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并发症(共11篇)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及其诱因, 总结血透的整体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12100次血透过程中所出现的急性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结果 低血压1820例次、高血压1405例次、肌肉痉挛1056例次、心律失常171例次、失衡综合征187例次, 凝血28例次。经合理及时的护理, 除5例需要暂时停止进行血透、139例提前结束血透外, 其余均按计划顺利完成血透全过程。结论 急性并发症不仅和疾病本身有关, 也与血透的整体护理有关。透析前对患者做好身体检查, 透析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 可以有效降低血透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并发症,整体护理
除进行肾移植外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最佳的方法。随血透技术的广泛开展, 血透人群的逐渐增加, 血透过程中的多种并发症也被不断发现, 这些并发症影响了血透的正常进行, 某些并发症极其严重甚至是致死的。若能及时发现, 及早采取措施, 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在对血透的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并发症的认识, 为血透患者做好身体检查及进行全面合理的护理评估, 降低血透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血透过程中对急性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肾衰患者120例, 其中男45例, 女75例;年龄26~79岁, 平均45岁。动静脉造瘘89例、颈静脉插管21例、 直接静脉穿剌8例、锁骨下静脉插管2例。其中4例为急性肾衰, 其余均是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其中65例有高血压病史, 31例有糖尿病史, 10例有冠心病史, 2例有药物中毒。
1.2 血透方法
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所生产的4008B与4008S型血透机和血透器;表面积为1.3 m2的聚砜膜。运用常规的碳酸盐进行透析, 每周进行2~3次, 每次时间4 h, 血流量为180~250 ml/min。血透过程采用普通肝素或是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每小时对血压和脉搏监测一次;针对贫血患者, 每周对其进行人类促红细胞生长素的皮下注射。
2结果
在对120例患者12100次血透过程中出现低血压2120例次、高血压1405例次、肌肉痉挛1056例次、心律失常121例次、失衡综合征187例次, 凝血28例次。5例暂时停止进行血透, 139例提前结束血透, 其余均按计划顺利完成血透全过程。
3讨论
针对血透过程中出现各种并发症, 现将其并发症症状、发病原因及对其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3.1 低血压
低血压是血透过程最常出现的并发症。多由有效血的容量减少、自主神经病变、超滤过多过快、降压药物的影响等造成。多表现为头晕、胸闷、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黑朦、肌肉痉挛, 严重时甚至意识丧失。护理措施: 采取头低脚高位, 暂停或减少超滤, 迅速进行血容量补充, 非糖尿病患者可迅速给予50%的葡萄糖与高渗钠, 必要时应给予一定的升压药物或结束血透[1]。预防措施:超滤量要精确计算, 对血流量进行由小渐大的控制, 采用高钠透析或序贯透析, 一旦发现血压降低应及时停止进行超滤[2];控制脱水的速度, 避免脱水过量, 患者应低盐饮食, 以便较少血透过程中水分的摄入量;降压药的使用要合理, 透析前应停用降压药;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改善身体条件, 加强支持, 提高外周血管张力;改变血透模式, 对心血管不稳定、老年及经常有低血压发生的患者实施高钠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3]。本组除5例因低血压症状明显而暂停血透及80例提前结束血透外, 其余均顺利完成血透过程。
3.2 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是由水钠的潴留、失衡综合征、透析液、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上升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系统活性增高等引起。护理措施:应先稳定患者情绪, 限制水钠的摄入, 注意患者体质量的保持。无效者可加用降压药物, 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4]。预防措施:首先应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干体质量, 其次要严格对液体容量进行控制, 然后是合理运用降压药, 最后要注意低钠饮食。经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本组患者均完成了血透的全过程。
3.3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多发生在血透后半时段, 通常表现为腓肠肌的痉挛性疼痛, 由过度超滤、无镁透析液、低钠透析液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增加等引起。护理措施:对于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快多患者应增加透析的时间和次数, 减缓超滤的速度, 避免过度超滤, 增加透析液钠的浓度。预防措施:在透析前让患者服用地西泮及硫酸奎宁等药物, 对肌肉痉挛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出现肌肉痉挛时, 可使用50%葡萄糖及高张盐水来提高血浆的渗透压, 进而缓解症状。
3.4 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通常出现于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很高, 有尿毒症症状的患者身上, 多发生在初次透析和透析的诱导期。主要是由透析后以尿素为主的物质在脑组织与血液间的分布不均匀及pH值的不均衡引起的脑缺氧和脑水肿[5], 通常表现为透析过程中和透析后出现头痛、乏力、倦怠、恶心呕吐、睡眠障碍、血压升高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精神异常、昏迷、癫痫样发作。护理措施:首先要安抚患者情绪, 使其稳定, 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右旋糖酐和葡萄糖等;再次要对症处理, 必要时可给予一定的镇静剂和其他对症治疗。经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本组患者也均完成了血透的全过程。
3.5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多由低钾血症引起, 引起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反复对低钾和无钾透析液的使用;患者在透析前使用了洋地黄类药物, 造成透析过程中血钾浓度下降及酸碱度发生变化;低血压及超滤过多等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继而造成心肌缺血。护理措施:对原有心脏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对于尿少的患者应严格控制其钾的摄入量, 要按照医嘱进行合理补钾, 保持钾的平衡。限制透析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 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改善其冠脉供血治疗。有心律失常发生时可选择使用一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急性并发症和血透的整体护理有密切关系。在透析前对患者做好身体护理, 在透析中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且实施合理全面的护理评估, 对降低血透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血透并发症的认识, 为血透患者做好身体检查及全面合理的护理评估, 降低血透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常振芹, 秦红燕, 唐磊.循证护理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1) :22-23.
[2]丁殊节, 邹玉峰, 朱丽英,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12) :216-217.
[3]吴红艳.血液透析常见急性并发症的处理.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6) :6812682.
[4]朱艳秋.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和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16) :2044.
[5]崔敏, 李群, 熊云春, 等.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中国血液净化, 2004, 3 (10) :58.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2
(一)透析中低血压
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 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其处理程序如下。
1、紧急处理:对有症状的透析中低血压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1)采取头低位。(2)停止超滤。
(3)补充生理盐水100ml,或20%甘露醇、或白蛋白溶液等。
(4)上述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超滤,期间仍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无好转,应再次予以补充生理盐水等扩容治疗,减慢血流速度,并立即寻找原因,对可纠正诱因进行干预。如上述处理后血压仍快速降低,则需应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停止血透,必要时可以转换治疗模式,如单纯超滤、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其中最常采用的技术是单纯超滤与透析治疗结合的序贯治疗。如临床治疗中开始先进行单纯超滤,然后再透析,称为序贯超滤透析;如先行透析,然后再行单纯超滤,称为序贯透析超滤。
2、积极寻找透析中低血压原因,为紧急处理及以后预防提供依据。常见原因有:(1)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0.35ml·Kg-1·min-1)、设定的干体重过低、透析机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2)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包括透析液温度较高、透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及采用醋酸盐透析者。(3)心脏因素:如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脏缺血、心包填塞、心肌梗死等。
(4)其它少见原因:如出血、溶血、空气栓塞、透析器反应、脓毒血症等。
3、预防
(1)建议应用带超滤控制系统的血透机。
(2)对于容量相关因素导致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限制透析间期钠盐和水的摄入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重新评估干体重;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如每次透析延长3min)等。
(3)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如改为透析后用药;避免透析中进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避免应用醋酸盐透析,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
(4)心脏因素导致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可能的诱因。
(5)有条件时可应用容量监测装置对患者进行透析中血容量监测,避免超滤速度过快。(6)如透析中低血压反复出现,而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改变透析方式,如采用单纯超滤、序贯透析和血液滤过,或改为腹膜透析。
(二)肌肉痉挛
多出现在每次透析的中后期。一旦出现应首先寻找诱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并在以后的透析中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作。
1、寻找诱因是处理的关键。透析中低血压、低血容量、超滤速度过快及应用低钠透析液治疗等导致肌肉血流灌注降低是引起透析中肌肉痉挛最常见的原因;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也可引起肌肉痉挛,如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等。
2、治疗根据诱发原因酌情采取措施,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0ml,可酌情重复)、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也有一定疗效。
3、预防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措施。
(1)防止透析低血压发生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2)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采用高钠透析或序贯钠浓度透析。但应注意患者血压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3)积极纠正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4)鼓励患者加强肌肉锻炼。
(三)恶心和呕吐
1、积极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有透析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糖尿病导致的胃轻瘫、透析液受污染或电解质成份异常(如高钠、高钙)等。
2、处理
(1)对低血压导致者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见透析低血压节)。(2)在针对病因处理基础上采取对症处理,如应用止吐剂。
(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避免发生误吸事件,尤其是神智欠清者。
3、预防针对诱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是避免出现恶心呕吐的关键,如采取措施避免透析中低血压发生。
(四)头痛
1、积极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有透析失衡综合征、严重高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对于长期饮用咖啡者,由于透析中咖啡血浓度降低,也可出现头痛表现。
2、治疗
(1)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2)如无脑血管意外等颅内器质性病变,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对症治疗。
3、预防针对诱因采取适当措施是预防关键。包括应用低钠透析,避免透析中高血压发生,规律透析等。
(五)胸痛和背痛
1、积极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是心绞痛(心肌缺血),其它原因还有透析中溶血、低血压、空气栓塞、透析失衡综合征、心包炎、胸膜炎等。
2、治疗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治疗。
3、预防应针对胸背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六)皮肤搔痒
是透析患者常见不适症状,有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透析治疗会促发或加重症状。
1、寻找可能原因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尿毒症本身、透析治疗及钙磷代谢紊乱等有关。其中透析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瘙痒需要考虑与透析器反应等变态反应有关。一些药物或肝病也可诱发皮肤瘙痒。
2、治疗可采取适当的对症处理措施,包括应用抗组胺药物、外用含镇痛剂的皮肤润滑油等。
3、预防针对可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包括控制患者血清钙、磷和iPTH 于适当水平,避免应用一些可能会引起瘙痒的药物,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和管路,避免应用对皮肤刺激大的清洁剂,应用一些保湿护肤品以保持皮肤湿度,衣服尽量选用全棉制品等。
(七)失衡综合症
是指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及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病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躁动,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1、病因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液透析快速清除溶质,导致患者血液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液和脑组织液渗透压差增大,水向脑组织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pH 改变。失衡综合征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透析过程中,但多见于首次透析、透前血肌酐和血尿素很高、快速清除毒素(如高效透析)等情况。
2、治疗
(1)轻者仅需减慢血流速度,以减少溶质清除,减轻血浆渗透压和pH 过度变化。对伴肌肉痉挛者可同时输注高张盐水或高渗葡萄糖,并予相应对症处理。如经上述处理仍无缓解,则提前终止透析。
(2)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和昏迷)建议立即终止透析,并作出鉴别诊断,排除脑血管意外,同时予输注甘露醇。之后根据治疗反应予其它相应处理。透析失衡综合征引起的昏迷一般于24 小时内好转。
3、预防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发生透析失衡综合症的关键。
(1)首次透析患者:避免短时间内快速清除大量溶质。首次透析血清尿素氮下降控制在30%~40%以内。建议采用低效透析方法,包括减慢血流速度、缩短每次透析时间(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3 小时内)、应用面积小的透析器等。(2)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钠浓度曲线透析液序贯透析可降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另外,规律和充分透析,增加透析频率、缩短每次透析时间等对预防有益。
(八)透析器反应
既往又名“首次使用综合征”,但也见于透析器复用患者。临床分为两类: A 型反应(过敏反应型)和B 型反应。其防治程序分别如下。
1、A 型透析器反应主要发病机制为快速的变态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5min 内发生,少数迟至透析开始后30min。发病率不到5 次/10000 透析例次。依据反应轻重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一旦考虑A 型透析器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1)紧急处理
1)立即停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和透析器中血液。2)予抗组胺药、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
3)如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立即予心脏呼吸支持治疗。(2)明确病因主要是患者对与血液接触的体外循环管路、透析膜等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透析膜材料、管路和透析器的消毒剂(如环氧乙烷)、透析器复用的消毒液、透析液受污染、肝素过敏等。另外,有过敏病史及高嗜酸细胞血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者,也易出现A 型反应。(3)预防措施依据可能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1)透析前充分冲洗透析器和管路。
2)选用蒸汽或γ射线消毒透析器和管路。3)进行透析器复用。
4)对于高危人群可于透前应用抗组胺药物,并停用ACEI。
2、B 型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20~60min 出现,发病率为3~5 次/100透析例次。其发作程度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其诊疗过程如下。
(1)明确病因透析中出现胸痛和背痛,首先应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如心绞痛、心包炎等。如排除后考虑B 型透析器反应,则应寻找可能的诱因。B 型反应多认为是补体激活所致,与应用新的透析器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有关。
(2)处理B 型透析器反应多较轻,予鼻导管吸氧及对症处理即可,常不需终止透析。(3)预防采用透析器复用及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预防部分B 型透析器反应。
(九)心律失常
多数无症状。其诊疗程序如下:
1、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2、找到并纠正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有血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酸碱失衡如酸中毒,心脏器质性疾病等。
3、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复律对于有症状或一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时需考虑肾衰竭导致的药物蓄积。建议在有经验的心脏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4、严重者需安装起搏器对于重度心动过缓及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者可安装起搏器。
(十)溶血
表现为胸痛、胸部压迫感、呼吸急促、腹痛、发热、畏寒等。一旦发生应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1、明确病因
(1)血路管相关因素如狭窄或梗阻等引起对红细胞的机械性损伤。(2)透析液相关因素如透析液钠过低,透析液温度过高,透析液受消毒剂、氯胺、漂白粉、铜、锌、甲醛、氟化物、过氧化氢、硝酸盐等污染。(3)透析中错误输血。
2、处理一旦发现溶血,应立即予以处理。
(1)重者应终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中血液。
(2)及时纠正贫血,必要时可输新鲜全血,将Hb 提高至许可范围(3)严密监测血钾,避免发生高钾血症。
3、预防
(1)透析中严密监测血路管压力,一旦压力出现异常,应仔细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2)避免采用过低钠浓度透析及高温透析。
(3)严格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严格消毒操作,避免透析液污染。
(十一)空气栓塞
一旦发现应紧急处理,立即抢救。其处理程序如下:
1、紧急抢救
(1)立即夹闭静脉血路管,停止血泵。
(2)采取左侧卧位,并头和胸部低、脚高位。
(3)心肺支持,包括吸纯氧,采用面罩或气管插管。
(4)如空气量较多,有条件者可予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
2、明确病因与任何可能导致空气进入管腔部位的连接松开、脱落有关,如动脉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等,另有部分与管路或透析器破损开裂等有关。
3、预防空气栓塞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严格遵守血透操作规章操作,避免发生空气栓塞。(1)上机前严格检查管路和透析器有无破损。
(2)做好内瘘针或深静脉插管的固定,透析管路之间、管路与透析器之间的连接。(3)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内瘘针或插管、透析管路连接等有无松动或脱落。(4)透析结束时不用空气回血。
(5)注意透析机空气报警装置的维护。
(十二)发热
透析相关发热可出现在透析中,表现为透析开始后1~2 小时内出现;也可出现在透析结束后。一旦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发热,应首先分析与血透透析有无关系。如由血液透析引起,则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原因
(1)多由致热源进入血液引起,如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等复用不规范、透析液受污染等。(2)透析时无菌操作不严,可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或原有感染因透析而扩散,而引起发热。(3)其它少见原因如急性溶血、高温透析等也可出现发热。
2、处理
(1)对于出现高热患者,首先予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等,并适当调低透析液温度。
(2)考虑细菌感染时作血培养,并予抗生素治疗。通常由致热源引起者24小时内好转,如无好转应考虑是感染引起,应继续寻找病原体证据和抗生素治疗。
(3)考虑非感染引起者,可以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3、预防(1)在透析操作、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复用中应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因操作引起致热源污染。(2)有条件可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和透析管路。(3)透析前应充分冲洗透析管路和透析器。
(4)加强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监测,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透析液进行透析。
(十三)透析器破膜
1、紧急处理
(1)一旦发现应立即夹闭透析管路的动脉端和静脉端,丢弃体外循环中血 液。(2)更换新的透析器和透析管路进行透析
(3)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情况,一旦出现发热、溶血等表现,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寻找原因
(1)透析器质量问题。
(2)透析器储存不当,如冬天储存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3)透析中因凝血或大量超滤等而导致跨膜压过高有关。
(4)对于复用透析器,如复用处理和储存不当、复用次数过多也易发生破膜。
3、预防
(1)透析前应仔细检查透析器。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3
【关键词】 血液透析;颈静脉穿刺;近期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50-02
颈内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患者临时血液通路,因其方便快捷、感染率低、护理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对169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分析,对穿刺置管过程中出现的近期并发症进行合理护理,现报告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9血液透析患者中,男96例,女73例,年龄14-78岁,其中尿毒症晚期11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农药中毒37例,置管时间最短5天,最长10个月,均选用颈内静脉置管。
1.2 方法 选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型号13.5Fr×36cm);
在置管之前,让患者了解置管的适应证,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等,与患者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导管置入术。
2 结 果
169例患者穿刺成功率99%,带管时间5天-10个月,无并发症151例,有并发症18例;其中伤口局部渗血11例,导管功能不良4例,感染1例(导管血培养革兰氏金葡球菌阳性),导管脱落1例,误入动脉1例;经过穿刺局部伤口压迫、严格穿刺点无菌清毒,导管内尿激酶溶栓,抗生素导管内封管等护理,所有患者并发症均恢复良好。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宣教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颈内静脉置管的用途、必要性、部位及方法,可能出现的近远期并发症,征得家属及患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保证置管手术顺利进行。
3.2 感染的預防 穿刺前认真检查导管装置是否完好,皮肤消毒范围要大(直径应>8cm),插管时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将导管固定牢靠,避免导管与穿刺口形成活动通道,插管后应每日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以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循环;患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注意局部皮肤卫生,敷料污染后及时消毒、更换;每次透析在更换敷料时要注意无菌技术原则,并观察置管口有无红、肿、渗液等临床表现[1]。如有感染及时做细菌培养;透析前后,导管接头处要用碘伏消毒,接头不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在透析过程中30min-1h出现寒战、高热症状的患者,可以初步判断为导管内感染[1];对于严重感染者,拔除导管[2];拔管24-48h后,可选用其他部位重新置管,血培养阳性者不可插管[3];暂时不能拔管者,行导管内血培养及外周血培养,并用抗生索加肝素封管。
3.3 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 插管后出现血流量不足早期通常是由于导管尖端位置或导管侧孔与血管壁相贴造成,后期多是由于血栓引起,是导管废弃的原因之一[4];严禁在导管接头处抽血、输液,如必需经导管大量输液,则输液后导管需肝素封管,以防堵塞。
3.4 出血的预防 置管术中注意动作轻,定位准,切忌用穿刺粗针多个方向反复试,术后严格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用无菌纱布折叠成小方块放在置管出血处手指压迫止血,避免反复更换敷料,必要时局部给予冷敷,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有无压迫气管现象;调整抗凝剂剂量,必要时拔管止血。
3.5 导管脱落的预防 导管使用过程中,禁止牵拉导管;穿脱衣服时也要注意导管安全;平时更换敷料时,观察缝线是否完好,发现有一侧或双侧缝线脱落,应局部重新消毒缝合固定;如导管脱出,判断导管是否还在血管内,如导管前端仍在血管内,皮肤穿刺处又无局部感染,可严格消毒后重新置入并固定[5],如果导管前端已完全脱出血管外,则压迫穿刺点,防止大出血及局部血肿的形成;1例病人白天导管脱出,经合理护理后无大出血发生。
3.6 空气栓塞的预防 穿刺插管成功后,即时夹紧导管夹,透析前检查管路管道空气是否排尽、有无漏气;空气报警器是否正常,透析中随时检查管道连接有无漏气,随时调整空气捕捉器的液面,一般在3/4宜;透析结束空气回血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速度不能过快,及时关泵,同时用血管钳夹紧血管;若有少量空气进人循环通路内,立即置患者左侧头低足高位,一旦有大量空气进入体内,立即组织抢救[6]。
3.7 误入动脉的预防 穿刺点解剖位置清晰,定点准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进针深度,进针方向不可过于偏内,开始穿刺时,应选用小针探刺静脉,当穿刺者试穿失败时,可行超声引导穿刺,或更换穿刺部位,禁忌强行穿刺。一旦误入动脉,回血呈鲜红色,压力大,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血压等,观察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心悸、气短,局部有无血肿大,延迟透析或进行无肝素透析;若有血肿,24h内予以局部冷敷,24h后予以局部热敷。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血管通路发生并发症,患者需花费大量住院时间及费用,在血管条件差及老年患者尤为明显;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均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合理治疗;作为一名血液透析护士要不断的学习各种新技术、新疗法,在工作中细心、耐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肖观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治疗及预防[J].中国血液净化,2002,1(6):34-35.
[2] 张琳西.中央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25.
[3] 段惠玲,何丽梅.87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4(22)895-897.
[4] 孙特.颈内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79.
[5] 黄燕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J].广西医学,2002,24(9):1402.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均为我科长期血透患者, 男30例, 女6例, 年龄26~70岁;透析时间6个月~3年, 每周透析2~3次。其中尿毒症脑病16例、瘙痒20例。
1.2 治疗方法
将爱尔ZX-150血液灌流器与普通透析器进行血液灌流 (HP) 和血液透析 (HD) 联合治疗。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冲洗灌流器, 既而用每50Oml含20mg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和管路, 以20Oral/rain流量冲洗。总量200Ora1.同时用手轻拍灌流器以排出气泡。血流量为200~25Oral/rain, 肝素首剂量0.5~lmg/kg体重, 追加5~lOmg/h, 联合治疗2小时后将灌流器取下, 继续透析至4小时, 治疗前后查BUN、Scr等, 尿毒症脑病患者连续行1~2次即可。
2 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3.1血液灌流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进行体外循环, 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废产物等, 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药物中毒和尿毒症并发症[1]。血液灌流技术作为临床血液净化治疗的一种方法应用越来越普及, 治疗范围日益扩大。HA型灌流器[2]的吸附剂为中性大孔树脂, 吸附容量大, 吸附速度快, 机械强度高, 以及很好的血液相容性, 同时具有相对特异性的吸附能力, 主要吸附分子量为500~5000Da的物质。
3.2对于终末期肾衰竭规律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所具有的代谢异常和器官系统异常并发症, 多数学者认为, 与某些大、中分子如PTH、b2-MG[3]毒物潴留有关。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 它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 是人体钙磷代谢重要的调节激素。过高的FrrH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形成毒性作用, 由于FrrH及其相关蛋白受体存在于多个组织中, 人体几乎所有器官均为PTH的靶器官, 所以慢性肾衰竭患者FrrH的增高可以产生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 可以导致肾性骨病, 周围神经病变, 皮肤搔痒, 异位钙化[4]等一系列临床问题。
3.3皮肤瘙痒是尿毒症并发症皮肤方面的主要表现, 临床上50%~75%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 调查发现其中37%的患者有令人心烦的瘙痒, 局部用药或口服抗瘙痒药通常无效, 仅18%症状减轻。顽固的皮肤瘙痒往往提示有较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这些患者在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后2~7日, 症状即可消失, 提示可能由于血PTH升高, 影响了中枢与周围神经功能, 改变了感觉阈值;另外还可能与血中的组织胺异常增加、钙磷在皮下沉积及神经病变有关[5], 因此中分子物质异常增多可能为其主要病因。
参考文献
[l]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二版,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46-364.
[2]张建国, 刘晓莉.HA型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 2002, l (1) :19.
[3]London GM, Mary C, Marchais SJ, et a1.Arterial calcifications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in end stage renaldisease[J].J Am Soc Nephro1.2004.15:1943-1951.
[4]I ondon GM, , Marry C, Marchais SJ, et a1.Arterial calcifications and bonehis-tom orphometry in end-stage tenal disease[J].J Am SOCnephrol, 2004, 15 (6) 1939-1943.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5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6-0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而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故血管通路又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1],内瘘的通畅以否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使用中常因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及护理不当而影响其正常使用,既增加患者痛苦,又降低其生活质量,可见保护内瘘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義。现将笔者所在科临床工作中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11年9月间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9±1)岁,透析年龄1~18年,每周行血液透析 2~3次,血流量200~250 ml/min,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的诊断标准.
1.2 结 果:7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n,%)
2 内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避免穿刺失败及同部位重复穿刺引起的血肿;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开始穿刺[2]。新瘘的穿刺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透析结束后拔针按压的力度要合适,以既不渗血又能扪及血管震颤或听到及血管杂音为宜[3],并且必须用指压。若皮下出血,24h内用冰敷,24h后可改用热敷或用红归酊、红花油等湿敷。
2.2 血流量不足的预防及护理:血流不足多因反复定点穿刺引起血管管壁纤维化,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而导致管腔狭窄;还有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造成内瘘纤细以及动静脉内瘘有部分血栓形成。因此,护士必需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定点重复穿刺;指导患者进行内瘘侧手臂的功能锻炼,促进血管扩张;对狭窄的血管,还可用中药如红花、当归、姜黄、桂枝、川芎、赤芍、制附子等泡手。
2.3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假性动脉瘤常因内瘘使用过早,以及常期的定点穿刺,持续高血压或动脉穿刺离吻合口过近致血流冲力大造成。因此穿刺动脉端距吻合口>3cm,并尽量采用顺穿;控制高血压.若为小血管瘤一般不需手术,可采用弹力绷带或护腕轻轻压迫,防止扩大,并避免反复在此部位穿刺。若血管瘤明显增大,影响患者活动或有破裂的危险,应尽早采取手术处理[4]。
2.4 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血栓的形成多与手术情况以及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相关,如患者血管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低血压、休克、血液呈高凝状态以及内瘘受压等因素均可形成血栓。这就要求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技巧要熟练;切忌定点穿刺,以防血管壁内膜受损;对狭窄的血管应采取反复多次成功穿刺,可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尽量减轻内瘘手臂负荷(负重<3kg为宜),忌在内瘘侧肢体抽血、输液、量血压;透析结束时压迫止血的力度要适宜,以两穿刺点之间触可扣及血管搏动为宜,透析结束后可用喜疗妥涂搽血管处并按摩;避免超率过多引起血容量不足、低血压;对于常期血压偏低的患者,可嘱其口服一些人参、北芪、田七、丹参等以行气活血预防低血压。
2.5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抵抗力低下, 无菌操作不严有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局部出血或血肿,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率;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嘱患者保持内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干燥,。如发生感染,可用碘酒、酒精、四黄散湿敷,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全身治疗,如感染难以控制时,应暂停使用内瘘,改用临时血管通路,全身使用抗生素。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做好内瘘的护理工作,保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护士要提高护理意识,熟练掌握穿刺要点,切忌定点穿刺,做好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提高其保护内瘘意识。熟习可发生的并发症,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护理,使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主编。血液净化与肾移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5.
[2]陈香美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47
[3]陈万美,孙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9):41-42.
[4]阮凤荣,陈婷婷,袁忠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28(23):2913-2914.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6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5年5月—2008年9月在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及温州市中医院透析患者512例,其中男385例,女127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7岁)。慢性肾功能衰竭47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9例;透析治疗最长42个月,最短1周。急性肾衰患者每日或隔日透析1次,慢性肾衰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
采用日本DBB226透析机,F6.0透析器醋酸盐和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水处理系统为德国反渗水处理器。血液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及中心静脉长期置管,选择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150~250 ml/min,全身肝素化抗凝,每小时监测血压和脉搏。
2 并发症情况
在22 836例次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为低血压、头痛、高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发热反应、心力衰竭、出血及凝血、首次使用综合征、心律失常、空气栓塞、低血糖、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和腹痛(表1)。无一例因急性并发症而死亡,有46例因急性并发症而终止透析。
3 护理对策
3.1 并发症观察
透析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沟通工作,告知患者的病情和透析的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了解其一般情况,测体重、血压,记录肝素使用情况等。血透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可能是由于透析不当引起,也可能是患者本身病情变化所致。作为透析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透析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观察其面色,有无打哈欠、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发热寒战、出汗、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等不适症状,根据病情迅速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报告医生。
3.2 并发症处理
3.2.1 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是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透析前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高、尿毒症症状较重的肾衰患者。由于在透析过程中血中电解质、代谢废物和p H值的变化比在脑脊液中快,使脑脊液渗透压增高,水进入脑脊液引起脑水肿所致。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乏力、肌肉痉挛和血压升高甚至昏迷。预防与护理措施:包括透析开始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对氮质血症显著和病情严重的患者或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用血液滤过作为过渡,血液滤过对心血管影响较小,很少产生失衡综合征[3];嘱患者透析期间严格限制水分和盐分摄入,控制体重增长,从而避免脱水量过多;进行诱导透析,选择小面积的透析器,时间不超过3 h,血流量不宜过大(不超过150 ml),血尿素氮下降限制在30%左右;适当提高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等。观察到发生失衡综合征时,减慢透析速度,以降低溶质清除率和p H值改变;可给予50%葡萄糖40 ml静脉注射或20%白蛋白50~100 ml,以弥补因血尿素氮清除后其渗透压下降,同时给予镇静剂和必要的心理支持。对症状严重者如抽搐、昏迷,则中断透析,静点甘露醇,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3.2.2 首次使用综合征:
患者对环氧乙烷过敏引起,多在使用新透析器时出现。一般在开始透析后15~30 min内发生,表现为瘙痒、荨麻疹、打喷嚏、胸背痛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窒息濒死感,甚至心跳骤停。预防与护理措施:对初次使用的透析器在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使用与机体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如聚丙烯晴膜、再生纤维素膜等。出现首次使用综合征后,症状轻者给予吸氧、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继续透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症状重者立即停止透析,夹住血管通道,丢弃透析器和管道内的血液,并给予吸氧、抗组胺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处理。
3.2.3 低血压: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儿童、老年及营养不良的透析患者。主要原因为患者原有心血管疾病,酸碱平衡失调,口服降压药,睡眠不足,透析过程中排尿和排便以及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快等。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出汗、打哈欠和便意,血压显著下降、面色苍白、呕吐、心律失常、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包括预防与护理措施透析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容量负荷、心功能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等,对于心功能差者,即使水肿明显首次超滤量也要控制在2 000 ml以内;嘱患者控制摄入盐分和水分,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不得超过体重的4%;常规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透析当天晨停服降压药;对酸中毒明显者透析的第一个小时给予5%碳酸氢钠250 ml缓慢静脉滴注,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对不耐受者可行单超;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者,可在透析开始0.5 h内输入白蛋白、血浆和血液等;血流量从50 ml/min逐渐增加,控制血流量在150~200 ml/min;合理安排超滤脱水,采取“先快后慢”的方法,即透析开始2 h内的脱水量占总脱水量的1/2~2/3;采用高钠、碳酸盐透析,可采用钠曲线,即先高钠后低钠,必要时采用可调钠透析;并视病情调节透析液的温度,保证低温透析(35℃)时血压平稳[4]。透析过程中随时注意血压、意识和自觉症状的变化,特别是长期维持性透析血压经常不稳定的患者;患者血压下降的前驱症状各不相同,一般以打哈欠、出汗及呕吐常见,如有上述常见表现要引起重视;如患者出现低血压,应立即采取头低足高位,并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松动,停止超滤,减低血流量,及时吸氧,必要时快速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0~200 ml或50%葡萄糖60 ml静脉注射。对有严重低血压倾向者,以单纯血滤为宜。
3.2.4 空气栓塞:
发生率低,但如果发现不及时是可以引起死亡的严重并发症。常见原因是各接头连接不紧,输血输液时没有专人看管,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发现,气泡探测器开关未打开,透析结束时操作者不认真等。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嗽、气短、发绀、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预防与护理措施:透析管道连接要紧密,静脉穿刺前要认真排出管道气泡;动脉补液要床前监护直至输完为止;透析中要随时注意静脉壶的液面,使其至少在3/4处;并确保空气报警装置的灵敏性;透析结束回血时,集中精力严谨操作。在操作中万一从静脉输入少量气体,保持镇定,让患者左侧卧位,取头低足高位,以阻塞在右心室的空气向上浮起而离开栓塞部位。少量空气在血管内会很快被吸收,当空气量太多时应考虑右心室穿刺抽气。若患者清醒可用面罩吸纯氧,有条件者可给予高压氧舱治疗。气体未抽出前切忌心脏按摩,否则空气进入肺毛细血管或左心室导致全身动脉栓塞。
3.2.5 低血糖:
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低,容易被忽视,不及时发现后果严重。主要原因为透析后体内升糖激素减少而血糖利用增加;透析液不含葡萄糖,无糖透析使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表情淡漠、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和昏迷等,临床表现有时与单纯的低血压或失衡综合征容易混淆,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透析前适当进食;糖尿病患者减少胰岛素和降糖药的用量,或暂停一次用药。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而考虑发生低血糖,留取血标本的同时对症状轻且未发生昏迷可进食者,喂糖水或糖果。低血糖程度重伴意识障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40 ml,一般经过处理可很快恢复。
3.2.6 出血、凝血:
(1)出血:肾衰患者常有体内出血倾向,而血液透析中应用肝素常可加重出血倾向,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局部穿刺部位渗血、血肿等。出血常表现为皮下瘀斑、呕血、便血、眼底出血、鼻出血和月经过多,甚至心包出血、颅内出血,以呕血、便血最为常见。预防和护理措施:透析前要充分评估凝血功能,对上消化道出血、手术后、外伤出血等患者可应用枸橼酸抗凝;对凝血功能异常、出凝血时间延长者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无肝素透析须注意增加血流运行速度(250~300 ml/min),或间歇性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必要时输注新鲜血、冷沉淀等,也可应用去氨加压素[5];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面色及穿刺点是否渗血;拔针后必须确认穿刺部位的止血情况,如发生意外拔针,应迅速在穿刺部位和血管穿刺孔压迫止血,同时停止透析仪器工作,确认止血后再使用弹力绷带等进行持续压迫止血。指导患者在透析结束后注意观察穿刺点的出血情况,以协助调整下次透析的肝素用量。(2)凝血: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技术性并发症,常见原因为患者高凝状态、抗凝剂不足、低血压及血流量过低(每分钟<100 ml),透析回路连接的加抗凝剂装置设置或者连接错误、传感器的加压袋(加有肝素的生理盐水)不足、接静脉管路或透析器时血液在静脉滤网处停滞时间过长,滤网有异物等。预防和护理措施: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透析器及静脉压的变化;注意肝素的用量和用法,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肝素用量;静脉动脉穿刺针和冲洗管道时都要有一定的肝素;保证血流量在每分钟200 ml左右。
3.2.7 高血压:
血透患者高血压的原因有水钠潴留、原发性高血压、交感活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紊乱、高钙血症、血浆内皮素增高、二氧化碳代谢异常、降压药物被析出以及精神紧张也可诱发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头痛,一般较少出现恶心呕吐。预防和护理措施:透析间期限制水钠摄入;严格的体液管理降压效果不佳者可采用药物疗法,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和应用利尿剂等,于透析后给药;透析中对精神过度紧张者予以安定口服或注射;采用中空纤维型透析器;选择适当透析液钠浓度(130~135 mmol/L),有利于耐受超滤并避免透析后大量饮水[6];透析中加强检测,发生高血压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3.2.8 心律失常:
常见原因包括体液过剩、尿毒症物质蓄积、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心肌病或病毒性心肌病、心衰、心包炎、严重贫血、洋地黄药物毒性反应、低血压及超滤过多时心肌缺血等引起,老年患者较多发生。预防和护理措施: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疾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尿少患者严格控制钾的摄入,少食用香蕉、蘑菇和坚果类;低钾者按医嘱补充钾,密切观察尿量,保持钾的平衡;对于透析后低血钾时早搏较多的患者,可提高透析液钾的浓度;避免过快过量的脱水;透析中注意血压变化,避免低血压发生;不能耐受血液透析时,应考虑进行腹膜透析。发生心律失常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急救和相应药物治疗。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可采取电除颤紧急处理;发作性心动过速可选用药物疗法及电除颤;心房纤颤、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可采用药物疗法。
3.2.9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常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生原因包括患者原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体液过剩、贫血、动静脉内瘘、营养不良、透析液渗透压过低、破膜范围广、漏血多、透析结束时回收血液速度过快及透析不充分等。预防和护理措施:限制水钠摄入,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不超过2 kg;控制血压;应用洋地黄等;纠正贫血、营养不良;透析中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心肌的供氧;严密监测血流量、静脉压、动脉压、温度和透析液压等,充分透析;醋酸盐不能耐受者可改为碳酸盐透析。透析时先进行单纯超滤是治疗急性心衰的主要措施,积极处理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心动过速、高度扩张的动静脉内瘘等。对非容量负荷引起者应终止透析[7]。
3.2.1 0 肌肉痉挛:
绝大多数发生于透析末期,可能由于透析后血容量减少、血浆钠浓度的急性下降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低蛋白血症、透析后期碱中毒和低钙等引起。表现为腓肠肌、足部肌肉出现一过性痛性痉挛,偶见于上肢和背部肌肉。预防和护理措施:控制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透析时减慢超滤速度。痉挛发生时给予生理盐水、高糖、糖钙、碳酸氢盐溶液以及按摩或用安定或心痛定可改善症状。
3.2.1 1 头痛:
头痛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头痛常见原因为情绪紧张、失衡综合征、脑水肿、高血压、颅内出血、高钙血症及过快的超滤脱水等。预防护理措施:主要是纠正头痛的各种诱因,包括降血压、减轻脑水肿、治疗颅内出血及控制超滤等,出现头痛时可对症应用镇静剂和止痛药。
3.2.1 2 腹痛:
多数出现在低血压发生得以纠正1 h内,也有出现在透析结束后1 h内的。原因可能为低血压及超滤后腹腔内血流量减少,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痉挛;透析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肠蠕动过速;也可能与膜的生物相容性导致补体激化,平滑肌痉挛引起腹痛有关。护理措施主要是给予镇静治疗,多能完成透析。
3.2.1 3 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多发生在容量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的患者,一般经超滤脱水后改善,也有部分患者因超滤过快血压下降而加重低氧血症。护理措施主要为密切观察,必要时面罩给氧或短时应用无创呼吸机。
3.2.1 4 发热反应:
透析开始1 h内出现,常为透析管路内残余福尔马林或纤维蛋白引起发热,或与透析机温度调节失灵有关。透析1h后出现的寒颤、发热常为细菌感染。患者表现为在透析后不久即出现发冷、寒战和高热等,常伴有恶心、呕吐,偶尔出现低血压。预防和护理措施:应用生理盐水而不用空气回血,有效的清洗和消毒透析器及管路,缩短透析液旋转时间,应用反渗水透析以及用林可霉素封管预防等。发热寒战时给予地塞米松针10 mg、安定针10 mg、654-2针10 mg三联静脉回路注射,可有效控制寒战,并及时调换透析器,无需中断透析。反应严重者应终止透析,疑为细菌感染引起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4 小结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不仅造成患者痛苦,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密切观察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极为重要,可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有效提高透析质量。尤其需要提出的是注重心理护理。长期血透患者由于反复治疗病程长、病情重,精神压力大,加之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易产生厌烦、悲观和失望情绪,因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能,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修养,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透析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过硬的技术服务于患者,使其积极配合血透。要求护士要有同情心,同时具备必要的透析理论知识和医德修养,积极主动做好卫生宣教,指导血透前后的一些自我护理,使患者了解血透,减轻思想负担,树立治疗信心和勇气。血透后给患者测血压、体质量,并向其解释透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取得患者理解。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限制水、钠的摄入,根据尿量每天饮水量控制在500~1 000 ml,检测体重,透析期间体质量增加控制在2 kg,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Kress L,Donoghue J.Catheter brushing has made a sweeping difference to our clinical practice[J].Nephrol Nurs J.2000Aug,27(4):403-405.
[2]Kairaitis LK,Gottlieb T.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of temporary haemodialysis catheter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7):1710-1714.
[3]Gruss E,Portolés J,Jiménez P,et al.Prospective monitoring of vascular access in hemodialysis by mean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J].Nefrologia,2006,26(6):703-710.
[4]钱文艳.低温钠曲线模式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1):14-15.
[5]Haage P,Vorwerk D,Piroth W,et al.Treatment of hemodialysis-related central venous stenosis or occlusion:results of primary Wallstent placement and follow-up in50patients[J].Radiology,1999,212(7):175-180.
[6]汪涛.透析病人高血压的处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2,1(4):4-5.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7
关键词:血液透析,并发症,防治措施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HD) 简称血透, 在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 主要采用血透的措施。自2006~2011年这段时间内, 通过血液透析的方法对该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次数颇多, 共计128次, 发现在采用血透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多种并发症的存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11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青少年患者中, 随机抽取20例患者作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对其并发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最终研究总结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这20例青少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 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在3~14岁, 平均年龄为8.6岁, 体重14~42kg, 平均体重为26.4kg。
1.2 透析方法
对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首先要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 需要用的材料有血液透析机、碳酸透析液以及血仿膜透析器, 抗凝素采用低分子的肝素, 患者血流量控制在每分钟100~150mL, 透析液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00~500mL范围内。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时间的把握也很重要, 首次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诱导的时间不宜过长, 控制在1~1.5h内, 接下来以后每次可以在2~3h范围。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 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脉搏、心电图、血压、呼吸全程监测, 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 要立即向透析管路和透析器注入肝素盐水500mL (溶质为2~4mg) , 再采用浸泡或者闭路循环的方式, 时间控制在25min左右, 接下来用盐水对其进行冲洗, 目的是将管路和透析器上面覆盖肝素, 因为肝素有抗凝的作用, 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栓形成, 所以在实验中, 确保透析器没有凝血是很关键的。
2 实验结果分析
在这些ARF (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中, 治愈15例 (75%) , 好转4例 (20%) , 死亡1 (5%) 例, 有效率95%, 死亡率5%, 一共发生很多种并发症, 按照患者并发症发生次数由多到少排列, 分别为发生低血压的有19次、发生失衡综合症的有9次、发生体温持续偏低的有7次、发生出血的有4次、发生高血压的有3次, 共计54例次。
3 措施分析
根据上述的结果知道, 在血液透析中会不可避免产生不同类型的并发症, 在临床中我们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1 对并发症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措施
在本组试验中, 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了3例, 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脱水, 从而导致钠下降, 体内不能达到稳态, 血浆肾素活性增强, 导致血压升高, 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不会自己发觉并报告给医生, 而是医生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 对于并发症为高血压的患者, 可以通过基于患者心痛定5~10mg来治疗, 给药方式为舌下含服, 经过数分钟后, 可以在监测到患者血压会恢复到正常。
3.2 对并发症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
如果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出血的症状, 可以给患者患者补给残余的肝素以及鱼精蛋白混合, 肝素的量为鱼精蛋白剂量的二倍方可治疗。
3.3 对并发症体温持续偏低的有效治疗措施
如果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体温持续偏低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过低所致, 可能是透析液温度比较低或者是室温比较低,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 升高室温和透析温度, 将室温调到25℃, 透析液温度调到37℃时便可以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3.4 对并发症失衡综合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如果患者在进行透析过程中, 表现为严重点的恶心、寒战、头痛, 则可确诊为失衡综合症, 这种症状的发生是由于脑水肿所导致的。对于这种并发症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果患者烦躁不安, 情绪不够稳定时, 首先要向患者静脉注射5~10mg的安定, 当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时, 要纠正患者的低血压试图使患者的血流量速度减慢, 向患者体内静脉注射葡萄糖。
3.5 对并发症低血压的有效治疗措施
在本组试验中, 并发症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居首位, 主要原因是青少年的体表面积不大, 所以血液进入血路管和透析器的时间会很快, 便会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 且超滤量过快过多, 最终导致患者有低血压的并发症。对于这种情况, 首先应预先向患者体内输血, 吸氧;将血流量速度减慢, 或者直接暂停超滤缓解患者血容量不足的压力;向患者体内静脉注射50%GS20~40mL, 经过一段时间可见效。
4 结论与建议
青少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常伴有各种并发症的存在,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失衡综合症、体温持续偏低、出血、高血压等, 需及时发现并且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翟丽.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生活指导[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共计135例采用临时插管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4例, 女61例, 平均年龄 (64.2±16.8) 岁, 其中急性肾衰竭23例, 慢性肾衰竭患者107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患者。临时插管术共计164例次 (24例重复置管两次以上) , 留置时间7~136 d, 平均 (17.42±16.69) d。其中股静脉置管63例次, 颈内静脉置管共计101例次。
1.2 方法
(1) 插管前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常规行相应血管彩超检查, 排除插管处血管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异位, 血管畸形等; (2) 插管时医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 透析治疗时护师注意加强无菌操作; (4) 透析前询问患者有无发热, 置管处有无疼痛等症状, 观察插管处是否有渗血、渗液或红肿等感染征象, 透析中注意有患者无寒战、高热症状。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在不同的插管部位是否出现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 血管内血栓形成等远期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菌血症;血管内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股静脉插管病例中, 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出现, 表现为置管侧下肢水肿, 结合血管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导管功能不全为透析血流量低于150 ml/min[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5例采用临时插管的血液透析患者 (临时插管术共计164例次) 中, 共27例次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 占总例次的16.5%, 不同插管部位感染发生率不同 (P<0.05) , 股静脉发生率 (33.3%) 较颈内静脉 (5.9%) 高;共19例次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全, 占总例次的11.6%, 不同插管部位导管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不同 (P<0.05) , 股静脉发生率 (20.6%) 较颈内静脉 (5.9%) 高。详见表1和表2。共5例次患者出现血管内血栓形成, 占总例次的3%, 均发生在股静脉插管患者中。
3 讨论
血管通路设计时应根据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因, 可逆程度、年龄、患者单位及医院条件来选择临时性血管通路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等。随着血液透析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手段的日趋成熟, 临时插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血液透析中。插管解决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问题, 具有可行性强, 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仍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 常见临时插管远期并发症包括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及血管内血栓形成等[4,5]。本次实验研究中前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5%、11.6%, 血管内血栓形成5例均发生在股静脉插管患者中。导管相关性感染可引起机体其他组织转移性感染, 包括骨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以菌血症危害最大, 严重者可以出现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导管功能不全也是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原因之一, 可因导管易位、血栓、导管漂移或折叠等引起导管功能不全外[6]。
例 (%)
例 (%)
本研究结果表示临时插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插管部位有关: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 数据表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功能不全及血管内血栓形成均为股静脉插管病例中多见, 这与腹股沟处不易保持清洁, 下肢活动多, 不易制动有关。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 有效预防并发症, 应在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保持透析室的环境清洁, 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部位插管,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插管所引起的远期并发症, 及其与不同插管部位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共135例采用临时插管的血液透析患者 (共计164例次) 为研究对象, 通过比较不同插管部位因素下探究临时插管对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血管内血栓形成等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35例采用临时插管的血液透析患者 (临时插管术共计164例次) 中, 27例次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 占总例次的16.5%;19例次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全, 占总例次的11.6%;5例次患者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插管常见远期并发症包括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血管内血栓形成, 且在不同插管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
关键词:血液透析,临时插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刘铁柱.加强血透设备维护减少血透并发症[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4) :96-97.
[2]陆海娟, 钟惠琴, 伍小辉, 等.彩超引导高危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并发症的追踪监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22 (2) :116-117.
[3]刘劲, 秦文俊.血液透析机原理及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2) :54-56.
[4]薛颖芝, 董玲, 夏虹.可调钠透析技术在预防血透急性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5) :885-888.
[5]匡鼎伟, 丁峰, 薛骏, 等.老年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1, 17 (5) :274-277.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满足透析适应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其中, 对照组男28例, 女16例, 年龄为 (18~76) 岁, 平均年龄为 (54.9±2.9) 岁。观察组男26例, 女18例, 年龄为 (30~82) 岁, 平均年龄为 (55.2±3.1)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透析操作:
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每次诱导透析时间为2~4 h, 3~4次/周, 血流量为180~230 m L/min, 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 L/min, 所有患者给予肝素抗凝, 首次剂量为15~20 mg, 而后维持剂量为5~8 mg。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血压监测。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遵医嘱, 告知患者和家属用药方法以及低盐饮食的要求。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在患者体征发生异常时, 及时停止透析机, 不能解决时及时告知医师。观察组针对各并发症给予专项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心理护理。接受透析的患者多是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 心理上已经非常疲惫和恐惧。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患者将要接受透析前, 以积极友好的态度向患者讲述治疗的重要意义, 让患者在心理上对治疗方法认可。向患者解释清楚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及护理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的应对方法,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低血压的护理。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 透析期间易发生低血压。另外, 降压药的服用、睡眠质量差、排便不畅等均会诱发低血压。针对此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告知和监督患者减少含水食物的摄入, 每日摄盐量不超过5 g。并且于透析前减少或者停止服用降压药。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有氧运动, 以便于改善心功能。 (3) 出凝血障碍的护理。透析期间拔针后,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做好了止血工作。若发生因意外拔针而出血状况, 则及时进行压迫止血, 同时停止透析仪器的使用。若穿刺针内发生凝血, 则追加抗凝剂。 (4) 分流的护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 若出现分流音小时、腕部水肿等现象, 则立即告知责任医师, 同时终止透析器的使用, 对分流部位做溶栓处理。当出现血管闭塞时, 低速驱动血液泵, 停止其他泵, 报告医师, 必要时更换导管。 (5) 呼吸困难的护理。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痉挛时, 要缩紧血液回路, 终止血液泵, 患者取左侧卧位, 头部向下, 抬高下肢。遵照医师指示, 保证静脉通畅, 插入导管, 抽出心室内空气。 (6) 失衡综合征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痉挛等现象。一旦出现异常, 降低透析速度, 告知医师, 按实际情况及时更改透析器参数。
1.3 评价标准:
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 满分为一百分。透析后采取自愿的态度, 请患者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评分, 其中满意:>90分;较满意:>8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满意度= (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满意17例 (38.64%) , 较满意13例 (29.55%) , 不满意14例 (31.81%) , 总满意度为68.19%;观察组满意26例 (59.09%) , 较满意15例 (34.09%) , 不满意3例 (6.82%) , 总满意度为93.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比较, 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11.02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液透析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并发症, 增加了治疗的风险, 同时给患者的治疗过程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因此, 做好透析期间的护理工作变得至关重要。我院将以往研究的并发症进行了总结[2], 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透析过程中不同的并发症分别制定出了相应的对策, 结果显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68.19%;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3.18%。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患者对于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比较满意。通过个性化的护理, 能够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间接的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 本文研究与以往不同的是, 本文增加了心理护理, 更加注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有助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开展。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 病例数较少, 代表性欠缺。因此, 今后的研究工作中, 还要继续加大病例数, 然后观察护理结果, 以便更好的评价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并针对各并发症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各并发症的专项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68.19%;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3.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比较, 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11.02,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做好血液透析并发症的相应护理措施, 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并发症,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兴梅.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 2015, 28 (6) :138-139.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10
[关键词] 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39-02
低血压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不当会诱发心律失常,甚至死亡[1]。因此,护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来预防透析低血压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45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透析并发低血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2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89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整体理念组(研究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3~82岁,平均(46.7±3.5)岁;透析时间2~71个月不等,平均(24.1±4.9)个月;糖尿病肾病22例,肾小球肾炎10例,肾衰竭6例,高血压性肾炎3例,多囊肾2例,其他1例;研究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5~83岁,平均(47.4±3.9)岁;透析时间2~70个月不等,平均(24.6±5.3)个月;糖尿病肾病22例,肾小球肾炎11例,肾衰竭7例,高血压性肾炎3例,多囊肾1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和原发疾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透析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40~145 mmol/L,透析液温度设定35.5~37℃,透析液流量设置500 mL/min,血流速度设置180~250 mL/min,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本研究组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或3次,每次3.5~ 4.5 h,每月0~4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并记录超滤量、血压变化及进餐时间等指标。
1.3 低血压判断标准
依据李宓著《血液透析并发症》中关于透析低血压的判断标准[2]:常规测量血压:肱动脉血压<90/60 mm Hg,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凡是收缩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或降至90 mm Hg以下,透析过程中多表现为头晕、目眩、呼吸急促、脉数、哈欠不断、心跳加快、额头大汗、腹痛、抽搐或短暂意识障碍等症状,或者同时伴有多种低血压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两组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给予透析前、中、后等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整体的心理、透析和膳食等护理措施。对照组44例,共血液透析1 013次,平均(20.3±2.6)次,其中发生低血压155次(占对照组的15.30%),平均每人发生低血压次数(3.3±0.8)次;研究组45例,共血液透析961次,平均(19.6±2.1)次,其中发生低血压109次(占研究组的11.34%),平均每人发生低血压次数(2.4±0.5)次。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的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整体科学膳食
本研究因饮食不当导致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73次,占发生低血压总次数的27.65%。在透析过程中,研究组依据患者的饮食爱好和病情需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由透析前的低蛋白饮食转变为高蛋白饮食,制定适合自身的饮食方案。蛋白质摄入不足患者应尽量多吃优质蛋白,尤其是鸡、鸭、鱼肉等动物
性食物;热量摄入不足患者,按照每天摄入糖5~6 g/kg,脂肪1.3~1.7 g/kg进行补充;电解质紊乱患者,应按照每天食盐摄入3~4 g,钾摄入2~3 g,钙摄入1~1.2 g;随时调整干体重,减少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适时调整饮食方案[3],从而降低了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
3.2 整体心理护理
透析患者本人及家属对血透的陌生、对血透疗法的恐惧或者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等因素导致患者的高度紧张或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低血压的临床症状[4]。两组患者因恐惧治疗、家庭因素或工作压力等情绪因素发生低血压症状的144次,占发生低血压总次数的54.55%,其中对照组有82次,研究组有62次。因此,本研究组采取“一对一”的整体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工作尤其重要。针对患者的恐惧情绪及时疏导,积极开展健康宣教,针对不同的原发疾病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透析的方法、原则、适应证和治疗效果,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程度认识的;针对家庭经济紧张的患者,护理人员对治疗方案优化,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家属不支持患者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对家属和患者分别进行沟通疏导,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完成透析治疗;针对因工作等原因造成的情绪紧张,护理人员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与患者适时沟通,通过谈心、交流以及促使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进而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彼此的信任,从根本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
3.3 整体透析护理
患者因快速大量脱水所致低血压症状较多,临床常见患者适应或耐受性较差、后期的超滤过多或过快、透析间隔时间较长等有效血容量减少;清除溶质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渗,进而引起血压下降;透析管路破裂、穿刺针头脱出、管路与穿刺针的连接处滑脱等造成失血、出血;其他透析前或透析中应用减压药物、扩血管药物均可引起低血压[5]。两组患者因透析不当、设备因素或药物等原因所致低血压症状共47次,占发生低血压总次数的17.80%,其中对照组31次,研究组16次。研究组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需要,制定不同的整体透析方案:体重增加过多患者适当延长透析时间和次数;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降压类药物;选择适合的透析器及管路;积极处理肾性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等;鼓励患者坚持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心功能不全患者适当应用强心药和扩血管药物;透析过程中要积极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总之,整体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透析护理能够明显降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使患者透析充分,提高了透析的质量和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梅,田爱辉,刘敏,等.透析液温度对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及能量平衡的影响[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8):16-18.
[2] 李宓.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5-51.
[3] 王质刚.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50-1056.
[4] 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常见原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90-91.
[5] 李小银,林芝,周凤婵,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05,4(3):9-11.
血液透析并发症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41例,女24例;年龄31~72岁,透析时间1~4年,每周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50 ml。
1.2 方法
内瘘采用前臂桡动脉与其临近的静脉腕关节上方直接吻合,使静脉逐渐动脉化,从而达到足够的血流量,保障血液透析效果。
2 结果
6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
3 内瘘并发症的护理
3.1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检测患者的活化凝血时间,依病情程度严格掌握抗凝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穿刺失败及同部位重复穿刺引起血肿;透析结束后拔针时的角度与穿刺时保持一致,压迫穿刺点止血5~15 min,血止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之后可改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至24 h,力度以既不渗血又能扪及血管震颤和闻及血管杂音为宜;若皮下出血,可采用24 h内冷湿敷30 min/次,24 h后改用热湿敷。
3.2 血流量不足的预防及护理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定点重复穿刺;指导患者定期锻炼内瘘侧手臂,促进血管扩张;对狭窄的血管,采取“扩张性”穿刺以保证血流量。
3.3 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血栓的形成多与手术情况以及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相关,如患者血管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低血压、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内瘘受压等因素均可形成血栓。这就要求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技巧要熟练;规范使用穿刺针;避免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以防静脉壁内膜受损;对狭窄的血管应采取反复多次成功穿刺,可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尽量减轻内瘘手臂负荷并避免药物刺激;透析结束时压迫止血力度适宜,以两穿刺点之间触及血管搏动为宜,忌在内瘘侧肢体抽血、输液、量血压[1]。
3.4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
假性动脉瘤常因内瘘使用过早,静脉壁太薄以及定点穿刺或动脉穿刺离吻合口过近致血流冲力大造成。若为小血管瘤一般不需手术,可采用弹性绷带或护腕轻轻压迫,防止扩大,并避免反复在此部位穿刺。若血管瘤明显增大,影响患者活动或有破裂的危险,应尽早采取手术处理[2]。
3.5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局部出血或血肿。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抵抗力低下有关,应叮嘱患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率[3]。如发生感染,可用碘酒湿敷(500 ml酒精加2%碘酒1 ml),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全身治疗,如感染难以控制时,应及时采取腹膜透析以控制感染。
3.6 瘘管疼痛的预防的护理
瘘管疼痛常与患者血管壁薄弱、透析时血管痉挛有关。发生疼痛时可进行局部按摩或垫高瘘侧肢体远端。
4 讨论
4.1 做好内瘘护理工作.
为保证透析效果,临床上应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内瘘成熟至少需要1月,最好在内瘘术后3~4个月后再开始使用[4]。内瘘“成熟”指在动脉血流冲击下,内瘘静脉扩张和肥厚,一般需4~6周[5]。而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需要有充足的血流量来满足透析要求,通常要达到150~200 ml/min,同时可以反复使用并保持长期通畅[6]。护士要严格掌控内瘘的护理时间,以保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4.2 护士要提高护理意识,掌握穿刺要点,确保成功率。
术前保持内瘘侧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禁忌做动静脉穿刺;术后抬高患肢,减少肿胀;每天进行血管吻合口检查,确定瘘管是否通畅发现病变应及时处理。穿刺点应选择动脉向吻合口方向,静脉应向心方向;动脉应从远离吻合处逐渐移向吻合口,保证穿刺点均匀分布,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 cm以上,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在8~10 cm以上,且二者不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7]。
4.3 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其保护内瘘意识。
向患者传授内瘘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要点,禁忌患肢上输液、测血压、拎重物以及挤压等,以防止瘘管阻塞,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透析时间1~4年,每周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50 ml,归类总结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临床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对比统计得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血流量不足、假性动脉瘤、感染、血栓、瘘管疼痛及非受用部位内瘘狭窄,其中出血及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透,内瘘,护理
参考文献
[1]成秀芬,孔晓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55-1556.
[2]阮凤荣,陈婷婷,袁忠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3):2913—2914.
[3]邓庭超.内瘘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5,3, (12):623.
[4]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8-99.
[5]蒋琼.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当代护士,2009, 12:77—78.
[6]王瑞久.动静脉内瘘58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0: 7464-7465.
【血液透析并发症】推荐阅读: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08-05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06-12
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05-25
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09-20
串联血液透析06-16
血液透析膜07-01
血液透析患者07-07
血液透析用水08-24
规律血液透析09-06
肾病血液透析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