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要点研究

2024-09-30

资源勘查工程要点研究(精选6篇)

资源勘查工程要点研究 篇1

在我国改革程度逐渐深入的过程中, 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源勘查工作的发展, 并且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兴技术研发并全面推广的的背景下, 使得我国的资源勘查工程工作效率与操作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 该工作十分复杂, 所以, 在实际勘查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所以, 一定要掌握其中的要点并进行分析与探讨, 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1 资源勘查工程现状

在我国的建国初期, 资源勘查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发展并扶植的对象。然而, 在现代社会, 勘查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所以, 传统露天矿与高品位、浅部矿体等都难以与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吻合[1]。然而, 当前我国煤矿资源总量始终处于不充足的状态, 所以, 绝大多数的矿山资源已经枯竭, 最终导致企业的生产出现困境。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现代矿产资源在长期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 也同样会逐渐枯竭, 所以, 金属矿山资源也呈现出紧缺的趋势。为了有效地缓解以上问题, 就必须要使得资源勘查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更好地开发资源。

2 资源勘查工程要点

2.1 资源勘查工程原则要点。

首先, 应统筹兼顾, 保持适度超前。简单地说, 就是要保证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 并且对于各级地质勘查工作予以统筹兼顾, 特别是国内勘查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外地勘领域的开放性, 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规划更加科学与合理。另外, 需要对地质环境调查与工程经济性等进行合理地统筹。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长期的工作与实践经验, 合理地制定出近五年或者是近十年的地质勘查工作规划和部署, 更好地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 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 保证工作布置的合理性[2]。因为资源勘查工程不仅需要重视的是工程本身经济效果, 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其社会效益。所以, 只有保证工作布置的合理性, 才能够更好地分配工程任务, 充分地发挥集体的智慧, 为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 工作人员也应该因地制宜, 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进行全面统筹, 完美结合整体和部分, 保证战略布置的科学性。

最后, 应该抓住资源勘查工作的重点, 并积极地拓展领域, 使得工作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更好地拓展该工作的应用范围, 并提高其专业服务的质量。其中, 应该重点开展成矿带与重要矿种勘查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保证工作开展过程中抓住重点, 才能够更好地节省劳动力资源, 使得实际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促进工程能够更顺利地完成施工作业[3]。

2.2 资源勘查工程技术选择要点。

在实际开展资源勘查工程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就是要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特别是地质形貌与经济效益这两方面, 必须要保证两者的有效兼顾。第一, 保证因地制宜, 按照勘查区域的地形与地质和物性条件等, 充分地结合先进的勘查技术手段。第二, 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单位的经济效益角度上采取措施, 保证更好地实现勘查工程开展的目标。第三, 在勘查手段选择的过程中, 需要合理地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与技术, 保证能够有效地融合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提高勘查工程的质量, 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节省工程的成本。而在技术水平提升的背景下, 在勘查学科中也被广泛应用与发展, 并且相互渗透[3]。所以, 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合理地选择现代化的技术, 还应该积极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熟练地掌握技术操作方法, 像是超深综合钻探技术或者是卫星定位技术等等。通过合理地运用新型技术并深入开发, 能够真正地提高资源勘查工程本身的质量与工作效率。特别是以上两种先进的技术, 不仅能够为勘查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内容, 同时, 还能够实现勘查工作精准程度与可靠性能的有效提升。第四, 勘查工作人员应该对现代化的勘查技术予以灵活地应用, 保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熟练地操作所中类型的技术设备。一定要保证勘查人员能够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出合理的勘查技术, 更便于增强勘查工作的效果。

3 资源勘查工作的合理部署

3.1 深入勘查区域地形与地貌条件。

在开展勘察工作之前, 需要对所要勘查区域的地形与地貌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因为不同的勘查区域, 其矿区岩层构造以及矿床的水文地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 必需要深入了解勘查区域完整地质条件, 进而确保采取的勘查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保证施工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4]。此外, 还应该对各个地质要素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影响, 进而把分析的结果和工程施工的目标予以有机结合, 保证勘查工作的部署更加合理和科学。

3.2 保证单项工程效益与质量。

在资源勘查工程当中, 需要划分成单项工程并且分阶段地开展工作。由此可见, 各阶段勘查部署都会对工程整体部署的科学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 在普查阶段, 就需要对各阶段施工予以重视, 并且集中工作人员所有的智慧, 保证各项工作的管理得到全面统筹, 更好地把握各单项工程工作要求并了解其在工程整体中的重要作用, 更好地部署单项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工作人员的安排, 使得项目开展更加顺利[6]。与此同时, 应该保证所有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资源勘查工程当中, 积极地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个人作用与价值, 使得单项工程能够取得理想效益与质量, 实现项目工程更好的收益比。

3.3 勘查方法的科学合理。

勘探线面的方法是资源勘查工程中比较常用并且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勘查方法, 可以在多种类别的勘查工作中使用, 所以, 已经得到了全面推广与使用。其中, 这种勘查方法需要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勘探线剖面的相应勘查方法, 并且同个人工作经验实现有效结合, 并通过会议的形式来研究勘探线地质剖面的特性, 保证勘查方案制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因为资源勘查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 所以, 在开展地质勘察或者是选择勘查技术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而且内容很复杂。因此, 这不仅仅要得到先进技术的大力支持, 而且, 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地探索并寻找出全新的勘查思路, 开发更为先进的技术, 保证更好地开展勘察工程发展战略目标。而在开展资源勘查工程的过程中, 需要积极地重视工程的原则要点与技术选择的要点, 能够合理地部署资源勘查工作, 保证勘查结果的精准程度和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 更好地开展资源勘查工程的施工。

参考文献

[1]王磊.简析资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35) :972.

[2]沈瑛楚.资源勘查工程要点分析[J].化工管理, 2015 (16) :206.

[3]石磊.探讨资源勘查工程要点[J].企业技术开发 (学术版) , 2015, 34 (1) :41-42.

[4]杨胜堂.资源勘查工程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5 (44) :176-177.

[5]谭宏利.浅析资源勘查工程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 2014 (2) :49-50.

[6]吕凌霄.探讨资源勘查工程要点[J].化工管理, 2015 (23) :113.

银矿地质特征及勘查要点研究 篇2

关键词:银矿;地质特性;勘查

1引言:本文主要是对银矿的地质特征进行浅析,然后对银矿的勘查要点进行研究,为以后的银矿工作的进行提供借鉴依据。

2银矿地质特征

在我国可以通过银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化的特征和成矿的作用等方面将银矿的地质特征以及银矿的类型总结为以下的几点。

2.1砂银矿。首先,表生作用,其最主要是淋积型银矿和风化壳型的银矿,熔岩堆积型的银矿以及残破积型的银矿是现阶段表生作用下银矿床的主要类型,脉状以及似层状是两种矿体的产状形态,其主要是由自然金、萤石以及黄铁矿等矿物质组成,是规模相对较小的矿床;其次,机械沉淀作用,主要代表是砂银矿,呈现出层状或是不规则的矿体形态,其主要是由独居石以及自然金等矿物质组成,矿床规模从小型到中型。

2.2原生银矿。根据原生银矿的成矿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其一,火山作用,其主要是火山以及次火山的热液银矿,中酸性火山中的蚀变岩出现破碎形成银矿是这类矿床的主要成矿方式,其矿床一般呈现有小型或是中型的规模,脉状是呈现出的基本矿体产状;其二,地下热水溶滤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热水溶滤产生的银矿床,细微颗粒浸染型以及石英方解石脉型是这种作用下的银矿床的主要类型,其矿床呈现有小型或是中型两种规模;其三,岩浆作用,主要是由于岩浆热液产生的银矿,矿床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两种,一种是在断裂破裂带形成了蚀变岩性质的银矿,另一种是含有一定金硫化物成分的银矿,其矿床都是中型规模的,脉状是其矿体的主要表现形态,方铅矿、黄铁矿、自然金以及闪锌矿等是组成这种类型矿的主要物质。

3银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在地台凹陷盆地、地槽褶皱带以及活化地台的火山地带等都有着银矿矿床的分布。在我国含银多的金属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地台活化阶段的断焰火山盆地之中,而且规模相对比较庞大。

有银或是多银的金属矿层是在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两种地质作用下相互结合或是独立地产生围岩的时候形成的,围岩的环境与形成这一矿层形态的宏观地质情况是相一致的,并且其在大体上几乎是同时的。与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层不同的是,经过地质作用的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工业矿床,具有规模大、含银量高以及层位稳定等特点。至于那些与中酸性侵入岩相关的矿床,虽然现阶段已经被发现,但是其占据的地位不是很高,然而和基性侵入岩相关的矿床,现阶段并没有发现的有工业价值的矿床,而这两种成矿模式在国外银矿床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4银矿的勘察要点

4.1工程原则要点。在进行银矿资源的勘查工作时要注意一下几点的工程原则,其一,要做到统筹兼顾的同时,适度的超前完成工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根据对国内外情况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合理的规划并进行地质的勘查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对银矿地质环境做出充分科学的调查以及工程实施的公益性和经济性进行统筹。此外,地质勘查的工作人员还要在进行勘查工作的同时凭借工作经验和科学知识,制定5到10年的银矿的地质勘查规划,为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抓住重点,拓宽领域,让银矿资源的勘查工作更加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积极地扩展矿产资源的应用与服务领域,重点加强对重要矿种和成矿带的勘查工作。从根本上直接抓住重点,使工程的劳动资源损耗降至最低,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银矿勘查时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银矿资源的勘查工作时不仅仅要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考量,还要注重对其社会效益的考量。将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将集体的才智发挥到极致,做到每个人都能为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出一份力,因地制宜地进行勘查工作。

4.2技术选择要点。自然规律是在进行银矿的勘查工作时必须要遵守的一项原则,要做到经济效益与地形地貌相互兼顾,首先,要充分的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据勘查地区的地形、地质和物性情况等,选择科学并且合适的现代勘查技术手段,而且,作为勘查的工作人员要时刻想着如何在不影响勘查质量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作为银矿资源勘查的工作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可以将现代化的勘查技术进行灵活的使用,可以在实际的勘查工作中熟练地操作各种不同的仪器设备。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勘查手段得到最佳的勘查效果;最后,在进行勘查方法的选择时一定要使用合理的勘查方法和先进的设备,将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从而在确保勘查工作质量的同时,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节约。在现代化技术不断进步和改善的今天,勘查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诸如,物化探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超深综合钻探技术等,这些新型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矿资源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就需要进行勘查的工作人员对各种技术熟练地掌握才能使其优势发挥到极致。

结语:综上所述,在进行银矿资源勘查工作时要对其形成和地质特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在进行勘查工作时不仅仅要保证经济效益,还要保证资源可持续以及社会效益。对于勘查人员来说还要熟练的掌握各种现代化的勘查技术和设备,从而保证勘查工作高效率顺利的进行。现阶段银矿的寻找和发现对于银矿市场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是对银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对银矿资源勘查工作的要点就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对以后的银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探讨资源勘查工程要点 篇3

1 资源勘查工程的现状分析

在建国初期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就是国家重点的发展对象, 现如今, 我国的油气资源勘查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随着优质油气资源的枯竭, 油气资源勘查工作会越来越困难, 这就需要将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上去, 全力推进资源勘查工作的长远发展[1]。

2 国内外资源勘查采取的技术要点

2.1 国内资源勘查采取的技术要点

首先, 把握好国内资源勘查工程的重心, 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行相关的资源勘查工作, 汲取有利经验。应用先进科技, 科学、合理的发展实用型资源勘查工程。对于资源勘查工作的公益性和经济效益问题要加强留意, 保障资源勘探工作的的良性运行与人们的正常生活不相阻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经济效果制定勘查工程的规划, 进而进行相应的部署, 确保勘探工程的正常进行。

其次, 资源勘查工作与自然规律相契合, 考虑到社会效益的重要性, 将工程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布置, 注意油气地质的情况, 来制定勘查工程规划, 统筹兼顾, 确保工程规划战略的科学性[2]。

第三, 保证所有的勘察员都要熟练运用相关的勘查技术, 所有的员工要选择一两个勘察手段, 加以练习, 确保在油气资源的勘探队伍能够在整体上保持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具体的油气资源勘探活动中能够综合利用各种勘探技术和勘探手段, 确保油气资源勘探的质量和效率, 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勘查效果达到预期标准[3]。

2.2 国外资源勘查的技术要点

国外一般采用简化的勘探办法, 以更经济有效为前提。首先, 在进行资源勘探时, 根据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勘查程序, 或按照常规步骤进行, 或进行详细勘探。资源勘查工作的具体实施, 与自然规律以及社会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国内资源勘查工作相比, 国外在该方面做得更好。其次, 对于资源勘查工作, 能够严格把握地质情况, 积极利用具体地形, 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勘查。第三, 国外资源勘查工作对于资源节约环保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在勘查过程中极为重视环保节约问题, 做到资源再开发, 在保障勘查质量的同时, 始终坚持节约为本。因此国外资源勘查的技术能够保持长久的进步, 并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非常值得我国资源勘查工作的借鉴和学习。

3 油气勘查工程的合理布置

如果油气资源勘查工作想取得更好的资源利用效果, 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 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地貌, 深入的研究是勘查工程布置的前提。开采活动安全进行之前, 要弄清这一地区的水文、岩层、工程结构等等一系列的开采条件, 只有掌握这些, 才能进行安全的开采活动。严格分析矿山开发中各种要素所占的重要程度, 再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实施布置方案相结合, 缜密制定科学合理的部署方案, 确保矿山开采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二, 要想能顺利完成单项工程的勘查工作, 需要分阶段进行勘查工作, 每个阶段勘查工程布置的合理程度对于整个工程布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直接的影响。从普查阶段开始, 工作人员要慎重对待油气勘查工作进行的每一个阶段性工作, 尽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个项目工程顺利融合在一起, 为后续工作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确保整个勘探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以最小的代价保质保量的完成油气资源的勘探活动。

第三, 工作人员要科学地选用勘查方法, 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勘探线剖面法, 它在各类勘查工作中均有广泛的作用,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所以, 勘探线剖面勘查手段的特性, 资源勘查工作人员要明确了解, 并与自身经验相结合, 围绕它开展全面综合的研究会议, 积极分析勘探线剖面特性, 以达到通过工程勘查方案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我国资源勘查工程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其中油气地质勘查、找矿技术都是属于具有极强专业性的学科, 工作内容复杂难度系数比较大, 不仅需要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强大支持, 另一方面还需要全面型的勘查工程人才的培养。不断对勘查思路进行深入探究, 以促进勘查工程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资源勘查工程工作中要全面注重工程原则要点和技术选择要点, 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精准的勘查结果, 使每一项资源勘查工程任务度能够顺利完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逐年提升, 科学技术方面也连创新高, 在资源勘查方面的体现尤为显著, 为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例, 针对资源勘查工程方面的具体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项目,具体要点

参考文献

[1]陈翠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A].2013:6.

[2]杨启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的初步总结[A].2013:4.

资源勘查工程要点研究 篇4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层序地层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教研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层序地层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JY201102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0-01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

根据课程性质,制定了“夯实基础概念,掌握经典理论,初具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目标。层序地层学理论是一种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掌握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理解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及层序界面等概念和识别标志;(2)掌握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了解陆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3)掌握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4)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用”的思路贯穿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设置以基本概念、经典理论和实例分析为主。课程基本内容包括:(1)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如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层序类型及级别等,8学时;(2)经典理论,如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20学时;(3)研究方法和实例分析,4学时。层序地层学理论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海相碎屑岩盆地,目前已形成海相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体系和众多学派,但以P R Vail为代表的层序地层模式是基础,因而对于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以经典理论为主,也是在学生今后在研究生阶段或实际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基石。

三、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以“拓展知识体系、注重能力培养”为教学理念,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课后习题与课堂研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使学生掌握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以“提问式”和“启发式”方法为主导,同时,有意识设计一些讨论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得到客观合理的认识,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具有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以听课为主,并参与讨论,每次课程开始或课程中间进行提问,课后留有思考题或小型读书报告题。教师主要讲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课后习题和自学:对于本课程中主要知识点,布置适当习题,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程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和内部构成。课堂重点讲解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于拓展的理论体系,如陆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抓住要点的能力。

(3)课堂研讨: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抽出2学时适度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提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通过收集资料对有关问题分组编制ppt,并设置一些讨论性的话题,然后在课堂进行演讲、提问和答辩,同时,并鼓励学生对答辩进行评议、分析和讨论,对答辩结果进行评分,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效果评价改革

(1)考核内容与目标点逐一对应,依据权重量化考核,如课程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权重20%)、研究方法与应用(课内研讨,权重10%)、结课论文或随堂考试(权重50%)、学习过程(出勤及课内小测试,权重20%)等方面综合评定。

(2)对于课程结束后的评价,根据工程认证精神首次设置了课程目标大成都专业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日历或实习教学计划,教案、课件、或实习指导书,结题论文,教学过程记录,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情况评价。

(3)制定了持续改进机制,课程组或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与分析,提出课程持续改进意见。

目前,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在此背景下,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层序地层学》课程教学改革也与时俱进,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夯实基础理论,强化实践和创新意识,以期培养更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胡慧,吴勇峰.专业认证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6,(4).

[2]朱筱敏.层序地层学[M]. 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铜矿资源勘查的技术要点探讨 篇5

1 分析铜矿矿区的地质情况

在进行铜矿资源的开采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矿区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这一环节工作进行质量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采后期工作的进行, 因此, 开采工作的负责人应该十分重视这一环节的进行, 技术人员要根据开采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以及参数的调整。首先, 在进行现场布置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根据前期制定的工作目的进行布置, 同时, 还要通过勘测矿物质进行资源的储存含量进行精准的推算;其次, 为了进一步保障勘查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 端正工作态度, 若是技术人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操作, 或是忽视某一操作, 这将会直接对勘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 技术人员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 要根据工作目的进行合适技术的选择, 同时, 还要对矿物质的形态以及特征进行分析, 比如在矿化作用会对矿石的形成特征及情况产生影响。

2 铜矿特征的理解

要想不断提高我国铜矿勘查工作水平的提高, 其中一个最为基础以及保障就是进行铜矿特征的全面的了解。在进行理解的过程中, 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信息的识别, 进而确定的相应的资源的方法。尤其是存在于铜矿区内部的深部铜矿体, 这种铜矿体通常埋藏在较深的地层中, 会受到勘探技术及勘查仪器设备的影响, 造成勘探信息不完整或出现错误, 加上周围土层掩盖了深层铜矿体内部的信息, 影响勘查成效。为了进一步促进勘察水平的提高, 我们还应该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高技术含量设备的引入, 尽量的采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性能较好的勘查设备, 要对矿区的一些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 进而为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进而为后期的开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 还应该对矿石的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 对成分进行构造, 进行有害物质以及有利成分的分析, 进而提高后期采矿效率。

3 选择合理的找矿方法

随着现代技术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水平得到飞速发展, 新的工艺以及技术的正在出现, 因此, 在进行铜矿资源勘察工作的过程中, 要进行找矿方法的筛选。通过分析以及相应资料的查阅, 其主要方法如下:一是数据采集。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 要合理的使用数据采集技术, 同时, 还要进行重点勘察点, 通过这样的方法, 有效的降低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进而降低工作成本, 进而将勘查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除此之外, 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还应该将相关数据提供给矿区的负责人;二是物化探查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工, 可以较为有效的进行岩石物性参数的勘测, 这为相应开采工作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 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 还可以进行岩性的性质进行分析, 并能够锁定铜矿资源的具体位置;三是非常规找矿技术的应用。通过以上两种找矿技术的普及, 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两种找矿技术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能够进行部分铜矿资源的寻找。但对于一些位于较为隐蔽位置的资源, 我们还要采取相应的非常规技术的应用。比如隐伏盲矿或陷伏矿勘察中, 可以应用电化学及地气理论, 通过结合地质条件的发展情况, 勘察到矿化异常信息, 实现深层次铜矿资源勘查的目的。

4 深层找矿预测

通过上文对铜矿矿区的地质情况的分析、铜矿特征的理解以及选择合理的找矿方法这些内容的研究, 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整个矿区的实际情况, 以及矿体的整体情况以及大小。根据这些资料,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以及化学异常的特征进行科学的铜矿区的预测以及寻找, 要想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预测水平, 我们需要注意到以下相关的内容:一是进行矿区地质的分析。在进行铜矿位置选择以及确定之后, 要认真的进行铜矿区地质条件的分析, 同时合理的确定铜矿露天采场的周围情况, 根据其实际情况, 进行矿区边境的划定, 为矿区的正确预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还要进行矿体情况的分析, 主要是矿体的延伸、上下界限等方面情况,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适勘察位置的选择, 为相应的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保障;二是要进行具有价值矿体的发展以及发现。在进行勘查工作中, 要对各个矿体进行整体、合理、科学以及全面的评价, 通过这一科学的评价, 进而选择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矿体的选择。例如, 对于铜矿矿体破坏范围较小的断层和破碎带, 应加强其分布范围和规律的研究, 对于铜矿矿体破坏范围较大的断层, 应结合矿区实际情况, 控制断层和产状和断距;三是要在矿区周边进行找矿。随着现阶段的技术飞速发展, 虽然说现阶段的勘查技术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 但是, 我们也要清楚的意识到, 现阶段关于矿体勘察技术这一方面还是受到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这导致在进行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只能开采到一定深度的矿藏。通过分析我们也发现, 铜矿的资源正在逐渐的减少, 因此,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铜矿的需求, 我们需要对矿区的周边进行找矿, 并在深层或是边部进行宣召, 并对其中存在的各种物质进行深入的分析, 进而做好相应的深层预测。

5 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现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铜矿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 提高其勘查技术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 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 我们要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此, 结合现阶段我国铜矿资源勘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策略的提出, 希望能够不断提高我国铜矿资源的勘探水平, 并起到相应的借鉴作用。

摘要:在我国铜矿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 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 并在这些行业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地域辽阔, 有着极为丰富的铜矿资源, 但其分布极不均匀。因此, 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一资源勘查的过程中, 往往产生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铜矿资源开采的技术水平。因此, 在进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勘察人员一定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合适资源以及设备的选用, 同时, 相应的负责人还要积极做好技术管理的工作, 确保工作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开展。在此, 结合现阶段我国铜矿资源勘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策略的提出, 希望能够不断提高我国铜矿资源的勘探水平。

关键词:铜矿资源,勘查技术,要点探讨

参考文献

[1]倪浙安.新形势下铜矿资源勘查技术要点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 2016 (08) :63-64.

[2]袁桂琴, 熊盛青, 孟庆敏, 周锡华, 林品荣, 王书民, 高文利, 徐明才, 史大年, 李秋生等.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 2011 (11) :1744-1805.

[3]杨少平, 弓秋丽, 文志刚, 张华, 孙忠军, 朱立新, 周国华, 成杭新, 王学求等.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 2011 (11) :1844-1877.

资源勘查工程要点研究 篇6

在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对工程地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避免大多数的工程地质问题, 如巷道坍塌, 顶板冒落、矿井充水等。这些都有可能对煤矿开采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 在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开展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研究实例———岩脚-白花塔煤矿勘查区

1.1 区域地质概况

该勘查区位于原西南三省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区划的黔北矿区南部, 其区域范围包括整个黔北矿区。该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的南缘, 区内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 构造形迹为一系列北东或北北东向、向北转南东东向的宽缓近乎对称的背、向斜, 勘查区位于金沙岩孔背斜西倾伏端, 青山田坝向斜东翼。

区域内岩石主要为沉积岩。除泥盆系缺失外, 其余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 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中、侏罗系发育较好, 尤其是二叠系和三叠系占据区域内的大部分。区域内矿产主要为煤, 其次为硫铁矿、石灰石。煤层主要赋存二叠系地层中, 分布广, 层数较多, 主要煤层层位稳定, 厚度较大, 具有较大的工业价值。

1.2 煤田地质概况

1.2.1 地层

勘查区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P2m)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二系叠上统长兴组 (P3c)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 (T1y) 、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 (T1m) 、第四系 (Q) ;自东向西地层分布为由老到新, 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以上各地层上。勘查区内的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

1.2.2 构造

勘查区处于金沙岩孔背斜的西倾伏端, 青山田坝向斜东翼, 总体为一倾向西的单斜构造, 内有波状起伏, 仅南端处于青山田坝向斜转折端部位。勘查区内断裂构造总体发育较少, 仅在勘查区北端勘查区边缘地带发育一条走向北东--南西的正断层 (F1) , 勘查区中部勘查区近东部边缘地带发育三条逆断层 (F2、F3、F6) 及两条正断层 (F4、F5) , 勘查区南部勘查区南部边界以南青山田坝向斜南部转折端, 发育一条走向北东--南西的正断层 (F2) , 另外根据钻孔揭露在区内尚发育规模较小的隐伏断层, 勘查区构造纲要图见图1。

1.3 煤层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

1.3.1 含煤地层

勘查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 含煤地层厚为99.51m~159.01m, 平均为120.65m, 可采煤层共有3层 (M18、M73、M80) , M18煤层厚为0.00~3.06m, 平均厚为0.84m;M73煤层厚为0.29~2.25m, 平均厚为1.02m;M80煤层厚为0.29~2.23m, 平均厚为1.18m。

1.3.2 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1) M18煤层:顶板为灰岩, 个别钻孔揭露有薄层炭质泥岩或泥岩伪顶;底板以泥岩为主, 部分钻孔揭露有薄层炭质泥岩伪底。

(2) M73煤层:顶板一般泥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一般为粉砂质泥岩、泥岩, 局部为粉砂岩, 局部区域为黏土岩。部分钻孔揭露有薄层炭质泥岩伪顶。

(3) M80煤层:顶板岩性多为灰岩、泥灰岩或泥灰岩与泥岩互层, 部分为泥岩夹薄层泥灰岩, 个别点存在薄层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含黄铁矿黏土岩标志层, 个别点见炭质泥岩伪底。勘查区钻孔岩石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见表1。

1.3.3 主采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

由表1可以归纳出:

(1) 依据各岩组的物质成分及其组合关系、物理力学指标等工程地质特性, 可将勘查区内的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为三类:

坚硬岩:包括T1m、T1y2、P3c、P2m。主要为中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该类岩组新鲜岩石坚硬, 性脆, 暴露于空气中不易风化, 强度比较均一, 抗压强度较高;

半坚硬岩:包括T1y3、T1y1、P3l, 以碎屑岩类为主, 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 (细) 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 含多层煤线理及煤层。该类岩组强度较低, 暴露于空气中易风化, 抗压强度总体较低。

松散软弱岩:主要为第四系, 为黏土、亚黏土及耕植土, 局部夹块石和碎石。该类岩组结构松散, 一般可呈可塑状态, 具弱透水性及较高压缩性。

(2) 同一层位的岩石, RQD值的变化范围较大。如含煤地层龙潭组主要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黏土岩、含炭质泥岩、炭质泥岩、煤及少量灰岩等组成, 其RQD值为40%~60%, 而其下部的茅口组RQD值为50%~90%。一般情况下, 岩石RQD值的变化规律是灰岩>砂岩>黏土岩>泥岩。

(3) 据对矿顶底板的分层分段取样及物理力学试验, 泥岩和黏土岩类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79~36.7MPa, 普遍小于20MPa;砂岩和灰岩类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4.9~64.9MPa。

1.3.4 岩石质量、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变化规律

由表1可以归纳出:

(1) 不同岩石的岩石质量大小不同, 一般是灰岩>粉砂岩>泥岩。

(2) 灰岩、砂岩的岩体完整性为中等~完整, 岩体质量为中等~极好的。

(3) 泥岩、黏土岩的岩体完整性为差~中等, 岩体质量为劣的~中等的。

1.3.5 煤层顶板岩体结构类型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12719-91) , 煤层顶板岩体结构可划分四种类型, Ⅰ:整体块状结构, Ⅱ:层状结构, Ⅲ:碎裂结构, Ⅳ:散状结构。根据顶板岩体岩性类型和结构面发育程度可将顶板岩体稳定性分为稳定型顶板 (Ⅰ) 、中等稳定型顶板 (Ⅱ) 、不稳定型顶板 (Ⅲ) 、极不稳定型顶板 (Ⅳ) 四类。

勘查区内煤层顶板岩体结构为层状, 综合考虑岩体岩性类型, 可知:

(1) M18:抗压强度高, 顶、底板稳定性较好, 顶板以中等稳定~稳定类型为主。

(2) M73:抗压强度高, 底板稳定性较好, 顶板以不稳定~中等稳定类型为主。

(3) M80:顶板抗压强度高, 稳定性较好, 底板强度低, 稳定性差, 顶板以中等稳定~稳定类型为主, 局部为不稳定型顶板, 底板不稳定。

1.3.6 工程地质复杂类型评价

勘查区地形地貌复杂, 岩性组成多样。出露地层属沉积岩类。为碳酸盐盐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盐岩, 另外还零星分布第四系。勘查区可划分为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及松散软弱岩类三类工程地质岩组。矿系M18顶、底均较稳定;M73顶板不稳定、底板较为稳定, M80顶板较稳定, 底板不稳定。未来开采过程中井下、局部地面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可能出现坍塌、冒顶、顶板下沉等工程地质现象。同时还可能引发泉水枯竭或流量减少等, 将可能改变原始地质环境条件并造成该区地下水位的下降。总体上勘查区区内工程地质类型为层状碎屑岩类, 复杂程度属于第二类 (层状岩类) 中等类型。

2 煤炭资源勘探阶段的工程地质评价

2.1 工程地质评价中分析的内容

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中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岩石性质、沉积环境、分层厚度、煤层特征、构造裂隙及风化带裂隙、钻孔岩芯RQD值、岩石力学性质、地球物理测井, 主要测井项目有三侧向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测井、伽马-伽马测井、自然伽马测井、井径测井、井温测井、声波时差测井。

2.2 煤矿工程地质勘探的目的

查明勘探范围内不同岩石 (土) 的矿层特征、岩石性质、岩体结构、岩体质量、物理力学性质, 对矿层的岩体质量及顶底板稳定性做出评价;查明对煤矿后期矿井建设和开采有影响的构造裂隙、风化带裂隙和软弱岩组的性质、产状与分布;查明影响采矿工程的岩体结构面的分布、产状、规模及充水状况;调查矿床开采中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 并查明原因, 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2.3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1) 工程地质勘探要与其他地质勘探方法相结合, 可在开展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的同时采集工程地质资料, 在节省勘探成本的同时缩短工作时间;

(2) 合理使用探槽、探井及物探工程来获取工程地质资料;

(3) 针对已经开始进行开采的煤矿, 可利用现有生产矿井进行井下生产勘探探矿坑道、钻探和采矿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探。

2.4 煤矿地质测试

在煤矿工程地质勘探中, 要采集足够数量和具有代表性的岩石试样进行岩土测试, 主要项目有:一评价岩石物理性质的测试项目。二评价岩石力学性质的测试项目。

岩石试验结果同地球物理测井相结合, 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3 结论

(1) 以岩脚-白花塔煤炭勘查区为例, 介绍了区域地质概况、煤层及顶底板岩性、岩石力学性质、RQD值、岩石质量、岩体完整性、岩体结构类型和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2) 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充分采用钻探、地球物理测井、岩石采样测试等方法获取工程地质资料为评价依据, 以能反映煤层顶底板特征和稳定性, 以进行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对工程地质的研究。

(3) 简要叙述了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工程勘探技术方法。

(4)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在进行煤炭资源勘探时应以高产高效清洁煤炭工业建设原则, 积极推广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创新技术, 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信息, 准确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煤炭能源需求, 保证煤炭开采安全, 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采利用煤炭资源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中单因素分析的内容, 介绍了区域地质概况、岩石质量、岩体质量、岩石力学强度、煤层顶底板岩性分析和稳定性分类。以岩脚-白花塔煤矿勘查区为例, 对主采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煤炭资源,勘查,工程地质条件,黔北

参考文献

[1]于双忠.煤矿工程地质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4.

[2]彭向峰, 于双忠.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分类方案的初步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25 (6) .

[3]孟怀安, 黄芳友.煤炭资源勘查阶段工程地质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下水, 2009, 31 (5) .

上一篇:固态技术下一篇:生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