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

2024-10-16

血液生化(精选12篇)

血液生化 篇1

标本溶血是在采集、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破坏, 胞内物质进入血清, 使血清呈红色而出现的一种现象。由于造成样本溶血的责任大部分或全部在医护一方, 所以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医方将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1,2]。所以如何减少溶血对医疗检验结果的影响, 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515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标本, 其中男462例, 女53例;年龄在20~45岁, 其中有溶血标本21例。

1.2方法:

对于溶血标本进行重新采集。进行溶血与不溶血标本生化值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溶血标本为不正确采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体外不同程度溶血, 重新抽取21例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液样本各5 m L, 所有接受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且没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方面疾病, 水浴温度37℃, 时间30 min, 再以3000 r/min转速进行离心5 min分离血清。测定主要项目为血清中溶血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尿素氮 (BUN) 、血淀粉酶 (AMY) 、直接胆红素 (DBIL) 、血糖 (GLU) 、碱性磷酸酶 (ALP) 、乳酸脱氢酶 (LDH) 、总胆红素 (TBIL) 和血K+等10项生化值情况。

1.3 仪器和试剂:

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生化试剂 (上海荣盛) ;PSD-15b电解质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2 结果

515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标本发现BUN、ALP、AMY、GLU、DBIL测定结果影响较小, 测定值溶血和溶血标本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是ALT、AST、LDH、TBIL和K溶血后测定值明显升高 (P<0.05) , 见表1。

3 结论

目前已经肯定溶血对血液多项检测项目的结果有影响, 本文也证实了这个观点。了解溶血会引起一些生化项目结果的变化, 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因素, 样本的溶血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体外溶血, 一种为体内溶血, 体外溶血常由一些物理因素造成的, 其主要原因为采血操作不当导致体外溶血, 如止血带扎的过紧, 注射器针头用酒精消毒, 在抽血时注射部位的消毒液没有擦干等, 抽血后标本要立即送检, 血液不可放置在冰箱冷冻室, 避免融化后造成溶血, 或者也有可能是化学因素造成的, 如血样与一些表面活性剂的接触等。另外, 也有可是代谢因素造成的, 如由于遗传病而导致红细胞脆的增加, 体内溶血也有可能是化学因素引起的, 如恶性的疟疾等, 另外, 也有可能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所所引起的[3,4,5,6]。由于对真空管采血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在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 血样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也越来越少。因为标本溶血所导致的相应血细胞破坏, 而在这种破坏中所释放的一些成分, 对生化指标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干扰。所以对于溶血标本应当注意ALT、AST、CHOL, K+、LDH值高时应注意标本是否溶血。

4 避免溶血发生的措施

避免血标本溶血,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不能盲目进针, 在消毒液干燥后再进针, 采血时的止血带扎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不能强行挤压;其次要对抽血器皿进行质量控制。第三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标本混匀时不要上下暴力震动。第四, 离心速度不宜过快, 时间要适宜, 一般离心为3000 r/min, 时间为5 min。标本的运送要避免震荡过于剧烈, 标本不要长时间在冰箱中放置, 要注意与临床科室积极联系, 对不明原因导致的标本溶血, 要进一步分析原因。采集后的血标本应立刻送检, 不宜超过2 h;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应在采血后尽快分离, 不宜超过2 h, 一般血标本室温放置30~60 min或37℃水浴30 min, 标本离心前自行凝集, 不用器物剥离血块;离心机转数控制在1000~3000 rpm, 离心5~10 min;血标本不能直接放入冷冻室, 避免融化后溶血。应用真空管进行采血也是减少溶血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或双波长比色法进行测定或设置空白标本纠正、减少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亦是必要的。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对于严重溶血额的标本应重新采集[7,8,9]。

5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会产生一定的干扰的, 因此, 在行血液生化分析检验和静脉采血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尽可能杜绝引起血样标本出现溶血的一切原因, 并要及其注意待检的血清标本是否已经溶血, 以将最准确的检验结果反馈给医师, 帮助医师做出更准确更合理的诊断, 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牛物化学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11, 17 (4) :250-253.

[2]胡少春, 曾祥军.COBASMIRA生化分析仪样品架上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 2012, 23 (2) :121.

[3]鲍依稀, 陈新黔.由于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出现的异常数据谱[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15 (1) :14-18.

[4]李凌, 潘涛.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 21 (4) :19-20.

[5]王超强, 毛维荣, 季广厚.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4 (5) :567-568.

[6]李明英.血液标本不同采集部位与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10) :35-36.

[7]王露, 谢在海.溶血血液标本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2) :1142-1143.

[8]周春英.浅谈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0) :37-38.

[9]李建梅.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6) :761-762.

血液生化 篇2

乌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测定了乌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流变学指标共25项,并推算出4项.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了影响乌鳢全血粘度的主要因子为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作 者:程超 明庆磊 耿兴平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6) 分类号:Q469 关键词:乌鳢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流变学指标  

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 篇3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误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3-01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到医院就诊并化验血液检查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化验结果诊断医师能够有着直观的了解。这就要求血液化验过程无误,化验人员严格操作,化验仪器性能及清洁度达标。本文介绍了血液临床化验的采集、保存方法,对误差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

1 血液标本正规采集和保存方法

1.1采集方法

有抽血化验必要的患者,除急诊外,原则上要求空腹12小时进行抽血。并应该注意其臨床用药(包括输液)的控制。一般早晨空腹采血,有些项目需特殊要求,如儿茶酚胺,试验前48h禁食茶、水果、咖啡特别是茄子、香蕉等,抽血前静卧1小时;饮酒后血中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盐等增加,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出现血清浑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特别,吸烟时烟草中所含有的烟碱直接影响到血氧饱和度,导致人体内物质代谢功能改变,使检测结果异常。采血前注意不要过激运动,剧烈的体育运动使血管内外的体液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大量汗水的挥发,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如肾上腺激素类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致使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血中丙酮酸、乳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增高,碳酸氢根减少。因此,一般应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血,采血前宜休息。

1.2保存方法

正常情况下,血液标本采集后,首先应及时对标本进行检测,如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保证各项指标不发生变化。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最熟知的是的是血浆钾离子会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血糖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对其他生化检测项目的变化了解较少,对血液标本保存的错误,往往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有试验显示,全血标本在室温下存放,血小板随时间延长逐步增高,在4小时后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而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于2--5天开始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血小板离开机体内环境后,由于渗透压、温度、抗凝剂及试管壁等影响,形态结构快速发生改变。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一些标本出现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还有一些血小板破坏,最终引起血小板总数减小。同时,所有生化标本都应置4℃保留1周。保留患者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也是实验室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以便在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异议时可随时复查。

2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2.1误差原因分析

误差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由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没有做到及时沟通,患者在采血前对相关注意点不了解,医务人员也没有讲解到位,导致患者因自身因素对血液检验效果造成影响。其次,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不重视、不细心,不能很好的了解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对患者临床分析报告的重要性,因此对患者资料张冠李戴的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在血液检验和标本送检的时候患者信息和标本不相符,出现差异。另外,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对采血时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如医务人员应该了解采血部位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比如在抽血时患者用力攥拳,可引起肌肉组织代谢活跃,加速钾从细胞内溢出速度从而使血液浓度升高。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医务人员采血定位的不准确,医务人员进针的不熟练或患者配合度不高,也会使血流受阻,出现凝血、溶血现象。医务人员使用抗凝管的手法不正确,血液采集前一些具体的措施没有做好,采血部位没有熟悉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也没有顾及,在采血时不规范操作,都容易导致抽血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抽血量的把握不准确,标本量过多或过少,随意性较大,血液检验也难免出现误差。再次,在标本送检时,标本出现剧烈的震荡,容易产生溶血;没有及时送检,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或者选用的真空管有问题,会造成凝血现象。最后,在对标本进行检验时,血液没有凝固就进行检验或者标本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检验,血液的浓度等都会产生变化,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2.2提高标本准确性的对策

采集过后,应该注意标本的保存环节。因此,医院护理部和检验科应该联合建立健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体系,护理部应严格遵循检验科采集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流程和采集操作,并对相应的采集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检验科则应当充分起到监督作用,还应当把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信息及时的反馈给护理部,由医院的护理部切实的将质量控制实施,只有将护理部和检验科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质量控制,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增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使护士根据质量标准及要求来进行操作,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质量误差。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聘请专业人员对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医者应该具有医德和仁心,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假使医务工作者能够自觉的遵守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就能有力避免差错的产生。医院的护理部应当经常性的组织技术操作考核及技术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强化护理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结语: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来源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标本的采集好坏是影响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及时送检,合适的保存条件也对血液的生化检验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验人员应足够重视对血液生化检脸过程中对准确性有影响的因素,严把质量关,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最可靠准确的依据,及时作出最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闰丽杰.临床血液标本的准备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田.中外健康文摘影像检验,2008,5(6):192一193.

[2] 陈红萍.血液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化验结果[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

血液生化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孔雀石绿 (分析纯) , 以0.9%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昆明种小白鼠30只, 体重18~22g, 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室温度22℃~26℃, 每天光照12 h。

1.2 试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 (0mg/kg) 、中毒Ⅰ组 (10mg/kg) 、中毒Ⅱ组 (20mg/kg) 、中毒Ⅲ组 (30mg/kg) 和中毒Ⅳ组 (40mg/kg) 。每组6只, 实验组小鼠经口灌胃方式给药, 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孔雀石绿。灌胃前2h禁食, 不限饮水, 共连续灌胃30d。

1.2.2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 眼眶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同时取肝组织匀浆备用。检测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谷丙转氨酶 (GPT) 、谷草转氨酶 (GOT)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血尿素氮 (BUN) 和血肌酐 (Scr) 。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并按其规定的方法进行。

1.2.3 数据处理

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并作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的变化

实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 但差异不明显, 实验Ⅳ组含量降低, 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实验Ⅰ组、Ⅱ组和Ⅳ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含量稍有增加, 但差异不明显, 第Ⅲ组含量比对照组含量稍有降低, 但差异也不明显。

2.2 血液酶活性的变化

实验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随着孔雀石绿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加, 其中实验Ⅲ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Ⅳ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实验Ⅲ组和Ⅳ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实验Ⅳ组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其他组活性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肝组织中SOD活性随着孔雀石绿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其中实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Ⅳ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2.3 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变化

实验组的血尿素氮比对照组增加, 但差异不显著。血肌酐随着孔雀石绿染毒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Ⅳ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3 讨论

注:*表中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下同。

许多研究表明, 孔雀石绿对多种动物的脏器有不同程度毒性作用, 可以引起生殖、生长和遗传等毒性。我们通过对小鼠染毒孔雀石绿观察其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结果表明, 染毒后小鼠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的变化不显著。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受到病因作用造成肝细胞损伤时, 常使血清中这两种转氨酶升高。本试验中染毒实验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著, 表明高剂量孔雀石绿的摄入可以引起肝脏一定程度的损伤。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体内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催化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巯基的共价结合, 肝细胞浆中含量丰富, 试验中染毒剂量最高组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最高, 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胞浆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外漏而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 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试验中随着孔雀石绿染毒剂量的增加SOD活性逐渐降低, 表明机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 进一步增加了组织损伤的几率。血尿素氮的增加和血肌酐的降低表明孔雀石绿对小鼠肾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孔雀石绿对小鼠肝脏与肾脏有一定的毒性, 值得引起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那广水, 贺伟, 等.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研究概况[J].水产科学, 2008, 27 (8) :430-432.

[2]桂英爱, 王洪军, 刘春林, 等.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危害及检测研究进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7, 22 (4) :293-298.

[3]刘军, 胡华军, 张明洲, 等.渔药孔雀石绿的毒性、危害和检测现状[J].浙江农业学报, 2006, 18 (5) :397-400.

[4]朱伟杰, 侯瑜琼.孔雀石绿对小鼠睾丸超微结构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 2008, 28 (2) :70-73.

[5]文琛, 邬红娟, 王宇飞.孔雀石绿对三种鱼类细胞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30 (6) :8-9, 34.

[6]陈玉春, 顾雪飞, 刘敏.5种中草药对鲤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淡水渔业, 2007, 37 (5) :11-13.

[7]王楠.谷胱甘肽相关酶的性质及其在贝类方面的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 2008, 6 (3) :31-33.

[8]陈晓妮, 吴志强, 王玉彬.孔雀石绿胁迫下鲫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变化[J].江西科学, 2008, 26 (5) :711-713.

[9]张海涛, 姚笠, 黄素芳.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中SOD、MDA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16 (9) :32-33.

血液生化 篇5

试验选用3只健康装有门静脉血插管的湖羊,采用4×3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8.4%(A)、11.2%(B)、14.0%(C)、16.8%(D)四种日粮蛋白质水平下,湖羊门静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血浆氨态氮(NH3-N)浓度以C组最高,极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2)血浆尿素氮(PUN)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D组极显著高于A、B组(P<0.01),C组显著高于A组(P<0.05).(3)血浆肽氨基酸(PAA)浓度以D组最高,C组次之,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液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C组日粮蛋白质水平较适宜.

作 者:王春梅 孙龙生 赵国琦 作者单位:王春梅(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孙龙生,赵国琦(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血液生化 篇6

关键词:济宁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电解质指标;年龄段

中图分类号: S85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216-02

济宁青山羊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菏泽市与济宁市的20多个县(市、区),其被毛由于黑、白2色混生而呈青色,蹄、嘴唇、角也呈青色,前膝呈黑色,因此具有“四青一黑”的特征。济宁青山羊是我国独特的羔皮用山羊品种之一,其产品猾子皮以花纹美观、皮张轻薄结实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耐粗饲。20世纪80年代青山羊猾子皮在世界上十分畅销,极大地带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但近二十几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较低和繁育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纯种济宁青山羊数量大幅减少,因此,对济宁青山羊的保种工作刻不容缓。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是保种选育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但目前对济宁青山羊生化指标的研究还未见报道,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济宁青山羊的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期为济宁青山羊的保种选育、疾病诊断、饲养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所与试验用羊

试验场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庞王乡的菏泽种羊场,海拨49.7 m,北纬35.14°、东经115.26°。于2013年11月下旬,在菏泽种羊场选取6月龄、1岁龄、2岁龄、3岁龄的健康、未孕、未发情的雌性济宁青山羊各10只进行试验。

1.2 样品采集

采样前1 d 20:00后开始禁饲,但不禁水,然后于第2天08:00颈静脉采血5 mL/只,放入离心管,不作抗凝处理,待血液凝固后,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制备血清,立即送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医院化验室测定生化指标。

1.3 试验仪器

采用英诺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320型)测定血液生化指标,采用深圳越华电解质分析仪(MI921型)测定血液电解质。

1.4 测定指标

测定的生化指标包括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尿素(Urea)、肌酑(Crea)、尿酸(UA)、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葡萄糖(GLU)的含量。共测6项电解质指标,分别为钾(K)、钠(Na)、氯(Cl)、游离钙(iCa)、总钙(TCa)、二氧化碳(CO2)的含量。

1.5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中文版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济宁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和电解质指标与山羊常规指标的比较分析

山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和电解质指标参考王俊东等的数据[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济宁青山羊血液ALT、AST、ALP的活性以及DBIL、TP、ALB、GLB、A/G、Urea、Crea、UA、CHO、GLU、K、Na、Cl、TCa、CO2的含量等都在山羊的正常范围内,但GGT活性和TBIL含量较山羊正常范围高(表1)。

2.2 济宁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济宁青山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在4个不同年龄段中,ALT、AST、GGT的活性以及TP、ALB、Urea、Crea、UA等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中ALP活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且6月龄时的活性极显著强于其他3个年龄段(P<0.01)。6月龄青山羊血液中TBIL、DBIL、IBI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段(P<0.05),但其他3个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和1岁龄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3岁龄(P<0.05),1岁龄白球比极显著高于3岁龄(P<001),显著高于6月龄和2岁龄(P<0.05)。血液中TG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且6月龄和1岁龄极显著高于2、3岁龄(P<0.01)。血液中CHO含量也随年龄增长而降低,6月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6月龄和1岁龄青山羊血液中的GLU含量显著高于2、3岁龄(P<0.05)。

2.3 济宁青山羊血液电解质的测定结果

由表2可知,济宁青山羊各年龄段血液中K、Na、Cl、C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iCa、TCa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并且6月龄和1岁龄含量显著高于2、3岁龄(P<005)。

3 结论与讨论

济宁青山羊大部分生化指标和电解质指标都在山羊的正常范围内,说明本试验测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济宁青山羊血液中的GGT活性和TBIL含量较正常范围高,而它们都和肝脏有关,这是否预示着济宁青山羊的肝脏功能较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1 生化指标及生理学意义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AST主要分布在心脏,它们是体内重要的2个血清氨基转移酶,在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2个酶在不同年龄段的济宁青山羊血液中的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济宁青山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肝的代谢比较稳定。其中,济宁青山羊ALT活性弱于海南黑山羊[2],但强于波尔山羊[3],和贵州黑山羊相近[4];但AST活性較贵州黑山羊和海南黑山羊弱[5],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品种不同而造成的。ALP是反映机体细胞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来自于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ALP的来源逐渐减少,这和本试验测得的济宁青山羊血液ALP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相一致。

TBIL、DBIL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崩解,济宁青山羊胆红素含量在6月龄时较其他年龄段高,这可能是由于幼龄动物造血机能旺盛,红细胞代谢较快而导致胆红素升高,到了成年,红细胞的代谢趋向稳定,因此,所产生的胆红素也趋向稳定。GLB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作用,其含量的多少反映了机体免疫力的高低,济宁青山羊GLB含量较陇东绒山羊高[6],说明济宁青山羊的抗病力强于陇东绒山羊。

TG是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可以利用TG分解并供给能量。田兴贵等认为,TG含量越低,机体对脂肪的利用越高[4],济宁青山羊TG和CHO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说明老龄济宁青山羊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低。徐铁山等认为,ALB、GLU等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负相关[2],2、3岁龄济宁青山羊血液中的ALB、GLU含量均下降,说明幼龄的济宁青山羊肌纤维直径较细,肌肉较细嫩,但其脂肪与胆固醇含量较高。

3.2 电解质指标及生理意义

K+、Na+、Cl-、iCa2+和TCa2+等离子主要参与维持机体的晶体渗透压和细胞膜的正常兴奋性,不同年龄段济宁青山羊电解质的含量都在山羊的正常范围内,说明济宁青山羊的生长发育比较稳定。钙绝大多数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还有少量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主要参与骨骼的形成、神经信号的传导和心肌的收缩等,幼年动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对钙的需求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物对刺激的反应性下降,心脏的收缩力也下降,这可能和钙的含量减少有关,这和本试验测得的济宁青山羊血液iCa和TCa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相一致。

本次生化指标的测定可以为济宁青山羊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育种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本次的测定仅仅局限在某一季节未发情的雌性济宁青山羊,难以全面反映济宁青山羊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今后的研究应当考虑性别、发情与否、生活环境等因素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最终建立起完善的济宁青山羊生化指标体系,从而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王俊东,刘宗平. 兽医临床诊断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08-227.

[2]徐铁山,刘慧清,周汉林,等. 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与其肌间脂肪含量及肌纤维直径的相关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2009,30(6):50-55.

[3]付志新,梁建兰,张建文,等. 波尔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 中国兽医杂志,2009,45(7):49-50.

[4]田兴贵,朱红刚,主 性,等. 贵州黑山羊母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2010,31(6):57-60.

[5]夏万良,戴小莲,徐铁山,等. 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与体重的相关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9):9-13.

血液生化 篇7

关键词:血液标本,生化检验,临床检验

生化检验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而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的判断, 进而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1]。因此, 提高生化检验准确性, 有益于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液标本采集部位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笔者选择2015年1~9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9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0例, 女70例;年龄为20~71岁, 平均年龄为 (45.7±14.9) 岁。入选的研究对象均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方法:

从人体静脉采集血液 (大概) 25 m L, 在1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中, 有80例在输液异侧采集血液, 有70例在输液同侧采集血液。所采集到的血液全部运用从美国进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血糖、尿素氮、钾、钠、氯、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的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异侧抽血与同侧抽血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所测定的血糖、尿素氮、钾、钠、氯、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变化率=[ (同侧抽血送检结果均数-异侧抽血送检结果均数) /异侧抽血送检结果均数]×100%

3 讨论

生化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验手段, 可为临床医师对患者诊断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假如血液采集出现问题, 生化检验结果不够准确, 则会误导我们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的诊断, 有可能会引发医疗事故, 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增加医患矛盾[2,3]。因此, 应该高度重视血液采集, 努力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在临床检验中, 一些检验人员或者护士为了降低患者再次穿刺所产生的痛苦, 一般会从输液通路中或者同一侧的肢体, 乃至同一个血管进行血液采集。这样操作就会让采集到的血液由于药物的稀释或者混入静脉所输入的药物 (比如抗生素与葡萄糖等药物) , 进而使得所测出的生化指标的结果跟实际值出现很大的差异[4]。同样的道理, 也不要在输液的同侧进行取血, 也会出现误差。本研究显示, 异侧抽血与同侧抽血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所测定的血糖、尿素氮、钾、钠、氯、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笔者在实际医学检验工作中, 发现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正确性及准确性的因素比较多, 比如除了采集部位外, 还有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发生溶血的标本与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等因素[5]。所以,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该以患者为本, 认真操作, 严格执行血液标本采集, 努力减少血液标本采集可能会发生的失误, 及时完成各项血液标本检验工作, 防止血液标本发生污染, 进而有效地提升临床医学生化检验的结果准确率[6]。笔者的体会是, 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 我们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 踏实、严谨的作风, 切实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认真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圆满地完成各项临床检验工作。同时,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我们医护人员还行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7], 全面掌握护理标准、医学检验标准。我们医院也要高度重视生化检验工作, 应该切实加强对医护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保障医院生化检验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及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 我们要引导医护人员切实提高医学检验及血液采集技能, 又要加强医院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做好血液标题采集, 认真应对医学临床生化检验工作, 进而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秀兰, 邱方成.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7 (18) :41-42.

[2]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8 (16) :121-122.

[3]沈爱永.检验科血液生化检验的临床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11 (20) :83.

[4]汪仙德, 程金莲.EDTA-K2对血糖、血脂和肾功能检测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31 (1) :82-83.

[5]吴连杰, 任继欣, 李雪梅, 等.探讨多种抗凝血浆对急诊生化离子指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3) :1739-1740.

[6]谭晓玉, 庞保军.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0 (8) :863.

血液生化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3-5月来本院进行体检的135位健康者的血液标本。其中男68人, 女67人;年龄34~49岁;肝、肾功能正常;无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病史, 无正在服药者, 均为空腹抽血, 标本血清无肉眼看见的黄疸、血溶、脂浊或乳糜。以上对象都知情同意, 且采血过程由技术熟练的医师完成。

1.2 标本处理

将同一标本分为两份, 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甲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 然后以与乙相同条件离心, 分离溶血血清3ml后备用。乙试管中的标本室温自然分离, 3min后以12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 取3ml血清作为正常血清备用。

1.3 方法

取上述135份标本血清, 分别检测直接胆红素 (DBIL) 、总胆红素 (TBIL) 、总蛋白 (TP) 、乳酸脱氢酶 (LDH) 、p-羟基丁酸脱氢酶 (p-HBDH) 、血尿酸 (UA) 、血糖 (GLU) 、胆固醇 (CHO) 、三酰甘油 (TG) 、无机磷 (IP)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血钙 (Ca) 、血肌酐 (Cr) 、尿素氮 (BUN) 共15个生化项目。然后模拟临床上常规溶血现象用细玻棒捣碎试管中的血块, 使离心血清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肉眼可见的红色, 测其血红蛋白>150g/L即为溶血标本, 再将溶血后的标本按溶血前的方法上机重新测定以上15项生化项目。要求将此血溶后的标本检测间隔时间控制在1h内。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分析试剂盒, 均购自北京康大泰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4 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及正常值

DBIL:重氮法, 1.7~7.0μmol/L。TBIL:重氮法, 1.7~17.1μmol/L。T P:双缩脲法, 60~80g/L。LDH:连续监测, 100~300U/L。p-HBDH:连续监测, 72~182U/L。UA:终点法, 男性237.9~356.9μmol/L, 女性178.4~297.4μmol/L。GLU:葡萄糖氧化酶法, 3.9~7.8 m m o l/L。CHO:酶法, 0~5.17mmol/L。TG:酶法;男性0.45~1.81mmol/L, 女性0.40~1.53mmol/L。IP:钼酸铵法, 0.8~1.6mmol/L。ALT:连续监测, 0~40U/L。AST:连续监测, 0~50U/L。Ca2+:离子选择电极法, 2.2 5~2.7 5 m m o l/L。Cr:连续监测;男性59~104μmol/L, 女性45~84μmol/L。BUN:偶联酶法, 3.2~6.0 m m o l/L。

2 结果 (表1)

由表1可见, 溶血后D B I L、T B I L、T P、L D H、p-HBDH、CHO、TG、IP、AST这9项指标水平均较溶血前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且TBIL、TP、p-HBDH这3项指标水平溶血后均高于正常值。GLU溶血后低于溶血前, 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且溶血后水平低于正常值。余5项指标溶血前后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标本发生溶血是临床检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溶血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引起溶血的常见原因很多:抽血时注射器负压过大;穿刺血管不顺利、抽血不顺利使注射器内形成泡沫;不取下针头直接注入试管, 使血液注入试管中压力过大等因素都可以引起溶血[1]。使用留置针抽血时可减少病人穿刺的痛苦, 但留置针内的血液也是引起溶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另外, 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较大的震荡, 或是温度太高没有注意防护, 运输时间过长, 或是使用冰袋保温时冰袋与标本管直接接触等因素都可以发生溶血。标本在实验室离心分离时处理不当, 有工作人员为加快标本的凝血和容易离心分离, 使用竹签插入标本中, 或用竹签挑取血块等不良习惯都可以造成标本溶血[2]。

本文结果显示, 溶血后显著升高的有DBIL、TBIL、TP、LDH、P-HBDH、TG、IP、AST。其原因是红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 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而释放的血红蛋白中球蛋白可造成TP、AST的测定值增高;同时血红蛋白为红色物质, 这种红色对比色分析产生正干扰[3]。溶血后升高的还有血清CHO, 原因可能与红细胞内含有一些低浓度的脂蛋白、胆固醇酯等有关[4]。溶血后无显著升高的有ALT、UA、Ca2+、BUN、Cr。其原因为红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显著差异, 溶血引起的稀释作用等负干扰与血红蛋白增加吸光度等正干扰相互抵消的结果。

溶血时常见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 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如果白细胞中某一分析物浓度极大的高于血浆, 则溶血无疑会导致血浆中该成分浓度增高, 使测定结果高于真值。红细胞中高浓度的钾、LDH等随着溶血进入血清, 使血清中这些物质的浓度增高。红细胞内还含有较多的有机磷酸酯、非糖还原物质、非肌酐反应物质等, 随着溶血使这类物质在血清中浓度升高而对一些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标本溶血对某些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影响很大, 会干扰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断, 甚至造成误诊。为减少误差, 一定要注意对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在采血、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细心操作, 并注意注射器、针头和试管的质量。压脉带不可扎得过紧过久;注射器针头不能用酒精消毒;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3次以上, 过度损伤组织;抽血的血液带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时, 避免用力过猛、速度过快, 以免血泡过多引起血细胞破裂。

总之, 造成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很多, 除患者本身疾病的因素外, 实验前采送的标本是否符合所做实验的要求是关键。如果因标本的不规范, 而导致化验结果失真, 不仅失去检验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延误医师对病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 检验人员对异常结果要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了解患者的病情, 这将对检验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桂云.标本溶血对15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3 (4) :164-165.

[2]姜淑慧.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用医药卫生杂志, 2003, 1 (8) :72.

[3]张允, 王薇, 周平.标本溶血对TP、AST的测定干扰及纠正[J].江西医学检验, 2004, 22 (1) :79.

植酸酶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篇9

动物血液生化指标是动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指标,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血液生化指标可以直接的反映机体健康状态、营养水平。本试验通过对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植酸酶,测定其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钙、磷等部分生化指标,以探讨植酸酶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植酸酶在畜禽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主要试剂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迅达医疗仪器公司,XD-811型)、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亨科学仪器厂,TGL-16G型)等。

T-AOC测试试剂盒、T-SOD测试试剂盒、血清无机磷测定试剂盒、钙测定试剂盒、钾测定试剂盒、氯化物测定试剂盒(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超纯水。

1.2 试验日粮及喂养方法

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量,参照NRC (1994)肉鸡营养需要配制基础日粮。基础日粮配方 (%) :玉米61.67%、豆粕16.25%、棉籽饼9.33%、玉米蛋白粉4%、蛋白蛋0.06%、鱼粉4.4%、细石粉1.09%、磷酸氢钙0.05%、食盐0.25%、混合油1%、蛋氨酸0.026%、胆碱0.27%、赖氨酸0.13%、预混料1%、苏氨酸0.09%、生长鸡多维0.15%。将上述日粮制成粉料,采取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1日龄的健康肉仔鸡27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肉仔鸡。分别为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Ⅱ组(植酸酶100 mg/kg)、试验Ⅲ组(植酸酶200mg/kg)、试验Ⅳ组(植酸酶300 mg/kg)、试验Ⅴ组(植酸酶400 mg/kg)和试验Ⅵ组(植酸酶500 mg/kg)。采用阶梯式笼养,预试验1周,试验期6周。

1.4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每处理组随机抽取5只肉鸡(每个重复1只),心脏采血10 mL,室温静置20 min后3 000转/min离心15 min,收集血清,编号后置-20℃冰箱中保存待测。

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测定,用T-SOD测试试剂盒进行测试;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用T-AOC测试试剂盒进行测试;血清钙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磷等含量的测定,均采用采用试剂盒进行测试。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酸酶对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植酸酶对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植酸酶对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植酸酶使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含量提高,其中试验Ⅱ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抗氧化能力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试验Ⅱ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U/ (m L血清)

注:同列肩标没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下同

3.2 植酸酶对肉鸡血清钙、血磷、血钾、血氯的影响

表2反映了植酸酶对肉鸡血清钙、血磷、血钾、血氯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各试验组的血钙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血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血钾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血氯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

mmol/L

4 结论与讨论

4.1 植酸酶对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Ⅱ组、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表明日粮中添加100 mg/kg、200 mg/kg的植酸酶能显著的提高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总抗氧化能力减弱,说明机体抗氧化能力并不与植酸酶的添加量成正比,提示日粮中添加100 mg/kg植酸酶即能显著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植酸酶对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亦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样是添加100 mg/kg、200 mg/kg植酸酶与对照组相比即能显著的提高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且添加100 mg/kg、200 mg/kg植酸酶比添加300 mg/kg、400 mg/kg、500 mgkg作用明显。该结果与植酸酶对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相一致。植酸酶对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00 mg/kg、200 mg/kg植酸酶效果较好。添加植酸酶使肉鸡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抗氧化能力提高,这可能是植酸酶解除了与酶结合的物质或者是释放了酶促反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从而提高了酶促反应的效率。

4.2 植酸酶对肉鸡血清钙、血磷、血钾、血氯的影响

由于植酸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能够与各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使这些金属离子不能为动物吸收利用,因此植酸一直被认为是饲料中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有害成分。将外源性植酸酶加到日粮中,在畜禽消化道内被激活,对植酸或植酸盐进行水解,释放出磷离子。同时被络合的大量镁、锌和锰等矿物质元素也因植酸分子的水解被释放出从而被畜禽利用。易中华等[3](1996年)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钙、磷的利用率,减轻了由于饲粮中无机磷的添加而带来的粪尿磷对环境的影响。瞿明仁等[4](1999年)也报道在低磷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提高磷利用率15.58%~22.16%。朱连勤等[5](2000年)研究在不同植酸磷水平的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对锌、铜和锰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胫骨锌、锰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和蛋黄铜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血浆、蛋黄锌的含量显著提高。该试验证明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锰和锌的利用。

高俊杰[6](2007年)研究表明:添加植酸酶或植酸酶和柠檬酸,钙、磷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钙和血磷浓度,各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席峰[7](2000年)研究了植酸酶对樱桃谷鸭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植酸酶不足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胫骨中钙、磷的沉积,使血钙、血磷浓度和碱性酸酶活性恢复正常。邓近平等[8](2007年)报道:随外源磷和植酸酶水平的提高,试验猪生产性能明显改善(P<0.05),趾骨灰分磷含量和血磷水平都极显著地升高(P<0.01)。徐奇友等[9](1999年)的试验表明,在含总磷0.5%的日粮中分别添加植酸酶500U/kg和250 U/kg, 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4.81%和4.51%。本实验从表2可以看出肉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肉鸡血清中血磷含量显著升高,有提高血钙的含量的趋势。其结果与高俊杰[6]、席峰[7]、邓近平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植酸酶通过分解植酸,解除了对磷、钙等营养物质的络合作用,从而提高了肉鸡对饲料中钙、磷的利用率。肉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血氯、血钾含量影响较小,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是钾离子、氯离子与植酸的络合能力较弱的原因造成的。

摘要:试验探讨了植酸酶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日龄的健康肉仔鸡270只, 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 每个重复9只肉仔鸡。分别为试验Ⅰ组 (对照组) 、试验Ⅱ组 (植酸酶100 mg/kg) 、试验Ⅲ组 (植酸酶200 mg/kg) 、试验Ⅳ组 (植酸酶300 mg/kg) 、试验Ⅴ组 (植酸酶400 mg/kg) 和试验Ⅵ组 (植酸酶500 mg/kg) 。采用阶梯式笼养, 试验期6周。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肉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对血钙、血氯、血钾含量影响较小, 而血清中血磷含量显著升高。

关键词:植酸酶,肉鸡,血液,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周岩明, 王桂玲, 姚建国, 等.植酸酶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率影响的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4 (7) :38~40

[2]朱梅梦, 王军, 陈建欣.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饲料广角, 2002, 18:17~23

[3]易中华, 王晓霞, 计成, 等.植酸酶和复合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氮、磷利用的影响.家畜生态学报, 2005 (1) :43~48

[4]翟明仁, 宋国华, 上官恒娥.肉鸡低P日粮中添加植酸酶代谢实验.中国饲料, 1999 (11) :10~11

[5]朱连勤, 朱凤华, 巩青军, 等.日粮中不同植酸酶和植酸磷水平对产蛋鸡脏器组织锌、铜和锰含量的影响.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0

[6]高俊杰, 车向荣.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和柠檬酸对钙、磷利用率的影响.养猪, 2007 (4) :6~8

[7]席峰, 吴治礼.植酸酶在樱桃谷鸭饲料中的应用.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 :26~29

[8]邓近平, 姜洁凌, 贺建华, 等.生长猪植酸酶的磷当量研究.动物营养学报, 2007 (2) :166~171

血液生化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64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 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送检。

1.2 方法

对上述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不合格的标本记录下来, 详细分析导致不合格的原因, 对其进行总结。

2 结果

经过分析, 64例检验标本中, 出现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 不合格率为10.9%。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方法不当4例 (6.3%) , 血液标本保存不当1例 (1.6%) , 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2例 (3.1%) 。

3 讨论

3.1 标本采集方法

首先, 采血时间。早晨空腹6~12h后是合理的采血时间。如果空腹时间过长, 人体内一些成分就会过度下降, 同时一些代谢产物也会过度升高。如果空腹时间在16h以上, 人体血清中的蛋白、转铁蛋白等含量就会下降, 同时胆红素会上升。在早晨进行空腹采血的时候, 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要求, 例如抽血前需要静卧1h, 不能吸烟喝酒, 在抽血前48h, 禁食水果、咖啡及茶, 尤其是茄子、香蕉, 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其次, 止血带的使用。通常情况下, 肘正中静脉是主要的采血部位, 不应该选择太细的静脉, 这样极易导致血量不足[1]。使用止血带时应保证压迫时间在1min以内, 如果止血带结扎时间在2min以上, 大静脉血流就会受阻, 提升毛细血管内的压力, 造成血管内液和组织液交流, 从而使具有较小相对分子量的物质向组织液逸入;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 血液成分会在局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逐渐变大, 从而导致检查结果在正常水平上增高或减低。再次, 采血量。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决定采血量, 如果血量过多, 血液就无法凝固, 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就会相对增加;而如果血量过少, 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则会相对减少。最后, 采血者的采血技术。要想让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是应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如果采血时缺乏准确的定位针, 针尖在静脉内反复探来探去, 极易导致血液标本溶血、凝血等, 会加大采集的难度[2]。同时, 为了增加血流而对穿刺部位进行直接的挤压也会导致标本溶血。因此, 采血时采血者应该对血管进行认真的选择, 并对穿刺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另外一些临床用药, 也会对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药理学因素和化学性因素, 其作用机制相当的复杂。例如右旋糖酐对蛋白质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利尿剂会对血钾浓度产生影响;头孢菌素的代谢物会对测定的各个环节产生一定的影响等。在以上不合格标本中, 有2例是因为在标本采集前, 患者服用利尿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 从而导致结果出现误差。受试者采血体位, 也会对高分子物质的浓度以及蛋白质结合的物质产生影响。例如站立式会导致ACP、TP、Aib以及铁蛋白等至少升高5%。如果患者从仰卧式转为站立式, 那么激素的含量也就会增加数倍。因此在进行采血之前, 一定要嘱咐患者要注意饮食问题, 停止服用药物, 以防出现药物影响, 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对于检验科人员来说, 也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和了解, 以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报告的准确性。

3.2 抗凝剂和血量比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化反应, 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因此说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是终止血液凝固某些环节的生化反应。血液标本不同, 所使用的抗凝剂也不同。比如, 含Na+、K+、NH4+的盐类抗凝剂血样不能用来检验Na+、K+、氨及一些含氮化合物;去钙凝血剂不能用来检验多价金属离子;如果抗凝血样含有少量凝块, 就不能用作凝血酶原测定等。血液标本受到抗凝剂的深刻影响, 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只有呈恰当的比例才能保证准确的检查结果, 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同时, 还应该对溶血和抗凝血凝固进行有效的预防, 这就要求采血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3,4]。本文中, 有1例患者由于采血人员缺乏过硬的技术, 加入的抗凝剂过多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

3.3 血液标本保存

采集完血液标本后, 首先应该及时检测标本。如果不能及时送检, 应该将其在4℃的条件下保存。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 血浆K+会升高, 血糖会降低。有研究表明, 全血标本存放于室温下, 随着时间的延长, 血小板平均容积会逐步增高, 和即刻检测相比, 4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也会逐步下降, 和即刻检测相比, 2~5d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文中, 有1 例患者由于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保留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 也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更是有关工作人员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所有生化标本都应该在温度为4℃时长为1周的条件下被良好地保存[5,6]。

综上所述, 标本采集方法、抗凝剂和血量比例及血液标本保存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任国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3B) :90-91.

[2]刘忠实.血液生化检验中标本误差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 2011, 30 (3) :182.

[3]容桂荣, 张萍萍, 赵立民, 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7) :645-647.

[4]赵恒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7) :2329.

[5]胡礼仪.分析前各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 :80-82.

血液生化 篇11

摘要:为了研究大肠杆菌感染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6头1月龄的仔猪隨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肌内注射0.045 mL/kg生理盐水和4.5亿CFU/kg大肠杆菌,并于接种后第24小时从猪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猪相比,试验组猪血清中AST、γ-GT、ALP、GLB和LDH含量显著升高(P<0.05),CREA极显著升高(P<0.01),而ALB含量和A/G极显著降低(P<0.01),钙含量、LT/ST和钙/磷的值显著减小(P<0.05)。说明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猪肝、肾和心功能的异常。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血液生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 S858.285.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72-03

收稿日期:2013-08-2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8BADB4B01-2)。

作者简介:王东升(1979—),男,甘肃临洮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药理与奶牛疾病的研究。E-mail:lzmyswds@126.com。

通信作者:严作廷,博士,研究员。E-mail:yanzuoting@caas.cn。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感染的传染性疾病,由发病日龄和临床症状的差异可将该病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3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1]。这些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常常造成新生仔猪的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从而严重阻碍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对大肠杆菌C83-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抑菌[2]、药物对其杀灭作用[3]及疫苗开发研究[4]等方面,但尚未见关于该菌感染后猪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报道。血液通过在机体的循环参与机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运输,从而将代谢废物转运至排泄器官或移除,此外还参与抵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等多种功能活动,对维持动物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发挥重要作用。血液生化指标是动物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内在反映,也是研究动物病理学、生理学、毒理学和探讨疾病发病机理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以作为判断动物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5]。因此通过研究大肠杆菌感染后猪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菌种

大肠杆菌C83-1,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攻毒前接种于普通肉汤管中,37 ℃ 下培养18~20 h后镜检,纯粹后吸取0.5 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使平板全部浸润后置于37 ℃培养20 h;用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将洗下的菌液混合后进行平板计数,结果浓度为100亿CFU/mL;将菌液置于 4 ℃ 保存过夜。

1.2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选择健康状况良好、日龄相近的16头杂交猪,体重 8.0~10.0 kg,雌、雄兼有,均购自兰州市某养猪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于对照组肌内注射0.045 mL/kg生理盐水,试验组肌内注射4.5亿CFU/kg体重的大肠杆菌。在接种后第24小时从猪前腔静脉采10~15 mL血,分离血清并于-80 ℃保存。

1.3生化指标测定

用迈瑞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测定血清生化指标,主要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固醇(TC)、总血红素(TBiL)、直接血红素(DBiL)、肌酐(CREA)、尿素(UREA)、尿酸(U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糖(GLU)、钙(Ca)、磷(P)和镁(Mg)等19项生化指标。计算ALB与GLB的比值(A/G)、ALT与AST的比值(LT/ST)、钙磷比(钙/磷)。试验所用试剂盒均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与分析

大肠杆菌感染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1。其中AST、γ-GT、ALP、GLB、ALB、A/G、LT/ST、TC、TBiL、DBiL、ALT、TP、GLU为肝功能相关指标,CREA、UREA、UA为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钙含量、钙/磷比、血清磷含量、血清镁含量为血清离子的变化指标,LDH、CK为心功能相关指标。

2.1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3结论与讨论

肝脏是动物机体中含酶最丰富的器官,其酶含量约占肝脏总蛋白含量的2/3。血液中的ALT与AST是动物体内2种重要的转氨酶,是反映动物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6]。当肝组织发生病变或受到损伤后,肝细胞内的ALT、AST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中的ALT、AST酶活性增强,但其增强幅度不一定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成正比[7-8]。表现为在轻、中度肝细胞损害时,ALT漏出率大于AST;在重度肝细胞损害时线粒体遭到破坏,AST漏出增加[9],因此医学上常将ALT、AST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酶学指标。血清中的γ-GT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当肝胆系统有疾病时,γ-GT升高,因此常以此酶作为病畜能否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标志[10]。当动物肝脏发生疾病时,肝细胞过度产生ALP,并经淋巴管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管胆汁排泄障碍,过度的ALP反流入血液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本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ST、γ-GT、ALP均显著升高,LT/ST显著降低,说明大肠杆菌可以引起猪的肝损伤、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肝细胞中AST释放入血液中,γ-GT和过度产生的ALP也进入血液中,进而导致血清中AST、γ-GT、ALP升高。

nlc202309051120

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血清TP含量和ALB含量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ALB由肝脏产生,是血浆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血液胶体渗透压维持和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肝功能受损时,ALB的分泌减少[11]。GLB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当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及各种原因造成的肝损伤时,ALB含量降低,GLB含量升高[12-13]。本试验中试验组GLB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LB、A/G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大肠杆菌可以引起猪肝脏对蛋白质代谢功能异常,这可能与猪感染大肠杆菌后,肝细胞功能受损、合成ALB减少,但由于大肠杆菌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增多有关。

肾脏是动物的主要泌尿器官和排泄器官,血液中的UREA来源于肝脏,而去路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当肾实质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滤过增多,导致血液中UREA浓度升高。UA主要产生于肝脏,在肾脏中与白蛋白结合,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并转变为尿囊素随尿排出,肾脏严重损伤时,血液中的UA升高。CREA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临界点后,血中的CREA浓度就会急剧上升,但是由于肾脏的储备力和代偿力很大,因此在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液中的CREA浓度可能是正常的,但当血液中的CREA含量明显增高时,常表现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14]。本试验中试验组CREA极显著升高,UA有上升趋势,UREA无显著异常,说明猪感染大肠杆菌可引起肾功能异常。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电解质在维持体液渗透压和细胞内外的水及酸碱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体主要通过肾脏维持体液的平衡和保持内环境稳定,肾功能异常时体液中的离子发生变化。钙是动物机体中含量最多的常量金属元素,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可引起低钙血症,而且病情越严重,血钙水平越低[15],肾病综合征可引起血钙水平降低[16]。肾脏发生疾病时,对磷的排泄功能下降,可引起血液磷的浓度升高。本试验中试验组血清钙含量和钙/磷降低,血清磷含量显著升高,这表明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猪的钙、磷代谢紊乱,这可能肾功能异常有关。

血清中的CK和LDH是肌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常用于心肌损害的辅助诊断。LDH活性可反映细胞内无氧酵解的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机体的应激能力[17]。AST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本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DH显著升高,表明猪感染大肠杆菌后,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造成LDH的泄漏;而AST升高,LT/ST显著减小,表明感染引起心肌细胞受损严重,这可能与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猪呼吸困难而导致的机体缺氧、心脏代偿功能增强有关。

本试验采用肌内注射大肠杆菌C83-1感染猪,通过对猪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分析,研究了大肠杆菌感染对猪肝、肾和心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可使猪血清中AST、γ-GT、ALP、GLB和LDH含量显著升高(P<0.05),CREA极显著升高(P<0.01),而ALB含量和A/G极显著降低(P<0.01),钙含量、LT/ST和钙/磷的值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猪肝、肾和心功能的异常。

参考文献:

[1]任远明.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制[J]. 中国猪业,2011(10):27-29.

[2]李宏胜,张继瑜,李剑勇,等. 替米考星对畜禽常见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4(4):3-4.

[3]王琴,沙莎,周廷宣,等. 菌毒敌与石炭酸消毒效力的比较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8,12(Z1):9-14.

[4]黄炯,张读朴,朱刚,等. 用MM培养基生产羊大肠杆菌病灭活疫苗的试验[J]. 中国兽药杂志,2003,37(2):42-43.

[5]赵拴平,王睿琪,唐中林,等. 3个地方品种猪血液生化指标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2):96-100.

[6]Zhu M,Lin K F,Yeung R Y,et al. Evaluation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on phase I drug metabolism using a CCl4 intoxication model[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999,67(1):61-68.

[7]冷静,朱仁俊,马黎.日粮锌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酶学指标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04(10):15-16.

[8]马玉芳,林雪玲,池春梅,等. 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对哺乳仔猪血液的有关生理生化及免疫学参数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3):286-289.

[9]张铮铮,邝卫红,吴树铎. 肝硬化不同证型与ALT、AST、TB、IB、TBA的相关性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63-64.

[10]张金枝,刘建新,华卫东,等. 大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2005,41(10):35-37.

[11]耿忠诚,袁子国,刘丽丽,等. 三江白猪Hal基因型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J]. 中国兽医科技,2005,35(10):794-797.

[12]陈琼,廖三赛,贺长青,等. 抗仔猪断奶应激剂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及血常规的影响[J]. 广西畜牧兽医,2008,24(3):136-139.

[13]闫广运. 不同肝脏疾病检测指标的特征性变化特点与分析[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0):115-116.

[14]焦库华,马建云,袁燕,等. 不同劑量氟苯尼考对猪血液生化指标及猪瘟抗体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2009,29(12):1586-1589.

[15]Sankaran R T,Mattana J,Pollack S,et al. Laboratory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J]. CHEST,1997,111(3):595-600.

[16]伍晓雄. 猪β-连环素基因的分离,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生产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7]信富钰,侯明海,李文立,等. 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07,19(5):627-630.

血液生化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暴露组为2011年某集装箱企业锰电焊作业工人96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40人;平均年龄(37.00±1.58)岁,平均接触工龄3.6 a(8个月~12 a)。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锰和其他有害因素的食品加工企业86人作为对照组,男性50人,女性36人;平均年龄(37.87±2.10)岁,平均接触工龄3.4 a(3个月~10 a)。经统计学处理,2组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差别无显著性,所有调查对象均无肝脏和免疫系统疾病病史,近期均无感染。

1.2 方法

1.2.1 车间空气中锰含量测定

按GB/T 16018-1995 采集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最后折算成MnO2浓度。根据空气中锰含量将暴露组分为低(≤0.1 mg/m3)、中(0.1~0.2 mg/m3)、高(>0.2 mg/m3)3个接触组。

1.2.2 尿中锰含量测定

采集一次性晨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按<182和>364 nmol/L[1]分为低锰吸收组和高锰吸收组。

1.2.3 肝功能测定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2.5

ml,于室温下凝固后离心取血清分析。总蛋白(TPR)和白蛋白(ALB)用双缩脲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用比色法测定, 血清TTT为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胆碱酯酶(ChE)用酶速率法(37℃)测定。

1.2.4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空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20 ℃保存待测。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分别测IgG、IgA、IgM含量,所用标准血清系卫生部上海生物研究所生产。

1.2.5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测定

用10 ml的玻璃管,加入20 μl的免疫抗体,6 h内取100 μl抗凝全血之反应,然后用BECKMAN COULTER Gallios流式细胞仪测定。

1.2.6 统计分析

全部资料以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资料分析前经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2 结果

2.1 空气中锰和尿中锰的测定结果

共测空气锰样本42个,其中12个超标(28.6%),浓度范围0.017~1.56 mg/m3,平均0.35 mg/m3。尿中锰含量范围(10.92~655.20 nmol/L),平均150.332 nmol/L。经统计学检验,尿中锰含量与年龄、性别、接触工龄均无相关关系(P>0.05)。不同接触组中尿锰分级构成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663,P>0.05)。见表1。

注:低吸收组—尿中锰含量<182 nmol/L,高吸收组—尿中锰含量>364 nmol/L。

2.2 锰作业工人和对照组肝功能检测结果

不同接触组、吸收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经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表明:虽然AST、A/G、ALB、TPR指标随锰接触和吸收浓度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但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接触组、高吸收组ALT活力和TT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接触组、高吸收组ChE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锰作业工人和对照组免疫指标检测结果

不同锰接触组和吸收组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经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表明:IgG、IgA、IgM含量随锰接触和吸收浓度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其中高接触组Ig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吸收组IgA、Ig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5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随锰接触和吸收浓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其中髙接触组和高吸收组CD4、CD45百分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低接触组比较,bP<0.05;与低吸收组比较,cP<0.05。

3 讨论

尿中锰含量与作业环境空气中锰浓度有一定关系,但只能反映机体近期吸收锰的情况[2]。由于锰主要由随胆汁经粪便排出,锰接触者尿中锰含量可以不高[3]。此次尿锰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尿中锰含量只可反映机体当时接触锰的情况,只能作为锰接触者的一项参考指标,但不能反映锰在机体内蓄积和长期、慢性、低剂量接触锰的情况,不能作为诊断锰中毒的良好指标。

肝脏是锰的主要蓄积器官,同时也是锰发挥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现有的文献和资料对电焊作业工人肝损害的报道较少,本次调查显示,中、高接触组、高吸收组ALT活力和TT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锰染毒后,锰进入人体后与线粒体结合沉积于肝脏中,肝切片显示中央静脉和邻近窦状小管轻微充血,由变性肝细胞和炎细胞构成的灶性坏死区;肝细胞内部分线粒体外膜和嵴消失,内质网出现脱颗粒现象,核固缩。这些可能是锰中毒时机体出现肝损伤的病理学基础。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能量,肿胀的结果可能影响到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核周还出现了空泡变性,细胞核固缩,导致肝细胞周边带的坏死及淤胆和肝细胞凋亡[4]、坏死[5],还有可能发生锰肝炎[6]。这些可能是因为锰是一种拟胆碱样物质,小剂量锰可以激活ChE,而大剂量可以影响ChE的合成,使乙酰胆碱蓄积,这与慢性锰中毒时出现震颤麻痹有关[7]。本次调查显示,中、高接触组、高吸收组ChE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当作业环境中锰烟尘浓度过高时,大量锰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以不溶性磷酸锰的形式蓄积于人体组织中,并作为一种异物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既刺激抗体的产生又抑制抗体的产生,从而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变化[8]。锰对IgG、IgA、IgM的影响各家报道结论不一,从本次结果看出,锰暴露作业工人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主要表现为高接触水平时IgG含量显著增高,而高吸收水平时IgA、IgM含量显著增高,和王忠等[9]报道的锰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的结果一致。说明IgG可反映机体接触水平,而IgA、IgM可反映机体吸收水平。我们认为IgG、IgA、IgM可作为探索锰中毒机制的重要指标。高浓度Mn2+与Ca2+竞争,使淋巴细胞内浓度降低,活性钙调蛋白(CaM)含量下降,使CaM形成CaM-Mn2+复合物,干扰CaM的正常调节功能,从而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10]。CD4亚群的功能是调节T、B淋巴细胞,CD45又称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通过对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的调节,对T细胞在胸腺内的选择和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锰暴露使CD4、CD45亚群减少,CD4/CD8比例下降,可影响机体内T和B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导致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下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丁钺,倪为民.职业病中毒物理损伤诊疗手册[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63.

[2]张龙连,卢玲,郭文瑞,等.锰电焊对作业工人血SOD、MDA影响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5):455.

[3]夏元洵.化学物质毒性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815.

[4]Sidhu RS,Tuor UI,Del Bigio MR.Nuclear condensation and fragmenta-tion following cerebral hypoxiais-chemia occurs more frequently in imma-ture than older rats[J].Neurosci Letters,1977,223:129-132.

[5]王簃兰,刚葆琪.现代劳动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7.

[6][日]俊藤稠.工业中毒便览[M].上册(增补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57.

[7]王天奎,冯润金.环境锰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2,13(2):53-54.

[8]缪其宏.锰对机体免疫反应性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3,11(1):86.

[9]王忠,南景一,杨正娟,等.锰、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8,4(2):90.

上一篇: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下一篇:教师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