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研系统设计(共12篇)
校园教研系统设计 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规模越来越成为一项反应高等教育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伴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科研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部分高等院校也都日益开始重视本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由于高校每年的教育科研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专业学术论文、专业著作、专利成果、科研项目、奖金奖励等大量成果数据需要保持归类整理等工作,倚赖传统的手工分类保持或者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类管理变的越来越困难。传统的管理手段、方法无力应对越来越繁杂庞大的数据量,这就要求教育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必须依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因此高校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分析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应用效果,借此为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到全国高校提供必要的经验。
关键词: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0 引言
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是教育科研改革项目顺利进行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传统的教育科研项目管理方面还非常落后,还仅仅停留在以word、excel等为核心的单一文档管理的阶段,无法满足高校教育科研项目日益庞大的巨量信息处理需求,因此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变的越来越繁重,效率确是越来越低下,信息数据的准确率也变的越来越差。显然,倚赖传统的手工分类保持或者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类管理变的越来越困难。
传统的管理手段、方法无力应对越来越繁杂庞大的数据量,这就要求教育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必须依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因此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过程管理问题。
1 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的
用现行的相互孤立、相对分散的文件夹管理方式对这类繁杂、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显得十分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需求。为此,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开发一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对学校有关教务活动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目的。于是高校教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被提到了日程上来。教研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方便学校对于教师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由于本系统面向对象是教师,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不一,所以本系统实现的功能并不繁琐,操作容易,且对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以实现高校教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目的,同时可以作为以后进行功能拓展的基础,用来明确用户需求,使开发过程变得有序、合理。
高校教研管理的目的就是优化教研环境和资源配置,使教研成本最小而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教研实力和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追求教研效率和效益是教研管理最高目的。本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操作来实现对高校教研的管理,为了高校更好的维护各项教研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
2 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要求。在需求分析工作中,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现有环境的特征,正确定义目标软件的特性。因此,需求分析工作是对应用问题及其环境进行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
2.1 功能需求
本软件系统需要实现分部门授权管理项目的目标,要求能够完成信息输入、编辑、打印等基本功能,实现项目信息的外部批量导入;具备友好的界面显示功能,能够分别按类别和级别以树结构组织项目,对应树结构当前项,在基本信息栏显示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信息、项目所在单位、项目经费、项目状态、项目成果等内容;提供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能够实现以立项时间、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等多条件下的综合查询;具有历次划拨经费情况统计及教研工作量计算等功能。
2.2 非功能需求
①相关不可恢复操作发生时应有明确的提示,要求确认,待用户确认后再操作。
②操作简单,界面直观。
3 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3.1 系统管理模式
本项目管理系统采用多级别、多部门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为规范管理,各部门使用权限不同,依托局域网,教务处、研究所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实现多布点操作,协同管理。教务处、研究所对所辖项目可进行添加、编辑、统计、打印、导出等操作。此外,教务处作为教研项目规划组秘书处,拥有更高级别的系统权限,可对所有项目进行查看、统计、打印以及对教研工作量进行统计和计算等特殊权限。系统管理模式见图1。
3.2 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需求分析,系统功能主要划分为3大模块,即基础数据功能模块、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和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主要由项目类别、项目级别、人力资源、折算标准等小模块组成;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管理、参研人员管理、经费管理、工作量管理等功能;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包括基本信息查询统计、经费信息查询统计、工作量查询统计。各模块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如图2所示。
①基础数据功能模块。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主要用于项目类别、项目级别、折算标准、人力资源等基础信息的维护,为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提供基本信息支持。
②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项目信息管理作为系统的重要功能,以项目立项为起点,以项目基本信息、经费信息、参研人员信息、教研工作量计算及附加信息等基本动态数据为主要构成要素,通过查询统计功能实现项目全程管理。如前所述,系统包括四大功能模块,各模块主要功能见图3所示。
③查询统计功能模块。项目管理的全面信息获取最终要靠查询统计功能模块来完成。查询统计管理囊括了项目基本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经费信息以及教研工作量等各方面详尽信息的查询统计,具有单条件查询、多条件逻辑组合查询两种方式。
3.3 系统运行流程
系统依托于校园局域网,数据维护与操作设置在客户端完成,数据库负责数据完整性验证和存储。借鉴windows的权限管理方式,结合北京联合大学教研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系统以“部门”为权限设置单元,给不同的“用户”分配“部门”,使不同的用户只能操作具有“部门”权限的项目。同时对“部门”权限分成了“不可访问”、“只读”、“读写”3个级别,用于细化用户对“部门”的操作权限。系统用户权限明确,运行流程科学、简单,安全性好。如图4所示。
4 运行环境配置
4.1 运行环境
内存:512MB以上;CPU:英特尔酷睿2以上;硬盘空间:200MB以上;内存:DDR2、2G或以上;网卡:标准通讯网卡;标准鼠标、键盘等;操作系统: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通讯等的配置:能与其它进行数据交互的网络环境。
4.2 可用性
管理员只需经过1~2小时的培训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教师无需经过培训就可直接登录操作。数据是从洛阳理工学院主系统数据库中导入的,无需教师再自行注册。
4.3 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针对需要保护的数据如:教师信息、管理员信息等进行加密处理。对于商业间谍行为、欺骗、黑客行为的处理:我们是采用的是校内网,不与外网连接,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电脑病毒方面需要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
4.4 可靠性
可连续使用小时数为72小时,由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平均故障时间90天。平均修复时间1工作日以内。最高错误率5bugs/KLOC。
4.5 性能
事物的响应时间最高5s,平均响应时间应在3s以内。
4.6 可支持性
该系统是采用c#语言编写,同时也用到了Javascript的脚本语言。对于变量的命名采取直译的方式,如对于教师姓名变量用Tname进行命名。利用微软自带的类库,对该系统的类进行设计与开发。维护访问权由管理员承担。
4.7 设计约束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其它软件:Microsoft Office、SQL-Server 2005,需要技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Asp.Net、数据库编程。
5 应用效果
河北农业大学高校教育教学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于2014年9月开始试运行,已经完成了河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素材库建设专项教研项目、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等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完成了第六批“重点建设课程”的结题验收工作,基本上经过了一个完整周期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流程,系统符合用户设计要求,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方便可靠的特点,实现了预期的系统模块功能,减少了教育教学项目管理中的重复性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加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相对于原先传统模式大幅减少专职工作人员5名,只增加1名维护保养人员。申报时间由原先的30天左右降低到现在的3天左右。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而准确的信息。该系统的应用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决策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 结束语
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资源,减少了教学管理部门和各个学院的重复工作,提高了教学项目管理的效率,为实现高校数字化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系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统一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为学校的教学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并能有效地避免项目的重复申报和审核,实现了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信息的互通共享。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随着今后更多的管理和业务功能的开发及运用,能够方便地与高校其它系统对接,从而实现真正的、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
校园教研系统设计 篇2
1.1两区广播室位置选址
校园广播室位置在选址,首先,应重点考虑其位置应尽可能在校园的中心,这样利于布线,方便到达校园各区域位置,并节约布线成本。其次,考虑近运动场,方便学生集合或大型活动时易观察现场的适时状况,控制播音节奏,同时要考虑主要活动区与广播室的距离,应在无线话筒传输有效范围内,一般在150米内较为适合。最后,就是室内空间布局,有条件的情况下广播设备区与现场播音以及节目活动区隔开,并有良好隔音,总面积应在20-50平方。
1.2设计的总体方案及原理
根据上述功能说明,两区主要设备配置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自动音乐打铃系统有主次之分。总体方案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原理说明:当南区作为主播时:从图1看出,南区各路音源送入调音台,经调音台控制后送入南区6分区1、2号功放,经功率放大和线路传输,送给各分区广播音柱实现南区校园播音。同时从功放的音频输出口取出一路音频信号经光端机调制输出,传到北区经光端解调器还原成音频,经北区调音台,再经北区6分区3号功放和线路传输,送到各分区音柱实现北区与南区广播同步播音。当北区作为主播时:反之已然,原理同上。两区自动音乐打铃统一:从图1可以看出,即南区定时控制器输出电源启动和触发控制指令,受控电源接到指令后启动功放和调音台供电,触发指令开启音乐铃声播放器输出音乐铃声,经南区功放输出到各分区广播,实现音乐打铃。与此同时音乐打铃信号,经南区功放的音频输出端口送光调制器,经光纤传输到北区,经北区光解调器还原音频送入调音台,再送入功放输出到北区各分区广播,实现北区同步音乐响铃。实现南北区铃声统一。
2校园广播系统的调试及使用
广播系统的调试是保障整个系统正常工作不可缺的步骤。调试的一般步骤:(1)调试前详细阅读各设备使用说明书,掌握设备功能旋钮、按键、端口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2)通电前要仔细核查系统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3)将末级功放音量旋钮调至最小,其它设备音量旋钮暂调至中间位置。
(4)依次开启受控电源→前级音源设备→调音台→光端机→功放。并观察各设备开启时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关闭电源。关闭与开启顺序则相反。
(5)调试可按照音频信号的流程从“入到出”,或“出到入”依次进行。
3结语
校园教研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校园网;作业上传;作业批改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10-02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one Submissio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Assignment in Campus Network
CAO Li1, JIANG Li-ping1, ZHU Zhi1, WEI Yuan-xiu2, ZHANG Wei3
(1.Jiangxi Fuzhuang Academy, Nanchang 330046, China; 2.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46, China; 3.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Information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4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studied one system about submission and mod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ssignment in campus network. This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using ASP technology and ACCESS 2003 database under platform of Windows 2000 Server and base of Browser/Serve model. Many functions have been realized in this new system online, such as submission, modification and result’s review.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submission; modification
1 引言
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化的飞速发展,随着教育部门、各学校、普通家庭的计算机网络化,通过网络创造一个在教
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进行学习交流、网上作业的环境势在必行。作业布置、提交与批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质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业布置、提交与批改是通过课堂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再提交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的。当教师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时,时间已经过去一段并且讲到了新课。如何缩短从作业布置到批改的时间差,使在新问题形成之前,老问题就得到解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近期研制的“校园网上构成作业上传与批改系统”从高校的教学及管理实际需求出发,是教师、学生以及相关行政人员都适合的一个通用教学平台。该系统主要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在网上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查看批改结果整个作业流程等功能。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分析,数据库和实现方法4个方面来简要阐述“校园网上构成作业上传与批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2 系统设计
2.1 目标设计
构成作业上传与批改系统主要提供网上的教学平台,其功能如下:
2.1.1 教师用户登录到系统,通过公告栏的方式在网上发布作业,包括作业题目、公布作业完成时间、内容等;并可选择自己的课程进入作业批改页面,查看、批改作业,给出相应的成绩存入数据库中。
2.1.2 学生用户登录到系统,查看作业公告栏中是否有与自己所修课程相关的作业内容,在网上上传作业,查看、修改上传作业,作业成绩查询等。
2.1.3 作业系统操作采用图片上传组件,实行图文混传格式及Web页面,教师批改采用在线平台式批改,直接在页面上编辑修改,學生作业上传一张图片作为一个文件传到服务器,保存在c:inetpubwwwrootyhzc33Images文件夹里,图片文件名、文本和数字等内容保存在ACCESS数据库里。
2.2 设计思想
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2.2.1 思想先进:整个系统采用B/S模式运行,用户采用普通的游览器(如Intternet Explorer等)运行和访问。
2.2.2 实用性:为网上教学提供方便。
2.2.3 操作简单:本系统适用于不同水平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同时系统操作简单易行。
3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通过构成作业上传与批改系统,主要达到学生与教师互动教学的目的,能够提交作业信息,并且查询教师的评语、作业成绩以及其他同学的作业信息等;教师能够查询所有学生的作业,并及时写评语、判分数。根据对构成作业的管理需求,本系统可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帐户管理系统、交作业系统、作业评判系统和作业查询系统。
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构成作业上传与批改系统分为下述的四个模块:帐户管理系统、交作业系统、作业评判系统、作业查询系统。将系统分解成几个功能模块来分别设计,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构成作业上传与批改系统功能模块图
3.1 用户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用户注册的检查、用户注册信息的添加、以及用户注册信息的修改等。
3.2 交作业系统
交作业系统主要提供给学生提交作业以及修改、删除作业信息的一个平台。
3.3 作业评判系统
作业评判系统,教师能够及时点评作业、判分数,同时,作业评判系统提供修改或删除评判信息的功能。
3.4 作业查询系统
作业查询系统提供给一般用户、学生和教师查询作业信息的功能。学生除了基本信息外,还能查询到自己的作业的所有信息,包括教师的评语及作业所得成绩。教师拥有最高的权限,可以查询全部学生的所有作业信息。
4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的需求,可以列出以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用户信息表:存放用户信息,数据项包括用户的ID号、学号、姓名、密码、班级等;
作业信息表:存放作业信息,数据项包括作业的ID号、作者、作业标题、作业说明、作业上传时间、教师评分、第几次作业等。
系统按照用户管理、作业上传两模块和信息类型在数据库中建立2张表。及用户信息表(略)、作业信息表(略)。
5 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主要方法
5.1 Web数据库的连接
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的ADO对象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调用ADO对象的0 pen方法打开数据库
……
本系统软件中采用直接对Access文件的相对路径来实现和读取数据库的功能,简化了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
5.2 学生上传作业的实现
5.2.1 身份验证
当各学生用户上传作业时,我们必须首先判断他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则无权进入提交页。如果合法,才有权提交作业。通过的用户名,我们可以从用户注册表中找到该用户的具体身份资料,并把用户名写入数据表qks_info字段中,作为作业上传的作者。
5.2.2 学生作业上传
学生作业包括图片与文本,我们用2个Form表单提交图片与文本,且只使用1个提交按钮进行提交。
5.2.2.1 用于编写作业上传界面的ASP源程序up.asp
作业上传界面的ASP源程序up.asp最关键的部分程序是:
function form2_onsubmit
forml.submit
end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