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2024-05-30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共8篇)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篇1

该文以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策, 以为临床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18例;年龄87~85岁, 平均年龄 (82±3.2)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预防保健对策, 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高龄人群往往由于疾病认知程度较低, 因此, 医护人员应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与治疗方法、预后、自我护理以及饮食注意事项一一向患者说明,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 缓解其心理压力。2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疏导, 缓解其恐惧、无助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保持轻柔语气和温和态度与患者交流。3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保持清淡饮食, 不可食用多脂多糖以及油腻食物, 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生活习性为其制定合理的个性化食谱。4适当锻炼。多让患者参加散步、慢跑等适当锻炼;组织其参加太极拳等比赛, 增强患者体质, 提高其免疫力。

1.3 评定标准

显效:经1周治疗与保健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并可出院;有效:经1月治疗与保健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并可出院;无效:治疗与保健后患者病情无改善, 或死亡。治疗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25, n (%) ]

注:1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高龄人群各类内科疾病中,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 二者并发可造成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1]。同时,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仅因自身病情而承受极大痛苦, 同时也因此而出现了各类负性情绪, 其心理压力相对较大, 对临床治疗造成不同程度影响[2]。所以在治疗期间应通过有效的预防保健对策巩固治疗效果。

该研究中, 实验组经过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适当锻炼等综合性预防保健措施后, 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 更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综合性预防保健措施有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以及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 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预防保健对策, 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性预防保健对策有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以及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预防保健,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4) :124, 126.

[2]陶云英, 陈海青, 孔琦, 等.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10) :1478-1480.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篇2

蕃楸草茶是中草药,属灌木植物,是中原稀有的名贵中草药,具有消炎抗菌、清热解毒等功效,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可以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次用、取蕃楸草1-2克左右泡茶饮用,不拘时、次数不限。

2、槐花茶

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后,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每天饮用数次,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同时,槐花还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

3、葛根茶

葛根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经常饮用葛根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作用,其制作方法为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4、首乌茶

首乌具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之功效。血脂增高者,常饮用首乌茶疗效十分明显。其制作方法为取制首乌20~3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后,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5、桑寄生茶

中草药桑寄生为补肾补血要剂。中医临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是,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6、黄莲花茶

黄莲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黄莲花茶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抵消药物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黄莲花茶在舒张血管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使硬化的血管恢复原有的弹性,从而恢复血压的自我调节机制,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7、菊花茶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篇3

l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通市康复医院139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患者均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 自愿参与本项研究。男70例, 女69例;年龄42~83岁, 平均年龄 (64.01±14.35) 岁;高血压3~28年, 平均 (13.98±5.34) 年。分别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等。

1.2降压药物依从性判断标准[2]。

依从性好:按照医嘱应用口服降压药物, 换药、调药等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依从性差:拒绝使用药物、自行停药、减药、购药、换药、经常漏用药物、不会正确使用药物、盲目使用保健品、未按医嘱用药。

1.3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依从性好 (对照组) 与依从性差 (观察组) 两组不同依从性患者相关因素上的等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139例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80例 (57.55%) , 依从性差患者共59例 (42.45%) ;观察组患者年龄 (67.12±13.86) 岁、缺少高血压疾病及降压药治疗知识49.15%、存在不良心理反应32.20%、家庭经济困难33.90%、合并药物不良反应50.85%高于对照组的 (61.53±12.89) 岁、15.00%、16.25%、12.50%、17.50% (t/χ2=3.06、16.28、8.45、7.45、14.03 P<0.05) , 是影响降压药物应用依从性的因素, 两组患者男性51.25%%vs 49.15%、病程 (14.03±5.32) 年vs (13.86±4.98) 年无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高血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 大量研究表明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依从性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3], 110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54.55%, 依从性差45.45%;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包括:①年龄因素。年龄大者文化程度低、接受事物缓慢, 缺乏对治疗方案的正确理解, 难以做到言行一致, 尤其以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建议没有完全理解, 且在治疗上多依靠他人, 出院后得不到医务人员的帮助, 其遵医程度进一步下降[4]。本组患者观察组年龄 (67.12±13.86) 岁高于对照组的 (61.53±12.89) 岁 (P<0.05) 。②缺少高血压相关知识缺乏, 观察组缺少高血压疾病及降压药治疗知识49.15%高于对照组的15.00% (P<0.05) , 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病及用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高血压并发症出现缓慢, 短期内无不适而缺乏主动性, 认为长期服药麻烦或没有必要, 部分患者担心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 血压趋于正常后即停药, 或者停药后寻求偏方、秘方, 甚至部分患者认为只有血压升高明显或可能造成危险时才应该服用药物治疗[5]。③不良心理反应。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 患者病程长, 病情反复对治疗缺乏信心, 情绪消沉、消极对待, 对治疗失望继而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6]。观察组存在不良心理反应32.20%高于对照组的16.25% (P<0.05) 。④部分患者在服用高血压药物的过程中因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断继续服药, 降压药物不良反应, 如钙离子拮抗剂所致的双下肢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 使患者不能耐受, 或因恐惧、担心发生其他相关危险, 不能接受长期维持用药, 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7]。观察组存在药物不良反应50.85%高于17.50% (P<0.05) 。⑤经济收入影响用药依从性, 如果经济收入少, 而药品价格日益升高, 同时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 长效降压药费用较高, 患者难以承受, 从而无法按时服药。观察组家庭经济困难33.90%高于对照组的12.50% (P<0.05) 。

3.2 提高高血压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措施:

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①对于老年人则应给予更多关注[8], 要引导家属帮助和督促患者坚持降压药物治疗, 家庭支持除提供经济和物质等有形支持直接影响患者依从性外, 还使患者相信其实被关心、爱护和有价值的, 帮助患者克服因疾病的折磨而产生依从性差的懈怠情绪[9]。②健康教育。通过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传, 发放宣传资料, 讲解高血压病的危害, 让患者了解预防、控制高血压的益处, 坚持终身服药治疗的重要性, 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 教会患者测量脉搏的方法, 指导患者注意自己的不适症状的变化, 注意用药的不良反应等[10]。③心理支持。鼓励患者, 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忧郁、焦虑的不良心理情绪, 努力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了解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对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要,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并细心的讲解, 随时帮助患者, 及时解决其出现的不适的症状, 加强医患沟通, 使患者对医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降压药物的治疗。④合理用药知识指导。向患者介绍各类降压要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可以选择联合用药, 当降压效果不理想时, 要及时就诊, 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 要服维持量, 原发性高血压需终身治疗。如每日服药3次, 应保证每隔8 h服1次。⑤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经济条件等制定适合个体长期坚持的个性化用药方案, 遵循着有效、经济、安全的基本用药准则。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78-779.

[2]陈孜慧, 赵旭东, 徐玉善.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特点[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0, 2l (4) :66-68.

[3]陈杰胜, 宋雷.海口市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 (5) :63-64.

[4]刘茂辉, 胡学捷, 杨蓉.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不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 :100-102.

[5]阳承建, 杨笑芳, 吴家辉.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9) :159-161.

[6]唐永靖, 陈颖, 古燕, 等.唐山市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l, 38 (5) :915-917.

[7]熊巨洋, 熊先军, 严霄, 等.高血压患者住院用药现状及费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1) :1352-1353.

[8]秦茂平.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4) :4414-4415.

[9]尚伶俐.不同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患者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 8 (27) :90-91.

高血压的原因和预防治疗 篇4

有许多的高血压患者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症状,就是长期缺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可以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可以改善心肌代谢,改善血液的中脂质代谢,所以如果不想要高血压,就要注意经常进行运动锻炼。

2.过于肥胖

体型过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身体里的脂肪太多,过多的脂肪会挤压血管,当血管受到挤压后,我们身体里血液循环的通道变窄这意味着需要更到的动力支撑才能流通,而血液流通动力加大,血管的压力变大,就形成了高血压。

3.缺水

会导致高血压的另一个原因是血液干涸,我们平时要多饮水,并且饮用的水要是饮水,如果喝的是软水喝再多也没用,因为我们身体里需要的是硬水里面钙离子和镁离子,这些微量元素可以有效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如果长期不喝饮水,身体里缺乏这些物质,就会导致血管发生痉挛,最终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长期不喝硬水也会导致高血压,平时我们应该喝一些天然矿泉水或者井水。

4.肾脏疾病影响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篇5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 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可以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 有效降低疾病的负担。若要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治疗和防病指导外, 还要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2]。上海市爱卫会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在街道、乡镇开展了一项新型的健康教育项目———高血压市民自我管理模式。通过1 8个月的患者自我管理和干预,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显著改善 (P<0.0 1) , 健康行为增加 (P>0.0 5) , 体重指数 (B M I) 显著降低 (P<0.0 1) , 门诊输液或住院人次数降低 (P<0.0 1) ,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也明显降低 (P<0.0 1) [3]。

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的自我管理方法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的日常管理, 因为高血压病需要终身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用药[4]。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将慢性病症状、治疗、生理心理社会变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同时提高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能力[5]。自我管理依靠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 让患者能够由被动转为主动, 主动参与到高血压防治中来。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自身管理, 充分了解和预防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用药, 结合医生的日常指导, 高血压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1 正确的认识高血压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各类疾病首位[6]。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双耳耳鸣, 且持续时间较长;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但是, 高血压患者能够经过科学有效的治疗而得到良好的控制。

1.1 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大量的研究表明:嗜盐、肥胖、吸烟、大量饮酒、血脂过高、心理应激及遗传均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7]。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如熟知诱发因素, 可以进行有效的避免。

1.1.1 体重超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超重和肥胖者越来越多, 肥胖不仅可以引发高血压, 而且还可能导致冠心病、胆囊炎、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 (3 k g/m) , 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在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高5 0%和5 7%;年内体重增长幅度每增加3.7 k g, 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分别增高3 5%和3 8%[8]。

1.1.2 饮食过咸

饮食过咸是造成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过咸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盐过多, 血管阻力增加, 心血管负担加大, 从而促使血压升高。研究显示, 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显著相关, 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每增加2 g,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会升高2.0 m m H g及1.2 m m H g, 我国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约1 2~1 8 g, 南方为7~8 g, 因而北方人群血压水平高于南方。

1.1.3 饮酒、吸烟

每日饮酒量男性超过2 5 g、女性超过1 2.5 g即为中度以上饮酒, 中度以上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 0%。香烟中的化学物质尼古丁是引起高血压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 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儿茶酚胺, 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痉挛,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导致血压升高[6]。

1.2 高血压的心理因素干预

脾气暴躁、精神紧张、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及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易患高血压。如果对高血压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其只是一种平常的病症, 不会影响到生命的安全;亦或过于担心病症, 发病后往往产生过度异常的心理状态, 认为高血压是不可治疗的, 从而产生紧张、惊恐、焦虑、抑郁、孤独和沮丧等症状。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 (C D S M P)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创立[9], 在上海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探讨的基础上, 以北京、天津、辽宁、江西、广东、宁夏六个省区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心理因素干预。结果显示, 自我管理干预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计分提高了0.7分, 与干预前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干预后患者能够规律监测血压者、与医生交流病情者, 比干预前相比分别增加了1 2.8%和1 9.1%, 与干预前相比, 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10]。

2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防治高血压

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危害性及治疗的重要性, 明白只要正确使用降压药物, 控制好高血压的症状, 定期进行检查,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当注意:合理选择饮食, 改变膳食结构;提高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因素与高血压关系的认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

2.1 用药指导

目前高血压患者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可以分为六大系列:利尿剂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降压药物,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和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降压十分有效;β受体阻滞剂也是比较有效的降压药, 适用于年轻人和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α受体阻滞剂不影响血脂和血糖的新陈代谢, 还可以治疗前列腺肥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种类最多, 适用证最广的一类降压药;此外还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高血压患者要终生服药。降压药选择的原则为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经济、服药方便[11]。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 做好血压与服药的相关记录, 让患者了解治疗的重要性, 按时服药。

2.2 饮食干预

高血压患者应当选择合理的饮食, 平时以清淡饮食为主, 多进食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清淡的食物, 多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鱼类及海藻类的食物, 如果有必要, 使用非盐类的调味品, 以增加食物的美味[12]。每日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还要少吃甜食, 戒烟限酒, 减少不良嗜好, 多饮水, 特别是肥胖患者要控制食物总热量, 控制体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 生活习惯干预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大便的通畅, 不久蹲厕所;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休息和睡眠;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规律及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血管壁的新陈代谢, 使血压缓慢下降;同时要注意减轻体重, 增强血管壁的弹性, 从而促进大脑皮层活动的改善[13]。

3 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要做到较好的防治高血压, 还需要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调查显示, 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并伴有心肾等并发症是因为其缺乏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不能正确认识高血压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此外, 也与在社区缺少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有关。因此, 应关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状况,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14]。

在社区范围内抽取198例高血压患者, 分两组分别进行普通的社区慢性病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辅导, 半年后随访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在观察组高血压患者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辅导6个月后, 不论是平均血压 (<140/90) , 还是血压控制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服药知识、血压监测、适当锻炼、合理饮食5项指标均显著改善 (P<0.05) [15]。相关研究发现, 自我管理能力强者血压控制明显好于自我管理能力差者,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自我管理能力差者 (均P<0.01) 。接受过健康教育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 (均P<0.01) [16]。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血肿扩大是急性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常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脑出血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2.8%[1], 其预后与血肿大小及血肿进一步扩大程度有直接相关性。近年来有文献报道, 应用尼莫地平控制血压, 对预防脑出血血肿扩大有显著疗效[2], 为了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的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诊断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3]并经头颅CT证实。病例纳入标准: (1) 发病<24 h; (2) 年龄45~70岁; (3) 出血量10~30 m L; (4) 单侧基底节区出血; (5) 患侧肌力<4级; (6) 意识清醒或嗜睡、昏睡。病例排除标准: (1) 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2) 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或肿瘤出血; (3) 脑干或小脑出血; (4) 混合性卒中或出血性梗死; (5)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1) 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 (52.10±4.70) 岁。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 给予20%甘露醇、七叶皂苷钠针脱水降颅压, 调节水电解质紊乱, 同时合并有消化道应激症状的给予对症治疗。血压>180/10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维持血压在160~180/90~100 mm Hg。 (2) 尼莫地平组:男15例, 女16例;年龄40~85岁, 平均年龄 (55.50±84.0) 岁。发病24 h内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2 mg配生理盐水于50 m L注射器中, 用微量输液泵按1 mg/h的速度匀速泵入, 将血压维持在140~150/70~100 mm Hg, 连续用药10 d后, 改为口服40 mg, 3次/天, 1个月为1个疗程。其他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防治脑水肿及治疗并发症等常规治疗。

1.2.2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肿体积以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记录。 (1) 血肿体积计算:多采用田氏公式:血肿量=1/2×A×B×C (A: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长度;B: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宽度;C:总血肿层面高度) 。 (2) 神经功能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 (于入院时、治疗2周和治疗1个月时评估) , 并根据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4], 即痊愈:生活能自理, NIHSS评分减少到0;显效:生活能部分自理, NIHSS评分减少80%以上;好转:生活能部分自理, NIHSS评分减少60%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任何变化或者出现恶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9.0软件。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处理。预后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比较

2组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24 h, 2组患者血肿体积较入院时均明显扩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扩大较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后72 h, 2组血肿体积仍有扩大, 较入院时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扩大较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比较

经秩和检验发现, 不同预后等级在2组患者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平均秩次判断, 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相比, 痊愈率高、无效率低, 预后好。见表2。

注:χ2=9.533, P=0.0079

2.3 不良反应

尼莫地平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1例患者出现头晕、血压下降明显, 余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患者均可耐受。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 病情凶猛, 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近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 其病死率有所降低, 但其病死率仍高达20%~30%[4]。一般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只是在极短时间内的活动性出血, 时间为20~30 min。但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后, 连续动态扫描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有血肿扩大现象, 国内报道24 h内血肿再扩大的发生率为38%~45%[5]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治疗时要积极预防血肿扩大。

目前, 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机制尚无统一认识。大量临床观察发现, 脑出血后患者血压波动大是再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生后, 血肿的周边很快形成水肿区, 在脑实质内形成占位效应, 从而导致颅内血压急剧升高。国内外认为脑出血后使用降压药物对血肿扩大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有文章报道[4],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具有良好的脂溶性, 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可以有效预防早期血肿扩大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认为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 扩张血管, 尼莫地平采用扩张血管口径的方法来降低血压, 可降低血液跨壁压, 使出血迅速减慢、停止, 减少继续出血的可能; (2) 尼莫地平对痉挛的血管起扩张作用, 减轻血肿周围组织的缺血性损害, 保护了脑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 减轻了脑水肿; (3) 改善血肿周围脑血流量, 减轻脑水肿, 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改善预后。尼莫地平具有降压和不降低脑血液灌注量的两大特点。本研究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为临床抢救脑出血患者生命、减少残疾、提高生活及生存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3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1例患者出现头晕、血压下降, 通过调慢输液速度后均缓解, 以上结果表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付留长, 李庆堂, 张玉荣.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诊断与治疗, 2001, 4 (1) :234-235.

[2]储佺兵, 苑瑞敏, 陈广生, 等.不同降压药物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 (3) :278-281.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4]路胜昔.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3) :82.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23岁~72岁, 平均年龄45.6岁;对照组35例,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22岁~73岁, 平均46.3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血液透析方法

2组患者统一进行血液透析, 碳酸氢盐为透析液, 透析时间4 h~5 h, 每周透析2~3次, 透析液流量450 m L/min, 血流量250~300m L/min。记录观察组透析1 890次, 对照组透析1 880次。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透析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护理干预, 包括制定详尽的护理方法及透析方案, 对护理人员在血透原理、低血压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等进行培训。具体如下:

1.3.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成功病例进行讲解, 安抚患者, 并让家属鼓励和关心患者, 使患者能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1.3.2 药物治疗

嘱患者在透析当天不服用降压药, 若患者已服用降压药, 护理人员应向医生报告后决定是否继续透析。如果继续进行透析, 需要严格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以免发生低血压[2]。

1.3.3 控制体重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健康合理饮食, 并由家属协助管理患者饮食, 告知患者控制体重的重要性。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加应小于1 kg/d, 每次超滤应小于体重的4%~6%[3]。

1.3.4 密切检测患者情况

透析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脉搏、血压等, 患者上机后每隔15 min进行一次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头昏、心慌、打哈欠、出冷汗、面色苍白、视力模糊、腹痛或便意等情况[4]。根据患者状况、血压波动情况控制超滤速度及超滤液的量, 上机初期血流量控制在60~80 m L/min, 稳定后再控制在240~290 m L/min。若患者发生低血压, 立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头低脚高, 减慢血流及超滤速度, 必要时可停止透析, 同时给予吸氧3 L/min、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1.4 观察指标

透析前和透析结束10 min内记录血压结果, 并结合透析过程中血压情况, 判断2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发生情况。当收缩压下降到90 mm Hg以下或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以上则认为出现了血液透析低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低血压的发生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血液透析低血压会影响透析进度与效果, 影响患者的恢复, 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及心搏骤停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的理论知识、护理方法、透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护理人员还应该对透析患者的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制定具体的透析方案, 对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预防低血压发生, 如发生低血压后应及时处理;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监测患者的体重, 监督患者注意合理饮食。

本研究表明,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周群, 黄焕转.护理干预对降低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 (6) :775-776.

[2]林巧玉.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5) :122.

[3]龚德华, 季大玺.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0, 19 (1) :53-54.

预防高血压的对策研究 篇8

1资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县抽取常住户口苗族居民1000人为研究组和汉族居民1000人作为对照组。问卷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病史、饮食习惯、饮酒、吸烟以及高血压患者知晓、治疗及控制率等信息。

1.2体检测量指标

血压测量按诊室血压测量方法[1]进行,结果精确到1mm Hg。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臀围测量按文献[2]测量方法进行,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身高、腰围及臀围结果精确到0.1cm(厘米),体质量精确到0.1kg(公斤)。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3血液标本检测

采取早晨空腹坐位肘静脉血5m L,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血清置-30℃冻存待检。采用HITACHI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及尿酸(UA)。

1.4体质量的BMI(kg/m2)分级标准

1低体质量:BMI<18.5,2正常体质量:18.5≤BMI<24.0,3超重:24.0≤BMI<28.0,4肥胖:BMI≥28.0。

1.5血压分类标准[1]

1正常血压收缩压:(SBP)90~119mm Hg且舒张压(DBP)50~79mm Hg。2正常高值血压:SBP120~139mm Hg和/或DBP80~89mm Hg。3高血压:SBP≥140mm Hg和/或DBP≥90mm Hg或高血压者。

1.6其他诊断标准

1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或WHR≥0.85[3];女性腰围≥85CM或WHR≥0.80[3]。2血糖异常[4]:FBG≥6.1mmol/L或DM患者。3尿酸异常[4]:男性>420μmol/L(女性>358)。4血脂异常[4]:TC≥6.22mmol/L或TG≥2.26mmol/L或LDLC≥4.14mmol/L或HDLC<1.04mmol/L。

1.7高血压相关定义

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系指家族中父母,或者直系亲属中至少1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者在调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比例。治疗率:高血压者近2周内服降压药者的比例。控制率: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者的比例。治疗者控制率:已治疗的高血压者中血压控制达标者的比例。血压控制标准[1]:普通人<140/90mm Hg;老年人<150/90mm Hg,合并糖尿病(DM)者<130/80mm Hg。

1.8饮食定义

1饮酒:男性饮酒乙醇量≥25g/日或女性≥15g/日,并连续饮酒≥1年。2吸烟:每日平均吸烟≥1支,连续吸烟≥0.5年,调查前30日内仍吸烟。3高盐膳食:食盐摄入量≥6g/日或其他高盐食物[5]摄入食盐≥6g/日。4高脂膳食: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食物[5]摄入脂肪>25g/日或胆固醇>300mg/日。5高钾膳食:富含钾食物[5]摄入钾2~4g/日。6高钙膳食:富含钙食物[5]摄入钙0.8~1g/日。

1.9调查对象入选条件

入选条件:1出生于本地且连续居住≥10年;2年龄≥18岁;3双亲为苗族者,双亲为汉族者;4能正确配合调查。排除条件:1长期外出及因病无法配合调查。2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恶性肿瘤、心律失常者。3继发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孕妇。4服用利尿、降脂和降尿酸药物者。

1.10统计分析方法

用WPS表格2013和SPSS21.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计量资料的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苗族与汉族检测指标比较

苗族组男性572人,女性428人,年龄18~96岁(51.0±19.1);汉族组男性561人,女性439人,年龄18~90岁(50.7±19.5);二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37,P>0.05)。苗族SBP、DBP、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及BMI平均值低于汉族,除DBP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苗族TC、HDLC、LDLC、TG、UA及WHR平均值稍低于汉族,FBG稍高于汉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高血压患病率

苗族组1000例,高血压者351人,患病率35.1%(95%CI:34.8%~35.4%),汉族组1000例,高血压者372人,患病率为37.2%(95%CI:36.9%~37.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苗族男性患病率39.2%(224/572),女性29.7%(12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3,P<0.001)。汉族男性患病率为41.7%(234/561),女性31.4%(138/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01)。两组男女性患病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90,P>0.05)。两组正常高值血压者比例均为29.9%(299/1000)。

2.3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苗族组351例高血压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20.8%、14.5%及3.1%;汉族组372例高血压者分别为34.7%、27.7%及8.6%,苗族组低于汉族组(χ2=9.65~18.65,P<0.01)。苗族组高血压治疗者控制率为11.8%(6/51),汉族组为31.1%(32/103),苗族组低于汉族组(χ2=6.84,P<0.01)。

注:*苗族与汉族比较。

注:*苗族与汉族比较。

2.4苗族与汉族居民高血压家族史、生活饮食习惯比较

苗族组1000例中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高钾膳食、高钙膳食、饮酒及吸烟者的比例分别为25.8%、73.6%、71.7%、49.9%、47.9%、49.3%和55.1%;汉族组分别为32.7%、58.8%、54.0%、51.4%、56.3%、43.4%和46.4%。苗族组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高钙膳食比例低于汉族组(χ2=12.47~14.14,P<0.01);苗族组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饮酒及吸烟比例高于汉族组(χ2=7.00~61.91,P<0.01)。二组高钾膳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

2.5苗族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1000例调查者中,高血压组为351人,平均年龄为(58.9±14.6)岁,正常血压组为649人,平均年龄为(46.7±19.8)岁,前组平均年龄高于后组(χ2=11.05,P<0.001)。高血压组高钙膳食及高钾膳食比例各为25.1%和27.6%,正常血压组各为60.2%和61.9%,前组明显低于后组(χ2=102.24~112.94,P<0.001);高血压组高血压家族史阳性、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饮酒及吸烟比例各为37.9%、80.3%、81.2%、66.1%和69.2%,正常血压组者各为19.3%、70.0%、66.6%、40.2%和47.5%,前组明显高于后组(χ2=12.65~61.05,P<0.001)。高血压组SBP、DBP、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BMI及WHR的平均值高于正常组(P<0.01),高血压组TC、LDLC、TG、UA及FBG的平均值高于正常组(P<0.05),而HDLC低于正常组(P<0.001),见表3、表4。

注:*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

注:*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

2.6苗族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血生化异常、超重及肥胖比较

1000例调查者中FBG、HDLC、TG、LDLC、TC及UA异常率各为24.5%、29.3%、14.5%、11.9%、9.4%和34.9%。高血压组FBG、HDLC、TG、LDLC、TC及UA异常率各为28.2%、33.4%、18.5%、17.7%、16.0%和41.3%,正常血压组为22.5%、27.1%、12.3%、8.8%、5.9%和31.4%,前组高于后组(χ2=4.01~27.28,P<0.05)。1000例调查者中BMI“超重及肥胖”率、腹型肥胖率各为16.4%、23.5%。高血压组BMI“超重及肥胖”率、腹型肥胖率各为27.1%、32.8%,正常血压组各为10.6%、18.1%,前组高于后组(χ2=44.87~50.42,P<0.001)。

2.7高血压相关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OR:1.035,P=0.000)、高盐膳食(OR:2.057,P=0.036)、高脂膳食(OR:2.933,P=0.002)、饮酒(OR:1.549,P=0.027)、吸烟(OR:5.243,P=0.000)、腰围(OR:1.027,P=0.007)、LDLC(OR:1.243,P=0.002)及BMI(OR:1.141,P=0.000)是苗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钾膳食(OR:0.207,P=0.000)、高钙膳食(OR:0.234,P=0.000)、HDLC(OR:0.466,P=0.000)是保护因素。汉族男性(OR:2.058,P=0.003)、年龄(OR:1.036,P=0.000)、高血压家族史(OR:3.016,P=0.000)、高盐膳食(OR:8.019,P=0.000)、高脂膳食(OR:2.411,P=0.000)、饮酒(OR:7.635,P=0.000)、吸烟(OR:1.832,P=0.000)、腰围(OR:1.036,P=0.001)及BMI(OR:11.65,P=0.000)是汉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钾膳食(OR:0.120,P=0.000)、高钙膳食(OR:0.363,P=0.000)、HDLC(OR:0.389,P=0.000)是保护因素。

3讨论

本次调查我县苗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5.1%,稍低于全国38.0%[6]的患病率,与苗族高血压患病率35.0%[7]水平接近,明显高于文献报道苗族高血压患病率18.8%[8]的结果,这说明我县苗族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应值得关注和积极防治。本调查苗族患病率较高,也与本次调查者平均年龄较高有一定关系。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者约1000万人,主要来源于正常高值血压者[9],本组资料正常高值血压者比例约30.0%,应防止他们发展为高血压,助于降低其患病率。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而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者控制率分别只达到48.4%、38.5%、9.5%和24%[10]。本调查结果我县苗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20.8%、14.7%、3.1%和1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当地汉族水平。其原因主要是:苗区多为贫困边远山区,卫生保健知识极度贫乏,缺乏必要的自我保健知识;对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治疗顺应性差;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差和基层医务人员的素质低下,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治。

本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钾膳食、高钙膳食及HDLC均是苗族和汉族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苗族与汉族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年龄、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饮酒、吸烟、腰围、LDLC及BMI是苗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汉族男性、高血压家族史、年龄、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饮酒、吸烟、腰围及BMI是汉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这些差异可能与苗族和汉族居民之间的不同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1苗族人群膳食明显不合理,高盐膳食和高脂膳食比例过高,高钾及高钙膳食比例过低,高血压者更突出。2吸烟率及饮酒比率太高:高血压者饮酒率66.1%、吸烟率69.2%,高于全国吸烟率(26.1%~29.8%)[9]和饮酒率(59.5%)[11]。其原因可能是:(1)、人们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危害性认知不足。(2)、肥肉、动物内脏、脂肪及食盐等食物用量快速增长。(3)、烤烟多为苗区支柱产业,品尝烤烟必不可少。(4)在苗区,“大口吃肉,大碗饮酒”是当地人的生活之道,饮酒、吸烟成了生活习俗。

本组苗族人群资料还显示:苗族总人群HDLC、TG、LDLC、TC及UA异常率各为29.3%、14.5%、11.9%、9.4%和34.9%,均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7.4%[9]、11.9%[9]、6.5%[9]、2.9%[9]和23.14%[4]);FBG异常率24.5%,低于全国水平(61.7%[10]);高血压组BMI“超重及肥胖”率为27.1%,低于全国水平(42.6%[10]),腹型肥胖率为32.8%,低于全国水平(45.3%[9])。上述数据说明:苗族人群血脂与血尿酸异常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而血糖异常率、BMI“超重和肥胖”及腹型肥胖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其原因:(1)胆固醇及脂肪摄入过多;(2)饮酒过多:大量饮酒可导致TG升高[12],尿酸升高。(3)过度吸烟:吸烟可显著减低HDLC水平,升高TG[12],长期吸烟导致脂和糖代谢异常。(4)苗区生活水平较低,体力活动相对多,超重和肥胖率可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血糖升高率也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苗族高血压流行特征为:1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接近全国水平,高血压者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较高。2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者控制率明显低下。3膳食明显不合理,饮酒及吸烟率过高。4血脂及尿酸异常率高于全国水平,血糖异常率、超重及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5年龄、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饮酒、吸烟、腰围、LDLC及BMI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钾膳食、高钙膳食及HDLC是其保护因素。针对上述特征,制定防控对策措施如下:(一)、普及和加强文化教育,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二)、提高苗区经济及物质生活水平,让老百姓有能力诊治疾病。(三)、加强社区高血压防治网建设,大力宣传普及高血压防治和自我保健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人们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四)、破除“大口吃肉,大碗饮酒”的陋习,限制饮酒,提倡不吸烟或戒烟,平衡膳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五)、定期检测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及尿酸,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控制高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异常率,提高高血压的管理、治疗和控制率。

摘要:目的 研究隆林县苗族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隆林县苗族成年人1000例,调查性别、年龄、民族、病史、饮食、饮酒及吸烟;检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和尿酸。结果 1高血压患病率35.1%,男性39.2%,女性29.7%。2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20.8%、14.7%、3.1%和11.8%。3高血压组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高钾膳食、高钙膳食、饮酒及吸烟比率分别为80.3%、81.2%、27.6%、25.1%、66.1%和69.2%,正常血压组者为70.0%、66.6%、60.2%、61.9%、40.2%和4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尿酸异常率分别为16.0%、33.4%、18.5%、17.7%、28.5%和41.3%,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BMI“超重及肥胖”率、腹型肥胖率分别为27.1%、32.8%,亦高于正常血压组(P<0.001)。4年龄、高盐及高脂膳食、饮酒、吸烟、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钾及高钙膳食、高密度脂蛋白胆醇是保护因素。结论 苗族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膳食不合理,饮酒率、吸烟率、血脂及尿酸异常率高于全国水平,血糖异常率、超重和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

上一篇:高效体育课堂下一篇:文化对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