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2024-09-03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精选9篇)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1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 (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 是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 国外报道其发病率达20%~30%[1], 国内的发生率20%~40%[2]。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快, 常使血液透析中断或提前结束, 致使透析充分性降低, 超滤达不到理想干体重;使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 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可以诱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死亡[3]。笔者回顾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血液透析中心46例IDH病人的临床资料, 由于加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护理, 明显延长透析中低血压病人的透析时间, 保证病人的透析充分性, 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血液透析病人, 男21例, 年龄41岁~77岁 (56.90岁±11.18岁) ;女25例, 年龄40岁~78岁 (59.56岁±10.59岁) 。透析统计时间为2011年1月—2013年6月, 共进行血透8 360次, 发生低血压840次, 发生率为10.05%;其中经过及时治疗和有效的护理, 780次低血压得到纠正, 60次低血压未缓解, 采取结束治疗。

1.2 透析方法

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及日机装DBB26型透析机, 空性纤维透析器膜面积为1.7 m2, 透析液为碳酸氢钠溶液, 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每周透析2次或3次, 透析时间4h, 血流量150mL/min~250mL/min。病人进行透析治疗前均要测量血压, 透析过程中一般每小时测量1次血压, 遇特殊情况每15min~30min测量1次。发生低血压时, 暂停超滤, 减慢血流量, 使病人取平卧位;必要时快速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00mL, 待病人血压平稳后, 再逐渐恢复超滤及提高血流量。以上措施无效, 按医嘱终止透析, 对症处理。

1.3 透析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透析中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较透析前下降≥4kPa (30mmHg) 和 (或) 收缩压≤12kPa[4]。血液透析病人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先兆:打哈欠、出汗、头晕、胸闷不适、恶心呕吐、产生便意等, 严重者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2 临床血液透析中相关性低血压的诱因

2.1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1) 病人在透析过程中所能耐受的血容量下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5]。透析过程中体重评估过低, 超滤脱水过多过快是导致病人有效血容量不足的常见原因, 常见于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或透析时间缩短;开始进行透析时血泵速度过快, 短时间内大量血液进入体外循环, 以致循环血量减少, 引起低血压。 (2) 体内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的低血压, 最常见于初次透析病人、年老体弱、基础血压偏低及心功能不稳定及疾病较重的病人。 (3) 透析过程中清除了尿素、肌酐等渗透物质, 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 血管外细胞的渗透压高, 使水分移向组织间或细胞内, 有效血容量减少, 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2.2 透析液钠浓度过低

血浆钠的浓度是影响血浆晶体渗透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透析过程中其随透析液钠的浓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透析液中钠浓度降低 (<135mmol/L) , 血浆渗透压下降, 引起血管内水分向细胞内移动,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导致低血压[6]。

2.3 透析液温度

当透析液温度在38℃以上就会增加血管的不稳定性, 浅表部位的血管相应地扩张, 皮肤静脉血容量增加, 中心静脉压及心输出量降低, 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引起低血压。

2.4疾病因素

心脏病变: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 是血液透析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当血容量减少或外周阻力下降时, 在透析中更容易引起低血压。另外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 贫血病人对血液透析血容量减少的应激反应差, 透析中容量减少时, 机体不能有效提高外周血管阻力, 容易产生低血压。

2.5 透析中进食

由于透析病人大量饮食或快速饮食使得胃肠功能亢进, 血管流速加快, 部分血液分流到胃肠道而导致暂时性的血压降低。

2.6 干体重估算有误

个别病人为了多喝水而虚报体重, 导致医务人员在计算超滤量时出现错误。当病人接近干体重时, 体液由周围组织回到血管中的速度减慢, 此时仍继续维持一定量的超滤就会发生低血压。

2.7 药物的影响

在病人透析之前, 往往会服用较大剂量的长效降压药。在透析过程中, 遇到病人血压过高, 也会给予病人服用速效降压药。有的病人在透析时会出现躁动不安的精神表现, 给予镇静药物, 这样会使病人血液缺氧, 促使低血压的形成[7]。

2.8 透析膜自身因素

天然纤维素膜相容性较差, 可激活补体, 使白细胞黏附在肺毛细血管床上, 造成低氧血症, 引起低血压的发生。

3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

3.1 准确评估病人的个体情况

在血液透析前应该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 且对心功能不全、老年病人, 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糖尿病等低血压高危因素的病人,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解除高危因素, 防止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

3.2 个体化超滤

对首次透析、血容量减少不适应或年老体弱, 病情危重的病人开始血液透析时, 要缓慢引血, 开始可以按50mL/min~100mL/min的血流量, 随后根据病情和血压情况逐步提高血流量至200mL/min, 也可以不放弃管路中预冲的氯化钠溶液, 直接将管路连接动静脉端进行血液透析, 防止因血容量减少而引起低血压。对于过敏体质病人, 宜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 透析前用1 000mL~1 500mL氯化钠将透析器与透析管路彻底冲洗干净, 防止生物相容性影响血压水平。

3.3 曲线钠浓度透析与低温度透析

高钠溶液可在透析时减少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一般在透析初始即提高钠浓度 (>140mmol/L) , 即可促进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有利于血容量再充盈, 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在透析进行中根据实际具体情况需要调低钠浓度, 以减少透析期间口渴等不良反应。从而减少透析期间病人水分的摄入量, 而进一步减少透析期间体重的增加量。采用适宜的低温透析:降低温度可使血管收缩, 增加血管外周阻力, 心肌收缩力增强, 从而升高血压, 可将透析液温度调至35℃[8]。

3.4 准确评估病人的干体重与超滤

病人进行血液透析前后要准确测量体重并记录, 观察病人是否有胸闷、气急、体表水肿;是否有无呕吐、腹泻等失水现象, 并根据天气变化注意衣物增减情况, 精确估算病人干体重和脱水量。透析间期要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量, 控制体重增长不超过5%, 防止超滤过多过快, 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3.5 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发生低血压时, 病人常常会表现出焦虑与恐惧, 可以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 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向其讲解发生低血压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让病人有思想准备, 积极配合透析治疗。 (1) 通过日常的交流积极宣传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知识:透析过程中, 需要进食的病人最好在透析前1h~2h内, 严禁在透析后期进食, 如感到饥饿时可以吃些巧克力。对于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的病人, 应告知血液透析前停服1次降压药或减量;做好病人的饮食宣教, 告知病人要进优质蛋白、低钠、低磷饮食, 防止低蛋白血症, 透析时不能耐受超滤, 而引发低血压。 (2) 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次数较多的病人, 可以在透析前口服盐酸米多君, 可使血管收缩,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心输出量增加, 升高血压。 (3) 医护人员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及时发现低血压发生的先兆, 病人如有异常反应, 立即采取护理措施。总之, 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是复杂的, 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6例透析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 在掌握透析低血压病因的前提下, 对血液透析的病人采取预防、治疗及加强护理措施, 总结防治透析低血压的护理方法。[结果]透析前的健康教育、治疗方案的选择、加强监护和实施整体化护理, 46例病人共血液透析8 360次, 低血压发生840次, 发生率10.05%;780次低血压得到纠正并继续透析治疗。[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是复杂的, 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Palmer BF, Henrich WL.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J].Am Soc Nephrol, 2008, 19:8-11.

[2]王质刚, 郑法雷, 季大玺.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675.

[3]徐静, 左力.透析中低血压对病人预后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2012, 11 (3) :189-190.

[4]叶任高, 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629.

[5]杨静, 张峰.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20) :3679.

[6]乔小军, 李晓芳.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4) :399-400.

[7]徐磊, 薛童, 王芳.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 18 (17) :86.

[8]张英, 张丽娟.实用肾病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61-162.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篇2

【关键词】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中图分类号】5 R4 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48-02

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30%。透析中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低血压可使透析治療不能顺利进行,影响患者透析效果。因此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护理,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患者透析过程中适当调整透析液中钠的浓度,降低透析液的温度,预防及减少血透中低血压的发生,达到了明显效果,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透析患者69例,男38例,女31例,年龄为30-82岁,平均年龄为55岁。每周透析2-3次,每次4小时。我院均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4008S血透机,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为150-250ml/min,应用肝素0.3-0.5mg/kg,透析后给所有患者注射1000u/w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血管通路采用静脉内漏或锁骨下插管的方式。

2. 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1 密切监测血压 除常规透析前、后监测血压,以后每小时监测血压外。透析3小时后改为每10-20分钟监测血压1次。如有低血压症状,及早发现,即时处理。

2.2 低血压的症状 早期症状多较轻微,如肌肉震颤、心率加快、声音嘶哑等。这时侧血压可能无明显改变。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脉搏加快、出冷汗、眼花、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打哈欠、腹疼、便意、烦躁等症状时,血透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果断地做出处理。

2.3 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

2.3.1 心理护理 : 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负担重。应给予关心体贴,消除恐惧心理,指导患者预防低血压的方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3.2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上机前后测血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上机后护士仔细核对各项超滤参数设定是否准确及穿刺针和管路固定情况,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穿刺针有无渗血、脱出,透析机是否运转正常。对于有便意的患者应先测量血压,确认血压正常方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下入厕,防止晕倒。准确评估干体重,确定适当的超滤量和超滤率是防止低血压的关键。

2.3.3 低血压发生时的紧急处理:轻微症状:可减慢流量,遵医嘱用药,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典型症状:立即使患者平卧,采取头低位,将流量调低,降低超滤或暂停超滤。快速补充生理盐水100ml或50%葡萄糖100-200ml,必要时给予输血,白蛋白,血浆,并给予氧气吸入。对心源性低血压或感染性休克,根据情况给予强心剂或升压药。如症状仍无改善,立即停止透析。下机后平卧15-30分钟。必要时可转换治疗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单纯超滤与透析治疗结合的序貫治疗。

2.3.4 调整透析方案:对反复发生低血压或具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增加透析次数,缩短透析时间,可调整超滤脱水,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即透析开始2小时内的脱水量占总脱水量的1/2-1/3。减轻透析后期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可设定超滤曲线,使最初一半治疗时间里清除的脱水量较多,达到1/2-2/3,使易发生低血压的时间超滤量减少。有时也可采用低温透析:一般可采用35-36度的低温透析,可使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使血压稳定,对于不适应体外循环建立,一上机就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可以给予预冲液,使血液循环血量不至变化太大。对于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透析中可以使用高渗药液以维持血压。亦可先行单纯超滤0.5-1小时,剩余时间再行普通透析。

3 健康教育

控制水盐摄入,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加强营养,保证每日蛋白摄入量1.2-1.5g/kg。透析前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防止透中过早饥饿和低血糖。如在透析中需进食,最好在透析开始的1-2小时。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镇静药。透析过程中避免猛然坐起,结束后也不应过快起床,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3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可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超滤困难,使透析中断或提前结束,致使透析充分性降低,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增加透析患者痛苦[1],并使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加,因此,对透析中易发低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保证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尤为重要[2]。本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2例,年龄34~86岁,平均(56.34±13.03)岁;维持性血液透析龄6个月~9年,平均(4.45±0.98)年;均采用日本原装透析机,透析器用日本进口双醋酸空心纤维膜,碳酸氢盐透析液,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低肝素抗凝,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每次脱水量1~4.5 L。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心理护理及宣教:

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同时向患者解释透析注意事项,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使之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进医患合作与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3]。指导患者自我控制饮水与饮食量,严格按医嘱透析,合理用药,提高透析的质量和效果。

1.2.2 正确评估计算干体质量和脱量:

科学制定每位患者干体质量并根据营养状况及病情及时调整。每次HD前测量患者体质量,了解其饮水量、尿量、进食量及衣裤着装增减情况,观察有无浮肿、呕吐、腹泻等症状,准确评估计算脱水量,以防过量脱水引起低血压。

1.2.3 改进透析技术:

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可采用高低钠透析、序贯超滤透析、低温透析、超滤曲线、钠曲线模式透析或者增加透析次数,必要时改用血滤后稀释法或连续性肾替代疗法作为过渡[4]。合理设置透析温度,防止热应激引起不良反应。

1.2.4 适当预充:

年老体弱及用大面积透析器的患者可根据体内水潴留情况给予适当或全部预充量,缓慢引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发现有低血压先兆时,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过敏体质患者,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5],在透析前将新的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用0.9%氯化钠2000~2500 mL充分预冲洗,可防止过量补体激活,产生过敏物质对心血管不良影响而出现低血压。

1.2.5 密切观察、预防失血过多:

在透析过程中,每30~60 min测血压、脉搏1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等情况,并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做好护理记录,争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低血压。

1.2.6 合理安排进餐:

在透析过程中进餐最好安排在透析前1~2 h,避免进食过多过快。因为在此阶段水分的丢失只占20%~40%,即便有部分血液人消化系统,但对外周有效循环血容量影响也不大。同时进餐后水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起到了补充血容量的作用。但对于血压低于110/60mm Hg时,最好劝导患者不要进食。

1.2.7 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镇静剂:

合理使用降压药容量依赖性高血压的患者由于超滤脱水,透析过程中血压会下降,因此,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透析前的一次降压药可以停服[6];对难治性低血压,可考虑在每次透析前服用升压药,以减少低血压发生;对于严重贫血者要积极纠正贫血或预充血液。

2 结果

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低血压共6例(7.50%),临床表现精神萎靡、乏力、视物模糊、出冷汗、头晕、胸闷、呕吐、腹痛、有便意者等,其中同时伴有暂短性意识障碍2例,及时发现并在降低超滤的同时,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吸氧、升压药或强心剂等处理,5例血压能较快上升,继续透析,1例患者血压回升较慢提前结束血透治疗。护理对护理满意度度100.00%,无护理纠纷发生。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关键的替代方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体外循环的过程,维持性血液透析时容量及电解质的改变,维持性血液透析液中缓冲液的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心脏功能等均不可避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低血压是常见表现之一[7],发生率11%~12%[8],低血压是患者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4kPa (31 mm Hg)以上,或收缩压至12kPa (90 mm Hg)以下,需要进行改变体位、补液等特别护理和处理[9]。临床上患者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嗜睡、乏力、抽搐、肌肉痉挛以及癫痫样发作,还有些特殊表现可能是低血压早期反应,如出汗、打哈欠、便意、背部酸沉等。严重的低血压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内脏和周围血管栓塞、脑栓塞、意识丧失,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导致心脏骤停[10]。与患者年龄大、血液透析知识缺少、存在不良心理反应、超滤量高、有效血容量减少、体质量设置不准确、血浆渗透压下降、失血(穿刺部位渗血、血路管道脱落出血、破膜漏血、外瘘出血以及更换堵塞的透析管道和透析器)、重度贫血、降压药的影响、透析过程中大量进食进食、透析液温度较高、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反应低下尿等因素有关[11]。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4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5-02

低血压是尿毒症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合并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水平大于30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1]。因此要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将相关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患者67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23-77岁,平均年龄为55.38±4.38岁.此组患者均是发生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症状。

1.2 方法 对于此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寻找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最终此组患者均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是血液透析顺利的结束。

2 低血压的原因分析

2.1 有效血容量不足 这是导致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低血压一般分为早期低血压和中后期低血压。早期低血压是透析开始数分钟至lh内发生的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体外循环血量突然大量的增加(约l50-200m1),导致血管收缩的反应性逐渐的低下,使回心血量急剧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导致体内有效血容量不足;中后期即透析开始1h后发生的,到了中后期,由于透析过程尿素、肌酐等渗透物质不断的清除,最终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迅速的发生下降,患者在透析间期使体重增加过多导致超滤速度过快、过大均会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而最终使血压迅速的下降。

2.2 心血管病变 血液透析的患者大多数均存在心脏功能异常的现象,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左心室发生肥厚及舒张期功能改变以及心脏发生代偿机制受损现象。此外,患者癌尿毒症期发生血管内皮素细胞功能的异常改变,最终引起血管舒张因子产生的增多,而收缩血管物质的减少,都会导致发生低血压现象。

2.3 其他原因 出现重度贫血;机体营养不良;透析过程中禁食;由于自身原因透析过程中服用降压药物;HD中漏血、渗血或者血液透析的管道以及透析器的导管发生堵塞;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等原因发生。

3 低血压处理

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立刻采取如下有效的护理措施:

3.1 协助患者采取头低平卧位,出现呕吐的患者可以将患者的头侧向一侧,以保

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若患者伴有心悸时可以给予低流量吸氧。

3.2 减慢血液透析的血流量,将跨膜压降低,减少超滤或者严重低血压时将超滤停止。

3.3 补充高渗液体,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效果如果不显著可以重复使用直至血压恢复平稳,注意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禁止使用。

3.4 补充血容量,输入5%碳酸氢钠或平衡盐水210-500ml以扩充血容量,此组液体可以重复使用纸质血压恢复正常,如有可能可以遵医嘱输注血液、白蛋白、血浆、应该注意如果输入量较多时,应在超滤量中加上多输入的液量。

4 护理对策

4.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小时测量血压、心率一次;对于第一次进行透析的患者没30min测量血压、心率一次。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面色皮肤的变化。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或者精神神志异常时要加强病情的监护。对于患者出现低血压先兆时要做好相关的处理措施,可以进食朱古力或者含服人参片等药物,严重低血压时可以暂停超滤,待血压得到纠正或缓解时再继续进行超滤。

4.2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时,内心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主动告知相关低血压症状会导致血液透析的并发症状及预后效果,使患者心理有一定的准备,最终克服低血压发生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与患者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启发和疏导患者,最终能够积极配合的治疗和护理。

4.3 体重的评估 准确评估患者的血液透析前的干体重。指导患者饮食上要做到“质优量少”的原则,注意限制水、钠的总摄入量,使透析间期患者的体重增长小于lkg/d,或注意小于干体重的3%-5%[2],从而避免血液透析脱水过快过多而加重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血容量骤减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现象。透析液温度为35.0℃-35.5℃,能够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的发生[3]。嘱患者避免在透析中进食,如需进食最好选择在血液透析开始的1-2h内。如果透前测量血压低于110/60mmHg时,告知患者禁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餐。合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补充白蛋白及红细胞。及时对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正确的纠正,注意饮食中要增加足量的蛋白质入量。

参考文献

[1] 王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及其措施[J].中国血液净化,2011,16(9):22-23.

[2] 赵先锋.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策略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2(3):32-33.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5

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01~2011—01行血液透析的136例患者进行观察, 其中男85例, 女51例, 年龄11~82岁, 共进行11056例次血透, 发生低血压728例次, 仅占透析患者的6.5%。现将透析中低血压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

2 低血压发生的原因

2.1 有效循环容量不足:

血液透析开始时, 由于引血致体外, 使体外循环血流量增加, 造成血管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心输出量降低, 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在透析中后期, 由于超滤总量过多, 超滤速度过快, 超滤总量超过体重6%~7%时, 易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导致低血压;另外, 在透析的过程中, 随着尿素、肌酐等溶质的清除, 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 并低于血管外液时, 血管内的水分向组织间隙和细胞内移动, 致使有效血容量减少, 导致低血压[1]。

2.2 透析液中的钠过低 (<135mmol/L) :

可使血浆渗透压为了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水分就会从血管内移向组织间隙, 使血容量下降, 引起低血压。

2.3 对醋酸盐透析不耐受:

醋酸盐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 可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使血压下降。

2.4 透析液的温度:

若温度过高可导致皮肤血管反射性扩张, 皮肤静脉容量增加, 中心静脉压及心输出量降低, 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引起低血压。

2.5 植物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出现低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糖尿病及充血性心衰病人更突出, 主要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因此当血容量下降时, 不能有效地引起静脉与小动脉地收缩效应, 结果发生低血压。

2.6 血管舒缩功能减弱:

如糖尿病、高血脂症引起的血管硬化, 会造成血管弹性和顺应性下降, 易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2.7 长期高血压、容量负荷过大、贫血等多重损害:

导致心室扩大和心功能减退, 最突出的特点是向心性左心室肥大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上升, 扩张充盈受限, 心输出量降低, 在透析中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导致低血压。

2.8 失血:

很少见, 但很危险, 例如透析过程中管道脱落或穿刺针滑出、透析器破膜、内脏出血, 均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

2.9 透析过程中进餐:

进餐可使迷走神经兴奋, 分泌大量消化液, 且胃肠道血管扩张, 血液分布于消化系统,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产生低血压[1]。

2.10 降压药或镇静剂的影响:

有些患者透析前服用降压药, 透析过程中因降压药发生效应, 再加上血容量减少, 就容易引起低血压, 也有的患者因透析过程中血压偏高, 烦躁, 而使用镇静剂 (如安定) 而导致低氧血症, 加剧低血压的发生。

3 预防及护理

3.1 对于初次透析且基础血压偏低的病人, 我们最好备好全血或血浆及高渗糖, 在密切观察的情况下开始透析, 必要时备升压药, 引血速度要慢血泵由50mL/min逐渐加速, 开始透析后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 发现低血压的先兆, 及时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预充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或给予静滴维持, 以免血容量突然减少导致血压下降。

3.2 可采用序贯透析, 即先单超后透析。单超是不引起溶质浓度变化的脱水, 可使血液浓缩, 血浆渗透压上升, 水分从细胞内、间质向血管内移动, 从而提高毛细血管再充盈率, 有效保证血容量, 防止低血压发生。

3.3 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并在透析前, 用0.9%氯化钠溶液1000mL预充, 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对于首次透析、个子矮小、高龄透析患者, 应选用低效率、膜面积小的透析器, 主张短时多次透析。

3.4 应用低温透析。将透析液温度设置在35.5~37℃的低温透析, 可防止热应激引起的不良反应, 改善自主神经传出纤维的功能, 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输出量。另外, 低温透析可引起冷压反应, 增加儿茶酚胺分泌, 外周阻力升高, 从而升高血压[2,3]。

3.5 透析期间向病人讲解透析时的注意事项, 透析当天不能服用降压药, 平时应控制饮食, 尽可能减少超滤,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 以免体重大起大落, 加重心脏负担。由于病情需要, 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降压药, 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15min测血压一次。

3.6 透析前, 仔细检查管道和穿刺针有无松脱裂缝等现象, 及早发现, 及时更换, 可避免透析中管道与穿刺针松脱而造成失血。透析过程中要积极巡视, 勤测血压, 对痔疮出血、月经期月经过多患者, 在不造成血路管凝血的情况下, 减少肝素用量或使用低分子肝素, 以防止失血过多导致低血压。

3.7 避免在透析过程中进餐。病人如需进食, 且容易出现低血压者, 可于进食前泵前输入高渗糖或高渗盐水, 调慢血流量, 适当减小负压, 嘱病人缓慢进食, 可防止低血压。

3.8 对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 补充促红细胞生长素, 3000∪皮下注射, 每周2~3次, 同时要补充铁剂, 鼓励患者进优质蛋白、高钙饮食, 对有水肿及高血压患者, 严格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量。

3.9 在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 不放过任何细节, 观察患者有无打哈欠、便意、腹痛等低血压先兆症状及测量时脉压差有无缩小, 如发现患者有低血压先兆症状, 应先测量血压, 发现血压下降可补盐水, 一般补100~200mL即可缓解, 未出现血压下降, 仅有肌肉痉挛, 可减慢血流量提高透析液钠浓度、减少超滤量或使用高渗药物, 如仍不见效, 应及时报告医生, 密切配合, 可考虑用升压药, 必要时给予回血。

摘要:目的:减少透析病人低血压的发生, 并及时纠正低血压, 避免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及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结果:低血压发生明显减少。结论:针对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加以预防, 能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 从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保证透析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冯婉娜, 谢美珍.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5) :9-10

[2]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J].医学综述, 2000, 6 (2) :91-93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 年9 月-2015 年4 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 与对照组 (n=30) , 各透析294 例次。所有患者进行重点护理与观察共588 例次。透析病程3~48 个月, 每周透析2~3 次。 观察组中男17 例, 女13 例, 年龄21~79 岁, 平均 (42.1±12.6) 岁。对照组中男16 例, 女14 例, 年龄22~80 岁, 平均 (42.7±12.8)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方法。透析液温度为37 ℃, 透析钠浓度为135 mmol/L, 对首次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出现透析低血压的患者转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每次进行透析时间为4 h;透析液: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机:德国贝朗。在治疗期间的每0.5~1 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压测量。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法。保持透析液温度在35.5 ℃ ~36.5 ℃。首次采用透析钠浓度为150 mmol/L, 接下来采取每小时递减5 mmol/L的方式进行钠浓度的调整。每次进行透析时间为4 h;透析液: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机:德国贝朗。在治疗期间的每0.5~1 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压测量。

1.3 观察指标

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压监测, 每半小时监测一次, 并在透析前以及进餐后各监测一次。对出现血压下降的患者每15 小时监测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中比较容易发生的常见的且具有一定严重性的并发症类型。其主要的发生原因是进行透析治疗时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者是进食问题、其他疾病问题导致超滤量过大及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过低, 进而引起透析低血压。随着近些年血液纯净技术的发展,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 可能发生急症的概率大幅度下降, 透析低血压一跃而成为主要的常见血液透析并发症。据相关研究统计,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 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20%~30%[4]。伴随着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 往往出现患者透析条件不符合, 血压未能达到正常血液透析要求的现象, 进而影响了患者血液透析的连续性, 不利于患者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同时, 透析低血压还会对患者的脏器供血以及心脏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 对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了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对策。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行。 (1) 对患者病情、身体健康状态以及过往病史进行了研究, 从中找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经常出现的患者, 依据医嘱, 结合患者自身情况, 对患者采取减少血压透析前降压药服用量的方法, 有效的预防了患者透析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2) 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采取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知识宣传。一方面帮助患者了解透析低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积极促进患者对干体重的严格控制, 依据相关的医学标准, 将透析期间的身体增重控制在低于5% 的范围内, 避免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3) 对患者的脱水量进行精确的计算, 在进行血液透析前30~60 min对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相关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

针对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透析低血压患者以及具有其他特殊病症, 身体功能较差的患者进行低温可调钠的治疗过程中, 往往需要辅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基本指标, 心率、血压以及进行高钠透析时的血浆渗透压、血钠浓度等进行严密的监测。对心功能缺陷或者较差的患者, 依据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发展适当的增加监测的次数。在监测过程中对出现血压过高或者是血浆渗透压升高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措施, 调整透析模式, 适当降低透析钠浓度。对出现意识异常或者是低血压状况的患者进行加强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压伴随症状, 如出冷汗、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呕吐、心悸等, 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重度口渴状况, 对此状况采取适当的钠浓度调整或者是透析时间调整, 防止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心脏负荷增加或者是血压过高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另外, 在对可调钠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需要经常性的巡视机器透析液的温度变化, 对患者的适应情况做经常性的询问以及了解, 许多患者可能出现对温度的不适应状况, 产生不适感, 对低温不耐受的患者, 不宜采取这一方法。对患者降压药的给予需要依据患者的个人状况以及病情变化进行, 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 患者的机体血流动力学受到透析液温度与钠浓度的变化的影响。于是, 在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中, 单方面就血液透析中透析液的温度与钠浓度进行了调整变化的相关研究[5,6]。在研究中发现, 可调钠透析对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能够促使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进而促进患者体内多余水分的排除, 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的副作用较小[7]。在可调钠与低温透析相配合时, 对患者血管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得出,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对降低血液透析中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 提高透析效果, 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比较两组患者钠浓度调节下血压变化, 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侯远丽[1]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预防透析低血压效果观察中对15 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596 例次透析进行观察研究, 所得结果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在临床上, 低温可调钠透析法对于透析低血压类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对预防透析低血压具有显著的效果, 能够降低血液透析中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 对常规低血压透析治疗中出现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具有治愈作用, 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透析低血压症状的减少与消失, 促进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预防透析低血压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 与对照组 (n=30) , 各透析294例次。对照组采取常规透析方法, 观察组采取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钠浓度调节下血压变化, 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对预防透析低血压具有显著的效果, 能降低血液透析中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 对常规低血压透析治疗中出现的透析低血压具有治愈作用, 能够有效地促进透析低血压症状的减少与消失, 促进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预防,透析低血压

参考文献

[1]侯远丽.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法预防透析低血压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3 (30) :30-31.

[2]农洪涛, 徐航, 梁冰茕.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5 (30) :33-34.

[3]林春梅, 曹伟红, 萧燕梅.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0, 5 (30) :104-105.

[4]姚红.两种血液透析法预防透析低血压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4 (30) :480-481.

[5]费沛, 肖厚勤, 胡兆雄, 等.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维持性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 2013, 7 (34) :1019-1020.

[6]杨瑞凤, 徐雪.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2 (32) :247-248.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4年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35~56岁, 平均 (46.1±2.1) 岁;病程1.5~7.0年, 平均 (4.2±1.2) 年;其中肾功能不全37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27例;年龄38~60岁, 平均 (49.1±2.4) 岁;病程2~8年, 平均 (5.1±1.5) 年;其中肾功能不全38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患者维持性透析时间均>6个月, 且无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肾病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使用的血液透析机为费森尤斯4008B, 透析器为金宝14 L, 透析液选取碳酸氢盐。每周血透时间为8~12h, 4h/次, 血流量200~240ml/min, 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前不得服用降压药, 透析间不得进食, 每次透析的超滤量根据干体重决定, 不得超过3.5kg。对照组患者进行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2];观察组患者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后给予左卡尼汀 (佐益汀, 锦州九泰药业0.5g/支-粉针剂, 批号:H20141552) 治疗。患者的透析频率一般维持在2~3/周, 4h/次。左卡尼汀静脉滴注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 , 每次滴注含左卡尼汀1.0g的0.9%氯化钠溶液20ml。

1.3 评价指标

(1)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Hb) 、肌酐 (Cr) 、尿素氮 (BUN) 、清蛋白 (ALB) 、甲状旁腺激素 (i PTH) 、瘦素 (LEP) 、β2-微球蛋白 (β2-MG) 、C反应蛋白 (CRP) ; (2)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低血压, 同时记录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次数, 计算发生率, 从而评价左卡尼汀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两组患者Hb、Cr、BUN、ALB、LEP、β2-MG、i PTH和CR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血压

治疗前两组最低血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最低血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1mm Hg=0.133k Pa

2.3 低血压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发生低血压24例 (48%) 和12例 (24%) ,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发生低血压22例 (44%) 和5例 (10%) 。两组患者治疗前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低血压是患者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透析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20%~40%[3]。低血压发生原因主要和体内有效血容量减少、血管阻力下降、血浆渗透压变化、自主神经病变以及血浆活性物质减少等有关, 有时还与血液透析的方式有关。在透析中选用低温可增加末梢循环的阻力, 从而改变末梢循环血量, 减少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左卡尼汀也称作左旋肉碱, 主要功能为促进体内脂类代谢, 协助长链脂肪酸的运输, 让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左卡尼汀常作为氧化剂用于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和某些可能有毒性的脂肪酸代谢产物, 达到维护细胞膜稳定的作用[4,5]。

人体的左卡尼汀主要来自于食物摄取, 只有少部分是体内自身合成的, 主要合成的部位是肝脏与肾脏。尿毒症患者由于平时摄入和内源性合成都减少, 加上在透析过程中丢失等影响, 易形成继发性的左卡尼汀缺乏症, 导致食欲差、体力下降、身体虚弱、低血压、心律失常、透析中肌肉痉挛等临床表现。因此对维持性透析低血压患者适当的补充左卡尼汀, 可有效改善人体的蛋白质营养和脂质代谢, 以减少血液透析时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6]。研究显示, 微炎症状态和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有着密切关系, 主要表现在CRP水平越高, 就越容易出现低血压。而左卡尼汀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降低CRP水平[7], 从而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Hb、Cr、BUN、ALB、LEP、β2-MG、i PTH和CRP水平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低血压高于对照组, 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可以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 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在维持性透析治疗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预防维持性透析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2014年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两组均行可调钠低温血液透析,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 (Hb) 、肌酐 (Cr) 、尿素氮 (BUN) 、清蛋白 (ALB) 、甲状旁腺激素 (i PTH) 、瘦素 (LEP) 、β2-微球蛋白 (β2-MG) 、C反应蛋白 (CRP) 水平及血压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Hb、Cr、BUN、ALB、LEP、β2-MG、i PTH和CRP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最低血压高于对照组, 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可以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 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肾透析,低血压,左卡尼汀

参考文献

[1]杨瑞凤, 徐雪.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41 (2) :247-248.

[2] 谭焕源.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3) :2449-2450.

[3] 张洪源, 栾森, 肖英, 等.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42) :105-106.

[4] 夏季平, 袁发焕, 冯兵, 等.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膜稳定性的效应[J].重庆医学, 2008, 37 (22) :2594-2595, 2597.

[5] Kalantar-Zadeh K, Ikizler TA.Let them eat during dialysis:an overlooked opportunity to improve outcome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J Ren Nutr, 2013, 23 (3) :157-163.

[6] 林爱武, 严玉澄, 钱家麒.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 2003, 2 (6) :301.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8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2008年4月~2010年4月共有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其中女62例,男58例,年龄34~87岁,共进行5123例血液透析,542例(10.57%)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经处理508例(93.73%)血压恢复正常,可继续血透,34例次(6.27%)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透,无死亡病例。

2 常见原因分析

2.1 有效血容量不足

有效血容量不足是引起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当超滤脱水过多(超过体重的6%~7%或体重低于干体重)或超滤速度过快致超滤率大于血浆再充盈率;透析液中的钠过低(<135 mmol/L),水分就从血管内移向组织间隙,就会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心脏灌注及心排血量下降;或者是一些年老体弱、心血管稳定性差的透析诱导期患者,开始透析时,血泵速度过快,大量血液短时间进入体外循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发生低血压。

2.2 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应用降压药、镇静剂的应用使患者对血容量的反应减弱,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产生低血压;使用醋酸盐透析液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及抑制心肌收缩,可使心输出量减少,引起低血压;过高的透析液温度(>38℃)可使中心血温升高,皮肤、肌肉等血管反射性扩张,容量血管大量开放,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引起低血压;自主神经病变使周围血管收缩功能下降,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的异常降低,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减弱,血透中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诱发或加重低血压。还有一个原因是血管通道静脉端不通畅,使静脉压升高导致强迫超滤,致使实际脱水量大于设置脱水量,从而引起血容量下降发生低血压。

2.3 透析过程中进食

透析中进食提高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分泌大量消化液,导致胃肠血管舒张,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失调,分布于消化系统的血液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容量减少,心搏出量减少,诱发或加重低血压[2]。

2.4 营养不良、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对血液透析耐受性差,易发生低血压。血红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管阻力有直接相关性,贫血可引起血管扩张,严重贫血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压。

2.5 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

血液与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接触使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I释放增加,引起血管扩张,诱发低血压[3]。

3 护理措施

3.1 低血压处理

一旦出现低血压立刻采取如下措施:(1)予患者吸氧、取平卧、头低臀高位,有呕吐者予以头侧向一边,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减慢血流量,降低跨膜压,以减少或停止超滤。(3)补充高渗液体,可给予50%葡萄糖静脉或生理盐水100~200 ml推注,效果欠佳者可重复使用至血压回稳。有糖尿病者禁用含糖液体。(4)补充血容量,输入5%碳酸氢钠或平衡盐水250~500 ml以扩充血容量,可重复使用至血压回稳。如有可能,给予输血、白蛋白、血浆。应该注意的是若输入量较多时,应在超滤量中加上多输入的液量。(5)连续监测血压至血压回稳后改常规监测,若低血压持续>15 min,经对症治疗仍不缓解应结束透析。

3.2 密切观察

对发生低血压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血压、脉搏一次;首次透析患者每30min测血压、脉搏一次,并随时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的变化。发现低血压或神智异常者要加强监护。如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先兆应及时处理,如进食朱古力、糖果或含服人参片等,并暂停超滤,待其症状缓解再继续超滤。

3.3 准确掌握患者的干体重

每月至少调整理想干体质量1次,指导患者正确测量摄入量及排泄量,测量体质量时增减衣物应告知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限制水、钠的摄入量,饮食上要做到“质优量少”,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小于1 kg/d,或小于干体重的3%~5%,从而避免因透析时脱水过多过快而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血容量骤减引起的低血压。

3.4 高钠、低温透析

对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高钠、低温透析。透析液钠浓度由透析开始的150~160 mmol/L逐渐降低至透析结束时的140 mmol/L。将透析液温度调至35℃,此称为低温透析,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此外,低温透析可以引起冷压反应,增儿茶酚胺分泌,外周阻力升高从而升高血压。透析液温度为35.0℃~35.5℃,可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的发生[4]。

3.5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透析当日降压药要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服用,以免在HD过程中降低血压。对于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者,可指导患者透析前停服降压药物1次或减少剂量。如病情需要,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5 min测血压1次,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3.6 饮食管理

透析中进食易发生低血压。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应避免在血透前或血透中进食和饮用含糖饮料,如需进食最好选在透析开始1~2 h内。但糖尿病肾病患者如透析中不进食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在透析1 h后进柔软易咀嚼的干食,如面包、包子等,待透析结束后再予正常饮食。

3.7心理护理

在发生低血压时,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在开始透析前,与患者交谈的方式了解其心理动态,向患者介绍低血压出现时可能伴随的症状及预后,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以克服发生低血压时的心理障碍。同时可鼓励患者开展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以达到启发和疏导的作用,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8 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宣传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强调透析以外的生活指导与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增加营养,进足够热量、多种维生素和优质蛋白食物,特别是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患者每日的饮食中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1.0~1.2 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讲解控制水、钠摄入量的重要性。钠的摄入量取决于患者的尿量,每天尿量>500 ml者钠摄入量应为每天3~4 g,无尿者应为每天1~2 g;宣教定期输血的必要性。应用促红细胞生长素的注意事项及优缺点,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的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状态,加强营养,改善心肌对透析的耐受性,从而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叮嘱患者透析结束时不要立即起床,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低温透析时注意下肢保暖,维持良好的末梢循环。

3.9 其他

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中医中药方面可恰当给予一些补气之品,如生脉饮、北芪口服液、人参等。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松脱、渗血、漏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大量渗血、漏血而引起低血压的发生。

4 讨论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在血液透析中占有相当比例,进展也快。因此,护士应提高认识,不仅要熟悉IDH紧急处理措施,更要进一步地去预防IDH的发生,重视透析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低血压症状和体征,分析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张悸梅.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餐对血压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1996,14(6):10-11.

[3]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常见原因及对策.临床合理用药,2010,3(2):90—91.

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23岁~72岁, 平均年龄45.6岁;对照组35例,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22岁~73岁, 平均46.3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血液透析方法

2组患者统一进行血液透析, 碳酸氢盐为透析液, 透析时间4 h~5 h, 每周透析2~3次, 透析液流量450 m L/min, 血流量250~300m L/min。记录观察组透析1 890次, 对照组透析1 880次。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透析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护理干预, 包括制定详尽的护理方法及透析方案, 对护理人员在血透原理、低血压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等进行培训。具体如下:

1.3.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成功病例进行讲解, 安抚患者, 并让家属鼓励和关心患者, 使患者能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1.3.2 药物治疗

嘱患者在透析当天不服用降压药, 若患者已服用降压药, 护理人员应向医生报告后决定是否继续透析。如果继续进行透析, 需要严格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以免发生低血压[2]。

1.3.3 控制体重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健康合理饮食, 并由家属协助管理患者饮食, 告知患者控制体重的重要性。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加应小于1 kg/d, 每次超滤应小于体重的4%~6%[3]。

1.3.4 密切检测患者情况

透析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脉搏、血压等, 患者上机后每隔15 min进行一次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头昏、心慌、打哈欠、出冷汗、面色苍白、视力模糊、腹痛或便意等情况[4]。根据患者状况、血压波动情况控制超滤速度及超滤液的量, 上机初期血流量控制在60~80 m L/min, 稳定后再控制在240~290 m L/min。若患者发生低血压, 立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头低脚高, 减慢血流及超滤速度, 必要时可停止透析, 同时给予吸氧3 L/min、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1.4 观察指标

透析前和透析结束10 min内记录血压结果, 并结合透析过程中血压情况, 判断2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发生情况。当收缩压下降到90 mm Hg以下或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以上则认为出现了血液透析低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低血压的发生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血液透析低血压会影响透析进度与效果, 影响患者的恢复, 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及心搏骤停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的理论知识、护理方法、透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护理人员还应该对透析患者的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制定具体的透析方案, 对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预防低血压发生, 如发生低血压后应及时处理;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监测患者的体重, 监督患者注意合理饮食。

本研究表明,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周群, 黄焕转.护理干预对降低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 (6) :775-776.

[2]林巧玉.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5) :122.

[3]龚德华, 季大玺.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0, 19 (1) :53-54.

上一篇:建筑节能与环保下一篇:总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