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2024-09-18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精选10篇)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1

目前临床上导致尿毒症发生的情况很多, 而血液透析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伴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 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 而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为常见,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血液管理通过体外的循环使用吸附装置清除透析过程中难以清除的大分子物质, 使血液得到净化[1]。我院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 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患者124例, 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26例, 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 (67.43±5.45) 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8例, 高血压性肾病患者12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 梗阻性肾病患者8例, 系统性狼疮性肾病患者3例, 慢性血管炎患者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 女性患者22例, 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 (67.87±5.61) 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6例, 高血压性肾病患者14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 梗阻性肾病患者8例, 系统性狼疮性肾病患者2例, 慢性血管炎患者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进行心理护理, 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等手段向患者讲述治疗的原则、目的及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及不良心理压力。其次, 做好治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处理, 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预防感染出现, 预冲要排尽灌流器与透析器中的空气, 管路的接口应消毒到位并紧密连接, 避免空气栓塞。第三, 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参数变化情况, 对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于有低血压倾向患者应减慢血流量, 降低出水速度, 采用头低脚高位并立即吸氧,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治疗前应保证足够能量摄入, 部分可在治疗前停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对于高敏体质的患者可预冲前给予地塞米松静冲, 同时观察是否有过敏前兆出现, 一旦出现及时处理;治疗前评估血管通路, 对于通路不满意的要及时处理, 注意患者凝血情况、血小板的变化, 对于有高凝状态或者非血管通路等情况应采用肝素预冲;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积极的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肝素的用量[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同时对患者从临床护理服务、医疗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 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6.4589, P=0.011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6.6429, P=0.010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的时间越长其并发症就越多, 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且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而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引发皮肤瘙痒, 因此目前临床上常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应进行技术上的革新, 以适应新的治疗方案中存在并发症等风险应对措施, 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凝血障碍、低血压、低血糖等, 造成患者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因素是预冲的不充分, 透析器和灌流器中有空气残留, 而且未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并调整肝素的用量, 我们在护理中加强了针对性的评估, 采用个性化的预冲措施, 将灌流器与透析器中的气体尽量排除, 让灌流器内的吸附颗粒膜进行充分的肝素化, 同时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的用量[4]。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合并疾病较多, 一般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因此对患者应避免低血糖发生, 要了解患者的饮食、服药血压等情况, 对患者的治疗的饮食情况进行指导, 保证能量的摄入。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中, 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中, 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红武.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PTH变化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08, 15 (6) :37-38.

[2]李淑艳, 黄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1) :3973-3975.

[3]罗杏英, 李杰, 郭焕开.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急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5) :73-74.

[4]孟秀云, 陈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评估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13) :1527-1529.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2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农药中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62-01

血液灌流(HP)主要是借助体外循环,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器的灌流器[].采用吸附剂清除体内外源性毒物以净化血液。有机磷农药为有机磷脂化合物,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迅速吸收或通过皮肤较慢中毒。口服中毒可在10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经表皮吸收的急性中毒,大多在2-6小时后出现症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除清除毒物、解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近几年来应用血液透析(HD)加血液灌流(HP)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取得显著成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农药中毒患者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23岁至67岁,平均41岁。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8次,其中8例百草枯1例因为病情危重自动出院,6例痊愈,1例死亡。重度中毒患者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3-5次,轻者一次即可。20例采用治愈出院,成功率90%。

1.2治疗前的护理

1.2.1在我科收治的口服中毒患者均在急救室根据不同情况洗胃、建立静脉通路。经皮肤吸收的患者给予清洗。进入科室后根据不同农药给以药物解毒、导泻、催吐、利尿、吸氧,补液,必要时给以辅助呼吸、升压药物等措施,为HD+HP提供条件。

1.2.2用物准备:透析器、灌流器、透析管、血液透析导管及附件、静脉切开包、0.9%生理盐水6瓶、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和其他常规用物等。

1.2.3预充:先用500毫升生理盐水将透析器及管路中的空气冲净,然后用连接管连接灌流器,用3瓶每瓶加入15-20毫克肝素的生理盐水以100-150毫升/分的流量预充灌流器,在预充的过程中用手轻拍或带橡胶头的叩诊锤轻轻敲打灌流器的静脉端,尽量将灌流器中的空气排尽,冲洗时间不少于20min,在预充过程中观察有无碳粒,如有就禁用。在预充倒第5瓶加入100毫克肝素生理盐水时留有250毫升,进行巡管20分钟,然后将第6瓶无肝素的生理盐水预冲。灌流器的预充很重要。

1.2.4对于烦躁、昏迷、抽搐的患者应该使用适当的约束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1.2.5血管通路的建立:在我科收治的患者22例是使用临时静脉导管,采取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成功的静脉通路建立是这种治疗的保障。皆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1.3治疗中的护理:

1.3.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应争取时间,尽早HP可取的满意效果,一般服毒后6-8小时为宜。研究发现[2],中毒早期,毒物刚进入血液时有一高峰浓度,此时进行治疗,能够大量的清除毒物,因此效果也最好。迅速建立血管通路,立即开始HD+HP。在透析及灌流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血压低时应将血流量降至100毫升/分,静脉推入60-100毫升50%葡萄糖或其他扩容液体,流速不宜太快,因为流速越快吸附率越低[3]。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1.3.2在治疗中严密观察透析管路有无打折、脱出,连接处有无连接好,透析器及灌流器是否有堵塞,堵塞与血流量、肝素量、环境温度等相关。如果静脉压、跨膜压增高,透析管静脉壶变硬,可以确定透析器、灌流器堵塞。我科在2012年根据患者的情况在使用1支低分子肝素的情况下持续追加15-20毫克的普通肝素(患者无出血倾向的情况下使用),未出现灌流器堵塞。

1.3.3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机器运转情况,有异常要及时处理。而且大部分患者无需脱水。在治疗开始时血流量100毫升/分,然后将流量逐渐加至150-200毫升/分。防止引血过快造成低血压等不适发生。

1.3.4灌流综合征:个别患者在使用灌流器时出现寒战、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给予地米5-10毫克静脉推注或者异丙嗪肌肉注射,严重者停止血液灌流。

1.4治疗后的护理:

1.4.1交代患者或家属临时导管的注意事项,要避免在导管处用力过猛及强拉,避免导管脱出或打折,且导管只是用于血液透析,不能用于输液或测中心静脉压等。

1.4.2直接穿刺的患者,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在透析结束后3-4小时方可去除纱布,并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及肿胀。

1.4.3心理护理:患者中毒如是在喷洒过程中造成,应交代患者应顺风喷洒,而不是逆风。误服者应告诉患者及家属农药应放置安全地方。而大部分患者是自服,待患者清醒后医护人员给予耐心、细致的开导给予同情和关心,不应该歧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家庭社会问题,以乐观、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怀[4]。

2 结果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22次,其中8例百草枯1例因为病情危重自动出院,6例痊愈,1例死亡。重度中毒患者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3-5次,輕者一次即可。22例均采用此方法治愈出院,成功率90%。

3讨论

血液灌流器是通过表面吸附,将血液中的毒物吸附在碳粒表面,以达到清除毒物的作用。血液透析是清除血液中低分子物质。患者中毒后及时地运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清除毒物,治疗效果比单纯使用血液透析或常规内科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病情不易反复,提高中毒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使用此法治疗过程中灌流器的预充非常重要,尽可能排净灌流器内的空气,以免灌流器堵塞。

参考文献

[1] 贾艳红,王爽,紫晓.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护理[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06(05):472-473。

[2] 曾春兰.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03(04):82-83.

[3].李春荫,周红军,古满利.等.血液灌流中抗凝方法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2005,4(12):684.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3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 但治疗期间常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营养不良、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 主要由于中分子物质所致。血液灌流可通过吸附原理清除体内中分子物质, 与血液透析联用, 可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观察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 符合《内科学》中关于肾病尿毒症期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25~64岁, 平均年龄为 (42.36±8.12) 岁;透析时间6~75个月, 平均透析时间为 (38.12±7.26) 个月;原发疾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9例、梗阻性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7例, 多囊肾3例。

所有患者均出现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等中分子中毒症状, 同时排除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肝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急性心力衰竭、中风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双腔置管, 将树脂灌流器垂直固定于支架上, 位于患者心房水平上方约20cm, 动脉端朝下, 接通动静脉管路[2]。首先采用500m L 5%葡萄糖注射液灌注管路, 之后采用含60mg肝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500m L冲洗, 冲洗速度为200m L/min。同时轻拍灌流器, 以促进空气排出, 使吸附剂膨胀, 液体在灌流器内分布均匀[3]。循环灌注20min后, 于灌流器静脉端串联透析器, 再采用含40mg肝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 L单向冲洗管路。上机后肝素首剂量为0.5~1mg/kg, 之后每小时追加肝素8~10mg, 并根据具体情况增减[4]。上机后血流量维持在为200~250m L/min, 透析液流量为500m L/min。灌流2h, 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 继续进行血液透析3h。总治疗时间为5h[5]。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中小分子物质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 治疗后患者BUN、Cr、β2-MG、PTH等指标明显降低,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电解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2。

3 讨论

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患者体内毒性物质大量积聚而产生尿毒症症状, 引起代谢紊乱、多系统功能失调。按照毒性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分为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以BUN、Cr、尿酸为代表, 中分子物质以β2-MG、PTH为代表, 大分子物质以终末期糖基化产物等为代表。此阶段需要采取血液净化技术以维持患者生命。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β2-MG相对分子质量为11800道尔顿, 是体内中分子物质的代表之一, 主要经肾脏排泄。肾病发展至尿毒症时, 由于肾功能大大减退, 导致β2-MG因排泄减少而在体内大量蓄积, 加之维持性血液透析、炎症细胞因子刺激、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等因素的影响, 又导致其产生增多, 如无法及时清除, β2-MG可在机体各组织沉积, 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透析关淀粉样变, 表现为腕管综合征、破坏性骨关节病、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等。PTH相对分子质量为9500道尔顿, 可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骨骼、皮肤、心血管等造成严重损害。中分子物质在体内的潴留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给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

血液透析可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小分子毒素, 而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不佳。血液灌流借助体外循环, 将血液通过固态吸附剂以去除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但单纯血液灌流不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 彻底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各相对分子质量的毒素, 改善临床症状, 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血液净化方案。

本研究发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法可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灌流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 改善尿毒症综合征症状, 同时对电解质水平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50.

[2]梁碧琴, 朱征西, 陆绍强,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30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6) :2671-2673.

[3]骆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患者炎症因子、瘦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 :103-105.

[4]陈锦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2) :38-39.

[5]蒋在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48例尿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22) :3459-3461.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4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9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6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42~68岁,平均53.3±8.6岁;维持血液透析13~108个月,平均75.5±16.3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性肾病12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痛风性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2例。将58例患者分成2组:HD+HP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单纯HD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血管通路均为动静脉内瘘,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小时,透析液流速均为500ml /min,血液流速为200~250ml /min,透析充分性Kt /v>1.2。HD+HP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每周2次,HD+HP治疗1次。单纯HD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每周3次。疗程8周。

1.3 皮肤瘙痒评分

参考Mettang提出的评分方法[2],按皮肤瘙痒程度、分布、频率和睡眠干扰情况,采用双盲设计,每天针对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无需搔抓为1分,需要搔抓但无破皮为2分,搔抓后持续不能缓解为3分,有破皮为4分,出现烦躁不安者为5分;单个部位为1分,多个分散部位为2分,全身瘙痒为3分,短时发作4次(每次<10min)或每长时间发作1次(>10min)为1分,最高5分。最高可能得分为:(5+3+5)×2 = 26分。对夜间睡眠干扰评分:因皮肤瘙痒苏醒1次为2分,最多14分。24小时最高总得分为:26+14 = 40分。

2 讨论

MHD患者随着存活时间延长,皮肤瘙痒发病率明显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大中分子毒性物质的蓄积,导致周围神经发生病变;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③血液钙离子浓度过高,低钠血症;④肝素、软化透析管路的增塑剂以及消毒剂环氧乙烷等;⑤其他,如贫血等[3]。PTH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属于中分子物质,不易被HD清除。在尿毒症患者体内大量聚集,同其他中分子物质(如β2-微球蛋白)一样对周围神经可产生毒性作用,多数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结果[4、5]。

血液透析是清除肾脏毒素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对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中、大分子的清除不够理想,导致中、大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出现皮肤瘙痒,究其原因,可能与常规透析器自身的孔径大小有关[6]。而血液灌流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血液净化方法,血液通过体外循环方式引进装有固态吸附剂的容器里,清除、吸附一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性产物,如甲状旁腺激素、酚类、吲哚以及肽类等,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3 护理

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各个连接处接头管理,防止空气栓塞,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保证血流量充足,保证血液灌流的效果;进行预冲排气时一定保证充分湿透树脂粒,不能塞住灌流器,以免出现凝血,影响吸附功能。

3.2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发生凝血倾向,应密切观察灌流器、透析器的液体颜色、静脉压、静脉壶液面的变化,滤网是否存在堵塞现象;观察透析器灌流量,动-静脉压等是否正常运转,如观察到透析器或灌流器内血液颜色加深,体外循环阻力增大,跨膜压与静脉压增大较快,提示灌流器内阻力增加,有凝血倾向,应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 主编. 血液净化学(第2版).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6-27.

[2] uti-Magnus C, Mikus G, Alscher DM, et a1. Naltrexone does not relieve uremic pruritus: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J AM Soc Nephrol, 2000, 11: 514-519.

[3] 邱鲁宁, 孙秀立.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 临床肾脏病杂志,2008, 8(2): 72.

[4] 段晓峰, 王开颜, 刘蕙兰. 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血液净化, 2003,2(12): 669-672

[5] London GM, Marry C, Marchais SJ, et a1. Arterial calcifi-cations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 AM Soc Nephrol, 2004, 15: 1943-1951.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蘑菇中毒患者,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4~78岁, 其中4~14岁20例, 15~50岁50例, 50岁以上30例;轻度中毒25例, 中度中毒65例, 重度中毒10例。临床表现为: (1) 循环系统:心悸、心律失常、胸闷、乏力、心跳停搏; (2)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肝功能损害等; (3)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谵妄、意识障碍、昏迷等; (4) 呼吸系统:气急、气促、呼吸困难、ARDS等; (5) 泌尿系统:急性肾功能衰竭; (6) 其他方面:面部肿胀、疼痛、溶血、血液系统变化等。80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 选取同期常规治疗的20例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中毒时间、中毒程度等方面无显著的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导泻、解毒以及保肝、护肾等, 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 (或者温开水、生理盐水) 反复洗胃, 服用活性炭和硫酸镁导泻, 清除未吸收毒素, 同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巯基丙磺酸钠 (对无明显过敏反应者) 实施肌注解毒, 用量为0.125 g, 2次/d持续用药3~10 d, 再以1.2 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入250 m1生理盐水中实施静脉滴注, 1次/d, 持续使用3~10 d。

1.2.2 治疗组

给予血液透析 (HD) 和血液灌流 (HP) 治疗, 先用2000 m L肝素理盐水对炭肾、透析器等进行预冲防止凝血, 然后对患者实施动、静脉穿刺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灌流器采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A-230型血液灌流器, 选用普通血路管道, 透析器为聚砜膜 (面积为1.2~1.5) , 血透机为东丽-8000型;HP操作过程与HD类似, 但灌流器要装在透析器之前并垂直固定在与心脏水平位置[2]将动脉端向下静脉端向上, 血流速度逐渐提升到150~250ml/min;肝素使用总量0.6~1.2 mg/kg, 有出血倾向者应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 患者接受HD联合HP治疗1~3次。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AST (血天冬氨酸转氨酶) 、SCr (血肌酐) 、ALT (丙氨酸转氨酶) 、CK (肌酸激酶) 、BUN (血尿素氮) 等[3]。

1.4 疗效标准

痊愈:消化、神经系统症状消失, 心肌酶及肝、肾等功能恢复;显著:消化、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 心肌酶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超过80%;好转:心肌酶以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下降在30%~80%之间;无效:症状没有改善, 相关指标下降低于30%或死亡。显著率=治愈率+显著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分析, 计数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例患者实施相关治疗后死亡4例, 死亡率为4%, 主要致死原因为治疗不及时, 见如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注:治疗组AST、CK-MB、SCr、ALT、CK、BUN水平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P<0.01或P<0.05)

3 讨论

血液灌流是借助体外循环利用灌流器及吸附剂将血液中内源性毒素通过吸附作用排出[4], 排出毒素包括脂溶性、分子量大、容易和蛋白结合的毒素, 但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等方面有所欠缺。血液透析主要以溶质弥散的方式来清除毒素, 包括一些水溶性、不与蛋白或结合像血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有毒物质, 同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对一些中分子、大分子量有毒物质清除能力不足, 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可优势互补。毒蘑菇中毒素主要为毒蕈碱以及一些溶血毒素、神经毒素等, 多含有数个氨基酸多肽, 主要是一些中分子物质, 通过吸附作用将其清除, 而一些小分子毒物的清除和水电解质、酸碱的调节则交给血液透析完成[5]。

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救治蘑菇中毒方面临床疗效可靠、快速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佩, 刘运明, 郑艳,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毒蕈中毒致多脏器损害7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3 (3) :400.

[2]马金荣, 李培新, 陈立新, 等.血液净化联合中医药救治毒蘑菇中毒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 12 (3) :164-164.

[3]翁桂蓉.血液灌流救治毒蕈中毒57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 24 (6) :368.

[4]聂川, 李政文, 吕黄勇, 等.血液灌流救治39例蘑菇中毒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 2010, 20 (7) :736-737.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中男30例, 女23例, 年龄35~6 (37.57±5.38) 岁;病程2~6 (3.64±1.02) 年;血红蛋白75.1±6.7g/L, 红细胞压积0.22±0.06L/L;伴顽固性皮肤瘙痒38例, 高血压49例。对照组中男31例, 女22例, 年龄34~61 (36.48±6.22) 岁;病程3~6 (3.82±1.43) 年;血红蛋白75.2±5.5g/L, 红细胞压积0.23±0.04L/L;伴有顽固性皮肤瘙痒36例, 高血压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

观察组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灌流器为廊坊市爱尔血液净化器材厂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树脂吸附柱 (规格型号ZX ̄100) ,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灌注灌流器、透析器、管道, 20mg肝素生理盐水1500ml冲洗, 200ml/min进行冲洗, 闭路循环20min。采取全身肝素化, 首次剂量为0.8mg/kg, 追加剂量为10mg, 灌流、透析2h, 饱和后取下灌流器, 继续透析2h。2次/w, 治疗3个月。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机为金宝AK95, 透析器为F6, 血流量200~250ml/min, 透析液流量500ml/min, 每次治疗4h。3次/w, 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皮肤瘙痒情况、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使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和各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血红蛋白变化、红细胞压积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尿毒症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疗, 然而, 对于一些皮肤瘙痒及高血压患者, 单纯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有研究显示, 患者病死率和血液中中分子物质有密切联系, 中分子物质越多, 患者皮肤瘙痒越严重, 病死率越高[3]。中分子物质会抑制红细胞的生产, 引起贫血[4]。单纯血液透析主要是清除小分子物质和少量中分子物质, 而血液灌流可以清除大部分的中分子。研究表明, 单纯的血液透析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较低, 难以保障患者健康。血液灌流通过血液体外循环, 以物理吸附的形式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降低中分子物质含量, 弥补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 患者在皮肤瘙痒、血红蛋白变化、红细胞压积变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106例尿毒症患者,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和各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血红蛋白变化、红细胞压积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伍绮剑.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5) :688-689.

[2]李强, 苗世敏, 林荣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46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8) :195-196.

[3]李保华, 胡长江, 连军松,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 (5) :472-474.

[4]张明霞, 刘珊, 刘伦志,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6例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42 (20) :2405-2407.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发肾性贫血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稳定透析患者, 在我院接受透析3个月以上;Hb<90 g或Hct<0.27;血清铁蛋白 (SF) 低于200 ng/m L。排除标准:在3个月内接受过输血的患者;铁剂过敏患者;处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病以及肿瘤等疾病活动期的患者。按照双盲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3例, 年龄37岁~68岁, 平均年龄 (47.4±7.3) 岁, 包括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 2例多囊肾患者;研究组男20例, 女14例, 年龄37岁~67岁, 平均年龄 (47.7±7.1) 岁, 包括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 2例多囊肾患者。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治疗, 100~150 U/kg每周。

对照组:行血液透析, 透析同时为患者输入蔗糖铁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5756) , 最大剂量为10 m L/次, 2次/周, 用药10次后实行维持量, 2周注射1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树脂血液灌流 (HP) 器, 透析时将HP器与透析器串联, 开始治疗时1次/周, 8周以后每2周进行1次。同时予以患者口服叶酸、维生素B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在疗程结束后, 记录2组患者的Hb、Hct、CRP、PTH四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Hb、Hct、CRP和PTH四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肾性贫血的发生主要与肾单位毁损,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出现绝对或相对不足有关。肾单位毁损, EPO出现匮乏现象后, 对机体内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均会产生一定的障碍[1]。但也有研究显示, 有一些肾衰患者EPO血浆浓度并不会出现降低现象, 有时还会出现升高现象, 分析认为与EPO清除率下降存在一定的联系[2]。临床上, 多以补充铁剂的方法来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 但并未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这也表明在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抗造血机能的物质[3,4]。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Hb和Hct水平分别升高至 (114.2±14.2) g/L、 (0.4±0.1)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可见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更好地纠正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同时, 研究组患者的CRP和PTH水平在治疗后分别降低至 (7.9±5.4) mg/L、 (191.8±41.7) ng/L, 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可见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还能够有效提升CRP和PTH的清除率, 进一步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CRP作为能够敏感反映体内微炎症状态的指标, 其显著降低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能够更好地清除患者体内存在的炎症递质, 降低其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5]。PTH属于中分子毒素, 与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联系,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更好地清除PTH, 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6]。

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发超.血液灌流在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J].重庆医学, 2012, 41 (17) :1753-1755.

[2]郑文博, 刘吉国, 晏佳,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 2012, 40 (5) :573-575.

[3]杨雪莲, 马云伶, 郝峥,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 16 (8) :725-726.

[4]金玫萍, 徐树人, 朱纯,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 14 (4) :222-225.

[5]钱进.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治疗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13, 34 (9) :1393-1396.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 男10例, 女5例, 年龄25~80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 高血压肾病3例, 糖尿病肾病2例, 梗阻性肾病1例, 多囊肾1例。均符合尿毒症脑病诊断, 并排除脑血管病变, 既往无精神病病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发作时表现为精神错乱、胡言乱语、行为异常、幻觉、幻听8例;癫痫样发作4例;嗜睡、昏迷3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内科治疗, 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 静脉铁剂补充纠正贫血, 控制血压, 营养支持, 对症给予调节神经药物, 抗感染对症治疗。本组均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15例患者均为内瘘建立血管通路, 透析机使用的是德国产贝朗47180型, 透析器使用的是贝朗LO PS15, 透析膜为聚砜膜, 透析液为碳酸氢盐, 肝素钠抗凝首剂0.3~0.5 mg/kg, 追加5~10 mg/h, 有出血倾向者用低分子肝素钙60~80μ/kg, 血流量200~240 ml/min, 透析液量500 ml/min, 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 治疗2 h后, 去掉灌流器, 继续血液透析2 h, 共治疗4 h。

2 结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次者2例, 治疗3次者6例, 治疗4次者7例, 治疗后神经精神症状消失, 一般状态改善, 血压控制良好, 皮肤瘙痒症状缓解。

3 讨论

尿毒症脑病是急慢性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 它是一组神经系统症状, 属于代谢性疾病范畴。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质量。它的临床表现复杂, 主要有三方面表现:精神功能异常、神经紊乱、运动异常。尿毒症脑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 包括贫血, 糖代谢受损, 营养的活性氧簇, 减少的精神社会的适应性等。研究显示: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及内分泌紊乱可以使氨基酸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转移发生改变, 导致神经系统症状[1]。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提示, 尿毒症患者体内如甲状旁腺激素 (PTH) 、β2-MG等中大分子毒素与尿毒症脑病发生有关, 它可降低Na、K-ATP酶活性, 造成能量代谢障碍, 离子转运异常, 导致神经突触功能受损, 抑制干扰神经传导, 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血液透析只能以弥散方式清除小分子毒素如肌酐、尿素氮等物质, 而血液灌流是利用灌流器活性炭吸附剂对中大分子毒素的吸附, 特点是吸附容量大, 吸附速率快。两者联合可以形成互补作用, 彻底有效的清除体内小、中大分子毒素, 改善水电平衡, 从而改善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 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对15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的诊治, 今后对尿毒症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尽早规律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透析2次/w, 血液灌流1次/w) ;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及贫血的改善;规律检测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尿毒症脑病并发症的出现。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 (HP) 联合血液透析 (HD) 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对15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行基础内科治疗上, 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经HP联合HD治疗后, 15例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 HP联合HD作用互补, 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 改善患者体内水电平衡, 从而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 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尿毒症脑病,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参考文献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9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65-02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终末期肾衰竭,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 持续性的皮肤瘙痒容易致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指出,应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疗法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本研究选取15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疗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3月,共计15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在我院就诊,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 对照组中,男性55例,女性20例,年龄为35~63岁,平均年龄为(47.5+2.4)岁,患者的病程为2 ~12个月,平均病程为(6.1+1.5)月;观察组中,男性56例,女性19例,年龄为33~65岁,平均年龄为(47.7+2.5)岁,患者的病程为3~14个月,平均病程为(6.3+1.6)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以及病程等相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由英国DE公司生产的4008-B型血液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本研究使用F6 型的透析器,透析液则使用碳酸氢盐,每次的治疗时间为4 h;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血液灌流进行临床治疗,使用由成珠海健帆的血液灌流器,隔周治疗1 次,治疗时将患者的血流速度控制为每分钟100 mL,首次使用l mg/kg的肝素进行治疗,治疗开始30min后可增加10 mg的肝素,持续4 h 后,取下所用的灌流器,并将患者的血流速度调节为每分钟250 mL,然后继续治疗4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情况[2]。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如瘙痒等完全消失或得到显著缓解;好转:患者的症状如瘙痒等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不存在任何明显变化或加重[3]。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例数为71例(94.7%),对照组则为55例(7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的β2MG和PTH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β2MG和PTH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療后,两组β2MG和PTH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在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容易出现瘙痒症状,其致病因素为尿毒素的持续刺激、透析药物中的过敏毒素的过量释放等。血液透析的原理为半透膜原理,治疗中通过渗透梯度、膜两侧溶质梯度、水压梯度等进行持续扩散对流[4],并对毒素进行清理和吸附,同时对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现象进行纠正。在临床上,血液透析对小分子毒素的清理效果较好,但是却难以清除大中分子的毒素。而血液灌流中所使用的吸附装置具有显著的广谱解毒效应,因此其吸附选择性更强,可以将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物清理干净,有着显著的净化血液的功效,但难以缓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现象[5]。综上,单用血液透析或单用血液灌流均难以实现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最佳效果。

β2MG 和PTH属于中大分子的毒素,是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主要致病因素。本研究中,观察组的β2MG 和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治疗中应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疗法的效果更佳,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赵东旭,李元春,湛红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112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5):27-28.

[2]黄涛,周忠荣.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J].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16-1717.

[3]陈勇.尿毒症性皮肤瘙痒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32-33,35.

[4]李瑜祯,曹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疗效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4,(6):668-67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性骨病患者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4~71岁,平均(47.41±5.42)岁;肾小动脉硬化3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透析时间2~11年,平均(5.51±1.62)年;透析频率2~3次,每次透析超滤量1 000~2 000 mL。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3],4 h/次,3次/周,4周为1个疗程。透析时采用普通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钠作为抗凝剂,碳酸氢盐透析液作为透析液,血流量控制在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L/min,钙离子浓度控制在1.5mmol/L。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共同治疗,先行血液灌流,2 h后进行血液透析2h,1次/周,4周为1个疗程[4]。

1.3 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恶化:治疗后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

2 结果

2.1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13.61±102.47)pg/L,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数据显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在肾性骨病治疗中起决定性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会随之增多,分解速率下降[7]。通过单纯的血液透析不能达到有效清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目的,因此多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共同治疗。

该组研究中,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临床效果确切,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13.61±102.47)pg/L,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与吴峰芬等[8]报道相符。

肾性骨病在临床中的传统治疗方法以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血液透析治疗为主,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等,但治疗效果始终不够理想[9,10,11,12]。通过该组研究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经过血液灌流治疗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全身瘙痒症状也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性骨病患者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313.61±102.47)pg/L,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有效改善肾性骨病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性骨病,血液灌流

参考文献

[1]李岩.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23.

[2]Mario MLong-term treatment with cinacalcet and conventional theapy reduces parathyroid hyperplasis in severe secondary hyperparalhyroidiam[J].Nephrol Dud Transplant,2011,12(4):982-989.

[3]左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2012,39(1):119.

[4]罗杏英.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急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6(25):443.

[5]5鞠小妍.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单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0,14(4):357.

[6]6刘俊.血液净化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13,2(3):154.

[7]许敏昭.血液灌流器串联血液透析器治疗肾性骨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57.

[8]吴峰芬.三种血液净化对血清PIH和β-2-MG的清除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3.

[9]张智敏.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透病人的肾性骨病[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4):22.

[10]刘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7(9):341.

[11]贾小军.血液透析方式对骨转运指标的影响和肾性骨病诊断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8(2):174.

上一篇:金融领域问题分析下一篇:三容水箱液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