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方式

2024-09-14

透析方式(精选8篇)

透析方式 篇1

近年来,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发病率明显上升,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 ;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入肾功能失代偿期后, 患者病情恶化呈加速趋势, 短则数月内即会进入终末期肾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阶段。治疗上, 由于肾源的不足及高昂的治疗费用, 使肾脏移植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 综合考虑费用、适应证、清除效率、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omodialysis, MHD) 成为终末期肾脏患者最主要的替代治疗手段。 心血管病变 (CVD) 是目前透析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80% 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病变, 其死亡率高于正常人群的10~20倍[2], 左心室肥厚 (LVH) 是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 (HFHD) 与低通量血液透析 (LFHD) 对患者心脏的影响, 为患者监测透析疗效、选择合适透析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0例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38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 (52.20±11.34) 岁, 原发病分别为糖尿病肾病19例, 高血压肾病13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 多囊肾3例, 其他7例。所有患者尿量均<400ml/d, 近期身体状况平稳, 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活动性疾病, 近期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素及激素等药物, 采用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 入组前均行普通规律透析3次/周, 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 且未行除血液透析之外的任何血液净化方式, 仅以普通透析作为其治疗模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即HF-HD组 (n=36) 和对照组即LFHD组 (n=34)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按照国家医院管理条例规定要求, 对治疗及风险如实告知,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所有观察对象应排除:近期有感染性疾病或出血;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近期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肝肾损伤;慢性肝病患者等。退出标准:受试者依从性差, 试验期间出现过敏、感染、中毒、外伤等疾病, 导致病情恶化, 需终止该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对象出现某些合并症、并发症或者特殊生理变化, 可能不适宜继续参与研究;观察对象在试验过程中主动提出不继续进行临床研究。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费森尤斯4008系列透析机, 使用费森原装穿刺针和血液透析管路, 以低分子肝素钙或普通肝素抗凝, 高通量透析器采用FX60 透析器, 半透膜厚度35μm, 材料为聚砜膜, 超滤系数为46ml/ (h·mmHg) , 表面积为1.4m2, 产自德国费森尤斯公司;低通量透析器FX10透析器, 半透膜厚度40μm, 材料为聚砜膜, 超滤系数为16ml/ (h·mmHg) , 表面积为1.6m2, 产自德国费森尤斯公司;采用BiBag联机干粉及超纯水处理, 透析液Ca2+浓度1.25mmol/L或1.5mmol/L, K+浓度2.8mmol/L, 予标准碳酸氢盐透析, 透析液流量500ml/min, 血流量控制在250~300ml/min, 温度控制在37℃左右, 持续治疗12个月。

1.4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患者心脏结构, 测定主动脉内径 (AOD) 、心排量 (CO)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等容舒张时间 (IRT)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舒张早期速度比 (E/A) 、射血力 (EF) 、主动脉最大血流加速度 (AC) 等指标。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 (LVMI) 及左室心肌重量。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LVM及LVMI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AOD变化无显著差异。治疗组AC、LVEF、CO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EF变化无显著差异。治疗组IRT、E/A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 除了与容量超负荷、高血压及贫血等因素有关外, 主要由于尿毒症患者体内多种毒素显著超过正常人, 透析不充分导致患者体内容量增加和尿毒症毒素清除较少, 直接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 引起心血管疾病[3]。高通量血液透析是在容量控制的透析机上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一种新技术, 通过弥散、对流及吸附作用加大了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率, 属于高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优点是相比于普通透析可以进一步提高透析效果, 对中大分子毒素具有更好的清除力, 从而减少透析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存率[4]。

本文结果显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 个月后, 许多心脏结构指标及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低通量透析组, 对心脏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能够降低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改善远期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但由于时间的限制, 本文未对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 因此高通量血液透析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需要多中心研究及更长期的随访证实。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及低通量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病变的差异。方法:收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分为治疗组即HFHD组 (n=36) 和对照组即LFHD组 (n=34) ,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心脏结构:AOD、CO、LVEF、IRT、LVDd、E/A、EF、A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LVM、LVMI、AC、LVEF、CO、IRT、E/A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AOD及EF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 许多心脏结构指标及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低通量透析组, 对心脏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心血管病变,低通量血液透析,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路霞, 王海燕.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 (7) :497-498.

[2]Cheung AK, Sarnak MJ, Yan G, et al.Cardiac disease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Results of the HEMO Study〔J〕.Kidney Int, 2004, 65 (6) :2380-2389.

[3]Akdag I, Yilmaz Y, Kahvecioglu S, et al.Clinical value of the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syndrome for longterm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a 5-year prospective study〔J〕.Nephron Clin Pract, 2008, 108 (2) :c99-c105.

[4]Tattersall JE, Ward RA, EUDIAL group.Online haemodiafiltration:definition, dose quantification and safety revisited〔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3:28 (3) :542-550.

透析方式 篇2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CRF瘦素β2-微球蛋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48

资料与方法

2004年7月~2008年2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80例,分为HD组与HDF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透析年限、BUN、RBC、Scr、Hb、HCT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2±11.2岁。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14例,多囊肾3例,间质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13例、痛风肾、梗阻性肾病、肾盂肾炎各1例。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仍常规使用降压药、促红细胞生成素100~150U/(kg•W)、口服铁剂,未接受活性维生素D3治疗,并注意限制饮食磷摄入量,血压控制稳定。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3个月采集血样标本5ml,标本均置于2%EDTANA抗凝管内混匀,30分钟内分离血浆,置于-20℃备检,血清Leptin、β2-MG、iPTH检测于1周内完成。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碳酸氢盐透析,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所用透析器膜为三醋酸纤维膜,表面积为1.3m2,每周透析2~3次、时间4.5小时,血流量260~280ml/分。透析液流量500~600ml/分,HDF组每周以1次血液透析滤过代替血液透析,置换量9L,采用后稀释法。采用自身对照,将HDF组设置为实验组,将HD组设为对照组。

统计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年龄、BUN、RBC、Scr、Hb、HCT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RBC、Scr、Hb、HCT均有提高,HDF组变化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

HD组患者血清中瘦素(Leptin)、β2-微球蛋白(β2-MG)及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升高,治疗后1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Leptin、β2-MG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DF组三者数值则降低,第1个月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Leptin、iPTH、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慢性肾衰患者体内的Leptin、iPTH及β2-MG水平高于正常人群,是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和肾性骨病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研究发现,HD不能有效清除瘦素,而HDF则可以部分清除瘦素,且其降低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瘦素为中分子物质,超过普通透析器最大分子截流量,单纯分子弥散作用不能使其通过透析膜。因此,普通透析不能有效清除血中瘦素。HDF应用高效透析器其最大分子截流量高达50kD,瘦素可以滤出,以对流的方式清除血液中的水分和有毒物质,对中分子物质有较高清除率。本研究发现,血液透析不能清除瘦素,血液透析滤过则可以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清除血清中的部分瘦素,可能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结果表明HDF均能较好地清除患者血液中的iPTH和β2-MG,而单纯血液透析却不能。HDF通过弥散作用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与通过对流作用高效清除中分子物质,综合弥散和对流作用,提高对中分子量尿毒素的清除[1~3],使得透析更充分,可以有效预防慢性肾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HaynesWG,SivitzWI,MorganDA,etal.Sympatheticandcardiorenalactionsofleptin.Hypertension,1997,30:619-623.

2QureshiAR,AlvestrandA,DanielssonA,etal.Factorspredictingmalnutritioninhemodialysispatients:acrosssectionalstudy.KidneyInt,1998,53:773-782.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 篇3

离子方程式既是高考的热点, 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弄清离子方程式的设错方式,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书写时犯同样错误.本文将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如下.

一、与事实不符

例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Ca (HCO3) 2与过量Ca (OH) 2溶液反应

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B) Fe3O4与稀HNO3反应

Fe3O4+8H+=Fe2++2Fe3++4H2O

(C)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CΟ2+Η2Ο+2C6Η5Ο-

2C6H5OH+CO32-

(D)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SO42-=BaSO4↓

解析: (A) 中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实际, 正确的应为:

Ca2++HCO-3+OH-=CaCO3↓+H2O

(B) 中由于Fe2+具有还原性, 而HNO3具有氧化性, 二者不能大量共存, 即不符合实际.

二、拆写不对

例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

HCO-3+H+=CO2↑+H2O

(B)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CO32-+2H+=CO2↑+H2O

(C) 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溶液

Al3++3NH3·H2O=Al (OH) 3↓+3NH+4

(D) 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 (HCO3) 2+2CH3COOH=

Ca2++2CH3COO-+2CO2↑+2H2O

错解: (A) 中由于醋酸为弱酸, 应写成化学式形式, 而 (B) 中的MgCO3为难溶物, 不能拆分开, (C) 中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所以 (C) 正确. (D) 中的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所以应拆分为Ca2+和H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ΗCΟ3-+CΗ3CΟΟΗCΗ3CΟΟ-+CΟ2+Η2Ο

即此题选 (C) .

三、未配平

离子方程式都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对氧化还原反应而言, 还应遵循电子守恒.

例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为 ( )

(A) 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B) 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2MnO-4+5NO-2+6H+=

2Mn2++5NO-3+3H2O

(C) 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2OH-=3Cl-+ClO-+H2O

解析: (A) 项中反应前后H、O原子个数不相等, 正确的应为

2Na+2H2O=2OH-+H2↑+2Na+

(B) 项中电荷、质量、电子得失都守恒.

(C) 项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电荷不守守恒, 正确的应为

Zn+2Ag+=Zn2++2Ag

(D) 选项中电子得失数目不等, 电荷数也不等,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

即此题选 (B) .

四、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不对

例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

SO2+2OH-=SO32-+H2O

(B) 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O32-+CO2+H2O=2HCO-3

(C)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3+4NH+4+2H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32-+H2O

解析:由于NaOH与过量的SO2反应生成物为NaHSO3, 而非Na2SO3, 故正确的应书写为:

SO2+OH-=HSO-3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 (OH) 3↓+3NH+4

Al (OH) 3只能溶解在强碱中, 并不与弱碱氨水反应, (C) 不正确, 选项 (D) 中NH4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NH4HCO3=NH+4+HCO-3

因NaOH过量, 故发生反应

NH+4+OH-=NH3·H2O

HCO-3+OH-=CO32-+H2O

所以 (D) 不正确, 此题选 (B) .

透析方式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199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ICH的ESRD透析患者86例。根据发生ICH后接受透析的模式将患者分为CPD组或HF组。男50例, 女36例。其中糖尿病肾病36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 高血压肾病20例, 多囊肾8例, 痛风肾2例。出血量 (35.1±44.8) m L, 52例基底节区出血, 10例颞叶出血, 8例为额枕部硬膜下血肿伴额顶叶脑出血, 6例脑干出血, 6例小脑出血, 4例其他部位出血。21例患者ICH前行PD治疗, 2例ICH前没有透析治疗, 63例ICH前行HD治疗。ICH时平均年龄 (50.4±16.2) 岁。ICH前平均透析时间60.5个月。5例接受手术治疗。54例ICH后行HF治疗, 32例行CPD治疗。在ICH后首次透析前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CPD的方法:

除既往已经行PD治疗的患者, 一旦确定行CPD治疗, 立即行PD置管。利用腹膜透析机行加强PD治疗, 每日10~12个循环, 从小剂量交换开始, 每次交换量1000 m L, 入液10 min, 出液20 min, 根据患者腹膜特性确定保留1.5~2.0 h。首选4.25%和2.5%的腹透液交替进行, 以后根据脱水情况选择不同浓度的腹透液。

1.2.2 HF的方法:

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E机器。血滤器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F60和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CT190。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每日4~6 h或更长, 采用前置换, 置换液量1.6~3.2 L/h, 超滤量3~5 m L/min。置换液由4008E机器自动产生。采用无肝素间断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神经系统病变稳定后, 恢复普通标准PD或HD。

1.2.3 内科辅助方法:

适当选用甘露醇、速尿、皮质激素、高渗糖及冰帽冷敷及一般内科对症治疗。

1.3 评价指标:

开始ICH评估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病史 (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史) , 心率, 收缩压和舒张压 (SBP和DBP) , ICH开始后的GCS评分, 并根据参考文献7、8的方法进行ICH严重程度的ICH评分和预后评分, 实验室资料 (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钙、葡萄糖水平) , 血肿的量/部位和有无脑室出血 (IVH) 。发病30 d统计病死率并进行改良的Rankin评分 (m RS评分) 。

出血量通过最初CT扫描测量, 应用ABC/2法得出 (A是最大出血直径, B是垂直A的直径, C是纵向断层的近似数目乘以片层厚度) 。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采用t检验, 生存率及病死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30 d病死率和m 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患者的m RS评分与ICH评分和预后评分显著相关。两个亚组的m RS评分与ICH评分和预后评分显著相关。两组中各有2例血肿增大, 临床情况恶化, 二次颅脑CT证实。在CPD组7例发生PD相关的并发症, 包括2例PD管功能不良 (1例导管漂移, 1例大网膜包裹导管) , 1例漏液, 2例超滤不足, 1例胰腺炎, 1例胸水, 2例PD相关性腹膜炎 (表2) 。在HF组4例发生非致命性的低血压, 10例重度凝血。24例患者 (27.9%) ICH后30 d内死亡, 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是14.6 d。死亡原因直接与ICH本身相关 (22/24) , 肺炎 (2/24) 。30 d内死亡的患者出血量更大, 破入脑室比率更大, 初始GCS更低, ICH评分和预后评分更高,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30 d病死率和30 d m RS在CPD组和EHD组相似, 但与ICH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约80%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合并高血压,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 以及由部分凝血因子数量和活性的异常引起的凝血机制异常, 易诱发脑出血。ICH在慢性透析患者中的预后很差。30 d病死率高达67.3% (从43.8%~67.3%) [2]。在我们的患者30 d总病死率27.9%。我们发现病死率与患者出血量更大, 破入脑室更大, 初始GCS更低, ICH评分和预后评分更高相关。用30 d m RS表示时生存患者严重残疾 (平均m RS评分3±2) 。

合并脑出血的尿毒症患者, 因肾功能衰竭无尿或少尿, 液体入量受限, 内科各种治疗很难展开, 如甘露醇、速尿应用效果不明显, 甚至甘露醇可加重高血压。该类患者处于应激状态, 往往伴有高分解代谢, 需要热量和氮源供应, 这需要输入大量液体。对该类患者一方面要求清除足够水分, 一方面要求溶质清除不要过快, 以免引起失衡或加重脑水肿。透析是ESRD患者的救命治疗。但透析本身可能给中枢神经系统带来特殊的问题。在稳定的ESRD患者, HD可导致脑血流速度和脑氧饱和度降低。在急性脑损伤的患者, 常规间断HD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MAP降低和因透析失衡脑水肿造成ICP增加, 造成脑灌注压的净降低效应和进一步神经损伤。一些研究发现在ICH后的生存率上持续透析似乎优于间断透析, 因为前者产生更少的脑水肿[3]。另一方面, 一项相似的研究报告持续透析非显著性的预后更差[4]。但是, 这些结果并非结论性的, 因为患者数量少, 而且ICH的严重程度没有做为分析的因素 (如初始GCS, 血压和出血量) 。ICH前已经建立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应当继续PD, 而那些规律间断HD的患者应当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如CAVH或CVVH。为此我们采用无肝素的持续HF技术或加强的PD技术。二者可稳定的控制氮质血症, 可持续缓慢的降低渗透压避免失衡发生, 血流动力学比间断血液透析稳定保证了脑灌注压。在这个研究中, 我们发现在HF和CPD患者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另外, 我们的患者病死率 (总病死率27.9%) 比其他研究 (平均病死率62.1%, 范围43.8%~67.3%) 相对低[5]。平均预后评分在CPD组平均为3, 在HF组平均为2。30 d生存率在CPD组为75.0%, 在HF组为7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与透析本身相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注:生存患者30 d平均m Rs为 (3±2) 分

急性ICH的ESRD患者, 行HF治疗30 d病死率和生存率与CPD治疗相似。死亡组ICH严重程度更显著。透析相关的并发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模式对终末期肾病自发脑出血 (ICH)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需要透析的终末期肾病合并脑出血患者, 分为持续腹膜透析组 (CPD组) 和无肝素血液滤过组 (HF组) 。比较两组30 d病死率和改良Rankin评分 (m RS) , 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30 d病死率和m 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0.05) 。30 d内死亡的患者比生存者有更高的ICH评分 (4±1和1±1, P<0.001) 和预后评分 (5±2和1±1, P<0.001) 。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ICH的ESRD患者, HF治疗与接受CPD治疗的患者有相似的30 d病死率和30 d m RS评分。死亡组ICH的严重程度更显著。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滤过,尿毒症,脑出血

参考文献

[1]赵艳, 曾文笑, 李宓,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相关因素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3) :428-431.

[2]热娜古丽·努尔, 刘健.新疆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5 (10) :1370-1374.

[3]崔晓萌, 钟一红, 龚劭敏, 等.城乡终末期肾病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特征分析和比较[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8 (6) :508-512.

[4]黄忠.终末期肾病伴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临床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透析方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60例尿毒症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27岁~75岁, 平均年龄 (50.6±11.8) 岁。随机数字抽取分为2组, 每组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A组30例患者实施HD, 应用费森尤斯4008SS和日机装DBB-27透析机, 2次/周, 每次持续4 h;超滤系数为10 m L/ (h·mm Hg) , 透析液流量保持在500 m L/min, 透析血流量保持在220~250m L/min。B组30例实施HD联合HF, HD治疗方法同A组, 血液灌流采用树脂型230灌流器, 1次/周, 2 h/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患者均治疗1年, 观察其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基本恢复健康状态, SCr减少≥30%;有效:患者健康得到一定恢复, SCr减少≥20%;无效:患者健康、血液指标均未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组患者治疗后β2-MG、TC、TG、SCr均得到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B组血液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临床中对尿毒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血液透析 (HD) 、血液灌流 (HF) 等, 因为净化方法不同, 其对应的临床效果同样存在显著差异。血液透析经半透膜扩散使得有害分子逐渐排出到机体外, 此方法对于大分子物质并无较为理想的清除作用[3]。血液灌流是在血液透析基础上使得血液可以排至体外, 在吸附原理基础上清理有害物质。经本文研究显示, B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在治疗后β2-MG、TC、TG、SCr等指标含量少于A组, 由此可知, B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 此结果与近几年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性。总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来, 孙子林, 卜瑞芳, 等.透析模式对糖基化终产物-肽清除效应的影响[J].江苏医药, 2011, 37 (3) :323-325.

[2]金东华, 石永兵, 沈华英, 等.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 (12) :1092-1096.

透析方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5.62±4.02)岁,透析时间6~100个月,平均透析时间(60.00±3.72)月。其中20例行常规普通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35例行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tration,HDF),其他19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每周透析3次,每次4h。患者均使用JH2000、JH2028和JH3038透析机,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800ml/min,选用德国费森由斯F6透析器和APS高通量透析器。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Cystatin C浓度测定

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在BN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生化仪上测定,N乳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试剂盒等由美国Dade Behring公司提供。将放置在-20℃冰箱里的血清样本取出,37℃水浴溶解,遵照试剂盒标准配制测试样本,按BN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生化仪提供的血清测定方案进行测定,仪器自动检测出Cystatin C浓度。

1.2.2 血清肌酐(Src)浓度测定

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肌酐试剂盒购自英国Randox公司。测定波长为546 nm,测试温度37℃,比色杯光径为1 cm。按照试剂盒步骤进行操作。样本肌酐浓度计算公式:肌酐浓度(M)=265×[(A2样-A2空)-0.756×(A1样-A1空)]÷[(A2标-A2空)-0.756×(A1标-A1空)]。第一次样本管、标准管和空白管吸光度值分别为A1样、A1标和A1空;第二次样本管、标准管和空白管吸光度值分别为A2样、A2标和A2空。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用方差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Cystatin C浓度比较

74例患者经3个月不同方式透析治疗后,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后与治疗前比较结果见图1。HD组透析3个月后Cystatin C平均水平为(4.8±0.5)mg/L,较透析前(3.6±0.4)mg/L升高(P<0.05);HDF组透析3个月后Cystatin C平均水平为(2.6±0.2)mg/L,较透析前(3.7±0.5)mg/L降低(P<0.05),对Cystatin C的平均清除率为(29.7±2.8)%;HFHD组透析3个月后Cystatin C平均水平为(1.7±0.2)mg/L,较透析前(4.0±0.4)mg/L降低(P<0.01),对Cystatin C的平均清除率为(57.5±3.1)%;与HDF相比,HFHD对Cystatin C清除率明显增高(P<0.05)。

2.2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rc)浓度比较

74例患者经3个月不同方式透析治疗后,测定血清肌酐浓度后与治疗前比较结果见图2。HD组透析.3个月后血清肌酐平均水平为(311.8±35.4)mol/L,较透析前(1 087.8±175.4)mol/L降低(P<0.01),对肌酐的平均清除率为(71.4±12.8)%;HDF组透析3个月后血清肌酐平均水平为(209.5±27.3)mol/L,较透析前(911.4±201.4)mol/L降低(P<0.01),对肌酐的平均清除率为(77.1±9.7)%;HFHD组透析3个月后血清肌酐平均水平为(110.5±18.3)mol/L,较透析前(1 132.4±241.3)mol/L降低(P<0.01),对肌酐的平均清除率为(90.3±10.2)%;与HD和HDF相比,HFHD对肌酐清除率明显增高(P<0.05)。

3 讨论

尿毒症是指患者肾衰竭时由于绝大部分肾实质被破坏,而致多种代谢产物难以由肾脏排出体外或某些内分泌激素不能降解并在体内蓄积进而产生毒性作用,最终导致的多种临床表现。这些蓄积的物质被称为尿毒症毒素,它们是导致尿毒症症状、代谢紊乱和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尿毒症毒素多达100种以上,可分为小分子水溶性物质、中分子和大分子物质等三类[5]。肌酐、尿素、磷以及非对称性双甲基精氨酸(ADMA)等是典型的小分子水溶性物质,通过常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后,这些物质在血液中的水平都可得到很好控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氧化蛋白产物AOPP等是典型的中分子或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是影响患者临床症状、代谢紊乱以及相关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并且很难通过常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主要通过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等方式才能部分清除[6]。

Cystatin C是体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之一,是一种中等分子量大小的尿毒症毒素,由有核细胞产生,其生成速度稳定,不受炎症、胆红素、溶血、甘油三酯等影响,并与性别、年龄、肌肉量无关,被认为是一项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等以评测肾功能的指标[7]。心、脑血管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心血管病变占尿毒症患者所有死因的45%左右,成为死亡的首要病因。研究发现Cystatin C与心血管事件正相关,可以较好预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8]。那么,对于常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言,不能将中、大分子毒素有效清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清除Cystatin C效率的比较,希望为临床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提供有效依据。我们比较了HD、HDF和HFHD三组透析治疗3个月前后Cystatin C浓度可得出这样的结论:HD不能清除以Cystatin C为代表的中、大分子尿毒症毒素,HDF和HFHD可以有效清除Cystatin C,HFHD清除率最高(见图1);同时我们也比较了三种透析方式对肌酐清除效果,图2显示,三种方式都可以有效清除以肌酐为代表的小分子尿毒症毒素,HFHD的清除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治疗尿毒症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各类毒素,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Cystatin C和肌酐的清除效果。方法:采用HD、HDF和HFHD三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利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ystatin C和肌酐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HD组Cystatin C浓度较治疗前增高,肌酐清除率为71.4%;HDF组对Cystatin C和肌酐清除率分别为29.7%和77.1%;HFHD组对Cystat★n C和肌酐清除率分别为57.5%和90.3%。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能清除患者体内肌酐,不能清除Cystatin C: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Cystatin C和肌酐,且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较好。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肌酐

参考文献

[1]谭若芸.尿毒症毒素与心血管病变[J].中国血液净化,2004;3(2):104-106

[2]李辉,陈红,钟爱民.Cystatin C与血肌酐在估算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中的比较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6):52-55

[3]刘航,陈香美.胱蛋白酶抑制剂C与肾脏[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1;5(4):151-153

[4]叶智明,史伟,梁馨苓,等.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膜对清除胱抑素C的效果比较[J].新医学,2006;37(6):362-363

[5] Przemyslaw R,Boleslaw R,Marek S,et al.Novel family of uremic toxins[J]. NEPHROL DIAL POL,2006;10:152-155

[6] Frohling PT,Kokot F,Cernacek P et al.Relation between middle molecules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J].Miner Electrolyte Metab,1982;7(1):48-53

[7] Bicik Z,Bahcebasi T,Kulaksizoglu S,et al.The efficacy of cystatin C assay in the predic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Is it a more reliable marker for renal failure?[J].Clin Chem Lab Med,2005;43(8):855-861

透析方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6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45~79岁, 平均 (54.6±2.8) 岁。观察组男24例, 女19例;年龄43-78岁, 平均 (55.8±2.2)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3次/周, 4 h/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 2次/周, 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1次/周, 4 h/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生化指标:血清肌酐 (SCr) 、血清β2-微球蛋白 (β2-MG) 和甲状旁腺激素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水平。并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总共有26个问题, 主要涉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 每题1~5分的评分标准, 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治疗越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P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样本间比较行t检验, 多组样本间比较行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β2-MG和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β2-MG和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从而替代肾脏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使得尿毒症患者的发病率有显著的上升[4]。尿毒症患者体内有多种代谢产物异常, 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大、中、小分子[5]。小分子如血肌酐, 在含量出现异常后,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分子如甲状旁腺激素, 在含量出现异常后, 患者会出现贫血和神经系统症状;大分子如β2-微球蛋白, 在含量出现异常后, 患者会出现脊柱关节炎病等症状[6]。

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 且能够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然而对于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的效果并不显著, 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有效清除大、中分子毒素[7]。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的β2-MG和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显著清除稍大分子毒素, 提高临床疗效。在尿毒症患者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 其心理、生理以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会受到改变[8]。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有不错效果。

综上所述, 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冉玉力, 徐蓓蓓, 吴艳春,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 (3) :301-302.

[2]李玉凤.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4) :99-100.

[3]王绍华, 邱模炎, 程爱华, 等.调理脾胃灸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 2014, 34 (4) :319-324.

[4]郭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0) :28-29.

[5]刘东, 高卓, 魏学明, 等.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5 (5) :384-388.

[6]杨乔岚, 徐吉先, 简讯, 等.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哈尔滨医药, 2014, 34 (2) :99-100, 102.

透析方式 篇8

关键词:不同,服药方式,维持性血液透析,降压效果,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和延长晚期肾脏疾病的患者生命的临床主要疗法, 随着近年来各种肾脏相关疾病的增多, MHD患者数量也呈增长趋势[1,2]。同时,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MHD患者的生存期也越来越长, 但由于原发疾病与并发症的长期存在, 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的质量, 改善与提升MH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内容[3,4]。诸多研究文献显示, 良好的控制MHD患者血压, 可有利于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风险, 从而延长患者的存活期及提高其生存质量[5,6]。为制定最佳的降压服药方案, 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 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 就分次与顿服的不同服药方法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临床诊断、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 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指针, 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心脑肝肺重症疾病、药物过敏体质或精神行为障碍等, 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后, 由患者或家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分次组和顿服组各32例。分次组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24~66 (44.5±8.2) 岁;原发疾病:慢性肾炎15例, 高血压肾损害7例, 糖尿病肾病6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例;透析时间5~28 (19.3±5.8) 个月。顿服组中男20例, 女12例;年龄25~68 (44.7±8.5) 岁;原发疾病:慢性肾炎14例, 高血压肾损害8例, 糖尿病肾病6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1例;透析时间4~32 (19.5±5.2) 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方面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给予相同条件的对症与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倍他乐克 (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2025391) 进行治疗, 100mg/d。分次组患者采用早餐、中餐、晚餐、睡前各服1片25mg治疗, 顿服组患者采用早晨顿服4片100mg。在治疗过程中, 如果患者出现显著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则静脉给予1~2mg阿托品+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对症处理。本研究观察期为6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观察期结束后, 比较两组患者降压达标率及血压变化情况之间的差异。

1.4 疗效判定标准[7]

降压达标率以舒张压的平均降低水平作为判断标准, 达标指“良”与“可”的总和, 良:舒张压平均降低达20mm Hg以上或降至正常;可:舒张压平均降低达10mm Hg~20mm Hg;无效:舒张压平均降低水平未达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Epidata双向核查录入, 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计量资料用±s表示, 比较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等, 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降压达标率比较

经过6个月的治疗, 顿服组患者降压达标率 (87.5%) 高于分次组 (62.5%)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经过6个月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比较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而治疗后顿服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分次组患者更低, 经t检验, 其结果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肾脏替代疗法, 能够有效的改善肾疾病患者症状, 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透析并不能完全替代正常肾脏复杂的代谢与内分泌功能, 在长期反复的透析过程中, 往往会导致一些维持性透析并发症的发生[8,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70%~80%常伴有高血压, 其继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这部分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 因而控制血压对患者的生存与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0]。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最好的方式, 根据血压分布曲线进行服药安排, 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在本研究中, 我们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分次与顿服的不同服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6个月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比较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而治疗后顿服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分次组患者更低, 顿服组患者降压达标率高于分次组 (P<0.05) , 我们认为, 说明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顿服的服药方法, 有利于促进患者提高降压达标率。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这可能与人体血压24h规律性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入睡后副交感神经兴奋, 心跳无力, 血液流动缓慢, 而加上6~11h未进食, 从肠道吸收水分较少, 血液粘稠度增高, 因此早晨是人体血压的高峰期。早晨顿服, 药物恰好与血压高峰期相遇, 才能控制血压的增高, 而同剂量降压药物分成多次服用, 则会减少药效, 不能很好的发挥出降压的作用, 从而影响降压达标率。同时, 有研究显示[12], 在睡前人体血压本身处于较低状态, 服用降压药物还可能导致心、脑等供血不足,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上一篇:矢量数据融合下一篇:国培顶岗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