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2024-08-17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精选10篇)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1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其正常血液透析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最基本条件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老年、肥胖、糖尿病肾病等患者越来越多,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患者可以利用的自身血管越来越少, 因此, 血管通路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带绦纶套 (cuff) 的双腔导管, 即长期导管应运而生, 为血管条件差不能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 尤其是老年心功能较差的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福音[1,2,3]。现将我们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5至2011年在我院使用长期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8例, 其中男27例, 女31例, 平均年龄 (68.6±6.9) 岁 (56~82岁) , 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1例, 高血压肾病20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 多囊肾3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梗阻性肾病各1例。

1.2 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穿刺部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穿刺静脉走行情况及有无大的斑块、狭窄等情况, 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所有插管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 使用美国Quinton或HemoSpilit (BARD) 生产的带涤纶环双腔导管, 术前设计好导管的走行和位置, 应用Seldinger置管技术操作, 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4,5], 皮下导管部分长约15cm, 带一涤纶环固定, 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处约2~3 cm, 置管后快速抽吸动静脉端, 确定通畅无阻后, 缝合切口固定留置导管于皮肤上, 导管出口处用无菌纱布覆盖, 用肝素盐水封管后待用。术后常规摄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前端位于在3、4肋间。

2 结果

58例患者54例 (93.1%) 为颈内静脉置管, 其中右侧48例, 左侧6例, 另外4例分别为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各2例。观察导管使用终点36例 (62.1%) , 其中32例 (88.9%) 退出原因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但导管功能良好, 另4例退出原因为导管感染不能控制和血流不畅各2例而拔除。导管并发症为血栓形成11例 (19.0%) 共18例次, 经尿激酶溶栓均成功, 导管内感染8例 (13.8%) , 细菌培养分别为格兰氏阳性菌5例和格兰氏阴性菌3例, 使用抗生素治疗后6例痊愈, 2例无效拔管, 3例导管皮下隧道感染经局部应用抗生素等处理后好转, 术后出血2例, 经局部缝扎控制。导管平均使用时间 (18.6±12.9) 个月 (4.5~47个月) , 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00~250 mL/min。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需要行长期导管的患者均为自身血管条件差而无法行常规内瘘者, 多为老年人, 对长期导管不熟悉, 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并且长期导管置管时间较长, 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因此, 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非常重要, 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心静脉置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最好介绍他们与已做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认识, 互相交流对置管的看法, 以消除对手术的不理解和恐惧,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签写置管知情同意书, 同时应该完善各项检查, 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手术血管彩超和胸片等。

3.2 术中应注意的事项

置管最好在手术室进行, 整个过程按照手术要求准备, 严格无菌操作,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应该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确保患者的安全。穿刺前应设计好导管的位置和走行, 为了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可能发生的空气栓塞并发症, 在拔除扩展性内套管, 沿撕脱型外套管放入长期导管时嘱患者短暂屏气2~3秒钟, 放入导管应准确迅速, 导管不能打折, 置管后快速抽吸动静脉端, 确定血流通畅无阻后固定导管, 导管皮肤出口切口不易过大, 应缝合紧密, 平时导管末端须用胶布妥善固定于胸壁上, 以防止牵拉导管时脱出。

3.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 导管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导管感染一般分为导管内感染和导管出口处皮下隧道感染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为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 并能排除过敏反应和其他明确部位的感染。后者主要表现为导管周围皮肤有红肿、压痛、分泌物等。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关健, 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 导管皮肤出口及接口处用碘伏消毒。导管使用后更换新的肝素帽进行封管, 透析结束后, 导管皮肤出口及接口处碘伏消毒, 用金霉素眼膏或百多邦软膏涂于导管皮肤出口处, 用无菌纱布覆盖、包裹并妥善固定。有出汗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局部潮湿应及时换药, 更换敷料, 同时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不要拉动双腔导管、保持隧道口清洁干燥、以免引起感染。一旦怀疑导管内感染, 应及时抽血作细菌培养, 并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使用2~3周, 输注抗生素可从留置导管的动脉或静脉端进人, 输液完毕再用肝素封管[6,7]。感染治愈标准是体温和血常规正常, 血培养阴性。若怀疑管周感染, 可在管周局部注射庆大霉素, 碘伏纱布包裹或莫匹罗星软膏外涂, 伴发热者, 需全身使用抗生素及封管, 感染严重者须拔管。 (2) 导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早期导管血流不畅常见原因为导管扭曲、导管内口贴壁或导管壁塌陷, 适当改变体位即可。必要时, 可调整导管位置改善血流。在长期使用过程, 导管引流不畅的常见原因为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鞘形成, 小血栓部分阻塞也会造成血流量不足, 若发现管道抽吸不通畅, 可选用50ml注射器高压抽吸, 同时嘱患者用力咳嗽 (切勿向内推压, 以防血栓进入血液) , 若仍不通畅, 应考虑血栓形成, 若重复确认管腔内已有血栓形成切不可强行推注, 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栓塞, 可用浓度2万~5万U/2~4mL的尿激酶生理盐水缓慢注入导管并保留30 min溶栓处理后, 均可以恢复正常血流, 经常发生者可采用连续导管内滴注尿激酶25万U/50-100ml生理盐水3~5d, 常规服用抗凝剂波立维、泰嘉、拜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预防导管栓塞的关键环节是透析结束时肝素封管的方法:先用生理盐水10~20mL将导管冲洗至无色, 再用高浓度 (50mg/4mL) 肝素盐水严格按动静脉管腔容量封管。

总之, 带涤纶环的长期导管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插管后即刻使用、血流量充足、透析间期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和可以长期使用等优点, 非常适合血管条件差不能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 尤其是老年心功能较差的尿毒症患者[1,2,3,4,5,6,7]。导管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不是血栓形成及感染, 而是透析患者并发其他疾病导致的死亡。熟练的手术技巧、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合适的封管方法对于减少长期导管的并发症和延长其使用时间至关重要。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的使用情况, 总结护理体会, 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至2011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58例留置长期导管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54例 (93.1%) , 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各2例。导管平均使用时间 (18.6±12.9) 个月 (4.5~47个月) , 观察导管使用终点36例 (62.1%) , 其中32例 (88.9%) 退出原因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但导管功能良好, 另4例分别为导管感染不能控制和血流不畅而拔除。导管并发症主要为血栓形成11例 (19.0%) 和导管感染8例 (13.8%) 。结论 带绦纶环的双腔导管非常适合血管条件差不能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 尤其是老年心功能较差的尿毒症患者, 熟练的手术技巧、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合适的封管方法对于减少长期导管的并发症和延长其使用时间至关重要。

关键词:长期导管,血液透析,护理

参考文献

[1]Shusterman NH, Kloss K, Mullen JL, et al.Successful use of double-lumen, silicon rubber catheters for permanent hemodialysis access[J].Kidney Int, 1989, 35 (3) :887-890.

[2]Bour ES, Weaver AS, Yang HC, et al.Experience with the doublelumen silicon catheter for hemodialysis access[J].Surg GynecolObstet, 1990, 171 (7) :33-36.

[3]Kailash K, Jindal C, Jean H, 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vascular access[J].AJKD, 1999, 10 (2) :S287-S332.

[4]王志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10.

[5]叶朝阳, 付文成, 戎受, 等.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4, 13 (3) :231-234.

[6]叶朝阳, 张玉强, 张黎明, 等.190例次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回顾性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 2005, 4 (3) :142-145.

[7]Bakir T, Donna C, Souheil S, et al.Bacteermia associated withtunneled dialysis catheters:Comparison of two treatmentstrategies[J].Kidney Int, 2000, 57 (5) :2151-2155.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2

李燕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退出的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 对我科30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情况及护理中的问题作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及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下,导管感染率由2.07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到0.29例次/1000导管日;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27例次/1000导管日,本组病例没有因导管血栓形成而退出的患者。结论

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及执行严格的的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制度,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延长长期留置管寿命的关键。

[关键词]导管;血液透析; 护理;退出

血液透析通路是终末期肾衰患者长期透析并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现将我科2005年1 月至2009年2月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情况及退出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84岁,平均年龄67.6±14.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4例,多囊肾1例,狼疮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置管原因有:内瘘堵塞22例、内瘘术后血流量不足4例、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4例。

1.2 材料及置管方法 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型号:14.5Fr /ch*19cm,动脉端管腔容量1.6ml,静脉管腔容量1.7ml。在局麻下经右颈内静脉插入,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或由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由导管静脉端插入导丝后改换长期留置管,皮下隧道长度及位置根据患者情况而定。1.3导管使用及退出情况

30例患者带管时间为60天~1080天,平均带管405.7±248.6天;7例因非导管因素死亡,3例肾移植后拔管,1例转外地失访,4例次因导管感染拔除,4例因导管出现破裂重新置管,2例次因导管涤纶环脱出而重新换管,1例次因血栓形成暂停使用,经多次溶栓及浓肝素封管后有效,现继续使用,1例在家中自行拨出,1例因反复出现导管位置不当而改换临时留置管,16例仍在使用。2

因导管原因退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导管相关感染 感染是留置导管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出口处感染、皮下隧道感染、败血症等[1]。本组患者发生率为13.33%(4/30)。

2.1.1原因:导管感染途径考滤为导管入口受到物品或空气污染,或细菌经导管入皮肤创口处入侵[2],与空气污染、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患者自我护理不当及尿毒症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有关。有文献报道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途经主要是技术人员在血液透析中的操作过程[3]。

2.1.2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①严格的入室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及患者入室均应更衣换鞋,医护人员操作过程着装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置管过程要求医护人员穿无菌隔离衣,作者单位: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

作者简介:李燕,女(1973~),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从事血液净化专业。邮箱:ly@fsyyy.com。

通讯地址:52800 佛山市岭南大道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电话:***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过程保持环境清洁,减少人员走动,限制陪护人员进入,中午采用 清场制度,在治疗区外更换被服,减少上下机治疗时的空气污染。②.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NKF-K/DOQI指南中有关血管通路的相关知识,要求医护人员必需经过系统的专科操作及理论知识培训方可进行留置导管的操作,强化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观念。③.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对新置管患者讲解并发放留置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宣传资料,要求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通风,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管道的自我护理,讲解预防管道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性,要保持穿刺局部皮肤清洁,淋浴时勿弄湿敷料及导管口。出现并发症(如管道脱出、伤口渗血、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情况的紧急处理并及时就诊。④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并严守操作规程:要求护士在每次透析前要仔细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渗血、渗液及有无导管脱出及涤纶套外露等现象。每次透析时均要对伤口进行换药:我中心采用每个患者一个透析换药包,用0.2%的安尔碘消毒棉球彻底消毒穿刺口及皮下隧道处皮肤,要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消毒,然后外涂匹罗卡星软膏,无菌纱布敷盖,在伤口未愈合之前不提倡用一次性封闭的敷料;换药过程患者头偏对侧或戴口罩,减少说话、咳嗽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在透析开始接管及透析结束封管前要彻底做好管口的消毒,注意擦净管口的血迹。肝素帽一次性使用。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导管出口的暴露时间及次数。

2.2 导管破裂

发生率13.33%(4/30)。

2.2.1原因:与导管老化,管道过度弯曲打折及使用不当等有关。

2.2.2预防及护理:使用过程应观察导管情况,避免用安尔碘消毒液擦拭导管,避免管道弯曲打折,避免使用止血钳夹闭导管,一旦出现裂缝及时换管。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不要牵拉、弯曲导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2.3 导管脱出

发生率6.67%(2/30)。

2.3.1原因:与患者营养状况差;伤口愈合不良;过度牵拉;管道固定不当有关,置管的早期(6周内)隧道皮下组织未能完全将导管包裹固定,易致导管脱落或移位[1]。

2.3.2预防及护理:护士操作过程动作轻柔,伤口敷料及管道固守妥当,操作中勿过度牵拉。注意观察涤纶套有无脱出,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好血糖,消除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充分透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做好患者健康宣教,避免剧烈活动,穿宽松衣服,最好穿对襟的上衣,防止脱衣时将导管拔出。2.4 导管栓塞

发生率3.33%(1/30)。

2.4.1常风原因是肝素量不足、使用止血药、血液高凝状态、封管方法不当等。

2.4.2预防及护理: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减少血栓的形成。透析结束要彻底冲净管腔血液,注入准确的肝素封管液。一旦出现导管血栓形成,我们用尿激酶溶栓效果良好。方法:在向导管腔内注液有压力时勿强行注入,先将导管腔抽成“真空”,再用尿激酶1万U/ ml用负压的原理注入堵塞的管腔,30分钟~60分钟抽出管内液体,无效重复一次。对血液高凝等易出现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肝素原液封管。3 小结

带涤纶环(CUFF)长期导管具有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需反复进行皮肤穿刺,与临时性留置导管相比,具低感染性,患者舒适性好,易于自我护理,血流量充足等优点,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成为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建立内瘘患者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良好替代手段之一。导管相关并发症是影响长期留置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涉及多个环节。我们在进一步规范了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及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下,导管感染率由2.07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到0.29例次/1000导管日;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27例次/1000导管日,尿激酶溶栓及肝素原液封管效果良好,本组病例没有因导管血栓形成而退出的患者。因此,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及执行严格的的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制度,是延长导管使用的关键,而导管相关并发症是可预防和处理的。

参考文献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3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7-03

护理长期静脉置管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及破坏性小、血流量大(250ml/min)等优点,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越来越普及。但存在着感染、栓塞、出血等缺点,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在工作中通过及时良好的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至2013年对4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长期静脉置管,11例发生导管感染。

分析原因,及时加强护理干预,有效进行药物治疗。(1)根据血培养及感染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导管感染病原菌类型:细菌感染8例,真菌感染3例。其中细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尿毒症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2)临床表现。包括导管创口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败血症,2例患者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出现与透析相关的周期性畏寒、寒战、高热、血象升高。(3)护理干预。①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③加强局部皮肤导管皮下隧道换药。在充分清洗感染创面时,需用消毒棉签,从针眼处以顺时针消毒皮肤,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及有无分泌物流出,再用安多福彻底消毒皮肤及导管,消毒面积要超过敷料覆盖面积。(4)长期静脉置管每天用肝素盐水加抗生素封管。透析后、封管前,先用注射器抽取20 ml生理盐水,加速将管腔内的血液完全推入,以免血细胞黏附在管壁,影响用药效果或造成管腔狭窄。再用肝素盐水加抗生素封管,但应注意按导管容积封管,以免发生出血性并发症。(5)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基础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强调保护导管的重要性,耐心指导患者注意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勿搔抓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6)协助做好血培养,感染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查,有效使用药物行局部、全身抗感染治疗提供帮助。

2 结果 11例导管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除1例在导管感染治疗过程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仍能使用此导管行血液透析治疗。平均导管使用寿命为2.5年,最长使用寿命已达3.5年,并仍在使用中。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我科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2~89岁,平均(69.0±9.8)岁,每周透析2~3次。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多囊肾1例。留置导管均为美国昆顿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血液透析导管及附件。置管部位均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使用时间2~62月,平均(17.6±11.4)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诊断及置管使用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1. 2. 1 试验组方法

1.2.1.1材料

准备高领衣物1件,长7cm、宽2 cm的带孔松紧带1条为A号,长10 cm、宽2 cm的带孔松紧带2条为B、C号(市面出售的带孔松紧带每个孔径0.5 cm,孔径之间间隔1 cm),纽扣6个。

1.2.1.2制作方法

(1)将右侧上衣领口沿管路自然走向剪开,长度是置管外端全长再延伸3~5 cm(总长约15~20cm),边缘处包边,防止松散;(2)分别在衣领口、导管双翼固定处、导管尾端(避开动静脉夹)的上衣处分别缝制1粒纽扣,左右两边各3粒,共6粒;(3)选择一侧安装带孔松紧带:领口的纽扣套上A号松紧带,导管双翼固定处、导管尾端的纽扣分别套上B、C号松紧带即可使用,见图1。

1.2.1.3操作方法

患者穿着经改良后的高领衣物,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均由专科护士操作:(1)上机前护士直接扭开纽扣使上衣形成一个“V”字形开口,松开松紧带即可对无菌敷料包裹的导管进行相关操作,见图2;(2)血液透析过程中将已连接的动、静脉端管路用医疗巾包裹好后可直接使用松紧带固定(松紧以1指为宜),见图3;(3)下机后护士常规消毒、封管,盖好肝素帽,将包好无菌纱布的管路固定于松紧带上。松紧带末端及对侧开口扣上纽扣即可,见图4、图5。

1.2.2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穿着日常高领衣物,血液透析结束后置管处常规消毒封管,盖好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并用胶布使导管顺势固定在皮肤上[2]。

1.2.3评价方法

试验组患者经护士指导后,穿着改良的高领衣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2组分别行血液透析10次,每次由固定2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询问患者有无发生导管扭曲;有无发生因长时间粘贴胶布导致局部皮肤过敏;头颈部活动是否受限、不舒适;询问操作护士是否操作便捷或感到繁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s)描述,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2组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连续观察10 次血液透析后对照组发生3 例因胶布松脱致导管扭曲,试验组未发生导管扭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对照组局部发生皮肤过敏57 次; 试验组衣物经改良后未发生胶布过敏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对照组43 例患者诉穿脱衣物不方便,试验组7 例患者诉轻微牵拉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1) ; 对照组52 例护士操作后感上下机操作不便,试验组4 例护士操作后感不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1) ,见表2。

3 讨论

3.1有效避免皮肤过敏,患者舒适度提高

(1)由于留置导管外端需使用胶布固定于皮肤,长时间与皮肤接触后易导致局部皮肤发生不同程度接触性皮炎,轻者出现红斑瘙痒等不适,重者产生丘疹、水疱甚至破溃等严重后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给患者带来痛苦[3]。本研究的改良方法在患者血透结束后管路经无菌纱布包好直接固定于松紧带上,避免胶布黏贴皮肤,且带孔松紧带可以随意调节纽扣扣眼,松紧适宜。(2)冬季患者穿着较多衣物时,血液透析上机前直接解开松紧带第2、3粒纽扣,管路可经上衣开口处穿出,从衣服隔层穿出,避免患者反复脱衣而受凉。

3.2方便护士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规避护理风险

(1)高领衣物经改良后,患者上下机时护士不会因为领口过小而拉拽患者衣物,打开纽扣即可铺无菌巾,管路呈自然走向与血管连接,避免了导管扭曲、折叠的风险;(2)省去了因胶布脱落需反复给患者粘贴固定的工作,减少了护士工作量;(3)加强导管固定,且松紧可调节,降低了导管滑脱的风险。

3.3改良衣物取材方便,经济成本低,实用性强

该方法购买材料方便、价格低廉,松紧带如发现污染或老化可直接取下更换,使用便捷。

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也是病人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4]。在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导管的护理工作质量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占有尤为重要的作用[5]。高领衣物经改良后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均能有效固定管路,规避了管路扭曲、折叠的护理风险,并且长期置管患者经穿着改良后的衣物,大大提高了舒适度及满意度。此方法取材方便,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摘要:<正>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的患者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血管条件差、透析血管耗竭的尿毒症患者需要置入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但长期置管使用一段时间后导管双翼固定孔处缝线自然脱落,使导管外端的管路悬挂在患者身上,容易造成管路扭曲、脱落,患者有悬垂感,一般处理方式是将留置导管动静脉外端用无菌纱布包好后外缠胶布固定于皮肤上,但长时间如此固定,容易造成皮肤过敏、胶布松

参考文献

[1]申萍,孙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6,21(10):58-60.

[2]吴惠平,罗伟香.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88.

[3]阳绪容,秦勤,何芳.巧用3M液体敷料预防粘胶类产品过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8):2225.

[4]刘玲,沈军.规范化培训在新进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369.

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研究 篇5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3-02

血液透析深靜脉留置导管可以促进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多种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而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延长留置导管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32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1-82岁,平均(51.67±6.94)岁;静脉穿刺情况:股静脉穿刺8例,颈内静脉穿刺24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0-81岁,平均(51.54±6.83)岁;静脉穿刺情况:股静脉穿刺9例,颈内静脉穿刺2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即协助主治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加强访视,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的事项,加深其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的了解。研究组3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整理护理方法,其具体措施如下:

(1)留置导管前的护理干预。留置导管前,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估,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留置前,患者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成功案例讲解,减少其对留置导管的恐惧感,提高其治疗的信心。此外,需加强访视,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其述说,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开导,告知患者只有积极、乐观地面对,才能更好地留置导管。

(2)透析使用导管中的护理干预。在留置导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全力协助医生,共同完成各项操作,同时需加强生命体征地观察,若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减少不良症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留置导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于无菌环境下完成,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康复[1]。

(3)透析后导管的护理干预。透析完毕后,需选择适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管腔内不存在任何血液后,可打开无菌纱布,选择适量的洗必泰,将其轻轻地喷洒在患者的伤口位置处及附近皮肤组织位置处,待上面的消毒液全部干燥后,方可选择敷料对管口实施消毒处理,之后选择肝素盐水顺利封管。同时必须更改肝素帽,小心谨慎地将夹子关闭,然后再闭合导管,确保官腔中存在正压,这样可以达到减少或避免血液反流的现象,应用无菌纱布将导管头妥善地包裹好,并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组间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置导管时间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而在留置导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临床护理,临床护理是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患者的机体康复意义重大。常规护理虽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其护理效果不够明显,护理满意度低,仅仅运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机体康复意义不大,对此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应用整体护理干预。

整体护理贯穿于留置导管的全过程,留置导管前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机体处于最佳的状态中,为留置导管做好充足的准备;透析使用导管中的护理干预,可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减少意外事件的产生,提高临床疗效;透析后导管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康复。我院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中,对31例行常规护理,另对32例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后者留置导管时间[(4.71±1.30)月]长于前者[(2.17±1.53)月],后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52±5.23)分]低于前者[(56.82±9.75)分],后者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前者(38.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有效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正湘.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46.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共88例, 其中男62例, 女26例, 年龄32~81岁。其中糖尿病肾病8例, 慢性肾衰竭52例, 高血压肾病22例, 多囊肾6例。透析次数1~3次/周。股静脉留置导管22例, 颈静脉留置导管66例。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综合性护理干预组 (n=46) , 平均年龄 (68.3±12.5) 岁;常规护理组 (n=42) , 平均年龄 (64.1±10.4) 岁。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 常规护理组

每次透析前向患者介绍留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并对发生的症状进行护理。对透析伤口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等常规护理。透析结束后应用生理盐水回血, 常规封管, 固定导管防止移位或脱落。

1.2.2 综合性护理干预组

综合性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他一些护理干预, (1) 留置导管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留置导管前, 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交流, 充分介绍长期留置导管的治疗目的及预期达到的治疗目标。同时积极回复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 并通过对留置导管的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 透析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通过制定透析相关知识课件,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多媒体等方式宣教, 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透析容量负荷等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自我控制意识。给患者发放量杯, 使其自我主动记录入出量, 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宣教, 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 起到协助作用。 (3) 置管后除对留置管进行相应的护理外, 通过让患者及其家属学习长期留置导管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有效的预防血栓形成、导管感染、导管脱落等自我防护措施, 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并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管留置时间

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为 (5.1±1.2) 个月, 常规护理组导管留置时间为 (2.5±0.9) 个月, 综合性护理干预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明显长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合性护理干预组血栓与导管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 综合性护理干预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 其后经过留置导管不断设计改造和导管插入技术的完善, 现留置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5]。目前留置导管包括带Cuff式和不带Cuff式, 双腔或单腔式等。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试用于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等自身血管条件较差, 建立动静脉内瘘建立不全或难以建立字体动静脉内瘘的血透患者[6]。而引起长期留置导管失败的原因很多, 往往导致留置导管的去除或必要性的重新插入。导致留置导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导管相关的感染, 包括出口部位、隧道感染及导管相关的菌血症。感染是导致留置导管去除的主要原因。留置导管感染率则在不同的临床操作标准下, 其发生率亦不同, 如Martín-Peña等[7]的研究表明留置导管感染率约为0.34/1000 d, 而Raheem等[5]的研究留置导管感染率约为0.24/1000 d。留置导管失败的另外两个原因为血栓的形成和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导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鞘遮住导管口或者产生负压导致静脉中血液不流动。本研究发现综合性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操作及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而对于血栓和导管脱落的发生率, 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血栓和导管脱落的发生。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他的一些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主要是与患者形成互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让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自身的治疗过程当中。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了解和自身治疗情况的充分认识, 有效的排除心理相关的障碍, 积极的应对治疗, 密切关注着自身治疗过程。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血液透析有关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的知识, 多食优质蛋白食物, 限制钠、钾的摄入, 控制饮水, 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遵循治疗原则顺利的进行自身的治疗。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分泌的激素会显著减少, 会让患者全身心放松, 包括在生理和心理绪方面[8]。通过这些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能够预防一些留置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发现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长期留置导管的并发症的发生, 提示除了常规的护理之外, 更应该针对每位患者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疾病的认识, 使患者获得相关基本的医护知识及保健技能, 这样方能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静, 马春远, 曾波琼, 等.剖宫产术后宫底沙袋加压对产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3) :210-211.

[2]冯宪凌.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9) :42-43.

[3]祖金美, 张改欣, 黄亚娟, 等.全程心理干预及术中配合对心脏病孕妇剖宫产分娩结局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3, 5 (26) :3089-3090, 3093.

[4]刘映莲, 刘惠英, 邓映秋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J].广东医学, 2012, 33 (13) :2031-2032.

[5]沈雪琴, 寿之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 :62-63.

[6]朱岩.剖宫产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术后镇痛的护理[J].河北医药, 2013, 12 (24) :3818-3819.

[7]黄榕芳.综合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4, 12 (6) :559-560.

[8]李秋梅.剖宫产术后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及活动量对术后48h内阴道出血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1, 10 (20) :1213-1215.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7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华法林,疗效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有统计数据显示年发病率在1~5/万。终末期肾病治疗方法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因经济及卫生条件所限, 沭阳县目前以血液透析为主。有部分患者因血管条件无法满足自体血管内瘘要求, 患者本人拒绝做移植血管及腹膜透析, 遂行长期导管植入术, 但导管长期放置易引发并发症, 并发症是威胁血透患者生存及导致导管技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及沭阳县其他四家透析中心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 (长期置管患者) 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肝素封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法华林, 观察两组留置导管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原发病主要有慢性肾小球肾炎, 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病肾损伤, 多囊肾;置管部位:颈内静脉。对照组男38例, 女22例, 年龄29~71岁, 平均 (47.9±6.5) 岁。观察组男39例, 女21例, 年龄30~70岁, 平均 (48.2±6.1)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导管选择均为同种类型带涤纶套长期双腔导管, 同时选择相同的消毒方式和消毒液。在封管方面:对照组采用肝素 (50 mg/L) 进行管, 剂量由导管情况决定。观察组采用肝素进行封管后服用法华林, 2 mg/d (存在个体差异, 剂量根据检测的PT、INR数值调整, 使INR保持在2左右) 。

1.3 观察指标

两组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 (导管内血栓形成, 导管功能不良) 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日数及进行血液净化的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60例患者总共留置导管日为28 800 d, 共进行血液净化12 405例次;观察组60例患者总共留置导管日为29 130 d, 共进行血液净化12 480例次;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1 两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个月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8%,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8.33%, 对照组满意度为88.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留置具有操作简便, 可快速建立, 透析效果好等优点, 然而留置导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会出现动脉端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鞘形成, 而使导管阻塞, 造成血流量不佳, 患者透析不充分。长期置留导管易引发并发症, 比如导管血流不畅, 形成血栓等[2,3,4]。目前对导管血栓或纤维鞘形成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 预防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极为重要。作为一种传统的抗凝药物, 华法林在预防长期留置导管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华法林作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物, 临床上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 且抗凝效果肯定。华法林可抑制肝脏环氧合酶, 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维生素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维生素K, 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的羧化, 使凝血因子无法活化, 可以有效防治长期留置导管晚期功能不良, 且对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5]。

彭用华[6]研究发现应用华法林有效治疗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有国外学者认为, 血栓形成的导管恢复功能后再次复发者为预防血栓复发, 可给予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及临床能否达到预期抗凝目标与其使用剂量密切相关[7]。由于目前华法林在血液透析领域的应用没有公认的使用剂量和目标INR, 所以建议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控制在1.5~2.5较为理想[8]。由于个体差异, 服用剂量应依据INR检测结果随时调整。

通过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少于对照组,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在肝素封管的基础上服用法华林效果更好,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俊, 齐华林, 江薇, 等.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 2014, 13 (5) :401-404.

[2]Scholze, Alexandra, Thies, et al.Mortality Risk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 Is Reduced by Attainment of Classical Clinical Performance Measures[J].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09, 29 (6) :598-606.

[3]Susantitaphong, Paweena, Alqahtani,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Iron Therapy for Func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 Meta-Analysis[J].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4, 39 (2) :130-141.

[4]Tetsuo Shoji, Yoshiki Nishizawa, Takahiko Kawagishi, et al.Atherogenic lipoprotein changes in the absence of hyperlipid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eated by hemodialysis[J].Atherosclerosis, 1997, 131 (2) :229-236.

[5]李剑文, 刘目光, 傅君舟, 等.抗血小板药在治疗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9) :20-22.

[6]彭用华.运用华法林治疗长期留置导管功能障碍1例报道[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9 (5) :451.

[7]Connolly S J, Kerr C R, Gent M, et al.Effects of physiologic pacing versus ventricular pacing on the risk of stroke and death due to cardiovascular causes.Canadian Trial of Physiologic Pacing Invertigators[J].N Engl J Med, 2000, 342 (19) :1385-1391.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8

要素饮食 (蛋白粉等) 。同时, 为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有呕吐现象的发生, 患者在化疗前的3~4h前可饮食半量早餐。对化疗反应较重者宜安排在睡前服药以免影响进食[2]。术后为减轻对患者胃部的刺激, 除了避免患者饮食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外, 对于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的药物应装入肠溶性胶囊后再服用。当患者出现呕吐或是腹痛剧烈等情况时, 患者应禁食并通过静脉注射补充营养。

2.1.4出院后及康复期

患者出院后可进食软饭, 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 易消化食物, 忌食生冷、油煎, 酸辣等易产生胀气的食物, 并控制饮食速度及饮食习惯。同时, 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脂或是腌制品, 多食用新鲜蔬果, 并适量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在保证患者消化功能良好的情况下, 应及时给予患者足够各类的营养并保证不引起患者胃肠的额外负担。术后3~6个月后可渐渐根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2.2术后饮食的指导模式2.2.1个体化指导模式

针对患者的不同术式、营养状态、经济状况、合并症的及术后恢复情况, 分别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指导。对于患者的术后护理, 应采用一对一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并向责任护理人员发放指导患者的相关手册。介绍基本的营养素, 并具体到每类的代表食物。护士长每日查房时对护士饮食教育的执行情况及患者对教育的接受程度进行评价。

2.2.2整体化集中辅导模式

每周定时抽取1~2h开展一次护患座谈会, 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集中的饮食辅导。辅导方式可采用多种方案, 如鼓励患者在讲解后进行提问, 或是对患者自行设计的食谱进行分析并指正等。但应注意的是, 须得保证指导内容的的合理性与计划性, 以及患者有足够的时间与同类病患者进行交流等。发挥患者之间的团队作用, 树立战胜疾病量>200m L/min。动静脉内瘘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 但有些患者血管较脆弱, 条件较差, 不适合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建立通路。对于此类患者, 选择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安全性更高, 操作也较为简便,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自1965年起, 颈内静脉置管就应用与临床, 这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但并不是唯一。根据病情及各因素的综合考虑, 还可选择其他

的信心。同时配合板报栏进行相关宣教和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进行指导术后饮食。

3食养和食疗

手术后气血亏虚, 可多吃桂圆、红枣、莲子, 以及补气养血;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 常有口舌干燥、津液耗损的表现, 可多吃一些滋阴食物, 如绿豆汤、藕汁、西瓜等。如患者抵抗力较低, 合理进补, 患者可适当服用一些人参、白木耳、薏苡仁、蜂王浆、红枣、等补品有直接和间接地抑癌作用与强身功效, 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机体的功能修复和康复。多食洋葱、海带、香菇、黑木耳、蘑菇、大蒜、芥菜、海藻等具有抗癌作用的食品, 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的作用, 有益抗癌[3]。

4出院后的相关指导

因术后患者的胃部生理功能相对减弱, 在患者出院时, 应特别关嘱患者家属应保证患者避免饮食生冷、过热或是粗硬类食物。不能吃不易消化和过黏的食物, 如粽子、凉糕、年糕和黏豆包等;不吃由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所烹饪的食以及不饮烈酒、浓茶或是高浓度且具有刺激性的饮料;禁饮各类产气饮料;避免过油或是粗糙食物。当有饱感或是腹胀感时, 患者应自行停止进食。此外, 患者应有规律地饮食及作息并作定期的检查等。

参考文献

[1]王惠芳.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5C)

[2]季小平.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J].家庭护士, 2007, 5

[3]于雁.肿瘤患者饮食调理.见:于雁, 苏君.肿瘤患者饮食营养之宜

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3-27.置管部位。应当注意的是, 深静脉置管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于长期血液透析并不是很完善, 有效性与安全问题同时存在, 有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 如感染、渗血、导管在体内位移、脱出等[3,4,5]。若置管后护理不当, 不但对导管的继续应用有影响, 还带给患者额外的痛苦及经济损失, 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令置管技术服务于透析患者,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希望能为开展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 女性患者49例;患者年龄在28~71岁范围内, 平均51.3岁;其中颈内静脉穿刺54例, 锁骨下静脉38例, 因未穿刺成功改为股静脉穿刺者8例。穿刺部位分别为:左侧锁骨下静脉, 右侧锁骨下静脉, 右侧颈内静脉, 股静脉。留置时间范围为30~90d, 平均59.3d;采用置管的原因有:进行内瘘手术失败者69例 (69%) , 因等待肾脏移植而不选择造瘘手术者5例 (5%) , 血管条件不良无法进行造瘘者23例 (23%) , 其他原因者3例 (3%) 。所患需要进行透析的原发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多囊肾8例 (8%) , 慢性肾炎50例 (50%) , 糖尿病肾病21例 (30%) 高血压肾病12例 (12%) , 其他患者9例 (9%) 。

1.2 方法

(1) 穿刺技术: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Seldinger术是在1953年被提出的血管穿刺术, 我们使用的是其1974年的改良方法, 即将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经过皮肤穿刺血管, 用穿刺针穿过血管前壁, 到达血管内, 此时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 再引入导丝导管即可。这种方法不需穿透血管后壁, 因此并发症更少, 成功率更高。 (2) 导管的选择: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的全长40cm的Permcath带涤纶环双腔长期留置透析导管、美国Arrow抗感染 (132例) 深静脉单针双腔透析导管和瑞典金宝Gam-Cath导管。 (4) 穿刺置管部位的选择:深静脉又称为伴行静脉, 与动脉相伴走行。本组病例中股静脉穿刺8例, 颈内静脉穿刺54例, 锁骨下静脉38例。穿刺部位分别为:左侧锁骨下静脉, 右侧锁骨下静脉, 右侧颈内静脉。

1.3 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1.3.1 穿刺后局部渗血

由于穿刺手法不当, 比如穿刺针垂直刺向血管壁, 穿刺后压迫时间太短, 穿刺透血管后壁或未能一次穿刺成功等, 导致穿刺后1~2d内, 穿刺部位出现少量点状渗血。一些来自患者的因素也可导致渗血, 如穿刺部位活动剧烈, 穿刺时肌肉较为紧张影响穿刺, 或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护理要点:操作时穿刺针应倾斜, 以免垂直穿刺;穿刺前做好患者的知识宣传, 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放松肌肉便于穿刺;可采用沙袋按压法按压1d;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 可使用凝血酶粉, 在穿刺点上方外敷并固定24h。

1.3.2 静脉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事件

由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易形成血栓, 血栓脱落后也增加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在护理工作中要进行抗凝护理, 定时检查血液状态, 注意血液黏度的变化。

1.3.3 导管相关性感染

因为未及时换药, 或在操作过程中难以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导管相关性感染成为置管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感染的患者, 因为细菌内毒素等对体温调定产生影响而发热, 所以在置管后应监测体温, 这是表明发生感染的重要标志。护理要点:从置管后第二天开始定时更换敷料。在透析前消毒:两遍2.5%碘酒之后用医用酒精脱碘, 在消毒时若发现渗血引起的局部血垢, 要进行清除, 并观察有无渗血。更换敷料时要小心, 不能使导管移位, 这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透析结束后换新的肝素帽并用无菌纱布包裹双腔管末端。此外要嘱咐患者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发生感染时要停止使用, 进行局部导管、局部分泌物和血液微生物培养, 根据培养结果选择相应抗生素。

1.3.4 导管内血流不畅

导管内血流不畅即导管功能障碍, 按发生时间不同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血流不畅表现为置管术后短时间内功能障碍, 常由于导管扭曲或者导管头贴附于血管壁阻塞, 主要是技术问题。通过改变患者体位, 整理好导管形状, 小角度旋转导管后, 血流量明显回升。晚期血流不畅主要是由于导管内或导管口出现凝结的血块。导管使用时间过长, 血液内有物质沉积于导管中, 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时, 更增加了凝血的可能性。在透析时打入的肝素量不足也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时可用尿激酶溶栓发去除血栓。即将25万单位尿激酶注入管腔内, 保留20min后抽回官腔里注射的尿激酶以及被溶解的血凝块或纤维蛋白。切记在结束透析治疗后以肝素封管。

1.3.5 导管位置不良或脱落

由于导管固定不牢, 被外力牵拉或者患者活动过多, 导致导管偏离了原来位置, 影响了导管内的血流速度, 甚至导管被牵拉脱出。首先我们术中固定时要确认是否牢固。其次在更换敷料、换药等时注意动作轻柔, 以免牵拉导管, 换药时要认真读取并记录导管的刻度, 与原刻度作对照。发现导管在体外的长度增多时, 切忌将导管的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以免感染。

2 结果

本组中共有27例 (27%) 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 其中术后出血7例, 感染9例, 1例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 3例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因导管内血流不畅重新插管, 上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 导管位置不良4例, 导管脱落2例, 其余患者导管均可发挥正常功能。

3 小结

透析置管作为透析的一个途径为患者带来很多方便, 总结其并发症的原因, 探讨其护理要点有助于制定更完善更细致的护理措施。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使其在日常带管活动时意识到导管的存在, 减少相关部位的活动或者被外物的牵拉[6,7]。导管内血流不畅常有明显的外在表现, 日常护理时应细致观察。当输液时发现速度变慢, 注射药液时感到阻力增大, 应考虑导管阻塞的发生。若往导管中注射药液时, 注意观察其黏度, 对于黏度大的药液要加大观察力度。

摘要:目的 总结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经验, 建立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 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总结并优化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 本组中共有27例 (27%) 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 其中局部出血7例, 感染9例, 1例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 3例患者在留置导管期间因导管内血流不畅重新插管, 上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 导管位置不良4例, 导管脱落2例, 其余患者导管均可发挥正常功能。通过精心护理, 降低了并发症的危害。结论 护理工作者认真细致的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危害性, 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 能提高患者透析过程的顺利性。此外, 总结经验, 对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便于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护理

参考文献

[1]鄢建军, 童辉, 韩敏, 等.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9) :53.

[2]陈萍, 邬丽霞, 陈玉玉.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 2012, 36 (1) :97.

[3]鄢建军, 童辉, 韩敏, 等.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08, 23 (5) :17.

[4]周秀荣, 施素华.颈内静脉置管155例并发症防治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8) :53.

[5]陈秋月, 崔文芳.21例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J].海南医学, 2011, 22 (13) :83.

[6]罗秀媚, 徐文华, 陈翠请.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术后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2C) :143.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9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华法林,阿司匹林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 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带涤纶套管, 维持血管通路。而血栓形成是导致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长期导管留置的患者, 找到合适的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对导管的维持至关重要。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 可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1]。本研究分析华法林用于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留置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以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注:与对照组比较, t=4.300, 2.260, 4.603, △P<0.01或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需要长期留置导管, 导管位置正常;口服拜阿司匹林抗凝时出现导管功能不良, 尿激酶溶栓后再通。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近30 d内发生内出血者;肝功能严重损伤者;PT延长超过3 s;中途退出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9~75岁, 平均 (67.1±10.9) 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47~76岁, 平均 (67.9±11.2)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同意。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华法林钠片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1314) 口服治疗, 透析当天1.25 mg口服, 其他日子2.5 mg口服, 口服1周后, 检测INR, 根据结果调整剂量, 使INR值维持在1.5~2.5。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 每天100 mg。

1.3 评价方法:

自入组开始的第1次透析开始, 每例患者观察30次透析, 计算30例患者900次透析的导管功能不良率, 比较透气前后尿素清除指数增加情况, 凝血功能, 出血事件以及导管相关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尿素清除指数增加:

两组共观察900次透析治疗, 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137次, 发生率15.2%,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 (P<0.01) 。观察组尿素清除指数增加 (0.14±0.04) , 对照组增加 (0.06±0.02) ,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注:△30例患者, 每例患者观察30次透析情况, 共900次

2.2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PT: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12.6±1.8) s, 治疗后 (14.9±2.2) s,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1) 。APTT: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29.7±3.0) s, 治疗后 (33.2±4.9) s,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 。INR: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1.04±0.13) , 治疗后 (1.23±0.19) ,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在随访期间发生1例牙龈出血, 1例结膜出血, 对照组在随访期间发生1例下肢瘀斑。观察组无导管感染发生, 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是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主要血管通路之一, 双腔导管最常用, 常见的导管置入部位有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分局中心静脉放置的时间可分为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和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后者主要用于心功能较差, 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分流者, 肢体血管条件差, 不能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者, 部分腹膜透析患者, 因各种原因, 需暂停腹膜透析, 或者短期内进行肾移植而选择血液透析过度者, 病情严重, 或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预期生命有限者。导管血栓形成而不通是最常见的影响中心导管功能的原因[2]。临床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有肝素封管、口服阿司匹林等。一旦发生血栓形成, 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阿司匹林最先是作为解热镇痛药物应用于临床, 后来发现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从而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包括预防血栓的形成等[3]。华法林属于一种香豆素类抗凝剂, 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 从而抑制有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从而发挥抗凝作用[4]。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钠片口服, 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片口服。随访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尿素清除指数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凝血功能,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APTT以及INR显著较治疗前延长, 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改变。这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关, 也可能是降低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主要原因。对两组患者出血事件以及导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 两组出血事件以及导管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血意义。

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留置使用华法林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优于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 应注意检测INR, 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波, 韦加美, 那宇.口服华法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性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 (7) :1182-1185.

[2]赖桂兰, 郭宗琳, 邓勇均, 等.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情况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 2014, 24 (7) :773-775.

[3]王宏.阿司匹林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8) :172-173.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其中男性6例, 女性7例, 年龄54-81岁, 平均年龄72岁。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硬化2例、痛风性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肝硬化肾功能衰竭1例、心肌梗死PTCA术后肾功能不能恢复1例。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 型号13.5Fr36cm。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 经常规消毒后应用seldinger技术, 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置管, 可经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途径插管, 但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因该部位静脉位置较固定, 而且与腔静脉和右心房的链接几成直线, 穿刺的成功率高, 同时血流也更通畅。正确测定双腔导管位置, 使涤纶套距导管皮肤出口2~3cm, 妥善固定, 再次消毒穿刺部位, 导管出口处用3M敷贴覆盖。置管后导管腔内保留肝素盐水备用, 一般隔天便可进行透析。

1.3 透析和护理方法

所有导管仅用于血液透析, 由专业的透析室护士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嘱患者将头转向对侧不说话, 最好戴上一次性口罩。按常规用0.5%的碘伏以管端为中心螺旋形由内向外消毒Permcath双腔导管的动静脉接头, 除下肝素帽 (主张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 然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保留在导管内的肝素和部分残余血液并弃去, 确认通畅后注入首剂肝素或直接接上透析管路, 用无菌纱布包裹管口并以无菌治疗巾覆盖, 进行常规透析。透析结束后, 动静脉导管内分别以弹丸式注入生理盐水10m L, 利用正压快速冲洗官腔, 以保证管腔内无血液, 再注入2m L含1000~1250U肝素的生理盐水, 并以消毒肝素帽封口。

2 结果

2.1 导管使用时间及拔管原因

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ermcath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4~25个月, 平均13个月。其中4例因死亡退出使用, 1例因导管相关性菌血症而拔管, 无一例因导管失功而拔管。

2.2 相关并发症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有动脉端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空气栓塞、感染、局部出血、心律失常、导管外颈内静脉血栓、脱管等 (表1) 。

3 并发症的处理

3.1 血流不畅或导管内血栓形成

血流不畅直接降低血液透析的充分性, 是影响血透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深静脉留置导管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1]。早期的导致双腔导管血流不畅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导管尖端位置不良、导管侧孔贴壁、导管弯曲或扭曲过度, 故永久性留置导管置管术后常规复查胸片了解导管位置。若导管尖端位置不正, 在涤纶套与皮下组织未完全融合前 (1周内) 应可微调导管尖端位置;若导管不在上腔静脉, 应拔管重插。本组资料复查胸片导管位置理想。如因体位不正或导管扭曲, 可通过调整体位和微调导管角度予以解决;如置管使用后处理不当或透析间隔时间长, 表面会逐渐形成薄的纤维蛋白层, 如扩展到导管顶部可形成一个单向活瓣, 发生导管部位通路不全阻塞, 致血流不畅, 临床表现为只能回抽出少量血液。假如是动脉端血流不畅时, 可尝试将动静脉两端对换, 把动脉导管作为静脉回路, 当静脉压不很高时或透析机不报警, 仍可进行血透;上述情况未及时处理, 继续发展则导管腔内形成血栓而导致完全栓塞, 导管内回抽不出血液, 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 则行溶栓治疗。

溶栓方法:5~15万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3~5m L注入导管内, 注意感觉阻力大时, 切忌强行推入, 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 注入后保留20~30min, 用无菌注射器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 此操作可重复进行, 直至通畅;还可于透析期间采用25万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进行溶栓。本组病例经采用上述溶栓方法处理后全部通畅。

3.2 导管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导管定植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具有其中之一者即可诊断[2]。本组病例1例出现出口部位感染, 经局部使用抗生素后感染控制。3例出现4次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1例表皮葡萄球菌, 2例为绿脓杆菌, 1例首次感染绿脓杆菌时常规予以头孢他定外周静脉滴注无效而拔管, 后3例感染均采用敏感抗生素经导管内注入并用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封管2周, 感染均得以控制, 血培养转阴。

3.3 插管处渗血

多发生在术后12h内, 一般予以局部压迫止血处理, 静脉注射止血药。术后第2d在行血透治疗, 避免透析过程中穿刺部位渗血。如急需透析治疗, 可采用无肝素或体外肝素化透析, 透析结束可经静脉注射适量鱼精蛋白以中和肝素的作用。

4 护理体会

4.1 导管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治疗巾, 按常规使用0.5%碘伏消毒导管口及周围皮肤, 再消毒血透双腔导管的动静脉接头, 去除肝素帽, 接上无菌注射器, 先抽出保留在管内的肝素、部分血液以及血凝块, 确保畅通接上管路进行透析。透析结束, 先用20m L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动作正压快速推入动静脉导管内, 以冲净导管内残血, 再用3m L含2mg/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 静脉端1.6m L, 动脉端1.4m L, 在推注肝素时, 做到边推边夹夹子, 一次性肝素帽封管, 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在胸前。张淑香认为过于频繁更换敷料会增加感染机会[3], 故置管处常规用5%碘伏消毒插管周围皮肤, 消毒范围应超过插管部位, >7cm, 除了穿刺点有渗血应及时更换外, 一般于透析日更换敷料。

4.2 预防感染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进行留置导管护理前,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环境、物品、人员等,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缩短操作时间。护士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要避免留置导管口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 尤其在导管功能欠佳、给予干预时。透析管道严禁作为静脉输液通路, 不做采血等操作。

4.3 做好卫生宣教, 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肾功能不全是慢性病, 大部分留置导管患者采取的是居家定期门诊血透治疗, 每周行2~3次血液透析治疗, 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医护人员监管的情况下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 因此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并掌握留置导管的自我护理方法, 避免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将注意事项制作成卡片发放给患者: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不随手乱抓皮肤, 触摸导管, 尤其接头处;保持导管部位的清洁、干燥, 严禁盆浴, 选择淋浴, 浴前用无菌薄膜将留置导管以及皮肤出口处密封, 以免淋湿后感染;教会患者如何观察创口, 以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每日测体温并观察置管口处情况, 如出现体温升高、局部红、肿、热、痛、分泌物溢出时, 说明已经存在感染应立即至医院就诊以防感染扩散;透析日最好常规更换内衣, 减少感染机会。

4.4 置管脱出的预防及护理透析时导管避免过度牵拉, 应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并将透析管路用巾钳妥善固定于床基单上。

烦躁不安的患者应予以适当的约束, 并加强监护。导管外展部分应在距离穿刺点5cm处固定, 固定部位应避开关节及凹陷处[4]。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 使其了解置管的重要性, 嘱咐患者尽量减少颈部活动范围, 置管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及提拿重物, 以防止导管移位和血液逆流, 夹紧管夹并固定好导管, 睡觉时勿压迫导管, 避免扭结, 影响导管功能, 同时也要照顾患者活动的需要。提醒患者应尽量穿对襟上衣, 穿脱衣服时用手固定好导管, 以免将留置导管拔出, 一旦导管脱出, 因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 尽快到医院就诊。

5 结论

双腔留置导管作为透析患者治疗的血管通路在临床工作中已广为应用, 永久性留置导管的血流量大, 留置时间长, 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者其他生理原因不能行动静脉内瘘术的HD患者来说, 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是最佳选择之一, 是患者的生命线。而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 熟练的操作技术, 配合正确的使用方法, 细致的护理, 严格的无菌操作, 能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13例长期留置导管血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常见并发症的形成原因以及护理对策。结果 平均使用时间13个月, 1例因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拔管, 无1例因导管失功而拔管。结论 应用长期双腔留置导管, 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 以及对患者的卫生宣教是保证深静脉留置导管长期使用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张浩东.临时性和长期性双腔导管远期并发症的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 2005, 4 (2) :103-105.

[2]梅长林.使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4-79.

[3]张淑香.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 (11) :2512-2514.

上一篇:电力线损管理下一篇:中文法律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