通讯运营商手里,每月支付出口带宽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随着各种网络应用的普及,用户对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多,现有出口带宽已处于满负荷运载状态。因学校自主经营网络,无形中就和运营商成了竞争对手,因此学校出口就很难再扩容,即使扩容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③运营商迫切进入校园造成管理难以全面覆盖,部分学生游离于管理之外,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校园网晚上统一断网。有学生为了逃避统一管理,私接其他运营商网络,据统计,常熟理工学院大约有3000名左右的学生游离于学校统一管理之外,给学生管理和网络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三、新型授权运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自主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学校提出了新型校园网运营模式,即:在统一认证平台下授权运营商共同运营校园网,实现有线、无线统一认证和管理,运营方式采用和运营商对接的模式,学校通过SAM和运营商BOSS设备对接,学校和运营商均能实现对用户的开户等功能,实现校园网账号和运营商账号的对接,学校、运营商通用一套账号,并可以根据开通的运营商账号采用不同的计费策略进行收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运营商访问互联网,而运营商提供免费带宽供教工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使用。运营商对接如图1所示。
认证计费流程:校园网内部用户发起802.1X认证, RG-SAM收集用户认证信息后,通过Radius proxy协议将用户的认证请求和计费请求报文转发给运营商CRM处理。同时RG-SAM在判断用户是否可以访问校园网的同时,将下发必要的用户接入控制消息和记录用户在线信息。新型授权运营模式下的网络出口拓扑图如2所示。由表1数据可知,通过运行,新型运营模式显现出以下优点:①满足了学生对网络多样化选择的需求。自主运营模式下,学校采用计时的方式进行计费,学生只有校园网出口,方式单一。目前三家运营商共同接入校园网,提供多样化服务供学生选择,同时学生可以免费访问校内资源和学校购置的校外电子资源;②保证了学校教科研和管理的网络需求。授权运营设定了准入门槛,运营商各提供一条免费的千兆出口带宽供教师在校内使用,极大满足了学校核心业务对网络的需求。自主运营模式时,全校两万名师生共享2.1G出口带宽,在新型运营模式下,全校师生共享25.1G,学生用户独享10-100M出口带宽,学校师生上网速度得到了极大改善;③校园网完全自主管控。具体部署中,实现全校“统一门户、统一账号、统一运营、统一管理”。配合规范化教学秩序,针对时间段、接入区域、用户身份类型等方面信息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特殊时期进行特殊管控;④实现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以现有的网络设备和线路换取一定的社会资源,用于改善校园网建设,达到了“以网养网”的目的,实现了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校园网运营是一个服务和利益的矛盾共存体,任何一个运营模式均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客观分析,辩证的看。任何一种校园网运营模式对学校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利的一面。校园网运营模式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的过程,在特定时期可以选择相对适合的运营模式。高校在选择校园网运营模式时应有所取舍,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资源,实现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富华,彭钢.高校校园网运营模式比较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12):74-75.
[2]李杰,钱真坤.高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若干问题分析[J].软件导刊,2014(4):114-115.
[3]杨传斌.校企共建校园网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思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9):30-31.
某高校校园网络架构设计探讨 篇12
近几年,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校园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逐渐复杂,入网用户数量快速增加,因此只有构建合理的校园网络架构方能保证校园骨干网络的高性能和稳定可靠运行。校园网IP地址紧缺,一些非法用户主要采取盗用合法用户的IP地址上网,这将严重影响合法用户的权益,扰乱网络的正常运行。高校的IT体系建设甚是复杂,各种网络设备、服务及应用系统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采用原有人工分散的简单管理办法,无法集中掌握IT基础设施的分布和实时运行情况。
2 校园网设计方案
2.1 整体架构
在整个校园网的架构设计中,采用核心边缘设计,以核心交换区为中心,该区域作为其他区域的交换枢纽,其他作为边缘接入,这样的架构设计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扩展性)。由于每个区域的安全功能和详细的路由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功能进行定义,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应用或者整个区域的情况下进行网络的增强或强化。因此将校园局域网划分为4大功能区域(Zone),分别是核心交换区(CR Zone)、数据中心区(DC Zone)、楼层汇聚交换区(FP Zone)和终端区(EQ Zone)。图1为校园网总体架构拓扑图。
2.2 逻辑分层设计
核心交换区作为整个局域网的核心连接不同的功能区域,实现数据的高速转发。核心区采用2台高性能的3层交换机(EX8208-BASE-AC),它与各汇聚层模块缺省都采用三层互连,与各终端区之间的连接采用二层互连,与数据中心交换区通过防火墙连接,通过万兆多模接口采用以太网链路聚合方式连接。
数据中心区是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核心区域,负载着众多的数据与服务。它由4台汇聚交换机连接组成,采用虚拟机框群集技术相连接,各交换机之间由两条专用的VC线相连。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与数据中心区的汇聚交换机之间采用防火墙隔离,防火墙和交换机之间采用万兆以太网光纤口互联。
楼层汇聚区有2台3层交换机(瞻博EX4200-24F),采用2条千兆线路捆绑后组成汇聚层,汇聚层交换机采用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组成以太网通道,各终端通过千兆以太网口直接接入汇聚层交换机。
终端区各楼层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接入核心交换区,它主要提供各楼层中网络终端接入。终端交换机通过VLAN定义实现接入的隔离,并为服务器提供网络接入。
3 校园网IP地址及VLAN的规划
IP地址唯一标识互联网上的一台主机,它在IP数据报头中出现。一个IP地址由4个字节组成,为32 Bit,每个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用于标识网络的网络地址和用于标识网络中主机的主机地址。 IPV4协议采用点分十进制方式表示IP地址。以某校的C类地址210.31.106.0/24为例,不分子网的屏蔽码为255.255.255.0,对应的网关为210.31.106.253。由于办公地点的搬迁和校园网用户数目的不断增加,为避免IP冲突,需要对原有的IP地址及VLAN进行重新规划分配。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网络用户可以越过地域障碍,实现在一个局域网中快速安全的通信。我们根据学院部门的实际需要划分子网,每个部门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局域网。表1为子网地址的划分与范围实例。
4 校园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一个良好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网络结构,预防和及时排除故障,减少网络的维护费用。由于本网采用的网络设备产品不止一家,这些厂商又都无法提供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因此必须提供一个符合SNMP标准的网管系统,以保持对所有网络设备的整体状态实时在线监控管理。
网络管理模型由网络管理工作站(管理器)、被管节点和通信协议组成。管理器用于执行网络管理操作以监视并控制代理系统。SNMP代理是驻留在被管节点中的应用程序,代表对象执行管理器请求的网络管理操作。图2简要说明了管理器和代理使用SNMP进行通信的交互操作原理。
当一个设备开启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后,则该设备中的MIB(管理信息库)表被打开,网管通过主动轮询机制去获取MIB表中的一些信息。MIB表中记录了设备的很多指标参数,通过OID(对象标识)节点值去进行标识。例如:设备的型号、厂家、CPU的利用率,用OID标识出来就是:1.3.6.1.4.1.222.1.2.3,内存利用率同样也是通过OID的一串数字表示,每个端口的状态和流量也都如此。图3为某校网络设备使用SNMP协议获取到的物理拓扑根图。
5 结论
本论文结合某高校校园网建设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校园网络的总体架构及逻辑分层设计。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分成核心交换区、数据中心区、楼层汇聚交换区和终端区4个区。网络扩展时,核心层架构保持不变,接入层可以随接入需要扩展。IP地址子网段的划分及VLAN的实现避免了IP的冲突和病毒大范围的攻击,网络设备的在线视图管理改善了信息中心运维人员的管理方式,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
摘要:分析了某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合适的校园网络体系结构,调整了IP地址及VLAN的划分。运用目前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对网络设备形成了直观的物理拓扑图,帮助运维人员从全局上实时掌握整体网络运行状况,提高运维效率。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架构,VLAN,网络管理,SNMP
参考文献
[1]赵卫.咸阳师院网络架构及安全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18-21.
[2]刘晓辉,李利军.局域网组网大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赵刚,王朝斌,郭春丽.浅谈校园网IP地址设计原则[J].西昌学院学报(自科版),2011,25(3):40-41.
【高校校园无线网络】推荐阅读: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论文07-22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研究06-29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07-01
高校无线校园网建设10-01
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09-12
高校校园危机05-24
高校校园秩序08-05
高校校园足球09-03
高校人文校园09-21
高校校园舞蹈教育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