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2024-06-11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精选12篇)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1

一、我国煤炭资源与地质勘探市场的整体现状和问题

1、缺乏有效的煤炭资源管理机制导致浪费现象严重。首先,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 许多地方弄虚作假, 一些乡镇小煤矿无证开采, 却因为勘查技术不过关导致这些小煤矿的资源回收率不到15%, 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 一些国有大中型煤矿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 对于煤矿采易弃难、采优弃劣和采厚弃薄, 并且由于忽视提高勘查开采技术,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造成许多大型矿井的资源回收率也在不断下降, 煤炭资源浪费现象日益加剧。

2、忽视勘查技术的重要性, 盲目追求利益导致煤炭资源开发出现安全隐患。由于许多煤炭资源开发企业资金严重不足, 因而忽视了勘查技术对于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不断扩大开发规模, 导致煤炭资源勘探大大落后于煤矿开发建设。甚至在资源勘查地质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作业, 导致煤炭资源开发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同时也给今后矿区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3、地质勘查单位人才匮乏导致对煤炭开发环境的系统评价不全面, 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由于煤炭工业一度资金严重匮乏, 致使煤炭资源勘探工作几乎停滞, 从而使各类地质院校减少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导致地质技术和勘探工程技术人才的断层, 使得如今地质勘查单位人才严重匮乏, 而我国煤炭资源又大多集中分布在一些开采条件十分复杂的地区, 没有优秀的地质勘查人员对此作出专业的环境勘查和技术评估, 影响煤炭资源的正常开发, 甚至直接影响煤炭开采区域的地址环境, 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我国煤炭资源和地质勘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需要大力发展三大产业, 因此, 现在是能源消耗的高峰期, 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煤炭工业, 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于能源的需求。目前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地质勘探程度不足, 煤田基础地质工作滞后, 煤炭资源供需矛盾严重等, 因此发展煤炭工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提供煤炭资源勘查技术, 然后运用勘查技术解决东部煤矿区资源接替和深部开发的地质问题、中部能源基地中一些环境复杂地区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探问题、西部聚煤盆地地质研究和地质资源勘查问题、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只有地质勘查技术得到提高和有效应用, 才能确保不同地区煤炭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 从而稳定煤炭资源的供给,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我国煤炭资源和地质勘查市场相应的发展措施

1、建立健全煤炭资源勘探协调机制, 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

在我国, 造成煤炭资源严重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评估体系, 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和技术手段, 以及执法力度不够, 导致资源管理能力薄弱, 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我们必须从各个环节采取有力的措施, 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为企业进行煤炭资源勘探提供全面和信息技术服务并采取政策法规对煤炭资源开发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避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单方面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国家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推动煤炭资源勘探事业的 可持续发展。

2、振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善煤炭资源勘探的投资环境。

政府应该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勘查事业的发展现状, 制定现有的法律法规, 修正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放宽公益性地质资料的范围, 建立公开的矿产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规范外商投资煤炭勘查事业的审批程序, 从而优化煤炭资源勘查的投资环境。

3、加强煤炭资源勘探规划, 建立健全煤炭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国家对于煤炭开发实施统一规划, 建立煤炭勘探规划区和非规划区, 在规划区内, 不断完善煤炭地质勘探的资质认证制度, 一些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企业一律不准入区勘探, 进入规划区的企业则需要缴纳土地使用费、权利金 (矿产资源费) 和红利, 而对于非规划区, 一律不准进行无序勘探。在开采的同时, 也要建立健全煤资源战略资源的储备制度, 确定一些后备的煤炭资源, 由国家进行投资勘探, 勘探成果暂不向市场公开, 并对这些煤炭资源进行战略储备, 以备不时之需。

四、小结

我国煤炭资源和地质勘查市场正在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有计划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提高地质勘查技术已经成为建立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重要前提, 科学完整的地质资料是进行安全有效的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不断引进高新科技, 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查工作, 提高地质勘探的质量和准确性, 拓宽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 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相关的地质资料, 保证其有效供给和利用。

参考文献

[1]赵艳斌.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现代化, 2008 (4) .

[2]李生红.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展望[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6 (2) .

[3]王念民.浅谈我国煤炭地质勘探技术发展[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7 (2) .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2

我国地质勘查煤炭技术的发展趋势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它既担负着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又担负为煤炭开发、利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服务的责任.

作 者:陈伟清  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泰安,271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09 “”(28) 分类号:P5 关键词: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3

关键词:煤矿地质勘查;环境地质;煤矿建设

在我国煤矿开采逐渐加深以及煤矿开采工作西移的情况下,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复杂性等各种问题不断趋向严重化,直接影响到了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煤矿安全开采。开展煤矿环境地质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保证煤矿建设的安全性。

1.煤矿区环境地质工作及其重要性

1.1煤矿区环境地质工作

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问题、生态退化问题以及地质灾害。其中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分为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生态退化包括土地被破坏、地下水水量变少、人文风景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突水、瓦斯突出等。而煤炭地质勘查中的环境地质工作就是在全面探索煤矿开采区域地质环境情况的基础上对上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与污染进行测评[1]。

1.2煤矿区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勘查工作是煤炭采矿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煤矿矿区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有关煤炭、泥炭的地质勘查规范明确其煤炭地质勘查过程分为预查、普查、详查以及勘探四个主要阶段。在我国众多的法律制度中环境评价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如果环境地质研究工作与环境评价机制的要求能够一致同意,那么将不仅仅给环境评价提供技术资料,而且将能够满足煤炭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矿井设计建设环境评价的要求,从而实现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的最终目的[2]。

2.煤矿地质勘查中环境地质工作内容与要求

2.1煤矿地质勘查中的各个阶段

预查階段:预查阶段主要是在煤田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一阶段主要是给普查提供基础性资料。主要预查内容包括勘查区域中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情况,对勘查区域所在的地质环境有初步的了解。

普查阶段:普查阶段主要是在对地质环境现状开展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获取相关的环境地质资料,以满足环境地质中长期规划评价的要求。事实上,在煤炭勘查的过程中大量的环境地质研究都是处于详查以及勘探阶段中。

详查阶段:详查阶段主要是提供给矿区整体发展规划的地质资料,工作内容要求是结合煤矿矿区的水文地质等进行工程地质勘测,对煤矿矿区内的环境地质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其已经遭受的环境污染破坏以及被危害程度,同时对煤矿矿区勘查区内已经存在的污染物选择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同时对煤矿矿区勘查区的环境地质进行初步的评价。

勘探阶段:勘探阶段主要是给煤矿矿井设计提供最为详尽的地质资料,其内容包括对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可能发生变化的述评,从而给煤矿矿井设计环境评价奠定基础。具体内容有勘查区域稳定性调查、矿井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开采后环境地质问题分析等[3]。

2.2煤矿地质勘查中的要求

2.1.1环境污染的调查与评价

在煤炭地质勘查中环境地质工作中关于调查与评价污染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对勘查区域进行大气污染的调查与评价,主要数据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源头、类型、污染物、排放浓度以及排放量。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对大气环境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大气污染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提出相关优化煤炭勘查区域的建议与对策[4]。2)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煤炭地质勘查区域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对地表水污染进行调查评价的内容包括各种地表水污染源、废水排放口、废水净化处理、各种污染排放浓度、有害物质等。对地下水污染进行调查评价的内容包括地下水水量、水质的物理与化学变化、地下水的污染途径、地下水资源减少等。在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后综合相关数据,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止水质恶化的科学建议。

2.1.2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价

在煤炭地质勘查中环境地质工作中关于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稳定性以及原生地表物理地质现象。对煤矿地质勘查区域中发生地震的资料进行搜集,探索地震成因,并且根据地震级别来对区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地质灾害对煤矿建设和生产的影响。对煤矿地质勘查区域中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对其危害进行科学评价,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2)矿井排水疏干引起的问题。由矿井排水疏干缩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量减少、浅覆盖层岩溶地面塌陷等。因此环境地质要对矿井排水与地下水位等情况展开实时监测,并且进行评价。探索排水量与地下水位下降之间的联系,研究矿井排水对地下水资源减少的影响,科学预测地下水资源下降的趋势,从而最终提出预防地下水量减少甚至枯竭的相关建议。3)煤矿开挖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于开挖煤矿所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地面变形、踩空塌陷、滑坡、泥石流等等。上述环境地质问题会严重影响地形,破坏地面建筑物,对煤矿建设与生产有着十分重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煤矿地质勘查中的环境地质工作要对煤层的厚度、顶板控制方法、地面塌陷范围、采空区等位置进行调研,预测塌陷对煤矿建设与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

3.结束语

煤矿地质勘查区域大多为环境敏感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在进行煤矿地质勘查过程中要对环境地质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在通过分析环境地质工作所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来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评估与预测,以便提出针对性的策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建设与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佟.中国煤炭地质勘查 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不断超越 引领中国煤炭地质新发展[J].科学中国人,2010

[2]贾建称,范永贵,吴艳.中国煤炭地质勘查主要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煤炭地质,2010

[3]崔树军,闫云明,廉有轩.煤炭资源勘查中环境地质工作内容与要求[J].煤矿开采,2011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4

根据以往地质工作取得的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许昌—扶沟勘查区内的地层、构造特征和矿床特征(煤层、煤质)的浅析,探讨、分析和总结勘查区内的找煤潜力。

1 区域地质

1.1 地层

本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高山—通许台拱嵩箕穹褶断束中东部。地表无基岩出露。根据物探及区域钻探资料,地层自下而上为:太古界———登封群(Ar)、下元古界———嵩山群(Pt1)、震旦系(Z)、寒武系(∈)、奥陶系(O)、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白垩系(J~K)、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

1.2 构造

本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属河南分区嵩萁赋煤带,地壳自古生代经历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之后,到三叠纪末又转变为相对活动阶段,产生了差异沉降,褶皱变形,推覆逆冲,平移走滑等。

整个华北板块自二叠纪含煤建造形成,先后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三大阶段构造变形,使统一的华北板块解体为七大断块,同时每一断块内部又分解为许多次一级的断隆和断陷。

本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就是在上述区域构造演化之背景下形成的。南部是周口坳陷,中部是通许隆起,北部是开封断陷。通许隆起区风化剥蚀,使部分煤系地层缺失,后期两盘的差异升降及断层的切割,使含煤地层的赋存发生变化,南北坳陷保存了较完整的含煤地层,因此本区煤系地层为南北成块,东西成带的特征(见图1构造纲要图)。

2 勘查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勘查区属全掩盖区,发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新生界。地层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g)。由黄色薄-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白云岩、黄绿色泥质灰岩组成。层厚91m~196m。

(2)奥陶系(O)。下统由灰黄色、兰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组成,中统为灰黄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组成。层厚333m~787m,平均752.63m。

(3)石炭系(C)。

①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部由灰色砂质泥岩,中夹二层薄层泥灰岩;下部是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含鲕粒,具滑感;底部为紫花色铝土泥岩;平行不整合接触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厚16.0m~25.0m,平均20.0m。

②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为煤系地层,一煤段。由薄~中厚层状石灰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薄煤3层。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特征该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全组共含石灰岩10层、单层一般厚2.0m~6.0m,厚者可达15.0m。层厚136.0m~141.0m,平均140.0m。

(4)二叠系(P)。

①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为本区主要煤系地层,二煤段。二1煤层底板砂岩至下石盒子组底铝土质泥岩(K4)底,含煤4层,分布在中下部,其二1煤为主要可采煤层。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组成,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特征该组可分分为上、下两段。层厚69.0m~110.0m,平均93.0m。

②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接触与下伏山西组,可分为三、四、五、六四个煤段。分别由泥岩、铝土泥岩、砂岩、粉砂岩与煤层组成。平均层厚405.0m。

③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该组在区内可能被剥蚀。

(5)新生界(KZ)。

①古近系(E)。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暗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白云岩、泥灰岩;深灰~灰褐色泥岩、钙质砂岩、灰岩、泥灰岩等,局部夹玄武岩、薄煤层、油页岩、含油砂岩等。其中上部东营组为含煤地层

②新近系(N)。新近系下部(N1):为河湖相沉积,层厚341.0m~956.0m,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各地层,根据岩性特征分上下二段。新近系上部(N2):为河湖相沉积,由亚黏土、黏土夹砂层透镜体组成。层厚166.0m~274.0m,均厚241.0m。

③第四系(Q)。更新统(Q1~3):为冲洪积相沉积,整合接触与下伏新近系,层厚47.0m~109.0m,均厚91.0m。全新统(Q4):为冲积相沉积,由土黄色亚砂土夹灰黄亚黏土、黏土组成。

层厚一般21.0m~51.0m,均厚36.0m。

2.2 构造

勘查区发育的断层以北西向为主,伴有少量北北东向断层。错断二1煤层的北西向断层有FQ15,北北东向断层有后姚断层;错断古近系地层的北西向断层有DF1、DF2、DF3和DF4断层。

(1)FQ15扶沟淮阳断层。走向NW,倾向NE,倾角65°~70°,落差大于580m,向西北、东南均延出区外。

(2)后姚断层。走向SN,倾向W,倾角60°,落差100m~500m,主要发育在勘查区外。

(3)DF1断层。错断了古近系地层。走向NW,倾向NE,倾角60°~70°,落差0m~500m,向西延长无控制,向东延展后尖灭。

(4)DF2断层。错断了古近系和二叠系地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0°~70°,落差100m~450m,向西北向东南均延出区外。

(5)DF3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0°~70°,落差大于1000m,向西北、东南均延出区外,区内延伸长度62000m。

(6)DF4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5°,落差大于200m,向西北延出区外,向东与DF3断层相交,属于DF3断层的分支断层。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煤层特征

3.1.1 含煤特性

勘查区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含煤地层总厚度635.0m,含煤系数0.73%;其中山西组含可采煤层,含煤性较好,是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二1煤层为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太原组和上石盒子组仅含薄煤层或煤线。

3.1.2 可采煤层

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K4鲕状铝土质泥岩底界70m左右,下距K3灰岩顶界15.0m。

紧邻本区东部的扶沟勘查区施工钻孔穿见二1煤厚8.98m;勘查区北部洧川煤勘查区施工的钻孔穿见二1煤厚1.20m。二1煤层区域平均厚3.96m。

3.2 煤质

3.2.1 煤的物理性质

二1煤层为黑~灰黑色,大都有为松散易碎的碎裂煤及粉粒煤,二1煤视密度1.47。

3.2.2 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1)煤的化学性质。二1煤原煤的水分为0.59%,二1煤原煤灰分为10.02%,属低灰煤,二1煤原煤硫分为0.27%,属特低硫煤。

(2)元素组成。二1煤原、浮煤元素以碳元素为主,占90%以上,次为氢元素,少量氮、氧和硫元素。

(3)煤的有害元素。二1煤磷为0.008%,氯为0.017%。二1煤属特低氯、低磷分、一级含砷煤。二1煤氟含量为126×10-6。二1煤中铬、镉和磷含量远低于煤层顶、底板中的;而氟、氯和硒含量高于煤层顶、底板中的。

(4)发热量。二1煤的干燥基恒容高位发热量(Qgr,v,d)为32.32MJ/kg,二1煤属特高热值煤。

(5)煤灰成分。二1煤灰成分含量以硅、铝氧化物为主,分别为45.65%、25.64%,次为氧化钙11.42%,三氧化二铁和三氧化硫分别为4.73%和5.41,其他成分较少。

3.3 煤类及煤的工业用途

本区二1煤层煤类为贫煤(PM),确定结果见表1,初步评价扶沟含煤区二1煤属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特低氯、一级含砷、较高软化温度灰的贫煤,可作动力燃料,同时也是良好的民用燃料。

4 潜力分析

许昌—扶沟勘查区处于预查阶段,煤炭资源储量尚不明确,但经过本次勘探工作初步了解了勘查区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和煤层的赋存情况,总结以往勘探成果,该区因有实施的钻孔标定,确定的二1煤层反射波可靠。在该区内,含煤地层总体为一不完整的向斜,向斜轴交扶沟淮阳断层的东侧,向斜北翼保留相对完整,呈走向北东东的单斜构造;向斜南翼沿走向有波状起伏,在南部被扶沟淮阳断层和后姚断层切割。该区内二1煤层埋藏最深在向斜轴部,深度约1900m,往西北变浅到1150m左右。

该区内具有较好的煤炭资源潜力。

5 结论

(1)勘查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等。区内褶皱不发育,以断层为主。

(2)勘查区DF3断层以南的古近系地层底界深度加上DF3断层以北的第四系和新近系地层厚度即反映了勘查区新生界厚度及变化情况,厚度变化较大,在900m到2600m之间。

(3)勘查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断层以北西向为主,伴有少量北北东向断层。错断二1煤层的北西向断层有FQ15和后姚断层;错断古近系地层的断层有DF1、DF2、DF3和DF4断层。

(4)勘查区二1煤层全区可采,层位较稳定,厚度8.98m左右;煤层结构较简单;二1煤层起止深度-1900m~-1150m;矿区构造较简单。经估算,勘查区内共获得二1煤层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42242万吨。

(5)本区二1煤为低灰、特低硫、低磷分、特高热值之贫煤。

摘要:许昌—扶沟勘查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与扶沟县之间,区内可采煤层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褶皱不发育,以断层为主,根据区内勘探情况,浅析勘查区地质特征及煤炭资源赋存状况。

关键词:许昌扶沟,煤炭,地质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山东,王朝晖.河南省东部地区煤质特征及分布规律[J].资源导刊(地球科技版),2013,9.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5

2011-03-1

4“十一五”期间,在煤田地质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着力实施“富民强局”战略,积极推进地勘主业重组,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实现了陇东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老矿区外围及河西等缺煤地区煤炭资源勘查日见成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我院在全省探明煤炭储量近90亿吨,经济指标连年增长,职工收入逐年提高。预计2010年将完成产值1.5亿元,净收入3000万元,人均工资收入可达48000元。“十一五”的五年,是我院快速发展的五年,勘查业绩突出的五年,也是对甘肃“工业强省”战略做出重大贡献的五年。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甘肃煤炭地质勘查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旨在明确今后五年全院工作的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地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尽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为走企业化经营路子打下坚实基础。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主业立局、富民强局战略,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为推进“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提供资源保证。

二、总体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院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执行“抓项目带动发展,抓创新推行改革,抓党建保证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实施科技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攻深找盲扩展陇东、创新技术挖掘矿区外围、精心研究突破河西,不断扩展煤炭资源勘探市场。同时,积极开拓非煤矿产资源勘查、灾害地质勘查、岩土工程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多领域的社会地质大市场,不断推进单位内部的企业化改革。通过设备更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措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造产业核心技术,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力争走出省域、跨出国门,把我院建设成为甘肃煤田地质勘查领域的模范示范单位。

三、主要目标

1、经济增长指标

“十二五”期间,经营总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每年增长12%,到2015年经营总产值达到2.5亿元,净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

2、提交煤炭资源量

“十二五”期间,扩展陇东、挖掘中部、突破河西,新提交煤炭资源量90亿吨。

3、申报矿权

“十二五”期间,在现有13个探矿权的基础上,再争取申报获得15个以上探矿权。

4、职工收入

“十二五”期间,职工收入与经营收入同步增长,年增长率不低于13%,到2015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8.8万元,职工安置率达到100%。

5、产品质量

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各种基础技术资料的准确和安全性,各类地质报告一次性审查通过率达到100%。

6、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人身伤亡和重伤事故、杜绝火灾事故、杜绝重大交通事故,杜绝设备和孔内重大责任事故。

7、拓展勘查领域

坚持勘查主业立局战略,在做好煤炭资源勘查的基础上,在多矿种勘查、岩土工程勘查及水工环地质勘查等多领域有所进展,提高综合勘查能力。

8、优化人才结构

结合资源勘查状况、地质市场需求和我院发展规划,基本完成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适时引进人才,强化职工培训,建立一支技术精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的专业地质队伍。

9、提高装备水平

在完善地震、电法物探装备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力争配置先进的钻探设备及其他勘查工作所需的设备仪器,使院综合技术装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满足我院所获得的高等级勘查资质的需求。

10、加快基地建设

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在“十二五”末有效改善院办公环境和职工居住条件。

11、深化矿权运作

选择1-2个资源前景广阔、开采条件较好的矿权项目,加快勘查步伐,实施矿权运作,积极寻求与有经济实力的矿业集团入股合作开发,使“探采一体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2、参与评奖选优工作

积极参与各类奖项评选工作,提高我院社会知名度。十二五”期间,要争取获得省部级奖项3项,并在国家级科技奖项上有所突破。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科技论文,争取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5篇以上。

1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职工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工作精神,为我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1、继续加强煤炭资源勘查

“十二五”期间,要坚持发展抓项目,把抓项目作为第一要务。一是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做好与煤田地质局、国土资源厅的沟通工作,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的联系,争取获得更多的矿权、项目和资金。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攻深找盲扩展陇东、创新技术挖掘老矿区外围、精心研究突破河西,力争在“十一五”基础上新提交煤炭资源90亿吨。

2、认真做好探(采)矿权运作

十二五”期间,要争取在探矿权运作上见到成效,以矿权运作带动我院经济快速增长。一是院总工办、各所室要把矿权业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动收集相关信息,认真研究已有地质资料,明确专人负责,进行专题研究,针对有勘查前景的勘查靶区,积极申报矿权;二是对开发前景较好的自有矿权,合理安排资金,逐步加大勘查投入,尽早完成勘查工作并择机进行矿权运作,为实现“探采一体化”奠定基础。

3、努力拓展地勘服务领域

“十二五”期间,要充分考虑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出现低谷的风险,在咬定煤炭资源勘查的同时,更加重视金属所、水工环所和物探所的发展。要在配齐专业人才和必需的勘查设备的同时,树立大地质、大市场意识,立足本职,面向社会,主动出击,扩展业务,一要积极

参与社会地质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介入省外资源勘查市场,提高我院的勘查市场占有率;二要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资源所继续巩固和扩展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其它各所在非煤矿产资源、水、工、环、灾和矿井生产地质等服务领域多方位出击,积极承揽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我院扩展地质服务领域工作有所有所突破,各所勘查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5、深入实施“科技兴院”战略

实现全院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6、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我院发展的根本,要集中精力把人才资源配置当做重要工作来抓,创建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争取在五年内切实做好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制定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培训制度,实现对管理人员的复合型才能培训,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才能和先进技术培训,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带头人创造条件;实现对非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我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7、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十二五”期间,要紧跟地勘行业企业化改革的形势,扎实推进地勘单位内部改革。经营财务管理方面:一是尽快拟定院企业化运行的方案和各所、室的经营指标,尝试企业化运行的路子;二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和细化对安全、科研、生产经营的各项奖励办法;三是树立“敛财、聚财、生财”的资金价值观,做好资金管理和资金运作工作;四是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组织人事管理方面,要积极探索地勘单位“转型”期间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生之有效的用人机制、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工资分配制度。

8、稳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要以促进全院经济发展为主题,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研究科学管理模式,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进程。要结合我院实际,切实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在精、准、细、严上狠下功夫,做到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确保管理制度行得通,管得好。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对物资管理及资金运用过程的监控及审批制度;明确资金流向、存货的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及存货发放的审查、审批控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报废的监管;加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及考核,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科学调整考核内容和指标,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及标准;加强审计监督,对所有开展项目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审计与考核,用考核制度规范管理者行为。

9、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不断修改完善院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行政管理、群众(工会组织)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系,抓好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整体安全素质培养,杜绝违章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抓好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做好检查制、负责制的落实;抓好思想和现场安全生产,预测预防和及时消除可能出现的事故苗头;抓好对人、物(设备)、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排查,避免人的动态、设备运行状况和环境变化的干扰。

为了切实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保证安全生产设备及防护材料的投入;

2、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3、保证新员工的三级安全培训;

4、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5、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6、保证安全管理组织及专(兼)职安全员的配备;

7、保证技术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

8、保证院局域网络的安全运行,做到安全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10、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严格遵循ISO9000标准过程控制原则,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切实按照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从各类项目立项论证,设计(方案)编制、审查,组织施工,到质量管理、验收、报告编制与审查,实行全过程的严格控制,确保项目基础资料的准确、完整,为地质报告的科学性、可靠性提供依据,确保地质报告的一次审查通过率达到100%。

11、积极探索网络管理模式

“十二五”期间,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专门资料室,配备专人对各类文件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进行严格管理。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系列计划、财务、劳资、人事、技术、安全、质量、行政管理等专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文件档案、报告编制、数据采集、图纸绘制、项目管理的网络化,为实现全院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12、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煤炭地质勘查中的煤质研究工作 篇6

摘要:煤质研究是煤炭资源勘查中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介绍了煤样的采集、保管和送验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同时对如何审定和整理样品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煤质;煤样;样品分析结果

1. 引言

煤质是煤炭质量的总称。煤质研究工作是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通过取样、化验等手段,对煤的煤岩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能、有害元素及其变化规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确定煤类,评价其工业用途,提出煤炭加工及其利用方向。煤质工作是国家煤炭工业合理布局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重要依据。

2. 煤样的采集、包装、送验、保管

2.1 煤样采集

采样的目的是通过对煤样化验和物理试验所获得的资料,确定勘查区可采煤层工业牌号、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煤的工艺性能等,以便正确评价煤炭质量及其工业用途,为矿井建设、煤炭开采、运输和加工提供依据。

在煤炭地质勘查中,各类煤样是否有代表性,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评价勘查区煤质及了解其变化规律的关键。为了保证煤样的代表性,准确反映煤层的煤质特征。

2.1.1 准确地选择采样地点

采样地点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煤样的代表性。不能在受到局部地质作用造成局部煤质变化地点进行采样来作为评价煤质总体特征的依据,因为这些煤样失去了代表性。对于这些非正常煤样,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要单独采取、单独处理(如风氧化带、断层带煤样)。

2.1.2 煤样应能如实反映煤层的自然特征。

采样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煤样不污染,不人为地把煤层中的某一部分多采或少采。

① 煤心采取率

采集钻芯煤样时,煤芯采取率越高,煤样的代表性就越强,如果采取率过低,煤样代表性就会变差,其煤质检验结果与矿井开采以后煤层的各种煤样的检测结果会有较大差别。例如煤的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对样品采取率较为敏感,当样品采取率较低时,代表性可能会很差,将会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计算其资源储量时产生较大偏差。煤芯采取率达不到合格标准的煤芯不得送样。

② 在钻取煤样过程中的煤层受到钻头的摩擦而发热氧化甚至发生部分燃烧时,煤样的代表性就会更差。例如,焦煤在采样过程中如发生部分燃烧氧化,检测后得出的牌号可能变为瘦煤甚至贫煤。

③ 煤芯煤样混入泥浆等杂质时,灰分就会增高,为了消除泥浆的影响,把煤样用水清洗则会影响其他煤质指标的准确性,所以煤样混入泥浆等杂质时尽量不要用水洗,可用刷子轻轻刷去煤芯表面泥皮。如果煤芯完全破碎,可设法刮去明显的泥浆。

④ 混入煤芯煤样中的铁砂、钢屑等必须用强磁铁吸尽,否则,不仅会影响灰分产率,而且还会影响煤灰成分和煤灰熔融性,对动力煤的煤质及其利用评价产生很大偏差。

⑤ 在风氧化带、断裂带、冲刷带、自燃烧变带、岩浆作用影响带采取的煤芯煤样时,由于局部煤质发生了变化,不能代表整个勘查区的煤质情况,这些非正常煤样,因为其研究的目的不同,检测结果只能作为确定风化带、氧化带和计算其腐植酸产率,不能作为正常煤芯煤样利用。

2.2 煤样包装

2.2.1 煤样应用结实洁净的塑料袋包装密封,认真填写采样卡片,并将采样卡片依次放入煤样箱内。为防止煤样氧化,煤样可用体积适宜的密闭防锈铁筒,以胶布缠口、蜡封或焊封等方法密封包装。专门性试验煤样一般应用洁净麻袋或木箱(内衬塑料布)包装。抗碎强度试验煤样应在木箱或铁筒内垫以清洁软纸,以防煤块破碎。

2.2.2 煤样包装箱应用铁钉钉牢或包装袋捆扎结实,并将煤样编号标签贴在煤样箱上,注明“共*箱 第*箱”等字样。数量较多的样品如可选性试验大样、炼焦试验煤样等可直接用汽车运送到实验室。

2.3 煤样送验

2.3.1 煤芯煤样、煤层煤样从采样到送达实验单位的时间:褐煤不超过5天,烟煤不超过10天,无烟煤不超过15天。

2.3.2 送样单位应按照规定内容逐项认真填写送样说明书,由煤质负责人审查、签字。送样说明书一式三份,一份用塑料袋包装好放入煤样袋内,一份交测试单位,一份由送样单位保存。

2.3.3 试验项目按勘查设计要求和煤样实际状况填写,煤样编号应系统、简单、不重复,按钻孔从上而下顺序编号,分层样号应有所区别,“煤样状况”栏中注明煤芯结构是否清楚、污染程度、磨烧情况及处理办法。筛分、浮沉试验煤样应说明采样方法,伪顶、伪底及夹矸的岩性、厚度,矸石混入情况及井下是否人工拣矸等。

2.4 煤样保管与处理

2.4.1 勘查单位送样时,应与测试单位的样品接收人清点、核对样品数量,并办理相关手续。若煤样说明书与煤样编号标签不符,应找出原因,现场解决,确认无误后,测试单位对所送的煤样依次分类、编号,并按相应的技术规范及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缩分、制样,然后交由测试人员进行室内测试。

2.4.2 勘查单位一般不保存留样。煤层煤样、煤芯煤样、煤岩煤样、孢粉煤样等,由测试单位保存分析样(或煤片),测试单位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煤样氧化。保存时间自报出试验结果之日起,一般为半年,即至该样涉及的试验项目质量审查结束后为止,保存时间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

2.5 测试项目的选定级测试

2.5.1 测试项目的选定

煤心煤样测试项目的合理选定,对煤炭资源勘查中的煤质评价及了解勘查区煤质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情况都极为重要。化验项目过少,就不能对煤质做出确切的评价。化验项目过多,又会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因此要按照《煤炭资源勘查煤质凭借规范》(MT/T1090-2008)的规定恰当地提出化验项目。

2.5.2 煤样的测试

① 测试人员首先要核对样品密码,再按相应测试规范进行测试,操作过程严密规范,原始记录真实可靠,测试报告科学真实。如因送样的数量和质量、测试环境及其他因素造成测试结果偏离者,在测试报告中备注说明。

② 煤样测试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我国已对煤的工业分析等50余项常用煤质指标的分析方法制定了国家标准,各种样品的测试仪器、工作环境、试验方法、试验步骤、数据处理等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煤样测试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完成

3. 样品测试结果整理

3.1 煤样测试结果审查

勘查单位收到实验室送来的化验报告后,应对化验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对化验结果的正确性和代表性进行审查。

审查化验结果应首先根据钻孔分布位置,将重要的煤质检测项目,如灰分、硫分、浮煤挥发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等指标,分煤层在各钻孔旁标出,然后按走向和倾向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检查的结果和认识形成文字记录,做出等值线图。

当发现某些煤样部分项目化验结果异常时,就要先检查煤样的代表性。比如发现灰分产率过高,应该分析原因,是煤样中混入了泥浆,还是钻孔位置正好处在断层带、岩浆岩侵入严重地段或是煤层变薄、分叉附近,是否送样单写错了样号等情况。如果经全面检查、分析不存在上述原因,就要考虑化验工作是否有差错,必要时可要求化验单位进行复查、复测。

3.2 煤样测试异常值的确定与处理

3.2.1 异常值的确定

煤质测试异常值是指与勘查区煤质指标一般规律不相符的分析试验数据。生产实践中,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异常值。

① 从大量分析测试结果中,通过数据整理、统计,直观地判断出异常值。例如在焦煤中出现无烟煤样点,在普遍属于低硫的煤层中出现高硫煤样点,在低灰煤层中出现高灰煤样点,在特低强度煤中出现高强度样点,在易磨煤中出现难磨煤样点,在易选煤中出现极难选煤样点等。

② 从煤质指标间显著相关关系中发现异常值。如肉眼鉴定和镜下鉴定煤中硫分以黄铁矿硫(无机硫)为主,但可选性试验结果除硫效果很差;某煤样以有机硫为主而除硫效果却很好等。

③ 从一个采样点或一个块段的角度发现异常。如某一煤层个别点主要指标与附近采样点煤质指标明显差异,同一采样点的分层煤样指标有显著差异等。

3.2.2 异常值的处理

对发现的异常值,首先应从取样原始记录中查找原因,取样方法、样品编号、取样位置无误后,再找化验方面的原因。如果取样、化验都没有疑点,就需要从煤样采集地点的地质情况去分析,是否有侵入岩体与煤层接触,煤层或煤系底部是否有隐伏岩体,采样点是否处于断裂、滑坡、陷落柱、冲刷带等位置,煤样是否在风氧化带,煤层中是否有特殊夹层,煤样是否处于自燃区及其边缘地带,煤岩组分是否有很大差异,无机组分中是否有某种矿物含量特高或特低现象,是否有不常见的矿物质出现等等。具体的处理办法如下。

① 凡属于取样、化验的错误或因煤样代表性太差所产生的异常值,一经发现应立即纠正。如样品代表性差,为不合格煤样,应将该样全部数据作废;属于化验方面的问题,要求测试单位复查或复测,必要时重新取样测定。

② 取样、化验均未发现错误,纯属地质或煤质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异常值,应留待报告编制时全面分析后再做处理。报告中保留全部测试成果,并详细论述。

③ 取样、化验、地质、煤质等方面暂时无法找出原因的,异常点煤样测值不参与全层煤质评价,报告中应保留并单独统计,并在存在问题中详细说明,存入原始资料归档,以便下一步勘查中再作研究。

3.3 煤样测试结果统计

3.3.1 《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MT/T 1090—2008)规定的采样数量是指采样点数量。采样点是指每一独立煤层采取煤样的地点,包括钻孔、坑道、煤矿井、探槽及自然露头等。一个采样点可能有一个至数个样品。统计时不能把采样点数和样品数量相混。

3.3.2 同时测试原、浮煤指标的项目,目的是用来比较原、浮煤的关系,评价洗选效果,或在尽量排除矿物质干扰后,研究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以原、浮煤应分别统计。

3.3.3 采样点用分层煤样加权平均法统计,全层用采样点的算术平均法统计。分煤类估算资源储量时,分煤类统计。

3.3.4 各类测试数据均应统计出两极值、一般值、平均值,以便合理地开展煤质评价工作。

3.3.5 样品质量不合格的采样点不得统计在内。

4. 煤质评价

煤质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中的重要环节,在一份地质报告中,除了对地质工作总结、估算煤炭资源储量、进行各技术评价等工作外,还要对一系列的煤质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正确评价煤炭质量及其工业利用方向。

4.1 动力用煤的煤质评价

从煤炭资源评价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煤质指标对用煤动力设备的影响并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动力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主要为水分、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硫分、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粘结指数和结焦性、可磨性和粒度、煤中微量元素。

4.2 炼焦用煤的煤质评价

炼焦用煤煤质评价主要是针对未分选原煤的具体特点和现有煤质资料中煤质测试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炼焦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主要为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挥发分、硫分、灰分、粘结性和结焦性、显微煤岩组分、全水分、磷、灰成分、灰熔融性、煤炭可选性。

4.3 气化用煤的煤质评价

煤质是选择气化方法的根据,是影响气化过程技术经济指标及能否顺利操作的关键。一种气化方法只有选用合适的煤种才能充分发挥出效率。气化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主要为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固定碳、全水分、发热量、灰熔融性、胶质层最大厚度、限下率、含矸率、粘结性、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抗碎强度、粒度、有害元素含量。

4.4 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

选择具有良好液化性能的煤不仅可以得到高的转化率和油收率,而且可以降低操作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为挥发分、镜质体最大反射率、氢碳比、煤中镜质组和壳质组的含量(即活性组分含量)、碳含量、硫分、灰分、氮含量、氧碳比。

5. 结语

煤炭地质勘查中的煤质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煤样的采集、保管、测试项目的选定以及化验、样品分析结果的审定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从事煤质工作的技术人员认真地做好煤质工作,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性,做出确切的结论,以便对煤炭资源的质量和用途做出正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凯亮.煤炭勘查地质专业野外作业手册[M].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2016.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矿学校.煤田地质普查勘探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

[3] 朱银惠.煤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 陈鹏.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MT/T1090-2008)[S].2008.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发展方向探讨 篇7

一、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现状

近几年, 煤炭地质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 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 地勘主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 地质装备得到提升, 地勘项目投资来源日益多元化, 闯域外市场工作稳健起步, 地勘单位职工对未来信心相对有所增强。在煤炭地质事业发展的同时,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也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如, 后备勘查基地不足;地勘主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稳定的效益型产业稀少、发展不平衡;历史包袱沉重, 人员多、人才少、骨干人才严重短缺;产业多、支柱少;基地建设欠账多、职工积累少等问题困扰着煤炭地勘单位。

二、当前煤炭地勘单位应发展的重点产业分析

(一) 煤炭地勘单位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煤炭地勘单位当前发展的有利条件可分为外部和内部有利条件。外部有利条件主要指;政策、市场环境等利好因素。如,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非常重视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勘查单位继续执行矿权价款转赠国家资本金政策;中央地勘基金、省地勘基金项目形成的矿权, 其出让价款给地勘单位按比例分成;地质勘查单位可以投资与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合作勘查项目, 收益按比例分成;风险投资的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由国家或省财政投资;煤炭价格居高不下, 煤炭开发投资热近几年不会改变, 市场煤炭勘查项目逐渐增多;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等延伸产业国家越来越重视, 项目逐年增多;煤矿地质人员少, 而需求地质服务的内容逐渐增多等。内部有利条件除前面说到的良好发展态势外, 还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几十年形成的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掌握一定的本地区地质基础资料有利于立项和竞争本地市场项目;有经验丰富的煤炭地质技术和钻探施工人员;地勘设备相对来说越来越先进;拥有甲级固体矿产勘查资质及新兴的地质灾害及环境评估等资质。这些有利条件, 在地质勘查繁荣期必须用好用足;否则, 将失去发展的大好机遇。

不利条件除前文地勘单位形势分析中那些困扰地勘单位发展的难题外, 尚有一些更具体的不利因素需要煤炭地勘单位着手尽快解决。如, “大地质”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地质技术人员专业单一, 对除煤炭外的其他地质知之甚少;钻探人员墨守陈规, 主观上不愿意学习、使用先进设备;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等其他地质资质级别较低或没有, 无法承揽这些新兴市场的大中型项目;发展煤矿向下延伸的新兴产业缺乏资金等。这些不利因素的消化当然需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但更主要的是自己应及早认识并着手加以解决。

(二) 当前可能发展的产业分析

从前面对地勘单位形势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中, 可看出, 当前地勘单位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要大于挑战。因此, 煤炭地勘单位必须要牢牢抓住和用足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积极应对挑战, 在发展好当前的重点发展产业的同时, 谋划好长远发展目标。

1. 煤炭勘查主体产业应加强

把握发展机遇, 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不是一句空话, 应该有所准备。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应及早整理筛选以往地质资料, 为基金项目申报做好储备。根据整理的资料确定项目大小、风险程度, 再确定往哪一级申报, 采用哪种基金投资方式。与矿权主管部门经常沟通, 搜集新登记的探矿权信息, 主动与探矿权人联系, 争取市场项目。“走出去”不仅承揽勘查项目, 还要争取到外域登记矿业权。只有国家项目、合作项目、市场项目多了, 有了自己的探矿权, 煤炭地勘主业才能得到加强。否则, 勘查设备再先进、地质技术人员再精, 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2. 横向延伸产业应有所侧重

横向延伸产业是指“大地质”概念, 包括冶金地质、建材地质、石油地质、核工业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气体、液体矿产勘查以及勘查工程施工中的特殊凿井等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向横向延伸是大势所趋, 但不应毫无方向, 面面俱到, 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有所侧重, 重点突出。笔者认为, 煤炭地勘单位应加强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煤层气勘查、煤矿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几方面知识学习, 提升资质等级, 向这些产业进军。比如, 灾害地质不是新兴产业, 但却伴随着社会发展形成了新兴市场。这个市场仍在形成当中, 并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它的扩大和社会的建设开发力度成正相关关系。它具有行业垄断或半垄断的特质, 有价格优势, 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 并且业务来源大多以政府主导为主, 没有商业炒作背景。这样的新兴市场竞争尚弱, 大家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此, 煤炭地勘单位应把新兴的地质市场放在主攻方向上。已经涉足的延伸地勘市场, 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市场变化情况等因素, 确定是平稳发展还是加速发展。

3. 创造条件开发纵向延伸产业

目前, 对煤炭地勘单位来讲, 纵向延伸产业主要是指煤炭开采, 以后随着发展, 可能延伸到其他矿业开采以及后续的冶炼等深加工产业。实践证明, 矿产开发业是支持地勘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柱产业, 也是实现地质找矿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无矿不富”已成为广大地勘单位的共识。《决定》的出台为矿产开发指明了方向。地勘单位应运用好国家给予的矿权价款转赠国家资本金政策和中央地勘基金投资政策, 独立或合作申办探矿权, 利用“优先条件”把有投资价值的探矿权变成采矿权。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地勘队伍勘查技术优势, 从勘查走向开发, 在矿产开发中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现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 真正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到锻炼成长。

4. 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他产业在煤炭地勘单位来讲就是指“非煤”、“非地勘”的多种经营产业。多种经营产业, 地勘单位搞了多年, 只有极少数地勘单位稍具规模, 开始步入正轨, 多数地勘单位都是规模较小、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极弱, 有的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虽然搞了多年的多种经营产业, 但可以说, 这个领域对地勘单位仍是全新的, 仍是蹒跚学步的孩子。“非煤”、“非地勘”产业不是地勘单位的强项, 但从长远发展看, 又不能不涉足。因此, 建立“非煤”、“非地勘”可以大胆设想、严密论证, 科学决策, 最后投资时要慎之又慎。大型企业集团或其他规范化的公司在发展新产业时有的需要招股募集资金, 煤炭地勘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适当投入股本, 作为股东让正规的企业经营, 自己参与股本分红。比如, 2007年初, 秦皇岛市商业银行在报纸上进行公开招股, 这种投资入股方式可以避免地勘单位因盲目投资、经营混乱导致项目刚上马就要下马, 经营不下去的局面。

三、可以借鉴的地勘单位发展目标模式分析

(一)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中间过程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在发展中大多经历几个过程:单一的煤炭地质勘查→煤炭地勘为主, 多种经营并存→多种经营为主, 煤炭地勘为辅→煤炭地勘为主, 其他地质经济、多种经营为辅→煤炭地勘、其他地质经济为主, 多种经营为辅→煤炭地勘、其他地质经济为主, 煤炭开采业为辅, 其他多种经营并存→煤炭开采业为主, 煤炭地勘、其他地质经济为辅, 其他多种经营并存。上述几个发展过程, 并不是每个煤炭勘查单位都经历过的, 特别是煤炭开采很多地勘单位尚未涉及。从这几个发展过程可看出,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受政策、市场、经济周期规律等因素的影响, 不得不适时调整产业布局, 以适应各种变化。因此, 煤炭勘查单位发展的最终定位模式没有形成, 这些过程只是中间过程。

(二) 三种地勘单位发展目标模式

有专家研究认为, 地勘单位有三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由此组成了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第一类是向高度专业化发展, 使地勘单位变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地质勘查公司, 以出售劳务和工程承包为主;第二类是强调同一产业链上的劳动协作, 使地勘单位发展成为探、采、炼 (深加工) 一体化的矿业公司;第三类是实行多元化经营并重战略后发展起来的混合公司, 即, 一方面从事地勘、矿业生产;另一方面又从事地勘或矿业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 而且两者并重。

(三) 发展的目标模式分析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向第一类模式发展, 必须树立“大地质”市场观念, 不能仅局限于煤炭地质勘查, 而应极力横向拓展, 涉足冶金、建材等其他固体矿产勘查领域;涉足煤层气、地热等气体、液体矿产勘查领域;涉足石油、天然气、核工业等地质勘查领域。还要在灾害地质评估治理、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大力发展, 做足文章。这种发展模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骨干和综合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第二种模式可由两种方式发展而成, 一种是地勘单位产业向下延伸拓展。煤炭地勘单位通过勘查获得优势矿产资源, 直接登记采矿权, 创办采矿企业, 发展起来后, 在进一步延伸, 对矿产品进行深加工, 最终形成探采炼一体的矿业公司。这种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解决资金瓶颈制约和寻找到经济矿产资源。另一种是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联营或被矿山企业兼并。联营方式既可解决地勘单位资金短缺制约问题, 又使矿山企业获得了优良矿产资源。第二类发展模式比单一的地勘单位、开采企业或制炼企业有更多的高级功能, 它既可以经济地解决资金和资源问题, 又可以实现地质成果间接商品化。第三类发展模式在国外比较普遍, 目前我国许多地勘单位都在从事多种经营业务, 具备混合公司的一些特征, 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公司。由地勘单位发展起来的混合公司应比现在的多种经营型地勘单位具有更高级的经济功能, 应是全面进入市场后经过市场经济的大洗礼选而成长起来的, 具有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的独立经济实体。今后可能有一部分地勘单位发展成混合公司模式, 但笔者认为, 第三类发展模式应该是在第一、第二类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发展成混合公司, 比如国内很多矿业集团都是在探、采、选、炼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发展电力、水务、医疗等其他产业。煤炭地勘单位发展初期如果一味盲目追求混合公司型发展模式, 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地勘主业不强、不精, 矿业开发无进展, 混合经营产业小、杂、乱、效益低下, 从而使地勘单位不伦不类, 得不到发展。

此外, 煤炭地勘单位还有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和不发展的结果。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少数地勘单位由于市场的牵引和功能的逐步转变, 有可能发展成为与地勘经济无关的独立经济实体, 但难度很大。不发展的结果就是地勘单位破产, 自生自灭, 这不是地勘单位经营者愿意看到的结果。

四、结束语

上述分析仅以某个特定的煤炭地质勘查单位为例, 从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不利因素等方面探讨煤炭地勘单位应如何抓住重要发展机遇期, 既考虑当前, 又科学谋划长远, 确定发展目标。

摘要:目前,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单位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如后备勘查基地不足, 地勘主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稳定的效益型产业稀少、发展不平衡, 以及历史包袱沉重, 骨干人才严重短缺, 基地建设欠账多等。从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不利因素探讨煤炭地勘单位, 应抓住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既考虑当前, 又科学谋划长远。从长期、稳定、持续、均衡的角度对地勘单位进行科学定位, 明确发展思路, 实现地勘单位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思考 篇8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 在特定的投资额度下, 以某个地质单元为对象, 以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为目的, 由物探、化探、钻井、鉴定、测井和地质综合研究所组成的综合勘探工程项目。作为一种具体项目形态, 既具有普通项目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立特征。由于地勘项目本身的技术规范与制度的存在, 项目目标、工作范围、项目要求以及项目技术质量指标等与原来确定的基准值发生偏离, 而往往这种偏离会导致项目的各种预期产生很大的波动, 如收益、质量、成本或进度的目标变化。因此必须对各种发生的变化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 即项目的变更, 旨在建立一套系统的程序对处于动态环境的项目整体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2做好煤炭勘查项目管理工作

2.1市场调研:

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寻找潜在客户, 编写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时必须进行针对地质、工程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与风险性进行初步的研究与论证。具体包括:勘查项目的规模、工期要求、预期勘探成果、经济效益估算、风险预估等。

2.2在与潜在客户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或以投标的形式获取项目:

根据业主要求编写工程设计、预算 (或进行投标)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考虑到制度的需要, 往往业主与施工方依据初步设计签订单价合同 (或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填写标书) 。

2.3组建项目部, 并优化配置项目所需一切资源: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WBS结构进行人力资源、财务支持、机械器械、材料等配置。

2.4现场施工阶段: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各项要求, 开展各单项工程 (如测量、钻探、物探、化探等) , 掌握好各单项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在各级施工监理的监督指导下, 保障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控制目标。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 在施工阶段通常会对施工临时用地、进场修路等进行补偿, 这就需要项目部安排专人与其他项目关联方进行协调。

2.5业主对施工的中间评审:

项目完成某一里程碑阶段时, 依据现有成果, 根据客户要求增加或减少工程量, 以尽可能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

2.6根据评审结果修改施工方案, 并根据方案进行调整: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较高, 而初步设计往往是基于历史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由于当时技术力量、科技手段的局限, 这些基础会与实际地质状况会产生差别甚至存在矛盾之处, 这就需要在现实数据的基础上谨慎进行设计变更。

2.7业主对施工的野外验收:

野外地质工作结束时, 业主和监理会对野外成果进行初步的验收与评价, 并作为项目最后结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2.8编制报告资料:

根据野外验收意见, 施工方对野外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的汇总与整理, 所形成的最终报告就是项目预期成果的书面体现。

2.9邀请业主对项目进行最终评审:

结合野外验收意见与最终成果报告, 业主方需给出最终评审意见。

2.10双方财务进行结算:

项目如约完成后, 双方依据合同对项目进行最终结算, 完成税务、财务工作。

2.11资料的储存、移交、备案:

由于涉及业主方的直接经济利益与商业机密, 施工方承揽的地质勘查工作成果往往是不对外公开的, 这就要求资料在移交、保存、备案的过程中具有保密性与安全性。

2.12项目后评价:

包括项目实际各种经济指标的分析、成本费用执行情况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3解决煤炭勘查技术的对策

3.1提高煤田综合勘探技术

通过对地震、钻探和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 从而取得高精度的地质成果, 使勘探精度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节约了钻探工程量, 缩短了勘探周期, 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3.2加大深部煤矿床快速精细勘探技术研发力度

对煤炭资源勘查程度低的原因, 造成对深部煤炭资源赋存状况和地质条件掌握程度差。首先通过物探方法进而配合基础地质勘查手段以及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 依靠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勘查区动态集成系统与多元信息复合, 提高深部煤岩层精细构造和灾害源探测能力与精度。在总结现有探测理论以及技术基础上, 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精细查明符合综采设备要求的, 快速、经济、准确、可行的高分辨探测方法体系、精细勘探与评价地学模型。

3.3高效准确的信息处理途径

勘查公司一般都设立多个项目部对其名下的各个项目进行管理。由于煤炭勘查项目实施均在野外, 且没有固定地点, 其周期长、流动性大, 使之与各种项目相关方的协调量很大。由此产生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十分重要。

项目部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不仅负责项目组内部成员间的工作协调、与所属单位的信息沟通, 还肩负着与项目业主方 (施工方) 甚至是施工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密切沟通和协调。正确的信息传递渠道是项目部经理应及时获取信息, 并将该信息报告给公司, 由公司项目管理部门将有关的事宜通知各个项目相关方。

3.4对风险的充分预估

煤田地质勘查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巨大风险。风险, 可能是威胁, 也可能是机遇, 一般对计划活动和项目费用产生影响。为了避免项目的损失, 应制订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 对可能的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人力及安全风险等进行识别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制定预防预案, 并在项目实施中尽量予以规避。

4结语

探采一体化是煤炭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矿业权运作, 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 改进技术装备, 提高国际竞争力, 是现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的地质勘探, 科技含量会更高、更新, 对经济效益更关注, 应对地质勘探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进而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国家对煤炭能源以及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急剧增长, 地勘单位担负着为国民生产保驾护航的职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安全、高效的采煤就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因此, 开展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所有采煤国家都需要继续进行的, 然而,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着诸多值得提出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9

1、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 传统国内煤炭地质勘查主要集中在对地表地质的研究上, 往往以就矿找矿作为基本原则, 由点及面, 对地质进行综合勘查, 然当前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工作以快速扫面和面中求点为原则, 因此勘查程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其理论依据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来看, 对含煤地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层序地层学、煤炭地质构造、成煤作用以及煤伴生煤层气和水合物研究方面, 这些理论和学科的研究, 为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理论支撑。比如, 煤炭地质构造研究发展理论, 为其背景研究成效非常的显著。据调查显示, 当前国内东部动力学备受关注, 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过程中, 成为煤田构造问题研究的新亮点。当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过程中, 提出了煤系高分辨层序地层、陆相成煤以及海侵成煤幕式等观点, 并且对聚煤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 盆地动力学研究、煤田滑脱构造探析、以及控煤构造样式等新成果, 全面推动构造控煤的实用化和深入化。

2、当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分析

近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实践中常见的几种关键技术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查、遥感、信息化以及快速钻探和环境遥感监测等技术, 具体分析如下:

(1)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地球物理勘查

实践中可以看到, 国内聚煤盆地的种类非常的繁多, 而且其构造也非常的复杂,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煤炭地质勘查的难度。传统的供建井设计建设的地质报告中, 仅能看出初级阶段采区落差超过30米断层, 因此其精度难以达到建井设计及其开采之要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以3D勘探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地球物理勘查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提高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3D地震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精度, 由传统可查明落差只有10至20米的断层, 逐渐提升到现代的可查明落差的小断层 (一般在3至5米之间) , 其幅度可在5米波状范围内起伏。同时, 也扩大了煤炭资源的勘探领域, 比如山区、沙化以及水域等复杂地质条件, 而且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探测出煤层的厚度与地质结构的变化, 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

(2)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遥感技术

对于遥感技术而言, 其具有视域广、成本低、效率高以及综合性强和多层次性等特点, 在现代煤炭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国内遥感传感器种类的不断增加, 遥感图像自身的分辨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加之遥感数据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在煤炭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据资料显示, 国内煤炭资源分布非常的广泛, 采用遥感技术可直接探寻煤层以及煤系。具体操作步骤是:先利用大范围比例尺对地质情况进行遥感调查, 尤其要注意选择赋煤地段, 开展较大比例尺的遥感地质填图工作, 然后结合常规的一些地质勘查手段, 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查效果。对于遥感技术而言, 其在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过程中的应用, 注重以查明控煤构造以及找煤为主要目的, 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物探和钻探等地学信息的有效利用。

(3)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信息化技术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 从野外数据信息的采集, 到地质报告编制等工作环节, 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而且地质报告也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实践中, 应充分结合当前国内煤田资源的实际勘查与资源开发状况, 充分考虑地测空间信息数据的性质和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设计一些适合煤炭地质勘探和资源开采的相关软件平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使煤炭地质勘查信息数据、地质报告的编制信息化以及信息共享等得以实现, 而且大量的数据信息处理与图文制作也都更加的科学化,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 促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有效共享, 这对于全面提高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快速钻探技术

随着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水平的不断提高, 钻探装置也在不断的更新, 施工工艺大幅度改进。根据国内煤炭地质状况以及含煤区自身的多样化要求, 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钻进工艺。比如, 空气泡沫、潜孔锤反循环、气动潜孔锤、液动冲击回转以及受控定向等煤炭地质快速钻进技术。在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施工过程中, 全液压顶驱钻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已经基本上取代了立轴式或者转盘式的钻机, 这是煤炭地质勘探装置自动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快速钻进技术的应用, 使国内煤炭地质钻探工作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可以肯定的是以煤炭为基础的现代能源结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因此加强对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意义重大而深远。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加强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应用, 对于煤矿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关键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胥哲张艳秋.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新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1)

[2]陈冰凌.煤炭资源勘查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实践[J].软件导刊, 2012 (11)

[3]李军成飞.综合物探测井方法在地质找煤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12)

[4]王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勘查业务战略定位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01)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10

1 钻孔的选择

想要使单孔抽水试验的成果更接近于整个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选择抽水试验的钻孔是关键。选择作抽水试验的钻孔孔深不能太深, 如果太深了, 抽水的设备就难以达到要求, 影响试验数据;然后是钻孔所在位置, 抽水试验钻孔尽量不要布置在山上和太靠近河流、水库、断层的位置, 这些地段进行抽水试验, 所得数据并不具备代表性, 应尽量选择在接近整个勘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且地势相对较缓的位置, 这样抽水试验使钻孔水位降低时, 影响半径可以覆盖更广的面积, 地下水流态特征更接近煤矿床排水时的地下水特征。

2 尽量选择完整井进行抽水试验

煤炭水文地质勘查抽水试验对含煤地层进行抽水时, 应尽量选择完整井。由于煤炭地质勘探抽水试验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含煤地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为预测矿井涌水量和矿坑疏干排水方案提供依据。因此, 选择一完整含煤地层进行抽水试验得出的结果是最能代表勘查区含煤地层的水文地质参数的。而非完整井由于井内的含煤地层不全, 所取得的参数只能代表局部含煤地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因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量采用完整井进行抽水试验。

3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径应满足要求

钻孔孔径越大, 抽水试验所得数据越具代表性。但在实际生产中,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径一般不会太大, 这对抽水试验所取得的参数会有一定的影响。抽水试验规程里规定, 抽水试验钻孔最低孔径不能低于110mm, 但在施工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 单孔抽水钻孔最低孔径可以放低到91mm, 低于这个孔径的抽水试验成果, 本人建议只能是作为参考使用。

4 抽水试验钻孔止水必须满足要求

抽水试验钻孔在对含煤地层进行抽水试验时, 必须对上覆和下伏地层进行有效止水。由于钻孔揭穿的地层往往不止含煤地层, 还包括上覆和下伏的岩层, 这些岩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含煤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别较大, 有些属强含水层, 有些则属弱含水层, 性质不一。因此, 作抽水试验必须将此类含水层在抽水孔内将其隔开, 尤其是强含水层, 如果止水效果差, 强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则会通过钻孔孔壁缝隙通道进入含煤地层, 作抽水试验时, 所抽水的流量就比正常的含煤地层的地下水涌水量大, 影响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5 抽水试验时含煤地层须有滤管隔离

由于含煤地层岩性组合较多, 有岩体相对完整的细砂岩、泥质灰岩等, 也有岩体完整性差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等, 抽水过程中当地下水被抽水设备抽出后, 受风化作用及地下水重力失衡影响, 容易造成孔壁岩体及煤层垮塌、崩解或膨胀, 阻碍抽水时地下水径流通道, 对抽水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6 选择适合的抽水试验设备

抽水试验设备有很多种, 例如提桶、汲入式水泵、拉杆式水泵、往复式水泵、射流式水泵、深井泵、空气压缩机等。这些设备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但在煤炭水文地质勘查抽水试验中, 采用得最多且所得数据误差相对较小的就是深井泵, 深井泵可在深水位地区作大降深、长时间的抽水, 出水均匀, 资料可靠, 且节省人力。因此, 本人建议煤炭水文地质勘查抽水试验宜采用深井泵进行抽水。

7 通过试抽确定降深的合理性

正式抽水试验前, 需作一次试抽水, 时间不能少于8小时, 以便了解设备能力及孔内单位涌水量的情况, 并确定抽水试验的降深。确定合理的降深, 除了使试验不超过设备的抽水能力, 还能使后期抽水过程中绘制的Q=f (S) 、q=f (S) 曲线更趋合理, 减少错误。

8 严格按照抽水试验规程进行水位和流量观测

抽水试验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抽水试验规程对水位和流量进行观测, 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抽水前及抽水过程中, 应经常校正水位测绳的深度记号, 若发现误差应及时修正。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 并对水位、流量观测产生影响时, 应暂停抽水, 恢复抽水过程也须按抽水试验规程要求进行。

9 通过现场资料整理发现错误

在抽水过程中, 必须随时绘制Q=f (S) 、q=f (S) 曲线, 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抽水发生的错误。见下图, 图中曲线:Ⅰ—承压水;Ⅱ—潜水或承压水受管壁 (包括过滤器) 阻力和三维流、紊流的影响;Ⅲ—水源不足或过水断面在抽水过程中受到阻塞;Ⅳ—当吸水笼头放置在过滤器进水部位以上时, 表明抽水试验有错误, 应重作试验;Ⅴ—表明某一降深以下S增大, 而Q不变, 多属降深过大所造成。

1 0 室内资料整理时选用合理的公式

(1) 由于抽水时过滤管壁的摩阻和水力坡度的增加, 产生井孔内三维流和紊流, 出现Q—S关系曲线上的Ⅱ、Ⅳ型时, 需对降深S值加以修正后, 再作参数计算。否则, 计算出的渗透系数K偏小。

修正值S'=S±βQ2

式中:Si-第i次抽水时孔内水位下降值 (m)

Si+1-第i+1次抽水时孔内水位下降值 (m)

Qi—第i次抽水时的流量 (L/s)

Q i+1—第i+1次抽水时的流量 (L/s)

当曲线为Ⅱ型时, 公式中的修正值为-βQ2;当曲线为Ⅳ型时, 修正值为+βQ2。

(2) 地下水流的状态。首先要区别潜水和承压水, 其次要判定是层流还是紊流运动。计算时应注意:当承压水头高出含水层顶板小于2m, 或上覆隔水层是弱透水层, 而抽水降深很大时, 一般都按潜水或有压转无压公式计算。

(3) 抽水试验稳定的情况。如试验结束前动水位还有明显下降, 最好按非稳定公式计算, 否则得出偏低的结果。即使试验结束前已经稳定, 最好也按稳定公式和非稳定公式同时计算, 以资校核。

1 1 结束语

煤炭水文地质勘查抽水试验中, 钻孔的选择、抽水试验的各个环节、资料的整理等都将影响抽水试验所得出的最终结果。因此, 作为水文地质工作者, 必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次抽水试验, 使抽水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趋于原始性, 为评价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水文地质手册[M].地质出版社.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11

关键字:煤炭 预查 方法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一般分四个阶段,按顺序进行的,第一步就是预查,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预查的结果,要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的价值作出评价。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普查;预查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

一、预查区的选择

1. 裸露区预查选区

裸露区即基岩出露较好的地区。裸露区预查首先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含煤岩系存在的地区开展。

除个别偏远省区外,全国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全部覆盖,内地省份1:5万区域地质调查也基本覆盖,这就为我们在裸露区寻找煤炭资源,开展预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我们通过收集、分析最新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总结出找煤工作的地质依据,圈定出工作区范围,进行预查立项工作。

2. 掩盖区预查选区

在基岩出露较差或全掩盖区,需要我们利用煤田预测成果圈定预查区。

我国自1958年开始进行煤田预测工作,到1995年,全国性的煤田预测工作进行了三次。煤田预测汇集了前人大量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物探、钻探及矿井、老窑资料,应用地质理论,从中分析出区域含煤岩系的形成和赋存规律,从而指出含煤岩系在什么地方有可能存在、含煤岩系的时代、分布范围、埋藏深度、煤层可能的厚度及大致牌号,大致的资源储量、预测的可靠性如何等,并将其结果用一套系统的文字、图件、表格反映出来。煤田预测表明裸露区找煤工作程度较高。很多的预测盆地,特别是全掩盖盆地,还未开展过系统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目前找煤的重点地区是掩盖区。煤田预测资料是掩盖区选择预查区的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预查具体方法及内容

在我们全国范围内,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含煤区,有的现在还在进一步勘查,有的已成为我国新型的重要煤炭工业基地。随着煤炭工业和勘查事业的发展,当前找煤的重点,就是要积极开展掩盖区的煤炭预查工作,并在预查工作中,采用先进技术,实行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勘查方法。在煤田预测中,可能有煤系地层存在的地段,或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有含煤岩系存在的地区后,要开展煤田预查工作。预查直接关系到煤炭地质勘查的后备基地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裸露区

裸露区预查一般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含煤岩系出露良好的地区进行,主要工作手段是首先开展地质填图工作,在局部掩盖地段,为了更好的揭露地质现象,施工适当的坑探或浅钻工程,还要走访生产井和老窑,最后钻探验证。

1. 地质填图

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的不同,预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为一般为1∶50000~1∶25000。通过地质填图,初步了解含煤岩系的分布范围,工作区的构造形态以及概略的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地质填图的同时,一般应开展同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预查阶段不要求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在地质填图中,应注意在含煤岩系中寻找煤层。煤层是否存在、标志特征怎样、地表怎样识别,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地质填图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常识。其实,地表出露的煤层不外乎两种标志,一种是直接标志,一种是间接标志。

(1)直接标志

①煤层露头:煤层在地表出露的部分称为煤层露头。由于煤层露头长期暴露在地表,遭受风化,煤中大量有机质组分被分解消失,致使煤层露头的颜色变暗、厚度变薄、结构疏松、煤质变差,甚至煤层的产状也会造成假象。

②煤的分化产物:出露与地表和埋藏于地表浅处的煤层,在大气和水的作用下,遭受不同程度的分化,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形成各种煤的分化产物。有时煤系地层受强烈分化剥蚀后,褪色、染色形成不同颜色的土壤相间出现,有红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③煤块和煤屑:煤层受水流、风力等搬运,散落形成的煤块,也可作为寻找煤层的标志。另外动物也会搬运煤屑,沿着煤层露头作窝,也是寻找煤层的标志。

④烧焦岩:煤层露头氧化后自燃着火,其顶底板岩石烧焦,常形成白色、棕色、玫瑰色表面闪闪发光的坚硬岩石,在地形上常形成突起的丘岗。

⑤老窑遗迹:前人开采煤矿的地方,往往遗留下许多废弃的坑、井、洞。由于前人小窑开采一般沿着煤层露头开采,这些坑、井、洞遗迹就是煤层出露的直接标志。另外还可以根据这些坑、井、洞的规模、保存情况、煤矸石多少等,初步判断老窑开采的规模,停产的大致时间以及采出的煤量等。

(2) 间接标志

①地形特征,软硬不同的岩石组成含煤岩系,较软的煤层、泥岩层在遭受分化、剥蚀后,常形成沟凹;交结致密、硬度较大的砂岩、砾岩在遭受分化、剥蚀后,常形成山脊或相对的凸起。地质填图时,根据这种地形起伏,便可能找到煤层。

②植物生长情况,春天沿煤层出露的地方,植物发芽最早、而且繁茂,形成明显的带状。可以作为一种寻找煤层的标志。

③地名特征,历史上形成与煤有关的地名也可以作为寻找煤层的线索。

2. 坑探、物探和鉆探

通过地质填图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工作区的地层、构造及煤层等情况,然而对于地表地质界线、构造特征不清或煤层标志不明显的地段应施工坑探工程予以揭露,一般使用槽探手段,不适合探槽的部分则以少量浅井。

构造简单、煤层稳定裸露区,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对煤层赋存较深的部位可直接进行钻探验证。构造较复杂、煤层稳定程度较差的裸露区,由于深部煤层的发育情况和构造情况变化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物探方法了解构造轮廓和煤层的发育轮廓。半裸露区的地质填图工作只能了解裸露地段的地层、构造、煤层等情况,掩盖地段是否有煤系存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以物探方法了解含煤岩系可能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选定赋煤有利地段进行钻探验证。

(二)掩盖区

掩盖区的煤炭预查工作,是在煤田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预测有希望的地区,用物探方法了解含煤岩系可能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大致了解基岩埋藏深度及起伏形态,然后用钻探验证,并了解了解煤层的赋存条件。

物探和钻探工作配合的方式有: 重力——电法——钻探法、电法——钻探法、电法——地震——钻探法。

我国较大规模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除难以施工的湖水、森林、沙漠外,各凹陷均已开展了大量重力、电法工作,有的地区还开展了局部地震工作,并进行了钻探验证。1995年开展的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就是在利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前人已开展过重力或电法的预测区,预查工作主要手段是地震加钻探。

那么物探、钻探工作该怎样布置才合理科学呢?遵循什么原则才能达到预查的目的?

在运用物探和钻探综合方法开展预查工作时,钻孔布置应尽量与物探侧线相重合,并尽量使钻孔排成“十”字形、“井”字形、“三角形”等形式,以便对物探成果进行验证,同时还可以了解地层产状,并对整个勘查区的煤系、煤层和地质构造等方面起到面上的了解作用。

采用地震加钻探的方法进行预查工作时,地震主测线的间距一般为2km——4km(地震主测线一般垂直于地层走向布置)。若通过分析前人资料,基本确定构造较简单、煤层较稳定的勘查区,根据勘查区的实际,地震主测线的间距可适当放稀。钻孔应根据地震勘查成果验证与定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

对于没有条件使用物探的勘查区,钻探则成为唯一的工程施工手段。此时可以依据地质推断,在大致垂直于地层走向的剖面上,由浅而深的打钻摸索,施工中,应加强边勘查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分步实施。如果大致的产状也不了解时,在预查范围内,应首先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各布置一个钻孔,并钻进到同一层位求得产状,也可以通过测井或其他方式获得产状,然后再在垂直于走向的剖面上布置钻孔。

预查阶段,主要任务是找煤,一般来说,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不清、是否有煤层存在不清,要遵循勘查工程布置的原则,做到 “全面了解、突出重点”。

(三)老窑、生产矿井调查

无论是裸露区(半裸露区),还是掩盖区开展煤炭地质勘查,都应对勘查区级周边的老窑、生产矿井进行详细的调查工作。通过老窑(生产矿井)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煤层层数、厚度、结构、煤质、煤层风氧化及开采深度,甚至还可以了解到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等多种地质信息。除此之外,通过调查,还可以了解到采空区边界、老窑积水、井巷平面布置等情况,为下一步煤炭地质勘查、煤矿设计和生产提供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

老窑(生产矿井)调查,是每个勘查阶段,都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充分引起重视。调查的内容要事先拟定好,大体含概:老窑(生产矿井)名称、法人代表、地理位置、采矿权范围及面积、井口坐标(主井 副井X Y H值)、井型、井深、巷道长度、支护情况、井巷(采掘)平面示意图、开采起始日期、开采方法、年(月)产量(包括:投产以来平均)、开采范围(走向 倾向)、停产日期及原因、、煤系时代、煤岩层产状、煤层及煤质、瓦斯(煤层气)情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采空区积水情况、曾发生事故情况及原因、被调查人姓名及联系方式、调查人与日期。

参考文献:

[1]陈毓川.朱裕生等.中国矿床成矿模式.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07-120.

[2]芮守瑶.黄崇柯.张守林等.大型铜矿地质与找矿.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7-59.

煤炭地质资源勘查 篇12

关键词:煤炭地质勘查,GPS测量,技术实践,研究分析

煤炭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重工业项目, 对技术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传统的采煤技术过于繁琐和陈旧, 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 也在浪费着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把GPS技术引进煤炭的勘查, 是煤炭行业的一次技术革新。煤炭的地质勘查是需要步骤逐步进行的, 依次是: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以及勘探阶段。同样, 在测量煤炭地质工作时, 也有三个方法, 分别是对煤炭地质的可控制测量, 对煤炭地形的测量以及对煤炭工程的测量。而在实际对煤炭地质进行勘查工作时, 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贯穿于始终, 因此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中GPS的应用技术进行了主要的探讨, 并提出具体的技术分析。

1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

我国地形复杂, 地貌丰富多样, 多高山平原。到处都蕴含着宝藏。这就导致了在我国煤炭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 煤炭的勘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进行勘查。并且还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导致我国煤炭开发地区的不均匀, 影响了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经过这些年的调查显示, 我国的煤炭主要分为三种:褐煤、烟煤以及无烟煤, 分布的地区也多是集中在北方和西北地区, 这种分布布局正好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相反, 这同时也表明了, 煤炭聚集地大多都是环境干旱恶劣的地区, 这样更加增加了煤炭勘查的难度。所以更需要GPS来协助我们煤炭勘查的进行。

2基于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GPS测量技术实践研究分析

由于我国的地形广阔, 地质结构复杂, 在煤炭的勘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知道, GPS的出现解决了我们这一大难题。GPS技术不仅能对煤炭进行准确的勘查, 同样也可以对测量数据有着精准的判断。所以在知晓GPS这一广泛性之后, 我们就开始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解决了勘查难这一问题。

2.1控制测量技术

首先是首级控制的测量方案。控制测量就是在一定区域内, 为大地测量、摄影测地形测量或工程测量监理控制网所进行测量。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三维控制测量。我们可利用简单的勘查工具在需要勘查的两点间进行直线的距离连接, 以便很好的通视和沟通。控制测量具有控制全局, 限制测量误差累计的作用, 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例如在对某地区的煤炭资源勘查时, 可以利用测量型的接收机, 利用自动连接的方式, 从西向东逐渐推进, 并且勘查的精度需要符合GPS的相关的要求, 之后就需要对GPS测量的已知点位置进行计算。在比较起算点时, 要重点来比较带权约束平方差。但是在实际测量时由于所测区的观测量都属于同一个类型, 并且也都是GPS的静态解, 所以就可以使用等权平方差来比较了。在网平差中, 如果发生一些外部误差, 例如是仪器没有把中误差与相位观测值中存在的误差加进去, 就会过小来估计GPS解中的误差。因此在实际中为了准确的来估计平差产生的误差, 就可以适当的放大GPS中原始误差。在带权约束平差之后, 可以确定GPS网参考的因子是1, 而且还可以通过X2= (α=94%) 的统计值来检验, 这样就说明勘查观测加权值是正确的, 进行平差收敛。

其次是对图根进行控制。图根控制是为地形测图而建立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依据着一特性, 我们可以根据所要勘查地形的需求, 做出相应的比例尺地图。在测量控制图根时可以利用RTK的测量技术来完成。例如在经过勘查之后可以来设计20 km21:2 000与1:1 000的地形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300个图根点, 利用全野外的数字化技术来完成绘图。之后需要来实施图根控制。在测量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基站对一个图根进行多次的测量, 并且在最后总结出一个结果。如果地形比较平缓, 我们可以利用三脚架来保持平衡, 然后再进行二次测高, 得到的数据的中间值便是我们需要的真实数据。接下来就是对得到数据的具体分析。在测图是利用视野和图根的相互对比的全野外数字化的测图方式, 用仪器得到想要测量的数据, 要求准确规范。

最后是对勘控点进行测量。测量的数据时要求准确无误的, 这样才能准确的找到目标的准确坐标。在测量中, 需要满足检波点、物探线端点、钻孔平面以及放炮点位置放样与定测, 然后根据煤炭勘查的具体规范划定范围。在首级控制点上在增加一个一级控制点, 而根据在实践中的经验可知,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可以加密到E级点, 具体的加密程度需要满足对煤炭地质工程的测量, 测量边长可以控制在200~5 000 m之间, 以满足GPS的测量要求。

2.2工程测量技术

2.2.1进行物探工程的测量。在进行外业测量时, 可以利用RTK的差分GPS技术, 在基准站上安装一台GPS接收机来进行观测, 并根据地震的工作需要与测线的长短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在待测线中间的位置点上来设置基准点。在校正时可以利用两点来校正, 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RTK处于一种固定解的状态下来对校正其中的一个控制点, 之后把校正之后显示在RTK手簿上的坐标和已知的坐标进行比较分析, 如果平面的坐标误差和高层误差都在0.05m之内, 就可以来校正另一个控制点。这时测量已经进入一半之多了, 就可以根据着两个坐标来计算出基准站的坐标, 同时也可得出与卫星之间准确的距离数据。

2.2.2针对山地工程、钻探工程与地质填图的测量。在面对很多危险、恶劣的地形时, 很多时候都很难进行煤炭的勘查。例如山地、钻探等测量。在这时, 就需要利用三维的定位测量。同时也要注意在地形中存在的探井、探槽、探巷、水井等存在, 也要对这些设施进行依次的测量, 得到准确的数据填图。在这样的情况中, 测量难度普遍都是比较大, 运用GPS、RTK等新兴科技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在安全、简单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准确的测量。

结束语

我国的煤炭事业发展, 有了GPS这样的先进技术的加入, 也变得新颖夺目。GPS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勘查技术中不可缺少一股科学力量。这股力量使我们的煤炭勘查工作变得更实际、更连贯、更突破, 也使我国的煤炭事业变得更加的宏观化、理想化、现代化。简而言之, 新兴科技的崛起拯救了一批又一批的传统工业, 煤炭行业就在其中。如今, 现代化的第一产业已经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GPS的应用是一次技术的革新, 勇敢者的挑战。同样现代化的GPS使得煤炭的勘查工作更容易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新.GPS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14.

上一篇:专业化教师德育下一篇:控制新技术