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结果

2024-09-30

生化结果(精选10篇)

生化结果 篇1

生化检验是现代检验医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 在临床上生化检验的报告能为多种疾病的诊疗提供宝贵的信息, 因此, 相关项目测定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的正误。临床生化检验离不开五大元素, 即标本、仪器、试剂、方法和技术、检验人员。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需分析影响检验过程的各种因素, 严格执行生化检验规程,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1 标本

生化检验的标本皆取自于人体的体液, 标本检测前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标本的质量, 这是检验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据研究, 由于标本本身质量问题给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占总影响因素的7 0%~8 0%, 甚至更高[1,2]。

1.1 标本的采集

病人的准备是标本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采样人员在检查申请单时首先应针对病人所测项目再次确认其是否按要求做好留样前的准备, 如进行空腹、禁酒、禁药等询问, 确认无误后才能采集标本。

生化检验标本中最常见的有血液、尿液、脑脊液和胸腹水等, 其中又以前两者最为多见, 在采集过程中也最易出现问题。血液采集过程中以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最为突出[3]。很多生化检验指标在血细胞内外分布差异很大, 溶血会直接导致测定结果的异常, 如1%的红细胞破裂会导致血钾浓度成倍增长, 因此, 在采血时应避免溶血的发生, 如止血带使用时间尽量要短, 操作熟练一针见血, 血液注入试管及真空管摇匀动作要轻缓等。采血时还应注意以下细节:正确选择真空管, 对住院病人特殊用药进行标注, 对输液过程中及身体残疾者应选取不受血液循环影响的一侧, 门诊病人采血时体位皆要求为坐位。生化检验的尿液标本按种类可分为随机尿、定时尿和2 4 h尿, 其中2 4 h尿样的检测结果是以质量单位而非浓度单位显示, 因此, 在收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询问和标注病人2 4 h尿体积, 否则无法得出有参考价值的检测结果。

1.2 标本的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后需根据所测项目的要求注入正确种类的真空管, 目前常规生化检测多用含惰性分离胶的促凝管。由于采血后绝大多数生化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血清中的浓度会产生变化从而使检测结果发生较大偏差, 因此, 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应尽量及时分离并测定, 这就要求医院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离心配套装置, 以防标本高峰期时因等待离心而影响检测结果。尿液标本如放置时间较长需添加防腐剂, 以防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引起尿液中生化指标发生变化, 送检时首先要将尿液标本混匀。

1.3 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血液标本如遇到凝血较慢等原因不能及时分离则应置于3 7℃水浴保存。分离后不能及时测定的标本应根据检测项目要求进行低温保存。值得提醒的是, L D H在低温条件下活性反而容易丧失, 如不能及时测定应置于室温保存。

标本运输过程中需注意低温、防震、防污染等要求。据调查, 目前很多医院的病房标本是由护工送往检验室的, 有些护工没有相关医学知识, 经常发生因一批标本量少而不及时送样的情况, 这必然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因此, 医院要对护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考核。

2 仪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设备已经取代了人工检测, 各大医院目前皆使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标本的测定,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及所使用试剂的成本, 也大大减少了人工测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但这也对生化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检验人员不仅要具有各项目测定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校正、保养、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仪器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 检验人员的工作重点已经由以往单纯的项目测定逐渐转移到仪器的操控上来。检测过程中必须做到人不离机, 通过观察机器的运行状态特别是反应曲线的变化发现质控、定标、标本检测等过程中的问题, 从而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保障[4]。

3 试剂

目前常规生化检验测定所用试剂多为商品化的试剂盒, 试剂质量不过关或者变质都会导致检测结果异常。在更换不同厂家和批次的试剂盒前, 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 如通过各种评价试验测试其线性范围、稳定性、常见干扰物、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指标, 确实符合试剂盒说明书中所述参数后方能投入使用。有些试剂在使用前需要将固体粉末进行溶解, 溶解后的试剂保质期会大大缩短, 故在保存过程中应注意将长期储藏的试剂和近期要用的试剂分开保存, 以此减少可能的交叉污染以及防止储藏温度的变化导致试剂保质期缩短。

4 方法和技术

每一项生化检验指标的测定都有多种测定方法和相应的技术, 如A L T和A S T的测定有赖氏法和连续检测法两种常规方法, 前者对仪器的要求比较低, 甚至可以手工操作完成, 后者必须借助自动生化分析仪, 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受到的干扰因素比前者少。医院在选择某一项目的测定方法时应遵循实际可靠的原则, 在医院条件能满足的情况下选择目前已经公认的最准确的常规方法和技术。

5 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是整个检验过程的核心。标本的采集处理, 仪器的操控, 试剂的购买、使用和储藏, 方法的选择等都是由检验人员实施的, 检验人员的能力高低不仅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 也影响到检验工作的效率。检验人员首先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具备实验室管理能力以及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和病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检验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 检验人员还应具备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以及敢于验证及使用新方法新技术的胆识。

总之, 为了保证临床生化检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错误和减少检验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 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 临床生化检验室应当坚持做好常规室内质控, 保证日常仪器和试剂状态良好, 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定期更新仪器, 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使用最新最可靠的检测方法;检验人员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 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建立规范化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加强医学检验和临床的沟通, 使临床生化检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最终实现提高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目的。

摘要:生化检验报告单的数据能为人体多种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但由于生化检验检测过程的复杂性,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为了提高生化检验的检测质量, 给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 本文从生化检验所需的五大元素入手, 探讨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生化检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治文, 肖丽娜.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保证[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11) :185.

[2]夏乐欢, 夏勇.加强分析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1) :73-74.

[3]覃瑜, 戴庆忠.血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6) :425-426.

[4]朱延清.反应曲线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2) :1368-1371.

生化结果 篇2

关键词:血液标本;生化检验 ;标本采集时机;标本溶血 ; 影响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50-02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利用交叉配血、血液培养、生化检验以及常规检查的呢过手段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在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工作中予以充分利用,目前血液检验已经成为对治疗方案进行完善,为快速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的主要措施[1]。然而在检验工作中我们发现,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采集方式、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等因素均会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影响诊断和治疗[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收集到的320份不同采血时机、溶血标本以及送检时间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患者血液标本,抽取其中的320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176份,女144份,年龄18-72岁,平均(35.8±14.3)岁。所有受试者均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上述统计的血液标本320份进行生化检验,并对不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溶血标本、标本送检时间等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1.2.2 检验方法

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本组320份受检标本中,按照采血时机、溶血标本以及送检时间分成:晨起空腹静脉采血组和其他时间采血组,各含有标本160份;在160份晨起空腹静脉血中分别包含溶血标本组和非溶血标本组,每组80份;80份晨起空腹静脉血标本中包括有常规送检标本和1小时后送检标本,每组40份。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对比中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采血时机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经统计发现,晨起空腹血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较其他时间段的检验结果均发生显著升高(P<0.05)。但是,随着采集时患者空腹时间的眼馋,采集对象会出现低血糖状态,空腹时间超过24小时,则会使检验结果发生异常。

2.2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经统计发现,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标本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3 标本不同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经统计发现,标本采集后1小時后送检与规范送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生化检验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因此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会对医生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若是生化检验结果出现问题,则很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甚至会延误治疗时机[3]。因此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意义重大。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曾有研究指出[4],血液标本采集时机、采血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质量等均会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收集到的320份不同采血时机、溶血标本以及送检时间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晨起空腹血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较其他时间段的检验结果均发生显著升高;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标本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标本采集后1小时后送检与规范送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5-6]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标本溶血以及送检时间的差异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4):177-180.

[2] 赵阳松. 浅议如何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J].吉林医学,2009,(10):147-1451.

[3] 王勇,叶路.血液标本检验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9):177-179.

[4] 郑剑.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1,(02):163-166.

[5] 廖远泉,张玉华,廖晖晖,等.标本留取在临床化学试验前质量保证中的影响因素[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4(04):71.

血液溶血对生化结果的影响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515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标本, 其中男462例, 女53例;年龄在20~45岁, 其中有溶血标本21例。

1.2方法:

对于溶血标本进行重新采集。进行溶血与不溶血标本生化值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溶血标本为不正确采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体外不同程度溶血, 重新抽取21例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液样本各5 m L, 所有接受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且没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方面疾病, 水浴温度37℃, 时间30 min, 再以3000 r/min转速进行离心5 min分离血清。测定主要项目为血清中溶血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尿素氮 (BUN) 、血淀粉酶 (AMY) 、直接胆红素 (DBIL) 、血糖 (GLU) 、碱性磷酸酶 (ALP) 、乳酸脱氢酶 (LDH) 、总胆红素 (TBIL) 和血K+等10项生化值情况。

1.3 仪器和试剂:

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生化试剂 (上海荣盛) ;PSD-15b电解质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2 结果

515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标本发现BUN、ALP、AMY、GLU、DBIL测定结果影响较小, 测定值溶血和溶血标本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是ALT、AST、LDH、TBIL和K溶血后测定值明显升高 (P<0.05) , 见表1。

3 结论

目前已经肯定溶血对血液多项检测项目的结果有影响, 本文也证实了这个观点。了解溶血会引起一些生化项目结果的变化, 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因素, 样本的溶血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体外溶血, 一种为体内溶血, 体外溶血常由一些物理因素造成的, 其主要原因为采血操作不当导致体外溶血, 如止血带扎的过紧, 注射器针头用酒精消毒, 在抽血时注射部位的消毒液没有擦干等, 抽血后标本要立即送检, 血液不可放置在冰箱冷冻室, 避免融化后造成溶血, 或者也有可能是化学因素造成的, 如血样与一些表面活性剂的接触等。另外, 也有可是代谢因素造成的, 如由于遗传病而导致红细胞脆的增加, 体内溶血也有可能是化学因素引起的, 如恶性的疟疾等, 另外, 也有可能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所所引起的[3,4,5,6]。由于对真空管采血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在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 血样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也越来越少。因为标本溶血所导致的相应血细胞破坏, 而在这种破坏中所释放的一些成分, 对生化指标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干扰。所以对于溶血标本应当注意ALT、AST、CHOL, K+、LDH值高时应注意标本是否溶血。

4 避免溶血发生的措施

避免血标本溶血,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不能盲目进针, 在消毒液干燥后再进针, 采血时的止血带扎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不能强行挤压;其次要对抽血器皿进行质量控制。第三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标本混匀时不要上下暴力震动。第四, 离心速度不宜过快, 时间要适宜, 一般离心为3000 r/min, 时间为5 min。标本的运送要避免震荡过于剧烈, 标本不要长时间在冰箱中放置, 要注意与临床科室积极联系, 对不明原因导致的标本溶血, 要进一步分析原因。采集后的血标本应立刻送检, 不宜超过2 h;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应在采血后尽快分离, 不宜超过2 h, 一般血标本室温放置30~60 min或37℃水浴30 min, 标本离心前自行凝集, 不用器物剥离血块;离心机转数控制在1000~3000 rpm, 离心5~10 min;血标本不能直接放入冷冻室, 避免融化后溶血。应用真空管进行采血也是减少溶血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或双波长比色法进行测定或设置空白标本纠正、减少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亦是必要的。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对于严重溶血额的标本应重新采集[7,8,9]。

5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会产生一定的干扰的, 因此, 在行血液生化分析检验和静脉采血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尽可能杜绝引起血样标本出现溶血的一切原因, 并要及其注意待检的血清标本是否已经溶血, 以将最准确的检验结果反馈给医师, 帮助医师做出更准确更合理的诊断, 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牛物化学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11, 17 (4) :250-253.

[2]胡少春, 曾祥军.COBASMIRA生化分析仪样品架上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 2012, 23 (2) :121.

[3]鲍依稀, 陈新黔.由于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出现的异常数据谱[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15 (1) :14-18.

[4]李凌, 潘涛.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 21 (4) :19-20.

[5]王超强, 毛维荣, 季广厚.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4 (5) :567-568.

[6]李明英.血液标本不同采集部位与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10) :35-36.

[7]王露, 谢在海.溶血血液标本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2) :1142-1143.

[8]周春英.浅谈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0) :37-38.

生化结果 篇4

【关键词】 血清分离胶;检验;生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64-02

以往临床中分离血清主要采取手工法,操作步骤多、烦琐,且工作量大,血块收缩时间较长,血清内常常悬浮小的凝丝或者蛋白凝块,进而会给生化自动分析仪的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出现取样不准确、堵塞采样针的情况,给样本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测定速度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血清分离方法也在不断增多。研究显示[1],应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对血清进行分离,能够避免以上缺点。但目前临床关于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组研究对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分别应用常规分离法与血清分离胶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其给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2.3±3.4)岁;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32.5±3.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与试剂 检测仪器:应用迈瑞公司生产的BS800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试剂:均使用迈瑞(深圳)公司生产的试剂,使用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

1.2.2 检测方法 观察组:应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采集12h前,嘱咐患者禁食、禁水,且保证空腹,于清晨抽取患者2ml静脉血,将其放置于温室里进行离心血清分离,分离时间15min; 对照组:对照组体检者均应用普通采血管采集2ml静脉血液,将其放置于37℃水中,对血清进行分离,分离时间半小时。注意所使用的采血管要干燥、无杂质,不会给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且检测后,将两组研究对象分离的血清保存于温度低的室内,经过0h、24h、48h后再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 检测后,对两组患者的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Ca2+、K+、淀粉酶(AMY)、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实验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计量资料使用(x[TX-*2]±s)表示,采取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取χ2检验,如两组数据间对比结果P<0.05,则表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Glu值高于对照组(t=4.0234,P<0.05);观察组AMY、CK值低于对照组(t=4.0132,P<0.05);两组K+、Ca2+、TP以及ALP等指标检验结果对比(t=0.0127,P>0.05),具体数值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采血检测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应用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检验结果会存在误差,在医学检验中不能快速得到数据,且数据具有不准确性。血清分离胶主要包括硅橡胶、疏水胶以及大分子碳氢化合物等成分。分离胶管内壁的促凝剂成分能够使血液快速凝固,减少血液凝固所需时间;且不需要将其放置水域内,在室温下放置15min,即能够使血样本凝固,然后按照每分钟3000r的速度离心5~10min,最后分离出血清。将分离样本划分为界面平整三层,分别为血清层、分离胶层以及血细胞层,每一层均有平整界面,特别是血清层比较清澈,不含有混杂物。应用血清分离胶进行分离样本时,不需要将血清吸至样本杯内,可直接对其冷藏保存,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

本组研究中,对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和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血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Glu值为(5.27±0.67)mmol/L,高于对照组的(4.87±0.66)mmol/L(P<0.05),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普通玻璃采血管采血时,将试管放置于37℃水的温度内,且放置时间过长,

增多细胞利用时间,进而降低Glu含量;观察组AMY值为(49.19±12.69)U/L、CK值为(157.20±92.30)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40±13.90)U/L与(163.70±94.80)U/L(P<0.05),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两组K+、Ca2+、TP以及ALP等指标检验结果对比(P>0.05)。

临床检验过程中,为加快检查速度,会使用抗凝剂,常用抗凝剂为肝素钠。检验中应用抗凝剂会给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并给血浆电解质含量产生干扰,进而不能获得准确检验结果。即使肝素锂影响较小,也会导致血清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过程中不建议应用抗凝剂。另外,应用采血管时,要具有厂家技术资料和实验结果,应用前首先进行实验对比,确保能够达到血清检验质量要求,并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采血时应用血清分离胶,不会给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且能够增强血液稳定性,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牛爱军,任爱琴,王开森,等.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在医学检验自动化流水线中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2):73-77.

[2]李新平.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23(02):963-964.

生化结果 篇5

1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及其原因分析

1.1 溶血的影响

表1中所有样本都来自健康志愿者或体检者的血液标本, 通过人工的方法制得溶血标本。“检验结果1”来自12名健康志愿者 (原文献未说明取样年月) ;“检验结果2”出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110名体检标本;“检验结果3”来源于2009年3—5月135位健康者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4”出自4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 (该文献没有注明取样时间) 。其中“检验结果1”为取得溶血样品后按比例混合后得到所需溶血程度的标本, 再检验其血红蛋白 (Hb) 浓度;“检验结果2”和“检验结果4”为制得溶血样品后通过检验Hb分级, “检验结果3”通过样品颜色鉴别后再检验Hb得到溶血标本。所有数据都是均值, “检验结果1”中的线性判断是笔者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做散点图后拟合直线, 线性相关系数。

通过表1可见, ALB、ALT、AST、HBDH、K、LDH、SCr、TP这些项目溶血的影响为正向干扰, 即溶血标本检验结果比未溶血标本高;GGT、GLU、UA的结果为负向干扰, 溶血标本检验结果比未溶血标本低;ALP、BUN、Ca、DBIL、HBDH、SCr、TBIL则表现出不一致的结果, 不同文献的检验结果之间有出入。

注:1:Hb=0、0.16、0.3、0.6、1.3、2.6、5.1、10.3、20.6 g/L, 表中只取了前后两值。2:文献中说明淡黄色变为肉眼可见的红色为溶血, 但给出Hb>150 g/L似有误。3:▲线性为干扰线性增加, ▼线性为干扰线性减小, ▲非线性为干扰非线性增加, ▼非线性为干扰非线性减少。4:▲为正向干扰, ▼为负向干扰, V为先减少后增加, 倒V为先增加再减少。5:原文单位为μmol/L, 似有误。6:Hb=0-7.5 g/L, 2.40-2.42 mmol/L;Hb=7.5-20.6 g/L, 2.42-2.40 mmol/L。7:缩写代号含义:ALB/白蛋白、ALP/碱性磷酸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UN/尿素氮、Ca/血钙、CHOL/总胆固醇、CK/肌酸激酶、DBIL/直接胆红素、GGT/γ-谷氨酰转移酶、GLU/葡萄糖、HBDH/α-羟丁酸脱氢酶、K/钾、LDH/乳酸脱氢酶、SCr/肌酐、TBIL/总胆红素、TG/甘油三酯、TP/总蛋白、UA/尿酸。

由表1还可以看到各文献之间未溶血的指标值差别较大, 如ALT“检验结果1”为20 U/L, “检验结果2”为23.35 U/L, “检验结果3”为30 U/L, “检验结果4”为18.24 U/L, 这可能与实验室条件、样品来源、采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差异有关。

1.2 干扰原因分析

溶血的原因有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方面的原因。体内溶血主要是由贫血症、药物反应、严重感染、输血反应及其他可引起体内溶血的疾病所致。体外溶血原因有:采血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 如在患者输液一侧抽血、找不准静脉而多次穿刺、进针后活塞抽出过快、止血带绑扎过紧过久、酒精污染样品、容器不洁净、样品混合时过度摇晃等;样品运送环节不周到, 如冷藏、密闭不好、颠簸振动大、气压管道未采用真空采血管等;样品处理时使用器物挑拨血块、离心分离的速度与时间把握不好等;标本储存过久、温控失效等[1,2,5,7,8]。

溶血的内在机理[1,2,7]是:血细胞内外浓度差, 如一些成分在红细胞内外浓度比率AST为40∶1, GLU是0.82∶1, 这样当红细胞膜破裂后血清中LDH增浓而表现为正干扰, GLU正好相反, 其在血清中稀释表现为负干扰;化学干扰, 从红细胞内释放某些成分干扰分析, 如腺苷酸环化酶可能干扰CK的检测;光学干扰, 血红蛋白在415、514、570 nm吸光较强, 会对分光光度法空白值产生干扰。

2 标本溶血的预防措施与校正问题

2.1 标本溶血的预防措施

由于溶血主要来自体外, 所以应根据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程序, 对所有相关环节加强管理和严格要求, 提高各环节质量保证程度, 以减少体外溶血发生的机率及影响程度。

采血环节是引起标本溶血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应加强采血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采血人员操作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操作。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合理的采血部位, 如成人可选用肘中静脉或贵要静脉, 但婴幼儿静脉细小, 故应采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对静脉血管隐蔽的患者, 不应用力扎止血带或反复拍打采血部位, 应采用热敷或让患者稍事休息, 再行穿刺。为防止酒精污染血液标本, 应待皮肤处的酒精挥发干燥后再行静脉穿刺。进针操作应果断准确, 一针见血。血液注入试管的速度应控制好, 避免过急过猛产生泡沫而引起血细胞破裂。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妥善运送和保存标本, 并尽快送达化验室检验。在运送过程中避免过分振荡。未及送出的标本应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采用气压管道运送必须使用真空采血管。

收到血液标本后应尽早进行分离操作。离心的速度不可过大, 时间不可过长。分离凝血时不可使用竹签之类的器物插入标本中或剥离血块。

分析检验时尽量利用双波长、双试剂和建立空白样本等方法减少溶血的干扰和影响。

2.2 标本溶血校正问题的讨论

在目前已普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情况下, 发现标本溶血并不困难, 问题是对标本溶血如何处理。原则上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都可以拒收, 但标本拒收会导致费用的增加和时间的浪费, 而且有些情况下不允许重新采样, 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校正措施。但对溶血校正的做法, 至今仍有异议, 其不主张校正的理由是溶血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存在异质性干扰 (heterogeneous interference) [3]。但据文献[9]研究, 对一些项目TBL、DBL、GGT、APL、CK等经回归方程校正后, 可以达到100%的预期可接受范围内。而据表1中“检验结果1”有相当多项目的线性相关性很强, 说明校正的基础较好, 可在一定范围采取校准措施。一般溶血程度越低, 所产生的干扰也越小, 所以在溶血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利用仪器的自动补偿功能进行校正。

文献[10]研究了7个实验室采用不同厂家型号的仪器分别检测0~2 g/L的样品, 通过设定仪器特定警戒值 (the instrumentspecific alert values) , 做归一化处理后可解决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差异问题。这对于解决不同实验室空白差别过大或相互比对交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结语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是明确的, 尽管有些项目可能因干扰叠加抵消等原因, 干扰程度表现得很轻微。标本溶血的干扰作用, 直接导致检验结果偏离真值, 虽可通过校正措施作出一定补偿, 但干扰影响因素是复杂的, 为了不耽误临床诊断, 检验人员应及时与医师沟通以了解病情, 这对于提高检验质量是有帮助的。

摘要: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干扰程度, 探讨标本溶血的预防措施。方法 在国内外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基础上, 分析不同项目的干扰趋势及其原因。结果 标本溶血后ALB、ALT、AST、HBDH、K、LDH、SCr、TP检测结果表现为正向干扰, GGT、GLU、UA的结果为负向干扰, ALP、BUN、Ca、DBIL、HBDH、SCr、TBIL研究结果不一致。结论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扰,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标本溶血现象。

关键词:溶血标本,生化检验,干扰

参考文献

[1] Giuseppe Lippi, Norbert Blanckaert, Pierangelo Bonini, et al.Haemoly-sis: an overview of the leading cause of unsuitable specimen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J].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08, 46 (6) : 764-772.

[2] Sudarat Piyophirapong, Wanida Wongtiraporn, Kosit Sribhen.Factitious Results in Clinical Chemistry Tests Caused by Common Endogenous In-terferents[J].Siriraj Medical Journal, 2010, 62 (4) : 185-188.

[3] Giuseppe Lippi, Gian Luca Salvagno, Martina Montagnana, et al.Influ-ence of hemolysis on routine clinical chemistry testing [J].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06, 44 (3) : 311-316.

[4]韦小荣.110例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8) :1177-1178.

[5]徐杰锋, 雷敏.血液标本135份溶血前后生化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2, 19 (6) :66-67.

[6]曹传勇, 黄伟英.不同溶血程度标本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3) :1706-1708.

[7]熊立凡, 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15.

[8]李俊琴.浅谈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求医问药, 2012, 10 (5) :227-228.

[9]阴斌霞, 王香玲, 赵丽华.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7, 22 (6) :25-29.

生化结果 篇6

关键词:血液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

溶血现象是指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遭受破坏之后所释放的多种化学成分进入血浆之中, 而导致血液标本出现特有的红色增加[1]。其既是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最为常见的影响和干扰因素, 也是直接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首要因素, 使检验结果无法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2]。因此, 分析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也可极大地帮助正确认识血液标本溶血的危害性, 全面提升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等环节质量。2013年2月—8月间我院门诊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血液标本180例, 进行溶血前后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血液标本资料均源自2013年2月—8月间我院门诊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血液标本, 其中男92例, 女88例;年龄22岁~46岁, 平均年龄 (37.6±4.6) 岁。180例健康体检者均无肝、肾、呼吸、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无糖尿病患者, 而且无正在服药者。血液标本均取晨空腹血, 且标本血清无肉眼可见溶血、脂浊、黄疸。另外, 采血过程均由同1名技术熟练的护士完成;而生化检验也均由同1名医师完成。

1.2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 试剂盒为北京康大泰科医学科技公司生产。

1.3 方法

首先, 将18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 每1例均分别装在2个相同的生化试管中, 分为A组 (180份血液标本) 和B组 (180份血液标本) 。其中A组, 用木棍轻搅至肉眼可见红色, 血红蛋白浓度≥3 g/L。分别将2组试管进行离心, 并提取血清备检。其次, 分别对2组血液标本用日立7180全自生化仪对血清的总胆红素 (TBi L) 、直接胆红素 (DBi L)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丙氨酸转氨酶 (ALT) 、乳酸脱氢酶 (LDH) 、白蛋白 (ALB) 、胆固醇 (CHO) 、血糖 (GLU) 、血尿素氮 (BUN) 、肌酐 (Cr) 、甘油三酯 (TG) 等常规指标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0例健康体检者, 2组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中, GLU、BUN、Cr、TG四项指标的均值变化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TBi L、DBi L、AST、ALT、LDH、ALB、CHO检验结果,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是经常困扰临床生化检验的一个重要问题, 溶血现象是指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遭受破坏之后所释放的多种化学成分进入血浆之中, 而导致血液标本之中出现了特有的红色增加, 从而直接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令检验结果无法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引起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的因素很多, 大致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 体内溶血多因大血管手术后、药物毒性反应、恶性疟疾等;而体外溶血则多因穿刺血管不顺利、抽血时注射器负压过大、不取下针头直接注入试管等引起。另外, 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 若运输时间过长、发生较大的震荡、温度过高等因素也同样可以引起溶血现象发生。而血液标本在在实验室进行离心分离时, 若工作人员处理不当也易造成标本溶血[3,4]。溶血后红细胞中的酶会被大量地释放到血清之中, 导致血清中AST、LDH活性增强, 从而对AST、LHD的测定造成较大干扰使检测值偏高。溶血发生后, 还会促使血红蛋白中大量的珠蛋白被释放到血清之中, 而影响到生化试验比色, 导致测定值偏高。

笔者通过对18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提示, 溶血前后GLU、BUN、Cr、TG四项指标的均值变化不大 (P>0.05)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内外该物质的相关浓度差异显著, 当溶血发生后所引起的稀释作用等负干扰因素, 则与血红蛋白增加吸光度等正干扰因素发生相互中和、抵消的结果。然而, 当溶血发生之后, TBi L、DBi L两项指标均值均较溶血前大幅降低, 且差异明显 (P<0.05) ;AST、ALT、LDH、ALB、CHO五项指标均值则均较溶血前大幅升高, 差异明显 (P<0.05) 。这主要是因红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异明显, 当红细胞大量遭受破坏之后, 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中的球蛋白可引起AST等测定均值的增高;而CHO均值的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内含的低浓度胆固醇酯、脂蛋白等有关[5]。

由于血液标本溶血对很多的生化检验指标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直接影响、干扰到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正确诊断, 甚至还会造成误诊、漏诊。因此, 在日常的采血、检验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 加强对注射器、针头以及相应试管的质量控制;同时, 还必须加强对相关采血、检验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等的培训与考评工作, 从而进一步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验质量, 提高检验结果质量[6]。同时, 检验人员还应对生化检验中的异常结果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等;进而使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 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 临床生化检验尤其在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时, 须及时目测血清标本是否发生溶血, 以减少检验失误和误差, 全面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发现明显的标本溶血, 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重新采集血液标本, 或对溶血程度较轻的血液标本结果进行客观校正。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依据, 避免或降低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牛玉琴.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2) :4299-4300.

[2]王英娟.浅谈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6) :3480-3481.

[3]朱虎定, 孙小燕.含添加剂真空采血管对生化结果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6) :2133-2134.

[4]彭洁.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4) :43-44.

[5]黄琼坚.55例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11) :72-73.

生化结果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4月从采集的血液标本中抽取200份,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发生溶血的标本68份(溶血组),标本来源于男37例,女31例,年龄6~75岁,平均(35.35±3.74)岁;剩余132份为非溶血标本(非溶血组),标本来源于男78例,女54例,年龄3~77岁,平均(34.67±3.83)岁。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晨起后空腹采集静脉血30 m L,2份,首次检验后针对溶血标本的病例备份需要标本进行再次检测,分析、对比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患者的血生化检验结果,综合分析总结溶血标本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仪器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并使用配套试剂,按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

检测指标:主要有ALT、AST、LDH、TP、K+、CHOL、BUN、Cr、TG、GLU、UA、Ca2+。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本次选取的200份血液标本中,溶血标本68份,进一步分析发现,溶血标本检验结果中ALP降低,而ALT、AST、LDH、TP、K+以及CHOL检验结果升高,与非溶血标本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稳定性相对较好,变化较小的指标有BUN、Cr、TG、GLU、UA、Ca2+,且与非溶血标本比较,结果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血液标本血生化检验结果对比分析,见表1。

讨论

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是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本次研究选取的标本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导致溶血标本出现的常见原因:①采集血液标本时注射器负压过大,不能顺利完成抽血,注射器内出现泡沫,或未取下针头直接注入试管内,或者在注入的过程中压力过大等均可能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②采用留置针采集血液,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痛苦,但留置针内的血液也可能发生溶血[3];③采用劣质的真空采血管;④血液标本运输过程中震荡过大,或者运输的时间过长,或者血压正常而标本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保存等;⑤标本在实验室进行离心过程处理不当,或者操作人员为了能够更快地进行离心分离,采用竹签挑取凝血块等。

本次研究对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血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发生溶血的标本的血生化检验结果中的ALP水平明显降低,而导致其升高的指标有ALT、AST、LDH、TP、K+以及CHOL,并且以上指标检验结果与非溶血组标本检验结果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溶血标本对于BUN、Cr、TG、GLU、UA、Ca2+指标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其结果与非溶血组标本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溶血对于临床血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非同小可。血液标本的检验除了检验科人员需要重视以外,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更要重视,其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其结果的真实性能指导医生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进一步实施合理的治疗,此外,对于疾病的临床预后的判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4]。

总之,血液标本的检验在临床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可谓不可或缺,要求检验人员和临床操作者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采集,并尽快送到检验科,避免溶血标本的出现,是提高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有效率的关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血标本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采集血液标本200份,统计其中溶血标本的份数,再进行复检,并与非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选取的200份血液标本中溶血标本68份,溶血标本检验结果中ALP降低,而ALT、AST、LDH、TP、K+以及CHOL检验结果升高,与非溶血标本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某些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存在严重的影响,继而可能影响临床诊治的结果。

关键词:溶血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高晓阳.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39-440.

[2]谢宁芳.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8):97.

[3]郑永涛.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3473-3474.

生化结果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5月随机抽选健康体检患者60例, 男31例, 女29例, 年龄20~72岁, 平均 (45.3±2.8) 岁。6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且于入组前签署意向书。

方法:告知60例研究对象健康体检前空腹15 h, 于清晨抽取静脉血8.0m L, 血液抽取后将血样分别放于试管中, 1号试管标注为溶血, 2号试管标注为未溶血, 两支试管的血液剂量均4.0m L。将1号试管放于-40℃环境内保存, 30 min后离心处理, 离心转速4 000r/min, 随后分离血清, 即可取得溶血血清。2号试管于常温状态下存放1 h后离心, 离心转速4 000 r/min, 随后分离血清, 即可取得非溶血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相关生化项目, 如: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尿酸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包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尿素氮、葡萄糖、尿酸、肌酐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临床实践表明, 血液标本溶血主要分为体外溶血、体内溶血两种类型。体外溶血的发生原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化学物质破坏等。另外, 血液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过程中也会出现溶血。体内溶血发生的原因为患者临床手术后机体代谢、药物不良反应等。另外, 临床生化项目检验操作不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器械不整洁、血清分离操作不规范等, 也是导致血液标本溶血的原因[3]。

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1) 溶血现象会影响血液标本中红细胞计数和比容。溶血现象出现后, 血浆中出现大量的破裂红细胞, 导致相对正常的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 降低比容。红细胞内胆红素进入血清, 使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2) 溶血现象会影响血液标本中的电解质。细胞内存在大量的钾离子, 发生溶血后, 将使钾离子进入血清, 使血钾水平升高。 (3) 溶血现象会影响酶指标的检验结果。溶血现象发生后, 血清中的红细胞、酶等浓度发生巨大变化, 若红细胞破裂, 各类酶成分将大量释放入血清中, 使血清酶指标水平升高。 (4) 血浆红细胞的物质可和血浆原有物质发生反应, 如葡萄糖、酸性磷酸酶之间的反应[4]。

预防标本溶血的措施:准确、科学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故临床生化项目检验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几点预防性措施: (1) 确保采血规范、科学。血液标本采集需尽量选择患者的大静脉, 以股静脉、肘中静脉为主, 此类静脉不但方便采集, 还可以反复、多次的采集。 (2) 做好生化项目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5]。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试管检验生化项目, 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提高血液采集、运送人员的专业素养。叮嘱血液运送人员在血液运送过程中实施防振荡措施, 认真保管血液标本, 禁止将其放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 (4) 离心机分离血清期间, 确保分离速度处于不快、不慢的范围内, 因为速度过快可破裂血细胞, 速度过慢则无法完全分离血清, 一般3 000转/min。

为进一步研究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本研究将6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为溶血、非溶血后研究发现, 溶血标本可影响生化项目的检验结果, 和刘蔚等[6]报告结论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巨大, 需要检验科严格掌控标本溶血的相关因素, 规避产生溶血的客观因素, 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安全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长庚, 严香菊, 姚新洁, 等.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 21 (4) :487-488.

[2]赵亚军, 郭云霞, 邢军, 等.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防预措施[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 (4) :62-63.

[3]余潺潺.64例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9) :107.

[4]王露, 谢在海.溶血血液标本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2) :1142-1143.

[5]宋春元.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32) :230-231.

生化结果 篇9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58-02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检验工作对设备的重视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作为检验人员应当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在日常工作中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状况时,应该知道如何排查故障原因,做到及时处理,是检驗人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良好体现。本文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出现负值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使检验人员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出现负值时,能根据其反应曲线认真地找出原因并正确处理,使仪器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现介绍如下。

1 检测结果偏低或出现负值的情况分析

1.1标本因素

1.1.1标本量过少

常见现象为同一份标本多个检测项目出现负值,引起的原因是使用带分离

胶负压试管且采血量偏少,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本探针采用的是电容式原理,标本探针一旦接触到液面会自动下降1.5mm,当血清量少时,标本探针会直接插入到分离胶或血细胞中,致使标本探针堵塞,并影响下一个标本测试。处理方法:(1)将患者血清分离后用加样器转移到仪器专用的标本杯中;(2)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检验科应拒收不合格的标本;(3)用无水乙醇擦拭标本探针,并执行标本探针清洗程序,预防堵针的发生。

1.1.2血清中有气泡、纤维蛋白原(FIB)

此种情况见于某一份标本检测结果中多个项目测定结果为负值,原因是血清表面有气泡或含有FIB,导致标本探针吸空或堵塞。处理方法:(1)去除血清表面气泡;(2)将血清放置一段时间,待其凝固,用干净竹签挑出FIB后离心;(3)尿毒症做透析的患者血清往往呈高凝集状态,需延长温浴时间,多次离心。

1.1.3标本乳糜

常见现象为血清标本乳糜,使某一些检测项目出现负值,原因是乳糜标本影响生化检测结果[1],原因包括(1)由于标本粘度增大及CM的屏蔽效益,减少了抗原抗体结合几率,对免疫比浊法的检测项目影响较大;(2)乳糜血清对光线有一定的散射作用,使空白吸光度值升高,对吸光度产生正向干扰,直接影响比色比浊分析法的项目测定,导致结果出现负值。处理方法:(1)用生理盐水稀释,可降低标本空白,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将标本加盖离心5min(5000r/min),离心后血清可分为两层,吸取下层血清用来检测酶类的生化项目[2]。

1.1.4标本采集或保存不良

不正确的标本采集或标本保存对一些特定的项目如血糖有直接的影响,使其结果偏低甚至负值。正常情况下,离体后血糖含量可下降5%--7%/h左右,即使是离心后的标本血糖浓度也会随着放置时间而呈进行性降低,平均降低1.4%/h[3]。处理方法是在血糖测定时,尽快缩短血清分离时间,避免将血液标本放置37℃水浴箱中促凝,分离血清后尽快完成测定。

1.2试剂与人为因素

常见现象为连续多份标本检测结果中某一检测项目出现多个负值,导致原因:(1)试剂失效或污染,主要体现在试剂有颜色反应的检测项目上[4],如TP、Alb、Mg、Ca、TBA、Cr苦味酸法;(2)人为放错试剂位置。处理方法:(1)定期检查试剂的效期与试剂的颜色变化,过期试剂及颜色有变化的试剂要及时更换;(2)更换不同批号的试剂要进行定标;(3)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SOP文件进行操作;(4)经常更换试剂瓶,如一些工作人员在添加试剂时重复使用同一个试剂瓶,增加了污染的概率。

1.3水质因素

常见现象是离子类的检测项目出现负值,原因为水质电导率超标(低于10MΩ.cm)。处理方法:及时更换纯水机离子交换树脂等。

1.4仪器方面故障

1.4.1清洗比色杯系统堵塞

常见于连续检测血清标本时出现多个负值,导致原因为清洗比色杯系统的抽取废液的探针或管路被反应物堵塞。处理方法:取下被堵塞的探针,用含有5%Na

CIO清洗液的注射器用力推拉以除掉管壁的污物,再用无水乙醇擦拭清洗比色杯系统的所有探针。

1.4.2标本探针空吸或堵塞

常见于多个标本连续性出现负值,导致原因为标本探针堵塞或空吸。处理方法:(1)取下被堵塞的标本探针,用含有5%NaCIO清洗液的注射器用力推拉以除掉管壁的污物,再用无水乙醇擦拭标本探针;(2)执行标本探针位置确认与调整,确认针尖是否在标本杯中心,

1.4.3光源灯老化,恒温槽及反应杯脏污

常见现象主要在一个批次速率法的项目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波折型曲线,致测定结果为负值。导致原因为光源灯老化,恒温槽脏污或被絮状物覆盖,比色杯有擦痕和污迹,从而阻碍光线从透光窗穿过,导致吸光度的检测出现偏差。处理方法:(1)更换已经老化的光源灯;(2)擦拭透光窗,用无菌纱布擦拭反应槽,更换反应槽循环水;(3)更换反应比色杯。完成上述步骤后执行杯空白检测。

1.4.4负压电磁阀闭合故障,负压不足

常见现象为随机性的出现负值,但不会连续发生异常结果。导致原因是负压不足或负压电磁阀内部腐蚀,致使其运动受阻,闭合不严,造成比色杯清洗系统在清洗比色杯过程中,间歇性吸不干净或不吸比色杯里的废液,并污染周围的比色杯[5]。处理方法:(1)关闭仪器,用无水乙醇分解擦拭负压电磁阀及与其相关的内部组件;(2)经上述处理后,还出现负压报警,需更换负压泵膜。

2 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标本过程中出现的结果偏低或负值结果,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这与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检验工作中,需要检验人员高度重视,认真负值,熟悉仪器的性能,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同时,当出现的结果偏低或负值结果时,检验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首先,可通过观察定标数据、反应曲线、标本信息、仪器运行状态等,判断其是否具备共性。然后采用排除方法,制定准确有效的仪器保养程序,严格按照SOP操作,仪器才会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临床与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报告。

参考文献:

[1] 叶英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3。

[2] 石凌波,史惠群。利用高速离心法消除脂血对生化测定的干扰[J]。检验医学,2004,19(2):138-140,。

[3] 朱立华。实验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48。

[4] 托马斯,吕元,朱汉民。临床实验诊断学—实验结果的应用和评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7。

[5] 杨银忠。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1(6):921-922。

通讯作者:

生化结果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采集50份我院体检的生化标本, 空腹抽取静脉血, 离心后无溶血、黄疸及脂血。

1.2 仪器与试剂

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由利德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对上述50份血清标本, 溶血前分别检测其肝功能六项 (TBi L、DBi L、ALT、AST、TP、ALB) 、肾功能三项 (BUN、Cr、UA) 、心肌酶谱 (LDH、CK、CK-MB、α-HBDH) 以及血脂四项 (TG、TC、HDL-C、LDL-C) , 然后用竹签轻轻将试管中的血块搅拌捣碎, 使其离心后呈肉眼可见的红色 (Hb>5 g/L) , 即为溶血;再将溶血后的血清标本重新检测上述生化项目, 要求溶血后的检测间隔时间控制在1 h以内。比较标本溶血前后的生化检测结果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本实验对50份标本溶血前后进行生化常规检测, 发现溶血标本对对肝功能六项 (TBi L、DBi L、ALT、AST、TP、ALB) 、心肌酶谱 (LDH、CK、CK-MB、α-HBDH) 以及总胆固醇 (TC) 影响较大, 差异显著 (P<0.05) 。而对肾功能的指标几乎没有影响, 其余血脂指标 (TG、HDL-C、LDL-C) 的影响也较小 (P>0.05) 。

3.1 溶血对肝功能部分生化项目的影响

人红细胞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是血清中的38倍, 所以当标本溶血时, 势必引起血清中AST活性升高, 从而使溶血标本的结果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而AST主要是肝损伤的敏感指标, 故标本溶血应在报告中注明[1]。丙氨酸转氨酶 (ALT) 在肝细胞中较多, 当肝脏受损时此酶释放入血清使含量增加。红细胞内ALT含量是血浆的7倍, 因此溶血后ALT含量测定值增高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内ALT的大量释放。与AST相比, 溶血标本对ALT影响较轻, 因此对标本的要求低一些, 但在分析时仍要注意溶血的影响。总胆红素 (TBi L) 、直接胆红素 (DBi L) 最常用的化学测定方法是根据Ehrlich建立的重氮反应法, 但其影响因素多, 尤其溶血、脂血对其影响更大。目前以采用改良J-G法多见, 溶血后血红蛋白可破坏其反应产物偶氮胆红素, 从而导致结果偏低。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选用双缩脲法, 主波长540 nm而血红蛋白在555 nm有吸收峰, 故溶血后总蛋白测定结果偏高。

3.2 溶血对血脂的影响

血清总胆固醇 (TC) 的测定目前多采用二联酶法, 谷胱甘肽可还原过氧化氢而使结果偏低, 但血红蛋白>2 g/L会使结果升高;甘油三酯的测定目前所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和乙酰丙醇显色法都以测量甘油为基础, 而红细胞膜磷脂可被磷脂酶作用产生游离甘油, 所以溶血后测定结果偏高。

3.3 溶血对心肌酶的影响

乳酸脱氢酶 (LDH) 受溶血影响最大, LDH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量丰富, 红细胞中LDH是血浆的180倍, 因此标本轻度溶血就会引起LDH增高。尽管红细胞内含有很少的肌酸激酶 (CK) , 却含有大量腺苷酸激酶 (AK) , 与二磷酸腺苷 (ADP) 反应产生三磷酸腺苷 (ATP) , ATP可参与CK酶偶联法的反应体系, 导致CK值假性增高。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 健康人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 只有少量的CK-MB, CK-MB占总CK的含量小于5%, 绝对值一般不超过25 U/L。如果CK-MB超过CK30%以上, 有可能是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BB (CK-BB) 、巨CK、腺苷酸激酶的存在, 影响CK-MB的假性升高。癌症患者、脑梗死患者、变态反应疾病患者CK-MB假阳性比例较大, 为非心源性CK-MB活性增高[2,3]。

3.4 标本溶血处理措施

很多不当操作都可导致标本溶血, 因此实验室发现溶血标本后, 应立即与主管医师取得联系, 说明样品出现溶血, 询问主管医师患者情况, 若患者患有体内溶血相关性疾病, 则样品可继续进行检测, 若医师明确非患者体内溶血, 实验人员应建议重新采血。有些样品虽然经过了仔细观察, 并未出现溶血现象, 但检验结果有部分指标出现异常增高, 这种情况应考虑是否出现了隐性溶血[4]。本研究探讨了标本溶血后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靳敏.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J].广西医学, 2002, 24 (9) :1363-1364.

[2]郑婉君, 邓敏茹, 翁丽.影响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检测结果的因素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7 (5) :407-408.

[3]吴凤丽, 马晓光, 孙玉珍, 等.血清CK-MB活力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 11 (8) :1041-1043.

上一篇:资源勘查工程要点研究下一篇:岗位素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