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血液透析

2024-09-06

规律血液透析(共6篇)

规律血液透析 篇1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74岁, 主因乏力1年, 意识障碍14 h, 于2012年7月8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体检时发现尿蛋白 (+++) , 隐血 (++) , 血肌酐:182μmol/L, 当时伴乏力, 血压升高, 自服“金水宝, 药用炭”。2012年2月化验血肌酐:440μmol/L, 就诊于北京某医院, 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 给予颈内静脉后血液透析治疗, 并口服泼尼松片 (30 mg/d逐渐减量, 目前10 mg口服已3周) , 静点环磷酰胺 (总量2.6 g, 最后1次应用为3周前) 。在我科规律每周3次血液透析4个月余, 期间曾因肺部感染及口腔真菌感染住院治疗, 痊愈出院。4 d前因左侧大腿出现2个如核桃及枣般大小的肿块, 伴疼痛, 再次就诊北京某医院, 住院期间有尿频、尿急, 化验尿白细胞阳性, 给予抗感染治疗。14 h前突发意识障碍, 全身抽搐, 右侧肢体活动障碍, 伴发热, 急行头颅CT检查提示:急性脑梗死, 遂转回我院。近日来精神饮食睡眠好, 大便正常, 24 h尿量约300 m L。病程中无长期发热、皮疹、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 无咯血、便血等不适。既往有“桥本甲状腺炎”长期服用“优甲乐”, 3个月前在我院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术后内瘘成熟差, 不能使用。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否认肝炎病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8℃, 脉搏:89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66/92 mm Hg, 意识呈朦胧状, 面罩吸氧状态。右侧肩背部及左大腿中段外侧各可触及一处6 cm×5 cm皮下包块, 左大腿后方中下方可触及一4 cm×3 cm皮下包块, 各皮下包块表面皮肤均轻度隆起, 无发红, 包块光滑, 可触及波动感, 触痛阳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 mm, 对光灵敏。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痰鸣音。心率:89次/min, 律齐, 心音有力, 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查体无特殊。神经系统:四肢肌张力低, 右侧肢体无自发活动, 双侧腱反射 (+) , 右侧巴宾斯基征可疑。辅助检查:北京医院头颅CT:左颞枕叶片状低密度影, 水肿明显。入院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 肾性贫血, 肾性高血压, 规律血液透析状态, 桥本甲状腺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急性脑梗死尿路感染。入院后给予持续面罩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翻身叩背, 防压疮护理。规律血液透析, 静注呋塞米降颅压, 减轻脑水肿, 静滴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并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 血红蛋白:92 g/L, 中性粒细胞:88.2%, 血糖:7.04 mmol/L。肾功能:尿素氮:16.1 mmol/L, 肌酐:486μmol/L, 肝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谱均正常。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86 mm Hg, 二氧化碳分压:43 mm Hg。心电图:ST段异常。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尿常规:隐血 (±) , 蛋白质: (+++) , 镜检白细胞3~5个/HPF。左大腿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左侧大腿混合回声包块, 考虑血肿可能性大;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1) 左房、左室正常高限,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增厚, 符合高血压病心脏病改变。 (2) 主动脉瓣、二尖瓣轻度返流。 (3)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肺部CT:未见异常。入院后患者持续高热, 第2天肿块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 即请外科给以3处肿块 (右肩、左腿2处) 切开引流:脓液呈灰黄色、粘稠。3处脓液培养回报:奴卡菌属。尿培养:可见真菌。血培养阴性。根据脓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奈替米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5 d。患者体温下降, 但有肢体抽搐, 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结果为:左侧枕叶脑梗死 (急性期) , 左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右侧额叶、左侧枕叶异常信号病灶, 考虑多发脑脓肿可能性大。调整抗生素为:磺胺嘧啶+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三联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凝血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 均给予积极治疗后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患者死亡。

死亡出院诊断: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 奴卡菌病 (播散型) 。 (3) ANCA相关性血管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CDK5期, 肾性贫血, 肾性高血压, 规律血液透析状态。 (4) 急性脑梗死。 (5) 尿路感染。 (6) 继发性癫痫。 (7) 桥本甲状腺炎。

2 讨论

奴卡菌病系由奴卡菌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感染, 通常呈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随着器官移植、肿瘤化疗的广泛开展,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增加及艾滋病病例增多, 奴卡菌病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奴卡菌是革兰阳性需氧菌, 广泛分布于土壤,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三种:奴卡菌、巴西奴卡菌和豚鼠奴卡菌, 在我国最常见的为星形奴卡菌。带菌的灰尘、土壤或食物通过呼吸道、皮肤伤口侵入人体, 然后局限在某一器官或组织, 或经血循环散播至脑、肾或其他器官。从皮肤入侵者, 常形成皮下结节, 脓肿破溃可形成窦道。如通过呼吸道入侵, 则首先引起肺部感染, 只有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 (特别是继发于白血病、淋巴瘤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后) , 可经血流播散至全身, 约1/3患者引起脑膜炎与脑脓肿。本病例即为长时间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无皮肤伤口、肺炎表现, 皮肤脓肿后即发生脑脓肿[1]。

奴卡菌感染没有特异临床诊断指标, 确诊的惟一依据是培养并经生物化学鉴定发现奴卡菌。该菌在病变组织或脓汁中可形成黄、红、黑等色素颗粒, 直径一般<1 mm, 对疑似病例采取标本后应仔细查找色素颗粒, 如有, 用玻片压碎涂片做革兰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 显示奴卡菌, 可作初步诊断。奴卡菌培养阳性率不高, 且生长缓慢, 常需数天乃至数周时间[2]。由于奴卡菌不是正常定殖菌且很少造成实验室污染, 因此, 一旦发现均有诊断价值。本病例有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病情较为复杂, 同时又有颈静脉置管、尿路感染、皮肤多发奴卡菌脓肿, 脑梗死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但尿培养、血培养及颈静脉导管培养未检出奴卡菌, 估计与培养率低、免疫抑制有关。

临床治疗奴卡菌感染的最佳药物是磺胺, 目前仍为首选, 但必须剂量大、疗程长才能治愈。但有研究报道, 体内对星形奴卡菌最有效的非磺胺类药物是阿米卡星、二甲胺四环素、头孢三嗪、头孢噻肟、伊米配能-去氢肽酶Ι抑制剂。治疗上要求药物剂量大、疗程长, 疗程通常是几个月, 疗程大于6个月复发率低。该病例皮肤脓液细菌培养结果: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耐药。应用奈替米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时体温有下降, 提示有效, 但由于患者有结缔组织病, 长期服用激素, 临床感染征象被掩盖;加之激素的副作用与用药的剂量及疗程正相关, 使感染难以控制, 以致未能挽救患者生命。

通过该病例, 提示我们对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如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皮肤包块时, 建议可早期行包块穿刺细菌涂片、培养, 争取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51-152.

[2]黄瑞娟, 魏明, 曹永红.奴卡菌感染一例报告[J].华夏医学杂志, 2006, 6 (19) :1285-1286.

规律血液透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规律血透2年以上的患者共40例, 其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29~54岁, 平均 (41.8±12.6) 岁。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8例, 高血压肾病1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 慢性肾盂肾炎1例, 梗阻性肾病1例, 其他1例。入选患者80%出现顽固性高血压, 使用降压药物效果不明显, 食欲差, 睡眠时间短, 易惊醒, 全身皮肤瘙痒, 背部及四肢有抓痕, 无负重行走20 min后感心慌、胸闷, 个别患者透析后半程出现不宁腿综合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0例, 一组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 (HD+HP) 治疗方法, 另一组仅进行血液透析 (HD) 治疗。治疗过程中HD+HP治疗组有2例中途退出 (1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偏低, 1例患者治疗后经期延长) , 故HD组随机挑选2例退出。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透析机均为德国费森尤斯4008B型, 标准碳酸盐透析液。透析器采用尼普洛130 G, 灌流器采用珠海健帆HA-130型树脂灌流器。HD治疗采用标准操作进行, 而HD+HP治疗时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器串联, 使用低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 (500 ml生理盐水加入肝素5 mg) 2500 ml先后预冲灌流器和管路, 泵流速不大于100 ml/min。预冲过程中轻拍灌流器及管路以排尽管路及灌流器内的气体。然后用含肝素100 mg的生理盐水500 ml以低于50 ml/min的流速缓慢预冲, 并排尽管路、灌流器及透析器中的空气, 使灌流器达到充分肝素化, 最后使用一瓶无肝素的生理盐水500 ml冲入管路、灌流器、透析器中, 排出高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时即可准备引血上机。穿刺动静脉内瘘或者连接长期导管, 建立血液通路, 在开始治疗前20 min, 根据患者体重给予首剂肝素0.7 mg/kg静推, 在治疗过程中追加肝素10 mg/h, 于结束前30 min停用。开始治疗后逐渐将血流量调整为200 ml/min, 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 进行HP联合HD时每隔30分钟用手揉搓灌流器, 2 h后待灌流器吸附能力达到饱和以后取下, 继续进行HD治疗2 h, 总治疗时间4 h, 每周HD 2~3次, HD+HP 1次, 此次调查时间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肾功、电解质变化;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及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尿素氮、肌酐情况

两组治疗后K+、Cl-、P2+、BUN、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说明两组治疗对降低电解质和清除肾毒素均有效, 而Na+治疗后数值升高, 分析原因可能与治疗后血液浓缩有关, β2-微球蛋白在HD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HD+HP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低。

两组治疗后各种电解质及BUN、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血透联合血灌在清除以上物质与单纯血透组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两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与HD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在HD+HP组中经过2个月治疗后, 18例患者血压由180~160/100~80 mm Hg普遍下降至160~140/90~65 mm Hg, 皮肤瘙痒基本消失, 全身无抓痕;18例患者中有3例在治疗前出现不宁腿综合征, 治疗后3例完全消失;夜眠时间普遍由治疗前平均5 h提高到8 h, 且夜眠不易惊醒;食欲明显好转, 胸闷症状基本消失。而HD治疗组患者, 血压由180~155/105~75 mm Hg普遍下降至165~150/95~80mm Hg, 皮肤瘙痒无改善, 背部及四肢有抓痕;18例患者中有2例在治疗前有不宁腿综合征, 治疗后1例完全消失, 1例较前稍减轻;夜眠时间仍维持治疗前的平均6 h, 但夜眠较易惊醒;食欲较前稍好转, 但胸闷症状仍同前。

2.3 不良反应

40例患者中, HD+HP组1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偏低, 1例患者治疗后经期延长, 故此2例中途退出, HD组随机挑选2例退出。

3 讨论

随着对慢性肾衰竭的深入研究, 现已逐步认识了尿毒症的毒素成分, 据初步统计, 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有200种以上物质水平比正常人高, 其中某些物质有毒性作用[1], 一此物质单独可能不起毒性作用, 但合并在一起时则可能会引起尿毒症效应, 或毒性效应增强, 根据其分子量可分为: (1) 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在600 D, 主要为尿素、胍类等。 (2) 较大的中分子, 分子量在300~12 000 D之间, 多为细胞和细菌的裂解产物等。 (3) 大分子毒性物质主要是血中浓度异常升高的某些激素, 如PTH、生长激素等。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 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 所以只允许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 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中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而中分子物质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其代表物质为甲状旁腺激素 (PTH) 、β2-微球蛋白等[2], 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会引起心肌损害, 发生尿毒症性心包炎;β2-微球蛋白也可引起皮肤瘙痒等症状。树脂灌流器采用的吸附剂是中性大孔吸附树脂, 对于疏水、亲脂基团或带有苯环等环状结构的物质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 可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及中分子毒素。根据此次观察, HD+HP组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方面优于HD组, 并且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中HD+HP组也优于单一HD治疗。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与体内中分子毒素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 、同型半胱氨酸 (Hcy) 等增高有关。HD只能清除部分Hcy, 而难以将Hcy降至正常水平[3]。HP吸附作用对分子量的大小选择更广, 对大分子的毒素清除更好, HD+HP治疗效果更明显。因此, 血透患者出现不宁腿综合征时, HD+HP应该是较佳的选择[4]。

通过临床研究对比, HD+HP组经过2个月治疗后, 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皮肤瘙痒减轻、食欲增加, 所以长期规律血透的患者, 采用HD+HP治疗可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空间得以明显提升。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长期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治疗时建议用HD+HP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 (HD) 联合血液灌流 (HP) 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长期规律透析患者40例, 分为两组, 每组20例, 一组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法, 另一组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电解质及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HD与HD+HP均可清除尿毒症所产生的小分子毒素, 调整电解质的平衡。两组治疗后各种电解质及BUN、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β2-微球蛋白在HD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P>0.05) , 在HD+HP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低 (P<0.05) ;两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HD+HP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优于HD, 并且在改善由中大分子毒素引起的一些临床症状上也明显优于HD。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作为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一种治疗方式,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88-1389.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626-627.

[3]张德琴.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9, 16 (5) :368.

规律血液透析 篇3

关键词: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发育阶段,品种差异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对机体代谢变化和组织正常生理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它既能反映动物的健康程度,又能反映不同物种或品种间的种质特性,可评价动物的生长、生产性能,对动物正常生理状态和饲养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试验通过对3个不同猪种的哺乳期与成熟期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品种差异,以期为合理开发中外猪种资源及品种改良提供血液性状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在吉林大学原种猪场选取104头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健康哺乳期(1月龄)仔猪和成熟期(7月龄)猪,年龄、品种及性别组成见表1。

1.2 血液指标的测定

1月龄仔猪从前腔静脉采血,7月龄猪从耳静脉采血,每头采血10 mL:其中5 mL加EDTA抗凝,用于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其余5 mL不作抗凝处理,用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16项血液生理指标用日本光电MEK-6318系列仪器测定,分别是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比率(LYM%)、中性粒细胞比率(GR%)、淋巴细胞(LYMPH)、中性粒细胞(G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12项血液生化指标用迪瑞C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分别是尿素(BUN)、肌酐(CREA)、血糖(GLU)、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I)、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

1.3 数据统计分析

所测数据先由Excel进行初步处理,由于试验动物在品种和性别两大类中不完全平衡,而且所测指标的数据存在部分缺失的情况,采用SAS 9.2统计软件中的广义线性模型GLM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最小二乘均值、标准误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为便于在同一个图表中观察比较多个指标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品种的变化,在不同阶段间或不同品种间进行对比时,首先将每个指标的较小值设为1个单位,较大值就转化为以较小值为单位的比值,称之为该指标在不同阶段或品种间的差异比值,这样既消除了不同单位,又便于观察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哺乳期与成熟期之间的指标对比(见表2)

2.1.1 生理指标

有12项生理指标在哺乳期(1月龄)和成熟期(7月龄)之间存在差异,4项指标无差异。在有差异的12项生理指标中,1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11项生理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

2.1.2 生化指标

全部12项生化指标在哺乳期(1月龄)和成熟期(7月龄)存在差异,其中11项差异极显著(P<0.01),1项差异显著(P<0.05)。

存在阶段差异的生理生化指标共有24项,占总指标的85.71% 。其中有8项生理指标和7项生化指标随生长期呈明显上升趋势, 有4项生理指标和5项生化指标随生长期呈下降趋势,见图1。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未标注表示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品种之间的指标对比

2.2.1 生理指标

在3个猪种间,有7项生理指标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差异指标数占总指标数的43.75%,在杜军之间、杜小之间及军小之间的差异指标分别有4个、5个和7个,分别占总指标数的25.00%、31.25%和43.75%,见表3与图2。

2.2.2 生化指标

在3个猪种间,有7项生化指标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占总指标数的58.33%,在杜军之间、杜小之间以及军小之间有差异的指标各有4个,见表3与图2。

注:表中数值为最小二乘均值±标准误。同行数据肩标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未标注表示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性别之间的指标对比

总体来看,各项指标受性别影响较小,仅有3项生理指标(LYM%、GR、GR%)和1项生化指标(AST)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

2.4 受发育阶段与品种互作影响的指标

有11项生理指标和6项生化指标受发育阶段与品种互作影响,生理指标LYMPH、LYM%、GR、GR%、RBC、MCV、MCH、MCHC、MPV、PDW、PLT,生化指标BUN、CREA、CHOL、TP、ALB、GLB,见表4。

2.5 不受发育阶段、品种和性别等因素影响的指标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不受发育阶段、品种和性别及其互作效应因素影响的指标为WBC和RDW。

3 结论与讨论

血液是运输机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弃物的载体,也是机体实现体液调节的根本途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反映机体全身或局部代谢变化和组织正常生理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1]。另外,血液中的酶类是机体细胞内外物质代谢的重要催化剂,因此血液生化指标还可作为种猪选育、肉质性状评价的遗传标记,常作为辅助手段在猪种保种选育和杂交利用上得到应用,以提高和验证猪种选育效果。

本试验结果显示,有24个生理生化指标在猪哺乳期和成熟期2个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总指标数的85.71%;有17个指标在品种和发育阶段互作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总指标数的60.71%;有14个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总指标数的50.00%;有4个指标在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总指标数的14.29%;有2个指标不受任何因素影响,保持稳定值,占总指标数的7.14%。由此可以推断,大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会受到发育阶段、品种以及二者互作因素的影响,发育阶段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最大,互作因素影响次之,品种影响再次之,性别影响最小。

在猪哺乳期(1月龄)和成熟期(7月龄)2个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的24个生理生化指标中,有8项生理指标和7项生化指标随生长期呈明显上升趋势,有4项生理指标和5项生化指标随生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

注:表中数值为最小二乘均值±标准误。同行数据肩标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以上各项指标在哺乳期和成熟期2个阶段之间的变化幅度差异很大,差异比值介于1.04~3.06之间。其中哺乳期(1月龄)猪血小板的各项指标如PCT(3.06∶1)、PLT(2.14∶1)、MPV(1.29∶1)均明显高于成熟期,而且血小板的均匀度比成熟期好(PDW,1∶1.11),这都证明哺乳期(1月龄)猪骨髓的血小板生成功能优于成熟期,且其止血功能也优于成熟期。猪在哺乳期(1月龄)红细胞的各项指标低于成熟期,如HCT(1∶1.56)、Hb(1∶1.56)、RBC(1∶1.27)、MCV(1∶1.19)、MCHC(1∶1.04),在人类儿童期也有这种现象,其原因是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而造血原料相对不足,RBC数量和Hb可较正常人低10%~20%。参与机体新陈代谢的指标如TG(1.71∶1)、CHOL(1.37∶1)、GLU(1.30∶1)、TBILI(2.78∶1)都是哺乳期高于成熟期。这不同于人类相关指标的趋势。有报道称,西藏小型猪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有的呈递增趋势,有的呈递减趋势[2],这与本试验得到的结论相类似。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哺乳期与成熟期2个不同发育时期,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不同的指数标准。

在杜洛克猪、军牧1号白猪与中国实验小型猪3个猪种之间,共有7项生理指标和7项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占总指标数的50.00%。其中杜军之间差异指标有8项,杜小之间差异指标有9项,军小之间差异指标有11项。各项指标的差异比值介于1.03~2.18之间。其中差异比值较大的是TBILI(1∶2.18∶1.87)、TG(1∶1.22∶1.58)和ALP(1∶1.45∶1.39)。

RBC、 Hb、HCT是反映红细胞的3个主要指标,为保证组织呼吸需要,RBC数量多,Hb量高可以加强机体运动机能。在行为学方面,中国实验小型猪机警好动,运动量大,杜洛克猪与军牧1号白猪是经过长期选育的瘦肉率猪种,运动能力低,运动量小。中国实验小型猪的RBC、 Hb和HCT 3个指标同时处在3个猪种的较高水平,这些红细胞指标差异与这3个猪种的行为学特点相吻合。

CREA是动物肌肉活动的代谢产物,每20 g肌肉代谢可产生1 mg CREA。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CREA,再释放到血液中,几乎全部随尿排出。S.A.Stimpson等[3]在检测小鼠的尿液与肌肉CREA含量的试验中证明,99%的CREA会随尿液排出,而且尿液CREA含量与小鼠的肌肉含量呈强相关,相关系数r=0.959 0(P<0.000 1)。H.Doornenbal等[2]研究指出,CREA与猪的背膘厚、眼肌脂肪、瘦肉率及骨率呈强相关。因此,血液CREA、尿液CREA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非常密切。在人类也用测量尿液中CREA的方法来衡量运动员肌肉量、运动能力,医学临床上也把检测白血病患者的尿液CREA作为体内肌肉含量的一个指标[4]。本试验中,3个猪种CREA的差异比值是1.09∶1.17∶1(杜∶军∶小),证明军牧1号白猪的瘦肉率最高,中国实验小型猪的瘦肉率最低。TG是机体重要的功能物质和储能物质,该指标能反映体内脂类代谢水平与脂类含量。3个猪种间TG差异比值为1∶1.22∶1.58,中国实验小型猪TG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这与中国小型猪体内脂类代谢较旺盛、背膘厚、肌间脂肪含量高相关。本试验3个猪种的CHOL差异比值为1∶1.07:1.16,中国实验小型猪最高。W.Kapelanski等[5]研究发现,在猪的肥育阶段前后血清CHOL含量有很大变化(93.17, 110.56 mg/dL),并与猪瘦肉率、脂肪率相关。M.J.Uddin等[6]研究发现,在SSC11和SSC17染色体上有2个与TG相关且具有印迹效应的数显性状基因座(QTL),在SSC2上有与高胆固醇相关的QTL。这都证明了血清中的CREA、TG和CHOL水平的高低是受遗传控制的,这3个指标既可以显示不同猪种的遗传差异,又可以在猪种选育中作为瘦肉率或脂肪率的间接选择性状,降低直接选择瘦肉率的选择成本。

本试验结果发现,血液WBC和RDW 2个指标不受品种、发育阶段和性别等任何因素影响,说明这2项指标对维持猪的基本生命特征非常重要,始终维持稳定水平。另外,本试验结果中,杜洛克猪的TBILI和ALP含量远远低于其他2个猪种,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顾为望,刘运忠,张嘉宁,等.西藏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15(1):60-63.

[2]DOORNENBAL H,TONG A K,SATHER A P.Relationships a-mong serum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traits ingrowing pigs[J].J Anim Sci,1986,62(6):1675-1681.

[3]STIMPSON S A,TURNER S M,CLIFTON L G,et al.Total-bodycreatine pool size and skeletal muscle mass determination by creatine-(methyl-d3)dilution in rats[J].J Appl Physiol,2012,112(11):1940-1948.

[4]NOORI N,KOVESDY C P,BROSS R,et al.Novel equations to es-timate lean body mas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AmJ Kidney Dis,2011,57(1):130-139.

[5]KAPELANSKI W,GRAJEWSKA S,BOCIAN M,et al.Relationsbetween bloo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weight gain and fatand lean meat content of carcass in pigs[J].Anim Sci Pap Rep,2004,22(4):429-434.

规律血液透析 篇4

一、地域分异现象、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分异因素

概念是对各种零散、感性知识的系统总结, 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受到知识系统性、个体认知能力的限制, 学生在理解地域分异现象、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分异因素这三个基本概念时往往模棱两可, 出现了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

对此,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受,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大兴安岭雪花飘舞, 而长江两岸柳树发芽, 海南岛鲜花盛开;西北地区“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内蒙古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而东北地区则是“林海雪原”。从这些感性的知识入手,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地域分异现象。然后将这些现象进行系统化的总结, 通过现象反映本质———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的方向上保持特征的一致性, 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 因而发生更替的现象, 即地域分异规律。而引起地域分异现象的要素, 则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如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貌等。地域分异因素是产生地域分异现象的根源, 而地域分异现象的概括、总结和深化就形成了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 学生对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认识不清, 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地带性规律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就是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分带性的综合。而非地带性规律就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和某个要素的特殊情况, 如沙漠中的绿洲、回归线附近的雨林等。这些认识都是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

(一) 地带性规律

地带性规律是纬度地带性规律的简称,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沿纬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热量的纬度差异是形成纬度地带性规律的基础。地带性规律虽在全球具有普遍性, 但它仅仅指的是纬度地带性, 不包括干湿度和垂直分异规律。

概念理解得不深刻就有可能导致知识应用的错位。如对热带内部气候类型的南北更替, 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疑惑:“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之间的年均温差异不大, 而区域内自然景观差异巨大却是因为降水。但这三种气候的分布具有典型的纬向性, 那么形成它们内部差异 的主要因 素就应该 是热量而 不是降水 啊?”显然, 学生出现这种疑惑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纬度地带性的本质和三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这三种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景观所表现出的差异从表面上看的确是因为降水, 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 造成这三种气候类型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这三个区域受到不同气压带风带的控制, 而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因还是太阳辐射强度在不同纬度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如果剔除非地带性因素, 那么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将非常完整地呈带状分布。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影响下, 降水特点当然就大不相同了。

(二) 非地带性规律

由于海陆位置、地貌、洋流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和其要素并非完全沿着纬线方向延伸, 而是与纬线斜交, 甚至沿着南北方向延伸的现象都是非地带性的。非地带性的两个基本规律是干湿度和垂直分带性。

干湿度分带性是指在热量大体相同的各纬度带上, 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递减, 从而造成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要素发生有规律的递变。海陆间的水分交换强度在沿海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越靠近大陆的中心, 海洋气团的影响力越小, 海陆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越弱。因而, 在水分差异的基础上由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植被类型也出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的递变。干湿度分带性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典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为了与纬度地带性对应, 在很多的地理著作中, 甚至是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将干湿度分带性称为“经度地带性”, 这是不准确的。首先, 所谓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的简称, 所以地带性规律仅仅指的是纬度地带性规律, 而干湿度分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其次, 干湿度分带性的实质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使陆地上不同区域与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出现空间差异, 这种差异只与海陆距离有关, 与经度没有本质的联系。

水分和热量是产生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条件, 而这两个条件都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当山地同时具备较高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 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先递增后递减。不同的垂直高度上水热组合各异, 首先使气候发生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进而导致其他地理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即垂直分带性。

总之, 地带性规律仅指纬度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则是指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分带性, 而地域分异规律则是这三种规律的综合。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一) 地带性和干湿度分异的关系

不论是地带性分异还是非地带性分异, 水热组合的差异性是促使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更替的直接原因。当热量起主导作用时, 自然带表现为典型的纬向性, 如亚欧大陆东岸由赤道向极地依次出现的热带雨林与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当水分起主导作用时, 水平地带性则明显地表现为干湿度分异, 如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随着降水的减少而依次出现的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当热量和水分的作用都很重要时, 自然带则与纬线斜交, 如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水平地域分异。因此, 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虽然互不从属, 但是它们共同影响着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并且同时起作用, 使地域分异现象表现得极为复杂。

(二) 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的关系

垂直带分异本质上是非地带性分异, 但它与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分异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垂直带的结构上。

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与当地纬度带所对应的气候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而后以气温的递减为契机, 垂直带谱中依次呈现由当地向高纬度地区所出现的自然带。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低的自然带, 山地处于高纬度时, 将排除中低纬度的自然带, 从而限制带谱的复杂性。故而, 山地纬度越低, 海拔和相对高度越大, 垂直带分异越典型, 垂直带谱的结构也越复杂。相反, 山地纬度位置越高, 垂直带谱的结构越简单, 而且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也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例如, 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地处热带地区, 相对高度超过8000m, 从山麓地区的季雨林带到5500m以上的永久冰雪带, 总共出现了8个自然带;秦岭南坡位于亚热带地区,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较喜马拉雅山小, 故而其垂直自然带的数量也较少, 从山麓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3400m以上的草甸带, 共6个自然带;大兴安岭北部位于寒温带地区, 山地垂直带谱更简单, 从山麓的落叶松林带到1300m以上的针叶灌丛带, 自然带减少为3个。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虽然可以将垂直分异规律看做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在垂直方向上的浓缩, 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具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垂直带谱与干湿度分异的关系则以水分差异为基础, 垂直带谱出现了海洋性与大陆性的区别。若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带时, 整个垂直带谱表现为海洋性特性, 带谱中森林带占主导地位;基带具有大陆性特性时, 整个带谱表也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 整个带谱中荒漠带占据主导地位, 森林带较少甚至完全缺失。例如, 河北省小五台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内, 水分条件相对较好, 带谱中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只有在2500m以上的亚高山才有灌丛草甸带;天山山脉位于我国的干旱区, 带谱中则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综上可知, 垂直带和水平带的关系极为复杂。在不同的纬度带和干湿度带上水热组合各异, 形成的垂直带结构, 如基带、垂直带数量、各带分布高度、优势带等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四、结语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对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高度总结,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准确理解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含义, 而且要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 深刻理解整体性和差异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理清知识的脉络、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光和, 蔡云龙.综合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武吉华, 张绅等.植物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伍光和, 田连恕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刘华讯.我国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 1981 (36) .

[5]马堃.世界气候的纬向地带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 .

[6]潘玉君.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 2003 (23) .

[7]宋兆谦.陆地上的气候类型与水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J].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2.

[8]景才瑞.论自然界结构的特征——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J].华中师院学报, 1983.

规律血液透析 篇5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 也是难度较大, 考生易丢分的题目。其实,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基本上都是从“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何这样写”这三个角度来设置的。据此, 笔者拟从上述三个方面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主观题的设题规律作一些探索, 并总结出相应的答题特点, 以期对我们的高三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从“写什么”角度设题

主要从概念把握、句义理解、主题提炼、形象概括等方面设题, 有时和“为何这样写”结合设题;题目一般突出写作的“内容和情感”。

(一) 概念类

1. 典题选粹

(1) 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 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 (2012年北京卷《心灵的篝火》)

【答案】登山者所攀登的雪山峰顶;人类所追求的精神顶峰;作者所冲击的文学创作的高峰。

(2) 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 (2012年四川卷《柴火》)

【答案】生活物资, 家力的象征, 家的一部分, 传统生活方式, 精神寄托。

(3) “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 (2010年江西卷《饮一口汨罗江》)

【答案】寓意: (1) 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2) 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品味语言、领悟文章中重要词语内涵角度设题。因设问角度是“写什么”, 答案回答“是什么”即可, 一般不涉及“怎么写”和“为何这样写”方面的内容。有时须借助表现手法来理解词语的内涵, 如第 (1) 题运用了比喻, 第 (2) (3) 题运用了象征。

3. 相关知识解析

(1) 明确“概念”的特点。是指该概念在上下文中产生的语境意义, 这个意义是临时性的, 而非它在词典中的规范意义, 因此理解概念应紧扣语境。

(2) 分清“概念”的类型。分清是褒义还是贬义, 是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还是指代义等;要考虑是否包含了表层义和深层义。如第 (1) 题的“绝顶”主要是比喻义, 第 (2) 题的“柴禾”就包含了象征义, 第 (3) 题则为指代义。

(3) 把握“概念”的位置。文中的概念一般包括局部性概念和全文性概念, 前者重点结合概念前后文内容概括, 如第 (3) 题的“渔翁”;后者则须紧扣全文内容提炼, 往往涉及文中的主旨。如第 (1) 的“绝顶”和第 (2) 的“柴禾”等。

(二) 句义类

1. 典题选粹

(1) 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 (2012年天津卷《掐辫子》)

【答案】 (1) 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 带给“她”温暖。 (2) “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渐加深的。

(2) 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 然而, 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 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 (2012年重庆卷《太阳梦》)

【答案】 (1) 老刘的画中没画太阳, 却是以太阳照耀为背景。 (2) 画中蕴含着他对理想境界———“太阳梦”的追求。

(3) 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 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 (20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答案】爸爸就像铁铃铛那样“尽情地唱过”, 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 透支健康甚至生命, 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品味语言、领悟文章中重要句子内涵角度设题。类似“概念”类答案, 围绕“是什么”、而非“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来组织答案。解答此类题目, 应特别注意句子是否含有深层的含义。

3. 相关知识解析

(1) 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虽是对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但并非句中的每个词语都是“重要”的, 应抓住其中最关键的词语揣摩。如第 (3) 题, 只要抓住“沉静”和“啮碎”这两个关键词语, 就可以由表及里发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内涵。

(2) 明确句意的类型。一般分为表层义和深层义, 表层义即句子的基本义, 不难把握。深层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概括义, 即对某些文段或全文内容的概括; (2) 比喻义, 即采用比喻修辞手法而产生的句子的临时含义, 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如第 (1) (3) 题; (3) 哲理义, 即用简练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刻含意; (4) 象征义, 即象征的本体意义, 通过分析象征本体的特征去探求其背后隐藏的作者本意, 如第 (2) 题; (5) 双关义, 即包含表面义和隐藏义的句子, 隐藏义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三) 主题类

1. 典题选粹

(1)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答案】 (1) 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 (或“赞叹”) 。 (2) 对奢华、喧嚣的城市文明的排斥与反感。 (3) 对城市文明冲击乡村生活的现状深表担忧。 (4) 对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的同情。

(2) 文章第 (11) 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2011年福建卷《走进腾格里》)

【答案】 (1) 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2) 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 (3) 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3) 联系全文, 概括本文主旨。 (2009年江西卷《木车的激情》)

【答案】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 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角度设题, 侧重考查概括文章思想感情或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思想感情或主要内容类答案, 语言要简洁, 层次要清晰, 有时可分要点作答;概括主旨类答案, 有时可采用“通过……抒发了阐述……”的模式。解题时应注意文中议论性的语句, 这类句子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时能对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起重要作用。

3. 相关知识解析

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或主要内容,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对段落感情或内容的概括, 如第 (2) 题, 一般可抓住主要语句、提取关键词语概括。二是对层次感情或内容的概括 (有时一段即为一层, 有时若干段组成一层) , 概括层意须以归纳段意为基础, 在分析段意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简明扼要地进行归纳概括。三是对全文感情或内容的概括, 如第 (1) 题和第 (3) 题, 须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对全文核心内容和思想感情作总体提炼概括。

(四) 形象类

1. 典题选粹

(1)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2年新课标卷《马裤先生》)

【答案】 (1) 颐指气使, 目中无人, 缺乏公德; (2) 斤斤计较, 爱占小便宜, 自私自利; (3) 不讲卫生, 不顾他人感受, 趣味低下。

(2) 综观全文, 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

【答案】 (1) 韦素园是一个“瘦小, 精明, 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 (2) 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 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 支持、经营未名社; (3) 他性格认真而激烈, 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3)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 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 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欣赏作品的形象角度设题, 通过欣赏作品的形象来揣摩人物的情感特征和心理表现。概括时宜选用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词语或句子概括, 如形容词或动词 (或短语) 或包含有这些词语或短语的句子;如果题干没有要求分析或说明, 宜用最简洁的词语作出概括, 答案一般不涉及“怎么写”和“为何这样写”的内容。

3. 相关知识解析

(1) 散文中的形象, 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小说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因此往往是考查的重点;记人叙事类散文设题常常也会涉及人物形象的欣赏。

(2) 散文中人物形象的考查重点通常是要求考生透过形象来把握蕴含其中的情感, 其情感表现往往体现在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句中;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欣赏则主要通过分析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来完成。

二、从“怎么写”角度设题

主要从文章的结构安排 (作者的写作思路) 和表现手法角度设题, 有时和“为何这样写”综合设置。题目突出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 结构类

1. 典题选粹

(1)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 请任选两处, 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2010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答案】 (1)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 在结构上收束上文, 引起下文, 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2)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 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 (3) “秋尽江南草未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 (4)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结构上照应前文, 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 引出下文。

(2) 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 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2006年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答案】由秋天的表情, 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 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 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 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 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并作简要分析。 (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

【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 (2) 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3) ~ (10) 段分写:其中 (3) ~ (5) 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 (6) ~ (10) 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1) ~ (12) 两段总结全文, 点明主题, 照应标题。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角度设题。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 (1) 单纯分析文章结构, 要求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如第 (3) 题, 答案特点一般是:总说 (简要概括) →分说 (具体说明层次大意) ; (2)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 (作者的写作思路) 来概括文章的主题, 如第 (2) 题, 类似于概括层次大意, 答案突出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思路; (3) 说明某句话或某段落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如第 (1) 题, 答案特点一般是:总说 (怎么写) →结合句子或段落前后内容分析说明 (为何这样写) 。

3. 相关知识解析

(1)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一是并列式, 文章的各部分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二是总分式, 可分为总—分, 总—分—总, 分—总;三是对照式, 文章两部分内容对比, 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四是递进式, 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解答时须先分清文章的结构属何种类型。

(2) 说明某句话或某段落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须结合该句或该段在文中的具体位置来分析:如果是在开头, 一般是开篇点题;或提示下文;或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或渲染气氛, 为下文内容作铺垫等。如果在中间, 一般是承上启下, 或承上, 或启下等。如果在末尾, 一般是照应前文, 或深化主题, 或卒章显志等。

(二) 手法类

1. 典题选粹

(1)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答案】顺叙 (以时间为线索) 。与标题相呼应, 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 (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天的生活场景”) , 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2)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

【答案】第三人称。效果: (1) 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 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2) 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 更具有客观性。

(3) 从表现手法上, 选择一个角度对第 (9) 段作赏析。 (2010年上海卷《天目山》)

【答案】虚实结合, 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 (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和庄重的活动, 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 , 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 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角度设题, 要求指出文章的表现手法并作分析说明。解题时须先说出表现手法, 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明手法的具体体现。 (此类题目一般和“为何这样写”综合设题, 前一问一般回答“写什么”, 后一问回答“为何这样写”)

3. 相关知识解析

散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较为复杂, 我们只能选择某个角度大致把握: (1) 表达方式:记叙 (倒叙和插叙) 、抒情 (直接和间接) 、议论、说明和描写 (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 景物描写等) ; (2)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3) 其他:象征、抑扬、白描、衬托 (正衬和反衬) 、对比、铺垫、伏笔、设悬、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人称, 等等。 (注:“其他”表现手法有的是表达方式的“细化”)

三、从“为何这样写”角度设题

主要针对语句的品味, 形象的赏析和艺术的效果方面设题, 有时会和“写什么”综合设题。题目突出文章写作的“作用和效果”。

(一) 语句品味类

1. 典题选粹

(1)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2012年江苏卷《邮差先生》)

【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 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 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2) 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2011年山东卷《审丑》) (附赏析句子: (1) 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 每张脸都板硬, 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2) 心坠得他累。)

【答案】第一句:侧面描写, 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表现曾老头的貌丑。第二句:心理描写, “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 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3) 第 (6) 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2012年四川卷《柴火》)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 层层渲染, 画面生动, 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 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角度设题。解答此类题目, 须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 侧重说明该句子的表达效果;所考查的句子一般含有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有时须借助相关的表达技巧知识赏析。

3. 相关知识解析

(1) “重要语句”一般有两种:一是在文章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二是内涵丰富包含作者情感或思辨的语句。对于有深层含意如哲理义、比喻义、双关义的句子, 应在纵览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 (双关义还须根据语境和话者的用意来揣摩)

(2) “写什么”中的“句义类”题目考查重点是句子的内容;“语句品味类”的设问重点则在“为何这样写”, 表述重点在写作效果方面, 如上述题目。因此在回答句子基本意思或采用的表达技巧后, 须着重说明句子的表达效果和丰富情感。

(二) 形象赏析类

1. 典题选粹

(1) 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2年新课标卷《马裤先生》)

【答案】 (1) 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2) 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3)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文意, 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2年北京卷《心灵的篝火》)

【答案】 (1) 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帮助作者超越困惑, 获得心灵的解放。 (2) 提供了小说主人公活动的严酷环境, 烘托了登山者的探索精神。 (3) 凸显了小说的探索永无止境的主题。

(3) 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20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答案】铁铃铛是文章的线索, 实写铁铃铛虚写爸爸;铁铃铛的命运象征爸爸的命运;铁铃铛寄寓了勉儿与爸爸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角度设题, 有时跟“写什么”中的“形象类”设问相结合, 要求赏析作品中形象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解题时注意在把握形象特点的基础上, 侧重回答形象在小说中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3. 相关知识解析

(1) 形象包括作品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形象等;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结构安排以及表达技巧的使用方面所展现出来的能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一般来说, 这种魅力需通过欣赏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才能获得。

(2) “写什么”中的“形象类”设题主要要求回答形象“是什么”, 即形象的特点;“为何这样写”中“形象欣赏类”设题主要要求回答“为什么”, 即这样塑造形象的艺术效果。

(三) 写作手法类

1. 典题选粹

(1) 简析第3段中的“抓药”细节。 (2012年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

【答案】 (1) 用白描手法, 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 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2) 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2) 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2011年江西卷《晚秋》)

【答案】 (1) 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 处境凄凉; (2) 照应标题 (或渲染氛围) 。

(3) 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2011年湖南卷《想飞》)

【答案】 (1) 运用第二人称, 如对朋友殷殷相告, 有一种亲切感; (2) 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 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2. 设题角度和答案特点

该类题目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角度设题, 设问类型一般有明问和暗问两种。明问:告知表现手法的名称或范围, 要求说明或分析其好处或作用, 如第 (2) 、 (3) 题。暗问:先要揣摩具体的写作手法, 然后再分析说明表现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如第 (1) 题。

3. 相关知识解析

(1) 跟“怎么写”中“手法类”相比, 该类型设题侧重回答“为何这样写”, 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如第 (1) 题的“表现了……”“再现……”, 第 (3) 题的“有利于……”等。

(2) 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对比: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 使形象鲜明。比喻: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比拟:生动形象,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衬托 (正衬和反衬) :突出本体的特征。抑扬:突出强调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 情节紧凑。照应:使文章整体感强, 突出主题。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或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倒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使文章产生悬念, 更引人入胜。插叙:补充人物和事件, 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 结构曲折有致。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 能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规律血液透析 篇6

神经免疫调节 (neuroimmunomodulation) 是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如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免疫细胞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轴的神经内分泌产物的表面受体, 某些循环因素可活化或抑制神经系统中的特异性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又能合成并分泌神经递质, 对细胞因子发生反应。下丘脑内含有多种神经递质, 其中包括c-fos, 由于c-fos的诱导表达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应激诱导的神经元活动, 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志。另外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都可能活化c-fos的表达, 通过检测脑组织内c-fos的含量可间接反映细胞因子对脑-肠轴功能的影响。目前有多个研究表明, 一旦脑-肠轴功能发生异常, 机体就会发生多种胃肠道疾病, 如炎症性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而脑-肠轴功能的异常与细胞因子的失调密切相关[3,4,5]。本实验通过建立IBD大鼠模型, 研究炎症性肠病模型大鼠结肠、血清中IL-17的表达及脑内c-fos含量的变化水平, 以此探讨IL-17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对脑-肠轴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50只, 体重 (200.23±10.25) g, 购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所有动物实验均遵照国家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指南。

1.2 模型建立

50只大鼠随机分组为实验组 (n=40) 和对照组 (n=10) 。5%三硝基苯磺酸TNBS (Sigma) 和无水乙醇以2∶1的体积比例配成的混合液, 对实验组大鼠按2μL/g的剂量进行直肠灌注[6,7], 对照组大鼠以相应体积的1%PBS代替, 其余与实验组相同。灌注后正常进食和饮水。

1.3 样品采集及相关指标测定

1.3.1 样品采集。

直肠灌注后第7、14、21、28 d分别处死大鼠, 每次10只, 观察黏膜的损伤情况并进行大体形态评价 (见表1) [8]。各组大鼠眼球取血, 静置30 min后, 低温离心机3 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 -80℃冰箱保存, 用于后期的ELISA检测。各组大鼠取脑及病变的结肠组织, 制作石蜡切片;结肠组织通过HE染色后观察不同时期的病理学变化, 并根据文献进行评分 (见表2) [9]。余下部分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

1.3.2 检测不同时期实验组大鼠结肠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 活性。

1将结肠组织研碎, 加入Reagent B500μL, 充分混合;低温离心1 000 rpm, 10 min, 小心移出上清液;配制反应工作液:100μL Reagent D中加入100μL Reagent E, 吹打混匀, 避光备用;96孔板中分别加入Reagent C 200μL, 分别加入上述备好的反应工作液25μL;接着分别加入Reagent F (阴性液) 和肠组织上清液 (50μg蛋白) 25μL。轻轻振荡以混匀, 孵育5 min;酶标仪470 nm检测, 计算酶活性。酶活性表示为每克湿质量组织含有的酶活性单位数。

1.3.3 结肠组织中IL-17 m RNA及脑组织中c-fos m RNA的对比检测。

采用Trizol一步法, 分别提取结肠及脑组织总RNA (Qiagen, Germany) 。将总m RNA逆转录为c DNA (Applied Biosystems, Tokyo, Japan) , 以反转录后的c DNA为模板, 以IL-17、c-fos、β-acti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ealtime PCR, Realtime PCR遵照KAPA SYBR定量PCR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20 s, 然后运行40个PCR循环, 每个循环95℃3 s, 60℃1 min, 每个循环结束时机器自动测量保存SYBR绿色荧光强度。使用的引物序列为:IL-17a引物序列, 上游5’-GAAGGCCCTCAGACTACCTCAA-3’, 下游TCATGTGGTGGTCCAGCTTTC, 产物长度150 bp。c-fos引物序列:上游5’-GGTGAAGACCGTGTCAGGAG-3’, 下游5’-TATTCCGTTCCCTTCGGA TT-3’, 产物长度150 bp;β-actin引物序列, 上游5’-AGAGGGAAATCGTGCGTGAC-3’下游5’-CAATAGTGATGACCTGGCCGT-3’。产物长度127 bp (引物由哈尔滨宝新生物公司合成) 。

1.3.4 ELISA检测血清IL-17蛋白水平的表达。

大鼠血清室温下解冻;大鼠IL-17 ELISA试剂盒 (上海研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室温平衡20 min, 设置标准品孔和样本孔, 标准品孔各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μL, 样本孔先加血清样本10μL, 再加样本稀释液40μL, 空白孔不加;除空白孔外, 其余均加入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检测抗体100μL, 37℃孵育60 min;洗涤液洗5次;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μL, 37℃避光孵育15 min;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 450 nm波长测定各孔的值;以标准品浓度作横坐标, 对应的OD值作纵坐标, 绘制出标准品曲线, 按曲线方程计算各样本浓度值。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 应用Graphpad Prism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用Student’s t-test进行两组间比较或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OVA) , 用Newman-Keuls post-hoc multiple comparisons进行多组比较,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变化

经建模后, 第7、14天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 可见数目及大小不等的溃疡病灶, 管腔增大, 管壁增厚, 第21天, 出血水肿逐渐消退, 溃疡逐渐愈合, 肠管开始与周围组织出现粘连。第28天, 管壁明显变薄, 整个肠管外型几乎趋于正常。

2.2 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灌药后第7天, 肠黏膜出现坏死脱落、可见溃疡病灶, 溃疡周围可见隐窝, 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充血水肿严重;第21天, 出血、水肿消退, 肠腺、上皮细胞、纤维组织开始增生。直到第28天, 溃疡愈合, 镜下可见慢性炎症改变。根据文献对大体形态及组织损伤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第7、14、21天损伤计分均明显增高;实验组间相比, 第7天达到最大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 建模后第14、21天计分逐渐降低, 直到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肠形态与病理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

2.3 大鼠结肠组织中MPO活性

与对照组相比, 灌药后实验组大体损伤计分、组织损伤计分、MPO活性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间比较, 建模后第7天达到最大值, 说明此时结肠的炎症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体损伤计分、组织损伤计分、MPO活性逐渐下降, 第28天最低, 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IBD大鼠结肠组织中IL-17的表达变化情况

IBD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L-17 m RNA水平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 随着炎症的消退, 第21和第28天, 其水平开始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在第28天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依然具有差异 (P<0.05) 。见图1。

2.5 IBD大鼠脑组织中c-fos的表达变化情况

当人工诱导IBD大鼠模型后, 随着炎症的加剧, 大鼠脑组织中的c-fos m RNA水平的表达逐渐增加, 第7、14、21天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着炎症的逐渐消退, c-fos的表达降低, 在第28天, 脑组织中c-fos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图2。

2.6 IBD大鼠血清中IL-17的表达变化情况

IBD大鼠血清中IL-17蛋白水平随肠道炎症的加剧浓度也逐渐增加, 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 第7、14、21天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着炎症逐渐消退, IL-17蛋白的浓度逐渐降低, 到第28天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图3。

3 讨论

本试验以5%TNBS和无水乙醇经直肠灌注建立IBD大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引起肠管充血水肿, 与对照组比较, 第7、14、21天均有显著, 第7天炎症最明显, 可见糜烂、数目及大小不等的溃疡病灶, 溃疡周围可见隐窝, 肠黏膜出现坏死脱落, 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充血水肿严重, 随着时间推移、肠道炎症减轻, 镜下可见慢性炎症改变, 直到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因此, 从以上整个病程、结肠大体形态损失及病理学的变化来看, 该IBD大鼠模型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极为相似[10]。

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 MPO的活性检测可用于评价炎症反应程度。炎症性肠病的病理改变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炎症发生后, 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可释放髓过氧化物酶, MPO不仅能在吞噬细胞内杀灭微生物, 而且还能释放到细胞外, 破坏多种靶物质, 如肿瘤细胞、NK细胞、毒素等, 对机体调节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MPO含量的增高可以间接反应炎症在组织中的浸润程度[11,12,13]。本实验结果表明MPO活性与结肠形态损伤及病理变化基本一致, 说明MPO可作为反映IBD病变活动的指标。

Th17是一种新发现的能够分泌白介素17的T细胞亚群, 有别于传统的Th1、Th2型细胞,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机体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4,15]。该细胞是由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 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 近年研究表明在自身免疫性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结肠组织中存在大量的Th17细胞[16,17,18]。同时发现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与细胞分泌的IL-17水平含量密切相关[19]。有研究对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黏膜及血清IL-17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IL-17在IBD患者结肠黏膜和血清内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本动物实验结果显示IBD模型大鼠肠道病变最严重的时期 (第7天) , 结肠及血清中IL-17的水平明显增加, 提示IL-17参与了IBD的进程。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高级整合中枢, 含有多种神经递质, 其中包括c-fos蛋白, c-fos蛋白属于即刻早期基因家族, 是一种核内磷酸化蛋白。基础状态下, c-fos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水平非常低, 受到细胞内外各种刺激后可以快速地表达, 广泛分布于海马和下丘脑, 多种炎症介质、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均可以激活c-fos的表达, 由于c-fos的诱导表达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应激诱导的神经元活动, 故其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志[21,22]。本试验中, 检测不同炎症时期IBD大鼠脑组织中c-fos的水平, 结果表明其变化与结肠组织、血清中的IL-17水平及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病理变化均一致, 即随着肠道炎症的加重, c-fos含量增加, 到建模后第7天表达量最高, 随着肠道炎症减轻、疾病转归, c-fos含量也逐渐降低, 由此推断IL-17可能对脑-肠轴有调节作用, 但其中的信号转导通络及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免考课程下一篇:电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