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精选12篇)
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 篇1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税务干部培训工作的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76亩, 原有一栋教学楼、三栋学员公寓、办公楼、图书馆、学员餐厅、运动场等设施, 450人/天培训规模。随着培训任务的拓宽和增长, 原有建筑设施及功能 (教学楼、学员餐厅、宿舍等) 已远不能满足培训需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完善学员的服务管理, 校园的扩建和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根据学校培训的实际情况 (改扩建后按700人/天规模设计) , 笔者进行详细分析与调研, 对校园改造规划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校园使用功能方面有了新的想法。本文结合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实例论述校园规划设计的新观念, 分享校园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心得, 为其它培训院校的发展建设抛砖引玉。
一、学校改扩建工程实例分析
(一) 设计。设计是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 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一个好的校园建设, 首先要有好的设计。税专地势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新设计也依地势特点, 保持一定的落差而建, 这样既节省土方量, 又错落有致。
(二)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校园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按功能进行分区, 校园北侧的原有三个宿舍楼 (楼距很近) 不动, 靠原宿舍再建一栋新宿舍楼, 将三栋旧宿舍装修后与新建宿舍用连廊连接起来, 这样所有建筑连通, 既便于管理, 整体效果又好。新建学员餐厅建于宿舍楼区附近, 与宿舍楼区形成北侧校园生活区;校园南侧原办公楼两侧分别是一栋原教学楼和一新教学楼, 原有的教学楼增加外廊并与办公楼相连, 而新教学楼与办公楼用廊道连接 (廊道内设置茶座方便教师及学员临时休息) 。这样两个教学楼和一个办公楼形成了一个互通的教学办公区。在校园西侧的操场上新建体育馆, 在体育馆外侧建一小型运动场, 这样形成了校园西侧的学员活动区。在校园中间位置的旧餐厅拆除, 修建校园中心广场。
(三) 绿化的投入。校园绿化是校园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因地制宜, 讲究风格和特色, 好的绿化能起到美化、香化和净化校园的效果。中心区以低矮的草坪花卉为主, 保留所有的玉兰花树, 原中心区域的松树及银杏树移植至校园四周。这样校园将更加通透, 视觉宽敞舒适。
(四) 供电电路。校园供电电路采用双回路供电, 防止因停电带来的损失。如条件不允许也配备足够的发电设备以保证备用电源。增加智能化保安监控设施, 结合校园网络建设在校区内设置监控系统。
(五) 建筑物立面。建筑物立面通常作为建筑物主体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 一般情况人们对建筑物的感知都是由立面反映出来, 所以一个建筑物的成与败, 好与坏及人们对建筑物的认同, 通常都是建筑物立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筑外形采取多样化, 多变面多层次。外立面和装饰材料新颖。结合大连地区情况, 以浅色理石和玻璃幕墙相结合。
(六) 消防设施及给水系统。此次规划设计在校园最高建筑物屋顶设置消防水箱, 以保证初期消防系统正常运行。重新维修原消防水池及相应的泵站。给水系统增加井水水源, 维修校园西南角的大井, 重新安装水泵 (按日出水量100吨设计) , 作为学校的另一个水源, 用来作为所有宿舍的冲厕用水及校园绿化, 清洁和洗车等用水。税专总日用水量为300吨, 这样实际用市政自来水水量为200吨。利用大井水, 就近利用了水源, 减少了费用, 操作简单, 并且当市政管网出现问题时, 宿舍照常用水冲厕。排水系统利用学校地势特点, 将污水排入校园西侧市政管网。
二、建筑物功能设计
对每个建筑物功能设计的探讨, 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学员宿舍:在新建宿舍大厅内设置注册中心, 注册中心设资料室、茶座、商店、商务中心、吧台等。学员报道时在注册中心注册后分配到各宿舍。并在新建的宿舍楼地下室设小型超市、小型健身房、活动室等, 提供学员简单的活动场所。宿舍全部为单人间, 对于改造的单人间, 可考虑衣柜、卫生间、床形成“一”字形排列。对新建的单人间宿舍可考虑设置外阳台来增加面积。单人间内均设厕所 (包括淋浴) 、衣柜、电视、电脑网络接口等。同时可考虑10套左右高标准的专家公寓, 每套为二室、一厅、一卫、一浴一厨。专家公寓装修相对提高标准。教学设施:大教室 (阶梯教室) 可考虑做成“马蹄”形状。在教学楼内应设置茶座。走廊要宽敞明亮, 可考虑做单面教室, 内楼梯。教学楼内设大小会议室、研讨室、多功能厅等。学员餐厅:学员餐厅宽敞明亮, 外围结构用玻璃幕墙, 一层设置一个较大的自助餐大厅, 二、三层要有大、中、小包间。考虑全国各地学员应设特色餐厅。地面考虑以大理石为主。图书馆:一层设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二层档案馆;三层设置网络中心。报告厅:报告厅内部可用活动座椅, 不用时可将座椅靠边, 布置成其他功能的活动场所 (羽毛球、乒乓球场等) , 这样报告厅起到了多功能厅的作用。体育馆:培训中心是一个集教育、生活、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培训机构。因此要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活动中心设游泳池、蓝球场、形体培训房、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棋牌室、保龄球馆等。
三、结语
校园扩建的考量不仅包括建筑物功能的满足, 还包括文化内涵的展示, 人与环境的融合。校园布局应给主体人群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和自由, 开放的生活互动空间, 并适当预留可持续发展的余地。新校区老校区的整合, 应在升级老建筑功能的同时, 使新老建筑有机地融合, 使不同年代的建筑浑然一体, 相辅相成。校园基建要尊重教育理念的发展并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观念的改革, 校园功能的丰富, 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 都对校园基本建设和管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辽宁高等税务专科学校改扩建工程实例, 分析了校园规划和建筑的设计观念, 以及校园基本建设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校区规划,改扩建,建筑功能设计,基建管理
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 篇2
摘要: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年新建建筑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占到世界总量的50%。建筑总能耗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己经超过27%。校园建筑能耗大范围超出各建筑类型的能耗均值,教育部大力推广绿色校园建筑。国内外相关机构针对绿色可持续建筑出台了不同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体系,而相关案例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中。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能耗 引言
我国是教育大国,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积在增加,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也急剧膨胀。与此同时,大学校园通常采取的是幵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少高校的节能措施流于形式,注重了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但在人性化的新技术应用的采用上还是较为欠缺。另外,不少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节能意识比较淡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带来的是高校能源消耗量的过速增长,最后加大了学生的培养成本,从而致使学校本来就不宽裕的资金更加紧张。据统计,截止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约为1800多所,在校学习的学生数已经超过2600万人,就是教职工的数量将近220万人。据估算,全国高校总能耗大约相当于2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的8%;高校的总用水国生活总消费量大约45亿吨,也占到全国生活用水的9%。高校的人均用水量和用煤量也超出国家人均水平两到三倍。因此在高校实现对能源消耗的控制相当有意义,譬如,高校学生能耗降低15%,那么全国高校每年节能约356.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个76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能总量;水消耗降低15%,节水可达4.356亿立方米,也相当于一个500万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水总量。当前情况下,推行节能措施、加强能耗监管,推进节能工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内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进展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校耗能过塑增长,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筑界开始了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舒适室内物理环境的一系列研究。万澧等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性能分析和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他从设计策略、设计程序、设计观念等多个层面对上海高校校园建筑热环境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总结:微观层面——选择适宜的建筑设计策略,中观层面——建筑设计程序应该科学化,宏观层面——重视建筑设计中的性能因素(1)。曹燕华对绿色校园建筑的节能发展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其认为绿色校园建筑应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运营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充分考量,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学生和老师提供一流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和各类行政辅助功能,兼具健康、舒适、节能及环保特性(2)。郭瑞芳从景观系统,屋顶及垂直绿化,双层玻璃幕墙,利用窗户大小控制太阳辐射及热量损失等几个方面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进行了探讨(3)。郭臻从校园建筑的地域性、整体复合化、绿色生态等三个方面对绿色校园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4)。
国内校园绿色建筑案例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
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2003年5月开始设计建设,于2004年12月投入使用。公寓由山东建筑大学节能建筑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院与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开发。绿色公寓的平面、立面及造型都与其他普通公寓尽量保持协调一致,在保证原有建筑风格及使用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将多项绿色节能技术与建筑有机结合。公寓采用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太阳能烟囱技术、对流通风及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卫生间背景排风技术、智能控制及中水回用技术。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作为一个示范性的低能耗绿色建筑,在太阳能利用、节约能源、改进学生公寓空气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参考有关文献在该公寓使用六年之后对其进行公寓舒适度测试与问卷调查,其综合分析如下:(1)、公寓夏季和冬季的室内水温平高于普通学生公寓。这与公寓良好的隔热围护结构和相关生态技术的得利应用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发现南向房间由于缺少阳台,加上南窗外遮阳板遮阳范围不够,无法有效的遮挡夏季阳光,可引起夏季室内过热现象。(2)、绿色学生公寓的室内湿度在冬季和夏季均能控制在30%-70%之间。保持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室内湿度变化幅度较小。(3)、公寓夏季通风效果明显比普通公寓好,与普通公寓相比,该公寓在通风窗和太阳能烟囱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良好的通风。(4)、太阳能烟囱具有明显的通风效果,且每层进风口的风速控制的很稳定。但在关闭楼道东端门的情况下,距太阳能烟囱远的宿舍通风效果减弱。(5)、太阳墙系统在冬季室外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当太阳墙将室外空气温度加热到20℃,便可为北向宿舍输送暖风。但由于风管在送风时有温度衰减现象,在总长约36m的风管内,温度衰减率约为13%-15%。这使得底层送风远端宿舍,在某些时段得到的新风温度低于18℃,低温的新风虽不影响新风换气的要求,但在冬季给人带来不适感。(6)对于南向直接受益式采暖设计,没有阳台为学生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晾衣服难的问题显而易见。同时南向宿舍还有眩光问题影响(5)。对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设计的评价:综合分析山东大学绿色学生公寓建筑设计及参考文献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公寓在节约能耗这一方面具有卓越成就,但在设计中也存在些许不尽完善的地方,如房间温度波动大、眩光问题、太阳墙系统送风温度衰减问题等。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公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a.针对其被动式采暖技术而造成的室内温度波动、眩光、无阳台无晾衣空间等问题,笔者选用阳光间式太阳能采暖作为改进对策,即在公寓南向加封闭阳台。阳台作为一个过渡空间的设置,在夏季和冬季均能够起到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的热舒适的作用。过渡空间在夏季能够为房间提供遮阳,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晾衣空间,可以减少风沙灰尘进入室内,最重要的它具有很好的热工性能和遮阳功能。b.太阳墙系统可以为建筑提供足够的新风量并辅助供暖,但根据参考文献作者调研资料显示,其存在送风温度衰减问题。对此,解决办法一方面可以提升送风温度,另外一方面可以考虑管道保温。根据鞠晓磊《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生态技术应用分析研究》一文,影响送风温度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太阳辐射强度、集热效率、风量(空气流速)和管道保温。在太阳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送风温度与风量大小成反比。而集热效率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集热效率增至0.8左右时,效率曲线开始变缓,随风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此外,公寓管理者与使用者也应该提高节能意识,以节能为己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6)。
国外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进展现状及评价
自1972年“绿色校园”理念提出至今,很多国际组织以及著名高校都先后启动和实施校园绿色生态计划,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计划”,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校园绿色行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还有许多的跨校联盟,例如美国高校联合建立的“环保高校联盟”、欧洲大学协会的哥白尼可持续校园组织等。目前西方国家无论是对旧校区的绿色改造,还是新校区的生态规划以及针对“绿色校园”理念建立的制度和机构,都已经较为成熟。
哈佛大学是美国开展绿色校园项目最广泛的大学。其建立了绿色校园推进组织,制定了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可持续原则和战略规划。大力推行包括校园节能计划、学生绿色生活计划、资源高效利用计划和综合能源管理在内的一系列绿色计划,开展了绿色之杯、绿色生活调研、校园节能项目等一系列活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环境研究与教育的领导者。多年来坚持推行绿色校园建设,并注重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与责任感来推动学校环境责任的履行。成立了环境管理计划委员会;设立免息基金用于节水和污染控制方面;成立绿色校园社团,并对其成果进行奖励。
在亚洲,很多高校在绿色校园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也表现十分突出,例如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韩国的汉阳大学;印度的新德里大学、印度统计学院;泰国的清迈大学;越南的河内国际关系学院等。东京大学为建设低碳校园制订了长期和近期两个计划,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建设绿色低碳校园力求达到的最优原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减少校园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全校范围内采取了热源系统大规模更新;为照明设备提供人体传感器;使用节能日光灯;升级空调设施等一系列节能措施(7)。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案例分析——东英吉利大学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Ⅱ项目 东英吉利大学(UEA)位于英国英格兰地区诺威奇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英吉利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在创新和卓越两方面享有国际认可的荣誉。Thomas Paine Study CenterⅡ为UEA最新的绿色校园建筑。其实现目标以低碳建筑的宏观目标为依托,在实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同时,为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满足他们各种需求的舒适的环境。
其核心节能策略主要是新能源利用策略、建筑保温策略、照明系统以及监测管理系统等。具体如下:1、TPSCⅡ发展了冷、热、电三联产系统(CCHP)结合生物质燃料气化器系统,作为新能源为整个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和热能。2、UEA自1994年以来的低碳建筑使用了Swedish TermoDeck系统,以增加建筑维护结构的储热性能,实现被动式环境控制。3、天然采光区域选用高性能、在密封的双层玻璃单元填充氩气的玻璃作为窗户。在建筑下端背面暴露在外的区域,选择悬挂式安装灯具在有悬吊顶的区域,选用嵌入式安装灯具。4、TPSCⅡ通过使用者满意度以及能耗性能两方面评价建筑使用性能,通过对它们的监测和管理可获得有关建筑使用性能的有效反馈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建筑使用环境、同时降低建筑使用能耗(8)。
对东英吉利大学TPSCⅡ项目的评价:
根据相关文献的调研资料,得知其使用者满意度较高,能耗较低,在诸多国内外绿色校园建筑经典案例中,东英吉利大学的绿色校园建筑群成规模性发展,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其最新绿色校园建筑TPSCⅡ很好地实现了控制碳排放以及提供舒适高效的教学办公环境的双重目标。同时,笔者也建议在做国内校园绿色建筑项目时参考TPSCⅡ项目,结合本地气候特征、日照条件、地理位置及建筑设计的空间功能,充分考虑与TPSCⅡ的不同,对本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考量点展开研究。
本文不足与展望
不足: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有限,本课题文献综述的写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绿色校园作为一个微型社区,其涵盖范围较广,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环节较繁杂,本文仅从建筑单体的绿色可持续方面着手探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没有涉及校园整体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具体的道路系统设计等方面。同时,当前的研究成果仅能够为绿色校园设计的前期基础阶段提供参考,具体操作方法还需要根据建设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进一步深化。此外,文中部分案例具体的数据信息较难获得第一手调研资料,仅能通过网络或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论文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正和谅解,学生将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对研究课题做进一步深化和修正。
展望:我国的校园建设热潮空前,然而当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使人们的危机感倍增,因此传统的校园规划与建设亟待改进与革新,发展绿色校园则是改善当前问题的迫切需要,关于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绿色校园的设计研究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复杂系统,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如何实现绿色校园的设计更为人性化和生态化,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绿色校园建设任重道远,需通过设计师、建设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协力,切实有效的推进校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后世造福。参考文献
(1)万澧;宋德萱.上海校园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评价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建筑科学,2007-8(2)曹燕华.绿色校园建筑节能设计——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新建环境科学楼为例.复旦大学.2013-4(3)郭瑞芳.高校教学楼热环境及防热保温措施浅议.天津大学.2010-10(4)郭臻.绿色校园设计策略初探.上海交通大学.2014-9(5)刘薇薇.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测评与改进分析.山东建筑大学.2011-5(6)鞠晓磊.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生态技术应用分析研究
现代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探讨 篇3
摘要:中小学是文脉传承的纽带,是为社会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中小学校的设计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息息相关,学校设施、环境状况对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交通方式、及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长效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怎样的学校设施能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建筑界、教育界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文章主要以浙江省某中学的建筑设计为例,从设计理念出发,对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造型设计等进行探讨,从而为下一代创造更为健康、舒适、经济的基础教育环境。
关键词:总体布局;建筑设计;造型设计;交通设计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深入普及,以及老旧中小学的改建扩建,在城市中心、城市郊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建筑需要建设。中小学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主要阶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学校的设施及环境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所以中小学建筑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的设施及环境如何配合、支持学习过程。作为百年大计的学校建筑,该如何找到切入点,使之符合国情,满足当代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要求,同时又具有前瞻性,能与时俱进,是当前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以浙江某中学的建筑设计进行为例详细探讨。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东侧规划为沿河绿化用地,西侧为居住用地,南侧为教育用地,北侧为商业和医疗卫生用地。项目按照省一类36班初级中学标准设计。场地现状地势平坦,视线开阔。
二、设计理念
《荀子·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好的环境对于人格的塑造,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理在学校环境中,建筑空间本身对于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传统的教育空间过于强调效率,不重视公共空间的营造,也放弃了除授课之外的行为教育方式。如今教育建筑需要在传统空间模式中,提出突破和创新,解放思想、开放天性,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有更多的体验,积累人文的感知,成为学校中重要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灵动活泼的建筑造型、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为师生提供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更为自由开放的交流场所、更为阳光自然的成长环境。
三、布局分析
1.运动场地居西,建筑置于场地东侧。
由于场地西侧南北进深较小,在满足规范条件下,若放置300米田径场和5块篮排球场地,所占用的用地面积较大,造成东侧建筑用地较为拥挤,入口广场空间不足,建筑周边环道布置困难。因此不适合于本项目
2.运动场地居东,教学区与运动生活区东西排布
我们将包括300米田径场和5块篮排球场在内的运动场地布置于场地东侧,建筑置于场地西侧。各运动场地相对紧凑,建筑校前及入口广场空间相对充足合理,建筑周边可设置机动车环道。该布局将教学区置于西侧,风雨操场和食堂、宿舍置于其东侧。但是将大体量的建筑全部置于整个建筑体块的东侧使得建筑整体重心失衡,形体不协调。
3.运动场地居东,教学区与运动生活区南北排布
本布局将风雨操场、食堂、宿舍与各教学楼由南向北依次排布。主体建筑以五层为主,局部为三至四层。建筑形体较为舒展,空间尺度比例协调。
综上所诉,布局三运动场地居东,教学区与运动生活区南北排布。较为适合于本项目。项目主入口位于北侧规划道路,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校前区,次入口位于西侧规划道路。通过主入口的南北主轴线、核心区和东西方向的三条轴线将各功能区块联系为一个整体。
四、功能分区
由北侧主入口自北向南依次布置专用教室、普通教室、行政办公、图书室、报告厅、风雨操场、食堂及教工宿舍。运动场地区包括300米田径场和3块篮球场、2块排球场、2块跳远场地及运动器械场地等。
五、交通分析
主入口位于北侧规划道路,主要供师生及家长接送使用。次入口位于西侧规划道路,供教职工车辆及后勤车辆出入使用。建筑外围设置机动车道路环通。学校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校园各主要建筑自学校大门至各教学及生活用房均有风雨连廊联系,并与机动车道相分离。
六、停车分析
主入口校前广场设置港湾式的停车带,供家长接送的车辆及社会车辆停车使用,以避免学校上下学家长接送对于校园入口及城市道路造成的拥堵,也提高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84辆教职工停车位于南侧风雨操场、食堂底层的架空层区域。学生及教职工非机动车停车位于西南侧教工宿舍的底层架空区域。3辆大巴车停车位位于主入口西侧的校园场地内。
七、景观空间
景观以入口广场和中心庭院景观为核心,通过开敞的连廊和局部底层的架空空间将各庭院景观节点衔接贯通。突出学校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和艺术氛围,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教书育人环境。我们重点在以下区域进行了设计:
1.入口围廊
学校大门采用了半围合式的设计,两侧延伸一层的风雨连廊,既保证了风雨天学生上下学的安全,也增加了礼仪广场的空间层次。
2.底层架空
主入口正对的行政楼底层架空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形象展示的空间,同时也联系了礼仪广场和中心庭院空间。二层出挑的平台也为学生课间的交流活动提供开放的场地。
3.绿色生态
为体现绿色生态校园的主题,在教学楼南向走廊局部出挑空间增设绿化平台,活跃了学生课间活动交流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立面效果。
另外我们将局部屋面设计为种植屋面,结合底层局部建筑周边的草坡,使得校园景观环境层次更为丰富
4.阶梯平台
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 篇4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促进了教育的变革, 当今高校校园应当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更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除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外, 更应当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感染和文化的熏陶。当然, 也有一些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过分追求规模, 造成建筑过于密集;一味追求品位, 造成资源浪费。因此, 为了有效利用教育资金, 既给学生营造舒适、美好的环境, 又不失校园的教育本质, 进行积极的规划和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当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时代与社会风貌的窗口, 高校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满足教育的远景规划, 未来发展趋势如下所述。
2.1 现代化发展趋势
高校校园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现代化气息, 只有具有现代化气息, 才能更好地培养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高科技人才。因此, 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具有现代化的功能分区, 这种现代化包括教育功能分区的规划和整合的规划。如在景观、布道的设计上既要有独立分开, 有自己的功能区域, 同时又能互相协调, 做到美观有序, 通过整合充分地体现功能分区的层次性。二是具有现代化的设施, 包括高速而完善的校园信息网络, 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同时实现资源共享, 也能给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方式。因此, 规划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校园空间和建筑设计, 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必要前提。
2.2 园林化发展趋势
和其它建筑比较, 校园具有更广博的精神气息, 从古到今, 无论是走上仕途的达官贵人, 还是平凡生活的市井之人, 兼具天下的情怀, 超脱世俗的心态都与环境的熏陶和感染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 在高校校园规划和学校建筑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而我国园林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园林建筑可以让人心情舒畅、心灵自由舒展, 并且具有极强的亲和性, 给人极大的愉悦感。因此, 对高校进行规划和建筑设计, 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所处地域的特色, 有针对性地融入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 在满足教育功能的前提下, 给学生打造一个适宜的空间, 为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社会建设人才提供环境氛围。
2.3 人文化发展趋势
良好的环境可以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具有人文气息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加深远。在具有人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可以让人精神振奋, 让人迸发思维的火花和智慧的灵感, 无论是教者的教育教学, 还是学者的潜心钻研探索, 都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一方面是促进自然生态的形成, 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水文和植被的特点, 然后围绕一定的生态化主体进行设计。要求自然成趣, 彰显人文气息。另一方面是文化生态的打造, 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应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烙印, 而校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必然会将沉淀的文化气息一代代传播下去。
2.4 内涵化发展趋势
今天的高校校园不仅承载文化教育功能, 更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探索的主要阵地。因此, 高校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知识资源高度密集这一发展趋势, 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蓝图畅想。一是表现为多功能图书馆的建立, 应当在交叉院系的重要位置上建立大型多功能图书馆, 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料查询;二是表现为实现多种学科的资源共享, 在高校校园中学科众多, 应当有计划地建立资源共享中心, 实现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三是表现为积极吸纳社会资源, 在高校内建立一定机构, 积极吸纳社会高新技术企业, 为增加学生社会经验和提高就业率奠定扎实的基础。
3 校园规划和学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分析未来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不难发现校园必须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适宜的教育环境, 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然而, 新事物的出现难免遇到一些坎坷, 走一些弯路, 当前有些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3.1 规划设计不合理, 务必追求功能的合理化设计
当前校园规划中, 有些校园一味追求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规划、设计不合理, 对学校环境和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工程过于庞大, 学校建筑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化的效能, 导致工程规模过于庞大, 建筑过于密集, 远远超出了土地应有的承载负荷, 给校园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缺乏生态化设计, 学校在建筑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生态网络规则, 对一些河道、池塘人为地进行修改和建造, 表面上美化了环境, 实际上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改变不合理的, 让合理的更加完善”这是校园规划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宗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合理规划的必要前提是“以人为本”。无论是规划师, 还是建筑师要考虑师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从而打造适宜的校园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造多层立体交叉空间形态,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学习与交流。为了更好地营造这种氛围, 校园规划中要合理设计教学区、生活区和娱乐活动区, 这些区域之间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 又要有一定的衔接。如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 可以采取园林式手法, 通过连廊将两栋楼连接在一起, 既考虑教育功能, 又保证了布局的错落有致。二是打造现代化配套格局。如多媒体、校园信息网络等设备要考虑线路布置和巧妙的衔接, 既保证教学区域的良好使用, 又要保证生活区域使用, 让校园更具专业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特色, 这是教育教学的需求, 更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产物。三是注重配套建筑的共享。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高校校园中会建立大型的游泳馆、篮球场和招待所等配套建筑。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做到资源的共享, 既节约资金和土地资源, 又能考虑使用的便捷性。四是发展生态化环境, 根据校园所处地域气候、水文等特色, 合理规划水道、池塘等, 遵循生态化发展, 保持天然的风格, 让校园具有自然之美。总之, 要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需求, 满足教育需要。合理而有效的规划可以为打造现代化的校园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
3.2 规模格局不合理, 务必追求建筑人性化设计
如今一些校园建筑只注重壮观、宏伟, 在规模格局的设计上往往追求“高大上”, 而忽视了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主要表现为:过于追求格局的开放性, 而忽视了校园的独特风格, 失去了本土气息;过于追求建筑的宏伟格局, 而忽略了人文环境、自然之趣, 让师生置身于偌大的校园却没有丝毫的归属感, 从而降低了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校园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为了消除校园建筑规模格局不合理的现象, 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须要注重人文化环境的营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发挥校园标志性建筑作用, 传播文化气息。校园建筑中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往往代表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风貌或学校的文化品味。要充分地发挥标志性建筑的文化传扬作用, 做到文雅兼具。其中“文”即是文化的传播, 让学生身处校园, 感受到浓厚知识的氛围, 感受到科学与人文气息的交融;而“雅”即具有雅趣, 在建筑和景观的布置上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漫步校园环境间能洗涤心灵, 陶冶情操。二是精心打造人文景观, 与建筑相比人文景观承载了更多的信息, 包括历史、哲学、美学、思想等深刻的教育内涵和德育渗透。人文景观的打造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美的境界中, 实现心灵的释放和美的传播。如一些高校校园内在教育区、生活区设置报刊专栏, 提供丰富的阅读信息, 在休闲娱乐场所利用对联、匾额展示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风采, 利用绿化带等进行石雕、木雕工艺展示, 营造浓厚的传统艺术气息, 将人生的理想, 良好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营造强烈的知识氛围和艺术感染力。师生徜徉期间交流学习, 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从而打造校园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结语
建筑在今天不只是为人们提供居所, 更是时代感与人文气息的彰显。对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不仅要注重规划和建筑设计本身, 更要重视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和个性化空间的构建。因此, 设计中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 合理布置格局, 打造生态化适宜环境, 创造自己的学府。
参考文献
[1]柴云峰.论校园规划和学校建筑[J].福建建筑, 2011 (12) .
[2]张义英.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探讨——兼谈揭阳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J].科学之友, 2010 (14) .
[3]刘俊杰, 黄俊清.厦门大学植物景观[J].园林, 2011 (05) .
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 篇5
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根据民勤县教育局《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知精神,我校成立了检查小组于2014年3月20日至4月18 日对我校的建筑设施、体育设施、计算机房、多媒体室、锅炉房、各办公室和学校周边用房、校园围墙等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现将此次安全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次安全隐患排查的总体情况
安全领导小组对我校的安全工作做了一次拉网式大检查,并对检查情况作了认真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本次安全隐患排查中,我校的建筑设施及学校周边安全情况总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尽管本次安全检查总体情况较好,这是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但也有个别地方还存在不足之处和漏洞,还存有安全隐患,需要整改确保万无一失。
1、教室、功能室个别插头、开关等存在松动。
2、学生上学,放学路途不遵守交通规;校园内上课,下课秩序以及课间活动;中午和晚放学在校逗留的纪律教育。
3、讲究卫生,不食用无证摊点的饮料,食品,不乱吃零食,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养成教育。
三、整改措施
1、以这次安全检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1
既要切实消除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又要落实治本之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2、全体教职工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结合学校和个人实际情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校园平安。
3、大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充分利用班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宣传材料等普及安全知识,使广大师生都能明确校园安全管理中对自己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4、逐一落实安全检查中排查的隐患及整改情况。
5、学校与各位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
总之全体师生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我校安全工作做的更好,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收成乡完全小学
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色空间;植物的群落结构;多样化;场所精神
中图分类号: TU985.1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190-05
收稿日期:2014-12-1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3KJB560017);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编号:YKJ201222);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编号:1401008C)。
作者简介:卞素萍(1973—),女,江苏扬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及其理论研究。E-mail:924382340@qq.com。绿化景观是一种柔软且有生命的地面形式,也是一种衬托建筑和景观的良好素材。克莱尔对伯克利校园的调查表明,校园中更多的开放空间和绿地比人们喜欢的“步行街或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公共交往空间更具吸引力。在校园规划中划出具有独特自然景物的区域作为绿色开放空间[1],它与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形成对比,可有效缓解师生压力,同时也是创造和谐、亲切交往气氛的重要元素。
1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与特征
绿化景观可以有效保护校园环境,改善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并可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结合户外活动设施的设计,可提供一个晨读、放松心情的好场所。大学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师生提供回归、亲近自然的学习场所。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绿化景观与历史建筑形成了宁静而清幽的自然环境(图1、图2)。国外大学绿化景观的特点是开敞自由,尺度较大。界面是靠自然地貌和树木来围合与界定,树木或其他植物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构成自然边界。绿地营造采用大规模的观赏绿地,有露天和遮阴的不同区域,不仅能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对比,而且能为使用者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创造出不同的小环境。草坪周边所植的尺度适宜的树木增添了空间的围合感。户外草坪的规划注意自由式、规整式等的搭配,以满足师生密切接触自然的心理需求。绿化对增加空间层次中尤为重要,以各种高度、密度的植被为主,以景观和部分的设施配套,包括草地、灌木带、林带和花圃等。滨水区绿化是校园空间的重要方面,在设计中常结合沿岸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化开放空间,滨水绿化带也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西蒙兹说过:“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校园绿化景观通过植物间色彩、形态、层次的合理配置,形成绿地景观的组织。绿地空间形态经过巧妙的组织或加以人工修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它的生态和景观效应体现了“与自然共融”的品质。校园绿化景观有多重属性和相对应的功能,如晨读、聊天、沉思的多功能空间常有游憩、交往、文化、教育的功能;而陶冶人情操的自由性空间有多义模糊性等。理想的居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衡量居住成败以及居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2]。
2绿化景观场所性塑造
2.1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及其划分
大学校园生活需要多种聚合与交往空间,国外大学除了建筑物围合的空间外,绿化是重要元素。在设计中只有均衡分布、比例合理,以不同的形态、密度和组合,才能构成多样的空间层次。如空间划分可使本来单调的空间分隔成不同空间层次,丰富了空间形态又满足了多种活动要求;空間依托感的形成是在大面积绿地中设置高大的树木,使人们愿意向其接近,产生依托感、领域感,起到无形的聚合作用;此外还通过构筑“灰”空间的方式,如利用攀援植物形成廊架,创造有文化意味的景观点,区分交往活动空间、学习思考空间、纪念性空间等,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
空间导向作用通过带状绿化来实现。空间围合运用植物围合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给人以较强的领域感;美国圣达菲社区学院的设计中,建筑师John Greer把新校园规划成相互连接的建筑群,它限定和包围了校园主要的开放空间。建筑群围绕的中央景观,包括草坪、树林以及现代雕塑,其中树木和草坪是美国校园设计的传统要素,剩下的区域保持了自然状态,建筑与绿化景观融合在一起,校园设计洋溢着智慧和美学价值(图3)[3]。华盛顿大学的绿化景观丰富,同时为师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其丰富的植物景观随着外形、质感、色彩的变化达到了高层次的设计品质和美感(图4、图5)[3]。
2.2绿化景观的个性化特色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绿洲,景观设计要满足绿化、美化校园的目的,更要强调校园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需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水系、植被等,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景观[4]。绿化空间要充分利用环境、建筑及小品、自然条件等创造出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以满足师生在课后和闲暇之余休憩和畅谈,生活区设计适当休息区和阅读空间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结合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小型园林,创造出典雅、安静、优美的空间。植物设计以浓阴的乔木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以及花台、坐凳、连廊、花架等附属设施,以营建文化气息浓郁、环境清新、朝气蓬勃的景观空间。
2.3道路系统与绿化景观
大学校园具有阵发性大规模人流活动的特点,校内绿化空间则要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尊重人的行为规律,使路线短捷,在方便人行走的同时也有效保护绿化空间。某些国外大学的科学实验园结合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配置,结合周围适当的水源如池塘、小河等,便于浇灌、排水及布置水景,并自然栽种花灌木。还有采用庭院、组团、滨河绿带和道路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
2.4建筑与绿化景观的关系
在校园中心区空间体系中,绿化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3种形式:
2.4.1绿化与建筑的面积配置从大学校园主楼前方的绿化草地和建筑间的关系看,绿地虽面积上远大于建筑,但建筑仍占有主体地位。隔着绿树掩映,草地延伸至远方,绿地仿佛直接导引向建筑。如弗吉尼亚大学广场就是以绿地作为衬托,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景观(图6)。
2.4.2绿化与建筑的布局结合绿化与建筑、道路系统规划密切配合,即考虑绿化空间对街景变化、校园轮廓线“对景”的作用,把绿地和建筑群有机组织在一起。还可用绿色庭院形成组团的方式,用连廊连接融入绿色景观的建筑单体等形成空间特色。此外利用水体、植物、雕塑等元素,使校园生活情趣怡然而生。
2.4.3绿化与建筑的风格统一绿化与建筑主体构成整体,注重创造美的意境,为师生提供富有亲和性和实用性的室内外空间。Humphry Reptor 认为哥特式建筑要配以圆形树,帕拉第奥式建筑要配以尖形树,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形成较好的美学匹配,艺术化地展示绿地优美而自然的效果(图7)。
3大学校园绿化景观丰富的表达形式
3.1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
Charleszo Klauder等提出了树木选择方面的实用主义标准,如树木要能抵御暴风雨而不受损害,如挪威枫树、云杉、针叶橡树不具备这一要求,就不要选用。而悬铃木(无花果树)、马栗树容易落叶,会使草坪和步行道难保整洁。John Edward Jefferies建议,树木可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栽种,或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难易程度来安排[5]。设计是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的设计原理,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地丰富绿地景观。绿地分布合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遵循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改造,体现校园环境在时空上的连续。校区因建筑密集且绿地面积不足,需充分利用边角地、道路旁空地,设置绿带、绿岛等,在创造师生游憩场地的同时美化校区的貌(图8)。此外种植灌木和树篱可以围合出块状的区域,爬满藤蔓植物的花架可以起到遮盖棚顶的作用并在地面上形成漂亮的阴影图案,所以植物不是简单地填补剩余空间,种植位置和品种选择应解决设计难题为目标来安排。植物景观的多样和丰富被认为是一种生态财富,也是视觉品质的重要组成。
校园的规划、设计、管理的绿色理念要求最大限度保护校园环境,把生态、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校园,加强校园景观的优化和保护,增加校园物种的多样性,加强师生的低碳环保教育,实现文化、资源、环境、生态等的可持续发展。在校园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群间相互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贫瘠、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選择的标准[6]。为了保证植物的健壮成长,要对土壤、光照、排水等生态因子认真分析,做到适地种树。同时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植物的地域特色,兼顾近期和远期的效果[7]。大学校园绿化空间中的植物群落组合不是简单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藤本植物的配置,而要从适宜生长的本土群落中去寻找稳定、健康的植物组合,构建丰富的结构。乔木能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造小生境条件并改善群落内部环境;下层灌木或地被可增添林下景致,弥补地形不足及保持水土。丰富的结构群落能形成多样的小生态环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持续稳定发展[8](图9)。绿化景观的设计应以地域条件为基础,配置符合地域特点的类型,塑造可促进植物更替的环境条件,满足生态功能并形成自身特色。
从图10可以看出,不同类型植物的吸碳释氧能力,其中常绿乔木的年均吸收CO2量和年均释放O2量最高,乔灌木混合其次。绿化景观可促进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还有较强的吸滞尘埃的能力。大学校园的生态环保功能要在掌握植物观赏特性和生态学属性的基础上,合理加以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效益,包括空间构筑、美学观赏及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9]。植物根据单位叶面积蒸腾量分为多种类型,而通过蒸腾作用可消耗大量辐射能,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发挥其增湿、降温和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10]。
3.2屋顶花园的设计
屋顶花园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但降温隔热效果好,还能丰富建筑的第五立面,能补偿建筑占用的绿化地面,提高绿化覆盖率,是值得推广的大学屋面形式。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新教学楼上的现代屋顶花园,保持了早先由日本的野口勇在同一地址上设计的庭院精神,尺度也与野口勇设想的接近并汲取其“自然再现”的理论。设计用计算机来进行底板的构图创作,形成多孔洞的平台,其中自然生长高杆草灌和树木。屋顶花园将一连串不断变化的平面和路径连续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自然地参与其中,在增加师生活动空间的同时,改善了局部小气候(图11)[11]。屋顶花园对于开拓绿化空间、建设绿色校园以及对美化大学校园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屋顶绿化种植土的厚度为35、50、100、150、200 mm 等的绿化模式。薄层土壤人工基盘绿化采用的植物基本以防止土壤飞散的品种,常绿或在植物地上部分枯干而土壤收缩力尚能保存的品种,并且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需选择植株不太高、密集地覆盖在绿化地表面的品种。薄层土壤基盘的人工绿化所用的植物要在耐干性、耐湿性、抗风
性等方面具有优势[12]。
3.3垂直绿化设计
低层和多层建筑墙壁栽种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夏季暴晒及骤雨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使绝大部分辐射热不致进入建筑围护结构向室内传递,从而改善建筑室内外的热环境,以此发挥出多层次景观绿化种植的最大生态效益,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13]。垂直绿化不仅可拓宽绿化空间和丰富绿化层次,增加绿化总量,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植物季相变化,建筑物立面更富有艺术表现力。美国芝加哥大学绿化空间使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造景,有益于改善校园环境,塑造校园和建筑的形象(图12)。而埃及卢克索大学的新综合科学大楼的垂直绿化生态墙,24.38 m高的墙面拥有众多的植物,可以帮助该建筑的空调系统净化室内空气,同时使校园环境更加怡人和舒适[14]。
随着现代种植技术的提高,墙面造型基盘绿化也在大学进行尝试,如嵌板型:把植物种在嵌板状基盘上,经养护后安装到现场,安装种植槽可直接在墙面安装;现场施工型:在墙面上直接施工种植土,用纤维网状物等材料压住种植土,然后再种植。此外以墙面本身作为种植基盘直接种植植物也是形式之一。
4国外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借鉴
4.1亚空间设计与可参与性
亚空间是对功能分区设计的细化,通过景观设计限定绿化空间,增加使用者的停留时间来提高空间的丰富度。可参与性绿化被分成许多亚空间以鼓励使用,大学绿地空间中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是人们逗留的首选场所,要使空间划分合理以及空间更人性化。同时选择适宜的方式有效整合亚空间的使用功能,让更多人参与和满足不同的使用人群。它的划分可借助于地面的高程、植物、设施等变化,不仅有美观亲切的视觉形象,而且能使人找到驻足之处。空间的分隔、意境的创造,常借助于树丛、草坪、水池、地坪高低以及小品的设置。亚空间景观元素还包括适宜的空间尺度、休息设施、丰富的种植、夜景照明、铺装材料等。公共绿地和组团内的庭院绿地等可通过道路串联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
4.2绿化景观设计尺度与场所的需求
景观设计目标是创造有意义、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构成要素的尺度即植物的尺度,以发挥它们在空间构成中的作用。首先以植物的空间构成作用和人的视线高度为分类依据,植物高度不同则其作用各不相同。其次人通过感官如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植物景观之美。植物景观配置要避免在人流过大处设坐凳、斜墙和花坛等休憩设施,而是选择远离人流稍靠内的位置,利用植物的围合界面,在凹入空间加入座椅以消除人的不安感。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尺度的组合和划分是将个别的、小尺度单位组织起来形成扩大的整体尺度,视觉尺度要关注人的感官和心理感受体现宜人性。
4.3绿化景观与校园场所精神的塑造
校园绿化景观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庭院绿地、防护绿地、屋面绿化、墙面绿化等诸多类型,设计师要整合绿化景观中的自然和文化因素,包括与植被、动物、物种丰富度、风、水、湿地以及水生群落相关的生物格局,文化要整合经济、美学、社区社会格局等多样化的人文因素[15]。校园景观与校园精神融会贯通并成功延续大学精神,才能创造有人文意味的校园审美空间。校园的“场所精神”的建构还要挖掘深层的景观文化内涵及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英国东伦敦大学绿地周边为师生提供了供交流休憩的设施,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景观设计(图13)[16]。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在其发展中,校园中心的历史景观依旧完整,在建筑之间构成流动的绿色联系,校园对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环境的创造和植物组合等,绿色校园为师生提供了学习生活的优质环境的同时,弘扬了历史人文精神,提升了校园绿化景观的隐形价值(图14)[17] 。
5结语
大学要增强师生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应用科学手段创建适宜的植物群落来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利用增加校园绿地和生态湿地的模式,调节校园的微观气候,平衡与稳定校园生态系统。此外要注重工艺技术在景观设计学的作用,特定技术领域包括植物、植栽和生态演替、土壤科学、水文学和污水处理、微气候控制、地表排水、维护保养等[18]。大学是在交流中创造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地方,要想方设法在户外空间中增进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提供舒适的公共空间吸引大家停留。要提升大学校园绿化景观中的精神文化层面,则要进行整体性的绿色空间规划,优美的校园环境才能解读出大学的内涵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津奕.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26.
[2]西蒙兹 J O.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93.
[3]Richard P. Dober,campus design,USA[M].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Inc,1992:214-237..
[4]叶徐夫.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29.
[5]理查德 P.校园景观[M]. 北京世纪英文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3.
[6]叶乐. 美丽校园植物景观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3.
[7]应立国,束晨阳. 城市景观元素——国外城市植物景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
[8]吴正旺,栗德祥. 建筑绿地结合城市植物群落[J]. 建筑学报,2009(11):62-66.
[9]金煜.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2-116.
[10]王浩. 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31-132.
[11]盖林多.1 000个美洲建筑[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64.
[12]财团法人,都市绿化技术开发机构. 屋顶、墙面绿化技术指南[M]. 谭琦,姜洪涛,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1-45.
[13]叶乐. 美麗校园植物景观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5.
[14]沈志猛. 垂直绿化——大学校园绿地空间的再创造[J]. 现代园艺,2011(16):23-24.
[15]艾克·E·施拉姆施塔德,詹姆斯·D·奥尔森,理查德·T·T·福曼. 景观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原理[M]. 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16]Kramer S. Colleges&universities:educational spaces[M]. Salenstein:Braun Publishing,2010:263.
[17]贝思出版有限公司汇.英国景观[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18-125.
谈校园建筑设计 篇7
温州实验中学是温州市重点中学,而温州实验中学分校作为新建的下吕浦住宅区的配套设施,理应继承其老校的文明精髓,让其形象在新分校中得以弘扬树立。所以温州实验中学分校规划、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塑造校园形象。
2 整体感的创造
2.1 周边环境
新分校位于下吕浦1号地块范围内,是为解决下吕浦住宅区及附近居民就近上学问题而建立。整个校园周边为居民住宅,北面紧临吕浦河,所处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为形成静谧的学习环境创造了条件。该学校用地面积22 300 m2,规划建筑面积15 469.9 m2,分两期建设,总平面图见图1。
2.2 总体构思
基于该工程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我们认为:以环境为主体,使建筑融于环境之中,力求创造优美的校园空间。总体布局应该给师生提供一个有利于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恢复疲劳、激发智慧的环境空间,新建的分校校园应该是一个有利于师生学习、交流、生活的新型现代化的校园。
2.3 总体规划
新分校校园用地22 300 m2,包括250 m跑道、篮球场、教学楼、实验楼、阶梯教室、行政楼、体育馆及食堂宿舍等整套庞杂的设施,容积率达0.69。面对用地少、功能多、建筑面积大的现实,如何创造宜人的环境,在规划设计中我们认识到利用分校庞杂的功能可形成一有机整体。它的好处是:节地,形成强烈的建筑群效应,围合出丰富的空间,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形成新的校园肌理。追求整体效应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
追求整体感首先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分成动静两区。以静为主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放在东南区,紧靠主入口校门;以动为主的食堂、体育馆置于西北区,靠近次出入口。且静区的每幢建筑以廊相连。为保证教学楼充足的日照,主教学楼南北朝向。由于整个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狭,又照顾250 m运动跑道,所以建筑不能简单地分列式布置,充分研究使用功能后,我们把主教学楼放置在南北轴线上,其东面连接实验楼、行政办公楼,西南面连着阶梯教室、报告厅,体育馆、食堂放在教学楼北面,运动场西面。这样带来了以下4个优点:教室几乎朝南,用地紧凑。门厅分设,人群分流便于集散管理。空间层次的形成,为体量的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阶梯教室与主教学楼相连,围合成了半敞开半封闭的庭院,实验楼与主教学楼相连,又围合成了另一庭院。两庭院与在主轴线上的入口广场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照应的空间环境。在建筑密集的情况下要创造出宜人的环境,必须最大限度地削弱建筑的体量感,达到扩大空间的目的。采取两种办法:1)进入主出口为一小广场,在轴线位置上设水池、雕塑、教学主楼门厅一二层通高,穿过教学楼为一绿地,内设乔木、花草,往北为运动场地。这样,突出了轴线序列,增加景深,给视觉上造成了深远感,扩大了空间,绿化也形成了视觉上的软隔断。2)主楼东西两翼减少层数,降低高度,主楼共六层,东侧行政,实验楼为四层、三层,两侧阶梯教室为三层。由此扩大了人的视野,打破了空间的封闭感。
3 文化氛围的形成
3.1 立面设计
本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充分发挥建筑要素自身的表现力来塑造新分校的整体形象。分校建筑群立面风格清雅、统一。浅灰白的外墙、几何图形的符号构架,及主教学楼上的半圆形穹顶,简练地标识了建筑群的性质。空透的柱廊,及部分细部设计颇具独特风格,既简洁又经得起推敲,体现了学校建筑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感(见图2)。
3.2 入口小广场
要在方位间完成由动到静的转换,是烘托文化氛围的重点所在。借以小见大、以点代面、空间序列,隔而不断的造园手法,利用绿化、水面轴线来揭示“知识—成才”这一文化内涵。因水永远是最具灵性和塑性的,能赋予建筑强烈感染力和创作要素。而小广场的两侧又形成了两个半开敞小庭院,内设小假山、雕塑及绿化攀援构架(见图3)。
3.3连廊
廊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发挥着校园整体性的主题。行政楼连着实验楼,实验楼连着主教学楼,主教学楼连着科技楼。廊把每幢建筑连接起来,且每个连廊都有自己的特色,或以绿化点缀,或以符号各具特色的连廊装饰,具有明显的标识性与独特性,丰富了校园空间,体现了校园文化内涵。
3.4庭院
几个庭院空间因地制宜,风格迥异,但都追求一个雅字。以安静见长,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第二课堂。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呼应、对话,同一母题的反复运用,便形成统一的风格,达到高度的和谐。错落有致的体量,流动变化的空间,起伏的轮廓线,形成了强烈的建筑群效应。中轴线的刻画,环境小品的隐喻性处理,简洁、质朴的风格,赋予了新分校特有的魅力———美在气质、美在文化氛围,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见图4)。
4结语
新分校校园于1999年落成投入使用,其中不免很多遗憾,由于用地紧张,校园内没有形成井井有条的树林,只在体育馆与食堂之间栽植一些乔木,没有揭示“植材—成材”培养栋梁之材的深刻内涵。尽管如此,它还是受到了学校、教委的一致好评,并在2001年评优工程设计中获得三等奖,还获得市“花园式学校”荣誉称号。
摘要:对设计温州实验中学分校的构思过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校园环境和校园建筑的整体性对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重要性,指出了塑造校园新形象的设计方法,从而体现了校园建筑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感。
关键词:环境,整体性,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篇8
1 校园建筑节能的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平均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7%,其中,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约占建筑能耗的80%,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5%。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能耗呈攀升趋势。
校园建筑能耗大致可分为生活能耗、科研教学能耗和消费能耗,随着校园面积的扩大,师生人数增加,生活能耗和科研教学能耗相应增加;学科的发展使得学校需要添置各种仪器设备,设备本身所消费的能耗以及维护设备所需的能耗也在不断增加。
原油、煤炭等主要能源价格的增长也加大了高校能源方面的支出,使得高校有限的资金资源不得不更多的投入到能源保证方面,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及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校园建筑节能设计,降低校园建筑能耗,对高校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的特点
校园建筑主要用来满足教学科研及生活需要,各单体建筑(如教室、图书馆、办公室、食堂等)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空间要求也不同,如:通风、采光、隔音等。因此,校园建筑节能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空间要求,综合考虑建造及使用成本后,选择最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3 校园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校园建筑节能设计涵盖面很广,包括布局、围护、灯具、电气、暖通空调等等,需要根据建筑自身的要求和特点进行选择,但有一些共同的要点值得借鉴。
首先,校园建筑节能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选址地块的情况,确定建筑的布局和朝向。
建筑布局对建筑节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校园建筑多采用组团式、围合式的布局形式,具体布置时要考虑到组团内各建筑的通风要求,东南风为夏季的主导风向,因此,低层的建筑应布置到组团的东南面,而相对较高的建筑应布置到西北面。如果组团内各建筑的高度差别不大,那么就需要采取底层架空等形式来满足各建筑的通风需要。此外,组团与组团之间也应充分考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高差等问题,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建筑朝向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另一重要因素。据试验表明,东西向建筑比南北朝向建筑耗热量指标增加5.5%,南北向建筑在冬季日照时间更长,散热量也要小于东西向建筑。此外,南北向建筑在夏天更少的受到阳光直晒影响,自然通风也优于东西向建筑,可以减少空调制冷的能耗。因此,建筑应尽量南北向布置,以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其次,建筑围护结构应在满足校园建筑通风、照明等的条件下进行选择。
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设计的效果。在过去不受重视的墙体保温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要求,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传热损失。窗墙面积比大可以提高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率,降低建筑能耗,但同时会增加建筑的传热损失,试验表明,当窗墙比为60%时,每增加10%,则制冷负荷增加4%。
再次,合理增加新能源、新技术应用,减少校园建筑的长期能源支出。
太阳能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新能源之一,校园建筑可以在屋面、玻璃墙面铺设太阳能板,甚至普通墙面也可以使用新型的太阳能膜,为建筑提供日常电力,减少能源支出。
应该指出的是,新能源、新技术目前造价和维护成本普遍较高,对高校来说也许并不是当前最经济的选择,但这是实现降低建筑能耗,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来看,可以减少高校的能源支出。
4 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的细节问题
建筑能耗的降低必须是在满足建筑功能需要和用户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单纯地为降低能耗而降低能耗,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很多细节处理值得仔细推敲。
门窗设计:窗墙面积比影响到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同时也关系到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建筑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设计,门窗的面积应以满足建筑采光要求为限。校园建筑的门窗玻璃一般不应选用透光性差的深色玻璃或者有色玻璃,而应选用透明玻璃或者近来普遍采用的中空镀膜玻璃,增加玻璃的保温效果。门窗的型材应选用具有断热效果的型材,避免使用非断热型材。
此外,窗户设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可开启窗扇面积小,开启角度有限,这使得在过渡季节中自然通风不足,影响建筑使用的舒适度,校园建筑设计在保证窗户面积的同时,应保证足够的可开启扇面积和开启角度。
空调设计:空调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南方地区,供暖、制冷都需要空调系统。空调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时间合理确定冷热源和性能参数。校园建筑分散,寒暑假校内人员较少,同一建筑内各房间的使用情况也有可能差别较大,一般情况下应采取分区小规模系统的形式,或分单体建筑,分单独房间设置,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提高空调使用的经济性。
在建筑的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中,均应考虑室外机的合理位置,既不影响立面效果,又应有利于夏季排热,冬季吸热,因此,室外机应尽量设置在建筑的南、北外墙面或者东南、西南向的外墙面和屋顶。
空调设计中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室外机设置时应保证室外机维修的便利,不要一味追求立面效果而将室外机放置在不便于维修的立面凹槽内;2)应注意空调和风机噪声的影响。
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简单来说包括屋面和墙面,屋面、墙面是建筑保温隔热,遮挡风雨的必要组成部分,建筑节能设计时应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屋面和墙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屋面在混凝土层上还要铺设保温、防水层,颜色应选择浅色调,以减少热辐射。墙面应采用厚实材料和轻质材料的混合构造,避免使用单一的轻质材料。
加强校园建筑节能设计,有利于减少校园建筑能耗,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但建筑节能设计仅是节能减排众多环节中的一环,在满足建筑节能条件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提高在校师生的节能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节约型校园。
摘要:通过对校园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阐述了校园建筑节能设计要点,提出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设计、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解决措施,从而实现降低高校能源支出,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关键词:校园建筑,节能设计,节约型校园
参考文献
[1]金晓莹.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角度谈节约型校园建设[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6-77.
[2]黄久松.智能化提升建筑节能水平[J].建设科技,2004(16):93.
[3]金磊.智能化建筑概述[J].住宅科技,1995(2):34.
[4]李阳春.创建节约型高校与建筑节能问题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7(3):109.
[5]刘玲.校园建筑的节能设计探讨[J].科技资讯,2007(20):41-42.
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 篇9
1 项目概况及难点
该项目为新建7轨42班完全小学, 基地位于南京市某软件产业园区。该区域发展已相对成熟, 用地紧张, 项目基地限制重重。
(1) 用地南北狭长, 西北和东南角均有现有建筑, 且拆迁周期长。故建设单位要求分期建设, 一期建成的校园须满足《江苏省义务教学办学标准》的教学及办公功能 (含地下停车场) , 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 部分运动场地和次要功能远期建设。
(2) 即使不考虑分期, 除去室外运动场地, 剩余可建面积已捉襟见肘, 一期仅有的可建用地宽度难以容纳长度大于四间教室并列的教学楼。
(3) 基地北侧和东侧均为城市干道, 规划要求校园主入口须设置在用地东侧, 然而该位置现有建筑短期内无法拆迁, 故一期需在北侧设置临时出入口, 并保证校园内步行安全。
(4) 校园南侧为居民区, 基地原址为厂房, 最低点比周边市政道路低3 m左右, 而运动场地需平缓, 这就为场地竖向设计增加了难度。
2 分期策略分析
教学区域的布局分析是解决本项目难点的切入点:一期可建范围很小, 若将校舍整体规划在面积相对较大的西南侧, 将很难营造出优质的校园氛围, 而且会对居住区产生影响, 又不利于城市沿街面的美观。因此, 最终的设计方案, 利用东北角的狭长可建区域, 由北到南依次设置风雨操场-食堂以及教学楼群体, 地下停车库设置于风雨操场地下;东侧正对未来主入口区域设置办公实验综合楼一期、球类及室外活动场地。次要功能远期加建, 300m操场压缩为东西方向的规范最窄尺寸, 设置在基地西北侧, 与一期教学楼之间通过围墙与原有建筑分隔;综合楼二期部分为合班教室与报告厅, 与一期通过分隔缝断开, 远期合建。
3 功能分析
行政办公用房位于综合楼五层;教师办公用房分两部分, 一部分与普通教室及专业教室毗邻, 另一部分设置在综合楼内, 紧邻行政办公用房。普通教室全部设置在教学楼内, 分为三个教学单元楼与辅助用房的有机结合, 围合成两个景观内院, 为学生及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交流空间;教学单元楼山墙面面向城市道路, 避免干扰。由于基地狭长, 操场主席台及看台与教学楼走廊架空结合设置, 形成多元化教学-活动空间, 同时产生了富有趣味性的立面效果。专业教室设置在综合楼 (一期) 内, 与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学辅助用房等毗邻, 有效的将教学与管理有机结合。校史展示、活动室、图书馆等辅助功能区间设置在综合楼 (一期) 内;报告厅与合班教室为二期, 与一期由分隔缝隔开, 全期建成后为一座建筑整体、立面效果统一设计。环形跑道和运动场地布置在校园西侧。300 m运动场设计标高为场地最低, 与相邻校园道路存在3 m左右高差, 可以在顺应地势减少场地开挖的同时对人流进行有效引导, 避免人流、车流交叉。风雨操场-食堂紧邻300m运动场, 通过连廊与教学区直接相连, 其中风雨操场内局部设有夹层看台。
本方案中, 建筑体量的合理穿插形成大庭院, 校区所有建筑群由连廊或室外平台串联, 为校内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流线, 同时营造多个师生学习、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真正体现生态化的校园模式。
4 交通及景观组织
在新校区的对外交通规划中应注重与周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 合理设置出入口和校前区, 减少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干扰和影响。本方案中, 东侧校园主入口作为主要形象和礼仪的需要, 大门前设置开放的校前区, 形成并放大城市空间的节点。临时停车场一期设置在北侧入口附近的风雨操场-食堂底层架空层, 与食堂后勤辅助出入口毗邻;二期设置在东侧主入口附近, 位于综合楼二期底层架空区域;停车库设置在运动场底层地下室, 出入口靠近校园北侧入口, 避免人车混流, 方便教职工、访客使用的同时, 保障体育馆对外开放时车辆的管理。在整个校园空间内, 本方案釆用绿轴、庭院、院落组织绿地空间。通过步行系统、空间结点、院落组合与人的活动规律有效结合, 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 使校园处处生机盎然。
5 结语
综上所述, 建设用地条件受限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 往往需服务于复杂的社会因素, 对设计限制条件的理解和把握具有决定性意义。笔者认为, 最好的策略并不是以偏概全、机械的归纳方法, 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不同项目的关键环节进行筛选和逐步分析推敲。在实际的建筑设计项目中, 设计师往往游走于经济、适用和美观之间的模糊地带。最大限度的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资源集约性、关注使用者的行为模式, 或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建立在限制条件之上的创造行为, 才更加接近建筑设计的真正内涵。
摘要:近年来,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校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 学校建设用地通常受到诸多限制, 因此, 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 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最大化利用设计条件, 从而满足师生群体乃至周边区域居民的需求。本文以南京某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为例, 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用地条件受限,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 篇10
1 以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的绿色生态校园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要求, 需要建筑行业在建筑设计观念上, 还使专业技术水平上都要有所突破。迎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绿色建筑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的, 相比较于传统建筑, 在材料的使用和建筑功能设计上, 要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以使建筑投入使用后能够提供更为舒适的空间[1]。绿色建筑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的, 传统建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过程中, 不仅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各种能源, 而且还严重污染了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校园规划中, 传统建筑不仅使用成本高, 而且对于校园生活造成诸多影响。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立, 对于建筑设计以高标准和高要求。
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 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塑造校园生态和谐环境。目前中国校园建设中, 虽然基于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对于校园规划和建设以改进, 但是严格而言, 校园建筑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设计思维模式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生态的和谐, 但是, 距离绿色生态校园标准相去甚远。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是节约型校园建筑设计, 在校园规划中, 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依赖, 对于各项资源, 包括水资源、能源以及材料等等, 都要力求节约。建立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校园建筑设计是基于节约理念建立起来的, 其中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方式都要做到高效、健康, 通过降低污染,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绿色生态校园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基础上的, 按照生态学原理, 可持续发展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展开, 那么, 构建生态型校园则需要建筑设计合理, 降低建筑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对于环境资源做造成的负担, 促进校园环境与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2 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2.1 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
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 需要将绿色建筑观引入其中, 要求建筑设计师不仅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 而且设计观念要与时代同步。绿色建筑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建筑设计中, 在重视建筑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同时, 更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和谐度, 从现代的低碳审美角度, 要求建筑不仅要美观, 还要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资源要高效利用, 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将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展开[2]。
2.2 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节能降耗
从绿色生态校园的角度而言, 按照绿色建筑观进行校园环境设计, 就是要求在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 将绿色建筑观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 更要考虑到绿色生态校园的设计规划和建筑在校园中的布局, 以避免由于建筑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校园环境对于师生产生影响。学校的建筑设计都是按照标准的设计规范来完成的, 特别是校园中的教学楼设计, 要与整个的绿色生态校园规划相得益彰, 其中除了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在校园中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之外, 还包括各种建筑基础性配套设施等等, 都要按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建设, 对于建筑设计要做好环境评价是非常必要的[3]。校园中的教学楼设计仅仅是局部设计的绿色建筑, 其中尚存在着与绿色建筑系统无法协调的地方。因此, 设计人员在对教学楼设计中, 要对于教学楼周围的校园环境乃至学校周边的环境都要有所熟悉, 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予以定位, 以促进教学楼的设计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要做到绿色建筑设计切实可行, 就要将绿色观注入到子系统中, 通过子系统建立起关联, 就可以高效运行, 每一个设计环节都考虑到节能降耗, 为建筑节省能量。
2.3 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中, 以绿色建筑观为原则, 就要对于建筑所处校园环境有所考虑, 特别是教学环境决定了建筑设计手法。地理环境对于建筑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 需要建筑设计中, 要对地形资源合理利用, 诸如, 绿色生态校园的教学楼设计, 要选择使用节能材料, 还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 要求教学楼要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4]。设计内容要冬暖夏凉, 以降低能源消耗。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还要有限选择本地区材料。建筑设计手法生, 要做到传统而有效利用资源。要做到建筑神态节能, 还要对于建筑的形态进行调整, 避免绿色生态校园中过多的人工环境塑造, 以降低建筑综合成本, 保留自然生态不被破坏, 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生态校园内的建筑设计
3.1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用地规划
按照绿色生态理念对于校园中的用地进行规划, 要根据校园建筑和道路的分布情况进行设计, 包括校园内的建筑、体育场地、校园绿化、道路规划以及广场设置、停车场等等。对于这些校园构成元素, 要合理布局, 无论是地上空间, 还是地下空间, 都要合理利用起来, 更要做到节约用地。学校土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提高利用率[5]。关于绿色生态校园的用地使用, 有关部门作出了详细规定, 要求建筑用地要发挥多中可利用加之, 诸如学校教学楼和辅助用房、学校的行政办公用房等等所有的建筑用地, 不仅要计算建筑本身所占有的用地范围, 还要计算至台阶、坡道和散水外缘。通常建筑的用地面积的计量范围需要界定到路面、广场或者停车场的外缘。校园内除了建筑之外, 还有道路、广场以及停车场等等, 要发挥其生态效应, 就要从安全、便利的角度出发, 将车道设计细化, 包括步行道、机动车道、消防车道要分开设计, 不可以出现道路冲突[6]。
3.2 绿色生态校园的教学用房设计
校园中的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是重点建筑, 主要包括教学使用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 还包括有公共教学用房以及辅助用房。在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中, 适应教学空间需要, 要将各种设备设施的官网布线都要设置在隔墙内, 包括水、暖、气、电以及各种通信设备等等, 都要根据教学使用空间做出调整。
基于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的特殊使用功能, 要求窗户的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到采光, 窗玻璃要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不可以一味地从外观角度出发采用彩色玻璃。关于教学楼的外窗设计都要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包括采光、保温、遮阳, 建筑的隔热、散热等等都要符合要求。教学楼的室内地面要采取防潮技术处理。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学校, 教学楼的室内地面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做好隔音处理对于教学楼设计是极为重要的, 特别是走道的顶棚以及墙壁, 要要做好吸声处理[7]。
3.3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建筑室内环境以采光、通风控制为主要内容。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 在采光设计上要做出调整。如果校园的建筑设计为南向外廊式布局, 为了室内获得良好的采光效果, 就需要该选择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对于教学楼而言, 不同的教学性质对于教室的采光要求也会有所不同[8]。比如, 美术教室对于采光度要求很高, 按照教室采光标准, 平均采光度为300lx即可发挥教室的使用功能, 但是如果是机房、管道以及楼梯和电梯间等等, 则属于是不需要采光的建筑空间。那么, 美术教室就要选择采光度很好的位置, 而机房、管道以及楼梯和电梯间等最好是设计在建筑物的西北面, 以避免阻挡太阳直接照射。
为了使建筑能够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 在建筑外窗的设计上, 要按照建筑节能规定, 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 通风换气效果良好, 而且能够起到保温、遮阳、隔热和散热的作用。绿色建筑观要求建筑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 这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通风设计, 使得通风设计更为理性化, 更好地发挥室内温度控制的作用。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物的通风设计为了获得自然通风效果, 可以使风口处于外围护结构的下部, 在内走道墙上部设计有排风口, 排风口的面积为普通房间面积的1/30。对于特殊的学校用房, 诸如化学与生物实验室、药品的储藏室等等, 都需要强排风系统设计, 采用机械排风通风的排风率要超过75%。排风口要设计在高于地面2.5米之处, 还要注意风口形式,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抗风性和防尘性, 因此要合理设置防尘装置[9]。
3.4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备设计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中, 建筑设备的设计是最为值得关注的。学校在运行的过程中, 设备使用效率直接决定了能源消耗。那么, 在建筑设备设计中, 要注重供电设施和线路的安全性, 在供电设计和配电设计上, 都需要通过总配电装置和总电能计量装置实施用电设备统一管理, 以建筑的照明用电和动力运行良好[10]。为了提高建筑的照明效果, 学校要将配电系统的竖向贯通井道以及配电设备位置都预留出来, 建筑室内的线路敷设以室内铺设为主。照明线路要做好支路控制, 一般控制范围为2个教师或者3个教室。对于教室意外的照明线路, 诸如楼梯、走道和门厅等等, 都要集中控制。对于具有特殊功能的通道, 诸如疏散走道、楼梯等等, 要设计单独供电线路, 并做好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以应急照明。教室的灯具不得采用裸灯, 要安装高效率灯具, 无眩光灯具最佳。照明光源最宜选择细管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 显色指数Ra大于80。如果教室对于识别颜色有高要求, 则需要选择高显色性光源, 显色指数Ra要大于90。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备设计上, 可以引用智能化系统, 配备有计算机网络控制室、通信网络系统、有线广播及扩声系统以及视听教学系统等等。由于智能化系统的机房所发挥的特殊功能, 加之各种设备对于环境的特殊要求, 因此所设置的位置要避开卫生间、浴室或其他经常可能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在布线上, 要将智能化系统设备所需布线通道预留出来。在机房的设计上, 地面为架空地板, 通常机房的设计高度要超过2.50米。由于智能化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大, 且布线复杂, 因此, 在组网的时候, 需要采用专业的线缆[11]。
在绿色生态校园中, 广播系统的设计直接关乎到校园风貌。在设计中, 要考虑到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的需要, 校园操场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广播效果。因此, 在校园的影响位置都要设计有广播支路和扬声器。建筑室内的扬声器安装, 高度要超过2.40米, 线路以暗敷为主。播送学校作息的扬声器要设置在走道等等的公用场所。
按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对于建筑设备进行智能化设计, 合理的设置和线路敷设, 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还可以智能控制, 以使校园环境资源和能源得以优化。随着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提高, 可以获得良好的能源节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中国的校园设计逐渐建立起绿色生态校园新理念。建筑的能源消耗较大, 且对于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校园中的各种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观进行设计, 就需要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创新校园建筑设计,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校园建筑的使用功能。教学楼是校园的主楼, 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到学校的教学环境。采用绿色设计理念, 就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通风、采光以及建筑辅助设备的设计, 促进建筑与校园环境的协调, 以做到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1]林丽梅.浅谈现代绿色建筑设计[J].建筑与装饰, 2008 (4) :33-35.
[2]何积铭.浅谈对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及研究[J].四川建材, 2009.35 (6) :17-19.
[3]宋剑林.论述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及探讨[J].门窗, 2012 (5) :138-139.
[4]张勋祥.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J].工程与建设, 2009.23 (3) :324-326.
[5]刘起霞, 邹昕, 邓俊艳.谈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39 (4) :323-326.
[6]王一凡.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设计实录[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 (S1) :31-33.
[7]陈晨.校园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前景与趋势[J].江西建材, 2014 (2) :15, 18.
[8]华任杰.浅谈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J].房地产导刊, 2015 (12) :108.
[9]张彤阳.安徽省六安——中绿色生态景观校园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 (14) :8186-8187.
[10]王涛, 李娟.关于生态型校园环境的思考——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现代园艺, 2012 (8) :136.
浅析建筑电气防火及安全设计 篇11
【关键词】检查;电气设备;故障;维修
1.初步检查方法与维修
1.1 直观法
所谓直观法就是通过看、听、闻手段对于电气故障外部表现进行检查判断的一种方法。检查人员要对操作者与现场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有故障外部表现、在故障发生时环境情况、有没有接触明火、热源、异常气体、是否有腐蚀性气体进入、是否遇水、是否有人进行过修理等等,了解完基本的信息状况后,开始进行初步的检查,损坏部位是否在电气外部、连线处是否有断路、烧焦、熔断指示器在螺旋熔断器中是否跳出,电气内部是否进水、进油,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电气的动作程序是否和电气设备的原理图一致,检查完毕后,确定发生电气发生故障部分。
1.2 观察火花
电气出现火花在三种情况下: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检查电气的故障可以根据火花来进行,例如火花有无、火花大小。一般情况下紧固的导线与螺钉如果出现火花是因为线头松动或是接触不良。电路通的时候,电气的触电在闭合或是分断电路跳火。接触器主触点在控制电动机中两相有火花,两相都有火花表明接触良好,电路处于正常工作中;一相没有出现火花,说明这一相电路断路,如果三相中两相火花大于正常,而另一相小于正常,说明是短路或是电动机接地;要是出现三相火花都大于正常现象,可以判断为电动机超载。对于电气的辅助电路在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衔铁不吸合,按动启动键,出现闭合的轻微火花,说明通路,故障应该出现在接触器机械部分,维修人员一定要判断清楚是断路还是接触器的机械部分,根据触电火花来判断。
2.做好防火分隔与安全通道设计
2.1防火间距。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建筑耐火等级越低越易遭受火灾的蔓延,其防火间距应加大。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米,它们同三、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7米和9米。高层建筑因火灾时疏散困难,云梯车需要较大工作半径,所以高层主体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3米,同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5和18米。厂房内易燃物较多,防火间距应加大,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或它们和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厂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或库房,应远离建筑物。
2.2防火分区。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米2;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米2和60米、600米2。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米2或1500米2内,地下室则控制在500米2内。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
2.3安全疏散通道出口。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超高层建筑应增设暂时安全区或避难层,还可设屋顶直升飞机场,从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
3.强化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设计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烟及防火门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行控制和指挥。考虑到高层建筑以自防自救为主,室内消防用水量比室外的要大些,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住宅楼为30l/s),即消火栓用水量70l/s(住宅楼为50l/s),是规范规定的建筑物消防用水的上限值。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具备两种及两种以上使用功能。因此,其火灾延续时间为3.00h(住宅楼为2.00h),考虑到市政给水状况,由此可确定是否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其容量。
(一)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范围:(1)高层建筑的主体及裙房内;(2)消防电梯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内,方便消防队员尽快利用消火栓向火灾发起进攻和开辟通道;(3)避难层内设置用于人员自救保护;(4)屋顶或直升飞机停机坪处,用于检查消火栓压力和防止火灾蔓延至顶层及保护人员的作用。(5)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消防卷盘,用于非消防专业人员扑救初起火灾。
(二)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技术要求:(1)消火栓充实水柱需经水力计算,且不小于13m,以避免浓烟高热对灭火工作的影响,又能保证消防队员正常使用;(2)消火栓间距在高层内不大于30m,在裙房内不大于50m,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同层内任何部位;(3)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有串联供水和并联供水两种方式,当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应设减压装置。(4)屋顶水箱。为了保证初起火灾时消防用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15Mpa。不能满足时,应设气压水罐或稳压泵等增压设施。如是并联给水方式,其分区消防水箱的容量应与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相同,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应进入高位水箱,而串联给水方式中是允许的;(5)水泵接合器。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各个分区均需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也就是说,根据现有或将有的消防车供水能力,确定各个分区是否应设水泵接合器。(6)消防管网采取防超压措施。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流量一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水泵,设置安全阀、泄水阀门等,避免超高压造成给水系统的破坏。
4.结语
校园建筑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篇12
建筑环境色彩规划设计是一个由多个学科协同开展的研究领域, 研究内容涵盖景观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色彩学、色彩地理学、色度学等, 同时与自然地理因素、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紧密相关, 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建筑环境色彩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本项目结合让-菲利普-朗克洛 (Jean-Philippe Lenclos) 的环境景观色彩调研方法, 以及日本的色彩规划中心 (Color Planning Center) 的理论体系。对于设计人员在实际城市环境色彩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手法进行归纳, 逐步建立起系统科学的校园环境色彩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导方法。首先对校园历史和现状作出充分调研分析, 并对学校未来的总体布局作出纲领性的控制原则。其次, 分析研究校园建筑环境色彩现状, 在校园中长期规划的总则下, 初步确定建筑环境色彩的设计理念和指导原则。本文结合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环境色彩规划项目实例对色彩的实践方法进行归纳分析。
一、现状调研———建立项目色彩信息数据库
影响一个校园环境色彩规划设计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全面平衡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提升校园环境色彩品质的同时实现展现校园文化精神, 是实现校园环境色彩规划和设计的关键。校园环境色彩规划的过程就是一个解读已存在的条件信息和制约条件, 在此基础上依据理想目标创造新信息的过程。因此充分理解影响校园色彩的各种制约因素是进行环境色彩规划设计的前提。首先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调研: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条件, 以及收集设计校园环境的色彩现状和信息等 (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信息) 。然后对相关色彩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我们以表格方式按照环境景观色彩元素的种类进行分类, 对调研对象的各种色彩表面材料和色彩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分析, 当一个调研对象包含多种色彩时, 要注明主色、点缀色以及各种色彩的大致面积关系, 对于某些观测对象出现过于复杂的色彩元素, 则需对测量相关色彩元素进行精简, 将有代表性的要素纳入色彩数据库。整个测量过程采用孟塞尔色彩体系的标注方法, 即色相H、明度V、彩度C, 用HV/C的数值描述一个色彩的特征。
二、明确制约条件
北辰校区建筑环境色彩规划设计建立在天津市城市色彩总体规控的基础之上, 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因此, 在进行北辰校区建筑环境色彩规划设计之前必须对天津市城市色彩总体规划原则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需要与北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部门进行紧密配合, 从而制定出北辰校区建筑环境色彩规划的总体策略。
(一) 城市规划———天津市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原则。
2009年天津市颁布了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规划控制导则, 导则公布了城市色彩的总谱及城市主色调。在天津市中心城区色彩规划中将城市规控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历史街区、城市核心区、城市过渡区、城市外围区。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刚好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之外的区域, 因此一般不作强制性的色彩规控要求, 主要根据校园环境景观规划的性质、功能、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考量, 并依据办公文教区的亮灰色色彩定位确定建筑主色调和辅助色。
(二) 校园规划性质———北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总体构思对校园规划理念的形成来源于对现代校园新老和谐化、生态园林化、专业特色化三大发展趋势的再思考。校园特色形成在于校园历史文脉的发掘与传承, 以及时代精神的体现。从新老校园和谐共生、学科专业特色、生态环境特色三个层面入手, 寻求校园文化特色与校园环境色彩规划理念共同的文化根源, 营造校园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的精神家园。
(三) 使用者的意向和意见。
建筑环境色彩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营造宜人的生存环境, 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知识进行设计和引导公众审美意识的同时, 不可以将自己的色彩喜好强加于人,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制约因素。因此, 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是设计师进行校园环境色彩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在确立设计原则之前,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师生对校园环境色彩设计的意见建议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确立设计概念
确立设计概念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应符合城市色彩规划控制标准以及校园总体发展策略。二是基于色彩美学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展现历史与校园文化精神。本阶段通过总结归纳前期项目调研成果, 结合对北辰校区空间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力图通过对校区建筑色彩的规划控制展现百年学府深厚的历史文脉及其所蕴含的工大精神, 为校区的改造、扩建、修缮所需的色彩管理提供可操作的规控依据, 将展现百年工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营造含蓄恒久、智慧典雅的校园形象为设计目标, 逐步形成“一轴、一带、七区”的设计概念。总结归纳出北辰校园建筑环境色彩的设计原则:
(一) 展现百年工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原则。
河北工业大学前身是北洋工艺学堂, 创建于1903年, 从“始肇清末工学之庠”到“救亡图存兴邦自强”工大精神始终伴随着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所百年老校所倾心的色彩, 构成了校园色彩的标志及文化基调, 体现了校园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 是人文精神与校园环境的结合, 有助于增强学习环境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 校园环境色彩设计既是一项提升校园环境品味的工作, 也是延续学校历史与未来的重要途径。认真研究河北工大一定数量历史保护建筑的色彩传统, 有助于平衡新老建筑之间的文化鸿沟。
(二) 保证校园总体色彩印象的延续性原则。
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属性, 使得色彩承载着更多校友对于过往青春的记忆和情感寄托。对于北辰校区的色彩改造已经超越了色彩理论本身的审美内涵。因此, 哪怕是对于校区基本色调的细微改变, 都会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 必须坚持校园总体色彩印象延续性的原则, 在保留色彩的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平衡环境色彩中的“噪色”, 细化环境色彩中的诱目性等级, 努力营造一种智慧典雅的人文校园印象。
(三) 把握色彩的整体节奏与质感表现的基础上控制改造成本的原则。
建筑色彩离不开追求真实材料质感之美, 建筑色彩建构材料肌理的质感表现离不开建筑材料选择的多样性。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石材、木材、砖材、金属、塑料、玻璃、陶瓷、混凝土、涂料等等。每一种材料都具有各自独特构造的表面特征, 从而形成一种材料的视觉触感, 也可以称为材料肌理或者材料质感。如何平衡材料质感与控制材料成本之间的矛盾, 应作为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 注重色彩关联性的原则。
人们在对色彩空间的理解上, 色彩的现象学比色彩心理学显得更加重要。色彩会因为背景色彩的改变而改变人们对于色彩的印象, 因明度和艳度的不同而产生同时对比, 会引起对于色相判断的改变。我们把视觉认识与物理现实之间的差距称为误差。色彩心理中的这种色彩感觉或印象日渐成为色彩规划中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便是色彩的关联性。对建筑和大型土木工程来说, 建筑物是相对固定的, 它所处的环境对于色彩印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周围环境的颜色就决定了哪些颜色的建筑会与它产生相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要设计一栋住宅的外墙色彩, 那么就必须对周边环境的色彩进行调查。
四、归纳总结推荐色谱
分析研究校园建筑环境色彩现状, 在校园中长期规划的总则下, 初步确定建筑环境色彩的设计理念和指导原则。根据甲方的需要最终总结归纳出校园建筑环境色彩规划的推荐色谱, 或者是“禁用”色谱。该色谱的规控原则是以“控制”为目的, 在校园色彩规划中对校园建筑及景观的总体色彩进行整体设计, 突出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为校园环境建筑景观中的改造与扩建提供相应的色彩参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 推荐色谱在控制“噪色”的基础上, 必须给设计师留有足够的色彩设计空间, 帮助设计师在校园色彩规划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营造和谐统一又丰富多样的色彩景观。结合上述原则总结出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建筑环境色彩规划的控制基准。
五、结语
校园环境色彩规划设计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新兴研究领域, 它从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色彩”这一古老话题。我国高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过去和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大学校区改造、扩建、修缮的重要阶段, 校园环境色彩规划将成为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提高校园环境品质, 提升人文校园品味, 弘扬办学特色的重要设计手段, 环境色彩规划必将成为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这一复杂、多元化的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尝试, 希望能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高校校园色彩规划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在校区的改造、扩建、修缮过程中营造校园色彩景观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环境色彩规划研究项目对校园色彩规划的实践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尝试, 希望能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色彩学,校园环境色彩规划,类似色调,诱目性,色彩控制基准
参考文献
[1]吉田慎悟.环境色彩设计技法——街区色彩营造[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2011
[2]沈青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1
[4]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建筑物及校园景观设计】推荐阅读:
建筑节能设计及措施07-01
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08-17
超高层建筑结构及设计09-01
建筑及规划设计任务书07-20
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改善措施论文06-26
校园建筑物09-27
浅谈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要点及发展趋势论文09-26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小小建筑设计师》及教学反思10-24
房屋及建筑物11-14
建筑物抗震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