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2024-08-24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共8篇)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1

血液透析为治疗肾脏功能衰竭疾病的主要方法, 但因病程较长, 患者极易出现焦虑, 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 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的临床价值, 特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88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实施血液透析患者88例, 其中, 男49例, 女39例;年龄40~59 (49.52±1.32) 岁;病程2~25 (13.54±1.36) 年。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心理疏导

患者在患肾功能衰竭疾病时, 极易出现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 进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让其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 同时为其讲解治疗该疾病的方案, 促使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工作。

1.2.3 用药护理

对于出现贫血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给以其促红细胞生成的药物, 且在治疗过程中禁止饮用浓茶;对于出现高血压患者, 护理人员应给以其降压药进行治疗, 定期检查其血压;对于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及时回报主治医生, 进行相应处理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焦虑量表SAS评分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焦虑量表SAS评分状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护理措施后, 两组患者焦虑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护理措施前,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焦虑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焦虑为一种无根据的恐惧或缺乏显著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 其同精神打击、即将来临的威胁、危险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紧张、不愉快、甚至难以自制的痛苦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严重时导致患者出现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2]。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为一种依据患者病情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 其未充分考虑分析患者心理状况, 因此, 不利于减轻患者出现的焦虑现象。护理干预措施不仅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期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还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况, 进而显著减轻患者出现的焦虑现象,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该种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心理、饮食、健康教育、运动及用药等方面的护理, 其有效弥补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出血的不足。因此, 对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现象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中, 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的观察组患者, 其实施护理前后焦虑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 (P<0.05) 。因此, 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彩会.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11 (1) :520-521.

[2]聂玉兰, 欧阳秀梅, 刘怡歌.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 (4) :712-713.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2

【关键词】 血透;干预性护理;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11-0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俗称洗肾,是急性或慢性肾脏功能衰竭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这种肾脏代替的治疗作用仅限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1]。同时,长期的血液透析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焦虑情绪的比率相当高,有关调查显示,大概有66.7%的血透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2],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为了改善血透患者焦虑情绪,对35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确保所有研究者均符合血液透析适应症,沟通无障碍。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1.6±8.4)岁;透析时间4~16个月,平均(8.6±2.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51例,糖尿病性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3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长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血透期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透析前的准备、透析期的护理观察与监测以及透析后指导患者注意事项等;研究组除常规基础护理外,还实施针对性焦虑情绪的干预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知识宣教。护理干预工作人员针对患者疾病设计不同的宣教材料,宣教材料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血液透析知识,材料以文字与彩图相结合,让患者能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组织患者一起观看疾病防治、血透期注意事项等相关短片,让患者对自身疾病、血透有更深入的了解。②动力干预。组织患者一起参加交流会,互相交流治疗经验,并且请血液透析依从性好、效果显著的患者到现场讲说,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生存的信心,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可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活动,如游玩、体育锻炼等,让患者融入到社会中。③精神干预。在患者透析期,干预护士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控。同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指导家人更好的照料患者、支持患者。

1.3 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以及入组3个月后,分别进行焦虑情绪测评,使用量表为信任度高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其中,评分在50~59分之间,为伴有轻微焦虑;60~69分,为伴有中等程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伴有严重程度的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个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前后焦虑评分情况,见表1。由表1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1)。

3 讨论

疾病带给血液透析患者的困扰、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如躯体的疾痛、对未来的迷惘、经济的负担、家庭地位的变化以及社会能力缺失等等,这些压力、困扰使患者身心疲惫、心理应激能力低,自然而然的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信心,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存期质量。因此,为血液透析患者消除或缓解焦虑情绪是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本组研究通过对血透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很大程度的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这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67-81.

[2]慕晓霞,冯志红.血液透析患者47例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33-134.

[3]汪向东,王从希,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6:235-237.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血透病人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血透期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除常规基础护理外,还实施针对性焦虑情绪的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焦虑评分。结果:研究组在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1)。结论:干预性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血透病人的焦虑情绪,这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透;干预性护理;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11-0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俗称洗肾,是急性或慢性肾脏功能衰竭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这种肾脏代替的治疗作用仅限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1]。同时,长期的血液透析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焦虑情绪的比率相当高,有关调查显示,大概有66.7%的血透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2],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为了改善血透患者焦虑情绪,对35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确保所有研究者均符合血液透析适应症,沟通无障碍。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1.6±8.4)岁;透析时间4~16个月,平均(8.6±2.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51例,糖尿病性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3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长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血透期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透析前的准备、透析期的护理观察与监测以及透析后指导患者注意事项等;研究组除常规基础护理外,还实施针对性焦虑情绪的干预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知识宣教。护理干预工作人员针对患者疾病设计不同的宣教材料,宣教材料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血液透析知识,材料以文字与彩图相结合,让患者能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组织患者一起观看疾病防治、血透期注意事项等相关短片,让患者对自身疾病、血透有更深入的了解。②动力干预。组织患者一起参加交流会,互相交流治疗经验,并且请血液透析依从性好、效果显著的患者到现场讲说,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生存的信心,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可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活动,如游玩、体育锻炼等,让患者融入到社会中。③精神干预。在患者透析期,干预护士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控。同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指导家人更好的照料患者、支持患者。

1.3 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以及入组3个月后,分别进行焦虑情绪测评,使用量表为信任度高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其中,评分在50~59分之间,为伴有轻微焦虑;60~69分,为伴有中等程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伴有严重程度的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个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前后焦虑评分情况,见表1。由表1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1)。

3 讨论

疾病带给血液透析患者的困扰、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如躯体的疾痛、对未来的迷惘、经济的负担、家庭地位的变化以及社会能力缺失等等,这些压力、困扰使患者身心疲惫、心理应激能力低,自然而然的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信心,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存期质量。因此,为血液透析患者消除或缓解焦虑情绪是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本组研究通过对血透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很大程度的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这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67-81.

[2]慕晓霞,冯志红.血液透析患者47例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33-134.

[3]汪向东,王从希,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6:235-237.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血透病人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血透期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除常规基础护理外,还实施针对性焦虑情绪的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焦虑评分。结果:研究组在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1)。结论:干预性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血透病人的焦虑情绪,这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透;干预性护理;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11-0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俗称洗肾,是急性或慢性肾脏功能衰竭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这种肾脏代替的治疗作用仅限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1]。同时,长期的血液透析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焦虑情绪的比率相当高,有关调查显示,大概有66.7%的血透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2],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为了改善血透患者焦虑情绪,对35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确保所有研究者均符合血液透析适应症,沟通无障碍。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1.6±8.4)岁;透析时间4~16个月,平均(8.6±2.5)月;慢性肾小球肾炎51例,糖尿病性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3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长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血透期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透析前的准备、透析期的护理观察与监测以及透析后指导患者注意事项等;研究组除常规基础护理外,还实施针对性焦虑情绪的干预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知识宣教。护理干预工作人员针对患者疾病设计不同的宣教材料,宣教材料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血液透析知识,材料以文字与彩图相结合,让患者能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组织患者一起观看疾病防治、血透期注意事项等相关短片,让患者对自身疾病、血透有更深入的了解。②动力干预。组织患者一起参加交流会,互相交流治疗经验,并且请血液透析依从性好、效果显著的患者到现场讲说,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生存的信心,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可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活动,如游玩、体育锻炼等,让患者融入到社会中。③精神干预。在患者透析期,干预护士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控。同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指导家人更好的照料患者、支持患者。

1.3 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以及入组3个月后,分别进行焦虑情绪测评,使用量表为信任度高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其中,评分在50~59分之间,为伴有轻微焦虑;60~69分,为伴有中等程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伴有严重程度的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个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前后焦虑评分情况,见表1。由表1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1)。

3 讨论

疾病带给血液透析患者的困扰、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如躯体的疾痛、对未来的迷惘、经济的负担、家庭地位的变化以及社会能力缺失等等,这些压力、困扰使患者身心疲惫、心理应激能力低,自然而然的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信心,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存期质量。因此,为血液透析患者消除或缓解焦虑情绪是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本组研究通过对血透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很大程度的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这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67-81.

[2]慕晓霞,冯志红.血液透析患者47例心理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33-134.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择期手术患者, 排除小儿及不愿意接受音乐疗法的患者, 其中, 男124例, 女76例, 年龄19~62岁, 平均37.4岁, 按手术日期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两组患者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以上, 均为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感受的患者, 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为二级, 手术均由3名资深医师操作。

1.2 研究方法

手术前1 d常规对患者进行访视, 给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慰和解释工作, 协助患者及家属了解音乐疗法的益处, 介绍相应音乐的背景材料,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 对音乐的爱好情况, 喜欢的音乐及乐器, 术中是否愿意接受音乐治疗等。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向其说明音乐疗法的作用, 根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情绪状态, 对愿意接受音乐疗法的患者, 手术中播放患者选择的音乐, 同时进行术中监测生命体征。B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按常规实施手术, 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同上。

1.3 测量标准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I) 、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 (CES-D) 、疼痛评分量表 (NRS) 对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进行评估。STAI共40个项目 (包括S-AI、T-AI两个部分) 。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分级标准为:1——完全没有, 2——有些, 3——中等程度, 4——非常明显。凡正性情绪项目均为反向计分, 即按上述顺序依次评为4、3、2、1分。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 (CES-D) 共20道题目, 每道题评定一个症状, 分别调查20项症状。量表评定按过去1周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度评定;不足1 d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 d为“少有”, 3~4 d为“常有”, 5~7 d为“几乎一直有”。其中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 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 ≥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疼痛评分量表 (NRS) 用数字 (0~10) 表达出感受疼痛的强度, 0:无痛;1~3:轻度疼痛 (疼痛不影响睡眠) ;4~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 (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 ;10: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均高于正常值, 且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TA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TA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CESD、NR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后CESD、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 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 是音乐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音乐在医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证明了人类的一个古老的信念:音乐具有驱病健身的作用。用音乐治疗疾病称之为音乐治疗。古今中外, 早有此类记载, 国内外在4000~6000年前就有音乐治疗疾病的记载, 20世纪以来更是风行于世界。如产妇聆听音乐, 有助于解除产前紧张情绪。在精神病医院, 用音乐可作为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神经症及假性痴呆等疾病的手段及促进精神康复的方法[3,4,5]。现代研究认为, 音乐传入体内, 作为一种声波, 当其频率、节奏、强度等与人体内部的振动频率、生理节奏相一致时, 便会发生同步和谐共振, 产生一种类似细胞按摩的作用。丹佛 (EGMN) ——根据一项Cochrane数据库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结果, 演奏乐器、唱歌或单纯收听音乐录音均可使肿瘤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降低。并且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创造性艺术系的研究者发现, 由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音乐治疗师提供的各种音乐干预还可显著改善疼痛、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次要终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均高于正常值, 且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TA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TA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CESD、NR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后CESD、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患者作用明显,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我国音乐疗法是在传统文化体系理论指导下, 用音乐进行调理心身平衡的疗法, 尤其在心身疾病治疗方面, 应用潜力很大。目前国内医学领域的音乐治疗主要集中于五行音乐、音乐电疗法和音乐综合疗法等方面, 结合当前现代医学和音乐学发展的新趋势, 把握音乐的精神心理效应这一核心, 在继承传统音乐疗法的基础上, 理解、引进与应用现代音乐治疗技术和研究方法, 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体系, 针对改善生存质量, 提高疗效, 开发新的一系列的新的音乐治疗技术, 满足人民的不断提高的需求, 是当前音乐治疗学最为重要的任务。

摘要: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缓解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进行分组, 每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I) 、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 (CES-D) 、疼痛评分量表 (NRS) 对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均高于正常值, 且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TA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TAI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CESD、NR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后CESD、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患者作用明显,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音乐疗法,手术,焦虑,抑郁,缓解

参考文献

[1]胡佩成.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119-122.

[2]Shen BJ, Mclreary CP, Myers HF.Independent and mediated contributions of personality, coping,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to physicai functioning outcone among patient in cardial rehabitation[J].Behav Med, 2004, 27 (1) :39-62.

[3]李惠琼.音乐疗法缓解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焦虑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 2007, 14 (1) :80.

[4]Sadies.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edicine[M].London:Macmi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80:863.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3月我院全髋置换术患者50例, 男32例, 女18例;年龄20~60 (37.98±15.68) 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 无严重焦虑, 既往无神经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与缺陷, 无严重心肺疾病, 需行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由专职访视护士按确定的术前访视模式实施。专职访视模式:选择年资高、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善于沟通的护士做专职访视。专职访视流程: (1) 制定访视方案。要求专职护士术前1d与手术医师沟通, 认真阅读病历, 重点了解病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文化层面, 全方位掌握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基本情况后,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术前访视。 (2) 掌握沟通技巧, 消除全髋置换术患者顾虑。于术前1d到病房对全髋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做到仪表端庄, 态度和蔼可亲, 语言通俗易懂, 访视沟通的内容应以了解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解除他的顾虑, 消除他的恐惧为主。 (3) 提高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认知, 增加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信心。通过与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沟通交流, 了解他的心理感受及对手术成功的期望和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以便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能达到并超越其期望。多数全髋置换术患者把了解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及手术的成功率放在首位。因此, 术前访视护士应掌握语言交流技巧, 介绍手术医师以往的手术成功病例, 认真倾听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烦恼和建议, 通过耐心解释消除全髋置换术患者对手术的疑虑, 并充分评估术后的恢复程度。对照组由手术室护士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术前访视,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1) 于手术当天术前1h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3]测量2组全髋置换术患者焦虑程度。焦虑程度判断标准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进行评定。评分≥29为可能严重焦虑;≥21为肯定有明显焦虑;≥14为肯定有焦虑;>7为可能有焦虑;<7为无焦虑症状。 (2) 访视模式满意度调查。于术后第3天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对访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 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状况

观察组术前焦虑状况轻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80%高于对照组的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推广,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手术室均普遍实施了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也陆续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 但因人力资源的缺乏, 手术室护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手术配合方面, 常无暇顾及术前访视工作, 多数医院的术前访视流于形势, 未真正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本文通过设置专职访视护士进行术前访视, 有效地缓解了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焦虑状况, 为全髋置换术患者营造了积极应对手术的氛围, 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内有关报道建议,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统一的术前访视内容标准, 从而确保术前访视工作的落实, 确保术前访视的效果和质量, 避免漏项和重复, 促进护患双方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提高手术安全[4]。本文通过设置专职访视护士, 制定有针对性的访视模式, 为提高术前访视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内有关报道认为, 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主导心理是焦虑恐惧, 术前访视的中心任务是使全髋置换术患者感到安全, 减轻焦虑心理[5]。由此可见, 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术前访视重点在于减轻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焦虑, 因大多数全髋置换术患者对医学知识欠了解, 对手术的成功率持怀疑态度, 这些因素均增加了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负面情绪, 因此, 本文中要求访视护士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制定切实可行的访视方案, 针对不同的手术、不同文化层面的全髋置换术患者, 给予不同的访视方式。护士于访视前认真查阅有关资料, 访视时详细向全髋置换术患者介绍手术和麻醉方式及其安全性, 根据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文化层次相应地给予讲解、答疑, 使其了解该项手术及麻醉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有望取得的效果, 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及顾虑, 介绍周围治疗成功的病例, 使全髋置换术患者增强信心, 针对顾虑重的患者, 可邀请做过手术的患者交流手术成功后的感受, 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手术麻醉, 与患者交谈时要实事求是, 不能夸张片面, 做到恰如其分, 特别是手术和麻醉的危险性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不能过分强调但还要使患者充分了解。通过心理干预, 让其正确认识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减轻焦虑情绪, 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6]。本文中要求专职访视护士尽量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 患者的手术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手术室护士的沟通能力是在与周围人群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 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 并同时配合好医师的工作, 以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中选择沟通能力强的专职访视护士, 保证了与患者的沟通效果, 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本文中要求专职访视护士要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患者积极沟通, 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以饱满的爱心及同情心认真倾听患者的担忧, 认真给予解答, 并告知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对患者康复最大的帮助。通过设立专职访视护士实施规范的术前访视使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情绪趋于稳定, 促使其给予患者稳定的心理安慰,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且有效地缓解了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 从而使患儿家长能够以积极的状态应对手术, 同时患儿也获得了充足的全髋置换术患者情感支持, 这一切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同时全髋置换术患者对专职访视模式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因此, 作者认为专职访视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摘要:目的 观察专职访视对缓解全髋置换术患者焦虑状况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由专职访视护士按确定的术前访视模式实施, 对照组由手术室护士按传统方法进行术前访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术前焦虑状况测评, 并对2种术前访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术前焦虑状况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专职访视护士术前访视对缓解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焦虑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专职访视,全髋置换术,焦虑状况

参考文献

[1] 杨宏伟.择期手术前护理访视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1) :100, 104.

[2] 马育璇, 朱映霞, 罗桂元.规范术前访视内容对访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3) :28-29.

[3] 陈红.多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罹患抑郁及焦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8) :21-22, 24.

[4] 张颖, 周立.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4) :361-363.

[5] 吴演霞.术前访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生理应激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20) :45-46.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123例, 其中原发性肾病72例, 高血压肾病12例, 痛风18例, 红斑狼疮9例, 糖尿病1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男38例, 女25例;年龄38岁~72岁, 平均年龄 (58±8.2) 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例, 高中12例, 初中18例, 小学16例, 文盲9例。对照组:男36例, 女24例;年龄36岁~76岁, 平均年龄 (56±7.4) 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7例, 高中10例, 初中20例, 小学15例, 文盲8例。血透频次2~3次/周, 每次4 h~4.5 h。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问题调查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 SAS标准分>50为存在焦虑, SDS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状态[2]。所有量表测试均由经过培训的护师担任。使患者在安静环境下充分理解量表内容后, 严格按照量表要求进行。

1.2.2 对照组透析前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 告之患者饮食禁忌、体重控制、动静脉瘘保护等注意事项。

干预组进行透析常规健康教育, 同时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2. 1 心理干预。

干预者为患者营造温馨、轻松的治疗环境;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各项化验检查;主动做自我介绍, 耐心与患者交流病情, 知晓患者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条件, 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承受水平;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 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每周进行2次心理干预, 每次10 min~15 min,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和情绪变化, 告诉患者勇敢面对疾病, 树立与疾病长期做斗争的信心和准备。

1.2.2. 2 认知干预。

干预者向患者讲解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ESRD) 的相关医学知识、血液透析的原理、流程,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进展, 明确而肯定地告诉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只要积极配合治疗, 规律透析, 合理饮食, 就能有效地延长生命;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 3 情绪干预。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状态,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出现其他并发症。通过与患者沟通, 找出患者精神障碍的诱因因势利导, 如经济压力较大的患者, 可以让患者了解医保、新农合政策以及社会资助;担心家庭负担的患者, 可通过与家属交流, 让家庭提供支持, 与乡村政府沟通, 让政府提供支持, 让其认识到在家庭和社会上的价值;对透析过程恐惧者, 告诉他们其他患者的感受。

1.2.2. 4 行为干预。

通过定期举办肾友会, 病友们相互交流, 分享治疗成功的经验, 起到鼓励和表率作用;并请肾病方面相关专家到场进行血透相关知识讲座、心理专家讲解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调节心情, 使患者能够了解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1.2.2. 5 家庭社会干预。

家庭社会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 患者家人、亲戚及社会的支持对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外, 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也必不可少, 可通过家访、短信调查、节日慰问等方式, 让患者感觉到全社会都在关心他, 让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1.3 评价方法

患者血液净化第1天进行抑郁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 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护理干预6周后再次评价SDS和SAS。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血液净化前SDS、SAS差异无显著性 (P>0.05) 。2组患者12周后抑郁、焦虑评分均较入院时减少, 其中干预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 , 对照组前后无显著差异 (P>0.05) ,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1、表2。结果提示透析前全面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3.1 肾功能衰竭不仅对患者本身是严重的打击, 对家庭和社会也是严重的负担,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高昂的医疗费用、长期的治疗、对自身工作生活的影响, 均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状态。许多研究表明, 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问题[3], 抑郁焦虑状态反过来加重肾功能衰竭病情,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透析前患者表现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为头晕、头昏、纳差、呕吐等, 容易对血液透析产生紧张、顾虑、恐惧。国内不少研究证实, 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4]。本组研究显示, 干预组护理干预治疗后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从整体护理入手, 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从患者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的机制、流程、并发症的处理, 以及资深患者介绍成功血液透析经验, 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政府人员关心患者生活起居, 解决实际困难, 使患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透析前护理干预要突出干预过程针对性、个体化。每个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 有的患者经济条件差、有的患者家属关心不够, 有的患者心理素质差, 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 往往能获得患者更大程度上的依从[5]。同时患者家属和患者接触时间最长, 帮助最大, 要发挥家属的督促、指导作用,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战胜困难。

3.3 进入21世纪, 随着护理技术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 全面护理治疗受到更多的重视, 从常规专科护理逐渐过渡到整体护理。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也要改变护理模式, 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才能适应新的护理要求。对于血液透析患者, 可制定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及全面护理干预措施, 并有针对性进行实施及效果评价, 从而减少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提高血液透析的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eber M S.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J].Am J Nurs, 1995, 95 (4) :34.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35-42.

[3]张敏, 朱庆兰, 徐丽娟, 等.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8) :39-40.

[4]王新歌, 樊少磊, 韩晗.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3) :207-209.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我院的114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57例, 其中男35例, 女22例。年龄18~74岁, 平均 (49.30±5.56) 岁, 大专以上学历41例;对照组57例, 其中男32例, 女25例。年龄18~75岁, 平均 (50.23±6.14) 岁, 大专以上学历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学历、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1.2.1 实验组

对实验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 工作组人员由一名专业心理辅导人员, 4名护士及在血透室工作经验丰富的主任和护师各一位组成。工作组成员对患者才去有计划有步骤的干预, 具体方法为: (1) 热情友好对待患者和其亲属:在患者进行血透治疗时, 由心理辅导师牵头, 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采用拉家常、聊兴趣等方法方式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 减轻画着的压力, 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 (2)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 工作人员应耐心、细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疾病具体情况, 介绍详细治疗方法, 让患者从心里接受血透治疗。 (3)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 对其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准确并且他独有好地解答, 并根据患者所提问题制定更加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帮助患者减缓不安情绪。 (4) 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专业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注意事项等。 (5) 借用社会的力量, 家庭, 亲友的爱与关怀是患者精神支柱, 而社会的爱更能让患者感到温暖, , 应积极组织可行的社会关怀活动。

1.2.2 对照组

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两组都进行5个月观察。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 计算SAS得分, 50分以上评为焦虑, 评分越高, 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使用SPSS 16.0数据包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SAS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前的SAS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之后实验组SAS评分明显下降 (P<0.05) , 但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不能被根治的疾病, 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据报道进行该种治疗的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0%。但由于各种因素,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焦虑的情绪反应。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威胁或危险的情景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等负面情绪状态。有资料表明, 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其抑郁、焦虑及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是“整个人的生命价值”, 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护理过程中, 将护理服务工作与患者的需求紧密连接, 要强调“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思想, 一切以患者的需求为需求, 以患者的问题为问题, 给予患者最大的关怀和爱护, 提供高质量的治疗和服务, 在治疗过程中, 要细心、耐心, 理解和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思想状态和行为, 并且向他们讲解有关健康、疾病的科学知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对待疾病的态度,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条件之一,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从各方面为患者着想, 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1,2,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进行人文关怀干预后, SAS评分显著低于未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人文关怀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效果。原因在于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经过护士的精心照料, 他们与护士之间已经不是纯粹的医护关系, 而早已超越了这种关系, 甚至成为了朋友。这样的话就为患者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 这样患者就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 其焦虑状态也会的到很大的缓解。其次, 我们的医护人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找寻自身问题并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今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还可以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 在医务人员、患者, 患者家属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总之, 人文关怀护理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起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效果, 尽管不能彻底根治疾病, 蛋壳以提高他们的生活热情和生活质量。使其尽早回到正常生活中去。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 对照组做常规处理。比较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数据。结果 在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5个月后, 实验组SAS评分显著下降 (P<0.01) , 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人文关怀,护理,焦虑

参考文献

[1]何美娟, 王色丹, 陆桂荣.牙愈人文馆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2) :57.

[2]黄华英, 吴卫娟, 刘翠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1) :199.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7

关键词:心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

目前,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益增多, 临床上对此病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肾移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肾移植因为涉及器官移植的医学理论问题, 国家对开展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的要求更加严格, 移植肾源减少等问题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腹膜透析由于家庭环境要求, 技术水平的要求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 使腹膜透析的发展遭遇瓶颈, 而血液透析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但高额的透析费用, 透析穿刺的疼痛等因素均严重影响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本调查旨在通过综合心理干预, 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至2011年我院血透室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 对照组50例, 干预组男28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49.1±8.8) 岁, 对照组男24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47.4±9.1) 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经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 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 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 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 (第5, 9, 13, 17, 19) , 是用正性词陈述的, 按4~1顺序反向计分,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 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 就得到标准分。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1.4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见表。干预前两组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明显下降, 但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改善更加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综合心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 包括上下机的护理, 内瘘的护理, 饮食管理等, 干预组除以上措施外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2.1 心理及认知干预:

与患者亲切交谈, 了解病情及心理动态。向患者介绍透析原理, 首次透析患者向其介绍透析环境, 深静脉置管的配合, 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对患者耐心细致, 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2.2 提高患者调节心理的能力:

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安慰,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 注意劳逸结合,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运用放松训练, 音乐疗法等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2.3 强化家庭成员的支持:

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照顾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家人最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性格, 生活习惯等, 所提供的支持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2.4 重视护患沟通中非语言行为的作用:

护士的言谈举止, 表情姿态无不体现了护士的风采。在沟通过程中, 给患者坦诚的微笑, 因为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1]。微笑也可以让患者放松心情, 更好地配合治疗。

2.5

介绍心理状态好, 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抗病明星”与其交流, 请明星讲述其与疾病抗争的经历和经验, 使其获得巨大的心理支持和情感鼓励, 使其看到未来和希望。

2.6 鼓励患者参加体能锻炼和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鼓励患者逐步恢复工作。

一方面能增强体质, 另一方面能让患者感到自己被家庭和社会所需, 体现自我价值。

2.7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如动静脉内瘘的自我保护, 每日检查内瘘有无震颤, 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深静脉置管后局部勿湿水, 妥善固定勿牵拉;饮食的管理, 给予低钾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 根据病情限制水的摄入;告知其电解质异常的典型表现等, 使其健全抗病知识。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病程迁延, 需定期至医院透析, 每周2~3次, 每次4~5h, 并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肾性骨病, 失衡综合征, 肌肉痉挛等并发症, 且经济负担较重, 从而导致一系列异常心理, 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而这些因素易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 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 对医护人员和家属的依赖性增加, 影响其社会回归。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 护士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而不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已得到遍认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2]。

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 穿刺的疼痛以及各种并发症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而不良的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活动紊乱,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 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3]。护患沟通中, 要对患者的信念及非语言信息及时作出反应, 这样不仅能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 满足患者的需要, 而且使其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 从而加深了护患关系[4]。掌握沟通技巧, 进一步确认“以人为本”的信念, 达到护患共鸣, 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合心理干预使护士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提高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和职业自豪感, 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求知欲望, 是患者行为回到良性轨道上来, 使其能够做到回归社会, 体现个人价值, 实现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李鸣杲, 金魁和.医学心理学[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 1987:270.

[2]吴佳薇, 苏雅云.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 :75.

[3]陈凌, 杜丽平.不良情绪对脑血管患者的影响护理[J].首都医学2010, 1 (下) :29.

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 篇8

关键词:黛力新,心理干预,血液透析,焦虑,抑郁,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最为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其体力、精神和经济等诸多方面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因此, 此类人群也是情绪障碍性疾病的高发人群, 统计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抑郁状态的几率高达20~71%,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目前有关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机制研究尚不成熟[1], 临床治疗手段有限, 本研究入选近年来就诊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且发生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 给予抗抑郁药物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6 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 例。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5 例和对照组45 例。 观察组中男31 例, 女24例;年龄41.8±12.7 岁;血液透析频次2.3±0.6 次/w, 血液透析时间4.5±0.4h/次。 对照组中男29 例, 女16 例;年龄42.8±12.8岁;血液透析频次2.4±0.7 次/w;血液透析时间4.4±0.9h/次。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诊断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的相关诊断标准, 血肌酐高于442umol/L, 肌酐清除率低于10%; (2) 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且为其首要选择治疗方法; (3) 现有透析治疗时间超过6 个月; (4) 年龄18~75 岁; (5) 患者均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评价, SDS共计20 题, 初始累积得分×1.25 为标准评分, 其中评分>50 为有抑郁情绪倾向, 抑郁阳性;评分>53 表明有抑郁症状, 需要加以治疗;SAS共计20 题, 初始累积得分×1.25 为标准评分, 其中评分>50 表明有焦虑情绪倾向, 焦虑阳性;评分>53 表明有焦虑症状, 需要接受治疗。

1.2.2 排除标准 (1) 伴有严重的心、 脑、 肺、 肝等器质性病变; (2) 恶性肿瘤患者; (3) 合并有精神性疾病, 或不能表达个人意愿的其他疾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黛力新口服抗抑郁治疗, 给予黛力新1 片, 2 次/d, 早午餐前口服, 治疗时间维持2w后减量为1 片/次, 1 次/d, 早餐前口服, 治疗继续持续4w。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与心理干预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2,3]: (1) 让患者正视疾病, 建立自信, 产生积极的生命期望, 把握患者的个体化特征, 根据不同的需要程度提供适当的疾病信息, 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正确对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让患者大胆面对现实, 建立与其斗争的信心; (2)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耐心地为患者讲解疾病发展和转归, 血液透析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实现生活方式转化的顺应性, 以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实现个体化指导, 让患者坚定生活信心; (3) 采用疏导方法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耐心倾听患者述说病情, 尊重患者, 鼓励患者诉说情绪障碍的原因, 热情开导患者; (4)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积极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允许患者继续工作, 发挥专业特长, 一方面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让患者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实现个人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价,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评价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除对照组SAS评分外,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组间比较, 观察组SDS和SAS评分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需要依赖长期的透析治疗维持生命, 患者病程中易出现诸多心脑肺等器官严重并发症及多种躯体症状, 且其治疗疗效欠佳、预后不良, 加之高额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困扰、负担等诸多因素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其早期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严重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而且当这些情绪精神障碍持久性存在时就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精神性疾病, 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倾向[4~6]。 因此, 缓解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能够使得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 维持正常生活,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黛力新为新型三环类抗焦虑和抑郁合剂, 其中二盐酸三氟噻吨有助于多巴胺的合成, 促进其释放, 增加突触间隙含量;四甲蒽丙胺抑制其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含量, 二者存在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 有利于调节中枢神经功能, 减少抗胆碱能和椎体外系症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充分发挥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7]。单纯应用药物进行抗抑郁和焦虑治疗, 效果往往不能够达到最优, 且不良反应较多, 患者依从性较差。 临床有报道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情感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 能够达到突出的治疗效果[8,9]。 但是, 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两者联合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报道极为少见。

为了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血液透析后抑郁、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性, 本研究入选近年来于我院就诊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且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黛力新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价, 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显示, 观察组SDS和SAS评分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总之, 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静, 曹成琦, 王丽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及其与自我效能肯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5) :313-315.

[2]姚晓梅.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7) :190-191.

[3]韩惠平, 张瑞玲, 李宏.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4, 12 (33) :3115-3116.

[4]石明.黛力新治疗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 2014, 34 (3) :222-223.

[5]姜惠芳, 张月.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0, 21 (13) :102-103.

[6]陈勇军, 石伟, 许莹, 等.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 (7) :600-602.

[7]向琴.心理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 (32) :6-7.

[8]陈俊明, 吴培林, 徐子欣, 等.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 (1) :102-103.

上一篇:材料物理性能下一篇:污染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